- 47.50 KB
- 3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一、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学习重点]1.概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2.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3.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4.种群、物种、隔离、基因频率等概念。5.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学习难点】1.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2.基因频率的概念。3.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4.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问题探究】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拉马克:法国博物学家,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1.主要观点:(1)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2)生物是由到逐渐进化的;(3)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和。2.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性:反对和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2.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与变异、适者生存。(1)____________是自然选择的基础。(2)自然选择的手段是。(3)自然选择的内因是。(4)自然选择的必然结果是____________。解释:(1)过度繁殖:各种生物均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可产生大量后代,相对于环境承受能力(资源有限),该能力表现为“过度”。(2)生存斗争①起因:因生物过度繁殖与有限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而引发。②斗争方式:种内斗争、种间竞争及生物与无机环境(如干旱、寒冷等)之间的斗争。③斗争结果:大量死亡,少量生存。(3)遗传变异①变异是不定向的,可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②遗传的作用:可使微小有利变异得以积累加强,从而形成生物新类型。(4)适者生存: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表现为与环境相适应,在生存斗争中取胜而保留下来(适者生存),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不适者被淘汰)。3.自然选择学说的进步性:①对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②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③生物的和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④它给予和以致命的打击。4.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①对于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②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因立足于群体水平;③达尔文强调物种形成都是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等现象。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随着科学发展,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从水平发展到水平,揭示了的本质。3
对自然选择作用的研究也从以为单位发展成以为基本单位,这样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三、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_____________全部个体。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___________所含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3)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率。例如:假如在某一人群中,50%的人是单眼皮(aa),30%的人是杂合双眼皮(Aa),20%的人是纯合双眼皮(AA),则A和a的频率分别为:A___________;a___________。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1)基因突变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__________________。(2)现代遗传学的研究表明,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染色体变异,其中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统称为突变。(3)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___________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___________,从而使种群出现大量的可遗传变异。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是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的,因此它们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___________,导致生物___________不断进化。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1.物种的慨念:能够在自然状态下_____________并且_____________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简称“种”)。2.隔离:①隔离的概念: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_____________的现象。②类型:生殖隔离:_______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______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______的现象。地理隔离:_______种生物由于___________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___________,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③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_____________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①概念:____________之间、___________之间在__________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②结果: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_____________,而且形成了_____________。2.生物多样性:①层次:_____________多样性、_____________多样性、_____________多样性。②原因: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①有些学者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非自然选择。②有人提出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过程,而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交替出现的过程。[知识点拨]1.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1)基因频率:是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基因频率=①不同的基因在基因库中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②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不断进化。(2)基因型频率:是某种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占群体内全部个体的比例。基因型频率=3
(3)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若在一种群中AA、Aa、aa所占的比例分别为x、y、z)则:①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即:A﹪+a﹪=1,x+y+z=1②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即:A﹪=x+ ½ y;a﹪=z+½y(4)运用哈代一温伯格平衡,由基因频率计算基因型频率①内容: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p代表A基因的频率,q代表a基因的频率,则:(p+q)2=p2+2pq+q2=l。②适用条件: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在符合以下5个条件的情况下,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代的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或者说是保持着基因平衡的。这5个条件是:种群大;种群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没有突变的发生;没有新基因的加入;没有自然选择。[例1]已知某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30%,aa的基因型频率为26%,如果该群体的个体自交,则F1基因型AA的频率为()A.20%B.41%C.50%D.74%【答案】B[例2]据调查,某校高中学生中基因型的比例为XBXB(42.32%)、XBXb(7.36%)、XbXb(0.32%)、XBY(46%)、XbY(4%),则该地区XB和X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60%、8%B.80%、92%C.78%、92%D.92%、8%【答案】D[例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隐性纯合子(aa)的患者不到成年就会死亡,可见这种突变基因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容易被淘汰。但是在非洲流行恶性疟疾(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的地区,带有这一突变基因的人(Aa)很多,频率也很稳定。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易感染疟疾B.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不易感染疟疾C.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不易感染疟疾D.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易感染疟疾【答案】A[例4]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B.突变、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自然选择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D.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答案】A[例5]16世纪末,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金鱼选种的经验时说:“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其中“逐日去其不佳者”和“分数缸饲养”的作用分别是()A.自然选择,地理隔离B.人工选择,地理隔离C.自然选择,生殖隔离D.人工选择,生殖隔离【答案】B[例6]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共同进化的实例()A.某种兰花有专门为它传粉的蛾B.猎豹捕食斑马C.光合作用生物出现后,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D.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激增【答案】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