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50 KB
- 4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1.选择培养基2.光复活作用:3.Stickland反应4.石碳酸系数5.一步生长曲线6..锁状联合7.发光细菌8.免疫应答:9.准性生殖:10.间体11.溶源性病变12.两用代谢途径:13.亚单位疫苗14.鉴别培养基15.水活度:16.生长因子17.BOD518.无氧呼吸19.呼吸作用20.子囊孢子21.Ames实验22.互生23.溶源菌24.生物固氮25.真酵母26.假酵母27.培养28.转导29.转化30.类病毒31.性菌毛32.芽孢33.噬菌斑34.菌落35.干扰素36.抗原37.抗体38.移码突变39.溶源转变40.恒浊器41.恒化器42.朊病毒43.伴孢晶体44.放线菌45.假菌丝46.真菌丝,47.霉菌48.基团转位49.巴斯德效应50.硝化作用51.反硝化作用52.抗原决定簇53.光解酶54.组成酶和诱导酶55.缺陷噬菌体56.TOD:57.COD58.隐性传染59.硝化细菌60.B细胞1.选择培养基:一类根据其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广泛用于菌种筛选等领域。2.光复活作用:经紫外线照射后的微生物立即暴露于可见光下时,可明显降低其死亡率的现象,称为光复活作用。3.Stickland反应:少数厌氧梭菌如生孢梭菌能利用一些氨基酸兼作碳源、氮源和能源,其机制是通过部分氨基酸的氧化与一些氨基酸的还原相偶联的独特发酵方式。这种以一种氨基酸作底物脱氢,而以另一种氨基酸作氢受体而实现生物氧化产能的独特发酵类型,称Stickland反应。4.石碳酸系数:在一定的时间内,被试药剂能杀死全部供试菌的最高稀释度与达到同效的石碳酸的最高稀释度之比。石炭酸系数越大,消毒剂的杀菌力越强。5.一步生长曲线:是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繁殖规律的实验曲线,以感染时间为横坐标,噬菌体效价为纵坐标绘图。6..锁状联合:担子菌的次生菌丝每一个细胞都有二个核,其中一个核来自母本,一个来自父本,当双核细胞进行细胞分裂时,在二个核之间处生一个短小弯磨曲的分枝,核移动,在二核之间生出一个突起如钩状,一个核进入钩一个留在菌丝钩中保留一个核,一个往后移,菌丝中二个核一往前一个往后移钩状突起向下弯曲与细胞壁接触溶化,分枝基部生分隔膜(分隔中间有孔道),在原分支外形成一隔膜,产生一个新细胞双核体,在分隔处保留一个桥形结构叫锁状联合。:锁状联合:形成喙状突起而连合两个细胞的方式不断使双核细胞分裂,从而使菌丝尖端不断向前延伸。7.发光细菌:能进行生物发光的细菌。通常发淡绿灰色光,少数发白色光;大多数是弧菌和杆菌,只有少数是球菌。8.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以排除抗原为目的的生理过程。这个过程是免疫系统各部分生理功能的综合体现,包括了抗原递呈、淋巴细胞活化、免疫分子形成及免疫效应发生等一系列的生理反应。9.准性生殖:是一种类似于有性生殖但比它更为原始的生殖方式,它是同一生物的两个不同来源的体细胞经融合后,不经过减数分裂而导致低频率的基因重组,准性生殖常见于半知菌中。10.间体:一种由细胞膜內褶而形成的囊状构建,其内充满着层状或管状的泡囊。多见于G+细菌。11.溶源性病变:温和噬菌体侵入相应宿主细胞后,其基因组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上,随宿主细胞复制而同步复制,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现象。12.两用代谢途径:在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中均具有功能的代谢途径。13.亚单位疫苗:一种保留病原体中有效免疫成分,而去除其无效或有毒成分的化学纯品疫苗。
14.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使得无色的的代谢产物可与之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显示不同的颜色,或者产生明显的特征性变化,将一种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区分开来,鉴别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如鉴别大肠杆菌群的伊红美兰培养基。15.水活度:即aw,表示在天然或人工环境中,微生物实际利用的自由水或游离水的含量。其定量含义为,在同温同压下,某溶液的蒸汽压与纯水蒸汽压之比。因此,也等于该溶液的百分相对湿度值。16.生长因子:微生物正常生活所不可缺少而需要量又不大,但微生物自身不能用简单的碳源或氮源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营养物质。17.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表示水中有机物含量的间接指标。一般指在20℃下,1L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主要是有机碳源),在进行微生物氧化时,5日内所消耗的分子氧的毫克数。18.无氧呼吸:一类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个别为有机氧化物)的生物氧化过程19.呼吸作用:微生物在降解底物的过程中,将释放出的电子交给NAD(P)+、FAD或FMN等电子载体,再经电子传递系统传给外援电子受体,从而生成水或其他还原型产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称为呼吸作用。根据最终外源电子受体不同分为两种类型:有氧呼吸---以分子氧作为最终外源电子受体;无氧呼吸---以氧化型化合物作为最终外源电子受体。20.子囊孢子:子囊菌的有性配子或生于子囊内的有性配子叫子囊孢子。21.Ames实验: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剂的简单方法。22.互生: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它们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生活方式,称为互生。23.溶源菌:含有温和噬菌体的寄主细菌称为溶源菌,或叫细菌溶源化,溶源细菌在正常情况下,以极低的频率(10-6)发生自发裂解,在用物理或化学方式处理后,会发生大量裂解。24.生物固氮:是指大气中的分子氮通过微生物固氮酶的催化而还原成氨的过程,生物界中只有原核生物才具有固氮能力。25.真酵母:既有无性繁殖,又有有性繁殖过程。26.假酵母:只有无性繁殖过程。27.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于不同微生物生长繁殖或者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28.转导:通过缺陷噬菌体的媒介,将供体细胞的小片段DNA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29.转化:受体菌直接吸收供体菌的DNA片段而获得后者部分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化或转化作用。30.类病毒:是寄生于高等生物细胞中一类最小的新病原体,有类似病毒的一面,称为类病毒31.性菌毛:构造和成分与菌毛相同,但比菌毛长。每个细胞仅一至少数几根。一般见于革兰氏阴性菌的雄性菌株中,具有向雌性菌株传递遗传物质的作用。32.芽孢: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或在定环境条件下,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裂停止,细胞内细胞质浓缩,逐步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特殊结构,称为芽孢。有助于抵抗不良环境,尤其对干燥、高温有很强的抗性。33.噬菌斑:噬菌斑是指在宿主细菌的菌苔上,噬菌体使菌体裂解而形成的空斑。“负菌落”。应用:1、噬菌体定量计数;2、噬菌体的鉴定。34.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35.干扰素:高等动物细胞在病毒或dsRNA诱生剂的刺激下,所产生的一种具有高活性、广谱抗病毒等功能的特异性糖蛋白。36.抗原:是能与机体中相应克隆的淋巴细胞上的独特抗原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诱导该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抗体在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一类物质。37.抗体:是高等动物体在抗原物质的刺激下,由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种类:五类:IgG、IgA、IgM、IgD、IgE38.移码突变:指诱变剂使DNA分子中增加(插入)或缺失一个或少数几个核苷酸,从而使该部位后面的全部遗传密码的阅读框架发生改变,并进一步引起转录和转译错误的一类突变。39.溶源转变:当温和噬菌体感染宿主而使其发生溶源化时,因噬菌体的基因整合到宿主的核基因组上,而使后者获得了除免疫性以外的新性状的现象,称为溶源转变。40.恒浊器:通过调节培养基流速,使培养液浊度保持恒定的连续培养方法。41.恒化器:以恒定流速使营养物质浓度恒定而保持细菌生长速率恒定的方法。42.朊病毒: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的疏水蛋白质。43.伴孢晶体:芽胞杆菌属中的有些种,在形成芽胞的同时,在细胞内部产生一种晶体状多肽类内含物。如苏云金杆菌,形成的晶体一般为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状,它是一种毒性晶体,对一百多种鳞翅目昆虫有毒性作用,对人畜很安全,现已用为生物杀虫剂。44.放线菌: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和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放线菌菌菌落中的菌丝常从一个中心向四周辐射呈放射状生长,并因此而得名。放线菌有特殊的土霉味。45.假菌丝:有的酵母菌进行芽殖后,长大的子细胞不与母细胞立即分离,并继续出芽,细胞成串排列,这种菌丝状的细胞串就称为假菌丝。46.真菌丝,即相连细胞间的横隔面积与细胞直径一致,呈竹节状的细胞串,称为真菌丝。47.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一个俗称,意即“会引起物品霉变的真菌”,通常指那些菌丝体较发达又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常在营养基质上形成绒毛状、网状或絮状菌丝体。分属真菌界的藻状菌纲、子囊菌纲和半知菌类。48.基团转位:基团转位是一种特殊的主动运输,与普通的主动运输相比,营养物质在运输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糖在运输的过程中发生了磷酸化)。其余特点与主动运输相同。基团转位主要存在于厌氧和兼性厌氧型细菌中,主要是用于单(或双)糖与糖的衍生物,以及核苷与脂肪酸的运输。49.巴斯德效应:由于葡萄糖在有氧呼吸中产生的能量要比在发酵中产生的多得多,所以在有氧条件下,兼性厌氧微生物终止厌氧发酵而转向有氧呼吸,这种呼吸抑制发酵的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50.硝化作用:土壤或水体中的氨态氮经化能自养菌的氧化而成为硝酸态氮的过程。51.反硝化作用:由硝酸盐还原成NO2–并进一步还原成N2的过程(广义)。狭义的反硝化作用仅指由亚硝酸还原成N2的过程。52.抗原决定簇:决定抗原性的特殊化学基团。一般抗原决定簇是由6-12氨基酸或碳水基团组成,它可以是由连续序列(蛋白质一级结构)组成或由不连续的蛋白质三维结构组成。53.光解酶:由生物体内细胞产生的一种生物催化剂。由蛋白质组成(少数为RNA)。能在机体中十分温和的条件下,高效率地催化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促进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中的消化、吸收、呼吸、运动和生殖都是酶促反应过程。54.组成酶和诱导酶:微生物细胞内的酶可分为组成酶和诱导酶,组成酶是细胞内一直存在的酶,它的合成仅受遗传物质控制即受内因控制;诱导酶是在环境中有诱导物
(一般是反应的底物)存在时,微生物会因诱导物存在而产生一种酶就是诱导酶,诱导酶的合成除取决于环境中诱导物外,还受基因控制即受内因和外因共同控制。55.缺陷噬菌体:具有噬菌体的正常形态,但不能引起寄主细胞裂解性感染的一类温和噬菌体的突变体。通常是由于切离失去了某种或某些噬菌体复制所必需的遗传功能而引起的。56.TOD:总需氧量是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需要的氧量,结果以O2的mg/L表示。57.COD:化学需氧量(COD),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它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58.隐性传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59.硝化细菌:硝化细菌是一种好氧性细菌,包括亚硝化菌和硝化菌。生活在有氧的水中或砂层中,在氮循环水质净化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60.B细胞:B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成熟的B细胞主要定居于淋巴结皮质浅层的淋巴小结和脾脏的红髓和白髓的淋巴小结内。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可分化为浆细胞,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主要执行机体的体液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