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9.00 KB
  • 50页

广东省山区小型灌区改造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指南

  • 5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广东省山区小型灌区改造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指南主编单位: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广东省水利水电技术中心批准部门:广东省水利厅2011年11月49 目 录前言………………………………………………………………….……21总则……………………………………………………………..…….32综合说明………………………………………………………..…….63水文………………………………………………………………….124工程地质…………………………………………………………….155工程任务和规模…………………………………………………….176工程布置及建筑物…………………………………………….……197机电及金属结构………………………………………………….…278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299消防设计………………………………………………..………..….3010施工组织设计………………………………………………...…..3111工程占地…………………………………………………...…..….3512环境保护设计………………………………………………..….3713水土保持设计………………………………………………..….3814节能设计……………………………………………………..….4015工程管理设计………………………………………………..….4216设计概算…………………………………………..…………..….4417经济评价………………………………………………………..….4849 前言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我省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粤发【2011】9号)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我省农田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我省出台了《广东省农田水利万宗工程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明确提出,从2011年起,用10年时间在全省实施农田水利万宗工程建设,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农田灌排工程体系。到2020年,基本完成全省山区灌溉面积1000亩以上、一般地区灌溉面积10000亩以上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为顺利推进全省山区小型灌区改造工程,广东省水利厅已于2011年9月组织编制了《广东省山区小型灌区改造工程规划(2011-2020年)》。根据规划,将在2011~2020年10年时间内,对我省51个山区县的3400多宗0.1~1万亩小型灌区进行改造。针对山区小型灌区面广量大,改造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单宗工程相对较简单的特点,《建设方案》中明确,对纳入规划内的项目,直接编制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由县(市、区)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同级财政、水务部门审批,报地级以上市发展改革、财政、水务部门备核。鉴于国家和广东省均没有指导小型灌区改造工程设计的规程规范,为指导全省小型灌区改造工程初步设计工作,规范设计深度和技术标准,合理确定改造方案,提高设计质量,广东省水利厅委托广东省水利电力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广东省山区小型灌区改造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指南》。本指南的编制主要依据《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和《灌区改造技术规范》(GB50599-2010),同时结合广东省山区小型灌区特点及省对灌区改造的技术要求,提出有关编制内容、设计深度方面的要求,引导我省设计人员编制山区小型灌区改造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在编制指南过程中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力求使指南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编者2011年11月49 1总则1.1根据《广东省农田水利万宗工程建设方案》,针对我省山区小型灌区改造工程面广量大,单宗工程较简单的特点,其纳入《广东省山区小型灌区改造工程规划》(2011-2020年)的山区小型灌区,可直接编制初步设计报告。1.2本指南适用于我省山区小型灌区改造工程。小型灌区是指设计灌溉面积为66.67hm2(1000亩)及以上,且小于666.7hm2(1万亩)的灌区。1.3灌区改造工程设计报告应由具备水利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写。1.4山区小型灌区改造工程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以灌区水源维修加固(不含水库除险加固)、渠道疏浚防渗及渠系建筑物更新改造为重点,提高水源保证率,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发展节水灌溉,因地制宜的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适当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强灌区管理,建立以农民用水协会等多种形式的农民用水制度。1.5山区小型灌区改造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包括渠首工程、干支渠及其建筑物的改造。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水源及渠首工程维修、加固及重建(水源为水库或大中型水闸的灌区,水库或水闸的除险加固不纳入灌区改造项目);干、支渠道“三面光”处理;干、支渠道开挖疏浚;干、支渠道防渗衬砌;干、支渠系建筑物(农桥、涵洞、水闸、渡槽、倒虹吸管等)配套完善和更新改造;输水管道、暗渠建设及节水设备购置;泵站(已列入农村中型机电排灌及重点小型机电排灌工程建设范围的不重列)及配套输变电工程(电压等级不超过35kV)新建、改造;工程管护设施等。1.6山区小型灌区改造工程的建设标准:按照整体推进、分级负责、限期完成的原则,对灌区内各级渠系49 全面实施改造,末级渠系建设要与田基建设有机结合,实现各级渠系相互配套和田间工程配套,形成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发挥灌区改造综合效益,实现旱能灌、涝能排,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75以上。1.7编制山区小型灌区改造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所需的基本资料:(1)地形资料1)有条件的地区或需加固改造且地形特殊的渠道,应测相关渠道的带状地形图,比例尺为1/1000~1/2000;无条件的地区且渠道地形较简单的,可直接利用1/10000地形图。2)有特殊要求的地形图(如需加固改造规模较大的渠系建筑物),比例尺为1/200~1/500。3)需加固改造且地形特殊的渠道横断面图,比例尺为1/200。(2)工程地质资料应尽量收集工程原设计(含历史加固)或邻近工程地质资料,必要时应适当补充勘探,如沿线的重要建筑物的地质勘探等。1.8山区小型灌区初步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根据灌区现在及存在问题,论证工程改造建设的必要性。(2)确定主要水文参数和成果。(3)评价区域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4)确定工程任务和规模,选定流量、水位等特征值。(5)确定工程的等级和洪水标准,确定灌区工程总体布局,渠道及主要建筑物结构型式和布置、控制尺寸、高程和工程数量等。(6)确定泵站的装机容量,选定机组机型、单机容量、单机流量及台数,确定接入电力系统方式、电气主接线及主要机电设备的选型和布置,确定建筑物的闸门和启闭机等金属结构的型式和布置。(7)提出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的措施。(8)提出消防设计方案和主要设施。(9)49 选定对外交通方案,施工导流方式、施工总布置和总进度、主要建筑物施工方法及主要施工设备,提出天然(人工)建筑材料、劳动力、供水和供电的需要量及其来源。(10)确定工程占地范围,核实占地实物指标,提出移民安置规划和投资概算。(11)提出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投资概算。(12)提出水土保持措施和投资概算。(13)提出节能减排措施。(14)拟定灌区工程的管理机构,提出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以及主要管理设施;(15)编制初步设计概算。(16)明确工程效益,分析主要经济评价指标,提出综合评价和结论。1.6下列资料可根据需要列为初步设计报告的附件(也可附于总报告中):(1)工程量计算书。(2)有关专题报告等。1.7山区小型灌区改造初步设计报告应按本指南第2章至第17章规定进行编制,将“综合说明”列为第一章,以下章节应按指南3~17章的编制要求依次编排。根据不同灌区改造的具体内容、特点及各地审批部门的要求可简化或省略相关章节内容(如“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消防设计”、“节能设计”章节)。49 2综合说明2.1简述灌区所在位置、范围、现状、存在问题及本次设计的依据和过程。2.2简述工程所在地的水文气象特征,多年平均气温、多年平均降雨量、多年平均风速及水文分析计算主要成果等。2.3简述工程区区域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2.4简述工程任务、建设内容及工程规模等。2.5简述灌区工程等别及标准,工程布局布置、主要建筑物型式和主要设计方案。2.6简述主要机电及金属结构设备的选型和布置。2.7简述施工条件、施工导流、工程控制性进度。2.8简述工程征地范围及主要实物指标,拆迁安置方案和补偿投资。2.9简述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概算投资。2.10简述水土保持措施及其概算投资。2.11简述工程设计概算的编制原则、依据和工程概算总投资。2.12简述经济评价的主要成果和结论。2.13综合说明应附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文件,并附以下图表:(1)附表1)工程特性表(格式附后)。2)工程投资总概算表。(2)附图工程总体布局示意图(比例尺:1:10000)。49 附表××灌区工程特性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水文特性1多年平均降雨量mm2最大年降雨量mm3最小年降雨量mm4多年平均径流深mm5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万m3二灌溉特性1灌溉面积(1)原设计灌溉面积万亩(2)现设计灌溉面积万亩(3)有效灌溉面积万亩(4)实际灌溉面积万亩2灌溉保证率%3渠系水利用系数三水源工程㈠××水库1集雨面积km22水位(1)正常蓄水位m(2)汛限水位m(3)死水位m(4)设计洪水位m××年一遇49 续上表××灌区工程特性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5)校核洪水位m××年一遇3库容(1)总库容万m3(2)兴利库容万m3(3)防洪库容万m3(4)死库容万m34多年平均工业、生活供水量万m3㈡××水闸1集雨面积km22正常蓄水位m3设计流量m3/s××年一遇4校核流量m3/s××年一遇5拦河闸总净宽(孔数×净宽)m㈢××水陂1集雨面积km22正常蓄水位(陂顶高程)m3设计流量m3/s××年一遇4校核流量m3/s××年一遇㈣××泵站1设计流量m3/s2装机容量kW3装机台数台4单机容量kW四渠首工程1××干渠渠首49 续上表××灌区工程特性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进水闸尺寸(孔数×宽×高)m(2)设计引水流量m3/s(3)设计灌溉面积万亩2××干渠渠首…….…….五渠系工程1××干渠(1)渠道及建筑物级别级(2)防洪标准(P)%××年一遇(3)长度km其中本次改造km(4)断面型式(5)防渗衬砌形式(6)渠系建筑物节制闸座其中本次改造座泄水闸座其中本次改造座分水闸座其中本次改造座渡槽座其中本次改造座反虹涵座其中本次改造座(1)渠道及建筑物级别级(2)防洪标准(P)%××年一遇(3)长度km其中本次改造km(4)断面型式(5)防渗衬砌形式(6)本次设计建筑物节制闸座其中本次改造座49 泄水闸座其中本次改造座分水闸座其中本次改造座渡槽座其中本次改造座反虹涵座其中本次改造座穿河涵、公路涵座其中本次改造座桥梁其中本次改造座…….……六施工1主体工程(1)土方开挖万m3(2)土方回填万m3(3)浆砌石砌筑万m3(4)混凝土万m32主要建材(1)水泥万t(2)钢筋t3劳动总工日万工日4施工总工期年七工程占地(1)新增永久占地亩(2)施工临时用地亩(3)占地投资万元八经济指标49 1工程静态总投资万元2国民经济内部收益率%3经济效益费用比4新增灌溉面积5改善灌溉面积6提高灌溉保证率%7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49 3水文3.1流域概况(1)简述灌区工程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河流水系。(2)说明灌溉水源工程概况。3.2气象简述流域及工程所在地区的气温、降雨、蒸发、风速等气象特征。3.3水文基本资料说明流域内水文测站分布情况、观测项目、观测年限、主要水文站的控制特性和高程系统。水位、流速、泥沙等的测验方法和测验精度。主要测站资料整编情况。若无水文站点,说明径流计算采用方法及依据(广东省水文图集)。3.4径流(1)灌区改造工程的径流分析计算一般指灌区水源(水库、山塘、江河、溪流等)的地面年径流及年内分配的分析计算,径流成果主要用于灌区水量供需平衡分析。(2)灌区设计径流应优先采用近年经审批通过的当地水资源规划成果或相关工程设计(如水源水库工程)成果。(3)小型灌区往往缺乏实测径流资料,径流量一般采用经主管部门审批的最新水文图集进行估算:根据《广东省水文图集》中的“广东省1956~1979年平均年径流深等值线图”、“广东省1956~1979年年径流变差系数Cv等值线图”,查取工程地址的多年平均径流深和年径流变差系数Cv,据此计算丰、平、枯设计年径流深、年径流量。设计年径流的年内分配,在扣除基流量后,可依据设计代表年的降雨年内分配计算分析确定。(4)49 以水陂引水为水源的灌区,要考虑上游蓄水工程、引水工程对本工程径流的影响。3.5洪水当工程建设范围包括水源及渠首工程维修、加固或重建时,需计算水源工程(水陂、水闸等)的设计洪水;当渠道同时承担排洪(涝)任务,需计算该渠道的排洪(涝)流量;当渠系交叉建筑物(渡槽、渠下涵)改建或重建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计算设计洪水;3.5.1洪水特性概述灌区所在地区或流域内的暴雨、洪水特性,概述上游水利水电工程对洪水的影响。3.5.2设计洪水3.5.2.1根据实测流量资料推算设计洪水水源位于大江大河的引水水陂,上下游附件有水文站时,可根据流量资料计算设计洪水,根据收集的水文资料洪水系列年限、采用频率计算公式设计洪水。3.5.2.2根据暴雨资料推算设计洪水对没有实测水文资料的,可采用根据暴雨资料推算设计洪水的方法计算洪水:(1)各历时暴雨参数(均值、变差系数Cv)可根据工程集水区域中心点的位置从《广东省暴雨参数等值线图》(2003年)查算。(2)我省根据暴雨资料推算洪水的计算方法有:1)1991年广东省水文总站编制的《广东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使用手册》中的广东省综合单位线法、推理公式法;2)1977年广东省水利电力局刊布的广东省洪峰流量经验公式法。(3)除水库工程外,集水面积小于10km2的其他工程,仍采用广东省洪峰流量经验公式法进行洪水计算。集水面积大于10km2的,采用广东省综合单位线法、推理公式法进行洪水计算,合理选定参数,对两种方法的计算成果应合理协调,合理选用。3.6泥沙49 灌区泥沙分析主要是说明引水工程处的泥沙来源,进行资料的还原和插补延长,说明复核后的泥沙成果,确定采用的多年平均悬移质、推移质年输沙量。说明泥沙对水源引水及渠系输水有无影响。缺乏泥沙实测资料的河流,泥沙分析可根据广东省水文总站1986年8月编写的《广东省水资源》中广东省悬移质多年平均年输沙模数分区图进行估算。3.7附图(1)流域水系图(表明水文、气象站和已建、在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位置)。(2)主要水文站和设计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图。(3)其他有关附图。3.8附表(1)年、月径流(雨量)系列表(设计依据站、工程场址及区间)。(2)洪峰、洪量(暴雨量)系列表(设计依据站、工程场址及区间)。(3)其他有关附表。49 4工程地质小型灌区改造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应在充分利用已有的地质勘察资料基础上,可参照《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规范》(SL55-2005)中的相关条款要求,结合灌区自身特点,其勘察精度和深度可根据具体工程实际略低于规程要求。以地质测绘为主,辅以钻探、槽(坑)探,勘察工作应主要集中在查明灌区沿线重要建筑物(如规模相对较大的渡槽、水闸、隧洞、涵洞等)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查明沿线各种天然建筑材料的来源、质量、储量、运输方式、运距等。4.1概述概述勘察工作经过,进行的勘察工作项目,完成的工作量和主要成果。4.2区域地质概述区域地质,评价工程所在区域构造稳定性,确定地震动参数及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4.3渠道工程地质条件概述渠道沿线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工程地质条件及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结合本工程区的地质特点和已建工程经验,采用工程类比法提出的渠道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4.4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1)概述各主要建筑物场址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覆盖层的厚度与组成物质、地质构造、岩体风化情况,物理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等。(2)概述49 各主要建筑物场址的工程地质条件。说明渡槽、水闸、泵(电)站、交通桥涵等主要建筑物地基和边坡、消能冲刷区岸坡的稳定条件,渗透和渗流稳定条件,沉陷变形和液化条件。(3)评价各主要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地基处理措施的意见。4.5天然建筑材料详查沿线各种天然建筑材料。说明沿线各种天然建筑材料的位置、质量、储量和开采运输条件等。4.6结论综述工程地质问题评价和结论,提出下一阶段工作的意见和建议。4.7附图及附件(1)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平面及剖面图。(2)天然建筑材料产地分布图。49 5工程任务和规模5.1工程建设必要性(1)概述工程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情况,人口、土地、耕地、种植结构等农业生产情况,主要国民经济指标及发展规划等。(2)概述灌区水利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灌区改造规划的成果。(3)论证灌区改造的必要性。5.2工程任务(1)概述灌区改造工程的任务、主要建设内容,确定需要达到的目标。(2)山区小型灌区主要建设范围包括渠首工程、干支渠及其建筑物的改造。主要建设内容可包含以下内容:水源及渠首工程维修、加固及重建(水源为水库的灌区,水库的除险加固不纳入灌区改造项目);干、支渠道开挖疏浚、防渗衬砌;干、支渠系建筑物(农桥、涵洞、水闸、渡槽、倒虹吸管等)配套完善和更新改造;输水管道、暗渠建设及节水设备购置;泵站(已列入农村中型机电排灌及重点小型机电排灌工程建设范围的除外)及配套输变电工程(电压等级不超过35kV)新建、改造;工程管护设施等。(3)对灌区近期已实施的改造项目进行说明,对于刚实施改造不久,且效果达到要求的项目应予保留利用。5.3设计标准5.3.1设计水平年根据灌区改造规划,确定灌区改造工程的设计水平年。5.3.2灌溉设计保证率灌溉设计保证率一般取90%,若需降低设计保证率,应进行论证。5.4灌区水量供需平衡分析5.4.1灌区可利用水量49 根据“水文”中径流分析成果,说明灌区可利用水量及水源充裕程度。。5.4.2灌区需水量预测根据灌区灌溉范围、作物组成、参照《广东省一年三熟灌溉定额》中成果,预测农业灌溉用水量及典型年的用水过程。5.4.3供需水量平衡计算根据灌区可利用水量、需水量年内分配成果,按水量平衡公式进行供需水量平衡分析。原则上采用代表年法进行平衡分析计算。根据供需水量平衡计算成果,分析灌区水量能否得到保证;不满足灌区用水需求的,应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如规划新的水源工程等)。5.5工程规模5.5.1灌区工程总体布置简述灌区工程总体布置,对于原灌排结合的渠道,灌区改造设计时宜实行灌排分离。5.5.2灌区主要建筑物(1)提出拦河水陂(水闸)的:正常、设计、校核防洪水位、设计引水及排水流量等主要参数。(2)提出泵站的:设计流量、设计扬程、装机容量等主要参数。(3)提出泄洪闸、进水闸、分水闸、节制闸等各类水闸的:设计和校核水位、水闸尺寸等主要参数。(4)渠道:根据灌区作物种植结构,参照临近大中型灌区的设计灌水率(或参照《广东省一年三熟灌溉定额》),计算各渠段设计流量、最大流量、最小流量。根据渠道纵横断面设计,确定渠道设计水面线、渠顶高程。5.6附图(1)灌区工程布置图、灌溉面积分布示意图。(2)其他有关附图。49 6工程布置及建筑物6.1设计依据6.1.1工程等别、建筑物及洪水标准(1)根据《灌区改造技术规范》(GB50599-2010),灌区灌溉面积小于10000亩,为小型灌区,工程等别为Ⅳ等。(2)根据引水枢纽工程引水流量的大小、提水枢纽工程单站装机流量或单站装机功率的大小、灌排渠沟的灌溉流量或排水流量的大小、灌排建筑物过水流量的大小,按《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分别确定引水枢纽工程、提水枢纽工程、灌排渠沟、灌排建筑物的级别及相应防洪标准。按《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确定引(提)水工程、渠沟工程及灌排建筑物级别及防洪标准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兼有行(排)洪功能的渠道或渠段,其建筑物级别及防洪标准还应结合《防洪标准》(GB50201-94)、《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及当地江河流域综合规划报告综合确定。2)引水枢纽工程、提水枢纽工程、灌排渠沟、灌排建筑物的级别可低于灌区工程等别相应的建筑物级别,但一般不应高于灌区工程等别相应的建筑物级别。以小型灌区为例,水源工程、渠首工程、灌排渠沟、灌排建筑物的级别按《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可划分为4~5级。3)在防洪堤上修建的水源、渠首工程及其他灌排建筑物,或在挡潮堤上修建的排水工程,其级别不得低于防洪堤或挡潮堤的级别;倒虹吸、涵洞等灌排建筑物与公路或铁路交叉布置时,其级别不得低于公路或铁路的级别。4)承担工业及城镇居民用水供水任务的渠系,还应根据供水对象的重要性,复核其建筑物的级别及洪水标准。5)列表明确各渠道及其渠系建筑物的流量、级别和洪水标准。6.1.2地震设防烈度49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01或工程地质报告,明确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地震基本烈度。小型灌区中的渠系及其建筑物一般不做抗震计算,只设抗震措施。6.1.3设计基本资料(1)说明工程主要建筑物设计所需要的相关专业基本资料:水文气象、地基特征及参数、建筑材料特性及参数、建筑物特征水位、流量等。(2)列出国家现行的规程、规范规定的主要设计允许值。6.2工程布置说明灌区渠道及渠系的总体布置。灌溉渠道改造尽量维持现状,对局部不合理的渠段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局部调整。灌区引水、输水、泄水建筑物原则上应尽量利用现有建筑物,在原址加固或重建。6.3主要工程设计6.3.1水源工程6.3.1.1水陂(1)改造方案根据水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选择加固、重建或新建方案。对需重建的水陂,原则上在原址拆除重建。确实需移址或新建水陂,陂址应根据灌区的整体布局要求并结合地形地质条件选定。重建或新建的水陂,宜采用砼结构。水陂型式一般采用重力式,可采用实用堰型或宽顶堰型。水陂一般由上游铺盖(有防渗要求的)、陂(坝)体、放水闸、下游消能防冲设施及上下游两岸翼墙等建筑物组成。(2)设计计算49 水陂设计计算应包括:泄流能力计算、下游消能防冲计算、陂(坝)体稳定应力计算、放水闸闸室稳定应力计算和上下游两岸翼墙稳定应力计算等。6.3.1.2泵站山区小型灌区水源泵站是指总装机容量不超过5000kW的泵站(已列入农村中型机电排灌及重点小型机电排灌工程建设范围的除外)。(1)改造方案根据水源泵站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选择加固、重建或新建方案。对需重建的泵站,原则上在原址拆除重建。确实需移址或新建泵站,站址应根据灌区的整体布局要求,考虑地形、地质、工程布置、对外交通、电源、施工、占地、环境、管理等因素,经技术论证后选定。泵站一般由引渠、前池、进水池、泵房、出水管道、出水池、排水闸、上下游两岸翼墙及其它附属建筑物等组成。(2)设计计算泵站设计计算应包括:泵房、排水闸及上下游两岸翼墙闸室稳定应力计算,排水闸泄流能力计算、下游消能防冲计算等。6.3.2渠道设计鉴于山区小型灌区渠道规模比较小,数量多且分散,可采用定型或标准化设计。渠道设计包括纵断面(纵坡)设计、横断面设计、衬砌设计等。6.3.2.1渠道纵断面设计渠道纵断面设计主要是确定各渠段纵坡及沿线渠底高程。一般确定的原则是:(1)以原控制性建筑物作为控制点,分段进行渠底纵坡设计;(2)尽可能满足渠(沟)道上下游水面衔接,避免上下游出现大的水面变化;(3)根据渠道各段设计流量,在满足渠道不冲、不淤流速的前提下,宜采用较缓的渠底纵坡。(4)渠道原设计纵断面或现状纵断面49 基本合理的,可在原设计纵断面或现状纵断面成果的基础上作局部调整,尽可能避免大范围、大幅度的纵断面调整。(5)灌排结合的渠道,其纵断面还应结合排水要求进行设计。6.3.2.2渠道横断面设计渠道横断面应根据灌溉面积,沿线地形、地质条件以及边坡稳定的需要和是否衬砌等因素,按接近水力最佳断面进行设计。土渠宜采用梯形断面;混凝土、石渠、砖砌渠道宜采用矩形或U形断面。渠道横断面尺寸应通过渠道水力计算,并结合现状渠道断面和沿线地形地质地物情况确定,在保证渠道设计输(排)水能力和水流安全、通畅、平顺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占地和工程量,方便施工和运用。现状渠(沟)横断面尺寸满足过流要求的,可基本按现状断面尺寸控制。6.3.2.3渠道防渗衬砌设计小型灌区渠道一般采用“三面光”防渗衬砌。渠道衬砌高度等于渠道通过加大流量时的水深加上超高值。超高值可采用0.3m~0.5m,5级渠道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0.1m;必须兼作排洪功能的傍山渠道,其衬砌超高宜适当加大。渠道衬砌高度以上坡面宜采用草皮护坡。衬砌方案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选择砌砖、砌石、现浇混凝土、预制混凝土等。(1)砌砖衬砌渠道砌砖渠道具有施工方便,后期维护方便的特点,一般适用于地基承载力较小且断面较小,高度不大的渠道。砌砖渠道采用的断面形式主要为矩形,砌砖厚度一般采用12cm、18cm和24cm,并在迎水侧用MU7.5~MU10号水泥砂浆批荡,批荡厚度一般为2cm左右。各种厚度的砌砖渠道允许高度应按计算采用,计算不满足抗剪或抗滑稳定时,也可采用每隔一段距离加设砼立柱和横撑砼梁的方法,见图1。由于砌砖渠道适应变形能力差,需先浇筑6cm~10cm的砼底板,底板尺寸比两侧砖墙稍宽,砼底板视渠道底宽和地质情况调整厚度并适当配钢筋。49 图1砌砖渠道断面(2)砌石衬砌渠道砌石渠道由于砌石的断面较大,具有较好的防冲和抗滑能力,一般用于较深的渠道和路边渠道的衬砌,适用于地基承载力较大的岩基及砂壤土地基。砌石渠道一般有护面(护坡)式和挡土墙式,砌石水泥砂浆号一般用MU7.5~MU10。无挡土要求的护面(护坡)式砌石渠道的厚度一般为35~50cm,有挡土要求的挡土墙断面尺寸应根据稳定应力计算确定。砌石渠道伸缩缝间距一般为10~15m。砌石渠道结构图见图2和图3。图2护面式断面49 图3挡土墙式断面(3)现浇混凝土衬砌渠道小型灌区渠道现浇混凝土板厚度一般取6cm~8cm。混凝土衬砌渠道,为适应温度变化以及地基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变形,需要留伸缩缝。横向伸缩缝,间距一般取3m~5m,采用沥青木板分缝,缝宽一般为2cm~4cm。纵向缝一般设在边坡与渠底的连接处,渠道边坡上一般不设纵向缝或腰缝,可适当分成2~3块错缝砌筑。现浇混凝土渠道造价较高,可用于流量大的渠道。现浇混凝土渠道结构图见图4。图4现浇混凝土渠道49 (4)预制混凝土衬砌渠道混凝土预制板厚度一般取6cm~8cm,单块尺寸的大小,可根据施工方便来考虑确定,一般为1×1m。预制混凝土衬砌渠道结构图见图5。图5预制混凝土渠道对横断面尺寸不大的渠道,也可根据具体条件采用现浇或预制混凝土的矩形或U型结构。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深挖方渠段,为防止地下水对防渗板产生顶托作用造成的破坏,应在衬砌板上设排水措施。6.3.3灌排建筑物山区小型灌区的灌排建筑物主要包括水闸、渡槽、输水涵、跌水与陡坡、机耕桥等。灌排建筑物设计的总体要求是:(1)阐述灌排建筑物现状及存在问题。(2)根据各灌排建筑物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造措施。对现状布置比较合理,结构比较完好,满足设计过流能力的建筑物进行维修加固处理或直接保留利用,对布置较合理,但结构破损严重或过流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的,原则上在原址拆除重建。(3)49 确需拆除重建的,根据过流能力复核计算、出口消能计算,结合建筑物的现状规模,经综合比较,确定各灌排建筑物的结构型式、控制尺寸、控制高程等。(4)灌排建筑物具有数量多、规模小的特点,在结构设计和工程量计算时,对规模比较小建筑物,可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孔数进行分类,每类选1个标准(典型)建筑物进行结构设计及工程量计算,并用表格的形式列出各灌排建筑物的主要特征参数。(5)对新建或拆除重建的灌排建筑物,不宜采用浆砌石结构。(6)对规模较大、重要的灌排建筑物,应按规范要求进行必要的结构安全计算。6.4工程量列表分项提出各渠道及建筑物工程量。6.5附图根据灌区渠系及其建筑物的特点,附图一般应包括(不限于):(1)灌区总平面布置图(应列出灌区改造的主要特性表);(2)水源或渠首工程加固改造图(平面、剖面图);(3)××干渠渠道改造标准断面图(分段);(4)××支渠渠道改造标准断面图(分段);(5)各类渠系主要建筑物加固(或重建)平、剖面布置图。49 7机电及金属结构7.1水力机械7.1.1水泵设备选择(1)选定水泵型式、装机台数及单机流量、特征扬程、电动机单机配套功率及机组主要参数,基本选定水泵型号及安装高程。(2)选定泵组运行方式。(3)选定水泵进出口阀门的规格和数量。7.1.2辅助设备的选择(1)选定厂内起重设备型式、数量。(2)选定技术供排水和油系统的型式、数量及布置。7.1.3主要水力机械布置(1)选定主、副厂房控制尺寸。(2)选定主要水力机械设备布置。7.2电工一次7.2.1概述灌溉工程的地理位置,灌溉工程的总用电负荷、单台设备最大容量等。7.2.2明确工程的供电电压等级、供电线路的回路数与电力系统的连接地点、距离等。7.2.3电气主接线(1)根据工程的供电系统设计方式等综合因素,经分析选定电气主接线方案。(2)选定站用电源的供电方式、永久建筑设施和工程管理设施供电方式,经分析选定用电系统接线方案。7.2.4主要电气设备选择与布置7.2.4.1经分析选定电动机、主变压器、高压配电装置、断路器、高压电缆、母线等主要电气设备型式、规格、主要技术参数和数量。7.2.4.2选定电动机的启动方式及启动装置设备型式、主要技术参数和数量。7.2.4.3说明主、副厂房布置位置与型式,主要电力设备的布置和进、出线方式。7.2.4.4选定变电站的设备布置型式和位置。49 7.2.4.5基本选定灌溉工程输电线路的线路长度、杆塔型式、导线截面等主要技术参数。7.2.5过电压保护及接地7.2.5.1提出过电压保护方案。7.2.5.2选定接地设计方案。7.3电工二次7.3.1选定泵站自动化监控设计方案和主要设备。7.3.2选定监控及调度中心位置及布置方案。7.4金属结构7.4.1选定各水工建筑物的闸门、拦污栅、阀和启闭机等的型式、尺寸、容量和数量等主要技术参数和布置方案。7.4.2列出主要金属结构分项(技术参数、工程量等)汇总表。7.5通风空调选定泵站通风与空调主要设备的型式、数量及布置。7.6附图、附表7.6.1附图(1)泵站接入电力系统地理位置图;(2)电气主接线图;(3)开关站(变电站)设备布置图。7.6.2附表(1)主要水力机械设备汇总表。(2)电工设备汇总表。(3)金属结果设备汇总表。(4)通风与空调、消防主要设备表。49 8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8.1劳动安全8.1.1简述各类建筑物火灾危险性分类及防火措施、设施、消防工具和消防通道布置,以及厂房(泵房)内外油气系统的防爆装置等。8.1.2提出各种工作场所配电装置、电气设施放电气和防雷电伤害的安全措施。8.1.3提出渠系内各种防洪、防淹设施,各种排水措施应有统一布局,防淹设施应有两个以上独立电源和手动控制系统。8.2工业卫生8.2.1说明各种工作场所防噪声、防振动的限制标准,根据噪声、振动声源、种类、性质,提出隔声、吸声、消声和减振阻尼等综合防护措施。8.2.2确定不同季节,不同工作环境下的温度和湿度控制标准,采取通风措施的地下工作场所,应采取必要的防渗、防潮措施。8.2.3说明工作场所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控制标准,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8.2.4说明灌区管理及生活用房等安全卫生设施布局及卫生设施配置情况,确定卫生、生活管理机构及相关仪器设备的组成和配备。8.3安全卫生设施8.3.1结合灌区工程特点,确定辅助用房和安全卫生管理机构。8.3.2提出安全卫生设施配置的设计。49 9消防设计9.1工程概况和消防总体设计方案9.1.1工程概况(1)简述工程概况及工程布置(2)简述主副厂房(泵房)、主变压器场、变电站等主要建筑物的布置。9.1.2消防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分析工程火灾危险部位及危险程度,提出消防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9.1.3总体消防设计方案简述工程消防系统的功能、公用消防设施、消防水源、电源、消防车道、安全出口和建筑物消防设施配置等总体设计方案。9.2工程消防设计9.2.1火灾危险性分类及耐火等级提出各主要生产场所火灾危险性分类及耐火等级。9.2.2主要场所和主要机电设备的消防设计分项提出各主要生产场所、主要机电设备的消防设计及主要消防设施配置。9.2.3消防给水设计选定消防水源、供水设施、消防给水量和水压力、主要设备及其布置。9.2.4消防电气和监测报警系统(1)选定消防用电源;(2)确定各主要生产场所火灾事故照明、疏散标志的配置;(3)提出火灾监测自动控制和报警系统的配置方案及主要设备。9.2.5主要消防设备列出主要消防设备表。49 10施工组织设计10.1施工条件10.1.1工程条件(1)概述工程地理位置、对外交通条件;(2)描述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包括灌区建筑物组成、工程规模等),分述各渠系情况(包括渠道长度、建筑物组成等);(3)分析施工特点,说明施工期灌溉、供水及其它要求,列主体工程主要工程量表;(4)分析主要外来建筑材料的来源及水、电等供应。10.2施工导流10.2.1导流标准依据《防洪标准》(GB50201-94)、《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的规定,确定导流建筑物的级别和洪水标准。10.2.2导流时段根据各渠系或建筑物施工洪水成果,并结合灌区灌溉用水调度实际情况,选定各渠系和各类建筑物的施工时段及导流流量。10.2.3导流方式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定灌区需采取施工导流的各渠系或各建筑物的导流方式,提出选定方案的导流布置。10.2.4导流建筑物设计(1)分述各导流建筑物的设计要素,选定各导流建筑物型式,提出主要设计计算成果。(2)分列各导流建筑物的工程量表。49 10.3料场的选择与开采10.3.1概述总体描述工程所需砂、土及石料总量,分述各渠系所需砂、土及石料数量。10.3.2土料场的选择与开采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天然建筑材料详查成果,分析各土料场的分布、储量、质量、开采运输条件及主要技术参数。选择沿线土料场,并说明开采的主要工艺、运输及加工设备。10.3.3砂料场的选择与开采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天然建筑材料详查成果,分析各砂料场的分布、储量、质量、开采运输条件及主要技术参数。选择沿线砂料场,并说明外购或开采的主要工艺、运输及加工设备。10.3.4石料场的选择与开采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天然建筑材料详查成果,分析各石料场的分布、储量、质量、开采运输条件及主要技术参数。选择沿线石料场,并说明外购或开采的主要工艺、运输及加工设备。10.4主体工程施工选定主体工程涉及的主要施工项目及其施工方法、施工程序,主要包括:土石方开挖、土方填筑、旧砼(浆砌石)拆除、砼浇筑等。10.5施工交通运输10.5.1对外交通调查核实工程区对外交通情况,选定对外交通运输方案。10.5.2对内交通描述场内交通情况,结合现有线路,分析是否布置新建场内施工道路,并说明新建道路的长度、设计要素等。49 10.6施工总布置10.6.1布置原则施工布置按照因地制宜、方便施工、方便管理及节约用地的原则。灌区渠线长,施工点分散,主要生产及生活区(工区)宜按2~3级分散布置,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原则下,尽量从简。生产及生活设施主要包括:砼系统、钢筋加工及木工加工厂、机械修配及汽车维修保养系统、施工用风、水、电、施工临时房屋等。10.6.2弃渣规划(1)核算工程弃渣总量,分析弃渣的主要来源,分析土石方平衡;(2)弃渣场规划:根据灌区各渠系弃渣量、附近地形条件等的不同,选定各弃渣场位置、范围面积及堆高等。10.6.3施工占地计算施工临时占地面积。10.7施工总进度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工程施工总工期,描述总工期的3个组成部分(施工准备期、主体工程施工期及工程完建期)。10.7.1施工准备期(1)说明施工准备期的期限(即:第几年几月~第几年几月为施工准备期);(2)描述施工准备期期间,需要完成的工程项目(主要包括“四通一平”、导流工程施工等)。10.7.2主体工程施工期(1)说明主体工程施工期期限(即:第几年几月~第几年几月为主体工程施工期);(2)描述主体工程需要分几个时段施工;分述不同施工时段,说明该时段需要完成的主体工程项目。49 10.7.3工程完建期(1)说明工程完建期的期限(即:第几年几月~第几年几月为施工准备期);(2)描述工程完建期期间,需要完成的工程项目。10.8施工组织设计附图本章至少应包括(不限于)如下设计图:(1)施工总平面布置图;(2)施工导流布置及结构图;(3)施工总进度表。49 11工程占地11.1设计原则及依据11.1.1设计原则设计原则:工程建设尽量在原建设用地范围内进行,在确定工程安全和正常的情况下,合理规划工程占地,尽量减少新增建设用地及拆迁。11.1.2设计依据(1)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2)技术规范、标准。11.2工程占地范围根据用地性质,分别确定永久、临时用地范围,明确用地的构成。11.3工程占地实物调查分析永久、临时占地所涉及的权属问题(说明涉及县、镇及村委);分述各干、支渠占地实物指标。11.4安置规划11.4.1移民搬迁安置规划(1)描述灌区房屋拆迁总体情况及影响搬迁总户数、人口。分析规划基准年及规划水平年,按照规划基准年及水平年分析各渠系涉及房屋拆迁影响的搬迁人口;(2)概述移民搬迁安置规划方案。11.4.2生产安置规划描述灌区永久占用农用地数量,分析涉及村镇人均占有农用地情况,计算生产安置总人口,确定生产安置方案。11.5占地补偿投资概算49 (1)征(占)地补偿单价分析依据《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广东省林地保护管理条例》、《广东省征地补偿保护标准》(粤国土资利用发[2011]21号)相关规定准进行分析,对比《广东省征地补偿保护标准》及国家、省、市的政策规定,采用高值标准。工程涉及不同地区时,可按工程所在不同镇不同单价进行加权平均采用,但不得低于任一镇保护标准。(2)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SL290-2009)规定,计算占地补偿投资概算。(按渠系分列)11.6附图、附件及附表(1)工程占地范围图。(2)有关各部门的协议或文件等。49 12环境保护设计12.1设计依据列出主要设计依据、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及技术文件等。12.2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简要阐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一般包括水环境影响、大气环境影响、声环境影响、生态环境影响、固体废物影响及环境影响评价总体结论等方面。(2)简要阐述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或表)中对本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3)摘录环保主管部门对工程的主要及结论性审批意见。12.3保护对象与保护标准确定本项目的环境保护对象及其保护标准。12.4环境保护措施根据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针对性地提出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废水工程处理措施、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噪声、扬尘影响防治措施、人群健康保护措施及生态保护措施等。12.5环境保护投资概算根据环境保护措施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投资概算,应包括环境保护措施费、环境监测费、独立费及基本预备费。49 13水土保持设计13.1设计依据列出作为设计依据的、主要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技术文件。13.2水土流失现状应介绍项目区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植被状况(包括植被覆盖率和常见植物种类),从水土流失类型、水土流失强度、水土流失面积、水土流失成因、土壤侵蚀模数、土壤流失容许量等方面综合分析,说明项目区的水土流失现状。13.3水土流失预测水土流失预测应包括本阶段扰动地表面积预测、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预测、弃渣量预测及新增水土流失量预测。13.4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方案应包括水土流失防治目标、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划分及水土保持措施等。应按水土保持分区进行防治措施典型设计,并推算各类工程措施的工程量。确定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明确与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相关联的主要问题。13.5水土保持监测规划水土保持监测方案应包括监测时段划分、监测点布设、监测内容、监测频率及监测方法等内容。13.6水土保持投资概算应以49 广东省水利厅粤水基[2006]2号文颁发的《广东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试行)》、广东省水利厅粤水基[2006]2号文颁发的《广东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算定额》、《广东省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概算定额》和《广东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为主要依据,并参考水利部(水总67号文)颁发的《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为依据进行编制。水土保持补偿费按粤府[1995]95号文的规定取费。49 14节能设计14.1设计依据(1)确定项目应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2)概述工程所在地域的自然条件,包括自然地理、水文气象、工程地质等。(3)概述工程概况,包括工程规模、主要建筑物及设计标准。14.2工程节能设计14.2.1工程总布置及主要建筑物(1)说明灌区工程总体布置,概述水源工程、渠首工程、骨干渠系工程规模。(2)说明机电及金属结构设备种类及数量。14.2.2主要电气设备型式及布置(1)说明灌区需供电的建筑物数量及供电方式。(2)说明建筑物(主要为水闸、泵站)、控制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电气设备型式、布置及耗能情况。14.2.3施工组织设计说明施工总布置、对外交通、建筑材料来源、施工总进度及施工用水、电、风等。14.2.4主要节能降耗措施(1)说明工程总布置及渠道、灌排建筑物的设计原则及所达到的节能效果。(2)说明配套办公、生活设施规模、耗能数量和能源利用率。(3)确定运行期主要节能降耗措施,主要包括照明设备、变压设备、控制设备、管理信息设备等的节能设计。(4)根据工程的施工条件,提出施工期施工布置、施工机械选择、施工技术与工艺选择、辅助生产系统及附属建筑设计等的节能降耗原则、要求及措施。49 14.3工程能耗分析14.3.1施工期耗能总类、数量及能耗指标(1)针对项目建设的主要工程量及施工组织设计等具体情况,确定项目施工期的能耗种类,一般以油、电为主。(2)确定施工机械设备能耗指标,根据施工机械设备种类、数量等具体情况,确定能耗总量。14.3.2运行期耗能总类、数量及能耗指标分析运行期各建筑物及金属结构设备等的能耗情况,确定水闸、泵站的运行期耗能控制指标。14.4节能效果综合评价(1)对工程建设期、运行期采用的节能措施进行节能效果综合评价。(2)明确工程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地方、行业节能设计的要求。49 15工程管理设计15.1管理机构(1)说明灌区工程改造后运行管理机构、单位性质、隶属机构,人员的编制。现状有管理机构的,原则上维持现状机构不变,且不新增人员编制。(2)说明工程现状有无生产、生活的用房,确定灌区改造工程实施后是否增加生产、生活的用房规模。15.2管理办法(1)确定工程的管理办法、管理范围、任务及职责。(2)结合管理机构已制定的规章制度,考虑改革创新,确定灌区建筑物安全监测、水质监测办法及建筑物管理办法,提倡管理体制、供水体制及水费计收改革。(3)推荐用水户或用水户协会参与管理,即采用“专管机构+用水户(用水户协会)的管理模式,构造政府水管部门与用水户对灌区运行维护的合作管理体制。灌区骨干渠道及建筑物归专管机构管理,其余渠道及建筑物由用户协会负责维护和管理。用水户协会是由政府引导、农民用水户自愿参与组成的专门为农户提供灌溉服务的民主组织机构,与用水专管机构直接发生供用水关系,以减少中间环节与行政干预。用水户协会管理制度、机构设置及改造工程项目等在政府监督下,由用水户协会代表大会以民主表决方式通过。(4)管理机构的任务是确保工程安全运行,进行科学管理,合理调配水量,充分发挥工程综合利用效益。根据管理机构的任务,明确管理单位的职责。15.3工程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1)确定水源工程、渠首工程、渠道工程、灌排建筑物及生产、生活区等建筑物和管理设施的管理范围。在工程管理范围的基础上,确定工程的保护范围。(2)工程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应根据《广东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及49 县、乡镇人民政府划定的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并结合工程所在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历史原因和社会经济等具体情况进行确定。15.4工程管理运行费用及资金来源(1)明确工程管理运行费用,工程管理年运行费主要包含工资及福利费、维护费、材料燃料动力费、管理及其它费用等。(2)明确工程年运行费的资金来源,资金来源应满足维持灌区工程正常运行的需要。49 16设计概算16.1编制说明16.1.1工程概况简述本灌区所在河系(或水库)、地点、对外交通条件、距城区里程,灌区工程规模、工程效益、改造渠道及主要建筑物的长度及数量等。主体建筑总工程量、主要材料总用量、施工总工期等。16.1.2投资主要指标明确本工程设计概算编制水平年,说明工程项目概算总投资,分列灌区主体建安工程费、设备费、独立费、预备费、专项部分投资(列明各专项投资)。16.1.3编制原则和依据以广东省水利厅粤水基[2006]2号文发布的《广东省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以下简称《省编规》)及其配套定额(含相应补充文件为依据)。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SL328-2005)。初步设计报告及图纸。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间接费、企业利润、税金:按《省编规》规定的费率计算,现场经费、间接费取小值。缺项定额采用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水建管[1999]523号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现行定额。16.1.4基础单价及计算依据16.1.4.1人工工资按照《省编规》规定,以工程所在地工资区标准选取。16.1.4.2材料预算价格主要材料预算价格:采用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颁布的当期材料信息价格,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加计运输费49 ,其运距应扣除信息价格中已包含的运输里程;由于灌区属带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据工程实际情况考虑各分仓库的的布设及材料运进方式,主要材料预算价格应考虑到各分仓库所包含的费用,并按《省编规》限价进入工程单价计算。柴油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当期公布的批发价编列(以4500元/t限价进入工程单价计算)。次要材料:直接采用广东省水利厅公布的当年地方水利工程次要材料预算价格。16.1.4.3电、风、水单价施工用电电价按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电力主管部门公布电价或按施工组织设计选定的方式、设备型号、数量分析计算。一般情况,施工电、风、水单价一般可按《省编规》中的规定选取:电价0.70元/kWh~0.80元/kWh、水价0.50元/m3~0.55元/m3、风价0.12元/m3~0.15元/m3。)16.1.5分部工程投资概算16.1.5.1建筑工程主体建筑工程概算按设计工程量乘以工程单价进行编制,工程量应根据水利部颁发《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及《省编规》按项目划分要求计算到三级项目。永久交通工程投资按设计工程量乘以工程单价进行计算,或根据工程所在地区单位造价指标及有关实际资料进行编制。房屋建筑工程根据核定管理单位定编人数计算房屋面积扣除现已有房屋且完好的面积按照广东省水利厅公布的当年次材价格文件中有关房屋建筑工程造价指标进行选取。小型灌区原则上不再考虑管理房屋建设费用。若有少量其他建筑工程,可按项目设计要求分项分析计算。16.1.5.2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投资由设备费和安装工程费组成。包含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设备费包括设备原价、运杂费、运输保险费和采购及保管费,安装工程费按设备数量乘以安装单价计算,由于小型灌区设备较少且属小型设备,一般安装工程费可按不超过设备原价的15%计算。设备原价:采用厂家咨询价格及参考近期相应工程设备价计算。49 运杂综合费用:按《省编规》规定的方法及费率进行计算。运杂费按4%计,采保费按0.7%计。注:若厂家所报的设备价格中已包含运至工地的费用,则直接取用。16.1.5.3临时工程施工导流工程按设计工程量乘以工程单价进行编制。临时交通工程按设计工程量乘以工程单价进行计算,或根据工程所在地区单位造价指标及有关实际资料进行编制。临时房屋建筑工程面积由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单位造价控制在120元/m2内。其他临时工程按工程第一至第四部分建筑安装工作量(不含其他临时工程)的1%计算。16.1.5.4独立费用项目建设管理费:建设单位开办费可视工程规模大小按1~10万元取用(工程规模大可取高值,反之取小值)、建设单位经常费和工程管理经常费分别按第一至第四部分建筑安装工程费的1%和1%~2%(施工期2年以下或建安费大于3000万元的取小值)计算。工程建设监理费按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发改价格【2007】670号文计算。生产准备仅计备品备件购置费按工程设备费的0.4%勘测设计费按国家计委、建设部计价格【2002】10号文发布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进行计算。招标业务费按国家计委计价格[2002]1980号文的规定计算。(按粤水建管[2009]462号文的规定,增列第三方强制性检测费用,按建安工作量的0.3%计算)。16.1.6预备费基本预备费:按照工程项目一至五部分投资合计数的3%~5%计算。价差预备费:国家计投资[1999]1340号文规定价差预备费为零。16.1.7专项(题)部分投资(费用应包含独立费、预备费等)建设及施工场地征用费按水库淹没补偿费有关规定计算。49 水土保持工程费及环境保护工程费按相应专题设计报告的投资计列(为减化其投资计算,其投资标准一般可控制在总投资的1%~2%以内)。16.2工程投资概算表总概算表建筑工程概算表设备及安装工程概算表临时工程概算表独立费用概算表施工机械台时费汇总表主要材料预算价格汇总表勘测设计费计算书设备询价资料16.3工程投资概算附件(备查)建筑工程单价汇总表安装工程单价汇总表主要工程量汇总表主要材料用量汇总表主要材料预算价格计算表主要设备运杂费计算书混凝土、砂浆材料价格计算表建筑工程单价计算表安装工程单价计算表49 17经济评价17.1评价依据、基本参数17.1.1评价依据与方法(1)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2006年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水利部1994年颁布的《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和国家税法、地方有关政策,并结合本工程的特点,进行经济评价。(2)鉴于灌区工程属社会公益性项目,财务收入(灌溉收入等)一般很少,项目着重从国民经济评价方面进行评价,从国家(社会)整体角度,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可不进行财务评价分析。(3)灌区改造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原则上采用有、无该项目的增量费用或增量效益进行。17.1.2基本参数(1)社会折现率,根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006年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发)规定,测定社会折现率为8%。(2)计算期,包括建设期和运行期。正常运行期一般取30~50年。(3)计算基准年,应定在建设期第一年。17.2项目效益17.2.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新增农业生产效益简述灌区改造后,改善或增加的灌溉面积,每年节约水量。根据灌区内农作物种植结构,分析计算灌区改造后增加的农业生产效益。17.2.2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分析论述项目实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17.3国民经济评价17.3.1费用计算49 (1)说明工程项目设计概算总投资,分年度投资。(2)计算灌区改造后的年运行费、流动资金的计算方法和成果。灌区年运行费一般包括维护费、工资及福利费、材料燃料动力费、管理费等其他费用。流动资金可按年运行费的20%~30%估算。17.3.2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计算根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006年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发),计算国民经济评价指标:国民经济内部收益率、国民经济净现值、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比。17.3.3国民经济评价结论根据国民经济评价指标分析成果,总结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结论。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