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8.50 KB
- 20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关键词:职业能力;计算机专业;软件测试;独立学院;
1引言
大多数公司已经将软件测试看作是技术工程专业工作,有意识地在项目组中培训软件测试人员[1]。但由于IT企业的快速发展,对软件测试人员需求的缺口依然很大。应用型本科学院加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软件测试职业能力培养,既可以缓解社会上软件测试人才不足的现状,又有助于毕业生迅速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均设立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我院针对学生来源和社会对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等特点,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修订专业培养方案,确立软件工程和网络工程两个培养方向,开设职业能力辅导课128学时(4学分),分别占总教学学时和总学分的5.3%、2.1%。自2006年,我院在软件工程方向开展软件测试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取得一定经验,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2教学现状
该院自2002年开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招生,基本情况见表1。表1表明计算机专业学生已经清楚认识到加强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因此按软件工程和网络工程方向培养学生也符合学生的需求。
我院引进了一批计算机专业教师,已经形成自有专业专职教师团队,基本情况见表2。除教授年龄超过60岁外,其他老师的平均年龄仅32.1岁,教学经验丰富,精力充沛。
我院已建设两个高标准的计算机专业实验室,PC机120台、服务器5台,可开展软件工程方向全部专业课实验和网络工程方向部分专业课实验。
3软件测试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优秀的软件测试人员除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外,还须具备如下基本素质和技能:①与开发员、客户或者管理者谈判与沟通的能力;②与其他测试员、开发员或管理者协同工作的团队合作能力;③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④掌握软件测试理论、方法和操作技能,具备适应发展的能力。
软件测试职业能力培养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学习和掌握软件测试原理、方法和工具的,具备软件测试人员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和技能,不经过职业培训或少量培训就可以从事软件测试工作。应至少达到如下要求:①能够在单机、网络环境下建立软件运行和测试环境;实施多种体系结构软件的测试;②熟悉主流软件开发技术并能够编写简单应用程序、测试脚本和测试计划、设计测试用例、执行测试并填写缺陷报告;③熟悉常见测试流程、缺陷管理流程,并能对测试流程实施监督和处理;④能够独立或协助开发人员进行单元测试和白盒测试;以及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来进行各种测试。
4实施过程
软件测试职业能力培养分为两个阶段:①基本阶段:即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习、实验和课程设计阶段,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工具,具备从事软件测试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经过时间不长的职业训练可以胜任软件测试工作;② 高级阶段: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专门的软件测试技术和工具,形成独特软件测试职业能力,培训时间更短或者不经过培训就能胜任特定领域的软件测试工作的,通常指软件测试综合实践课程和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其中毕业设计环节的软件测试能力培养能够提升基本阶段形成的软件测试实践技能,通过选择适当的课题加强对软件测试的整个流程的技术掌握,进一步提高软件测试职业能力。
软件测试教学内容见表3第一列。Ⅰ至Ⅶ各列分别对应C/C++、Java、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工程、软件测试综合实践、毕业设计。A表示初步掌握,B表示重点掌握。
4.1基本阶段的软件测试能力培养
在C/C++、Java、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的实验和课程设计教学中,由于所编写代码规模不大,要求学生借鉴“极限编程”和“测试驱动开发”方法的思想,源代码和测试代码开发并重,灌输“源码要能够通过测试”的观点。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和软件测试综合实践两个教学环节要求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一个规模适当的软件系统。除单元测试外,还必须关注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环节,达到掌握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的基本过程和常用测试工具、形成良好的软件质量保证意识的目的。
4.2高级阶段的软件测试能力培养
高级阶段的软件测试能力培养指学生选择软件测试类毕业设计课题,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在仿真工作场景的实验室环境完成课题要求的任务,或者对实现的软件系统按照工程规范进行测试。
除了软件设计类课题外,02、03和04级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完成软件测试类毕业设计课题有五类:①基于J2EE平台应用系统的性能、负载和压力测试;②EJB组件测试;③ 测试数据的生成方法及评价(如基于遗传算法或组合策略生成测试数据);④应用程序的图形用户接口测试;⑤应用程序的安全测试。
5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专业完成的软件测试相关课题情况见表4。第2列表示“测试过所实现软件系统的学生数/选择该类课题的学生数”;第3列表示选择软件测试类课题学生数;第4列表示选择软件测试类和选择软件设计类课题并测试过所实现系统的学生数与选择两类课题的学生数之比。第5列表示毕业后从事软件测试占全部学生的百分比。显然,软件测试职业能力培养已经逐步得到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认可。
对2004级毕业生25人问卷调查,结果是选择软件测试类课题和软件设计类课题的共22人。影响软件测试及软件设计课题测试相关任务完成的原因中,课题的过大或者过难的占23%,实验条件不完备的占45%,中途改题目占13.6%,时间未规划好的占31.8%,论文文献不符合要求占18%,老师指导不足占23%,课题过于简单占27%,编程能力不足占36%。
6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根据IT企业软件研发的应用场景,配置IT企业流行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管理等常用工具软件,构建软件设计与软件测试专用平台,为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模拟IT企业的开发环境。
软件测试和软件设计类课题的指导老师命题时应该结合自身科研、教学、技术研发特点等因素,制定适当的课题。在指导时根据现代软件工程规范和课题要求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及时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
在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加强语言类、数据结构与算法类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坚持测试所开发代码,提高学生编程技能。
建设有助于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软件测试职业技能的教学团队,定期邀请软件测试行业专家来学院讲学讲座或者专业教师深入IT企业,了解软件测试在软件质量保证过程中的应用现状。
鼓励学生参加软件评测师等软件水平与任职资格考试,所获证书可抵学分,提高学生加强职业能力培养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孙家广,刘强.软件工程—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刘强等.中国软件工程学科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办公室.软件评测试考试大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KentBeck著.测试驱动开发(影印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金融服务外包高级人才培养的问题,研究了金融服务外包的特点和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教学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三层实践教学体系。首先对金融服务外包的现状和金融服务外包知识做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三层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分别是基础、设计和综合创新层次,其中每一个层次均推荐了核心实验课程。
关键词:金融服务外包;知识结构;三层实验教学体系
G642
1引言
由于金融业日趋复杂的内部整合与外部衔接,以及专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的影响,金融业的许多部门都在进行国际外包,银行数据中心、保险核保理赔、股票交易和金融分析等业务都可以在具备相应条件的低成本中心进行。
现代金融业已经是知识和信息技术密集型行业,所以金融业国际外包主要以各种IT服务为主,IT外包服务市场中金融业是最大的服务对象之一。
目前,IT服务提供商已经拥有适应具体金融业务应用的专业技术,能很好地满足金融机构的需求,这种支持进一步促进金融机构把相关业务外包出去。
我国金融机构近几年来进行的金融外包在有效利用外部资源,集中资源于自己的核心业务,缩短新业务或新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降低成本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我国最大的外包服务商东软公司,其外包业务总额90%来自国内,仅有10%来自国际的外包,已经获得了电信、电力、政府、金融、企业等几千家优秀的客户。
未来,尤其是经济回暖之后,金融业的发展会带动金融外包服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金融外包服务专业人才的需求会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总的来说国内银行业的外包主要集中于IT业。
本文仅针对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浅显研究。
2金融服务外包
2.1金融服务外包的知识特点
金融机构在业务流程中必须处理大量的信息,包括书面和电子形式,而且通常要为客户提供各种各样的相关服务,其数量巨大,覆盖范围宽,需要强大的信息技术服务作为支撑。金融业务与IT技术的融合是金融服务外包的特点。
(1)除了计算机硬件和系统软件一般知识外,网络技术,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处理(采集、备份、恢复等)、视频处理、系统开发和维护、IT项目管理等,都是必要的。
(2) 与金融和保险相关的知识,包括货币银行、保险、基金等的业务流程和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2.2金融业务外包发展趋势
据德勤会计事务所预计,在2010年,大约有20%的金融服务机构会将成本中心(大约4140亿美元的业务)迁移到海外,预计业务外移将为各主要金融机构每年节省近15亿美元,每项业务流程外移后可平均降低成本37%。
不论是金融企业还是金融外包服务企业,从产业竞争力看,金融后台服务外包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金融服务外包属于服务业的高端领域,是价值增值较高的环节,金融服务流程外包BPO对金融和金融外包企业的竞争力都有很大的影响。
从目前业务发展情况看,金融业务流程外包越来越专业化,但主要是金融机构后台支持性服务。金融后台服务作为金融服务外包发展最快的领域,正在细分市场上向更深、更专业化的领域拓展。
金融灾难恢复作为金融后台服务外包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最引人注目的金融外包业务。
在IT领域中,IT外包服务公司与同业企业竞争不再处于有利位置,客户也迫切希望提供更具个性化的外包服务。如果能够掌握垂直市场所需的专业技术,切入垂直市场,为客户提供更专业的服务是一种很有效的策略。
3构建金融外包服务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基于以上分析,一个合格的金融服务外包人才,不但要掌握IT知识,还要掌握金融、保险等相关业务理论和实际工作经验,而且还应该具有团队管理能力。除了理论知识以外,熟悉业务流程、团队管理方法、系统开发和管理、数据管理、灾难恢复系统等实际工作经验也是十分必要的。
3.1实践教学的知识要点
金融业务流程系统开发技术和方法数据处理技术项目管理
银行业务呼叫中心服务系统数据采集IT项目管理
保险业务金融服务系统数据清洗
基金业务外包业务管理系统数据维护
股票业务灾难恢复系统数据备份和修复
数据备份中心系统
第一,金融服务外包商直接面对银行、证券、保险等专业。外包服务人才,尤其是外包服务高级人才必须了解或掌握业务流程。
第二,IT技术搭建的各种系统的确能够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效率。
第三,在外包服务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是数据资源的管理,数据处理的相关技术十分重要。
第四,在服务外包过程中,IT项目的管理是必须的。
总之,以上知识要点有机结合起来,可以作为外包服务人才实践教学的基本点。
3.2实验课程层次化设计
人才的培养要遵循其规律,在设置课程时也要考虑由浅入深,由基础到综合再到创新的层次。
(1)基础实验
主要采用验证型和设计型实验,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在实验中,学生的实战能力、动手能力可以得到较好的训练,应该对于理论学习具有辅助作用。
基于金融服务外包的特点,可以考虑以下基础实验课程:“软件开发工具”、“数据库和数据仓库技术”、“网络实用技术”、“模拟的金融系统”、“网页建设和发布”、“网站建设和网络安全技术”。
首先让学生感知金融系统的业务流程,熟悉金融数据的特点和处理方法;其次,还要培养IT技术的使用能力,提高强化IT素质。
(2)设计型实验
这个层次的实验课程目标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强调IT技术为金融外包服务,重点培养学生针对金融服务的特点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可以开设以下实验课程:“网络技术与应用”、“系统分析与设计”、“财务信息系统开发”。
实验内容应该与实际需求密切相关,强调技术应用于实践,重点培养学生进行信息系统建设的能力。
(3)综合和创新实验
这个层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金融、保险等理论,IT技术方法,项目管理等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强调技术的应用,提高金融外包项目管理能力,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个层次的课程面向金融服务外包专业高年级本科学生,以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而开设。
实验课程可以包括:“电子金融或电子银行系统设计与实施”、“呼叫中心的建设与管理”、“数据备份和恢复中心建设与实施”、“商务智能”、“IT项目管理”、“金融灾难恢复中心建设”等。
金融服务外包,是现代服务业的一个方面,未来国内对金融外包服务人才的需求必将呈上升趋势,对提高就业率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中国从制造业中心转型到服务中心,尤其是金融服务中心,是可行的,是战略性的策略,金融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尤其是高层次综合性人才的准备是必要的。本文仅对培养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实践能力,实验课程设置作初步探索,难免有不当之处。另外,目前在国内还没有一所大学拥有金融外包或类似的专业或方向,这个体系缺乏实证检验,希望在未来有相关的实验数据作为论点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张旭.金融服务外包发展浅析[J].WTO经济导刊,2006(10).
[2]刘澜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的新发展[J].天津日报,2006-10-20.
[3]杨琳,王佳佳.金融服务外包:国际趋势与中国选择[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ISTIS.全球离岸金融外包概况.上海情报服务平台,[2009-5-12].http://www.istis.sh.cn/list/list.asp?id=3252.
[5]蓝筹财经.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现状[EB/OL].[2009-06-05].http://tradeinservices.mofcom.gov.cn/i/2008-03-24/48291.shtml.
OutsourcingofFinancialServicesPersonnelTrainingSystemofExperimentalTeaching
LIURui-lin
(UiniversityofBusinessandEconomicUniversity,Beijing100029,China)
Abstract:Inthispaper,onthecurrentfinancialservicesoutsourcingandtheproblemofhigh-levelpersonneltraining,studiedthecharacteristicsofoutsourcingoffinancialservicesandhumanresourcescapacity-buildinginthepracticeofteachingsystem,creativelyputforwardathree-tiersystemofpracticeteaching.First,thestatusofoutsourcingoffinancialservicesandfinancialservicesoutsourcingknowledgetodotheanalysis,onthisbasis,thethree-tiersystemofexperimentalcourses,whicharethebasisforinnovativedesignandsynthesislevels,whicharerecommendedforeachlayerofthecoreexperimentcourses.
Keywords:financialservicesoutsourcing;personnelknowledgestructure;three-tierexperimentalteachingsystem
[1]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指标体系;高校信息化建设
1引言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我国校园信息化的水平也在飞速提高。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调用有关信息资源与人力资源来协调工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使之按照规定的顺序依次进行,从而实现高校工作流程的自动化。
当前我国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已经发展到了校际互联、国际互联、静态资源共享、动态信息发布、远程教学和协作工作的阶段,通过有效资源共享和信息的交流、发布,达到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辅助决策、降低劳动强度、减少重复劳动的目的。但是,相比较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国的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历史与现状
信息化建设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前提是基于先进的网络互联的分布式软件系统。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其中尤为重视政务和校园的信息化建设,国家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四化的战略,教育部也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
在西方国家极少使用“信息化”提法,他们通常用ITE(ITinEducation),指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教育信息化这一概念基本上是东方语言思维的产物。在我国,90年代以来,特别是90年代末以后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整个社会的发展于信息技术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人们越来越关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校园信息化”的提法陆续出现。2001年7月,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正式把教育信息化写入了文件;2004年2月10日教育部明确提出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教育信息化逐渐成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教育发展全局中的重要环节,是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我国面对这样的形势,在“十五”期间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确立了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CERNET、ChinaGrid以及数字化校园系统。
2.1CERNET(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相继建成了国家级的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从根本上改变并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科学计算和科研合作。因此,我国决定建设自己的国家级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是由国家投资建设,教育部负责管理,清华大学等高等学校承担建设和管理运行的全国性学术计算机互联网络。它主要面向教育和科研单位,是全国最大的公益性互联网络。
2.2ChinaGrid(中国教育科研网格)
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计划是教育部211工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专项,也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的大力支持。ChinaGrid充分利用CERNET和高校的大量计算资源和信息资源,开发相应的网格软件,将分布在CERNET上自治的、分布异构的海量资源集成起来,实现CERNET环境下资源的有效共享,提供有效的服务,形成高水平低成本的服务平台。
2.3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目前我国各大高校都已经开展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主要包括了: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校园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数据中心建设、身份认证系统以及校园一卡通建设等内容。
3我国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校园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网络服务系统建设、网络应用支持系统开发、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开发等几部分。
(1)网络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校园网络以及工作在这些网络之上提供服务的服务器系统等。
(2)基本网络服务包括最常用的Internet服务和实现上层网络应用所依赖的基础服务(如目录服务、域名服务、认证系统等),它是衡量网络系统功能是否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
(3)应用支持系统是校园信息化的核心部分,它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数字化图书馆、网上教学系统等。
(4) 信息服务系统是直接面向用户的系统,它为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界面来获取各种应用系统的服务。
4案例分析
本文分析了多所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情况,按照信息化建设发展程度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信息化建设比较成熟的,信息化建设正在成长中的以及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的。有很多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都做的很好,在这里我们选取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高校进行了探究。
4.1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的校园信息化水平应该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示范意义。复旦大学将校园信息化建设看成是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看成是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看成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致。在校园信息化建设当中,复旦大学信息化建设始终将信息化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应用作为目标,将网络环境的建设作为基础,将信息资源的建设作为核心,将规范化的管理体制作为保证。
复旦大学成立了校园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包括技术和管理层面的专家咨询小组,进行信息化建设大的纲领路线和策略的制定,复旦大学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如下:
(1)完善组织机构、抓好队伍建设。
(2)制定合理、符合学校发展和师生员工需求的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
(3)分阶段实施信息化项目建设。
(4)合理分配有限的资源,使硬件基础建设与应用软件环境、人才培养同步开展。
(5)组织落实项目建设,抓好项目管理(自主开发、合作开发、委托开发和直接购买相结合)。
复旦大学目前在线系统共18项,涵盖科研和管理各个领域,学生从录取到毕业离校,中间的各个培养环节都有相应的信息系统进行管理,这些信息系统已经在架构上和数据上达到了共享和交互,各个信息系统之间在管理上是协同的,目标都是为了高效的、更好的为学生的培养和学校的科研服务。
4.2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2001年启动数字化校园工程,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之初制定了完善的学校级的标准、规范和制度,先后出台了《中山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与规范汇编》、《中山大学信息与网络管理制度汇编》等一系列校园信息化建设标准和规章制度。
在数字化校园一期工程中,中山大学实现了“四个统一”,即:统一标准、统一数据库、统一开发平台、统一用户管理以及“五个数字化”,即:数字化环境、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学习、数字化科研、数字化文化与生活。其中数字化环境就是要进行全校的信息化硬件和软件建设,包括网络建设和各种数据平台的建设;数字化管理就是利用各种信息系统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进行管理,目前在线的信息系统包括本科生管理系统、研究生管理系统、人事系统、财务系统、教务系统、校友会系统、数字迎新系统等。本科生管理实现从入校到离校数字化一条龙管理。数字化学习是要实现网上教学与交流。数字化科研是要实现科研项目管理统一化、标准化。数字化文化与生活是要实现将中山大学的校园文化体现在数字化社区中,同时为学生提供方便。
4.3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化工作起步早,建设快,信息化水平高。西安交通大学数字化校园的总体思路是:
(1)在西安交大的网络社会中建立起一种开放的、网络化的、高效的行政管理新环境。
(2)完善地支持群体协作、流程控制、信息查询和统计、数字归档、办公事务处理和管理功能的政务系统管理平台。
(3)为学校内部管理和外部交流提供基本信息的传递和处理渠道。
(4)
体现学校扁平化管理思路,针对行政管理具体流程进行设计,在原有业务基础上,对当前业务进行整合,使行政管理工作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
(5)结合学校管理中心下移,能够实现对学校各单位行政管理工作中各个环节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收集、加工、转换、储存、统计和分析,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效果。
(6)开发中遵循国家、省、部有关信息化标准,以国标、部标的信息化数据为基础,形成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化标准。
西安交通大学目前上线的信息系统有12个,根据上线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西安交通大学总结出当前在信息化建设中需要解决如下问题:
(1)打破部门/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实现用户统一、数据共享、统筹学校IT服务。
(2)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充分挖掘和利用各个信息系统内部隐含的资源。
(3)对工具、平台、计算资源、存储能力、网络等资源进行统一建设和管理。
(4)降低学校IT成本,提高IT水平。
(5)提高对全校信息化资源整体的管理能力。
4.4西北工业大学
2005年3月西北工业大学正式启动校园信息化建设,目前以办公自动化系统为主体,带动整体校园信息化发展。在建设之初,西北工业大学就确定了“规划优先,应用为主,脚踏实地,稳步前进”的实施原则,吸收以往各高校信息化建设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加强前期调研和总体规划工作,遵循学校数字
基于ASP技术构建图书馆科技查新业务管理系统
关键词:ASP;科技查新业务管理
摘要:针对现在科技查新申请处理主要依赖于手工操作的现状,从图书馆科技查新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了一个基于ASP(ActiveServerPage)技术的科技查新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了在线提交、查询、处理、意见反馈等基本功能。通过该系统运行情况分析,认为该系统可以提高查新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失误,提高自动化水平,有较强的实用性。
LibraryNoveltySearchOperationManagementSystemDesignedwithASPTechnique
YinWen,YuanYun,HuLidan
(ChinaMining&TechnologyUniversity,Xuzhou221116,China)
Abstract:Noveltyisnowprocessingapplicationsformainlydependsonthestatusofmanualoperation,fromthelibraryNovelty’spracticalneeds,IhavedesignedaoperationmanagementsystemwhichisbasedonASP(ActiveServerPage)technology,thusenablingtheonlinesubmission,inquiries,processing,feedbackandotherbasicfunctions.Throughtheoperationofthesystemanalysis,thatthesystemcanimprovestaffefficiency,reducemistakesintheworktoimprovethelevelofautomation,therearestrongpractical.
Keywords:ASP;Noveltysearchoperationmanagement
一、概述
目前,大部分科技查新工作站在处理客户查新申请等工作时一直需要工作人员手工完成。查新工作细致而繁杂,要实现客户查新申请处理及时,信息传递准确,资料保存妥善等目标,必须依靠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工作失误率。常规的处理客户查新方法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工作效率低、实时性差、工作量大等等。
针对以上查新处理存在的不足,作者设计了一个基于ASP的科技查新网络系统,客户只要能上网就可以远距离提交申请、查询等操作,查新人员使用此系统可以简化查新申请的处理流程,提高处理效率,及时向客户反馈查新进程与查新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查新处理复杂,烦琐的现状。
二、系统分析和设计
(一)系统需求分析
科技查新申请在线提交系统应该是一个可以使客户方便的提交新申请,并可以查询查新状态的系统,而管理员也可以通过该系统查看最新查新申请,查找历史申请表并发布查新状态。同时,用户可以在线将自己的意见反馈给查新人员。该需求的数据流结构如图1所示:
(二)系统设计
1.系统的体系结构和使用环境。
由于B/S工作模式运行维护比较简单,可以非常方便用户操作数据,故本系统采用B/S架构下的三层体系结构。
第一层,客户通过浏览器提交查新申请并查询查新状态,管理员通过浏览器处理查新申请。
第二层的Web服务器根据客户或管理员的请求进行相应的业务逻辑处理,并根据请求与数据库服务器连接进行数据的操作,并将结果返回到第一层。
第三层,数据库服务器负责具体数据的存储和实际的数据操作。
本系统采用ASP(ActiveServerPage)作为服务器端脚本编写环境。由于MicrosoftOffice中的Access数据库在计算机上的应用比较普及,是开发小型数据库系统的比较理想的选择,因此,本系统数据库用Access,采用ODBC方式连接数据库;以IIS作为后台Web服务器。
2.系统基本功能结构。
(1)查新申请提交模块(供客户使用)。
用户可以直接打开在线提交页面,填写一个查新申请表单,用户需填写查新项目名称、基金名称、查新范围、查新单位、查新要点等信息,然后填写姓名单位、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由于大多数图书馆查新报告只支持亲自来取和Email两种方式,故该系统专设了一项功能即时间要求,来记录读者的时间要求。
(2)查新申请修改(供客户使用)。
如果用户提交查新申请有不符合要求指出,管理员可与客户联系,用户根据要求修改查新申请单。
(3)查新状态查看(供客户使用)。
客户一般希望随时可以了解查新动态,通过该模块,客户可根据自己获得的查询码,随时随地查看查新状态。
(4)意见反馈(供客户使用)。
客户在获得查新报告后,可以根据查新结果,直接打开用户反馈意见页面,在线填写一个意见反馈表单,把个人意见反馈至查新人员处。
(5)查看查新申请(供管理员用)。
管理员可以按照用户查新申请时间、委托人姓名、查新范围等查询条件,灵活查看未处理的查新申请。系统以列表形式显示查询到的查新申请,管理员可以点击查看,查看查新申请的详细内容,提高工作效率。
(6)申请表处理(供管理员用)。
管理员可以通过前面的查询功能找到需要的申请单后,处理申请单。同时,管理员可以修改客户的查新申请。
(7)更改查新状态(供管理员用)。
管理员可以根据某一查新申请的查新进程,修改其查新状态,供用户查询查新状态时查看。
(8)用户意见反馈查看功能(供管理员用)。
管理员可以登陆后台,对用户提交的反馈意见进行查看,并查看该用户所查新的项目,当前应用情况如何。
(9)其他功能。
本系统还包含科技查新站简介、用户须知、查新资源等关于查新工作站的介绍,以及管理员登陆、管理员注册、管理员管理等功能
同时,本系统还设置了超级管理员与普通管理员两种权限,登录后分别具有不同的系统菜单,执行不同的任务,实现不同的操作行为。
(1)超级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具有查新系统的最高权限,可以对所有管理人员信息进行添加、更改和删除操作,也可以注册新的管理员。
(2)普通管理员。普通管理员拥有在线查看查新委托、用户意见,修改个人信息等基本功能。
三、利用ASP技术实现系统
假设数据库名为order.mdb,放在admin文件夹下,代码文件名为conn.asp,那么同一的数据库链接代码如下:
其他代码文件需要用到数据库链接时可以直接引用,代码如下:
…………
在向数据库添加记录时,部分程序如下:
四、结语
该系统采用ASP技术、基于Web架构实现。具有总体投入少、跨平台、易维护、易使用等特点;解决了查新人员与客户的沟通交流的问题,更好地服务于客户,提高了客户对查新站的满意度;促进查新站查新申请规范化管理,提高了查新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失误,提高了自动化水平,使查新工作人员可以更好地为顾客服务。
参考文献:
[1]杨靖.利用ASP技术构建图书馆读者需求表单业务处理系统[J].吉林:图书馆学研究,2009,8
[2]李彦鹏,郑直,孟卫.基于ASP和SQLServer的在线投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安徽: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6
[3]顾峰,张申.用数据库构建网络远程多用户实验系统[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5,5
摘要:本文介绍了ZigBee无线通讯技术的特点,并对校园一卡通采用有线通讯和无线通讯的情况作了较详细的比较。
关键词:校园一卡通;Zigbee;无线通讯
CampusCardWirelessCommunicationSystemagainstZIGBEETechnology
LiJin
(ComputerSchoolofWuhanUnlversity,Wuhan430079,China)
Abstract:ThisarticledescribesthecharacteristicsofZigBeewirelesstechnologyandcampuscardwithwirelesscommunications,wiredcommunicationsandmadeamoredetailedcomparison.
Keywords:Campuscard;Zigbee;Wirelesscommunications
对于校园一卡通系统,往往需要相互间的通信,以交换数据和控制指令。目前采用的联网方式多是有线连接,联网方式设备仍然使用RS485/RS422网络;少数设备内置TCP/IP通讯模块,使用五类线联网。随着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在一些不便于或需要消除有线连接的场合,无线通信技术便有了它的用武之地
一、Zigbee无线技术及应用
(一)主要技术
ZigBee是一种新兴的短距离、低速率无线网络技术,它是一种介于无线标记和蓝牙之间的无线技术方案。ZigBee的基础是IEEE
802.15.4,它规定了ZigBee的物理层和媒体接入控制层。ZigBee的工作频段分别为868MHz、915MHz、2.4GHz三个频段,其中频段868MHz定义了1个频道:频段915MHz定义了10个频道;频段2.4GHz定义了16个频道。ZigBee网络层协议由ZigBee联盟制定,其设备可以构造成星型网络或点对点的网络,连接地址分为16位短地址和64位长地址。因而具有较大网络容量。它的应用层可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开发利用。其ZigBee协议栈结构如图l所示。
图1
(二)Zigbee的主要特点:
通信的可靠性
Zigbee采用了CSMA-CA的碰撞避免机制,同时为需要固定带宽的通信业务预留了专用时隙,避免了发送数据时的竞争和冲突,有明晰的信道检测;
网络的可靠性
zigbee的自组织功能:无需人工干预,网络节点能够感知其他节点的存在,并确定连接关系,组成结构化的网络,节点位置发送变动或者节点发生故障等等,无需人工干预,网络都能够自我修复,并对网络拓扑结构进行相应地调整,保证整个系统仍然能正常的工作。
多点传输
单点对多点传送数据,由一个主节点管理若干子节点,最多一个主节点可管理254个子节点;同时主节点还可由上一层网络节点管理,最多可组成65000个节点。
低功耗
在低耗电待机模式下,2节5号干电池可支持1个节点工作6~24个月,甚至更长。
低成本
通过大幅简化协议(不到蓝牙的1/10),降低了对通信控制器的要求,而且Zigbee免协议专利费。
低速率
Zigbee工作在20~250kbps的较低速率,分别提供250kbps(2.4GHz)、40kbps(915MHz)和20kbps(868MHz)的原始数据吞吐率,满足低速率传输数据的应用需求。
(三)ZigBee技术抗干扰特性分析
ZigBee技术的抗干扰特性主要是指抗同频干扰,即来自共用相同频段的其他技术的干扰。对于同频干扰的抵御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到设备的性能。图2中可见在低信噪比的环境下各类无线技术中ZigBee的误码率在信噪比为4dB的情况下可达10-9,要达到同样误码率,Wi-Fi要达10dB,蓝牙高达16dB,Zigbee的抗干扰性能明显高于Wi-Fi和蓝牙技术。ZigBee在2.4GHz频段内具备强抗干扰能力就意味着能够可靠地与校园内的Wi-Fi、蓝牙、WirelessUSB以及无绳电话甚至食堂内的微波炉共存。
图2
二、校园一卡通的联网方式的选择
校园一卡通系统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至今已经有20年的发展历史了,但其联网方式发展却停步不前,联网方式仍然在使用RS485通讯,它的联网数量在128台以内,最大通讯距离只有1200米,通讯速率在9.6-19.2kbps左右,半双工模式。联网方式的滞后,造成了校园一卡通的联网通讯瓶颈,校园一卡通POS机只能设置在有限的场所和场地,其他一些商铺和小型零售店还是无法联接,而使用Zigbee无线通讯的校园一卡通则:
施工周期短,无需布线施工,节省费用,实施迅速,不影响室内外装修美观。
传输速度快,最高工作速率可达250Kbp/s,10倍于普通485通讯速度。
强大的可扩展性,随时扩大系统的覆盖面,由于使用无线传输方式,用户环境进行扩容的时候,不需要改造布线的成本支出。
多点传输的能力,单点对多点传送数据,其联网设备数量远超过普通RS485的设备联网数量。
环保健康,高灵敏度,低功耗,无线收发器待机状态仅为1uA,可满足低功耗设备的要求。
抗干扰,相同的环境下zigbee的抗干扰性能明显高于Wi-Fi和蓝牙技术。
灵活的组网,校园一卡通同一系统内仍支持RS485通讯、TCP/IP通讯。
结语
Zigbee无线技术是当今无线技术发展的一个热门,国内使用Zigbee无线通讯的校园一卡通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但随着人们对信息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有线网络本身的缺点,使用无线通讯的校园一卡通最终要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来。无线网络虽然具有传统网络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从实际来看无线网络并不能完全取代有线网络,而两者因地制宜的结合使用却能使整个网络的性能、品质最优。现在这种混合组网的方式已出现在国内外的一些高校和企业中,相信不久的将来它将成为校园一卡通的主要组网形式。
参考文献:
[1]邓磊,王子敬,范玲俐.基于ZigBee无线网络的温度采集系统设计[J].电子元器件应用,2010年,02期
[2]深圳摩尔实验室.Zigbee为什么能抗干扰?[EB/OL].http://blog.c114.net/html/04/294204-35030.html
[3]瞿雷.一种新的无线网络通信技术Zigbee[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6年,01期
摘要:本文就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建设、教改基础与成果、师资培养与实践教学、“1+X+Y”平台构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团队建设;“1+X+Y”平台
1课程体系与教学团队建设
根据福建农林大学的学科设置特点及计算机基础教学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我们组建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整合了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和专业基础教学队伍,团队带头人是教育部农林类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成员,团队成员中既包括计算机专业的教授、博士,也包含具有生命科学、农业、林业和管理学等教育背景(硕士)的主讲教师,能够很好地适合福建农林大学的学科设置特点,为在不同层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做到因专业施教提供了保障。
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包括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和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其中公共基础课依照教育部1997年制定的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培训目标,是一个包含有三个不同层次教育的课程体系,即“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一层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包括计算机系统、多媒体技术基础、程序数据的结构、组织和管理、数据库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及信息系统安全等内容,其特点是涉及的计算机知识面很广。第二层次的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主要由程序设计类课程组成,包括VB、VFP、C、DELPHI和Java程序设计等,其特点是需要有较好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第三层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包括多媒体技术应用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基础、网络应用基础等等,其特点是既需要计算机专业某方面的基础,又需要有相应的应用领域的基础。
专业基础课主要是“程序设计基础”和“数据结构”。其中“程序设计基础”和第二层次的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相关,而“数据结构” 在实现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求通过对数据结构的系统学习与研究,理解并掌握设计和应用数据结构的主要方法,学会分析数据对象的特性,以便选择适当的数据结构、存储结构及相应的算法,并初步掌握抽象数据类型的设计及其相关算法的时间分析和空间分析技巧;学会运用基本数据结构进行复杂程序设计的训练过程;通过实验体会计算机方法学的理论、抽象和设计这三个过程,提高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数据结构”的许多应用都可以体现在第三层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
2课程建设
教学团队一直非常重视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的课程建设。曾先后主持编写教材15部,其中《VB.NET程序设计》是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算法与数据结构》和《算法与数据结构习题精解和实验指导》是高等院校信息技术规划教材,《数据结构学习辅导》是高等院校信息技术课程辅导丛书,《Java程序设计》是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精品教材系列,《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是21世纪高等学校信息类专业规划教材,《VisualBasic程序设计》是21世纪高等学校信息类专业规划教材,《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基础》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是面向21世纪计算机基础系列教材,《网页设计与制作》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计算机基础系列教材》和《数据结构习题解析与上机实验指导》是华东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推荐教材,《Delphi程序设计与应用教程》和《Delphi程序设计学习与实验指导》是福建省高校计算机统编教材。
各门课程都建立了课程组,大部分课程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教育资源。其中素材类教育资源有试题库、试卷素材、媒体素材、文献素材、课件素材、案例素材和常见问题素材等。根据网络教学的需要,大部分课程已经建立了一些网络资源,如CAI课件、无纸化考试系统等,在更大范围、更便捷地实现资源共享。目前,已经分别为“大学信息技术基础”、“VB程序设计”、“VFP程序设计”、“程序设计基础”和“数据结构”等课程建立了多媒体课件制作项目组。同时建设了课程网站,集成了教学大纲、实验大纲、电子教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网络学习答疑系统等与课程建设相关的教学资源。在课程组成员多年的努力下,课程建设取得了有效的成效,比如,“数据结构”课程分别在1999年和2010年获得福建省省属高校优秀课程和福建省精品课程的称号。
3“1+X+Y”平台建设与实践教学
目前,我们正结合本校的学科和专业特点进行“计算机基础1+X+Y平台构建与实施”的教改项目的建设。其中“1”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全校性公共必修课;“X”是适应不同专业设计的一组限定选修课程,全校学生必须选修其中一门课程,如VB、VFP等;“Y”是学生任选的信息类课程,目前我们已经开设了“网页设计与制作”、“多媒体技术应用基础”、“网络应用基础” 三门选修课,得到了广大学生的青睐和好评。我们的目标是融合计算机科学、农学、生命科学等多个学科门类,构建具有农林院校特色的课程体系。目前我们已经针对生物类专业的学生编写了教材《计算机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并开设选修课。我们已经着手准备新增全校公共可选的3S技术、生物信息学、农业信息学、地理信息系统等特色课程,同时还将针对全国高校中我校独有的蜂学专业开设相应的计算机特色课程,以更好地为该专业培养高级信息化人才服务。
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专业背景,尝试在有限的公共基础课教学中有选择地融入专业基础的教学。在第一层次进行介绍,在第二层次时要求理解原理,而在第三层次实现应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本学科领域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获取、处理等计算机应用能力。
计算机基础是一系列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通过编写调试大量的程序、进行大量的实例操作,才能使学生理解软件的思想方法、积累软件操作的经验,体会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我们的指导思想是:课堂精讲,上机多练,课程设计综合实训、创新性实验结合专业。
(1)示范式教学,精讲多练
讲课全部使用多媒体网络机房,教师采用案例教学与项目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以案例提出问题。教师示范解决方案为基本形式,教师精讲,直观教学,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特点,一些操作性的内容通过上机实践来掌握。教师变传授为主为指导为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提高上机实验效果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计算机操作能力,本课程安排了较多上机时间。我们要求学生每次上机都有明确的目的,完成一定的任务。上机练习题目全部是实际应用开发题目,而不是简单的验证和重复,从而启发学生开拓创新。我们组织编写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系列教材,精心设计了一批实例,既覆盖讲课内容,又有实际应用价值,并且注意了综合性和趣味性。通过上机练习,既能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
(3)课程设计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应用程序开发任务。课程设计既可以做规定题目,也鼓励学生根据社会需要自选课题。课程设计规定一定的难度和工作量,要求遵守一定的设计规范,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书写正规的技术文档。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程序设计开发、工具软件应用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了解中小型应用程序的开发步骤,掌握可视化应用程序开发的基本方法,使学生经过一次开发应用程序的实际训练,从而提高开发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4)创新性、开发性实验
鼓励学生根据专业特点结合专业学习与研究需要进行创新性实验的设计,对有此需求的学生,我们提供实验室并分配指导老师进行全程支持。
4教改成果与师资培养
主要的教学教改成果有:
(1)我校一直强化专业基础课《数据结构》的课程建设,曾先后出版系列教材5部,并分别于1999年和2010年获得福建省省属高校优秀课程和福建省精品课程的称号。
(2)2000年,高等学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获得福建农林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3)2000年,开放式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获得福建农林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4)2001年,面向21世纪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获得福州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5)2004年,高质量的第一层次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实践获得福建农林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6)
高校计算机系列课程无纸化考试系统的研制,先后完成新版一级、二级VB、二级VFP和二级C等考试系统,并在全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中使用。在此基础上,我们研制了多门课程的模拟练习系统供学生课后练习使用,其中VB模拟练习系统通过清华大学出版社向全国发行了2万余套,收到了良好的辅助教学效果。
我校在师资培养方面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1)提高学历。鼓励中青年教师报考各类研究生,提高学历水平。现有4名教师获取博士学位,10名教师获得硕士学位,4名硕士研究生在读。
(2)外出进修。积极选派具有高级职称教师作为国内外访问学者到其他高校学习取经。
(3)内部培养。对于青年教师,建立导师制,迅速提高青年教师的主讲水平。
(4)通过科研项目培养人才。
(5)鼓励和扶持青年教师参加国际会议。近年来,已有6人次参加了澳大利亚、香港和台湾等地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
(6)加强教学规范化,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加强了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完善了各项教学文件,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教学日志、电子教案、实验指导书、综合训练题库、考试题库等资料完整规范,坚持集体备课制度,互相听课制度,实现资
对VLAN技术的概述
关键字:VLAN;交换机;路由;网络
摘要:本文介绍了VLAN的概念,以及划分VLAN的方法和具体设计配置实现方法。
一、引言
传统局域网(LAN)主要使用Hub,网桥,或交换机等连接某一网段内的所有节点。一个局域网之内的所有网络节点之间可以直接进行通信,而不必通过路由器进行路由转发;而处于不同局域网段内的设备之间的通信则必须经过网络路由器进行转发。同时在CSMA/CD网络中节点传输数据之前,它进行“监听”以了解网络是否很繁忙。如果不是,则节点开始传送数据。如果网络正在使用,则节点等待。在发送数据时,它如果使用广播地址,那么在此网段上的所有PC都将收到数据包,这样一来如果该网段PC众多,很容易引起广播风暴。而冲突和广播风暴是影响网络性能的重要因素。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引入了虚拟局域网(VLAN)的概念。
二、VLAN的定义
VLAN(VirtualLocalAreaNetwork)即虚拟局域网,是一种通过将局域网内的设备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新兴技术[1]。VLAN是为解决以太网的广播问题和安全性而提出的一种协议,它在以太网帧的基础上增加了VLAN头,用VLANID把用户划分为更小的工作组,限制不同工作组间的用户二层互访,每个工作组就是一个虚拟局域网。虚拟局域网的好处是可以限制广播范围,并能够形成虚拟工作组,动态管理网络。虽然VLAN所连接的设备来自不同的网段,但是相互之间可以进行直接通信,好像处于同一网段中一样,由此得名虚拟局域网。相比较传统的局域网布局,VLAN技术更加灵活。
三、VLAN在交换机上的实现方法
VLAN在交换机上的实现方法,可以大致划分为3类[2]:
(一)基于端口划分的VLAN
这种划分VLAN的方法是根据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来划分,比如我们可以把交换机的1~8端口为VLAN4,9~15为VLAN11,16~24为VLAN22。当然,这些属于同一VLAN的端口可以不连续。根据端口划分是目前定义VLAN的最广泛的方法,IEEE802.1Q规定了依据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来划分VLAN的国际标准。这种划分的方法的优点是定义VLAN成员时非常简单,只要将所有的端口都定义一下就可以了。它的缺点是如果VLANA的用户离开了原来的端口,到了一个新的交换机的某个端口,那么就必须重新定义。
(二)基于MAC地址划分VLAN
基于MAC地址的VLAN分配方案确实可使某些移动、添加和更改操作自动化。如果用户根据MAC地址被分配到一个VLAN或多个VLAN,他们的计算机可以连接交换网络的任何一个端口,所有通信量均能正确无误地到达目的地。显然,管理员要进行VLAN初始分配,但用户移动到不同的物理连接不需要在管理控制台进行人工干预;例如有很多移动用户的站,他们并非总是连接同一端口,或许因为办公室都是临时性的,采用基于MAC地址的VLAN可避免很多麻烦。
(三)基于网络层划分VLAN
这种划分VLAN的方法是根据每个主机的网络层地址或协议类型划分的,虽然这种划分方法是根据网络地址,它查看每个数据包的IP地址,但由于不是路由,所以,没有RIP,OSPF等路由协议,而是根据生成树算法进行桥交换。下面我们看一下VLAN技术在网络中到底是如何实现的?
VLAN的设置分以下2步[4]:
1.设置VLAN名称
2.应用到端口
我们先设置VLAN的名称。
1900Switch(config)#vlan2nameaccounting
1900Switch(config)#vlan3namemarketing
我们新配置了2个VLAN,配置好了VLAN名称后我们要进入每一个端口来设置VLAN。在交换机中,要进入某个端口比如说第4个端口,要用interfaceEthernet0/4,好的,结合上面给出的图我们让端口2、3、4和5属于VLAN2,端口17-20属于VLAN3。命令是vlan-membershipstatic/dynamicVLAN号。静态的或者动态的两者必须选择一个,后面是刚才配置的VLAN号。
1900Switch(config)#interfaceethernet0/2
1900Switch(config-if)#vlan-membershipstatic2
1900Switch(config-if)#inte0/3
1900Switch(config-if)#vlan-membershipstatic2
1900Switch(config-if)#inte0/4
......
1900Switch(config-if)#inte0/20
1900Switch(config-if)#vlan-membershipstatic3
我们已经把VLAN都定义到了交换机的端口上了。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把交换机的静态VLAN配置好了。
以上是给交换机配置静态VLAN的过程,下面我们看看动态的VLAN。动态的VLAN形成很简单,由端口自己决定它属于哪个VLAN时,就形成了动态的VLAN。分配给动态VLAN的端口被激活后,交换机就缓存初始帧的源MAC地址,随后,交换机便向一个称为VMPS(VLAN管理策略服务器)的外部服务器发出请求,VMPS中包含一个文本文件,文件中存有进行VLAN映射的MAC地址。交换机对这个文件进行下载,然后对文件中的MAC地址进行校验。如果在文件列表中找到MAC地址,交换机就将端口分配给列表中的VLAN。如果列表中没有MAC地址,交换机就将端口分配给默认的VLAN。如果在列表中没有MAC地址,而且也没有定义默认的VLAN,端口不会被激活。这是维护网络安全一种非常好的的方法。从表面上看,动态VLAN的优势很大,但它也有致命的缺点,即创建数据库是一项非常艰苦而且非常繁琐的工作。另外,保持数据库为最新也是要随时进行的非常费时的工作。
当然VLAN在现实中的应用还很广泛,也很灵活。这里我们就不做详细的讲解了,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相关文档资料。
参考文献
[1]沈海娟.网络互联技术——路由与交换[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
[2]ToddLammle,CarlTimm,Sean
Odom,《CCNP/CCIPBSCIStudyingGuide》,SYBEXInc.Press2000
[3]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4]魏大新,李育龙.Cisco网络技术教程(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
对高校软件外包人才培养几个问题的思考
摘要:本文针对中国软件外包服务缺少专业人才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问题,通过分析国内人才短缺的原因及人才需求,提出高校软件专业采用校企合作、企业实训等形式开展软件外包人才培养。关键词:软件外包;校企合作;企业实训模式
软件外包是当前我国鼓励重点发展的贸易形式,对改善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外贸整体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软件外包产业来说,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竞争要素。作为全球软件外包的新兴力量,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备受全球瞩目,但是缺少专业人才成为制约发展的一大瓶颈,培养满足外包企业项目要求的各类专业人才成为当务之急[1-2]。
软件专业学生要在软件产业发展中发挥作用,依赖两个条件[3]:一是企业进行软件生产流程再造,将大量工作进行分工细化和生产标准化,为学生提供适用岗位;二是学校的教学内容实用化,按企业的岗位要求培养实用人才。虽然目前企业和学校对此都已有认识,但要达到完美的结合尚需时日。因此,现阶段的软件人才培养面临着几个方面的矛盾:一是企业分工不细,对学生提出了过高要求,学生难以适应;二是高校的“共性”教育与企业的“个性”需求相矛盾;三是高校教师知软件而不知软件生产,学生所学知识缺少实用性和针对性。要解决这些矛盾,必须对传统的软件专业培养方式进行改革。
1我国软件外包人才短缺的原因
无论是国外看中国,还是国内横向比较,我国软件外包服务都有较好的市场。从全球范围来看,2004年,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达到了328亿美元,增长率高达25%,而且这一市场规模还在呈膨胀式增长。到2009年,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达到8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5%。瑞士日内瓦霍拉西斯战略咨询公司和美国全球投资风险研究所早在2005年联合推出的《2005年全球业务外包研究报告》中就预测,中国将在未来10年内取代印度,成为全球科技业务外包的最大承接国,中国外包服务行业方兴未艾,前景诱人[4-5]。
而我国软件外包出现人才短缺,具有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我国软件外包服务的发展异常迅速,大大超出了预期,而国内对软件外包服务市场的认识比较滞后,没有较早地进行人才储备。
其次,我国缺少外包服务的内需环境。目前我国的软件外包服务客户大都来自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国外市场,国内企业对软件外包的认识不深,基本靠自己的内部资源解决,而不将非核心业务外包。
再次,目前我国软件外包服务公司的规模普遍较小,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型民营和私人企业,与大型传统的IT企业相比,在工作环境、薪资待遇等方面的竞争力较弱。
最后,目前国内高等教育院校和培训机构培养的软件人才与软件外包服务企业的期望存在较大差距。大学毕业生所学知识与软件外包项目的需要脱节现象较为严重,达不到企业的标准。
找出外包人才短缺的原因,然后按图索骥,对症下药,培养和挖掘符合实际需要的人才,将是软件外包行业需要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历史使命,需要校企双方高度重视,并寻求有效途径。
2软件外包企业的人才需求
外包服务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是一个不可能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软件外包行业是软件服务业,具有多样性、行业的高速发展性和市场的国际性等特征,与其他传统服务行业有显著的不同,因此对人才的技能和素质要求就必然有行业自身的特征。
事实上,我国软件外包企业需要的人才是根据需求有所区别的,最合理的软件外包人才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型。
具体来说,底层是基础的软件开发人员,能够编写代码、技术文档等,与团队成员和项目经理共同完善设计方案,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表达能力。
中层是数量较多的具有丰富经验的项目经理人才,应该具有很强的沟通和团队领导能力,了解客户需求,能够对软件项目进行系统分析、模块化分析,协调各种资源并掌握项目进度和质量控制。这类人才需要有技能和经验以及较高的个人素质。
最高层是既懂管理又懂软件,并具有外包市场开拓能力的高级人才。他们应该熟悉国际化企业工作管理模式,能够紧跟世界前沿技术动态和趋势,掌握国际标准和规范,熟悉对方的文化,参与国际软件竞争和市场开拓。
目前,软件外包企业对人才的一致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掌握外语(英语、日语、朝鲜语等)的读写和口语交流技能。由于客户来自国外,因此对外语水平和交流沟通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
第二,掌握外包软件开发、设计、测试和项目管理的专业技能,对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网络管理和行业知识都有较深入的了解。
第三,熟悉和遵守国际外包行业标准和流程规范,具有大型软件项目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态度。
第四,理解、尊重国外客户在文化、传统、习俗、思维和时差等方面的不同,并能与他们密切交流和沟通,解决外包项目的具体问题,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
总之,从对人才的要求分析来看,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并不是门槛较低的工作,而是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语言交流技能,具有国际化背景的外向型、复合型的人才。
3软件外包人才的培养之道
笔者认为,培养软件外包人才应该采用全方位、多渠道、企业广泛参与的多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外包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
从目前的培训渠道看,我国软件外包人才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各类软件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历教育人才。这些学院的毕业生已经掌握了软件外包行业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英文读写能力,但是他们缺乏参与外包项目的工作经验,缺乏大型项目和团队合作的锻炼。因此,他们是外包行业最大的潜在资源,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培养性。
第二,各种自发的社会办学和认证机构培训人才。他们以就业或取得技能证书为目的,注重课程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但是不少机构缺乏良好的师资,而且过分重视培训的盈利目的,学员的入学基础参差不齐,缺乏严格的考核评定,因此学员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第三,软件外包企业与培训机构的定制和联合培养人才。由于有了企业的参与,这种培训模式更有针对性,与外包项目的实际结合得更紧,而且培训后的学员需要经过企业的考核才能正式进入企业,所以这种方式培养的人才成功率较高。但是,由于软件外包企业与培训机构往往只是松散的合作关系,企业对培训过程的监督和跟踪不足,使课程内容、进度和学习要求与实际需求仍存在脱节。
第四,软件外包企业内部培养。由于社会上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社会培训机构的学生又无法满足企业的期望,因此很多软件企业加强了员工的内部培训。这种方式的最大好处是参与培训的员工熟悉企业的外包工作方式,在具有丰富项目经验的培训人员授课下,通过参与实际的外包项目,获得最直接的项目工作技能、学习工作流程和交流方式。但是,企业内部培训成本过高,培训后的员工离职带来的损失成为企业内部培训的制约因素。
以上各种人才培养渠道各有利弊,面对巨大的外包人才缺口,是否存在破解软件外包人才匮乏的有效办法呢?
4校企合作培养软件外包人才模式的研究
通过对各种外包人才培养方式优劣的综合比较,笔者认为,目前国内新出现的一种“技能培训”和“企业实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是一种较好的方式,业界人士称之为“企业实训模式”。它的总体思路是:首先由各家软件外包服务公司深入分析人才培训需求,提取行业需要的共性技能和知识以及每个企业具体的人才要求;然后由软件行业协会牵头组建或遴选外包培训机构,由各个企业推荐培训教师,共同编写培训教材和考核体系,完成培训授课和跟踪学员学习情况。采取学习和辅导并重,理论联系实践的培训方式。常规课堂授课和到外包公司实习相结合,参与实际外包项目。实行“严进严出”的招生方式,从招生源头开始控制学员的基础素质,再经过企业的阶段性考核,决定学员是否能满足软件外包企业的实际需要。
2007年11月,在西安举行的“第三届全国计算机教育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台湾地区的计算机教育专家,学者、教师就计算机教育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其中,培养创新型人才仍是大家最关注的议题。
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徐晓飞教授以托马斯·佛里德曼(ThomasFriedman)《世界是平的》(TheworidisFlat)一书中的观点,形象生动地阐述了近些年全球一体化将世界快速带入3.0版的特征,这是一个平坦化的世界,随着开放源码和网上社区的发展,个人和小团体成为推动世界变平的主流力量,通过个人电脑、宽带网,工作流软件人们就能进行世界的协同,地球不同地方的人,犹如邻居一样交流、工作……
在这个平坦的世界中,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创新的含义。鉴于此,《计算机教育》再次以创新人才培养为题,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教授。学者共同探讨我们在这个“平坦世界”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