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00 KB
- 22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深基坑、人工挖孔桩、塔吊基础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指南俞增民一、深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指南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2第二章工程概况……………………………………………………………………2第一节工程基本情况…………………………………………………………2第二节周边环境………………………………………………………………2第三节场地条件………………………………………………………………3第四节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3第三章围护设计方案………………………………………………………………4第一节设计方案介绍…………………………………………………………4第二节设计方案的施工要求…………………………………………………4第四章基坑施工的重点、难点及重大危险源识别………………………………4第五章施工部署……………………………………………………………………5第一节管理体系………………………………………………………………5第二节施工进度计划…………………………………………………………5第三节施工准备………………………………………………………………5第四节施工总平面布置………………………………………………………5第五节施工用电………………………………………………………………5第六节塔吊方案………………………………………………………………5第七节上下基坑安全通道……………………………………………………6第六章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6第一节围护结构施工…………………………………………………………6第二节基坑降排水……………………………………………………………6第三节土方开挖………………………………………………………………6第四节换撑及拆撑……………………………………………………………7第五节基坑回填………………………………………………………………7第七章基坑监测……………………………………………………………………7第八章应急预案……………………………………………………………………8
第九章环境保护……………………………………………………………………8第十章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8第十一章汛期、台风、高温、冬期等季节性施工措施…………………………8第十二章相关附件、图表…………………………………………………………8结语…………………………………………………………………………………9第一章编制依据应主要列明如下内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程主体和围护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及其他相关资料,包括图纸会审纪要、围护方案的专家论证意见及设计回复反馈意见等;现行国家、行业、浙江省的相关规范规程以及本市的地方规定;原则上浙江省已经制订的有效规范、规程不再采用其他省市同类的规范、规程。编制依据应针对本工程实际明确,编制依据、规范、规程应有效、现行。政府颁布的相关文件;企业内部管理体系标准、程序性文件等。第二章工程概况第一节工程基本情况应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工程总体情况:包括工程地点、工程规模、总建筑面积、地下室建筑面积、结构类型、层数、总高度,对群体建筑尚应介绍各单位工程的建筑面积、结构类型和层数等。地下室、工程桩及基础的详细情况。包括基坑平面尺寸、周长,地下室层数,工程桩类型,基础形式,各层地下室的楼面标高以及底板、承台的厚度,坑中坑的信息,自然地面标高(核实是否与设计地坪标高相符),±0.000标高相对于黄海高程的标高,基底标高,开挖深度〔当基坑各部位开挖深度不同时,应标注各种深度所对应的平面范围〕等。工程参建各方主体,包括工程建设、主体工程设计、围护设计、监理、勘察、施工总承包(如有专业分包单位时应明确专业分包单位名称、分包范围和内容)等单位的具体名称。第二节周边环境应主要包括如下内容:用地红线范围,如有围护结构超红线或借地放坡情况,出具相应的批文或协议。周边道路的基本特征和交通负载量,周边管线设施的详细资料(包括管径、管材、压力大小及埋深等基本参数)。
周边既有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结构形式、基础形式、层数等。附近河道的水位、水深及随季节变化情况,山坡坡度及高度等。邻近有在建工程或拟建工程时,应明确该工程的形象进度、与本基坑的距离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若距离基坑50米范围内有地铁工程,应与该工程各参建主体沟通,收集详细资料,将本项目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报对方建设单位并得到认可。上述环境要素及其与基坑的距离应在周边环境平面图上进行标注。第三节场地条件明确坑边施工道路、临时设施、各类料场、塔吊等布置,并说明与坑边距离;明确道路宽度、料场及临设的平面尺寸及荷载控制值(荷载值应进行计算,并得到设计同意)。明确上下基坑安全通道的布置、施工用水、用电、土方出口、临设布置,以上信息应在施工总平面布置图中表示。明确场地的现状,包括“三通一平”、地下管线搬迁、地下障碍物清除及目前处于何种施工状态、目前工程形象进度等。第四节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主要有下列内容:1.与基坑有关的地层描述,包括土层名称、厚度、状态、性质及相应标高等;2.含水层的类型,富水性、渗透性、补给及排泄条件,水位标高及动态变化情况,承压水的水头大小及变化情况;3.对于地层变化较大的场地,宜沿基坑周边绘制地层展开剖面图;4.土方开挖所涉及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汇总表;5.不良地质条件的分析;6.工程地质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典型地质剖面图等。第三章围护设计方案第一节设计方案介绍需要介绍的主要内容如下:1.基坑各部位采用的围护形式。2.围护桩桩型、直径、入土深度、砼强度等级、配筋情况及桩中心距、桩顶标高等;3.止水帷幕类型、平面布置、入土深度,设计要求的施工方法及工艺参数等;
4.支撑系统(包括支撑构件、围檩、冠梁、竖向立柱等)的平面布置、竖向标高、截面设计等,传力带及换撑设计资料;5.土钉的主要信息(土钉是否超红线、是否要借地施工、土钉拉拔试验要求及每道土钉的抗拔力);6.地下连续墙的墙厚、墙深、接头形式、插入深度、砼强度等级及配筋情况等,与主体结构的连接要求,如采用“两墙合一”应阐述先行幅与嵌幅的布置和相关要求;7.自然放坡的坡率,护坡砼厚度、强度等级和配筋情况;8.锚杆类型、直径、锚固段长度及锚杆总长,锚杆间距、倾角、标高及数量、注浆材料及其强度等级,抗拔力设计值,抗拔试验要求等。9.降排水措施(包括地表水和坑内外降水)、降水设备类型,降水设备的平面布置、埋深及构造情况。以上设计方案介绍宜采用简练的文字,并结合图表的形式表述。围护设计方案专家论证意见及设计回复意见以附件形式提供。第二节:设计方案的施工要求明确设计文件中对围护结构施工、土方开挖、换撑、拆撑及回填等施工技术要求,包括施工机械的选取、施工工艺及参数的确定,基坑土方开挖原则、分块分层的要求、坑中坑的施工顺序等。第四章基坑施工的重点、难点及重大危险源识别根据本工程的开挖深度、地质情况、环境条件、工期要求和采用的围护形式等,确定本工程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重大危险源分析,对各种重大危险源应有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措施,应绘制重大危险源与风险管控措施表(如下表格式)。编号重大危险源风险管控措施1234第五章施工部署第一节管理体系明确管理目标、管理体系及项目班子配置情况(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安全及其他专业人员配设,应落实具体姓名和联系方式);
第二节施工进度计划主要介绍施工进度计划(可以网络图或横道图反映),总体施工顺序、施工流水段划分、具体各阶段进度安排(包括围护结构施工阶段、土方工程分段分层厚度划分及范围、地下室施工及换撑拆撑、土方回填,如有降水要求明确封井或轻型井点管拔除及各施工段所需劳动力和高峰劳动人数)。第三节施工准备包括施工机械、材料、设备的配置、各阶段劳动力配置、垂直与水平运输设备类型及数量、挖土机、土方运输车辆的选配等;用表格形式表达选用的机械设备,明确机械设备的名称、规格、数量及进退场时间(如有降水要求需核对管井数量与泵是否满足要求)。第四节施工总平面布置包括临时设施布置、加工操作棚布置、运输道路、水电管网布置、塔吊位置、泵车停放位置、散装水泥罐布置、基坑周边安全防护及人员上下基坑通道的布置土方出口、车辆清洗池的布置等,上述设施布置均应在施工总平面布置图中标注,并有具体的离坑边距离尺寸。第五节施工用电包括用电量计算,自备发电机等情况,用电满足施工要求。第六节塔吊方案介绍塔吊的数量、平面位置及做法。出具塔吊基础结构图,明确塔吊与地梁、承台、工程桩运土车道、后浇带的相互关系。第七节上下基坑安全通道可按50米左右距离布置一个上下通道,靠近生活区适当加密,应有图示。明确上下安全通道的具体搭设要求,挖土深度超过6米,上下安全通道应设中间休息平台,如生活区与施工区很近,应有隔离措施和管理办法。第六章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第一节围护结构施工包括围护桩、止水帷幕、内支撑、支撑立柱、压顶梁、围檩、土钉墙、锚杆、地下连续墙、传力带等的施工工艺、施工顺序、流程以及相关技术参数的控制和质量验收要求等。第二节基坑降排水按照设计降排水要求,具体落实坑内、外降、排水的措施,明确排水沟、集水井平面布置及具体做法;深井(包括普通自流井、真空深井、减压井等)或轻型井点平面布置、施工构造及技术措施,降水的控制要求及排水去向,应计算降水曲线、降水满足施工要求。当周边环境条件较为复杂,应认真分析降水、挖土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减小对周边的影响,应充分重视坑外控制性降水,坑外降水对地下管线及周边的影响。
降水设施的拆除和封堵时间安排及具体措施。第三节土方开挖主要包括内容:各阶段挖土流程;分层分段施工方案(段层具体划分、土方量的具体数量等)如遇软土地基,土方开挖应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第3.7.4条执行,“软土基坑必须分层均衡开挖,层高不宜超过1m”;坑中坑的挖土方法;出土口的布置及出土口的加强措施;运土坡道布置、坡率、稳定措施及横剖面图和安全技术措施;挖掘机及运输车辆作业流程、行走路线及停车位置,如只有一个出土口,建议在坑外运土车道划定重车与空车交汇区段,减少车辆坑内交汇。上述内容一般应结合平面图和局部剖面图进一步说明,土方开挖施工应附开挖分段分区平面布置图,分层施工工况以剖面图形式示意。特别应明确下列技术要点:挖土与降水的协调安排、土钉(或锚杆)施工与降水的协调安排、土钉施工与挖土的协调安排;挖土施工过程中对工程桩、支撑立柱、塔吊基础的保护措施;坑边的荷载控制措施以及尾土挖除方法。第四节换撑及拆撑传力带的施工,换撑、拆撑安排,支撑拆除顺序、安全措施。第五节基坑回填回填料选择、回填工艺及回填土的质量控制,明确回填土土质,回填土密实和施工要求,建议做环刀试验。第七章基坑监测1、工程监测分专业监测(具有相关资质)、施工企业自行监测和特别监测(含特种管线、周边河道水位、重要建筑物等)三方面;2、专业监测单位及监测内容(含周边建筑物及构筑物、道路沉降及裂缝,道路下各种管线的位移、沉降,基坑深层土体位移,地下水位变化,支撑轴力变化等);3、列明监测点的布置(附监测点平面布置图)和监测警戒值,明确达到监警戒值测时监测频率加密要求;4、监测数据的记录收集、分析、管理的具体安排和措施以及信息反馈的要求;
5、施工单位自行安排的日常监测内容(包括人工巡视检测)、监测布置和措施,责任人和监测频率。6、特别监测措施,主要针对本工程基坑施工中危险性较大,可能产生重大事故和社会影响的部位(含周边建筑、管线、道路等)的监测。当施工单位监测过程中,发现基坑支护有异常现象时(包括坑壁渗漏水、裂缝、位移、降水出水浑浊、周边地面沉降等现象),及时与专业监测单位的监测结果比对,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第八章应急预案针对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排险措施,组织应急领导小组,落实相应的人员(包括联络方式)、材料物资和设备,一旦发生意外,能及时组织抢险,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和事故的进一步扩大,明确各工况下的应急预案和组织保证体系,指挥者和执行者人员名单、职责及联系方法。第九章环境保护针对基坑周边存在的道路、管线、建筑物、地铁设施、河流等保护对象,明确相应的变形控制标准和施工保护措施。建议对各个重要保护对象逐个说明施工全过程采取的保护措施,包括:围护桩施工阶段、土方开挖阶段、地下结构施工阶段(换撑和拆撑),并交待采取的其他针对性保护措施,如控制性降水、坑外超载控制、限制车辆通行和堆载、主动加固措施(注浆、托换、隔离等)等等。第十章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工程质量主要包括质量保证体系、围护结构施工质量的控制、挖土过程中工程桩、围护结构的保护、降排水设施安装质量控制。安全生产主要包括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周边环境的安全,基坑及围护结构的安全,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及设备安全等安全生产保证措施。文明施工主要包括废水排泄、扬尘、噪声控制、渣土运输、门卫管理、车辆冲洗、指挥等具体措施。第十一章汛期、台风、高温、冬期等季节性施工措施主要根据基坑施工具体时段决定涉及内容,应考虑季节性措施的人员材料组织、落实、预防事故方案、抢险措施,作业时间安排,安全作业和降温通风措施等。第十二章相关附件、图表1、场地地质勘察报告(勘探点平面图、土质物理力学性能指标汇总、典型地质剖面图等);
2、基坑围护设计总说明、基坑围护设计平面图、剖面图(包括围护桩、止水帷幕、水平支撑、角撑、斜撑、传力带布置、坑中坑支护等平面和剖面);3、基坑围护设计论证专家意见及设计修改回复;4、周边环境平面图、周边环境查勘表;5、基坑降水平面布置图、相关节点图;6、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7、基坑施工总平面布置图;8、施工流水段划分图、土方开挖顺序图(含分段分层挖土工况示意图);9、其他节点详图(运输车道平面布置、车道剖面图、降排水沟及集水井剖面图、基坑周边安全围护及人员上下基坑应急通道剖面图等);10、进度计划表;11、机具设备一览表。结语:一、深基坑工程的三要素:1、周边环境条件:①基坑周边建筑、道路等对基坑的影响;②地下管线、高压线对基坑的影响。2、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①粉土需降水,应水土分算,重视坑外控制性降水对周边建筑、地下管线的影响;②粘性土重视每层挖土厚度。3、开挖深度基坑开挖深度很大程度上决定所采用的围护设计方案。二、针对工程实际分析重点、难点和重大危险源识别三、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是整个专项施工方案的纲,其内容的完整性及围绕这些各项内容进行编写使整个专项施工方案已初步形成。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用地红线、基坑轮廓线、垂直运输布置、上下基坑安全通道、施工用水、用电、周边条件(临设、道路、钢筋及木工加工等)土方出口、运土车道、坑中坑、后浇带、南北方向指示标志、图例、车辆清洗池的布置等。二、人工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指南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11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周边环境条件………………………………………………11第一节工程基本情况…………………………………………………………11第二节周边环境条件…………………………………………………………12第三章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12第一节工程地质条件…………………………………………………………12第二节水文地质条件…………………………………………………………12第四章围护设计方案……………………………………………………………12第一节设计技术要求…………………………………………………………12第二节施工技术要求…………………………………………………………12第五章施工部署…………………………………………………………………12第一节施工工艺流程…………………………………………………………12第二节试挖和桩孔开挖………………………………………………………13第三节护壁制作及施工………………………………………………………13第四节钢筋笼制作及安放……………………………………………………14第五节混凝土浇筑……………………………………………………………14第六节混凝土养护……………………………………………………………14第七节材料供应计划…………………………………………………………15第八节机具设备配置表………………………………………………………15第九节劳动力配备计划………………………………………………………15第六章质量控制…………………………………………………………………16第一节施工质量控制一般措施………………………………………………16第二节人工挖孔桩施工允许偏差……………………………………………16第七章安全措施…………………………………………………………………17第八章环保措施…………………………………………………………………18第九章监测………………………………………………………………………18第一节施工单位现场自行监测………………………………………………18第二节专业监测………………………………………………………………19第十章应急预案…………………………………………………………………19第十一章相关附件、图表………………………………………………………19结语………………………………………………………………………………19
人工挖孔桩适用于地质条件变化较大的丘陵及山坡。采用人工挖孔桩桩直径应满足人工挖土要求,一般桩直径为800mm及800mm以上,人工挖孔桩工艺落后,危险性大,住建部限制使用,因此必须具有良好的通风设施、低压照明、孔顶防护、上下梯设置等应有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编制此类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尤为重要。注:本方案阐述的各章、节的内容是在满足深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指南所要求的内容的前提下还需补充的内容。第一章编制依据1、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规定;2、通风、低压照明、噪音等相关标准,规范和规定;3、施工图纸、图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4、施工组织设计、工程设计、图纸、围护设计方案;5、企业内部管理体系标准、程序文件;第二章工程概况及周边环境条件第一节工程基本情况1、工程名称、建设规模、建设地点、总建筑面积、地下室建筑面积,地上层数,地下室层数;2、地下室桩平面分布、桩长、桩直径、桩配筋自然地坪标高、桩顶标高及桩端进入持力层的岩(土)层长度;3、桩直径、桩护壁砼、每节桩的长度,砼强度等级;4、基坑平面尺寸、周长、基础形式、±0.00标高相对于黄海高程的标高,挖土深度;5、围护设计方案及要求;6、参建各方主体——建筑工程、设计(围护设计)、监理、勘察施工等单位的具体名称;第二节周边环境条件1、用地红线、基坑轮廓线;2、周边道路、坑内道路、周边管线分布;第三章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第一节工程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自然地坪标高;2、土层名称、厚度、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汇总表;摩阻力特征值、端阻力特征值;3、地质勘探孔平面布置及剖面图
第二节水文地质条件1、表面滞水和承压水;2、地下水的腐蚀性(有害气体测定);3、不良地质条件分析;第四章围护设计方案第一节设计技术要求①总桩数及各类桩(不同直径)的分布;②桩端进入持力层的要求。③桩护壁钢筋砼强度等级;④成孔后清孔、孔底沉渣。第二节施工技术要求①桩定位、桩位偏差、垂直度和桩身钢筋笼保护层厚度控制;②挖土、绑扎钢筋、支模、浇捣砼各流程及施工工艺;③每根桩各施工阶段的验收和整根桩验收;④本工程技术难点、要点及注意事项。第五章施工部署第一节施工工艺流程场地平整→放线→定桩位→挖第一节桩孔土方→支模浇第一节混凝土护壁→在护(孔)壁上二次投测标高及桩位十字轴线→安装活动井盖、垂直运输架、起重电动葫芦或卷扬机(如桩不长也可用手摇卷扬机、手摇提升支架)、吊土桶、排水、通风、照明设施等→第二节桩身挖土→清理桩孔周壁、校核桩孔垂直度和直径→拆上节模板、支第二节模板、浇筑第二节混凝土护壁→重复第二节挖土、支模、浇筑混凝土护壁等工序,循环作业直至设计深度→检查持力层→开挖扩底土方→清理废土、排除积水、检查桩的直径、深度和持力层→吊装安放钢筋笼→浇筑桩身混凝土。第二节试挖和桩孔开挖1、试挖:施工前,宜进行现场试挖,观察成孔情况,根据试挖确定方案。2、桩孔开挖①开孔前,桩位应定位放样并经复核准确,桩孔口应高于周边场地200mm左右,以防地面水及落物进入孔内,在桩孔外设置定位龙门桩。安装护壁模板应有桩中心点校正模板位置。②当桩净距小于2倍桩径且小于2.5m时,应采用间隔开挖,排桩跳挖的最小施工净距不得小于4.5m,孔深不宜大于40m。③挖孔由人工从上而下逐层用镐、锹进行,遇坚硬土层用锤、钎破碎,岩石层可用空压机加镐破碎。
④挖土次序为先挖中间部分后挖周边,扩底部分采用先挖桩身圆柱体,再按扩底尺寸从上至下削土修成扩底形。⑤弃土装入活底吊桶或箩筐内,在孔口上安支架、工字轨道、电葫芦或搭三木塔,用1~2t慢速卷扬机或葫芦提升,吊至地面后用机动翻斗车或手推车运出。⑥挖至设计标高时,孔底不得积水,终孔后应清理好护壁上的淤泥和孔底残渣、积水,然后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后,立即封底和浇筑桩身混凝土。如设计需扩底,则扩底后封底。第三节护壁制作及施工1、人工挖孔桩护壁厚度一般由设计确定,如无设计,护壁厚度不宜小于100mm,其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护壁厚度尚应进行计算确定,采用多节护壁时,上下节护壁间宜用钢筋拉结。2、护壁施工采用一节组合式钢模板拼装而成,拆上节支下节,循环周转使用。混凝土用吊桶运输,人工浇筑,其强度达到1MPa即可拆模。护壁圈应与土体紧密接触,不得留有空隙。3、桩中线控制是在第一节混凝土护壁上设十字控制点,每一节设横杆吊大线锤作中心线,用水平尺找圆周。4、每节护壁均应在当日连续完成,护壁混凝土必须保证密实,如有渗水,可根据土层渗水情况一般可使用速凝剂,堵漏王,如护壁有蜂窝并渗漏水,应及时补强以防造成事故,遇有局部或厚度不大于1.5m的流动性淤泥和可能出现涌土、涌沙时,可采取下列办法处理:①每节护壁高度可减小到300~500mm,并随挖随验,随浇筑混凝土。②采用钢护筒及有效的降水措施。第四节钢筋笼制作及安放1、直径1.2m以内的人工挖孔桩,钢筋笼的制作与一般钻孔灌注桩相同,对直径与长度大的钢筋笼,可在主筋内侧每隔2.5m加设一道加强箍,每隔一箍在箍内设一井字加强支撑,并与主筋焊接牢固成骨架,为便于吊运,可分二节制作,钢筋笼的主筋为通长钢筋,其接头采用对焊,主筋与箍筋间隔点焊固定,钢筋笼四对侧主筋上每隔5m设置耳环,控制保护层厚度达到设计要求。2、当设计采用沿断面非均匀配筋时,吊放钢筋笼时应注意钢筋笼的方向,分段配筋数量不同时,每段钢筋的长度和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3、钢筋笼就位可用小型吊运工具或其他起重机进行,整个钢筋笼用槽钢悬挂在井壁上,借自重保持垂直度正确。第五节混凝土浇筑1、混凝土原材料必须符合设计和相应规范及标准要求,混凝土配合比应有资质的试验室出具。
2、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必须通过溜槽,当高度超过3m时,应用串筒,串筒末端至孔底高度不宜大于2m,混凝土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实。3、如地下水多,应采用混凝土导管水中浇筑混凝土工艺,混凝土要垂直灌入桩孔内,并应连续分层浇筑。4、混凝土应连续浇捣,每根桩前后混凝土浇筑时间不得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混凝土浇灌应高于桩顶设计标高,凿除浮浆后的桩顶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第六节混凝土养护当桩顶标高比自然场地地坪标高低时,在混凝土浇筑终凝后进行湿水养护。当桩顶标高比自然场地地坪标高高时,应覆盖麻袋湿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第七节材料供应计划水泥、石子、黄砂、钢筋、模板等材料的规格、数量、分批供应量和时间。第八节机具设备配置表序号名称单位规格数量备注1手摇卷扬机台采用人工提升2手摇提升支架台采用人工提升3空气压缩机台4风镐台5模板套6插入式振捣器台1.1KW7搅拌机台JZ3507.5KW8电焊机台9对焊机台10提土桶台11通风机(风泵)台12潜水泵台QY-72.2KW(一台备用)13汽车吊台15T14软爬梯台15发电机台150KW16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台各一台第九节劳动力配备计划
1、管理人员: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负责人、安全员、施工员、质检员。2、操作人员:成孔组(每组三人及三人以上)另配备电工、电焊工、钢筋工、木工、砼、普工等。第六章质量控制第一节施工质量控制一般措施①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广泛开展群众性的QC小组活动。重点部位和关键工序均设质量管理点。②健全质量管理网络,实行逐级技术交底。③做好生产班组的自检、互检和交接检以及专检工作。施工前对工程所采用的原材料进行严格检验,并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方可使用;施工中实行工序交接单制度,上道工序完成,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交接,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④加强质量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⑤完善经济责任制,工程质量的优劣与奖金挂钩,严格奖惩制度。⑥作好施工现场交接,进行平面控制点及水准点的复测、测设平面和高程控制网,保护和定期复核工作,坚持每次测量的复核制度,做到测量未经复核不施工。⑦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科技手段来保证工期,提高质量,保证安全,规范管理。⑧测量控制措施安排两个放样班组,由专职测量员和施工员负责,每天作业面平面放样好后,测定标高,须经项目部技术部门(会同监理部门)复核无误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第二节人工挖孔桩施工允许偏差序号成孔方法桩径允许偏差(mm)垂直度允许偏差(%)桩位允许偏差(mm)①②1混凝土护壁+50-30<0.5501502钢套管护壁+20-20<1100200注:上表中①表示1-3根桩单排桩基垂直轴线方向和群桩基础中的边桩;②表示条形桩基沿轴线方向和群桩基础中间桩。·钢筋笼质量标准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表5.6.4-1
·混凝土质量及承载力检验要求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表5.6.4-2及《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要求。第七章安全措施1、施工现场的一切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除必须由持证电工操作;电器必须严格接地、接零和使用漏电保护器。多孔用电必须分闸,严禁一闸多用,孔上电缆必须架空2.0m以上,严禁拖地和埋压土中,孔内电缆、电线必须有防磨损、防潮、防断等保护措施。2、照明应采用安全矿灯或12V以下的安全灯,并遵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规定。3、施工现场所有设备、设施、安全装置、工具配件以及个人劳保用品必须经常检查,确保完好和使用安全。4、孔内必须设置软爬梯,供人员上下井使用。5、土方开挖处的上一节必须有可转动的安全棚,安全棚搁置在护壁的挑出处,如下图所示。6、本工艺采用封闭护栏,每个封闭块均设有开启措施,便于出土,防止孔口石块或杂物掉入孔内砸伤正在孔中的施工人员。7、孔口四周必须设置护栏,一般如1.1m高护栏围护。8、挖出的土石方应及时运离孔口,不得堆放在孔口四周1m范围内,机动车辆的通行不得对井壁的安全造成影响。9、现场专职安全员和班组的若干名作业人员必须懂得现场简单急救知识。第八章环保措施1、每日开工前必须检测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并应有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2、桩孔开挖深度超过10m时,应有专门向井下送风的设备,风量不宜少于25L/s。3、现场必须配备鼓风机、低压用电设备、漏电保护器、潜水泵、安全带、安全帽、工作手套等安全防护设施。4、挖孔至4米以下或停工时间较长的桩孔,必须采取通风措施,向井下通风,防止有毒气体的危害。第九章监测第一节施工单位现场自行监测1、上下桩孔软梯、上下运土措施、低压灯、通风、降排水是否安全、牢固、可行;
2、现场排水系统是否有效、可行;3、土方运出是否及时,土方堆放是否规范;第二节专业监测1、是否存在有害气体及对应措施;2、桩垂直及桩端进入岩(土)层;3、桩质量监测;第十章应急预案1、项目应急预案组织机构、人员名单、职责及验收方法;2、重大危险源分析;3、各工况应急预案措施;4、应急材料、物流、机械、设备储备;5、突发事件应急准备;6、突发事件分析及应急预案;7、恢复性及应急抢险总结;第十一章相关附件、图表1、地质勘察报告(勘探点平面图和典型地质剖面图);2、周边环境平面图;3、基坑围护设计总平面图、设计总说明;4、桩基施工平面布置图;5、桩基设计施工图;6、桩基施工进度计划表、机具设备和人员配备一览表;7、土方计算书。结语:人工挖孔桩施工作业原始、工艺落后、危险性大,是住建部控制使用的施工工艺,因此我省凡是具有人工挖孔桩的工程,不管挖孔深度多少,均需对人工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组织专家论证。1、明确人工挖孔桩桩位平面布置,确定多类桩的先后开挖顺序,建议采用跳挖。2、低压照明、通风、降排水、有害气体测定及措施、桩孔上部护栏、上下爬梯设施、桩内土方开挖及运土作业前均需检查、检测。3、土方开挖、护壁制作、钢筋笼制作及安放、砼浇筑各个环节均需检查、验收。
4、现场及桩内作业、桩外操作指挥通讯工具齐全,用现代化的手段管理原始的、落后的、危险性较大的施工工艺。三、组合式塔吊基础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指南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22第二章编制依据…………………………………………………………………22第三章塔吊参数和平面布置……………………………………………………22
第四章工程地质情况……………………………………………………………23第五章塔吊基础的具体做法……………………………………………………23第六章塔吊基础施工及验收……………………………………………………24第一节塔吊基础的施工时机、塔吊的安装时间……………………………24第二节灌注桩施工及钢格构柱制作安装……………………………………24第三节上承台或柱顶钢平台的施工…………………………………………24第四节土方开挖及格构柱支撑安装施工……………………………………24第五节下混凝土承台的施工…………………………………………………24第六节施工质量控制及验收要求……………………………………………24第七章施工安全措施……………………………………………………………24第一节塔吊基础施工安全措施………………………………………………24第二节塔吊的监测措施(重点阐述挖土期间)……………………………24第三节塔吊避雷接地措施……………………………………………………24第八章应急预案…………………………………………………………………24第九章计算书……………………………………………………………………24附图表……………………………………………………………………………25结语………………………………………………………………………………25·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工程规模、总建筑面积、结构类型、层数(地上、地下)、总高度等,群体建筑应介绍各单位工程的层数和高度。工程自然地坪标高、±0.00相对于黄海高程的标高,基础底板标高、厚度,工程桩类型。基坑围护及挖土的基本情况。工程参建各方,包括工程建设、设计、监理、勘察、围护设计、基坑监测、施工总承包等单位的具体名称。工程周边环境情况。重点介绍塔吊覆盖范围内周边建筑物情况,架空线路情况,塔吊基础周边地下管线情况,相邻在施工程及其塔吊布置情况等。
工程的目前施工现状。·编制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工程设计图纸(含会审纪要)、勘察报告、围护设计方案(含专家论证意见及论证后的设计修改回复)2、相关的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地方标准(杭建监总[2010]33号文、杭建监总[2012]13号文)3、各级行业主管部门的相关管理文件4、塔机生产厂家提供的说明书5、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程序性文件等6、经批准的施工组织总设计·塔吊参数和平面布置说明塔吊选型结果,包括各台塔机厂家、型号、安装臂长、初始安装高度、最终安装高度等。塔吊厂家提供的基础荷载参数。各台塔吊的平面具体位置布置(应能满足群塔作业的安全距离要求),塔吊基础位置最近的勘探孔位编号(该孔位应作为塔吊桩的承载力计算依据)。塔吊基础与承台、地梁、工程桩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塔吊基础与围护结构的相互关系。·工程地质情况1、场地各层土质及埋深情况,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情况,地下水情况及地下水对结构的影响,基础(基坑底)所在土层,不良地质分布情况等。土层相关物理力学性质参数表层号土层名称天然重度承载力特征值各塔吊相应钻孔的土层厚度(m)灌注桩参数特征值1#塔吊2#塔吊……桩周土侧阻力(kPa)桩端土端阻力(kPa)
2、与塔基桩相对应(或附近)的地质勘探孔·塔吊基础的具体做法各塔吊基础的具体做法,可采用图纸并配以文字的方式说明。若有多台塔吊可采用表格的形式阐述。组合式塔吊基础由灌注桩+格构式钢柱或钢管柱+混凝土承台或型钢平台组合而成。灌注桩应说明:桩径、桩中心距、有效桩长、桩顶标高、桩端持力土层及进入长度要求、沉渣厚度要求,桩的配筋(主筋、螺旋箍筋及加密范围、加强筋)、混凝土强度等级。钢格构柱应说明:截面尺寸、插入灌注桩内的长度、格构柱全长;分肢角钢型号、缀板钢板型号尺寸间距;格构柱支撑(含水平剪刀撑)所用的型钢型号、间距;焊缝要求;钢格构柱与桩主筋的连接要求。上承台应说明:若采用混凝土承台,则明确混凝土强度等级、承台大小、配筋,以及钢格构柱与混凝土上承台的连接要求。若采用钢平台,则应明确钢板的厚度、尺寸,以及与钢格构柱的连接加强措施。下承台应说明:明确灌注桩顶构造承台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承台大小、配筋。下承台与地下室底板隔离的措施。还应说明塔身底节(基础节或预埋节)与混凝土上承台(或钢平台)的连接做法。·塔吊基础施工及验收·塔吊基础的施工时机、塔吊的安装时间·灌注桩施工及钢格构柱制作安装除一些常规施工方法外,还应阐述格构柱垂直度、格构钢柱四个立面的平面度的保证措施。·上承台或柱顶钢平台的施工应包含预埋节或基础节预埋件施工技术措施;或者塔身底节与钢平台的连接施工技术措施。·土方开挖及格构柱支撑安装施工·下混凝土承台的施工·施工质量控制及验收要求分别阐述灌注桩、格构柱、承台、预埋等的质量控制及检查验收要求。·施工安全措施·塔吊基础施工安全措施应阐述塔吊基础是否满足群塔作业安全距离的要求,初始安装高度的控制,首道附墙的安装标高控制,格构柱周边土方开挖安全保护要求等。·塔吊的监测措施(重点阐述挖土期间)
·塔吊避雷接地措施·应急预案针对塔吊基础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重大事故的危险源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排险措施,组织应急领导小组,落实相应的人员、材料物资和设备。一旦发生意外,能及时组织抢险,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和事故的进一步扩大。·计算书计算内容主要包括:1、桩承载力验算(抗压承载力、抗拔承载力、桩配筋验算)、格构柱验算、承台(混凝土承台或钢平台)验算。2、省标DB33/T1053-2008桩与桩最小间距非挤土和部分挤压灌注桩小于2.5D时,计算桩间侧阻力应分别考虑忽略桩间侧阻力或对周长进行适当折减,可根据土质取0.7~0.8(行业标准JGJ/T187-2009要求塔基桩最小间距3D)。3、桩端持力层宜选择中低压缩性的粘性土、中密实的砂土或粉土等承载力较高的土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对于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对于砂土不宜小于1.5D,碎石类土不宜小于1D,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端以下硬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3D,并应验算下卧层的承载力。附图表:·塔吊基础(桩、格构柱、钢平台、承台等)做法图纸、节点详图·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明示各塔吊的位置)·各塔吊桩位、基础具体位置图(应标注与轴线的尺寸)·塔吊基础与支护结构、塔吊基础与地下室结构的相互关系图·勘探孔平面布置图、各塔吊对应的勘探孔剖面图·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汇总表结语:1、依据“固定式塔式起重机基础技术规程”DB33/T1053-2008及“塔式起重机砼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187-2009进行计算和编写塔基专项施工方案。2、根据“关于加强建筑起重机租赁、安装拆卸和使用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杭建监总[2010]33号文件,决定专项施工方案是否应组织专家论证。
采用逆作法施工的塔机基础专项方案(包括钢格构柱设计、计算、制作与施工)和设置在深基坑旁的塔机基础专项方案应当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3、根据“加强组合式塔机基础制作、安装和使用的若干要求”杭建监总[2012]13号文件的要求明确钢格构柱的基本要求、制作、焊接、吊装、安装、垂直度控制及与上承台的连接和钢格构柱插入钻孔灌注桩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