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7.00 KB
- 20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文件编号: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第十一合同段亮马河站西南出入口小导洞开挖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4月1日
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二章、通道标准段土方开挖与初期支护施工第三章、人防段CRD法暗挖施工工艺及说明第四章、主要辅助施工技术一、小导管超前注浆加固技术二、钢格栅初期支护施工工艺三、喷射混凝土施工技术四、初衬回填注浆五、洞内监测第五章、施工中危险段的主要措施:
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北京地铁十号线(含奥运支线)工程亮马河站西南出入口走向与东三环路基本垂直,结构下穿三环主路与辅路和燕莎桥。场区周边为发展比较成熟的城市环境,重要的建筑物较多,交通繁忙。东侧有燕莎友谊商城、朝阳区太阳宫园艺场;南侧为亮马河;东北侧拟建一栋商业楼和第三使馆区。西南出入口含有一个明挖段和一个暗挖通道,明挖段为人行步梯,暗挖分为三个断面和一个人防段。二、结构简介1、明挖段明挖段全长25米,其中北部13.8米施工完毕后回填,为地下结构。南部11米为敞开段,上面假设钢架雨棚。2、暗挖段(1)、1——1与1’——1’断面:为暗挖段的标准断面,断面尺寸分别为6.4米×4.6米和6.4米×4.9米。采用中隔壁方法进行暗挖施工。(2)、2——2断面:位于出入口与车站主体结构的接口处,断面尺寸为6.4m×4.903m,为一个向上的斜坡段,在这里设置一个内部人行步梯连接出入口与车站。(3)、人防段:在距车站10.7米的部位设置一段人防段,人防段长11米,断面尺寸为8.4m×5.55m。采用CRD法进行四步开挖。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本工程所在土层为粉土层。地下水位主要分为三层,分别为上层滞水(2.68m~9.60m)、潜水(12.50m~16.22m)和承压水(19.60m~22.70m)。暗挖结构涉及到上层滞水层,上层滞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无腐蚀性,但在进行暗挖施工时要进行降水处理,同时暗挖过程中要进行洞内的排降水施工。第二章、通道标准段土方开挖与初期支护施工通道1—1断面、1’—1’断面和2—2断面暗挖采用中隔壁法进行施工,主要施工程序及方法说明为:一、土方开挖与初期支护出入口暗挖通道结构标准断面为单洞形式。分左右两个导洞进行施工。左右导洞前后相距15米。初期支护采用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和钢格栅联合支护。左右两个导洞内均采用台阶法进行施工,顶部预先施作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土体,小导管的φ42钢管,打入土体内2.5米。横向间距300mm,纵向1500mm为一个循环,仰角10—15度。待土体达到相应强度后,采用人工分上、下台阶进行开挖,开挖一个循环进尺后,架设一榀钢格栅,焊接φ6@150×150mm钢筋网,喷射300mm厚C20混凝土初支,每完成一定长度的初期支护后,施作一排环向的超前小导管并注浆一次,同时封闭一次掌子面,待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土体达到强度后,进行下一循环的施工。导洞内施工,超前注浆预加固前方土体后,先环向开挖上部土体,为稳定掌子面,预留核心土,核心土正面投影面积不少于上台阶开挖面积的一半,然后初喷一层早强混凝土,架设钢格栅,挂网喷射混凝土。为防止拱脚下沉,拱脚处设置锁脚锚杆。上部格栅架设完成后,及时跟进开挖核心土,架设下部钢格栅,并喷射混凝土。台阶长度3—5米。
出入口的施工进度根据车站主体的施工进度情况进行安排,如车站的接口在出入口开挖到接口前施工完毕,则出入口直接与车站贯通。否则,出入口的2——2断面不进行施工,预留土体,待车站接口施工完毕后再进行贯通。二、通道1—1断面、1’—1’断面和2—2断面中隔壁法施工顺序图施工步骤及说明序号图示施工步骤说明1一、上台阶开挖1、施打拱部超前支护小导管注浆;2、开挖上台阶土体,留核心土;2二、上台阶施作初期支护1、初喷5cm厚混凝土;2、架立上台阶钢格栅;3、开挖核心土;4、打设锁脚锚杆。3三、下台阶开挖支护(包括仰拱部分)1.开挖下台阶土体;2.架立下台阶钢格栅;3.挂网喷混凝土。4四、同样方法施工另一侧的导洞
第三章、人防段CRD法暗挖施工工艺及说明一、土方开挖与初期支护出入口与车站相接处设置有人防段,人防段断面尺寸为8.4*5.55米,采用CRD法分四个导洞进行暗挖施工。CRD法施工的断面采用密排小导管注浆加固地层。初期支护为钢格栅+C25网喷混凝土,二次衬砌为C30的S8抗渗钢筋混凝土。其主要施工工艺为:先沿通道顶部范围采取φ42mm热轧无缝小导管超前预注浆加固地层,如果地质条件较差时,在上导洞侧墙外侧上部1.0米范围内也布设小导管,进行超前预注浆加固。然后开挖①部土体,架设钢格栅,挂网喷锚支护,施作临时仰拱,封闭成环,上半断面环形开挖留核心土,开挖后掌子面立即喷50mm厚C20早强混凝土封闭。①部掘进3~5m左右,开挖支护②部,实现一侧封闭。③、④部施工同①、②部。中隔墙及中隔板采用钢格栅,设置节点板与拱墙钢格栅连接,钢格栅间距0.5m一榀,在临时支护钢格栅外侧加设单层Ф6@150×150钢筋网,然后喷射250mm厚的砼。CRD法施工步骤见流程图。2、台阶法→CRD法的施工过渡与转换方案正台阶法为2部开挖法,CRD法为4部开挖法。按照两者设计断面尺度差异,在正台阶法区段设置中间过渡段,采用预留核心土的环向开挖法向外逐步扩挖,此时开挖分3步实施。洞室跨度达到工法上限时,再完成临时仰拱封闭,用素喷砼封闭掌子面后,改按CRD法继续向外扩挖至设计断面。过渡段长度2.5m,超挖部分在二次衬砌时用素砼回填。二、人防段CRD法施工顺序图CRD法施工流程图序号图示施工步骤及技术措施
11.①部开挖支护施作Ф42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开挖①部土体,架立拱部钢格栅及临时型钢支护,挂网,打设锁脚锚管,喷射混凝土22.②部开挖支护开挖②部土体。架立钢格栅和中隔壁临时型钢支护、挂网,喷射混凝土33.③部开挖支护施做Ф42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开挖③部土体架立拱部钢格栅及仰拱临时型钢支护,挂网,打设锁脚锚杆,喷射混凝土44.④部开挖支护开挖④部土体,架立钢格栅,挂网,喷射混凝土施初期支护整体封闭。第四章、主要辅助施工技术一、小导管超前注浆加固技术
小导管超前注浆加固技术是浅埋暗挖在软弱围岩施工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小导管不仅起到了超前管棚的作用,而且通过注浆工艺改善了围岩的自稳能力,此技术对于开挖防坍防塌、控制围岩变形及地表沉降具有明显的作用。超前预注浆工艺流程见图。上道工序封闭掌子面钻孔、安装注浆管孔口密封管路连接试验注浆全面检查开挖检验注浆管加工制浆原材料试验机具检修备料超前注浆工艺流程图(1)、小导管制作小导管采用φ42无缝钢管。导管头部为25~30°锥体,另一端焊上铁箍。端头花管0.8~1.0m,钻孔沿管壁间隔100~200mm,每排4孔,呈梅花型布设,孔径6~8mm。见图3-9:图图3-9:小导管构造示意图拱部采用单排小导管沿设计轮廓线布置,小导管环向间距为300mm,仰角10°~20°,小导管纵向搭接长度1.5m。
(2)、注浆工艺参数A、注浆压力注浆压力应根据地层现场试验确定,一般不大于0.3~0.5MPa。⑵浆液选择根据我们的注浆施工经验,砾质粘性土及砂质粘性土中宜选用水泥浆液。B、注浆数量小导管注浆量可按照下式计算:Q=π·R2·L·n·α·β式中:R—浆液扩散半径,可按0.3m考虑L—小导管长度n—岩体孔隙率α—充填系数,为0.8β—浆液消耗系数取1.1~1.2(3)、注浆施工流程测量定位打入小导管封面注浆注浆检查小导管加工注浆机调试注浆材料配制注浆参数选择注浆参数试验小导管注浆工艺流程图A、打孔布管:小导管在打管前,按照设计要求放出小导管的位置。用风钻作为动力,用专用顶头将小导管顶入。小导管尾部置于钢架腹部,增加共同支护能力。小导管安装后用塑胶泥封堵导管外边的孔口。B、封面:注浆前,喷5~10cm厚混凝土封闭工作面,以防止漏浆。B、注浆:用KBY-50/70注浆机进行注浆,采用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双控原则进行注浆质量的控制。4、注浆机具小导管注浆机具设备表下表
序号设备序号规格型号1风钻YT-282双液注浆泵KBY50/703输浆胶管φ254闸阀Q11SA-16Dg-255压力表0-4MPa6储浆桶自制7配浆桶自制8孔口封闭器自制注浆设备表5、小导管注浆注意事项A配制浆液时,操作工人应戴胶皮手套、护目镜、防护帽,穿长筒胶鞋,不允许工人穿短袖上衣、短裤上班;B注浆时,作业工人不准站在注浆口附近;C发现压力表有异常情况时,停止注浆,查找故障;D浆液即用即配,剩余浆液倒掉,并清洗储浆桶;E每次注浆前,在现场做简易胶结试验,确定胶结时间和早期强度。二、钢格栅初期支护施工工艺格栅网喷砼施工工艺初期支护包括格栅钢架、钢筋网和喷射混凝土三项工程,用于暗挖工程开挖出洞室后的初期支护。首先根据区间断面形式与开挖方法的不同采用将钢格栅分为几部分分别架设,每段钢格栅的两侧设置连接钢板,利用螺栓进行连接;在钢架的内侧设置单层网片,钢筋交叉处点焊,网片与格栅钢筋焊接牢固;最后喷射C20的早强混凝土。(1)、钢格栅的制作钢格栅统一制作。首先用2cm厚钢板铺设成加工平台,在平台上放出每个单元格栅的大样,再沿大样线焊接侧向定型模具和端头定型钢板。按设计尺寸进行钢筋下料,并预留焊接收缩余量。将下料主钢筋按设计尺度冷弯成型,放入定型模具定位焊接。焊接时应对称,焊接后清除熔渣和金属飞溅物。将已加工完毕的单元格栅取出进行整体试拼,检查试拼误差并修正。钢格栅单元之间采用连接钢板和螺栓连接。格栅质量必须符合下列条件。A、加工做到尺寸准确,弧形圆顺;钢筋焊接(或搭接)长度满足设计要求,沿钢架两侧对称焊接成型时,钢架主筋中心与轴线重合,接头处相邻两节圆心重合,连接孔位准确。B、加工成型的钢格栅应圆顺;允许偏差为:拱架矢高及弧长+20mm,架长±20mm。C、钢格栅组装后应在同一个平面内,断面尺寸允许偏差为±20mm,扭曲度为20mm。
D、钢格栅各单元主筋、加强筋、连接角钢焊接成型,片与片之间用螺栓连接。(2).钢格栅安装安装工作内容包括定位测量、安装前的准备和安设。A.安装前的准备工作运至现场的单元钢格栅分单元堆码,并挂牌标识,以防用错。安设前进行断面尺寸检查,及时处理欠挖部分,安设前将格栅拱脚或墙脚部位的松碴清理干净,并垫上钢板或木板,防止钢格栅下沉或失稳。B.定位测量首先按控制中线架设格栅,按设计拱顶标高控制格栅顶部高程,然后再检查格栅支距,保证格栅间距符合图纸要求。钢格栅安设于直线上时,安设方向垂直于线路中线,直线地段安装激光指向仪控制中线。C.钢格栅安装钢格栅与初喷混凝土之间紧贴,两榀钢格栅间沿周边设置纵向连接筋,形成纵向连接体系,并及时打入锁脚锚杆,锚杆应与格栅焊牢,然后挂设钢筋网片,绑扎在钢架的设计位置,并与钢格栅连接牢固,然后及时喷射混凝土,封闭成环。(3)、格栅架设质量要求A.钢格栅应架设在与隧道轴线垂直的平面内,安装位置允许偏差为:与线路中线位置支距不大于30mm,垂直度5%。B.钢格栅保护层厚度应大于25mm,其背后应保证喷射混凝土密实。C.钢格栅安设正确后,纵向必须用钢筋连接牢固,并与锁脚锚杆焊接成一整体。(4)、钢筋网片施工网片加工、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A、钢筋网所采用的钢筋型号和网格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B、钢筋网片铺设前必须进行除锈。C、钢筋网片与钢格栅连接牢固,网片搭接长度不少于20cm。D、网片铺设紧贴支护面并保证有30mm的保护层。三、喷射混凝土施工技术(1).喷射混凝土机具及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框图速凝剂搅拌机喷射机压缩空气细骨料粗骨料水泥喷头水外加剂喷射混凝土湿喷工艺框图
喷射混凝土采用罐式喷射机湿喷工艺,减少回弹及粉尘,创造良好施工条件。喷射用混凝土采用现场拌制。喷射混凝土配合比由现场试验室根据现场试验结果进行设计。(2).喷射混凝土的施工方法A、喷射机械安装好后,先注水、通风、清除管道内的杂物,同时用高压风吹扫基面。B、保证连续上料,严格按施工配合比配料,严格控制水灰比及塌落度,保证料流运送顺畅。C、操作顺序:喷射时先开风,后进料,以凝结效果好,回弹量小,表面湿润光泽为准。D、严格控制喷嘴与岩面的距离和角度,喷嘴与岩面应垂直,有钢筋时角度适当调整,喷嘴与岩面距离控制在1.0~1.5米范围内。E、喷射时自下而上,即先墙脚后墙顶,先拱脚后拱顶,避免死角,料束呈螺旋旋转轨迹运动,纵向按蛇行喷射。(3).喷射混凝土的技术要求喷射混凝土作业在满足《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规范》有关规定的基础上,采用以下技术措施:A.喷射混凝土作业前,清洗受喷面并检查断面尺寸,保证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喷射混凝土作业区有足够的照明,作业人员佩带好作业防护专用工具。B.喷射混凝土在开挖面露出,架立好钢格栅后应立即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应分段分片进行。喷射作业自下而上,先喷钢格栅与开挖面间隙部分,后喷两钢格栅之间部分。喷射混凝土分层进行,一次喷射厚度根据喷射部位和设计厚度而定,拱部宜为60~100mm㎝,边墙为80~150mm。后喷一层应在先喷一层凝固后进行,若终凝后或间隔一小时后喷射,受喷层应用风水清洗干净。喷射前应当先检查基面的尺寸是否侵线。喷射总厚度不得小于初衬要求的厚度,并要保证二衬的厚度与防水施工的厚度。喷射混凝土喷头垂直受喷面,喷头距受喷面距离以1.0米~1.5米为宜。喷头运行轨迹为螺旋状,使受喷层均匀、密实。喷射混凝土作业应保持供料均匀、喷射连续,喷射头的风压应控制在0.1Mpa左右。正常情况采用湿喷工艺,混凝土的回弹量边墙应控制在不大于15%,顶部、拱部不大于25%。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喷射混凝土表面应密实、平整、无裂缝、脱落、漏喷、空鼓、渗漏水等现象,平整度允许偏差为±3。四、初衬回填注浆(1).背后注浆管的安设初支背后注浆管φ32普通焊接钢管,管长约为0.5m。注浆管沿拱顶布置,每断面不少于3根,纵向间距3~5m,必要时也可在仰拱下布管,一般均采用预埋方式布管。根据实际情况布设在位移变化较大处或渗漏水处,也可针对性的对某位置用风钻钻孔布管注浆。(2).注浆工艺
背后回填注浆工艺流程见图灌浆材料配比、拌合贮浆桶压浆管路连接拆管、封口回填注浆工艺流程图①注浆浆液选择及配合比背后注浆常采用水泥砂浆,其配比为:水灰比=0.5~1.0,灰砂比=1∶2~1:2.5。②注浆设备及压力初支回填注浆采用砂浆泵,回填注浆压力不宜过高,只要能克服管道阻力、初期支护间空隙阻力即可,压力过高易引起初期支护变形。水泥砂浆注浆压力为0.2~0.6MPa。③注浆施工a、注浆之前,清理注浆孔,安装好注浆管,保证其畅通;b、注浆必须连续作业,不得任意停泵,以防浆液沉淀,堵塞管路,影响注浆效果;c、注浆顺序注浆应由低处向高处,由无水处向有水处依次压注,以利于充填密实,避免浆液被水稀释离析。d、注浆时,必须严格控制注浆压力,以防大量跑浆或使结构产生裂缝;e、注浆结束标准当注浆压力稳定上升,达到设计压力并持续稳定10分钟,不进浆或进浆量很少时,即可停止注浆,进行封孔作业;f、停浆后,立即关闭孔口阀门,然后拆除和清洗管路,待浆液初凝后,再拆卸注浆管;g、为了确实地保证注入浆液质量和数量,必须保管好全部证明书及测量数据等,并根据注浆情况,及时跟踪、变更施工参数。五、洞内监测(一)、监测的目的监控量测是设计中的一部分,也是施工的一项重要工序,施工监测的目的就是因此为了获取整体隧道系统及场区周围建筑物的准确信息,以便了解其变化的态势,以及利用监控信息的反馈分析,更好的预测系统的变化趋势,及时指导施工,必要时修改设计,确保工期和施工安全。在暗挖段的开挖支护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地层、地下管线、建(构)筑物等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保证结构的安全稳定性和周围管线、建筑物的安全,在施工中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工作。监测的主要目的包括:
1、通过监测了解暗挖隧道施工中围岩与结构的受力变形情况,并确定其稳定性;2、通过监测了解工程施工对地面、地下管线、建筑物等周围环境条件的影响程度,并确保它处于安全的工作状态;3、及时整理资料,对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分项分析,及时反馈信息,组织信息化施工。(二)、监测实施方案1、测点布设原则(1)、观测点类型和数量的确定结合工程性质、地质条件、设计要求、施工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2)、为验证设计数据而设的测点布置在设计中最不利位置和断面上,为结合施工而设的测点布置在相同工况下的最先施工部位,其目的是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3)、表面变形测点的位置既要考虑反映监测对象的变形特征,又要便于应用仪器进行观察,还要有利于测点的保护。(4)、埋测点不能影响和妨碍结构的正常受力,不能削弱结构的变形刚度和强度。(5)、在实施多项内容测试时,各类测点的布置在时间和空间上应有机结合,力求使一个监测部位能同时反映不同的物理变化量,找出内在的联系和变化规律。(6)、根据监测方案在施工前布置好各监测点,以便监测工作开始时,监测元件进入稳定的工作状态。(7)、测点在施工过程中遭到破坏时,应尽快在原来位置或尽量靠近原来位置补设测点,保证该点观测数据的连续性。暗挖监测项目一览表类别序号观测名称方法及工具断面距离量测频率备注1-7天7-15天15-30天30天以后Α类量测(必测)1地层及支护情况观察现场观察及地质描述每次开挖后立即进行2次/天2地表、地面建筑、地下构筑物与管线变化观测精密水准仪每次开挖后立即进行2次/天1次/天1次/2天1次/3天大断面采用CRD法或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拆撑时频率适当加密3拱顶下沉精密水准仪每次开挖后立即进行2次/天1次/天1次/2天开挖后立即进行或大断面采用CRD法或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拆撑时频率适当加密拆撑后立即进行
4净空收敛收敛仪每次开挖后立即进行2次/天1次/天1次/2天开挖后立即进行或大断面采用CRD法或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拆撑时频率适当加密拆撑后立即进行5底部隆起精密水准仪每次开挖后立即进行2次/天1次/天1次/2天开挖后立即进行或大断面采用CRD法或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拆撑时频率适当加密拆撑后立即进行Β类量测(选测)1土层位移多点位移计30-40m设一量测断面2次/天1次/天1次/2天1次/3天2围岩压力压力传感器每30-40m设一量测断面1次/天1次/天1次/2天1次/2-3天3格栅、内衬主筋内力钢筋计频率仪每30-40m设一量测断面2次/天1次/天1次/2天1次/2-3天2、主要监测点的布置(1)地表沉降监测①监测仪器NA2002全自动电子水准仪,玻璃钢瓦尺等。②监测实施方法a、基点埋设:基点应埋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并且应埋设在视野开阔、通视条件较好的地方;基点数量根据需要埋设,基点要牢固可靠。基点埋设方法示意图如图8.2-03所示。b、沉降测点埋设:用冲击钻在地表钻孔,然后放入长200~300mm,直径20~30mm的圆头钢筋,四周用水泥砂浆填实。基点埋设方法示意图(单位:cm)
c、测量方法:观测方法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基点和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初始高程。观测时各项限差宜严格控制,每测点读数高差不宜超过0.3mm,对不在水准路线上的观测点,一个测站不宜超过3个,超过时应重读后视点读数,以作核对。首次观测应对测点进行连续两次观测,两次高程之差应小于±1.0mm,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d、沉降值计算: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布设导线网,以便进行平差处理,提高观测精度,然后按照测站进行平差,求得各点高程。施工前,由基点通过水准测量测出隆陷观测点的初始高程H0,在施工过程中测出的高程为Hn。则高差△H=Hn-H0即为沉降值。③数据分析与处理地表沉降量测随施工进度进行,根据开挖部位、步骤及时监测,并将各沉降测点沉降值绘制成沉降变化曲线图、沉降变化速度、加速度曲线图。(2)建筑物沉降监测①监测仪器NA2002全自动电子水准仪,玻璃钢瓦尺等。②监测实施方法a、测点埋设:在地表下沉的纵向和横向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应进行建筑物下沉及倾斜监测,基点的埋设同地表沉降观测。沉降测点埋设,用冲击钻在建筑物的基础或墙上钻孔,然后放入长直径200~300mm,20~30mm的半圆头弯曲钢筋,四周用水泥砂浆填实。测点的埋设高度应方便观测,对测点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受到破坏。每幢建筑物上一般布置4个观测点,特别重要的建筑物布置6个测点。测点的布设如图8.2-04所示。b、测量方法:与地表沉降观测同。c、沉降计算:与地表沉降观测同。
建筑物沉降测点示意图③数据分析与处理绘制位移—时间曲线散点图,具体分析同地表沉降监测。当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可选取合适的函数进行回归分析。预测最大沉降量。根据所测建筑物倾斜与下沉值,判断建筑物倾斜是否超过安全控制标准及采用的工程措施的可靠性。(3)建筑物倾斜监测①监测仪器Leica1800全站仪,反射膜片。②监测实施方法在待测建筑物不同高度(应大于2/3建筑物高度)贴上反射膜片,建立上、下两观测点,并在大于两倍上、下观测点距离的位置建立观测站,采用Leica1800型(1"2mm+2ppm)自动全站仪按国家二级位移观测要求测定待测建筑物上、下观测点的座标值,两次观测座标差值即可计算出该建筑物的倾斜变化量。其观测频率同地表沉降观测。(4)建筑物裂缝观测建筑物的沉降和倾斜必然导致结构构件的应力调整而产生裂缝,裂缝开展状况的监测通常作为施工影响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通常采用直接观测的方法,将裂缝进行编号并划出测读位置,观测裂缝的发生发展过程。必要时通过裂缝观测仪进行裂缝宽度测读。监测数量和位置根据现场情况确定。(三)、施工监测控制标准在信息化施工中,监测后应及时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判断其稳定性,并及时反馈到施工中去指导施工。根据以往经验拟建立Ⅲ级管理标准监测管理表
管理等级管理位移施工状态ⅢU0〈Un/3可正常施工ⅡUn/3≤U0≤Un2/3应注意,并加强监测ⅠU0〉Un2/3应采取加强支护等措施表中:U0—实测位移值,Un—允许位移值Un的取值,也就是监测控制标准。根据有关规范及招标文件和设计要求,提出控制标准见表。监测控制标准表序号监测项目控制标准依据1地表沉降基坑侧壁30mm招标文件、设计要求及相应的规范、理论计算中洞10mm侧洞20mm2建筑物沉降30mm3建筑物倾斜3‰4基坑水平收敛20mm5地下管线允许沉降30mm限制转角10-1.506暗挖隧道水平收敛中洞20mm侧洞20mm根据上述的监测管理基准,可选择监测频率:一般在Ⅲ级管理阶段监测频率适当放大一些;在Ⅱ级管理阶段则注意加密监测次数;在Ⅰ级管理阶段则密切关注,加强监测,监测频率可达到1-2次/天或更多。(四)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信息反馈施工量测安全?quan全?措施经济?济?措施量测计划是否改变?管理基准是否改变?量测计划改变管理基准改变是否开始否是
(五)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与预测1、量测成果整理每次量测后,将原始数据及时整理成正式记录,对每一个量测断面内每一种量测项目,均应进行以下资料整理:①原始记录表及实际测点布置图。②位移(应力)值随时间及随开挖面距离的变化图。③位移速度、位移(应力)加速度随时间以及随开挖面变化图。2、数据处理在取得量测数据后,要及时进行整理,绘制位移或应力的时态变化曲线图,即时态散点图。在取得足够的数据后,根据散点图的数据分布状况,选择合适的函数,对监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以预测该测点可能出现的最大位移值或应力值,预测结构和建筑物的安全状况。典型时态回归曲线示意图如图11-20所示。图11-20时态回归曲线示意图我们常采用的回归函数有:U=Alg(1+t)+BU=t/(A+Bt)U=Ae-B/tU=A(e-Bt-e-Bt0)U=Alg[(B+t)/(B+t0)]本工程拟采用:U=Alg(1+t)+B式中:U—变形值(或应力值)A、B—回归系数t、t0—测点的观测时间(day)为确保监测结果的质量,加快信息反馈速度,全部监测数据均由计算机管理,每次监测必须有监测结果,及时上报监测日报表,并按期向施工监理、设计单位提交监测月报,并附上相对应的测点位移或应力时态曲线图,对当月的施工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施工建议。3、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①根据提供的量测网点、量测数据资料、报警值要求,编制监控量测计划及测点布置平面图,经批准后实施。②编制量测意见报告(包括施测方法、操作规程、观测仪器、设备配备、计算方法、量测人员设置等),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③监控量测资料坚持长期的、连续的、定人、定时、定仪器地进行收集,用专用表格做好记录,做到签字齐全。④
为确保周围建筑物的安全,监测过程将采用先进的监测仪器及监测数据的信息化管理,用计算机进行各项数据的整理,绘制各种类型的表格和曲线图,对监测结果进行一致性和相关性分析,预测最终位移值,预测结构物的安全性,及时反馈指导施工。⑤每周把量测成果图表送交监理工程师并上报监测中心,若监测对象出现异常变化,采用紧急报告当即递交。⑥工程交工后验收,完成监控量测任务随交工验收资料提交全监控过程资料归档。第五章、施工中危险段的主要措施:1.出入口结构暗挖施工与下穿桥区与三环主路的施工应对措施(1).开挖前,根据地质探测报告制定安全稳妥的施工技术措施,确保施工安全。(2).立足信息化施工,严格控制作业程序,合理安排施工步序,严格遵守“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施工前根据理论计算与预测结果制定控制预警标准,加大监控量测力度,合理安排施工进度。(3).把好超前支护关,保证开挖掌子面的稳定,施工中要确保超前小导管的施工工艺和注浆工艺,真正起到超前加固效果。(4).在初支背后,距开挖面1-1.5倍洞径处进行初支背后回填注浆,做好初支背后的回填注浆工作,避免初支背后空隙引起地层的进一步松散变形,防止对结构和周围构筑物造成不良影响。(5).在过桥区基础段,对暗挖导洞内部,布置径向注浆管,对四个桥桩基附近土体进行径向注浆加固土体,减少桥基的不均匀沉降,确保桥梁的安全。(6).控制拱脚下沉,在拱脚处打锁脚锚管,并注浆加固,必要时在下半断面封闭前,现场安设临时仰拱,增加受力面积,待下半断面封闭后拆除。2.人防段施工应对措施:(1).加强超前支护,必要时超前小导管加密。(2).在上导洞直墙部位增设超前小导管,防止侧墙土体坍塌。(3).加设型钢支撑,对中隔壁进行受力托换,防止上部初衬结构出现大的变形。(4).定制加工异形模板和支撑拱架,保证二衬混凝土的一次成型与施工质量。3施工中渗水应对措施(1)、开挖施工时,根据招标文件和地质勘察资料,预测本段地下水的情况;施工中对通道的渗水情况、渗水部位、水量大小等作好观测记录。若渗水较大,则选择适合的方法对水进行封堵。(2)、在开挖时,初支表面若有较大水成股流出,可先埋设水管将水引出,其后,在初支喷射混凝土达到强度后,进行注浆堵水。(3)、提高喷射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增加喷射混凝土的密实度和表面平整度,减少渗漏水的可能;重视初期支护基面处理工作,为柔性防水层的施工质量提供可靠保证。(4)、在初期支护施工期间,需对初期支护进行跟进式背后注浆,对初期支护背后进行回填;填充初期支护与围岩之间的空隙,封堵透水通道,达到初步止水的目的。(5)、在初期支护完成后,施作防水前,对初期支护进行再次系统注浆和渗漏处堵水处理,确保初期支护基本无渗漏。
4.管线保护措施在施工前,认真查阅地下管线图,收集有关资料,与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并采用现场探测等方法,准确查明施工现场及附近地区的地下管线及地下构筑物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护。(明挖段管线调查见后附图)在施工前,对暗挖的沉降量及对地下管线的影响进行检算,施工中加强监测频率;采用洞内注浆止水、实行堵、引、排相结合的方法止水,同时注浆稳定掌子面,确保地下管线的安全。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量测工作,严防地面下沉造成管线断裂。对影响暗挖结构管线采用榀榀施工小导管超前支护,并结合洞内径向加固管线的措施对管线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