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23 KB
  • 17页

DL5001-1991火力发电厂工程测量技术规程.pdf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火力发电厂工程测量技术规程DL5001-91主编部门:能源部东北电力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施行日期:1992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关于颁发《火力发电厂工程测量技术规程》(DL5001-91)的通知能源电规[1991]1241号为适应电力建设发展的需要,能源部电力规划设计局委托东北设计院会同不关单位对SDJ23-79《火力发电厂测量技术规程》进行了修订。经审查批准,现颁发电力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测量技术规程》,标准的编号为DL5001-91,自1992年12月1日起执行。原水电部规划设计局颁发的SDJ23-79《火力发电厂测量技术规程》同时停止执行。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不妥或需要补充之处,请随时函告能源部电力规划设计管理局及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的东北电力设计院。有关征订事项,请与水利电力出版社发行部联系。1991年12月24日主要符号 D——测距长度mD——测距中误差;C——加常数、照准差;fβ——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角度闭合差;fx、fy——导线纵、横坐标闭合差;H——高程;h——高差;Hd——基本等高距;DJ1、DJ2、DJ6——经纬仪型号;K——图形系数、比例系数、乘常数;L——线路长、基线长;l——线段长、导线边长;M——测图比例尺分母、中误差;mbb——起始边相对中误差;md——仪器测距中误差;ms——测距中误差; mβ——测角中误差;N——导线环数、三角形个数、多边形个数;n——角数、边数、测站数、测回数、量距次数;p——权;R——图形强度;r——度盘交换角值、条件方程式个数;S——边长;DS1、DS2、DS10——水准仪型号;T——相对中误差分母;t——温度、结点数;V——改正数;W——闭合差、自由项;α——膨胀系数、方位角、垂直角;δ——传距角正弦对数一秒的表差。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本规程是进行火力发电厂、变电所及其附属设施测量工作的技术依据。测量工作应满足电力建设设计阶段用图的需要,并宜考虑今后测量工作的需要。其内容包括控制测量、1∶1000~1∶5000比例尺地形测量和电厂总平面图测量等。第1.0.2条各阶段测图的基本比例尺应符合表1.0.2的规定。表1.0.2测图基本比例尺的要求设计阶段测区内容基本比例尺可行性研究1:10000厂区、生活区、灰坝、变电所1:1000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贮灰场、天然冷却池1:5000地下水水源地1:10000注:①可行性研究阶段一般搜集已有地形图或利用小比例尺地形图放大成图,当无图可利用时可按简易图施测;②当测区较小需测较大比例尺地形图时,其控制及测图精度仍按基本比例尺的相应规定;③当测区较大,厂区需测1∶2000比例尺地形图时,其首级控制测量精度仍按1∶1000比例尺的相应规定。第1.0.3条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划分,依次为四等三角(四等三边、四等导线)、一二级小三角(一二级小三边、一二级导线)、图根三角(图根导线)。各等级平面控网均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厂区测量的首级控制不应低于二级小三角(二级小三边、二级导线)。电厂建设规划容量为200MW及以上时,首级平面控制不应低于一级小三角(一级小三边、一级导线)。各等级首级控制网控制面积可参照表1.0.3的规定。表1.0.3各级控制网控制面积的规定 第1.0.4条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要求:对于四等三角网(三边网)及一、二级小三角网(一、二级小三边网)中最弱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应超过±10cm;四等导线及一、二级导线最弱点对起始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超过±10cm;总平面图测量的平面控制,上述点位中误差不应超过±5cm。第1.0.5条高程控制测量的基本要求:测区内高程控制的水准网或水准路线中互为最远点的高差中误差不应超过±3cm。第1.0.6条地物测量的基本要求:图上地物点对于邻近解析图根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和由等高线插求的高程点相对于邻近解析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表1.0.6的规定。表1.0.6图上地物点位置的中误差和等高线的高程中误差图上地物点位置的中误差(mm)等高线的高程中误差主要地物次要地物6°及以下6°以上±0.6±0.80.5Hd1Hd注:①Hd为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②在树林、隐蔽地区上表限值可放宽0.5倍,特殊困难地区放宽1.0倍;③主要地物指重要的,外廓明显规整的地物。第1.0.7条地形图图式按国家标准局颁发的国标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及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和火力发电厂测量补充图例绘示。补充图例见附录二十六。第1.0.8条本规程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标准,规定中误差的二倍作为限差。第1.0.9条对于测绘仪器、工具必须做到及时检查校正,加强维护保养,定期检修,使其保持良好状态。第1.0.10条各项测量工作,除使用本规程所规定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能满足本规程各项精度指标和技术要求,并经过实践验证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注:本规程所指精度即精确度或准确度。第1.0.11条各种外业手簿的原始记录,必须做到数据真实、字迹清楚端正、填写齐全,严禁擦拭涂改、转抄、事后补记。第1.0.12条航空摄影测量和地面摄影测量可参照有关规范。第二章平面控制测量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2.1.1条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本着全面规划、远近结合、以近为主、因地制宜、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第2.1.2条控制网的平面坐标,可采用当地工矿、城市或国家的统一系统,亦可假设坐标原点,磁北定向。被采用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在主测区的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宜大于2.5cm/km,超过时应采取措施。电厂总平面图测量时宜采用建筑坐标系统,视需要联测有关系统,坐标联系测量可参照附录一。(Ⅰ)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第2.1.3条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1.3的规定。表2.1.3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起始边边最弱边边测角中误三角形最平均边测回数长长差大闭合差等级长相对中误相对中误(″)(″)(km)DJ1DJ2DJ6差差四等三±2.5±941/800001/4000046角一级小±5±1521/400001/2000026三角二级小±10±3011/200001/1000012三角注:当要求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不超过5cm时,表2.1.3中的平均边长应缩短一半。第2.1.4条四等三角及一、二级小三角网(锁)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一、三角网应尽量布设成近似等边三角形,三角形内角不应小于30°,如受地形限制时个别角也不应小于25°。二、线形锁应尽量布设成直伸形,待定点偏离已知边的垂距不应超过已知边长度的1/3,传距角不宜小于40°,三角形个数一般不多于8个。三、一、二级小三角插点的内外方向应不少于4个或外方向不少于3个。四、条件许可时可越级布网。第2.1.5条基线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1.5的规定。表2.1.5基线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基线一般基线丈量测回路测角中误三角形最等级长度相对中误差大闭合差DJ1DJ2DJ6(km)差(″)(″)四等三角0.8~1.51/20000069±2.0±5一级小三0.5~1.21/8000049±4.0±10角二级小三0.3~0.81/4000024±7.0±15角 第2.1.6条基线场的选择和基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基线或起始边应选在平坦开阔的地区,便于基线网的布设和三角网(锁)的扩展。二、基线长度应尽量是尺长的倍数,其倾斜度不宜大于1/20,个别地段不大于1/10,个别尺段不大于1/6。三、基线网应尽量选用单菱形,其一次扩大率不应超过三倍,扩大次数不应超过二次。四、菱形长对角线每端两小角之和不应小于34°。五、最后扩大边权倒数应小于10(以对数第6位为单位)。(Ⅱ)三边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第2.1.7条三边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1.7的规定。表2.1.7三边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平均边长测距中误差等级测距相对中误差(km)(mm)四等三边4±401/100000一级小三边2±401/50000二级小三边1±401/25000注:当要求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不超过5cm时,表中平均边长应缩短一半,测距中误差相应缩小。第2.1.8条四等三边网及一、二级小三边网(锁)应和相应等级三角网(锁)的规格取得一致。在设计时应注意图形结构,边长宜近似相等。三角形的各内角不应大于100°和小于30°(个别角允许不小于25°)。图形欠佳时,应增测对角边。第2.1.9条四等三边网(锁)宜在网中选择较大的角,以同等三角测量的测角精度进行实测角度作为检核。检核限差公式可参照第2.5.10条第一项。第2.1.10条以测边方法进行交会插点时,至少应有一个多余观测的边。根据多余观测与必要观测算得插点纵、横坐标差值不应大于7cm。当要求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不超过5cm时,其插点纵、横坐标差值不应大于3.5cm。(Ⅲ)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第2.1.11条四等及一、二级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1.11-1的规定。一、二级钢尺量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1.11-2的规定。第2.1.12条四等及一、二级导线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导线宜布设成环形网、结点网或附合于高级点间的单一导线;用作首级控制时,宜组成整体环形网。网内两相邻环上的点间距离不宜过近。二、高级点或结点间的导线应尽量布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之比不宜超过1∶3。三、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应超过表2.1.11-1、表2.1.11-2的导线总长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否则应提高测角精度。表2.1.11-1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等附合最大相平均测角测距中测距相测回数方位角 级导对闭合边长中误差对中误闭合差线长差(m)误(mm)差(″)DJ1DJ2DJ6度差(km)(″)四151/3000015002.5±181/8000046±5n等一5.21/100004006±251/1600024±12n级二2.61/500020012±251/800012±24n级表2.1.11-2钢尺量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边长丈量测回数导线长平均边测角中方位角闭合等最大相对较差度长误差差级闭合差DJ2DJ6(km)(m)(″)(″)相对误差一42001/80001/1600024±6±12n级二21001/40001/800012±12±24n级注:①n为测站数。②当要求四等及一、二级导线最弱点对起始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5cm时,导线长度应缩短一半,边长相应缩短,光电测距导线的测距中误差相应缩小。③导线网中结点与高级点或结点与结点间长度,不应大于导线规定长度的0.7倍。④当导线长度短于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绝对闭合差不应超过25cm。当要求最弱点对起始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5cm时,导线绝对闭合差不应超过13cm。⑤在不降低点位精度的情况下,一、二级光电测距附合导线长度可适当放长。在总平面图测量的厂区导线中,平均边长可缩短。个别短边,一级导线边不应小于50m,二级导线边不应小于40m,测距中误差应适当提高。(Ⅳ)图根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第2.1.13条图根控制测量宜采用图根三角、图根导线、极坐标或交会等方法布设。在高级点下进行加密,图根导线可二次附合。在难以布设闭合导线的地区可布设支导线。第2.1.14条图根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1.14的规定。表2.1.14图根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在两高级点三角形最大闭方位角闭合测回数测角中误差边长间合差差DJ6(″)三角形个数(″)(″)不大于测图最131±20±60±40n 大视距的1.7倍注:①n为传递方位角的测站数;②小测区作为首级控制时,起始边边长相对中误差对于1∶1000比例尺测图不应大于1/5000,对于1∶5000比例尺测图不应大于1/3000;③线形锁应适当布设检查边,其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5000;用重合点检查时,其点位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2mm。第2.1.15条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1.15的规定。表2.1.15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最大相边长丈量较方位角闭合差(″)导线长度测回数边长对差(m)DJ6首级加密闭合差相对误差不大于测图1.0M最大视距的1.51/20001/40001±40n±60n倍注:①M为测图比例尺分母,n为测站数;②1∶1000比例尺测图时,导线长度可放长至1.5km,其最大相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000;③当要求导线最弱点对起始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5cm时,导线长度应短于500m。第2.1.16条用于测定细部坐标的图根导线,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25cm;当导线长度短于200m时,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第2.1.17条布设图根支导线时,水平角应施测左、右角各一测回,其圆周角闭合差不应超过±40″;边长用光电测距仪单向施测或用普通钢尺往返丈量,其较差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2000,导线平均边长及边数不应超过表2.1.17的规定。表2.1.17图根支导线平均边长及边数的要求导线总长平均边长测图比例尺导线边数(m)(m)1:50020010021:100030015021:200075025031:500014003504第2.1.18条采用光电测距仪极坐标法布设图根控制点时:水平角观测用精度不应低于DJ6型仪器测一测回,边长不应大于表2.1.18的规定,所测点应进行校核,点位较差不应超过图上0.3mm。表2.1.18光电测距极坐标法对边长的要求比例尺边长(m)1:5003001:1000500 1:20007001:50001000注:在山区用DJ2型仪器测角时,边长可适当放长。第2.1.19条图根控制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图根锁(网)的内角不应小于30°,特殊情况下个别内角也不应小于20°。采用单三角形测定点位时,其内角不应小于30°。采用交会法测定插点时,其交会角不应小于30°,且不应大于150°。二、图根导线应按附合或闭合环形布设。当作为小面积测区的首级控制时,宜一次全面布网。第二节选点、埋石、造标第2.2.1条测区控制网的选点工作应在搜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现场踏勘和图上设计相结合的方法,拟定合理可行的布网方案,必要时应进行精度估算。精度估算公式及算例可参照附录二。第2.2.2条选定的控制点位,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土质坚实,标石能长期保存。二、相邻点间通视良好,视线离障碍物的距离:四等三角、三边、导线不应小于1m,一二级小三角、小三边及一二级导线不应小于0.5m。三、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四、图根点的位置应视野开阔,便于测图。第2.2.3条平面控制点标石的埋设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四等、一二级小三角、一二级小三边、一二级导线点,以及作为首级控制的图根点一般均应埋石。图根点宜采用木桩,可视需要埋设适当数量的标石。小测区埋石的数量不应少于3个。二、标石规格和埋设深度视各地区自然条件确定,标石规格可参照附录三。三、埋石点应尽量委托保管。位于测图范围以外的埋石点应绘制点之记或作点位说明。第2.2.4条四等三角点、三边网点需要造标时,应因地制宜选用标材,寻常标规格可参照附录四。所建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标架稳固,标形端正。二、心柱中心与标石中心应尽量在同一铅垂线上,最大偏差不应超过10cm。三、橹柱应离视线10cm以上。第三节水平角观测第2.3.1条新购置(无检验资料)的测角仪器应进行全面检验。经过修理的仪器,应对修理部位和相关项目进行检验校正。检验的项目、方法和要求可参照附录五。第2.3.2条水平角观测时,仪器对中误差不应超过表2.3.2的规定。第2.3.3条测站或觇标的归心元素应准确测定。角度元素量至15′,长度元素至mm。表2.3.2仪器对中要求等级对中误差(mm)四等三角(三边、导线)、一二级小三角(一二级小三边、一二级2 导线)图根三角及图根导线3注:导线边过短时,应提高对中精度。测站投影示误三角形边长不应大于5mm,对于照准圆筒的投影示误三角形不应大于10mm。当长度元素大于10cm时,归心元素应测定两次。归心元素测定的方法与计算可参照附录六。第2.3.4条水平角观测各测回应变换水平度盘位置,其变换角值r按下列公式计算:o180r=+4′DJ1型n(2.3.4-1)o180r=+10′DJ2型n(2.3.4-2)o180r=DJ6型n(2.3.4-3)式中n——测回数。各测回起始方向秒数最好均匀地分布在测微器的各个部位。第2.3.5条水平角观测一般采用方向观测法。观测方向数多于3个时应归零,二级及以下可不归零。观测方法可参照附录七。第2.3.6条水平角观测应注意下列事项:一、水平角观测应在成像清晰与大气稳定的时间内进行,仪器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二、仪器的转动应平稳,照准时不应使照准部在目标附近反旋或来回旋转;使用微动螺旋照准目标或用测微螺旋对准分划时,其最后旋转方向应为旋进。三、望远镜的焦距在一测回内尽量少变,并注意消除视差。四、在观测过程中,气泡位置偏离水准管中心,对DJ1型仪器不应超过2格,DJ2、DJ6型仪器不应超过1格。五、照准目标为花杆时,花杆应扶直。当不能看到花杆根部时,应以垂球或仪器整置使其与铅垂线一致。六、观测过程中,如遇某些方向目标不清晰时,可以先行放弃,待清晰时补测。放弃的方向数不应超过全部方向数的1/3。放弃的方向补测时,可只联测零方向。七、同一测站上宜将不同等级的点分别进行观测。第2.3.7条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2.3.7的规定。表2.3.7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测微器两半测回归一测回内2C同一方向半测回互等级仪器次零差互差值各差重合读数(″)(″)测回互差(″) 之差(″)(″)DJ11696四等三角(导线)DJ238139一、二级小三角DJ2121812(导线)DJ61824图根三角(导线)60注: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5°时,2C变动范围可按本表规定增大30%;垂直角超过±10°时,可增大50%。第2.3.8条水平角观测结果超过表2.3.7规定的限差时,应在原来的度盘位置上按下列规则进行重测:一、2C互差或同方向各测回互差超限时,应重测超限方向。重测时只需联测零方向。二、归零差或零方向2C互差超限时,该测回应重测。三、一测回中超限方向数超过本测站方向数1/3时,该测回应重测。重测测回数超过总测回数的1/3时,该站应重测。第2.3.9条水平角观测结束后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其测角中误差。其值不得超过本章第一节有关规定。一、三角网测角中误差[]WWm=±β3n(2.3.9-1)式中mβ——测角中误差(″);W——三角形闭合差;n——三角形个数。二、导线(网)测角中误差1fβfβmβ=±(2.3.9-2)Nn式中fβ——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的方位角闭合差;n——计算fβ时的测站数;N——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个数。第四节距离测量(Ⅰ)光电测距第2.4.1条根据光电测距仪出厂的标称精度,测距仪的精度(以1km测距中误差计)分为三级:Ⅰ级|mD|≤5mmⅡ级5mm<|mD|≤10mmⅢ级10mm<|mD|≤20mm 测距中误差公式为mabD=+D(2.4.1)式中mD——测距中误差(mm);a——固定误差(mm);b——比例误差系数(mm/km);D——测距长度(km)。第2.4.2条新购置的光电测距仪应全面检验,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检测,可参照附录八。第2.4.3条测距仪的气象仪表应送计量部门按有关规定进行检测。第2.4.4条测距边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测量四等三角、三边、导线边长时,应尽量选择在仪器最佳的测程内。二、测线宜离开地面或障碍物1.3m以上,对精度要求较低的测距边可适当放宽。在照准方向上不应有树枝、高杆作物等的干扰。三、测线应避免通过发热体(如散热塔、烟囱等)的上空。四、若测线与高压输电线(35kV以上的)平行时,则测线应离高压输电线2m以上。测线应避开高压变电站。五、测距边两端高差不宜过大。第2.4.5条光电测距对测回数的要求应符合表2.4.5的规定。表2.4.5光电测距对测回数的要求每边测回数等级测距仪级别备注往返同向Ⅰ各2或用不同时间段代替往四等三角、三边、导线Ⅱ各4返测一级小三角、小三边、Ⅰ、Ⅱ各12导线Ⅲ各24二级小三角、小三边、Ⅰ、Ⅱ各12导线Ⅱ各24Ⅱ1图根导线Ⅲ各12注:①一二级小三角网起始边、小三边、导线的边长测量,在气象条件较差或倾角较大时,应在不同时间段往返施测;②观测数据出现分群时,应增加测回数。第2.4.6条测定边长时,气象数据的测定要求应符合表2.4.6的规定。表2.4.6气象数据的测定要求最小读数测定要数据取等级温度气压求用(℃)(Pa)四等三角、三边、导线0.566.66(或每边两端观测每边两端的 边长0.5mmHg)始末平均一级小三角、小三边、133.32(或测站端的数1.0每边测定一次导线边长1mmHg)据二级小三角、小三边、133.32(或测站端的数1.0每边测定一次导线边长1mmHg)据注:①温度计应悬挂在与测距视线同高不受日光辐射影响和通风的地方;②气压计应置平,避免受日光暴晒。第2.4.7条光电测距读数的各项限差不应超过表2.4.7的规定。第2.4.8条测距边的倾斜改正可采用两端点的高差(用水准测量或用三角高程测定)或观测的垂直角进行。当采用水准测量测定其两端点的高差时,两端点高差的大小不受限制。第2.4.9条测距边的倾斜改正采用三角高程测定的高差进行时,要求两端高差不宜过大,不应超过表2.4.9的规定。表2.4.7光电测距读数的各项限差注:①往返较差必须将斜距化算到同一水平面上方可进行比较;②测回的含义是照准目标(反光镜)一次,读数三次;③时间段是指不同的观测时间(如早、晚、上午、下午)或不同日期。表2.4.9测距边两端点的高差要求测距边两端点的高差等级测距边的倾角(m)四等三角、三边、导线≤0.1S<6°一、二级小三角,小三边≤0.2S<12°一级导线≤0.25S<15°二级导线≤0.5S<30°注:S为测距边长(m)。第2.4.10条测距边采用三角高程测定的高差进行倾斜改正时,其往返观测的四等和一级小三角高差较差应不大于0.1S(m),二级小三角及一、二级导线应不大于0.2S(m)(S为边长,以km为单位)。第2.4.11条采用垂直角计算平距时,各等级不同倾角的垂直角观测方法及测回数应符合表2.4.11的规定。表2.4.11各等级不同倾角的垂直角观测方法及测回数观测方法控制等级 对向观测中单向观测中一级小三四等三角、二级小三一级导丝法丝法角、小三二级导线三边、导线角、小三边线测回数边DJ2DJ6DJ2DJ6α11120°~1.5°0°~3°0°~6°0°~7°0°~14°12231.5°~4°3°~8°6°~17°7°~23°14°~30°234°~8°8°~17°17°~30°第2.4.12条光电测距应注意下列事项:一、严格执行说明书中规定的操作步骤。二、测距前应先检查电源电压。在气温较低时,应使仪器有一定的预热时间。三、测距应在成像清晰和气候条件稳定时进行,在雷雨前后、大雾、雨、雪或大风天气不宜进行作业。四、测距时使用的棱镜应和检验时一致。棱镜个数应符合仪器规定的测程范围。五、严禁仪器照准头对向太阳,晴天作业时对测距仪反光镜应打伞。六、当反射镜背景方向有反射物时,应在反射镜后方放置黑色背景物。七、测距时应暂停使用对讲机,以免频率受干扰。八、观测过程中视线被遮挡时,宜重新测量。九、仪器安置后,测站、镜站不准离人,且仪器应有专人保护。(Ⅱ)因瓦基线尺、钢尺量距及2m横基尺视差法测距第2.4.13条采用因瓦基线尺量距时,其仪器、工具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因瓦基线尺:基线尺检定时间间隔应保证该尺尺长方程式的正确性;作业前应进行尺长比较,观测三测回,分别将每根尺三个测回结果取中数,加入尺长和温度改正。各尺结果取中数与每尺结果之差不应超过±0.05mm。二、重锤:误差不应超过±0.1kg。三、温度计:与标准温度计比较,其误差不应超过±0.3℃。第2.4.14条因瓦基线尺量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4.14的规定。表2.4.14因瓦基线尺量距要求丈尺段同尺各次经各项改作读量定线最高温度读数或成果正后各次等业尺估读总大偏差差较读至同段各尺取用或各尺全级尺次(mm)次(mm)差(℃)的较差(mm)长较差数数数(mm)(mm)(mm)四等242530.530.10.30.18L一级1~小三25050.530.10.30.110L2角注:L为基线长(km)。 第2.4.15条使用因瓦基线尺量距时,应注意下列事项:一、因瓦基线尺应妥善保护,避免相互碰撞、触地。二、至少在量线前30min引张基线尺。三、量距时,滑轮应位于基线视准面上,尺架应固定不动,重锤不应触地、摇摆。四、量距由往测转为返测时,作业人员及附属设备应互换位置。五、当遇到三级以上横向风、雨、雪天或气温变化较大时应停止作业。第2.4.16条采用钢尺丈量边长时,按边长的不同精度要求,其作业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一、钢尺检定应符合表2.4.16的规定。二、用检定钢尺丈量基线或起始边的要求如下:1.丈量与检定的方式一致。2.丈量与检定时的温度应尽量接近,应在无风天气的早、晚或阴天进行,测量温度时温度计应紧贴尺片。3.一级小三角的基线或起始边应采取悬空丈量。表2.4.16钢尺检定要求弹簧秤温度计等级丈量相对中误差误差误差(kg)(℃)一、二级基线或起始边不应大于/100000±0.3±0.3一、二级导线边不应大于1/60000±0.5±0.54.基线或起始边宜选成尺长的整倍数。丈量零尺段时要改变拉力或进行拉力改正,拉力改正计算可参照附录九。三、用检定钢尺丈量一、二级导线时,钢尺的拉力与托桩应与检定的方式一致,温度不应与钢尺检定时的温度相差太大。四、图根导线的边长丈量要求如下:1.尺段倾斜度大于2%时,应进行倾斜改正。2.量线温度与钢尺检定温度超过±10℃时,应进行温度改正。3.尺长改正大于钢尺长度的1/10000时,应进行尺长改正。第2.4.17条钢尺量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4.17的规定。表2.4.17钢尺量距要求定线尺段丈量同尺各次最高温度作业总读数估读或同段各等级大偏差较读至尺数次次数(mm)尺的较差差差(℃)数(mm)(mm)(mm)一级小三角基线265050.530.11一级小三角起始边245050.530.52 二级小三角起始边1~2250100.530.52或一级导线边图根小三角起始边1~2270100.520.53或二级导线边图根导线边125第2.4.18条采用2m横基尺视差法测距时,其仪器、工具应符合下列要求:一、2m横基尺尺长检定中误差不应超过±0.04mm,加常数检定中误差不应超过±0.2mm。横基尺的检定方法可参照附录十。二、DJ2型经纬仪测微器行差大于1时,应加行差改正。第2.4.19条2m横基尺视差法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4.19的规定。表2.4.192m横基尺视差法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单个视差图形测视差角测角中测图比等级距长度误差测角方法及限差例尺(m)(″)一级导701测角中误差为1″时,以DJ2型线经纬仪在同一竖盘位置观测6次。二级导260线901各单角测次较差不超过5″,一般1:1000752采用仿复测法1201测角中误差为2″时,以DJ6型图根经纬仪按复测法4倍角一测回测1:20009021501定,倍角较差不超过24″注:当导线边长大于上表规定时,应分段测量。第2.4.20条测定视差角应注意下列事项:一、严格按操作方法观测,照准部转动宜避免隙动差,测微螺旋及测微螺旋的最后旋转方向应为旋进,望远镜和读数系统应消除视差。二、避免旁折光影响,视线应离障碍物1.0m以上,否则应缩短视线长度或背阳时测量。三、使用插入式连接的横基尺时,应检查连接是否妥善。横基尺由司尺员整置后,观测员还应通过望远镜检查负透镜中的线条是否对称。四、在阴天及光线过暗情况下观测,应使用横基尺上的电器照明设备。第五节计算工作第2.5.1条计算用的外业原始记录及起算数据,均应经检查核对后方可使用。当使用电子计算器或电子记录器代替外业手簿时,应将存贮在计算器或电子记录器中的原始记录和各项限差打印归档。(Ⅰ)长度测量的计算第2.5.2条光电测距边应进行下列改正计算:一、气象改正计算。应按规定的公式或给定的图表进行计算。二、水平距离计算: 用两点间已知高差计算:22DSh=−(2.5.2-1)用观测的垂直角计算DS=cos(α+f)(2.5.2-2)上两式算得的测距长度为测距仪与反光镜平均高程面上的水平距离。用单向观测的垂直角计算:1−K2hS=+sinαS2R(2.5.2-3)求得高差后,再按(2.5.2-1)式计算测距仪高程面上的水平距离。上三式中D——水平距离;S——经气象、加常数、乘常数等改正后的斜距;h——测距仪与反光镜间的高差;α——垂直角;K——当地大气折光系数,无实测值时K取0.13;R——地球平均曲率半径,当纬度为35°时R=6371km;f——地球曲率与大气折光对垂直角的修正值,不论仰角或俯角,f均为正值,SρfK=−()12R其中ρ=206265″。第2.5.3条光电测距边的精度评定,可根据往、返观测的较差,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一、单位权中误差[]Pddµ=±2n(2.5.3-1)二、任一边的实际测距中误差1m=±µsiPi(2.5.3-2)如网中的边长相差不大,可按下式计算平均测距中误差:[]ddm=±si2n(2.5.3-3)上三式中d——往、返距离的较差;n——测距边数;P——距离测量的先验权; 1P=i2δPi——任一边测距的先验权,Si ;δiSi表示任一边测距的先验中误差,可按测距仪的标称精度计算(计算方法可参照附录十一)。第2.5.4条用因瓦基线尺或钢尺丈量的基线,起始边或一、二级导线边长应按下列公式进行各项改正:一、尺长改正∆l∆LL=′l(2.5.4-1)二、温度改正∆tl=α()tt−0(2.5.4-2)三、倾斜改正24hh∆h=−−328ll(2.5.4-3)上三式中L′——量得的总长度;Δl——整尺段的尺长改正数;l——尺段长度;α——膨胀系数;t——量距时的温度;t0——基线尺检定时的温度;h——尺段两端高差。第2.5.5条计算基线或起始边长度的同时,应对基线测量的精度进行评定。基线全长中误差应按下列计算:因瓦基线尺丈量时2222E=±+++EEEE1234(2.5.5-1)钢尺丈量时222EEEE=±++124(2.5.5-2)式中E1为量线中误差,2EM=±[]1(2.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