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5.48 KB
- 6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65.165B52备案号:DB37DB37DB37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1564—2010胶东刺参底播增殖技术规程2010-02-24发布2010-03-01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1564—2010前言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本标准由山东省渔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渔业技术推广站、烟台市水产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春生、董济军、景福涛、张收元、张虹丽、乔智芳、孙灵毅。I
DB37/T1564—2010胶东刺参底播增殖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胶东刺参底播增殖的环境条件、亲参和苗种质量、运输方法、计数方法、增殖密度、增殖方法和捕捞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胶东刺参的底播增殖。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SC/T2003.1刺参增养殖技术规范亲参SC/T2003.2刺参增养殖技术规范苗种农业部《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3术语和定义3.1胶东刺参指产自山东省沿海及岛礁周围的天然刺参、增殖刺参,以及利用这些刺参作为亲参进行人工繁育的苗种在烟台市、威海市、青岛市、日照市、东营市等山东省沿海进行人工养殖或增殖的刺参,具有个大体壮、肉质厚实、营养丰富等特点。3.2底播增殖将健康的胶东刺参苗种或亲体播撒在适宜的海域或经人工改良的海域,使其依靠天然的环境和饵料进行繁殖、生长,达到增加资源量、提高自然海区产量的生产方式。3.3回捕率在胶东刺参增殖过程中,人工收获的个体数量占增殖个体总数量的百分比。3.4体长胶东刺参在适宜生长的海水中自然水平伸展时,从触手基部沿身体中轴方向至后端的最大距离。3.5畸形个体体型、口器、棘刺等出现异常的胶东刺参个体。3.6畸形率畸形胶东刺参个体占样品总数的百分比。3.7伤残个体指由疾病、敌害、机械等原因导致体表溃烂、损伤或残缺的胶东刺参个体。3.8伤残率胶东刺参伤残个体数占胶东刺参总数的百分比。3.9规格合格率1
DB37/T1564—2010符合规格要求的胶东刺参苗种数占苗种总数的百分比。4环境条件4.1海况避风的湾口、内湾及类似海域,无污染,水质清净,潮流通畅,最好有涡流。海水盐度在27~35,底层水温1℃~28℃,水深2m~15m,无大量淡水注入。符合GB/T18407.4的要求。底播增殖海区的使用要符合《山东省海洋功能规划》。4.2底质岩礁、砾石或砂泥底质。软泥底质不宜。4.3生物水质肥沃,水体中浮游生物特别是底栖硅藻、原生动物丰富,大型藻类如大叶藻、鼠尾藻、马尾藻等繁盛。4.4水质符合GB11607的规定。具体要求见表1.表1胶东刺参底播增殖区域水质要求项目要求盐度26~34溶氧(mg/L)≥4.5pH值7.6~8.5氨氮(mg/L)≤0.54.5人工建设、改良增殖场选择适宜的海区,投放石块等构筑海参礁,培植或移植大型藻类或底栖硅藻,营造适宜的刺参栖息、生长的环境。5亲参和苗种质量5.1亲参符合SC/T2003.1的要求,符合胶东刺参的特征,体重200g以上,体长20cm以上,无畸形,体表干净,无伤残,无排脏。5.2苗种符合SC/T2003.2的要求,产于自然海区的苗种或由刺参原良种场、具有苗种生产许可资质的育苗场家人工培育的一类、二类苗种,大小均匀,体态伸展粗壮,颜色正常,体表有光泽,离水后收缩正常,在水中头尾活动自如,伸展自然,疣足尖挺。应达到表2的要求。提倡使用大规格苗种进行增殖。表2胶东刺参底播增殖苗种质量要求项目一类苗(体长≥3.0cm)二类苗(体长≥2.0cm)规格合格率(%)≥90≥90畸形率(%)≤1≤2伤残率(%)≤1≤36运输方法6.1亲参运输亲参用水应符合NY5052的要求,盐度28~35。2
DB37/T1564—20106.1.1干运法运输容器(如帆布桶等)应无毒、无污染。刺参与经海水浸湿的海带草(或马尾藻)相间放入运输容3器内,防止日晒、风干、雨淋。按容器容积计,运输密度不宜超过150只/m。若温度控制在11℃~15℃,运输时间可长达10h;若温度控制在6℃~10℃,运输时间可长达20h。6.1.2水运法亲参放入盛水三分之二的无毒塑料袋内,塑料袋内充氧并置于盛水的玻璃钢桶或帆布桶内。按塑料3袋内水体计,运输密度不宜超过150只/m。若温度控制在11℃~15℃,运输时间可长达8h;若温度控制在6℃~10℃,运输时间可长达15h。6.2苗种刺参苗种运输用水应符合NY5052的要求,盐度不低于28。装运过程中,防风干、雨淋、日晒。6.2.1干运法装运过程中,防风干、雨淋、日晒。不剥离干运法。苗种不经剥离,随附着基一起运输。装运时,应防止附着基互相挤压,上盖篷布或塑料布,下铺塑料布;运输途中,温度控制在20℃以下,每隔4h淋海水一次。运输时间10h以内可用此法。剥离后干运法。剥离后的苗种与用海水浸湿的海带草(或鼠尾藻)分层放入玻璃钢桶等硬质容器内运输,或将剥离后苗种直接装入经海水浸湿的多层专用泡沫箱中运输。温度控制在20℃以下。运输时间l0h以内可用此法。6.2.2水运法苗种剥离后用玻璃钢桶运输,桶内海水深为桶壁高的1/3,水面撒放适量海带草以防水震荡溅出,运输过程中充氧;或将剥离后的苗种装入盛有海水(容积的2/3)的塑料袋中,然后充氧封闭运输。温33度控制在20℃以下,装入苗种的密度按水体计,一类苗种≤10000只/m,二类苗种≤20000只/m,三类3苗种≤50000只/m。运输时间20h以内可用此法。7计数方法7.1亲参采用逐个计数法。7.2苗种7.2.1逐个计数法苗种数量较少时可用此法。7.2.2重量计数法将苗种按规格表2分类,对各类苗种抽样称重计数,分别计算单位重量的苗种数量,然后对各类苗种称总重,求出各类苗种的数量。7.2.3附着基计数法在育苗池不同位置随机抽取3个以上的附着基,计数测算每个附着基的苗种平均数,并根据附着基的总数,求得苗种总数。在附着基结构相同、大小相等、苗种规格一致的情况下可用此法。8增殖密度8.1亲参2根据海况、水质、底质和生物环境的不同,增殖放养密度控制在2只~5只/m。8.2苗种2根据海况、水质、海域和生物环境的不同,一类苗种(体长3cm)为30000只~50000只/hm,二类2苗种(体长2cm)为50000只~70000只/hm。9增殖方法3
DB37/T1564—2010胶东刺参底播增殖应遵守农业部《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9.1亲参增殖选择无风浪的天气,退潮时机,将增殖用亲参用船运至预定海区,由潜水员携带装有亲参的容器(塑料袋、纱窗网制成的包装袋等)潜入指定海底增殖区,打开容器口将亲参按要求密度缓缓撒放在海底或让刺参自行爬出散开。9.2苗种增殖选择无风浪的天气,退潮时机,用船只将苗种运输至预定海区,由潜水员携带装有苗种的容器潜到指定海底增殖区,首先选择有礁石或大型藻类的地方,打开容器让苗种自行爬出散开,或散放在礁石或藻体上。10捕捞当刺参规格达到100g/只以上时即可进行收获。10.1捕捞期一般春季从清明到芒种前后,这时期收获的刺参称为春参;秋季从寒露或大雪前后,收获的刺参称为秋参。10.2捕捞方法由潜水员潜入增殖海底进行采捕。增殖区水较浅直接下水拣拾。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37T1188-2009罗非鱼越冬技术规程.pdf
- DB37T1189-2009泥鳅养成技术规程.pdf
- DB37T1190-2009海带苗种生产技术规程.pdf
- DB37T1191-2009太平洋牡蛎苗种生产技术规程.pdf
- DB37T1192-2009黑鲪(许氏平鲉)苗种培育技术规程.pdf
- DB37T1193-2009三疣梭子蟹苗种生产技术规程.pdf
- DB37T1194-2009皱纹盘鲍(杂交鲍)苗种生产技术规程.pdf
- DB37T1197-2009深水网箱养殖技术规程.pdf
- DB37T1547-2010淡水鱼运输技术规程.pdf
- DB37T1577-2010斑点叉尾鮰淡水池塘无公害养殖技术规程.pdf
- DB37T1580-2010淡水鱼池塘养殖用药技术规程.pdf
- DB37T1582-2010海水鱼工厂化养殖用药技术规程.pdf
- DB37T436-2010无公害食品鲢、鳙鱼养殖技术规程.pdf
- DB37T437-2010无公害食品优质鲫鱼养殖技术规程.pdf
- DB37T441-2010无公害食品草鱼池塘养成技术规程.pdf
- DB37T443-2010无公害食品短盖巨脂鲤养殖技术规程.pdf
- DB37T458-2010无公害食品太平洋牡蛎养殖技术规程.pdf
- DB37T548-2005芍药切花生产技术规程.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