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5.50 KB
- 23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广东]产业园外墙脚手架施工方案一、分项工程概况1、产业园项目二期工程,位于番禺区***路***路口,东面为闲置空地,南面为未开发的三期,西面为已竣工的一期工程,北面为***路。2、本工程用途为厂房,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2层,地上8~23层,建筑面积85516.87㎡。3、A座23层建筑高度100.8m,局部屋面高110m,首层高5.4m,2~3层层高4.3m,3层以上标准层为4.1m;B座8层建筑高度33.7m,局部屋面高35.5m,首层高5.4m,2层以上标准层为4.1m;C座10层建筑高度50.1m,首层高5.4m,2层以上标准层为4.1m;外墙铺贴外墙砖、安装玻璃幕墙和百页等。二、编制依据1、《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2002年版);3、《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6、该工程有关建筑、结构施工图;7、有关文件规范。三、搭设方案1、脚手架搭设要求:采用Φ48×3.2钢管搭设,立杆纵距1500mm,横距800mm,步距1800mm,内立杆距结构梁的钢筋混凝土凸线0.30米(距梁边0.5m)。大横杆在上,搭接在小横杆上的大横杆根数为3根,横杆与立杆连接方式为单扣件。2、A座:样板房设于A座西南角402房,6层以下为临时双排落地式脚手架,搭设高度25.3m。6层(标高22.2m)以上为悬挑双排脚手架,在6层和14层设16#工字钢作悬挑钢梁@1500,搭设高度32.8m、47.6m,在10层、18层、22层设6×19Φ14钢丝绳两道斜拉卸荷。3、B座:搭设落地式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40m~41.8m,在4层设6×19Φ16钢丝绳两道斜拉一次卸荷,分段高度18.5m~17.8m。四、节点构造1、部份临时落地脚手架搭设于回填土上时,必须分层夯实后浇筑100厚C15混凝土垫层,立杆位置沿纵向在垫层面铺设双层18厚胶合板,距外立杆500设排水沟。
2、女儿墙、电梯机房及水池位等以上位置的排栅搭设由天面层起搭设,立杆支承在天面层楼板,脚手架立杆纵距1.5m、横距0.8m、步距1.8m,离建筑物0.3m。3、六层挑出的16#工字钢间距为1.5m。工字钢铺设在砼楼面,利用埋设在六层楼面的φ18钢筋固定工字钢。每根悬挑的立杆均须采用钢丝绳斜拉,不得遗漏。4、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宜设置在立杆内侧,纵向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五、施工材料、人员以及作业条件、环境要求1、材料要求(1)、钢管要求:采用Φ48×3.2钢管,要求顺直、壁厚符合要求,严禁将管壁上有孔洞、弯折有折痕及弯折较大的钢管用于脚手架上。采用的工字钢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定。(2)、扣件要求:扣件使用前要进行检查,将有裂纹、破损、连接螺杆丝口破损的扣件剔除、与螺帽衔接不灵活的螺杆要上油润滑。确保扣件的完好和灵活。
(3)、脚手板要求:采用Φ6钢筋筛网脚手板,要求钢筋筛网平整,无翘曲,钢筋网焊接牢固。(4)、安全网要求:采用经质检站检验合格后的密目绿色尼龙安全网,要求安全网无破损破洞和腐烂现象。2、人员要求(1)、劳动力:根据施工进度较紧,要求每层支撑脚手架在一天半内搭设完毕,外架随施工进度搭设,搭设期间要求操作工人至少40人。(2)、资质:搭设工人要求经过特殊培训持有架子工上岗证作业的工人。(3)、进度:满足施工现场进度较紧的需要。3、作业条件及环境要求(1)、技术交底:施工前施工员对作业班组进行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使每个工人明白施工要求的步骤和细节。(2)、材料检查验收合格,对不合格的钢管扣件不得用于工程上。(3)、检查场地是否平整、是否有积水、杂物,排水是否畅通,对于不平整的场地,竖直钢管在搭设前下端均应垫上砼块或木枋以增大受力面积,以防发生显著沉陷;对场地的积水应及时排走,保持排水畅通。
(4)、基础下有管沟等施工时,应有加固措施。六、施工方法及措施1.脚手架搭设顺序:纵向扫地杆—→立柱—→横向扫地杆—→第一道纵向水平杆—→第一道横向水平杆—→连墙件—→第二道纵向水平杆—→第二道横向水平杆……。2.立柱钢管立柱须符合以下要求:(1)主柱应选用无弯曲变形的钢管。(2)钢管立柱脚均应套上钢底座,再垫厚度不小于50mm、面积不小于0.10m2的木板。并应设置纵、横扫地杆。(3)柱的接长:钢管柱采用顶口驳接,先在已装的立柱顶插入驳芯通,再将后装的立柱套上,然后在两管接口处装上对接扣,上紧螺栓。且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七、安全技术措施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符合劳动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经考核合格,领取《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的专业架子工。
操作人员操作时必须戴安全帽,绑好安全带,穿防滑鞋,并配带工具袋,工具用后装于袋中,不能放在架子上,以免掉落伤人。施工前做好技术及安全交底,要求有关人员及架子工熟悉施工方案。操作人员严禁酒后上班,严禁在现场吸烟。搭设作业现场应设安全围护和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并设专人监护,及时疏导地面施工人员绕道而行。通道安全平挡板采用φ48钢管搭设,主立杆间距不大于1.5m,横杆间距20~30cm,面铺铁皮,用铁丝绑扎牢固,采用双层挡板。钢管、扣件、脚手板等应按规定送检,不合格的构配件不得使用,严禁48mm与51mm的钢管混合使用。作业面的脚手板必须满铺,不得留空隙和探头板。平桥上施工活荷不大于3KN/m2,排栅不得同时超过两层施工作业。搭设中严禁堆放大量材料在排栅或平板上。严禁在架子面上打闹,不要在保护横杆上休息。8.转料平台上只能堆放需转运的周转料,严禁堆放其他物料和杂物。收工时所有在平台上的周转料都必须全部转运完毕,平台上不得存留周转料。9.转料平台上要挂限重标志牌。平台上的周转料重量不得大于2.5kN/m2,转料平台上周转料堆放的高度不得大于1m。10.严禁向下抛掷任何物体。
11.遵守安全生产施工规范,认真贯彻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有关规定,做到安全生产。12.每天(次)收工前,所有已上架的材料应全部搭设上,不能存留在架子上。13.排栅在停止使用超过15天后继续使用时,必须先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八、排栅消防措施1.排栅平桥,严禁堆放碎板、纸碎、水泥袋等杂物。2.严禁在排栅上吸烟、乱丢火种。3.排栅消防列入工地施工现场消防体系,在各层楼面设置灭火器材。4.对靠近排栅需要进行电焊施工作业,必须有专人监护跟焊,对焊接的火花必须用铁皮封挡,严禁焊花掉落排栅。5.动火作业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并用水淋湿所施工作业的范围。6.每天上下班前,派专人专职检查,每天对排栅进行淋水防护。
7.施工现场临时使用的电线、电闸不得挂在排栅上,如确实施工需要架设的电线,必须用有效的绝缘器材进行安装。8.在排栅内的电器设备,必须有防雨、防漏电措施。9.施工现场使用照明灯具,必须与排栅有足够安全距离,严禁随意将碘钨灯安装在排栅上。10.对在排栅内的用电设备,必须经常专人专职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处理。11.安装排栅内的电线接头,必须有防雨防水的保护。九、脚手架拆除为确保拆棚安全和施工顺利进行,特制定如下拆棚施工安全措施:1.根据施工现场施工计划安排,具体拆棚时间以现场发通知为准,严禁交叉作业。2.开始拆棚前,在现场出告示,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做好出入路标、栏杆警示标志,并在建筑物四周主要通道和出入口设置警示标志,使全体员工及过路行人都知道大楼上方正进行拆棚作业,出入和经过时要注意安全。拆棚时派人在拆棚现场监督,防止非拆棚人员进入拆棚作业区,确保安全。
3.拆棚施工前,棚队施工员、质安员要对全体拆棚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办好交底手续。4.拆棚施工前施工人员要先全面检查棚架的稳固情况,如:棚架的拉顶是否齐全有效,如发现不稳固时,要先进行修理加固,确保棚架安全,才能进行拆棚。5.拆除脚手架前施工单位派人把桥架上的杂物清理干净,把所有附着在脚手架上的电线、电缆、水管等物件全部拆除后才能交给棚队进行拆架。6.拆棚由上往下拆,由于在第3楼、6楼分别设有拉吊环,当拆至该部位时,如需采用电、风焊切割时,要执行动火作业的安全有关规定。7.脚手架拆除人员必须是经过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036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合格者方可持证上岗。8.进入施工现场施工的工作人员应遵守工地现场有关规章制度,坚决杜绝盲目的指挥操作,必须戴安全帽,不得穿硬底鞋,不得穿拖鞋及赤脚,不得酒后高空作业,不得向下抛掷杂物,悬空拆除必须系安全带。9、拆除脚手架施工工序流程,一般为安全网→踢脚板→斜杆(剪刀撑)→连墙件→水平杆→大横杆→小横杆→扫地杆→立柱。10、拆除悬空脚手架必须系安全带,同时要有两人以上配合操作,不得单独一人冒险操作,绝对服从分工,服从指挥,发现有不安全的隐患应马上停止施工,做好防护措施才能继续工作。
全文请搜索:?11、如脚手架使用时间较长,在拆除前必须加固维修好后才能拆除,拆架的基本原则是: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由上而上,逐层拆下,拆下材料要小心轻放,不要损坏门窗、玻璃及墙体的装饰物,材料传入楼面时必须用木枋夹实窗框保护铝空窗,并在地面铺垫木板,保护地面。12、连墙杆必须附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上下同时作业;严禁先将连墙体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两步,如高差大于两步,应增设连墙体加固;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的高度(约6.50m)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连墙体,当脚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必须设置连墙杆。13、拆下材料如用人力传递补时应由而下传到地面;传递人员所站位置要错开,不能成一直线,不得向下抛掷物料,拆下材料必须按长、短分规格、分类堆放在指定的位置,用汽车及时清理运走,以保持作业区整洁。14、外脚手架共设2道卸荷,在拆脚手架期间,土建施工单位必须派人员配合执补洞口工作,因脚手架搭设时,砼楼面边梁有附着铁件拉杆及卸荷吊环,要用焊机把附着铁件及卸荷吊环割下,然后由泥水工把割下的铁件位置的洞口补上原墙体的材料,在切割的时用铁皮做好一个长方形,规格为80×60cm,三边高度为50cm的铁皮箱,用业接住切割时产生火花向外溅,必要时派人在切割位置用水淋湿或配备灭火器材,防止火花发生意外。
拆棚期间,棚队人员使用现场的运输设备时,必须遵守有关规定,不得超载使用,所拆下的棚扣、驳塞、棚板等配件,集中在钢井架运到地面。另由于建筑物外地面已铺地面砖,所有长钢管、竹必须用人手传递到地面,以免损坏地面砖。16.拆棚施工期间,搭棚项目部施工人员要注意:钢管拆除至驳塞位置时,应及时拔除,放下钢管,不得让钢管仅靠驳塞的支持而停留在高空;拆除棚柱钢管时,要有两人一起操作,其中一人负责扶着钢管柱的上方,一人负责扶着钢管柱的下方和拿出驳塞管;要文明施工,注意产品保护,特别是窗和窗帘盒凸出外墙及已安装好的玻璃,容易碰坏,更要注意保护,如因拆棚造成损坏,要及时报告现场修复;在拆除小横担时(即托),注意钢管内有无杂物(钢筋支),同时拆下时钢管应向内倾斜靠建筑物方向,防止钢管内的物件向外飞出,造成意外;棚队人员拆下的材料时要堆放好,以防物件坠落,造成安全事故。以上未有提及的安全技术措施,请搭棚人员按照JGJ130-200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定》及有关的安全规程、规定,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执行。十、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架构组长:电话:副组长:电话:电话:组员:急救中心:120;火警中心:119;报警中心:110;本工程可能出现的事故主要为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事故和脚手架坍塌,万一发生时,应按如下进行救援。(一)、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急救援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休克、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害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发生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这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动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头等,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腱侧下肢缚在一起。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暧。正确的现场止血处理措施。一般伤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冲洗伤口,涂上红汞水,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加压包扎止血法:用纱布、棉花等作成软垫,放在伤口上再加包扎,来增强压力而达到止血。
止血带止血法: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在上臂上、1/2处(靠近心脏位置),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腿上1/3处(靠近心脏位置)。结扎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消毒纱布棉垫。每隔25-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钟。6.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二)、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应急救援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进行处理。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脱离危险现场,以免再发生损伤。在移动昏迷的颅脑损伤伤员时,应保持头、颈、胸在一直线上,不能任意旋曲。若伴颈椎骨折,更应避免头颈的摆动,以防引起颈部血管神经脊髓的附加损伤。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既进行人式呼吸,胸处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暧、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的医院治疗。全文请搜索:?防止伤口污染,在现场,相对清洁的伤口,可用浸有双氧水的敷料包扎;污染较重的伤口,可简单清除伤口表面异物,剪除伤口周围的毛发。但切勿拔出创口内毛发及异物,凝血块或碎骨片等,再用浸有双氧水或抗生素的敷料覆盖包扎创口。在送运伤员到医院就医时,昏迷伤员应侧卧位或仰卧偏头,以防止呕吐后误吸。对烦躁不安者可因地置宜地予以手足约束,以防伤及开放伤口。脊柱有骨折者应用硬板担架运送,勿使脊柱扭曲。以防途中颠簸使脊柱骨折或脱位加重。造成或加重脊髓损伤。(三)、发生触电事故的应急救援触电急救的要点是动作迅速,救护得法,切不可惊慌失措,束手无策。要贯彻“迅速、就地、正确、坚持的触电急救八字方针。发现有人触电,首先要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然后根据触电者的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施救。脱离电源的基本方法有:将出事附近电源开关拉掉、或将电源插头拔掉,以切断电源。用干燥的绝缘木棒、竹杆、布带等物将电源线从触电者身上拔离或将触电者拔离电源。
必要时可用绝缘工具(如带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木柄斧头以及锄头)切断电源。救护人可带上手套或在手上包缠干燥的衣服、围巾、帽子等绝缘拖拽触电者,使之脱离电源。如果触电者由于痉挛手指紧握导线缠绕在身上,救护人可先用干燥的木板塞进触电者身下使其与地绝缘;来阻断入地电流,然后再采用其它办法把电源切断。如果触电者触及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且尚未确证线路无电之前,救护人员不可进入断线落地点8~10m的范围内,以防止跨步电压触电。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迅速将其带到8~10m的范围外,立即开始触电急救,只有在确证线路已经无电,才可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线后就地急救。在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时应注意的事项未采取绝缘措施前,救护人不得直接触及触电者的皮肤和潮湿的衣服。严禁救护人直接用手推、拉和触摸触电者;救护人不得采用金属或其它绝缘性能差的物体(潮湿木棒、布带)作为救护工具。在拉拽触电者脱离电源的过程中,救护人员宜用单手操作,这样对救护人员比较安全。
当触电者位于高位时,应采取措施预防触电者在脱离电源后坠地摔伤或摔死(电击二次伤害)。夜间发生触电事故时,应考虑切断电源后的临时照明问题,以利救护。4.触电者未失去知觉的救护措施,应让触电者在比较干燥、通风暖和的地方静卧休息,并派人严密观察,同时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诊治。5.触电者已经失去知觉但尚有心跳和呼吸的抢救措施;应使其舒适地平卧着,揭开衣服以利呼吸,四周不要围人,保持空气流通,冷天应注意保暖,同时立即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诊治。若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或心跳失常,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挤压。6.对假死者的急救措施:当判定触电者呼吸和心跳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就地抢救。方法如下:(1)通畅气道。第一,清除口中异物。使触电者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迅速揭开其领扣“围巾、紧身衣和裤带。如发现触电者口内有食物、假牙、血块等异物,可将其身体及头部同时侧转,迅速用一只手指或两只手指交叉从口角处插入,从口中取出异物,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将异物推到咽喉深入。第二,采用仰头抬颊法畅通气道。操作时,救护人用一只手放在触电者前额,另一只手的手指将其颏颌骨向上抬起,两手协同将同将头部推向后仰,舌根自然随之抬起、气道即可畅通。为使触电者头部后仰,可于其颈部下方垫适量厚度的物品,但严禁用枕头或其他物品垫在触电者头下。
(2)口对口(鼻)人工呼吸,使病人仰卧,松解衣服扣和腰带,清除伤者腔内痰液、呕吐物、血块、泥土等,保持呼吸道通畅。救护人员一手将伤者下颌托起,使其头尽量后仰,另一只手捏住伤者的鼻孔,深呼吸一口气,对住伤者的口用力吹气,然后立即离开伤者口,同时松开捏鼻孔的手。吹气力量要适中,次数以每分钟16~18次为宜。(3)胸外心脏按压将伤者仰卧在地上或硬板床上,救护人员跪左手置于右手之上,以上身的重量用力把胸骨下段向后压向脊柱,随后将手腕放松,每分钟挤压60~80次。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宜将伤者头放低以利静脉血回流。若伤者同时拌有呼吸停止,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还应进行人工呼吸。一般做四次胸外心脏按压,做一次人工呼吸。7.应急救援工具:绝缘手套、绝缘棒、电工绝缘钳、药箱、担架等。(四)、外脚手架坍塌事故应急救援1.适用范围:外脚手架坍塌事故救援程序适用于落地式、悬挑式、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范围,外脚手架坍塌主要由下列方面造成:材质造成,恶劣天气(如狂风暴雨、地震等)造成和人为造成(如人为拆除拉顶等)。外脚手架坍塌事故主要引起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2.救援职责:由工地现场主要负责人进行组织现场人、材、物进行救援工作。主管负责人指挥协调对口专业人员确定救援措施、方案,进行现场指导救援工作,现场质安员协同班组长等专业人员进行救援工作的实施。3.救援步骤与要求:
当发生外脚手架坍塌事故时,立即报告现场主要负责人,按规定程序上报有关各级主管部门请求救援,并在现场迅速确定该部位的作业人数和伤员人数及受伤情况,立即组织救援人力,需要机械立即调动机械,切断电源,设置危险区域警戒,控制出现二次伤害事故发生。当出现坍塌事故时,伤员被坍塌物压着,应立即组织人力,机械等进行抢救,将压着伤员的坍塌物用机械工具快速进行解体和清理,以最快速度抢救伤员。对伤员抢救的重点放在对休克、颅脑损伤、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a.出现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b.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畅通。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全文请搜索:?c.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
招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d.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动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以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头等,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腿侧下肢缚在一起。e.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f.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4.在坍塌事故中抢救出所有伤员后,必须对该范围设置危险区域警示标志,设专人监护,保护事故现场,待事故调查小组及上级有关部门进行现场勘查鉴定同意解封后才能恢复施工,并应密切进行对相邻脚手架的加固和监控。5.救援物资保证:(1)在现场已有的大、中、小型机具(塔吊;切割机;气、电焊机;手提电锯等);(2)人力工具(手铁锯、铁锹、千斤顶、活动扳手、担架等);(3)根据现场的大小按比例适当储备。
6.人力工具及小型机具设置专用仓库保管,只能作为紧急救援使用。(五)、当事故发生后,应及时按规定向有关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及请求救援。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现场负责人及事故应急救援组组长,由救援组长指挥对伤员立即组织抢救,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保护现场。按照有关规定,立即报告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和本企业安全生产负责人。除以上所述安全应急救援措施外,如有不详尽之处,还应参照公司的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执行。脚手架的计算与验算
工字钢悬挑脚手架计算书一、参数信息:1.脚手架参数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为16.4m,立杆采用单立杆;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为1.5m,立杆的横距为0.8m,立杆的步距为1.8m;内排架距离墙长度为0.50m;大横杆在上,搭接在小横杆上的大横杆根数为1根;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2;横杆与立杆连接方式为单扣件;连墙件布置取两步两跨,竖向间距3.6m,水平间距3m,采用扣件连接;全文请搜索:?连墙件连接方式为双扣件;2.活荷载参数施工均布荷载(kN/m2):3.000;脚手架用途:结构脚手架;同时施工层数:2层;3.风荷载参数本工程地处广东广州市,基本风压0.5kN/m2;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μz,计算连墙件强度时取1.953,计算立杆稳定性时取1.291,风荷载体型系数μs为1.236;
4.静荷载参数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荷载标准值(kN/m):0.1248;脚手板自重标准值(kN/m2):0.300;栏杆挡脚板自重标准值(kN/m):0.110;安全设施与安全网自重标准值(kN/m2):0.005;脚手板铺设层数:9层;脚手板类别:冲压钢脚手板;栏杆挡板类别:冲压钢脚手板挡板;PAGEPAG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