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1.50 KB
- 42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特色创新工作汇编浙江省水利厅2017年5月
目录东苕溪流域水权制度改革试点1以物业化管理为抓手,提升小型水库管理水平3建“两员”、拓渠道,破解小型水利工程建管难题5流域区域结合,联席会议协调,构建河道管护新模式7完善制度,细化标准,全面落实创建管护资金9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饮用水源水库统一管理11明权定责、“四员合一”,创新山塘管理机制13确权颁证,盘活资产,建立水利工程新型产权制度15自治管水、管护结合,创新圩区管理模式17“三个一批”推进农村水电转型升级19落实资金,明确要求,推行小型水利工程“管养分离”21保障资金,完善机制,规范农村水利工程运行管理23“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分类建立管护新机制25因地制宜,分级管理,构建“1+11+X”管理体系27化零为整,联片管理,完善基层水利管理体制29权责归并、二水合一,水源工程集中管理31全盘布局、统分结合,加速标准化管理创建33市场运作,流域联动,“河权”改革推进河道管理35明准入、严考核,小型工程“购买服务”促管理37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促进水利工程专业化管理39
东苕溪流域水权制度改革试点(临安市)²改革背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权改革工作,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2012年国务院3号文件均提出建立和完善国家水权制度,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水安全战略汇报时指出,要推动建立水权制度,明确水权归属,培育水权交易市场,但也要防止农业、生态和居民生活用水被挤占。2013年12月,杭州市委提出建立健全水权制度;2014年初,省水利厅将临安市东苕溪流域列入水权制度改革试点。水权制度改革的目的是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政府计划行政管理为主的管理方式向市场资源化管理转变,二是由粗放式的水资源管理方式向高效节约的水资源管理方式转变。主要改革任务包括完成流域水资源量分配、取用水户的确权登记、取用水户实行实时监控、建立水权用途管制机制、建立水权登记交易平台。²工作进展在试点工作中,临安市与杭州市林业水利局密切配合,在全省率先完成了水权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报批、流域水量分配、取水企业初始水权确认、农村集体水资源确权登记、1万立方米以上取用水户实时监控系统建设,水权登记信息系统开发、农村集体经济所有的山塘、水库水资源确权登记方案制订、出台《农村集体水资源使用权实施办法(试行)》等工作。2015年2月10日40
,临安市举行了取水权转让意向签约暨水资源使用权证颁发仪式,为青山湖街道青南村大坞水库、郎家村龙头口水库颁发水资源使用权证,杭州华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杭州青山湖蔬菜有限公司签订取水权转让意向协议,即华旺把生产工艺革新所结余的10万方年取水权转让给青蔬,转让价4.5万元,转让期为3年。²主要创新1、创新水量分配方法。水量分配是水权制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临安市结合东苕溪流域的实际情况,借鉴其他省的成功经验,分别用水定额预测法和分类权重法进行测算,最终以两种分配方法各占50%权重的方式进行分配,较好地解决上下游水量分配难的问题。2、首次明确流域内各行政区的初始水权。根据水量分配方案,对流域内可用水资源量,首次提出按90%来水频率确定区域初始水权。区域初始水权既是水资源开发的红线,也是区域内取用水户获取水权的基础。3、首次明确了水权的获取及交易种类。试点中明确了现有许可取水户向水权证过渡的方法,较好的实现了取水许可证使用期限和水权时限的衔接,在目前法律框架内,水权时限暂定为10年。规定了三种水权交易类型,即跨区域用水指标交易,初始水权交易及取用水户间的水权交易。40
以物业化管理为抓手,提升小型水库管理水平(桐庐县)²实施背景桐庐县纳入水利工程标准化的工程总计197个,其中小型水库89座。这些小型水库零星散布在全县的各个乡镇,由于地处偏远,管理缺位,设施破损严重,致使水利工程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为切实保障水利工程安全,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桐庐县积极探索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模式。²主要做法一是明确经费来源,确定管护对象。依照省水利厅颁布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对全县小型水库维修养护费用进行测算,确定维修养护费用按平均2万元/座计,由财政包干。物业化管理实施对象为全县71座已完成除险加固的小型水库。二是落实项目业主,明确物管公司要求。以水利局下属的桐庐百川水利生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为业主,将71座小型水库维修管护工作统一打包,进行公开招标确定物业化管理公司,物管公司资质要求为水利工程养护企业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及以上资质的独立法人。三是明确管护内容及要求,提高管护针对性。40
在合同中明确水库大坝、溢洪道、放水系统、上坝道路、管理房、启闭机房、水雨情观测设施等的管护内容及要求。规定管护人员在每次巡查、养护后根据业主提供的标准格式做好巡查、管护记录,每季度在原址拍摄管护前后照片并报发包人以作对比,确保管护到位。实行管理养护月报制,每期月报报业主和各乡镇(街道),在汛前、汛后对71座水库各组织一次全面的专项检查,出具专项检查报告报水利局,年终编制全年总结报告。四是建立考核体系,确保管护质量。在合同开始履行时,要求管护单位编制水库管理养护制度和维修养护计划报发包人审核;履行期间,水利局和乡镇(街道)、村的工作人员对管护情况进行不定期随机抽查和专项考核,依照水库管理养护日常检查考核评分标准进行打分,对抽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物业化管理单位及时整改;合同完结前,还需核对维修养护制度、计划实际落实情况,为进一步完善下一年的考核制度提供依据。²实施成效桐庐县自针对小型水库开展物业化管理工作以来,标准化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受到乡镇(街道)和当地村民的好评。工程外观方面,上坝道路通畅,坝身整洁,库面清洁,草皮平整;工程设施方面,溢洪道畅通,放水设施使用灵活,水雨情观测设施运行正常;工程安全方面,通过物业化的管理,险情能即时上报,降低了险情发生概率,安全得到有效保障。40
建“两员”、拓渠道,破解小型水利工程建管难题(淳安县)²实施背景淳安县有小(2)型以上水库66座,万方以上山塘220座,河道堤防总长1084公里,引水堰坝(闸)1540座,灌溉渠道1080公里,农村饮水工程425处。一直以来,这些水利工程管理力量薄弱,管理人员技能水平低,工程管理普遍不到位。“十三五”以来,淳安县通过简政放权、打造农民水利建造员和农村监督员的“两员”队伍,严格管理、加强监督,有效破解小型水利工程建管难题。²主要做法一是简政放权,明晰事权落责任。淳安县下发了《关于调整和完善小微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投资额50万元以下的小微型水利项目实行乡镇属地负责制,简化审批程序,缩减前期时间,加快项目落地。同时,明确乡镇水利站负责本区域小微型水利工程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县水利局负责对全县小型水利工程的监督管理。二是拓宽渠道,充分竞争降成本。放宽农村小微型水利工程建设市场准入资格。一是放宽施工企业准入条件,允许小微型水利工程施工可由交通、市政等相关资质的施工企业竞标承建。二是探索个人揽建模式。明确提出投资额50万元以下的农村小微型水利工程可以由取得水利建造员资格的个人承揽,但不得同时担任两个以上项目施工负责人或承包人,不得转包、分包承揽的项目。三是打造队伍,严格管理强能力。40
规范农民水利建造员制度,实行考试筛选、年审、注册及从业管理。明晰准入资格,严格执证从业,有效强化监管。通过培训、考试、筛选、公示各环节,增强了建造员专业素质和责任意识,提高了水利建设活动的透明度,有利于社会监督。四是加强监督,公众参与提质量。明确小微型水利工程可以在乡镇水利站指导下由村民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小组履行监管职责,质量监督小组由联村干部、村级水务员以及有建设经验、责任心强、办事公正的村民组成,人数一般为3~5人,负责村级小微型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的日常管理,乡镇水利站进行业务指导和检查。五是管养分离,集中养护保安全。淳安县政府在2016年率先实施农村小(2)型以上水库工程区域化打包维修养护,落实了财政资金248万元。创新管理方式,推行水利工程管养分离,成立“淳安县水利工程养护管理有限公司”,公司人员是长期从事水库、水电站运行管理的工程师、技师、技工。淳安县委托该公司对全县小(2)型以上水库工程进行维修养护,有效地保障了水库工程的安全运行。²实施成效淳安县通过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管体制改革,明确了小微型水利项目建设与管理的主体,打造“农民水利建造员”和“村民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员”队伍,有力推动了农村小微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通过集中、专业化维修养护,使水库工程面貌焕然一新,水库工程设施设备运行正常化,破解了原有水库巡查员一岗多职、专业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有效保障了水库工程的安全运行。40
流域区域结合,联席会议协调,构建河道管护新模式(宁波市)²实施背景宁波市甬江、奉化江、余姚江(简称三江)承载着防洪排涝、通航灌溉、生态环境、城市景观等众多功能,三江流域总面积5864平方公里,干流总长101.9公里,流经上虞、余姚等10个区(市)。2005年9月宁波市三江河道管理局成立,主要负责河道全线的水域日常保洁、巡查和水政执法、堤防养护、水闸管理调度。因线长、面广、事多、人少等原因,管理难度较大,陆域水事违法事件处置协调机制不通畅,流域性突击清草时有发生。随着宁波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原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管理需要。为此,宁波市2014年修订实施《宁波市甬江奉化江余姚江河道管理条例》,建立了三江河道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创新三江河道分级管理体制。²主要做法一是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结合,完善管理架构。新三江条例明确了三江河道实行按流域统一管理与按区域分级管理相结合的体制。在管理模式上,由之前以三江管理机构单一管理为主变成了以属地具体管理、市级监督检查、社会公众参与的多层次管理;在执法监督上,由单一的执法主体变成了上下联动、横向配合的联合执法机制;在河道保洁上,由中心城区扩大至全流域保洁;在河道建设上,由行洪排涝为主逐步向标准化、生态化发展;在管理目标上,逐步向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智慧化方向迈进。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细化职责分工。40
议事方式包括全体会议、专题会议、联络员会议。全体会议原则上每半年开一次,专题会议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沿江各区(市)人民政府、市发改、水利、住建、城管、国土、环保、交通、海事、海洋与渔业、公安、经信、法制办等相关部门承担相应的建设管理和协调执法任务。三是制定考核办法,保障管护资金。三江河道管理联席会议制定了三江管理考核办法,实行“月检查、季通报、年考核”的监管机制,细化了考核细则,明确了工作要求。由市财政、水利联合发文,明确了堤防管理养护和河道保洁的资金补助政策,保障管护工作所需资金,并加强资金使用绩效监管。四是鼓励公众参与,强化社会监督。市三江河道管理联席会议办公室于2015年4月聘用了首批义务监督员,于2016年3月组建了三江保护志愿者队伍。围绕三江河道管理,多次开展主题活动,使义务监督员和志愿者们了解保护三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社会监督力量。²实施成效新三江条例出台以来,三江河道管理全面落实,沿江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出台三江河道管理工作方案,落实了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管理力量得到大幅度增强,为开展三江河道各项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三江河道分级管理体制的实施和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有效整合了沿江各地和市级相关部门的力量,充分发挥了平台作用,建立了联合执法机制,细化了以堤防为主的水利工程的管理内容,促进三江河道管理朝着标准化、精细化、智慧化的方向发展,开创了三江河道管理新局面,是流域类河道逐步实现综合管理、流域管理的成功尝试。40
完善制度,细化标准,全面落实创建管护资金(余姚市)²实施背景水利工程长效管护得不到保障重要原因是工程管护资金不到位、人员不到位。为改变水利工程长效管护经费长期不足问题,余姚市在以往工程管理的基础上,抓住全省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契机,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走出一条适合地方实际的水利工程运行维护资金保障的道路。²主要做法一是落实水利标准化管理创建资金。余姚市水利局和财政局联合制定《余姚市水利工程标准化建设资金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解决了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资金保障问题。明确水利工程标准化创建项目资金筹措方式、管理范围和补助标准,并提出了实施步骤、组织机构、项目审批等保障措施及建后管护具体要求。明确水利工程标准化建设项目资金除上级补助外,由市水资源投资有限公司及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区)财政共同筹措解决。补助标准按工程归属和区域分类确定,市级管理水利工程标准化建设项目资金由财政全额保障;平原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区)管理的补助65%;山区乡镇管理的补助85%。其中小水电站每座补助10万元;另每年设立一个水利工程标准化建设项目示范乡镇,补助20万元。二是落实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40
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出台《余姚市水利工程运行维修养护管理办法》,《办法》规定,公益性市级水利工程的所有运维资金,按实际发生额审计后由市财政全额承担或在水费等中列支;由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区)管理的公益性水利工程,人员经费和运行管理经费由市财政按照工程的不同类别进行补助:小(1)型水库6万元/座/年(以发电为主的水库2万元/座/年);小(2)型水库3万元/座/年(以发电为主的水库1万元/座/年);山塘1万元/座/年;农村供水工程1.5万元/座/年;堤防0.3万元/公里/年。同时,由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区)管理的公益性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费按实际发生额,经审计后市财政给予补助:平原地区市级财政补助40%,山区乡镇补助60%。²实施成效余姚市2016年度水利工程标准化创建资金1446.3万元已全部落实到位,“十三五”期间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建经费合计5614.6万元也已经全部明确落实。创建资金落实后,余姚市水利工程标准化建设迅速推进。40
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饮用水源水库统一管理(慈溪市)²实施背景慈溪市海涂(浅滩)面积367.25平方公里,所产生的地表水径流均为咸水。慈溪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444立方米,相当于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5,是浙江省水资源最贫乏的县(市)之一。近年来,慈溪市政府实施多项水利措施,包括建设滩涂水库,以缓解水资源供求矛盾。四座滩涂水库原都归属当地乡镇管理,由于管理投入、管理力量有限,没有很好发挥水库的水资源保障功能。为此,结合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慈溪市将水库的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由市水利局实行统一管理,提升工程管护水平,并充分挖掘水库的供水潜力,促进全市优质水资源的优化配置。²主要做法一是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统一管理”提效能。经慈政办发【2011】91号文件批准,将凤湖、窖湖、灵湖和长溪四座小(1)型水库由原来镇级管理调整为镇级委托市水利局统一管理。四座水库所有权不变,仍属镇级所有,但其管理职能委托给慈溪市水利局,通过签订委托管理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市水利局负责水库调度运行、工程安全管理和生产经营工作,对防汛安全负总责;属地乡镇负责水源地保护、抢险救灾及禁泳禁钓措施。二是优化模式,“新老过渡”稳队伍。40
优化管护模式,落实专业养护人员,在接收老员工基础上,逐步形成合理的水库管理梯队;积极组织水库管理人员参加水库管理、水政巡查、水利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对过渡时期的管理人员,在不改变原有人员性质的前提下,采用“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进行管理,逐步建立员工报酬适当增长机制,为水库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三是明确渠道,“经费统筹”保障资金。慈东水库管理处按照物价局核定价格征收水费,权属乡镇不再享有水费分成,同时也不再负担水库维修及管理经费。管理处日常管理经费支出从水库水费列支,不足部分由市财政统筹解决;水库基础设施投入、设施设备更新维护和水资源保护等经费由市财政统筹安排。²实施成效通过对四座水库的统一管理,进一步完善了水库管理体系,补充完善了工程检查制度、工程维修养护制度、岗位责任制度、防汛值班制度等二十余项水库管理工作制度;完善和编制了水库防汛安全应急预案、水库放水应急预案、水库控制运行计划和水库各主要工作操作手册,使水库运行管理有据可依,水库管理工作逐步向标准化管理转变。通过细分水库管理事项,明确岗位责任,做到人人有事,人人有责;通过明确人员和经费,促使水库运管人员年轻化、专业化,并每年投入80余万元用于水库维修养护及水资源保护,充分发挥了各项水利工程设施的效益。40
明权定责、“四员合一”,创新山塘管理机制(象山县)²实施背景象山县已基本完成山塘的整治工作,山塘的硬件基础条件较好。为进一步推进山塘标准化管理创建工作,县水利局提出五千方以上山塘及千方以上屋顶山塘全部实现标准化管理的目标。同时,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水利部、财政部关于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水建管〔2013〕169号)以及《宁波市水利局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宁波市财政局关于深化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甬水建〔2015〕2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地方实际,象山县积极创新山塘管理机制。²主要做法一是明晰工程产权和使用权。现有山塘工程,按原产权归属和受益情况确定其所有权和使用权,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落实产权和使用权。山塘工程产权根据受益范围,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产权人拥有使用权,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已流转地域内的山塘原产权不变,使用权可以随土地流转给经营主体。新建山塘工程,产权归投资者所有,对于财政补助、个人或集体共同投资新建的工程,按照各方面投资比例以股份制确定产权归属,其中财政补助部分产权归村集体所有。二是落实工程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40
明确工程产权所有者是工程的管护主体,负责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工程正常运行。使用权已流转给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工程,由生产经营主体负责管护运行。涉及公共安全的屋顶山塘工程由乡镇政府督促明确安全责任主体,落实工程安全责任。管护经费原则上由工程产权所有者负责筹集,财政按照“奖优罚劣”的原则,根据管护实效进行奖补。对于作为补充饮用水源的山塘,其供水水费可在县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基准价及其浮动幅度范围内,协商受益主体共同确定。三是实行“四员合一”提高管理人员素质。针对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人员不足、待遇低、学历低的客观情况,2016年初,出台《象山县村级水务员管理考核办法》,开始全面实行水库山塘巡查员、河道保洁员、村级水务员、水政协管员的“四员合一”制度,建立一支“职能明确、一人多岗、考核严格、服务到位”的农村水务员队伍,整合各类管理人员和资金,提高管理人员报酬(每人年报酬在6000~20000元),逐步淘汰不符合要求的管理人员,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水平。2016年7月,组织对全县550名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测试,并由人社部门对测试合格的管理人员颁发了培训合格证书。²实施成效目前象山县按计划顺利开展山塘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出台了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并确定了鹤浦镇和高塘岛乡作为试点乡镇开展试点工作。2016年12月6日,在完成明确权属、工程测量、村民代表会议决议、上报审议相关材料等工作后,鹤浦镇大百丈山塘获得全省首本山塘不动产权证书(县国土部门代表县人民政府登记核发)和山塘所有权证书(县水利局代表县人民政府颁发)。两本权证的颁发明确了山塘的管护主体,有利于健全山塘工程管理体制和养护运行的长效机制。下一步将大胆尝试和探索该山塘产权的抵押、流转和交易,积极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创新工程管理模式,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充分发挥。同时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山塘改革经验,推进其他小型水利工程体制机制改革。40
确权颁证,盘活资产,建立水利工程新型产权制度(德清县)²实施背景2015年,德清县被列入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国家试点县和省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县后,针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关系不明晰、产权归属不落实、责任主体不到位、流转交易不规范、管护经费难保障、运行管理不到位、效益发挥不充分等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最后一公里”的现实问题,着手开展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²主要做法一是确权颁证,实现产权合法化。制定出台《德清县农田水利设施确权颁证和产权移交实施办法(试行)》(德政办发[2015]182号),组织开展农田水利设施现场调查、产权界定、权属公示、申请登记、颁发权证等工作,全县共颁发农田水利设施所有权证2274本,有效解决了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归属不落实的历史性问题。二是重置估价,实现设施资产化。在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归属落实的前提下,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农田水利设施资产重置估价,采取分类典型设施资产评估方式,减轻改革成本。经初步测算,新增农田水利设施资产5.8亿元,有效实现农田水利设施由工程项目转化为设施资产。三是股权量化,实现资产股份化。将各级财政投资形成的农田水利设施实行产权移交,纳入村级集体资产统一管理和核算,有效实现农田水利设施资产股份化,让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拥有股份权和收益分配权。40
四是建立市场,实现交易规范化。在县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中心网站增设“水利设施所有(经营)权”信息发布,优化流转交易服务。出台了《德清县农田水利设施经营权流转交易实施办法(试行)》(德政办发[2015]184号)等配套政策,健全农田水利设施流转交易机制,完成经营权流转交易20宗,颁发经营权流转证29本。五是抵押融资,实现效益最大化。制定出台《德清县农田水利设施所有权和经营权抵押贷款实施办法(试行)》(德政办发[2016]109号)等配套政策,健全农田水利设施抵押融资机制。组织开展农田水利设施所有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完成下渚湖街道和睦村与德清农商银行抵押贷款20万元,创全市首例。²实施成效德清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了“五个突破”:一是产权突破,在产权关系明晰的前提下,将财政投资形成的小型水利工程移交给现受益者、使用者、管理者,确保真正拥有所有权;二是形态突破,将各级财政投资形成的小型水利工程项目转化为设施资产,完整体现设施价值形态;三是管理突破,将单纯的实物形态管理转化为实物形态与价值形态双重管理,强化小型水利工程资产的完整核算和管理;四是效益突破,在保障防洪排涝社会(公共)效益的前提下,放活经营权、激活物权,充分发挥了小型水利工程经济效益;五是价值突破。实施“两权”抵押融资,价值作用更加体现。目前,与中国农业银行德清支行签订了“两权”抵押融资5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40
自治管水、管护结合,创新圩区管理模式(长兴县)²实施背景长兴县圩(㘰)区建设较早,圩区水利设施由村委会代管,在80年代已基本形成了原则上不打破原有乡镇、村界限和行政管理范围的管理体系。全县共有圩(㘰)146个,总面积72.4万亩,由于圩区水利工程面广量大、技术要求高,村委会代管模式无法保障圩区的闸门、排涝站、涵洞的正常运行,成为长兴基层水利设施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为此,长兴县积极探索圩区水利工程管理机制,把圩内行政村的水利工程移交给圩(㘰)区管委会管理,有效破解了长兴县圩区水利工程管理难题。²主要做法一是出台办法,成立机构。全县共成立28个圩(㘰)区管委会,8个圩区管理服务中心,落实办公场所、专管人员和管护经费,对全县146个圩区进行管理。制定出台《长兴县圩(㘰)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圩区管委会工作职责、工作机制、经费落实等。二是自治管水,管护结合。长兴县将圩区水利工程的运行管护工作适度放权给圩(㘰)区管委会,让其配合乡镇审议和决定圩㘰区的建设、管理、开发等事项,协助做好管理范围内小型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和维护等工作,充分调动了基层群众的积极性,有效发挥了基层组织自治治水、管水的职能。三是成立法人,落实责任。40
以小型水管体制改革为契机,大胆探索推行圩(㘰)区管委会注册登记的圩区管理服务中心为项目法人,对辖区内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实行管理,参与工程建设管理。此外,充分发挥圩(㘰)区管委会的综合作用,自主制订汛期值班、监测预警、堤防巡查等各项工作制度,联合受益行政村,全力做好防汛物资储备、抢险队伍建设、防汛预案编制与执行、落实汛期值班等工作。四是投入多元,保障资金。县政府加大对圩(㘰)区管委会日常经费的政策支持,多渠道筹集工程管护经费,建立稳定的管护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规定,县财政每年从支农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支持发展小型水利建设;鼓励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充分发挥好村民自治制度优势,通过“一事一议”方式,组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搞好水利工程建设。出台《长兴县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奖励补助标准(试行)》,明确对圩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奖励补助标准。²实施成效经过近几年的建设,长兴县圩(㘰)区管委会作为圩(㘰)区管理机构,运行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并作为基层防汛防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层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基层防汛防台抗旱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圩区内的水利工程得到了有效维护,灌溉排涝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切实保障了圩区经济发展。40
“三个一批”推进农村水电转型升级(安吉县)²实施背景安吉县水力资源丰富,农村水电站数量多,顶峰期共建成水电站111座,开发程度超过80%。装机容量小,装机容量500千瓦及以上的只有28座,容量却占全县合计容量的70%。所有制多样,国有电站10座,其余均为集体、私营和股份制。受当时经济技术条件限制,安吉农村水电站存在规划不够合理、生态保护意识不强、建设标准不高等问题。目前部分电站年久失修,机电设备老化,安全隐患突出。部分引水式发电站在枯水期造成下游河段脱水,对自然水生态系统造成较大负面影响。自推行农村水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以来,安吉县积极探索,推行提升一批、改造一批、关停一批“三个一批”,全面开展安吉县水电升级改造,打造安吉水电升级版。²主要做法一是推进标化创建,提升一批。通过加强面上检查、指导、督促、协调,同类型对口帮扶服务,加快进度、保质保量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为更有效地对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地处偏远的农村小水电实施动态监管,巩固农村水电站标化创建成果,2015年起,安吉对全县所有农村水电站统一建立健康档案,设置基本情况、安全知识、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设备设施健康等九个方面内容。二是探索水电生态建设,改造一批。40
编制《安吉县“十三五”生态水电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生态建设范围涉及8个小流域30余座水电站,总投资2000余万元。通过增设生态机组、下游河道生态修复、站场环境协调、漂浮物处理、运行方式改变生态补偿等方式,大力实施水电生态示范区建设。选择水生态环境负面影响大、公众反映强烈,易实施、见效快的电站,进行生态改造试点。结合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项目,做好技改工作,提升水电站设备设施安全水平。三是建立退出机制,关停一批。出台《安吉县农村水电站报废补偿办法》,对一些水生态环境负面影响大、安全隐患突出、经济效益差的水电站,做关停报废处理,实行分项补偿办法。2015年已对认定报废关停8座电站进行了补偿,2016年完成4座电站的报废关停认定工作。²实施成效安吉县水电“三个一批”总体思路与省厅部署的标化创建和生态水电建设高度吻合,从消除安全隐患入手,以水电标化创建为重要途径,生态建设为重要措施,经过3年的改造提升,全县完成农村水电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11座,技改增容4座,关停、报废12座安全隐患严重、经济效益差的农村水电站。完成改造提升后全县电站年均发电收入可增加200万元左右,生态水电示范建设有效改善河道水生态环境。40
落实资金,明确要求,推行小型水利工程“管养分离”(嘉善县)²实施背景圩区、灌区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嘉善县防洪、排涝、抗旱的主要水利工程,点多、面广、量大,基本由镇、村两级进行属地管理。由于观念、体制等原因,农田水利工程基本无专职维修养护人员,工程维修养护不到位严重制约了工程效益的发挥。针对这些问题,嘉善县以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为契机,以“管养分离”为突破口,探索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新模式。²主要做法一是推行管养分离。制定了《嘉善县圩区工程维修养护手册》和《嘉善县灌区工程维修养护手册》,以镇(街道)为实施主体,对600座水闸、402座排涝站、200公里堤防和500片灌区的维修养护进行公开招标,并明确技术负责人的资格要求、维修养护内容和标准,公开选择市场服务主体,实施物业化、专业化管理。同时,明确了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县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工作的管理和技术指导;各镇(街道)农技水利服务中心为工程的管理责任主体,负责辖区内工程维修养护工作的组织实施;各村(社区)负责工程维修养护工作的具体落实;维修养护服务企业对工程提供专业化服务;受益范围内的群众积极参与工程管理的日常监督。二是落实维修养护资金。40
根据相关定额测算维修养护资金需求,出台《嘉善县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资金补助和管理办法》,明确圩区按20元/(亩·年)、灌区10元/(亩·年)进行补助,其余由各镇(街道)、行政村补足,全县2016年落实农田水利设施维修管护资金1050万元,为做好全县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工作提供资金保障。三是积极培育维养市场。鼓励具备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服务所必需的技术力量的市场主体、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水利自治合作组织参与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服务。以提升维修养护人员技术水平,打好维修养护市场人才基础为目标,多次组织开展全县泵站、水闸运行工等各类岗位培训。共培育具备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物业化服务能力的企业10家。四是强化监督考核。建立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工作月度检查、季度评价、年度验收的管理制度,由村级开展月度检查,监理单位进行跟踪式监督,工程管理单位开展季度检查和评价,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年度抽查验收,考核结果与下一年度资金补助挂钩。²实施成效嘉善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养分离”模式的推行,促进了工程责任主体的落实,明确了镇、村、维修养护企业的职责,进一步理清了工程管理事权;充分调动了社会专业技术力量,有效弥补了基层维修管护方面专业技术力量的不足;专业化的管护、管家式的服务、跟踪式的监督,有力的保障了维修养护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同时也提升了工程管理水平,确保工程效益得以正常发挥。40
保障资金,完善机制,规范农村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永康市)²实施背景永康市地处浙江省中部,属低山丘陵盆地,特有的地貌决定了永康农田水利工程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的现状,全市共有小型水库99座,山塘13630座,万亩以上灌区5处,千亩以上灌区27处,500亩以上市属水库灌区支渠31条。该市较早开展了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机制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补助资金效益不明显、维修管护标准不高、专业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与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要求相差甚远。近年来,在加大资金保障力度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物业化管理,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水平得到有效提升。²主要做法一是出台政策文件,保障资金投入。为确保农田水利工程有效运行,永康市实行财政兜底,保障经费投入。全市河道实行全流域保洁,市财政每年补助资金430万元,市属水库饮用水源水面保洁补助资金104万元,农村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补助资金703万元。为了保证补助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016年在《永康市农村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管理办法》基础上出台了《永康市水务建设与资金管理实施细则》,针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管理等分类明确申报条件、申报程序与申报资料,进一步完善了资金补助细则,明确了各项工程管护的补助标准,使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更有科学性、规范性。二是创新运行机制,推行物业化管理。40
为了更好更有效地管理农田水利工程,永康市结合实际,创新方式方法,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完善管理制度,在2016年大力推广物业化管理模式,确保水利工程发挥最大的效益。通过招标或协商等方式,委托经工商登记的物业公司对农村水利工程进行管理;明确物业公司的管护内容和管护人员的职责和巡查要求;要求物业公司对管护人员开展上岗前培训,同时对巡查范围、巡查频次、检查方法、记录要求都在管护协议上进行了规定。通过对管护要求的细化并明确,实现了对农村水利工程的精细化管理。同时由各镇(街道、区)对物业公司、管护人员分别进行月度和年度考核。为了及时、高效地解决日常巡查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各物业公司还分别组建了山塘水库养护微信群,要求巡查养护人员将情况实时发送到微信群内。邀请镇(街道、区)和流域所的工作人员加入,通过语音、图片、文字的直观交流,上下联动,切实发挥对山塘水库的管理作用。²实施成效一年来,随着永康市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机制的不断完善,管护经费投入的逐年增加,工程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管护人员的落实和管护经费的保障,政府政策为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村水利工程多元化管理机制的建立,提高了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确保了永康市农田水利工程安全运行。40
“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分类建立管护新机制(柯城区)²实施背景柯城区水利工程点多、面广、量大、规模小,存在“有人用、无人管、无钱管”现象,工程管理能力十分薄弱,普遍存在管理权限不清、管护主体责任不明、管护经费缺乏等问题,导致工程效益大幅衰减,严重影响农村群众生产生活和农村经济发展。柯城区积极探索“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相结合的管护模式,开展基层农村水利工程管护问题研究,以“重建、强管、保长效”为目标,构建了符合当地实际的农村水利工程长效管理机制。²主要做法一是落实责任,明确管护责任主体。根据水利工程权属、级别、类型的不同,以“谁受益,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管护责任主体。山塘全部由所在地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管护责任主体;小型水库根据所有权和灌区情况,乡(镇)属的由乡镇作为管护责任主体,有灌区管委会的由灌区管委会作为管护责任主体;堤防由水利局河道管理站作为管护责任主体。二是因地制宜,建立管护组织体系。根据工程规模、级别、管理责任主体、组织实施等因素,采用“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相结合的方式,落实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单位。“社会化”:各乡镇按照柯城区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人员资格申报条件相关要求,以“常住本村、有责任心、年龄适当、择优录取”为原则,认真选取管护队伍人员,组建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服务队。通过培训考试上岗,承包本乡镇的小型水库、山塘的日常巡查、放水管理、保绿保洁等技术含量不高的管理维护工作。“市场化”:40
对涉及上下游,左右岸不同乡镇管辖的堤防,统一由区水利局河道管理站作为管理责任主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市场化落实维修养护单位。“专业化”:对水利工程沉降位移观测、安全评估、安全鉴定、白蚁防治、水文雨量观测设施维护、视频监控设备维护、信息管理平台维护等专业化要求高的管理事项,由区水利局统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落实专业化的维修养护单位。三是强化考核,确保管护机制长效。建立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把加强检查考核作为推动工作责任具体落实的突破口和有效抓手,制定了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人员考核手册,编制人员维修养护考核评分表,一库一策、一库一责,实行月度考核、季度抽查和年度测评,将考核结果作为个人年度工作绩效评定和奖惩依据。在考核的基础上,发挥奖励性绩效资金的激励导向作用,按七、三占比,将劳动报酬分为基础性月度固定报酬和奖励性年度考核绩效。对社会化管护单位,月度考核不合格的,管护单位向发包人支付违约金0.3万元/次;年度考核平均分在95分以上的,发包人给予管护单位一次性奖励0.5万元;年度月平均考核85分以上的,续签合同。²实施成效经过半年多的工作推进,各类工程管护队伍人员、资金保障等基本得到落实,广大基层水利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了较大提高,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管护队伍。通过社会化管理,又有效缓解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人员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有利于扭转重建轻管现象。因地制宜,采取多形式的管护模式,全面规范了运行管理、维护养护、检查观测、技术培训等管理工作流程,社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水利建设与管理队伍适度发展,确保了水利工程管理到位,推动水利工程长效管理。40
因地制宜,分级管理,构建“1+11+X”管理体系(定海区)²实施背景定海区水利工程点多、面广、量大,确保水利工程安全高效运行责任大,任务重。较长时间内,这些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管理责任主体不明晰、管理责权不清、管理机制模糊、管理力量薄弱、维修养护经费短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定海区充分利用被列为全省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改革试点县和标准化管理示范县的契机,从体制机制改革着手,因地制宜,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建立了具有海岛特色的水利工程管理新模式。²主要做法一是划分事权,完善管理责任体系。明确区级骨干和跨镇(街道)公益性(准公益性)中小型民生水利工程原则上由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直属管理;其他的公益性(准公益性)中小型民生水利工程,由镇(街道)负责管理;小微型农村水利工程,由社区(村)负责管理。进一步完善管理责任体系,镇(街道)政府依法保障本行政区域内水利工程的安全;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内的各类水利工程负行业管理和安全监督责任;区农村水利管理站负责全区水利工程维护经费测算、维护计划制定等统筹管理工作以及区直属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管理;镇(街道)水利管理站负责镇(街道)管辖范围内公益性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管理以及水利工程维护计划的具体执行。二是构建“1+11+X”组织管理体系。40
由区编委批准成立区级层面的水利管理机构——定海区农村水利管理站,负责全区水利工程建设、维护和管理的日常统筹工作;下设11个镇(街道)级水利管理站,负责各自辖区内水利工程建设、维护和管理的具体工作;完善X个社区级水管队伍。成立以各镇(街道)为单位的农村水利协会,成功探索以农村水利协会、村级水利员、村级水利协管员为载体的农村自治管理模式。三是落实管护经费,规范经费使用管理。出台经费保障政策,公益性(准公益性)工程管护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区财政用于工程管护经费逐年递增,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帐核算;小微型农村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由受益主体筹集,区、乡镇(街道)财政给予适当补助;社区(村)建立管护资金专帐制度,实行专款专用。²实施成效通过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分级负责的责任体系,形成了岛域分散管理、全区统一监管的管理模式,水利工程责任主体得以落实,管理事权更加清晰,管理责任更加明确,资金得到有效保障,全区水利工程管理逐步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40
化零为整,联片管理,完善基层水利管理体制(普陀区)²实施背景普陀区地处浙东沿海,属海岛地区,有大小岛屿逾400座,水利工程规模小、数量多、分布散、类型广。镇(村)管理的众多小型水利工程,除了普遍存在的管理责任主体不清晰,管理责任、管护经费落实不到位,管理力量不足,管护效益低下,岛外物业化服务企业不愿进入岛内市场以及岛内市场培育困难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普陀区因地制宜的推行“岛域管理”和“集中管理”结合、“化零为整、联片管理”的模式,不断完善基层水利管理体制,有效推进了工程管理责任与人员的落实。²主要做法一是推行“岛域管理”和“集中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普陀区辖区内岛屿星罗棋布,每个镇(街道)基本都由一个较大的行政本岛和周边众多小岛组成。为提高基层水利工程管理效能,各镇(街道)组建专门负责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业务机构——乡镇水利管理服务站,负责行政区内所辖工程的运行管理具体工作,统一实施“岛域管理”;同时,在区级层面成立农村水利管理站,负责监督全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并提供指导服务;各村(社区)均落实水管员负责村域内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推行区、镇(街道)、村三级“集中管理”。二是大胆创新“联片管理”,实现“化零为整”新突破。40
根据海岛岛屿及水利工程分布特点,以行政镇(街道)为单元,位于本岛的单元(共3个街道)合并成立区本岛流域水利管理服务站,保留各行政单元原有的水管站,用化零为整的方法重新整合海岛流域水利工程管护资源,通过“联片管理”凝聚和提升基层水管站管护力量,破解管理力量不足的瓶颈。²实施成效普陀区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全区各项水利工程均落实了管理责任单位和责任事项;管理力量和人员素质均有明显提升,全区在编在岗基层水利员14人,落实各类水利工程管理人员341人;管理经费保障到位,公益性(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及维修养护人员的基本支出纳入财政预算,各级工程管护补助经费入工程基建专户,确保了专款专用。实施“岛域管理”试点的六横镇,镇财政新增投入年均53万元用于水管站日常经费,工程管护经费预算由15万元提高至30万元。管理体制改革有效提高了全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效能,使管理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40
权责归并、二水合一,水源工程集中管理(玉环县)²实施背景玉环县淡水资源缺乏、用水紧张,供水安全问题突出。如何科学调度县内外水资源,全面提高供水水质和利用率,大力推进水资源有序开发、高效利用和科学保护是全县面临的一大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玉环县以“保障供水安全、服务经济发展”为理念,开创水务一体化新局面,组建原水+供水“二水合一”模式水务集团,循序推进全县水务一体化管理新进程。²主要做法一是加强领导,确保组建工作顺利开展。坚持“分步实施、稳妥推进”,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发改局、县国资办等11个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水务集团组建工作领导小组,在县水利局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和督促推进工作。各相关单位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合力推进组建工作。并严肃组建期间各项纪律,加强财务管理,冻结人事和资产。二是资源整合,促进水务集约化管理。40
县水务集团采用“母子公司”组织架构,母公司为县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并与玉环县自来水有限公司、玉环县水资源开发利用有限公司、玉环县供水管网建设有限公司、玉环县原水有限公司及玉环县玉水供水设施服务有限公司等五个子公司组建成县水务集团。县水务集团由县政府委托县国资办和县水利局考核管理,由县国资办行使出资人职权,县水利局负责行业管理、业务指导,并在水务集团设立党总支部,隶属于县水利局党委。县水务集团设董事会、监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经理实行聘任制。通过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水务的集约化管理。三是规范管理,推进水务长效化发展。坚持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出发,在继承发展原有好经验、好机制的基础上,突出规范引领、夯实工作基础,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做大做强做精做优水务产业。实行统一紧密型管理,对财务、融资、劳动用工、工程建设、水质检测、生产目标等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目标要求,统一制订工作计划,按照权责统一原则,分解到各子公司执行;以管理的规范化推进水务长效化发展。²实施成效玉环县水务集团自2013年10月开始运作,通过3年多的实践,初步形成本县水务一体化发展趋势。集团组织架构科学,内部管理运行规范,切实发挥了国有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务保障。40
全盘布局、统分结合,加速标准化管理创建(三门县)²实施背景三门县位于浙东沿海中段三门湾畔,县域面积1510平方公里,境内河网纵横交错,海岸线曲折,沿海港湾发达。全县水利工程面广量大点多,共有河道1610条、海塘160公里、水闸230座、小(二)型及以上水库49座、万方以上山塘248座、城乡集中式供水工程495处,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管理任务艰巨而繁重。三门县经济总体较为落后,水利工程“重建轻管”积习已久,各管理单位(责任主体)主体责任意识淡薄,加大了作为全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示范县实现“五年任务两年完成”目标的难度。三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全盘谋划、精准控制、多元投入,积极推进标准化管理创建。²主要做法一是加强领导,树立“全局”意识。三门县将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列入其“三强战略”之“标准强县”内容,作为政府重点工作,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水利、财政、国土、建设、市监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明确乡镇为实施主体,县水利局发挥业务主管作用,国土、农林、住建等积极配合,通力合作,形成合力。二是系统谋划,坚持“全盘”理念。制定出台了《三门县关于全面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意见》和《三门县全面推进水利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2016~2020年)》,明确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5年目标、任务、计划、分工及保障措施等总体方案。三是细化节点,施行“精准”控制。40
编制了《三门县全面推进水利标准化管理2016年度实施方案》,形成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的工作流程图和时间表,逐一明确出台政策、成立机构、动员发动、工程调查、落实管理单位和管理责任人、市场调研、招标采购、业务培训、标化开展、监督管理、建立专家库等13大项36小项具体工作流程以及对应的时间节点,实现纷繁复杂的标准化工作简单化、清晰化和流程化,有序稳步推进。四是统分结合,实施“双业主”模式。明确标准化管理创建工作实施水利局和乡镇“双业主”模式,创建完成后,交由各乡镇负责运行管护。将308个水利工程的管理手册、标识标牌、工程划界和无人机航拍等四个模块由水利局进行统一打捆招标,实现节省时间和投资、提高水准、增强效益“三赢”。在管护工作方面,将2016年231个水利工程管护项目根据“分区域、分类别”原则,分成10个标由各乡镇进行发包,全部落实了管理养护单位。五是多元投入,破解“缺钱”难题。建立“多元投入、分年支付”投资机制,通过以小农水项目县和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为抓手,坚持省级补助和县级配套、乡镇补贴并筹,结合“以塘养塘”等多种方式,落实标准化管理资金1300余万元,缺口部分由县水利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填补。同时,为减少资金支付压力,利用时间差,将全部创标经费分3年支付。²实施成效通过近一年的全力推进,三门县基本完成了省级名录内工程标准化管理创建的责任落实、划界、管理手册编制、运行管理平台开发等基础工作,231个水利工程管护项目全部落实了管理养护单位,创建工作进度领先全省,取得了积极成效。工程运行管理平台与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监督与服务平台对接成功,完成172个省级名录内工程信息输入工作和36个已安装的视频监控点的接入与整合,并采用无人机航拍技术,将308个水利工程创标后的面貌,制作成高清视频,并上传至平台。40
市场运作,流域联动,“河权”改革推进河道管理(龙泉市)²实施背景龙泉市是瓯江、闽江、钱塘江“三江源头”,是浙江省重要生态屏障,境内水系发达、河流密布,山区型河道众多,集雨面积5平方公里以下的河道近千条。农村河道管理一直是水利短板。2015年初开始,该市在条件成熟的河道试点开展“河权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河权改革”即利用河道现有水产资源和潜在开发价值,水利部门明确河道资源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管理权依据河道流域涉及的村情况授予相应主体,经营权归属于承包经营者,形成了农村河道末端产权化工作格局。²主要做法一是市场化运作。将山区型河道承包给有投资意向的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在河段内开展生态渔业养殖,并担负起河道日常管护等职责,推行新型河道管理模式。同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形成“以河养河”的长效管护机制。河道管理责任主体以协商或者招标等形式确定承包经营者,对承包者的经营和管护行为实行监督检查,并合理分配承包经营权出让收益。收益主要用于农村水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工程,经营承包者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下,必须严格遵循河道承包经营方式、期限及范畴等相关规定,注重生态保护和合理开发,履行河道清洁管护等义务。二是流域联动管理。40
协调上下游之间关系,是河道管理的工作重点。龙泉市八都镇桑溪流域、宝溪乡宝溪流域开启联动模式,建立流域一体化管理的工作机制。乡镇政府出台乡(镇)规民约,上下游各村都以村规民约的形式统一宣传,统一标准,禁止村民向河道内丢弃任何生活、生产垃圾,否则进行相应处罚。桑溪、宝溪上下游各村采取联合行动,对河道进行了多次大规模清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²实施成效“河权改革”方式实现了以河养河,村集体对合作社等承包者的经营和管护行为实行监督检查,并合理分配承包经营权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农村水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工程,实现了政府、村集体、承包户以及村民的多方共赢共享。通过这项改革,政府减少了卫生保洁和河道管理费用支出,村集体增加了收入,村民获得股份分红,承包户通过养殖获得渔业收入。相比之前,每年每条河道可以节省2万元的保洁管理费用以及1.5万元的维修养护等相关费用。40
明准入、严考核,小型工程“购买服务”促管理(遂昌县)²实施背景遂昌县纳入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实施的山塘、小型水库和水文测站总计68座,这些小型工程主要分布在该县山区,交通不便,一直以来存在管理难、设施维护难等问题。遂昌县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以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公共服务为契机,深入调研,并结合以往管护经验,与施工、监理、乡政府及村级有关人员多方面、多渠道交流,与财政、发改等部门多方商讨探索,最终确定采取对山塘、水库、水文设施“购买服务”的管理模式,以解决上述问题。²主要做法一、明确市场化方式,通过竞争降低成本。规定凡政府购买服务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服务均应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直接委托等市场化方式实施,择优选择维修养护单位。二、明确服务单位资质,从源头上确保管护质量。明确具备经依法登记或按规定免于登记的企业、事业单位、社团和其他经济组织、机构,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具有良好社会和商业信誉,具备与从事工程运行管理服务相适应的技术力量和设施设备的市场主体均可参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服务。三、制定考核标准,严把管护质量关。水利局制定了山塘、水库、水文测站标准化管理日常维修养护检查考核评分标准,并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考核打分,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使得管护质量的考核结果更加专业、公正。40
四、建立退出和惩罚机制,促使服务单位提高自身水平。对财政管护资金购买服务效果差、弄虚做假、冒领财政资金的承接主体取消承接资格,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及相关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²实施成效在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管理模式,遂昌县选定了3家单位,分别负责6座小型水库、3座山塘和3座水文站水雨情遥测设备日常维修养护工作,有效的解决了山塘、水库、水文设施等小型水利工程建后管护不到位的问题,既提高了小型水利工程的标准化管护水平,也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下一步,遂昌县将在已创建达标的水利工程中逐步推广这一模式。40
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促进水利工程专业化管理(松阳县)²实施背景为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确保水利工程运行安全并长久充分发挥效益,松阳县着力完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明确工程管理模式、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以及管理经费的使用等规定。同时,大力推行工程专业化管理,解决水利工程专业人员不足,技术力量不强的问题,取得了较好成效。²主要做法为快速培育专业化的水利工程运行维修公司,松阳县充分发挥县水利建筑工程公司专业化程度高、实践经验丰富、转型成本低的优势,对该公司进行体制改革,组建松阳县小型水利工程维运公司。公司属国有企业性质,经费实行财政全额拨款。维运公司主要负责除水电站及县河道堤防水库管理处、县水文站管理范围以外的公益类水利工程设施的安全运行和维修养护管理;负责各水管单位管理范围内水面保洁、绿地养护等对外的物业分包;负责各水利工程的日常运行检测、巡查、资料分析、维修养护,确保工程安全运行;负责对现有水利工程档案的管理和提供利用工作;负责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维运公司岗位按单位负责类、行政管理类、财务与资产管理类、工程分包管理类、监管类、档案管理类、辅助类7个类别设岗。依据浙水管〔2006〕28号定岗定员标准,参照从事公益性资产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要求进行测算,核定编制19名。40
²实施成效通过这轮改革,成立了一个非营利性的国有法人,组建了一支水利工程专业运行服务队伍。维运公司承担工程监测、设备维护、资料分析等技术难度较大、专业性强、适合对外委托的业务管理。水管单位以工程现场管理为主,减轻了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压力,从而形成了一套职能较为清晰、权责较为明确、管理较为科学、经营较为规范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4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10年版
- 铁路工程标准化管理范本—架子队管理篇
- 福建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
- 水利水电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 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 合
- 某建筑工程绿化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
- 城市道路工程标准化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绿化工程雨水工程污水工程及给水工程的管道安装电力工程电信工程燃气工程路灯工程交通工程的土建及预埋工程
- 广东电网公司电网建设“安全优质文明”样板工程标准
- 水运工程标准施工招标募em(2008)
- 福建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
- 【7A版】《水利水电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15版).docx
- 水利水电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
- 路面附属工程标准做法
- 对于机械工程标准手册焊接与切割
- 解析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标准舱及节点设计探讨
- 【5A文】水利水电工程标准施工合同范本.doc
- 【7A文】广东省建设工程标准施工合同.doc
- 【7A文】最新广东省建设工程标准施工合同范本.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