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7 MB
- 108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罗屯220kV变电站工程标准工艺策划北京城建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唐山罗屯220kV变电站工程项目部1
目录第1章:编制说明1第2章:编制依据2第3章:标准工艺管理与应用组织机构2第4章:标准工艺策划3
第1章:编制说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增长,能源电力需求持续增加,今后一段时期内电网建设任务依然繁重,提高电网建设施工队伍整体管理水平和施工技术能力,是进一步提高电网建设质量的基本保障。近两年,国家电网公司先后印发了《国家电网公司关于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和工艺水平的决定》(国家电网基建[2011]1515号)和《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管理办法》(国家电网基建[2011]1752号),随之,国网公司又下发了《〈关于深化“标准工艺”研究与应用工作的重点措施〉和〈关于加强工程创优工作的重点措施〉》(基建质量[2012]20号)等相关文件,,由此足以发现各级领导、专家、用户及社会对输变电工程工艺标准的重视和普遍关注。同时,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质量水平的高低更是企业综合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而变电站工程施工工艺水平是其重点和难点,对整个工程的使用、感官、和创优等起到了关键作用,它已经成为变电站之间施工工艺水平高低评价的主要尺度。因此,对变电站工程施工工艺质量、施工亮点进行精心策划、有的放矢,最终把工程建成质量放心、工艺舒心的工程,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策划方案是罗屯220kV变电站工程施工管理人员总结以往经验并吸收了行业部分优秀工程施工亮点和精髓的基础上,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对罗屯220kV变电站工程工程施工工艺进行的全面和系统的策划。其目的是通过对该变电站工程施工的细部工艺、关键工序等的重点控制、创新改进与精心策划,从而达到国家电网公司、华北电网公司、唐山供电公司对该工程建设质量和工艺水平的总体要求的目的。本策划只适用于罗屯220kV
变电站工程施工,施工过程中要依据本策划认真交底,加强质量预控,如后续施工中发生图纸变更情况,本方案相关部分将做出调整。限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编写时间仓促,文中错误在所难免,敬请相关人员批评指正。第2章:编制依据1.《国家电网公司关于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和工艺水平的决定》国家电网基建[2011]1515号2.《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家电网基建〔2011〕1752号3.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管理办法》(国家电网基建[2011]1752号)4.印发《关于深化“标准工艺”研究与应用工作的重点措施》和《关于加强工程创优工作的重点措施》国网基建质量〔2012〕20号5.《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工艺标准库》变电工程部分20106.《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施工方法》(第一辑)20117.《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优质工程评选办法》20118本工程施工合同9.工程施工蓝图、有关工程验收标准规范、施工组织设计第3章:标准工艺管理与应用组织机构罗屯220kV变电站工程项目部响应上级号召,将“标准工艺”的管理和应用工作纳入到项目施工质量管理范畴,不仅做到了对“标准工艺”
的应用和推广,同时还对本工程开展“安全质量年”活动起到了推动作用。项目部成立了罗屯220kV变电站工程“标准工艺”管理与应用领导小组,详细名单如下:组长:张长久副组长(常务):高杰成员:包振江、陈树华、贾彤城、魏晓东、林大才、耿凯、石占良本工程“标准工艺”的管理和应用工作统一在领导小组组长的领导下开展,副组长负责现场协调、指挥、监督和指导工作,各成员认真按照组长和副组长的指示对本工程“标准工艺”进行学习、策划、宣贯和实施等工作,最终确保本工程“标准工艺”应用率≥90%及以上,创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优质工程。第4章:标准工艺策划项目部根据相关文件指示和施工图纸对罗屯220kV变电站工程“标准工艺”进行策划,共引用《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工艺标准库》75条。详细清单如下:序号工艺编号工艺名称序号工艺编号工艺名称10101010101墙面抹灰20101010102内墙涂料墙面30101010103内墙贴瓷砖墙面40101010201人造石或天然石材窗台50101010301水泥地面60101010303贴通体砖地面70101010305自流平地面80101010308抗静电活动地板90101010401涂料顶棚100101010402吊顶顶棚(PVC板)110101010501木门120101010502钢板门、玻璃门、防火门130101010504断桥铝合金门窗140101010601楼梯栏杆(含临空栏杆)150101010602楼梯防滑条160101010701外墙涂料墙面170101010702外墙贴砖墙面180101010801板材踏步190101010803水泥砂浆踏步200101010901细石混凝土坡道210101011001细石混凝土散水220101011201卷材防水230101011301吊杆式灯具240101011303吸顶式灯具
250101011304壁灯260101011305专用灯具270101011306建筑室内配电箱、开关及插座280101011307室内接地290101011402墙体轴流风机300101011403通风百叶窗310101011501空调室内机布置320101011502空调室外机布置330101011503冷凝水340101011504空调室内、外机布空调室内外机连接及电气部分置350101011601给水管道预留和预埋360101011602室内给水管道370101011603给水设备380101011701室内排水管道布置390101011702雨水管道敷设400101011703地漏410101011704卫生器具(含大便器、小便器、洗手池和拖布池)420101020101构架梁430101020102构架柱(钢管结构)440101020103接地连接点450101020104变电构架基础460101020105保护帽(地面以上部分)470101020106独立避雷针480101020201设备支架490101020202现浇清水混凝土设备基础500101020203现浇清水混凝土设备基础(其他设备)510101020301普通预埋件520101020303设备支架接地连接点530101020401现浇清水混凝土主变压器基础540101020402主变压器油池(含格栅等)550101020501混凝土框架清水墙砌体防火墙560101030102砂浆饰面墙体570101030104围墙变形缝580101030201标志墙590101030301自动金属大门600101030401郊区型道路610101030402城市型道路620101030403路缘石630101030404广场地砖(含细石混凝土、透水砖)640101030501碎石场地650101030601雨水口660101030602检查井670101030702现浇混凝土沟壁680101030703电缆沟预制压顶690101030704电缆支架700101030705预制电缆沟盖板710101030802端子箱现浇清水混凝土基础720101030901场区普通灯具730101030902场区灯具740101031001照明软线或扁铁接地750101031102灯具现浇清水混凝土基础本工程标准工艺实施过程中,坚持“电网大计,质量第一”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关于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和工艺水平的决定》(国家电网基建[2011]1515号)等相关文件要求。加强学习,认真组织,精心策划,全面落实,严格把关,严肃处理,力争完成本方案引用的所有条目。1、墙面抹灰(0101010101)1.1.施工要点1.1.1水泥宜采用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凝结时间和安定性复检要合格,砂采用细砂,含泥量≤1%,砂浆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1.1.2抹灰前应检查门窗框位置是否正确,与墙体连接处的缝隙采用1:3水泥砂浆分层嵌塞密实;将过梁、梁垫、圈梁及组合柱表面凸出部分混凝土剔平;脚手架眼应封堵严实;砖墙、混凝土墙、加气混凝土墙表面的灰尘、污垢和油渍等应清理干净,并洒水湿润。1.1.3找规矩:分别在门窗口角、垛、墙面等处吊垂直、套方抹灰饼,并按灰饼充筋,以灰饼和充筋确定灰层厚度。1.1.4基层处理:(1)混凝土表面应进行凿毛处理,采用机械喷涂1:1水泥砂浆(内掺适量胶粘剂)使其凝固在光滑的基层表面。(2)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表面的抹灰应采取防止开裂的加强措施:墙体与框架柱、梁的交接处采取钉钢丝网加强、钢丝网与基体的搭接宽度每边>100mm;墙体表面应采用尼龙网格布挂网满布,由上至下,搭接宽度每边>100mm;并采用机械喷涂1:1水泥砂浆(内掺适量胶粘剂)进行粘贴,要求牢固、紧贴墙面平整、无空鼓。(3)再次将墙面洒水湿润。1.1.5抹灰:
(1)先抹底灰,抹底灰应先薄薄地刮一层,接着装档、找平,再用大杠垂直、水平刮找一遍,用木抹子搓毛,然后全面检查底子灰是否平整、阴阳角是否方正、管道处灰是否抹齐、墙与顶棚交接处是否光滑平整,并用托线板检查墙面的垂直与平整情况,抹灰接搓应平顺,抹灰后应及时清理散落的砂浆。(2)有分格要求的墙面应按设计要求弹线分格,粘分格条,有排水要求的部位应做滴水线(槽)。(3)当底子灰六七成干时,即可开始抹罩面灰(如底灰过干应浇水湿润)。罩面灰应两遍成活,面层砂浆的配合比严格遵照设计图纸,厚度为5~8mm为宜,抹灰时先薄薄地刮一层素水泥膏,使其与底灰粘牢,罩面灰与分格条或灰饼抹平,用杠横竖刮平,木抹子搓毛,铁抹子溜光,压实。待其表面无明水时用软毛刷蘸水垂直方向轻刷一遍,以保证面层灰的颜色一致,避免和减少收缩裂缝。1.1.6养护:在抹灰24h以后喷水养护、防止空鼓开裂,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冬季施工要有保温措施。1.1.7要保护好墙上的预埋件,电线槽盒、水暖设备和预留孔洞等,均事先粘贴好防护膜,不得随意抹死预留洞口。要保护好地面、地漏、等设施,禁止直接在地面上拌灰和随意堆放砂浆。1.1.工艺标准1.2.1抹灰墙面光洁、色泽均匀、无抹纹、无脱层、空鼓、面层应无爆灰和裂缝、接搓平整、分格缝及灰线清晰美观。1.2.2
护角、孔洞、槽、盒周围的抹灰表面应整齐、光滑,管道后面的抹灰表面应平整;抹灰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水泥砂浆不得抹在石灰砂浆层上、罩面石灰膏不得抹在水泥砂浆层上;抹灰分格缝设置应满足设计要求,宽度和深度应均匀、表面光滑、棱角整齐;有排水要求的部位应设置滴水线(槽)应整齐顺直,滴水线应内高外低,宽度和深度应大于等于10mm。1.2.3垂直度偏差≤3mm。平整度偏差≤2mm。阴阳角方正偏差≤2mm。分格条直线度偏差≤3mm。墙裙、勒角上口直线度≤3mm。1.2.4满足GB/T18582—2008《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有害物质限量》和高级标准(Q/GDW183—2008《110kV~1000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的要求。1.内墙涂料墙面(0101010102)1.1.施工要点2.1.1涂料采用环保乳胶漆,乳胶漆性能要求:VOC含量≤100g/L。2.1.2基层处理:将墙面基层上起皮、松动及空鼓等清除凿平;基层的缺棱掉角处用1:3水泥砂浆或聚合物砂浆修补;表面的麻面和缝隙应用腻子找平,干燥后用1号砂纸打磨平整,并将残留在基层表面上的灰尘、污垢、溅沫和砂浆流痕等杂物清扫干净。基层为混凝土、加气混凝土、粉煤灰砌块时,应用1:1水泥、细砂掺108胶水拌合后,采用机械喷涂或扫帚甩浆等方法进行墙面毛化处理,并进行洒水养护。对于砖墙,应在抹灰前一天浇水湿润;加气混凝土砌块墙面,应提前两天浇水,每天两遍以上,基层的含水率应控制在10%~15%。2.1.3刮腻子的遍数应根据基层表面的平整度确定,第一遍腻子应横向满刮,一刮板接着一刮板,接头处不留槎,每一刮板收头要干净利索。刮第二遍腻子前必须将第一遍腻子磨平、磨光,将墙面清扫干净,没有浮腻子及斑迹污
染。第二遍腻子应竖向满刮,待腻子干燥后打磨平整,清扫干净。第三遍腻子用胶皮刮板找补腻子,用钢片刮板满刮腻子。墙面应平整光滑、棱角顺直。尤其要注意梁板柱接头部位及墙顶面、门窗口等阴角部位的施工质量。2.1.4涂料施工前,应在门窗边框、踢脚线、开关、插座等周边粘贴保护膜或美纹胶纸,防止涂料二次污染。2.1.5涂料施工时涂刷或滚涂一般三遍成活,喷涂不限遍数。涂料使用前要充分搅拌,涂涂料时,必须清理干净墙面。调整涂料的黏稠度,确保涂层厚薄均匀。2.1.6面层涂料待主层涂料完成并干燥后进行,从上往下、分层分段进行涂刷。涂料涂刷后颜色均匀、分色整齐、不漏刷、不透底,每个分格应一次性完成。2.1.7施工前要注意对金属埋件的防腐处理,防止金属锈蚀污染墙面。涂料与埋件应边缘清晰、整齐、不咬色。1.1.工艺标准2.2.1墙面应平整光滑、棱角顺直。颜色均匀一致,无返碱、咬色,无流坠、疙瘩,无砂眼、刷纹。2.2.2涂料耐洗刷性(次)≥1000。2.2.3垂直度偏差≤3mm。平整度偏差≤2mm。阴阳角方正偏差≤2mm。分格条直线度偏差≤3mm。2.2.4满足GB/T18582—2008《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有害物质限量》和高级标准(Q/GDW183—2008《110kV~1000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的要求。2.内墙贴瓷砖墙面(0101010103)
1.1.施工要点3.1.1墙砖地砖排布基本要求:宜事先预排,尽量不出现或少出现大半砖,不出现小半砖。在门旁位置应保持整砖。面砖不得吃门窗框;墙面砖压地面砖;非整砖宽度不小于整砖的1/2。3.1.2墙面砖与地面砖的排砖关系:墙面砖与地面砖砖缝应对缝,内墙砖与地砖优先选用在一个方向上尺寸相同,地砖一般采用正方形规格。几种排砖方式图如下:3.1.3墙砖与吊顶关系:吊顶边条宜正好压墙砖平缝,显示墙面整砖为好。3.1.4基层处理:检查墙面基层,凸出墙面的砂浆、砖、混凝土等应清除干净,孔洞封堵密实。光滑的混凝土表面要凿毛,再用钢丝刷清理干净,施涂界面处理剂,采用1:1水泥、细砂掺胶水拌合后,用机械喷浆,喷、涂均匀,并进行洒水养护。3.1.5水平及垂直控制线、标志块:根据设计大样画出皮数杆,对窗心墙、墙垛处事先测好中心线、水平分格线、阴阳角垂直线,然后镶贴标志点。标志点间距为1.5m×1.5m或2m×3m为宜,面砖铺贴到此处时再敲掉。
3.1.6面砖镶贴:砖墙面要提前一天湿润好,混凝土墙可以提前3~4h湿润,瓷砖要在施工前浸水,浸水时间不小于2h,然后取出晾至手按砖背无水渍方可贴砖。阳角拼缝可将面砖边沿磨成45°斜角,保证接缝平直、密实。阴角应大面砖压小面砖,并注意考虑主视线方向,确保阴阳角处格缝通顺。厕所、洗浴间缝隙宜采用塑料十字卡控制。3.1.7瓷砖粘贴时注意调和好粘结层的黏稠度。1.1.工艺标准3.2.1瓷砖套割吻合,边缘整齐。粘贴牢固,无空鼓,表面平整、洁净、色泽一致,无裂痕和缺损。接缝应平直、光滑,填嵌应连续、密实。3.2.2瓷砖吸水率E≤6%。3.2.3瓷砖破坏强度≥600N。3.2.4垂直度偏差≤2mm。平整度偏差≤1.5mm。阴阳角方正偏差≤2mm。接缝直线度偏差≤2mm。接缝高低差≤0.5mm。3.2.5满足高级标准(Q/GDW183—2008《110kV~1000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的要求。2.人造石或天然石材窗台(0101010201)2.1.施工要点4.1.1窗台板选用有机类人造石。4.1.2测量尺寸时间宜在窗体安装完毕,墙体抹灰结束。4.1.3窗洞口抹灰时,窗台板底标高宜高出室外窗台10mm,粉刷面平整度小于2mm。4.1.4窗台板安装前应清理基底,保证基底的平整度。
4.1.5窗台板安装位置正确,割角整齐,接缝严密,平直通顺。窗台板出墙尺寸一致。4.1.6窗台板与墙体间留2mm空隙,采用硅酮耐候密封胶进行封闭。4.1.7沿口做法节点图。人造石窗台板节点图如下:4.1.8窗台板的安装高度不应妨碍窗的开启,其顶面宜低于下部窗框的上口>8~10mm。1.1.工艺标准4.2.1窗台板结构致密、表面光洁、拐角方正、抗老化、保色性能良好,不易变形。4.2.2吸水率要求:≤0.03%,起泡数:≤3/㎡。4.2.3平整度偏差≤0.5mm。4.2.4两侧出墙面尺寸偏差≤1mm。4.2.5留缝偏差≤0.5mm。4.2.6板材无甲醛和苯释放量。
1.水泥地面(0101010301)1.1.施工要点5.1.1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砂采用中粗砂,含泥量≤3%。宜采用饮用水拌合,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的规定。配合比须采用符合设计要求的同批次砂浆配合比,应尽量采用同批次的水泥,防止色差产生。5.1.2标高引测、弹线:注意房间与房间以外的楼道、楼梯平台、踏步的标高相协调。5.1.3基层处理:将基层清理干净,做到无杂物、油污等污物。施工前洒水润湿。5.1.4水泥地面施工前宜先浇筑一道混凝土垫层(根据地区地质情况,该层可加设钢筋网与圈梁连接,楼面不做混凝土垫层)。5.1.5水泥地面施工前刷素水泥浆1道(内掺建筑胶)。采用20mm厚1:2.5水泥砂浆(或成品干拌楼地面抹面砂浆)抹面压实赶光。5.1.6为保证水泥地面的平整度需在基层做冲筋控制标高,依据设计图纸、有关规范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需设置分格缝,缝间距为3~6m。水泥地面施工前刷素水泥浆结合层的面积不宜过大,要随刷随铺水泥砂浆面层。水泥地面面层要分三次原浆压光成面(不得撒干灰或刮素浆)。水泥地面施工完成12h左右开始养护,至少要养护7天。养护期间严禁上人,避免重压、碰撞。1.2.工艺标准5.2.1
水泥砂浆地面表面洁净,颜色一致,泥砂浆地面与下一层结合牢固,无空鼓。5.2.2表面平整度偏差≤4mm。分割缝平直偏差≤3mm。5.2.3质量要求:满足Q/GDW183—2008《110kV~1000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的要求。1.贴通体砖地面(0101010303)1.1.施工要点6.1.1将砖用干净水浸泡约15min,捞起待表面无水再进行施工。6.1.2基层表面的浮土和砂浆应清理干净,有油污时,应用10%火碱水刷净,并用压力水冲洗干净。6.1.3地面防水层完成,蓄水试验无渗漏,隐蔽验收合格;穿楼地面的管洞封堵密实。6.1.4相连通的房间规格相同的砖应对缝,确实不能对缝的要用过门石隔开。6.1.5地砖面层铺贴前要按照实际房间的长宽和地面预留洞口、埋件的情况进行试排试铺。有防水要求的地面,应确认找平层已排水放坡、不积水,给排水管道预埋处已做好防水处理。6.1.6板材铺贴前,应对地面基层进行湿润,刷水灰比为0.5的水泥素浆,随刷随铺干硬性砂浆结合层,从里往外、从大面往小面摊铺,铺好后用大杠尺刮平,再用抹子拍实找平。结合层砂浆干硬程度以手捏成团,落地即散为宜。6.1.7一个区段施工铺完后应挂通线调整砖缝,使缝口平直贯通。地砖铺完后24h要洒水1~2次,地砖铺完2天后将缝口和地面清理干净,用水泥浆嵌缝,然后用棉纱将地面擦干净。嵌缝砂浆终凝后,覆盖浇水养护至少7天。6.1.8待结合层的水泥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经清洗、晾干后,方可打蜡
擦亮。6.1.9成品保护:(1)切割地砖时,不得在刚铺贴好的砖面层上操作。面砖铺贴完成后应撒锯末或其他材料覆盖保护。(2)铺贴砂浆抗压强度达到1.2MPa时,方可上人进行操作,但必须注意油漆、砂浆不得放在板块上,铁管等硬器不得碰坏砖面层。喷浆时要对面层进行覆盖保护。1.1.工艺标准6.2.1地砖尺寸偏差≤1mm。6.2.1地砖吸水率≤3%。6.2.3地砖耐磨性≤75m³。6.2.4地砖光泽度≥55。6.2.5地砖破坏强度(N)≥1300。6.2.6地砖摩擦系数≥0.5。6.2.7踢脚线缝与地砖缝对齐。6.2.8地砖与下卧层结合牢固,不得有空鼓。地砖面层表面洁净,色泽一致,接缝平整,地砖留缝的宽度和深度一致,周边顺直。地面砖无裂缝、无缺棱掉角等缺陷,套割粘贴严密、美观。6.2.9平整度偏差≤2mm。缝格平直偏差≤3mm。接缝高低差≤0.5mm。6.2.10满足Q/GDW183—2008《110kV~1000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的要求。2.自流平地面(0101010305)2.1.施工要点
7.1.1材料采用无溶剂环氧树脂复合涂料。7.1.2施工环境要求:地面应干燥,温度不应低于+10℃,地面相对湿度应保持在90%以下;不要有过强的穿堂风,以免造成局部过早干燥。若夏季宜选择夜间施工。7.1.3自流平地面对基层要求较高,基层应无空鼓、无裂缝,表面应打磨平整,基层不得有松散的混凝土、油脂、杂物,无尘土;地面上的地漏、地沟等要先用海绵条封住;原垫层所留分格缝需用与自流平砂浆同等材质进行封闭7.1.4刷第二道界面剂之前和自流平施工前,要求界面剂表面要干燥,以便获得更好的粘接性。施工时应注意保持通风;界面剂不耐冻,低温状态下储存和运输时应保温。7.1.5施工用水宜用是洁净自来水,以免影响表面观感质量。7.1.6自流平地面必须连续施工,中间不得停歇;加水后使用时效为20~30min,超过时效,自流平砂浆将逐渐凝固而失去流动性。浇筑宽度可根据泵的容量和铺摊厚度而定,通常不超过10~12m;过宽的地面需用海绵条分隔成小块施工。7.1.7在寒冷的情况下,要用温水(水温不超过35℃)搅拌。7.1.8施工完成后设备安装前应对地面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出现划痕和油渍污迹。1.1.工艺标准7.2.1自流平地面面层应洁净,色泽一致,无接茬痕迹,与地面埋件、预留洞口处接缝顺直,收边整齐。7.2.2耐磨性≤0.15g。
7.2.37天抗压强度≥60MPa。7.2.4邵氏硬度(D型)≥70。7.2.5耐化学性及其他满足C/T1015—2006《环氧树脂地面涂层材料》。7.2.6表面平整度偏差≤0.5mm。7.2.7满足Q/GDW183—2008《110kV~1000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的要求。1.抗静电活动地板(0101010308)1.1.施工要点8.1.1抗静电活动地板宜采用全钢制,贴面材料与周围地面一致。抗静电活动地板及其配套支承系列的技术性能要符合设计要求。8.1.2选择符合房间尺寸的板块模数,如无法满足时,不得有小于1/3非整块板块出现,且应放在房间拐角部位。板材面层无裂纹、掉角和缺棱等缺陷,切割边不经处理不得镶补安装,并不得有局部膨胀变形。大面积施工操作前,要根据实际现场测量情况进行预排敷设。8.1.3弹完方格网实线后,要及时插入铺设活动地板下的电缆管线的工序,并经验收合格后再安支撑系统,防止因工序颠倒,造成支架碰撞或松动。8.1.4金属支架应支撑在坚实的基层上,基层应平整、光洁、干燥、不起灰。铺设前应进行活动地板排版、设计。8.1.5在墙体四周弹设标高控制线,依据标高控制线,由外往里铺设,铺设时应规范,并预留洞口与设备位置。8.1.6
先将活动地板各部分组装好,以基准线为准,连接支架和框架。根据标高控制线确定面板高度,带线调整支架螺杆。用水平尺调整每个支座的高度,使支架均匀受力。安装底座时,要检查是否对准方格网中心交点,横梁仓部安装完后拉横竖线,检查横梁的平直度,以保证面板安装后缝格的平直度控制在3mm之内,面板安装之后拉小线再次进行检查。横梁的顶标高也要严格控制,用水平仪核对整个横梁的上平面。8.1.7所有支座柱和横梁框架成为一体后,应用水平仪检查,然后将环氧树脂注入支架底座与基层之间的空隙内,使之连接牢固。靠墙的活动地板四边应均有支架或在靠墙一边固定横梁(角钢等)托撑。8.1.8在横梁上铺设缓冲条,使用乳液胶与横梁粘合,活动地板应从相临两边依次向外铺装,为保证平整,可调整方向或调换活动地板位置,但不得在地板下加垫。活动地板与墙边接缝处,安装踢脚线覆盖。通往风口等处采用异形活动地板安装。8.1.9活动地板安装完后应做好成品保护,防止涂料二次污染,严禁对地板表面造成硬物损伤。8.1.10防止全钢地板四周导电橡胶缺少、破损、脱落,确保导电橡胶的接触面。1.1.工艺标准8.2.1活动地板承载力≥400kg/㎡。8.2.2面层应排列整齐、表面洁净、色泽一致、接缝均匀、周边顺直。8.2.3面层无裂纹、掉角和缺棱等缺陷,切割边不经处理不得镶补安装,并不得有局部膨胀变形。行走无响声、无晃动。8.2.4支撑架螺栓紧固,缓冲垫放置平稳整齐,所有的支座柱和横梁构成框架一体,并与基层连接牢固。
8.2.5平整度偏差≤2mm。缝格平直偏差≤2.5mm。接缝高低差≤0.4mm。支架高度偏差±1mm。8.2.6满足Q/GDW183—2008《110kV~1000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的要求。1.涂料顶棚(0101010401)1.1.施工要点9.1.1涂料采用环保乳胶漆,乳胶漆性能要求:VOC含量≤100g/L。9.1.2刮腻子前将顶棚清理干净,尤其是支顶模、固定预埋线盒、固定预留孔洞模板的钉子,必要时要先对其进行防腐处理。9.1.3梁柱边角需用石膏腻子修整找直,破损严重的要用高标号聚合物水泥砂浆修补。1.2.工艺标准9.2.1顶棚应平整光滑、棱角顺直。涂料涂饰均匀、粘结牢固,不得漏涂、透底、起皮和掉粉。颜色均匀一致,无返碱、咬色,无流坠、疙瘩,无砂眼、刷纹。9.2.2涂料耐洗刷性(次)≥1000。9.2.3平整度偏差≤2mm。9.2.4满足GB/T18582—2008《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有害物质限量》和Q/GDW183—2008《110kV~1000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的要求。2.吊顶顶棚(PVC板)(0101010402)
1.1.施工要点10.1.1饰面材料的材质、品种、规格、图案和颜色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龙骨为轻钢龙骨。10.1.2吊杆、龙骨和饰面材料安装必须牢固。吊杆应采用预埋铁件或预留锚筋固定。当必须打膨胀螺栓时应注意板里的埋管、钢筋的位置,且应进行拉拔试验。10.1.3吊杆间距不大于1.2m,吊杆应通直并有足够的承载力。当吊杆需接长时,必须搭接焊牢,焊缝均匀饱满,防锈处理。吊杆距主龙骨端部不得超过300mm,否则应增设吊杆,以免主龙骨下坠,次龙骨(中龙骨或小龙骨下同)应紧贴主龙骨安装。10.1.4饰面板洁净、色泽一致,无翘曲、裂缝及缺损。压条应平直、宽窄一致。1.2.工艺标准10.2.1饰面板上的灯具、风口篦子等设备的位置合理、美观,与饰面板的交接吻合、严密。角缝吻合,表面平整,无翘曲、锤印。10.2.2板材热收缩率0.3%。10.2.3氧指数35%。10.2.4软化温度80℃。10.2.5燃点300℃。10.2.6吸水率15%,吸湿率<4%。10.2.7干状静曲强度>500MPa。10.2.8平整光滑,无裂纹,无磕碰。10.2.9平整度偏差≤2mm。接缝直线度偏差≤3mm。接缝高低差≤3mm。
10.2.10满足Q/GDW183—2008《110kV~1000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的要求。1.木门(0101010501)1.1.施工要点11.1.1木材:应选用一、二等红白松或材质相似的木材,夹板门的面板采用五层优质胶合板或中密度纤维板;油漆:采用聚酯漆;使用耐水、无毒型胶粘剂。11.1.2大于1.5㎡的玻璃门应采用厚度≥5mm的安全玻璃。宽度大于1m的木门,合页应按“上二下一”的要求安装,上面两个合页的间距应为200mm。合页安装前,门框与门扇应双面开槽。11.1.3门应采用塑料胶带粘贴保护,分类侧放,防止受力变形。11.1.4门装入洞口应横平竖直,外框与洞口应弹性连接牢固,不得将门外框直接埋入墙体。11.1.5防腐处理:若设计无要求时,门侧边、顶部与墙体连接部位可涂刷如橡胶型防腐涂料或涂刷聚丙乙烯树脂保护装饰膜。11.1.6门框与墙体间空隙填充:门框与墙体间空隙采用发泡材料填充密实,门框外侧和墙体室外二次粉刷应预留5~8mm,深槽口用硅硐膏密封。门扇底部与地面间隙应为5~6mm。11.1.7施工时加强成品保护,不允许随意撕掉框表面所贴的保护膜。在交叉作业中,应采用木档或其他物件进行保护,以免钢管及其他硬物碰坏门框。内外墙抹灰完成后才能将门保护膜撕去。涂刷工程施工前,应在门边框四周贴
上美纹胶纸,防止涂料及油漆对门窗框二次污染。1.1.工艺标准11.2.1木门只用于室内。若采用胶合板门时,门头、门底应打排气孔。11.2.2门套制作与安装所使用材料的材质、规格、花纹和颜色、木材的燃烧性能等级和含水率及人造木板的甲醛含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11.2.3门套表面应平整、洁净、线条顺直、接缝严密、色泽一致,无裂缝、翘曲及损坏。11.2.4翘曲(框、扇)偏差≤2mm。对角线长度差(框、扇)≤2mm。表面平整度(扇)偏差≤2mm。裁口、线条结合处高低差(框、扇)偏差≤0.5mm。相邻棂子两端间距偏差≤1mm。11.2.5门槽口对角线长度差≤2mm。门框正、侧面垂直度偏差≤1mm。框与扇、扇与扇接缝高低差≤1mm。双扇门内外框间距偏差≤3mm。11.2.6满足《建筑木门、木窗》、《中密度纤维板》(GB11718—1999)、Q/GDW183—2008《110kV~1000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的要求。2.钢板门、玻璃门、防火门(0101010502)2.1.施工要点12.1.1主材壁厚≥1.5mm;玻璃门均采用中空钢化玻璃;五金件采用不锈钢材料。12.1.2门应采用塑料胶带粘贴保护,分类侧放,防止受力变形。12.1.3门装入洞口应横平竖直,外框与洞口应弹性连接牢固,不得将门外框直接埋入墙体。
12.1.4防腐处理:若设计无要求时,门侧边与墙体连接部位可涂刷如橡胶型防腐涂料或涂刷聚丙乙烯树脂保护装饰膜。12.1.5门框与墙体间空隙填充:门框与墙体见空隙采用发泡材料填充密实,门框外侧和墙体室外二次粉刷应预留5~8mm,深槽口用硅硐膏密封。12.1.6施工时加强成品保护,不允许随意撕掉框表面所贴的保护膜。在交叉作业中,应采用木档或其他物件进行保护,以免钢管及其他硬物碰坏门。内外墙抹灰完成后才能将门框保护膜撕去,保护膜的胶质物在型材表面如留有胶痕,宜用香蕉水清理干净。涂刷工程施工前,应在门边框四周贴上美纹胶纸,防止涂料及油漆对门窗框二次污染。12.1.7钢门门槛内侧顶面应与地面齐平。12.1.8防火门的开启方向必须为疏散方向1.1.工艺标准12.2.1钢门采用全包型复合钢板门。在可视高度应安装玻璃视窗。12.2.2门的抗风压性能、气密性能、隔声性能、保温性能等应满足设计图纸的要求。12.2.3钢制防火门及附件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消防验收标准的规定,应由厂家提供合格证,防火门的功能指标必须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12.2.4门槽口宽度、高度偏差≤2.5mm。门槽口对角线长度差≤5mm。门框的正、侧面垂直度偏差≤3mm。门横框的水平度偏差≤3mm。门横框的标高偏差≤5mm,门竖向偏离中心偏差≤4mm。双扇门内外框间距偏差≤5mm。12.2.5满足Q/GDW183—2008《110kV~1000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
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的要求。1.断桥铝合金门窗(0101010504)1.1.施工要点13.1.1成品窗进厂前需做抗风压、水密性和气密性实验。13.1.2铝合金窗应先安装内扇,后安装外扇。旋转调整螺钉,调整滑轮与下框的距离,使毛条压缩量为1~2mm。13.1.3门窗应采用塑料胶带粘贴保护,分类侧放,防止受力变形。13.1.4门窗装入洞口应横平竖直,外框与洞口应弹性连接牢固,不得将门窗外框直接埋入墙体。13.1.5防腐处理:若设计无要求时,窗侧边与墙体连接部位可涂刷如橡胶型防腐涂料或涂刷聚丙乙烯树脂保护装饰膜。门、窗框不得与墙体、水泥砂浆接触。13.1.6门窗框与墙体间空隙填充:框与墙体间空隙采用发泡材料填充密实,框外侧和墙体室外二次粉刷应预留5~8mm,深槽口用硅硐膏密封。13.1.7施工时加强成品保护,不允许随意撕掉框表面所贴的保护膜。在交叉作业中,应采用木档或其他物件进行保护,以免钢管及其他硬物碰坏门窗框(推拉门安装完成后,下槛内外两侧需加斜形的木板或采用其他保护措施,以免损坏下槛)。内外墙抹灰完成后才能将门窗框保护膜撕去,保护膜的胶质物在型材表面如留有胶痕,宜用香蕉水清理干净。涂刷工程施工前,应在门窗边框四周贴上美纹胶纸,防止涂料及油漆对门窗框二次污染。
1.1.工艺标准13.2.1主材采用断热铝型材。13.2.2受力杆件最小壁厚应≥1.4mm。13.2.3表面处理:粉末喷涂,膜厚≥50mm;氟碳漆喷涂,膜厚≥30mm。13.2.4五金件采用澳氏体不锈钢材料。13.2.5密封条:三元乙丙密封胶条。13.2.6玻璃:≥5mm中空玻璃(A=12),卫生间窗玻璃应采用磨砂型。13.2.7门窗槽口宽度、高度偏差≤1.5mm。门窗槽口对角线长度差≤3mm。门窗框的正、侧面垂直度偏差≤2.5mm。门窗横框的水平度偏差≤2mm。门窗横框的标高偏差≤5mm。门窗竖向偏离中心偏差≤5mm。双扇门窗内外框间距偏差≤4mm。13.2.8材料满足GB8478、GB8479、GB8480、GB8480、GB8482要求。五金件和紧固件均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2.楼梯栏杆(含凌空栏杆)(0101010601)2.1.施工要点14.1.1楼梯木制扶手用硬杂木加工,其树种、规格、尺寸形状符合设计要求。木材不得有腐朽、节疤、裂缝、扭曲等,含水率<12%。木材基面打磨去毛刺后刷水性聚氨酯漆;钢制栏杆的油漆材料可使用喷塑或喷涂氟碳漆,栏杆表面应光滑,不得有毛刺;表面防护漆采用聚酯底漆一道、聚酯腻子刮平打磨后喷涂聚酯磁漆两道。14.1.2预埋件按立杆位置预埋,焊接前应检查标高及位置。14.1.3护栏安装必须牢靠,室外金属栏杆应可靠接地。
14.1.4安装木扶手前,木扶手的扁钢固定件应预先打好孔(间距控制在400mm内),再进行焊接。14.1.5木扶手安装应进行分段预装粘结,操作温度不得低于5℃。14.1.6栏杆喷漆应尽量在工厂完成,现场只做补漆工作。现场补漆由生产厂家完成。14.1.7扶手施工时应做好成品保护,防止焊接火花烧坏地面;木扶手安装完毕后,刷一道底漆后加包裹,以免撞击损坏和受潮变色1.1.工艺标准14.2.1栏杆排列均匀、竖直有序,栏杆与埋件及扶手连接处焊接牢固、接缝严密,焊缝饱满、均匀,不得有咬边、未焊满、裂纹、渣滓、焊瘤、烧穿、电弧擦伤、弧坑和针状气孔等缺陷。打磨光滑,光洁度一致。14.2.2栏杆表面光滑无毛刺,漆层厚度均匀。14.2.3栏杆垂直度偏差≤2mm。栏杆间距偏差≤3mm。扶手直线度偏差≤3mm。扶手高度偏差≤3mm。14.2.4护栏高度、栏杆间距、安装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护栏必须牢固。大于24m时栏杆高度不低于1.1m,小于24m时栏杆高度不低于1.05m,栏杆底部设100mm高的挡板。2.楼梯防滑条(0101010602)2.1.施工要点
15.1.1橡胶防滑条宜选用可积蓄光能的发光材料作为防滑条,而且应满足抗老化、耐磨损及膨胀等各种性能。15.1.2铝合金防滑条铝材厚度应保证受力后不翘曲,同时与踏步紧密结合,铝合金防滑条防滑系数应≥0.6。15.1.3瓷砖防滑条要求防滑系数≥0.6,防滑地砖仰角处应为圆角,防滑地砖强度应与其他地面一致。1.1.工艺标准15.2.1防滑条应安装牢固,不得出现翘曲。突出地面的防滑条高出地面高度宜2~3mm,且高度一致。15.2.2防滑条安装应平直,距踏步边距离一致,直线偏差≤2mm,高度偏差≤1.5mm,且每个踏步应一致。15.2.3满足Q/GDW183—2008《110kV~1000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的要求。2.外墙涂料墙面(0101010707)2.1.施工要点16.1.1外墙宜采用丙烯酸树脂外墙弹性涂料(或其他满足技术性能要求的环保涂料)。16.1.2基层处理:将墙面等基层上起皮、松动及鼓包等清除凿平。基层的缺棱掉角处用1:3水泥砂浆或聚合物砂浆修补、找平,并将残留在基层表面上的灰尘、污垢、溅沫和砂浆流痕等杂物清扫干净。基层腻子应平整、坚实、牢固、无粉化、起皮和裂缝;对于砖墙,应在抹灰前一天浇水湿润;加气混凝土砌块墙面,应提前两天浇水,每天两遍以上(基层的含水率应控制在10%~15%
之间);对于外墙外保温墙体,防裂保护层做法:“二布三胶”或钢板网上抹聚合物砂浆,外墙阳角处加金属护角(角边宽150mm)。16.1.3两层杜拉纤维水泥砂浆分层抹平、压实压光。16.1.4外窗台应低于内窗台10mm,并且向外按10%放坡,设置滴水线。16.1.5滚涂三遍涂料:(1)底层封底涂料:先局部样板施工,大面积涂刷在样板验收合格后进行;涂料施工前门框应用薄膜遮盖,细部涂刷采用美纹带粘贴,确保线条顺直。(2)中层涂料滚压:分滚涂、拉毛两步进行。(3)面层涂料:主层涂料完成并干燥后进行,涂料涂刷后颜色均匀,分色整齐、不漏刷、不透底,每分格应一次性完成。16.1.6施涂前应根据设计要求提前做好样板,经设计确认满足要求,记录好样板的工艺参数。16.1.7施工温度不得低于5℃。尽量选择风不大的天气施工。16.1.8分格缝采用PVC条。缝应横平竖直,连接贯通,缝宽10mm。16.1.9外墙涂料工程应分段进行,以分格缝、墙面阴角处作为分界线,同一建筑应用同一批型号的涂料。16.1.10施涂前应清理周围环境,涂饰完成后及时做好成品保护,防止二次污染。1.1.工艺标准16.2.1涂料的纹路清晰,颜色均匀一致,无泛碱、流坠、咬色、刷痕、砂眼,弹性涂料点状分布应疏密均匀。
16.2.2耐洗刷性(次)≥3000。16.2.3耐老化性≥3000h。16.2.4满足Q/GDW183—2008《110kV~1000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的要求。1.外墙贴砖墙面(0101010702)1.1.施工要点17.1.1基层为砖墙应清理干净墙面上残存的砂浆、灰尘、油污等,并提前一天浇水湿润;基层为混凝土墙应剔凿胀模的地方,清洗油污,太光滑的墙面要凿毛,或用掺107胶的水泥细砂浆做小拉毛墙或刷界面处理剂(光滑的墙面应进行毛化处理)。17.1.2吊垂直、套方、找规矩。用经纬仪在四大角(建筑物边角)、门窗口边打垂直线;高层建筑可使用线坠、崩铁丝吊垂直,根据面砖尺寸分层设点、做标志。横向水平线以楼层为水平基线交圈控制,竖向线则以四大角和通天柱(框架柱)、垛子(砖跺)为基线控制,宜采用整砖,阳角处要双面排直,灰饼(标志砖)间距1.6m。17.1.3打底时要分层进行,第一遍抹后扫毛,待6~7成干时,可抹第二遍,随即用木杠刮平,木抹搓毛,终凝后浇水养护。17.1.4排砖保证砖缝均匀。按设计图纸要求及墙面尺寸、外墙面砖排列方式进行进行横竖向排砖、弹线,大墙面要排整砖,非整砖行应排在次要部位,不得有一行以上的非整砖。凡阳角部位应是整砖。如遇有突出的卡件,应用整砖套割吻合,不得用非整砖随意拼凑镶贴。外墙面砖的缝隙均匀一致,阳角套割吻合、窗口滴水线顺直坡度不小于2%。
17.1.5选砖、浸砖、镶贴前应先挑选颜色、规格一致的砖,然后浸泡2h以上,取出晾干备用。17.1.6镶贴时,在面砖背面满铺胶粘剂。粘贴后,用小铲柄轻轻敲击,使之与基层粘牢,随时用靠尺找平找方,贴完一皮后,须将砖上口灰刮平,每日下班前须清理干净。17.1.7分格条在使用前用水充分浸泡,以防胀缩变形。在粘贴面砖次日(或当日)取出,起条应轻巧,避免碰动面砖。完成一个流水段后,用1:1水泥细砂浆勾缝,凹进深度为3mm。17.1.8有抹灰与面砖相接的墙、柱面,应先在抹灰面上打好底,然后贴好面砖后再抹灰。17.1.9整个工程完工后,应加强养护,用清水冲洗干净。1.1.工艺标准17.2.1瓷砖套割吻合,边缘整齐。粘贴牢固,无空鼓,表面平整、洁净、色泽一致,无裂痕和缺损。接缝应平直、光滑,填嵌应连续、密实。17.2.2墙砖吸水率E≤3%。17.2.3墙砖破坏强度≥1300N。17.2.4墙砖背面应有燕尾槽。17.2.5垂直度≤3mm。平整度≤2mm。阴阳角方正≤2mm。接缝直线度≤3mm。接缝高低差≤1mm。2.板材踏步(0101010801)2.1.施工要点
18.1.1基层表面的浮土和砂浆应清理干净,有油污时,应用10%火碱水刷净,并用压力水冲洗干净。18.1.2板材应先试贴,将板材按通线平稳铺下,用橡皮锤垫木块轻击,使砂浆密实,缝隙、平整度满足要求后,揭开板块,发现结合层不密实有空隙时,应填砂浆搓平,在板材背面涂8~10mm素水泥浆,正式铺贴。用橡皮锤均匀轻击板面,找直、找平。花岗岩缝隙宽度不应大于1mm。每铺好一块,使用水平尺、直尺检查,板材拼缝处用手触摸检查。为防止铺贴后表面有反碱现象发生,天然石材铺贴前,应采用防碱背涂处理剂进行背涂处理。室外楼梯踏步应采用湿铺。18.1.3板块铺完2天后,使用1:1水泥色浆勾缝。水泥色浆先按板材颜色要求在水泥中加入矿物颜料进行调制。灌浆1~2天后,用棉纱及其他擦布蘸色浆擦缝,粘附在板面上的浆液随手用湿纱头擦干净。18.1.4板块铺完24h后,表面撒上干净锯末保护,喷水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待结合层的水泥砂浆达到设计要求后,经清洗、晾干后,方可打蜡擦亮。18.1.5铺贴砂浆抗压强度达到1.2MPa时,方可上人进行操作,但必须注意油漆、砂浆不得放在板块上,铁管等硬器不得碰坏砖面层。喷浆时要对面层进行覆盖保护1.1.工艺标准18.2.1板材铺设时面板压立板,平立面光洁度一致。18.2.2
板块面应坚实、平整、洁净,缝格顺直,不应有空鼓、松动、脱落和裂缝、污染现象。踏步齿角应整齐,防滑条(槽)应顺直。地面镶边用料及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要求,边角整齐、光滑。18.2.3板材破坏强度(N)≥1500。18.2.4执行标准:GB/T18601—2001:《天然花岗石建筑板材》、GB/T18600—2001《天然板石》。18.2.5踏步高度差≤5mm,每个踏步两端宽度差≤3mm。表面平整度偏差≤2mm。1.水泥砂浆踏步(0101010803)1.1.施工要点19.1.1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砂采用中粗砂,含泥量≤3%。宜采用饮用水拌合,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的规定。19.1.2按设计要求做好基层,压实系数应满足设计要求,基层表面的浮土和砂浆应清理干净,有油污时,应用10%火碱水刷净,并用压力水冲洗干净。19.1.3基层清理干净,施工前洒水润湿。19.1.4水泥地面施工前刷素水泥浆结合层的面积不宜过大,要随刷随铺水泥砂浆面层。水泥地面面层要分三次压光成面。水泥地面施工完成12h左右开始养护,至少要养护7天。1.2.工艺标准19.2.1水泥砂浆踏步表面洁净,颜色一致,无抹痕,无裂缝、脱皮、麻面、起砂,水泥砂浆地面与下一层结合牢固,无空鼓。19.2.2踏步高度差≤5mm,每个踏步两端宽度差≤5mm。表面平整度偏差≤2mm。
1.细石混凝土坡道(0101010901)1.1.施工要点20.1.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中粗砂,含泥量≤3%。碎石最大粒径15mm,且最大粒径不应大于面层厚度的2/3。混凝土采用C20混凝土,现场坍落度在75~100mm之间。宜采用饮用水拌合,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的规定。20.1.2按设计要求做好基层,压实系数应满足设计要求,坡道坡度应满足设计要求。20.1.3面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小于C20。20.1.4面层表面洁净,无裂纹、脱皮、麻面和起砂现象。20.1.5细石混凝土地面面层要分三次压光成面。细石混凝土地面施工完成后要养护不少于7天。20.1.6预留凹槽应顺直,槽深、槽宽一致。20.1.7坡道与墙体之间按要求留置20~25mm变形缝,并用沥青砂嵌缝1.2.工艺标准20.2.1清水混凝土工艺,一次浇筑,不得二次抹面。20.2.2坡道边角应顺直,面层表面洁净,无裂纹、脱皮、麻面和起砂现象。20.2.3踏步的齿角应整齐,防滑条应顺直。20.2.4长宽尺寸度偏差≤10mm。表面平整度偏差≤2mm。坡道边角偏差≤3mm。2.细石混凝土散水(0101011001)
1.1.施工要点21.1.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砂采用中粗砂,含泥量≤3%。碎石粒径≤15mm。混凝土采用C20混凝土,现场坍落度在75~100mm之间。宜采用饮用水拌合,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的规定。21.1.2基层回填土压实系数应满足设计要求,基层回填土内不得含有建筑垃圾或碎料回填。21.1.3散水基层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21.1.4根据散水的外形尺寸支好侧模,放好分隔缝模板,分隔模板用木模时两面应用木刨刨光,支设时要拉通线、抄平,做到通顺、平直、坡向正确(向外坡4%),严禁用砌砖代替模板。21.1.5散水与建筑物外墙间留置沉降缝,缝宽20~25mm,沿外墙一周做到整齐一致,纵向6m左右设分隔缝一道,房屋转角处与外墙呈45°角,分隔缝宽20mm,分隔缝应避开雨落管,以防雨水从分隔缝内渗入基础。21.1.6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可适当湿润模板及灰土垫层,但水不可过多,以地面不留积水为宜。21.1.7一般采用平板式振捣器,振实压光,应随打随抹,一次完成,用原浆压光。21.1.8当散水有一定强度时(表面仍湿润,但用手轻按已按不出手印),拆除侧模,起出分格条,随即用砂浆抹平压光侧边,用阳角馏子将散水棱角馏直、压光,包括分格缝处棱角,侧边及分格缝内与散水大面的质量要求相同,要求平整光滑,棱角顺直。
21.1.9成品混凝土应洒水养护不少于7天。养护期满后,分隔缝内清理干净,用1:2沥青砂浆填塞(宜掺适量滑石粉以便操作),填塞时分隔缝两边粘贴30mm宽美纹纸,既可防止沥青污染散水表面,也可使分隔缝内沥青砂浆平直、美观。分隔缝要勾抹烫压平整,可用14~16方钢或用f10~f12mm光圆钢筋砸扁做成小镏子,用火烫红后用来烫压分隔缝,烫压好后,沥青砂浆应低于散水面3~5mm,使分隔缝处棱角更加突出。1.1.工艺标准21.2.1面层表面洁净,无裂纹、脱皮、麻面和起砂现象。21.2.2宜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一次浇制成型。21.2.3宽度偏差≤2mm。表面平整度偏差≤2mm。2.卷材防水(0101011201)2.1.施工要点22.1.1防水材料宜采用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厂家配套环保型粘接材料。22.1.2基层处理:施工前应检查设计排水坡度、方向;所有管道、避雷设施全部安装完毕,并通过验收;所有阴阳角、管根做成圆角;做好女儿墙及压顶、人孔、设备基础、泛水收口、挑檐或留槽,同时将验收合格的基层表面尘土、杂物清理干净,基层表面应坚实,无起砂、开裂、空鼓等现象,表面干燥、含水率不大于8%。22.1.3涂刷基层处理剂:按产品说明书配套使用基层处理剂,搅拌均匀,用长把滚刷均匀涂刷于基层表面上,常温经过4h后,开始铺贴卷材。22.1.4铺贴附加层:在女儿墙、水落口、管根、檐口、阴阳角等细部先做附加层,附加的范围应符合设计和屋面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
22.1.5铺贴卷材:卷材的材质、厚度和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泛水高度必须≥250mm。铺贴卷材应采用与卷材配套的粘接剂。多层铺设时接缝应错开。搭接部位应满粘牢固,搭接宽度为100mm。末端收头用密封膏嵌填严密。22.1.6蓄水试验:卷材铺设完毕后将屋面上灌水,蓄水深度应高出屋面最高点20mm,最少24h观察是否出现渗漏,如有渗漏及时处理。22.1.7屋面保温层干燥有困难时,应采用排气措施。1.1.工艺标准22.2.1屋面泛水高度:≥250mm,泛水、雨水口、透气管、出屋顶埋管等细部泛水封闭严密。22.2.2平屋顶屋面排水找坡2%,天沟、檐沟纵向找坡1%。找坡应准确,排水应通畅。22.2.3水落口周围500mm范围内,天沟、檐沟的的拐角处,泛水与屋面连接的阴角处均应设附加卷材。22.2.4卷材防水屋面基层与突出屋面结构(女儿墙、立墙、屋顶设备基础、风道等),均做成圆弧,圆弧半径≥100mm。内部排水的水落口周围应做成略低的凹坑。22.2.5铺贴搭接宽度≥100mm。平行于屋脊的搭接缝,应顺流水方向搭接;垂直于屋脊的搭接缝,应顺年最大频率风向搭接。搭接缝应错开,不得留在天沟或檐沟底部。2.吊杆式灯具(0101011301)2.1.施工要点
23.1.1吊管采用DN15镀锌钢管,安装吸盘采用铝合金材质、螺纹连接,照明灯具采用T8荧光灯管。23.1.2吊杆式灯具应采用预埋接线盒、吊钩、螺钉、膨胀螺栓等固定,安装牢固可靠,严禁使用木楔固定,每个灯具固定用的螺钉或螺栓不少于2个。吊杆选择时应按灯具重力的2倍做过载试验。23.1.3需接地、接零的吊杆式灯具应选用专用连接螺丝可靠连接。23.1.4灯具安装时应避开二次设备屏位、母线桥和开关柜,确保安装牢固,安装位置应在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况下美观合理。23.1.5成排灯具宜采用型材统一固定,避免出现不整齐现象。1.1.工艺标准23.2.1应采用高效节能灯具,灯具及配件齐全,无机械损伤、变形、涂层剥落和灯罩破裂等缺陷,标志正确清晰。23.2.2吊管内径10mm,壁厚≥1.5mm,确保安装牢固,吊装安全。23.2.3灯具满足防腐、防水等级WF2,防护等级IP66的要求。23.2.4灯具满足GB7000.7—2005《投光灯具安全要求》要求。23.2.5照明方式应以直接照明为主,不应采用间接照明方式。吊管安装位置应避开主控制室和配电室的主梁、次梁,灯具安装时应避开二次设备屏位、母线桥和开关柜的正上方,布局美观合理。23.2.6作为事故照明灯时,在明显部位做红色“S”标记。23.2.7灯头对地距离,室外≥2.5m,室内≥2.4m。
23.2.7施工质量应满足DL/T5390—2007《火力发电厂和变电站照明设计技术规定》、《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1.吸顶式灯具(0101011303)1.1.施工要点24.1.1灯具选用T5荧光灯,外壳采用塑料材质,防护等级IP42。24.1.2灯具不应布置在配电室梁上及有遮挡的位置,尽量保持同一平面布置,固定时用螺栓牢固连接,确保将灯具贴紧屋顶表面,灯具的灯箱完全遮盖住灯头盒。24.1.3吸顶灯安装时应先将灯具的反光板固定在灯箱上,并将灯箱调整顺直。24.1.4如果灯具安装在吊顶上时,应先在顶板上打膨胀螺栓,下设吊杆与灯箱固定好,严禁利用吊顶龙骨固定灯箱。1.2.工艺标准24.2.1灯具满足GB7000.7—2005《投光灯具安全要求》的要求。24.2.2灯具及配件齐全,无机械损伤、变形、涂层剥落和灯罩破裂等缺陷。24.2.3灯具安装牢固端正,灯具与顶面缝隙均匀,灯具清洁干净。24.2.4作为事故照明灯时,在明显部位做红色“S”标记。24.2.5施工质量应满足DL/T5390—2007《火力发电厂和变电站照明设计技术规定》、《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2.壁灯(0101011304)2.1.施工要点25.1.1灯具可选用金卤灯和T5荧光灯,防眩光,灯罩选用PC材质。防腐、
防水等级WF2,防护等级IP66。25.1.2根据灯具的外形选择合适的底托,底托与墙面之间应增加防水胶垫。25.1.3壁灯安装时把底托对正灯头盒,贴紧墙面,使其平正,用螺丝将灯具固定在底托上,最后配好灯泡、灯罩。25.1.4壁灯安装严禁使用木楔固定,灯具接线应牢固。需接地、接零的灯具,非带电金属部分采用专用接地螺丝,并可靠接地。25.1.5安装在室外的壁灯应打好泄水孔。25.1.6绝缘板的安装要对正灯头盒,贴紧墙面,安装平正。1.1.工艺标准25.2.1灯具满足GB7000.7—2005《投光灯具安全要求》的要求。25.2.2壁灯安装牢固端正,位置正确,排列整齐,标高一致,布局匀称。25.2.3安装在室外的壁灯应有泄水孔,绝缘台与墙面之间应有防水措施。25.2.4根据工程要求选定灯具的规格、型号,确定安装位置,距地高度≥2.4m,并安装灯罩。在易受机械损伤场所的灯具,应加保护网,采用螺丝将底座固定在墙面。25.2.5施工质量应满足DL/T5390—2007《火力发电厂和变电站照明设计技术规定》、《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2.专用灯具(0101011305)2.1.施工要点
26.1.1应急灯、疏散指示灯、防潮灯具灯罩采用PC材质,防护等级IP65,防腐、防水等级WF2。防爆灯具外壳采用碳素合金,防护等级应符合《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通用要求》GB3836.1—2000的规定,光源寿命≥20000h。26.1.2灯具禁止布置在蓄电池和开关柜正上方,安装完毕后要满足防爆要求,有爆炸危险的场所不应超过4盏,防爆灯具的安装位置应避开释放源,灯具及开关安装牢固可靠。蓄电池室的防爆灯控制开关应安装在蓄电池室外面。26.1.3应急照明线路在每个防火分区有独立的应急照明回路,穿越不同防火分区的线路有防火隔堵措施。26.1.4淋浴间、卫生间等房间应安装防潮灯具和防水开关。1.1.工艺标准26.2.1灯具满足GB7000.7—2005《投光灯具安全要求》的要求。26.2.2各种专用灯具的安装应根据电压等级、使用场所、灯具种类、绝缘情况、安装位置等合理布置,安装牢固,工艺美观。26.2.3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使用的灯具,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和规范等的有关规定,如《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设计规范》。26.2.4应急照明采用LED、卤钨灯、荧光灯,在正常照明断电时可在几秒内达到标准流明值,灵敏可靠。应急照明灯的电源有正常电源和备用电源供电,选用自带电源型灯具。正常电源断电后电源转换时间为:备用照明≤15s,安全照明≤0.5s,安装高度距顶棚800mm。26.2.5疏散指示灯的标志识别方向安装正确,安装在楼梯间疏散走道及其转角
处,距离地面1m以下的墙面上,不影响正常通行。走道疏散标志灯的间距≤20m。安全出口标志宜设在出口的顶部。疏散照明线路采用耐火导线,疏散指示灯须安装非燃材料的保护罩。26.2.6施工质量应满足DL/T5390—2007《火力发电厂和变电站照明设计技术规定》、《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1.建筑室内配电箱开关插座(0101011306)1.1.施工要点27.1.1配电箱箱体应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二层底板厚度≥1.5mm,附有产品合格证。开关、插座应附有产品合格证,“CCC”认证标识,防爆型必须具有防爆标识。27.1.2配电箱安装应将箱体的标高、水平尺寸控制好,箱体下沿安装高度应统一,箱体应固定牢靠。同一交流回路的导线必须穿于同一管内,不同回路、不同电压和交流、直流的导线,不得穿入同一管内。箱内设备应满足:断路器额定值大于被保护回路计算电流,线路载流量大于断路器额定电流。采用双门低压配电箱,正常照明配电箱的零线应就近接地。27.1.3开关安装在便于操作的出入口,位于进门开门侧。卫生间和淋浴间开关应采用防水型。蓄电池室开关应设在室外。在有爆炸、火灾危险的场所,应选用防爆型开关。27.1.4开关、插座安装时将盒内留出(不小于150mm)的导线与开关插座的面板连接好,固定时要使面板端正。27.1.5插座应避免和照明灯具接在同一分支回路,回路采用三线制。插座安装
时距地300mm,淋浴间插座距地1.8m,同一室内并列安装的插座安装高度一致。在有爆炸、火灾危险的场所,应选用防爆型开关。管路敷设时,应尽量减少弯曲。要求在土建施工时,将管路埋入墙体和楼板内,不允许刻槽1.1.工艺标准27.2.1同一配电室采用统一型号配电箱,箱体高度统一,配电箱安装在安全、干燥、易操作的场所,宜设置在房间出入口附近,方便人员操作且布置在房间隐蔽处,紧凑布置,安装高度为配电箱下沿距地1.5m。配电箱箱体周边平整无损伤,漆面无脱落,入箱的管线长短合适、间距均匀、排列整齐,箱内各种器具应安装牢固。配电箱内二次线安装要求弧度一致、排列整齐,压接牢固,采用专用绑扎带固定,电缆标牌齐全、标识清楚。27.2.2开关、插座宜采用同一系列的产品,在有饰面砖的墙面时应选择在居中的位置,暗装的开关面板应紧贴墙壁面,四周无缝隙,安装牢固,表面光滑整洁,无碎裂、划伤,装饰帽齐全。同一部位开关面板高度、色泽应一致,间隔均匀,开关通断位置一致,操作灵活,接触可靠。27.2.3开关距地1.3m,距离门框边缘200mm,开关位置与灯具位置相对应。同一室内采用相同型号开关,并列安装且安装高度一致,并列安装的接线开关的相邻间距≥20mm。27.2.4施工质量应满足DL/T5390—2007《火力发电厂和变电站照明设计技术规定》、《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2.室内接地(0101011307)
1.1.施工要点28.1.1接地扁钢采用热浸镀锌。现场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资料,材料的规格、质量应符合要求。28.1.2室内接地施工流程主要有:接地装置安装、接地网安装、接地电阻测试等。28.1.3建筑物接地应和主接地网进行有效连接。暗敷在建筑物抹灰层内的引下线应有卡钉分段固定,主控室、高压室应设与主网相连的检修接地端子。28.1.4明敷接地引下线及室内接地干线的支持件间距应均匀,水平直线部分0.5~1.5m,垂直直线部分1.5~3m;弯曲部分300~500mm。28.1.5接地网遇门处拐角埋入地下敷设,埋深250~300mm,接地线与建筑物墙壁间的间隙宜为10~15mm,接地干线敷设时,注意土建结构及装饰面。当接地线跨越建筑物变形缝时,应设补偿装置。1.2.工艺标准28.2.1接地干线沿墙面敷设,与墙上的预埋件焊接固定,接地体与墙面平行,缝隙均匀。接地体的转角转弯处要提前采用机械冷弯成型,接地干线连接时采用焊接,扁钢与扁钢连接时,搭接长度应不小于其宽度的2倍,且至少有三个棱边焊接,安装可靠牢固。28.2.2室内接地带布置高度,有活动地板的房间布置在活动地板下,无活动地板的房间布置在地面上200mm
处(插座下方),外露接地线表面涂刷黄绿相间条纹作为接地标志,条纹宽度为50mm。安装螺栓均匀牢固,接地材料横平竖直,接地标识清楚,接地端子应引入地面,便于使用。28.2.3室内接地网需与站内主接地网有效接地,并埋设接地标志。接地干线应在不同的两点及以上与接地网相连接。28.2.4便于检查,敷设位置不妨碍设备的拆卸与检修。28.2.5变压器室、高压配电室的接地干线上应设置不少于2个供临时接地用的接线柱或接地螺栓。28.2.6施工质量应满足GB50169—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1.墙体轴流风机(0101011402)1.1.施工要点29.1.1根据使用功能及环境条件可选择铁皮轴流风机或玻璃钢轴流风机,材质应满足国家相关规定。29.1.2外墙为面砖时,轴流风机预留孔洞应根据面砖排版要求居中设置。29.1.3安装前应详细检查风机是否有损坏变形,如有损坏变形,待修理妥善后,方可进行安装。29.1.4安装时要注意检查各连接部分有无松动,叶片与风筒间隙应均匀,不得相碰。叶片安装角度一致,在一平面内运转。29.1.5连接风口管道的重量不应由风机的风筒承受,安装时应另加支撑。29.1.6安装完毕后,必须先进行试验,待运行正常后,才允许正式使用。
1.1.工艺标准29.2.1同一墙体安装轴流风机应尽量选择同一型号、厂家、规格的风机,并在安装时保证风机标高一致(中心标高或者底标高一致)。29.2.2现场组装的轴流风机叶片安装角度应一致,达到在同一平面内运转,叶轮与筒体之间的间隙应均匀,水平度允许偏差为1/1000。叶轮旋转应平稳,停转后不应每次停留在同一位置上。29.2.3通风机传动装置的外露部位以及直通大气的进、出口,必须装设防护罩(网)或采取其他安全设施。29.2.4轴流风机外侧应设置防雨罩或固定防雨百叶,防雨百叶窗应加设防鸟隔网。29.2.5施工质量应满足GB50243—200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2.通风百叶窗(0101011403)2.1.施工要点30.1.1选用钢制或铝制等,材质应满足国家相关规定。30.1.2安装前应详细检查百叶风口是否有损坏变形,如有损坏变形,待修理妥善后,方可进行安装。30.1.3安装时要注意检查各连接部分有无松动,叶片间隙应均匀,不得相碰。30.1.4百叶窗与墙体连接牢固,接缝严密无渗水,分清内外面、上下面。2.2.工艺标准30.2.1风口装饰面的颜色应一致,无花斑现象。
30.2.2焊点应光滑牢固。30.2.3设备选择时外观颜色尽量与安装外墙体颜色一致或协调色。同一墙体安装百叶风口应尽量选择同一型号、厂家、规格的,安装标高一致(中心标高或者底标高一致)。30.2.4百叶风口应选防火、防沙尘、防雨水的百叶风口。30.2.5施工质量应满足GB50243—200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1.空调室内机布置(0101011501)1.1.施工要点31.1.1分体空调材质应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能耗等级≤3级。31.1.2室内机安装前必须检查核对设备型号,按图纸标出安装位置安装悬吊支架,悬吊支架必须足以承受室内机的的重量。31.1.3室内机的布置要合理美观,挂式机要设置在外墙内侧,柜式机宜布置在墙角,固定牢固。31.1.4安装室内机时,应考虑冷凝水管位置,穿墙预埋管高度低于空调冷凝出水位置高度,防止冷凝水倒排。管线布置整齐美观。31.1.5电源插座应就近布置于室内机附近。31.1.6空调机安装于电气房间内时,空调送风口应尽量避免正对电气盘柜。31.1.7空调室内机前面不应有阻挡物,保证冷风的射流距离,使室内温度比较均匀。1.2.工艺标准31.2.1选用壁挂式空调机组时,室内机安装于侧墙底标高≥1.80m。
31.2.2空调室内机安装牢固,并保持持水平,满足冷却风循环空间要求,冷凝水排放畅通。管道穿墙处密封。布管整齐美观。31.2.3施工质量应满足GB50243—200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1.空调室外机布置(0101011502)1.1.施工要点32.1.1分体空调材质应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32.1.2室外机组风机的前方距建筑物的距离应>1.5m,机组后面及侧面的进风孔应处于室外,不要使进风空气受阻。32.1.3室外机尽量放在屋顶或房屋背侧。32.1.4室外机外壳应接地。32.1.5同一建筑物室外机的安装位置尽量统一或放在隐蔽处,不影响建筑物立面效果。32.1.6当室外机安装在基础上时要确保基础的强度和水平度,避免产生振动和噪声,室外机安装时必须留出维修空间。1.2.工艺标准32.2.1分体式空调机组室外机安装牢固、可靠;除应满足冷却风循环空间要求,还应符合环境卫生保护法规的规定。32.2.2室外机的托架与墙体用螺栓连接牢固,高低一致。32.2.3室外机机体与托架螺栓连接牢固。盘管顺畅。室外机应有可靠接地。32.2.4施工质量应满足GB50243—200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
1.冷凝水(0101011503)1.1.施工要点33.1.1空调冷凝水管安装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冷凝管尽可能短并避免气封的产生。33.1.2当冷凝水管较长时可采用悬挂方式,支架间距为1~1.2m,并确保排水坡度。1.2.工艺标准33.2.1冷凝水的排放要畅通。33.2.2分体空调通向室外的管路应向下倾斜引入就近水落管或有组织排水。33.2.3施工质量应满足GB50243—200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2.空调室、内外机布,空调室内外机连接及电气部分置(0101011504)2.1.施工要点34.1.1主电源线敷设时不能与信号电缆放在同一导管中,不能与信号电缆捆扎在一起。34.1.2空调室内外机组的连接管路穿墙或屋面时在墙洞中插入塑料护套筒(用来保护穿墙管道和导线)。引出连接管道时,要注意一次弯曲成功,避免数次来回操作,以防损坏管子。引出后,将连接管套上保温套管,在机壳内10mm
左右的位置上,进行管道的包扎(连同导线、排水管一起包扎),采用随机包扎带,也可用乙烯树脂胶带或其他泡沫塑料胶带代替。并保证包扎后的管道清洁,整齐外观美观。34.1.3管道穿墙处须采用专用封堵片密封,防止雨水渗入。34.1.4制冷制热管路连接要严密,检查时除了用肥皂水检漏外,还要仔细观察连接处是否有油渍。如果有则说明该处有渗漏,应重新给予加固处理。1.1.工艺标准34.2.1空调器室内连接管、电线(电源线、控制线)宜顺墙布置、合理拐弯、横平竖直、相互平行。尽量避免横空跨越,更不能阻塞交通。34.2.2分体空调的管路宜短不宜长,过长可有死褶,以保证制冷制热畅通无阻。34.2.3施工质量应满足GB50243—200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2.给水管道预留和预埋(0101011601)2.1.施工要点35.1.1套管采用钢管和塑料复合管。钢套管防腐采用环氧煤沥青冷缠带普通防腐型。35.1.2室内给水管道与土建施工同步进行。35.1.3管道穿过墙壁和楼板,应设置金属和塑料套管。套管与管道之间的缝隙应采用阻燃密实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实,且端面光滑。35.1.4预留孔洞及预埋件的施工应根据图纸要求,在绑扎钢筋时将预埋模盒及套管用钢丝捆绑在钢筋上,检验后进行模板安装。管模内采用纸团堵塞,安装模板及浇筑混凝土时设专人看护,防止移位或及时复位。35.1.5管道穿越结构伸缩缝、抗震缝及沉降缝敷设时,应根据情况采取下列保护措施:
(1)在墙体两侧采取柔性连接;(2)在管道或保温层上下留有≥150mm的净空。35.1.6给水管道穿过地下室外墙或构筑物墙壁时,应采用防水套管。给水管道穿过承重墙或基础时,应预留孔洞并留足沉降量。1.1.工艺标准35.2.1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20mm,安装在卫生间及厨房的套管,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50mm,底部应与楼板底面相平。安装在墙壁内的套管其两端与装饰面相平。套管与管道之间应填充密实,端面光滑。35.2.2防水套管的做法详见《给水排水标准图集》02S404或相应图集。35.2.3给水管道预留和预埋管道施工质量应满足GB50242—2002《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2.室内给水管道(0101011602)2.1.施工要点36.1.1室内给水管道可采用镀锌钢管、钢塑复合管和PP-R复合管等。36.1.2给水管道的布置应考虑安全供水、水质不被污染、管道不被破坏、生产不受影响和设备便于维护检修等原因。36.1.3给水管道不宜穿越伸缩缝、沉降缝、变形缝,如必须穿越时,应设置补偿管道伸缩和剪切变形的装置。
36.1.4管径≤100mm的镀锌钢管应采用螺纹连接。给水塑料管可采用橡胶圈接口,粘接接口和热熔连接等,与金属管件、阀门等的连接应采用专门管件连接。36.1.5室内给水管道上的各种阀门,宜装设在便于检修和操作的位置。直埋的金属给水管道防腐采用环氧煤沥青冷缠带普通防腐型,钢管明装防腐采用红丹底漆一道,银粉漆二道,还应做好防腐和保温。36.1.6给水立管和装有3个或3个以上配水点的支管始端,均应安装可拆卸的连接件。36.1.7给水管的安装应从总管入口开始,总管至水表井应有坡度,坡向水表井。36.1.8给水干管、立管及支管的安装应分层编号,复核高度、方向、坡度、位置等项目。安装完成后做管道水压试验、系统通水试验,生活用水还应做冲洗和消毒,合格后方可隐蔽。36.1.9给水管道的支架安装前应清除墙洞内灰尘,浇水湿润,将支架伸入墙上预留洞内,填塞M5水泥砂浆,要填塞饱满。混凝土板面及混凝土墙、柱采用膨胀螺栓紧固支架。支架应平整牢固,间距符合标准要求。1.1.工艺标准36.2.1管道支吊架的安装应平整牢固,支吊架做法详见《给水排水标准图集》03S402或其他相应图集。36.2.2塑料给水管在室内宜暗设。塑料给水管不得布置在灶台上边缘,立管距灶台边缘≥400mm,距燃气热水器边缘宜≥200mm。36.2.3给水管道安装完成后表面无划痕及外力冲击破坏。
36.2.4管道接口应光滑平整,不得有气孔、裂缝、破损等缺陷。36.2.5给水水平管应有2‰~5‰的坡度坡向泄水装置。36.2.6室内给水管道的水压试验,给水管道系统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且≥0.6MPa。36.2.7生产给水管道系统在交付使用前必须冲洗和消毒,并经有关部门检验,符合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方可使用。36.2.8给水管道水平允许偏差为2mm/m,垂直允许偏差为3mm/m。36.2.9施工质量应满足GB50242—2002《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1.给水设备(0101011603)1.1.施工要点37.1.1给水设备包括水泵、水箱、气压罐等,其中水箱采用钢板制作也可采用生产厂家的成套产品,可现场制作,也可整体供货,其余设备由生产厂家成套供货,水箱内应采取保证水质的措施。37.1.2给水设备的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37.1.3水泵基础施工时,螺栓等预埋件的规格、位置必须与水泵(给水设备)螺孔相符。37.1.4水箱支架和底座安装时,要核对其尺寸及位置,埋设平整牢固。37.1.5水箱溢流管和泄放管应设置在排水点附近但不得与排水管直接连接。37.1.6电动机应有可靠接地。给水设备的控制箱应有可靠接地。37.1.7给水设备安装允许偏差如下表: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1静置设备标高±5
垂直度52水泵立式泵体垂直度(/m)0.1卧式泵体水平度(/m)0.11.1.工艺标准37.2.1设备安装完成后表面无划痕及外力冲击破坏。37.2.2给水设备工作压力不得大于产品的允许工作压力。37.2.3水箱溢流管和泄放管应设置在排水点附近但不得与排水管直接连接。37.2.4给水设备与建筑本体墙面的净距应满足施工的需要,无管道的侧面宜≥800mm,管道外壁与墙面的距离宜≥600mm。37.2.5水泵基础高出地面的高度≥100mm。37.2.6水箱满水试验静置24h观察,不得有渗漏现象。37.2.7给水设备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坏和腐蚀。37.2.8施工质量应满足GB50242—2002《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2.室内排水管道布置(0101011701)2.1.施工要点38.1.1生活污水管道可采用PVC-U塑料管。排水管道必须采用与管材相适应的管件。38.1.2排水管道布置要求排水通畅,使用安全可靠,维护管理方便。排水立管宜靠近排水量最大的排水点,宜靠近外墙,以减少埋地管长度。
38.1.3排水管道不得穿过沉降缝、伸缩缝、变形缝。38.1.4排水管道不应穿越变配电间等遇水会造成设备损坏或引发事故的房间,并避免在生产设备上方通过。38.1.5塑料排水管应避免布置在热源附近,如不能避免,应采取隔热措施。塑料排水管道应避免布置在易受机械撞击处或热源附近,如不能避免,应采取保护措施。38.1.6室内排水管道与土建同步进行预留孔洞及预埋件的施工。38.1.7支架安装前应清除墙洞内灰尘,浇水湿润,将支架伸入墙上预留洞内,填塞M5水泥砂浆,要填塞饱满。混凝土板面及混凝土墙、柱采用膨胀螺栓紧固支架。38.1.8预埋防水套管(有刚性和柔性两种)应严格按设计执行,根据图纸要求,在土建绑扎钢筋时,将预埋模盒及套管用钢丝捆绑在钢筋上,检验后进行模板安装,管模内采用纸团堵塞,安装模板及浇筑混凝土时设专人看护,防止移位或及时复位。38.1.9排水干管、立管的安装应分层编号,复核高度、方向、坡度、位置等项目。38.1.10排水塑料管必须按规范要求装设伸缩节、检查口。38.1.11安装完成后做通水试验,满水排泄试验后进行通球试验。38.1.12生活污水塑料管坡度要求见下表:序号管径(mm)标准坡度(‰)最小坡度(‰)1502512
275158311012641607438.1.13隐蔽或埋地的排水管道在隐蔽前必须做灌水试验,其灌水高度应不低于底层卫生器具的上边缘或底层地面高度。38.1.14管道接口应光滑平整,不得有气孔、裂缝、破损等缺陷。38.1.15地漏、浴盆、盥洗池底部下水管应设“S”弯,或采用其他防臭措施1.1.工艺标准38.2.1排水管道安装完成后光滑、无划痕及外力冲击破坏。38.2.2生活污水塑料管坡度要求见下表:序号管径(mm)标准坡度(‰)最小坡度(‰)1502512275158311012641607438.2.3管道支吊架的安装应平整牢固,支吊架做法详见《给水排水标准图集》03S402。38.2.4排水管道水平允许偏差为3mm/m,垂直允许偏差为3mm/m。38.2.5施工质量应满足GB50242—2002《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
1.雨水管道敷设(0101011702)1.1.施工要点39.1.1雨水管道宜采用承压塑料管。39.1.2雨水排水立管不宜少于2根。39.1.3寒冷结冰地区外墙雨水立管须有防冻措施,以免管道冻结破裂。39.1.4安装雨水管随抹灰架子由上往下进行,先在雨水斗口处吊线坠弹直线,用膨胀螺栓在墙上固定卡子,卡子间距1.2m。39.1.5雨水管道的安装不得与生活污水管连接,安装后做灌水试验,灌水高度必须到每根立管上部的雨水斗。灌水试验持续1h,不渗不漏,雨水斗边屋面连接处严密不漏。39.1.6雨水管应在外墙装修完成后再安装,否则在管道处会留下装饰死角或造成色差。1.2.工艺标准39.2.1排水塑料管装设伸缩节。如设计无要求时,伸缩节间距≤4m,排水口距地距离≤200mm且高度一致。39.2.2管道支吊架的安装应平整牢固,支吊架做法详见《给水排水标准图集》03S402。39.2.3雨水斗、管的连接应固定在屋面的承重结构上,雨水斗与屋面的连接处应严密不漏。39.2.4管道接口应光滑平整,不得有气孔、裂缝、破损等缺陷。39.2.5雨水管道安装完成后表面光滑、无划痕及外力冲击破坏。39.2.6雨水管道安装允许偏差≤3mm/m。
39.2.7施工质量应满足GB50242—2002《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1.地漏(0101011703)1.1.施工要点40.1.1地漏及密封连接件材质选用不锈钢或UPVC两种。40.1.2卫生间、盥洗室、厨房及其他需经常从地面排水的房间,应设置地漏。40.1.3在施工主体结构时要对地漏的位置以及砖缝的位置进行试排或电脑排版。40.1.4施工时用水平尺和钢卷尺检查地漏的安装位置,使地漏与地面结合牢固。40.1.5地漏设在整块地板砖中心,瓷砖四角切缝找泛水。1.2.工艺标准40.2.1地漏应设置在易溅水的器具附近地面的最低处,地漏顶面标高应低于地面5~10mm。40.2.2地漏的安装应平正、牢固,低于排水表面,周边无渗漏,地漏水封高度≥50mm。40.2.3施工质量应满足GB50242—2002《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2.卫生器具(含大便器、小便器、洗手池和拖布池)(0101011704)2.1.施工要点41.1.1大便器宜采用自闭式冲洗阀蹲式大便器,小便器宜采用自闭式冲洗阀小便器。
41.1.2在施工主体结构时要对卫生洁具的位置以及砖缝的位置进行试排或电脑排版。41.1.3卫生器具本体与墙体或地面缝隙对称,连接处打密封胶。41.1.4卫生器具各连接件不渗漏,排水顺畅。41.1.5同一房间内,同类型的卫生器具及配件应安装在同一高度。41.1.6卫生器具安装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坏和腐蚀。41.1.7卫生器具交工前应做满水和通水试验,其工作压力不得大于产品的允许工作压力。41.1.8卫生器具的支托架必须防腐良好,安装平整、牢固,与器具接触紧密、平稳。41.1.9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应完好无损伤,接口严密,启闭部分灵活。41.1.10卫生器具安装完成后表面无划痕及外力冲击破坏。1.1.工艺标准41.2.1卫生器具应满足节约用水和减少噪音的要求,器具表面要光滑、不易积污垢,沾污后要容易清洗。41.2.2卫生器具的安装高度应满足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4.2.8条要求。41.2.3卫生器具安装允许偏差见下表: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1标高单独器具±15
成排器具±102器具水平度23器具垂直度341.2.4施工质量应满足GB50242—2002《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1.构架梁(0101020101)1.1.施工要点42.1.1钢梁进场时,应检查出厂合格证、安装说明书、螺栓清单等资料是否齐全。42.1.2主材钢管应对接环形焊缝安排熟练工人认真施焊,并抽样做射线探伤检查,以确保焊接质量。钢梁支座制作时应保证端部加劲肋与钢管环行焊缝的密闭性,主材钢管的所有环型焊接应保证密闭。42.1.3复验支座及支撑系统的轴线、标高、水平度等,超出允许偏差时,做好技术处理。42.1.4钢梁及构件在搬运和卸车时,严禁碰撞和急剧坠落,并且在钢梁与运送车体之间加衬垫,以防构件变形及镀层脱落。42.1.5选择好吊点位置防止构件变形、失稳,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42.1.6组装时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要求,对号入座,并严格控制预起拱高度。重点检查组装工艺,螺栓紧固情况,螺纹严禁进入剪切面。42.1.7钢管构架梁组装时连接牢固,无松动现象,应使用高强螺栓,并使用力矩扳手对称均匀紧固。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力矩扳手使用前应进行校验。螺栓紧固分两次进行,第一次进行初紧(紧固力矩为额定紧固力矩的的一半),最后进行终紧(额定紧固力矩)。
42.1.8起吊时要缓缓起钩,构架梁两侧挂牵引绳牵引构件空中摆动及就位动作。42.1.9构架吊装及找正严格控制误差,柱与梁组装经检验合格后再正式紧固。42.1.10安装螺栓孔不允许用气割扩孔,永久性螺栓不得垫两个以上垫圈,螺栓外露丝扣长度不少于2~3扣。1.1.工艺标准42.2.1钢构件无因运输、堆放和吊装等造成变形及涂层脱落。42.2.2构架镀锌层不得有黄锈、锌瘤、毛刺及漏锌现象。42.2.3钢梁排锌孔应在出厂前封闭。42.2.4钢梁应按预起拱值进行地面组装。42.2.5钢梁加工厂家应确保镀锌后的高强螺栓力学性能不低于设计要求,同时提供镀锌后螺栓的施工紧固力矩值。42.2.6质量标准应符合Q/GDW183—2008《110kV~1000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中相关要求。2.构架柱(钢管结构)(0101020102)2.1.施工要点43.1.1构架进场时,应检查出厂合格证、安装说明书、螺栓清单等资料是否齐全。43.1.2复测基础标高、轴线,检查预埋螺栓位置及露出长度等,超出允许偏差时,应做好技术处理。43.1.3进场时检查钢柱镀锌质量、弯曲矢高等符合要求。钢柱在搬运和卸车时,严禁碰撞和急剧坠落。
43.1.4钢管构架柱组装时连接牢固,无松动现象,应使用高强螺栓,并使用力矩扳手对称均匀紧固。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力矩扳手使用前应进行校验。螺栓紧固分两次进行,第一次进行初紧(紧固力矩为额定紧固力矩的的一半),最后进行终紧(额定紧固力矩)。43.1.5钢管构架柱吊装前根据高度、杆型、重量及场地条件等选择起重机械,并计算合理吊点位置、吊车停车位置、钢丝绳及拉绳规格型号等。在钢管构架的吊点处宜采用合成纤维吊装带绕两圈,再通过吊装U型环与吊装钢丝绳相连,以确保对钢柱镀锌层的保护。43.1.6当A型杆立起后必须设置拉线,拉线紧固前应将A型架构基本找正,拉线与地面的夹角≤45°。43.1.7构架柱的校正采用两台经纬仪同时在相互垂直的两个面上检测。校正时从中间轴线向两边校正,每次经纬仪的放置位置应做好记号,避免造成误差。校正时应避开阳光强烈的时间进行。43.1.8构架柱校正合格后:(1)采用地脚螺栓连接方式时,进行地脚螺栓的紧固,螺栓的穿向垂直由下向上,横向同类构件一致。紧固螺栓后,应将外露丝扣冲毛或涂油漆,以防螺栓松脱和锈蚀。(2)采用插入式连接方式时,应清除杯口内的泥土或积水后进行二次灌浆,灌浆时用振动棒振实,不得碰击木楔,并及时留置试块。1.1.工艺标准43.2.1钢构件无因运输、堆放和吊装等造成变形及涂层脱落。
43.2.2构架镀锌层不得有黄锈、锌瘤、毛刺及漏锌现象。43.2.3单节构件弯曲矢高偏差控制在L/1500(L为构件的长度)以内,且≤5mm,单个构件长度偏差≤3mm。43.2.4柱脚底板螺栓孔径偏差控制在±0.5mm以内,螺栓孔位置偏差≤1mm。43.2.5构架接地端子高度及方向应统一。43.2.6构架排锌孔应在出厂前封闭。43.2.7构架柱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排水孔和灌浆孔。43.2.8构架加工厂家应确保镀锌后的高强螺栓力学性能不低于设计要求,同时提供镀锌后螺栓的施工紧固力矩值。43.2.9构架柱法兰顶紧接触面≥75%紧贴,且边缘最大间隙≤0.8mm。43.2.10质量标准应符合Q/GDW183—2008《110kV~1000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中相关要求。1.接地连接点(0101020103)1.1.施工要点44.1.1接地扁钢型号符合设计接地计算要求。44.1.2现场材料具备出厂合格证。44.1.3接地扁钢煨弯时宜采用冷弯法,防止破坏表面锌层。44.1.4支架连接要根据接地材料规格,确定连接点一般不少于2点,并且必须做导通试验。44.1.5有地线柱构架应双接地,架构爬梯应可靠接地。
1.1.工艺标准44.2.1设备区构架接地端子高度、方向一致,接地端子顶标高≥500mm(场平±0mm)。44.2.2接地引下线沿构架正面引出,接地引下线引出方位与架构接地孔位置对应,并应露出保护帽。44.2.3接至电气设备上的接地线应采用镀锌螺栓连接,有色金属接地线可用螺栓连接、压接、放热焊接方式连接,用螺栓连接时应设置防松螺帽或防松垫片,确保紧密牢固。44.2.4接地网连接焊接处涂防腐漆,接地标示油漆色带为黄绿相间,接地标识颜色分割清晰,宽窄一致,美观统一。44.2.5施工质量应满足GB50169—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2.构架基础(0101020104)2.1.施工要点45.1.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时,含泥量≤2%。细骨料应采用中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时,含泥量≤5%。宜采用饮用水拌合,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的规定。45.1.2模板采用15mm厚度以上胶合板或工具式钢模板,表面平整、清洁、光滑。钢模板使用前表面须刷隔离剂T。
45.1.3混凝土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为300~500mm,并保证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上层混凝土,以避免出现冷缝。振捣时尽量避免与钢筋及螺栓接触。45.1.4混凝土顶标高用水准仪控制,表面用铁抹原浆压光,至少赶压三遍成活。45.1.5混凝土表面采取二次振捣法。45.1.6基础混凝土应根据季节和气候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冬期施工应采取防冻措施。45.1.7若采用地脚螺栓连接:(1)螺栓定位采用独立支撑架,定型机加工孔洞套板,定位系统须有偏差微调措施。(2)螺栓定位用全站仪检查或用经纬仪从两个方向检查。混凝土浇筑完后用相同方法复查。(3)混凝土浇筑前螺栓丝扣须包裹塑料布,基础施工完后丝扣须做防锈处理,并用柔性材料包裹后安套管保护。45.1.8若采用杯口基础:(1)预留杯口模板宜用胶合板或木板制作,外侧包裹塑料布或涂以油脂,以利脱模,杯底必须封严,防止混凝土渗入。(2)预留杯口模板上部固定,下部悬空,浇筑时应从杯口四周均匀下料,保证其位置、垂直度正确。(3)宜在混凝土初凝时将杯口模板松动,混凝土终凝后及时将杯口模板拔出。(4)未及安装和二次浇灌的杯口基础,过冬前应将杯口内积水清理干净,防止冻胀破坏。1.1.工艺标准45.2.1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
45.2.2基础表面光滑、平整,清洁、颜色一致。无明显气泡、无蜂窝、无麻面、无裂纹和露筋现象。45.2.3模板接缝与施工缝处无挂浆、漏浆现象。45.2.4地脚螺栓轴线偏差0~2mm,垂直度偏差0~1mm,标高偏差0~1mm。45.2.5质量标准应符合Q/GDW183—2008《110kV~1000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中相关要求。如施工图纸中对偏差有具体要求,应满足较高标准。1.保护帽(地面以上部分)(0101020105)1.1.施工要点46.1.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时,含泥量≤2%。细骨料应采用中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30时,含泥量≤5%。宜采用饮用水拌合,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的规定。46.1.2浇筑前检查构支架接地或电缆保护管是否做好。46.1.3基础混凝土顶与保护帽下部交接处须凿毛。46.1.4采用定型钢模或胶合板,胶合板模板在下料过程中必须打坡角,接缝处粘贴海绵条。模板必须固定牢固,防止浇筑时发生位移。46.1.5用f30mm振捣棒插入振捣,或用振捣棒从模板外侧振捣,确保浇筑质量。46.1.6保护帽顶部向外找坡5mm,以便排水。
46.1.7顶部做倒角时宜使用塑料角线。1.1.工艺标准46.2.1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混凝土表面光滑、平整、颜色一致,无蜂窝麻面、气泡等缺陷。46.2.2外部环境对混凝土影响严重时,可外刷透明混凝土保护涂料,用于封闭孔隙、延长耐久年限。46.2.3外观棱角分明,线条流畅,外型美观,使用的倒角角线应坚硬、内侧光滑。46.2.4全站保护帽的型式统一、高度一致。2.独立避雷针(0101020106)2.1.施工要点47.1.1独立避雷针进场时,应检查出厂合格证、安装说明书、螺栓清单等资料是否齐全。47.1.2复测基础标高、轴线,检查预埋螺栓位置及露出长度等,超出允许偏差时,应做好技术处理。47.1.3进场时检查钢柱镀锌质量、弯曲矢高等符合要求。钢柱在搬运和卸车时,严禁碰撞和急剧坠落。47.1.4构件运输、卸车排放时组装场地应平整、坚实,按构件排杆图一次就近堆放,尽量减少场内二次倒运。排杆时将构件垫平、排直,保证每段钢柱不少于两个支点垫实。组装后对柱身长度、弯曲矢高进行测量。法兰的穿向由下至上,连接螺栓必须逐个对称紧固。47.1.5
吊装前根据高度、杆型、重量及场地条件等选择起重机械,并计算合理吊点位置、吊车停车位置、钢丝绳及拉绳规格型号等。在钢柱的吊点处宜采用合成纤维吊装带绕两圈,再通过吊装U型环与吊装钢丝绳相连,以保证对钢柱镀锌层的保护。47.1.6起吊时要缓慢起钩,完全吊起后,插入地脚螺栓后将螺栓临时紧固,同时收紧四周的缆风绳,确认缆风绳全部固定并使立柱保持垂直、螺栓紧固后,再松开吊钩。就位后应做好临时接地。47.1.7校正合格后,将杆件和地脚螺栓全部紧固后方可拆除缆风绳。47.1.8节与节之间连接可靠,接地满足要求。1.1.工艺标准47.2.1钢构件无因运输、堆放和吊装等造成变形及涂层脱落。47.2.2钢构件镀锌层不得有黄锈、锌瘤、毛刺及漏锌现象。47.2.3单节构件弯曲矢高偏差控制在L/1500以内,且≤5mm,单个构件长度偏差≤3mm。47.2.4接地端子高度及方向应统一。47.2.5独立避雷针应装设集中接地装置,且集中接地装置与接地网的地中距离≥3m。47.2.6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及建筑物出入口的距离≥3m。47.2.7接至避雷针上的接地线应用螺栓连接,有色金属接地线可用螺栓连接、压接、放热焊接方式连接,用螺栓连接时应设防松螺帽或防松垫片,确保紧密牢固。47.2.8质量标准应符合Q/GDW183—2008《110kV~1000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中相关要求。
1.设备支架(0101020101)1.1.施工要点48.1.1构架进场时,应检查出厂合格证、安装说明书、螺栓清单等资料是否齐全。48.1.2复测基础标高、轴线,检查预埋地脚螺栓位置及露出长度等,超出允许偏差时,应做好技术处理。48.1.3支架进场时检查镀锌质量、弯曲矢高等符合要求。在搬运和卸车时,严禁碰撞和急剧坠落。48.1.4支架柱吊装前根据高度、杆型、重量及场地条件等选择起重机械,并计算合理吊点位置、吊车停车位置、钢丝绳及拉绳规格型号等。宜采用合成纤维吊装带绕两圈,再通过吊装U型环与吊装钢丝绳相连,以确保对钢管支架柱镀锌层的保护。48.1.5支架柱的校正采用两台经纬仪同时在相互垂直的两个面上检测,单杆进行双向校正,确保同组、同轴均在同一轴线上。校正合格后进行地脚螺栓的紧固或二次灌浆。支架组立时要考虑混凝土杆模板缝或钢管焊缝朝向一致,接地端子高度及朝向一致。48.1.6支架柱校正合格后:(1)采用地脚螺栓连接方式时,进行地脚螺栓的紧固,螺栓的穿向垂直时由下向上,横向时同类构件一致。紧固螺栓后,应将外露丝扣冲毛或涂油漆,以防螺栓松脱和锈蚀。(2)采用插入式连接方式时,应清除杯口内的泥土或积水后进行二次灌浆,灌浆时用振动棒振实,不得碰击木楔,并及时留置试块。1.2.工艺标准
48.2.1钢构件无因运输、堆放和吊装等造成变形及涂层脱落。48.2.2构架镀锌层不得有黄锈、锌瘤、毛刺及漏锌现象。48.2.3单节构件弯曲矢高偏差控制在L/1500(L为构件的长度)以内,且≤5mm,单个构件长度偏差≤3mm。48.2.4支架接地端子高度及方向应统一,接地端子顶标高≥500mm(场平±0mm)。48.2.5隔离开关支架安装,其倾斜度应<支架高度的千分之1.5。同轴误差≤±15mm,水平误差≤±10mm。同组水平误差≤±5mm,同相水平误差≤±1.5mm。48.2.6TA(CT)、TV(PT)、CVT和避雷器支架安装后,标高偏差≤5mm,垂直度偏差≤5mm,相间轴线偏差≤10mm,顶面水平度偏差≤2mm/m。48.2.7如施工图纸或产品说明书中对误差有具体要求,应满足较高标准。48.2.8质量标准应符合Q/GDW183—2008《110kV~1000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中相关要求。1.现浇清水混凝土基础(0101020202)1.1.施工要点49.1.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时,含泥量≤2%。细骨料应采用中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时,含泥量≤5%。宜采用饮用水拌合,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的规定。掺合料宜采用细度在20以下的Ⅱ级粉煤灰。
49.1.2模板采用15mm厚度以上胶合板或其他大模板,表面平整、清洁、光滑。若模板表面光洁度无法达到要求时也可贴1mm厚PVC板。49.1.3模板拼缝处加海绵条,板缝间要用腻子补齐后粘贴20~50mm宽透明胶带防止漏浆。49.1.4混凝土控制配合比,调好水灰比。49.1.5混凝土采用斜面分层或全面分层法浇筑。分层厚度为300~500mm,并保证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上层混凝土,以避免出现冷缝。振捣时尽量避免与埋件接触,严禁与模板接触。49.1.6混凝土顶标高用水准仪控制,表面用铁抹原浆压光,至少赶压三遍成活。49.1.7基础阳角做圆弧倒角时宜使用塑料角线。49.1.8混凝土表面采取二次振捣法。49.1.9大型埋件制安要点:(1)钢板宜用等离子切割机下料,以控制变形,下料完毕用角向磨光机将钢板四周打磨光滑平整。(2)焊接锚筋采用中间向四侧扩散的顺序,并分次跳焊,以控制焊接变形。(3)埋件安装用专用安装支架,安装支架要牢固可靠,有埋件微调措施。(4)为防止埋件下空鼓,埋件钢板必须按要求设置排气孔(小边≥300mm的埋件均应设置,排气孔中心距埋件边缘距离≤200mm,排气孔纵、横间距≤200mm,排气孔须设于相邻锚筋中间部位,排气孔需用电钻打眼,直径≥0mm)。(5)混凝土浇筑时从埋件四周振捣,直至埋件下气体及泌水排除干净。49.1.10混凝土应进行热工计算,并根据季节和气候采取相应的养护及降温措施,冬期施工应采取防冻措施。
49.1.11做好测温工作,以便及时改进养护措施(内外温差不超过25℃,内底温差不超过0℃)。49.1.12冬期施工采取长时间的养护,根据测温记录,当内外温度接近时,逐步减少保温层厚,尽量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弛效应。1.1.工艺标准49.2.2基础露出地面部分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49.2.3电抗器基础预埋铁件及固定件不能形成闭合磁回路。49.2.4外露基础阳角宜设置圆弧倒角,半径20~30mm。49.2.5允许偏差:(2)电抗器基础相间中心距离偏差≤10mm,预埋件水平偏差≤3mm,标高偏差0~-5mm。(3)装配式电容器基础预埋件水平偏差≤2mm,中心偏差≤5mm。(4)如施工图纸和产品说明书有更高要求,应予满足。2.现浇清水混凝土设备基础(其他设备)(0101020203)2.1.施工要点50.1.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时,含泥量≤2%。细骨料应采用中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时,含泥量≤5%。宜采用饮用水拌合,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的规定。
50.1.2模板采用15mm厚度以上胶合板或其他大模板,表面平整、清洁、光滑。若模板表面光洁度无法达到要求时也可贴1mm厚PVC板。50.1.3模板拼缝处加海绵条,板缝间要用腻子补齐后粘贴20~50mm宽透明胶带防止漏浆。50.1.4混凝土采用全面分层法浇筑,分层厚度为300~500mm,并保证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上层混凝土,以避免出现冷缝。振捣时尽量避免与钢筋及埋件接触,严禁与模板接触。50.1.5混凝土顶标高用水准仪控制,表面用铁抹原浆压光,至少赶压三遍成活。50.1.6基础阳角做圆弧倒角时宜使用塑料角线。50.1.7混凝土表面采取二次振捣法。50.1.8基础混凝土应根据季节和气候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冬期施工应采取防冻措施。1.1.工艺标准50.2.1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颜色一致,无蜂窝麻面,无气泡。50.2.2基础露出地面部分阳角应设置圆弧倒角,半径20~30mm。50.2.3允许偏差:(1)断路器基础相间距离偏差≤5mm,同相偏差≤5mm。地脚螺栓中心偏差应≤2mm,高度偏差0~+10mm。(2)隔离开关设备基础同组中心偏差≤5mm。(3)如施工图纸和产品说明书有更高要求,应予满足。2.普通预埋件(0101020301)
1.1.施工要点51.1.1钢板采用低碳钢,其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应符合现行GB700《碳素结构钢》规定,一般采用Q235B。焊条应符合现行GB/T5117《碳钢焊条》规定,一般采用E43。51.1.2凡施焊的各种钢筋钢板均应有质量证明书;焊条应有产品合格证。钢筋进场时应抽样做力学性能检测。51.1.3各种焊接材料应妥善保管,防止锈蚀、受潮变质。51.1.4钢板切割整齐,尺寸正确,下料完毕用角磨机将钢板四周打磨光滑平整。51.1.5焊接锚筋采用中间向四侧扩散的顺序,并分次跳焊以控制焊接变形。51.1.6件钢板检查变形超标时,用火焰结合机械方法校正。51.1.7埋件安装用专用安装支架,安装支架要牢固可靠,有埋件微调措施。51.1.8为防止埋件下空鼓,埋件钢板必须按要求设置排气孔:(1)小边≥300mm的埋件均应设置,排气孔中心距埋件边缘距离≤200mm。(2)排气孔纵、横间距≤200mm,排气孔须设于相邻锚筋中间。(3)排气孔需用电钻打眼,直径≥30mm。(4)混凝土浇筑时从埋件四周振捣,直至埋件下气体及泌水排除干净。1.2.工艺标准51.2.1外露埋件采用镀锌件(锚筋部分不宜镀锌),表面洁净无锈蚀。51.2.2埋件外露面刷防锈漆,边缘整齐美观。51.2.3预埋件与锚固钢筋焊接牢固。51.2.4预埋件严禁有空鼓现象。
51.2.5允许偏差:(1)配电盘柜下预埋件:中心偏差≤1mm/m,全长≤5mm;表面平整度偏差≤1mm/m,全长偏差≤5mm;不平行度偏差≤5mm,与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偏差≤3mm。(2)其他设备预埋件质量标准符合Q/GDW183—2008《110kV~1000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中相关要求。1.设备支架接地连接点(0101020303)1.1.施工要点52.1.1接地扁钢型号符合设计接地计算要求。现场材料具备出厂合格证。52.1.2设备接地连接点高度一致,方向一致,扁铁平顺,接地标识颜色分割清晰,宽窄一致,美观统一。52.1.3接地扁钢煨弯时宜采用冷弯法,防止破坏表面锌层。52.1.4支架连接要根据接地材料规格,确定连接点一般不低于2点,并且必须做导通试验。1.2.工艺标准52.2.1设备接地安装,接地引下线与设备支架连接时采用螺栓连接,接触面应严密无缝隙。重要设备应有2根与主接地网不同地点分别连接的接地点。每台电气设备应以单独的接地体与接地网连接,不得串接在一根引下线上。52.2.2接地引下线露出地面部分应横平竖直,紧贴基础面,接地引下线拐角设10mm半径圆弧。
52.2.3集中接地的引下线应做标识,区别于主接地引下线。52.2.4设备机构箱门、围栏门等的铰链处应采用软铜线连接,保证良好接地。52.2.5电抗器支柱的底座均应接地,支柱的接地线不应成闭合环路,同时不得与地网形成闭合环路,可采用单开口或多开口等电位联结后接地。52.2.6接至电气设备上的接地线应用螺栓连接,有色金属接地线可用螺栓连接、压接、放热焊接方式连接,用螺栓连接时应设防松螺帽或防松垫片,确保紧密牢固。52.2.7质量标准应满足GB50169—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1.现浇清水混凝土主变压器基础(0101020401)1.1.施工要点53.1.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时,含泥量≤2%。细骨料应采用中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时,含泥量≤5%。宜采用饮用水拌合,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的规定。掺合料宜采用细度在20以下的Ⅱ级粉煤灰。53.1.2模板采用15mm厚度以上胶合板或其他大模板,表面平整、清洁、光滑。若模板表面光洁度无法达到要求时也可贴1mm厚PVC板。53.1.3模板拼缝处加海绵条,板缝间要用腻子补齐后粘贴20~50mm宽透明胶带防止漏浆。
53.1.4混凝土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为300~500mm,并保证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上层混凝土,以避免出现冷缝。振捣时尽量避免与埋件接触,严禁与模板接触。53.1.5混凝土顶标高用水准仪控制,表面用铁抹原浆压光,至少赶压三遍成活。53.1.6基础阳角做圆弧倒角时宜使用塑料角线。53.1.7混凝土表面采取二次振捣法。53.1.8大体积混凝土应进行温控计算,并根据季节和气候采取相应的养护及降温措施,做好测温工作,以便及时改进养护措施(内外温差不超过25℃,内底温差不超过20℃)。53.1.9冬期施工应采取防冻措施,根据测温记录,当内外温度接近时,逐步减少保温层厚,尽量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弛效应。1.1.工艺标准53.2.1基础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颜色一致,接槎整齐,无蜂窝麻面,无气泡。53.2.2表层混凝土内宜设置钢筋网片。53.2.3外部环境对混凝土影响严重时,可外刷透明混凝土保护涂料,用于封闭孔隙、延长耐久年限。53.2.4基础阳角设置圆弧倒角,半径20~30mm。53.2.5允许偏差:(1)主变压器基础预埋件水平偏差≤3mm,相邻预埋件高差≤3mm。(2)如施工图纸或产品说明书中对偏差有有更高要求,应予满足。2.主变压器油池(含格栅)(0101020402)
1.1.施工要点54.1.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时,含泥量≤2%。细骨料应采用中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时,含泥量≤5%。宜采用饮用水拌合,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的规定。54.1.2格栅采用钢制或玻璃钢材料,支撑采用C25混凝土支墩、砖砌支墩外抹水泥砂浆、钢支撑或玻璃钢支撑,钢制材料制作完成后采用热浸镀锌防腐。54.1.3模板采用15mm厚度以上胶合板或其他大模板,表面平整、清洁、光滑且尽量使用整张板。若表面光洁度无法达到要求时模板表面也可贴1mm厚PVC板。54.1.4模板拼缝处加海绵条,板缝间要用腻子补齐后粘贴20~50mm宽透明胶带防止漏浆。54.1.5基础阳角做圆弧倒角时宜使用塑料角线。54.1.6混凝土控制配合比,调好水灰比。54.1.7混凝土表面采取二次振捣法。54.1.8混凝土顶标高用水准仪控制,表面用铁抹原浆压光,至少赶压三遍成活。54.1.9油池壁每侧宜设置两道伸缩缝。54.1.10格栅板确定规格(平面尺寸)前,根据现场实际尺寸进行放样预排,尽量使用同一规格。54.1.11格栅板支撑于油池侧壁和支墩上,施工时用水准仪控制标高,上平必须一致,并确保格栅板安放稳固,不晃荡。54.1.12格栅板安放完毕后,相互之间用螺栓或“U”型卡具连成整体。
1.1.工艺标准54.2.1油池壁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表面光洁,横平竖直,颜色一致,无蜂窝麻面,无气泡。54.2.2基础阳角设置圆弧倒角,半径20~30mm。54.2.3油池内干铺卵石,粒径为50~80mm,铺设厚度≥250mm。54.2.4格栅铺设平顺,满铺池底,并与油池壁结合紧密。54.2.5质量标准应符合Q/GDW183—2008《110kV~1000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中相关要求。2.混凝土框架清水墙砌体防火墙(0101020501)2.1.施工要点55.1.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42.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不超过1%;当混凝土强度时,含泥量不超过2%。细骨料应采用中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不超过3%;当混凝土强度时,含泥量不超过5%。宜采用饮用水拌合。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的规定。掺合料宜采用细度在20以下的Ⅱ级粉煤灰。填充墙应采用节能环保砖。砖块采用优等品,砖块颜色均匀,规格尺寸偏差≤2mm。砂浆配制宜采用中砂。砂的含泥量不超过5%,使用前过筛。55.1.2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55.1.3框架柱模板宜选用15mm以上胶合板或定型模板,采用对拉螺栓配合型钢围檩的加固方式。
55.1.4若柱边需倒角,宜使用塑料角线,角线与模板用胶粘贴紧密,无法粘贴的接触面处夹设双道海绵密封条,与模板挤紧,防止漏浆。55.1.5钢筋在绑扎过程中,所有铅丝头必须弯向柱内,避免接触模板面。55.1.6混凝土控制配比,调好水灰比。55.1.7柱子浇筑分层连续浇筑,每层以500~700mm为宜,不宜超过1m,每小时混凝土浇筑高度不得超过2m。55.1.8从梁端向柱内下混凝土时,将柱箍筋及梁端主筋局部间距加大并临时固定,混凝土浇筑快到顶时,重新恢复绑扎。55.1.9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需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混凝土强度通过试压同条件试块评定。55.1.10砖要专人精心挑选,主要控制外形尺寸、外观质量及色泽。非整砖一律用砂轮切割机切割。55.1.11砌筑根据框架实际空间合理确定灰缝厚度及层数,双侧皮数杆控制砖层水平位置,在框架柱上用墨线弹出砖墙的外边线,用以控制墙体的垂直度。55.1.12墙体当日砌筑高度不得超过1.8m,砌筑完的墙体及时用棉纱或毛巾将表面污渍擦洗干净,并用塑料布包裹保护,防止砌筑上部墙体时,落地灰污染墙面。55.1.13两人双侧对砌,同时双面挂线控制。55.1.14墙体勾缝采用专用有砂型勾缝剂拌和成半干硬性砂浆,勾缝时应从上向下施工,同时防止墙面污染。55.1.15多孔砖需提前1~2天浇水湿润。
55.1.16尽量避免冬期施工。1.1.工艺标准55.2.1基础上部钢筋混凝土梁、柱一次施工,表面密实光洁,棱角分明,颜色一致,不得抹灰修饰。55.2.2填充墙砌筑灰缝横平竖直密实饱满,组砌正确,不应出现通缝,接槎密实、平直水平灰缝厚度和竖缝宽度宜为10mm,且不小于8mm、不大于12mm。55.2.3外部环境对混凝土影响严重时,可外刷透明混凝土保护涂料,用于封闭孔隙、防止大气的腐蚀、防止裂缝,延长耐久年限。55.2.4框架梁突出墙面时应在梁底设置滴水线。55.2.5墙身垂直度偏差≤H/1000(H为防火墙高度),且≤30mm。墙顶标高偏差:±10mm。墙身截面尺寸偏差-5~+8mm;墙身表面平整度偏差≤8mm;墙体平整度偏差≤3mm。墙体垂直度偏差≤3mm。55.2.6质量标准符合Q/GDW183—2008《110kV~1000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中相关要求。2.砂浆饰面墙体(0101030102)2.1.施工要点56.1.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采用中砂,含泥量≤5%,使用前过筛。宜采用饮用水拌合,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的规定。采用MU10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或混凝土砌块。56.1.2砌体砌筑:
(1)砌筑前,应先在基础顶面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找平,弹出墙身轴线、边线及墙垛位置,将砌筑部位清理干净,浇水湿润。(2)砌筑:砌砖宜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三一”砌法。砌体砂浆应密实饱满,砖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小于80%。(3)墙砖的转角处,每皮砖的外角应加砌七分头。七分头切割时,应用切割机在指定地点集中切割,严禁砍砖。(4)转角处、交接处必须同时砌筑,必须留槎时应留斜槎。(5)砖垛应与墙同时砌筑,严禁采用包心砌筑法。(6)墙体留设变形缝应与基础变形缝位置、宽度一致,上下贯通。56.1.3墙体抹灰:(1)在大面积抹灰前,先做样板,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2)基层处理:基层表面的灰土、污垢、油渍等应清除干净,并在抹灰前一天洒水湿润墙面。(3)抹底层砂浆:每层厚度为5~7mm,分层与所充筋或灰饼抹平,并用大杠刮平、找直,木抹子搓毛。每层间隔时间不少于24h。(4)抹面层砂浆:底层砂浆抹好后,第二天即可抹面层砂浆。先用水湿润墙面,抹时先薄薄地刮一层素水泥膏,使其与底灰粘牢,紧跟着抹罩面灰,并用杠横竖刮平,木抹子搓毛。(5)拉毛:待其表面无明水时,用毛刷或海绵蘸水垂直于地面的同一方向进行拉毛。拉毛时用力要均匀,速度要一致,使纹理大小均匀,保证面层砂浆的颜色一致,避免和减少收缩裂缝。56.1.4墙面验收合格,干燥度达到要求后进行涂料面层工艺施工
1.1.工艺标准56.2.1砌块应平顺,不得出现破槎、松动。56.2.2预埋拉筋的数量、长度均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留置间距偏差不超过一皮砖。56.2.3构造柱留置正确,大马牙槎先退后进、上下顺直;残留砂浆清理干净。56.2.4针对不同的墙体材料进行基面处理。56.2.5变形缝设置间距不得大于15m,缝宽25mm。56.2.6轴线位移≤5mm,平整度偏差≤3mm,垂直度偏差≤3mm。2.围墙变形缝(0101030104)2.1.施工要点57.1.1填充材料宜采用沥青麻丝。表面材料宜采用硅酮耐侯密封胶或金属装饰条。57.1.2硅酮耐候密封胶施工:变形缝两侧2mm处粘贴美纹纸;打胶成圆弧形状,内凹3mm;待胶凝固后,拆除美纹纸,避免墙面污染。57.1.3金属装饰条施工:宜采用70mm宽、1.5mm厚金属装饰条,折压成U型,折边宽度10mm,在变形缝两边用手提切割机切槽,槽口打胶,将金属装饰条牢固嵌入墙面。2.2.工艺标准57.2.1围墙变形缝宜留在墙垛处,缝宽25mm,并与墙基础变形缝上下贯通。57.2.2变形缝打胶顺直、弧度一致、美观清洁。3.标志墙(0101030201)3.1.施工要点
58.1.1标志墙弹线施工:(1)首先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典型设计方案(简称典设方案)计算出标志牌的结构尺寸,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对标识牌轴线进行复测,即从原始的坐标轴线或主控制线开始,采用经纬仪对大门及标识牌进行复测。(2)根据施工图先放水平线,水平高度每500mm分一段,共分六段;然后再放竖线分间距,临门位置为灰色铝塑板770mm分三段,绿色铝塑板738mm分五段,再用经纬仪垂直引上,弹出墨线。58.1.2标志墙龙骨安装:(1)按照典设方案的分块进行复合铝塑板的分块,依据分块尺寸进行轻钢龙骨安装。(2)沿弹好的墨线,固定角码。采用化学螺栓进行固定角码。(3)焊接龙骨:先水平后竖向。主龙骨与埋件焊接应牢固;次龙骨焊于主龙骨上形成井字格。预埋件、焊口涂刷防腐剂不少于两遍。金属骨架通过工程监理隐蔽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58.1.3标志牌底板安装:龙骨全部安装合格后,用电钻在龙骨上按设计的位置打眼;经检测无误后进行标识牌底板安装,并进行位置的调整;位置准确后,将底板用螺栓固定在龙骨上。58.1.4标志牌面层安装:依据典设方案在底板上安装铝塑板,安装时注意控制工艺质量。安装完毕后,在易受污染部位用胶纸贴盖或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护,易被划碰的部位设安装护栏保护。58.1.5标识及文字安装:
(1)依据典设方案进行国网标志牌及字体的安装:量取尺寸,将网标(字体)底图粘贴在标志墙上;用电钻打孔预固定标志牌和字体,局部调整,使其标志牌和字体端正。铝塑板粘贴牢固后撕去保护膜,开始安装标识及文字。(2)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典设方案将图标和字的位置找出,四周用白线弹出边线做出标记。(3)将图标(字)背面均匀涂胶后,与铝塑板紧密粘贴,用美纹纸在图标(字)面上进行压贴,待图标(字)粘贴牢固后清除美纹纸及多余胶液。1.1.工艺标准58.2.1金属骨架连接牢固,安全可靠,横平竖直,没有弯曲和扭曲变形,焊缝质量合格。58.2.2图标、字体粘贴紧密,与复合铝塑板间无缝隙;图标、字体粘贴方正,位置正确,无偏差;图标、字体周边清洁。58.2.3轴线位移≤5mm,标高偏差-10~0mm,立面垂直度偏差≤1.5mm,表面平整度偏差≤1mm,阳角方正偏差≤2mm,接缝直线度偏差≤1mm,水平面平直度偏差≤2mm,接缝高低差≤1mm,接缝宽度偏差≤1mm。2.自动金属大门(0101030301)2.1.施工要点59.1.1根据当地情况可选用镂空、平板及伸缩金属大门。59.1.2大门制作:进行满焊焊接,对焊接部位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防腐处理,再对大门进行表面整体喷漆。
59.1.3大门轨道安装:(1)在做好的路基上利用钢筋马凳加固轨道,预留出混凝土二次浇筑量,将轨道调直调平,然后浇注混凝土固定轨道。轨道接头要平滑,以保证大门开启方便。(2)根据图纸要求,将门卡焊接到预埋件上并进行防腐处理。59.1.4大门及遥控箱安装:(1)站内、外道路施工完成后,进行大门的安装。(2)将大门安装到导轨、门卡内,推动大门,检验其导轨顺直及平整度,保证大门开启灵活。(3)按照施工图纸安装电动机及遥控箱。59.1.5大门接线及调试:(1)大门安装完后进行大门接线及调试工作。满足大门开启灵活平稳,遥控灵敏。(2)盖上遥控箱外罩,清理现场,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1.1.工艺标准59.2.1颜色:边框宜采用国网绿,中间为灰色,与大门标识墙相协调。59.2.2导轨顺直,门卡焊接牢固。水平度偏差≤1mm。门卡与导轨间距符合图纸要求且满足大门的实际使用要求,门卡与导轨平行度偏差≤1.5mm。59.2.3大门安装:垂直度偏差≤2.5mm,水平度偏差≤2mm。2.郊区型道路(0101030401)2.1.施工要点60.1.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时,含泥量2%
。细骨料应采用中、粗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时,含泥量≤5%。宜采用饮用水拌合,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的规定。60.1.2道路采用抗裂、耐磨,边角倒圆。60.1.3模板安装:采用钢制倒圆角定型模板。定位放线、安装模板,模板外侧采用钢筋和花篮螺丝固定,防止模板跑模。模板接头紧密,接口平整,模板边沿顺直;不能有离缝、前后错台、高低不平现象。60.1.4面层施工:路面用水泥、砂、石子应在施工前做好工程材料计划,同一批进场,集中堆放备用,以保持道路完成后色泽一致。振捣,首先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按顺序插振一次,然后用振动梁进一步拖拉振实并初步整平;混凝土水分略干后(操作人员应根据气温情况灵活撑握),面层掺加耐磨粉,然后用磨浆机磨面。待混凝土表面无水膜时进行第一遍人工压光。开始凝结即进行分遍抹压面层。路面压光至少为四遍。混凝土表面无明水后,用刷子蘸水按横向轻刷一遍,使其面层颜色一致。60.1.5路面胀、缩缝设置,灌缝:胀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壁上下垂直,缝宽一致,上下贯通,缝中不得连浆;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25%~30%时切割缩缝。填缝前采用高压水和压缩空气彻底清除接缝中砂石及其他污染物,确保缝壁及内部清洁、干燥。缝两侧粘贴美纹纸,然后施打硅酮耐候胶。灌注高度,夏天宜与板面齐平,冬天宜低于板面1~2mm;填缝要求饱满、均匀、连续贯通。60.1.6胀缝传力杆设置:胀缝处的传力杆,施工前将沥青涂上280mm,传力杆长度的一半穿过端部档板,固定于外侧定位模板中。
60.1.7路面养护:路面混凝土养护要派专人负责,并在浇筑完成后12h内开始养护,使路面一直保持湿润状态,养护期为14天。路面养护期间严禁行人、车辆在上面走动;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通行,且初期通行速度不得大于5km/h,防止车辆刹车破坏或污染道路面层。1.1.工艺标准60.2.1道路缩、胀缝设置位置准确,缝壁垂直,缝宽一致,填缝密实;传力杆必须与缝面垂直。60.2.2胀、缩缝采用硅酮耐候密封胶填充,打胶顺直、弧度一致、美观清洁。60.2.3路面平整密实、色泽均匀,无脱皮、裂缝、损坏、麻面、起砂、污染。60.2.4路面泛水坡度正确,无积水。60.2.5路面宽度偏差±5mm。路面平整度偏差≤3mm。纵坡标高±3mm。横坡度±0.2%。纵缝顺直度≤3mm。横缝顺直度≤2mm。2.城市型道路(0101030402)2.1.施工要点61.1.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时,含泥量≤2%。细骨料应采用中、粗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时,含泥量≤5%。宜采用饮用水拌合,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的规定。61.1.2道路采用抗裂、耐磨。
61.1.3面层施工:路面用水泥、石子、砂应在施工前做好工程材料计划,同一批进场,集中堆放备用,以保持道路完成后色泽一致。振捣,首先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按顺序插振一次。然后,用振动梁进一步拖拉振实并初步整平。混凝土水分略干后(操作人员应根据气温情况灵活撑握),面层掺加耐磨粉,然后用磨浆机磨面。待混凝土表面无水膜时进行第一遍人工压光,开始凝结即进行分遍抹压面层,路面压光至少为四遍。混凝土表面无明水后,用刷子蘸水按横向轻刷一遍,使其面层颜色一致。61.1.4路面胀、缩缝设置,灌缝:胀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壁上下垂直,缝宽一致,上下贯通,缝中不得连浆。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25%~30%时切割缩缝,填缝前采用高压水和压缩空气彻底清除接缝中砂石及其他污染物,确保缝壁及内部清洁、干燥。缝两侧粘贴美纹纸,然后施打硅酮耐候胶。灌注高度,夏天宜与板面齐平,冬天宜低于板面1~2mm;填缝要求饱满、均匀、连续贯通。61.1.5胀缝传力杆设置:胀缝处的传力杆,施工前将沥青涂上280mm,传力杆长度的一半穿过端部档板,固定于外侧定位模板中。61.1.6路面养护:路面混凝土养护要派专人负责,并在浇筑完成后12h内开始,使路面一直保持湿润状态,养护期为14天。路面养护期间严禁行人、车辆在上面走动,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通行,初期通行速度不得大于5km/h,防止车辆刹车破坏或污染道路面层。1.1.工艺标准61.2.1道路缩、胀缝设置位置准确,缝壁垂直,缝宽一致,填缝密实;传力杆必须与缝面垂直。61.2.2胀、缩缝采用硅酮耐候密封胶,打胶顺直、弧度一致、美观清洁。
61.2.3路面平整密实、色泽均匀,无脱皮、裂缝、损坏、麻面、起砂、污染。61.2.4路面泛水坡度正确,无积水。61.2.5路面宽度偏差±5mm。路面平整度≤3mm。纵坡标高偏差±3mm。横坡度偏差±0.2%。纵缝顺直度≤3mm;横缝顺直度≤2mm。1.路缘石(0101030403)1.1.施工要点62.1.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粗骨料用石子最大颗粒粒径不应大于厚度的2/3,含泥量不超过2%。细骨料应采用中、粗砂,含泥量≤5%。宜采用饮用水拌合,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的规定。62.1.2路缘石:采用质地坚硬的青石原材或预制清水混凝土路缘石。顶面边角倒圆,露出路面100~150mm,转弯处宜按转弯半径的弧度加工或预制。62.1.3清水混凝土路缘石预制:采用工厂化制作,定型模板,清水混凝土工艺。62.1.4路缘石运输:应采取防护措施,每块之间用草栅隔离,防止边角损坏,装卸时轻装轻放,就近码放,减少二次搬运。62.1.5路缘石安装:先弹出道路中心线,根据道路标高,确定路沿石位置。沿石下铺设80mm厚C20混凝土找平,铺设20mm厚M10水泥砂浆坐浆。路缘石安装时,测量挂线,以确保线型直顺、圆顺;圆弧处路缘石安装前应进行预排,确保路沿石安装尺寸一致,弧度美观。62.1.6勾缝:路缘石接头缝采用1:1水泥砂浆勾缝。严格控制水灰比,稠度以40~50mm
为宜,嵌缝密实后用制作的工具反复压光成圆弧状,保证勾缝无毛边、翘灰,边角光洁,无污染。路缘石与道路之间纵缝(25mm)用沥青砂填嵌密实,表面压光成圆弧状。1.1.工艺标准62.2.1路缘石色泽一致,尺寸正确,倒角美观,无掉角、破损、裂纹现象。62.2.2路缘石安装稳固,并应线直、弯顺、无折角,顶面应平整无错牙,勾缝应严密,不得有阻水现象;路缘石背后回填必须密实。62.2.3长度偏差±2mm。宽度偏差±3mm。厚度偏差±3mm。相邻块高差3mm。顶面标高偏差±3mm。2.细石混凝土广场(0101030404)2.1.施工要点63.1.1细石混凝土面层:(1)刷素水泥浆结合层:在铺设细石混凝土面层以前,在已湿润的基层上刷一道1:0.4~1:0.5(水泥:水)的素水泥浆;一次涂刷面积不宜过大,要随刷随铺细石混凝土,避免时间过长水泥浆风干导致面层空鼓。(2)面层施工:待混凝土水分略干后(操作人员应根据气温情况灵活掌握),面层掺加耐磨粉,然后用磨浆机磨面。待混凝土表面无水膜时进行第一遍人工压光,混凝土开始凝结即进行分遍抹压面层,面层压光至少为四遍。混凝土表面无明水后,用刷子蘸水按横向轻刷一遍,使其面层颜色一致。(3)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25%~30%时切割缩缝,填缝前,采用高压水和压缩空气彻底清除接缝中砂石及其他污染物,确保缝壁及内部清洁、干燥。缝两侧粘贴美纹纸,然后施打硅酮耐候胶。
1.1.工艺标准63.2.1面层与基层的结合必须牢固,无空鼓。63.2.2面层表面洁净,无裂纹、脱皮、麻面和起砂等现象。63.2.3面层排水畅通,无积水现象。63.2.4面砖长、宽偏差:±0.2mm;厚度:±0.5mm。63.2.5广场排水坡度偏差≥1.5%。平整度≤0.3mm。2.碎石场地(0101030501)2.1.施工要点64.1.1碎石色泽一致,级配优良,粒径10~20mm。灰土中粒径大于20mm的土块不得超过10%,但最大的土块粒径不得大于50mm,色泽调和,石灰中严禁含有未消解颗粒。64.1.2一般土场地采用素土夯实,压实系数满足设计要求,夯实前场地耕植土应清除。如遇特殊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冻土、软土等)时,场地采用3:7灰土夯实,灰土厚度300mm,压实系数≥0.93。64.1.3耕植土挖除:场地平整前,先清除300mm厚耕植土。挖除后的耕植土应外运、处理,不得堆放在施工现场;松软基层应夯实平整。64.1.4找标高、弹线:基层施工完成后,根据建筑物已有标高、碎石场地的设计标高和坡度,打控制木桩(或钢筋棍);用水准仪抄平后,在设备基础、电缆沟外壁、构架柱等部位弹出碎石厚度控制线。64.1.5碎石运输:碎石运输采用机动三轮车运至设备区,局部采用人力三轮车运输。
64.1.6碎石铺设:按照图纸设计厚度(控制线)人工铺设碎石。分段铺设,铺设厚度应均匀、到位、平整。64.1.7碎石与其他场地接茬处采用小道沿或吸水砖分隔。1.1.工艺标准64.2.1拌合的灰土配合比和灰土铺设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64.2.2碎石铺设厚度均匀、平整,色泽一致,级配优良。2.雨水口(0101030601)2.1.施工要点65.1.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砂采用中砂,含泥量≤5%,使用前过筛。采用MU15蒸压灰砂砖、混凝土砖。宜采用饮用水拌合,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的规定。65.1.2雨水篦子井圈和井盖采用复合材料。65.1.3郊区型道路在设备区设置排水口,排水口周围1m范围地坪应顺坡坡向排水口,坡降高差10~15mm。井室采用直筒式。城市型道路上的路面应顺坡坡向雨水口。65.1.4雨水口垫层与管道基础混凝土同时浇筑。道路上雨水口采用临时井盖:C25混凝土,厚度≥150mm,配筋双向f10mm、间距150mm。65.1.5若有地下水时,井壁外侧抹水泥砂浆高出地下水位500mm。井基础下铺卵石层。65.1.6井内流槽宜在井壁砌筑至管顶以上时进行砌筑。65.1.7预留支管应随砌随留,其管径、方向、高程应符合工艺标准,管与井壁接触处用砂浆灌满,不得漏水,预留管口宜用砂浆砌筑封口抹平。
65.1.8接入支管,管顶应砌砖拱。65.1.9井室内壁和流槽需要抹面,应按要求分层操作,赶光压实。65.1.10在二次浇筑路面前,雨水篦子井圈按照路面标高,用C20混凝土坐浆找平,固定牢靠;浇筑二次路面时,对井圈位置进行二次浇筑,并校正位置及标高。65.1.11道路外雨水井,在井座边增加细石混凝土泛水现浇带,既能防止泥土随雨水流入井内,又能提高观感质量。1.1.工艺标准65.2.1雨水口、井规格、尺寸、位置正确,与路面结合平顺,排水畅通。65.2.2轴线位移≤5mm,平整度偏差≤3mm,井圈与井壁吻合偏差≤10mm。2.检查井(0101030602)2.1.施工要点66.1.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采用中砂,含泥量≤5%,使用前过筛。采用MU15蒸压灰砂砖、混凝土砖、页岩砖。宜采用饮用水拌合,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的规定。66.1.2井圈和井盖采用复合材料。66.1.3检查井底板及进、出水管的标高符合设计要求。66.1.4垫层:检查井垫层与管道基础垫层混凝土同时浇筑。66.1.5若有地下水时,检查井井壁外侧抹水泥砂浆高出地下水位500mm,井基础下铺卵石层。66.1.6砌筑:砌筑圆形检查井时,应随砌随检查直径尺寸;当需要收口时每次
收进不大于30mm,如三面收进每次最大部分不大于50mm;检查井内流槽宜在井壁砌筑至管顶以上时进行砌筑;井内踏步(应做防腐)随砌随安,位置准确;混凝土井壁踏步在预制或现浇时安装就位;检查井预留支管应随砌随装,其管径、方向、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管与井壁接触处用砂浆灌满,不得漏水。预留管口宜用砂浆砌筑封口抹平;检查井接入圆管,管顶应砌砖拱。66.1.7抹灰:井壁和流槽抹面时,应按要求分层操作,赶光压实1.1.工艺标准66.2.1检查井规格、尺寸、位置正确,兼顾排水功能的检查井与地面结合平顺,排水畅通。66.2.2井圈与井壁吻合偏差≤10mm。井圈平整度偏差≤3mm。井圈高程应比路面低10mm。井内管口与井墙齐平。2.现浇混凝土沟壁(0101030702)2.1.施工要点67.1.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时,含泥量2%。细骨料采用中、粗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时,含泥量≤5%。水宜采用饮用水拌合,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的规定。67.1.2伸缩缝设计无要求时,间距9~15m,沥青麻丝嵌缝、硅酮耐侯密封胶做表面填充。如遇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特殊地质条件,采用橡胶止水带。67.1.3沟壁模板安装:电缆沟宜采用定型钢模。如采用木模板用18mm木胶合板方木背楞(方木应过刨,控制尺寸),f50mm
钢管加固。钢管竖、横杆间距不大于600mm,模板接缝用双面胶带挤压严密;模板组合好后内侧粘贴PVC板,粘贴前表面清理干净,满涂稀释后的树脂胶,过10~16min待涂胶呈干膜状态时,将PVC板由一边向另一边赶贴,并用橡皮锤敲击,以便粘贴牢固,不留气体。粘贴后用手推刨沿模板四周将板边刨齐、倒口,以免支模时PVC板因挤压而碎裂,支模前将PVC外层保护模揭掉。PVC板接缝处采用热熔工艺消除接缝。阳角采用定制PVC阴角线固定于模板内侧。67.1.4混凝土浇筑:沟壁两侧应同时浇筑,防止沟壁模板发生偏移。振捣时振动棒应快插慢拔,按行列式或交错式前进。振动棒移动距离一般在300~500mm,每次振捣时间一般控制在20~30s之间,以混凝土表面呈现水泥浆和混凝土不再沉陷为准。当混凝土初凝、进行沟顶收面时,对沟壁倒角处混凝土进行人工二次振捣,以防止倒角处气泡产生。67.1.5变形缝留置:原则上将施工缝留置于变形缝处。两次混凝土沟壁之间支模时用15mm泡沫板分隔。67.1.6混凝土沟壁顶标高需用水准仪控制,表面用铁抹原浆压光,至少赶压三遍成活。67.1.7电缆沟宜设排水内沟,排水沟截面直径80~100mm。排水横坡、纵坡坡度及排水走向,横坡为2%、纵坡0.3%~0.5%,并预留与站区排水主网连接的管道。沟壁模板拆除后,在电缆沟底板浇筑前,固定安装排水沟定型钢管模具。67.1.8镀锌接地扁铁敷设:接地扁铁与电缆支架间采用螺栓可靠连接。67.1.9变形缝按要求完成嵌缝施工后,进行土方回填。1.1.工艺标准
67.2.1沟沿阳角倒圆,倒角半径20~30mm。67.2.2接地扁铁与支架连接可靠(电缆支架宜采用不锈钢内膨胀螺栓固定)。67.2.3沟壁在电缆沟转角处、交叉处宜增加钢筋混凝土(槽钢)过梁。67.2.4沟壁垂直度偏差≤3mm。沟壁表面平整度偏差≤3mm。1.电缆沟预制压顶(0101030703)1.1.施工要点68.1.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时,含泥量2%。细骨料采用中、粗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3%;当混凝土强度时,含泥量≤5%。水宜采用饮用水拌合,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的规定。68.1.2预制混凝土压顶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压顶长度以电缆沟变形缝间距确定长度模数,规格宜为1000mm(长)×200mm(宽)×150mm(高)。采用清水混凝土倒圆角工艺,宜采用定型模板,工厂化制作,先制作样板后施工。68.1.3采用定型模板、倒扣法预制混凝土压顶。支设混凝土模板时,压顶顶面朝下。如遇异型或非标准块时,需临时加工,可采用钢模板或木模板制作。模板内需粘贴PVC板,并将压顶上口两个阳角用边长PVC圆角倒角,圆角粘贴平直、无缝隙,接缝严密。68.1.4
混凝土浇筑: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及搅拌质量,宜用振动平台进行混凝土振捣。待混凝土初凝后收面时,对压顶倒角处进行人工二次振捣,防止倒角处气泡的产生。混凝土终凝12h后开始洒水养护,并用棉毡覆盖,养护不少于7天。68.1.5压顶安装前应用1:3水泥砂浆坐浆15mm找平,并应分段安装,每段长度不大于20m。68.1.6在每段两端以电缆沟轴线和标高为准,先各安装一块,以此为准沿上口两边拉线,安装其余压顶。压顶间留缝10mm,随安装随用1:2水泥砂浆嵌缝,原浆压光。68.1.7柔性垫块应在盖板安装前设置,应确保每块盖板四角均有柔性垫块支撑。1.1.工艺标准68.2.1压顶宜采用清水混凝土倒圆角工艺,上部阳角采用圆弧形倒角,半径20~30mm。压顶上部按盖板位置预留柔性垫块孔洞,盖板安装前加设柔性垫块。68.2.2长度偏差±5mm。宽度偏差±5mm。厚度偏差±3mm。对角线偏差≤3mm。表面平整度偏差≤3mm。2.电缆支架(0101030704)2.1.施工要点69.1.1角钢采用国标Q235热轧角钢。焊条采用E43,焊缝高度5mm。支架制作完成后采用热浸镀锌防腐。69.1.2支架制作:支架角钢按设计长度用切割机下料,端部切割毛边、飞棱打磨光滑;按支架长度、高度、水平横撑间距用∠50mm×5mm
角钢制作支架角钢固定模具,防止焊接变形;将已下好料的角钢横撑、竖撑放入制作好的模具中,校正各部位尺寸,确保支架横平竖直、间距准确;将水平横撑焊接在竖撑上,焊接时应先焊两端横撑,再焊中间横撑,以减少角钢焊接变形。焊缝饱满,不夹渣、无气孔。支架全部制作完成后热镀锌防腐。镀锌后对变形的支架应进行校正。69.1.3支架焊接安装:安装前,在沟壁内侧对预埋件清理,并进行防腐处理;为了防止扁铁焊接变形,焊接前应每米设置角钢将扁铁撑紧在沟壁上。在预埋铁件上进行扁铁焊接,焊接中应拉通长线整平。扁铁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倍扁铁宽度,三边围接,焊接质量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按设计弹出支架位置线,将支架按标高、位置对正进行焊接,焊缝饱满,不夹渣、无气孔,支架全部焊接完成后对焊接处进行防腐处理。69.1.4支架膨胀螺栓安装(仅适用于现浇混凝土沟壁):安装前在沟壁内侧按设计高度、间距弹出标高控制线、支架位置线,将支架按标高、位置对正,标出钻孔位置,用电锤钻孔,深度由膨胀螺栓长度确定;将膨胀螺栓打入孔中,拧紧螺栓,将支架对正螺栓,加上垫片,拧紧螺杆,使支架紧贴沟壁;支架遇到沟壁预留洞口、转角处时,支架间距可做适当调整。1.1.工艺标准69.2.1每个水平横撑端部加装50mm长异型橡胶护套(按角钢规格、厚度定做)。69.2.2支架安装间距偏差≤20mm。垂直度偏差≤3mm。水平横撑平整度偏差≤5mm。2.预制电缆沟盖板(0101030705)2.1.施工要点
70.1.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采用中砂,含泥量≤5%,使用前过筛。水宜采用饮用水拌合,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的规定。70.1.2预制盖板: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工厂化制作,先加工样品后大面积施工。70.1.3角钢边框制作:根据边框放样尺寸,由专人进行角钢画线切割,角钢两头切割45°,角钢边框拼角焊接。角钢边框焊接时不得有过烧、咬边、夹渣等现象。焊接时为保证角钢边框尺寸一致、不变形,边框底部可设置平整钢板一块,在钢板上弹线,四周用角钢焊出角钢边框模型,焊接时角钢放入模型内焊接加工。边框焊接后打磨平整,进行热浸镀锌防腐;镀锌后边框容易变形,浇筑前应进行矫正,镀锌边框表面应平整,无毛刺,无扭曲、变形。70.1.4钢筋制作安装:根据图纸要求进行钢筋的制作。钢筋点焊时,焊接牢固,防止透焊,钢筋节点应全部使用铅丝绑扎,网片钢筋与角钢边框留出的钢筋也应进行绑扎(注意将扎丝尾部朝向内侧)。在钢筋网片上绑扎f0.3mm网眼、10mm×10mm钢丝网。70.1.5细石混凝土浇筑(常规施工法):角钢边框水平放在预制场地上,在边框底部铺3mm
厚橡胶皮,以保证成型后的盖板底部不漏浆,且底面平整、光滑、底部混凝土不高出角钢边框。为保证混凝土盖板面层色泽一致,混凝土原材料应一次性进场,并分开堆放;混凝土原材料计量由专人负责,搅拌均匀。角钢模板内铺一层混凝土,使用平板振动器(小型平板)振捣密实;钢丝网片放入模板,再加入混凝土铺满角钢盖板,并再次使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密实;尤其注意边角的密实控制,直至表面泛出原浆。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不少于3遍压光,压光后表面无抹痕,严禁有凹坑、砂眼等现象。浇筑完成后,清除边框四周混凝土及砂浆。70.1.6细石混凝土浇筑(倒扣施工法):在盖板加工台上铺设3mm厚橡胶皮,表面平整;在橡胶皮上均匀上蜡,用打磨机打磨,确保表面平滑,然后均匀涂刷脱模剂;角钢边框倒置放在盖板加工台上,固定牢固,以保证成型过程中底部不漏浆,且顶面平整。为保证混凝土盖板面层色泽一致,混凝土原材料应一次性备齐,并分开堆放;混凝土原材料计量由专人负责,搅拌均匀。角钢模板内铺一层混凝土,使用平板振动器(小型平板)振捣密实;钢丝网片放入模板,再加入混凝土铺满角钢盖板,并再次使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密实;尤其注意边角的密实控制,直至表面泛出原浆。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不少于3遍压光,压光后表面无抹痕,严禁有凹坑、砂眼等现象。浇筑完成后,清除边框四周混凝土及砂浆。70.1.7养护:常温下,混凝土盖板浇筑完成12h后,表面覆盖薄膜,浇水养护不少于7天。70.1.8盖板安装:运输时应考虑盖板受力方向。将盖板搁置在电缆沟上,电缆沟两头采用经纬仪每20m左右定点。拉线调整盖板顺直及平整度。1.1.工艺标准70.2.1电缆沟盖板角钢框规格与电缆沟盖板厚度匹配。70.2.2盖板外观质量表面应平整,无扭曲、变形,色泽均匀。盖板安装平稳、顺直。70.2.3沟道盖板钢边框偏差:长度±2mm,宽度±2mm,对角线≤2mm。
70.2.4沟道盖板偏差:长度±3mm,宽度±3mm,厚度±2mm,对角线≤3mm,表面平整度≤3mm。1.端子箱清水混凝土基础(0101030802)1.1.施工要点71.1.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采用中、粗砂,含泥量≤5%。水宜采用饮用水拌合,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的规定。71.1.2定位放线:根据测量定位方格网基准点,采用经纬仪定出端子箱位置。71.1.3基槽开挖:在开挖电缆沟的同时开挖端子箱基础。71.1.4模板安装:模板支设前,在混凝土垫层上弹出基础边线及控制线,模板采用18mm木胶合板,方木背楞(方木应严格尺寸进行过刨),f50mm钢管加固,钢管竖、横杆间距不大于600mm,模板接缝用双面胶带挤压严密。模板安装完毕后,将端子箱基础预埋铁固定在设计位置,经检查准确无误后,按照设计标高,在外壁模板上安装塑料装饰条进行倒角工艺化处理。71.1.5PVC板粘贴工艺:模板组合好后内侧粘贴PVC板,粘贴前表面清理干净,满涂稀释后的树脂胶,过10~16min待涂胶呈干膜状态时,将PVC板由一边向另一边赶贴,并用橡皮锤敲击,以便粘贴牢固,不留气体。粘贴后用手推刨沿模板四周将板边刨齐、倒口,以免支模时PVC板因挤压而碎裂,支模前将PVC外层保护模揭掉。阳角采用定制PVC阴角线固定于模板内侧。71.1.6混凝土浇筑: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及搅拌质量,混凝土振捣密实、振点均匀,不漏振或过振。待混凝土初凝后收面时,对压顶倒角处进行人工二次振捣,防止倒角处气泡的产生。
71.1.7养护:混凝土拆模后,覆盖塑料薄膜或加草袋进行专人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71.1.8端子箱与电缆沟连接处宜设置变形缝,采用硅酮耐候胶嵌缝。1.1.工艺标准71.2.1端子箱基础采用清水混凝土倒圆角工艺。外露阳角倒圆角,半径20~30mm。71.2.2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不得有蜂窝、孔洞、露筋、缝隙、夹渣等缺陷。71.2.3中心线位移≤10mm。顶面标高偏差-3~0mm。截面尺寸偏差≤5mm。平整度偏差≤3mm。预留孔洞及预埋件中心位移≤5mm。2.场区普通灯具(0101030901)2.1.施工要点72.1.1灯具应有铭牌,且贴在明显处。铭牌内容应包括:制造厂名、厂址、产品名称及型号、制造年月、额定电流、额定电压、产品标准号。72.1.2灯具检查:灯具的型号规格符合工艺标准,各种标志灯的指示方向正确无误。72.1.3根据设计图确定出灯具的位置,将灯具紧贴基础表面,并用胀管螺栓将灯具予以固定。在电源线进入灯具进线孔处应套上金属软管以保护导线。72.1.4软线吊灯的软线两端做保护扣,两端芯线搪锡;当装升降器时,套塑料软管,采用安全灯头。72.1.5连接灯具的软线盘扣、搪锡压线,当采用螺口灯头时,相线接于螺口灯头中间的端子上。
72.1.6灯头的绝缘外壳不破损和漏电;带有开关的灯头,开关手柄无裸露的金属部分。72.1.7高低压配电设备及裸母线的正上方不应安装灯具。72.1.8金属构架和灯具的可接近裸露导体及金属软管的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且有标识。72.1.9灯具构架应固定可靠,地脚螺栓拧紧,备帽齐全;灯具的螺栓紧固、无遗漏。灯具外露的电线或电缆应有柔性金属导管保护。72.1.10通电试验:单体灯具及各条支路的绝缘电阻摇测合格后,方能通电。通电后应仔细检查和巡视,如发现问题必须先断电,然后查找原因进行修复。通电运行24h无异常现象。1.1.工艺标准72.2.1灯具及配件齐全,灯具外观须完整、光洁、无锈蚀和明显划痕;防护层牢固,色泽均匀,无色差;内壁及端口的无毛刺,结构稳固,不变形。72.2.2固定灯具带电部件的绝缘材料以及提供防触电保护的绝缘材料,应耐燃烧和防明火。72.2.3照明灯具的导线:其耐电等级不低于交流500V,耐温105℃;导线线芯最小截面积:铜芯软导线不小于1mm²,且接头处做搪锡处理。72.2.4金属外壳须设有专用接地端子。2.场区太阳能灯具(0101030902)2.1.施工要点
73.1.1灯具应有铭牌,且贴在明显处。铭牌内容应包括:制造厂名、厂址、产品名称及型号、制造年月、额定电流、额定电压、产品标准号。73.1.2控制系统:智能微电脑控制器(光控定时、过充放电、自动开关灯)。73.1.3灯具检查:灯具的型号规格符合工艺标准,灯具应安装在无遮挡光线处,并调整太阳能板朝向。73.1.4使用前应确认负载每天工作时间,有厂家技术人员进行编程。73.1.5太阳能产品在第一次使用前,应先充电到额定容量。73.1.6灯具构架应固定可靠,地脚螺栓拧紧,备帽齐全;灯具的螺栓紧固、无遗漏。灯具外露的电线或电缆应有柔性金属导管保护。73.1.7金属外壳须设有专用接地端子。1.1.工艺标准73.2.1灯具及配件齐全,灯具外观须平整、光洁、无锈蚀和明显划痕;防护层牢固,色泽均匀,无色差;内壁及端口的无毛刺,结构稳固,不变形。73.2.2固定灯具带电部件的绝缘材料以及提供防触电保护的绝缘材料,应耐燃烧和防明火。73.2.3太阳能电池板采用单晶硅或多晶硅,寿命≥20年,太阳能电池板功率:20~160W。73.2.4蓄电池:12V专用阀控免维护电池,使用寿命≥5年。73.2.5照明时间:正常光照下每天8~10h,在蓄电池满点时可连续工作3~5天。
73.2.6使用环境:-35~60℃。1.照明软线或扁铁接地(0101031001)1.1.施工要点74.1.1材料进场应严格审核供应商资质及铜线材质证明,接地扁铁应选用镀锌扁钢或铜排。74.1.2室外灯座必须明显接地,并有接地标示。74.1.3站区灯具接地根据设计高度施工,保持朝向一致。采用软线接时,预留软线工艺应一致;采用扁铁接地时,要依据接地扁铁的实际宽度,确定涂黄绿相间标识漆的宽度(以1.5倍扁铁宽度为宜),顶端为黄色。74.1.4根据灯具型号及相关规定选取配套截面积的专用接地软线或接地扁铁。74.1.5专用接地软线与扁钢或铜排连接时软线两端应压制线鼻,采用自攻螺栓保证其可靠连接。74.1.6所有接地扁铁焊接头应放置地面以下,保持整体观感。接地的焊接部位应做防腐处理,表面必须除锈,去掉残留的焊渣。74.1.7明敷接地应事先平整,选用较平直的扁钢进行冷弯加工,表面不应有磕痕。1.2.工艺标准74.2.1软接地线连接时应保证连接牢靠,美观。软接地线应预留一定余量。74.2.2铜线鼻与地网连接面应焊接或栓接;栓接时,接触面应搪锡。74.2.3扁铁接地采用硬母线制作工艺制作接地扁铁,使接地扁铁横平竖直,贴合紧密。
74.2.4接地应明敷,接地标志漆应采用磁性漆,防止脱落褪色现象,使标志漂亮醒目,黄绿间距一致。74.2.5室外灯座必须高于地面100~150mm,灯杆明显接地。1.灯具现浇混凝土基础(0101031102)1.1.施工要点75.1.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采用中、粗砂,含泥量≤5%,使用前过筛。宜采用饮用水拌合,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的规定。75.1.2基础底部地基处理和垫层施工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进行。75.1.3定位放线、基坑开挖及垫层:采用经纬仪、水准仪定出灯具现浇混凝土基础位置线和标高。75.1.4模板安装:模板支设前,在混凝土垫层上弹出基础边线及控制线,模板采用18mm木胶合板,方木背楞(方木应严格尺寸进行过刨),f50mm钢管加固,钢管竖、横杆间距不大于600mm,模板接缝用双面胶带挤压严密。模板安装完毕后,将预埋螺栓、埋管固定在设计位置,经检查准确无误后,按照设计标高,在外壁模板上安装塑料装饰条进行倒角工艺化处理。75.1.5PVC板粘贴工艺:模板组合好后内侧粘贴PVC板,粘贴前表面清理干净,满涂稀释后的树脂胶,涂胶呈干膜状态时(10~16min),将PVC板由一边向另一边赶贴,并用橡皮锤敲击,以便粘贴牢固,不留气体。粘贴后用手推刨沿模板四周将板边刨齐、倒口,以免支模时PVC板因挤压而碎裂,支模前将PVC外层保护模揭掉。阳角采用定制PVC阴角线固定于模板内侧。
75.1.6混凝土浇筑: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及搅拌质量,混凝土振捣密实、振点均匀,不漏振或过振。待混凝土初凝后收面时,对压顶倒角处进行人工二次振捣,防止倒角处气泡产生。75.1.7养护:混凝土拆模后,覆盖塑料薄膜或加草袋进行专人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1.1.工艺标准75.2.1现浇混凝土基础尺寸应与施工图保持一致,预留空洞、穿管、地脚螺栓和预埋件必须准确。75.2.2外露部分采用清水混凝土倒圆角工艺。75.2.3立面垂直度偏差≤2mm。表面平整度偏差≤3mm。阳角方正偏差≤3mm。按缝直线度偏差≤1mm。75.2.4预埋件安装中心线偏差≤±3mm。顶面标高偏差≤±3mm。75.2.5基础混凝土表面标高偏差-5~0mm。表面平整度偏差≤3m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下册
- 福建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13年版)通用
- 杭州湾新区部分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服务外包采购项目
- 诸暨水利工程标准化运营管理平台租赁采购项目
- 云南建设工程标准和造价
- 汽车人机工程标准
- 西峡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管理站
- 水利水电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技术标准和要求2009年版
- 青银高速公路青州段两侧绿化工程标准段
- 云南建设工程标准和造价
- 高速公路绿化工程标准化施工
- 杭州湾新区部分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服务外包采购项目
- 西峡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管理站
- 合同知识-消防工程标准合同文本(doc 36页)
- 环境工程标准开题报告
- 电信管线工程标准及规范
-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 广东电网公司配变台架工程标准建设专项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