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7.11 KB
  • 43页

二级公路毕业设计

  • 4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毕业设计中文题目平原微丘二级公路AB段设计英文题目TheDesignOfGrade2HighwayInPlainMicroHillArea系别:土木工程与建筑系专业年级:2007级土木工程专业姓名:许伟学号:20070911215指导教师:赵花丽职称:副教授2011年5月18日36 36 毕业设计诚信声明书本人郑重声明:在毕业设计工作中严格遵守学校有关规定,恪守学术规范;我所提交的毕业设计是本人在赵花丽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研究、撰写的成果,设计中所引用他人的文字、研究成果,均已在设计中加以说明;在本人的毕业设计中未剽窃、抄袭他人的学术观点、思想和成果,未篡改实验数据。本设计和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愿承担一切相关责任。学生签名:年月日36 平原微丘二级公路AB段设计【摘要】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是平原微丘二级公路设计,设计时速为80km/h。本设计按照“安全、舒适、经济”的原则,根据国家相关规范进行设计。道路部分包括道路路线方案选择、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路面结构设计、路基排水设计。设计成果包括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图、路基横断面图、路基(路面)结构图、道路技术经济指标表、直曲转角表、路基土石方数量表、路基设计表、路基工程数量表等。【关键词】二级公路,设计过程,设计成果36 TheDesignOfGrade2HighwayInPlainMicroHillAreaAbstract:Thegraduationdesignisentitledtothedesignofgrade2highwayinplainmicrohillarea.Thedesignofspeedis80km/h.Thedesignisinaccordancewiththeprincipleof"safety,comfort,economy",Accordingtonationalnormsralatedtothedesign.Partoftheroaddesignincluderoadlineprojectselection,grpahicdesign,thedesignoftheverticalsection,theroadbeddesign,cross-sectionaldesign,structuraldesignoftheroad,embankmentanddrainagedesign.Resultsoftheoveralldesignincludemapsofroadlineprojectselection,grpahicdesign,thedesignoftheverticalsection,cross-sectionaldesign,structuraldesignoftheroad,technicalandeconomicindicatorstableoftheroad,straightlinesandcurvescornertable,thenumberofembankmentofearthandstonetable,roadbeddesigntable,thenumberofroadbedprojecttableandsoon.Keywords:highwayofgrade2,theprocessofdesign,thedesignresults36 目录第一章设计总述1一、课题背景1二、我国公路发展规划与展望2三、设计资料3第二章路线平面设计6一、基本线形要求6二、平面设计步骤9第三章路线纵断面设计14一、本路段纵断面概况15二、纵坡设计15三、纵坡计算18第四章路线横断面设计20一、基本要求20二、一般路基设计20三、路基排水设计22四、工程量及土石方调配22第五章路面设计24一、判别土基干湿类型24二、轴载分析25三、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26四、各层材料的抗压模量与劈裂强度26五、设计指标的确定26第六章涵洞设计28一、基本要求28二、各类涵洞的特点2836 三、涵洞择位时应遵循以下原则29四、进出口的选择29五、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30第七章路基边坡防护32一、概述32二、防护与加固工程的分类32三、本设计防护综述32第八章特色设计33致谢35参考文献3636 第一章设计总述一、课题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自1998年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以来,公路建设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截至2004年底,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8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42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用20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40年走过的路程。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地区,建设了高速之间的连接,形成高速网,初步发挥区域效应。国家计划通过建设国道主干线系统,即在2020年左右重点建成约3.5万公里的“五纵七横”12条国道主干线公路,以高速,一、二级公路为主,连接全国所有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和93%的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国道干线的建成,将极大的提高交通运输量,彻底改善我国的道路交通运输。(一)公路运输的特点、功能、地位及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于交通的需求迅速增长,形成了由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交通系统。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它把国民经济的各领域和各个地区联系起来,在生产和消费之间起着纽带作用;是保障全社会蓬勃发展的网状大动脉;也是人类在政治、经济、生活以及军事等方面交往的主要通行方式,起着工具作用。公路运输分为直达运输、干线运输和短距离集散运输三种形式。因此,公路运输有"通过"运输和"送达"或"集散"的功能,尤其是"送达"或"集散"功能作为其它几种运输方式(管道除外)的终端运输方式是交通运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道路运输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道路运输是最便捷也是唯一具有直达功能的运输方式,可以实现门对门的运输,这是其独特的直达运输功能。2.道路运输可以自成体系。3.道路运输的通达深度广,覆盖面大。4.道路客货运输量在运输体系中的比重不断的提高。5.道路运输成为世界各国发展最快和主要的运输方式。36 与其它运输方式比较,公路运输的特点是灵活性,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信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的发展,又实现着快速性"门到门"运输和被称为零库存(justintime)的运输特点,促使着公路运输的快速发展。公路运输的灵活性和快速性主要表现在批量、运输条件、时间和服务上的灵活性以及时间上的快速性。由于公路运输的批量小和要求的运输条件相对宽松,所以在运输时间和服务水平上容易得到保障。也正因为如此,公路运输具有生产点多、面广的特点。(二)我国公路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一直把交通作为国民经济的发展的的战略重点之一,为公路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1978年以来的20多年,是我国公路事业发展最快,建设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时期。我国用10年时间走过发达国家一般需要40年走完的路程,我国公路建设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道路发展的突出成就是高速公路的飞速崛起,高速公路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1988年我国实现了高速公路的零突破。高速公路建设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快速运输日渐显现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快速发展的“高速公路产业带”。目前公路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为:1.公路交通的基础设施水平还较差。截止到2001年底,我国修建各种级别的公路近14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9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然而,路网密度仍然较低,只相当于巴西的1/2,印度的1/5,美国的1/6,日本的1/30。公路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很大,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求公路数量少、等级低、质量差。2.运输车辆的车型结构不合理,技术性能还较差3.运输生产的效率,效益较低;运输经营组织与管理的手段还比较落后,经营主体结构不合理,建立高效、有序的运输市场缺乏基础。二、我国公路发展规划与展望(一)我国公路发展的奋斗目标在新时期公路建设中,按照“安全、舒适、环保、示范”的方针,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走资源节约型交通发展之路,是实现我国公路运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的必36 由之路。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中国公路在未来几十年内,将通过“三个发展阶段”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第一阶段:近期达到交通运输紧张状况有明显的缓解,对国民经济的制约状况有明显改善。第二阶段:在2020年左右达到公路交通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三阶段: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公路交通运输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二)我国公路国道发展规划国道即公路主骨架系统,我国的国道规划是:到2020年左右建成约3.5万公里的“五纵七横”12条国道主干线公路,它是以高速和一、二级公路为主,连接全国所有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和93%的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该系统的建成将各省会、直辖市、中心城市、主要交通枢纽和重要口岸连接起来,车辆行驶速度可以提高一倍。国道路网包括放射线、南北纵线、东西横线三类组成,北京是路网的中心。1.放射线。放射线是北京连接国家周边城市的干线公路,由北京分别通往沈阳、哈尔滨、塘沽、福州、珠海、广州、深圳、昆明、拉萨、银川、加格达奇的11条路线和北京外环线组成,按顺时针方向统一编号为101至112,全长23178km.2.南北纵线。由北向南共28条,由东往西排列,编号201至228,全长38004km.3.东西横线。由东西共由30条,自北向南排列,编号301至330,全长488555km.近十几年来,国道干线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高等级公路开始在东部地区相互连接,初步发挥规模效应。到2000年底,总计3.5万公里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建成1.8万公里,占总里程51%;为规范公路建设秩序,1998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以公路建设和管理为基本内容的法律——《公路法》,它的颁布是我国交通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交通法制建设的一个里程碑。三、设计资料(一)设计的任务与内容完成在指定的起、终点之间(约3公里)的新建公路设计,设计阶段为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要求按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进行设计,路线起终点设计高程与地面高程相同,起终36 方位角不受限制。设计文件必须符合现行有关设计标准与规范的规定。(二)设计原始资料1.地形图:1:1000。2.交通量:交通量年增长率5.8%,近期交通量如下:表1-1交通组成表车型交通量(辆/昼夜)车型交通量(辆/昼夜)黄海DD680320东风SP9250650东风EQ140360黄河JN163980桑塔纳20002500北京BJ1302703.自然地理条件:该区属亚热带温润气候,四季分明,冬暖夏热,年平均气温在18-20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42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3.8摄氏度。年平均降雨1056毫米,年平均雾日25天,平均风速1.68米/秒。本地区地震烈度为Ⅳ度。山坡地段上覆1-3米粘土表层,下为0.6-0.8米厚淤泥,其下2~5米黏土。4.材料供应:沿线附近可采集到砂、碎石、块石、片石、条石、沥青、水泥、钢材、木材、石灰、煤渣等主要材料可根据计划需要供应。5.其他资料由指导教师给定(如起、终点位置、专题特色设计资料等)。(三)设计后应提交的设计文件1.说明书2.设计图(1)路线平面图(全线)(2)路线纵断面图(全线)(3)路基标准横断面图(一公里)(4)横断面设计图(一公里)(5)涵洞设计图(一道)(6)路基防护工程设计图36 (7)路面结构图(全线)(8)专题特色设计-局部方案比较图3.表格(1)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全线)(2)路基土石方数量表(一公里)(3)路基设计表(一公里)(4)路基排水及防护工程数量表(一公里)(5)路面工程数量表(全线)(6)平曲线上路面加宽表(全线)(7)施工图预算表(只计算已设计有工程量部分的工程预算)36 第二章路线平面设计线形是道路的骨架,对路段进行平面线形设计,是道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设计阶段,此阶段的设计将影响后面的道路构造物设计,排水设计,土石方数量,路面工程及其他结构物,对汽车行驶的安全、舒适、经济以及公路的通行等都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路线线形必须满足汽车行力学,司机视觉和心理的要求,必须与地形,地物环境相协调,与沿线的土地利用,自然资源开发和社会经济等相适应。合理利用地形,正确选用标准,确保路线线形的均衡性,处理好远期和近期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充分考虑农业等方面的要求,既要使工程量小,投资少,又要考虑施工养护管理、经济效益、交通运营等方面的利弊得失。选用较好的技术指标,以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充分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设计者的任务就是在调查研究、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设计出一条有一定技术标准、满足行车要求、工程费用最省的路线来。在设计的顺序上,一般是尽量顾及到纵断面、横断面的前提下先定平面,沿这个平面线形进行高程测量和横断面测量,取得地面线和地质、水文及其他必要的资料后,在设计纵断面和横断面。为求得线形的均衡、土石方数量的减少以及构造物的节省,必要时在修改平面,这样经过几次反复,可望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由于给定了地形图(1:1000),在选线时采用纸上定线,在已知的地形图上,进行路线布局方案比选,以而在纸上确定路线,其优点是能在室内纵观全局,结合地形、地物、地质等自然条件,综合平、纵、横三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一、基本线形要求(一)直线路线形中最常采用的的基本形式,它以最短的距离连接两目的地,具有路线短捷,缩短里程,行车方向明确等优点。但从行车的安全和线形美观来看,直线过长线形呆板,会使司机行车单调引起疲劳,容易使司机超速行驶,难以准确目测车间间距,以及夜间对向行车产生眩光等原因,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另外,在山区、丘陵区,过长的直线难以与地形及周围环境相协调,会严重破坏自然景观,容易造成大挖大填,经济性差。关于直线的最大最小长度应该有所限制,从理论上求解是非常困难的,主要是根据驾驶员的视觉反应36 及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来决定。根据国外资料介绍,对于设计车速大于或者等于80km/h的公路,最大直线长度为以汽车按设计车速行驶70s左右的距离控制;一般直线路段的最大长度(以m计)应控制在设计车速(以km/h计)的20倍为宜计,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对直线长度作了如下限制:1.同向曲线间最小长度:480m 2.反向曲线间最小长度:160m在定直线过程中,直线的最大、最小值限制以不超出上值为宜。(二)圆曲线圆曲线也是平面线形中常用的线形,它在路线遇到障碍或地形需要改变方向时设置。各级公路无论转角大小都应设置圆曲线,圆曲线配合得当,可获得圆滑舒顺的路线。较大的长缓圆曲线具有线形美观、顺适、行车舒适等优点。在平曲线设计中,都希望采用较大半径的圆曲线,以提高路线质量,是因为过短的平曲线使汽车在曲线上行使时间短暂,司机操作极为不便,同时乘客也受到冲击。在较小转角的平曲线,即使半径很大,曲线长度仍然很短,司机容易将曲线半径判断得比实际小得多,而使在行车速度降低。因此对圆曲线的相关指标也应做出限制。1.一般限制(1)从行车稳定、舒适、经济方面考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对圆曲线半径作了如下限制:★圆曲线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400m极限最小半径:250m一般最小半径是在一般情况采用的平曲线最小半径限值,这种半径能充分保证行车的舒适感,是全线绝大多数情况下可能采用的半径,是设计时建议采用的值,确定一般圆曲线最小半径采用的横向力分布系数为μ=0.05-0.06。极限最小半径是平曲线半径设计的极限值,在设计中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满足。为保证汽车行驶安全、舒适、经济,只有在特殊困难地形条件下才采用极限最小半径。在设计时,圆曲线半径应尽量采用大于或等于曲线一般最小半径值,以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提高行车的舒适性。(2)圆曲线半径过大,会使圆曲线太长,对测设和施工不利,且过大的圆曲线半径36 其几何性质与直线无多大差异。因此《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圆曲线最大半径不超过10000m为宜。(3)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公路以2倍(即在平曲线上行使6s)计算。因此《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二级公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70m。而各级公路的平曲线,一般情况下应该能够设置两段缓和曲线及一段圆曲线,平曲线一般长度按9s行程长度控制,即缓和曲线与圆曲线长度均保证3s的行程,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1:1:1,才能使其线形美观、顺畅。2.圆曲线半径的确定原则圆曲线能较好地适应地形的变化,并可获得圆滑的线形,使用范围较广且灵活。圆曲线在适应地形的条件下,应尽量选用较大的半径。在定半径时宜遵循以下原则:(1)一般情况下以采用极限最小半径的4-8倍或超高为2-4%的圆曲线半径为宜。(2)当地形条件不受限制时,应尽量采用大于或接近于一般最小半径的圆曲线半径为宜。(3)选择半径时应结合前后线形综合考虑,以形成连续的线形。并要考虑平曲线与纵坡的关系,避免小半径与大纵坡重合即形成陡坡急弯。(4)弯道半径的选择,应按技术标准根据实地的地形、地物、人工构造物及其它条件的要求,按合理的曲线位置用外距、切线长等控制条件反算。(5)小偏角的弯道容易使司机产生错觉,应尽量避免。一般情况下转角不小于7°为宜。(6)当同向曲线间插入短直线时,在视觉上容易形成直线与两端的曲线构成反弯的错觉是整个组织线形缺乏连续性,形成“断背曲线”。因此在设计时应予以尽量避免。(三)缓和曲线在直线和圆曲线间或半径不同的圆曲线间设置曲率半径连续变化的曲线即为缓和曲线。其作用是线形缓和、行车缓和及超高加宽缓和。当平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事应设置缓和曲线。缓和曲线可采用回旋曲线、三次抛物线,高次抛物线等线型。因回旋曲线与汽车由直线进入圆曲线的轨迹完全符合,在我国,《公路路线设计标准》规定采用回旋曲线。《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规定平原微丘区二级路(设计车速36 =80km/h)最小缓和曲线长度不小于70m。(四)平面组合线形本设计路段大部分采用基本型曲线。基本型曲线所采用的回旋曲线:圆曲线:回旋曲线为1∶1∶1–1∶2∶1。回旋曲线参数=。在个别路段为两个反向基本型直接连接构成的S型曲线,从行使力学上和线形协调、超高缓和考虑,S型曲线相邻两个回旋曲线参数A1和A2宜相等,若采用不同参数,其值相差不宜过大,应符合:≤1.5及R/3≤A≤RS型曲线两个圆曲线半径之比不宜过大,以符合:=1--1/3式中:R1为大圆曲线半径(m),R2为小圆曲线半径(m)。二、平面设计步骤(一)选线的目的和任务道路选线的目的,就是根据道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标准,结合地形、地质、地物及其他沿线条件,综合平、纵、横三方面因素,在实地或纸上选定道路中线平面的位置。道路选线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道路的走向和总体布局;具体确定道路的交点位置和选定道路曲线的要素,通过纸上或实地选线,把路线的平面位置确定下来。(二)选线原则1.路线的基本走向必须与公路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主观条件是指设计任务书(或其它文件)规定中的路线总方向,等级及其在公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客观存在条件是指公路所在地区原有交通布局,城镇、工矿企业、资源状况,土地开发利用和规划的情况以及地形、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根据1:1000带状地形图,路线的走向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保证公路线形等级标准的同时如何避免少拆迁、少占地,减少填挖方数量以降低和节约公路造价的问题。2.正确掌握和运用技术标准。根据任务要求,本次毕业设计应采用最新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因此,在进行纸上定线时,首先应吃透规范。在定线过程中,如工程量增加不大,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36 3.注意与农业配合,选取线时要处理好公路与农业的关系。注意与农田基本建设的配合,做到少占耕地,并应量不占高产田,经济农作物田或穿过经济园林等。并注意与修路造田、农田水利灌溉、土地规划等相结合。4.重视环境保护,尽量减少施工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破坏。5.选线时应综合考虑路与桥的关系。在选线时,个别特殊大桥桥位,一般作为路线总方向的控制点,大中桥位原则上服从路线的总方向。(三)选线步骤根据指导老师意见,公路起终点(指导老师给定起终点)位置、高程不变,选线时以这两个控制点为依据进行全面布置、逐段安排、具体定线。用“以点定线、以线交点”的办法大致定出平面交点,然后反复试线最后确定出交点。1.方案的确定根据所给定的起终点这两个控制点,仔细阅读平面图,可知该设计路段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尽量避开已有建筑,根据路线起终点位置,确定两个交点。得到路线起终点及交点坐标分别为:A(500045.792,472442.3481),M(500416.973,4072597.521),N(501316.152,4072436.066),B(501854.733,4072454.467).在设计中,定线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是整个路线的基础,对路线的好坏起关键性的作用,不同地点,考虑的因素也不同,如有些以平曲线设计为主,有些则以经济性为准。2.交点位置、交点间距、转角的确定方案设计中,在做好导向线,确定交点后。按照图纸的坐标,逐点测量出各点的大地坐标,然后计算交点的间距,路线的转角,其计算程序如下:(1)路线的方位角:根据公式β=arctg=arctg则路线的方位角θ为:第一象限:θ=β第二象限:θ=180°-β第三象限:θ=180°+β36 第四象限:θ=360°-β(2)路线的转角等于后一方位角减去前一方位角,即α=θ2-θ1(α是“+”为右转,α是“-”为左转)(3)交点间距:D=3.平曲线设计及敷设(1)缓和曲线长度的确定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其最短缓和曲线长为70米。关于缓和曲线长度的确定主要考虑下列三点因素:a.最小缓和曲线长度:LS≥70米b.超高缓和段长度:按LC=计算,式中:LC—超高缓和段长度B—路面宽度,取7.0米ic—最大超高横坡(%)ig—路拱横坡(%)p—超高渐变率且一般应满足Ls>LCc.当LC<70时取LS=70,当LS>70时,LS﹥=LC另外,对控制条件较严的路段进行验算,看是否满足要求,确有把握后才把R和ls定下来,在进行曲线验算时特别要注意抓住主要矛盾,确定好控制条件。一般同向、反向曲线较近时,或桥头引线段宜用切线长为控制条件:小偏角宜用曲线长控制;大偏角及弯道内侧有地形、地物限制时,宜用外距控制;陡坡急弯段宜用合成纵坡控制;当线位在曲线上时,宜用曲线上任意点控制。设计时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最终确定缓和曲线的长度。(2)平曲线设计平曲线的设计有多种组合型式,如:简单型、基本型、S型、C36 型、凸型、卵型及复曲线等,常用型式有简单型、基本型及S型。其计算公式各有不同,下面就基本型曲线计算公式分列如下:基本型曲线: T=(R+p)×tg+q(m)L=×(α-2β)×R+2ls=×α×R+LS(m)E=(R+P)×sec-R(m)J=2T-Lβ0=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极限最小半径为250米,一般最小半径为400米,设计时,应尽量采用大半径圆曲线。平曲线设计最主要的是确定圆曲线的半径,园曲线的半径确定具有多种控制条件,本路段共有二种情况:a.直接选定(放坡定线时以LS:LY:LS=1:1:1-1:2:1为佳);b.切线长控制(在S形曲线处采用)。本设计有2个交点,均为基本形曲线。(3)计算书a.交点间距、路线的转角计算已知:起点A(500045.792,472442.3481),交点一M(500416.973,4072597.521),交点二N(501316.152,4072436.066),终点B(501854.733,4072454.467)。解:由几何知识可解得,直线AM与直线MN之间转角值为1=32°52′,直线MN与NB之间转角值为2=12°08′。lam=402.311m,lmn=913.56m,lnb=538.9m。b.基本型曲线计算已知:JD1的=32°52′,R=600,m,=100m计算曲线要素和主点桩号36 解:曲线要素计算:q==49.988mp==0.694mT=(R+p)tan=227.164mL==444.181m=244.181mE=(R+p)sec=26.278mJ=2T-L=10.146m主点桩号计算:交点桩号JD1(桩号)=JD0(桩号)+AB-0=K0+402.311ZH(桩号)=JD(桩号)–T=K0+175.147HY(桩号)=ZH(桩号)+=K0+275.147YH(桩号)=HY(桩号)+=K0+519.329HZ(桩号)=YH(桩号)+=K0+619.329QZ(桩号)=HZ(桩号)–T/2=K0+505.747同理可得圆曲线MNB的各圆曲线要素。c.桩位的敷设:(利用切线支距法)桩号的敷设的计算方法如下:在回旋曲线上,在圆曲线上,36 其中:lM—圆曲线上任意点m到缓和曲线终点的弧长(m)l—缓和曲线上的任意点到ZH或HZ点的长度(m)用此方法可以定出各交点对应的主点位置,圆曲线用圆规在地形图上画出,而缓和曲线则用曲线板画,从而定出路中线。36 第三章路线纵断面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主要是解决公路线形在纵断面上的位置、形状和尺寸问题,具体内容包括纵坡设计和竖曲线设计两项。纵断面设计应根据公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地形地物、地质等情况,考虑路基排水等的要求,对纵坡的大小、长短、前后纵坡情况、竖曲线半径大小以及与平曲线线形组合关系进行设计。一、本路段纵断面概况《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对纵坡所作规定如下:(1)最小坡长:200m(2)最大纵坡:5.0%(3)纵坡长度限制:=4%最大坡长800m=5%最大坡长600m(4)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凸形竖曲线半径(m):一般值:4500极限值:3000凹形竖曲线半径(m):一般值:3000极限值:2000竖曲线最小长度(m):70当连续上坡(或下坡)时,应在不大于上述最大坡长所规定的纵坡长度范围内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其长度应符合上述规定。长路堑路段及其它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均应采用不小于0.3%的坡。本路段共设变坡点2个,最大纵坡0.8%,最小纵坡0.2%,1个凸形竖曲线和1个凹形竖曲线。凸形竖曲线半径为30000米,最大凹形竖曲线半径为20000米。二、纵坡设计(一)设计的基本原则1.纵坡设计必须满足《标准》的有关规定,一般不轻易采用极限值。36 2.纵坡应力求平缓,避免连续陡坡,过长陡坡和反坡。3.纵面线形应连续、平顺、均衡,并重视纵面线形的组合,在纵面线形的组合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短距离内应避免线形起伏过于频繁,由于纵面线形连续起伏使纵面线形发生中断,视距不良。(2)避免“凹陷”路段,使驾驶员视觉不适,产生莫测感,影响行车速度和安全。(3)在较长的连续上坡路段,宜将最陡的纵坡放在底部,接近顶部的纵坡宜放缓。(4)纵坡变化小时,宜采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5)纵面设计时应注意与平面线形相协调,尽量作到“平包竖”。4.纵坡设计应争取填挖平衡,尽量做到利用挖方作就近填方,以减少借方和废方。节省土石方数量,降低过程造价。(二)坡设计步骤1.加桩及地面标高的读取关于地面高程的读取,采用直线内插法读取,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点绘地面线根据各中桩所对应的地面高程,在规定图纸或计算机上点绘地面线,具体采用的比例分别为:横向(里程方向)1:2000,纵向(高程方向)1:200。同一张图纸中可以采用不同的高程坐标系,以有利于绘图。绘出平面直线、曲线示意图,写出每个中桩的桩号和地面高程、设计高程、填挖高、坡度、坡长、以及土壤地质说明。3.标注纵断面控制点本路段的主要控制点有:起点、终点.在起点和终点处的填挖值均为0。4.试坡按满足控制点,照顾经济点的原则,用三角板推平行线的办法,移动坡度线,反复试坡,对各种可能的坡度线方案进行比较,最后确定既符合标准、又能保证控制点要求,而且土石方量最省的坡度线,将其延长交出变坡点的位置。5.调坡36 将试坡线与选线时所考虑的坡度进行比较,两者基本相符。根据初定变坡点的位置,详细检查设计最大纵坡,坡长限制,纵坡折减以及平纵线形组合是否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特别是注意陡坡与平曲线、桥头接线等的地方是否一致,如不符合,将对其进行修正和调整,同时考虑选线的意图。6.核对主要核对曲线的合成纵坡,检查是否满足要求,同时检查填挖值是否超过20米。7.定坡度线经调整核对合理后,把坡度值、变坡点确定下来,变坡点的高程是根据路线起点的设计高程由以确定的坡度、坡长依次推算出来。在设计纵坡时还应注意:平竖曲线重合时,要注意保持技术指标均衡,位置组合合理适当,尽量避免不良组合情况;大中桥上不不宜设置竖曲线,如在桥头路线有竖曲线,其起(终)点应在桥头两端10m以外,并注意桥上线形与桥头线形变化均匀,不宜突变。8.设计竖曲线(1)半径的选择竖曲线半径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因素:选择半径应符合《标准》所规定的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的要求。在不过分增加土石方工程的情况下,为使行车舒适,应采用较大半径。结合纵断面起伏情况和标高控制要求:确定合适的外距,按外距控制反算半径:R=(m)考虑相邻竖曲线的连接(即保证最小坡段长度或不发生重叠),限制曲线的长度,按切线长选择半径:R=(m)过大的竖曲线半径将使竖曲线过长,从施工和排水来看都不利,选择应注意。(2)几何要素的计算ω=i2-i1L=R×ωT=L/236 E=y=。其中R----竖曲线半径(m)T-----切线长度(m)L----竖曲线长度(m)E----竖曲线变坡点的外距(m)x----竖曲线上任意一点P距竖曲线起点或终点的水平距离y----竖曲线上任意一点P距竖曲线起点或终点的纵距(m)(3)计算竖曲线上任意一点的纵距y。起点桩号=变坡点桩号-T起点高程=变坡点高程±Tix=任意点桩号-起点桩号y=(4)计算竖曲线后各桩号的设计标高设计标高=切线高程+y。(5)点绘竖曲线(6)计算施工高度,填绘有关资料,完成纵断面图,施工高度为地面高与设计高之差。三、纵坡计算以起点为基准点,根据各中桩间的桩距、对应的坡度值和是否在曲线上,进行设计标高的计算。1.例如确定第一个纵坡为-0.2%,第二个纵坡为0.8%,ω==1取竖曲线半径为20000米。36 L=R×ω=20000×0.01=200(m)T=L/2=200/2=100(m)E==0.25(m)2.例如起点(K0+000)地面高程为37.5米,因为起点填挖为0,则起点设计高程为37.5米。点K0+020与起点桩的桩距为20米,路线纵坡为-0.2%,则点K0+020的设计高程为:H+020=H+000+20×i=37.5+20×(-0.2%)=37.1(m)Hs-Hd=37.1-37.5=-0.4(m)<0为挖方对竖曲线上的点,先按直坡段计算各中桩点的标高,再考虑竖曲线的影响,加(或减)去y(或E)值(注:对凸形竖曲线用减,对凹形竖曲线则用加),可得到有竖曲线时的标高。将设计标高与地面标高相减,可得到填挖值(注:正为填,负为挖)。3.例如点K0+440在竖曲线上,变坡点里程为K0+500m,T=100m,则竖曲线起点里程为=K0+500-100=K0+400mX=K0+440-(K0+400)=40(m)Y==0.04(m)设计高程Hs=36.50+600.002+0.04=36.66(m)高差Hs-Hd=36.66-37.3=0.64(m)<0,为挖方36 第四章路线横断面设计一、基本要求横断面是中线上各点的法向切面,它有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构成,路基横断面设计就是在各中桩位的横断面地面线的基础上,确定横断面设计线的形状、尺寸、结构等的工作。目的主要是:为路基施工提供资料数据(即路基横断面设计图);为计算土石方提供面积资料。路基是路面的基础,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直接影响到路面的强度与稳定性。所以对路基的一般要求是:(1)断面尺寸符合设计公路工程技术标准;(2)具有足够的强度与稳定性,又要经济合理;(3)防水害,必须采取拦截或排出路基以外的措施,兼顾当地农田基本建设要求按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标准,本路段路基宽度为12米,其中行车道宽度为7.5米,硬路肩2×1.5,土路肩宽度为2×0.75。路拱横坡为2%,,路肩横坡为3%。超高方式为绕行车道内边缘旋转。路基设计标高采用设超高、加宽的路基边缘线标高。二、一般路基设计本次毕业设计由于仅要求选做1000米范围的路基横断面设计。本设计选做桩号为K0+000—K1+000段。(一)加宽计算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凡半径小于250米的平曲线都要予以加宽,以能使汽车安全的通过曲线。由于本路段内平曲线半径为600m,故加宽不予设置。(二)超高计算在平曲线范围内,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行使时产生的离心力,应设置超高,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为适应行车要求,在半径小于2500米的圆曲线上必须设置超高,以消除离心力引起的行车不适。36 ic取值如下:(二级平原微丘区)表4-1圆曲线半径与超高值例如:JD1各桩号的超高加宽的计算方法:R=600m,=100m,=5%,=2.25m,=2%,=3%.X0=×/=40m,曲线起点为K0+175.147计算K0+200和K0+480两个桩号的超高值K0+480在圆曲线上:外缘=0.555中线=0.255内缘=-0.045K0+200在过渡段上,X=275.147-200=75.147>X0:外缘=x×=0.471中线=+=0.208内缘-=-0.017(三)设计方法1.根据平面图上中桩位置量出路中心线两侧7米左右的地面资料,点绘地面线。2.根据路线及路基资料将横断面的填、挖值及有关资料(路基宽度、加宽值、超高值、缓和曲线长、曲线半径)抄于相应桩号断面上。3.绘制横断面设计线,又称“戴帽子”。4.计算横断面面积。(四)填方路基边坡设计根据土质情况故考虑到边坡稳定性,选取路堤边坡按1:1.5放坡。在填方高度较大,按1:1.536 放坡占地面积大或可能出现不必要的拆迁时,可设置挡土墙或以填石路堤石砌护肩、砌石路基和石砌护脚等结构物以节省占地或减小拆迁。在原地面线横坡大于1:5的斜坡上填筑路堤时,原坡面应开挖台阶,宽度不小于1米,台阶应有2%—4%的反向横坡,以保证填土的稳定性。低填方路段设置边沟,以保证雨后积水的顺利排出。其各种结构物设置情况如下:石砌护肩:在低填方路段,下面是比较陡的边坡时,采用护肩以增加稳定性。护肩采用干砌片石,其内坡均为直立,基础应设在基岩上,做成竖直的;如无基岩亦可设在坚实的土基上,但就加深基础(埋置深度一般不小于0.5米),做好排水措施。护肩背后填料为石料。护肩顶部用平整的大石块铺砌。(五)挖方路基设计由于本路为平原二级公路,在开挖地段,均为粘土,所以在浅挖方的土方边坡的路段按1:0.5边坡,边沟采用梯形。边沟均深0.6米,宽0.6米。三、路基排水设计排水的一般原则:1.各种路基的排水沟渠的设置与联结应尽量少占或不占农田,并与当地农田水利建设相结合。2.设计前必须进行调查研究,以使排水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做到正确合理。3.排水设计要因地制宜,经济适用。4.排水沟渠的出水口应尽量引至天然河沟,以减少桥梁涵的工程,不应使其流入农田,损害农业生产。5.排水构造物的设计,应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本路段只做边沟设计,设置为矩形边沟,底宽0.4m,高0.4m。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截水沟。截水沟类型采用梯形,其具体尺寸可参照有关规定执行,或根据具体情况而因地制宜,作出选择。四、工程量及土石方调配(一)基本公式36 路基土石方计算工作量较大,加之路基填挖的不规则性要精确计算土石方体积是十分困难的。在工程上多采用近似计算。假定相邻横段面间为一棱柱体,按平均断面法计算其公式为:式中:,—相邻断面的面积;L—相邻断面的间距。=填方=本桩利用+填缺挖方=本桩利用+挖余调配后分页进行闭合核算:借方=填缺-远运利用废方=挖余-远运利用全线总调运量复核:挖方+借方=填方+废方(二)断面积计算可以采用数格子的方法。如果采用了计算机绘图,断面面积可以用CAD程序中“查询面积”命令直接求取。(三)土石方调配1.以先横向后纵向的次序进行。2.纵向调运要求在经济运距范围之内。3.不跨越深沟和少做上坡调运。4.借方,弃方应与借土还田、整地建田相结合,减少对农业的影响。5.土石应分别调运,调运时可以石代土,但不能以土代石。6.回头曲线路段优先考虑上下线竖向调运。36 第五章路面设计路面是在路基顶面行车部分用各种坚硬材料铺设的层状结构物。有了路基路面,车辆才能沿着预定的路线,通畅、快速、安全、舒适、经济地运行。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行车荷载和气候因素(冷热、干湿)的多次重复作用,路面结构会出现疲劳破坏、塑性变形累积和表面磨损。路面结构还可能因材料的老化衰变而导致破坏。因此,路面在使用一定年限后,就需要进行修复或改建。路面的使用年限过短,将增加养护工作量和费用,并严重干扰路上的正常交通。所以,设计的路面应经久耐用,具有较高的抗疲劳能力。路面设计的主要内容:1.根据道路等级、使用任务、当地自然环境、路基支承条件和材料供应等情况,选择面层类型,并提出结构层组合方案。2.根据对所选材料的性状要求和当地自然条件,进行各结构层材料的组成设计。3.根据路面结构的破坏标准、力学模型和相应的计算理论,或按经验方法确定满足交通和环境条件及使用年限要求的各结构层尺寸。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还要进行接缝和配筋等方面的设计。4.路面结构层所选材料应满足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的要求同时路面垫层材料宜采用水稳性好的粗粒料或各种稳定类粒料。一、判别土基干湿类型由于该路段位于河北省内,查《全国公路自然区划图》得知为Ⅱ5区,为粘性土。根据当地年平均降雨量推测属中湿土基,稠度介于1.03-1.20之间,取稠度为1.10.查《路基路面工程》中相关表格取值,得土基回弹模量E0=45Mpa。路面设计计算资料:交通年增长率为5.8%,统计交通量如下:表5-1交通组成表车型交通量(辆/昼夜)车型交通量(辆/昼夜)黄海DD680320东风SP925065036 东风EQ140360黄河JN163980桑塔纳20002500北京BJ130270二、轴载分析1.路面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BZZ-100)为标准轴载。2.当以设计弯沉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时,选择BZZ—100标准轴载,各种轴载作用次数换算为标准轴载作用次数,其内容如下:表5-2交通量调查表车型前轴重(KN)后轴重(KN)后轴数后轴轮组数后轴距(m)黄海DD68049.091.5120东风EQ14023.669.3120东风SP925050.7113.3324黄河JN16358.6114.0120北京BJ13013.427.4120(小于25KN的轴载不计)表5-3轴载换算结果表车型Pi/KN(次/日)(次/日)黄海DD680前轴49.0016.432091.98后轴91.5011320217.44东风EQ140前轴23.6016.43604.31后轴69.301136073.03东风SP9250前轴5.0716.46500.01后轴113.303.416503804.45黄河JN163前轴58.6016.4980613.42后轴114.00119801732.85北京BJ130前轴13.4016.42700.28后轴27.40112700.9736 合计6538.74=6538.7399二级公路设计年限为12年,两车道混行车道系数为0.5–0.7,取0.6,设计使用期内交通年平均增长率为5.8%。累计当量轴次:=23877275次三、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根据规范推荐结构,并考虑到公路沿途有大量碎石及石灰供应,路面结构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10cm),基层采用水泥碎石(25cm),底基层采用石灰土(20cm)。采用两层式沥青面层,表面层采用中粒式密集配沥青混凝土(厚度4cm),下面层采用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厚度6cm)。四、各层材料的抗压模量与劈裂强度查《路基路面工程》表13-9、13-10得到各层材料的抗压模量和劈裂强度。抗压模量取20℃的模量,各值均取规范给定范围的中值,因此得到20℃抗压模量:中粒式密集配沥青混凝土为1200Mpa,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1000Mpa,水泥碎石为1500Mpa,石灰土为550Mpa。各层材料的劈裂强度:中粒式密集配沥青混凝土为1.0Mpa,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0.8Mpa,水泥碎石为0.50Mpa,石灰土为0.225Mpa。五、设计指标的确定对于二级公路,规范要求以设计弯沉值作为设计指标,并进行结构层底拉应力计算1.设计弯沉值该公路为二级公路,公路等级系数取AC=1.1,面层是沥青混凝土,面层类型系数取As=1.0,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总厚度大于20cm,基层类型系数取Ab=1.0.设计弯沉值为:ld=600Ne-0.2ACASAb=60023877275-0.21.11.01.0=22.08(0.01mm)2.各层材料的容许层底拉应力:36 中粒式密集配沥青混凝土: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水泥碎石:石灰土:经计算,各层强度均符合要求。36 第六章涵洞设计一、基本要求1.当公路跨越沟谷、溪沟、河流,人工渠道以及排除路基边沟截水沟内水流,就需要修建横向排水构造物。主要是桥梁以及涵洞。我们公路专业的主要是进行小型排水结构物的设计。小型排水结构物除小桥及涵洞外还包括漫水桥、过水路面、透水路堤、倒虹吸、渡槽等。我们这次毕业设计主要是进行涵洞的设计。2.涵洞是公路构造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设计与该公路的等级、使用任务、性质和将来的发展需要相适应,遵循了安全、适用、经济和美观的原则进行设计。设计时注意了满足行车、排水、净空等要求。3.涵洞的类型决定了它的功能、造价和使用年限,因此涵洞类型的选择基本按照符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和便于施工养护等原则。同时考虑了农田排灌的需要。综上所述可见涵洞类型的选择综合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1)道路的等级、性质和任务(2)涵洞所处的地形、地质、水文和水力条件(3)工程费用和造价(4)当地筑路材料情况(5)施工期限和施工条件养护维修条件等本路段在K1+110桩位处设置3.03.0盖板涵一处。涵洞结构见涵洞图。二、各类涵洞的特点(一)石拱涵的特点1.能充分利用天然石料,不需钢材,只需少量水泥,因而造价低,工程费用少。2.施工技术简单,专用设备少,适于群众建桥。3.36 结构坚固、自重及超载潜力大,使用寿命长,当然石拱涵也存在自身的缺点,那就是拱式结构需要较大的建筑高度,遭受破坏后难于修复;施工时占用劳动力较多,工期较长以及对地基要求较高等。由于以上这些优缺点使得石拱涵在使用范围上受到限制,但它是山区公路常采用的涵洞类型。(二)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特点1.建筑高度较小,不受填土高度限制。2.能采用工厂预制、现场装配、施工简便迅速。3.为简支结构,对地基条件要求不高。4.遭受破坏后容易修复。5.由于需要水泥、钢筋等材料,所以一般造价较高。三、涵洞择位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般情况下,应在下列位置考虑设置小桥涵或涵洞:1.天然河沟与路线相交处。凡路线与明显沟形的干沟、小溪、河流相交时,当路线上游汇水面积大于0.1km2时,原则上应设置涵洞。2.农田灌溉渠与路线相交处。路线经过农业区、跨越水渠、堰塘或水库的排水渠以及通过大片梯田影响农田灌溉时应考虑设置涵洞。3.路基边沟排水渠。在山区公路的山坡线,为排除路基挖方内侧边沟流水,应考虑设置涵洞。其间距一般不大于200m—400m;在干旱山区,间距不大于400m-500m。4.与其它路线交叉处。当路线与铁路、公路、大车路、人行路、农村机耕道及重要管线交叉,且路线又从其上方通过时,应考虑设置相应的小桥或涵洞。5.其它设涵情况:(1)平原区,路线通过较长的低洼地带及泥沼地带,为保证路基稳定,避免排水不畅及长期积水的情况,在地面具有天然纵坡的地方设置多道涵洞。如无灌溉和其它需要,涵洞间距一般是1km-2km。(2)平原区路线穿过天然积水洼地,也应考虑设置数道涵洞,以沟通路基两侧水位,平衡水压。(3)路线紧靠村镇通过,要特别注意设涵,以排除村镇内地面汇流水。(4)山区岩层破碎及坍方地段,雨季时经常有地下水从睡基边坡冒出,为使路基边坡稳定,及时疏干地下水,应配合路基病害整治设置涵洞。四、进出口的选择36 我们搜集了以往常用的洞口形式:八字翼墙、锥形护坡、一字墙护坡、上游急流坡(或跌水井)、上游边沟跌水井、下游急流坡、下游接挡土墙附跌水、倒虹吸等结构形式。应用时根据现场情况分别选择上、下游洞口形式与洞身组合使用。(一)一字墙护坡洞口这种洞口形式适用于边坡规则的人工渠道。此种洞口形式工程量小,在窄而深、河床纵断面变化不大的天然河沟亦可采用。(二)八字翼墙或锥形护坡洞口这种洞口形式适用于平坦顺直、纵断面高差变化不大的河沟。这两种洞口形式水力条件较好,在使用上没有多大差别,都具有工程量小、施工简单、经济等优点,因而是经常采用的洞口形式。不过从经济来看,八字翼墙较锥形护坡更为经济。(三)上游急流坡或上游跌水井洞口当路基纵断面设计不能满足桥涵建筑高度要求,且下游河床较低,河沟纵坡为10~30%时,可采用此种洞口型式。除岩石地基外,沟底和沟槽边坡均采用人工铺砌。跌水高H1小于建筑高度Hn时,上游洞口可采用跌水井,下游洞可配八字翼墙或其他洞口形式。当涵前河沟纵坡大于30%时(即跌水高度H1大于建筑高度Hn)。水流流速很大,进口处需做急流坡跌水井,以减缓流速消弱水能。上游沟槽开挖纵坡以1:1或1:2为宜,以保证土体稳定。当H1大于4米时,为保证急流槽的稳定,槽底每隔1.5~2.0米设防滑墙一道。下游洞口一般配急流坡洞口或挡土墙洞口。(四)上游边沟跌水井洞口为了排除旁山线较长距离内的边沟及截水沟的水,就需设边沟跌水井洞口;因为边沟与路面高差不大,必须下挖才能修建此种涵洞洞口。下游洞口一般配八字翼墙或锥形护坡等形式。五、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1.应做好施工放样工作,尤其位于曲线路段内的桥涵,其施工放样准确度将直接影响到线型的美观,因此必须严把施工放样的精度关。2.36 坑开挖时应做好排水工作,挖好后及时下基砌筑台身,并及时回填,严格夯实,以免地下水和雨水浸泡基础致软,导致承载力下降。3.石盖板涵,因盖板对涵台起支撑作用,施工时盖板与涵台接触部分,必须选用7.5号水泥砂浆垫平,并在砂浆初凝前安装好盖板,然后再用7.5号水泥砂浆砌台背石块,并注意与盖板端面顶紧,待上下部构造好后,才能进行台背回填,回填时应分层对称夯实。4.注意涵洞进出口与路基的衔接,预留变形缝,建议先做好涵台,再砌筑路基构造物与之配合。5.除以上各点外的其它各未述事项请严格按施工设计图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办理。36 第七章路基边坡防护一、概述路基防护是保证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措施之一,防护的重点是路基边坡,由于地形的变化,适路设计标高与天然地面标高的相互关系不同,会出现高于天然地面的填方路基即路堤、低于天然地面的挖方路基即路堑和介于前两者之间的半填半挖路基。由岩土体填挖而成的路基,改变了原地层的天然平衡状态,且暴露于自然环境中,长期受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引起岩土体变形、移动,破坏边坡的稳定,甚至导致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土壤侵蚀和植被破坏等。因此为保证路基的稳定和防治各种路基病害,除做好路基排水工作外,还需结合当地水文、地质及材料等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对各类土、石边坡进行必要的防护。二、防护与加固工程的分类1.坡面防护:用以防护易受自然因素影响而破坏的土质与岩质边坡。常用的类型有:种草、铺草皮、植树、抹面、勾缝、灌浆和石砌护面、护面墙等。2.冲刷防护:用于防止水流对路基的冲刷与淘刷。按其方法不同,又可分为直接防护和间接防护两种。直接防护类型有:铺草皮、植树、抛石、砌石、石笼等;间接防护类型有:丁坝、顺坝等导流及调治构造物。3.支挡工程:用于防止路基变形或支挡路基土体,以保证路基稳定性。常用的类型有各种挡土墙及其他有承重作用的构造物。三、本设计防护综述本路段由于地处平原微丘区,边坡最高最低处与路基高差相差较小,且由于沿途经过居民区,考虑边坡防护及其美观性,采用植草护坡设计。36 第八章特色设计根据本设计所在地地形地貌对K0+000-K0+420桩号之间路基边坡防护进行选择,选用土工网植草防护及浆砌片石防护,并将二者作比较,选择更优方案作为本路段路基边坡防护方法。1.浆砌片石防护设计见图8-1。2.土工网植草防护设计见图8-2。经比较可知,浆砌片石防护适用于坡度缓于1:1的易风化岩石和土质路堑边坡,且耐久性好。本设计路段地质多为土质路堑地基,地基承载力稍有不足,但是路线沿路有沿线附近可采集到砂、碎石、块石、片石、条石、沥青、水泥等浆砌片石防护的主要材料,对施工便利。土工网植草防护不仅可以美化公路环境,调节边坡的湿温,起到固结和稳定边坡的作用,而且又比较简单、经济。但植草初期,应免受风雨的侵蚀,可覆盖纤维网,由于坡面没有任何的加筋处理,在暴雨和径流的冲蚀下极易导致坡面破坏,因此一般应在每年3-5月进行。图8-1浆砌片石防护设计图图8-2土工网植草防护设计图36 公路边坡沿公路分布的范围广,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范围大,如果在防护的同时,能够注意保护环境和创造环境,采用适当的绿化防护方法来进行,则会使公路具有安全、舒适、美观、与环境相协调等特点,也将会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边坡设计应遵循“安全绿色、水土保持、恢复自然、环保之路”的设计原则。同时考虑到工程建设的经济性及施工便利性,选用土工网植草防护。36 致谢大学的最后一门课程——2个半月的毕业设计终于告一段落,在本次毕业设计指导老师赵花丽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和同学们的无私帮助下完成。在此,我忠心感谢系领导的关怀和精心安排。毕业设计的及时完成更是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在此,向悉心指导我的老师和无私帮助我的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毕业设计的完成标志着大学四年即将结束,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毕业后的我将本着谦虚、严谨、求实的态度,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自己,努力克服工作中的困难,牢记老师的谆谆教诲。我想,这次的经历肯定对我以后的工作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踏踏实实的干、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即使自己没有成功,也会问心无愧的。我今后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去,因为我知道,只有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工程师,“哪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最后,再次感谢大学四年来给我无私帮助的老师和同学。36 参考文献[1]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2]孙家驷.道路设计资料集1~6[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3]高速公路丛书编委会.高速公路规划与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4]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路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5]高速公路丛书编委会.高速公路路基设计与施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1998.[6]姚祖康.路面[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7]高速公路丛书编委会.高速公路路面设计与施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2001.[8]顾克明.公路桥涵设计手册-涵洞[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1993.[9]交通部.《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10]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