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50 KB
  • 57页

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

  • 5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西南电力设计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20XX年12月 目录1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建议1.1项目建设的依据和必要性1.2可行性研究结论1.3存在问题及建议2产业政策与行业规划2.1产业政策分析2.2规划背景分析2.3项目目标 3市场分析及预测3.1产品供需分析3.2价格预测3.3产品营销策略研究4原材料燃料供应4.1主要原材料供应方案及价格预测4.2燃料供应方案及价格预测4.3第三节原材料燃料供应方案比选5项目建设条件5.1项目建设规模、范围5.2项目建设的依托条件 5.3项目选址分析5.5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5.4项目实施建议6社会影响分析6.1经济安全分析6.2环境影响评价6.3土地资源利用分析6.4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6.5水资源利用分析6.6水土保持评价6.7节约、合理利用资源及循环经济分析 6.8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7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7.1建设规模方案论证7.2产品方案论证8建厂条件及厂址选择8.1建厂条件8.2厂址比较与选择意见9工程技术方案研究9.1总图布置及运输方案9.2各主要工艺流程及设备方案10项目实施条件及计划 10.1项目实施条件10.2项目实施计划11经济分析及社会评价11.1投资估算11.2原有固定资产的使用11.3融资方案11.4财务评价11.5国民经济评价(可选)11.6社会评价(可选)12风险与竞争力分析12.1风险分析 12.2竞争力分析1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建议1.1项目建设的依据和必要性1.1.1列出建设项目有关审批文件的名称、文号、日期。所依据的文件及取得的有关协议列为报告的附件。1.1.2概述本工程编制可行性研究的由来,简述项目业主的有关基本情况。1.1.3 从国民经济和项目本身两个层次对项目建设的依据和必要性进行论证。国民经济层次应分析项目是否符合区域规划、行业发展规划、技术产业政策、保护环境、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源等方面的要求。项目层次应分析项目产品是否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是否具有投资效益。1.2可行性研究结论1.2.1从市场预测、原材料燃料供应、项目建设条件、社会影响分析、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建厂条件与厂址方案、工程技术方案、项目实施条件及计划、经济与社会评价、风险与竞争力分析等方面描述推荐方案的主要内容和论证结果。应阐述方案论证过程中的不同意见和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1.2.2描述未被推荐的比选方案的主要内容,说明优、缺点及未被推荐的理由。1.2.3编制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1.2.4通过对推荐方案的分析论证,明确提出项目和方案是否可行的结论意见。1.3存在问题及建议1.3.1提出项目实施中需解决的问题及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1.3.2提出对项目下一步工作安排的意见和建议。2产业政策与行业规划2.1产业政策分析研究与项目相关的产业政策,论述项目与国家和区域产业政策的关系,分析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是否符合产业技术政策。2.2规划背景分析分析与项目相关的行业规划和专项规划的内容,论述建设项目在行业规划的地位和作用,分析项目是否属于行业规划范围,是否与行业总体规划相一致。2.3项目目标对建设项目预期达到的目标进行总体分析论证。分析论证的主要内容有:项目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技术装备水平;产品性能和档次;成本、收益等经济目标;项目建成后在国内外同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 3市场分析及预测3.1产品供需分析及预测3.1.1产品供需调查1国际市场供应现状。调查项目产品的国际市场总的生产能力(含现有企业和在建项目)、总产量以及在各国和各地区分布;国际市场总贸易量以及在各国和各地区分布,阐述主要生产企业的概况及分布情况,以及产量、品种、性能、档次等。2国内市场供应现状。调查项目产品的国内市场总的生产能力(含现有企业和在建项目)、总产量以及在各国和各地区分布;阐述主要生产企业的概况及分布情况,以及产量、品种、性能、档次等。3进口现状。调查项目产品在一定历史时期的进口总量、品种、进口国别和地区、贸易方式、进口量占国内生产量的比例,以及进口量变化状况等。4国际市场需求现状。调查项目产品的国际市场消费总量以及在各国和各地区分布、不同消费群体对产品品种和服务的要求,消费结构现状等。 5国内市场需求现状。调查项目产品的国内市场消费总量以及地区分布,不同消费群体对产品品种和服务的要求,消费结构状况,近期内市场需求的满足程度等。6出口现状。调查项目产品在一定历史时段内的出口总量、品种、质量、出口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国际市场总贸易量的比例,以及出口量的变化状况等。3.1.2产品供需分析预测产品供需预测应阐述预测方法,说明预测基础数据来源、样本数量和主要依据等其他与预测相关的情景。1产品供需预测时应考虑的因素:1)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项目产品供需的影响。2)相关产业产品和上下游产品的情况及其变化对项目产品供需的影响。3)产品结构变化,产品升级换代情况对项目产品供需的影响。 4)项目产品在其生命周期中所处阶段对项目产品供需的影响。5)不同地区和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水平、消费习惯、消费方式及其变化,对项目产品供需的影响。6)涉及进出口的项目产品,应考虑国际政治条件及贸易政策变化对供需的影响。2产品供需预测的内容1)供应预测。预测拟建项目产品在生产运营期内全社会和目标市场的可供量,包括国内外现有供应量和新增供应量。2)需求预测。预测拟建项目产品在生产运营期内全社会和目标市场需求总量,包括国内需求量和出口需求量。对于交通运输项目,预测建设项目影响区域内,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用户对各种运输方式的需求量; 对于水利水电项目,预测建设项目影响区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用户对水利水电的需求结构和需求量变化情况,以及水电资源的可供量和需求满足的程度。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根据法律规定、政策导向、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规划等,预测项目所在地对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量。3产品供需平衡分析在产品供应和需求预测的基础上,分析项目产品在生产运营期内的供需平衡情况和满足程度,以及可能导致供需失衡的因素和波及范围。4目标市场分析根据市场结构、市场分布与区位特点、消费习惯、市场饱和度,以及项目产品的性能、质量和价格的适应性等因素,选择确定项目产品的目标市场,预测可能占有的市场份额。3.2价格分析及预测价格分析预测应阐述价格预测方法;说明预测基础数据来源、样本数量和主要依据等其他与预测相关的情景;绘制价格走势图。3.2.1价格现状调查 1调查项目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价格变化过程及变化规律,最高价格和最低价格出现的时间和原因。2调查项目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进口到岸价格和出口离岸价格),价格变化过程及变化规律,分析价格的合理性,有无垄断或倾销等情况。3调查价格形成机制,项目产品价格是市场形成价格还是政府调控价格。3.2.2价格预测需要考虑的因素1项目产品国际市场供需情况、价格水平和变化趋势。2项目产品和主要投入品国内市场的供需情况、价格水平和变化趋势。3项目产品和主要投入品的运输方式、运输距离、各种费用对价格的影响。4新技术、新材料产品和新的替代产品对价格的影响。 5国内外税费、利率、汇率等变化,以及非贸易壁垒对价格的影响。6项目产品的成本对价格的影响。7价格政策变化对项目产品价格的影响。3.2.3价格预测的主要内容1国际价格分析和预测分析项目产品国际价格历史情况和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未来趋势。2国内价格分析和预测分析项目产品国内价格历史情况和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未来趋势。3.3产品营销策略研究对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项目产品,应进行营销策略研究。营销策略分析应包括:销售方式、销售渠道、销售网点、价格定位、宣传手段、结算方式、售后服务等。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对实施营销方案必需的设施和费用,应计算所需投资和费用。 4原材料燃料供应4.1主要原材料供应方案及价格预测4.1.1研究确定品种、质量和数量1提出项目所需各种物料的品种、规格;计算各种物料的消耗量。2研究确定所需原材料的质量性能(包括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应研究提出建立必要的检验、化验和试验设施。4.1.2研究确定供应来源与方式对可以从市场采购的原材料,应确定采购的地区。有特殊要求的原材料,应提出拟选择的供货企业及供货方案。研究确定原材料供应方式。对于大宗原材料的供应,一般应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与拟选择的供应企业签定供货意向协议。 4.1.3研究确定运输方式根据项目所需物料的形态、运输距离、包装方式、仓储要求、运输费用等因素研究确定物料运输方式。大宗原材料的运输,一般应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与拟选择的运输企业签定运输意向协议。4.1.4研究选取原材料价格在市场预测的基础上,对主要原材料的出厂价、到厂价,以及进口物料的到岸价和有关税费等做进一步的测算,并进行比选。4.2燃料供应方案及价格预测4.2.1燃料品种、质量和数量计算分析所需燃料的品种、数量和质量。生产工艺有特殊要求的,应分析论证确保燃料的品种、质量和性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方案。4.2.2燃料运输方式和来源 在选择燃料来源时,还要研究运输条件,包括运输距离、接卸方式和运输设备等。大宗燃料的来源和运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与拟选择的供应企业、运输企业签定燃料供应和运输意向协议。4.2.3燃料价格在市场预测的基础上,对燃料价格(包括运输费用)作进一步测算,并进行比选。4.3原材料燃料供应方案比选主要原材料燃料供应方案应进行多方案比选。比选的主要内容为:4.3.1满足生产要求的程度,即原材料、燃料在品种、质量、性能、数量上能否满足项目建设规模、生产工艺的要求。4.3.2采购来源的可靠程度,包括原材料、燃料供应的稳定程度(包括数量、质量)和大宗原材料、燃料运输的保证程度。4.3.3价格和运输费用是否经济合理。经过比选提出推荐方案,并分别编制主要原材料年需要量表和主要燃料年需要量表。 5项目建设条件5.1项目建设规模、范围5.1.1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根据经济合理性、市场容量、环境容量以及资金、资源和原材料来源等方面的研究对项目建设规模进行充分论证,并强调进行多方案比较。大型、复杂项目的建设规模论证还应研究合理、优化的工程分期,明确初期规模和远景规模。5.1.2、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论述项目范围和范围划分依据,项目范围应包括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同时还应说明与本项目相关的其它项目的有关情况,包括:不属于项目范围但由项目分摊投资的项目,以及与项目主要物料、燃料和动力、废弃物排放等有联系的项目。5.2项目建设的依托条件项目建设应论述可利用的依托条件,以求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依托条件包括交通运输、电源、水源以及其它可依托的建设条件。对改、扩建项目,依托条件还应包括现有企业的生产能力、辅助设施和配套设施。5.3项目选址分析 新建项目厂址选择应根据项目市场定位、环境影响、原材料来源、交通运输以及电源、水源等主要建厂条件进行项目区域落点分析,说明项目选址范围的合理性,提出推荐意见。5.4项目实施建议对于经论证可行的项目,根据投资项目建设程序,结合行业周期、市场预测等因素,提出项目实施计划的建议。研究的重点是找准项目投入时机,优化项目实施周期,谋求最佳投资效益。5.5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说明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配置的原则和依据。6社会影响分析6.1经济安全分析论述建设项目与国家、区域经济安全的关系,应从产业技术安全、资源供应安全、资本供应安全、产业成长安全、市场环境安全等角度进行分析。 6.2环境影响评价6.2.1环境影响评价采用标准和目标1采用的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2控制污染与保护环境的目标6.2.2建设项目工程分析1项目的工艺过程,说明建设项目的主要原料、燃料及其来源和储运,物料平衡,用水量及水的回用情况。2项目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放射性废物等的种类、排放量和排放方式,以及其中所含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产生的噪声、振动的特性及数值等。3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方案。4交通运输情况及厂地的开发利用。 6.2.3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1建设项目地理位置2建设项目的地质、地形、地貌和土壤情况,河流、湖泊(水库)、海湾的水文情况,气候与气象情况。3大气、地面水、地下水和土壤的环境质量状况。4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农作物等情况。5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温泉、疗养区以及重要的政治文化设施情况。6社会经济情况,包括:现有工矿企业和生活居住区的分布情况,人口密度,农业概况,土地利用情况交通运输情况及其它社会经济活动情况。7人群健康状况和地方病情况。8其它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的现状资料。 6.2.4环境影响预测1预测环境影响的时段。2预测范围3预测内容及预测方法4预测结果及其分析说明6.2.5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特征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范围、程度和性质3如要进行多个厂址的优选时,应综合评价每个厂址的环境影响并进行比较和分析。4说明项目实施过程各阶段在不同时期对环境的影响及其评价。6.2.6环境保护措施的评述及技术经济论证。 6.2.7对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的建议6.2.8环境影响评价结论。6.3土地资源利用分析6.3.1土地的占用情况说明建设项目的拟选址情况,项目占用土地的权属类别、性质、占地面积。占用耕地的,应提供补充耕地初步方案。6.3.2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分析项目建设是否符合当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符合国家供地政策、用地指标是否合理。6.3.3土地主管部门意见应说明土地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的意见。 6.4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6.4.1拆迁及移民安置概述简述建设项目的地理位置、地区现状。根据工程建设方案确定征地拆迁的范围。会同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初步选定集中安置点新址。6.4.2社会经济调查对拆迁区和安置区进行样本调查,收集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等资料。了解移民中不同群体的社会经济特征和意愿、安置区的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安置区原有居民对安置移民的心态,并对调查结果提出评价。6.4.3拆迁损失调查对建设项目拆迁范围内损失进行调查,按农村、集镇、城镇、工业企业和专业项目5部分分别进行调查统计,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人口、房屋、工业企业、各种专业设施、有开采价值的矿藏、重要文物古迹和其他重要对象等实物指标,并推算设计水平年的人口、房屋等动态变化的实物量。 6.4.4农村移民安置应根据损失调查成果和收集的基本资料,确定生产安置人口和搬迁安置人口,对移民安置区环境容量进行调查分析,初拟农村移民安置方案和生产恢复与开发措施;编制农村移民安置初步规划。6.4.5集镇、城镇迁建初步拟定迁建方案,初选新址地点;按迁建规划的人口规模,初定新址用地规模和用地范围;提出集镇迁总体规划、城镇迁建选址规划。6.4.6工业企业迁建根据调查结果确定工业企业的迁建原则,初拟迁建方案,进行迁建初步规划。6.4.7专业项目恢复改建对于需要恢复的专业项目,应拟定初步的处理方案。对于不需要或难于恢复的,给予合理补偿。 6.4.8对下一阶段工作的意见及建议提出下阶段做好移民安置工作的有关建议、意见。6.5水资源利用分析6.5.1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其现状分析合理确定一定的区域作为分析范围,分析研究该范围内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河流水系、气候特征、水文及水文地质等基本情况;分析研究区域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分布;分析研究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用水现状。6.5.2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在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和工程取用水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和地方的产业政策、水资源管理要求、水资源规划等,论证建设项目取水的合理性;分析建设项目用水流程,计算有关用水指标,论建设项目用水的合理性;分析建设项目节水的潜力,提出建议的节水措施。6.5.3建设项目地表取水水源论证 在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论证范围内现状与规划水平年来水量、用水量、可供水量以及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分析评价取水水源的水质、取水可靠性及可行性以及取水口的合理性等。6.5.4建设项目地下取水水源论证分析水文地质资料;对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进行分析计算;分析评价地下水的水质;预测地下水开采后的地下水位;分析评价取水可靠性和可行性。6.5.5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分析分析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与流域和区域水资源配置、管理与保护的协调一致性。从水资源基本条件、水功能区、水域纳污能力、水生态及对第三者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取水和退水的影响,并提出减缓和消除不利影响的补救措施和补偿方案建议。6.6水土保持评价6.6.1建设项目地区概况 叙述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防治责任范围、工程布局;项目区域的地形、地貌、地质、土壤、地面物质、植被等情况;项目及周边区域的气象、水文、河流及泥沙等;项目建设区域的人口、土地利用等社会经济状况;项目区域的发展规划;建设项目施工工艺、采挖及排弃固体废弃物的特点等;项目建设区域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情况。6.6.2生产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预测1水土流失预测时段的划分;2预测的内容和方法: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的面积;弃土、弃石、弃渣量;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和数量;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面积和流失总量;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3预测结果及综合分析。6.6.3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方案编制的原则和目标;建设项目的防治责任范围;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分区防治措施布局;方案实施进度及工程量;水土流失监测。6.6.4水土保持效益分析分析和预测方案实施后,控制水土流失、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恢复土地生产力、保障建设项目安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效益。6.7节约、合理利用资源及循环经济分析6.7.1说明项目所用的资源条件,论述资源供应的长期可靠性。6.7.2对工艺过程中的各种资源耗量进行分析计算,列出汇总表。6.7.3提出资源合理利用的方案,列出主要节约资源、综合利用的措施。6.7.4简要叙述节约资源措施实施后将取得的效果。6.7.5项目内部循环经济分析,分析项目工艺过程,组织各工艺间的物料循环,实现废物回收利用,减少排放,减少资源消耗。 6.7.6区域循环经济分析,调查分析区域内上下游企业的工艺过程,研究不同企业间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实现废物利用的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与拟选择的上下游企业签定意向性合作协议。6.8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6.8.1劳动安全卫生危害因素及后果分析对项目所在地的自然危害因素及后果进行分析;对项目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及后果进行分析。6.8.2劳动安全卫生危害因素的防范与治理方案1管理上的防范措施:叙述管理与监督制度,提出在事故状况下的紧急处理预案。2工程上的治理方案:本质安全生产工艺的选择;提出监控、监测、检验设施和防护设备的配置要求;提出防范与治理方案。6.8.3对防范与治理方案的效果进行预测。6.8.4消防 1火灾危险性分析分析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成品的火灾危险性。2调查项目场址周围消防设施状况调查场址周围公安消防机构的规模、装备,所在地公安消防队与场址的距离等,确定项目对公安消防机构的依托程度。3消防措施和设施确定应采用的消防等级,提出消防监控报警系统和消防设施配置方案。7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7.1建设规模方案论证7.1.1合理经济规模。合理经济规模是项目投入产出比处于较优状态,资源和资金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并可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规模。通常的衡量指标包括:单位产品生产能力的投资;单位产品产量的成本;劳动生产率;单位投资利润等。 7.1.2市场容量对项目规模的影响。在市场需求预测的基础上找出拟建项目产品的目标市场容量空间,据以确定建设规模。7.1.3环境容量对项目规模的影响。依据拟建项目所必须又能够获得的自然环境条件,以及政府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评审意见,确定建设规模。分析环境容量对项目规模的影响还应重视原料及产品的储存和运输限制。7.1.4资金、资源、原材料和主要外部协作条件等对项目规模的影响。分析对其利用的合理性以及利用程度。7.1.5各主要设备或装置间的合理匹配对项目规模的影响。论述各主要设备或装置间可否有效衔接,与建设规模相适应的主要设备或装置的采购需求是否能够得到满足。7.1.6对分期建设的项目,应说明项目预留发展余地的合理性,以及预留条件对远景规模的影响。7.2产品方案论证7.2.1 市场需求。项目产品方案应以市场需求导向和目标市场来确定产品品种、数量、质量,应能适应市场多变的要求。7.2.2国家产业政策。项目产品方案应符合国家发布的产品发展目录,使产品具有先进性和市场竞争力。7.2.3专业化协作。项目产品方案应从社会和区域的角度考察是否符合专业化协作,以及上下游产品链衔接的要求。7.2.4资源综合利用。对含有多种成分的资源和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一定量副产品的项目,在确定产品方案时,应考虑资源的综合利用,提出主导产品和辅助产品的组合方案。7.2.5环境制约条件。项目产品方案应根据当地环境的要求和可能提供的环境容量以及治理环境的可能性来确定。7.2.6原材料及能源供应。项目产品方案应根据所采用的原材料、能源的可得性及其数量、品质、供给的稳定性来研究确定。7.2.7技术设备条件。项目产品方案应考虑与可能获得的技术装备水平相适应。7.2.8 生产运输包装储存条件。对产品生产、运输、包装、储存有特殊要求的项目,确定产品方案时,应考虑满足这些条件要求的可能性。8建厂条件及厂址选择8.1建厂条件8.1.1厂址的自然地理概况1厂址地理位置:说明厂址所在行政区中的位置及该地区的人文状况和社会经济简况,并结合项目要求,说明该地区的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规划,以及该地区的协作配合条件。2厂址的自然条件:说明厂址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区域地质构造情况、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地震基本烈度、水文气象条件、百年一遇高水位和历史最高内涝水位、地下矿藏的埋藏条件。3厂址的周围环境:说明厂址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与开发区、居民区、名胜古迹、文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大中型工矿企业的关系,与厂址附近的主要河流、湖泊、水库、铁路、公路等的关系,与厂址附近的机场、通信设施、军事设施的关系和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8.1.2厂址的交通运输情况 1铁路:说明厂址附近国家或地方铁路线的现状及规划情况,车站分布与厂址的关系。当项目的主要原材料、主要辅助材料和燃料需采用铁路运输时,应说明其运输的路径、运输里程和铁路可能承担的运量;项目运输铁路专用线的接轨站、专用线等级、路径、牵引定数和列车进厂方式、厂内配线、机车配置、交接方式、交接地点及接轨站可能引起的改造工程量。运输铁路专用线的可行性研究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2水路:说明厂址附近水路运输的现状及规划情况,港口分布与厂址的关系。当项目的主要原材料、主要辅助材料和燃料需采用水路运输时,应说明其运输的路径、运输里程、中转港口和水路可能承担的运量;运输航道及卸料专用码头的位置、等级、型式和泊位数。航道和专用码头的可行性研究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3公路:说明厂址附近公路运输的现状及规划情况。当项目的主要原材料、主要辅助材料和燃料需采用公路运输时,应说明其运输的路径、运输里程、路况和公路运力;自项目至附近公路网新建运输专用公路的长度和等级。必要时公路运输的可行性研究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 4应结合物料(矿点及运量)情况,对项目的主要原材料、主要辅助材料和燃料运输可能采取的运输方式(单独或联合)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经论证提出推荐方案,必要时应编写专题报告。8.1.3厂址的公用工程情况1水源情况:应说明各厂址的供水水源,用水方式及在采取节水措施条件下所需要的用水量,并说明不同水源的水温、水质及水源至厂址的距离等。提出不同供水水源的水文报告或水文地质详查报告,并征得地方水资源管理部门的同意,取得有关协议文件。对利用水库湖泊河道海水的工程项目,还应提出有关取水的专题论证报告或水工模型试验报告。在掌握可靠和充分的资料基础上,提出各种供水方案和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用水水源必须落实可靠,应调查清楚枯旱年份近期与远期工农(牧)业以及城市居民生活等用水量的情况,着重分析在保证率为97%枯水年项目用水的保证程度。当项目用水与工农(牧)业以及城市用水有矛盾时,应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和意见。如因项目建设需要新建水库或改造现有水库时,必须有水利设计部门提供的新建或改造水库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经有关部门审查确定。 2电源情况:应说明厂址地区电网、发电厂、变电所等的区域位置,至厂区的距离以及上述电源的实际容量、规划容量及可供项目使用的负荷量。3通信工程的情况:说明厂址附近的通信工程现状和发展规划,至厂区的距离以及可供项目使用的容量。4供热情况:说明供热工程的现状和发展规划,至项目的距离以及可供项目使用的热负荷及参数。8.1.4厂址的地震、地质及岩土工程情况对厂址的地震地质和工程地质等方面的区域地质背景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确定厂址区域地质构造发育程度,查明厂址是否存在活动断裂,以及危害厂址的不良地质现象,对其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做出判断,并提出防治的初步意见。对可能影响厂址稳定的地质问题进行研究和预测,对于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或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工程,应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提出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意见。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确定厂址的地震动参数及相应地震基本烈度。对于位于地震动参数区划分界线、某些地震研究程度和资料详细程度较差的边远地区、位于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等特殊的工程应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编制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并获地震主管部门的批复。 当厂址地震烈度等于或大于7度时,对有断裂问题的厂址进行实地调查和专门研究,分析断裂的活动性,对厂址的稳定性做出评价。根据土层的剪切波速试验资料,确定厂址的建筑场地类别。当厂址地震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地基土为饱和粉土或砂土时,应进行地震液化判别。初步查明厂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厂区的地层成因、时代、主要地层的分布及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及其变化规律等,提出主要建(构)筑物地基方案建议,对于人工地基应进行地基处理方案设想论证。厂址有压煤、压矿情况时,应查明压矿类别、储量、深度、开采价值及其影响,有压文物、古墓等情况时,还应探明其情况并提出处理意见。8.2厂址比较与选择意见应根据项目建设的基本条件,做出两个及以上的厂址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并提出推荐厂址的意见。 9工程技术方案研究9.1总图布置及运输方案9.1.1全厂总体规划应对厂址进行厂区位置方案论证,提出推荐意见并进行规划容量及本期建设规模的全厂总体规划,包括用地范围(避免占用基本农田或在滯洪区内),需占用的水域和岸线,防排洪规划,进厂道路的引接,铁路专用线的接轨点和引入厂区的路径,专用码头规划布置,水源地,废料场,进排水管沟的走向,出线走廊和施工区等。提出全厂占地、拆迁工程量、土石方工程量、公路长度、铁路专用线长度和各类主要管沟长度等技术经济指标。9.1.2厂区总平面规划布置应做两个及以上的厂区总平面规划布置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提出推荐方案。内容应包含主要生产设施的位置和朝向,进排水管沟的走向,进厂道路引入方位,厂区管线路径,冷却塔,配电装置,物料输送系统,生产辅助及附属建筑,综合管理及公共福利建筑等各区域的平面规划布置,厂区场地零米 高程选择,竖向布置方案,主要管沟走廊规划布置等。并相应提出厂区总平面布置要求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9.1.3运输方案1结合项目产品的目标市场和主要原材料主要辅助材料和燃料的来源,优化物流方案;说明货物的总吞吐量;并按照各种物料及产品的铁路公路水运管道的运输量,提出全厂运输量及运输方案。2运输方案基本情况说明项目需修建的公路及桥梁宽度,承载能力,桥下净空,公路等级及长度,自备车辆选择,以及可能产生的交通限制条件。说明项目需修建铁路的运输能力、装卸设施、仓储面积、自备车辆选择和台数、机车库位置、以及可能产生的交通限制条件。还应说明铁路专用线、接轨交接方式及工业站等方案。说明项目需使用的水运航道和河流宽度及深度,船舶(包括自备船舶)的选择,码头的位置、型式、布置、吨位、吞吐能力及装卸方式,仓储面积等方案以及可能产生的交通限制条件。说明项目的大件设备运输方案。 9.2各主要工艺流程及设备方案9.2.1工艺技术方案选择根据建设规模要求、厂址条件等,应分别介绍各装置的规模、技术来源、产品方案、原材料来源、工艺条件、工艺流程等。1工艺技术方案说明项目各生产装置的工艺技术方案选择,简述国内外工艺技术状况和特点,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并应分析各工艺技术方案可能出现的风险及规避措施。对于国内外研发的新技术,以及从国外引进的技术,应详细说明技术的来源先进性可靠性和国内技术鉴定的结论。技术引进要说明引进的种类范围方式以及消化吸收的建议。对各工艺技术方案,应列出主要操作条件。2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 根据建设规模要求、厂址条件及大件运输条件等,对各工艺技术方案进行综合的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意见。对推荐的工艺技术方案应提供工艺流程图和装置布置图。9.2.2主要设备方案选择说明选择设备配置方案的原则,多方面论证主要设备配置方案,并提出推荐意见。9.2.3运输系统根据近期建设和远期规划容量、各种气体、液体、固体物料种类、消耗量、物料来源、运输方式,以及物料的取送货制等条件,拟定运输系统的主要设计原则,说明运输系统的建设规模、建设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和主要工程量,并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意见。对于扩建项目应简述原有运输系统的主要设备规范和实际运行情况;对利用原有运输系统进行改造的项目,应说明改造内容并简述施工过渡措施。9.2.4储存系统 根据各种物料(包括装置中间原料)的储存周期储存量以及工艺要求等条件,说明储存设施的建设规模、建设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和主要工程量,并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意见。必要时,应对储存条件较为特殊的物料储存方案进行专题论证。9.2.5自动化与信息控制系统应提出拟采用的主要控制方式和控制水平,主要的控制设备选型以及整个项目自动化控制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规划方案。对于新建项目还应说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管理和运营水平。对于技术改造项目,还应说明所选控制系统与现有控制系统的匹配情况。9.2.6土建部分应说明主要生产建(构)筑物的布置及结构选型、选材。根据工程地质勘测报告资料,应提出各主要生产建(构)筑物所采用的地基与基础方案。当采用人工地基时,还应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提出初步的推荐方案。对辅助、附属生产建(构)筑物地基与基础方案研究,应达到同等深度。如建(构)筑物基础下遇有溶洞古墓等复杂地基,应提出处理方案。9.2.7供排水系统 应比较并拟定供排水系统方案,选择主要设备,说明供排水管道的走向及补充水量。如果项目需建冷却设施,供水系统还应说明冷却方式和冷却水量,并对供水系统进行初步的冷端优化,提出初步的设计冷却水温、冷却倍率等的推荐意见。初步拟定采取的各项节水措施,进行初步的项目水量平衡设计,列出水量平衡表,提出项目的耗水指标。应提出水工主要建(构)筑物的结构设计方案及地基处理方案。对新建厂外排水工程的项目,应说明厂外排水工程的主要设施和方案,并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对依托现有供排水能力的项目,应说明项目现有能力、现有消耗量和新增消耗量。9.2.8供电系统1电源方案的比选说明供电电源(包括离厂址较远的水源地、中转站、码头等的供电电源)的现有容量、规划容量、实际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电压等级等。若需建设自备电站,还必须进行自建方案与外部购电方案的全面技术经济比较。2确定项目的用电负荷 根据项目各主要生产系统和辅助生产系统等的需要,提出项目的用电负荷及供电参数等。3供电方案的比选根据项目的用电负荷要求,说明电气主接线方案,进行主要设备选型,确定电压等级,并经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后,提出推荐意见。对依托现有供电设备设施的项目,还应着重对现有供电设备设施的利用及改造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9.2.9通信系统根据项目所需的通信用户数(包括行政电话、调度电话、扩音对讲、无线通讯等)以及项目所在地公用网的设施情况,说明拟采用的通信方案,选择主要设备表,对租用、改造或新建通信设施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意见。9.2.10供热系统根据项目各主要生产系统和辅助生产系统等的正常热负荷和间断最大热负荷,提出项目热负荷的供应参数(温度压力等)。 热源选择应优先利用项目余热,尽量依托社会供应,以使项目成本最小。自建供热系统的项目,应研究热源的建设方案;说明燃料的来源、规格、消耗量和环境污染物排放量;若采用热电联产方案,应说明供汽与发电之间的关系,并给出汽、电平衡图,全厂蒸汽平衡图。供热方案需经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10项目实施条件及计划10.1项目实施条件10.1.1说明施工场地的条件和施工场地规划的设想。10.1.2论证货物运输尤其是大件设备运输的可行性及推荐的运输方式。如果建设场地处未曾运输过重量大于此项目的大件设备,业主方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作大件运输可行性报告,论证通路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投资估算。10.1.3提出施工用水、施工用电、施工通讯等方案的设想。10.1.4提出项目利用地方建筑材料的规划并落实当地能否满足供应。 10.2项目实施计划项目应找准投入时机,实施计划应根据项目建设与运行生命周期、原材料及能源价格变化预测、市场需求变化预测来研究制定。实施计划应包括设计前期工作、现场踏勘、专项试验、工程设计、工程审查、施工准备、土建施工、设备安装、调试及投产等项目的进度及工期。11经济分析及社会评价11.1投资估算11.1.1说明投资估算的编制范围和编制依据、原则。包括主要工艺系统技术特点、估算采用的的定额及指标、与定额或指标相应的取费标准、主要设备、材料价格及选取依据、估算采用的外汇兑换率、预备费计取依据等。11.1.2根据推荐厂址和工程设想的主要工艺系统、主要技术原则及方案编制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贷款利息、流动资金的估算。要求通过编制单位工程估算表(表三,此表可不出版)编制各专业汇总估算表(表二),其它费用计算表(表四)及总估算表(表一)。 11.1.3项目投资分析,与类似工程对比分析,分析影响造价的主要原因。11.2原有固定资产的使用11.2.1说明原有资产的使用范围,原有资产的现状,根据现行市场价格估算其投资。11.3融资方案11.3.1融资组织形式:明确该项目是新设法人融资还是既有法人融资。11.3.2资本金筹措:应对资金来源及数量予以说明,对出资方的出资能力及出资方式分析。对既有法人项目,需分析资产、信用状况及可用于本项目的自有资金,据以判断是否具有足够的资本金。11.3.3债务资金筹措:债务资金的主要来源有:信贷融资、债券融资、融资租赁等。应对项目拟采用的债务资金来源及数量予以说明。11.3.4 融资方案分析:在初步确定资金筹措方式和资金来源的基础上,对资金来源充足性、融资结构合理性、融资成本的高低、融资风险的大小进行分析,并进行融资方案比选。11.4财务评价11.4.1说明财务评价依据的主要经济法规和文件。11.4.2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择要说明评价采用的基础数据、及选取的理由,说明分年度投资计划。11.4.3成本费用估算:项目成本构成,各项成本确定的依据,总成本构成。11.4.4销售收入估算:估算构成,产品的销售价格,销售收入估算。11.4.5财务评价指标及效应分析对项目进行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分析,计算财务内部收益率、净现值、投资回收期和投资利润率等指标,并进行分析。根据有关财务报表计算利息备付率和偿债备付率等指标,并进行分析。对既有项目法人项目,应采用“有、无对比法”进行财务评价。 11.4.6不确定性分析对项目进行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11.4.7财务评价结论。11.4.8附表:财务报表。11.5国民经济评价(可选)对于国家控制的战略性资源开发项目,运用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较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以及主要产出物和投入物的市场价格不能反映其真实价值的项目,需要进行国民经济评价。11.5.1列出国民经济评价采用的主要参数:社会折现率、影子汇率换算系数、影子工资换算系数、贸易费用率、其他。11.5.2费用计算1建设投资调整 说明建设投资调整的内容及理由,列出其中重要投入物的影子价格及其依据、计算过程。根据建设投资调整结果,编制国民经济评价投资调整表。2流动资金调整说明流动资金调整的内容及理由,列出调整后的流动资金在不同生产负荷下的投入数额。3经营成本调整测算成本中重要投入物的影子价格,说明测算的方法。根据影子价格调整经营成本,编制国民经济经营费用调整计算表。4间接费用计算对项目引起的显著的间接费用作定量分析,编制间接费用估算表;不能定量的,要作定性分析。11.5.3、效益计算1销售收入调整 测算项目产出物的影子价格,说明测算依据,根据影子价格调整销售收入,编制国民经济评价销售收入调整计算表。2间接效益估算对项目带来的显著的间接效益作定量分析,编制间接效益估算表;不能定量的,要作定性分析。11.5.4评价指标计算1效益费用流量计算根据调整后的逐年现金流量,编制全部投资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计算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等。对借外资的项目还应编制国内投资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2外汇流量计算涉及产品出口创汇或替代进口节汇的项目,要做外汇效果分析;编制经济外汇流量表,计算经济外汇净现值、经济换汇成本、经济节汇成本等指标;编制国内资源流量表。 11.5.5国民经济评价结论11.6社会评价(可选)11.6.1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项目的社会影响分析,旨在分析预测项目的实施可能对所在地区产生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主要从以下方面分析:居民收入;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居民就业;不同利益群体;弱势群体;文化、教育、卫生;当地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容量和城市化进程等;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通过以上分析,对项目的社会影响作出评价;编制项目社会影响分析表。11.6.2项目与所在地区的互适性分析互适性分析主要是分析预测项目能否为当地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以及当地政府、居民支持项目存在与发展的程度;考察项目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关系。从三方面进行分析:利益群体对项目的态度及参与程度、各级组织对项目的态度及支持程度、地区文化状况对项目的适应程度。 通过项目与所在地的互适性分析,就当地社会对项目适应性的可接受程度作出评价;编制社会对项目的适应性和可接受程度分析表。11.6.3社会风险分析项目的社会风险分析是对可能影响项目的各种社会因素进行识别和排序,选择影响面大、持续时间长,并容易导致较大矛盾的社会因素进行预测,分析可能出现这种风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编制项目社会风险分析表。11.6.4社会评价结论12风险与竞争力分析12.1风险分析12.1.1风险因素的识别对于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营过程中风险因素进行识别。主要应识别以下风险:市场风险、资源风险、技术风险、工程风险、资金风险、政策风险、政策风险、外部协作条件风险、社会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12.1.2风险评估方法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和要求选取风险评估方法,对风险程度进行分析。可行性研究可选用的风险评估方法主要有简单估计法和概率分析法。12.1.3风险防范对策在预测主要风险因素及其风险程度后,根据不同的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规避和防范对策。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风险防范的主要对策有以下几种: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自担。12.2竞争力分析12.2.1确定项目竞争力分析重点分析自然资源、工艺技术和装备、规模效益、新产品开发能力、产品质量性能、价格、商标、品牌、商誉、人力资源等因素对项目竞争力的影响程度;确定分析重点;列出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表。12.2.3竞争对手分析 选择项目目标市场范围内,占市场份额较大、实力较强的几家竞争对手,将项目自身条件与竞争对手条件的优势、劣势对比并排序。12.2.4竞争力评价综合各部分项目竞争力的分析,给出项目竞争力评价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