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10 KB
- 11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588-2010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导则Technicalguidelinesforagriculturalsolidwastespollutioncontrol2010-10-18发布2011-01-01实施环境保护部发布
目次前言..............................................................................................................................................I1适用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原则...................................................................................................35农业植物性废物污染控制技术...............................................................................................36畜禽粪便污染控制技术...........................................................................................................67农用薄膜污染控制技术...........................................................................................................7
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防治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促进新农村建设,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农业固体废物的控制原则、控制技术和管理措施等相关内容。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2010年10月18日批准。本标准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I
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导则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农业植物性废物、畜禽养殖废物和农用薄膜等三种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原则、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等相关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农业种植、畜禽养殖等产生的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管理,实现农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7959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1859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HJ574-2010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T81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农业固体废物指农业生产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来自于植物种植业、动物养殖业及农用塑料残膜等。3.2农业植物性废物指农作物在种植、收割、交易、加工利用和食用等过程中产生的源自作物本身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作物秸秆及蔬菜、瓜果等加工后的残渣。3.3畜禽养殖废物指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畜禽粪便、畜禽舍垫料、脱落毛羽等固体废物。3.4农用薄膜指用于农作物栽培的,具有透光性和保温性特点的塑料薄膜。可提高温度和湿度,防止霜冻或暴雨的机械损伤,促使作物提前萌发,并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包括棚膜和地膜两1
大类。3.5秸秆还田指将秸秆等植物纤维性废物直接或堆积腐熟后退还土壤,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3.6堆肥化指利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微生物或人工添加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通过人为调节和控制,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生物化学过程。3.7氨化指利用氨水、液氨或尿素、碳铵的水溶液对切碎的秸秆进行氨化处理,以改善其作为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3.8青贮指利用乳酸菌等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对秸秆等物料进行发酵处理,以改善和提高其作为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3.9热喷法指将秸秆装入饲料热喷装置中,向内通入过饱和水蒸气,经一定时间后使秸秆受到高温高压处理,然后对其突然降压,使处理后的秸秆喷出,从而改变其结构和某些化学成分,提高饲料营养价值和适口性。3.10生物质气化指通过气化装置,将低品位固体生物质燃料转换成高品位气体燃料的热化学技术。3.11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将农业固体废物经收集、干燥、粉碎等预处理后,利用特殊的生物质固化成型设备将其挤压成规则的、密度较大的成型燃料。3.12农田生态拦截系统指在不需要额外占用耕地的前提下,利用生态工程对农田普遍存在的排水沟渠和田埂进行改造,通过植物吸收、基质吸附降解以及节制闸与植物降低流速、沉降泥沙等要素联合作用,使农田N、P营养元素最大限度地在农田系统内部循环利用,进一步截留农田排水中的养分,减少农田养分排入受纳水体的量。2
3.13侧膜栽培指将农用地膜覆盖在作物行间,作物栽培在农膜两侧,以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土壤温度,促进农作物生长。3.14适时揭膜指改作物收获后揭膜为收获前揭膜,筛选作物的最佳揭膜时期。3.15“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指将日光温室、畜禽养殖、沼气生产、蔬菜花卉种植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3.16“猪沼果(菜、菌、药、花)”生态农业模式指将畜禽养殖、沼气生产和种植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3.17“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指将果园、集雨设施、沼气系统、太阳能猪圈、厕所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4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原则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需紧密结合农业生产,以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基本原则,依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种植方式和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选择经济有效、管理简便的控制措施,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农业植物性废物污染控制措施5.1减量化技术措施5.1.1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种植业废物综合利用率,减少污染。5.1.2推广集约化种植模式,提高秸秆收集率,对秸秆进行集中处理与循环再生利用。5.2资源化技术措施5.2.1采取秸秆还田、堆肥、饲料化、能源利用、工业原料利用等多种途径,实现农业植物性废物的资源化利用。5.2.2通过堆腐还田、高留茬还田等多种秸秆还田方式,将秸秆等有机植物性废物作为肥料施入农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5.2.2.1堆腐还田技术。技术要点:(1)备料。按每500kg秸秆用速腐剂(如腐秆灵菌剂)0.5~1.0公斤,尿素2.5~3.5公斤或碳酸氢铵5~7.5公斤(可用10%的人畜粪代替氮肥)。(2)挖坑。将脱粒后的秸秆,靠近水源、就场头地头,挖宽1.5~2米、长3米、深0.4~3
0.6米的长方体坑,并将挖出的泥土作四周围埂,以防肥水流失,可留一部分作压膜用。(3)堆放。将秸秆分3层堆平,第一层堆高50~60厘米,浇透水(含水量在60%~65%),分层分量均匀撒施速腐剂和氮肥。堆高一般在1.5~1.8米为宜。在浇足水的情况下,用草叉轻轻地拍实。(4)盖膜。堆四周,调理整齐,即可覆盖农膜,膜要盖严,四周用泥土压实,以防跑气,影响腐熟效果。(5)检查。在堆腐10~15天左右,掀开膜看堆腐地上部分是否缺水,如缺水,还应适当补浇1次水再封严。在不缺水的情况下,堆腐25~30天左右就可完全腐熟,作为基肥使用。5.2.2.2高留茬还田技术。具体办法:水稻、小麦收割时留茬高25~35厘米,收获后再将稻(麦)茬割倒(用机械翻耕不需要割倒),在翻耕前均匀撒在田里,用碳铵150~225公斤/公顷来调节碳氮比。5.2.3利用秸秆、杂草、树叶、绿肥等植物性废物与人畜粪尿共同堆置成有机肥料,以改良土壤,提高农作物产量与品质。可采用半坑式、坑式(也称地下式)或地面堆积法堆制。5.2.3.1半坑式堆积法。适用于北方早春和冬季。选择向阳背风的高处建坑。坑深2-3尺,坑底宽5-6尺,长8-12尺,坑底坑壁有井字形通气沟,沟深5-6寸,通气沟交叉处立有通气塔。堆肥高出地面3尺,加入风干秸秆1000斤,堆顶用泥土封严。堆后一周温度上升,高温期后,堆内温度下降5-7天,可以翻捣,使堆内上下里外均匀,再堆置直到腐熟为止。5.2.3.2坑式堆积法需设堆积坑,全部在地下堆制,堆积坑深约为2米。堆制方法与半坑式相似。地面堆积法则不用设堆积坑。5.2.3.3地面堆积法。适用于气温高、雨量多、湿度大、地下水位高的地区或夏季积肥。选择地势较平坦、靠近水源、运输方便的地点堆积。堆宽2米,堆高1.5-2米,堆长视材料数量而定。堆置前先夯实地面,再铺上一层细草或草炭以吸收渗下的汁液。每层厚15-24厘米,每层间适量加水、石灰、污泥、人粪尿等,堆顶盖一层细土或河泥,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氨的挥发损失。堆置约1个月左右,翻捣一次,再根据堆肥的干湿程度适量加水,再堆置1个月左右、再翻捣,直到腐熟为止。5.2.4利用秸秆、棉籽皮等多种农业植物性废物做培养基,栽培食用菌。技术要点:(1)稻麦秸秆处理:将稻麦秸秆粉碎,喷水淋湿后,堆成直径1-1.8米的圆堆压紧,盖上薄膜发酵3-5天。发酵后的稻麦草粉要保持其含水量为70%左右,pH值为8左右。(2)选地栽培:室内外均可,在室外需搭棚遮阴,以免阳光直射。接种前制作一个70厘米×20厘米×35厘米的木制模框,先在框内铺一层发酵好的稻麦草粉,踩实后,四周撒一圈食用菌菌种和麸皮;4
然后,再铺一层草粉,再撒菌种和麸皮。如此一共铺4层稻麦草粉,撒3层菌种和麸皮,最后一层草粉铺得薄一些,要保证透气。一般每块培养基用5-7.5公斤稻麦草粉、0.25-0.38公斤食用菌菌种和麸皮,最后盖上一层塑料薄膜。(3)发菌培养:菌丝生长期间要满足温度、湿度和透气的要求。温度要控制在35℃左右,夏季气温上升快,加上稻麦草粉发热,易导致培养基升温超过40℃,此时要揭膜降温。培养基含水量宜控制在70%,一般不需要喷水,以免引起杂菌污染。(4)采后处理:幼菇的子实体充分长大后即可采收。一般可采3-4茬食用菌,此后的培养基可作为优质的有机肥施回农田。5.2.5采用切碎、粉碎、氨化、青贮、热喷等方式,对秸秆进行加工,提高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5.2.5.1氨化技术:将小麦秸秆进行堆垛,或者投入窖池或氨化炉,加入尿素,使其氨化,生成饲料,改善秸秆的适口性和提高利用率。5.2.5.2青贮技术:将新鲜的秸秆填入密闭的青贮窖或青贮塔内,经过微生物发酵作用,达到长期保存其青绿多汁营养特性的目的。5.2.5.3热喷技术。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经蒸汽处理后,进行增压、突然减压、热喷处理,原料受到热效应和喷放机械效应两个方面的作用后,改变了结构,提高了消化率。5.2.6利用沼气发酵、生物质气化、固化成型燃料、供热、发电等技术,实现农业植物性废物的能源利用。5.2.6.1沼气发酵制沼技术。工艺技术参数可参照HJ574-2010。5.2.6.2气化技术。将秸秆收集,在缺氧状态下加热秸秆,生成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可燃性气体,成为可直接提供生活和工业用的优质能源。5.2.6.3压块成型及炭化技术。将秸秆粉碎,用机械方法在一定的压力下挤压成型,利用炭化炉将秸秆压块进一步加工处理,生产出可供烧烤等使用的木炭。5.2.6.4供热技术。秸秆收集后进行前处理,采用螺旋下伺式进料方式进入秸秆锅炉,保证清洁燃烧。秸秆锅炉要求采用双燃烧室及挡火拱的结构,采用烟、火管的形式,将辐射换热面与对流换热面适当地进行分配,保证炉体紧凑、结构简单。5.2.6.5生物质发电技术可分为直接燃烧、气化燃烧和混合燃烧发电等几种技术类型。生物质燃烧发电技术类似燃煤技术,燃烧产生的蒸气通过汽轮机或蒸汽机系统驱动发电机发电,该技术已经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混合燃烧是利用现有电厂的设备,生物质部分替代传统化石燃料进行利用的一种形式,分为直接混合燃烧、间接混合燃烧和并联燃烧三种方式,均已5
在示范或商业化项目中得到应用。5.2.7可根据各类农业植物性废物的不同性质特点,生产工业原料、包装材料和建筑装饰材料,以及保温材料、农艺编织制品等。5.2.8利用不同种类农业植物性废物的成分特点,开发制糖技术和生产蛋白技术。5.3污染控制管理措施5.3.1对农业植物性废物的处理处置应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等规范性文件的要求。5.3.2不应露天随意堆放农业植物性废物,防止污染土壤和自然水体。5.3.3在农业耕作区域建立农田生态拦截系统,控制地表径流,减少径流养分向水体的排放,以降低或避免水体污染。5.3.4秸秆处理处置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和要求,不宜露天焚烧秸秆。5.3.5鼓励和扶持秸秆的综合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推广。6畜禽粪便污染控制措施6.1减量化技术措施6.1.1推动小规模、散养畜禽养殖向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养殖模式发展。6.1.2小规模养殖场和散养应结合沼气池建设,有机肥生产,采取“四位一体”、“猪沼果(菜、菌、药、花)”、“五配套”等生态农业模式。相关技术要求参照HJ574-2010。6.1.3在保障食品安全、生物安全的条件下,可采用生物发酵床等技术在畜禽舍中以木屑等为垫料,接种特定微生物,使畜禽粪便在垫料中原位降解。6.2资源化技术措施6.2.1采取高温好氧堆肥、沼气生产等生物处理和利用方式,实现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6.2.2高温好氧堆肥化利用技术。将畜禽粪便和含N、P、K等元素的添加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在有氧条件下,借助嗜氧微生物的作用,使堆料自行升温、除臭、降水,在短期内实现有机堆肥。6.2.3沼气生产。以畜禽粪便为原料,在隔绝氧气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其中的碳元素分解为可燃气体。6.3污染控制管理措施6.3.1畜禽粪便及产生的污水、固体废物、恶臭气体应集中收集处理,避免人畜混居。畜禽6
养殖产生的污染物控制按照HJ/T81和GB18596的规定执行。6.3.2堆肥处理技术应符合GB7959的相关规定;规模化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物按照HJ/T81的规定进行处置。6.3.3鼓励发展节水型养殖技术,推广养殖粪便废水处理及重复利用技术。6.3.4加强畜禽粪便污染控制和监督管理工作,制定与本地区畜禽业发展相适应的相关规定,指导养殖场的布局和污染处理设施建设工作。7农用薄膜污染控制措施7.1农用薄膜的选用7.1.1选用的农膜应具有安全性、适用性、经济性的特点。7.1.2提倡选用厚度不小于0.008mm、耐老化、低毒性或无毒性、可降解的树脂农膜。7.1.3鼓励与推广使用天然纤维制品替代塑料农膜。7.2污染控制技术措施7.2.1优化覆膜技术,推广侧膜栽培技术、适时揭膜技术,降低连续覆盖年限。7.2.1.1侧膜栽培技术。将农用地膜覆盖在作物行间,作物栽培在农膜两侧,既保持土壤水分,提高了土壤温度,促进了作物生长,又不易被作物扎破地膜。待作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即可把地膜收回,防止地膜对土壤的污染。7.2.1.2适时揭膜技术。技术要点:海拔高度不同,揭膜时间有所差异。1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适时揭膜可缩短到在覆盖地膜后80天揭膜,1000米以下地区,可在覆盖地膜后45天揭膜。不同作物,适时揭膜期不同。如花生在封行期揭膜、棉花在现蕾期揭膜、玉米在大喇叭期揭膜。适时揭膜技术可缩短覆盖地膜的时间,提高地膜的回收率,减少地膜对土壤的污染,有利于农业生产的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7.2.2选用适宜的栽培种植方式,如整地时间、整地方式和起垄方式等。7.2.3注重废旧膜的回收和再加工利用,在手工操作的基础上,合理采用清膜机械,加强废旧膜回收利用。结合回收地膜再生加工技术,开发深加工产品,促进废旧膜回收。7.3污染控制管理措施7.3.1大力推广可降解农膜的生产和使用。7.3.2改进农艺管理措施,有效降低农膜在土壤中的残留,减少污染。7
7.3.3开发优质农膜,提高塑料地膜的使用寿命,以利于农膜回收或重复使用。7.3.4加强农膜回收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回收技术水平,建立农膜回收相关办法,提高农膜的回收率。7.3.5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农膜残留危害的认识。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hj 2034-2013 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
- hj 2521-2012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制订技术导则
- hj 454-2009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编制技术导则
- hj 463-2009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煤炭工业矿区总体规划
- hj 453-200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城市轨道交通
- hj 526-2010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制订技术导则
- hj 556-2010 农药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
- hj 582-201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农药建设项目
- hj 619-20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煤炭采选工程
- hj 630-201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
- hj 610-201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 hj 627-2011 生物遗传资源经济价值评价技术导则
- hj 555-2010 化肥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
- hj 710.11-2014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大型真菌
- hj 611-20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制药建设项目
- hj 710.7-2014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内陆水域鱼类
- hj 710.5-2014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爬行动物
- hj 708-201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钢铁建设项目
相关文档
- 20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章节习题集答案.doc
- 环评师考试《技术导则与标准》历年05-13真题及答案(整理打印).doc
- 环评师考试《技术导则与标准》历年真题及答案(整理打印).doc
- GBT14909-2005能量系统用分析技术导则.pdf
- GBT15512-2009评价企业节约钢铁材料技术导则.pdf
- GBT18857-2008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pdf
- GBT22413-2008海水综合利用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pdf
- GBT25738-2010核电厂电动机调试技术导则.pdf
- GBT25739-2010核电厂阀门调试技术导则.pdf
- GBT25875-2010草原蝗虫宜生区划分与监测技术导则.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