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3.22 KB
- 22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aJ/T19--1997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分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的内容、方法和程序。本标准从1998年6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都是标准的附录。木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自然保护司提出。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l/T19-1997非污染生态影响Technicalguidelinesfor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Ecologicalenvironmentofnatureresource"development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主题内容本标准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的方法与要求1.2适用范围本标准主要适用于水利、水电、矿业、农业、林业、牧业、交通运输、旅游等行业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海洋及海岸带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建设项目和区域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生态影响评价。2引用标准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r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HJ/"r2.1-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2-9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4-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3术语3.1生物量:又称现存量”。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生物体的重量。3.2生态因子:生物或生态系统的周围环境因素。3.3生物群落在一定区域或一定生境中各个生物种群相互松散结合的一种结构单元。3.4景观:一个空间异质性的区域,由相互作用的拼块(Patch)或生态系统组成,以相似的形式重复出现15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都称为自然资源,如土壤、水、草场、森林、野生动植物、矿物,阳光、空气等。3.6区域环境:包括人工环境在内的占有一定地域空间的自然环境。3.7自然环境:环绕着人群的空间中可以直接飞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的总体3.8社会环境: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了的自然物质,创造的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的物质文化所形成的环境体系3.9异质性(Heterogeneity):是指在一个区域里(景观或生态系统)对一个种、或者更高级的生物组织的存在起决定作用的资源(或某种性状)在空间或时问上的变异程度(或强度)。国家环境保护局1997-11一18批准1998一06-01实施
HJT19一1997110相对同质:本导则所称相对同质是指自然等级体系中低于景观的等级系统(主要指生态系统)具有的不同于景观的基本特征,即它是山具有相似特征的组分或元素组成的系统。这些组分和元素即表现相对同质。3.11生态制图:将生态学的研究结果用图的方式表达112生态影响评价:通过定量揭示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影响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作用的分析确定一个地区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3.13土壤侵蚀:土壤在外营力(风、水流、冻融和重力)的作用下,被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114荒漠化: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所造成的干旱、半干早和具有干早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其中包括沙质荒漠化、砾石荒漠化、水质荒漠化和工矿型荒漠化。3.15物种: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3.16连通程度:本导则指一个地域空间成分具有的隔离其他成分的物理屏障能力和具有的适宜物种流动通道的能力。3.17敏感区:本导则指我国现存的著名自然历史遗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水源保护区。3.18植被覆盖率:本导则指某一地域植物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域面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3.19频率:本导则指景观体系中某一类型拼块在某一地域出现的样方数与总样方数的百分比。3.20密度:本导则指景观体系中某一类型拼块在某一地域中的数目与拼块总数的百分比4总则4.1评价工作的分级4.1.1生态影响评价包括的格式、内容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并根据评价项目对生态影响的程度和影响范围的大小,将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级别划分为1,2,3级典型自然资源开发项目中的生态影响评价要点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4.1.2经过对工程和项目所在区域进行初步分析,选择1-3个方面的主要生态影响依据表1列出的生态影响及生态因子变化的程度和范围进行工作级别划分.如果选择的生态影响多于1个,则依据其中评价级别高的影响确定工作级别。表1评价工作级别(1,2,3级)评价工作级别一工程影响范围>50km"20-50km"<20km"主要生态影响及其变化程度一~~一一~一~二上生物群落生物量减少(<50%)生物量锐减(>50V,)异质性程度降低相对同质物种的多样性减少(<50%)物种的多样性锐减(>50%)珍稀濒危物种消失区域环境绿地数蟹减少,分布不均,连通程度变差绿地减少1/2以上,分布不均,连通程度极差3一一一水和上地荒漠化理化险质改变理化性质恶化3一一敏感地区
aJ/"r19一19974.1.32级以r项目的评价要满足生态完整性的需要,对生态影响是否超越了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进行分析确定3级项目的评价可以从简.但也要对主要生态影响进行分析确定4.1.4少卜态影响的变化程度应采用定量或半定量方式表述难以定量的生态影响变化程度应采取专家评估的方式确定,也可通过历史图件的综合比较,采用背景比较分析方法确定。要分析原自然系统或次生系统的生产力是否降低,降低的范围和程度,作为判定的根据。4.1.5生物量减少的度量方法是对照历史L本系统的量值或经典文献提供的地球上本系统的平均值进行量算。异质性程度变化的量算要以历史上本系统的数值为基础进行估算。区域环境的变化要度量绿地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分布状况的变化。4门.6可以根据项目的性质、总投资和产值,项目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的敏感程度,生态影响的空间分布情况等,对评价的级别作适当调整,但调整幅度L下不应超过一级,调整或从简结果应征得环保主管部门同意。4.1.7荒漠化的量化指标如下:潜在荒漠化的生物生产量为3^4.5t/(hm""a),正在发展的荒漠化为2.9^1.5t/(hm2"a),强烈发展的荒漠化为1.4^1.0t/(hm""a),严重荒漠化为。.9^0.()Ohm"·a)4.1.8本导则所指水的理化性质变化主要表现在水体污染和水体利用方向改变两个方面,需依据GB3838-88国家标准、GB/丁14848--93国家标准进行判定。水理化性质改变指水体质量类型在〕~.类范围内的变化,水理化性质恶化指水体质量类型由I--皿变为“一V。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比较复杂,除由于物理组成改变而使土地利用方向发生变化外,多是由于生物蓄集能力改变而使土壤生产能力发生变化,要对照本类型上壤的背景值进行度量。土壤理化性质改变指生产能力在该类型土地生产能力范围内,理化性质恶化指由上一级别退化为较低的土地生产能力级别4.2生态影响评价范围4.2.1生态因子之间互相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是划定评价范围的原则和依据。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的范围主要根据评价区域与周边环境的生态完整性确定。4.2.2对于1,2,3级评价项目.要以重要评价因子受影响的方向为扩展距离。一般不能小于8-3okm,2-8km和1-2kmo4.3评价期限4.3门自然资源开发项目应以项目建议书批准的内容为准(在条件具备时按项目设计书)进行生态影响评价。4.3.2生态影响评价:自然资源开发项目中的生态影响评价是指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在预测评价中应对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环境影响分别评估或分析,对远期运行情况进行预测。4.3.3后评价:自然资源开发项目中的后评价是指在工程建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评价。1级自然资源开发项目中的生态影响评价应作后评价,并对项目所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论证。4.4技术工作程序(见图1)
HJ/T19一1997图1技术工作程序图5工程调查与分析5.1工程资料收集5门门工程设计资料,包括主、辅工程区位、规模、工程的类型、工艺、设计文件和内容等5卜,.2工程的平面图,在该图上应标明地表状况(主要包括地形地貌、主要水体、植被类型及分布、主要动物群落)以及周边村镇、厂矿及大型建构筑物分布,交通规划,并标明评价区及界外区范围。5门.3区域规划资料和图件。5.2工程分析5.2.,拟建主、辅J一程简要描述及分析(主要工程措施、工艺、施工方法和运行特点)5.2.2同类〔程的调查分析,收集国内外类似工程资料,1级项目要对类似项目调查,进行类比分析5.2.3施工期的工程措施对生态影响途径分析,主要包括施工人员施工活动、机械设备使用等使植被、地形地貌改变.使土地和水体生产能力及利用方向发生改变,以及由于生态因子的变化使自然资源受到
HJ/T19一1997影响。5.2.4运行期T:程对生态影响的途径分析,主要包括工程运行改变了区域空间格局、土地和水体的利用状况,以及由此向影响了自然资源状况5.3关键问题识别和评价因子的筛选根据对拟建项目潜在的环境问题分析,以及对项目性质和区域生态环境基本特征的分析,识别关键问题并用列表法对主要评价因子进行筛选,在完成现状评价后,进一步确认主要的评价因子。在这个识别和筛选过程中,要初步判定评价因子的性质、变化过程,并定性预测变化结果6生态环境状况调查6.1自然环境状况6.1.1fl然环境基本特征调查,包括评价区内气象气候因素,水资源,土壤资源,动、植物资源.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分布和生理生态习性、历史演化情况及发展趋势,评价区人类活动历史对生态环境的于扰方式和强度,自然灾害及其对生境的干扰破坏情况,生态环境演变的基本特征等。6.1.2评价区内敏感区和人文景点的历史和现状情况调查6.1.3图件收集和编制,调查中要注意已有图件的收集,根据工作级别不同,对图件的要求也不同,但主要收集下述图件和编制图件的资料图片:地形图(评价区及其界外区的地形图一般为1/10000-1/500000)在该地形图上应标有地表状况,尤其是绿地(含水体)的分布状况.拟建工程厂区、城镇分布,主要厂矿及大型建构筑物分布等,并划明评价区及界外区范围基础图件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图、土壤侵蚀图等。卫片当已有图件不能满足评价要求时,1级项目的评价可应用卫片解译编图以及地面勘察、勘测、采样分析等予以补充。卫片要放印到与地形图匹配的比例,并进行图形图像处理,突出评价内容,如植被、水文、动物种群等等。6.1.4根据评价因子的需要编制正规生态基础图件,包括动植物资源分布图、自然灾害程度和分布图、生境质量现状图等。6门.5C.述调查内容和编绘的图件目录要在大纲中列出,并报主管部门审批。在大纲中要给出项目位置图、工程平面布设图。大纲经主管部门审批后,评价单位要严格执行批复。6.2社会经济状况6.2.1社会结构情况调查,主要包括人口密度、人均资源量、人口年龄构成、人口发展状况,以及生活水平的历史和现状,科技和文化水平的历史和现状,评价区域生产的主要方式等等。6.2.2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方式.主要包括产业构成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强度6.2.3移民问题的调查,主要包括迁移规模、迁移方式、预计的产业情况,住区情况调查以及潜在的生态问题和敏感因素的分析6.2.4自然资源量的调查,包括农业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植被资源飞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的储藏情况和开发利用情况。6.3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以及大气环境部分、地面水环境部分和声环境部分给定的方法和标准。64公众参与受拟建项目影响的公众或社会团体对项目影响的意见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了生态现状评价7.1评价要求
HJ/T19--1997(])现状评价是在区域件几态环境基本特征调查的基础土对区域牛态环境功能状况进行评价(2)2级以卜项目的生态现状评价要在生态制图的基础上进行;3级项日的生态现状评价必须配有土地利用现状图Wt基本图件(3)评价生态现状应选用植被覆盖率、频率、密度、生物量、_土壤佼蚀程度、荒膜化面积、物种数量等测算值、统计疽来支持评价结果。了.2声上态参数数值的汇总和整理了.2.1生态参数数值的来源主要有岛个方面:(u野外调查;(2)室内化验分析;(劝定位或半定位观测;(4)从地图、航片、卫片卜提取信息;(5)从有关部门收集、统计和咨询7.2.2对取得的大量生态数据,要进行汇总和整理,在进行数学模式评价时,要进行统计分组和标准化处理。7.2.31级项目在工程调查分析、生态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建命_项月数据库.内容包括调查和收集的相关资料和图件,分析结果和报告。资料部分应包括水、气、噪声评价部分的监测及相关数据了.3生态制图和现场测试7.31生态制图是在收集的各种图件、资料的荃础上或应用遥感技术采集数据的基础I-.完成的可以根据生态因子相关分析的成果完成生态制图7.3.2IN件要求(1)生态影响评价的图件需有正规比例的基础图件和评价成果图件组成;(2)3级项目要完成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关键评价因子的评价成果图;(3)2级项目要完成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分布图,资源分布图等3L础图件和主要评价因f-的评价和预测成果图.卜述图件要通过计算机完成并可以在地理信息系统仁显示(4)1级项目除完成上述图件和达到上述要求以外,要用图形、图像显示评价区域全方位的评价和预测成果7.3.31级项目要进行评价区生物量实测,物种多样性调查和生物群落异质状况调查.2.3级项日[if以依据已有信息判断,或实测3-5个点位予以验证。7.4现状评价7.4门评价内容生态现状评价,要回答主要的环境问题,其中包括:(L)从生态完整性的角度评价现状环境质量,即注意区域环境的功能与稳定状况(2)用可持续发展观点评价自然资源现状、发展趋势和承受干扰的能力(3)植被破坏、荒漠化、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消失、自然灾害、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等类重大资源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7.4.2现状评价要论证原有自然系统或次生系统的生产能力状况并用调查数据介以证明。7.4.3评价方法生态现状评价要有大量数据支持评价结果,也可以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常用的方法有图形叠置法、系统分析法、生态机理分析法、质量指标法、景观生态学法、数学评价方法等〔具体方法见附录c)。了.4.4现状评价结论现状评价结论要明确回答区域环境的生态完整性.人与自然的共生性、土地和植被的生产能力受到破坏等重大环境问题,要回答自然资源的特征及其对干扰的承受能力.并用叮持续发展的观点对生态环
xJ/"r19-1997境质量进行判定〕7.5重要评价因子再确定重要评价因子再确定通常可以采用生态机理法或类比法在现状评价基础上得到再确认,也可以借助数学方法进行要素的重要性分析(参见附录u),得到冉确认的评价因子参与预侧过程8影响预测8.1预测内容8.1门自然资源开发项II对区域生态环境(主要包括对is地、植被、水文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等生态因子)影响的预测内容包括:(7)是否带来某些新的生态变化:(2)是否使某些生态影响严重化;(3)是否使生态问题发生时问与空间L的变更;(4)是否使某些原来存在的生态问题向有利的为一向发展8.1.23级项目要对关键评价因子(如对绿地、珍稀濒危物种、荒漠等)进行预测;2级项目要对所有重要评价因子均进行单项预测;1级项目除进行单项预测外,还要对区域性全方位的影响进行顶测。8.1.3为便于分析和采取对策,要将生态影响划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可逆影响与不可逆影响,近期影响与长期影响,一次影响与累积影响,明显影响与潜在影响,局部影响与区域影响。8.1.4要根据不同因子受开发建设影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和累积情况进行预测评估。从时间分布上可以表现为年内〔月份)和年际(准备期、施工期、运转期)变化两个方面。从空间分布上可以划分为宏观(开发区域及其周边地区)、和微观(影响因子分布)两个部分8.1.5白然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生态影响预测要进行经济损益分析。8.2生态影响预测的方法生态影响预测一般采取类比分析、生态机理分析、景观生态学的方法进行文字分析与定性描述,也可以辅之以数学模拟进行预测(具体方法见附录C)8.3生态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8.3.1损益分析的原则(1)把生态质量作为生产力要素的原则,后者是可以观察和测定的(z)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要抓住重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相关密切的一般影响因素可适当加以综合(3)终极影响原则,只考虑那些与人类经济活动或生态环境直接相关的最终影响后果(4)一次性估价原则,要按有关规定依经济寿命年限折现,使估价具有可比性。8.3.2生态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经济损益分析常用的方法有恢复和防护费用法、影子〔程法、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调查评价法等等(参见附录E),可以根据影响因子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方法估算。要以投资所得到利益的固有比率形式比较所有效益和成本的当前价值和纯当前价值。环境保护投资的有效性分析要单独进行,列出环境保护投资及所占总投资比例。无法恢复的生境破坏和物种灭绝不做经济损益分析9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及替代方案9.1生态影响的防护与恢复9.1.1自然资源开发项川中的生态影响评价应根据区域的资源特征和生态特征,按照资源的可承载能力,论证开发项目的合理性,对开发方案提出必v的修正,使生态环境得到可持续发展。评价项11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即对生态环境的长期不利影响,潜在不利影响和复合影响,要制定具
HJ/T19-1997体的生态监测措施、规划与防护和恢复措施、规划。9.1.2生态影响的防护与恢复要遵守如下原则:(1)凡涉及到珍稀濒危物种和敏感地区等类生态因子发生不可逆影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保护措施和方案;(2)凡涉及到尽可能需要保护的生物物种和敏感地区,必须制定补偿措施加以保护;(3)对于再生周期较长,恢复速度较慢的自然资源损失要制定恢复和补偿措施;(4)对于普遍存在的再生周期短的资源损失,当其恢复的基本条件没有发生逆转时,不必制定补偿措施;(5)需制定区域的绿化规划9.1.3要明确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费用的数量及使用的科目,同时论述必要性。影响报告篇章要具体编制恢复和防护方案,原则是自然资源中的植被,尤其是森林,损失多少必须补充多少,原地补充或异地补充9.2生态影响的管理措施9.2.1在强调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自然资源保护法规和条例的前提下,制定并落实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监督管理措施。9.2.2生态影响管理人员编制,建议纳人项目的环境管理机构,并落实生态管理人员的职能。9,2.3要制定并实施对项目进行的生态监测(监视)计划,发现问题,特别是重大问题时要呈报上级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及时处理9.2.4对自然资源产生破坏作用的项目,要依据破坏的范围和程度,制定生态补偿措施,补偿措施的效应要进行评估论证,择优确定,落实经费和时限。9,3替代方案9.3.1替代方案主要指开发项目的规模、选址(线)的可替代方案,也包括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多方案比较,这种替代方案原则上应达到与原拟建项目或方案同样的目的和效益,并在评价工作中应描述替代项目或方案的优点和缺点。9.3.21级以上项目要进行替代方案比较。要对关键的单项问题进行替代方案比较、并对环境保护措施进行多方案比较,这些替代方案应该是环境保护决定的最佳选择。10结论10.1编写结论的原则、要求,参见行业标准H]/T2.1---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评价项目应编写生态影响评价结论.若生态影响评价不单独成册则应编写篇章结论,编写篇章结论的有关事项与结论基本相同。10.2结论的内容包括生态环境现状概要,建设项目工程分析概要,开发建设项目对生态影响预测和评价的结果,环保措施的评述和建议等。10.3生态影响报告篇章中没有专门的章节评述环保措施,结论中的这一部分应给予充分的注意和足够的篇幅10.4生态影响评价最终结果,应得出建设项目的规模和选址是否合理及在各个阶段能否满足预定的生态环境质量要求的结论。10.5需要在评价过程中确定建设项目与生态环境有关部分的方案比较时,应在结论中确定推荐方案,并说明理由。10.6在结论中要就生态影响监测制度、生态环境管理和生态规划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HJ/T19一1997附录A(标准的附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大纲和评价报告篇章的编制Al评价大纲中生态影响篇章的编制Al门评价大纲中生态影响篇章应在开展评价T一作之前编制,它是具体指导建设项日中生态影响评价的技术文件,也是检查报告书内容和质量的主要依据,其内容应该尽量具体、详细。Al-2评价大纲中生态影响篇章应按正文4.4中所表明的顺序,并在充分研读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后编制Al.3评价大纲中生态影响篇章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Al.3门总则其中包括评价任务的由来、编制依据、控制破坏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采用的评价标准(或当地确定的目标值)、评价项目及其工作等级和重点等A1.3.2建设项目概况(如为扩建项目应同时介绍现有工程概况)A1,13拟建地区生态环境简况(附位W-图)A1.3.4拟建项HL程分析的内容与方法根据当地生态环境的特点,建设项口中的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级别与重点等因素.说明工程分析的内容、方法和重点A1.3.5建设项fl周围地区的生态现状调查Al.3.5门一般白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现状调查Al.3.5.2生态环境中与评价项目关系较密切部分的现状调查根据已确定的各评价项目_L作级别、环境特点和影响预测的需要,尽量详细地说明调查参数、调查范围及调查方法、时期、地点、次数等。Al.16现状评价与影响预测根据各评价项目的_〔作级别.环境特点尽量详细地说明现状评价与影响预测的原则、方法、内容、范围、时段以及有关参数的估值方法。Al.3.7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及替代方案根据各评价项「I的工作级别,环境特点,尽量详细地说明生态防护、恢复与替代方案的原则、方法、内容、范围、时段等。A1.3.8结论评价J_作成果清单拟提出的结论和建议内容A1.19评价is作的组织、计划安排A1.110评价_L作经费概算A1.4在F列任意一种情况下应编写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作为大纲中生态环境篇章的必v补充:第一,山于必需的资料暂时缺乏、所编大纲不够具体,对评价工作的指导作用不足;第二,生态环境状况十分敏感〔,A2生态影响报告篇章的编制A2.1生态影响报告篇章应全面、概括地反映区域环境生态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文字应简洁、准确,并尽9采用图衣和照片,以使提出的资料清楚,论点明确,利于阅读和审查。原始数据,全部计算过程不必在报告阳于1列出。必要时编人附录。所参考的主要文献应按其发表的时间次序由近至远列出日录。评
HJ/T19-1997价内容较多的报告,其重点评价项目另编分项报告篇章,主要技术问题另编专题技术报告。A2.2生态影响报告篇章应根据环境和工程的特点及评价工作级别,选择下列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编制AZ.2门总则A2.2.1.1结合评价项目的特点阐述编制生态影响报告篇章的目的。A2.2.1-2编制依据:a.项目建议书;b.评价大纲及其审查意见;c,评价委托(合同)或任务书;d.建设项11可行性研究报告书。A2.2门.3采用标准或地方确定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值。A2.2-1.4控制破坏与保护生态环境的H标。A2.2.2建设项目概况A2.2.2.1建设项目的名称、地点及建设性质A2.2-2.2建设规模(扩建项目应说明原有规模)、占地面积及厂区平面布置(应附平面图)A2.2-2.3土地利用情况及发展规划〔应附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利用规划图)A2.2,2,4:.程的施工方案和运行方案A2.2.3工程分析报告书应对建设项目的下列情况进行说明,并作出分析A2.2.3.1施工期分析施工区域面积,施工方式和内容.项目施工对生态影响的途径、方式、强度、时限和范围A2.2.12运行期分析项目运行的区域面积,运行的方式和内容,项目运行对生态影响的途径、方式、强度、时限和范围“A2.2.3.3主要原、辅材料,工艺过程、废水、气、渣、噪声等的种类,排放量与排放方式,r_述废物对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污染破坏的途径、方式、强度、时限和范围A2.2.14影响因子筛选A2.2.15工程实施对生态影响防护和恢复方案A2.2.4建设项[]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A2.2-4,1地理位置(应附平面图)A2.2.4}2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分析在简要描述地质、地形、地貌、土壤情况、河流、湖泊(水库)、海湾的水文情况、气候与气象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对下列情况进行说明:a.土地利用现状(应附土地利用现状图);b.植被类型分布现状(应附植被类型分布图);。.绿地(含水体)的空间布局及其内部的异质性状况;d,区域环境生物量;e,土地的生产能力;f.土地的荒漠化及水和土地理化性质(沙漠化与水土流失区域应附专题图);K.物种多样性(应附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分布图);h.人n-资源一经济的相互关系。A2.2.4.3社会经济情况,包括:现有工矿企业和生活居住区的分布情况,人口密度,农业概况,交通运输情况及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情况A2.2.4.4人群健康状况和地方病情况
HJ/T19一1997A2.2.4.5其他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的现状资料A2.2.5生态影响现状评价A2.2.5.1生态影响评价范围A2.2.5.2生态影响评价时段A2.2-5.3生态影响评价原则A2.2-5.4生态影响现状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A2.2-5.5生态影响现状评价结论A2.2.6生态影响预测A2.2-6.1预测内容及预测方法A2.2-6.2预测结果及其分析和说明A2.2.7评价建设项目的生态影响A2.2.7.1建设项目生态影响特征A2.2.7.2建设项目生态影响的范围、程度和性质A2.2.7.3如果要进行多个厂址的规模及环境保护措施的替代方案分析时,应综合评价多种方案的生态影响并进行分析和比较A2.2.8生态保护措施的评述及技术经济论证,提出各项措施的投资估算(列表)A2.2.9生态影响经济损益分析A2.2门0生态影响监测制度及生态环境管理、生态规划的建议A2.2.11生态影响评价结论附录B(标准的附录)典型自然资源开发项目中生态影响评价要点B1水利工程建设项目Bl.1水库和水坝建设81.1.1评价范围:2,3级项目以库区为t-:,兼顾上游集水区域和下游水文变化区域的水体和陆地;1级项目要对库区飞集水区域,水文变化区域(甚至含河口和河口附近海域)进行评价。此外,要对施工期的辅助场地进行评价Bl.1.2评价期限:要分别对施工期、运行期进行评价,1级项目要做后评价。B1.1.3评价重点81.1.3.1施工期对由于施工、人员进驻和水文改变而引发的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迁移或灭绝;对由于区域环境中绿地数量和空间分布的改变而改变了绿地调控环境质量的能力;对由于人员和设备的活动改变了土地的生产能力;对由于施工影响了自然和人文遗迹地及人群健康等内容进行重点评价81.1.12运行期对项目运行而引发的生物多样性向题,景观生态环境质量问题,移民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水文长期改变而引发的上下游生物种群生存问题及中下游发生的河道断流,水文变化以及上下游盐溃化、潜育化、湿地变化、两岸地形地貌变化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钉螺转移等问题进行重点评价81.1.4保护与恢复措施针对施工期与运行期主要生态影响制定保护与恢复措施。81.1.5成果B1门1511本类m项LI要提交生态影响评价报告篇章。
BJ/"f19一1997川.1.5.23级项目要提交项目地理位置咚卜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工程平面布置图和关键评价因子成果图;2级项目增加植被类型分布图1资源分布图等荃础图件和主要评价因子评价成果图;1级项目除提交上面成果ICI以外要提交珍稀动、植物分布图荒漠化或土壤侵蚀分布图,景观生态质量评价图等,并要完成全区域生境变化评价成果图和生境动态变化监测系统的建设工作。B1.2跨流域调水跨流域或跨省分调水一般均属干1级项日B1.2.1评价范围:要分别对调出Ix;,调人区和连结区二个部分中,凡是由于水文条件改变而引发的生态影响进行评价B1.2.2评价期限:分为施工期运行期评价,并进行生态影响后评价B1.2.3评价ITI点:除与Bl.1.3.1和BL1.3.2相同以外,增加三项内容,一是对国内外同类项f1进行类比调查并写出评价报告;二是预测由于人员设备进驻和水文条件的改变,调出区、调人区和连结区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给动、植物和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三是对受益区及调出区长期的生态影响进行评价B1.2.4保护与恢复措施(同B1.1.11)B1.2.5成果除与B1.1.5相同之外,要求充分应用3S一体化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高新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生态影响评价,并提交相应成果B︹/矿产开采工程建设项目B︹/.评价范畴矿产开采_1_程建设项目包括:石油、天然气开采和各种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和作金属矿产的开采B2.2评价范围23级项仁I以界定矿区及其周边5km范围及有关水域为主;I级项目要从生态完整性的角度出发,凡是由于矿产开采直接和问接引发生态影响问题的区域均应进行评价B2.3评价贡点B2.3门油田开采的评价重点包括下列内容:a.钻井阶段由于井场占地改变了土地利用格局而引发的景观生态环境改变和动、植物物种生存和移动等问题;山于机械噪声对人类和动物生存的影响问题;钻井对环境污染问题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人体健康I讨题b,井下作业阶段长时间的并下作业带来的区域环境问题,包括地上辅助工作和场地带来的生态,4v响「。.开采、原油集输和储运阶段除与a,b相同的内容以外,长距离的输油及其中间设施的运转,对Ix:域环境中动、植物物种移动的影响,对地下潜流和地表径流的影响、对土地生产能力的影响等。d.事故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B2.3.2固体矿产开采的评价重点包括下列内容:a.剥土改变了土地利用现状及引发的景观生态和物种生存问题;b.露采破坏地表应力引起滑坡、泥石流崩塌,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c.坑采引起地面不均匀沉降或塌陷,进而引发生态环境问题;d.坑采改变地应力,诱发地震等地质灾害.进而引发生态环境问题;e废石(含研石)堆放,进而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f.移民问题B2.4保护Ii恢复措施BZ.5成眼
H,1/"r19一1997B2.5.1本类型项目要提交生态影响评价报告篇章B2.523级项目要提交项目地理位置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工程现状布设图和关键评价因子评价成果图,2级项目增加植被类型分布图、资源分布图等基础图件和主要评价因子评价成果图;1级项目在完成卜述图件之后,要提交生境质量现状图,地质灾害及其分布图(现状和预测),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分布图,荒漠化或土壤侵蚀分布图。充分应用高新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生态影响评价,并提交相应成果。83交通运输建设项目B3.1评价范畴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包括:线路类<路线、航线和管线)和场站类(车站、码头,飞机场)。B32评价范围交通运输建设项目以新建项目为主,改扩建项目因线路或场站早已存在.除变动较大的项目以外.可不进行生态影响评价。B3.2.1陆上线路类评价范围按路线中轴线各向外延伸300500m;水E线路类中,江河类包括所经江河段的全河段及其沿江陆地;海上类主航线向两侧延伸500moB3.2.2场站类机场周际外延5km,码头区周际外延3-5km.B3.3评价重点B3,3.1陆上线路类包括线路施工和建成后使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和地表土壤使用现状的改变,及其因此而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线路对动、植物物种迁移的阻断影响及其由此而引发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等。B3.3.2水上线路类项目建成后由于航船行驶对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对沿江陆地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的影响以及在处理水土流失、滑坡、塌方、泥石流、崩塌、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地段时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B33.3场站类由于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而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由于人工建筑出现及人类活动强度加大对土地生产能力,绿地调节控制能力以及生物种群数量、内部异质化程度等的影响。B3.4防护与恢复措施B3.5成果B3.5.1提交生态影响评价报告篇章B3.5.23级项目提交土地利用现状图,项目位置图、工程平面布设图和关键评价因子评价成果图,2级项目增加植被类型分布图、资源分布图和主要评价因子评价成果图;l级项目除完成上述图件外,要充分应用3s一体化、多媒体等高新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生态影响评价,并提交相应成果B4土地开发利用建设项目B4.1评价范畴凡与土地利用有关的所有土地改良、土地功能转换及土地开发利用项目均属此范畴,包括:滩涂、草地、湿地、荒漠及农用土地。B4.2评价范围被开发利用的土地区域及区域生态完整性所涉及区域。B4.3评价重点B4.3门农用土地由于农用土地具备区位优势,因此经常可见的开发利用方向为城镇居住和工矿占地、农业改良项目(土壤改良、农田水利工程)、农业开发项目(农田建造、水产养殖基本建设、牧场或防护林建设)等,对农用土地开发利用要重点评价其生态经济价值的变化,特别注意土地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后,生态承载能力正或负的演替方向和数量变化.对较长一个时限的变化结果进行预测同时,要在刘其边际地区补偿功能的评价中,从区域生态完整性所受影响的角度给出结论要在完善区域内部生态功能和边际地区补偿功能的基础上,取得最佳的生态经济效益。B4.3.2滩涂与湿地经常可见的开发利用方向为滩涂养殖围湖造田或养殖、湿地的大规模K"殖等
HJ/T19一1997对滩涂与湿地开发利用的评价重点是滩涂与湿地的生态环境及其固有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由于滩涂和湿地适宜人类近期的开发建设目的,因此,滩涂与湿地的开发利用会使生态受到不良影响是很普遍的。由于不同的设计方案对生态完整性的影响差异明显。因此生态影响评价必须就项目对生态影响的方式、程度和限值做出比较准确的评价,尤其是对空间布局设计的合理程度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的合理性做出准确评价,使滩涂和湿地利用中的生态损失降低到可以接受的范围内。B4.13草地与荒漠经常可见的草地开发利用有两方面:一是草地功能的转换,如垦殖;二是使用强度加大,如超载过牧。对该类土地开发利用评价的重点是土地承载能力的变化及由此而引发的区域生态经济问题。荒漠是十分脆弱的生命体系,评价的重点是其生态承载能力的变化此外,对这两种资源类型的评价还应将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作为重点内容,对补偿措施的生态合理性进行评价B4.4防护与恢复措施B4.5成果B4.5.1提交生态影响评价报告篇章。B4.5.23级项目提交土地利用现状图、项目区位图、工程平面图和关键评价因子评价成果图;2级项目增加植被类型分布图、生物多样性资源图和主要评价因子评价成果图;1级项目除完成上述图件外,要充分应用3S一体化、多媒体等高新信息技术进行生态影响评价,并提交相应成果。B反J森林开采B匕内J.….评价范畴包括森林采伐和营造项目。B反门J乙评价范围开发区域及其区域生态完整性所涉及区域。B‘,JJ评价重点森林开发重点应注意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森林数量变化所带来的生态影响;二是所在区域空间结构或森林内部异质性构成变化所带来的生态影响;三是森林开采对物种多样性保护的影响。上述三个内容往往有两个或三个同时存在,而生态影响往往表现为净植被生产能力的降低,动物种群生存条件恶化,森林和绿地调节和控制环境质量的能力降低、荒漠化进程加剧。生态影响评价要注意工程设计的生态合理性,评价保护措施的科学性与合理性。B5.4防护5恢复措施B55成果B5.5.1提交生态影响评价报告篇章。B5.5.23级项目提交森林现状图,项目位置图、工程平面图和关键评价因子评价成果图;2级项目增加植被类型分布图、物种多样性分布图和主要评价因子评价成果图八级项目除完成上述图件外,要充分应用3S一体化、多媒体等高新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生态影响评价,并提交相应成果。BCU旅游资源开发建设B朴b司1‘评价范畴包括自然风景资源和人文风景资源的开发建设。B叹勺U:才J评价范围除资源所在区域外,对借景、障景、风景景廓线所涉及区域均应做出评价。B︵bIJ评价重点凡涉及到自然资源的内容要按前述森林、草地、滩涂、湿地的评价重点进行评价;凡涉及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的要按前述土地开发利用内容进行;凡涉及人文景点的内容,要依据景点自身的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重点注意对文物保护和景观空间格局和功能的维护。B6.4防护与恢复措施B6.5成果B6.5.T提交生态影响评价报告篇章。B6.5.23级项目提交土地利用现状图,项日区域位置图、工程平面图和关键评价因子评价成果图;2级项目增加植被类"Ti图、生物多样性资源图和主要评价因子评价成果图;1级项目除完成上述图件外,要充分应用3s一体化、多媒体等高新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生态影响评价,并提交相应成果。238
HJ/T19一1997B了海洋和海岸带开发建设B7.1评价范畴包括海洋和湖泊等水体及其海岸带B7.2评价范围包括项目所在区域及海湖岸带外延3-SkmB了.3评价重点在海洋和湖泊的开发建设中,如果涉及陆地、海(湖)岸、近海(湖)和远海(湖)时,陆地,海(湖)岸,要按前述相似区域进行评价,对项目建设涉及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进行重点评价;对近海(湖)和远海(湖)的开发利用,前者重点依据敏感资源(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和其他)的变化进行评价;后者除可评价近海的一些内容外,重点应对海洋生物,尤其是大型鱼类资源栖息、繁殖场所受影响的程度进行评价。生态影响评价要对生态影响的限值设计和保护措施的合理程度进行评价。B7.4防护与恢复措施B75成果B7.5.1提交生态影响评价报告书。B7.5.23级项目提交评价水体利用现状图,项目区域位置图、工程平布图和关键评价因子评价成果图;2级项目增加植被类型分布图或渔业资源分布图以及主要评价因子评价成果图;1级项目除完成上述图件外,要充分应用3S一体化、多媒体等高新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生态影响评价,并提交相应成果。B8其他项目凡涉及线型区域开发建设项目同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凡涉及空间区域同土地开发利用项目。附录C(标准的附录)推荐的评价方法C1图形oil法该方法把两个或更多的环境特征重叠表示在同一张图上,构成一份复合图,用以在开发行为影响所及的范围内,指明被影响的环境特性及影响的相对大小。该方法使用简便,但不能作精确的定量评价。其基本意义在于说明、评价或预测某一地区的受影响状态及适合开发程度,提供选择的地点的线路。目前该方法被用于公路或铁路选线、滩涂开发、水库建设、土地利用等方面评价,也可将污染影响程度和植被或动物分布叠置成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分布图。图形叠置法的实施步骤如下:(1)用透明纸作底图,在图上标出开发项目的位置及即将受项目影响的地区范围:(2)在底图上描出植被现状、动物分布或其他受影响因子的特征;(3)绘出每个影响因子影响程度的透明图;(4)将影响因子图和底图重叠,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同的色度表示不同的影响和不同的影响程度该方法的特点是预测结果直观,容易被人理解,如用带方格的透明纸还可以定髦地估测受影响的地区的面积。但不易预测影响的时间上的延续。此外,此种方法需要大量的资料、经费和人力,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由于其表达的环境特征大多为自然地理方面的,本方法应与计算机作图、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结合起来,其应用范围必然更加广泛,效果也将得到提高。C2生态机理分析法动物或植物与其生长环境构成有机整体,当开发项目影响植物生长环境时,对动物或植物的个体种群和群落也产生影响。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影响预测的步骤如下:
HjjT19一门997(1)调查环境背景现状和搜集有关资料;(别调查植物和动物分布,动物栖息地和迁徙路线;(3)根据调查结果分别对植物或动物按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进行划分,描述其分布特点、结构特征和演化等级;(4)识别有无珍稀濒危物种及重要经济、历史、景观和科研价值的物种;(5)观测项目建成后该地区动物、植物生长环境的变化;(6)根据兴建项目后的环境(水、气、土和生命组分)变化,对照无开发项目条件下动物、植物或生态系统演替趋势,预测动物和植物个体、种群和群落的影响。并预测生态系统演替方向。评价过程中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生物模拟试验,如环境条件一生物习性模拟试验、生物毒理学试验、实地种植或放养试验等.或进行数学模拟,如种群增长模型的应用。该方法需要较翔实的生态学知识,有时还需要与生物学、地理学、水文学、数学及其他多学科合作评价,才能得出较为客观的结果。C3类比法类比法可分成整体类比和单项类比整体类比是根据已建成的项目对植物、动物或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来预测拟建项目的影响该方法需要被选中的类比项目,在工程特性、地理地质环境、气候因素、动物和植物背景等方面都与拟建项目相似并且项目建成已达到一定年限,其影响已基本趋于稳定。在调查类比项目的植被现状包括个体、种群和群落的变化,以及动物、植物分布和生态功能的变化情况,之后再根据类比项卜1的变化情况预测拟建项目对动物、植物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由于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时很难找到完全相似的两个项目,因此.单项类比或部分类比可能更实用一些。C4列表清单法该方法是曰川。等人在1971年提出,目前已被许多国家的EIA人员用于各种各样的EIA工作中。其基本做法是将实施的开发活动和可能受影响的环境因子分别列于同一张表格的列与行,在表格中用不同的符号判定每项开发活动与对应的环境因子的相对影响大小。该方法使用方便,但不能对环境影响程度进行定量评价。CS质t指标法(综合指标法)质量指标法是环境质量评价中常用的综合指数法的拓展形式。基本原理:通过对环境因子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研究与分析,建立其评价函数曲线,通过评价函数曲线将这些环境因子的现状值(项目建设前)与预测值(项目建设后)转换为统一的无量纲的环境质量指标,由好至差用1一。表示,由此可计算出项目建设前、后各因子环境质量指标的变化值最后,根据各因子的重要性赋与权重,再将各因子的变化值综合起来,便得出项目对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环境质量指标法的基本公式是:‘£二艺(Eh,一式)x琳尹=1,2,二,护2式中:。E一项[:I建成前、后环境质量指标的变化值,即项口对环境的综合影响;坑.一项目建设后的环境质量指标;杭」一项目建设前的环境质量指标;W、权值
HJ/1"19一1997该方法的核心问题是建立环境因子的评价函数曲线,通常是先确定环境因子的质量标准,再根据不同标准规定的数值确定曲线的七、下限。对于已被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明确规定的环境因子,如水、大气等,可以直接用标准值确定曲线的上、下限;对于一些无明确标准的环境因子,需要对其进行大量工作,选择其相对的质量标准,再用以确定曲线的上、下限。权值的确定大多采用专家咨询法。C6景观生态学方法景观生态学对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评判是通过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空间结构分析,二是功能与稳定性分析。这是因为景观生态学认为,景观的结构与功能是相当匹配的,且增加景观异质性和共生性也是生态学和社会学整体论的基本原则。空间结构分析基于景观是高于生态系统的自然系统是一个清晰的和可度量的单位。景观由拼块、模地和廊道组成,其中模地是景观的背景地块,是景观中一种可以控制环境质量的组分因此,模地的判定是空间结构分析的重要内容。判定模地有三个标准,即相对面积大、连通程度高、有动态控制功能。模地的判定多借用传统生态学中计算植被重要值的方法。决定某一拼块类型在景观中的优势,也称优势度值(几)。优势度值由密度(Re)、频率(R)和景观比例(L,)三个参数计算得出。其数学表达式如下:R,=(拼块i的数目/拼块总数)X100%R二(拼块,出现的样方数/总样方数)X100肠L,=〔拼块!的面积/样地总面积)X100D,,=0.5X[0.5X(R,+Rf)+L,口X100%上述分析同时反映自然组分在区域生态环境中的数量和公布,因此能较准确地表示生态环境的整体性。景观的功能和稳定性分析包括如下四方面内容:(1)生物恢复力分析分析景观基本元素的再生能力或高亚稳定性元素能否占主导地位。(2)异质性分析模地为绿地时,由于异质化程度高的模地很容易维护它的模地地位,从而达到增强景观稳定性的作用。(3)种群源的持久性和可达性分析分析动、植物物种能否持久保持能量流、养分流,分析物种流可否顺利地从一种景观元素迁移到另一种元素,从而增强共生性。(们景观组织的开放性分析分析景观组织与周边生境的交流渠道是否畅通。开放性强的景观组织可以增强抵抗力和恢复力。景观生态学方法既可以用于生态环境现状评价也可以用于生境变化预测,目前是国内外生态影响评价学术领域中较先进的方法。C7系统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因其能妥善地解决一些多目标动态性问题,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尤其在进行区域规划或解决优化方案选择问题时,系统分析法显示出其他方法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在生态系统质量评价中使用系统分析的具体方法有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综合排序法、系统动力学、灰色关联等方法,这些方法原则上都适用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这些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可查阅有关书刊。C$生产力评价法绿色植物的生产力是生态系统物流和能流的基础,它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最本质的标志。该
HJ/T19--1997方法的评价由下述分指数综合而成,包括:C8.1生物生产力生物生产力是指生物在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所产生的有机物质的重量,亦即生产的速度,以t/(hm`"a)表示。目前,全面地测定生物的生产力还有很多困难。因此,多以测定绿单植物的生长量来代表生物的生产力,公式为:尸〔=P=+R尸。二B4+L+G式中:尸〔—总生产量;P。一一净生产量;R—呼吸作用消耗量;B4—生产量;L—枯枝落叶损失量;G一一被动物吃掉的损失量。由于生长量的变化极不稳定,因此在生态影响评价中需选用标定生长系数的概念,即生长量与标定生物量的比值,它是生态学评价的一个分指数,以P。表示式中:B。一一标定生物量。P。值增大,则环境质量的变化越来越好。C8.2生物量生物量是指一定地段面积内某个时期生存着的活有机体的重量,以t/hm,表示。它又称现有量。生物量的测定,森林与草地不同,请查阅有关文献。在生态影响评价中一般选用标定相对生物量的概念,它是各级生物量与标定生物量的比值它是生态学评价的又一个分指数,以Py表示。氏一呱PL=式中:B-—生物量;B,一一标定生物量。P。值增大,则环境质量越好C8.3物种量从生物与环境对立统一的进化观点看,生物种类成分的多样性及群落的稳定性是一致的,而群落的稳定性与种类成分之间互相利用环境的合理性也是一致的。在生态评价时,以群落单位面积内的物种做为标准,称为物种量(物种数/Am"),而物种量与标定物种量的比值,称为标定相对物种量,这是生态学评价的又一指数,以尸,表示。式中:B.--一物种量;B—标定物种量;P越大,则环境质量越好C8.4生长量、生物量、物种量是环境质量生态学评价的三个重要的生物学参数。而与这三者密切相关的还有非生物学参数,如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有效水分含量等等,这些参数分别导出来的标定生长系数、标定相对生物量、标定相对物种量、标定土壤有机质相对贮量、标定土壤有效水含量,均是环境质量生态学评价的重要分指数,它们的综合(等权相加)便是生态学评价的综合指数,以P表示。尸=7,P;=尸+尸L十P,+尸。+Pw-B4十Bm十车十Sm十Sw.m。诬气.”。,o。11-0四,只要参数选择得当,上式可以增到N项,即:
HJ/T19一1997P一艺P二P+尸h+P,+P=,+Pw+⋯+P}B..B、B.S、5,..M=不立+二二-+二二+万二十下厂十⋯十1;0、Oml,D、。Jmno哟才以n。C9数学评价方法在生态评价中,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也较常见,其数学表达示为:Y=夕。+夕,X=:十热X.,+⋯+风Xsk+E,式中:Q,=Q,一,R‘为待定参数,。。为随机变量。为了估计R采用最小二乘法,则得回归模型为:Y=练+b,X】十姚X:十·+bkXk式中:吞。为常数项,b、.b:,⋯b、为偏回归系数(数学分析与计算过程从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要进行显著性检验。在生态环境中,除部分问题属线性关系外,还有大部分问题属于非线性关系,因此,也可以应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进行评价和预测。生态环境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它具有区域性,用数学的方法,以数学模型模拟〔或拟合)生态数据的空间分布及其区域性变化趋势的方法,称为趋势面分析,这也是生态评价的方法之一。用于计算趋势面的数学表达式,是多项式函数和傅里叶级数,其中最常用的是多项式函数。附录D(标准的附录)数据处理和数学方法D1生态数据的统计分组和标准化处理当取得大量生态数据后,要经过汇总和整理,并进行统计分组和标准化处理统计分组的种类归纳如下:一按质量标志分组(l单项式11离散型变量l统计分组七j了组距式{等距1.按数量标志分组(不等距es.es等距es连续型变量.不等距如果选择了数学评价方法,则对具有不同量纲,或即使是同一量纲,但数量级不同的生态参数数值,要在分析计算以前,用标准化的方法进行数值的标准化处理。当用z;表示第i个变量,第7个观测值时,于是得资料矩阵:!=1,2,...,p.>=1,2,"-",”进行标准化处理的数学表达式为
KJ/T19一1997z,一2S式中:2为第;行元素的平均数,S为矩阵2第,行元素的标准差D2数学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数学方法,供确定重要评价因子时参考:(1)要素之间的相关分析单相关或偏相关分析是用于两个要素之问的相关分析,或者是在其他要素(度量)固定情况一「来研究两个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而复相关分析是研究几个要素同时与某一个要素间的相关关系。相关分析必须在获取足够多的生态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才有意义相关分析可以确定生态要素之间的重要程度,尤其是与因变量的关系,从而可以筛选出重要评价因子。(2)逐步回归分析在生态环境评价和预测工作中,众多的因素中可能有些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有些则影响很小,为了避免遗漏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的因子,所以在初选因子时往往考虑的面较广,拟定的因子也比较多,有时可达几十个,如何在这许多因子中,选出对因变量影响最大的一些因子,这就需要应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称之为“最优”的线性回归方程。(3)主成分分析它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但较原始变量更集中更典型地表明研究对象的特征。(4)聚类分析根据生态变量的属性或特征的相似性或亲疏程度,用数学的方法把它们逐步的分型划类,最后得到一个能反映个体或生境之间,群体之间亲疏关系的客观分类系统,逐步画出一张完整的分类系统图附录E(标准的附录)推荐的环境经济损益分析方法E,一项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需要费用,实施后带来效益,费用与效益比较用净效益的现值来评价,计算公式如下:PVNB=PVDB+PVEB一PVC一PVEC式中:PVNB一环境保护措施净效益的现值;PVDB—环境保护措施直接经济效益的现值;PVEB一一环境保护措施使环境改善效益的现值;PVC一一环境保护措施费用的现值;PVE(、环境保护措施带来新的污染(或生态变化)损失的现值。比较各方案的净效益现值,以其中净效益现值最大者为最优方案。项目生态影响:经济损益值=各项环保措施的直接经济效益一各项环保措施的费用E2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常用方法: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恢复和防护费用法、影子工程法、调查评价法。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计算环境改善(或生态变化)的效益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计算方法(l市场价值法(即生产率法)这种方法把环境看成是生产要素。环境质量的变化导致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变化从而导致产量和利润的变化,而产品的价值利润是可以用市场价格来计量的。市场价值法就是利用困环境质量变化
HJiT19一1997(或生态变化)引起的产量和利润的变化来计量环境质量变化(或生态变化)的经济效益或经济损失(2)机会成本法任何一种自然资源的使用都存在许多互相排斥的备选方案,为了作出最有效的经济选择必须找出社会经济效益最大的方案。资源是有限的。选择了这种使用机会就放弃了其它使用机会.也就失去了其他获得效益的机会,我们把其他使用方案中获得的最大经济效益称为该资源选择方案的机会成本在这吸应该特别指出,机会成本与自然资源的稀缺性有关,换句话说,并不是所有的自然资源而只是有限的自然资源才一可能有非负的机会成本因为随着自然资源量的增加,给国民经济带来效益的增长速度是递减趋势。多余的,即没有被利用的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并不能给国家经济带来效益或损失。(3)恢复和防护费用法在全国范围内评价环境质量改善的效益,在很多情况下是很困难的,实际上.许多有关环境质量的决策是在缺少对效益进行货币的评价下进行的,对环境质量效益的最低估计可以从为了消除或减少有害环境影响的经验费用中获得,即一种资源被破坏了我们可以把恢复它或防护它不受污染所需要的费用作为该环境资源被破坏带来的最低经济损失。(4)影子工程法影子工程法是恢复费用技术的一种特殊形式。影子工程法是在环境破坏以后,人工建造一个工程来代替原来的环境功能。例如一个旅游海湾被污染了,则另建造一个海湾公园来代替它;就近的水源被污染r,需要另找到一个水源替代,其污染损失就是新工程的投资费用(5)调查评价法在缺乏价格数据时不能应用市场价值法。这时可以通过向专家或环境使用者进行调查以获得对环境资源价值或环境保护措施效益的估价。常用的方法有专家评估法投标博奕法等。专家评估法是通过专家对环境资源价值或环境保护效益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投标博奕法是通过对环境资源的使用者,或环境污染的受害者进行调查,以获得人们对该环境的支付意愿虽然我国经济分析中还很少应用支付意愿。但是,这种经济现象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确实是存在的。特别是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市场逐步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支付意愿就更体现得明显r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王家骥、白芸、庄国泰、曹洪法、舒俭民、高吉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HJ710.6-2014发布稿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两栖动物发布稿.pdf
- HJ710.7-2014发布稿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内陆水域鱼类发布稿.pdf
- HJ710.8-2014发布稿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发布稿.pdf
- HJ710.9-2014发布稿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蝴蝶发布稿.pdf
- HJ733-2014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pdf
- HJ740-2015试行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试行.pdf
- HJ771-2015发布稿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网站建设与维护技术导则.pdf
- HJT130-200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pdf
- HJT131-2003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pdf
- HJT2.1-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pdf
- HJT2.2-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pdf
- HJT2.3-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pdf
- HJT2.4-19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pdf
- HJT349-200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陆地石油天然气开发建设项目.pdf
- HJT425-2008清洁生产标准制定技术导则.pdf
- HJT87-200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民用机场建设工程.pdf
- HJT88-200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pdf
- HJT89-200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石油化工建设项目.pdf
相关文档
- 20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章节习题集答案.doc
- 环评师考试《技术导则与标准》历年05-13真题及答案(整理打印).doc
- 环评师考试《技术导则与标准》历年真题及答案(整理打印).doc
- GBT14909-2005能量系统用分析技术导则.pdf
- GBT15512-2009评价企业节约钢铁材料技术导则.pdf
- GBT18857-2008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pdf
- GBT22413-2008海水综合利用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pdf
- GBT25738-2010核电厂电动机调试技术导则.pdf
- GBT25739-2010核电厂阀门调试技术导则.pdf
- GBT25875-2010草原蝗虫宜生区划分与监测技术导则.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