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2 MB
- 41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上海市水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金汇港南闸改造工程(主体工程)土建施工水闸西边孔及岸墙基槽验收报告金汇港南闸改造工程(主体工程)土建施工项目部二〇一二年二月
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11.1工程简介11.2编制依据51.3水文地质条件51.4施工工况6第二章、施工总部署92.1基坑降水施工部署92.2基坑开挖施工部署9第三章、基坑降排水施工103.1初期排水103.1.1水泵选型113.1.2抽水效率计算113.1.3水泵及出水口布置123.1.4安全监测123.2轻型井点降水123.2.1第一次井点降水平面布置123.2.2第二次井点降水平面布置133.2.3降水计算143.2.4井点降水施工183.3基坑经常性排水(明渠排水)223.3.1基坑总涌水量计算223.3.2水泵选择23第四章、基坑开挖施工234.1第一阶段水力冲挖清淤施工234.1.1施工安排234.1.2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244.2第二阶段基坑边坡机械开挖244.2.1边坡土方开挖顺序25
4.3第三阶段坑底土方机械开挖284.3.1边孔及岸墙底板土方开挖304.3.2外河消力池土方开挖304.3.3内河护坦段土方开挖314.3.4中孔底板段土方开挖314.3.5防冲槽土方开挖324.4机械开挖具体施工方法32第五章、基坑喷面混凝土施工345.1施工准备345.2施工方法355.3施工质量控制355.3.1钢筋网施工质量控制355.3.2喷射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36第六章、机械人员投入36第七章、进度节点安排36第八章、质量管理378.1质量管理体系378.2质量控制措施37第九章、安全管理389.1安全管理总要求389.2安全管理措施38第十章、文明施工38第十一章、雨期施工措施39
第一章、编制说明1.1工程简介金汇港南闸改造工程位于上海市奉贤区西南部的海湾镇,属于一线海塘水闸,面临杭州湾。本工程具有挡潮(闲)、排涝(水)、水资源调度、兼顾景观和应急通航等综合功能。本工程主要内容为外移新建总净宽60m(设3孔15m+30m+15m)水闸一座,闸上建交通桥及其配套设施;拆除老闸;同步整治1501.8km金汇港河道(随塘河~新闸段);拆除原水文测亭,新建水文站一座(含内外河两座测亭);配套管理设施等。本工程基坑顺水流方向长约265m(两侧坡脚线距离),垂直水流方向宽约95~115m(两侧坡脚线距离),基坑周长约905m(沿坡脚线),基坑总面积约2.45万m2(沿坡脚线)。本基坑工程拟建场地坐落于现有金汇港老闸外海侧一线海塘大堤间滩地范围内,河道两侧具有宽度达到30m以上的滩地平台,平台高程约为3.5~4.5m,基坑底高程为-2.45~-5.50m(吴淞高程,下同),基坑深度为6.0~9.0m。1、主体结构水闸工程主要由内河防冲槽、内河海漫段、内河护坦段、闸室段、外河消力池段、外河海漫段、外河消力池段等部分组成。2、基坑面积基坑顺水流方向长约265m(两侧坡脚线距离),垂直水流方向宽约95~115m(两侧坡脚线距离),基坑周长约905m(沿坡脚线),基坑总面积约2.45万m2(沿坡脚线)。3、基坑开挖深度
表1.1本工程各区域基坑开挖情况汇总表区域基坑底标高(m)现状泥面高程(m)挖深(m)坑外地坪高程(m)基坑深度(m)内河海漫段-2.45~-3.0-2.5~1.00~1.454.506.95~7.50内河护坦段-3.30-2.4~-0.50.9~2.84.507.80闸室段-2.7~-4.2-2.2~2.01.0~4.94.809.00外河消力池段-4.50-2.2~0.52.3~5.04.509.00外河海漫段-2.50~-3.50-2.0~1.00.5~4.53.506.00~7.00外河防冲槽段-5.50-1.8~1.03.7~6.53.509.004、基坑等级1)安全等级: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基坑工程技术规范》,本工程基坑深度为6.0~9.0m,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2)环境保护等级:本工程基坑周边环境相对简单,基坑实施过程中除需保护本工程已建临时工程(内外河围堰及导流涵管)外,主要需重点监测保护的对象为两侧堤顶道路(海鸥路)及西侧道路后侧海鲜一条街建构筑物。西侧堤顶道路距离基坑边缘(基坑外边缘)28~80m,为基坑开挖深度的3.1~8.5倍;西侧道路墙后建筑物距离基坑边缘(基坑外边缘50m,为基坑开挖深度的5.5倍;基坑东侧堤顶道路距离基坑边缘(基坑外边缘)27~100m,为基坑开挖深度的3.0~10.5倍。基坑工程周边永久建构筑物与基坑距离大于2倍基坑深度。虽然本工程临时建筑物(内外河围堰及涵管导流工程等)距离基坑较近,但这些临时建筑物设计时均已经考虑基坑开挖影响,基坑开挖后临时建筑物的自身安全稳定均可满足要求,临时建筑物相对永久构筑物建筑等级低,变形要求也相对低一些。综合上述分析,本工程基坑工程环境保护等级可定为三级。本工程场地位于金汇港河道中,现状场地为金汇港河床,工程施工是需结合水闸布置对现状河床进行局部开挖,根据表1.1可知,水闸工程施工期间,需开挖的土体相对较浅,约0~6.5m。考虑到现状河道宽度较宽,且两岸具有较宽的滩地平台,同时,水闸内外河海漫段均为斜坡式护岸结构,结合护岸结构,本工程采取放坡开挖方式是具备条件的,也是比较经济合理的。
本工程基坑均采用多级放坡开挖方式。基坑顺水流向总长约265m。各部位垂直水流向基坑宽度如表1.2所示。表1.2本工程各区域基坑开挖情况汇总表区域基坑底标高(m)坑外地坪高程(m)基坑深度(m)基坑围护方式坑底宽度(m)坑顶宽度(m)内河海漫段-2.45~-34.506.95~7.50三级放坡95145内河护坦段-3.304.507.80三级放坡78~80168闸室段-2.7~-4.24.809.00多级放坡115168外河消力池-4.504.509.00三级放坡80~88168外河海漫段-2.50~-3.503.506.00~7.00一级放坡93~100118~130外河防冲槽-5.503.509.00一级放坡100132基坑平面图如
1.2编制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GJ08-61-97;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DL/T5395-2007;《喷射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YBJ226-91甲方提供的施工平面图和剖面图;甲方提供的地质勘察报告。1.3水文地质条件1、水文条件内河特征水位:内河设计高水位3.75m,设计常水位2.5m~2.8m,设计低水位2.00m(闸前1.0m);通航水位2.00m~3.00m。外海特征潮位:200年一遇高潮位为6.49m;历史最低潮位为-1.62m;20年一遇高潮位为5.79m;多年平均高潮位3.64m;多年平均低潮位-0.05m。2、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区滨临杭州湾,地基土均属第四纪沉积物。陆域呈北高南底走势,场区自然标高一般在4.0m~8.0m,河床底标高一般为-3.0m~-2.0m。整个场区河堤顶部及居住区标高在4.0m~6.0m。本工程地质主要由饱和的粘性土、粉性土和砂土组成,具有成层分布的特点。按照成因可分为7层,第⑤、⑦层按其土性及土色差异又可分为若干亚层,缺失上海地区标准层第③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整个场地层面出露变化基本平缓。本工程地质的主要分层情况如下:第①层填土以冲填土为主,土性为粘质粉土;第②3层灰色砂质粉土,状态中密,为不液化土层;第④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厚7.6~17.8m,状态流塑,高压缩性,是②3层砂质粉土的软弱下卧层;第⑤2层灰色砂质粉土,局部夹薄层粘性土,状态流塑,高压缩性,局部缺失;第⑤3层灰色-灰绿色粉质粘土,局部为粘性土,状态流塑;第⑦1
层灰绿-草黄色砂质粉土,土质尚好;第⑦2层草黄色粉砂,状态密实,中等压缩性,土质很好。1.4施工工况金汇港南闸改造工程位于奉贤区奉新镇金汇港入海口,基坑工程拟建场地坐落于现有金汇港老闸外海侧一线海塘大堤间滩地范围内。本工程基坑由金汇港河道东西两侧岸坡及内外河围堰形成,施工工况如下:1、东侧岸坡基坑东岸为现状海塘大堤,堤顶为海鸥路,宽约5m,路面高程约7.8~8.0m,海鸥路道路边线距离基坑坡顶约27~100m。堤后为空地、鱼塘及随塘河等,堤后地坪约为3.0~5.0m。堤前为滩地,滩地高程约为4.5m,滩地作为堆场使用,本工程实施时对堆场进行搬迁。2、西侧岸坡基坑西岸为现状海塘大堤,堤顶为海鸥路,宽约7.5m,路面高程约7.5~7.8m,海鸥路道路边线距离基坑坡顶约25~800m。金汇塘路北侧堤后为海鲜一条街,堤后地坪高程为3.5~7.5m,金汇塘路南侧侧堤后主要为空地及随塘河,堤后地坪约为3.5~5.5m。堤前为滩地,滩地高程约为4.5m,滩地作为堆场码头使用,西侧滩地平台敷设有2根Φ2000临时导流涵管。导流涵管在闸室侧设计有SMW工法桩围护结构。3、基坑南侧基坑南侧为现状金汇港河道,河道河床高程约为-2.1m~-2.3m。目前基坑南侧外河围堰已经实施完成。外河围堰为4级堤防,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高潮位(5.79m)加9级风(20.8m/s),经计算,外河围堰堤顶高程为7.93m,取8.00m。外河围堰长318.6m,距离水闸中心线约200m。4、基坑北侧基坑北侧为现状金汇港河道,河道河床高程约为-2.5m~3.0m。目前基坑北侧内河围堰已经实施完成。内河围堰为5级堤防,设计高水位为内河高水位3.75m,堤顶设计高程为4.25m。内河围堰长120.8m,距离水闸中心线约140m。
第二章、施工总部署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降水是关键,本方案将基坑降水与基坑开挖结合起来考虑,确保降水到位,为基础施工、基坑开挖及结构施工提供良好的施工条件。2.1基坑降水施工部署1、施工降排水主要内容为临时围堰所围范围内的初期排水、经常性排水和基坑内永久工程建筑物施工所需的经常性降排水(包括排除降雨、堰体和基坑渗漏水、地下水和施工废水等。2、施工期间配备降排水所需的全部设施和设备并保证这些设备的安装、运行和维修,以有效地排除开挖区内的地下水和地面水,并保持地下水位低于基础底面以下0.5m~1.0m,确保基坑内无积水。3、施工期间在基坑外侧场地设置水沟等地表排水系统,防止基坑周边雨水汇入基坑,排水系统距离基坑外边线距离不小于0.5m。4、基坑内也设置明排水系统,排除基坑初期积水、经常性降雨、堰体与基础的渗漏水等。5、基坑内采用轻型井点降水,考虑到基础施工特别是三轴搅拌桩施工对降水系统的破坏作用,井点降水系统分两次布设。第一次在初期排水完成且清淤结束后,在桩基础施工范围四周布设井点降水系统,为桩基础施工创造干燥的施工条件;第二次在基础完成后,结构底板基坑开挖前布设,为底板施工创造条件。地下水位降至建基面以下0.5m~1.0m。6、井点降水布置设置在基坑底板四周,井点管间距不得小于1.2m。7、施工过程应随时对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施工期间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保证基坑不泡水、不积水、不出现管涌等不利基坑安全的现象。2.2基坑开挖施工部署本工程水闸基坑开挖拟分三个阶段进行:由于金汇港河道为老河道,河底淤泥较多,围堰内侧水抽除完毕后,挖机直接开挖难度较大,第一阶段对河底淤泥采取水力冲挖,冲至硬土层后采取机械开挖至设计高程(约为-2.50m),形成闸室桩基础施工平面;桩基础施工完成后进入第二阶段开挖,本阶段主要进行基坑东西两侧
坡面土方开挖,形成基坑边坡,并进行边坡砼喷面保护工作施工,整个基坑整体形象在本阶段完成,本阶段采用机械干挖。第二阶段完成后,将地下水位降至底板底高程以下0.5m,进行结构底板部分土方开挖施工。边孔底板部位开挖深度1.7m,防冲槽部位开挖深度2.5m。本阶段完成后可进行结构垫层浇筑,整个工程基坑开挖全部完成。由于本工程后期土方回填量较大,外运土方量较少,拟考虑在外河海漫两侧,靠近外河围堰接坡部位设置两个土方临时堆场,开挖出来可用于后期回填的土方堆在临时土方堆场备用。第二章、基坑降排水施工3.1初期排水内外河围堰施工完成后,具备基坑初期排水条件,水面高程+2.8m,滩面平均高程约-2.0m,抽水量月12万m3。采用水泵强排。3.1.1水泵选型基坑内水面较宽,经计算需抽水约122400m3
,拟采用6台22kw泥浆泵进行抽水施工。该型号泥浆泵性能参数如下:流量:Q=200m3/h扬程:H=21m功率:P=22kw基坑滩地标高按最低-2.5m计算,外河围堰顶高程为8.0m,总水头高差为10.5m,该水泵扬程21m>10.5m,可知该水泵仍有10.5m的扬程富余,考虑沿程水头损失及局部水头损失后该水泵扬程仍可以满足施工要求。拟采用两台250KW柴油发电机作为自发电源解决抽水施工时的用电。抽水施工时另外配备2台水泵作为备用水泵。3.1.2抽水效率计算6台22kw泥浆泵每小时可抽水:6×200=1200m3将基坑内水抽完共需耗时:122400÷1200=102h。根据设计单位意见,为保证围堰稳定和防渗安全,抽水时开始0.0m以上每昼夜不超过0.5m,0.0m以下每昼夜不超过0.3m。0.0m以上抽水量为:(100m+83.2m)×2.8m÷2×300m=76944m3每昼夜抽水量控制为0.5m,则每天抽水量计算如下:第一天抽水量为:(100m+97m)×0.5m÷2×300m=14775m3第二天抽水量为:(97m+94m)×0.5m÷2×300m=14325m3第三天抽水量为:(94m+91m)×0.5m÷2×300m=13875m3第四天抽水量为:(91m+88m)×0.5m÷2×300m=13425m3第五天抽水量为:(88m+85m)×0.3m÷2×300m=7785m30.0m以下抽水量为:(85m+73m)×2m÷2×300m=47400m3每昼夜抽水量控制为0.3m,则每天抽水量计算如下:第一天抽水量为:(85m+83.2m)×0.3m÷2×300m=7569m3第二天抽水量为:(83.2m+81.4m)×0.3m÷2×300m=7407m3第三天抽水量为:(81.4m+79.6m)×0.3m÷2×300m=7245m3第四天抽水量为:(79.6m+77.8m)×0.3m÷2×300m=7083m3第五天抽水量为:(77.8m+76m)×0.3m÷2×300m=6921m3第六天抽水量为:(76m+74.2m)×0.3m÷2×300m=6759m3
第七天抽水量为:(74.2m+72.4m)×0.2m÷2×300m=4398m3实际施工时根据监测成果,抽水速度还可放缓。3.1.3水泵及出水口布置为尽量减小抽水对围堰的影响,抽水时水泵及出水口应布置在尽量远离围堰的区域。拟将6台水泵布置在距离外侧围堰体堤脚30m河道中心线位置,采用打入钢管对水泵浮子进行定位固定。出水口设置在外侧围堰堤脚外30m处,积水直接排至外海。3.1.4安全监测由于抽水开始后围堰内外水头差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化,施工时必须加强对围堰的沉降及位移监测。沉降及位移监测点利用围堰上已有的测量观测点,沉降及位移监测每6小时进行一次。抽水时监测除施工单位自己监测外,第三方监测应同步进行。3.2轻型井点降水本基地对工程有影响的地下水主要为浅层的潜水,水位变化主要受降水,大气蒸发和河水的影响,水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水位埋深一般为0.3~1.5m。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有关条款,上海地区潜水位年平均水位埋深一般为0.5~0.7m,建议设计按不利条件分别采用地下水高水位埋深为0.5m,低水位埋深为1.5m。本工程地下水采用轻型井点降水。考虑到基础施工特别是三轴搅拌桩施工对降水系统的破坏作用,井点降水系统分两次布设。第一次在初期排水完成且清淤结束后,在桩基础施工范围四周布设井点降水系统,为桩基础施工创造干燥的施工条件;第二次在基础完成后,结构底板基坑开挖前布设,为底板施工创造条件。3.2.1第一次井点降水平面布置清淤完成后桩基础施工前现状基面高程约为-2.50m,闸室底板(含岸墙)长109m,宽28.5m。考虑到施工作业面,该部分降水平面沿底板范围外放7m。第一次井点降水布置见图:
3.2.2第二次井点降水平面布置地基基础施工完成后将三轴搅拌桩置换土清理完成,形成场内便道并重新布设轻型井点降水系统。考虑到底板四周三轴搅拌桩防渗系统的止水作用及鞍形止水座施工,本次降水系统布置沿鞍形止水座四周7m范围外布设,同时在三轴搅拌桩防渗系统内封闭区域内布设一组井点抽除封闭区域内地下水。底板土方开挖前将该组井点拆除。第二次井点降水布置见图:
3.2.3降水计算由于地基基础施工阶段要求场地较大,故第一次降水系统布置间距较大。考虑最不利情况,以第一次降水系统布置做降水计算可以确保第二次降水系统布置计算结果的可靠性。1、井点吸水高度计算:根据所选施工机械设备的参数,井点管的最大吸水高度计算如下:
HV为抽水装置所产生的真空度(kPa);△h为管路水头损失(取0.3~0.5m);H1=7.785;sw+D=2+3=5;(sw:基坑中心处水位与设计开挖面的距离;D基坑开挖深度)根据计算得H1>=sw+D,故该设备满足降水施工要求!2、井点布置计算:(1)基坑等效半径的确定:A为基坑面积(m2);r0为基坑等效半径(m);(2)井点系统影响半径的确定: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m);r0为环形井点到基坑中心的距离(m)。通过计算得到R0=38.82m;3、基坑总涌水量计算:根据基坑边界条件选用以下公式计算:基坑降水示意图
Q为基坑涌水量;k为渗透系数(m/d);H为含水层厚度(m);h为设计降水面到潜水层底面的距离(m);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m);r0为基坑等效半径(m);M为由含水层底板到过滤器有效工作部分中点的长度(m);l为过滤器进水长度;通过以上计算得基坑总涌水量为167.044m3/d。4、每根井点允许最大出水量计算:q,为单井允许最大出水量(m3/d);rv为过滤器半径(m);l为滤管长度(m);k为含水层渗透系数(m/d)。通过计算得每组井点允许最大出水量为15.576m3/d。5、井点数及每根井点实际出水量计算:通过计算得到井点管数量为12组6、井点管长度计算:D为基坑开挖深度(m);
dw为地下静水位埋深(m);sw为基坑中心处水位与基坑设计开挖面的距离(m)。hd为井点管顶部离地面的距离(m)。根据计算井点管长度为5.882m,取6m。8、滤水管设计计算:(1)滤管长度Q为流入管井的流量(基坑涌水量);ne为滤管孔隙率,一般为2%~5%;v为地下水进入滤管的速度;由经验公式v=k1/2/15求得;根据计算滤管长度为391.665m。每组井点滤管长度:l1=l/12=32.6m单根井点滤管长度为1m,故每组井点管滤管根数为33根。井点降水管布置周长为440m,故每组井点管长度为440/12=36.67m。滤管间距L=36.67/33=1.12m,取1.2m。(2)滤网孔隙控制,要求dc>2d50dc为滤网孔隙(mm);d50为含水层颗粒50%的直径(mm),d50=4.7mm。(3)填料颗粒的控制砂滤层颗粒尺寸应控制在5d50≤D50≤10d50并且建议D50=(6~7)d50,其中D50为填料粒径(mm)。3.2.4井点降水施工1、施工准备1)施工机具(1)滤管:Φ48mm,壁厚3.0mm无缝钢管或镀锌管,长2.0m左右,一端用厚为4.0mm钢板焊死,在此端1.4m长范围内,在管壁上钻中15mm
的小圆孔,孔距为25mm,外包两层滤网,滤网采用编织布,外再包一层网眼较大的尼龙丝网,每隔50~60mm用lO号铅丝绑扎一道,滤管另一端与井点管进行联结。(2)井点管:Φ48mm,壁厚为3.0mm无缝钢管或镀锌管。(3)连接管:透明管或胶皮管与井点管和总管连接,采用聚乙烯密封胶带绑扎以防漏气。(4)总管:Φ89mm钢管,壁厚为4mm,用法兰盘加橡胶垫圈连接,防止漏气、漏水。(5)抽水设备:根据设计配备离心泵、真空泵或射流泵,以及机组配件和水箱。(6)水枪:Φ50×5mm无缝钢管,下端焊接一个Φ16mm的枪头喷嘴,上端弯成大约直角,且伸出冲击管外,与高压胶管连接。(7)蛇形高压胶管:压力应达到1.50MPa以上。(8)高压水泵:100TSW一7高压离心泵,配备一个压力表,作下井管之用。2)材料粗砂与豆石,不得采用中砂,严禁使用细砂,以防堵塞滤管网眼。3)技术准备(1)详细查阅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了解工程地质情况,分析降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和采取的对策。(2)凿孔设备与抽水设备检查。2、井点安装1)轻型井点施工工艺流程:井点沟槽→敷设集水总管→冲孔→陈设井点管→填砂滤料→将井点管与集水总管连接→试抽水→正常运行
轻型井点冲水管冲孔法示意图2)井点管埋设(1)井点设在基面(标高-3.0m)上,管底标高-7.0m,集水总管标高-2.5m左右。(2)根据建设单位提供测量控制点,测量放线确定井点位置,然后在井位先挖一个小沟槽,深大约500mm,以便于冲击孔时集水,埋管时灌砂。(3)用人工将简易井架移到井点位置,将套管水枪对准井点位置,启动高压水泵,水压控制在O.4~0.8MPa,在水枪高压水射流冲击下套管开始下沉,并不断地升降套管与水枪。一般含砂的粘土,按过去经验,套管落距在1000mm之内,在射水与套管冲切作用下,大约在10~15min时间之内,井点管可下沉lOm左右,若遇到较厚的纯粘土时,沉管时间要延长,此时可采取增加高压水泵的压力,以达到加速沉管的速度。冲击孔的成孔直径应达到300~350mm,保证管壁与井点管之间有一定间隙,以便于填充砂石,冲孔深度应比滤管设计安置深度低500mm以上,以防止冲击套管提升拔出时部分土塌落,并使滤管底部存有足够的砂石。凿孔冲击管上下移动时应保持垂直,这样才能使井点降水井壁保持垂直,若在凿孔时遇到较大的石块和砖块,会出现倾斜现象,此时成孔的直径也应尽量保持上下一致。井孔冲击成型后,应拔出冲击管,并在井点管与孔壁之间填灌砂石滤层,该砂石滤层的填充质量直接影响轻型井点降水的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砂石必须采用粗砂,以防止堵塞滤管的网眼。②滤管应放置在井孔的中间,砂石滤层的厚度应在60~lOOmm之间,以提高透水性,并防止土粒渗入滤管堵塞滤管的网眼。填砂厚度要均匀,速度要快,填砂中途不得中断,以防孔壁塌土。③滤砂层的填充高度,至少要超过滤管顶以上1000~1800m,一般应填至原地下水位线以上,以保证土层水流上下畅通。④井点填砂后,井口以下1.0~1.5m用粘土封口压实,防止漏气而降低降水效果。⑤冲洗井管将中15~30m的胶管插入井点管底部进行注水清洗,直到流出清水为止。应逐根进行清洗,避免出现“死井”。⑥管路安装首先沿井点管线外侧,铺设集水毛管,并用胶垫螺栓把干管连接起来,主干管连接水箱水泵,然后拔掉井点管上端的木塞,用胶管与主管连接好,再用10#铅丝绑好,防止管路不严漏气而降低整个管路的真空度。主管路的流水坡度按坡向泵房5%o的坡度并用砖将主干管垫好。并作好冬季降水防冻保温。⑦检查管路检查集水干管与井点管连接的胶管的各个接头在试抽水时是否有漏气现象,发现这种情况应重新连接或用油腻子堵塞,重新拧紧法兰盘螺栓和胶管的铅丝,直至不漏气为止。在正式运转抽水之前必须进行试抽,以检查抽水设备运转是否正常,管路是否存在漏气现象。在水泵进水管上安装一个真空表,在水泵的出水管上安装一个压力表。在试抽时,应检查整个管网的真空度,应达到550mmHg(73.33KPa),方可进行正式投人抽水。3)抽水轻型井点管网全部安装完毕后进行试抽。当抽水设备运转一切正常后,整个抽水管路无漏气现象,可以投入正常抽水作业。开机后一个星期后将形成地下降水漏斗,并趋向稳定。4)水位监测为了观测降水深度,是否达到施工组织设计所要求的降水深度,在基坑内设置
观测井点,以便于通过观测井点测量水位,并描绘出降水曲线。在基坑中心距离井点管15m处设置4个水位测井,水位测井采用6m长75mmPVC管制作,底部滤管长度1.5m。井点降水正式开始运行后每天对水位测井内的水位高程进行监测。抽水3~4天后地下水头应降至底板底高程以下0.5m以上。如水位发生突变应分析原因并及时整修。5)注意事项(1)在正式开工前,由电工及时办理用电手续,保证在抽水期间不停电。因为抽水应连续进行,特别是开始抽水阶段,时停时抽,井点管的滤网易于阻塞,出水混浊。同时由于中途长时间停止抽水,造成地下水位上升,会引起土方边坡塌方等事故。(2)轻型井点降水应经常进行检查,其出水规律应“先大后小,先混后清”。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检查。(3)在抽水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和调节离心泵的出水阀门以控制流水量,当地下水位降到所要求的水位后,减少出水阀门的出水量,尽量使抽吸与排水保持均匀,达到细水长流。(4)真空度是轻型井点降水能否顺利进行降水的主要技术指数,现场设专人经常观测,若抽水过程中发现真空度不足,应立即检查整个抽水系统有无漏气环节,并应及时排除。(5)在抽水过程中,特别是开始抽水时,应检查有无井点管淤塞的死井,可通过管内水流声、管子表面是否潮湿等方法进行检查。如“死井”数量超过10%,则严重影响降水效果,应及时采取措施,采用高压水反复冲洗处理。(6)如粘土层较厚,沉管速度会较慢,如超过常规沉管时间时,可采取增大水泵压力,大约在1.0~1.4MPa,但不要超过1.5MPa。(7)主干管应按本交底做好流水坡度,流向水泵方向。(8)井点位置应距坑边2~2.5m,以防止井点设置影响边坑土坡的稳定性。水泵抽出的水应按施工方案设置的明沟排出,离基坑越远越好,以防止地表水渗下回流,影响降水效果。(9)
如场地粘土层较厚,这将影响降水效果,因为粘土的透水性能差,上层水不易渗透下去,采取套管和水枪在井点轴线范围之外打孔,用埋设井点管相同成孔作业方法,井内填满粗砂,形成二至三排砂桩,使地层中上下水贯通。在抽水过程中,由于下部抽水,上层水由于重力作用和抽水产生的负压,上层水系很容易漏下去,将水抽走。3.3基坑经常性排水(明渠排水)基坑经常性排水包括围堰及边坡渗漏水、雨水及其他来水,经常性降水采用明渠排水,明渠布置见附图:3.3.1基坑总涌水量计算当基坑采用放坡开挖且基坑靠近隔水边界时:b为基坑边界到隔水帷幕边界的距离(m);k为渗透系数,取土层参数表中各相关土层渗透系数的加权平均值;H为含水层厚度(m);S为基坑水位降深(m),S=(D-dw)+sw;r0为基坑等效半径(m);R为基坑外降水影响距离(m);通过以上计算得基坑总涌水量Q=88.33m3。
3.3.2水泵选择排水所用水泵总功率按下式计算:K1为安全系数,一般取2.0;Q为基坑涌水量;H1为包括扬水、吸水及各种阻力造成的水头损失在内的总高度(m);η1为水泵系数,取0.4~0.5;η2为动力机械系数,取0.75~0.85。根据以上计算,选用水泵的总功率为38.89kW。选用两台22KW潜水泵进行抽水。根据规程要求,集水明排法应满足以下要求:1、排水沟和集水井宜布置在建筑基础边净距0.4m以外,排水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不应小于0.3m;在基坑四角或每隔30~40m应设一个集水井,配备三台水泵(一台备用),水泵可临时调度到各集水井处抽水。2、排水沟底面应比挖土面低0.3~0.4m,集水井底面应比沟底面低0.5m以上。3、集水明排法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且基坑降水深度不宜超过5m,土体渗透系数不大于20m/d的区域。若超过以上限制,则考虑采用其他方法降水或与其它方法结合使用。第四章、基坑开挖施工4.1第一阶段水力冲挖清淤施工4.1.1施工安排考虑到中心河床段不平整,淤泥厚度较大,挖机开挖极不方便,故采用人工高压水枪冲淤的方法。使用“水龙赶沙”技术,通过特制高压水枪形成的急射水流对淤积层进行切割,使之液化、崩塌形成泥浆,流向泥浆囤积点,之后使用泥浆泵统一抽吸清运至指定地点。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是一台抽泥泵配两把水枪,共6组施工人员日夜施工,考虑到该方式无施工噪音,不受天气影响,故能很好地加快施工进度。
水力冲挖时按照由北向南的顺序进行,12把水枪同时平行施工,围堰堤脚处10m范围内严禁冲挖。采用4PL-250水力冲挖机组进行冲挖,初步估算淤泥工程量约为12万m3,工期15天,工程量8000m3/天,因此需要六组4PL-250水力冲挖机组,通过两次加压将泥砂抽取,采用液罐车运至指定地点。详见基坑开挖第一阶段平面布置图。4.1.2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1、测量放线在接到监理机构提供的测量基本数据后,立即组织测量小组进行复核,如有异议在得到数据3天内以书面形式提交监理机构,共同进行核实,核实后数据由监理机构重新以书面形式提供;如核实基本数据准确无误,则根据设计断面和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测量网点用全站仪和水准仪进行测量放线,并将测量结果交监理工程师核查,作为计量依据,在此后的施工中无条件地负起保护测量网点和设施的责任。2、管道架设选择顺直、平稳、合理的线路,正确使用管子接头,安装严密,不冒不漏,一旦发现泄漏,及时更换。排泥管支架必须牢固,排泥管连接应采用柔性接头。出泥口设置在距堤坡脚30m以外,并应高出排泥面0.5m以上;避免大堤坡面受到冲刷。3、抽砂放淤采用4PL-250泥浆泵和250ND加压泵相结合的组合泵形式。即4PL-250泥浆泵在距加压泵200m范围内以扇形布置;通过两级加压泵的接力将泥砂输送至指定位置。4.2第二阶段基坑边坡机械开挖淤泥清理完成后场地晾晒至可供挖机行走状态,开始进行基坑土方机械开挖。本阶段主要进行基坑东西两侧边坡开挖。本阶段土方开挖方量约10000m3,工程量主要集中在东西两侧岸墙及翼墙外侧部位边坡。4.2.1边坡土方开挖顺序边坡土方开挖顺序从内河侧向外河侧,从下至上进行,分层开挖,每层开挖厚度2.5m。具体开挖方式见下图:
4.2.4弃土区及土方运输道路
弃土区设置在外河海漫东西两侧,堆土坡脚距离海漫边线15m,弃土区条形布置,长30m、宽20m。堆土高4m,四面按1:1.5放坡,每块弃土区可堆土约17000m3,可以满足需要。河道岸顶+4.50m高程滩地较高,具备土方车运输条件,可直接作为运输道路使用。考虑到车辆运输对西侧导流的影响,跨导流段采用道板铺设道路,尽量避免运输车辆对导流产生破坏作用。岸顶至河底-2.50m高程边坡开挖出土道路采用钢板铺设便道。土方运输道路布置见下图:
4.3第三阶段坑底土方机械开挖本阶段主要开挖水闸边孔底板、空心岸墙底板及内外河消力池、海漫、防冲槽部位土方,边孔底板部位开挖深度1.7m,防冲槽部位开挖深度2.5m。本阶段土方开挖量约12000m3。坑底土方开挖遵循分区、分层、分块、对称盆式的原则开挖,基坑内严禁相邻多区域大面积同时开挖,每区开挖至基底标高后及时浇筑混凝土垫层及基础底板,以减少基坑大面积暴露时间,控制基坑的回弹隆起。坑底土方开挖分10大块进行,开挖顺序为:西侧边孔及岸墙底板段——东侧边孔及岸墙底板段——外河消力池段——内河护坦段——中孔底板段——外河翼墙段——内河翼墙段——内河海漫段——外河海漫段——防冲槽段,具体开挖区域及顺序详见下图:
4.3.1边孔及岸墙底板土方开挖边孔底板坑底标高-4.20m,鞍形止水座桩顶标高-4.85m,开挖前基面标高-2.50m,开挖深度2.35m;岸墙底板坑底标高-2.70m,三轴桩施工完成后基面标高-2.30m,开挖深度0.3m。按照“先深后浅”的施工原则,开挖该部分土方时,挖机面朝中孔方向,先开挖边孔底板,再开挖岸墙底板。由于最大开挖深度仅为2.35m,可以一次开挖到位,预留30cm土体人工清除至设计高程。开挖时坑内采用钢板铺设便道,出土道路利用内河海漫侧的临时便道,土方弃至东侧弃土区。4.3.2外河消力池土方开挖外河消力池基底高程-4.50m,开挖前滩面高程-2.50m,开挖深度2m,一次开挖到位,预留30cm土方人工清除至设计高程。施工时挖机面朝闸室底板侧,向南侧开挖。坑内施工便道采用钢板铺设,从东侧内河围堰外侧施工便道出土至弃土场。
4.3.3内河护坦段土方开挖内河护坦基底高程-3.30m,开挖前滩面高程-2.50m,开挖深度0.8m,一次开挖到位,预留30cm土方人工清除至设计高程。施工时挖机面朝闸室底板侧,向北侧开挖。坑内施工便道采用钢板铺设,从东侧内河围堰外侧施工便道出土至弃土场。4.3.4中孔底板段土方开挖按设计要求,中孔底板在边孔底板浇筑完成后堆土压载至1.50m高程,闸墩浇筑完成后方可进行土方开挖及底板浇筑。中孔底板设计基底高程-3.20m,开挖深度4.7m,分两层开挖:第一次开挖至-1.50m,开挖深度3m;第二次开挖至设计高程,开挖深度1.7m。中孔底板部位采用钢板铺设便道出土,内河护坦及外河消力池也采用钢板铺设道路,避免车辆对底板砼成品造成破坏。土方经由东侧内河围堰外侧施工便道运至弃土场。
4.3.5防冲槽土方开挖防冲槽长103m,宽15m,滩面标高-2.50m,基底标高-5.50m,开挖深度3.0m,一次开挖到位。由于防冲槽靠近外河围堰,为确保围堰安全,防冲槽施工安排在最后,施工时,延长度方向自西向东推进,一边开挖一边抛石。防冲槽土方从外河海漫铺设钢板便道直接运至弃土场。4.4机械开挖具体施工方法
本工程开挖的顺序,机械配合人工进行,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遵循先平整后开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进行。1、施工准备(1)在基坑开挖之前,场内所有的红线桩及建筑物的定位桩。明确定位桩是否产生位移,若有移位应会合规划部门、建设单位研究处理方案及校正。(2)对场边道路及场内的临时设施做好定位标记,以备观测。(3)在基坑开挖前,要根据施工图纸、基坑开挖放坡坡度及核准的轴线桩测放基坑开挖上下口的白灰线。(4)在基坑开挖前,基坑开挖范围内的所有轴线桩和水准点都要引出施工活动区域以外,用木桩深打后钉上铁钉并加以保护。(5)所有的测量木桩、红线点一经核实后,项目部就应落实专人对其进行定期检查复核,以确保红线的准确性。2、夜间施工照明的准备(1)所有用电均可以从现场配备的配电箱内接引通过移动配电箱至土方开挖区域。(2)施工范围内的夜间照明采用活动灯架,每个灯架安装1000W小碘钨灯。(3)现场上,放坡位置均视情况放置一定数量的照明灯。3、基坑开挖方法采用机械开挖、人工清基的方式。1)挖土施工放坡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数据及现场查看,基础工程土质较好。按施工规范规定,机械开挖按设计标高预留20公分用人工清理。土方开挖放坡坡度为1:1。2)挖土注意事项:(1)基坑土方开挖必须严格按施工方案进行,严禁超挖、扰动基底土质。(2)基坑四周不得任意堆放其他材料。(3)开挖土方时应有足够的照明,电工应日夜值班。4、土方开挖质量保证措施(1)开工前要做好各级技术准备和技术底工作。施工技术人员(工长)、测量人员要熟悉图纸,掌握现场测量桩及水准点的位置尺寸。配备专职测量人员进行质量控制。
(2)要及时复撒灰线,将基坑开挖下口线测放到基坑底。及时控制开挖土标高、做到5m挖土工作面内,标高白灰点不少于2个。(3)土方开挖完毕,报请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地堪、监理部门、进行检查验槽。(4)认真执行项目部制定的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施工中要积累技术资料.(5)除井点降水措施外,地面及坑内应设排水措施及时排除雨水及地面流水,坑内排水采取基坑底四周设明沟,挖土时挖土方负责边坡修整,挖后及时支护。(6)地面超载应严格控制,基坑边严禁堆放重物。(7)机械进出口通道应铺设路基箱减小压力,或局部加固地基。(8)土方挖至一定程度后,就在基坑内组织人员用竹笆,防滑木条搭设下人坡道,坡度为1:2。(9)基坑土方开挖完成后,采用钢管在基坑四周搭设防护栏杆围护,高度1.2m,用密目蛛网封牢险处,夜间设红色标志灯。(10)做好围护措施,防止下雨天积水泥浆冲入基坑及边坡塌方。(11)土方开挖机械施工严禁撞击桩机和锚头。(12)开挖过程中若发现与地质资料不符时,要及时通知设计单位、监理到现场勘查,按实际情况处理。第五章、基坑喷面混凝土施工基坑边坡土方开挖完成后,进行护坡喷面混凝土施工,施工范围为闸首东西两侧开挖坡面。5.1施工准备喷射作业开始前,应对喷射机进行检查和试运转;喷射作业开始时,应先送风,后开机,再给料;结束时,应待喷射机和输料管内的料喷完后,再停机关风;喷射机供料应连续均匀;机器正常运转时,料斗内应保持足够的存科;控制适宜的喷射机工作风压。当进风管内径为5Omm时,喷射机工作风压可参照下列经验公式确定:1.水平输料(输料管长度在200mm以内)时,喷射机压力约为:
空载压力(MPa)=0.001×输料管长度(m)
工作压力(MPa)=0.l+0.0013×输料管长度(m)2.向上垂直输料时,工作风压则比水平输料时大,约每增高10m,增加0.02~0.03MPa;在喷射过程中,喷射机司机应与喷射手密切配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喷射机工作风压;喷射作业完毕或因故中断喷射时,必须清除喷射机和输料管内的存料。5.2施工方法喷射作业前,应检查喷头内的水环与输料管及喷嘴联接处是否有胶皮垫圈,连接是否紧密,严禁混合用水从连接部位漏出;喷射作业开始前,应用高压风水冲洗受喷面;对遇水易潮解、泥化的岩层,则用压风清扫岩面;对于土层表面,严禁用高压风水清扫;喷射作业开始时,应先给水后送料;结束时,应待风停后再关水;喷射作业时,料流出口与受喷面应垂直,并保持0.6~1.Om的距离;喷射手应控制好水灰比,保持混凝土表面平整,呈湿润光泽,无干斑或滑移流淌现象;喷射时,喷头应按螺旋形轨迹(直径约30Omm)一圈压半圈地移动,以保持喷射面平整;喷射作业中,如因堵管、停风、输料中断或喷射作业完毕后,应立即关闭喷头水阀,并将喷头朝下放置,以防混合用水倒流入输料管中;喷射作业完毕后,喷射手应将喷头内的水环清洗干净,保持水眼畅通。5.3施工质量控制5.3.1钢筋网施工质量控制1、钢筋使用前应清除污锈;2、受喷面为土层,应将壁面修饰平整后,再铺设钢筋网;3、钢筋与壁面的间距宜为15~30mm;钢筋网格的尺寸不宜小于150mm;4、钢筋网应与锚杆或其他锚固件联结牢固,喷射时钢筋不得晃动;5、钢筋网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5.3.2喷射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1、开始喷射时,应减少喷头至受喷面的距离,并调节喷射角度,以保证钢筋与壁面之间混凝土的密实性;2、钢筋被混凝土覆盖后,应加大喷射距离至规定要求,以保证喷射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3、喷射中如有脱落的混凝土被钢筋网架住,应及时清除,再行补喷。第六章、机械人员投入基坑开挖工作拟投入设备见下表:设备型号数量泥浆泵22KW6吋6水枪12抽水泵4挖机EX3006自卸车10t10人员投入:挖机操作工7人、电工2人、自卸车司机12人、普工20人、管理人员3人,共计54人。第七章、进度节点安排2011年9月23日开始进行第一阶段水力冲挖;2011年10月9日完成水力冲挖作业;2011年10月10日开始第二阶段机械开挖;2011年11月5日完成机械开挖作业,形成桩基础施工平面;2012年2月16日开始进行第三阶段闸室段土方开挖;2012年2月22日完成西侧边孔及岸墙基坑土方开挖;2012年2月28日完成东侧边孔及岸墙基坑土方开挖;2012年5月5日完成外河消力池土方开挖;2012年5月10日完成内河护坦土方开挖;2012年6月12日完成中孔底板土方开挖;
2012年9月20日完成防冲槽土方开挖。第八章、质量管理8.1质量管理体系项目经理:郑燕汝项目总工:姜慧明施工部:刘丹安全员:李金华质量员:胡刚作业班组8.2质量控制措施1.项目施工技术人员在工程施工前,组织有关施工技术人员认真熟悉施工方案,首先在内部进行方案会审,会审后及时把方案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进行申报。2.严格按照施工程序组织施工,并对具体的施工作业方案指导施工。3.施工中配备专职人员进行质量控制,配备测量人员进行安全监测测量,确保施工质量达到满足要求。3、在运土过程中,在进场道路设置醒目标志,避免意外发生。第九章、安全管理9.1安全管理总要求1、基坑开挖管理组织结构成员确实提高认识,坚决克服麻痹侥幸心理,树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思想,时刻准备着,严阵以待;
2、明确各人员职责义务,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加强值班强度(汛期各带班领导、应急分队负责人、值班人员通讯必须保证24小时畅通),项目部建立互相监督机制;3、认真做好灾害来临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和各项安全检察,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安全隐患及时登记,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意见,限期整改完毕;4、人员保持在岗在位,严肃记录,服从指挥。9.2安全管理措施1、开工前要做好各级安全交底工作,根据本工程机械及车辆运土路线复杂等特点,制定安全措施,组织职工贯彻落实,并定期开展安全活动。2、挖土机的把杆旋转区域严禁站立其他施工人员。3、运土车辆出大门时,应有专人指挥,避免发生事故。4、当挖土司机视线不清时,应配置专职指挥。5、挖土时应由施工员、安全员在现场指挥,确保不超挖,欠挖并保证安全。6、夜间挖土施工时,应配置足够的灯光照明。7、为预防边坡塌方,一般禁止在边坡上堆土,当在边坡上侧堆置材料及移动机械时,应距离边坡上边缘10米以外,材料堆置高度不得超过1.5m。8、不安排在本地区雨季进行土方开挖施工。9、遇雨天气,在临时边坡上应加盖塑料薄膜,以防止临时坡上的土体流失。10、若边坡有失稳现象,则应征得设计单位与监理单位同意,采用压密注浆加固土体等方法,以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第十章、文明施工1、基坑开挖时及时通知市容、交警、环卫等有关部门,以便相互配合避免发生意外事件。2、下雨期间进行挖土时,车辆行走的施工道路,宜采用草包及防治污染物的措施,防止车辆打滑或污染场外道路。3、工地全封闭施工,大门设水龙头、排水沟、集水池,出场时必须冲洗干净,方准离开工地,不准将污泥带出门外,影响市容。4、
运土车辆出门时,应有专人检查,车辆是否带泥,并及时清理和做好大门口的保洁工作。5、车辆进出口的人行道下,如有地下管线(道)必须铺设钢板或浇捣混凝土加固。第十一章、雨期施工措施1、场地排水:根据基坑降排水方案做好现场排水工作,配备大扬程的潜水泵,抽出的积水应排至基坑以外地面排水系统,防止乱排产生回渗。保证施工现场水流畅通,不集水,四邻地区不倒灌。2、做好生产区的下水管道和雨水井,用水应有固定排放途径,保证雨后不陷、不滑、不泥泞、不存水,避免浸泡边坡。3、土方施工中,基坑内临时道路上铺渣土或级配砂石,保证雨后通行不陷。4、已暴露还未喷射的桩间土工作面防止雨水直接冲刷,遇雨时可覆盖塑料布。5、验槽后应立即浇筑好混凝土垫层,防止雨水泡槽。6、机电设备要经常检查接零、接地保护,所有机械棚要塔设严密,防止漏雨,随时检查漏电装置功能是否灵敏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