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6 MB
- 101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成都地铁深基坑开挖施工方案目录1、编制依据32、工程概况42.1地理位置42.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42.3设计概况72.4施工周边环境92.5项目部概况103、施工方案143.1本项目工程施工步骤143.2主要工程数量表143.3主要工序的施工方法163.4主要机械设备和劳动力的配置353.5施工进度计划364、危险源辨识及重大危险源施工预案384.1危险源调查384.2危险源辩识424.3重大危险源施工预案445、施工安全管理及安全技术措施485.1组织保障485.2项目工程的安全管理保障体系535.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555.4不同危险源的预防措施595.5环保及文明施工措施666.1监测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686.2监测内容686.3监测点布置696.4施工监测汇总表836.5监测资料的分析、预测和信息反馈847、应急预案877.1应急救援机构、职责及事故处理流程877.2项目救援物资的储备887.3工程意外、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方案907.4应急程序及行动方案947.5救援队伍的组成和配置957.6应急救援的培训与演练958.质量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968.1质量保证体系968.2质量保证措施969、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999.1概述999.2雨季施工措施1009.3夏季施工措施101
附: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图管线现状布置图
双林路站深基坑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成都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土建7标双林路站主体围护结构施工图设计文件;``````````````````````````````````````````````````````(2)成都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土建7标双林路站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3)成都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土建7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4)成都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土建7标双林路站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5)成轨建司发(2011)18号文《成都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办法》;(6)建设部发建质[2009]87号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7)现行国家及成都市相关地下工程设计、施工规范和规程等;(8)成轨建司发〔2011〕28号发《成都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监测管理办法》的通知;(9)成建委发[2009]494号发《成都市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管理办法》的通知;(10)成轨建司发〔2011〕26号发关于印发《成都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防汛工作管理制度》的通知(11)成地铁建函〔2012〕9号《关于发布成都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2号线东延线土建工程重大危险源辨识清单的通知》;(12)国家及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13)我公司现有的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技术力量和现场勘察资料;(14)《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1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1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19)《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DGTJ08-2001-2006)
(20)《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21)《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BJ/T111-98)(2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2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03)2、工程概况2.1地理位置成都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双林路站主体位于二环路与双福二路交叉口处,车站主体在交叉路口东侧沿双福二路呈东西向布置。车站附近地势平坦、场地开阔、为华润集团拟开发的楼盘用地。地理位置图见图2.1-1双林路站地理位置图。图2.1-1双林路站地理位置图2.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2.2.1工程地质根据钻孔揭示,场地范围内上覆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各土层由上至下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1>人工填土层:杂色,松散,稍湿。由碎石、砂土、砖瓦碎块、卵石等建筑垃圾组成,其间充填粘性土。段内分布于地表,层厚1.3~2.5m。该层均匀性较差,多为欠压密土,结构疏松,多具强度较低、压缩性高、受压易变形的特点。
(2)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积(Q3al+pl)<3-2>粘土:灰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及较多钙质结核,裂隙较发育。在场地内普遍分布,厚度1.5~2.1m。<3-3>粉质粘土:褐黄色,松散,稍湿,含有少量铁锰质氧化物等,在场地内普遍分布,厚度1.5~2.1m。<3-6>中砂:青灰色或褐黄色,松散,饱和,以呈透镜体状分布于卵石土中,厚度0.6~2.7m。<3-8>卵石土:黄褐色,饱和。卵石成分主要以岩浆岩、变质岩类岩石为主。以亚圆形为主,少量圆形,分选性差,卵石含量50~75%,粒径以20~80mm为主,部分粒径大于100mm,充填物为中砂或细砂,局部夹漂石。本层顶面埋深5.9~11.2m。(3)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基岩顶面埋深14~17.8m,相当于绝对标高482.82~484.95m,与上覆第四系地层不整合接触。<5-2>强风化泥岩:红褐、紫红色,岩质软,泥质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多呈碎块状,手可折断,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层厚0.6~4.6m。<5-3>中等风化泥岩:红褐、紫红色,泥质结构,块状构造,岩质较硬,锤击声半哑~较脆。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多呈短柱状,少量呈长柱状及碎块状,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本次勘探未揭穿。双林路站地质剖面图见图2.2.1-1双林路站地质剖面图。双林路站各地层厚度所占基坑深度的比例见图2.2.1-2双林路站地质饼图。图2.2.1-2双林路站地质饼图
2.2.2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场地内不良地质为液化砂土和粉土,特殊性岩土为人工填土、膨胀土、膨胀岩和强风化泥岩,强风化泥岩质软易风化、遇水后其工程力学急剧下降,车站施工时将挖除细砂土和人工填土后其对车站结构影响较小,但对施工过程中对基坑支护影响较多,开挖后及时支护和封闭。2.2.3水文地质根据成都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地下水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二是基岩裂隙水。(1)覆盖层孔隙潜水第四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上更新统(Q3)的卵石土中,具有微承压性,卵石土层结构比较松散,含水丰富,含水层厚度4.5m~7.7m。根据成都地区工程经验,卵石土渗透系数k取18.0~22.0m/d,为强透水层。主体结构基本位于该卵石土层中,受地下水影响很大。(2)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岩石裂隙中,基岩岩性为泥岩,透水性、富水性较差,水量小,且位于底板以下较深位置,对车站工程施工影响小。(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及动态特征。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成都市充沛的降雨量,构成了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同时,雨洪期河水及附近沟渠也为其补给源。场地内地下水具有埋藏浅,季节性变化明显,受降水影响大,水位西北高东南低。(4)水化学特征及其腐蚀性评价地下水对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场地内土的腐蚀性宜按弱透水层考虑。场地土对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微腐蚀性。地下空间位于含水量丰富、补给充足的强透水的砂卵石土中,其埋深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地下水水压力对地下空间施工及支护结构有很大影响。考虑到本段砂卵石土均为强透水层,地下水连通性好,水压力按γ·H计算,车站工程结构的地下水水压力为0kPa~180kPa。本地下结构空间地层在垂直剖面上,自上而下其透水性和富水性如下:人工填筑土(<1>
):区间内广泛分布于地表,主要为人工填筑土,渗透系数差异较大。粘土、粉质粘土、粉土(<3-2>、<3-3>、<3-4>):为弱透水层,富水性较差,位于地下水位以上,根据成都地区经验系数,渗透系数k=0.01m/d。砂土层(<3-5>、<3-6>):呈透镜状分布,根据抽水试验及成都地区经验系数,渗透系数k=10.0m/d,为强透水层,富水性较好。卵石土层(<3-8>):广泛分布,根据成都地区经验系数,渗透系数k=20.0m/d,为强透水层,富水性好。基岩(<5-2>、<5-3>):广泛分布,为弱透水层,富水性差,根据成都地区经验系数,渗透系数k=0.03m/d。本标段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根据水文地质条件,该区域内分布的卵石土、砂土间无隔水层,相互间水力联系好,可视作同一含水层,地下水为孔隙型潜水。下伏泥岩透水性差,可视作不透水层。基坑开挖的涌水量主要是基坑在卵石土及砂土中的涌水量。根据上述分析,基坑开挖时,基坑涌水形成无压流动,其供给方向和排泄方向影响半径相同、水头基本一致。2.3设计概况双林路站形式为地下二层双柱框架结构,起讫里程YDK34+600.900~YDK34+769.700,全长168.8m。有效站台长度120.0m,岛式站台宽12.0m。车站总建筑面积9900.0m2,其中车站主体建筑面积7150.0m2,附属工程建筑面积2750.0m2。2.3.1围护结构设计(1)基本要求车站主基坑开挖深度17.8m~18.1m,标准段宽度20.5m,扩大端宽度24.4m,顶板覆土3m。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的有关规定,基坑安全等级属于一级,基坑变形控制保护等级为一级。根据总体技术要求,确定本站基坑保护等级为一级,地面最大沉降量及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控制要求如下:地面最大沉降量≤0.1%H,支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0.1%H,或≤30mm,两者取最小值。(2)围护结构设计车站土体基坑标准段采用Φ1200@2200mm
的钻孔灌注桩,盾构过站加宽段采用Φ1200@2000mm的钻孔灌注桩,桩顶设800×1200mm的冠梁.对盾构施工要穿越的钻孔灌注桩,采用玻璃纤维筋桩,桩径Φ1500,中心间距1.8m,桩顶设800×1500mm的冠梁,桩间挂网锚喷支护,挂Φ6.5@150×150mm钢筋网、喷射150mm厚混凝土,锚杆长L=1.5m,竖向间距间距1.5m。本站支撑采用Φ600mm钢管,t=14mm的钢管,支撑水平间距一般为3.5m,局部间距略有调整,基坑平面内采用对撑,在端部和角部采用斜撑。车站设三道钢管内支撑,第一、二道钢支撑之间垂直间距5.8m,第二、三道钢支撑之间垂直间距5.8m,第三道开挖面之间垂直间距3.74m。第一道钢支撑支撑在冠梁上,二、三道钢支撑在腰梁上,腰梁采用双拼45C组合工字钢。所有的钢管支撑布置见图2.3.1-1:围护结构钢支撑平面布置图。基坑底部位于<5-2>、<5-3>强风化泥岩和中分化泥岩中,车站围护桩插入基坑底深度为底板下3.5m。2.3.2主体结构设计(1)结构形式本站的明挖主体结构为两层两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明挖顺作法施工,车站结构形式见图2.3.2-1车站典型横断面图。(2)结构尺寸主体结构尺寸必须满足结构受力、变形要求,满足主体结构的抗倾覆和稳定要求,满足车站功能和净空要求。主体结构主要尺寸见下表2.3.2-2车站主体结构标准断面尺寸表。图2.3.1-1:围护结构钢支撑平面布置图
图2.3.2-1车站典型横断面图表2.3.2-2车站主体结构标准断面尺寸序号结构名称尺寸(m)1顶板0.82中板0.43底板0.84顶纵梁1.0*1.85中纵梁1.0*0.86底纵梁1.0*2.07中柱0.8*0.88边墙0.6(标准段)、0.7(盾构井段)9内部板0.22.4施工周边环境2.4.1交通情况双林路站主体位于二环路与双城二路之间的双福二路上,车站主体沿双福二路东西向布置,双福二路沿线交通量较小。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期间,道路全封闭,车站主体施工完毕后,恢复交通。2.4.2地下管线由于本地下空间所处位置周边地块现状利用程度很低,双福二路
目前的市政服务能力在一段时间内不能得到利用,主要体现在:下游排水出路暂未形成;电力浅沟为空沟;其余管线在一段时间内并无作用。综合以上分析,本工程管线综合方案设计原则如下:(1)结构施工按先主体、后附属的顺序进行;(2)施工期间将所有影响到的管线全部废除,待主体封顶后,将有条件的管线在原位置进行重建,将无条件在原位置恢复的管线择址新建;(3)近期废除路灯、信号灯等小管线,待地铁完建后择址恢复。表2.4.2-1地下管线现状一览表序号管线管线位置规模埋深(m)处理措施产权单位及联系方式1给水原道路中线西南侧13.1m,车站主体结构范围内DN400铸铁1.6已断管、后恢复自来水公司、郝工:13980437785原道路中线东北侧13.3m,车站主体结构范围外DN300铸铁1.4已断管、后恢复2燃气原道路中线东北侧12.5m,车站主体结构范围外PEDN160(中压)1.3已断管、后恢复燃气公司、王工:13550116798原道路中线西南侧10m,车站主体结构范围内DN529(中压)1.3已断管、后恢复燃气支管、横跨基坑PEDN160(中压)1.5已断管、后恢复3通信移动通信管线,东西走向光缆1.7已经改迁到南侧围挡上蓉城管线、吴工:13541110814广播通信管线,横跨基坑光缆1.7已经改迁到围挡外侧4电力原道路南侧、车站主体结构范围内、未穿线1200*1000电力管沟1.2已废除、后恢复供电局、付工:139820406695污水车站主体结构范围内、东西走向DN5004.6~5.0已废除、后恢复排水处、丘工:139821517756雨水车站主体结构范围内、东西走向,起点管段雨水管DN600、DN12003.0~3.7已废除、后恢复2.4.3周边建筑物双林路站主体基坑东侧、北侧、南侧较空旷,无建筑物,北侧华润二十四城距离基坑边很远。基坑西侧主要为双桥子立交桥,距离基坑边35.2m。2.5项目部概况2.5.1组织机构设置原则本项目拟实行项目法管理,组建“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7标项目经理部”,全面负责本工程的实施。项目经理
承担本项目施工职责,为本标段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对施工现场安全负总责。配备较强施工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的项目班子,项目经理具有一级注册建造师资质,具有丰富的理论及实践经验,业务能力强,并在地下工程担任过项目经理。项目班子能较好地协调劳务队伍之间的相互关系,协调不同专业接口,确保管理顺畅、施工顺利。配备具有施工经验的专业化施工队伍。通过与业主、监理、设计等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使各种施工资源有机结合,实现工期、质量、安全、效益目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专业技术优势,在降水、监测等专业性强的技术领域,与相关施工经验丰富的队伍实行强强联合,确保优质高效完成施工生产任务。2.5.2组织机构设置项目经理部下设三个工区;领导班子成员有:项目经理一名、项目副经理一名、项目安全总监一名、项目总工程师一名、项目总机械师一名。项目部各部门有:工程部、安质部、合同财务部、物资设备部、综合办公室、工地试验室。见图2.5.2-1项目管理机构图。在项目经理部管辖下,二工区另成立一个项目管理机构,详见图2.5.2-1项目管理机构图。项目经理总工程师副经理总机械师安全总监工程部安质部合同财务部物资部办公室一工区二工区三工区试验室图2.5.2-1项目管理机构图
安质部钻孔桩施工队工经部财务部工程部项目经理办公室物资部冠梁主体结构施工队土方施工队书记总工程师副经理2.5.2-2二工区管理机构图2.5.3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表2.5.3-1项目经理部各部门分工序号部门分工1经理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成本负全责。按“施工组织设计”合理配置资源,组织均衡生产。2副经理协助项目经理全面负责安全管理,施工生产,组织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保证体系。3安全总监负责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工作,组织制订安全生产、工程质量、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的措施和目标,并组织实施。负责重大危险源辩识、评价、控制工作,对施工现场安全、质量重大隐患提出整改措施。4总工程师对施工技术、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施工计量、测量试验负直接技术责任,负责组织指导工程技术人员开展有效的技术管理及各项QC科技攻关工作。5总机械师
负责施工机电技术管理工作,组织对施工设备计算机管理技术攻关;主持施工设备的试验、组装、盾构机始发和拆机工作;组织对盾构机设备和施工技术的技术讨论活动;负责组织管理有关设备维修、保养、机电技术工作。6工程部负责施工技术、生产调度、工程计量管理等工作7合同财务部负责合同管理、计划、财务、资金管理等工作。8安质部负责现场质量、安全监督检查、环境保护、文明施工、文物保护等管理工作。9物资设备部负责机械设备的调配、检修、物资的采购、储备及供应管理等工作。10工地试验室负责建筑材料检验、工程试验、质量检测、计量标定等工作。11综合办公室负责文秘、后勤保障、治安消防、精神文明及疾病预防工作。12一工区负责玉双路站、玉双路站-省文联站区间施工13二工区负责双林路站、沙河站-玉双路区间施工14三工区负责沙河站、沙河站站-4号线一期工程设计终点区间施工表2.5.3-2二工区项目经理部各部门分工序号部门分工1经理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成本负全责。按“施工组织设计”合理配置资源,组织均衡生产。2副经理协助项目经理全面负责安全管理,施工生产,组织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保证体系。3总工程师对施工技术、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施工计量、测量试验负直接技术责任,负责组织指导工程技术人员开展有效的技术管理及各项QC科技攻关工作。4工程部负责施工技术、生产调度、工程计量管理、试验工作。5工经部负责合同管理、劳务队伍收方结算、配合经理部计量工作6财务部负责财务、资金管理等工作。7安质部负责现场质量、安全监督检查、环境保护、文明施工、文物保护等管理工作。8物资部负责机械设备的调配、检修、物资的采购、储备及供应管理等工作。9综合办公室负责文秘、后勤保障、治安消防、精神文明及疾病预防工作。2.5.4管理目标在保证安全、质量、工期的前提下,
使建成的工程项目满足设计的全部技术要求。3、施工方案3.1本项目工程施工步骤(1)施工围挡,管线迁改,围护桩及冠梁施工;(2)基坑降水、开挖至第一道支撑中心标高下0.5m处,架设第一道钢支撑;(3)开挖至第二道支撑中心标高下0.5m处,架设第二道钢支撑;(4)开挖至第三道支撑中心标高下0.5m处,架设第三道钢支撑;(5)开挖至基坑底,浇筑垫层;(6)底板防水施工,浇筑混凝土,待强度达80%后拆除第三道钢支撑;(7)浇筑站台层立柱、侧墙、中板,待强度达到80%后拆除第二道钢支撑;(8)浇筑站厅层立柱、侧墙、顶板,待强度达到80%后,拆除第一道钢支撑,施作顶板防水,恢复管线,回填并恢复路面和交通。本项目施工步骤详见图3.1-1施工工序示意图。3.2主要工程数量表表3.2-1主体结构施工主要工程数量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1钻孔灌注桩Ф1200/1500m3528/3292冠梁混凝土C30m34023土石方开挖、外运m3637504网喷混凝土C20m3929.15Φ600t=14钢支撑t9226主体结构混凝土(C35混凝土、抗渗S8)m3121827主体结构钢筋t2094
图3.1-1车站施工工序图
3.3主要工序的施工方法3.3.1施工降水3.3.1.1降水井布置本工程采用大口径管井进行施工降水,井孔孔径600mm,管径350mm,管井深度底板下3.5m,管井顶部高出地面200mm,管身外包无纺布。降水井设计数量16口,考虑盾构出入端头井的安全,在基坑端头两侧各增加一个降水井。降水井之间的纵向间距25m,与钻孔桩中心间距为1.9m。降水井布置具体参见图3.3-1降水井布置图。井管构造图见图3.3-2井管构造图。图3.3-2井管构造图图3.3-1降水井布置图(1)降水井采用内径为300mm、外径为350mm的钢筋混凝土井管,井孔直径0.6m,成井时要求井孔圆整垂直,井管连接牢固,安装垂直;(2)井结构为上部井壁管,下部滤水管(每根井管长度均为2.50m);(3)井壁与土壁间用规格为8~15毫米的砾石填充;(4)采用钻孔直径600mm的井孔,井管下沉前进行清洗,洗井采用活塞和空压机联合洗井,保持滤网畅通;(5)抽水设备选择根据计算结果和设计降深,降水时建议选择QS型潜水泵,流量40.0m3/h,扬程不小于30m。(6)其他配套设计①
基坑开挖前完成抽、排水系统的安装。为了确保降水持续不间断进行,现场准备一套备用抽水电源,输出功率不小于120KW。②根据现场条件在两端头井设置两个沉淀池。每组沉淀池有三个小池,每个小池为2.48m(宽)×1.16m(长)×2.0m(深),井内抽出的地下水经过沉砂池后流入雨水井;③降水期间,现场必须安排专人看守,负责降、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转。土方开挖之前20天开始降水,顶板回填土完成之后停止降水。井点测量定位钻孔钻孔定位清孔吊放井管回填砂砾过滤层封口洗井安装水泵及控制电路试抽水降水井正常工作降水完毕拔井管封井原土造浆泥浆池沉淀池泥浆排放制作井管图3.3-3管井降水施工工艺流程图3.3.1.2地下水位和排水含沙量的监测和控制基坑开挖应保证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部下0.5m,双林站西侧水位降至479.057m(绝对标高),东侧水位降至480.755m(绝对标高)。降水井的水位、水量和水质的监测应符合下列要求:(1)降水勘察期和降水监测前应统测一次自然水位;(2)抽水开始后,在水位未达到设计降水深度以后,每天观测三次水位、水量;(3)当水位已达到设计降水深度,且趋于稳定时,可每天观测一次;
(4)在受地表水体补给影像的区域或在雨季时,观测次数宜每日2~3次;(5)对水位、水量检测记录应及时整理,绘制水量Q与时间t和水位降深值S与时间t过程曲线图,分析水位水量下降趋势,预测设计降水深度要求所需时间。(6)根据水位、水量观测记录,查明降水过程中的不正常状况及其产生的原因,及时提出调整补充措施,确保达到降水深度。正常抽水后,出水含砂率小于1:10000。排水含沙量用泥浆含沙量测定仪测定。3.3.2围护桩施工本车站围护结构桩全部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共194根桩,主体基坑标准段采用φ1200@2200mm钻孔灌注桩、盾构过站加宽段采用φ1200@2200mm钻孔灌注桩,对盾构施工要穿越的钻孔灌注桩,采用玻璃纤维筋桩,φ1500mm@1800玻璃纤维筋混凝土桩共16根,分为E型桩和F型桩,桩长为20.68m和22.04m,共约341.76m。(1)施工准备施工前先对施工场地进行清除杂物,平整压实,并根据地表、地质情况进行换填处理,防止钻孔过程中钻机失稳,发生安全事故,影响工程质量。场地平整、压实。钻孔桩施工前,先对每根桩位进行精确放样,并报请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钻孔施工。钻孔前,先埋置导向护筒。护筒采用4~8mm厚钢板制作,护筒高4m,其内径比钻头直径大10cm,上部宜开设1~2个溢浆孔,埋深在黏性土中不宜小于1.0m,砂土中不宜小于1.5m,护筒下端外侧宜用黏土填实,护筒顶高出地面30cm。钻机就位前,对钻孔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如泥浆制备是否充足以及水电管是否正常。制备的泥浆满足下述要求:①比重:粘土或砂性土中泥浆比重一般为1.15~1.2。②黏度:不得大于28S。③含砂率:新制泥浆不大于8%。④泥浆相对密度:小于1.25。导管水密性检测:在使用导管之前,在现场监理工程师在场的情况下,要对导管进行水密性试验,同时水密试验的水压不小于井孔内水深1.5倍的压力。确认导管密封性达标后,签字确认合格。(2)施工工艺流程
开挖埋设护筒钻机就位制作护筒钻进清孔安放钢筋笼安放导管浇筑水下混凝土拔除护筒凿除桩头、无损检测制作钢筋笼测量沉碴厚度测量混凝土面高度钻孔注浆泥浆沉淀供水泥浆池设置泥浆泵泥浆备料组拼及检验导管运输混凝土制备混凝土准备工作图3.3.2-1钻孔桩施工工艺流程图(导管要求:导管内径为300mm,导管最下端一节导管长为大于4m,同时为了配备适合的导管柱长度,上部导管长为1m或0.5m的调节段,一般标准节长度3m)(3)钻机就位:在桩位复核正确,护筒埋设符合要求,护筒、地坪标高已测定的基础上,钻机才能就位。
安装钻机时,底架垫平,保持稳定,使不产生位移和沉陷。钻机定位要准确、水平、垂直、稳固,钻机导杆中心线、回旋盘中心线、护筒中心线保持在同一直线。(4)钻孔①钻孔前必须检查钻头装置,钻头直径、钻头磨损情况,施工过程中对钻头磨损超标的及时更换。②在开始钻进或穿过软硬层交界处时,为保持钻杆竖直,宜缓慢进尺。在钻进过程中如发现钻杆摇晃或难钻进时,可能遇到硬石、石块或硬物等,立即提钻检查,等查明原因并妥善处理后再钻进,以免导致桩孔严重倾斜、偏移,甚至使钻杆、钻具扭断或损坏。钻进过程中随时清除孔口积土和地面散落土。遇到孔内渗水、塌孔、缩颈等异常情况时,将钻具从孔内提出,研究妥善处理。③成孔中,按试施工确定的参数进行施工,设专职记录员记录成孔过程的各种参数,如加钻杆、钻进深度、地质特征、机械设备损坏、障碍物等情况。记录必须认真、及时、准确、清晰。④旋挖钻机配备电子控制系统显示并调整钻杆的垂直度,同时在钻杆的两个侧面均设有垂直度仪,在钻进过程中有专人观察两个垂直度仪,随时指挥机手调整钻杆垂直度。通过电子控制和人工观察两个方面来保证钻杆的垂直度,从而保证了成孔的垂直度。⑤钻孔过程中根据地质情况控制进尺速度:由硬地层钻到软地层时,可适当加快钻进速度;当软地层变为硬地层时,要减速慢进;在易缩径的地层中,适当增加扫孔次数,防止缩径;对硬塑层采用快转速钻进,以提高钻进效率;砂层则采用慢转速慢钻进并适当增加泥浆比重和粘度。⑥施工中必须按要求测试进、出口泥浆指标,发现超标及时调整。成孔达到设计深度时,要测量机上余尺,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第一次清孔。(5)清孔①在终孔和清孔后,进行孔径、孔形和倾斜度检查,采用外径为钻孔桩直径,长度为4倍桩径的钢筋探孔器,吊入钻孔内检测。②当钻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立即进行清孔,以免间隔时间过长,沉碴沉淀,造成清孔困难。清孔时按桩型严格控制沉淀厚度,沉碴厚度不大于200mm。③采用换浆法,钻孔达到设计标高后,将钻头提起20~30cm
,低速上下移动钻头,然后注入泥浆,置换孔内含碴的泥浆,但严禁加深孔底深度的方式代替清孔。④在清孔后,停止钻进,在现场监理工程师在场的情况下,对孔位中心偏差、空深、钻孔垂直度、孔底沉渣厚度等检测指标进行全面检查(见钻孔桩钻孔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签字确认合格。(6)普通钢筋笼的制作和安装①钢筋笼加工采用加筋成型法施工,钢筋笼在钢筋胎膜上加工,在预先弯制好的加劲箍圆圈上,等距离画好主筋的间距,主筋间距必须至少采用两个间距定型固定架来进行固定,禁止人工手扶固定间距,保证其主筋和箍筋的轴线,平顺度和间距符合设计和规范误差要求:布设加劲箍按施工方图纸操作(每2米一道)。②钢筋笼外侧设置定位钢筋,定位钢筋每5米一道每道设置4个。箍筋:加强箍筋制作要按图纸尺寸制作,加工机械要合理布置,整齐一致:成品堆放要固定区域摆放整齐:螺旋筋加工A、B、C、D,4种桩型(加强区10cm一道、一般区域每15cm一道)误差控制在规范许可范围内:本工程采用螺旋箍筋,现场盘好待用。③钢筋焊接,纵向主筋采用闪光对焊,焊接必须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每300个接头要求送检一批次,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以确保焊接质量。(7)玻璃纤维筋钢筋笼的制作E、F型桩为玻璃纤维筋桩,均在洞门中心线上下各4.5m位置处设玻璃纤维筋,以方便盾构进出洞。玻璃纤维受力纵筋采用32根φ25、长9.9m玻璃纤维筋,玻璃纤维加劲箍采用φ20@2000玻璃纤维筋,玻璃纤维箍筋采用φ14@100玻璃纤维筋。玻璃纤维筋与钢筋搭接长度为1.2m,采用扎丝绑扎牢固,每隔30cm绑扎一道。钢筋笼吊装采用整体吊装,设置四个吊点,吊装过程中注意轻提、轻放,防止折断玻璃纤维筋。
图3.3.2-2玻璃纤维筋钢筋笼示意图图3.3.2-3玻璃纤维筋钢筋笼现场绑扎示意图(8)灌注水下混凝土本工程钻孔桩水下混凝土标号C35。混凝土选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供连续,混凝土坍落度:160~210mm。灌注前及时报请监理单位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开始灌注水下混凝土。混凝土输送到灌注地点时,按照规范次数抽检坍落度等情况。灌注首批混凝土时需注意下列事项:
根据孔深与导管长度,计算首批封底混凝土的数量,以满足导管初次埋置深度不小于1m的要求。a、水下灌注砼储料斗的混凝土初存量按下式计算式中V――首批混凝土所需数量。h1――井孔混凝土面高度达到HC时,导管内混凝土柱平衡导管外水(或泥浆)压所需要的高度,即。Hc――灌注首批混凝土时所需井孔内混凝土面至孔底高度,Hc=h2+h3;HW――井孔内混凝土以上水或泥浆深度;D――井孔直径;d――导管直径;h2――导管初次埋置深度,取h2=1.0mh3――导管底端至洞孔底间隙,约0.5m。首批混凝土采用隔水胶球法灌注,灌注前,导管内放置略小于导管内径的隔离胶球作为隔离体,隔离泥浆与混凝土。混凝土灌入孔底后,立即探测孔内混凝土面高度,计算出导管的埋深,如符合要求,即可正常浇注。灌注前必须做导管的密水性试验,满足密水试验压力后,方可正常浇注。在灌注过程中,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坍孔,经常用测绳探测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保持导管底口埋入混凝土中的长度不小于2m,且不大于6m。灌注将要结束时,导管内混凝土柱高度减小,混凝土落差降低,而导管外的泥浆及所含渣土稠度增加,比重增大。在混凝土顶升困难时,可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使灌注工作顺利进行。为确保桩顶质量,在桩顶设计标高以上加灌混凝土0.5~1m;混凝土初凝以前必须完成灌注。每根围护桩从成桩到灌注完混凝土时间控制在4小时内。在灌注混凝土时,制作混凝土试件,同一配合比每班不得少于一组,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每5根不得少于一组。3.3.3桩顶冠梁施工
(1)在钻孔桩顶基坑四周连续设置800×1200mm和800×1500mmC30钢筋混凝土冠梁。冠梁施工时凿除钻孔桩超灌部分,至设计标高。冠梁钢筋在钢筋棚内制作成半成品,运至现场绑扎。(2)冠梁采用组合钢模现场浇筑。外龙骨两道、斜撑选用Φ48钢管。测量人员现场放样,模板安装平、直、顺,尺寸准确,模板面涂刷脱模剂。(3)冠梁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浇筑,分段、分层浇灌。冠梁施工工艺流程见图3.3.3-1冠梁施工工艺流程图。钢筋制作钢筋检测预埋支撑锚板混凝土运输养护绑扎冠梁钢筋拆模灌注混凝土立模测量放线凿桩头、整平桩顶清洗、调直桩顶钢筋人工开挖土方图3.3.3-1冠梁施工工艺流程图3.3.4桩间喷射混凝土施工桩间网喷混凝土跟随土方开挖之后进行,夜晚土方开挖,白天挂网喷射砼,架设钢支撑。桩间挂网喷射混凝土为C20混凝土,钢筋网为φ6.5,@150×150mm。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喷射混凝土的拌制采用商品混凝土
。湿喷混凝土前,先清理受喷面,若受喷面有水,要首先进行注浆堵水或埋管排水措施,使受喷面基本干燥,桩间设置锚杆(φ20钢筋),钢筋网与锚杆之间焊接牢固,钢筋网与钻孔桩采用M10膨胀螺栓锚固,避免钢筋网脱落,再进行喷混凝土作业。挂网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见图3.3.4-2挂网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图。图3.3.4-1挂网喷射混凝土商品混凝土高压风混凝土湿喷机速凝剂喷头喷射第一层混凝土挂钢筋网片修正桩间界面喷射混凝土基坑开挖图3.3.4-2挂网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图保证喷射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技术要求如下:⑴喷射混凝土的原材料严格按以下要求进行配置: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标号为R42.5,使用前做好强度复查试验,保证其性能符合现行的水泥使用标准。细骨料:采用硬质、洁净的中砂或粗砂,细度模数大于2.5。粗骨料:采用坚硬耐久的碎石,粒径不大于15mm,级配良好。
水:采用不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的自来水。速凝剂:使用前与水泥做相容性试验及水泥凝结效果试验,其初凝时间不得大于5min,终凝时间不得大于10min。掺量根据初凝、终凝试验确定,一般为水泥用量的5%左右。⑵喷射混凝土的混合料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搅拌时间不小于2min。原材料严格按施工配合比进行配料,称量误差为:水泥、速凝剂±1%,砂石±3%;混合料随拌随用。⑶混凝土喷射机具性能良好,输送连续、均匀,技术性能满足喷射混凝土作业要求。⑷喷射混凝土作业由有经验、技术熟练的喷射手操作,施工时喷嘴与喷层面保持垂直,与喷层面的距离控制在0.6~1.2m范围以内。喷射时料束呈螺旋转轨迹运动,一圈套压半圈,纵向按蛇形喷射,每次蛇形长度为3~4m。⑸喷射混凝土由专人在其终凝2小时后开始洒水养护,洒水次数以能保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湿润为度;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6)网喷混凝土后表面仍凸凹不平,施工中可采用不低于网喷混凝土标号水泥砂浆找平,避免防水层施工时受损漏水。3.3.5基坑开挖3.3.5.1基坑开挖方法(1)在基坑中间的位置设置马道,坡度不宜过大(1:3),保证运输土方车辆满载时可以直接从基坑驶离场地。宽度(7m)以保证土方车辆可以错车即可。(2)土方开挖按照纵向分段(15m/段)、竖向分层(2m/层)的方式进行,“先中间成槽后向两边扩展”的顺序进行开挖,按照“时空效应”规律,随挖随撑。(3)狭窄位置、钢支撑结构密集的位置等,土方车辆无法到达的地方,采用2-3台大型挖掘机翻土,进行2至3次的翻运后,使土方翻运至车辆可到达区域,再用1台大型挖掘机进行装车、外运。(4)
马道收取时先用1台大型挖掘机在马道上力所能及的进行挖掘及外运;大型挖掘机臂展之外的土方,采用长臂挖掘机进行收取;剩余的最后土石方,在基坑底部放置小型挖掘机,基坑顶部配合吊车进行吊装运输直至土石方全部清理完毕。(5)在竖向按照钢支撑设计位置上下分多层进行开挖,分层标高为每层钢支撑中心下50cm,最后一层标高为坑底向上30cm位置。土方开挖分层、分段示意图见图3.3.5.3-2基坑开挖分层分段示意图,图3.3.5.3-3基坑开挖断面示意图。图3.3.5.3-3基坑开挖断面示意图图3.3.5.3-2基坑开挖分层分段示意图3.3.5.2开挖参数按照“时空效应”规律,采用分层、分段、对称、平衡开挖和支撑的顺序,并确定各工序的时限,施工参数如下:开挖分层的层数:n=9竖向每层高度:h=2m开挖纵向分段的段数:n=11纵向每段长度:L=15~17.2m每层分段开挖的数量:平均615m3分段开挖的时间:Tc=10~12h分部开挖后完成支撑的时间限制:Ts<8h;纵向控制坡度:<1:3基坑开挖未喷护暴露时间Tr:雨天不超过8h、正常天气不超过16h;
基坑开挖总方量:V=63750m3在施工时,根据监测数据经设计同意适当调整施工参数,以保证:减少开挖过程中的土体扰动范围,最大限度减少坑周土体位移量和差异位移量。3.3.5.3土方开挖顺序整个车站分9层开挖分层厚度1.8~2.8m。确定基坑开挖顺序如下:a开挖第一层土方至钢支撑下0.5m,施工冠梁、架设钢支撑;b开挖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土方至钢支撑下0.5m,挂网喷射混凝土、架设第二道钢支撑,挖土高度共约5.6m;c开挖第五层、第六层、第七层土方至钢支撑下0.5m,挂网喷射混凝土、架设第三道钢支撑,挖土高度共约5.8m;d依次开挖基坑内土方至基底以上30cm,验收基槽,施工接地系统,剩余土方采用人工开挖至基底。分层、分段开挖后,按照“开挖一段一层、支护一段一层”的原则,对基坑侧壁分段、分块网喷混凝土,开挖后在12小时之内网喷混凝土封闭。3.3.5.4基坑开挖技术措施⑴地面上有专人负责按设计长度配置、检查和及时提供开挖面上所需要的支撑,以保证支撑长度适当、支撑轴线偏差小于±30mm。⑵确保挖好一段土方后在8小时内安装好支撑,并按设计要求施加支撑轴向预应力。必须对施加预应力的油泵装置要经常检查,以使之运行正常、所量出预应力值准确。为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钢支撑和喷锚支护,项目部计划成立网喷小组、牛腿安装小组、围檩安装小组,分专业流水作业,提高效率。对于每一根支撑,提前一天完成拼装完毕,待使用时直接使用门吊吊装。⑶对开挖段的土坡,要按土质特性,经边坡稳定性分析,定出安全坡度,开挖过程中务必使土坡坡度不小于安全坡度,并且要时时注意及时排除流出土坡的水流,以防止滑坡。每一小段的土方开挖中,严禁挖成2米以上的垂直土壁或陡坡,以免坍方伤人,同时避免坍方而导致横向支撑失稳。⑷开挖过程中,如出现水土流失现象,要对水土流失缝隙及时封堵,严防小股流砂冲破支护结构,以致发展成急剧涌砂,这不仅将引起大量地面沉陷,还会导致支护结构失稳,以致造成严重事故。⑸
检查支撑桩的回弹及降水效果。在开挖过程中,要严格检查井点降水深度,定时测量用以稳定支撑立柱的回弹,并及时调整连接柱与支撑拉紧装置上的木楔。松除回弹后施加于支撑中点的向上顶力。⑹为做到坑底平整,防止局部超挖,在设计坑底标高以上30cm的土方用人工开挖修平,确保坑底原状土不受扰动。对局部开挖的洼坑要用砂填实,绝不许用烂泥回填,同时设置集水坑并用泵排除坑底积水。⑺开挖最下道支撑下土方时,在逐小段开挖后,在12小时内浇筑混凝土垫层。要预先做好混凝土垫层及浇注钢筋混凝土底板的材料、设备、人力等施工准备工作,以便在基坑挖好后即进行下道工序,务求在坑底挖好后尽快做好。⑻实行信息化施工,设置视频监控室,在整个开挖施工中,要紧跟每层开挖支撑的进展,对地层移动进行监测。⑼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做好基坑外防水和基坑内侧排水工作。对基坑外防水,采用基坑四周设置截水沟(300*400),对施工过程中基坑内的渗水、雨水通过排水沟引流到集水井并及时抽排至坑外,严禁基坑内有水浸泡坡脚。3.3.5.5基坑开挖安全措施⑴开工前进一步作好对不良地质现象的详细调查,并针对不良水文、地质现象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予以根除,确保基坑开挖过程的绝对安全。⑵基坑开挖前召开专题方案研讨会,邀请相关专家参加,优化施工方案。在施工前要进行充分的技术交底,确保施工方案落到实处。⑶按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机械设备;对所有将进入现场的设备做一次检修,保证开工期间机械正常运转。⑷各阶段挖土前均做好思想统一,交底清楚,目标明确,严格遵循“阶梯式”开挖施工顺序,“从上到下,分层分批,阶梯流水开挖,垫层及时浇筑”的总原则。(5)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坑内作业人员较多,计划每侧40m间距设置一个逃生通道,通道为楼梯道,角钢制作,宽度1.1m,坡度不陡于45°。在基坑入口处设置翻牌制度,真实记录基坑内的人员数量、姓名。(6)重视基坑降水管理,确保基坑降水的质量。开挖前降水时间不得少于20天,并通过观测井进行水位观测,确认基坑内地下水位已降至基坑底面以下0.5m后才能进行基坑土方开挖。(7)加强监测,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加强对基坑变形、周边地面沉降监测,根据控制标准和以往的基坑施工经验,制定预警值,当量测结果接近预警值时,及时调整施工参数。3.3.6钢支撑安装施工基坑内支撑采用Φ600mm钢管,t=14mm的钢管。车站设三道钢管内支撑,支撑水平间距一般为3.5m,局部间距略有调整。第一、二道钢支撑之间竖向间距为5.8m,第二、三道钢支撑之间竖向间距5.8m第三道开挖面之间竖向间距4.78m。第一道钢支撑支撑在冠梁上,二、三道钢支撑在钢围檩,钢围檩采用双拼45C组合工字钢。钢管支撑在安装时施加预压力,预加轴力按设计要求施加。钢支撑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3.3.6-1钢支撑施工工艺流程图。测量放线支撑面修凿找平焊接牛腿(直撑)焊接钢垫板和钢围檩(斜撑)支撑安装施加支撑预应力土方开挖结构施工拆除钢支撑地面预拼检查图3.3.6-1钢支撑施工工艺流程图(1)钢牛腿制作、安装①钢牛腿采用三节L75×8mm的角钢拼焊而成,为增加支架的稳定性支架纵向采用δ=20帮焊钢板焊接连接。角钢支架通过M20膨胀螺栓锚固在既有围护桩上,支架每隔一桩设置,每个支架设2个M20膨胀螺栓,焊好后的钢牛腿保证直角垂直,并有足够的稳定性,不得出现歪扭、虚焊现象。②每层土方开挖至支撑位置后,根据支撑中心线计算出钢牛腿顶面标高。钢牛腿与围护桩间采取可靠有效的连接。(2)钢围檩加工、安装
①钢围檩采用两根45C工字钢通过连接钢板焊接而成,截面尺寸350×350mm,分段加工,一般段长约2~3个支撑间距,6~9m,转角部分根据实际长度加工。②钢围檩随支撑架设顺序逐段吊装,钢围檩在场外焊接成型后运至现场,人工配合门吊将钢围檩安放于钢牛腿上,钢围檩背后采用干硬性细石混凝土填补平整,以便使围檩均匀受力。图3.3.6-2钢牛腿及钢围檩安装图(3)钢支撑固定端及活动端安装钢支撑固定端及活动端均有封端板和托盘组成,钢管与端头封板(670×670×20)焊接成钢支撑端头;托盘焊接在冠梁预埋钢板上或者钢围檩上(钢围檩上事先焊接托盘所需钢板);施工时固定端端头板与预埋(或围檩)钢板点焊连接,活动端待长度调节到位后用楔形垫块楔紧,点焊焊接到活动端头。(4)钢支撑架设钢支撑均采用φ600mm的钢管。支撑由活络端,固定端和中间标准关节组成,管节之间采用法兰盘高强螺栓连接。
在钢支撑活接头两端各焊有千斤顶支托架,以便由千斤顶施加预应力,支托架采用2.0cm厚的钢板加工,主背钢板与钢管间(钢管外侧)每侧各焊有2道2.0cm厚的顶墩端板,以承受千斤顶方向轴力。由于钢支撑较长,需分段加工,现场组合。分段长度为1m、2m、4m和6m四种规格,支撑运输前需对构件进行编号,运至现场进行拼装,组装为成型的单根钢支撑。钢支撑采用10T门吊安装。钢支撑安装就位后,用2台100T液压千斤顶在钢管支撑活络端分2级预加轴力,并进行锁定。第一次预加50%预加力,第二次预加50%预加力。(5)钢支撑施加轴向预应力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对随挖随撑的钢支撑及时施加轴向预应力,以减小围护结构变形。根据基坑开挖及回筑工况,标准段设计轴力与预加轴力见下表3.3.6-2标准段钢支撑设计轴力与预加轴力表。表3.3.6-2标准段钢支撑设计轴力与预加轴力表支锚道号支撑类型水平间距(m)竖向间距(m)最大轴力(kN)预加轴力(kN/m)第一道内撑3.55.4382200第二道内撑3.55.81257600第三道内撑3.55.2952500当桩体水平位移速率超过警戒值时,经设计确认后可适当增加支撑轴力,以控制基坑变形。(5)安装控制要点①基坑开挖至支撑中线以下0.5m的位置,迅速安装支撑并及时按设计值施加预应力。②钢支撑架设时,先在基坑外地面上进行拼装,并按实际支撑的距离进行现场接长。钢管间采用法兰盘连接,连接螺栓使用高强螺栓。③支撑加力之前,迅速设定支撑轴力监测点,取得初始读数后加力,加力后测试实际预加力,以此控制预加力施加准确。对钢支撑加力时,按设计分级加载和现场观测墙体加载反应决定加载速度,按设计要求预加力。④
斜支撑的架设最为关键,除架设要及时外,安装前先将斜撑支座与预埋在钻孔桩的钢板进行焊接,将斜撑支座连成整体,然后进行支撑安装作业,其方法与直支撑相同。转角处采用两侧边长1000mm,厚800mm,角度45°混凝土角撑,就地浇注,角撑钢筋在二、三道支撑处与钢围檩外侧钢板需焊接牢固。(6)钢支撑拆除①钢支撑拆除顺序:主体结构底板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第三道支撑;第二道支撑以下部分侧墙及中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强度后,拆第二道支撑;顶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强度后,拆除第一道支撑。钢支撑采用门吊拆除。②钢支撑拆除时分级释放轴力,避免瞬间预加应力释放过大而导致结构局部变形、开裂。③为防止结构开裂,对应结构板混凝土需到设计强度80%以后才能拆除钢支撑。④钢支撑拆除方法用门吊将钢支撑托起,在活动端使用2台100T千斤顶,施加轴力至钢楔块松动取出钢楔块,逐级卸载至取完钢楔,拆下钢支撑。3.3.7基坑外的截、排水和基坑内抽排水3.3.7.1地表防排水(1)地表截水沟的设置本车站冠梁顶面距离地表2m,放坡开挖坡率1:0.35,综合考虑基坑宽度和安全距离,将门吊跨度设计为30m,在门吊基础的左右两侧各设一道截水沟,在车站东西两端各设一座沉淀池,地表水经过经截水沟排入沉淀池后,经沉淀池过滤沉淀,进入雨水管道。
图3.3.7.1-1地面排水系统剖面图(2)沉淀池的设置对于从基坑内抽出的水,由于含有一定量的泥砂,为防止堵塞下水道和有利于环保,决定在东西两端头井各设置1组沉淀池,每组沉淀池有三个小池,每个小池为2.48m(宽)×1.16m(长)×2.0m(深),沉淀池及时清理沉碴,防止将泥砂带入下水道,堵塞管道。3.3.7.2基坑内排水基坑开挖设计上虽然考虑了采取管井,坑外降水,但考虑到雨季施工,和降水井很难将强风化泥岩内的裂隙水降低,固计划在基坑内设置排水沟、集水井。通过水沟将水流流入集水井,再用泥浆泵将水排到基坑周边的地面排水系统,经沉淀后排入雨水管。雨季开挖时,纵坡面采用彩条防水布覆盖,雨水汇集至最低处集水井内用水泵明排至地面排水系统。基坑分段开挖至基底30cm停止开挖,施工接地装置。期间,基底暴露面可采取喷(抹)1:3水泥砂浆或土工塑料膜覆盖的方法封闭。每段基坑内设置两道排水沟,在较低处设置两个集水井,用水泵明排至地面排水系统。
具体要求如下:(1)排水沟底于基坑底面,沟深0.4m,底宽0.3m,水沟的边坡为1:1~1:1.5,或方形明沟,沟底设置0.2%~0.5%的纵坡,使水流不致于阻塞。(2)排水沟设置于基坑两侧,距围护桩4.5m左右。(3)集水井截面按照0.8m(长)×0.8m(宽)×1.0m(深),井壁用木板加固,利用离心泵从井内抽汲排除。(4)在作底板垫层混凝土时,水沟和水井用垫层混凝土回填密实,然后作垫层。3.4主要机械设备和劳动力的配置3.4.1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理部设安全工程师(即安全总监),由公司直接委派,享受项目部领导班子成员待遇,协助项目经理对施工现场进行专职安全管理。下设安质部,安质部根据配备2名安全员,根据现场施工情况,每50名作业人员中配1名责任心强的人兼任安全协管员。具体人员安排如下:安全工程师:陈贵忠安全员:刘斌、黄瀚瀚协管员:高峰期5人左右3.4.2特种作业人员根据工程的规模、施工技术特性及工期要求,按比例配备足够数量的安全管理人员及特殊工种。工程高峰期拟投入人员205人,其中各类管理人员35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2人。具体见表3.4.2-1特殊工种投入计划表。表3.4.2-1特殊工种投入计划表年度月份电焊工电工起重工架子工机械驾驶员合计2012年263446233834482748468830584681036684610103878463016648846302068984630206810846302068
11846302068128462514573.4.3机械设备计划基坑施工主要施工机具配备见表3.4.3-2拟投入施工机械设备。表3.4.3-2拟投入的机械设备序号设备(仪器)名称规格及型号数量主要用途1反铲挖掘机神钢2501台土方开挖2反铲挖掘机PC2202台土方开挖3反铲挖掘机PC701台土方开挖4长臂挖掘机1台土方开挖5门吊10T2台钢支撑吊装6镐头机DYB-70S1台破除地面7自卸汽车DLQ3290/19t28台渣土运输8千斤顶YQ-1004台钢支撑预加力9混凝土喷射机PZ-5B2台桩间支护10液压注浆泵ZYB501台备用,地基加固11交流电焊机BX3-4008台钢材焊接12污水泵4PW10台基坑抽水13混凝土输送车XQ5220GJB,6.0m310辆混凝土工程14混凝土输送泵HBT602台混凝土工程15混凝土捣固棒ZP5010台混凝土工程16装载机ZL50/1.5m31台土方开挖17发电机100KW1台备用电源3.5施工进度计划3.5.1合同工期本标段标段合同工期:2012年2月1日~2014年7月31日,共912个日历天,其中双林路站主体结构完工时间2013年5月31日,附属结构完工日期2013年11月30日。2013年5月1日为盾构提供过站条件业主口头要求双林路站主体结构完工时间2012年12月31日。施工计划按主体结构完工时间2012年12月31日安排。3.5.2施工组织(1)总体施工顺序:
由于本车站长度较短,168.8m,计划所有的施工项目均按照从车站西端头向东端头方向顺序施工,包括降水井、围护桩、冠梁、土方开挖和主体结构。先施工围护桩、降水井,围护桩完毕后施工冠梁,待冠梁施工336m后开始土方开挖,随着土方开挖见底,垫层、底板、中板、顶板逐步平行流水作业。3.5.2-1各工序人员、设备配置序号作业班组人员、机械配置每天工作量1土方开挖1、3台挖机,斗容量1.0m3,后期增加长臂挖掘机,斗容量0.5m3;2、挖表层土配28辆运输车,容量15m3/辆,正常开挖期间配14辆运输车,运距30km,每辆车每晚运输3趟。挖表层土1213m3/天正常情况615m3/天2喷锚支护8人,1台空压机喷射砼60m2,包括打锚杆、挂钢筋网3架设钢支撑8人,门吊配合4道支撑/天,包括预拼装、安装托架、架设4垫层10人,泵送砼15m5底板30人,门吊配合,泵送砼15m6中板及侧墙40人,门吊配合,泵送砼15m7顶板及侧墙40人,门吊配合,泵送砼15m3.5.3施工进度时间参数3.5.3-1土方开挖施工时间推算表项目土方数量m3施工时间(天)雨季、扬尘检查影响(天)合计天数进度指标第1段见底26449431154615m3/天第2段见底588210313615m3/天第3段见底588210313615m3/天第4段见底588210313615m3/天第5段见底3628617615m3/天第6段见底3548617615m3/天第7段见底2196415615m3/天第8段见底2516415615m3/天第9段见底22818210615m3/天第10段见底22818210300m3/天第11段见底320511314300m3/天合计6375012031151 3.5.3-2施工进度指标序号项目进度指标备注
1钻孔桩5根/1台旋挖钻机.天2土方615m3/1个工作面.天3基坑验槽、垫层、综合接地1段/3天平均每段15m4底板1段/7天每节15m5中板及测墙1段/10天标准段6中板及测墙1段/15天两端扩大段7顶板及测墙1段/10天标准段8顶板及测墙1段/15天两端扩大段3.5.4施工计划时间节点3.5.4-1施工计划时间节点序号项目施工时间(天)开始日期完成日期1土方开挖1512012年5月14日2012年10月12日2主体结构1582012年7月20日2012年12月25日图3.5.4-1双林路站深基坑工程施工计划横道图图3.5.4-2双林路站深基坑工程施工计划网络图4、危险源辨识及重大危险源施工预案4.1危险源调查双林路站开挖深度最大达18.1m,根据建质[2009]87号文附件二规定,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4.1.1基坑土方开挖基坑开挖阶段重大危险源主要分为:正常开挖、不良地质条件情况下开挖、基坑内排水开挖。该车站的地质、水文主要为地表以下至砂卵石层顶面,主要为杂填土、粘土,砂卵石层厚度6.82m,含水量丰富,渗透系数平均20m/d,卵石层下至基坑底部为强风化和中风化泥岩,其中3-2土层具有微膨胀性。①正常开挖阶段a基坑正常开挖阶段没有按规范要求进行放坡开挖,导致基坑坍塌。b基坑开挖时没有充分考虑时空效应,没有分层、分段进行开挖,土层开挖至钢支撑底部标高下50cm时
,没有按规范要求8h之内安装好钢支撑,导致围护结构侧移、坍塌。c基坑挖土与支撑安装时施工条件改变,以及突发或偶然情况等随机因素造成的误差,从而发生基坑失稳。d基坑挖土与支撑安装、拆除过程违规,降水、支护、监测等未按要求施工等,造成基坑变形、周围地表沉降、管线受损、房屋倾斜。②不良地质条件情况下开挖阶段a由于地质(膨胀土)原因产生的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建筑物发生沉降或倾斜等。b违反膨胀土基坑施工“及时封闭”的原则,基坑侧壁、车站底板等长时间暴露,改变膨胀土(岩)含水量,使其干裂或膨胀。③基坑内排水开挖阶段a突发的恶劣天气(除不可抗力外)如雷雨、大风以及施工原因造成基坑边坡失稳坍塌。4.1.2基坑支护①钢支撑安装位置偏差过大、偏心受力、机械碰撞、支撑滞后、预应力施加、释放错误、拆除过早等造成支撑及围护结构变形,造成事故。②违反“即时开挖、即时封闭”原则,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没有及时采用网喷混凝土封闭基坑侧壁,使膨胀土遭受长时间的曝晒、风干、浸湿或充水土性改变。引起围护结构变形、渗漏、坍塌等。4.1.3基坑降水(1)降水井的数量、深度以及潜水泵的配置,满足不了基坑降水需要;(2)降水井设计正确,施工质量差如井的深度不足,管井周边的滤料不合格、或滤网不合格等导致降水效果差;(3)降水过程中管理不然,潜水泵经常损坏等,影响降水效果。以上因素都会导致施工机械和工人在有水状态下作业,侧壁和基底涌水、涌砂,产生安全隐患。4.1.4地下管线深基坑范围内有电力管沟、污水管、雨水管、给水管、燃气管;基坑范围外侧附近有通信线、燃气管、给水管,其现状见附图地下管线现状图。根据设计方案和施工单位与产权单位的沟通,目前已经作如下处理:
(1)基坑范围内的所有管线,包括给水管、燃气管,全部作断线、断管处理,消除安全隐患;(2)基坑外侧的给水管、燃气管,作断管处理,消除安全隐患;(3)基坑外侧的通信管线,已经从施工围挡外侧改迁。(4)管线废除、改迁工作流程是施工单位现场调查,根据实际情况,与产权单位协商,确定处理方案,之后报告地铁公司,地铁公司出具联系单给产权单位,产权单位报处理方案到地铁公司,之后,施工单位与产权单位约定处理时间。产权单位按约定现场处理。管线处理方案统计表序号管线产权单位处理方案实施单位1燃气管成都城市燃气有限责任公司管网分公司断管成都城市燃气有限责任公司管网分公司2给水管成都市自来水公司(城东网管所)断管成都市自来水公司(城东网管所)3雨水管成都市水务局断管、封堵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4污水管成都市水务局断管、封堵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6电力浅沟(尚未穿管)蓉城管线公司断管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7移动通信光缆中国移动通信改迁中国移动通信8广播电视光缆四川广播电视有限公司断管四川广播电视有限公司双林路站雨污水是起点管段,断管对该地段影响不大。雨水管、污水管端头采用混凝土封堵,从井口浇筑混凝土,标高高出管道0.5m,确保封堵密实。4.1.5双桥子立交桥双桥子立交桥钻孔桩基础,桥墩距离深基坑边沿35.2m,基坑深度17.34~18.1m,
图4.1.3-1双桥子引桥与基坑相对关系图图4.1.3-2基坑西侧双桥子立交桥4.1.6暴雨洪灾根据调查,成都市2011年7-9月份阴雨连绵,暴雨天气时常发生。暴雨期间,双桥子立交桥-沙河站范围内,路面积水,市政管网排水不畅。4.1.7起重吊装作业作业现场经常存在起重吊装作业,如钻孔桩钢筋笼吊装、钢支撑安装与拆除、门式起重机的安装与拆除等。4.1.8其他灾害产生的危险源除了以上列举的危险源外,由于基坑施工的特殊性,仍存在以下危险因素:(1)火灾事故电气设备或所用电器线路老化损坏,食堂使用液化气做饭烧菜,宿舍冬季取暖,吸烟不当,现场切割焊接高温焊碴等使用或操作不当均可引起火灾事故。
(2)触电事故临时用电工地临时用电设备多,存在阴暗、潮湿的用电环境,极易发生触电事故,。作业人员直接或间接接触(靠近)带电物体时对人造成的电击或电弧灼伤,一般发生在电气设备(设施)或配电线路使用、维修、停送电、电工、焊工作业等。造成触电的主要原因有:带电设备(设施)或电缆线老化、破皮,使用不合格的电动工具,用电设备(设施)或电缆线路未安装或安装不合格的漏电保护装置,起吊或灌注作业过程中金属物体撞到没有防护的外电高压线路,雷击等。(3)有毒、有害环境长期操作施工机械和柴油发电机可能引起潜在的噪声聋;长期进行焊接作业可能造成尘肺;夏季高温期间施工易造成人员中暑:冬季低温期间施工易造成人员冻伤;食堂饮食不卫生或变质食品易造成食物中毒等。(4)高处坠落或物体打击深基坑深度18m,在基坑内作业存在高空作业、上下多层次作业现象,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如作业人员可能从基坑边坠落、钢支撑上行走或作业不慎坠落到地面或坑面、机械运行、物料传接、工具的存放过程中,很容易掉落物体,对坑底作业人员造成伤害。4.2危险源辩识按照成都市地铁公司《成都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办法》要求,将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分为一般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和特别重大危险源三种类别,实行三级安全动态管理。结合本车站施工的特点,我经理部将本项目施工的危险汇总如下:
表4.2-1双林路站危险源辩识序号危险源危险源级别作为风险控制点的原因1深基坑开挖重大危险源根据成都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文件《成都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办法》和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按重大危险源控制2地下管线一般危险源深基坑范围内及基坑外附近的管线,经过与产权单位沟通:1根移动通信线、1根广播电视线改迁到施工围挡以外,其他管线、管沟都已经做断管处理,基本上消除了安全隐患。3暴雨及洪灾重大危险源根据调查,成都市2011年7-9月份阴雨连绵,暴雨天气时常发生。暴雨期间,双桥子立交桥-沙河站范围,市政管网排水不畅,路面存在积水现象,按重大危险源控制。4火灾事故一般危险源施工中使用起重、电焊、照明等用电设备,数量多,用电量大。施工中还经常进行明火作业,火灾危险性较大现场切割焊接高温焊碴等使用或操作不当均可引起火灾事故。但火灾发生频率较小,按一般危险源控制。5触电事故一般危险源工地临时用电设备多,存在阴暗、潮湿的用电环境,易发生触电事故,但触电事故发生频率较小,按一般危险源控制。6有毒、有害环境一般危险源长期操作施工机械和柴油发电机可能引起潜在的噪声聋;长期进行水泥搅拌和焊接作业可能造成尘肺病,按一般危险源控制。7高处坠落或物体打击一般危险源深基坑施工时,存在多层作业、交叉作业现象,物料在传接和存放的过程中,很容易掉落物体,对坑底作业人员造成伤害。人员从高处坠落的概率很小,小物件坠落的情况时有发生,按一般危险源控制。8起重吊装作业一般危险源深基坑施工时,需要频繁进行吊装、吊拆作业,很容易对人员造成伤害,但起重吊装作业伤害频率较小,按一般危险源控制
4.3重大危险源施工预案4.3.1深基坑开挖(1)基坑土方开挖①建立完善的降水、排水系统为保证在无水状态下挖土,首先根据工程地质资料、水文资料,结合成都地区的降水经验,合理设计布置降水井(本站降水井为φ300管井,无砂管,间距25m,井深为底板以下3.5m);第二、严格控制降水井的施工质量,包括井深、孔径、管井外围的滤网和滤料;第三、按设计型号配备潜水泵(40m3/h)和出水管(φ150);最后是安排专人监管降水过程。地表排水系统主要有车站两端各设置一个三级沉淀池,沿基坑四周布置截水沟,地表水流入截水沟,流入沉淀池,最后排入市政管网。沿基坑四周设置挡水捻,高度30cm,宽度20cm,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基坑内,沿基坑四周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将坑内渗水、雨水汇入集水井,用水泵排到坑外排水沟。已挖完或部分挖完的基坑,雨后仔细观测边坡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排除险情。②针对本站微膨胀土、岩采取相应措施本基坑位于微膨胀土地区,其中黏土层3-2的膨胀力75kpa,该土层厚度6-7m,对围护桩和钢支撑很不利;基坑底部有强风化泥岩,具有微膨胀性,该地层对结构基底很不利,尤其在雨季施工。防范措施的原则是即时封闭暴露的土壁,尽量避免土质中含水量的减少和增加。快速分段分层作业,计划划分11段9层,每段长度15m,高度2m,每天完成一层段的土方开挖量和喷锚支护。开挖后基坑侧壁暴露时间小于16h,雨天小于8h;基坑底部接近基底设计标高时,顶留300mm土层,待综合接地完成后继续挖除,验槽后,应及时浇混凝土垫层封闭坑底。施工过程中不得使基坑曝晒或泡水;下雨天气未即时封闭的地方,使用雨布覆盖;炎热的夏季,未即时封闭的地方使用雨布遮阳,减少水分蒸发。注意施工期间排水工作,修建必要的排水沟和集水井。施工中,应加强对基坑地表的巡视和观察,若发现周边地表有裂缝出现,应及时封闭。
施工时,应根据现场监测反馈信息,及时掌握围岩变形规律,采用相应的工程措施。③在基坑中部有中砂,该地层对降水井和基坑开挖不利砂层在卵石层的上方,距离地表8-9m,为强透水层,具体措施为:1、采取管井降水,使砂层在无水的状态下开挖;2、为减少降水期间抽出大量细砂,计划在井管外侧包裹无纺布,布外侧包裹一层细纱滤网,网外回填直径小于10mm的滤料,通过多层过滤,达到抽水含砂率小于1/万。④对微承压水的预防措施“减少或平衡动水压力”。当出现流砂时,应立即停止开挖,并回填深坑将流砂埋没或在深坑中注水,以平衡渗流的动水压力。然后在深基坑周围立即补下二级井点,待二级井点降水使地下水浸润线低于开挖范围以下500mm后,再继续开挖施工。⑤按照规范要求组织施工,严格控制各种时间参数和技术参数按照规范要求必须分层、分段、对称开挖,按照规定的时间参数完成各工序工作,尤其是膨胀土地层,应及早完成封闭,减少因失水和浸水引起的收缩和膨胀。土层开挖至钢支撑底部标高下50cm时,按规范要求8h之内安装钢支撑。采用分段分层开挖,设置合理的台阶和开挖坡度,基坑开挖深度超过1.5m时,按土质和深度放坡;每一层土体开挖中,采用水准仪控制坑底标高,并在桩上做好标记。在基坑底标高以上30cm的土方必须采用人工开挖;开挖保护层时,集中劳动力和配套设备,开挖一片,铺设一片垫层,防止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造成的扰动。每段的最后30cm土方开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开挖至底板标高时要求在1天内完成垫层混凝土的浇注。钢筋混凝土底板要求在垫层浇筑后5天内完成。挖掘机在作业过程中,严禁碰撞围护结构,尤其是钢支撑,施工中设专人指挥协调挖掘机挖掘作业,避免意外事故发生。协调土方、喷锚和支护三工序的衔接关系每天夜里开挖土方(615m3),白天完成喷锚支护和钢支撑安装,白天挖机修筑马道。三个工序每天一个循环,直至土方结束。初步计划土方班组3台挖机、15辆双桥运输车;喷锚班组10个人、钢支撑工班组10人。(2)钢支撑支护
①严把原材料质量关,钢管的材质、直径(600)、厚度(14)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否则不允许进场。②在冠梁上或围护桩上准确安装支撑托架,包括托架的平面位置和标高,以保证钢支撑与冠梁或钢围檩垂直。③钢支撑事先在基坑外整体拼装,拼装后两端支点中心线偏心量不大于20mm。安装后总偏心量不大于50mm。④保证钢支撑架设后不扭曲,轴力方向垂直是关键。因此钢支撑架设前,严格控制支撑端头托架标高,确保钢支撑各支点在同一水平线上。施工时严格控制钢支撑各支点的竖向标高及横向位置,确保钢支撑轴力方向与轴线方向一致。土方挖至钢支撑设计标高后,使用测量仪器准确定位出钢支撑设计位置,并标注在围护结构上。安装钢围檩,然后安装钢支撑,并固定牢固。钢支撑安装位置允许偏差为:高程±50mm,水平间距±100mm。⑤每道支撑安装时,用2台100t千斤顶施加预应力,使用前必须经具有相关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标定,千斤顶施加顶力,达到设计值后,塞紧钢楔块才能拆除千斤顶。⑥及时架设支撑,在架设过程中要有专人负责对场地机具设备的检修,吊放过程中要有专人统一指挥,以保障施工安全取补救措施。同时,监管好钢支撑的安全,坚决杜绝危害支撑安全事件的发生。⑦支撑加力之前,迅速设定支撑轴力监测点,取得初始读数后加力,加力后测试实际预加力,以此控制预加力施加准确。对钢支撑加力时,按设计分级加载和现场观测墙体加载反映决定加载速度,按设计要求预加力。⑧钢支撑预加力后,在土方开挖和结构施工时,做好监测工作,根据监测结果,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3)基坑降水该车站基坑深度17~18米,从上往下土层分别为杂填土、粘土厚度7-8米、-砂层卵石层厚度6-9米,强风化泥岩厚度2~3m,基坑底部大部分位于中风化泥岩,局部位于强风化泥岩。砂卵石层含水量丰富,渗透系数的达到20m/d,粘土、泥岩透水性差,很难通过降水井将土中的水量排出,视为不透水层。通过设计计算,计划降水井16
口,纵向间距25米,横向间距25.5米,降水井距离基坑边2.2m,管井深度22.5m左右,具体按基坑底一下3.5m标高控制。降水井为无砂管,管外径350mm,钻孔直径600mm。①降水井施工质量控制降水井主要技术控制要点为采用冲击钻成孔,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宜多钻0.3~0.5m,用大泵量冲洗泥浆,减少沉淀,并应立即下管,注入清水,稀释泥浆比重接近1.05后,投入滤料,不少于计算量的95%,严禁井管强行插入坍塌孔底,滤料填至含水层顶板以上3~5m,改用粘土回填封孔不少于2m采用吊车吊装井管,井径误差±20mm;垂直度误差≤1%;井深满足设计要求②降水监测降水监测与维护期应对各降水井和观测孔的水位、水量进行同步监测。降水井和观测孔的水位、水量和水质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要求:a降水勘察期和降水检验前应统测一次自然水位;b抽水开始后,在水位未达到设计降水深度以前,每天观测三次水位、水量;c当水位已达到设计降水深度,且趋于稳定时,可每天观测一次;d在受地表水体补给影响的地区或在雨季时,观测次数宜每日2~3次;e水位、水量观测精度要求应与降水工程勘察的抽水试验相同;f对水位、水量监测记录应及时整理,绘制水量Q与时间t和水位降深值S与时间t过程曲线图,分析水位水量下降趋势,预测设计降水深度要求所需时间;g根据水位、水量观测记录,查明降水过程中的不正常状况及其产生的原因,及时提出调整补充措施,确保达到降水深度;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随时观测基坑侧壁、基坑底的渗水现象,并应查明原因,及时采取工程措施。③降水维护降水期间应对抽水设备和运行状况进行维护检查,每天检查不应少于3次,并应观测记录水泵的工作压力、真空泵、电动机、水泵温度,电流、电压、出水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抽水设备始终处在正常运行状态。抽水设备应进行定期保养,降水期间不得随意停抽。
注意保护井口,防止杂物掉入井内,经常检查排水管、沟,防止渗漏,冬季降水,应采取防冻措施。在更换水泵时,应测量井深,掌握水泵安装的合理深度,防止埋泵。发现基坑(槽)出水、涌砂,应立即查明原因,组织处理。当发生停电时,应及时更新电源,保持正常降水。4.3.2汛期防洪措施详见专项防汛预案。该方案已经报成都市成华区水务局、地铁公司备案。5、施工安全管理及安全技术措施5.1组织保障5.1.1项目安全组织机构成立由项目经理、安全工程师、总工、安全员安全组成的安全领导小组,其中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安全工程师为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项目总工为技术负责人。根据成建委发[2008]101号文对“一师两员”的要求,每个项目部配备一名专职安全工程师;每50个工人设置一个安全协管员。本项目设安全总监一名、安全员两名、安全协管员5名。项目安全组织管理机构见图5.1-1项目安全组织机构框图。
项目经理总工程师安全总监副经理工程部安质部物资部办公室安全员安全协管员现场作业班组图5.1-1项目安全组织机构框图5.1.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1)项目经理安全责任项目经理是本工程项目第一负责人,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负全面责任。其职责是:①认真组织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家其他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②建立健全以项目部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每月召开一次有工程技术人员、领工员、作业班长和安监人员参加的安全例会,总结和布置安全生产工作,分析职工安全思想动态,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并作好会议记录。③布置月、旬生产计划时,要同时下达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组织职工讨论执行,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评比安全工作。④
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设施管理、交通运输管理、机械使用管理、安全用电、防煤气中毒等管理制度,并付诸实施。⑤组织每月一次安全检查。按“安全质量标准工地”检查评分表量化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定人、定时、定措施及时解决。对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应急措施。⑥组织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坚持每周不少于2小时的安全教育,做好岗前和工人换岗的安全教育。协助上级组织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试、发证工作。特种作业人员必须100%持证上岗,无特种作业资格证书者,应及时调离特种作业岗位。⑦按规定配齐专职安全员,充分发挥安全监察人员的作用,尊重和支持他们的“监察监督权,安全生产否决权,安全生产奖罚权”,不得安排他们干非本职工作,保证他们行使安全监察的职能。⑧发生事故要立即组织抢救,制定紧急救援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及时上报,主持事故的调查分析会,按“四不放过”的原则,提出事故调查、处理报告。⑨组织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和审核,督促履行专家审查程序;组织编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并负责落实应急演练工作;(2)安全工程师安全责任①安全工程师由施工企业直接委派,享受项目部领导班子成员待遇,协助项目经理对施工现场进行专职安全管理,具体领导专职安全员,负责制定安全生产专项经费使用计划,监督资金使用情况。②负责落实施工现场项目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各项规章管理制度,贯彻执行国家、公司和项目部各项安全法规和制度要求,安排落实各项日常检查。③主持施工项目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参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和审核,督促履行专家审查程序;参与编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并负责落实应急演练工作;验收安全防护设施及防护用品是否符合专项施工方案和标准规范的要求。④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并实施处罚,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施工部位,有权作出局部停工决定,并对安全隐患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负责;如实向行政主管部门及公司反映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情况,主动协助行政主管部门及公司对施工项目的安全检查活动;处理突发安全事故,总结事故教训,落实防范措施。
⑤经常对所属人员进行劳动纪律、安全技术教育。负责对新工人“三级教育”、岗位教育和一般工种临时调换岗位的安全教育。要坚持特殊工种持证操作制度,不得对无操作证的特殊工种工人分配特种作业工作。⑥发生事故,要立即组织抢救,防止事态扩大,保护现场,及时上报。负责轻伤事故、未遂事故的调查分析,参加重伤、死亡事故的调查分析。(3)总工程师安全职责总工程师是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对经理部的安全技术工作负全面责任。其安全职责是: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执行国家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对本单位施工中的一切安全技术上的问题负全面的责任。定期对安全工作进行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②组织编制或审批施工组织设计时,包括安全技术措施方案内容,③在组织安全技术攻关和技术改造活动中。对使用实施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要进行安全可行性研究、分析,从技术上负责。④对本单位存在的重大隐患有步骤有计划地组织力量攻克技术难关,彻底改善劳动条件和消除安全上的隐患。⑤参加经理部定期安全生产检查,及时解决施工中的安全技术问题,制定和实施重大隐患整改计划。(4)专职安全员安全责任①建立安全资料档案制度,做好各类安全报表、台帐的整理与保管工作;对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及重大危险点源的变化情况进行全过程监控。②做好新工人上岗前的三级教育,组织工人学习劳动纪律,审核特种作业人员上岗培训情况;督促班组每天进行自查,做好安全交底记录;指导安全协管员开展安全工作,组织安全活动,推广先进经验。③负责监督检查现场安全生产情况,发现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行为立即制止,并行使经济处罚权,对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向安全工程师报告,同时还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隐患继续扩大。④发生伤亡事故应及时负责伤亡救护,保护好事故现场并立即向安全工程师和有关部门汇报。
(4)副经理安全责任①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国家劳动保护、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法令、条例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规程、规定、细则、办法和措施等;②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设施管理、机械使用管理,安全用电,防火防煤气中毒等各项规章制度,并付诸实施;③组织召开事故的调查分析会,按“四不放过”的原则,提出事故处理报告;④督促有关部门按规定及时发放劳动保护、安全防护、防寒、防暑用品,并教育职工正确使用;⑤按规定配备安全检查人员,充分发挥安监人员的作用,尊重并支持其实施“监察监督检查权,安全生产否决权,安全生产奖罚权”,保证安监人员充分行使其安全监察的职能;⑥以深入开展“安全标准工地”建设为载体,全面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正确指挥和组织安全生产,防止因安全设施、设备不到位,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和因人员超劳、汽车超载、各种机动车辆超速而发生安全事故;⑦每月组织召开一次有工程技术人员、领工员和安检人员等参加的安全生产例会,总结本月安全生产情况,布置下月安全生产工作,研究解决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⑧针对重点工程、关键部位的施工,督促工程部及时制订切实可行的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经批准后组织施工人员学习,并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⑨督促有关部门按期上报事故统计资料,并对其准确性负责。(6)安全协管员安全责任①组织工人认真学习和掌握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及有关的安全知识,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和劳动纪律,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对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者,提出奖励意见,对违章蛮干者,提出惩罚意见。②督促工人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安全设施和工具,爱护安全标志,服从分配,坚守岗位,不随便开动他人操作的机电设备,不无证进行特殊作业。③
随时检查工作岗位的环境和使用的工具、材料、机电设备,做好文明生产和各种机具的维护保养工作,积极提出促进安全生产、改善劳动条件的合理化建议。有权拒绝违章指令,凡情节严重的违章指挥,立即报告有关部门。④发生事故和未遂事故,立即报告安全员并保护现场。5.2项目工程的安全管理保障体系5.2.1三级管理体系双林路站实行项目部领导层(经理、总工、安全总监等)、;项目部管理层(安质部、专职安全员、)、项目部作业层(工班长、不脱产的安全协管员)三级管理制度,全面控制施工安全。5.2.2“一师两员”制的落实项目部按要求配备“一师两员”,即安全总监、专职安全员、安全协管员。项目部现已配备安全总监陈贵忠,全面负责本标段安全工作,配备专职安全员两名:刘斌和黄翰翰,重点管理施工现场安全;同时陪备安全协管员5名:任科、成乾明、罗发元、黄锐、李清乐,针对生产任务的特点,执行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随时纠正现场作业违章。项目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施工队伍的安全教育培训,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不断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尤其要对施工中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预控和动态管理,认真落实相应的规范条文和技术标准。安全保证体系见图5.2-1安全管理保证体系5.2.3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1)凡属国家规定内的特种作业人员(如:电工、电焊工、登高架设工、起重工、施工用电梯操作工等工种),必须按国家建设部规定要求持证上岗。图5.2-1:安全管理保证体系公司安全领导小组项目安全领导小组安全责任制安全教育安全控制安全检查安全工作体系安全工程师各级业务部门1安全检查员参建施工人员安全员协管管安全作业规程安全奖励条例安全管理制度系统安全教育上岗前安全教育安全技术培训日常检查定期检查专业检查建设安全标准工地规范生产管理规范现场设施规范施工作业规范生活环境责任到人奖惩兑现提高安全意识和能力提高预测预防能力提出纠正措施消除事故隐患保证施工安全实现安全目标
(2)特种作业人员,除应接受三级安全教育外,还应再接受对特种作业人员的专门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严格安全技术操作规定,并经有关培训部门培训考试合格后凭证方可上岗工作。(3)特种作业人员由企业每年进行一次复审教育和参加体检,由企业安全等部门负责进行考核,自发证之日起每年到发证机关进行复审手续。(4)工种发生变化时,应经企业安全等有关部门同意,备案,一般工种转变为特殊工种时,应接受特殊工种安全技术教育,经有关部门考核合格方可持证上岗。(5)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要责任心强,熟练本工种业务技术和本工种安全知识和检查标准与操作规程,不冒险蛮干,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特种作业人员必须保存好自己的上岗证件,如有丢失及时汇报。(7)凡特种作业人员必须遵守以上管理制度。5.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5.3.1安全检查制度(1)项目经理部每月由项目经理组织安全人员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安全检查小组进行一次安全检查,经理部的安全检查以检查通报和检查评分表为准。(2)劳务队伍要每旬进行安全检查,施工班组每天进行日常检查,班组和劳务队伍的安全检查以检查记录为准。(2)安全检查要对施工区域内所有设备、施工机械、人员操作(包括接受安全教育、培训)等软、硬件进行检查,要将安全设施、安全装置是否完善,特种设备、临时承重结构、非标设备和可能造成重大后果的施工等作为检查重点。安全检查中查出的问题无论整改与否都应记入安全检查表内,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发整改通知书,定措施、定人、定整改时间、定整改验收人;必要时停工整改。(4)机械设备、安全设施,使用前应全面检查、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5)安全隐患与整改,积极向上级及有关业务人员反映现场的安全情况,配合做好现场的安全管理和事故隐患的整改工作;对发现的隐患和发生的事故要认真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制定对策,必要时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和帮助。对违章作业要进行教育、处罚。5.3.2安全教育培训制度(1)班前安全点名制度每日上班工作前,由领工员、安全员对当天作业的班组进行安全讲话,进行当日施工危险点进行安全提醒告知。(2)安全点名的内容①对从事施工的队伍、班组和关键岗位进行安全讲评,根据本周工作对象和新工序布置安全防范重点,强调安全技术交底中的注意事项。②传达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文件指示精神;布置安全活动内容,提出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分析事故教训和交流安全生产经验。③落实上级和本段安全检查中问题的整改情况。(3)
每周要组织一次集中的安全教育,学习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集中安全教育内容:①本施工项目概况,各工序岗位、工种的安全规程;通用和相关的安全生产制度。②正在进行和下阶段施工的关键工序、危险岗位或其它相应岗位发生的事故教训及预防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③安全防护用品正确使用方法,所操作机械设备,防护设施、装置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使用要求。④施工项目可能发生事故的处置预案、处理、紧急救护知识。⑤公司、集团公司的安全动态,其它单位的经验教训等。(4)安全教育要求:①在新职工、调换岗位职工,上岗前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学习和培训内容:有关的安全法规、制度和文件;技术和业务的学习,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新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技术交底的培训,熟悉操作要领和安全要点。学习完经考试合格方准上岗。考试成绩列入个人教育档案。②在工程开工前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使用前,必须组织职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考试合格者方准上岗作业。③对歇工1个月以上人员、工伤休假复工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人员和事故,责任人必须经过安全再教育后方准上岗,其它休假在7天以上,不满1个月的复工人员,复工前安全教育时间不少于2小时。④接受安全技术教育后的人员,分管领导或安全员必须检查教育效果,并签署是否同意上岗意见。接受安全教育内容、考试成绩要记入安全教育台帐,并经本人签认。⑤重视外来施工队伍及临时用工的安全管理和培训教育,必须坚持严格的审核程序,不留安全生产死角。5.3.3安全生产奖惩考核制度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全面、切实地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鼓励先进,惩罚“三违”.(1)奖励①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安全生产指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及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及规章制度的。
②对在生产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整改和预防以及发现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及时制止的。③安全生产管理台帐健全,记录准确的,在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中工作突出的;④能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认真贯彻安全生产“五同时”的。⑤全年未发生轻伤、重伤及以上安全事故的单位。⑥在安全管理工作及生产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及单位,可视情节予以奖励。⑦创优争先,在文明施工中做出显著成绩,获得国家、省、市、总公司、集团公司安全文明标准工地的。职业健康安全、文明施工、劳务等接受市级以上检查,得到通报表扬的,⑧对安全管理、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有重要技术改进或合理化建议的。⑨防止和避免了重大伤亡事故,或在事故抢救中有功的。(2)处罚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出问题谁承担”的原则,对发生违章造成损失的,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罚:①自工程开工后未按规定建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组织机构(网络)或未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②违章指挥或违反操作规程及安全有关规定的;③发现事故险情或隐患,不采取防范措施的。④接到违章通知书后未按期进行整改的;⑤安全管理台帐不健全或丢失的;⑥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及使用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按照规定考核合格的;⑦对职工和从业人员不按规定进行安全教育或技术培训的,未如实告知从业人员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的应急措施,并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⑧特种作业人员没有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应操作资格证书,而上岗作业的;⑨未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的;
⑩对批评或制止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的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⑾特种设备以及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未取得专业资质的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并取得安全使用证或安全标志,擅自投入使用的;⑿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的;⒀对重大危险源未登记建档或未进行评估、监控或者未制定应急预案的;⒁进行吊(安)装及高空拆除等危险作业,未进行专项技术交底、报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专家论证和安排专门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的;⒂未与分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及合同中未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以及安全生产统一协调、管理的。⒃所建工程必须或需要有编制以下施工方案而未编制的,且未经有关部门审核或专家论证,擅自生产、使用、施工的:Ⅰ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Ⅱ土方开挖工程Ⅲ模板工程Ⅳ起重吊装工程Ⅴ脚手架工程Ⅵ拆除、爆破工程Ⅶ施工临时用电工程Ⅷ国务院建设行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规定的其它危险性较大的工程。5.3.4安全公示牌制项目部施工现场内设立安全公示牌,牌上内容主要有:工程名称、工程概括、危险源、防护措施、负责人、联系电话。以提醒现场施工人员注意安全5.3.5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挂牌制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全部实行挂牌上岗,规范化管理。牌上内容主要有:公司名称、项目名称、姓名、部门、职位。5.4不同危险源的预防措施5.4.1地下管线保护(1)管线调查①施工前组织专门的管线调查小组,配备探测雷达进行地下管线初步探测调查,结合探测结果及管线现状设计资料,现场挖探沟探明管线,对管线进行妥善处理后再进行大面积开挖。②与有关产权单位协商保护方案,并报监理备案。③
施工中遇到未知管线,及时向业主及监理汇报,并积极与有关单位取得联系,协商处理。(2)管线保护方案深基坑范围内有电力管沟、污水管、雨水管、给水管、燃气管;基坑范围外侧附近有通信线、燃气管、给水管。根据设计方案和施工单位与产权单位的沟通,目前已经作如下处理:(1)基坑范围内的所有管线,包括给水管、燃气管,全部作断线、断管处理,消除安全隐患;(2)基坑外侧的给水管、燃气管,作断管处理,消除安全隐患;(3)基坑外侧的通信管线,已经从施工围挡外侧改迁。5.4.2双桥子立交桥保护措施双桥子立交桥钻孔桩基础,桥墩距离深基坑边沿35.2m,基坑深度17.34~18.1m,从施工经验判断,该桥应该在基坑影响范围之外,稳妥起见,经理部计划对该桥采取以下措施:对桥桩进行沉降、倾斜监测,布置6个监测点,1-2次/天,倾斜率最大限制0.2%,位移报警值60mm;通过监控量测,发现桥桩有沉降、倾斜时,采用地表注浆加固的方法在桥墩5m的范围内采用Φ42的袖阀管注浆,按照0.5m×0.5m梅花形布置,水灰比为1:0.5,注浆量为0.5m3/m。确保建筑物结构安全。当监测值超出报警值时,上报监理、设计、业主,共同协商处理,拟定方案,按方案实施。5.4.3火灾事故预防安全措施(1)加强教育培训。工地安全管理网络中要突出消防安全管理网络的布署,要设立专职安全员,并且要有经消防部门培训发给的上岗资格证书。特殊工种(如电工、电焊工、气割工等)必须经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所有施工人员都要懂得普通的防火常识,会操作使用灭火器材。(2)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施工中要按有关规定有针对性的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特殊的施工场所和工序,要在确保灭火器材到位和消防安全的情况下才能作业。(3)
加大巡查力度。施工单位专职安全员每天要不断巡视督查,并有台帐记录,属地消防部门也要派员定期与不定期的进行巡回检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消除火险隐患。5.4.4施工用电安全措施(1)临时用电工程的安装、维护、拆除工作必须由持证电工操作,操作时配备相应的劳防用品。施工现场用电体系采用三相五线制,每个配电柜要重复接地;(2)建立现场用电安全管理技术档案,建立安全用电检查制度。(3)电缆离地2.2m以上,电缆穿越建筑物、构筑物、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及引出地面从2m高度至地下0.2m处须加防护套管;电缆沿墙布置时,须搭设支架(支架上固定绝缘子,严禁使用金属裸线作绑线);电缆穿越道路时采用地下电缆或桥架,地下电缆预埋钢套管,覆盖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并做好标记。(4)采用接零保护,保护零线单独敷设,每个电箱做好接零保护。(5)做好外线的安全防护,动力、照明线路分路设置。(6)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30m,设置在干燥、通风、易于维修处,露天电箱设固定防雨蓬。(7)每台电器设备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必须一机一闸,采用三级漏电保护。分配电箱与开关箱中的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和额定动作时间作合理配合,使之具有分级分段保护的功能。(8)手动开关只许用于直接控制照明电路和容量不大于5.5kw的动力电器。(9)选购的电动建筑机械、手持电动工具和用电安全装置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和安全技术规程,有产品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建立和执行专人专机负责制(10)110V以上的灯具可作固定照明用,其悬挂高度一般不得低于2.5m,低于2.5m时,设保护罩,以防人员意外接触;(11)在基坑、挖孔桩、井、坑等阴暗、潮湿环境下施工使用36V以下的低压照明;5.4.5高处坠落预防安全措施施工过程中,高处作业的机会比较多,经常在四边临空的高处进行作业,施工条件差,危险因素多。多年来,高坠伤亡事故占全部事故的比例较高,这种事情对社会影响较大,要作为行业的问题抓紧工作。避免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必须加强监控管理。对职工进行预防高处坠落的技术知识教育,使他们熟悉操作时必须使的工具和防护用具。同时,在技术上用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基本安全要求如下:(1)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戴安全帽。一是安全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二是要正确佩戴,尤其是要系好帽带,防止脱落,使其在高处坠落或物体打击时起到保护作用。(2)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凡在2m以上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合格的安全带,有的高处作业点设有挂安全带的条件时,施工负责人为工人设置挂安全带的安全拉绳、安全栏杆等,并确保高挂低用。(3)高处作业点的下方必须设安全网。必须在高度4m至5m处设一层固定的平网,并同时设一层随墙体逐层上升的安全网。(4)施工现场的一切洞口必须加设牢固的盖板、围栏或安全网。(5)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要定期体检,不适于高处作业的疾病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病、癫痛病等。(6)高处作业人员衣着灵便,不准穿高跟鞋、拖鞋。(7)不准在六级以上强风或雨、雪、雾等天气情况下从事露天高处作业。5.4.6物体打击预防安全措施物体打击伤害是建筑行业常见事故四大伤害的其中一种,特别在施工周期短,劳动力、施工机具、物料投入较多,交叉作业时常有出现。这就要求在高处作业的人员对机械运行、物料传接、工具的存放过程中,都必须确保安全,防止物件坠落伤人的事故发生。(1)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配带安全帽。在规定的安全通道内出入和上下,不得在非规定通道位置行走。(2)安全通道上方搭设双层防护棚,防护棚使用的材料要能防止高空坠落物穿透。(3)临时设施的盖顶不得使用石棉瓦作盖顶。(4)边长小于或等于250mm的预留洞口必须用坚实的盖板封闭,并固定牢固。(5)作业过程一般常用工具必须放在工具袋内,物料传递不准往下或向上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所有物料堆放平稳,不得放在临边及洞口附近,并不可妨碍通行。(6)高空安装起重设备或垂直运输机具,要注意零部件落下伤人。(7)吊运一切物料都必须由挂钩工进行绑码,散料用吊篮装置好后才能起吊。
(8)拆除或拆卸作业要在设置警戒区域、有人监护的条件下进行。(9)高处拆除作业时,对拆卸下的物料、建筑垃圾要及时清理和运走,不得在走道上任意乱放或向下丢弃。5.4.7有毒、有害气体预防安全措施⑴施工废气的控制措施①车辆废气运输、施工作业所使用的车辆均应通过当年机动车尾气检测,并获得合格证。运输、施工作业的车辆在离开施工作业场地前,应对车辆的轮胎、车厢、车身进行全面清洗,防止泥浆在车辆行驶过程对外界道路及空气质量。装有建筑材料、渣土等易扬撒物资的车辆,车厢应用覆盖封闭起来,以避免运输过程中的扬撒、飘散,污染运输沿线的环境。加强对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的维修保养,禁止以柴油为燃料的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减少烟度和颗粒物排放。②其它废气食堂饮食活动产生的油烟气通过抽排风装置排放,装置的安装位置应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油烟气排放应符合当地排放标准。空调设备安装位置也尽可能考虑周围环境特定,避免空调设备运行产生的热气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实施地下结构作业时,如地下设施在施工过程期间有可能产生H2S、CH4等有害气体,而危害作业环境,损害作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应按要求实施检测,记录监测结果,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强地下设施的通风效率,保障作业人员健康。⑵施工扬尘①水泥扬尘控制根据项目施工特点,尽可能使用商品混凝土,减少使用袋装水泥,以削减使用水泥带来的环境污染。在水泥搅拌过程中,水泥添加作业应规范,搅拌设施应保持密闭,防止添加、搅拌过程中大量水泥扬尘外逸。②施工现场扬尘控制在施工作业现场按照文明施工标准,对施工现场进行分隔。
加强建筑材料的存放管理,各类建材及砼拌合处应定点定位,禁止水泥露天堆放,并采取防尘抑尘措施,如在大风天气对散料堆放采用水喷淋防尘。运输车辆进出的主干道应定期洒水清扫,保持车辆出入口路面清洁,以减少由于车辆行驶引起的地面扬尘污染。由于施工产生的扬尘可能影响周围正常居民以及行人生活、道路交通安全的,应设置防护网,以减少扬尘及施工渣土的影响。如防护网发生破损,应及时对其进行修补。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工程渣土临时储运场地四周设置1m以上且不低于堆土高度的遮挡围栏,并有防尘、灭蝇和防污水外流等防污染措施。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资;特殊情况下需焚烧的,须报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坚持文明施工及装卸作业,避免由于野蛮作业而造成的施工扬尘。5.4.8暴雨及洪灾预防安全措施成立暴雨及洪灾领导小组机构,并设立专人专职与气象部门取得联系,及时了解成都气候变化,对强降雨及台风信息应提前12~24小前上级领导报告。“防洪应急抢险小组”随时做好充分的准备,由项目经理为组长协助进行组织防洪汛抢险工作。在风雨来临前应向前线发出公告,并在基坑集水井处安置抽水设备。截水沟的设置沿基坑四周布置,并接通市政雨、污水管网,且要保证排量能达到降雨峰期要求,能将场内地面积水于短时间内排除,防止地面积水过高而造成流进基坑的现象。当基坑开挖到一定深度后(视地下水情况),每20米间距设一集水井,并配备抽水泵。当遇暴雨时立即调配较大功率的抽水设备(现场配备了泥浆泵)。设专人负责抽水设备及抽工作,当夜降雨时,需按排人员轮班,确保坑内洪积水及时排出,不形成基坑安全隐患,不造成设备物资损坏和不影响施工作业的顺利进行。5.4.9起重吊装作业的安全措施(1)人员要求起重工的要求:起重工必须经专门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
起重工应健康,两眼视力均不得低于1.0,无色盲、听力障碍、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眩晕、突发性昏厥及其他影响起重吊装作业的疾病与生理缺陷。严禁酒后作业,吊装区域无闲散人员,障碍已排除。作业人员必须听从统一指挥,协调一致。吊装指挥人员岗位要求:①指挥人员应根据标准信号要求,与起重机司机进行联系。②指挥人员发出的指挥信号必须清晰。准确。③指挥人员应站在能使司机看清指挥信号的安全位置上。当跟随负载运行指挥时,应随时指挥负载避开人员和障碍物。④指挥人员不能同时看清司机和负载时。必须增设中间指挥人员。以便逐级传递信号。当发现错传信号时,应立即发出停止信号。⑤负载降落前.指挥人员必须确认降落区域安全时.方可发出降落信号。⑥当多人绑挂同一负载时,起吊前,应先作好呼唤应答,确认绑挂无误后,方可由一人负责指挥。⑦指挥人员应佩带鲜明标志,如标有“指挥”字样的臂章、特殊颜色的安全帽、工作服等。⑧指挥人员所戴手套的手心和手背要易于辨别。吊装司机岗位要求:①司机必须听从指挥人员的指挥,当指挥信号不明时,司机应发出“重复”信号询问,明确指挥意图后,方可开车。②司机必须熟练掌握标准规定的通用手势信号和有关的各种指挥信号,并与指挥人员密切配合。③当指挥人员所发信号违反标准的规定时,司机有权拒绝执行。④司机在开车前必须鸣铃示警,必要时在吊运中也要鸣铃,通知受负载威胁的地面人员撤离。⑤在吊运过程中,司机对任何人发出的“紧急停止”信号都应服从。(2)设备要求据所吊物体重量、形状,要求起吊前对吊车钢丝绳、吊机和吊环进行受力验算,确定合理参数后选用材料和设备。吊车要求性能可靠,经过特种设备检测,并出具合格证书。
吊车进场必须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作业,对特种机械司机,及指挥人员上岗证件,进行检查核对,对钢丝绳,吊环进行严格检查,发现问题要求及时更换,确保施工安全。(3)场地要求道路应坚实平整,同时场地已经过硬化和夯实,吊起时支腿下的方木要求支撑稳定和牢固。作业前应检查被吊物、场地、作业空间等,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码放构件的场地应坚实平整,码放后应支撑牢固、稳定。(4)吊装要求作业前必须检查作业环境、吊索具、防护用品。吊索具无缺陷,捆绑正确牢固,被吊物与其他物件无连接,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起重机作业时必须确定吊装区域,并设警戒标志,必要时派入监护。大雨、大雪、大雾及风力六级以上(含六级)等恶劣天气,必须停止露天起重吊装作业。作业时必须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听从统一指挥。5.5环保及文明施工措施(1)施工现场防尘措施防尘措施主要从三方面考虑,首先是消灭或减少发生源,这是最根本的措施。其次是降低空气中粉尘的浓度。最后是减少粉尘进入人体的机会,以及减轻粉尘的危害。①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健全防尘机构,制定防尘工作计划和必要的规章制度,切实贯彻综合防尘措施。做好防尘的宣传工作,从领导到广大职工,让大家都能了解粉尘的危害,根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做好防尘工作。②施工现场要在施工前做好施工道路的规划和设置。可利用设计中永久性的施工道路,如采用临时施工道路,主要道路和大门口要硬化,并随时洒水,减少道路扬尘。③落实切实可行的施工临时排水和防汛措施,禁止向通道、道路上排放施工、生活用水。所有泥浆水、水泥浆未经沉淀不得排入下水道。④采取防止渣土散落和泥浆、废水流溢措施,防止粉尘飞扬。主要出入口设置汽车冲洗台,自施工场地外出的汽车必须经过冲洗干净后方可出门。污水经沉淀池充分沉淀后方可排入雨水管。基坑
开挖的土方堆放在划定的临时存土场内,在规定的时间内运出,对运输土方、施工垃圾以及有可能污染城市环境的车辆,在出施工场地前用蓬布覆盖车厢。围护桩施工产生的泥浆在沉淀池中沉淀后,使用专用容器运输,将泥浆拉到指定的地点排放。⑤凡易产生扬尘的材料,尽量入库存放;不能入库存放的,必须覆盖,防止扬尘。⑥湿式作业是一种经济易行的防止粉尘飞扬的有效措施。凡是可以湿式生产的作业均采用湿式作业。⑦对受到条件限制一时粉尘浓度达不到允许浓度标准的作业,必须佩带合适的防尘口罩,遵守防尘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未佩带防尘口罩不上岗操作的制度。⑧对从事粉尘作业工人,必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以便发现粉尘对健康的损害,发现有不宜从事粉尘作业的疾病时,及时调离。(2)施工现场防噪声污染的各项措施防止噪声危害应从声源、传递途径和接收者三个方面来考虑。①施工现场提倡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②凡在居民稠密区进行强噪声作业的,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晚间作业不超过22时,早晨作业不早于6时,特殊情况需连续作业(或夜间作业)的,应尽量采取降噪措施,事先做好周围群众的工作,并报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施工。③尽量选用低噪声或备有消声降噪设备的施工机械。加强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润滑工作。施工现场的强噪声机械(如:风机、电动机、电锯、砂轮机等)要设置封闭的机械棚,以减少强噪声的扩散。④加强个人防护,对于生产场所的噪声暂时不能控制,或需要在特殊高噪声条件下工作时,佩带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听觉器官的有效措施。耳塞是最常用的一种,隔声效果可达30分贝左右。⑤对接触噪声的工人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听力检查,观察听力变化情况,以便早期发现听力损伤,及时采取适当保护措施。对参加噪声作业的工人应进行就业前体检,凡有听觉器官、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疾患者,不宜参加有噪声的作业。⑥
加强施工现场环境噪声的长期监测,根据测量结果填写建筑施工场地噪声测量记录表,凡超过《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的,要及时对施工现场噪声超标的有关因素进行调整,达到施工噪声不扰民的目的。(3)防污水直排措施场地内主要排污水设施为下水道、沉淀池、排污泵,洗车槽,洗车槽配高压水枪。设置原则如下:①沿施工便道内侧、工作井周围和工地围墙四周设二道排水明沟,收集地面上的雨污水。两道排水沟之间设置横截沟相连,沿排水明沟每隔20~30m设一个集水井。②排水沟为砖砌水沟,水泥沙浆抹面,水沟尺寸为40cm×30cm,沟底坡度一般为2%~5%,保证场区内的施工废水、生活污水、雨水等顺利疏排,以利保持场地排水和道路畅通。(4)围挡保洁、施工营地标牌及防火器材齐全。(5)根据需要在上下班高峰期,在施工围挡范围增设交通协管员。6、施工监控量测6.1监测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双林路站施工监测委托给具有资质的单位实施,在业务上接收业主第三方监测单位的检查、指导,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项目经理部安排专人(孙文俊)负责监控量测,检查、监督监测单位的工作和成果,负责监测数据对内、对外传递。监测组织机构见图6.1-1监测人员组织机构图。项目负责:陈静技术负责:曾祥云位移、沉降郑杰元、程伟技术审核:贺应刚测斜、传感器测试程伟、周雪峰监测现场负责人:郑杰元图6.1-1监测人员组织机构图6.2监测内容
为了及时收集、反馈和分析周围环境及围护结构在施工中的变形信息,实现信息化施工,确保施工安全。根据施工现场环境条件、围护设计规定,确定本工程设置以下几方面监测内容:⑴桥桩沉降、倾斜监测;⑵地下水位监测;⑶土体侧向位移监测;⑷支撑内力监测;⑸桩顶水平位移、竖向位移监测;⑹桩体变形监测;⑺地面沉降监测;⑻围护桩内力监测;⑼基坑内外观察6.3监测点布置车站监测断面图见图6.3-1,具体布设桩位图见图6.3-2双林路站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图6.3-1监测断面图图6.3-2双林路站监测点平面布置图各监测点布设概括如下:⑴桥桩沉降及倾斜监测点在双桥子大桥桥墩处布设6个桥桩沉降及倾斜监测点,编号为Q1~Q6。⑵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孔在基坑围护桩外侧土体内布设20个地下水位监测孔,编号为W1~W20。⑶土体侧向变形监测在基坑围护结构的外侧布设6个侧斜监测孔,编号C1~C6。⑷支撑内力监测点
在基坑围护支撑布设9组支撑轴力监测点,每组设3个监测点,每断面的钢支撑分别1个监测点,,编号Z1~Z27。⑸桩顶水平位移监测点在桩顶部的冠梁上布设20个位移监测点,编号为S1~S20。⑹桩体变形监测在冠梁上布设20个监测测斜孔,布设位置对应位移监测点,编号为B1~B20。⑺地面沉降监测在基坑边布设10个监测断面,每个监测断面6个测点,共计60个地面沉降监测点,编号为D1~D60。⑻围护桩内力监测选择4根玻璃纤维筋安装钢筋应力计,同一根桩竖向测点间距3m,共计24个测点,编号为H1~H24。6.3.1桥桩沉降、倾斜监测⑴桥桩沉降监测①监测点埋设本车站周边建筑物主要建筑为双桥子大桥,距离基坑边缘35.2m,监测点直接用电锤在桥桩上打洞,并将膨胀螺栓或道钉打入。图6.3.1-1桥桩沉降测点结构图②沉降观测方法沉降观测时,按如下步骤进行:水准控制点采用闭合水准路线或附合水准路线进行往返测,取两次观测高差中数进行平差。各站观测的测站观测顺序:往测奇数站:后、前、前、后往测偶数站:前、后、后、前返测时,奇、偶测站观测顺序分别与往测的偶、奇测站相同。
③沉降点观测及精度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规范。每次观测由固定测量人员、固定仪器按相同的观测路线进行,观测记录至0.01毫米,计算及结果至0.1毫米。观测点的精度应满足下表要求:序号项目限差1高程中误差±0.3毫米2相邻点高差中误差(mm)±0.15毫米3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0.15√n毫米(n为测站数)④数据记录及平差处理采用电子水准仪自带的存储卡进行观测数据的记录,既可提高工效又能防止计算出错。所有观测数据,都按规范规定要求的各项限差进行控制。地表监测基点为标准水准点(高程已知),监测时通过测得各测点与水准点(基点)的高程差ΔH,可得到各监测点的标准高程Δht,然后与上次测得高程进行比较,差值Δh即为该测点的沉降值。⑤数据分析与处理A首先绘制时间位移曲线散点图。B其次,当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可选取合适的函数形式进行回归分析。分析判断基坑的稳定性。(2)桥基倾斜监测通过测量桥基相对沉降的方法来确定建筑物的倾斜首先采用监测方法获取建筑物相邻基础的绝对沉降值,此时相邻基础的倾斜可用下面的变形特征值表示:式中:—基础倾斜方向端点的沉降量(mm);—基础倾斜方向端点的沉降量(mm);—基础两端点间的距离(mm)。6.3.2地下水位监测(1)埋设
采用钻机钻孔埋设。在设计位置处用30型钻机钻孔至20m深度,冲孔后放入PVC水位管,孔底安装透水管并在其外侧用滤网包裹,钻孔空隙处用中粗砂回填至密实,再用混凝土封口,以免地表水渗入影响观测。水位孔深度为20m。水位管埋设见图6.3.2-1。图6.3.2-1水位管埋设示意图(2)测量仪器采用SWJ-90钢尺水位计,主要工作性能指标:±2mm。(3)观测方法在基坑降水前,测得各水位监测孔孔内水位对应于孔口的距离并换算至本基地±0.00为水位初始值,以后每次测得孔内水位距水位监测孔口高度与初始水位值比较即为水位累计变量。水位计工作原理图为:当测头接触到地下水时,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此时读取与测头连接的标尺刻度,此读数为水位与固定测定的垂直距离,再通过固定测点的标高及与地面的相对位置换算成从地面算起的水位埋深及水位标高。6.3.3土体侧向位移监测(1)埋设土体测斜管采用钻孔埋设,钻孔埋设主要用于围护桩已经完成的情况和土层中钻孔测斜。首先在围护桩上或土层中钻孔,钻孔内径Φ
110,孔深穿出结构体3~8m,硬质基底取小值,软质基底取大值。然后将在地面连接好的测斜管放入孔内,管顶高出地面约10~50cm。测斜管与钻孔之间的空隙回填细砂或水泥与膨润土拌合的灰浆,回填后通过灌水和间隔一定时间后的检查,在发现回填料有下沉时,进行补充回填。埋设就位的测斜管必须保证有一对凹槽与基坑边缘垂直。盖上顶盖,保持测斜管内部的干净、通畅和平直。做好清晰的标示和可靠的保护措施。土体侧向位移监测点见图6.3.3-1。图6.3.3-1土体侧向位移监测点(2)测量仪器国产CX-03E精密数字测斜仪,主要工作性能指标±2mm/15m。(3)测量方法及计算先以测斜孔底为起测基准,以0.5m点距由下向上进行测试,到顶后探头旋转180°再次以0.5m点距由下向上进行测试(正反方向测试可消除仪器本身存在的系统误差),每次测试均用全站仪测量测斜管口的偏移量,利用全站仪测得的孔口位移进行测斜成果的修正,经计算处理产生数据报表及测斜曲线。施工过程中的日常监测值与初始值的差为其累计水平位移量,本次值与前次值的差值为本次位移量。测斜仪水平位移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ΔXi—为i深度的累计位移(计算结果精确至0.01mm)Xi—为i深度的本次位移(mm)Xi0——为i深度的初始位移(mm)Aj—为仪器在0°方向的读数Bj—为仪器在180°方向的读数C—为探头的标定系数,0.5m点距情况下C=0.01L—为探头的长度(mm)αj—为倾角6.3.4支撑轴力监测(1)支撑轴力布设轴力布设车站两端最长斜撑,直撑段15~20m,每个断面设置3道轴力监测。在被测支撑施工结束后,在支撑钢管的上下方各安装一支表面应变计。这样既能测轴力,而且从上下方能测应力是否相等判断钢管支撑的压杆稳定性。测点具体布置图见图6.2-1双林路站施工监测点布置图及图6.3.4-1支撑轴力量测监测断面图。图6.3.4-1车站基坑支撑轴力量测应变计埋设示意图
(2)设备的安装①安装前,对轴力计进行标定;②采用专用的轴力架安装架固定轴力计,安装架的一面与支护桩上的支撑牛腿(即钢支撑端头)连接牢固,安装架与牛腿上的钢板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中间加一块250×250×25mm的加强钢垫板,以扩大轴力计受力面积,防止轴力计受力后陷入钢板影响测试结果。③轴力计和钢支撑轴线在一条直线上,各接触面平整,确保钢支撑受力状态通过轴力计(反力计)正常传递到支护结构上。④焊接冷却后,将轴力计推入安装架圆形钢筒内,并用螺丝(M10)把轴力计固定在安装架上。⑤将导线电缆接到观测台,进行安装保护和做好标识。(3)轴力的监测①在支撑受轴力前进行初始频率的测量;在基坑开挖前测试2~3次稳定值,取平均值作为计算应力变化的初始值。②正常监测频率可参照桩顶水平位移监测。在安装钢支撑、拆撑、换撑及基坑周边承载力急剧变化时刻和恶劣天气(如暴雨)情况下,加强支撑轴力监测,实时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其变化规律,以便及时发现隐患。(4)量测与计算本工程中表面应变计对称安装在所监测横支撑上。通过测试钢支撑受荷载后的应变变化量,根据下列公式计算轴力:公式(3-4)——钢支撑弹性模量,Es=2.06×105(N/mm2);——钢支撑截面面积(mm2);——实测应变值,取平均值。(5)轴力监测注意事项①轴力计使用前必须进行标定。
虽然购买的轴力计均有出厂检定证书,但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设备的初始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安装前需要重新标定。在万能试验机上进行拉、压率定试验,试验所用力大小范围必须与轴力计容许可能发生的应力相适应。在拉、压试验时,由于安装零件配合不够紧密,频率变化不稳定,经过3-4次拉、压试验,轴力计频率—应力变化曲线基本稳定,即可根据试验结果绘制率定曲线,根据初频和率定曲线得到传感器系数。②安装过程中,应跟踪测试,确保安装的设备处于完好状态;③在支撑受轴力前进行初始频率的测量;基坑开挖前测试2~3次稳定值,取平均值作为计算应力变化的初始值。④测试过程中,发现设备的测试值不稳定或无法读数,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补救措施。6.3.5桩顶水平位移监测(1)观测基点布设在基坑边相对稳定处布设2监测控制点,作为水平位移监测工作基点,同时在基坑施工影响范围外稳定的区域布设2个基准点,用以检核工作基点的稳定性。观测时,首先利用基准点检核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再在工作基点上设站,进行水平位移监测点的观测。(2)工作基点的布设方法工作基点采用固定观测墩的方法,在基坑的拐角处(基坑拐角处,变形最小,一般仅为基坑最大变形的1/10左右)建立观测墩。首先在基坑边的支护桩冠顶梁上钻孔,孔深100mm,在孔内埋设Φ25钢筋,并浇筑混凝土观测墩,墩尺寸:长×宽×高=250×250×1200mm,观测墩顶部埋设强制对中螺栓和仪器整平钢板,并在螺栓顶部刻十字丝,在观测墩的中间增加加强钢筋,每个观测墩都加工一个钢盖板,不使用点时将盖板扣上,以保护测点不受破坏。具体尺寸根据仪器基座丝口尺寸决定。工作基点观测墩现场效果效果如6.3.5-1所示。6.3.5-1工作基点观测墩(3)工作基点稳定性的检查
采用前方交会观测法,尽量选择较远的稳固目标作为定向点(如避雷针等),测站点与定向点之间的距离不小于交会边的长度(观测点埋设在适于不同方向观测的位置),交会角度满足30°≤α≤150°。其计算公式为:也可采用后方交会法:在工作基点周围的稳定地区布设3~4个带强制对中螺栓的测量标志点,每次安装棱镜,检查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并可修正工作基点坐标。(4)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在冠顶梁上埋设观测点时,观测点位置必须选择在通视处,要避开基坑边的安全栏杆,一般情况下,离基坑300mm比较合适,既可避开安全栏杆,又不会影响施工,也便于保护。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在基坑周边中部、阳角处、间距10~15m,基坑两侧各布设9个监测点,两端各布设1个监测点,共计20个监测点。桩顶水平位移监测断面图见图6.3.5-2所示。
图6.3.5-2桩顶水平位移监测断面图在基坑支护结构的冠顶梁上布设监测点,监测点也采用埋设观测墩的形式,埋设监测点观测墩的一般方法如下:首先在基坑边的支护桩冠顶梁上钻孔,在孔内埋设Φ25钢筋,并浇筑混凝土观测墩,墩顶部埋设强制对中螺栓和棱镜整平钢板。我经理部在实际监测过程中,为减少测量误差,缩短设备的架设、对中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已试验过多种埋设监测点的方法,现在我们采用的方法为:根据采用的反射棱镜,定制如下所示的对中螺栓代替普通的棱镜对中螺栓,该螺栓的顶部加工成半球形,并刻十字丝,可直接把棱镜套在该螺栓上,并可自由转动棱镜。水平位移监测点现场效果如6.3.5-3所示。6.3.5-3水平位移监测点现场效果(5)水平位移监测点的观测采用极坐标法进行观测。以两个已知点为坐标轴,以其中一个点为基点建立极坐标系,测定观测点到基点的距离,测定观测点与基点连线和两个已知点连线的夹角的方法。如图:
测定待求点C坐标时,先计算已知点A、B的方位角测定角度β和边长BC,根据公式计算BC方位角,在按下列公式计算C点坐标:通过测定监测点坐标的变化,来测试围护结构桩顶的位移△X=XC1-XC0△Y=YC1-YC06.3.6桩体变形监测(1)埋设在桩施工时,将外径60mm、内径48mm的PVC测斜管绑扎在设计位置的钢筋骨架迎土面一侧,顶底密封,接头处用套管衔接并用自攻螺丝拧紧,同时用胶布封闭,随钢筋骨架下在钻孔桩内。测斜管长度底部略短于钢筋骨架长度5cm,顶部高出地面约10~50cm。测斜管内的十字导槽必须有一组垂直于基坑边线。必须将测斜管固定在钢筋笼主筋上,吊装过程中避免过度弯折,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如发现测斜管弯折,立即更换。桩体变形量测点位图见6.3.6-1。
图6.3.6-1桩体变形量测(2)测量仪器国产CX-03E精密数字测斜仪,主要工作性能指标±2mm/15m。(3)测量方法及计算先以测斜孔底为起测基准,以0.5m点距由下向上进行测试,到顶后探头旋转180°再次以0.5m点距由下向上进行测试(正反方向测试可消除仪器本身存在的系统误差),每次测试均用全站仪测量测斜管口的偏移量,利用全站仪测得的孔口位移进行测斜成果的修正,经计算处理产生数据报表及测斜曲线。施工过程中的日常监测值与初始值的差为其累计水平位移量,本次值与前次值的差值为本次位移量。测斜仪水平位移计算公式如下:式中:ΔXi—为i深度的累计位移(计算结果精确至0.01mm)Xi—为i深度的本次位移(mm)Xi0——为i深度的初始位移(mm)Aj—为仪器在0°方向的读数Bj—为仪器在180°方向的读数C—为探头的标定系数,0.5m点距情况下C=0.01L—为探头的长度(mm)αj—为倾角6.3.7地面沉降监测(1)基准点位置的选择基准点布设在3倍的车站基坑深度以外的稳定区域,本工程布设2个基准点。本工程布设2个工作基准点,以便监测工程的开展,保证观测精度。基准点与工作基准点定时进行联测,保证工作基准点的稳定性。(2)监测点的布设地表沉降监测点布设:沿基坑方向,对可能受影响的地表、路面布设沉降监测点,间距30m布置一个监测断面,每个监测断面布设5
个地面沉降点,共计布设60个地面沉降点。地表沉降监测点的埋设为钻孔机取孔,将螺纹钢敲入取好的孔中,螺纹钢头部略低于地面,再往孔中灌入沙土。图6.3.7-1地表沉降观测点埋设示意图沉降监测方法同节6.3.1桥桩沉降、倾斜监测。6.3.8围护桩内力监测(1)桩体内力监测点布设共布设4根桩,同一根桩竖向测点间距3m,采用钢筋应力计和钢弦式频率仪进行数据采集。(2)设备安装在桩体的内外层钢筋中成对布设。根据桩体长度,每隔3米左右串联焊接一个钢筋计。把一根钢筋的端头插入传感器的预留孔中,再把另一根钢筋端头插入传感器的另一端预留孔中,沿传感器的端头焊接均匀,焊接时采用冷却措施,以防温度过高损坏电磁线圈和改变钢弦性能。①在钢筋计的两端拧上连接杆;②将连接杆和钢筋分别焊在一起,使钢筋计和钢筋成为一个整体;③将钢筋计上的电缆线接出来,以便读数;④焊接后在钢筋计上涂上沥青,包上麻布,以便与水泥浆或混凝土脱开。⑤做好钢筋计传感器部分和信号线的防水处理;信号线采用金属屏蔽式;安装好后,浇筑混凝土前测一次初值,基坑开挖前再测一次初期值。⑥
钢筋计导线编号与钢筋计一一对应,一定要注意导线的保护,避免被施工所破坏。(3)测试数据处理现场所测得的是传感器的应变或荷载频率值,与初始频率相对应,根据厂家提供的标定公式和曲线可计算出相应的应变和钢筋轴力荷载值。6.3.9基坑内外观察主要巡视以下内容:(1)开挖面地质状况:岩(土)层性质及稳定性、地下水控制效果和其它情况;(2)降水工程:降水效果及状态;(3)支护结构体系:冠梁变形,桩体(边坡)施工质量,桩加内撑,桩间土稳定及渗漏水情况,支护体系施作及时性、支护体系开裂、变形变化、支护体系施工质量缺陷、超载与超挖和其他情况;(4)基坑周边环境:坑边超载、地表积水及截排水措施和其他情况;(5)施工工艺:开挖坡度、开挖面暴露时间、施工工序、基坑超挖及其它情况。(6)道路(路面):①地面开裂,包括裂缝宽度、深度、数量、走向、发生位置、发展趋势等。②地面沉陷、隆起,包括沉陷深度、隆起高度、面积、位置、距墩台的距离、距基坑(或隧道)的距离、发展趋势等。③地面冒浆/泡沫,包括出现范围、冒浆/泡沫量、种类、发生位置、发展趋势等。6.4施工监测汇总表在实际监测中,如发现本基准不适用于监测结果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信息化施工中,监测后及时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判断其稳定性,并及时反馈到施工中去指导施工。根据以往经验以三级管理制度作为监测管理方式,根据设计及相关要求,监测管理见表6.4-1监测管理表。表6.4-1监测管理表
管理等级管理位移施工状态ⅢU0<Ut/3可正常施工ⅡUt/3≤U0≤0.75Ut应注意,并加强监测ⅠU0>0.75Ut报警、采取加强支护等措施表中:U0——实测位移值Ut——控制值Ut的取值,也就是监测控制标准。根据招、投标文件、相关设计图纸、有关规范和类似工程经验确定本标段基坑工程监测各项目的控制值。双林路站基坑深度为17.8~18.1cm左右,变形控制保护等级为一级。其位移要求为:(1)地面最大沉降量≤0.1H%(H为基坑开挖深度);(2)围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0.1H%,或≤30mm,两者取最小值(H为基坑开挖深度)。在此,为了严格控制,取基坑深为18.1m,监测控制见表6.4-2监测控制标准表。表6.4-2监测控制标准表序号监测项目位置或监测对象测试元件测点布置监测频率报警值(mm)绝对值相对基坑深度水平速率(mm/d)1基坑内外观察基坑外地面、建筑物、地层土质描述,围护桩、钢支撑目测含周围地面裂隙、塌陷、渗漏水、超载等随时进行地表裂隙累计值10mm持续发展2桩顶水平位移围护桩上端部全站仪基坑周边中剖、阳角部,且间距10~15m,测点数不少于3个1~2次/天250.2%h(36)2~33桩顶竖向位移围护桩上端部全站仪基坑周边中剖、阳角部,且间距10~15m,测点数不少于3个1~2次/天100.1%h(18)2~34深层水平位移桩体全高全站仪水平间距为20m,每边测点数目不小于1个1~2次/天450.4%h(72)2~3
5土体侧向位移靠近围护结构的周边土体测斜管、测斜仪2~4孔,同一孔测点间距0.5m1~2次/天360.2%h2~36桩体变形围护桩内测斜管、测斜仪孔间距15~20m,测点间距0.5m1~2次/天360.2%h2~37支撑轴力支撑端部轴力计或应变计轴力较大处布置,共约50点1~2次/天60%f2______8围护桩内力玻璃纤维筋桩内钢筋应力计4个桩,同一桩竖向测点间距3米1~2次/天60%f2______9地下水位基坑周边水位管、水位计孔间距15~25m1~2次/天1000___50010桥桩沉降、倾斜基坑周边需保护的建筑物水准仪、全站仪间距15~20m1~2次/天60(位移)___1~3(位移)11地面沉降基坑周围地面水准仪长、短边中点,间距为30m,每个监测点当大于5个1~2次/天25___2~3注:表中H为基坑开挖深度、f1代表设计荷载值、f2代表构件承载能力设计值。当监测值达到表6.4-2中报警值时,此时立即停止施工,报地铁公司、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进行研究,同时密切关注变形的进一步发展,在采取一定的防范加固措施后方可进行施工。6.5监测资料的分析、预测和信息反馈监测周报、月报的主要内容(1)施工工况包括施工概况(施工内容、方法、进度等)。(2)监测工作情况包括监测点变更情况和理由,当工程出现变形异常时,发出预警或报警的监测资料情况和监测频率变动情况的说明,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等。(3)监测成果分析及变形趋势预测分析分项作出分析和结论。对监测点(尤其是变形大的点)作出当月(周)的综合分析,指出“变化趋势”
是否趋于稳定,作出该点变形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否安全的评价。对服务商的监测资料作关联分析。结合水位变化、周围工况和地质条件分析变形较大的原因(变形较小的正常点也可以分类合并说明)。(4)结论及建议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本期变形给出结论性意见,对数据异常或超出预警值的测点,从监测与施工两方面提出改进的措施。(5)测点变形时程变化曲线图①等沉降曲线图(适合于沉降监测项目);②深度—位移曲线图(适合于侧向位移监测项目);③变形收敛图(适合于位移监测项目);(6)监测成果表汇总按规定的格式分项归类、汇总,各测点的监测数据按监测日期顺序准确填报,填表者、校核者应签名。(7)监测点分布示意图图上监测点号与监测成果表中的点号相一致,如有新增点或变更点,在新增或变更当月表示在示意图上。注:在遇到观测值变化速率加快,或者自然灾害如暴雨、地震等情况时,以日报方式、电话或短信方式报告监测结果;当变形值或变形速率达到变形控制标准值时,立即口头上报相关各方,并于24小时内提交书面报告。监测信息反馈流程图见图6.5-1监测信息反馈流程图。
项目部制定的经审核的监测方案现场数据采集监测数据整理分析监测成果内部审核停止施工,采取措施,确保施工安全数据正常数据超预警值或出现异常变化24小时内提交成果报告根据工程情况调整监测方案执行超预警值方案,加密监测频率立即上报业主、监理、设计24小时内提交书面报告分析变形原因业主、专家组判定工程是否安全安全不安全执行超预警值方案,加密监测频率停止施工,启动抢险预案执行调整后监测方案监测信息网络发布图6.5-1监测信息反馈流程图7、应急预案
为加强突发性事件处理的综合指挥、调度能力,提高紧急救援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确保迅速有效地处理各类工程意外情况及事故,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针对工程特点和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旨在突发事故的情况下,及时组织有效、有序的救援工作。7.1应急救援机构、职责及事故处理流程为了尽可能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及将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成立由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工程事故应急指挥小组。设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放在安质部,制定工作制度,明确各成员的职责。使工程事故应急预案制度化并贯穿施工全过程。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详见下页图7.1-1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图。应急机构领导小组人员名单:组长:徐泽副组长:危培松、朱晖、刘汉龙、余长江成员:沈旭、章成龙、汪坦、刘斌、万德银、王山山、李睿睿、熊武、黄锐各有关人员处理危急情况时职责及分工如下:(1)事故发现人①第一时间向施工负责人、安全工程师、安全员报告;②疏散人员、实施救助,撤离人员、设备,如有必要拔打“119”火警、“120”救护电话;③保护现场。(2)施工负责人、安全工程师、安全员①得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向项目经理、安质部报告;②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保护现场;③调动组织各有关人员坚守岗位,进入事故处理或抢险状态。④初步分析事故原因,向随后到场的各个部门和经理部领导通报情况。(3)项目经理①得到事故报告,以最快方式赶到现场,并与监理单位、业主及有关单位联系;②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组织现场人员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故继续扩大;③对事故的原因造成的损失及时
采取的措施,特别是按有关规定,是否向政府部门报告,作出初步意见;④负责事故的处理,现场指挥;⑤组织人员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取证及善后处理;⑥按规定向政府职能部门提交书面报告;⑦总结事故教训,进一步修改、完善应急方案机制。7.2项目救援物资的储备由物资部门在双林路站北侧基坑设立专用仓库,用以储备砂子、编织袋、木料、型钢、灭火器及其它抢险必备材料、器械和医疗急救设备等救援物资,并按规定数量配备或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和特点备足数量。救援物资由专人进行统筹储备管理,注明应急专用,严禁私自挪用。安质部负责人定期组织检查,核实数量,调试设备性能,做到紧急情况发生时能立即投入使用。常备应急材料及设备见表7.2-1《常备应急材料及设备表》。
救助伤员、疏散员工事故一旦发生报告施工负责人报告项目经理报告上级单位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安质部项目经理现场指挥总工程师制定抢险技术方案安全副经理协助现场指挥协调施工队伍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做抢险准备工程技术部编制抢险技术方案物资设备部落实抢险设备物资安全质量部协助编制抢险方案,做好记录,实施现场监测,综合办公室联系医院,运送伤员实施抢险方案善后处理事故调查分析事故主要原因四不放过,追究责任事故调查报告送交业主/监理报上级单位制定和实施纠正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发生反馈抢险效果检测报告业主/监理/项目副经理通知所有部室图7.1-1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图表7.2-1《常备应急材料及设备表》
序号物资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污水泵4KW台3库房2泥浆泵5.5KW台1库房3缆风绳米1500库房4快硬水泥t2库房5蛇皮带个2000库房6撬棍根10库房7黄沙中粗M34库房8铁丝公斤50库房9麻绳Φ15以上m200库房10矿灯便携式个4库房11警示灯个10库房12脚手管Φ40t1库房13对讲机KENWOOD个3库房14水桶25L个4库房15工程车辆1库房16长统雨鞋套8库房17雨衣套30库房18铁锹把30库房7.3工程意外、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方案施工前,必须将紧急情况下的应急预案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体现,并落实到相关应急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就保护内容进行分析、策划,做到全面了解和掌握。险情事故一旦发生,立即启动应急处理程序,项目经理或其指定人员要亲赴现场,加强指挥,协调有关力量,对一些重大问题做出决策。7.3.1基坑坍塌应急救援预案(1)第一时间内向120急救中心求援,同时电话通知应急指挥小组。(2)抢险小组组长带领抢险小组成员到材料仓库内领取所需的抢险器材,5分钟内赶到坍塌现场。(3)及时疏散无关人员,工作要求有序进行疏散,做到不惊慌失措,勿混乱、拥挤,减少人员伤亡。由安全员负责维持现场秩序,安置伤员及引导救护车辆进出施工现场,确保救生通道的畅通。(4)现场在基坑周边设置警戒标志和范围,禁止无关人员及车辆进入警戒区,维护现场治安秩序。同时及时清理边坡上堆放的材料,防止造成再次事故的发生。(5)现场指挥
用铁锹开挖坍塌的土方,保证被埋在土内的人员得到及时救护并对坍塌周围的边坡进行注浆加固。(6)对伤者的救助见人员受伤害应急救援预案7.3.2防钢支撑失稳应急救援预案钢支撑失稳前有拱起或下沉的先兆,而钢筋混凝土支撑失稳前会开裂、掉块、拱起的先兆,支撑轴力监测也会发生异常,一旦发现此类先兆立即停止开挖,在失稳的支撑旁加设支撑,并施加预应力。当水平钢撑监测出现异常时,现场马止停止开挖,组织人员对周围支撑复查,查找是否有支撑松弛,如果发现有支撑松弛,立即复加预应力;同时对水平钢支撑采用2【56a竖向槽钢支撑,间距1000cm,两头与钢支撑焊接牢固。并将有关数据反馈给设计部门,共同分析原因,制定对策。7.3.3人员受伤害应急救援预案(1)先复后固遇有心跳呼吸骤停又有骨折者,应先用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等技术使心肺脑复苏,直至心跳呼吸恢复后,再进行固定骨折。(2)先止后包遇有大出血又有创口者时,首先立即用指压、止血带等方法止血,再消毒伤口进行包扎。(3)先重后轻遇有垂危和较轻的伤员时,应优先抢救重者,后救较轻的伤病员。(4)先救后运在到医院以前,不要停顿抢救措施,注意观察病情,少颠簸,注意保暖,直至目的地。(5)急救与呼救并重发生工伤事故后除了及时落实急救措施外,在第一时间内拨打救护电话“120”呼救。在电话中要讲清受伤人员的受伤部位,报清发生事故的地址、号码和联系电话。并由综合办人员在路口守候、引路,并陪伴同去医院。(6)搬运受伤人员的要求搬运受伤人员要万般小心,对脑外伤、胸部骨折、内脏外露等伤员,搬运时要使用担架。搬运过程要平稳,其他人员要紧张镇定地分工合作。抢救伤员,不同类别选送专门医院抢救:
7.3.4触电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1)有人触电时,抢救者首先要立刻断开近处电源(拉闸、拔插头),如触电距开关太远,用电工绝缘钳或干燥木柄铁锹、斧子等切断电源断开电源,或用绝缘物如木板、木棍等不导电材料拉开触电者或者挑开电线,使之脱离电源,切忌直接用手或金属材料及潮湿物件直接去拉电线或触电的人,以防止解救的人再次触电。(2)触电人脱离电源后,如果触电人神志清醒,但有些心慌、四肢麻木、全身无力;或者触电人在触电过程中曾一度昏迷,但已清醒过来,使触电人安静休息,不要走动,严密观察,必要时送医院诊治。(3)触电人已失去知觉,但心脏还在跳动,还有呼吸,使触电人在空气清新的地方舒适、安静地平躺,解开妨碍呼吸的衣扣、腰带,若天气寒冷要注意保持体温,并迅速请医生(或打120)到现场诊治。(4)如果触电人已失去知觉、呼吸停止,但心脏还在跳动,尽快把他仰面放平进行人工呼吸。(5)如果触电人呼吸和心脏跳动完全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按压急救。7.3.5防洪防汛应急救援预案(1)迅速发出紧急警报,防汛领导小组各成员立即组织仍滞留在基坑内、挖孔桩内施工的作业人员进行有序的撤离,现场停止施工。(2)迅速关闭、切断输电、燃气、供水系统(应急照明系统除外)和各种明火,防止洪水后滋生其他灾害。(3)迅速开展以抢救人员为主要内容的现场救护工作,及时将受伤人员转移并送至附近救护站抢救。(4)用砂袋将基坑四周围起高100cm、宽50cm的挡水墙,对防止雨水倒灌;对基坑内的积水采用小扬程大功率的潜水泵进行抽排。(5)加强对重要设备、重要物品和工程结构物的保护。(6)迅速了解和掌握工地受灾情况,及时汇总上报。7.3.6高空坠落应急救援预案(1)若伤员有骨折,关节伤、肢体挤压伤,大块软组织伤都要固定。(2)用安全救生带将伤员调离孔口,移至安全地带。
(3)有效止血,包扎伤口。(4)视其伤情采取报警直接送往医院,或待简单处理后去医院检查。(5)若伤员有断肢等应尽量用干净的干布(无菌敷料)包裹装入塑料袋内,随伤员一起转送。(6)预防感染、止痛,可以给伤员用抗生素和止痛剂。(7)记录伤情,现场救护人员应边抢救边记录伤员的受伤机制、受伤部位、受伤程度等第一手资料。(8)若有必要应立即拨打120救护中心与医院取得联系,并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本部门的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7.3.7中暑应急救援预案(1)发现工作人员中暑,班组长立即把中暑人员扶到阴凉处休息。(2)报告项目部安全员,在安全员指导下给患者服用解暑药品。(3)安全员组织人员给患者进行物理降温(冰水、冰袋冷敷头及腋下等),加强通风及散热。(4)对重症中暑者,必要时送医院治疗。可静脉滴注冬眠灵25-50mg加入5%葡萄盐水500ml中,静点时需观察血压,以防血压降到过低;痉挛抽搐者可给予安定及10%葡萄糖钙6等缓慢脉注射,高热大于41℃半休克者,可快速静脉滴入4℃的5%葡萄糖盐水100ml。应急物资:常备药品:消毒用品、急救物品(绷带、无菌敷料)及各种常用小夹板、担架。7.3.8处置火灾事故预案工地上任何一名施工人员一旦发现初起火灾,以迅速有效的方法呼喊周围的作业人员扑救的同时,立即向应急指挥小组报警。最先赶到事故现场的施工人员在扑救火灾的同时,若发现是电焊或气焊所致的火势,首先关闭电源和气源。对火灾现场附近的易燃易爆物品(如电箱、油料、尤其是氧气瓶、乙炔瓶等),迅速抢运到安全区域。应急指挥小组人员接报火情后,立即赶赴现场了解火灾情况,组织对初起火灾的有效扑救,并在最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对火势不能控制或有蔓延可能,或附近有大量的化学物质等特殊情况时,指定专人立即向有关部门报警。报警后派专人到附近路口接应消防车和负责保持火灾现场道路畅通。
抢险小组接到通知或得到火灾发生的信息后立即赶到现场,按照职责分工投入扑救,消防队员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灭火器材和灭火工具。抢救小组按照医务人员或消防人员的要求,将伤员转移到安全区域进行抢救,必要时通知120急救中心援助。现场封锁通道,疏散闲杂人员,设立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围观。7.4应急程序及行动方案在经理部安质部设立工程事故应急值班电话。编制工程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成员、业主、监理、管线和周围建筑的产权及管理单位、交警、公安、卫生、消防、附近医院等相关单位的紧急联络地址及通讯方式一览表,分发各有关人员,并予以张贴公布。具体如下:应急指挥小组组长:徐泽:13908216557应急值班电话:值班人联系方式徐泽13908216557危培松18655956622刘汉龙15856987092余长江13116001054沈旭13655558781万德银18213859868章成龙18655753966应急救援电话:
自来水抢险
郝晓明:13980437785
燃气抢险
王军:13550116798
电力抢险
张玉龙:13518103315
排水处城东所
邱工:13982151775
蓉城管线通信保护
吴工:13541110814
燃气报险962777
自来水报险962965
成华区交管局第五分局028-83278461
成都市成华区新华医院028-84417135
成都市南光医院028-84522712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为:028-87561100成都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87706051成都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86634021成都市污水处理厂:853200877.5救援队伍的组成和配置组建强有力的救援队伍,在发生突发工程事故时能在工程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指挥下迅速启动。救援队由经理部和专业施工队伍中抽调年轻力壮的人员组成,并根据需要分为抢险小组、救护小组。紧急事故发生时,抢险小组在现场指挥统一调动下,有条不紊的实施工程抢险;救护小组立即实施现场紧急救护,并与当地医院联系,就近送往诊治。抢险小组:组长:徐泽组员:余长江、刘斌、章成龙、汪坦、沈旭、任科、顾文文。救护小组:组长:危培松组员:、刘汉龙、沈旭、万德银、刘斌、张辉、王山山。7.6应急救援的培训与演练根据应急预案安排,定期对各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装备和通讯设施进行检查调试,对应急专用物资进行检查检验,对救援队伍的组成和训练情况进行检查摸底。安排在适当时机进行系统的工程事故应急处理演习,包括基坑坍塌抢险演习、井下救护伤员演习和发生火灾时紧急疏散、救火演习等。并通过演习发现问题,进一步完善、促进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实际应急处理水平,达到良好实战效果。使工程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真正做到有预案、有措施、有效果。
8.质量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8.1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见图8.1-1。8.2质量保证措施8.2.1原材料质量保证措施赋予质量工程师一票否决权:凡是进入工地的原材料,必须经过质量工程师的检验,凡是质量工程师认为不合格的原材料,一概拒收退货,不准用于工程。在采购订货前就控制好原材料质量:在原材料采购订货前,先看样品和产品说明书,必要时对样品作化验或试验,不合格的原材料不订货,防止伪劣产品进入工地。原材料进库检验:对准备进库的原材料要查明是否有厂家的产品合格证,无合格证的不进库;同时要分次抽验原材料,不合格的坚决退货,杜绝伪劣产品混进仓库。原材料进库保管:对已进库的原材料要分门别类按日期编号,按要求存放保管,把易锈、怕淋、怕晒的材料放置在干净、干燥的库房中。对于地方材料,采购前应经过试验,不合格的材料不能订货。在已采购的材料、设备生产期间,请专门的机构检验产品质量。必要情况下提交与合同有关的设备服务供应商提供的两份质保书。
质量控制制度质量保证体系组织保证思想保证制度保证经济保证物资保证过程控制保证质量目标质量考核结果兑现奖罚仪器设备校验分项工程检查单位工程检查质量评定业主认可的合格分供方职责制度目标制度奖罚制度项目经理项目总工专职质检员其他人员分解目标责任到人量化奖罚强化全员质量意识TQC教育应知应会教育规范、规程,改进工作作风质量管理领导小组专职质检员班组质检员工序检查测量换手复核制度隐蔽工程检查签证“五不施工”制度“三检”、“三不交接”作业指导书及技术交底制度全员队负责人兼职质检员其他人员技术保证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分项工程施工工序技术交底组织施工点验、标识复检后应用成品及半成品保护进货检验优质工程提高工作质量各队负责人工班长图8-1质量保证体系框图8.2.2钢筋施工的质量保证措施严把进货关,做好钢材原材检验,不合格品不进入工地。保证除锈、焊接、调直、弯制等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并做好抽查检验。钢筋安装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绑扎牢固。
选派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技术人员和技术熟练的钢筋工、电焊工进行施工。钢筋焊接前进行试焊合格检定,然后由经检定合格的人员按试焊的参数进行焊接,并且有专职人员对焊接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放行使用。对各重要环节逐个检验或抽检。在钢筋安装绑扎完毕,未浇筑混凝土之前,按设计图纸要求及规范标准进行详细检查,并做出检查记录,检查通过后方能浇筑混凝土。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安排责任心强的值班人员,经常检查钢筋架立位置,如发现变动,及时矫正。严禁为方便浇筑擅自移动或割除钢筋。8.2.3钻孔桩质量保证措施质检员要对桩位轴线、桩径、桩垂直度进行复核,确保每根桩位置都符合设计要求。钻进时随时检查泥浆比重及地层分布情况。在安装钢筋笼之前,必须进行清孔作业,并通知监理部门对孔底标高、形状、尺寸、土质、岩性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应立即安放钢筋笼,尽快灌注水下混凝土。如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要与设计、监理共同研究处理。质检员要对灌筑桩施工的每道工序认真检核,严格监督施工人员按技术交底要求和施工验收规范进行施工,且做好隐蔽工程验收工作。材料员要严格把好材料关。每批材料进场应有质量保证书或试验报告单,并按规定进行复检。对不符质量要求的材料及时退场,以免错用。试验员要严格撑握好砼配合比的正确性,按规定做好试块及养护,协同有关单位进行强度检验。8.2.4基坑开挖的质量保证措施在基坑开挖前四周设置排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不在已开挖的基坑边坡的影响范围内进行动力打入或静力压入的活动。不在基坑边坡顶堆加过重荷载。在开挖过程中不在边坡顶部出土。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注意观察,如发现基坑有失稳先兆(如发现有裂纹)立即停止施工,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施工边坡的稳定性,待符合安全要求时方可继续施工。8.2.5钢支撑质量保证措施
基坑的稳定与钢支撑支撑体系关系密切。钢支撑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提前施加足够的预应力,减少围护结构的变形,并保证与地下连续墙垂直。支撑顶紧后,采用支托措施固定牢固,防止钢支撑因墙体变形和施工碰撞而脱落。钢支撑施工采取如下质量保证措施:钢支撑进场前进行全面检查验收,确保质量达到设计和各种规范要求。特别加强对钢管法兰盘和钢管接头焊缝质量检查,钢支撑按规定长度分节拼装。钢支撑拼装时在地面进行预拼装,拼装长度与结构开挖断面宽度相符,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对支撑进行编号,并对号运到施工现场。钢支撑拼装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由扭力扳手上紧,确保支撑安全使用。拼装完成的钢支撑,检查轴线偏差和挠曲变形在允许范围之内后,方可用于施工。钢支撑安装采用起重吊车整体吊放,吊放时作好安全保障措施,钢支撑架设精度要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每根钢支撑均在活络端设置千斤顶支座,每根钢支撑在安装就位后立即用液压千斤顶对钢支撑施加预应力顶紧围护结构,在活络头内打设钢楔限位。在钢支撑相应部位设置压力盒及应变片,施工中加强对支撑轴力和变形的量测,保证施工安全。拆除钢支撑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以免发生安全事故。现场预拼装不少于8根钢支撑备用,以保证安装进度以及补救处理。钢支撑外观质量满足要求,无结构缺陷。9、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9.1概述成都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终年气候温湿,四季分明,多年平均降雨量638~744mm,区内全年降雨日140天以上。根据工程施工总进度安排,本工程施工将经历春季、夏季、雨季、冬季,这将不可避免地给施工质量或多或少带来一些影响,特别是对基坑开挖、回填、降水处理、结构混凝土施工、路面修复等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因而我们将对进入这些季节施工项目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措施,将季节性的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以提高整个工程施工质量。9.2雨季施工措施(1)
雨季施工,由项目总工程师和安全负责人对现场临时设施的结构稳定和防雨性作全面的检查,针对检查出的具体问题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并及时进行加固,特别是仓库地表的标高,保证不进水(特别是水泥),保持现场排水通畅,抽水设备完善,及时把场内积水排除干净。(2)雨季施工前,我们将根据现场和工程进展情况制定雨季施工阶段性计划,并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3)构件堆放场地、场内运输道路要夯碾压实,并挖好排水沟按0.2%放坡。(4)雨季施工前,现场排水系统贯通,并派专人进行疏通,保证排水沟畅通,施工道路不积水,潮汛季节随时收听气象预报,配备足够的抽水设备及防台防讯的应急材料。(5)雨季前组织有关人员对现场临设、脚手架、机电设备、临时线路等进行检查,针对检查出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整改。(6)现场中小型机械必须加防雨罩或搭防雨棚。闸箱的防漏电接地保护装置灵敏有效。每星期检查一次线路绝缘情况。(7)雨季浇捣混凝土及时和气象站联系,有大雨时不准浇捣混凝土,并需同商品混凝土供应商联系,抢在晴天突击供给较大方量的混凝土进行浇捣。雨季必须施工的混凝土工程,有可靠的防雨措施,备足防雨物资,及时了解气象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时间,如中途施工应采取覆盖及调整坍落度等方法。加强计量测试工作,及时准确地测定砂、石含水量,从而准确地调整施工配合比,确保施工质量。(8)要充分做好运输混凝土的劳力准备,使浇筑、振捣等各工序间隔缩短,若中间遇雨,盖上蓬布继续施工,必须完成一个节段的混凝土施工后再停止浇筑,避免发生纵向冷缝。(9)切实做好避雷装置和防漏电措施。(10)雨季挖土挖到近基坑底时,多听气象报告,若有雨,则不宜挖底层土至基底标高,抽无雨间隙在挖基底土的同时紧跟着浇捣混凝土垫层。(11)雨季对基坑作业,脚手架、缆风索、支撑均加强,严加检查,防止危险。9.3夏季施工措施(1)主要是防热防晒和防雷击。施工现场因地制宜,搭设休息凉棚。(2)
夏季施工的特点是气温高,水份蒸发快,混凝土表面容易产生收缩裂缝。为此,设法防止阳光暴晒,减少水份的蒸发,在运输混凝土时需覆盖,整个工艺过程要短,及时浇筑,并及时覆盖和湿润养护。尤其在高温时更要加强养护,保证质量。(3)尽量利用下午6时至次日上午10点之间来浇筑,避开高温浇捣。夏季气温高时,采用加冰降温措施。(4)在高温季节施工时,要准备好足够的覆盖工具,并在必要时采用遮阳棚架设在混凝土浇灌地段,防止阳光直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海泉华庭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 盛梁---基坑开挖施工方案
- 土方开挖施工方案65732175
- 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方案(多层)
- 某办公楼基础土方大开挖施工方案
- 三一重工18号厂房涂装线基坑支护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 中天世纪新城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 水上北路站主体与三号线隧道区间的围护结构及隧道开挖施工方案
- 深基础基坑开挖施工方案
- 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 隧洞石方开挖施工方案 (1)
- 土石方开挖施工方案
- 桥梁基坑开挖施工方案 桥梁基础深基坑施工方案
- 中捷尼特拉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 5#楼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 b1-3#楼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 辉县六标胶结岩爆破开挖施工方案
- 燕岭名苑基坑护坡及基础开挖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