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4.51 KB
- 35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出入场线小里程上下台阶法开挖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出入场线跨越剥蚀丘陵区及长江三级阶地两个地貌单元。青龙山区地面起伏较大,植被茂密,地面高程40~107m;顶板埋深21.76~46.38m,围岩主要为灰岩,深灰色,微晶结构,波状微纹中厚~厚层状构造,方解石脉总体发育,含少量生物碎屑,顶部见黑色硅质结核。裂隙发育,倾角在45°-65°间,岩芯多呈10~20cm柱状,部分呈块状,属硬质岩。根据钻探资料揭露,隧道洞身岩体的完整性较好,岩体波速平均值4517m/s,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级,隧道顶板灰岩盖层厚度约3.00m~35m,局部岩溶现象发育,但规模一般较小,对隧道施工影响较小,施工时会产生局部掉块、渗水、滴水等现象。隧道掘进断面为(宽×高)11.8×9.596m,隧道RDK0+516.3~RDK0+260段,总计256.3m,设计CD法施工,拟采用上中下台阶法开挖,该里程段设计支护类型采用复合式衬砌,以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挂网)、格栅拱架等为初期支护,超前小导管和锚杆等为施工辅助措施。2、技术要求隧道施工应坚持“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开挖方式采用弱爆破,爆破时严格控制炮眼深度及装药量,严格控制超欠挖。并按有关规范及标准图的要求,进行监控量测,及时反馈结果,分析洞身结构的稳定,为支护参数的调整、灌筑二次衬砌的时机提供依据。3、施工组织及部署3.1施工组织台阶法施工组织:在暗洞施工地质条件变好后采用台阶法进行开挖施工,施工时下部利用简易自制钻爆平台进行钻眼及安装锚杆、挂钢筋网片和喷砼作业。钻爆平台设计示意如下图:35
5.5m5.5m1.8m6.0m钻爆平台横向图钻爆平台纵向图施工时上、下部台阶钻眼、装药、连线、爆破应尽量错开一段时间,以充分发挥机械的利用率,爆破后应立即进行通风排尘,同时挖机进入掌子面配合人工找顶,找顶完成后立即初喷混凝土封闭开挖面,再进行出碴,施作锚杆、架设格栅、钢筋网片及喷射混凝土作业。喷锚完成后,再进行下一循环开挖作业。计划安排:围岩台阶法施工,每循环进尺2.5m,每个循环24小时,每月考虑27天,则围岩台阶法施工每月可完成67.5m。3.2施工部署(1)施工人员组织机构。由生产副经理及总工对工程技术部、安环部、以及施工队进行领导和协调,工程部、安质部对施工队伍、班组进行管理和监督。(2)机械设备及劳动力配备投入的主要机械设备表序号机械或设备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挖掘机DX-88台2250装载机DL503辆1330侧翻装载机LG833N辆14自卸车辆35风枪YT-28把86湿喷机TK961台37钢筋切割机G40台18钢筋弯曲机GW40-1台135
9钢筋调直机GJ4-14台110钢筋对焊机MH30台111电焊机BX-500台212砼搅拌机JS750台113空压机WGS-110AD台314发电机100KW台1开挖时主要劳动力如下:主要劳动力安排表序号工种人数备注1技术员32电工1提供照明3开挖工30含风钻手4爆破员2现场爆破器材的管理和使用5空压机司机16挖机司机27装载机司机28汽车司机49杂工23.3、计划安排隧道RDK0+516.3~RDK0+260段,开挖工期计划在2017年11月1日开工,于2018年3月1日完成。4、施工工艺35
满足不满足施工准备超前地质预报上中下台阶测量放线上台阶超前支护、开挖、出渣、清理开挖面上台阶初期支护中台阶开挖、出渣、清理开挖面中台阶初期支护下台阶开挖、出渣、清理开挖面下台阶初期支护监控测量加强防护下循环开挖4.1三台阶法施工工艺流程见图三台阶法施工工艺流程图4.2三台阶法施工工序说明35
三台阶法工序见附图。三台阶法工序程图⑴、上台阶开挖:在拱部超前支护施工后,沿隧道开挖轮廓线环向开挖上台阶。开挖进尺控制在每循环5榀拱架,开挖高度3.5~4m。开挖后立即出喷3~5cm砼封闭,并架设格栅钢架。按照设计要求施作锁脚锚杆和系统锚杆,架格栅喷射砼。⑵、中台阶开挖:开挖进尺控制在每循环5榀拱架,开挖高度3.5~4m,开挖后立即出喷3~5cm砼封闭,并架设格栅钢架。按照设计要求施作锁脚锚杆和系统锚杆,架格栅喷射砼。⑶、下台阶开挖:开挖进尺控制在每循环3榀拱架,开挖高度1.7~2.7m,开挖后立即出喷3~5cm砼封闭,并架设格栅钢架。按照设计要求施作锁脚锚杆和系统锚杆,喷射砼。⑷、隧道仰拱开挖:围岩较好时,仰拱与下台阶同时开挖或上下台阶同时开挖改为二台阶法施工;围岩软弱破碎时,三台阶单独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人工清底,并及时施工仰拱衬砌和填充。4.3三台阶法施工要求⑴、隧道施工应坚持“若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⑵35
、如有超前支护等辅助施工措施,应首先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作完毕,再开挖。⑶、开挖方式采用若爆破,爆破时严格控制炮眼深度及装药量。⑷、锁脚小导管可根据需要设置,以确保下台阶施工的安全。⑸、各步台阶一次开挖长度宜控制在3m~5m之间,第3部台阶开挖后仰拱应紧跟。⑹、施工中,应按有关规范及标准图的要求,进行监控量测,及时反馈结果,分析洞身结构的稳定,为支护参数的调整、灌筑二次衬砌的时机提供依据。⑺、施工时根据现场情况,必要时在临时仰拱中增设钢架。下台阶落底后应及时施工初期支护,拱顶120°范围内径向可增设6根系统锚杆,锚杆规格Ø22*3000mm。(8)、围岩条件不好时,下台阶的墙体采用单侧落底或双侧落底,避免拱脚悬空。4.4、钻爆作业围岩采用台阶法开挖,上、中、下断面交替爆破,爆破器材选用乳胶炸药非电起爆系统,毫秒微差有序起爆。周边眼采用Φ25mm小直径药卷。4.4.1主要爆破器材:A、炸药采用2号岩石乳化炸药;炸药规格:Φ32mm-200g。B、雷管采用非电毫秒雷管和电雷管,非电毫秒雷管分为1~15段,脚线分3m、5m、7m三种,根据爆破循环进尺长度和炮眼间距分别选用。4.4.2钻眼及装药为保证隧道光面爆破效果,周边眼间距在拱部控制在40~50cm以内并均匀布置,边墙周边眼间距控制在50~60cm以内并均匀布置;周边眼采用间隔装药结构,辅助眼采用连续装药结构。掏槽眼采用斜眼掏槽,为保证掏槽效果,掏槽眼水平间距按2.4~4m进行控制,炮眼底间距不大于60cm,掏槽眼采用集中装药。眼内采用分段装药,眼外采用每个炮孔内装一发延期导爆管,然后将导爆管连成一把后,用一发电雷管起爆“一把抓”族联方式,电雷管起爆网络。连续装药及间距装药结构示意图如下:35
雷管φ32药卷炮泥连续装药结构示意图雷管炮泥集中装药结构示意图φ32药卷间隔装药结构示意图雷管炮泥φ25药卷4.4.3钻爆工艺流程图瞎炮处理起爆联网清孔打眼测量放线4.4.4开挖循环作业时间及钻爆设计参数见后35
附注:1、图中尺寸为mm。2、掏槽眼采用斜眼掏槽,与线路方向夹角30°,超深0.2m。3、炮眼布置根据现场围岩具体情况可进行调整,眼底必须在同一面上,为保证爆破效果炮眼必须采用炮泥进行堵塞且周边眼堵塞不低于30cm。4、掏槽眼采用集中装药,辅助眼采用连续装药,周边眼采用间隔装药。围岩台阶法开挖爆破布眼图35
围岩台阶法钻爆设计参数表(进尺2.5m)序号部位炮眼分类炮眼数雷管段数炮眼长度(米)炮眼装药量装药结构爆破方量每孔药卷数单孔装药量合计药量(Kg)(个)(卷/孔)(Kg)1上台阶掏槽眼413.21.24.8集中84.6辅助眼1033.01.010连续21253.01.012连续32173.01.021连续4周边眼3793.00.622.2间隔5底板眼15113.01.218连续6下台阶一排眼913.01.09连续97.87二排眼933.01.09连续 周边眼1253.00.67.2间隔 底板眼873.01.29.6连续仰拱辅助眼613.01.06连续44.6周边眼1933.11.019.0间隔12 合计162 458.7 147.8 227围岩台阶法钻爆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开挖断面积m290.82预计每循环进尺m2.53每循环爆破石方m32274炮眼总数个1625钻孔总长度m458.76雷管用量发162未计连接管7炸药用量Kg147.88比钻眼数个/m21.789比钻眼量m/m3210比装药量Kg/m30.65111单位体积岩体耗雷管量发/m30.712预计炮眼利用率%83.3%35
5、出渣运输起爆后,所有施工人员不得立即进入洞内,需等待10~15分钟,在确认所有炮眼均已起爆,且炮烟排净后,施工人员方可进入。首先由有经验的爆破技师进入,对开挖面进行清邦问顶,对危石进行清理。当确认掌子面处于安全状态时,装载机与汽车司机方可进入掌子面进行出碴与运输作业的施工。①装渣采用ZLC50型侧卸式装载机进行,8t以上汽车运输。②出碴时,掌子面与弃土场均安排一名指挥员,指导机械的作业。并保证施工的安全。③洞内道路要平坦,坑洼不平地段可铺设碎石进行修整,洞内施工机具、材料要摆放整齐妥当,不得影响运输车辆的通行。④出碴时,通风机要开起,及时排出洞内机械产生的废烟废气。⑤出碴时,掌子面不得有其他人员。洞内其他作业场地,均需设置一名安全员,管理施工现场的安全。6、监控量测1、监控量测工作必须紧跟开挖、支护作业进行布点和监测,量测数据可运用工程类比法及时分析反馈,必要时应根据分析结果调整支护参数,以保证施工安全。2、量测项目可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必测项目见表3、选测项目可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按照《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的规定选取。序号检测项目测量方法和仪表测量精度备注1洞内、外观察现场观察,地质罗盘仪2初期支护拱(墙)脚净空变化采用非接触无尺量测法,全站仪0.1mm35
3初期支护拱顶下沉采用非接触无尺量测法,全站仪0.1mm4地表沉降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1mm浅埋隧道(Ho≤2b)、洞口段、下穿高速公路(建筑物)段必测监控量测必测项目注:Ho为隧道埋深;b为隧道最大开挖宽度。4、净空变化量测测点布置和初读数的读取应符合下列规定。测点,测线布置详见净空变化测点布置图。净空变化测点布置图(1).上部弧形导坑开挖并施做拱部初期支护后,布设拱顶下沉测点A和第一条净空量测基线B—B’,在3~6h内取得初读数;(2).下台阶开挖并施做下部边墙初期支护后,布设第二条净空量测基线C—C’,在3~6h内取得初读数;(3).其他量测项目应在开挖后12h内取得初读数,最迟不得超过24h,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完成;(4).拱(墙)脚净空变化、拱顶、地表观测点应布设在同一断面,便于分析、比较。35
5、各测点取得初读数据后,应按照位移速度和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选择量测频率(见下表)。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加大量测频率。量测频率位移速度距开挖面距离位移速度(mm/d)侧量频率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m)量测频率≥52次/d(0~1)B2次/d1~51次/d(1~2)B1次/d0.5~11次/2~3d(2~5)B1次/2~3d0.2~0.51次/3d>5B1次/7d<0.21次/7d注:1.B为隧道开挖跨度;2.当按照“位移速度”和“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选择量测频率出现较大差异时,宜取量测频率较高的实施。6、测量要求(1)监控量测工作必须紧接开挖、支护作业,按设计要求进行布点和监测,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或增加量测的项目和内容。量测数据应及时分析处理,并将结果反馈到施工过程中。(2)隧道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洞内、外观察,洞内观察可分为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地段观察两部分。(3)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观察中发现围岩条件恶化时,应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观察后应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的地质描述图、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态记录表和施工阶段围岩级别判定卡。(4)对已施工地段的观察每天应至少观察一次,主要观察喷射混凝土、锚杆和钢架等的工作状态。(5)洞外观察重点应在洞口段和洞身埋置深度较浅地段,其观察内容应包括地表开裂、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透情况等。(6)净空变化、拱顶下沉量测宜在3~6h内完成,其它量测应在每次开挖后12h内取得起始读数,最迟不大于24h,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35
(7)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注意保护、严防爆破损坏。(8)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量测基点应在洞内、外水准基点建立联系。(9)净空变化、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浅埋地段)等必测项目应设置在同一断面,其量测断面间距及测点数量应根据围岩级别、隧道埋深、开挖方法等按规定进行。7、质量保证措施7.1质量管理目标工程质量等级验收达到合格,争创武汉市优质工程。7.2质量方针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项目部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经理任组长,项目总工任副组长,负责全项目质量领导工作,项目部设专职质检工程师,队设专职质检员,负责质量监督检查和各项检验工作。建立健全质检机构,由项目质量检查工程师及各队专职质检员,专门负责质量监督检查工作,质量检查人员享有质量否决权和验工计价签证权。质量检查做到四个结合:重点检查和全面检查相结合;内部检查与外部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经常检查相结合;专职检查与职工检查相结合。建立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实行“三工三查”制度,每个分项工程都要进行工前交底、工中检查指导、工后总结评比,并做到自查互查、交接检查。坚持施工过程中的“五不施工”和“三不交接”制度,使各项工作处于受控状态。“五不施工”即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材料无合格证或试验不合格不施工,建筑物未经复测不施工,隐蔽工程未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不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不清不施工。“三不交接”是无自检记录不交接;未经质检人员验收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严格执行各种技术管理制度如:“技术岗位责任制”、“图纸会审制”、“技术交底制”、“技术复核制”、“技术档案制”、“测量工作复测制”,使技术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施工前认真核对设计文件,领会设计意图,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加强技术培训,推行标准化作业,把工程质量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上,做到工序有标准有结论。35
实行质量全优抵押金制,推行质量经济承包,奖优罚劣。树立样板工程,样板先行,以点带面,创全优工程。我单位已通过ISO9000标准认证,施工中严格按《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要求,进行全过程控制,确保工程质量。7.3质量体系要素职责分配建立从项目经理、作业班长到操作工人的岗位质量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职责,管理生产必须管质量,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实行优质优价政策,将经济效益与质量挂钩。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切实可行的以下各部门、人员的质量体系要素职责:质量检查组织机构部门职责项目经理①主持全面工作,确保全面履行合同的要求,满足业主及社会的期望。②对所承建工程的施工进度、安全、质量、工期和成本、文明施工负责,代表企业对工程质量终身负责,是质量第一负责人。③负责质量体系在本项目部的有效运行及在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的内外协调,并改善其运行环境,保证资源投入,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④针对质量体系运行中存在的不合格,采取纠正措施。⑤主持对分供方评选及评价,审批分供方的评审结果。项目副经理①组织定期的质量体系审核工作,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②主持定期的生产交班会,合理组织,协调施工力量,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争创最大效益。③主持定期的安全质量大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决策处理。④就安全、质量方面的问题同上级领导、业主、监理及地方主管部门接口协调。⑤经常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工程质量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决策处理。⑥主持召开质量事故分析会、主持重大不合格品的评审并做出处理方案。⑦审批物资采购计划,并主持及时购买满足工程施工需求的物资、材料。定期审批机械设备配置计划,并主持及时配置机械设备,同时对大型设备的申购及时向上级领导反映。项目①全面负责本项目的施工技术工作,主持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计划,明确技术保证和质量保证要求。35
总工程师②审批关键和特殊工序的施工作业指导书及技术保证措施,主持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及推广工作。③督促工程管理部作好:对技术文件和技术资料的控制,检测设备的控制,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产品的防护和交付,不合格品的控制、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及实施,统计技术的应用及质量记录的控制工作,工程项目创优规划及措施的制订。④审批该项目工程的创优规划及创优措施。⑤负责最终检验和试验,组织工程竣工交付工程技术部①负责施工技术交底。②组织测量组对检、测设备及本项目工程控制测量进行控制。③指导试验室对检验和试验状态进行控制。④组织工程防护、交付工作,对统计技术的应用负责。⑤组织提供采购产品的标准及主材计划。⑥对质量记录的控制工作负责。⑦根据月施工计划编写作业班组旬日施工计划。安全环保部①严格按验收标准评定质量等级,提出工程质量分析报告。②组织对不合格品的评审及处置,协助总工程师组织工程竣工交付。③主持工程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制定,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④组织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及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⑤参加定期的安全、质量大检查及QC小组活动,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计划财务部①组织各相关部门进行合同评审及分承包方的评价工作。②负责项目部的年、季、月施工计划的编制,按质办理验工计价。③提出项目运行的资金计划。物资设①负责物资采购工作并组织物资进货检验和试验。②对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监督检查。③负责控制顾客提供产品,主持对采购的不合格品的分析、处置工作。35
备部④负责采购物资的搬运、贮存。⑤负责组织落实机械设备的配置、使用、维修及管理。⑥组织对分供方进行评选评价,建立合格分供方档案。综合办公室①负责制定各部门、单位对受控文件和资料的管理办法并监督其实施,定期发布受控文件清单,确保相关场所得到受控文件的有效版本。②负责完善保证质量体系运行所需的组织结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③根据项目部需要定期制订教育培训计划,确保相关人员持证上岗。④建立并保持同顾客的有效联络渠道,主持组织服务工作。施工队①按施工组织设计及技术交底的要求组织工序规范化作业。②严按有关规范准则进行施工,确保施工场地有适宜的工作环境。③严格执行三检制(工班自检、质检工程师自检、监理检验)及交接班制度,确保产品100%合格。7.4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组织机构图35
否是进行日常质量管理,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综合各部门各级质量活动并进行质量反馈。组织技术交底和落实,确保按计划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并进行图纸会审,编制施工计划,组织隐检、预检和验收。保证为实现质量目标的资金发放以“百年大计,质量为本”为中心开展教育活动。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实行以管好、用好、维修好机械设备为中心的质量责任制,做好设备检查鉴定,填好运行记录。提供合格材料及构件并提供质量证明,搞好材料的限额发放管理。做好材料进场的验收和抽检,负责现场试验工作。配合搞好工程控制测量和复测,保证施工测量精度。开展QC小组管理活动。不定期进行质量评定分析会。每月底组织工程质量检查评比。工程及技术部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质量教育活动并组织考核。工程部技术部物资部合约部测量组设备物资组试验室办公资料室质量领导小组成员:项目经理、总工程师、技术部负责人、工程部负责人、物资部负责人、合约部负责人组织保证制度保证质量保证体系施工保证工序质量质量检验材料构件设备核验工序质量检验子项工程质量检验单位工程质量检验工程质量检验工程质量评定达到目的结束质量保证体系图35
7.5质量管理流程质量控制流程见图质量控制流程图8、安全保证措施1、施工作业应注意的安全事项①隧道施工中必须密切注意围岩及地下水等的变化情况,当施工方法或支护结构不适应于实际围岩状态时,必须采取应急措施,并经批准后及时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或支护结构。②洞内作业应做到工序衔接,工区分明,各作业工序无相互干挠,通道畅通。③隧道开挖作业应合理安排支护等其他工序的顺序。软弱围岩施工必须先超前支护后开挖,初期支护紧跟开挖面;铺底作业应及时跟进,保证道路情况良好。④应保持洞内平整,铺底工序应尽可能先行,做到排水通畅,洞内、洞外无积水,不泥泞。⑤提前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安全措施。⑥爆炸作业及火药物品的管理,必须遵守现行的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对有瓦斯溢出的隧道,应根据工点的地质情况、瓦斯溢出程度和设备条件,制定适宜的施工方案。⑦钻眼A.钻眼前,应首先检查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灯光照明是否良好,支护、顶板及两帮是否牢固,有无松动的岩石,如有松动的岩石应及时支护或清除;检查加固操作平台,确保钻眼作业平台不变形不垮塌。B.凿岩机钻眼时,必须采取湿式凿岩机或带有捕尘器的凿岩机。C.使用支架的风钻钻眼时,应将支架安置稳妥。35
D.钻凿各类眼时,应精心注意不同眼的超深量,即掏槽眼深、辅助眼深、二圈眼深、周边眼深,超深量应由爆破断面大小、岩性等确定,均应在爆破设计说明书中注明,严禁在残眼中继续钻眼。E.进洞施工人员必须戴安全帽、防护手套、穿工作服;电工和电钻工还应绝缘鞋和戴绝缘手套。⑧爆破A.每日放炮时间和次数,应据施工条件明确规定,装药离放炮时间不大于30min。B.遇有下列情况时严禁装药爆破:照明不足;工作面岩石破碎尚未支护;发现流沙、洗泥未经妥善处理;可能有大量溶洞及高压水涌出的地段。C.火花起爆时,一个爆破工一次点煤不宜超过5个。有水地段内不得使用火花爆破,药卷应有防水套管或作用防水炸药。D.洞内爆破不得使用TNT、苦味酸、黑色火药等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的炸药。E.爆破后必须经过通风排烟,且其相距时间不得少于15min,并经过以下各项检查和妥善处理后,其他作业人员才准进入工作面。一是检查有无瞎炮及可疑现象;二是检查有无残余炸药或雷管;三是检查顶板、两邦有无松动石块;四是检查支护有无损坏与变形。F.有瞎炮时必须由原爆破人员按规定处理。G.装炮时严禁火种,严禁装药打眼同时进行,无关人员与机具等均撤至安全地点。H.严禁明火点炮。J.爆破器材的加工,应在远离洞口50m外的加工房中进行。⑨装渣与运输A.运输车辆不得人、料混装。洞内运输车辆必须限速行驶。洞内倒车与转向,必须开灯、鸣笛;洞口、平交道口和狭窄的施工场地,应设置“缓行”标志,必要时宜安排人员指挥交通。B.机械装渣作业应设专人指挥,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装渣不得高于车厢,装渣时,装渣机与运渣车之间不得有人并不得损坏已有的支护及临时设备。35
C.洞外卸渣线应妥善布置,卸渣点路面应保持4%的上坡,在渣堆边缘内80cm处必须设置挡木及标志;卸渣时有专人指挥卸渣、平整;卸渣场地应修筑永久排水设施和其他防护工程,确保地表径流不致冲蚀弃渣堆。D.洞内路面应加强养护,保证车辆安全运行。⑩通风与防尘A.隧道施工应采取通风、洒水等防尘措施,施工人员应佩戴防尘口罩,搞好个人防护,并定期测试粉尘和有害气体的浓度。B.隧道施工必须实施管道通风。宜采用大功率风机、大直径风筒压入式通风,长隧道应考虑混合通风方式。通风应能满足洞内各项作业所需最大风量,保证有足够的新鲜空气。通风管路方面,围绕“防漏降阻”加强管理。风管安装除了做到平、直、稳、紧外,风管节长选用30~50m一节,减少接头漏风;在衬砌台车地段,台车上部设φ1.6m的硬管,以便软风管穿越,避免或减少风管缩径和弯曲变形降低风阻。加强对进洞机械车辆的维修保养,定期检查空气滤清器是否堵塞,进、排气是否畅通,喷油效果不好的喷油嘴及时更换,使喷油效果好,雾化程度高,柴油充分燃烧。部分机械进行机外净化,主要对装载机配上带有催化剂的附属箱,连接在尾气排放管上,把发动机排出的尾气用催化剂和水洗的办法降低其有害气体。采用湿式凿岩、水幕降尘和个人防护相结合的办法防尘。水幕降尘就是采用湿式喷雾法除尘降尘。每个隧道工班距开挖面30米处设一台水幕降尘器,炮前10分钟开阀,炮后半小时关闭。另外,专门成立尘毒测试站,定期测试粉尘和有害气体浓度。C.隧道通风应设专人管理定期维护通风系统。通风机运转时,严禁人员在风管的进出口附近停留;通风机停止运转时,任何人员不得靠近通风软管行走和在软管旁边停留,不得将任何物品放在通风管或管口上。2、项目部成立安全领导小组,组长由经理申五刚担任。安全领导小组负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和检查。35
9、危险源识别施工注意事项:9.1、隧道开工前,应备足材料,施工准备不充分不准开工。9.2、隧道施工开挖应根据设计位置、中线、水平、地质情况,预计可能产生的下沉量和施工误差,掌握施工部位的尺寸,保证开挖和衬砌断面符合设计要求,同时还应根据选定的施工方法和配备施工机具,确定开挖方式和步骤,合理确定循环进尺,以便各工序互相配合,均衡施工。9.3、隧道开挖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设计与现场不符时,及时调整完善。935
.4、应有专人找顶找邦。对开挖面和衬砌地段要经常检查,特别是爆破后的工作面及其附近尤应加强检查,如可能产生险情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利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9.5、工作人员到达工作地点时,应首先检查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并详细检查支护是否牢固、顶板和两邦是否稳定,如有松动石块或裂缝,应及时予以清除或支护。9.6、两工作面接近贯通时,应加强两端的联系与统一指挥7、当两工作面的开挖距离接近30米时,应停止一端工作,将人员及机具撤走,并在安全距离以外设立警戒标志,防止人员误入危险区。9.7、采用风钻钻眼时,应检查机身、螺栓、卡套、弹簧和支架等,确保风钻质量性能良好。9.8、使用带支架的风钻钻眼时,应将支架安置稳妥。9.9、站在渣堆上操作时,应注意石渣是否稳定,防止操作时石渣坍滑伤人。9.10、钻孔台车在断层或地质不良的情况下作业,必须指派一名安全人员站在一定的位置上观察,发现险情立即撤离。9.11、洞内爆破作业必须统一指挥。9.12、装药时严禁火种,钻眼与装药不得平行作业。9.13、爆破前,人员与机具等均应撤至安全地点。9.14、爆破工应随身携带手电以防照明突然熄灭。9.15、严禁明火照明点炮。9.16、电力起爆前应预先检测爆破的准确性,防止产生拒爆。9.17、要特别注意消除产生杂散电流、感应电流、高压静电等不利条件,防止发生意外早爆。9.18、要加强洞内电源管理,对洞内电器设备和电线路要经常检查维修,防止漏电。9.19、装药前应将电灯及电线撤离工作面,装药时可用投光灯、矿灯或风灯照明。9.20、起爆主导线应敷设在电线和管路的另一侧,如不得已必须设在一侧时,与钢轨、管道等导电体间的距离必须大于1米,并悬空架设。35
10应急抢险预案10.1应急组织机构图10-1应急组织机构表10-1项目应急小组成员职责表序号成员职责1项目经理负责应急工作小组的组建,职责分配,组织培训教育,对应急小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做好预案的资金保障工作,保证应急流程疏畅。2项目副经理和项目总工程师1、对危险因素及可能发生的紧急事件进行辨识、预测,编制应急预案。2、负责对员工的实施培训工作,动员起全体力量,群防群治并及时排除危险源。3、向所有应急小组成员发放应急预案手册,做到人手一册,并组织农民工夜校进行培训学习。4、充分利用本项目的现有板报、专题讲座等形式,普及应急措施的科学知识。5、负责应急预案的更新工作。3其它组员1、参与项目特殊、紧急情况的识别,收集和提供相关信息、数据。35
2、参与项目特殊、紧急情况预案的制定;按照分工实施施工过程的监视与测量。3、按应急预案进行响应,按分工做好记录的控制。4、参与相关信息分析,协助项目总工及副经理实施预防措施。5、及时沟通,做好应急物资的采购、验证和记录、物资保管、标识等。6、负责施工现场监视设备的控制、监督、管理和检测。10.2应急抢险组织机构1、应急抢险领导小组组长:申五刚副组长:徐承东、杨新文、李超、张廷波组员:胡万里、史建华、刘璐、郑乾隆、葛小虎、孟凡、李浩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质部,由安全部长史建华任办公室主任。应急救援办公室联系电话:18655701919。2、应急抢险领导小组职责组长:在项目应急救援工作中全面负责,为应急救援总指挥。副组长:负责现场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工作,为救援现场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总调度;组织应急救援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在应急救援工作中提供总体技术支持,负责组织制订应急救援方案并指导和监督实施运行。工程部长、安环部长:负责组织本部门人员制订应急救援技术方案和负责现场指导、监督方案的实施运行。财务部长:负责确保提供应急救援工作顺利进行的资金支持。物资设备部长:负责保证本部门对应急救援过程中所需物资、设备的供给、配备、维护和提供使用。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本部门人员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做好内、外联络和沟通,负责应急救援中受伤人员的现场救护。外协办主任:负责维持应急救援工作的秩序,参与人员疏散和警戒,为应急救援提供安全保障。计划合约部长:负责在事故发生后保护现场,对在事故救援过程中确需变动的,应做好现场记录(照片、录像或绘制草图等)。35
其他组员:负责现场实施抢险救助方案,救治伤员,引导车辆及其他现场工作。10.3应急组织程序图10-2应急组织程序10.4预防及预警10.4.1风险的监控和预防措施(1)风险的监控隧道施工前,详细了解施工图纸,针对施工图纸中标明的地质灾害:瓦斯、突泥突水等进行详尽的了解,并在施工中采用超前钻孔和超前地质预报等技术措施对隧道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灾害进行预测。(2)预防措施为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以下预防措施:①、确保隧道通风:a隧道内作业用通风管必须连接到掌子面,并备用一节通风管;随着风管道前移,一旦发生塌方堵住出口,马上将风管接上,确保掌子面的作业人员能有氧气,争取抢救时间;b隧道内的通风管道必须采用防火材料制品,遇到火灾,确保通风的畅通;c对隧道内通风管遇到被刮或损坏时能得到及时的更换;d必须有确保供风的备用风机和发电机,一旦发生事故,电源中断时,备用设备必须立即启动供风;35
e动力和照明线路必须分层架设。高压在上,低压在下;干线在上,支线在下;动力线在上,照明线在下。电线距离人行地面高度不得小于2m;f禁止将通电的多余电缆盘绕堆放,防止一起电缆热燃烧引起火灾;g隧道内供电应有两套电源,一套电源出现故障时,另外一套电源负责负担救援、抽水、照明用电;②、设置消防器材:a隧道内每个避车洞处必须配备消防器材(干粉灭火器、灭火沙、水、铁锹或其他消防器材);b隧道内所有易燃易爆品(旧胶管、塑料品、废旧轮胎、木料、外加剂、油料等),必须清除洞外;c二次衬砌铺设防水板的简易平台上必须配备灭火器,穿越衬砌台车的电线必须用PVC管或其他绝缘材料包裹;d隧道内的电路和通风管路必须分设;e二次衬砌铺设防水板不得超过15m,堆放防水板处必须配备灭火器;f隧道内水管道局掌子面的距离不得超过10m,使用软管时不得超过3m,保证作业和消防用水。给水管道与支撑点之间应加垫木。③、配备抢救器材:a各架子队必须配备防毒面具,每个架子队不得少于5套;b隧道内施工必须安装应急灯;c隧道口的应急物资必须地点固定,数量固定,不得随意挪用。④、设置监测装置a隧道内必须设置有害气体、火灾等监测设备,随时检测,并做好记录;按规定对隧道惊恐、拱顶进行量测,发现围岩有变化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b隧道内有水时,应超前量测,发现变化立即采取措施。⑤、应急救援培训:隧道内施工所有施工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必须经过应急救援培训,须包括以下内容:a了解潜在危险的性质和对健康的危害;b熟悉应急救援程序;35
c掌握必要的自救及互救知识;d了解预先指定的主要及备用逃生路线、集合地点及各种避难急救场所位置;e了解各种警报的含义,掌握警报设备、通信装置、避难器具等的使用方法。10.4.2预警行动(1)隧道工程开工前,对工序中存在的风险向作业人员告知。(2)严格执行地质超前预报、监控测量等技术措施,发现异常技术参数,要及时向总工程师报告。经分析认定为事故隐患的,要及时暂停施工,研究应对措施。(3)隧道掘进至不良地质条件部位时,向全体作业人员发出隧道施工事故预警信号,提高员工思想警惕,加强技术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处理。10.5信息报告10.5.1事故应急信息报告①、信息报告的方式:对讲机、手机、当面报告。②、对讲机频道使用情况、相关人员的通信方式,均要在职工中公开。③、对讲机、手机要全天开机。④、报告程序:事故目击者向现场施工负责人报告à施工负责人向分部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汇报(特殊情况下可越级同时向项目经理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汇报)à分部工作领导小组启动预案(分部无法自行解决的二级紧急事故需向项目经理部领导小组汇报)à领导小组启动预案,调集各应急小组。⑤、报告内容: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类别、简要经过、伤亡人员情况、财产损失情况、现场作业环境、现场紧急处置状况以及现场救援所需救援专业人员和抢险设备等情况。10.5.2事故信息上报与传递①、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第一时间向分部管理人员和工区负责人报告。②、工区负责人向分部负责人报告,分部负责人立即向项目经理部负责人汇报。③、项目经理部负责人按照国务院493号令有关要求向上级主管部门或单位报告。10.6应急处置10.6.1应急处置程序35
不需要需要现场目击者立即报告工区或现场负责人分部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分部预案,组织人员奔赴经理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调动人员、设备,抢救伤员应急结束、善后工作10.6.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一)一般性应急处置措施(1)一般性事故包括高处坠落、机械伤害、车辆伤害、物体打击、触电事故等个体伤害事故。(2)发现人员迅速向事故应急救援小组报告,明确事故地点、时间、设备受损程度、人员受伤程度和人数。(3)事故救援小组接到报告后,根据实际情况启动相应级别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4)应紧急组织有关部门的人员及车辆赶赴现场,根据实际情况同时进行以下事情的安排:①封闭事故现场,设置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②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合适办法把伤员从危险区域转移到安全地带。若伤员没有被困,视周围情况和伤员受伤情况,确定是否可以移动伤员。不能移动时,要采取措施保证现场不发生二次事故、在场人员不遭受意外伤害。③根据其受伤程度,决定采取合适的紧急救治方法;④用电话等快捷方式向当地的120抢救中心求救。并派人等侯在路口处,指引救护车迅速赶到事故现场,争取医务人员接替救治。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救治前,现场人员应及时组织现场抢救。35
(5)组织人员、调动设备,抢救发生事故的设备,争取把设备事故损失降到最低。(6)伤员得到可靠救护、设备事故得到控制(不会再扩大伤亡和损失),设备抢救方案明确、设备抢救所需的人员物资到位之后,应急救援行动结束。(二)针对性应急处置措施(1)隧道坍塌①当发生坍塌时,发现人应及时发出警告信号,在危险区域的人员应立即撤离,同时禁止其他工作人员接近危险区域;②工作人员撤离至安全位置后,及时清点现场施工人员数量,查看有无人员伤亡情况,立即报告上级领导、启动应急预案;③应急指挥领导紧急调集各应急小组、抢险设备、应急物资和资金投入抢险工作;④同时现场查勘,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观察坍方情况,确定塌方位置和估计出塌方长度及方量;观察坍方段是否有涌水塌方段围岩水量大小;坍方段围岩情况及埋深,观察是否出现冒顶现象等;判断是否有二次坍塌的可能;⑤本着“安全、快速、保质、节约”的原则迅速组织设备、人员进行抢险:a如塌方体积较小,且塌方范围内已架设好较为牢固的构件支撑时,可由两段或一端逐步清除坍碴,随挖随喷射砼,随架设临时构件支撑支顶;b如坍方体积较大,或地表已下沉,或因坍体堵塞无法进入坍方范围进行支护时,则用注浆加固坍体,然后用“穿”的办法在坍体内进行开挖、衬砌,加固处理方法主要分为地表处理和洞内处理:地表处理通常采用的方法有:采用喷射砼和锚杆、钢筋网,封闭地表;地表打设注浆管,灌注水泥砂浆;采取截水、排水等方法,防止地表水灌如坍体内;坍塌体处理稳定后回填凹陷部分至原地表。洞内坍塌体稳定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加固未坍方附近未坍塌部分围岩,防止坍方的进一步发展,通常采用锚喷支护和小管棚或小导管;洞内坍塌体注浆,设止浆墙,采用单液浆,渗水较多采用双液浆;对洞内坍塌体开挖面轮廓线外加设大管棚或小导管,并进行注浆加固;地下水较丰富段可采用深(浅)孔周边预注浆辅助加固岩层。35
坍方段开挖及初支通常采用的方法有:超前支护,管棚、小导管、超前锚杆等;初期支护加强,如采用型钢拱架,加密拱架间距,增加锚杆和钢筋网,喷射砼增厚等;初期支护分步进行,及开挖后立即支护,如上台阶开挖后立即施作初期支护;对初支后围岩加强监控量测,保证施工安全;二次衬砌紧随施工,使二衬与初支共同受力。C若坍塌特别严重,自身救援能力有限时,应立即上报地方政府或相关救助部门,请求紧急救援,同时做好现场警戒和相关配合救援工作;⑥当被救人员脱离危险区域后,根据伤员人数、受伤程度,由医护人员在现场采取相应的紧急救护措施,按照“先重后轻”的原则及时将伤员送到医院进行抢救、治疗;⑦人员全部撤出危险区域后,现场要采取与坍塌成都及范围相对应的施工技术措施,控制坍塌的进一步发展,组织技术力量和救援队伍加强对事故现场的监控,果断控制或切断灾害链,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发生;⑧在确保施工人员安全的前提下,积极进行坍塌善后处理,尽快恢复正常施工生产。(2)隧道内火灾①发现隧道内起火,立即切断电源,迅速将作业人员疏散到隧道外;②调查起火原因,了解隧道内人员、设备、物资情况,了解有无能产生有害、有毒气体的材料,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救援;③如果有施工人员被隔在洞内,立即利用作业风管向隧道掌子面大量送风,时风往外吹,排泄烟尘;④洞外排风系统利用反风措施,使风机反转,向洞外排放烟尘;⑤火灾工作面附近必须保持正常的通风,防止有害气体积聚,如果已经停风设法切断自然通风,造成缺氧条件,使火灾自行熄灭;⑥掌子面人员可以利用作业水源进行灭火;⑦隧道内蓄水池旁边有人员的,就近利用条件组织灭火;⑧为防止有毒、有害气体出现,进入隧道救援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⑨立即通知最近的医院、卫生所做好抢救伤员的工作。(3)隧道突泥突水35
①当隧道内发生突水、突泥事故时,必须马上切断电源,立即撤离人员和机械设备,来不及撤离机械设备时,应首先将人员撤出;②组织调查突水、突泥的原因,与水库,蓄水池、裂隙外来水源的情况,制定救援方案;③当水流位置高于隧道时,应在适当距离外,开凿引水斜洞或水槽,将水位降低到隧道底部位置以下,在进行处理;④利用排水设备进行排水,机械挖泥;⑤当水流能控制时,采取注浆的方法进行封堵裂隙、隔离水源、堵塞水点,根据围岩地质条件,设置截水沟和排水沟,设置的水沟与隧道的主水沟相连;⑥冬季隧道排水沟的出口应设置防寒措施,防治冰塞;⑦事故发生后,用地表注浆、洞内工作面注浆、小导管注浆的方法进行封堵,清理工作面,达到标准后方可继续施工。(4)隧道内瓦斯爆炸①当险情发生后,必须立即在危险地段设置栅栏和警示标志,洞口救护队首先组织调查工作,准确探明事故性质、原因、范围、遇难人数和所在位置,以及洞内通风瓦斯等情况,并立即制定抢救疏散方案;②如有人员伤亡或引起火灾,应立即拨打“120”或“119”等急救电话;③救护对抢救洞内遇难人员和处理洞内各种灾难事故必须及时、果断、有效。救护队员对受伤人员在现场立即进行初级救护,并按正确方法搬运;④在排除瓦斯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瓦斯浓度变化,以防未能排除的积聚瓦斯引起二次爆炸;⑤因瓦斯爆炸引起火灾时,不准停风,应当控制进风量,对塌方体上积聚的瓦斯,应设置局部通风系统。塌方地段尽快衬砌,封闭瓦斯出路;⑥对塌方体地段的岩石缝隙应加强监视工作,掌握瓦斯浓度变化,及时提供险情报告;⑦救护队员在处理事故时,不得进入灾区个别行动,在窒息区工作时,不得直接通过嘴口讲话,队员之间必须保持彼此看到信号或听到声音的范围;(5)隧道内有害气体浓度超标①接到有害气体超标的报告后,立即切断电源,马上撤出施工人员;35
②调查有害气体的类型:粉尘、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氢,还是瓦斯的来源,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救援预案;③救援队伍进入隧道后,必须随时检查有害气体的浓度,掌握各种气体浓度的变化,采取措施,防止爆炸或连续爆炸,确认没有爆炸危险时方可进行救援工作;④不得改变通风系统,防止因风流变化,发生以外事故;⑤在有明火时必须控制风速,采用喷雾洒水法,不得使有害气体、粉尘飞扬发生爆炸,随时检查围岩变化,防止坍塌冒顶,一旦围岩发生变化,必须增设临时支撑;⑥发生粉尘、有害气体爆炸时,立即抢救遇险、遇难人员,迅速送往就近的医院进行救治;⑦对爆炸引起的火灾必须采取直接灭火的方法进行灭火;⑧在保证进风方向人员全部撤离的情况下采用反风措施排毒,为防止爆炸危险可以采取强行通风,排除有害气体;⑨因有害气体喷出燃烧时,如喷出量较小,在规定浓度以下时,应保证正常通风或加大供风量,防止有害气体浓度上升,发生爆炸;⑩如果有害气体喷出和突出的数量很大时,应停止通风或隔断风源,对火区隧道进行封闭;为防止有害气体扩散必须封堵有害气体排放源。10.7应急资源保障10.7.1应急物资保障储备一定数量的应急抢险物资,规定品名、规格、数量,在指定地点存放,存放地点应保证道路、通讯畅通,指定专人保管。特殊情况下,应急预案物资的调配请总经理部在管段范围内调配。(1)发生应急救援事故后,现场救援小组应保证事故地点距干线公路的救援便道畅通,必要时请总部综合管理室调配。(2)现场配置止血、消炎药品,以及医疗包扎用具。并事前指派专人进行用药培训,并在现场进行临时包扎、用药。(3)后场调度人员应事先熟悉周边医疗单位的情况,以便在事故时能及时把伤员送到合适的医疗单位救治。35
(4)警示标语、标牌,现场作业会有与乡村公路相交的情况,为避免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要配备足够的安全警示标语和隔离绳、隔离彩旗。(5)劳动防护用品配置,每位工作人员都要按照规定发放劳动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滑鞋、雨衣、雨鞋、安全帽、手套。同时,配备足够的安全带、安全网、安全绳、攀升梯。(6)消防器材,为了预防现场油品火灾和电气火灾,配备足够数量的ABC/4干粉型灭火器材。(7)应急救援用具、药箱、担架等(8)每个隧道洞口设置独立的应急物资仓库,储备必要的抢险物资:①、圆木、方木若干;②、格栅钢架、锚杆、钢筋网等现场常用材料;③、应急灯、手电筒、木工锯、大锤、撬棍、编织袋等现场常用材料。④、消防器材:配备在隧道口及隧道内的固定位置;⑤、防毒面具:置于合适位置;⑥、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设备:置于合适位置。10.7.2应急队伍保障各隧道配备20人以上的应急救援队伍,抢险队伍应做到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抢险现场。抢险人员要求身体强壮、作风朴实、头脑灵活、纪律严明、能够吃苦耐劳,具有奉献精神。人员配备以工区员工为主,现场其他作业人员为辅。每年做一次应急培训。(1)培训内容①、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故类型以及事故可能引起的事故后果。具体内容见前文所述。②、应急救援分工及各自的岗位职责。具体内容见前文所述。③、应急救援程序:具体内容见应急救援程序所述。④、伤员紧急救护的基本知识:皮肤擦伤、扭伤、扎伤、砸伤、触电、骨折、中毒窒息等轻伤的紧急救护;10.8后期处置10.8.1伤员处理35
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做好事故的善后经济补偿事宜。10.8.2事故调查事故调查小组在事故得到控制以后,迅速到受到保护的现场调查取证,查明产生事故的原因。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部门组织的事故调查小组调查时,应积极配合。根据事故产生的原因,确定事故的性质和责任。根据事故定性与事故的严重程度,对产生事故的责任部门或责任人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提出事故处理意见。10.8.3事故处理按照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事故处理,奖励事故救援立功人员,处罚事故责任人,对责任人和相关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分析事故原因并研究制定安全措施。10.8.4事故总结项目部在事故处理完毕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写出书面材料报上级主管部门。10.8.5事故报告按照国务院493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要求,按照文件要求依次向各级主管部门上报。(1)上报的部门发生安全事故后,各项目分部应向项目经理部报告,由项目经理部统一向二航局、公司安监处汇报。由公司安监处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条例》的有关内容依次上报到上一级部门。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2)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①、事故发生单位概况;②、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③、事故的简要经过;④、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35
⑤、已经采取的措施;⑥、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10.8.6恢复生产事故发生以后,项目部在完成现场应急救援工作后,处理事故后期工作时,在确认危险已经解除且经事故救援领导机构同意的前提下,应尽快组织人员恢复生产,避免影响施工生产进度。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