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1.00 KB
  • 18页

坊西街道路施工组织设计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西安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专)毕业论文题目:纺西街道路施工组织设计专业:建筑施工与管理级别:10春学号:1061101400911姓名:杜明华单位:甘肃第二安装工程公司2011年10月30日17 摘要施工组织设计是用来指导施工项目全过程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文件,是施工技术与施工项目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它是工程开工后施工活动能有序、高效、科学合理地进行的保证。本施工组织设计包括: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的设计,工程进度计划安排、季节性施工措施、路面工程设计中的土石方工程,混凝土工程、砖砌筑工程、给排水管道安装、以及质量保证措施的设计、安全技术措施的设计、工程进度计划安排措施的设计、季节性施工措施和各项资源需用量计划的设计。关键词:项目管理工序施工措施17 目录一、工程概况…………………………………………………………………31.1、工程简介…………………………………………………………………3二、施工准备…………………………………………………………………4三、项目机构管理………………………………………………………………4四、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54.1、道路工程…………………………………………………………………54.2、排水工程………………………………………………………………11五、本工程关键工序及难点的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125.1、管道与井室结合部的处理…………………………………………135.2、沟槽土回填及路基填筑………………………………………………14六、工程进度计划安排及保证措施……………………………………146.1、工程进度………………………………………………………………146.2、保证工期措施…………………………………………………………14七、季节性施工措施………………………………………………………157.1、雨季施工措施…………………………………………………………157.2、高温施工措………………………………………………………………15结语………………………………………………………………………………15参考文献……………………………………………………………………………………1517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南起纺南路,北至纺五路,全长949.017,道路设计红线宽为30m。1.主要技术标准: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I级,机动车双向四车道;红线宽度30m;计算行车速度:30KM/h;路面设计荷载:BZZ-100型标准车;抗震设防烈度:8度,地震峰值加速度a=20g2.横断面设计:红线宽度为30m,双向4车道,2幅路,东侧机动车道宽为8m,中央分隔带宽为1.5m,西侧机动车道宽为7.5m,东侧的路侧带宽为625m,西侧的路侧带宽为675m。另外在两侧的路侧带上分别修建和人行道在同一平面上宽为2m的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横坡为1.5%,非机动车道横坡为2%,人行道横坡为2%。[5]3.路面设计采用双层沥青路面,路面结构计算荷载采用标准轴载BZZ—100,设计年限15年[1]。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为[3]:(1)机动车道:上层面: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5cm黏油层1.3kg/m下面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7cm乳化沥青稀浆封层0.6cm基层:二灰碎石32cm底基层:石灰土20cm(2)非机动车道:上层面: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4cm黏油层0.3kg/m下面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6cm乳化沥青稀浆封层0.6cm17 洒透油层1kg/m基层:二灰碎石20cm底基层:石灰土20cm(3)人行道路面结构:6cm彩色路面砖2cmM10水泥砂浆5cmc20细粒式混凝土二、施工准备1.向施工单位提供施工现场水文地质资料及地基处理施工验收资料。2.施工单位进场前,提供施工图纸,落实有关配合专业施工队伍,并组织图纸会审。3.向施工单位提供平面测量控制点和标高控制点。4.审核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5.签订施工合同以及完成施工报建手续。三、项目机构管理项目部主要管理职能如下:1.项目经理(1)全权履行本工程合同职能与条款,确保完成工程的任务和目标。(2)全面负责本工程工期、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及成本等目标跟踪管理,协调和监督各职能部门的动作状况。(3)参加业主的工程会议,执行会议决定的有关工程事项。(4)主持项目工作会议,审定和签发对内、对外的有关重要文件。2.项目副经理(1)负责本工程生产管理,根据工程进度,安排各项施工生产任务,注重施工进度关键线路,把握分部分项工程节点工期,保证工期目标的最终实现。(2)主持内部生产会议,协调和解决施工生产难点和矛盾,确保工程顺利进行。(3)参加业主召开的工程会议,配合业主的协调工作,提供方便施工的必要条件。(4)按照本工程的物资准备计划和机械进退场计划,并结合工程进度,分阶段组织物资的采购、调配和进场以及设备的进退场,保证施工正常进行。(5)督促和检查分管的职能部门的工作,调动职能部门的动作能力。3.技术负责人(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2)主持和组织本工程施工详图内部会审,汇集图纸质疑事项,提请设计人员澄清和解决。17 (3)主持和组织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作业方案的编制,并注重实施过程中的改进措施。(4)主持编制“项目质量保证计划”,确保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以期最终实现本工程质量目标。(5)注重现场安全生产责任制,负责和策划现场施工人员的生活设施,保证人员住宿条件和正常生产状态。建立现场施工安全生产程序,布置工程保卫设施。主管现场文明施工、策划文明施工包干区域,并督促责任人严格按《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细则》执行。(6)督促和检查分管职能的工作,注重质量记录的积累与建档。注重指令畅通,措施有效。4.技术组对施工范围内的工程进行技术管理,解决图纸及设计上的问题,制定施工方案及作业指导书,编制与调整各级施工进度计划等。对工程施工进行测量放线、沉降观测以及按规范要求进行试验检验、计量管理等。并对施工技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汇编成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及时总结并定期上报上级技术部门。5.施工组对施工范围内的工程质量、进度等进行管理、协调、调度并与施工范围外的工程进行协调。实施和调整各级施工进度计划,负责现场施工。对临时用水、用电等进行管理、协调。6.安全组对施工过程中的生产安全、文明施工、临设、消防、保卫进行综合管理,建立安全责任制。监督特种行业持证上岗。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事故隐患督促整改。四、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4.1、道路工程1.路基土石方施工(1)施工准备工作1)认真了解施工现场及红线外周边环境条件,详细了解工程地质资料(目前业主尚未提供),摸清地上障碍物及地下各专业管线、暗渠、地下构筑物等情况,拟订相应的拆迁方案、保护方案、软弱地基处理方案、临时交通组织方案等,经业主、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根据施工需要尽早实施完。2)复核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坐标、高程,经业主、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后,测设现场施工测量控制网,进行原地貌复测、道路定位放线,并与相邻路段的定位放线闭合、接顺。3)在土石方工程施工前,恢复道路中线并固定路线主要控制桩,校对及增设水准基点,按图纸要求现场放样,定出路基边缘、坡口、坡脚、借土场、弃土场等的具体位置桩,并在距路中心一定安全距离处设置控制桩,桩上标明桩号及路中心挖填高度。17 4)路基范围内的所有草皮、植物、树根等有机杂质和淤泥、腐质土及杂填土,运到业主或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弃土场。地表清理完后修整铺平并碾压到规定的压实度。遇软弱地基时,应与监理工程师商定方便有效的处理办法,并经设计签认。5)用作填方的土应先取样试验确定其性质,测定不同土质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用于控制回填土的压实度。6)修筑施工临时运输通道及沿线临时排水设施,并与现状道路、排水系统连通。(2).土石方施工1)土石方施工主要采用机械化施工,人工辅助配合。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选用反铲挖土机、装载机、自卸汽车、推土机、压路机、平地机等,2)土方开挖:土方开挖时应严格按图纸所示的路线走向、标高、范围和横断面要求开挖,并应注意对开挖范围内的地下管线和其它构筑物进行保护。开挖土方时,对适宜作填筑路基的土方应就近利用;对不适宜作填筑路基的土方则作为弃土,运到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弃土场。3)开挖路基土方宜从上到下分层依次进行,随时做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泄水。路槽应预留10cm厚以上的土,由人工清理到设计标高,避免超挖。4)路基填方施工:填方作业前,在完成场地清理后,应对原地面充分压实:填土高度低于20cm和挖方路段应至少翻松30cm深,翻松后分层压实;填土高度(不包括路面厚度)小于1.4米时,对原地面清理和掘除之后的地质基底翻松25cm深,翻松后分层压实;填土高度大于1.4米时,将清理和掘除后的原地面压实,原地面压实度要求与路基土方压实标准规定相同,达到上述要求后方可进行路基填筑[2]。填方作业应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分段施工,摊铺厚度按试验路段确定的松铺厚度进行,一般每层松铺厚度最大不超过30cm,最小不得小于10cm,施工时每层要摊铺均匀,使每层在碾压后能获得均匀厚度。路基各层应保证有2~3%横坡,以利排水。每层填料铺设宽度,应超出每层路堤按压实标高的设计宽度10cm以上,以保证修整边坡后的路堤边缘仍能达到路基土方压实标准规定的要求。5)土方压实是路基施工的关键。为保证压实质量,必须严格控制压实土的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2%范围内。若含水量偏高,应翻松凉晒;若含水量偏低,则应预先洒水湿润。6)根据机械的性能,采用下列压实程序:17 用推土机推开初平,中型压路机作稳定碾压,平地机进一步精平,再用振动压路机加强碾压至全层密实,最后用压路机无振封面碾压,使其表面达到密实。7)地下管井周围等压路机碾压不到之处,采用手扶式振动器碾压。路基土方施工工艺框图(见图1)清除障碍物及草皮、表土等测量放线标高、界线复检挖、填土方分层碾压密实压实度检测路槽初平稳压精平强压封面压实度检测验收图1路基土方施工工艺框图(2)水泥级配碎石基层施工中采取的质量保证措施1)、为防止混合料配比不稳定,将采取以下技术措施:a17 骨料级配必须满足设计要求,采购时应按照规定进行采购,进料时进行抽查,符合要求后使用;b、拌和场应设置堆料棚,棚四周要有排水设施,使粉煤灰中的水份充分排走;消解石灰的含水量应控制在30%左右,呈粉状使用;c、混合料拌料场,必须具备计量斗,对各种原材料按规定的重量比进行计量;d、混合料拌制,本工程拟采用挖掘机配合装载机集中拌合;e、堆场混合料有离析时,在出场前必须用铲车进行翻堆,使得堆料上下翻拌均匀,装车时铲斗不要过高,以免混合料离析;f、加强混合料配比抽检,凡超出质量标准范围,必须重新拌制,达到质量要求后才能出场。2)、为防止混合料摊铺时离析,将采取以下技术措施:a、要保证出厂混合料均匀,含水量合适;b、在非机铺时,进入现场的混合料应按照摊铺厚度来估算卸料堆放的距离,卸车时要采用拖卸,即车边走边卸,以减少翻卸造成离析;c、严禁使用钉耙摊铺混合料和铁锹高抛混合料。为防止基层表面灰浆过厚,将采取以下技术措施:d、在拌制混合料时,应严格按照规定的配合比进行拌制,尤其是控制二灰的含量;e、严格控制混合料的出厂含水量,送至现场混合料的含水量应控制在较最佳含水量大2%~5%范围内,具体应根据天气情况确定。f、在接近最佳含水量(+2%~-1%)时进行碾压;碾压时先轻后重,先静后振,尤其是在进行振动碾压时,注意混合料是否冒浆,若有,应采用静压,以防止过多的二灰冒至表面。;17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施工工艺框图(见图2)准备工作配比设计报监理工程师审批拟定施工方案石灰化学分析试验拌和楼拌和施工测量放样备料中心钻拌合运输检测平整度平地机整平摊铺检测找平碾压洒水养生重复碾压二灰碎石基层结束交验检测配比、含水量检测松铺系数图2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施工工艺框图2、非机动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1)施工顺序17 (物资、机械、技术)准备工作→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混合料试拌→混合料施工配合比确定→防水层施工→摊铺沥青砼面层试验段→沥青砼下面层摊铺压实→沥青砼中、上面层→正式摊铺沥青砼路面(2)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压实采用摊铺机摊铺,摊铺机装有可调的活动熨平板,可自动电加热,装有可调振幅的震动夯板。1)沥青路面层试验段根据技术规范,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前,提出具体实施方案,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并在监理工程师监督下进行试验段铺筑。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地点铺筑一段试验路段,以检验施工工艺和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性能以及机械匹配情况,获得各类沥青混凝土生产施工的技术指标。试验段施工完成后,及时做好施工总结,形成完整的作业指导书,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作为正式施工的控制依据。2)摊铺层厚、标高、坡度控制我项目部配备的摊铺机具有自动找平功能,摊铺厚度根据试验段中得出的松铺系数进行控制。在摊铺下面层时,自动找平摊铺机需要一个准确的基准面,基准面可采用设置钢丝弦线的方法,在铺设前先按设计的纵坡进行布设,摊铺机利用传感器自动调整摊铺标高和坡度。在摊铺的过程中应经常检查虚铺的厚度。在进行中面层和上面层的摊铺时,采用非接触式自动平衡梁装置进行控制。3)平整度检测施工中用3m铝合金靠尺跟踪检测,发现不合格的地方及时修整。(3)施工检测与质量标准施工完成后,对沥青压实度、平整度、弯沉值、抗滑值、厚度、中线、纵断面高程、路面宽度、模坡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批,在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质量标准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的要求,并满足招标文件中的技术规范补充规定的要求。3.道路附属工程施工(1)人行道路面砖施工17 1)施工顺序清理基层→测量放线→砌平道牙→湿水、水泥砂浆找平→铺砌方砖→灌缝→局部砼找补→清理→封闭养生→交验2)施工前将基层面清扫干净。用1∶4水泥砂浆卧底找平后,立即铺砌砼方砖。铺方砖时采用纵横拉线的双控办法,对纵横砖缝的直顺进行满幅控制。铺砌时,应跟踪检查层面是否稳固、平整,灌缝是否饱满,纵横缝是否直顺。面层养生时间不得少于3天,在此期间严禁行人、车辆等上道走动、碾压。人行道砖施工工艺框图(见图3)清理基层测量放线砌平道牙湿水,水泥砂浆找平纵横拉线,铺砌预制砼砖灌缝局部砼找补清理封闭、养生交验图3人行道砖施工工艺框图17 (1)立、平道牙均购买半成品,其外形尺寸、强度等级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道牙不得有断裂现象。应尽量减少搬运次数,搬运过程中,若有损边、掉角,应及时予以修补或更换。(3)施工前应测量放样,严格控制高程和平面位置,准确地放线钉桩。(4)安装砌筑时,路缘石排列应整齐、稳固,直线段顺直,曲线段无折角,顶面平整无错牙,灌缝饱满,勾缝整齐。4.2排水工程1、排水管井施工1)施工顺序测量放线→开挖管沟井坑→沟坑底处理→基础→下管稳管→接口→砌检查井→部分回填→闭水试验→回填夯实→装井座井盖及雨水口→检查验收2)沟槽开挖a.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测出排水管道的中心线,并将中心线控制桩引到施工作业现场外做好保护。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利用该控制点检查、校正管道位置。b.采用机械分段分层开挖。在挖土时,为防止机械扰动槽底原始土层,沟槽底预留10-20厘米原土层用人工清理至设计标高。为方便施工,槽顶一侧堆置土方,堆置位置在远离槽顶边1.5m以外,以免因荷载过大而引起沟槽塌方,另一侧留出用于材料运输和管道安装。c.对有地下水的沟槽,要从低向高开挖,以便抽排积水,如发现沟槽底部有不良土基时,要及时请示监理单位、设计院等协商处理。3)管井施工a.排水管道铺设前先打平基,等平基达到一定强度再稳管、打管座及接口施工。管道基础和检查井分别按设计图及标准图施工。b.钢筋砼管的运输、下管采用8t或16t汽车吊吊装,人工配合。吊装前要先对管材进行检查,修补缺陷,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合格后方能下管安装。c.排水管道采用重型钢筋砼承插排水管。接口、抹带前将承口内部及插口外部洗刷干净,接口环形缝要均匀一致,填料要填捣密实。17 d.管道铺设遵循从低处向高处的原则,稳管时管轴线和坡度用仪器检测,管底与管基紧密接触,管道安装和铺设中断时,应用塞子或堵板将敞口封闭。e.检查井砌筑应在井基砼强度达到70%、稳好管子、做好接口后砌筑。排水检查井内的流槽也应在井壁砌到管顶时随时修建,用砖砌筑并抹水泥砂浆,防止积水与阻塞。f.污水管道安装完毕后,要及时进行闭水试验,试验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核准签验后,方可填土。4)沟槽回填a.回填前应先排除积水,检查管座是否与管道紧贴,并应保护管道接口不受损坏。b.在管道安装完、管基砼及井室砌体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70%后,分两步回填:管道两侧管腔及管顶以上0.5米处应先填筑采用人工填夯,管顶上部0.5米以内不得回填直径大于100毫米的块石或坚硬的土块,分层摊铺,分层夯实,夯实均匀,防止漏夯;然后再填筑以上部分。如槽内宽度允许,采用压路机进槽碾压,每层碾压厚度必须控制在30厘米以内。c.回填土方时,管道两侧和井室四周要同时分层对称回填,对称夯实,以防管道受力不均匀发生移位或损坏井室。d.回填夯实时每层土均应取样检验,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填筑上一层。e.井座、井盖施工时应与路面施工协调配合,及时调整其标高。五、本工程关键工序及难点的施工方法及措施5.1、管道与井室结合部的处理1、施工单位应严格按图施工,任何变更均应经设计单位确认。2、施工前应对井盖框、防反射裂缝材料、钢筋等半成品、原材料进行进场报验并复试。3、检查井基础与管道基础应同时浇筑,混凝土基础施工缝应设置在平基位置,必要时在接缝处设置补强钢筋。4、管道穿过井壁的施工应符合GB50268-2008第8.2.2条的要求。5、检查井周围路基回填应与沟槽回填同时进行,宜先从井周开始向沟槽方向回填。井周回填压实时应沿井室中心对称进行,回填土粒径不大于0.02m,分层压实厚度不大于0.15m。5.2、沟槽土回填及路基填筑17 1、闭水试验前,所有支管均应预留到位,尽量避免出现闭水试验后,再开凿井壁安放支管的情况。2、按设计要求,在所有管道的相关功能性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沟槽回填。3、沟槽回填前应排干积水,清除淤泥、松土及杂草、杂物后再进行回填。4、沟槽回填应严格控制回填土质、粒径及含水量,严禁回填淤泥、腐殖土、有机质和含生活垃圾的土。5、根据设计、规范要求,回填土应分层回填,分层压实,分层压实厚度及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6、沟槽两侧应对称回填,其高差不得超过30cm。7、二灰碎石拌和与摊铺控制要点宜采取厂拌拌和运输至现场,摊铺机进行摊铺。拌和时应严格控制配合比尤其是石灰用量和含水量;摊铺时应进行试验段以确定压实系数。8、碾压当天摊铺的必须当天碾压成型,应控制在最佳含水率±1%范围内进行碾压,遵循“先轻后重,先边后中,先慢后快”的原则,轮迹重叠宜1/3以上。9.养生保持洒水养护至少7d以上,应封闭交通。必要时应采取覆盖措施。10、验收标准(1)实测要求压实度、无侧限抗压强度、弯沉值均应满足设计和验收规范的要求。(2)外观要求碾压无明显轮迹,无推移、起皮、裂缝现象。11、沥青面层应及时摊铺完成,未实施上面层的严禁投入使用。六、工程进度计划安排及保证措施17 6.1、工程进度1、本工程每一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计划在施工前必须严格按本投标组织设计的网络计划总纲和进度横道图编制。并编制月和旬进度计划。做到事先有计划,执行按计划,完成照计划。(1)、月、周施工进度计划(2)、关键性工期控制计划2、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时,明确该计划的关键线路,并提出切实的关健路线上的关健工序的保证措施。3、防止非关健路线上升为关健路线,从而影响了进度计划。当计划的施工进度不能按期完成时,必须在下道工序施工时提出追赶工期的措施和计划。6.2保证工期的措施1、加强计划管理,根据工期要求和当地的自然条件合理编排工程总进度计划。在具体施工中,根据各项目工序的具体情况还要制定详细的月度计划及旬计划,做到以天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总工期。在施工中,以节点工期和形象进度作为重点考核指标。2、在编排施工计划时,尽量避开恶劣天气施工,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使有效工作时间留有足够的余地。3、根据工期、工程的大小和施工特点,必须备足需用的施工机械,保证机械化施工的需要,而且对重要机械要有适当的备用数量。加强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对于易损坏机械零件要有适当的贮量,以便及时更换,保证机械具有良好的技术状况。4、合理安排足够的施工人员,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5、施工中加强调度,统一指挥,定期召开生产调度会,调整计划,统一部署,集中力量攻克薄弱环节。各工段和工序应相互密切配合,协调一致,避免干扰,减少窝工。6、密切与监理工程师的联系。施工中遇到疑难问题向有关部门能及时解决。7、在施工计划时期内,各分项工程创造条件早开工,开辟多个作业面同时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材料等务必限期到位,各项准备工作尽可能提前进行,以早开工,促进多项工作的进展,加快项目的实施。七、季节性施工措施17 7.1雨季施工措施1、路基填挖段雨季施工雨季开挖土路堑时,要分层开挖,每层地面纵坡须大于1%,挖方边坡须沿边坡预留30cm厚、开挖路堑距路基面30cm时停止开挖。并在两侧挖排水沟。待雨过后再开挖修整至设计位置。2、雨季施工的防护措施3﹑修建的硬路面施工便道,保持晴雨通畅。4﹑做好施工场地的排水,保持排水沟渠的畅通。5﹑避开雨季施工,但已压实好的路面须有2%~4%的施工横坡以利排水,并整平。下雨及收工前将摊散的松土压实完毕,不致积水。6、路面、桥涵混凝土构筑物的雨季施工7、水泥一定放入水泥仓库或棚内,严防受潮、水浸而变质报废。8、在工程施工期间,要切实做好防台风、防洪水措施。遇到暴雨、台风时,将停止一切机械设备施工,并做好人员安置。并积极的与气象单位保持必要联系,做好每日气象预报记录,以便正确合理的安排和指导工程施工。7.2高温季节施工措施1.采取预防措施,防止高温下,高空作业人员的过度疲劳和中暑引起高空坠落。2按规定放置防火装置。3临建工程每间房间安装吊扇,增加房间高度,保持良好通风,此外,还要增加屋面保温厚度,使工人能够有个较好的休息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和旺盛的精力,提高工作效率。4露天焊接作业,一是要挡阳光曝晒,二是用挡风罩挡风,防止焊接过程风吹焊接熔池,造成焊缝氧化或产生气孔。5六级以上大风、暴雨,露天及一切高空作业停止,延误工期采取其他手段抢补回来。不允许在大风暴时在室外高空作业。确需抢险作业,必须加双向措施,确保操作设备、建筑结构物、材料的安全。结语17 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的关键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做到既要把握住重点项目,又要兼顾全面无遗漏。施工组织设计是承包方对工程施工所作的总体部署和对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等所作的全面承诺,是招标方评标的主要依据之一,稍微的疏忽都会使招标方产生疑问而影响工程中标。施工组织设计是要确定适应工程施工管理需要的现场管理体系,组织精干的管理班子,招标方对此十分重视。施工组织设计是要编制好施工进度计划。不仅要明确重要节点的完成日期,有时候对复杂的施工阶段还要排出更细的计划。在此基础上,必须制订好相应的保证工期的措施,使业主相信你的进度计划是能够确保的。施工组织设计是制订好安全技术措施。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老师对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在学习中,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侮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老师的高深精湛的造诣与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参考文献[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T004—89)[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