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50 KB
  • 6页

大温差地区轨缝控制施工工法改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大温差地区轨缝控制施工工法一、前言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00多公里,是连接我国内地与西藏的钢铁大动脉,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沿线空气稀薄、气候严寒、昼夜温差大。气候条件与内地铁路轨道工程所处环境截然不同,现有技术标准均需在工程实践中予以验证。如何控制轨缝是保证青藏铁路建设必须解决的难题之一。为搞好轨缝控制技术,中铁一局铺架工程项目经理部专门成立轨缝控制科研小组,在“南疆铁路快速铺轨施工组织及铺轨轨缝控制研究”(铁道部科技成果办公室组织鉴定)的基础上通过理论计算,结合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认真总结一年多施工经验,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高原大温差地区轨缝控制的施工工法。二、工法特点1、轨缝控制卡具构造简单、工作可靠,有利于现场加工制作。2、使用接头卡具后,将铺轨前接头连接工序转移到铺轨机后,加速了铺轨速度。3、强化轨缝控制相关因素,工艺监控。三、适用范围本工法适用于大温差普通轨道机械铺轨轨缝控制。四、接头卡具工艺原理6 1、接头卡具结构接头卡具构造极为简单。依轨型取一矩形钢板,在其上固定两个圆柱,圆柱各插入二轨头端部的螺栓孔内,利用矩形钢板控制轨缝。为拆装方便,外侧焊上把手。轨缝2mm为一级,卡具自0~18mm共10个规格为一套,使用时2套为一组。2、接头卡具使用接头卡具使用极为方便。铺轨机将轨端对齐后,手持接头卡具将二圆柱插入前后的螺栓孔即可,落下轨排即可通过铺轨机。接头卡具数量共需三组,一组铺轨机前运用,一组铺轨机后占用(安装鱼尾板时方可拆下),一组由后向前传递。五、工艺流程及施工要点(一)轨缝控制工艺流程图复测线路测量轨温按白灰线铺轨上紧鱼尾板上碴整道计算轨缝按标准钉联轨排收集气象资料调查、调整轨缝6 (二)施工要点1、轨排钉联严格按照轨节铺设计划表及规范要求进行配轨。严格按照标准检查枕木间距、扣件扭矩、轨距、接头相错量等内容,确保轨排钉联质量。2、线路复测铺轨前对线路中桩进行全部复测,要求线路中桩设置准确、规范、齐全。3、方向控制在距离线路中心线一侧1.25米处,洒一条白灰线,以减少铺轨的方向误差,利于轨缝控制。4、收集气象资料为准确计算预留轨缝,必须提前搜集沿线各地气象资料,确保铺轨时预留轨缝计算准确。5、测量轨温铺轨时利用数显轨温表及时、准确的测量轨温,一般情况下每小时测量一次,温差变化大时半小时测量一次,根据公式计算预留轨缝值。6、根据施工实践和现场情况合理选取轨缝调整量。7、轨缝控制铺轨时先使用合适型号的接头卡具连接钢轨接头,待铺轨过后,再补上鱼尾板。这样,既可保证轨缝,又提高了铺轨的速度。8、上紧鱼尾板6 按照设计螺栓扭矩及时上紧鱼尾螺栓。并在铺轨过后三天内,每天按规定的力矩复拧一次螺栓,以保持接头的规定扭矩。9、上碴整道铺轨后及时拨正线路,并组织上碴整道,增加道床的纵横向阻力,防止温度急剧变化造成轨缝不均匀。10、调查轨缝、及时调整铺轨过后每2km调查一次轨缝,根据调查实际结果与理论值进行对比,总结经验,调整后续计算轨缝的取值。并采取相应措施调整此段轨缝,或在后续铺轨中加以调整。六、机具设备主要机具设备配置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备注1铺轨机25mPG301台2倒装龙门架65t×2YD652台3钉联机25mDL251台4龙门吊10t×17mMDH7台5轨道车222kwGCS220G1台6救护车全顺1台7内燃机车DF42台8平板车N1717辆9发电机组200kwNTA-8551台10轨温计SGW-114个11扭力扳手50Nm4把12轨缝塞尺20-30mm5把13接头卡具80套0~18mm,每2mm一级14方尺3把6 七、劳动力组织劳动力配置表(每班)工序主要工作内容线路工装吊工机械工普通工测量工合计轨节拖拉指挥15安装拖拉架及摘挂钩2引导滑靴进行2吊铺轨节指挥110人铺轨机走行司机1铺轨机起重司机1轨节挂钩2稳接头4拨道指挥(兼垫接头及找中桩)1上接头上螺栓(放轨缝卡)47人解开鱼尾板2卸接头轨枕扣件1拨道铺轨时拨道(二人兼摘钩)4812人补足并拧紧鱼尾板螺栓和接头扣件6612人线路维修检查指挥123人线路维修(包括铺轨后拨道)1210施工前检查1113人其他机械钳工值班13人电工值班1发电机司机1合计383528175人八、质量控制措施1、强化各工艺流程质量责任制。2、现场测温人员、预留轨缝调整计算人员,需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3、鱼尾螺栓扭距现场应有专用测力扳手测量。九、效益分析6 青藏铁路气候条件恶劣,紫外线照射强烈,空气稀薄,不适宜人类活动。在保证运营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劳动强度,最大限度的减少养护工作量是青藏线的特殊要求,也是以人为本精神的体现。我们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工序工艺的优化,施工机具的开发研制,将轨排铺设速度由原来的每节5~6分钟减少为2.5~3分钟,不仅提高了铺轨速度,不仅加快了青藏铁路建设的步伐,而且严格控制了线路上的轨缝,减少了日后的养护及维修工作量,大大节省了劳动力,真正做到了青藏铁路免维护、少养护的目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应用实例由中铁一局施工的南疆线库阿段自1997年4月20日正式开始铺架施工,于1998年6月20日到达阿克苏,历时14个月,实际作业357天,完成正、站线铺轨534.80km,铺道岔97组,架梁461孔,创日铺轨全国最新纪录。在青藏铁路冻土区及高原、高寒、缺氧、大风、等特殊条件下,应用本工法铺设南山口(DK845+900)至可可西里(DK1074+200)段线路时,先后创造日铺轨6.002公里、6.575公里和7.925公里的高原铺轨记录,其中最高单班铺轨3公里。经过对已铺轨地段轨缝调查(DK845+900~DK1002+500段),目前该段线路轨缝检算值误差每公里累计左股最大66mm、最小-58mm,右股最大62mm,最小-67mm,均小于±80mm;低温时检查轨缝无连续3个及以上的连续瞎缝;轨缝均没有超过最大构造轨缝。该段线路轨缝均达到了《铁路轨道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的要求,证明以上施工技术措施适用于高原铁路大温差条件下铺轨时的轨缝控制。执笔人:和民锁马新安孙军红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