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5 MB
- 13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河道土方量计算案例例题(断面法)今天碰到客户的一个河道土方工程量计算的项目。给大家说说河道土方量计算的流程吧!河道开挖土方工程量计算在工程施工当中也是经常碰到的,河道土方工程量计算可以利用计算机AutoCAD绘图软件的二次开发软件即飞时达土方计算软件FastTFT,辅助开展对河道挖方工程量的计算,较之传统的土方挖填方计算方法,该方法工程量计算更为精确,计算效率更高,并且能充分运用计算机软件参与工程量计算,达到了提高工程量计算准确度,降低误差率,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专业的飞时达土方计算软件FastTFT大家可以去免费下载,就可以看到飞时达土方计算软件的界面了,具体看我怎么用专业化的飞时达土方计算软件来计算河道开挖土方工程量呢?别急,听我慢慢说来。 一、工程概况 该河道范围总面积为48.951225亩,所处位置地形起伏不是太大,河道开挖前的自然地形高程介于-0.500~6.529m之间,开挖平整后的设计等高线高程介于0.5~2.2m,总挖方量为8411.85方左右,填方量3446.79方。 二、提供河道开挖土方工程量计算的矢量化的地形图
整体观看
局部放大查看 三、分别转换河道原始地形高程点和设计地形等高线以及设计等高线离散化
分别转换自然地形高程点和设计等高线,然后分别生成自然地形三角面和设计地形三角面 四、布置河道土方计算范围
五、布置河道断面线(采用断面法计算河道土方工程量) 为了迎合自然地形高程点的分布情况,我们采用了单个插入断面线的方法去布置断面线,虽然速度会慢点,但是断面线上断面点采集自然地形高程点精度会提高不少。
整体观看
局部放大 六、分别采集断面点自然地形标高和断面点设计地形标高
断面点数据局部放大观看 七、绘制断面线断面图
随机抽取了三个断面线的断面图 八、断面法计算土方工程量以及绘制断面法土方量统计表
摘录于:http://www.w856.com/tft/post/53.html
第十三章:干燥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熟练掌握表示湿空气性质的参数,正确应用空气的H–I图确定空气的状态点及其性质参数;熟练应用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解决干燥过程中的计算问题;了解干燥过程的平衡关系和速率特征及干燥时间的计算;了解干燥器的类型及强化干燥操作的基本方法。二、本章思考题1、工业上常用的去湿方法有哪几种?态参数?11、当湿空气的总压变化时,湿空气H–I图上的各线将如何变化?在t、H相同的条件下,提高压力对干燥操作是否有利?为什么?12、作为干燥介质的湿空气为什么要先经预热后再送入干燥器?13、采用一定湿度的热空气干燥湿物料,被除去的水分是结合水还是非结合水?为什么?14、干燥过程分哪几种阶段?它们有什么特征?15、什么叫临界含水量和平衡含水量?16、干燥时间包括几个部分?怎样计算?17、干燥哪一类物料用部分废气循环?废气的作用是什么?18、影响干燥操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调节、控制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三、例题例题13-1:已知湿空气的总压为101.3kN/m2,相对湿度为50%,干球温度为20oC。试用I-H图求解:(a)水蒸汽分压p;(b)湿度H;
(c)热焓I;(d)露点td;(e)湿球温度tw;(f)如将含500kg/h干空气的湿空气预热至117oC,求所需热量Q。解:由已知条件:P=101.3kN/m2,Ψ0=50%,t0=20oC在I-H图上定出湿空气的状态点A点。(a)水蒸汽分压p过预热器气所获得的热量为每小时含500kg干空气的湿空气通过预热所获得的热量为例题13-2:在一连续干燥器中干燥盐类结晶,每小时处理湿物料为1000kg,经干燥后物料的含水量由40%减至5%(均为湿基),以热空气为干燥介质,初始湿度H1为0.009kg水•kg-1绝干气,离开干燥器时湿度H2为0.039kg水•kg-1绝干气,假定干燥过程中无物料损失,试求:(1)水分蒸发是qm,W(kg水•h-1);(2)空气消耗qm,L(kg绝干气•h-1);原湿空气消耗量qm,L’(kg原空气•h-1);
(3)干燥产品量qm,G2(kg•h-1)。解:qmG1=1000kg/h,w1=40℃,w2=5%H1=0.009,H2=0.039qmGC=qmG1(1-w1)=1000(1-0.4)=600kg/hx1=0.4/0.6=0.67,x2=5/95=0.053①qmw=qmGC(x1-x2)=600(0.67-0.053)=368.6kg/h②qmL(H2-H1)=qmwqmL’=qmL(1+H1)=12286.7(1+0.009)=12397.3kg/h③qmGC=qmG2(1-w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