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 MB
  • 148页

建筑电气照明安装工程技术交底集

  • 14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工程名称交底部位工程编号日期交底内容:硬质阻燃塑料管(PVC)明敷设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室内或有酸、碱等腐蚀介质的场所照明配线敷设安装(不得在40℃以上的场所和易受机械冲击、碰撞摩擦等场所敷设)。2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凡所使用的阻燃型(PVC)塑料管,其材质均应具有阻燃、耐冲击性能,其氧指数不应低于27%的阻燃指标,并应有检定检验报告单和产品出厂合格证。2.1.2阻燃型塑料管,其外壁应有间距不大于1m的连续阻燃标记和制造厂厂标。管里外应光滑,无凸棱、凹陷、针孔、气泡;内外径尺寸应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管壁厚度应均匀一致。2.1.3所用阻燃型塑料管附件及明配阻燃型塑料制品,如各种灯头盒、开关盒、接线盒、插座盒、管箍等,必须使用配套的阻燃型塑料制品。2.1.4粘合剂必须使用与阻燃型塑料管配套的产品,粘合剂必须在使用限期内使用。2.2主要机具:2.2.1铅笔、皮尺、水平尺、卷尺、尺杆、角尺、线坠、小线、粉线袋等。2.2.2手锤、錾子、钢锯、锯条,刀锯、半圆锉、活扳子、灰桶、水桶等。2.2.3弯管弹簧(简称弯簧)、剪管器,手电钻、钻头、压力案子、台钻等。2.2.4电锤、热风机、电炉子、开孔器、绝缘手套、工具袋,工具箱、煨管器,高凳等。2.3作业条件:2.3.1配合混凝土结构施工时,根据设计图在梁、板、柱中预下过管及各种埋件。2.3.2在配合砖结构施工时,预埋大型埋件、角钢支架及过管。2.3.3在装修前根据土建水平线及抹灰厚度与管道走向,按设计图进行弹线浇注埋件及稳装角钢支架。2.3.4喷浆完成后,才能进行管路及各种盒、箱安装,并应防止管道污染。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预制支、吊架铁件及管弯→测定盒箱及管路固定点位置→管路固定→管路敷设→管路入盒箱→变形缝做法3.2按照设计图加工好支架,吊架、抱箍、铁件及管弯。预制管弯可采用冷煨法和热煨法。3.2.1阻燃塑料管敷设与煨弯对环境温度的要求如下:阻燃塑料管及其配件的敷设,安装和煨弯制作,均应在原材料规定的允许环境温度下进行,其温度不直低于-15℃。3.2.2冷煨法:管径在25mm及其以下可以用冷煨法。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3.2.2.1使用手扳弯管器煨弯,将管子插入配套的弯管器内,手扳一次煨出所需的弯度见图3-l所示。3.2.2.2将弯簧插入(PVC)管内需煨弯处,两手抓住弯簧两端头,膝盖顶在被弯处,用手扳逐步煨出所需弯度,然后抽出弯簧(当弯曲较长管时,可将弯簧用铁丝或尼龙线拴牢上一端,待煨完弯后抽出)。3.2.2.3热煨法:用电炉子、热风机等加热均匀,烘烤管子煨弯处,待管被加热到可随意弯曲时,立即将管子放在木板上,固定管子一头,逐步煨出所需管弯度,并用湿布抹擦使弯曲部位冷却定型,然后抽出弯簧。不得因煨弯使管出现烤伤、变色、破裂等现象。3.3测定盒、箱及管路固定点位置:3.3.1按照设计图测出盒、箱、出线口等准确位置。测量时,应使用自制尺杆,弹线定位。3.3.2根据测定的盒、箱位置,把管路的垂直点水平线弹出,按照要求标出支架,吊架固定点具体尺寸位置。3.4管路固定方法:3.4.1胀管法:先在墙上打孔,将胀管插入孔内,再用螺丝(栓)固定。3.4.2木砖法:用木螺丝直接固定在预埋木砖上。3.4.3预埋铁件焊接法:随土建施工,按测定位置预埋铁件。拆模后,将支架、吊架焊在预埋铁件上。3.4.4稳注法:随土建砌砖墙,将支架固定好。3.4.5稳注法:随上建砌砖墙,将支架固定好。3.4.6剔注法:按测定位置,剔出墙洞(洞内端应剔大些),用水把洞内浇湿,再将合好的高标号砂浆填入洞内,填满后,将支架、吊架或螺栓插入洞内,校正埋入深度和平直,无误后,将洞口抹平。3.4.7抱箍法:按测定位置,遇到梁柱时,用饱箍将支架、吊架固定好。3.4.8无论采用何种固定方法,均应先固定两端支架、吊架,然后拉直线固定中间的支架、吊架。3.5管路敷设:3.5.1断管:小管径可使用剪管器,大管径使用钢锯锯断,断口后将管口锉平齐。3.5.2敷管时,先将管卡一端的螺丝(栓)拧紧一半,然后将管敷设于管卡内,逐个拧紧。3.5.3支架、吊架位置正确、间距均匀、管卡应平正牢固;埋入支架应有燕尾,埋入深度不应小于120mm;用螺栓穿墙固定时,背后加垫圈和弹簧垫用螺母紧牢固。3.5.4管水平敷设时,高度应不低于2000mm;垂直敷设时,不低于1500mm(1500mm以下应加保护管保护)。3.5.5管路较长敷设时,超过下列情况时,应加接线盒;3.5.5.1管路无弯时,30m;3.5.5.2管路有一个弯时,20m;3.5.5.3管路有二个弯时,15m;3.5.5.4管路有三个弯时,8m;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3.5.5.5如无法加装接线盒时,应将管直径加大一号。3.5.6支架、吊架及敷设在墙上的管卡固定点及盒,箱边缘的距离为150~300mm,管路中间距离见表3-1所示。3.5.7配线与管道间最小距离见表3-2所示。3.5.8管路连接:3.5.8.1管口应平整光滑;管与管、管与盒(箱)等器件应采用插入法连接,连接处结合面应涂专用胶合剂,接口应牢固密封。3.5.8.2管与管之间采用套管连接时,套管长度直为管外径的1.5~3倍;管与管的对口应位于套管中处对平齐。3.5.8.3管与器件连接时,插入深度宜为管外径的1.1~1.8倍。3.5.9管路敷设:3.5.9.1配管及支架、吊架应安装平直、牢固、排列整齐、管子弯曲处,无明显折皱,凹扁现象。3.5.9.2弯曲半径和弯扁度应符合规范规定。3.5.10直管每隔30m应加装补偿装置,补偿装置接头的大头与直管套入并粘牢,另一端(PVC)管套上一节小头并粘牢,然后将此小头一端插入卡环中,小头可在卡环内滑动。补偿装置安装示意图。见图3-2所示。3.5.11(PVC)管引出地面一段,可以使用一节钢管引出,但需制做合适的过渡专用接箍,并把钢管接箍埋在混凝土中,钢管外壳做接地或接零保护。(PVC)管与钢管连接见图3-3所示。及其支架、吊架应平直、牢固、排列整齐;管子弯曲处,无明显折皱、凹扁现象。4.2.2盒、箱设置正确,固定可靠,管子插入盒、箱时,应用粘结剂,粘接严密、牢固,采用端接头与内锁母时,应拧紧盒壁不松动。检查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4.2.3管路保护应符合以下规定:穿过变形缝处有补偿装置,补偿装置能活动自如;穿过建筑物和设备基础处,应加保护管;补偿装置平正,管口光滑,内锁母与管子连接可靠;加套保护管在隐蔽工程记录中标示正确。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记录。4.3允许偏差项目:硬质(PVC)塑料管弯曲半径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3-3规定。5成品保护5.1敷设管路时,保持墙面、顶棚、地面的清洁完整。修补铁件油漆时,不得污染建筑物。5.1.1施工用高凳时,不得碰撞墙、角、门、窗;更不得靠墙面立高凳;高凳脚应有包扎物,既防划伤地板,又防滑倒。5.1.2搬运物件及设备时不得砸伤管路及盒、箱。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套箍偏中,有松动,插不到位,胶粘剂抹得不均匀,应用小刷均匀涂抹配套供应的胶粘剂,插入时用力转动插入到位。6.2大管煨弯时,有凹扁、裂痕及烤伤、烤变色现象。因烤烘面积小,加热不均匀,应灌砂用电炉间接烤,或用水烤。面积要大,热要均匀,并有型具一次煨成。6.3管路敷设出现垂直与水平超偏,管卡间距不均匀。固定管卡前未拉线,造成水平误差;使用卷尺测量有误,应使用水平仪复核,让始终点水平,然后弹线再固定管卡,先固定起终二点,中间加档管卡,选择规格产品,并要用尺杆测量使管卡固定高度一致。7质量记录7.1阻燃型(PVC)塑料管及其附件检定测试报告单和产品出厂合格证。7.2硬质阻燃型塑料管明敷设预检、自检、互检记录。7.3设计变更洽商记录、竣工图。7.4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交人: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工程名称交底部位工程编号日期交底内容:硬质阻燃型塑料管(PVC)暗敷设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民用建筑内的照明系统,在混凝土结构内及砖混结构暗配管敷设工程(不得在高温场所及顶棚内敷设)。2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凡所使用的阻燃型(PVC)塑料管,其材质均应具有阻燃、耐冲击性能,其氧指数不应低于27%的阻燃指标,并应有检定检验报告单和产品出厂合格证。2.1.2阻燃型塑料管,其外壁应有间距不大于1m的连续阻燃标记和制造厂厂标,管里外应光滑,无凸棱、凹陷、针孔、气泡;内外径尺寸应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管壁厚度应均匀一致。2.1.3所用阻燃型塑料管附件及暗配阻燃型塑料制品,如各种灯头盒、开关盒、接线盒、插座盒、端接头、管箍等,必须使用配套的阻燃型塑料制品。2.1.4阻燃型塑料灯头盒,开关盒、接线盒,均应外观整齐,开孔齐全,无劈裂损坏等现象。2.1.5辅助材料:镀锌铁丝,专用粘接剂等。2.2主要机具:2.2.1铅笔、皮尺、卷尺、尺杆、线坠、小线、水平尺。2.2.2手锤、錾子、钢锯、锯条、刀锯、半圆锉、活扳子、水桶、灰桶、灰铲。2.2.3弯管弹簧(简称弯簧),剪管器,手电钻、钻头、压力案子、台钻等。2.2.4电锤、热风机、电炉子、开孔器、绝缘手套,工具袋,工具箱,煨管器、高凳等。2.3作业条件:2.3.1配合土建砌体(如砖混结构加气砖、矿渣砖等)施工时,根据电气设计图要求与土建墙上弹出的水平线,安装管路和盒箱。2.3.2配合土建混凝土结构施工时,大模板、滑模板施工混凝土墙、在钢筋绑扎过程中,根据设计图要求预埋套盒及管路,同时办理隐检手续。2.3.3加气混凝土楼板、圆孔板、应配合土建调整好吊装楼板的板缝时,同时根据设计图进行配管。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弹线定位→加工管弯→稳注盒箱→暗敷管路→扫管穿带线3.2弹线定位:3.2.1根据设计图要求,在砖墙、大模板混凝土墙、滑模板混凝土墙、木模板混凝土墙、组合钢模板混凝土墙等处,确定盒、箱位置进行弹线定位,按弹出的水平线用小线和水平尺测量出盒,箱准确位置并标出尺寸。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3.2.2根据设计图灯位要求,在加气混凝土板、预制圆孔板(垫层内或极孔内暗敷管路);现浇混凝土楼板、预制薄混凝土楼板上,进行测量后,标注出灯头盒的准确位置尺寸。3.2.3各种隔墙剔槽稳埋开关盒弹线。根据设计图要求,在砖墙、泡沫混凝土墙、石膏孔板墙、礁渣砖墙等,需要稳埋开关盒的位置,进行测量确定开关盒准确位置尺寸。3.3加工管弯:预制管弯可采用冷煨法和热煨法。3.3.1阻燃塑料管敷设与煨弯对环境温度的要求如下:阻燃塑料管及其配件的敷设,安装和煨弯制作,均应在原材料规定的允许环境温度下进行,其温度不宜低于-15℃。3.3.2冷煨法:管径在25mm及其以下可以用冷煨法。3.3.2.1断管:小管径可使用剪管器,大管径可使用钢锯断管,断口应锉平,铣光。3.3.2.2用膝盖煨弯:将弯管弹簧(简称弯簧插入PVC管内需要煨弯处,两手抓牢管子两头,顶在膝盖上用手扳,逐步煨出所需弯度,然后,抽出弯簧(当弯曲较长的管子时,可将弯簧用镀锌铁丝拴牢,以便拉出弯簧)。3.3.2.3使用手扳弯管器煨弯,将管子插入配套的弯管器,手板一次煨出所需弯度,见3-1图3-l所示。3.3.3热煨法:用电炉子、热风机等加热均匀,烘烤管子煨弯处,待管子被加热到可随意弯曲时,立即将管子放在木板上,固定管子一头,逐步煨出所需管弯度,并用湿布抹擦使弯曲部位冷却定型,然后抽出弯簧。不得因煨弯使管出现烤伤、变色、破裂等现象。3.4稳埋盒、箱:3.4.1盒、箱固定应平正牢固、灰浆饱满,收口平整,纵横座标准确,符合设计图和施工验收规范规定。3.4.2砖墙稳埋盒、箱:3.4.2.1预留盒、箱孔洞:根据设计图规定的盒、箱预留具体位置,随土建砌体电工配合施工,在约300mm处预留出进入盒、箱的管子长度,将管子甩在盒、箱预留孔外,管端头堵好,等待最后一管一孔地进入盒、箱稳埋完毕。3.4.2.2剔洞稳埋盒、箱,再接短管:按弹出的水平线,对照设计图找出盒、箱的准确位置,然后剔洞,所踢孔洞应比盒、箱稍大一些。洞剔好后,先用水把洞内四壁浇湿,并将洞中杂物清理干净。依照管路的走向敲掉盒子的敲落孔,再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填入洞内将盒、箱稳端正,待水泥砂浆凝固后,再接短管入盒、箱。3.4.2.3组合钢模板、大模板混凝土墙稳埋盒、箱:a在模板上打孔,用螺丝将盒、箱固定在模板上;拆模前及时将固定盒、箱的螺丝拆除。b利用穿筋盒,直接固定在钢筋上,并根据墙体厚度焊好支撑钢筋,使盒口或箱口与墙体平面平齐。3.4.2.4滑模板混凝土墙稳埋盒、箱:a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预留盒、箱孔洞,采取下盒套、箱套,然后待滑模板过后再拆除盒套成箱套,同时稳埋盒或箱体。b用螺丝将盒、箱固定在扁铁上,然后将扁铁焊在钢筋上,或直接用穿筋盒固定在钢筋上,并根据墙厚度焊好支撑钢筋,使盒口平面与墙体平面平齐。3.4.2.5顶板稳埋灯头盒:a加气混凝土板、圆孔板稳埋灯头盒。根据设计图标注出灯位的位置尺寸,先打孔,然后由下向上剔洞,洞口下小上大。将盒子配上相应的固定体放入洞中,并固定好吊板,待配管后用高标号水泥砂浆稳埋牢固。b现浇混凝土楼板等,需要安装吊扇、花灯或吊装灯具超过3kg时,应预埋吊钩或螺栓,其吊挂力矩应保证承载要求和安全。c隔墙稳埋开关盒、插座盒。如在砖墙泡沫混凝土墙等,剔槽前应在槽两边先弹线,槽的宽度及深度均应比管外径大,开槽宽度与深度以大于1.5倍管外径为宜。砖墙可用錾子沿槽内边进行剔槽;泡沫混凝土墙可用刀锯锯成槽的两边后,再剔成槽。剔槽后应先稳埋盒,再接管,管路每隔1m左右用镀锌铁丝固定好管路,最后抹灰并抹平齐。如为石膏圆孔板时,宜将管穿入板孔内并敷至盒或箱处。3.5暗敷管路:3.5.1管路连接:3.5.1.1管路连接应使用套箍连接(包括端接头接管)。用小刷子沾配套供应的塑料管粘接剂,均匀涂抹在管外壁上,将管子插入套箍;管口应到位。粘接剂性能要求粘接后1min内不移位,粘性保持时间长,并具有防水性。3.5.1.2管路垂直或水平敷设时,每隔1m距离应有一个固定点,在弯曲部位应以圆弧中心点为始点距两端300~500mm处各加一个固定点。3.5.1.3管进盒、箱,一管一孔,先接端接头然后用内锁母固定在盒、箱上,在管孔上用顶帽型护口堵好管口,最后用纸或泡沫塑料块堵好盒子口(堵盒子口的材料可采用现场现有柔软物件,如水泥纸袋等)。3.5.2管路暗敷设:3.5.2.1现浇混凝土墙板内管路暗敷设:管路应敷设在两层钢筋中间,管进盒,箱时应煨成灯叉弯,管路每隔1m处用镀锌铁丝绑扎牢,弯曲部位按要求固定,往上引管不宜过长,以能煨弯为准,向墙外引管可使用“管帽”预留管口,待拆模后取出“管帽”再接管。3.5.2.2滑升模板敷设管路时,灯位管可先引至牛腿墙内,滑模过后支好顶板,再敷设管至灯位。3.5.2.3现浇混凝土楼板管路暗敷设:根据建筑物内房间四周墙的厚度,弹十字线确定灯头盒的位置,将端接头、内锁母固定在盒子的管孔上,使用顶帽护口堵好管口,并堵好盒口,将固定好盒子,用机螺丝或短钢筋固定在底筋上。跟着敷管、管路应敷设在弓筋的下面底筋的上面,管路每隔1m用镀锌铁丝绑扎牢。引向隔断墙的管子、可使用“管帽”预留管口,拆模后取出管帽再接管。3.5.2.4预制薄型混凝土模板管路暗敷设: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确定好灯头盒尺寸位置,先用电锤在板上面打孔,然后在板下面扩孔,孔大小应与盒子外口略大一些。利用高桩盒上安装好卡铁(轿杆)将端接头,内锁母把管固定在盒子孔处,并将高桩盒用水泥砂浆埋好,然后敷设管路。管路保护层应不小于80mm为宜。3.5.2.5预制圆孔板内管路暗敷设:电工应及时配合土建吊装圆孔板时,敷设管路。在吊装圆孔板时,及时找好灯位位置尺寸,打灯位盒孔,接着敷设管路。管子可以从圆孔板板孔内一端穿入至灯头盒处,将管固定在灯头盒上,然后将盒子用卡铁放好位置,同时用水泥砂浆固定好盒子。3.5.2.6灰土层内管路暗敷设:灰土层夯实后进行挖管路槽,接着敷设管路,然后在管路上面用混凝土砂浆埋护,厚度不宜小于80mm。3.6扫管穿带线:对于现浇混凝土结构,如墙、楼板应及时进行扫管,即随拆模随扫管这样能够及时发现堵管不通现象,便于处理因为在混凝土未终凝时,修补管路。对于砖混结构墙体,在抹灰前进行扫管,有问题时修改管路,便于土建修复。经过扫管后确认管路畅通,及时穿好带线,并将管口、盒口、箱口堵好,加强成品配管保护,防止出现二次堵塞管路现象。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阻燃型塑料管及其附件材质氧指数应达到27%以上的性能指标。阻燃型塑料管不得在室外高温和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明敷设。检查方法:检查测试资料,观察检查。4.2基本项目:4.2.1管路连接紧密,管口光滑,保护层大于15mm,使用胶粘剂连接紧密、牢固。4.2.2盒、箱内设置正确,固定可靠,管子进入盒、箱处顺直,一孔一管,以端接头与内锁母将管固定在盒、箱管孔处,牢固不松动。4.2.3管路保护应符合以下规定:穿过变形缝处有补偿装置,补偿装置能活动自如,穿过建筑物和设备基础处,应加保护管;补偿装置平正,管口光滑,内锁母与管子连接可靠,加套保护管在隐蔽工程记录中标示正确。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检查隐蔽工程记录4.3允许偏差项目:硬质PVC塑料管、弯曲半径安装允许偏差项目和检验方法见3-l表3-3所示。5成品保护5.1剔槽打洞时,应预先划好线,避免用力猛剔,造成洞口或槽剔的过大、过宽,甚至影响土建结构质量。5.2管路敷设完毕后注意成品保护,特别是在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电工配合土建施工关系密切,在合模和拆模时,应注意保护管路不要移位、砸扁或踩坏等现象出现。5.3在混凝土板、加气板上剔洞时,注意不要剔断钢筋,剔洞时应先用钻打孔,再扩孔,不允许用大锤由上面碰孔洞。5.4配合土建浇灌混凝土时,应派电工看护,以防管路移位或受机械损伤。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6.1保护层<15mm管路有外露现象,应将管槽深度剔到1.5倍管外径的深度,并将管子固定好后用水泥砂浆保护并抹平灰层。6.2稳埋盒、箱有歪斜;暗盒、箱有凹进、凸出墙面现象;盒、箱破口;座标超出允许偏差值。对于稳埋盒、箱应先用线坠找正、座标正确再固定稳埋;暗装盒子口或箱口,应与墙面平齐,不出现凹凸墙面的现象。暗箱贴脸与墙面缝隙预留好;用水泥砂浆将盒箱底部四周填实抹平,盒子收口平整。6.3由于墙厚度较薄,箱体厚度与墙厚度相差无几,箱底处抹灰开裂,在箱底处加金属网固定后,再抹灰找平齐。6.4管子煨弯处的凹扁度过大及弯曲半径小于6D(D管子直径)。煨弯应按要求进行操作其弯曲半径应大于6D。6.5管路不通,朝上管口未及时堵好管堵,造成杂物落入管中。应在立管时,随时堵好管堵,其它工种作业时,应注意不要碰坏已经敷设完毕的管路,避免造成管路堵塞。6.6PVC管用火煨弯时,容易出现烤变色、凹扁过大、煨弯倍数不够等现象。因此在用热煨弯时,应注意避免出现以上问题。7质量记录7.1阻燃型(PVC)塑料管及附件、检定测试报告单和产品出厂合格证。7.2硬质阻燃型塑料管暗敷设时,应进行技术交底、预检、隐检、自检、互检记录。7.3设计变更洽商记录、竣工图。7.4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交人: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工程名称交底部位工程编号日期交底内容:半硬质阻燃型塑料管暗敷设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民用建筑内电气照明暗管配线工程,不得在高温场所、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及顶棚内敷设。2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半硬质塑料管及其配件必须由阻燃处理的材料制成。塑料管外壁应有间距不大于1m的连续阻燃标记和制造厂标,并有产品合格证。管壁厚度均匀,无裂缝、孔洞、气泡及管身变形等现象。半硬塑料管不得在高温及露天场所堆垛存放。2.1.2配电箱:应为两部认证合格厂家的产品、产品应有合格证。2.1.3开关盒、插座盒、灯头盒、接线盒等塑料盒均应外观整齐,敲落孔齐全,无劈裂等现象。2.1.4镀锌材料:扁钢、圆钢、木螺丝、机螺丝、铅丝等。2.1.5辅助材料:防腐漆、胶粘剂、水泥、砂子等。2.2主要机具:2.2.1铅笔、卷尺、水平尺、线坠、水桶、灰桶、灰铲。2.2.2手锤、堑子、钢锯、锯条、刀锯、木锉等。2.2.3台钻、手电钻、钻头、木钻工具袋、工具箱、高凳等。2.3作业条件:2.3.1紧密配合土建施工,根据建筑物墙体结构(如砖墙、加气砖墙等)弹好水平线及墙厚度线,安装盒、箱与管管路。2.3.2配合土建结构施工时,大模板、滑模板施工混凝土墙时,需在钢筋绑扎过程中预埋套盒及管路,同时办理隐检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灌施工。2.3.3加气混凝土楼板、圆孔板,应及时配合土建调整好吊装楼板的板缝时进行配管。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弹线定位→盒箱固定→管路敷设→扫管穿带线3.2弹线定位:根据设计图规定进行水平线及墙厚度线测定,确定盒、箱及预埋件位置;成排成列的盒、箱应挂通线或十字线找直,以确定盒、箱的准确位置。3.3盒、精固定:3.3.1砌块墙稳埋盒、箱。根据盒、箱位置线剔洞,洞大小比盒、箱略大为宜。将洞内清理干净,用水将洞内浇湿,然后用强度等级不小于M10的水泥砂浆稳埋盒、箱。如为空心砌块墙剔洞后,应用碎砌块水泥砂浆将空洞先行封堵,再稳埋盒、箱。3.3.2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楼板固定盒、箱:3.3.2.1用穿筋盒直接固定在钢筋上。3.3.2.2用机螺丝将盒、箱固定在扁钢上,再将扁钢固定在钢筋上。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3.3.2.3预制楼板稳埋灯头盒:预制圆孔板,加气混凝土楼板的灯头盒孔洞,应在楼板下面由下向上剔洞,上方洞口可在楼板上面扩孔。盒子安装好卡铁或轿杆,在楼板下面装好托灰板,用水将洞内浇湿,然后用强度等级不小于M10的水泥砂浆稳埋盒子。3.3.2.4滑模板混凝土墙稳埋盒、箱:可采取预留盒,箱套,然后拆除盒、箱套,在预留孔洞处稳埋盒、箱。3.4管路敷设:3.4.1管路敷设要求:3.4.1.1半硬塑料管的连接可采用套管粘接法,套管的长度不应小于管外径的三倍;管子的接口应位于套管的中心,连接处结合面应用胶粘剂粘接牢固。3.4.1.2敷设管子时,应尽量减少弯曲,当线路直线段长度超过15m或直角弯超过三个时,应增设中间接线盒。3.4.1.3管路经过建筑物变形缝处,应有补偿装置能活动自如。3.4.1.4剔槽敷管时,不允许剔横槽及剔断钢筋;加气混凝土板只允许沿板缝剔槽。3.4.1.5滑模板内的竖向管段不应有接头。3.4.1.6管入盒、箱,管口应平齐,管口露出盒、箱应不大于5mm,并应一管一孔,孔大小应与管外径相吻合。3.4.2砌块墙内管路敷设:3.4.2.1砌墙时应配合土建,将半硬塑料管敷设在墙中,向上引管应堵好管口,并用临时支杆(钢筋或木杆等)将管沿敷设方向挑起。为使盒、箱平正,标高准确,可将管子敷设至盒、箱位置100mm处甩出,待墙体砌完后,再入管稳埋盒、箱。3.4.2.2剔槽敷管时,应在槽两边弹线,用快錾子剔。加气混凝土墙,应用刀锯锯两边后再别,槽宽及槽深均比管外径大5mm为宜。敷管时,每隔0.5m左右用铁钉、细铅丝将管子固定好。然后用强度等级不小于M10的水泥砂浆抹面保护,厚度不应小于15mm。3.4.3预制楼板上管路敷设:3.4.3.1预制圆孔板上敷设的管路,每隔0.5m左右,距灯头盒0.15m以内均应用细铅丝与板孔绑扎固定牢,再用水泥砂浆将灯头盒稳埋牢固。3.4.3.2引向隔墙的预留管不宜过长,应堵好管口。3.4.3.3易受机械损伤的管段应用水泥砂浆先行保护。3.4.4现制混凝土墙或楼板内管路敷设:3.4.4.1管路应敷设在两层钢筋中间,管入盒后,应堵好管口,堵好盒子。管路每隔0.5m左右,距盒子0.15m以内用细铅丝与钢筋绑扎牢。3.4.4.2引向隔墙的预留管不易过长,并应堵好管口;向上引管可用钢筋挑起;向下引管可预留与隔墙呈垂直方向的豁洞(约100mm×50mm),或预埋套管,拆模后,将管引下。3.4.4.3当为滑模板施工时,由开关盒或接线盒至灯位的管段可先放在牛腿墙段内,滑模过后,及时将管取出,待顶板支好后引至灯位。3.5扫管穿带线:3.5.1管路敷设后,待墙、楼板施工完毕后(现浇混凝土工程应在拆除模板后),应及时进行预扫管。扫管过程中,必须将管路与施工图进行核对,及时处理管路中的故障。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3.5.2扫管应使用带布扫管的方法,即将布条固定在带线的一端,从管路的另一端拉出,清除管内的杂物、积水。扫管完毕后,应堵好管口,封闭盒口。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半硬塑料管必须由阻燃处理的材料制成,其氧指数应在27%以上,其材质及适用场所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或检查隐蔽工程记录。4.2基本项目:4.2.1管路连接紧密,管口光滑,保护层大于15mm。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隐蔽工程记录。4.2.2盒、箱设置正确,固定可靠,管子进入盒、箱处顺直,盒、箱内露出长度应小于5mm。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4.2.3管路经过建筑物变形缝处应设置补偿装置,补偿装置能活动自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记录。4.3允许偏差项目:管路敷设及盒、箱安装允许偏差见表3-4所示。5成品保护5.1剔槽打洞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造成墙面周围破碎。洞口不易剔得过大,过宽,不要造成土建结构缺陷。5.2管路敷设完后应立即进行保护,其它工种操作时,应注意不要将管子砸扁和踩坏。5.3在混凝土板、加气板上剔洞时,注意不要剔断钢筋,剔洞时应先用钻打孔,再扩孔,严禁用大锤由上面砸孔洞。5.4配合土建浇灌混凝土时,应派人看护,以防止管路位移或受机械损伤。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管路有外露现象,或保护层不足15mm,剔槽时要保证深度,并且及时将管子固定,再用水泥砂浆保护。6.2稳住及预埋的盒、箱有歪斜、坐标不准、灰浆不饱满等现象。稳住盒、箱时一定要找准位置,先注入适量的水泥砂浆,再用线坠找正,然后用水泥砂浆将盒、箱周围的缝隙填实。6.3管子煨弯处的凹扁度过大及弯曲半径应大于等于6D。煨弯应按要求操作并及时地固定和保护。6.4管路不通。朝上的管口容易掉进杂物,因此,应及时将管口封堵好。其它工种作业时,应注意不要碰损敷设完的管路,以免造成管路堵塞。7质量记录7.1半硬质阻燃型塑料管及其附件,应有出厂质量证明及氧指数检测报告单。7.2配电箱出厂质量证明,外省市进京产品应有“两部”认可生产允可证明复印件。7.3技术交底、隐检、预检、自检、互检记录。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7.4半硬阻燃型塑料管填写配管及管内穿线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中有关配管中的有关内容。7.5设计变更,洽商记录,竣工图。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交人: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工程名称交底部位工程编号日期交底内容:塑料阻燃型可挠(波纹)管敷设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内电气照明、塑料阻燃型可挠(波纹)管暗敷设工程。不得在高温场所,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及顶棚内敷设。2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塑料阻燃型可挠(波纹)管及其附件必须由阻燃处理的材料制成,其管外壁应有间距不大于1m的连续阻燃标记和制造厂标,并有产品合格证。管壁厚度均匀,无裂缝、孔洞、气泡及变形等现象。波纹管不得在高温及露天场所堆垛存放。2.1.2配电箱。一般使用的成套配电箱,箱壳为钢板制造,应有防腐措施。成套配电箱应为两部认证合格厂家的产品,产品应有合格证。2.1.3开关盒、插座盒、灯头盒、接线盒等塑料盒均应外观整齐,敲落孔齐全,无劈裂现象。2.1.4管箍、管卡头,护口应使用配套的阻燃型塑料制品。2.1.5镀锌材料:扁钢、圆钢、木螺丝、机螺丝、铅丝等。2.1.6辅助材料:防腐漆,木砖,扫管布,水泥、砂子等。2.2主要机具:2.2.1手锤、錾子、钢锯、刀锯、半圆锉、手电钻、液压开孔器、活扳手。2.2.2水平尺、盒尺、灰桶、灰铲、水桶、小线、线坠、高凳等。2.3作业条件:2.3.1建筑水平线及墙厚度线已弹好。2.3.2敷设管路应与土建施工紧密配合。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预制加工→盒箱定位→管路敷设→预扫管3.2管路连接的一般要求:3.2.1管与管的连接:一般波纹管均有配套的管箍用于管的连接,连接管的对口应处于管箍的中心。3.2.2管与盒、箱的连接:3.2.2.1管卡头连接:一般波纹管均有配套的管卡头,可用于管与盒、箱的连接。3.2.2.2串接连接:即将波纹管直接穿过盒子的两个管孔,不断管。待拆除模板,清理盒子后将管切断,管口处在穿线前装好护口。3.3预制加工:按照设计图加工好吊钩、螺栓及木砖等预埋件,加工好固定盒、箱用的卡铁或桥杆等。3.4盒、箱定位。根据水平线及墙厚度线测定盒、箱位置,成排、成列的灯具位置应弹出十字线确定灯具位置。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3.5管路敷设:3.5.1管路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3.5.1.1应根据设计图的管路走向、进行管路敷设,且应沿最近的路线敷设,并应减少弯曲。3.5.1.2管子的弯曲不应大于90°,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弯曲处不应有折皱、凹穴和裂缝,弯扁程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0%。3.5.1.3管路不得有外露现象,埋入墙或混凝土内的管子,离表面的净距不应小于15mm。3.5.1.4管路直线段的长度超过15m或直角弯超过3个时,均应装设中间接线盒。3.5.1.5管路经过建筑物变形缝处,应设置补偿装置。3.5.1.6管入盒、箱,管口应平齐,管口露出盒、箱应小于5mm,并应一管一孔,孔大小应与管径相吻合。3.5.2管路敷设方法:3.5.2.1砌筑墙体内敷设:a砌墙时应配合将波纹管敷设在墙中。向上引管,应堵好管口,并用临时支杆(如钢筋等)将管沿敷设方向挑起。为使盒、箱平正,标高准确,可将管子敷设至盒、箱边100mm处,待墙体砌筑到位,再稳盒、箱,与管连接。稳住盒、箱。用线坠或水平尺找正,同墙的盒、箱应挂线找平;并考虑抹灰厚度,使盒,箱口与抹灰后的墙面平齐。b剔槽敷设的管段,只允许竖向剔槽,严禁别横槽及预留过大,影响墙体强度。剔槽前,应在槽两边弹线,用快錾子剔。加气混凝土墙,应用刀锯锯两边,再剔。槽宽及槽深均比管外径大5mm为宜。敷管时,每隔0.5m左右用铁钉、细铁丝将管子固定好,然后必须用强度不大于M10水泥砂浆抹面保护,厚度不应小于15mm。3.5.2.2预制楼板上敷设:a预制圆孔板上灯位打孔,应找好圆孔由下往上打;叠合板或预应力板的灯位打孔,可先用电锤在板上面打孔,然后在板下面扩孔。孔大小均比灯头盒略大为宜。灯头盒安装好卡铁或桥杆(叠合板或预应力板宜使用高桩灯头盒),在板下装设托板后,用强度不小于M10的水泥砂浆稳埋。b待水泥砂浆凝固后敷管。当为双层钢筋时,管路应敷设在两层钢筋之间,且宜依附底筋敷设。管路每隔0.5m左右,距灯头盒0.15~0.2m以内均应用细铁线或尼龙扎带绑扎固定,绑扎应牢固。敷设在预制圆孔板板孔内的管路,应沿板孔直接穿至灯头盒,入盒处的管段应用水泥砂浆埋牢。敷设在垫层内的管路应用水泥砂浆保护。引向隔墙的预留管不宜过长。向上引管可用钢筋挑起,并堵好管口。如有吊扇、花灯等应预埋吊钩或螺栓。3.5.2.3现制混凝土墙内敷设:a现制混凝土墙内的盒、箱可先安装好卡铁,将卡铁焊在该墙的竖向钢筋上,也可在钢模板上钻孔,用木螺丝将盒、箱固定在模板上,得混凝土浇注后,及时拆下水螺丝。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为使盒、箱标高准确、保证控制盒、箱凹进墙面深度,也可采用稳埋盒、箱的做法。即用简易木盒、箱或套盒代替原盒、箱预埋在墙内,待拆模后,拆下木盒、箱或套盒,再稳埋盒、箱,与管路连接。b管路应敷设在两层钢筋中间。垂直方向的管子宜沿同侧竖向钢筋敷设,水平方向的管子直沿同侧横向钢筋敷设(注意减小混凝土浇注时对管子的冲击)。管入盒、箱后,应堵好管口,并堵好盒子口。管路每隔0.3m左右、距盒、箱0.15~0.20m以内均应用细铁丝或尼龙扎带牢固绑扎定位。c采用滑模板施工时,由开关盒或接线盒至灯位的管段可先放在牛腿墙内,滑模过后,应及时将管取出,顶板支好后,引至灯位。3.5.2.4现制混凝土楼板内敷设:a现制混凝土楼板内的盒子可先安装好卡铁或桥杆,或者使用穿筋盒,将卡铁或桥杆焊在钢筋上。也可在钢模板上钻孔,用木螺丝将盒子直接固定在模板上,待混凝土浇注后,及时拆下木螺丝。如为木模板时,可用钉子、细铁丝将盒子绑扎固定在模板上。b管路应敷设在两层钢筋中间、直依附底筋敷设。管入盒后,应堵好管口,并堵好盒子口。管路每隔0.3m左右、距离盒子0.15~0.20m以内,均应用细铁丝或尼龙扎带绑扎固定牢固。引向隔墙的预留管不宜过长,并应堵好管口。向上引管可用钢筋挑起;向下引管可在浇注混凝土时预留与隔墙呈垂直方向的豁洞(约100mm×50mm),或预埋套管,拆模后,将管引下。砌隔墙时,再把引下管引至盒、箱。如有日光灯等灯具,应预埋木砖,如有吊扇、花灯等应预埋吊钩或螺栓。3.6预扫管:管路敷设完毕,墙、楼板施工完毕后(现制混凝土工程应在拆除模板后),应及时进行扫管。扫管过程中,应将实施管路与施工图进行核对,并及时处理误施工的管路。一般扫管可使用带布的细铁丝或钢丝扫管,即将带线的细铁丝或钢丝穿通管内后,在管口的一端把布条固定在带线上,从另一端拉出,清除管内的杂物、积水。扫管完毕后,应堵好管口,封好盒子口。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波纹管的材质及适用场所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检验方法:观察检或检查隐蔽工程记录。4.2基本项目:4.2.1管路连接紧密,管口光滑,保护层大于15mm。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记录。4.2.2盒、箱设置正确、固定可靠、管子进入盒、箱处顺直、在盒、箱内露出的长度应小于5mm。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4.2.3管路穿过变形缝处有补偿装置,补偿装置能活动自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记录。4.3允许偏差项目:管路敷设及盒、箱安装允许偏差,见表3-4所示。5成品保护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5.1剔槽、剔洞不要用力过猛,不要剔得过宽、过大,以免影响结构。5.2波纹管在平台上敷设后,土建推车运料经过管路的部位要有保护措施,防止碰伤管子。5.3浇注混凝土时应有专人看护,及时修复被损坏的盒、箱或管路。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配合土建结构预埋盒、箱容易出现歪斜,埋深及砂浆不饱满现象。6.2并列安装盒、箱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超出允许偏差。应测量准确挂通线稳装,找平找正。6.3管入盒、箱处不顺直,管口不平齐。距盒、箱0.15m以内管段应固定,盒、箱内断管应使用锋利的刀具,操作应认真。6.4波纹管弯曲处宜出现凹扁或死弯现象。应选用优质管材,管材不应在露天长期存放。预制大楼板内的预埋管与墙体内管路连接,应在水平方向适当错开位置,且管子弯曲处的楼板与墙体均应剔成弯曲状。弯曲处加装半硬阻燃型套管或使用定弯套,以保证弯曲度。6.5穿线时发生管路堵塞现象。主要原因是没有按要求进行预扫管工作或预扫管时不认真。也有预扫管工作进行后,其它工种施工时碰伤管路。除应及时纠正外,严格按要求进行预扫管工作,并加强成品保护工作。7质量记录7.1塑料阻燃型可挠(波纹)管及其附件,应有检定测试报告单和产品出厂合格证。7.2波纹管敷设管路预检、自检、隐检记录。7.3设计变更洽商记录、竣工图。7.4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交人: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工程名称交底部位工程编号日期交底内容:钢管敷设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照明与动力配线的钢管明、暗敷设及吊顶内和护墙板内钢管敷设工程。2施工淮备2.1材料要求:2.1.1镀锌钢管(或电线管)壁厚均匀,焊缝均匀,无劈裂、砂眼、棱刺和凹扁现象。除镀锌管外其它管材需预先除锈刷防腐漆(埋入现浇混凝土时,可不刷防腐漆,但应除锈)镀锌管或刷过防腐漆的钢管外表层完整,无剥落现象,应具有产品材质单和合格证。2.1.2管箍使用通丝管箍。丝和清晰不乱扣,镀锌层完整无剥落,无劈裂,两端光滑无毛刺,并有产品合格证。2.1.3锁紧螺母(根母)外形完好无损,丝扣清晰,并有产品合格证。2.1.4护口有用于薄、厚管之区别,护口要完整无损,并有产品合格证。2.1.5铁制灯头盒、开关盒、接线盒等,金属板厚度应不小于1.2mm,镀锌层无剥落,无变形开焊,敲落孔完整无缺,面板安装孔与地线焊接脚齐全,并有产品合格证。2.1.6面板、盖板的规格、高与宽、安装孔距应与所用盒配套,外形完整无损,板面颜色均匀一致,并有产品合格证。2.1.7圆钢、扁钢、角钢等材质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要求,镀锌层完整无损,并有产品合格证。2.1.8螺栓、螺丝、胀管螺栓、螺母、垫圈等应采用镀锌件。2.1.9其它材料(如铅丝、电焊条、防锈漆、水泥、机油等)无过期变质现象。2.2主要机具:2.2.1煨管器、液压煨管器、液压开孔器、压力案子、套丝板、套管机。2.2.2手锤、錾子、钢锯、扁锉、半圆锉、圆锉、活扳子、鱼尾钳。2.2.3铅笔、皮尺、水平尺、线坠,灰铲、灰桶、水壶、油桶、油刷、粉线袋等。2.2.4手电钻、台钻、钻头、射钉枪、拉铆枪、绝缘手套、工具袋、工具箱、高凳等。2.3作业条件:2.3.1暗管敷设:2.3.1.1各层水平线和墙厚度线弹好,配合土建施工。2.3.1.2预制混凝土板上配管,在做好地面以前弹好水平线。2.3.1.3现浇混凝土板内配管,在底层钢筋绑扎完后,上层钢筋未绑扎前,根据施工图尺寸位置配合土建施工。2.3.1.4预制大楼板就位完毕,及时配合土建在整理板缝锚固筋(胡子筋)时,将管路弯曲连接部位按要求做好。2.3.1.5预制空心板,配合土建就位同时配管。2.3.1.6随墙(砌体)配合施工立管。2.3.1.7随大模板现浇混凝土墙配管,土建钢筋网片绑扎完毕,按墙体线配管。2.3.2明管敷设:2.3.2.1配合土建结构安装好预埋件。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2.3.2.2配合土建内装修油漆,浆活完成后进行明配管。2.3.2.3采用胀管安装时,必须在土建抹灰完后进行。2.3.3吊顶内或护墙板内、管路敷设:2.3.3.1结构施工时,配合土建安装好预埋件。2.3.3.2内部装修施工时,配合土建做好吊顶灯位及电气器具位置翻样图,并在预板或地面弹出实际位置。3操作工艺3.3暗管敷设基本要求:3.3.1敷设于多尘和潮湿场所的电线管路、管口、管子连接处均应作密封处理。3.3.2暗配的电线管路宜沿最近的路线敷设并应减少弯曲:埋入墙或混凝土内的管子,离表面的净距不应小于15mm。3.3.3进入落地式配电箱的电线管路,排列应整齐,管口应高出基础面不小于50mm。3.3.4埋入地下的电线管路不宜穿过设备基础,在穿过建筑物基础时,应加保护管。3.4预制加工:根据设计图,加工好各种盒、箱、管弯。钢管煨弯可采用冷煨法或热煨法。3.4.1冷煨法:一般管径为20mm及其以下时,用手板煨管器。先将管子插入煨管器,逐步煨出所需弯度。管径为25mm及其以上时,使用液压煨管器,即先将管子放入模具,然后扳动煨管器,炼出所需弯度。3.4.2热煨法:首先炒干砂子,堵住管子一端,将干砂子灌入管内,用手锤敲打,直至砂子灌实,再将另一端管口堵住放在火上转动加热,烧红后煨成所需弯度,随煨弯随冷却。要求管路的弯曲处不应有折皱、凹穴和裂缝现象,弯扁程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10;暗配管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楼板内时,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3.4.3管子切断:常用钢锯、割管器、无齿锯、砂轮锯进行切管,将需要切断的管子长度量准确,放在钳口内卡牢固,断口处平齐不歪斜,管口刮铣光滑,无毛刺,管内铁屑除净。3.4.4管子套丝:采用套丝板、套管机,根据管外径选择相应板牙。将管子用台虎钳或龙门压架钳紧牢固,再把绞板套在管端,均匀用力不得过猛,随套随浇冷却液,丝扣不乱不过长,消除渣屑,丝扣干净清晰。管径20mm及其以下时,应分二板套成;管径在25mm及其以上时,应分三板套成。3.5测定盒、箱位置:根据设计图要求确定盒、箱轴线位置,以土建弹出的水平线为基准,挂线找平,线坠找正,标出盒、箱实际尺寸位置。3.6稳注盒、箱:3.6.1稳注盒、箱:稳注盒、箱要求发浆饱满,平整牢固,坐标正确。盒、箱安装要求见表3-5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所示。现制混凝土板墙固定盒、箱加支铁固定,盒、箱底距外墙面小于3cm时,需加金属网固定后再抹灰,防止空裂。盒、箱安装要求表3-5实测项目要求允许偏差(mm)盒、箱水平、垂直位置盒箱1m内相邻标高盒子固定箱子固定盒、箱口与墙面正确一致垂直垂直平齐10(砖墙)、30(大模板)223最大凹进深度10mm3.6.2托板稳注灯头盒:预制圆孔板(或其它顶板)打灯位洞时,找好位置后,用尖錾子由下往上踢,洞口大小比灯头盒外口略大1~2cm,灯头盒焊好卡铁(可用桥杆盒)后,用高标号砂浆稳注好,并用托板托牢,待砂浆凝固后,即可拆除托板。现浇混凝土楼板,将盒子堵好随底板钢筋固定牢,管路配好后,随土建浇灌混凝土施工同时完成。3.7管路连接:3.7.1管路连接方法:3.7.1.1管箍丝扣连接。套丝不得有乱扣现象;管箍必须使用通丝管箍。上好管箍后,管口应对严。外露丝应不多于2扣。3.7.1.2套管连接宜用于暗配管,套管长度为连接管径的1.5~3倍;连接管口的对口处应在套管的中心,焊口应焊接牢固严密。3.7.1.3坡口(喇叭口)焊接。管径80mm以上钢管,先将管口除去毛刺,找平齐。用气焊加热管端,边加热边用手锤沿管周边,逐点均匀向外敲打出坡口,把两管坡口对平齐,周边焊严密。3.7.2管与管的连接管径20mm及其以下钢管以及各种管径电线管,必须用管箍连接。管口锉光滑平整,接头应牢固紧密。管径25mm及其以上钢管,可采用管箍连接或套管焊接。3.7.2.1管路超过下列长度,应加装接线盒,其位置应便于穿线。无弯时,45m;有一个弯时,30m;有二个弯时,20m;有三个弯时,12m。3.7.2.2管路垂直敷设时,根据导线截面设置接线盒距离;50mm2及以下为30m;70~95mm2时,为20m;120~240mm2时,为18m;3.7.2.3电线管路与其它管道最小距离见表3-6。3.7.3管进盒、箱连接:3.7.3.1盒、箱开孔应整齐并与管径相吻合,要求一管一孔,不得开长孔。铁制盒、箱严禁用电,用气焊开孔,并应刷防锈漆。如用定型盒、箱,其敲落孔大而管径小时,可用铁皮垫圈垫严或用砂浆加石膏补平齐,不得露洞。3.7.3.2管口入盒、箱,暗配管可用跨接地线焊接固定在盒棱边上,严禁管口与敲落孔焊接,管口露出盒、箱应小于5mm。有锁紧螺母者与锁紧螺母平,露出锁紧螺母的丝扣为2~4扣。两根以上管入盒、箱要长短一致,间距均匀,排列整齐。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3.8暗管敷设方式:3.8.1随墙(砌体)配管:砖墙、加砌气混凝土块墙、空心砖墙配合砌墙立管时,该管最好放在墙中心;管口向上者要堵好。为使盒子平整,标高准确,可将管先立偏高200mm左右,然后将盒子稳好,再接短管。短管入盒、箱端可不套丝,可用跨接线焊接固定,管口与盒、箱里口平。往上引管有吊顶时,管上端应煨成90°弯直进吊顶内。由顶板向下引管不宜过长,以达到开关盒上口为准。等砌好隔墙,先稳盒后接短管。3.8.2大模板混凝土墙配管:可将盒、箱焊在该墙的钢筋上,接着敷管。每隔1m左右,用铅丝绑扎牢。管进盒、箱要煨灯叉弯。往上引管不宜过长,以能煨弯为准。3.8.3现浇混凝土楼板配管:先找灯位,根据房间四周墙的厚度,弹出十字线,将堵好的盒子固定牢然后敷管。有两个以上盒子时,要拉直线。如为吸顶灯或日光灯,应预下木砖。管进盒、箱长度要适宜,管路每隔1m左右用铅丝绑扎牢。如有吊扇、花灯或超过3kg的灯具应焊好吊杆。3.8.4预制圆孔板上配管,如为焦碴垫层,管路需用混凝土砂浆保护。素土内配管可用混凝土砂浆保护,也可缠两层玻璃布,刷三道沥青油加以保护。在管路下先用石块垫起50mm,尽量减少接头,管箍丝扣连接处抹油缠麻拧牢。3.9变形缝处理:3.9.1变形缝处理做法:变形缝两侧各预埋一个接线箱,先把管的一端固定在接线箱上,另一侧接线箱底部的垂直方向开长孔,其孔径长宽度尺寸不小于被接入管直径的2倍。两侧连接好补偿跨接地线如3.9.2普通接线箱在地板上(下)部做法:3.9.2.1普通接线箱在地板上(下)部做法(一式):箱体底口距离地面应不小于300mm,管路弯曲90°后,管进箱应加内、外锁紧螺母;在板下部时,接线箱距顶板距离应不小于150mm,如图3-6所示。3.9.2.2普通接线箱在地板上(下)部做法(二式)基本做法同(~式),(二式)采用的是直筒式接线箱,如图3-7所示。3.10地线焊接:3.10.1管路应作整体接地连接,穿过建筑物变形缝时,应有接地补偿装置。如采用跨接方法连接,跨接地线两端焊接面不得小于该跨接线截面的6倍。焊缝均匀牢固,焊接处要清除药皮,刷防腐漆。跨接线的规格见表3-7所示。跨接地线规格表(mm)表3-7管径圆钢扁钢15~2532~3850~63≥70φ5φ6φ10φ8×2——25×3(25×3)×23.10.2卡接:镀锌钢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应用专用接地线卡连接,不得采用熔焊连接地线。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3.11明管敷设基本要求:根据设计图加工支架、吊架、抱箍等铁件以及各种盒、箱、弯管。明管敷设工艺与暗管敷设工艺相同处请见相关部分。在多粉尘,易爆等场所敷管,应按设计和有关防爆规程施工。3.11.1管弯、支架、吊架预制加工:明配管弯曲半径一般不小于管外径6倍。如有一个弯时,可不小于管外径的4倍。加工方法可采用冷煨法和热煨法,支架、吊架应按设计图要求进行加工。支架、吊架的规格设计无规定时,应不小于以下规定:扁铁支架30mm×3mm;角钢支架25mm×25mm×3mm;埋注支架应有燕尾,埋注深度应不小于120mm。3.11.2测定盒、箱及固定点位置3.11.2.1根据设计首先测出盒、箱与出线口等的准确位置。测量时最好使用自制尺杆。3.11.2.2根据测定的盒、箱位置,把管路的垂直、水平走向弹出线来,按照安装标准规定的固定点间距的尺寸要求,计算确定支架、吊架的具体位置。3.11.2.3固定点的距离应均匀,管卡与终端、转弯中点、电气器具或接线盒边缘的距离为150~500mm;中间的管卡最大距离见表3-8。3.11.3固定方法:有胀管造,木砖法、预埋铁件焊接法,稳注法、剔注法、抱箍法。3.11.4盒、箱固定:由地面引出管路至自制明盘、箱时,可直接焊在角钢支架上,采用定型盘、箱,需在盘、箱下侧100~150mm处加稳固支架,将管固定在支架上。盒、箱安装应牢固平整,开孔整齐并与管径相吻合。要求一管一孔不得开长孔。铁制盒、箱严禁用电气焊开孔。3.11.5管路敷设与连接:3.11.5.1管路敷设:水平或垂直敷设明配管允许偏差值,管路在2m以内时,偏差为3mm,全长不应超过管子内径的1/2。a检查管路是否畅通,内侧有无毛刺,镀锌层或防锈漆是否完整无损,管子不顺直者应调直。b敷管时,先将管卡一端的螺丝拧进一半,然后将管敷设在管卡内,逐个拧牢。使用铁支架时,可将钢管固定在支架上,不许将钢管焊接在其它管道上。3.11.5.2管路连接:管路连接应采用丝扣连接,或采用扣压式管连接。3.11.6钢管与设备连接:应将钢管敷设到设备内,如不能直接进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3.11.6.1在干燥房屋内,可在钢管出口处加保护软管引入设备,管口应包扎严密。3.11.6.2在室外或潮湿房间内,可在管口处装设防水弯头,由防水弯头引出的导线应套绝缘保护软管,经弯成防水弧度后再引入设备。3.11.6.3管口距地面高度一般不宜低于200mm。3.11.6.4埋入土层内的钢管,应刷沥青包缠玻璃丝布后,再刷沥青油。或应采用水泥砂浆全面保护。3.11.7金属软管引入设备时,应符合下列要求:3.11.7.1金属软管与钢管或设备连接时,应采用金属软管接头连接,长度不宜超过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1m。3.11.7.2金属软管用管卡固定,其固定间距不应大于1m。3.11.7.3不得利用金属软管作为接地导体。3.11.8变形缝处理:地线焊接及处理办法见3.9及3.10有关部分。明配管跨接线应紧贴管箍,焊接处均匀美观牢固。管路敷设应保证畅通,刷好防锈漆、调合漆,无遗漏。3.12吊顶内,护墙板内管路敷设,其操作工艺及要求:材质、固定参照明配管工艺;连接、弯度、走向等可参照暗敷工艺要求施工,接线盒可使用暗盒。3.12.1会审图纸要与通风暖卫等专业协调,并绘制翻样图经审核无误后,在顶板或地面进行弹线定位。如吊顶是有格块线条的,灯位必须按相块分均,作法如图3-8和3-9所示。护墙板内配管应按设计要求,测定盒、箱位置、弹线定位。3.12.2灯位测定后,用不少于2个螺丝把灯头盒固定牢。如有防火要求,可用防火布或其它防火措施处理灯头盒。无用的敲落孔不应敲掉,已脱落的要补好。3.12.3管路应敷设在主龙骨的上边,管入盒,箱必须煨灯叉弯,并应里外带锁紧螺母。采用内护口,管进盒、箱以内锁紧螺母平为准。图3-8图3-93.12.4固定管路时,如为木龙骨可在管的两侧钉钉,用铅丝绑扎后再把钉钉牢。如为轻钢龙骨、可采用配套管卡和螺丝固定,或用拉铆钉固定。直径25mm以上和成排管路应单独设架。3.12.5花灯、大型灯具、吊扇等超过3kg的电气器具的固定,应在结构施工时预埋铁件或钢筋吊钩,要根据吊重考虑吊钩直径,一般按吊重的五倍来计算,达到牢固可靠。圆钢最小直径不应小于6mm,吊钩做好防腐处理。潜入式灯头盒距灯箱不应大于1m,以便于观察维修。3.12.6管路敷设应牢固通顺,禁止做拦腰管或拌脚管。遇有长丝接管时,必须在管箍后面加锁紧螺母。管路固定点的间距不得大于1.5m。受力灯头盒应用吊杆固定,在管进盒处及弯曲部位两端15~30cm处加固定卡固定。3.12.7吊顶内灯头盒至灯位可采用阻燃型普里卡金属软管过渡,长度不宜超过1m。其两端应使用专用接头。吊顶各种盒,箱的安装盒箱口的方向应朝向检查口以利于维修检查。4质量标准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4.1保证项目:4.1.1导线间和导线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值必须大于0.5MΩ。检验方法:实测或检查绝缘电阻测试记录。4.1.2薄壁钢管严禁熔焊连接。检验方法:明设的观察检查,暗设的检查隐蔽工程记录。4.2基本项目:4.2.1连接紧密,管口光滑,护口齐全,明配管及其支架、吊架应平直牢固、排列整齐,管子弯曲处无明显折皱,油漆防腐完整,暗配管保护层大于15mm。4.2.2盒、箱设置正确,固定可靠,管子进入盒、箱处顺直,在盒、箱内露出的长度小于5mm;用锁紧螺母固定的管口,管子露出锁紧螺母的螺纹为2~4扣。线路进入电气设备和器具的管口位置正确。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4.2.3管路的保护应符合以下规定:穿过变形缝处有补偿装置,补偿装置能活动自如;穿过建筑物和设备基础处加保护套管。补偿装置平整,管口光滑,护口牢固,与管子连接可靠;加保护套管处在隐蔽工程记录中标示正确。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记录。4.2.4金属电线保护管、盒、箱及支架接地(接零)。电气设备器具和非带电金属部件的接地(接零),支线敷设应符合以下规定:连接紧密牢固,接地(接零)线截面选用正确,需防腐的部分涂漆均匀无遗漏,线路走向合理,色标准确,涂刷后不污染设备和建筑物。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3允许偏差项目:电线管弯曲半径,明敷管安装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应符合表3-9的规定。5成品保护5.1剔槽不得过大、过深或过宽。预制梁柱和预应力楼板均不得随意剔槽打洞。混凝土楼板,墙等均不得私自断筋。5.2现浇混凝土楼板上配管时,注意不要踩坏钢筋,土建浇注混凝土时,电工应留人看守,以免振捣时损坏配管及盒,箱移位。遇有管路损坏时,应及时修复。5.3明配管路及电气器具时,应保持顶棚,墙面及地面的清洁完整。搬运材料和使用高凳机具时,不得碰坏门窗、墙面等。电气照明器具安装完后,不要再喷浆,必须喷浆时,应将电气设备及器具保护好后再喷浆。5.4吊顶内稳盒配管时,不要踩坏龙骨。严禁踩电线管行走,刷防锈漆不得污染墙面、吊顶或护墙板等。5.5其它专业在施工中,注意不得碰坏电气配管。严禁私自改动电线管及电气设备。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煨弯处出现凹扁过大或弯曲半径不够倍数的现象。其原因及解决办法有:6.1.1使用手扳煨管器时,移动要适度,用力不要过猛。6.1.2使用油压煨管器或煨管机时,模具要配套,管子的焊缝应在正反面。6.1.3热煨时,砂子要灌满,受热均匀,螺弯冷却要适度。6.2暗配管路弯曲过多,敷设管路时,应按设计图要求及现场情况,沿最近的路线敷设,不绕行弯曲处可明显减少。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6.3预埋盒、箱、支架、吊杆歪斜,或者盒、箱里进外出严重,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复。6.4剔注盒、箱出现空、收口不好,应在稳注盒、箱时,其周围灌满灰浆,盒、箱口应及时收好后再穿线上器具。6.5预留管口的位置不准确。配管时未按设计图要求,找出轴线尺寸位置,造成定位不准。应根据设计图要求进行修复。6.6电线管在焊跨接地线时,将管焊漏,焊接不牢、漏焊、焊接面不够倍数,主要是操作者责任心不强,或者技术水平太低,应加强操作者责任心和技术教育、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焊接。6.7明配管、吊顶内或护墙板内配管、固定点不牢,螺丝松动铁卡子、固定点间距过大或不均匀。应采用配套管卡,固定牢固,档距应找均匀。6.8暗配管路堵塞,配管后应及时扫管,发现堵管及时修复。配管后应及时加管堵把管口堵严实。6.9管口不平齐有毛刺,断管后未及时铣口,应用锉把管口锉平齐,去掉毛刺再配管。6.10焊口不严破坏镀锌层,应将焊口焊严,受到破坏的镀锌层处,应及时补刷防锈漆。7质量记录7.1镀锌金属焊接钢管(厚壁管)或电线管(薄壁管)及其附件应有材质检验报告单和产品出厂合格证。7.2钢管暗(明)敷设预检、自检、互检记录。7.3设计变更洽商记录、竣工图。7.4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交人: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工程名称交底部位工程编号日期交底内容:扣压式薄壁钢管敷设安装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民用建筑工程1kV及其以下照明与动力配线的钢管明、暗敷设及吊顶内和护墙板内钢管敷设安装工程。2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使用的管材、器材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应有产品合格证。2.1.2管材及器材的规格型号应符合本标准及设计要求;钢质接线盒、分线盒、直管接头、爪型螺纹管接头、直角弯管、金属线管管卡、开关盒、插座盒等的规格应与面板、盖板相配套。2.1.3管卡、支架、吊杆及箱盒等黑色金属件,均应镀锌或刷防腐漆;紧固件均应镀锌。2.1.4所需材料:电线钢管、弯管、可挠金属管,配电箱、接线箱、灯头盒、插座盒、直管接头、爪型螺纹管接头、管卡、圆钢、角钢、扁钢、支架,吊杆,镀锌螺栓、螺母、垫圈、膨胀螺栓、镀锌木螺丝、自攻螺钉、铁钉、射钉及子弹、防腐漆、调和漆、沥青油、机油、水泥、砂子、铅丝、地线卡子等。2.2机具:2.2.1扣压器、手扳弯管器、液压开孔器、砂轮锯、无齿锯、台钻、手电钻、电锤、电焊机、气焊工具、射钉枪。2.2.2专用搬子、活搬子、钢锯、切割刀、铣子、扁锉、半圆锉、圆锉、木锉、平锉、手锤、錾子、钻头、管钳子。2.2.3水平尺、角尺、卷尺、尺杆、红铅笔、铁画笔、点冲子、线坠、小线、灰铲、灰桶、水桶、绝缘手套、工具袋、工具箱、高凳等。2.3作业条件:2.3.1暗管敷设:2.3.1.1各层水平线,墙厚度线和设备基础线弹好,配合土建施工。2.3.1.2预制混凝土楼板上配管,在楼板吊装就位并调整好后、地面做好以前,弹好水平线。2.3.1.3现浇混凝土楼板配管,在底层钢筋绑扎完后,上层钢筋未绑扎前进行;墙板配管在钢筋绑扎后进行。2.3.1.4随墙(砌体)配合上建施工立管。2.3.2明管敷设:2.3.2.1配合建筑结构安装好预埋件、预留洞工作。2.3.2.2采用剔注法固定支架,应在抹灰前进行;采用膨胀螺栓固定支架,应在抹灰后进行。2.3.2.3配管应在土建喷浆、刷漆后进行。2.3.3吊顶内管路敷设:2.3.3.1配合建筑结构进行预埋件、预留孔洞工作。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2.3.3.2单独支撑、吊挂的管路,在吊顶龙骨安装进行施工;敷设在吊顶主龙骨上的管路,配合龙骨安装进行施工。2.3.3.3内部装修施工时,配合土建做好吊顶灯位及电气器具位置样图,并在顶板或地面弹出实际位置。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3.2弯管、箱、盒、支架预制:根据施工图加工好各种弯管、箱、盒、支架。电线弯管可采用冷煨法及定型弯管。冷煨法:一般管径25mm及以下时,可使用手扳煨管器,即将管子插入煨管器,逐步煨出所需弯度;管径32mm及以上时,可使用液压弯管器。3.3暗管敷设:3.3.1箱、盒测位;根据施工图纸确定箱、盒轴线位置,以土建弹出的水平线为基准,挂线找平,线坠找正,标出箱、盒实际位置。成排、成列的箱、盒位置,应挂通线或十字线。3.3.2暗配的电线管路直沿最近的路线敷设,并应减少弯曲;埋入墙体或混凝土内的导管,与墙体或混凝土表面的净距不应小于15mm。3.3.3剔槽孔:砖墙或砌体墙需剔槽时,应在槽两边弹线,用快錾子剔。槽宽及槽深均以比管外径大5mm为宜。预制圆孔时,楼板上灯位打孔位置,用手锤由板下往上打;预制实心板上灯位打孔,可先在板上面用电锤打孔,在板下面用手锤、铣子扩孔,孔大小比灯盒稍大为宜。3.3.4管子切断:常用钢锯、无齿锯、砂轮锯进行切管,将需要切断的管子长度量准确,放在钳口内卡牢固,断口处平齐不歪斜,管口刮铣光滑、无毛刺,管内铁屑除净。3.3.5稳注箱、盒:根据施工管路的要求,加工箱、盒时注意引出管的定向。砖墙、砌体墙及预制楼板的箱、盒,用强度不小于M10的水泥砂浆稳住,灰浆应饱满、平整、牢固、坐标正确。预制楼板上的灯头盒应安装好卡铁和轿杆,在楼板下面装设托板后再稳注;现制混凝土墙及楼板上的箱、盒,应先安装好卡铁或轿杆,将卡铁或轿杆点焊在钢筋上;如为木模板时可用钉子、细铅丝将箱、盒绑扎固定在模板上。3.3.6进入落地式配电箱、屏的电线管路,排列应整齐,管口应高出配电箱基础面不少于50mm。3.3.7管路连接:采用直管接头连接,其长度应为管外径的2.0~3.0倍,管的接口应在直管接头内中心即1/2处。根据配管线路的要求采用90°直角弯管接头时,管的接口应插入直角弯管的承插口处,并应到位,再使用压接器压接,其扣压点应不少于两点。压接后,在联接口处涂抹铅油,使其整个线路形成完整的统一接地体。3.3.8管路两个接线点之间的距离在下列长度范围内,应加装接线盒。接线盒的位置应便于穿线和检修:3.3.8.1管路无弯时,不超过30m;3.3.8.2管路有一个转弯时,不超过20m;3.3.8.3管路有两个转弯时,不超过15m;3.3.8.4管路有三个转弯时,不超过8m;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3.3.9管入箱、盒应采用爪型螺纹管接头。使用专用搬子锁紧,爪型根母护口要良好,使金属箱、盒达到导电接地的要求。箱、盒开孔应整齐,应与管径相吻合,要求一管一孔,不得开长孔。铁制箱、盒严禁用电气焊开孔。两根以上管入箱、盒,要长短一致,间距均匀,排列整齐。3.3.10管路固定:3.3.10.1钢筋混凝土墙及楼板内的管路,每隔1000mm左右用铅丝绑扎在钢筋上。3.3.10.2砖墙或砌体墙剔槽敷设的管路,每隔1000mm左右用铅丝、铁钉固定。3.3.10.3预制圆孔板上的管路,可利用板孔用铅丝绑扎固定。3.4明管敷设:3.4.1根据设计图加工支架、吊架、抱箍等铁件,以及各种箱、盒、弯管。明管敷设工艺与暗管敷设工艺相同处请见相关部分。3.4.2弯管(包括定型弯管)、支架、吊架预制加工:明配管弯曲半径一般不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两个接线盒之间只有一个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4倍。加工方法可采用冷煨法和定型弯管。支架、吊架应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加工。支架、吊架的规格设计无规定时,应不小于以下规定:扁钢支架:30mm×3mm;角钢支架:25mm×25mm×3mm。埋注支架应有燕尾,埋注深度应不小于120mm。3.4.3测定箱、盒及固定点位置:3.4.3.1根据设计首先测出箱、盒与出线口等的准确位置。测量时最好使用自制尺杆。3.4.3.2根据测定的箱、盒位置,把管路的垂直、水平走向弹出线来,按照安装标准规定的固定点间距的尺寸要求,计算确定支架、吊架的具体位置。3.4.3.3固定点的距离应均匀,管卡与终端、转弯中点、电气器具或接线盒边缘的距离为150~300mm。中间管卡最大距离见表3-10所示。薄壁铜管中间管卡最大距离表3-10钢管直径(mm)15~2025~3240~50最大距离(mm)1000150020003.4.3.4固定方法:胀管法、木砖法、预埋铁件焊接法、稳注法、剔注法、抱箍法。3.4.3.5箱、盒固定:采用定型箱、盒,需在箱、盒下侧100~150mm处加稳固支架,将管固定在支架上。箱、盒安装应牢固平整,开孔整齐,并与管径相吻合。要求一管一孔,不得开长孔。铁制箱、盒严禁电气焊开孔。3.5吊顶内及护墙板内管路敷设,其操作工艺及要求:材质及固定参照明配管工艺;连接、弯度、走向及压接接地等可参照暗敷设工艺要求施工。3.5.1会审图纸要注意结合土建结构图、建筑图与通风、暖卫、消防综合布线图及各专业配合协调,特别是在各专业管道施工交汇处,如卫生间、通道等关键部位,应及时绘制翻样图。经审核无误后,在顶板或地面进行弹线定位。如吊顶是有方格块线条的灯位,必须按格块分均,做法如图3-10~12。3.5.2灯位测位后,用不少于2个螺丝把灯盒固定牢。如有防火要求,可用防火布或其他防火措施处理。灯头盒无用的敲落孔,不应敲掉;已脱落的要补好。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3.5.3管路应敷设在主龙骨的上边,管入箱、盒必须煨灯叉弯,并以爪型螺纹管接头,用专用搬子锁好,再用扣压器在连接处扣压不少于2点,以达到电气接地良好可靠。3.5.4管路敷设应牢固通顺,禁止用拦腰管或拌脚管。管路固定点的间距不得大于1500mm。受力灯头盒应用吊杆固定,在管入盒处及弯曲部位两端150~300mm处加固定卡子固定。3.5.5吊顶内灯头盒至灯位可采用金属可挠导管过度,长度不宜超过1000mm。金属可挠导管应使用专用接头。吊顶各种箱、盒的安装,箱、盒口的方向应朝向检查口。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薄壁钢管严禁熔焊连接。检验方法:明设的观察检查,暗设的检查隐蔽工程记录。4.2基本项目:4.2.1连接紧密,管与器件连接到位。明配管及其支架、吊架应平直牢固,排列整齐;管子弯曲处无明显折皱,油漆防腐完整。暗配管保护层大于15mm。4.2.2管路的保护层符合以下规定:4.2.2.1穿过变形缝处有补偿装置,补偿装置应平整,活动自如,管口光滑,螺纹管接头与管子连接可靠;4.2.2.2穿过建筑物和设备基础处加保护套管。加保护套管处在隐蔽工程记录中标示正确。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记录。4.2.2.3金属电线保护管、箱、盒,在整个线路中采用压接方式形成完整接地,线路走向合理,涂刷部分不污染设备和建筑物。检查方法:观察检查。4.3允许偏差项目(表3-11):5成品保护5.1剔槽不得过大、过深和过宽。砖墙不宜横槽。预制梁、柱和预应力楼板不得随意剔槽打洞。混凝土楼板、墙等均不得私自断筋。5.2现浇混凝土楼板上配管时,注意不得踩坏钢筋;土建浇注混凝土时,电工应留人看守,以免振捣时损坏配管及精、盒移位。遇有管路损坏时,应及时修复。5.3明配管路及电气器具安装时,应保持顶棚、墙面及地面的清洁完整。搬运材料和使用高凳机具时,不得碰坏门窗、墙面等。电气照明器具安装完后,不得再喷浆。必须喷浆时,应将电气设备及器具保护好后再喷浆。5.4吊顶内稳盒配管时,不要踩坏龙骨,严禁踩电线管行走;刷防腐漆不应污染墙面、吊顶和护墙板等。5.5其它专业在施工中,注意不得碰坏电气配管,严禁私自改动电线管及电气设备。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煨弯处出现凹届过大或弯曲半径不够倍数的现象。其原因及解决办法有:6.1.1使用手扳煨弯器时,移动要适度,用力不要过猛。6.1.2使用液压煨管器或液压煨营机时,模具要配套,管子的焊缝应在侧面。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6.2暗配管路弯曲过多,敷设管路时,应按设计图要求及现场情况,沿最近路线敷设,不绕行弯曲处可明显减少。6.3预埋箱、盒、支架、吊杆歪斜,或者箱、盒里进外出严重,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复。6.4剔注箱、盒出现空、收回不好,应在稳注箱、盒时将其周围灌满灰浆,箱、盒口应及时收好后再穿线、上器具。6.5明配管、吊顶内或护墙板内配管、固定点不牢,螺丝松动铁卡子、固定点间距过大或不均匀。应采用配套管卡,固定牢靠,档距应找均匀。6.6暗配管路堵塞,配管后应及时扫管,发现堵管及时修复。配管后应及时加管堵把管口堵严实。6.7管口不齐有毛刺,断管后未及时铣口,应用锉把管口锉平齐,去掉毛刺再配管。6.8箱、盒与螺纹管接头应按操作工艺进行,否则造成电气接地不良;管与管连接时,扣压器应配套使用,否则管子连接松动,电气接地不良。6.9预制圆孔板上配管,如为焦碴垫层,管路需用混凝土砂浆保护。素土内配管可用混凝土砂浆保护,也可缠两层玻璃布,刷三道沥青油加以保护。在管路下先用石块垫起50mm,尽量减少接头,管箍丝扣连接处涂抹铅油,缠麻拧牢。7应具备的质量记录7.1管材及配件产品材质证明及合格证。7.2扣压式薄壁钢管敷设工程预检、隐检、自检记录。7.3设计变更洽商记录、竣工图。7.4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交人: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工程名称交底部位工程编号日期交底内容:可挠金属电线管敷设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民用建筑工程1kV及其以下照明、动力、弱电的可挠金属电线管的明、暗敷设及吊顶内和护墙板内可挠金属电线管(即普利卡管)敷设工程。2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可挠金属电线管及其附件,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并应有合格证。同时还应具有当地消防部门出示的阻燃证明。2.1.2可挠金属电线管配线工程采用的管卡、支架、吊杆、连接件及盒、箱等附件,均应镀锌或涂防锈漆。2.1.3可挠金属电线管及配套附件器材的规格型号应符合国家规范的规定和设计要求。2.1.4其他所需材料:电线钢管、接线箱、灯头盒、插座盒、配电箱、接线箱连接器、混合管接头、锁紧螺母、固定卡子、接地卡子、圆钢、扁钢、角钢、支架、吊杆、螺栓、螺母、垫圈、弹簧垫圈、膨胀螺栓、木螺丝、自攻螺丝等金属部件均应镀锌处理或作防锈处理。2.2主要机具:2.2.1可挠金属电线管专用切割刀、液压开孔器、无齿锯、台钻、手电钻、电锤、电焊机、射钉枪。2.2.2钢锯、活搬手、鱼尾钳、手锤、錾子、半圆锉、钻头、钳子、改锥、电工刀等。2.2.3水平尺、角尺、盒尺、铅笔、线坠、灰桶、灰铲、粉线袋等。2.3作业条件:2.3.1暗管敷设:2.3.1.1配合混凝土结构暗敷设施工时,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钢筋绑扎完、混凝土浇灌前进行配管稳盒,下埋件预留盒、箱位置。2.3.1.2配合砖混结构暗缴管路施工时,应随墙立管,安装盒、箱或预留盒、箱位置。2.3.1.3配合吊顶内或轻隔墙板内暗敷设管路时,应按土建大样图,先弹线确定灯具、插座等位置,随吊顶、立墙龙骨进行配管、稳盒、箱。2.3.1.4吊顶内采用单独支撑,吊挂的暗敷管路,应在吊顶龙骨安装前进行配管做盒。2.3.2明管敷设:2.3.2.1应在建筑结构期间安装好预埋件、预留孔、洞工作。2.3.2.2采用预埋法固定支架,应在抹灰前完成;采用膨胀螺栓固定支架时,应在抹灰后进行。2.3.2.3配管稳盒应在土建喷浆装修后进行。3操作工艺3.3管路敷设的基本要求:3.3.1应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确定管路走向、进行管路敷设。并应减少弯曲,达到走向合理,检修维护方便。3.3.2应根据所敷设的部位,环境条件,正确选用可挠金属电线管的规格型号及附件。3.4暗管敷设: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3.4.1箱、盒测位:根据施工图纸确定箱、盒轴线位置,以土建弹出的水平线、轴线为基准,挂线找平找位,线坠找正,标出箱、盒实际位置。成排、成列的箱、盒位置,应挂通线或十字线。3.4.2暗敷在现浇混凝土结构中的管路,管路应敷设在两层钢筋中间。垂直方的管路直没同侧竖向钢筋敷设,水平方向的管路宜沿同侧横向钢筋敷设。3.4.3砖混结构随墙暗敷时,向上引管应及时堵好管口,并用临时支杆将管沿敷设方向挑起。3.4.4预制楼板上暗敷设时,应先找灯位注盒后配管。管路敷设后立即用强度不低于C10的水泥砂浆稳注保护。3.4.5剔槽敷设时,应在槽两边先弹线,用快錾子剔,槽宽及槽深均以比管径大5mm为宜。加气混凝土墙宜用电动刀锯开槽。剔槽敷设时,严禁剔横槽。3.5吊顶内暗敷时,管路可敷设在主龙骨上。单独吊挂的管路,其吊点不宜超出1000mm。盒、箱两侧的管路固定点,不宜大于300mm。3.6护墙板(石膏板轻隔墙)内暗敷时,应随土建立龙骨同时进行。其管路固定,应用可挠金属电线管配套的卡子进行固定。3.7进入箱盘的管路,应排列整齐,采用BG型或UBG型接线箱连接器与箱体锁紧,并安装好BP型绝缘护口。当进入落地式配电箱、屏的可挠金属电线管,除应高出配电箱基础面不少于50mm外,还宜做排管的固定支架。3.8管路固定:3.8.1敷设在钢筋混凝土中的管路,应与钢筋绑扎牢固,管子绑扎点间距不宜大于500mm,绑扎点距盒、箱不应大于300mm。绑扎线可采用细铁丝。3.8.2砖墙或砌体墙剔槽敷设的管路每隔不大于1000mm距离,用细铅丝、铁钉固定。3.8.3吊顶内及护墙板内管路,每隔不大于1000mm的距离,采用专用卡子固定。在与接线箱、盒连接处,固定点距离不应大于300mm。3.8.4预制板(圆孔板)上的管路,可利用板孔用钉子、铅丝固定后再砂浆保护。3.9管路连接:3.9.1可挠金属电线管与可挠金属电线管联接以及与钢制电线管、厚铁管、各类箱盒的联接时,均应采用其配套的专用附件。详见表3-12。可挠金属电线管附件种类及用途表3-12种类型号用途接线箱连接器BG可挠金属电线管与接线箱等连接组合接线箱连接器UBG可挠金属电线管与接线箱等组合连接混合连接器KG可挠金属电线管与钢制电线管连接无螺纹连接器VKC可挠金属电线管与钢制电线管等组合混合组合连接器UKG连接直接连接器KS可挠金属电线管之间相互连接绝缘护套BP为保护电线绝缘层不受损伤,安装在可挠金属电线管末端固定夹SP固定可挠金属电线管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角型接线箱连接器AG可挠金属电线管与接线箱等直角组合连接防水型接线箱连接器WBG外覆PVC塑料的可挠金属电线管与接线箱等组合连接防水型混合连接器WCG外覆PVC塑料的可挠金属电线管与钢制电线保护管组合连接防水角型接线箱连接器WAG外覆PVC塑料的可挠金属电线管与接线箱等直角组合连接接地夹DXA固定接地线3.9.2可挠金属电线管与箱盒联接时除采用专用配套附件外,还应做到:箱盒开孔排列整齐,孔径与管径相吻合,做到一管一孔不得开长孔,铁制箱盒严禁用电气焊开孔。3.9.3可挠金属电线管与可挠金属电线管联接可采用KS系列连接器。由于管子、连接器自身有螺纹,可用手将管子直接拧入拧紧。3.10当采用VKV系列无螺纹连接器与钢管连接时,必须用扳手或钳子将连接器的顶丝拧紧,以防浇灌混凝土时松脱。3.11管子切断方法:3.11.1可挠金属电线管的切断,应采用专用的切割刀进行,也可以用普通钢锯进行切断。3.11.2用手握住可挠金属电线管或放置在工作台上用手压住,刀刃轴向垂直对准管子纹沟,边压边切即可断管。3.11.3切面处理:管子切断后,便可直接与连接器连接。但为便于与附件连接,可用刀背敲掉毛刺,使其断面光滑。内侧用刀丙旋转绞动一圈,更便于过线。3.12地线连接:3.12.1可挠金属电线管与管、箱盒等连接处,必须采用可挠金属电线管配套的接地夹子进行连接,其接地跨接线截面不小于4mm2铜线。可挠金属电线管不得采用熔焊连接地线。3.12.2可挠金属电线管,盒、箱等均应联接一体可靠接地。3.12.3可挠金属电线管不得作为电气接地线。交流50V,直流120V及以下配管可不跨接接地线。3.13可挠金属电线管暗敷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外径的6倍。3.14暗敷于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管路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最小保护层不应小于15mm。3.15在暗敷时,可挠金属电线管有可能受重物压力或明显机械冲击处,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3.16可挠金属电线管经过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缝或伸缩缝,应采取补偿措施,导线应留有余量。3.17当可挠金属电线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设置接线盒或拉线盒。3.17.1管长每超过30m,无弯时;3.17.2管长每超过20m,有一个弯时;3.17.3管长每超过15m,有二个弯时;3.17.4管长每超过8m,有三个弯时。3.17.5不同直径的管相连时。3.18垂直敷设的可挠金属电线管,在下列情况下,应设置固定导线用的过路盒。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3.18.1管内导线截面为50mm2及以下,长度每超过30m时。3.18.2管内导线截面为70mm2~95mm2,长度每超过20m时。3.18.3管内导线截面为120mm2~240mm2,长度每超过18m时。3.19明管敷设:3.19.1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结合土建结构、装修特点,注意通风、暖卫、消防等专业的影响前提下,确定管路走向、箱盒准确安装位置,进行弹线定位。3.19.2预制管路支架、吊架,根据排管数量和管径钻好管卡固定孔位。箱盒进管孔,预先按连接器外径开好,做到一管一孔,排列整齐。接线盒上无用敲落孔不允许敲掉,配电箱(盘)不允许开长孔和电气焊开孔。3.19.3首先用膨胀螺栓将箱盒稳装好。而后计算确定支架、吊架的具体位置再进行支架、吊架安装。应做到固定点间距均匀,转角处对称。3.19.4支架、吊架与终端、转弯点、电气器具或接线盒、配电箱(盘)边缘的距离为150~300mm为宜。管长不超出1000mm时,应最少固定两处。中间的支架、吊架的最大距离不应超出表3-13规定值。3.19.5明配时,可挠金属电线管其弯曲,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径的3倍。抱柱、梁弯曲时,可采用专用的30°弯附件进行配接。可挠金属电线管明敷设固定点间距离表3-13敷设条件固定点间距离(mm)建筑物侧面或下面水平敷设<1000人可能触及部位<1000可挠金属电线管互接,与接线箱或器具连接固定点距连接处<3003.19.6上人吊顶内可挠金属电线管敷设应按明管要求进行敷设。3.19.7吊顶板内接线盒如采用可挠金属电线管引至灯具或设备时,其长度不宜超出1000mm,两端应采用配套的连接器锁固,其管外皮保护接地线应与接线盒处管进行连接成与盒内PE保护线联接。3.19.8水平或垂直敷设的明配可挠金属电线管,其允许偏差为5‰,全长偏差不应大于管内径的1/2。明敷前应注意不要使可挠金属电线管出现碎弯,否则不易达到质量标准。3.19.9沉降缝或伸缩缝应作补偿处理。3.20管内穿线:3.20.1可挠金属电线管内穿线的做法和工艺标准与其它配线管内穿线做法基本一致。3.20.2管内导线包括绝缘层在内的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管子内空截面积的40%。3.20.3设备控制线配管、先穿线后配管时,管内导线包括绝缘层在内的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管子内空截面积的60%。3.20.4可挠金属电线管公称直径的编号与普通电线管,厚铁管公称直径有所不同。为了便于施工及互换算,见表3-14所示。3.20.5绝缘导线允许穿管根数及相应的可挠金属电线管管号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4.1.1可挠金属电线管的材质,型号、规格及适用场所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国家施工规范规定。检验方法:明敷时观察检查,暗敷时检查隐蔽工程记录。4.1.2敷设的管路、盒、箱等必须达到接地可靠,连成一体。选用的跨接地线规格,材质符合有关国家规范、管路、接地线不得熔焊连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与检查隐检,预检记录。4.1.3导线间和导线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值必须大于0.5MΩ。检验方法:实际测试和检查绝缘电阻值测试记录。4.2基本项目:4.2.1暗敷管路:管与管及其与盒、箱等连接,应机械连接牢固,电气连接可靠,保护层厚度大于15mm。4.2.2明敷管路:明配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牢固、固定点间距离应均匀,转角处应对称,固定点间距符合规范规定。4.2.3管路穿过沉降缝或伸缩时,有补偿措施,导线留有余。检验方法:观察检查、用尺测量及检查隐检记录。4.3允许偏差项目(表3-16):5成品保护5.1在钢筋中暗敷时,应注意保护已绑扎好钢筋,不允许损坏钢筋或任意切割钢筋。5.2剔槽、剔洞不要用力过猛,不要剔得过宽、过大影响土建结构质量。断结构钢筋时必须征得土建技术负责人同意方可断筋,并由土建采取加固措施。5.3浇注混凝土时,必须设电工看护,以防管路连接脱离等现象,发现问题应及时修复。5.4明敷管路时,应注意保护土建装饰的清洁,不得污染墙面等饰面。5.5管路敷设后,应及时堵好管口。随结构进度及时扫管穿带线,堵好盒、箱口。5.6穿线后应及时采取保护措施,以避免油漆浆活污染盒、箱及导线。安装灯具,电门插座等器具时,注意保护土建的装饰面清洁。5.7明敷管路敷设完毕后,如土建进行浆活等项饰面工程修理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对管路,盒、箱保护,以防污染,造成今后清理困难。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并列安装的电门、插座盒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超出允许偏差,应挂通线稳装或采取接短管后稳盒。6.2现浇混凝土内及吊顶内配管固定点距离远,不符合规范要求,增加固定点。6.3明配管时,由于测位不准和可挠金属电线管本身易弯曲的特点,造成排列不齐,水平和垂直度均超出允许偏差。观感质量不佳。6.4管路间与盒、箱间的跨接地线,卡接不牢,选用的卡子、导线不符合质量标准。6.5穿线时发生管路堵塞现象,主要原因是没有按工序要求及时扫管穿带线,管口未及时堵好,其他专业工种剔凿造成管路被破坏等。6.6选用的可挠金属电线管附件质量不好或规格不配套,造成管路联接机械强度不够与盒、箱联接处松动不牢。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7质量记录7.1管材出厂产品材质单、合格证书。7.2管材附件产品合格证。7.3消防部门出具的阻燃证明(当年的证明)。7.4设备、配件、材料进场检验记录。7.5预验工程检查记录单。7.6隐蔽工程检查记录单。7.7配管及管内穿线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7.8电气绝缘电阻测试记录。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交人: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工程名称交底部位工程编号日期交底内容:管内穿绝缘导线安装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照明配线工程的管内穿线安装工程。2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绝缘导线:导线的型号,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出厂合格证。2.1.2镀锌铁丝或钢丝:应顺直无背扣、扭接等现象,并具有相应的机械拉力。2.1.3护口:应根据管径的大小选择相应规格的护口。2.1.4螺旋接线钮:应根据导线截面和导线的根数选择相应型号的加强型绝缘钢壳螺旋接线钮。2.1.5LC型压线帽:具有阻燃性能氧指数为27%以上,适用于铝导线2.5mm2、4mm2两种,适用于铜导线1mm2至4mm2结头压接,分为黄、白、红、绿、蓝五种颜色,可根据导线截面和根数选择使用(铝导线用绿、蓝;铜线用黄、白、红)。2.1.6套管:有铜套管,铝套管,铜铝过渡套管三种,选用时应采用与导线材质,规格相应的套管。2.1.7接线端子(接线鼻):应根据导线的根数和总截面选择相应规格的接线端子。2.1.8焊锡:由锡、铅和锑等元素组合的低熔点(185~260℃)合金。焊锡制成条状或丝状。2.1.9焊剂:能清除污物和抑制工件表面氧化物。一般焊接应采用松香液,将天然松香溶解在酒精中制成乳状液体,适用于铜及铜合金焊件。2.1.10辅助材料:橡胶(或粘塑料)绝缘带、黑胶布、滑石粉、布条等。2.2主要机具:2.2.1克丝甜、尖嘴钳、剥线钳、压接钳、放线架、放线车。2.2.2电炉、锡锅、锡斗、锡勺、电烙铁。2.2.3一字改锥,十字改锥、电工刀、高凳、万用表、兆欧表。2.3作业条件:2.3.1配管工程或线槽安装工程配合土建结构施工完毕。2.3.2高层建筑中的强电竖井、弱电竖井、综合布线竖井内,配管及线槽安装完毕。2.3.3配合土建工程顶棚施工配管或线槽安装完毕。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选择导线→扫管→穿带线→放线与断线→导线与带线的绑扎→管口带护口→导线连接→线路绝缘摇测3.2选择导线:3.2.1应根据设计图规定选择导线。进出户的导线宜使用橡胶绝缘导线。3.2.2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相线,中性线及保护地线的颜色应加以区分,用淡蓝颜色的导线为中性线,用黄绿颜色相间的导线为保护地线。3.3清扫管路:3.3.1清扫管路的目的是清除管路中的灰尘、泥水等杂物。3.3.2清扫管路的方法:将布条的两端牢固的绑扎在带线上,两人来回拉动带线,将管内杂物清净。3.4穿带线:3.4.1穿带线的目的是检查管路是否畅通,管路的走向及盒、箱的位置是否符合设计及施工图的要求。3.4.2穿带线的方法:3.4.2.1带线一般均采用φ1.2~2.0mm的铁丝。先将铁丝的一端弯成不封口的圆圈,再利用穿线器将带线穿入管路内,在管路的两端均应留有10~15cm的余量。3.4.2.2在管路较长或转弯较多时,可以在敷设管路的同时将带线一并穿好。3.4.2.3穿带线受阻时,应用两根铁丝同时搅动,使两根铁丝的端头互相钩绞在一起,然后将带线拉出。3.4.2.4阻燃型塑料波纹管的管壁呈波纹状,带线的端头要弯成圆形。3.5放线及断线:3.5.1放线:3.5.1.1放线前应根据施工图对导线的规格、型号进行核对。3.5.1.2放线时导线应置于放线架或放线车上。3.5.2断线:剪断导线时,导线的预留长度应按以下四种情况考虑。3.5.2.1接线盒、开关盒、插销盒及灯头盒内导线的预留长度应为15cm。3.5.2.2配电箱内导线的预留长度应为配电箱箱体周长的1/2。3.5.2.3出户导线的预留长度应为1.5m。3.5.2.4公用导线在分支处,可不剪断导线而直接穿过。3.6导线与带线的绑扎:3.6.1当导线根数较少时,例如二至三根导线,可将导线前端的绝缘层削去,然后将线芯直接插入带线的盘圈内并折回压实,绑扎牢固。使绑扎处形成一个平滑的锥形过渡部位。3.6.2当导线根数较多或导线截面较大时,可将导线前端的绝缘层削去,然后将线芯斜错排列在带线上,用绑线缠绕绑扎牢固。使绑扎接头处形成一个平滑的锥形过渡部位,便于穿线。3.7管内穿线3.7.1钢管(电线管)在穿线前,应首先检查各个管口的护口是否齐整,如有遗漏和破损,均应补齐和更换。3.7.2当管路较长或转弯较多时,要在穿线的同时往管内吹入适量的滑石粉。3.7.3两人穿线时,应配合协调,一拉一送。3.7.4穿线时应注意下列问题:3.7.4.1同一交流回路的导线必须穿于同一管内。3.7.4.2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不同回路、不同电压和交流与直流的导线,不得穿入同一管内,但以下几种情况除外:(a)标称电压为50V以下的回路;(b)同一设备或同一流水作业线设备的电力回路和无特殊防干扰要求的控制回路;(c)同一花灯的几个回路;(d)同类照明的几个回路,但管内的导线总数不应多于8根。3.7.4.3导线在变形缝处,补偿装置应活动自如。导线应留有一定的余度。3.7.4.4敷设于垂直管路中的导线,当超过下列长度时,应在管口处和接线盒中加以固定:(a)截面积为50mm2及以下的导线为30m;(b)截面积为70~95mm2的导线为20m;(c)截面积在180~240mm2之间的导线为18m。3.8导线连接:3.8.1导线连接应具备的条件:3.8.1.1导线接头不能增加电阻值。3.8.1.2受力导线不能降低原机械强度。3.8.1.3不能降低原绝缘强度。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在导线做电气连接时,必须先削掉绝缘再进行连接,而后加焊,包缠绝缘。3.8.2剥削绝缘使用工具及方法:3.8.2.1剥削绝缘使用工具:由于各种导线截面、绝缘层薄厚程度、分层多少都不同,因此使用剥线的工具也不同。常用的工具有电工刀、克丝钳和剥线钳,可进行削、勒及剥削绝缘层。一般4mm2以下的导线原则上使用剥线钳,但使用电工刀时,不允许采用刀在导线周围转圈剥线绝缘层的方法。3.8.2.2剥削绝缘方法:a单层剥法:不允许采用电工刀转圈剥削绝缘层,应使用剥线钳,见图3-13(a)所示。b分段剥法:一般适用于多层绝缘导线剥削,加编织橡皮绝缘导线,用电工刀先削去外层编织层,并留有约12mm的绝缘台,线芯长度随结线方法和要求的机械强度而定,见图3-13(b)所示。3.8.2.3斜削法:用电工刀以45°角倾斜切入绝缘层,当切近线芯时就应停止用力,接着应使刀面的倾斜角度改为15°左右,沿着线芯表面向前头端部推出,然后把残存的绝缘层剥离线芯,用刀口插入背部以45°角削断,见图3-14所示。3.8.3单芯铜导线的直线连接:3.8.3.1绞接法:适用于4mm2及以下的单芯线连接。将两线互相交叉,用双手同时把两芯线互绞两圈后,将两个线芯在另一个芯线上缠绕5圈,剪掉余头,见图3-15所示。3.8.3.2缠绕卷法:有加辅助线和不加辅助线两种,适用于6mm2及以上的单芯线的直线连接。将两线相互并合,加辅助线后用绑线在并合部位中间向两端缠绕(即公卷),其长度为导线直径10倍,然后将两线芯端头折回,在此向外单独缠绕5圈,与辅助线捻绞2圈,将余线剪掉,见图3-16所示。3.8.4单芯铜线的分支连接:3.8.4.1绞接法:适用于4mm2以下的单芯线。用分支线路的导线往干线上交叉,先打好一个圈给以防止脱落,然后再密绕5圈。分线缠绕完后,剪去余线。分线打结连接和小截面分线连接的具体作法见图3-17和图3-18所示。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3.8.4.2缠卷法:适用于6mm2及以上的单芯线的分支连接、将分支线折成90°紧靠干线,其公卷的长度为导线直径的10倍,单卷缠绕5圈后剪断余下线头见图3-19所示。3.8.4.3十字分支导线连接做法见图3-20和图3-21所示。3.8.5多芯铜线直接连接:多芯铜导线的连接共有三种方法,即单卷法、缠卷法和复卷法。首先用细砂布将线芯表面的氧化膜清去,将两线芯导线的接合处的中心线剪掉2/3,将外侧线芯做伞状张开,相互交错叉成一体,并将已张开的线端合成一体,叉接方法见图3-22所示。3.8.5.1单卷法:取任意一侧的两根相邻的线芯,在接合处中央交叉,用其中的一根线芯做为绑线,在导线上缠绕5~7圈后,再用另一根线芯与绑线相绞后把原来的绑线压住上面继续按上述方法缠绕,其长度为导线直径的10倍,最后缠卷的线端与一条线捻绞2圈后剪断。另一侧的导线依次进行。注意应把线芯相绞处排列在一条直线上,见图3-23所示。3.8.5.2缠卷法:与单芯铜线直线缠绕连接法相同。3.8.5.3复卷法:适用于多芯软导线的连接。把合拢的导线一端用短绑线做临时绑扎、以防止松散,将另一端线芯全部紧密缠绕3圈,多余线端依次阶梯形剪掉。另一侧也按此方法办理,见图3-24所示。3.8.6多芯铜导线分支连接3.8.6.1缠卷法:将分支线折成90°紧靠干线。在绑线端部适当处弯成半圆形,将绑线短端弯成与半圆形成90°角,并与连接线靠紧,用较长的一端缠绕,其长度应为导线结合处直径5倍,再将绑线两端捻绞2圈,剪掉余线,见图3-25所示。3.8.6.2单卷法:将分支线破开(或劈开两半),根部折成90°紧靠干线,用分支线其中的一根在干线上缠圈,缠绕3~5圈后剪断,再用另一根线芯继续缠绕3~5圈后剪断,按此方法直至连接到双根导线直径的5倍时为止,应保证各剪断处在同一直线上见图3-26和图3-27所示。3.8.6.3复卷法:将分支线端破开劈成两半后与干线连接处中央相交叉,将分支线向干线两侧分别紧密缠绕后,余线按阶梯形剪断,长度为导线直径的10倍,见图3-28和图3-29所示。3.8.7铜导线在接线盒内的连接:3.8.7.1单芯线并接头:导线绝缘台并齐合拢。在距绝缘台约12mm处用其中一根线芯在其连接端缠绕5~7圈后剪断,把余头并齐折回压在缠绕线上,见图3-30所示。3.8.7.2不同直径导线接头:如果是独根(导线截面小于2.5mm2)或多芯软线时,则应先进行涮锡处理。再将细线在粗线上距离绝缘层15mm处交叉,并将线端部向粗导线(独根)端缠绕5~7圈,将粗导线端折回压在细线上,见图3-31所示。3.8.7.3LC安全型压线帽:a铜导线压线帽分为黄、白、红三种颜色,分别适用于1.0mm2;1.5mm2;2.5mm2;4mm2的2~4条导线的连接。操作方法是:将导线绝缘层剥去12~10mm(按帽的型号决定),清除氧化物,按规格选用适当的压线帽,将线芯插入压线帽的压接管内,若填不实,可将线芯折回头(剥长加倍),填满为止。线芯插到底后,导线绝缘应和压接管平齐,并包在帽壳内,用专用压接钳压实即可。注意;采用LC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安全型压线帽一般优于结焊包老工艺,目前在大中城布已被广泛应用,取代导线连接使用多年的结焊包工艺(结即导线连接;焊即导线涮锡焊接;包即导线连接涮锡焊接后的导线绝缘包扎)。b铝导线压接帽分为绿、蓝两种,适用于2.5mm2和4mm2的2~4条导线连接,操作方法同上。有关技术数据见表3-17,导线插接见图3-32,压线帽压接见图3-33所示。采用圆形套管时,将要连接的铝芯线分别在铝套管的两端插入,各插到套管一半处;当采用椭圆形套管时,应使两线对插后,线头分别露出套管两端4mm;然后用压接钳和压模压接,压接模数和深度应与套管尺寸相对应。见图3-35所示,有关技术数据见表3-18所示。3.8.9接线端子压接:多股导线(铜或铝)可采用与导线同材质且规格相应的接线端子。削去导线的绝缘层,不要碰伤线芯,将线芯紧紧地绞在一起,清除套管、接线端子孔内的氧化膜,将线芯插入,用压接钳压紧。导线外露部分应小于l~2mm,见图3-36所示。3.8.10导线与平压式接线柱连接:3.8.10.1单芯线连接:用一字或十字机螺丝压接时,导线要顺着螺钉旋进方向紧绕一圈后再紧固。不允许反圈压接,盘圈开口不宜大于2mm。a单芯线连接:单芯导线与单芯导线连接见图3-37;单芯导线与多股导线连接见图3-38。b单芯导线盘圈压接:用一字或十字机螺丝压接时,导线要顺着螺钉旋进方向紧绕一圈后再紧固。不允许反圈压接,盘圈开口不宜大于2mm见图3-39所示。c多股铜芯软线用螺丝压接时,先将软线芯作成单眼圈状,涮锡后,将其压平再用螺丝加垫紧牢固见图3-40所示。注意:以上两种方法压接后外露线芯的长度不直超过1mm~2mm。3.8.11导线与针孔式接线桩连接(压接):把要连接的导线的线芯插入接线桩头针孔内,导线裸露出针孔1~2mm,针孔大于导线直径1倍时需要折回头插入压接,见图3-41所示。3.9导线焊接:3.9.1铝导线的焊接:焊接前将铝导线线芯破开顺直合拢,用绑线把连接处作临时缠绑。导线绝缘层处用浸过水的石棉绳包好,以防烧坏。铝导线焊接所用的焊剂有两种:一种是锌58.5%,铅40%、铜5%的焊剂;另一种是含锌80%、铜1.5%、铅20%的焊剂。焊剂成分均按重量比。3.9.2铜导线的焊接:由于导线的线径及敷设场所不同,因此上焊接的方法有如下几种:3.9.2.1电烙铁加焊:适用于线径较小的导线的连接及用其它工具焊接困难的场所。导线连接处加焊剂,用电烙铁进行锡焊。3.9.2.2喷灯加热(或用电炉加热):将焊锡放在锡勺(或锡锅)内,然后用喷灯(或电炉)加热,焊锡熔化后即可进行焊接。加热时要掌握好温度;温度过高涮锡不饱满;温度过低涮锡不均匀。因此要根据焊锡的成分、质量及外界环境温度等诸多因素,随时掌握好适宜的温度进行焊接。焊接完后必须用布将焊接处的焊剂及其它污物擦净。3.10导线包扎: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首先用橡胶(或粘塑料)绝缘带从导线接头处始端的完好绝缘层开始,缠绕1~2个绝缘带幅宽度,再以半幅宽度重叠进行缠绕。在包扎过程中应尽可能的收紧绝缘带。最后在绝缘层上缠绕1~2圈后,再进行回缠。采用橡胶绝缘带包扎时,应将其拉长2倍后再进行缠绕。然后再用黑胶布包扎,包扎时要衔接好,以半幅宽度边压边进行缠绕,同时在包扎过程中收紧胶布,导线接头处两端应用黑联布封严密。包扎后应呈枣核形,见图3-42所示。3.11线路检查及绝缘摇测:3.11.1线路检查:接、焊、包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自检和互检;检查导线接、焊、包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施工验收规范及质量验评标准的规定。不符合规定时应立即纠正,检查无误后再进行绝缘摇测。3.11.2绝缘摇测:照明线路的绝缘摇测一般选用500V,量程为1~500MΩ的兆欧表。测量线路绝缘电阻时:兆欧表上有三个分别标有“接地”(E);“线路”(L);“保护环”(G)的端钮。可将被测两端分别接于E和L两个端钮上,见图3-43。一般照明绝缘线路绝缘摇测有以下两种情况:3.11.2.1电气器具未安装前进行线路绝缘摇测时,首先将灯头盒内导线分开,开关盒内导线连通。摇测应将干线和支线分开,一人摇测,一人应及时读数并记录。摇动速度应保持在120r/mm左右,读数应采用一分钟后的读数为宜。3.11.2.2电气器具全部安装完在送电前进行摇测时,应先将线路上的开关、刀闸、仪表、设备等用电开关全部置于断开位置,摇测方法同上所述,确认绝缘摇测无误后再进行送电试运行。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导线的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的规定。4.1.2照明线路的绝缘电阻值不小于0.5MΩ,动力线路的绝缘电阻值不小于1MΩ。检验方法:实测或检查绝缘摇测记录。4.2基本项目:4.2.1管内穿线:盒、箱内清洁无杂物,护口、护线套管齐全无脱落,导线排列整齐,并留有适当的余量。导线在管子内无接头,不进入盒、箱的垂直管子上口穿线后密封处理良好,导线连接牢固,包扎严密,绝缘良好,不伤线芯。4.2.2保护接地线、中性线截面选用正确,线色符合规定,连接牢固紧密。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或检查记录。4.3允许偏差:检查导线截面。检验方法:观察卡尺或用千分尺测量。检查安装记录。5成品保护5.l穿线时不得污染设备和建筑物品,应保持周围环境清洁。5.2使用高凳及其它工具时,应注意不得碰坏其它设备和门窗、墙面、地面等。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5.3在接、焊、包全部完成后,应将导线的接头盘入盒、箱内,并用纸封堵严实,以防污染。同时应防止盒、箱内进水。5.4穿线时不得遗漏带护线套管或护口。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在施工中存在护口遗漏、脱落、破损及与管径不符等现象。因操作不慎而使护口遗漏或脱落者应及时补齐,护口破损与管径不符者应及时更换。6.2铜导线连接时,导线的缠绕圈数不足5圈,未按工艺要求连接的接头均应拆除重新连接。6.3导线连接处的焊锡不饱满,出现虚焊、夹渣等现象。焊锡的温度要适当,涮锡要均匀。测踢后应用布条及时擦去多余的焊剂,保持接头部分的洁净。6.4导线线芯受损是由于用力过猛和剥线钳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削线时应根据线径选用剥线钳相应的刀口。6.5多股软铜线涮锡遗漏,应及时进行补焊锡。6.6接头部分包扎的不平整、不严密。应按工艺要求重新进行包扎。6.7螺旋接线钮松动和线芯外露。接线钮不合格及线芯剪得余量过短都会造成其松动,线芯剪得太长就会造成线芯外露。应选用与导线截面和导线根数相应的合格产品,同时线芯的预留长度取1.2mm为宜。6.8套管压接后,压模的位置不在中心线上,压模不配套或深度不够,应选用合格的压模进行压接。6.9线路的绝缘电阻值偏低。管路内可能进水或者绝缘层受损都将造成线路的绝缘电阻值偏低。应将管路中的泥水及时清干净或更换导线。6.10LC型压线帽需注意伪劣产品,即塑料帽氧指数低于27%的性能指标,不阻燃;压接管管径尺寸误差过大,未经过镀银处理;出现上述现象不得使用,必须使用合格的产品。6.11LC型压线帽使用不符导线线径规格要求或填充不实压接不实,因此在使用LC型压线帽与线径配套的产品,压接前应填充实,压接牢固,线芯不得外露。7质量记录7.1各种绝缘导线产品出厂合格证。7.2绝缘导线敷设预检、自检、互检记录。7.3设计变更洽商记录,竣工图7.4绝缘、接地电阻测试记录。7.5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交人: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工程名称交底部位工程编号日期交底内容:瓷夹或塑料夹配线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干燥、无机械损伤的室内及室外挑檐下的电气照明明配线工程。2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瓷夹(塑料夹):其底板应平整完好,不得有破裂、歪斜等现象。2.1.2绝缘导线:导线的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2.1.3螺旋接线钮:应根据导线截面和导线的根数选择相应型号的加强型绝缘钢壳螺旋接线钮。2.1.4LC型压线帽有关材料要求清见3—8、2.1.5有关内容。2.1.5套管:有铜套管,铝套管及铜铝过渡套管三种,选用时应采用与导线材质规格相应的套管。2.1.6塑料胀塞:其规格与被紧固的电气器具荷重相适应,并选用相应规格的木螺丝配套使用。2.1.7镀锌材料:机螺丝、螺栓、木螺丝、螺母、垫圈、弹簧垫圈等。2.1.8辅助材料:钻头、黑胶布,橡胶绝缘带,粘塑料绝缘带、砂布、焊锡、焊剂、木砖等。2.2主要机具:2.2.1铅笔、卷尺、线坠、粉线袋、水桶、钢丝刷。2.2.2手锤、錾子、手电钻、电锤、电炉、锡锅、锡勺。2.2.3工具袋、工具箱、万用表、兆欧表、高凳等。2.3作业条件:2.3.1配合土建结构施工,根据设计图位置尺寸要求,将木砖,过墙管预埋正确。2.3.2装修作业全部完成。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预埋木砖和保护管弹线夹板导线导线线路检查定位固定敷设连接绝缘摇测预埋塑料胀管3.2弹线定位:3.2.1弹线定位应符合以下规定:3.2.1.1线路与其它管路应避免相遇,接近敷设时,其最小距离应符合3-1、表3-2规定。3.2.1.2导线在转弯、分支和进入电气器具处,均应装设支持件固定。采用瓷夹板或塑料夹板配线时,支持点与转弯中点、分支点和电气器具边缘的距离为40~60mm。3.2.1.3导线沿室内墙壁、顶棚敷设时,其支持件固定点间的距离应符合表3-19规定。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3.2.1.4室内敷设的导线与建筑物表面最小距离在瓷(塑料)夹板配线时,应不小于5mm;3.2.1.5瓷(塑料)夹板配线时,导线至地面的最小距离见表3-20规定。导线至地面的最小允许距离表3-20敷设方式最小允许距离(m)水平敷设室内室外2.52.7室内室外1.82.73.2.2弹线定位:根据设计图要求,从线路的电源设备和用电器具的位置,找好水平和垂直线,用粉线袋沿建筑物表面,由始端至终端弹出线路的中心线,均匀分出档距,标出固定点位置。3.3预埋木砖和保护管:根据设计图要求,在结构施工中,将木砖和保护管预埋在准确位置。预埋应先找准水平线和垂直线,梯形木砖较大的一面应埋入墙内,较小的一面应与墙面找平。可采用钢管或塑料管做保护管,管的两端应突出墙面5~10mm。应仔细核对木砖和保护管的数量及位置是否正确,不得有遗漏或搞错位置。3.4预埋塑料胀管:同样按照弹线定位的方法来确定固定点的位置,然后,根据所选用的塑料胀管的外径和长度选择钻头进行钻孔,孔深应大于胀管的长度,埋入胀管后应与墙面平齐。3.5夹板固定:瓷双线夹、塑料单线夹、塑料三线夹和塑料二线胖腹花线夹采用一点固定;瓷单线(双线)夹、塑料三线胖腹花线夹采用两点固定。木螺丝拧入木砖和塑料胀管的深度不得小于12mm;3.6导线敷设:3.6.1放线:将导线放开后,双根平行地盘在放线架上,然后按线路的始终端顺序穿入每个过墙管。在应加保护管处需同时穿好保护管。3.6.2导线敷设:从每个支路的一端开始,顺线路、顺房间进行。先在一端用木螺丝将瓷(塑料)夹固定在木砖或塑料胀管上,再将导线放在夹板凹槽内,拧紧瓷(塑料)夹上的螺丝。然后将导线捋直,用同样的方法在另一端将导线和瓷(塑料)夹固定牢,最后把中间的导线和瓷(塑料)夹固定牢固。3.6.3细部做法:3.6.3.1导线敷设应横平竖直,在同一平面上有曲折时,折角应为90°角,线路结头做法见图3-44,瓷夹板胀管固定见图3-45所示。3.6.3.2当两条线路相互交叉时,应在靠近建筑物的导线上套以绝缘套管,管两端用瓷(塑料)夹固定。线路交叉做法见图3-46。导线在分支时,分支处用瓷(塑料)夹固定,线路分支结头做法见图3-47所示。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3.6.3.3导线在阴角处做法见图3-48,线路与管道交叉做法见图3-49所示。3.6.3.4导线在绕梁处应加抱角,见图3-50。明线穿墙管做法见图3-51所示。3.6.3.5导线在进入电器具处,均应装设瓷(塑料)夹固定见图3-52所示。3.6.3.6导线的弛度不可过大,以免绝缘不良造成短路,在容易刮碰导线的地方应加保护装置。3.7导线连接:3.7.1螺旋接线钮连接:在配线结头处,均应预留出接线端头。连接方法见第八章8.4.8条有关部分。连接后顺直导线,倒挂空间即可。3.7.2LC安全型压线帽连接:请见3—8、3.8节有关部分。3.7.3铜导线焊接:请见3—8、3.8节有关部分。3.7.4铝套管压接:请见3—8、3.8节有关部分。3.8线路检查及绝缘摇测,请见3—8、3.11节有关部分。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瓷件及导线的品种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导线间和导线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必须大于0.5MΩ。检验方法:实测或检查绝缘电阻摇测记录。4.1.2导线严禁扭绞、死弯和绝缘层损坏等缺陷。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基本项目:4.2.1瓷件安装牢固无损坏,瓷夹或塑料夹的底板和盖板必须整齐,不得歪斜、错台、导线与夹板排列整齐,表面清洁,固定间距均匀准确。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2导线敷设平直整齐,转弯、分支处的瓷(塑料)夹固定可靠;进入电气器具处绝缘良好。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3穿过梁、墙、楼板和跨越线路等处有保护管;跨越建筑物变形缝的导线两端留有补偿余量,固定可靠。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4导线连接处包扎严密,绝缘良好,不伤线芯,导线接头不受拉力。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3允许偏差项目:瓷(塑料)夹配线线路中心线允许偏差:水平线路5mm;垂直线路5mm。检验方法:水平线路用拉线,尺量检查。垂直线路用吊线,尺量检查。5成品保护5.1配线时,不应损坏建筑物的表面,应保持各部位清洁。5.2安装电气器具时,不得碰松已敷设完的导线。5.3紧固螺丝时,不应用力过猛,以免瓷件破裂。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5.4线路敷设后,不得再次喷浆刷油,以防止污染导线。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瓷件固定不牢、不平齐,应先将木砖或塑料胀管预埋牢固,再用木螺丝将瓷件固定在木砖或塑料胀管上,并调整平齐。6.2导线过分松弛,超过允许偏差,应及时进行调整,使其达到规定要求。6.3在导线分支处,转角处未加装固定瓷件,应及时补装。6.4变形缝两侧的导线未加装瓷件固定,应按要求及时补装,导线要留有补偿余量。6.5导线敷设位置距地面的高度不符合要求。应按要求进行调整。6.6丁字配线时,导线有不顺直现象。配线时,在丁字瓷件处,应先将导线理顺。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调整正确。7质量记录7.1绝缘导线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7.2瓷夹或塑料夹配线预检、自检、互检记录。7.3设计变更洽商记录,竣工图。7.4瓷夹、瓷柱(珠)及瓷瓶配线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7.5电气绝缘电阻测试记录。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交人: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工程名称交底部位工程编号日期交底内容:瓷柱、瓷瓶配线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电气照明室内、室外的瓷柱瓷瓶明配线工程。2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绝缘导线的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2.1.2瓷柱、瓷瓶应清洁完整,无残缺裂纹。2.1.3螺旋接线钮应根据导线截面和导线的根数选择相应型号的加强型绝缘钢壳螺旋接线钮。2.1.4LC安全型压线帽请见3—8、3.8节有关部分。2.1.5套管有铜套管、铝套管及铜铝过渡套管三种,选用时应采用与导线材质规格相应的套管。2.1.6接线端子选用时应根据导线的根数和总截面选择相应规格的接线端子。2.1.7镀锌材料:圆钢、扁钢、木螺丝、机螺丝、螺母、垫圈和弹簧垫圈等。2.1.8辅助材料:钻头、防锈漆、调合漆、绑线、砂布、橡胶(粘塑料)绝缘带、黑胶布、焊锡、焊剂、木砖等。2.2主要机具:2.2.1铅笔、卷尺、线坠、粉线袋、水桶、钢丝刷。2.2.2常用电工工具:电烙铁、喷灯、锡锅、锡勺、手锤、錾子。2.2.3手电钻、冲击钻、电锤、兆欧表、万用表、工具袋、工具箱、高凳。2.3作业条件:2.3.1在土建结构施工阶段,应按设计图尺寸位置预埋木砖和过墙管。2.3.2待内装修全部完成后,方可进行配线。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预埋木砖和保护管弹线瓷柱、瓷导线导线线路检查定位瓶固定敷设连接绝缘摇测预埋塑料胀管3.2弹线定位:3.2.1弹线定位应符合以下规定:3.2.1.1瓷柱配线时,导线线间最小距离及固定点最大距离见表3-21所示。3.2.1.2瓷瓶配线时,导线线间最小距离及固定点间最大距离见表3-22所示。瓷瓶配线的线间及固定点间的允许距离(mm)表3-223.2.1.3线路与其它管道应避免相遇。接近敷设时,其最小距离见3—1、3.5节所示。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3.2.1.4室内沿墙壁、顶棚支持件固定点距离见表3-23所示。室内沿墙壁、顶棚支持件固定点距离表3-23导线线芯截面(mm2)1~46~1016~2535~7095~120最大允许距离(mm)瓷柱(珠)配线瓷瓶配线150020002000250030003000600060003.2.1石瓷柱及瓷瓶固定在支架上时,其固定点间距见表3-24所示。3.2.1.6室内、室外敷设时,绝缘导线至地面的最小距离见表3-25所示。3.2.1.7在室内采用瓷柱和瓷瓶配线时,导线至建筑物表面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10mm。敷设在绝缘支持件上的绝缘导线其支持点间距表3-24线芯最小截面(mm2)绝缘导线的支持点间距铜线铝线(mm)1.01.51.52.51.01.52.52.52.52.546≤6000≤12000室内、室外敷设时至地面的最小距离表3-25敷设方式最小距离(mm)室内室外25002700室内室外180027003.2.1.8导线在转弯、分支和进入电气器具处,均应装设支持件固定。支持件与转弯中点、分支点和电气器具边缘的距离在瓷柱配线时应为60~100mm。3.2.1.9室外配线当跨越人行道时,导线距地面高度不应低于3.5m;跨越通车道路时不应低于6m。3.2.1.10在室外,瓷柱及瓷瓶在墙面上直接固定时,其固定点间距不应超过2m。3.2.2弹线定位方法:请见3—9、3.2节9.4.2有关内容。3.3预埋本砖和保护管,请见3—9、3.3节有关内容。3.4预埋塑料胀塞:请见3—9、3.4节有关内容。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3.5瓷柱及瓷瓶固定:固定瓷柱和瓷瓶可采用木砖、塑料胀塞和支架固定。3.6导线敷设:3.6.1导线敷设方法:先将绑线按所需的长度断开,扎成小束。然后将导线放开并抻直,由一端开始绑回头固定在瓷柱(瓶)上,其中间瓷柱(瓶)的绑法有两种,受力瓷柱(瓶)采用“双花”绑法;加档瓷柱(瓶)采用“单花”绑法。绑扎牢固后应进行调直,至终端瓷柱(瓶)处,抻紧绑回头。由上到下,逐条绑扎。最后绑扎固定中间支点,导线固定后应留有适当余量。3.6.2导线敷设要求:3.6.2.1导线间的距离应符合3.2节中的有关规定。两根相邻的导线应在两瓷柱或瓷瓶的同一方向(左侧或右侧)或者导线应在两瓷柱或瓷瓶的外侧,不允许放在内侧见图3-53所示。3.6.2.2导线分支时,其分支点必须加装瓷柱或瓷瓶,用以支持分支线的张力,如丁字做法见图3-54所示。3.6.2.3导线在拐角时,瓷柱或瓷瓶安装见图3-55所示。3.6.2.4导线与热力管(水管)道交叉时,必须加套绝缘管,绝缘管的两端应用瓷柱(珠)或瓷瓶固定。见图3-56和图3-57所示。3.6.2.5导线在进入电气器具,开关及插座时,应在距其100mm处用瓷柱或瓷瓶加以固定,导线穿墙做法见图3-58和图3-59所示。3.6.2.6瓷柱或瓷瓶配线时,终端回头绑扎的公卷和单卷数见表3-26所示。3.6.2.7所用绑线应根据导线的截面进行选择,见表3-27所示。公卷和单卷数表3-26导线截面(mm2)1.5~2.54~2535~7095~120公卷数8121620单卷数5555导线与绑线选择数据表表3-27导线截面绑线直径(mm)(mm2)铁扎线铜扎线铝扎线<1010~3550~70≥950.81.21.01.42.02.62.02.02.63.03.7导线连接:3.7.1螺旋接线钮连接:在配线过程中,凡有分支接头处均应预留出接线端头,并在接头处的瓷柱或瓷瓶上两边绑好回头,再将分支线绑好。请见3—8、3.8节有关部分。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3.7.2LC安全型压线帽连接要求,请见3—8、3.8节有关部分。3.7.3铝导线采用套管压接,请见3—8、3.8节有关部分。3.8线路检查及绝缘摇测,请见3—8、3.11节有关内容。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瓷件及导线的品种规格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4.1.2导线之间和导线对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值必须大于0.5MΩ。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实测或检查绝缘摇测记录。4.1.3导线严禁有扭绞、死弯和绝缘层损坏等缺陷。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基本项目:4.2.1瓷件及其支架安装牢固,不得有瓷件损坏或瓷件倒置等现象;导线或瓷件的固定点间距正确;瓷件及支架排列整齐,表面清洁,油漆完整。检验方法:观察和手扳检查。4.2.2导线敷设4.2.2.1导线平直整齐,瓷件固定可靠;在穿过梁、墙、楼板和跨越其它线路、管道时装设保护管;经过建筑物的变形缝处的导线两端固定可靠,并留有补偿余量。4.2.2.2导线连接牢固,包扎严密,绝缘良好,不伤线芯且接头处不受拉力。4.2.2.3导线转角和分支处齐整,进入电气器具处绝缘处理良好。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3允许偏差项目:4.3.1导线的线间距离及固定点间距的允许偏差4.3.1.1线间距离:水平敷设的线路为10mm;垂直敷设的线路为5mm。4.3.1.2固定点间距允许偏差50mm。4.3.2同一档内的瓷柱或瓷瓶应排列在同一条直线上,该直线应与线路成直角。4.3.3导线不得有松弛现象。水平敷设时,平直程度允许偏差10mm;垂直敷设时,平直程度允许偏差5mm。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5成品保护5.1配线时不得损坏地面、墙面和顶棚,并应保持各部位的清洁。5.2安装电气器具时,不得碰松已敷设完的导线。5.3紧固螺丝时,不应用力过猛,以免瓷件碎裂。5.4线路敷设后,不得再次喷浆和刷油,防止污染导线。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瓷件表面不清洁及个别瓷件有破损现象。瓷件安装时,应擦去其表面的污物,及时将破损瓷件更换。6.2瓷件的固定不合要求,应用木螺丝固定瓷件,严禁使用铁钉和采用粘接法。6.3变形缝两侧的导线未加装瓷件固定,应按要求及时补装,导线要留有补偿余量。6.4导线过分松弛,超过允许偏差,应及时进行调整,使其达到要求。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6.5绑扎导线时,采用裸导线做为绑线。塑料绝缘导线必须采用塑料绑线进行绑扎。6.6在导线分支处、接头处未加装固定瓷件。应及时补装,保证导线不受横向拉力。6.7导线的结、焊包不符合要求,请见3—8、3.8节有关内容。7质量记录7.1绝缘导线出厂合格证。7.2瓷柱、瓷瓶配线工程预检、自检、互检记录。7.3设计变更洽商记录、竣工图。7.4瓷夹、瓷柱(珠)及瓷瓶配线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7.5电气绝缘电阻测试记录。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交人: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工程名称交底部位工程编号日期交底内容:塑料护套线配线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室内电气照明的塑料护套线明配线工程。2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塑料护套线:导线的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2.1.2螺旋接线钮:应根据导线截面和导线的根数选择相应型号的加强型绝缘钢壳螺旋接线钮。2.1.3LC安全型压线帽有关要求见3—8、2.1.5条有关内容。2.1.4套管:套管有铜套管、铝套管及铜铝过渡套管三种,选用时应采用与导线材质规格相应的套管。2.1.5接线端子(俗称接线鼻子):选用时应根据导线的根数和总截面选择相应规格的接线端子。2.1.6辅助材料:镀锌木螺丝、焊锡、焊剂、木砖、钉子、铝卡子、橡胶绝缘带、粘塑料绝缘带、黑胶布、接线盒、瓷接头等。2.2主要机具:2.2.1铅笔、卷尺、水平尺、线坠、水桶、灰铲、粉线袋。2.2.2常用电工工具、手锤、錾子、钢锯、锯条,手电钻、冲击钻(电锤)。2.2.3兆欧表、万用表、工具袋、工具箱,高凳等。2.3作业条件2.3.1配合土建结构施工阶段,根据设计图尺寸位置,预埋好木砖和过墙管。2.3.2内装修工程全部结束。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木砖、保护管预埋弹线护套线导线线路检查定位配线连接绝缘摇测安装塑料胀塞3.2弹线定位时,塑料护套线配线应符合以下规定:3.2.1线卡距离木台、接线盒及转角处不得大于50mm。线卡最大间距为300mm,间距均匀,允许偏差5mm。3.2.2线路与其它管道相遇时,应加套保护管且绕行;与其它包管道之间的最小距离见3—1、表3-2所示。3.3预埋木砖和保护管见3—9、3.2节有关内容。3.4弹线定位方法见3—9、3.l节有关内容。3.5安装塑料胀管见3—9、3.3节有关内容。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3.6护套线配线:根据原先预埋好的木砖和塑料胀管的位置,弹出粉线,确定固定档距。将铝卡子用钉子固定在木砖上,用木螺丝将接线盒、电门盒、插销盒等固定在塑料胀管上。根据线路的实际长度量好导线长度并剪断。应从线路的一端开始逐段地敷设,边敷设,边固定。然后将导线理顺调直。3.7导线连接:根据接线盒的大小预留导线的长度,削去绝缘包层。按导线绝缘层颜色区分相线、中性线或保护地线,用万用表测试。3.7.1螺旋接线钮连接请见3—8、3.8节有关部分。3.7.2LC安全型压线帽连接请见3—8、3.8节有关部分。3.7.3铜导线焊接。削出线芯,用砂布擦光,对齐绝缘层,用其中一根线芯在其余的线芯上紧密缠绕5~7圈。缠好后将其余的线芯顶端折回压实。抹上少许焊剂,放火热的锡斗里进行锡焊。焊完后擦去残留的焊剂,进行包扎请见3—8、3.8节有关内容。3.7.4铝套管压接:请见3—8、3.8节有关内容。3.7.5线路检查及绝缘摇测请见3一8、3.11节有关内容。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护套线的品种、规格、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导线之间和导线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值必须大于0.5MΩ。检验方法:实测或检查摇测记录。4.1.2导线严禁有扭绞、死弯、绝缘层损坏和护套管开裂等现象。塑料护套线严禁直接埋入抹灰内敷设。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基本项目:4.2.1护套线敷设平直、整齐,固定可靠,穿过梁、墙、楼板和跨越线路等处有保护管。跨越建筑物变形缝的导线两端固定牢固,应留有补偿余量。4.2.2导线明敷部分紧贴建筑物表面,多根平行敷设间距一致,分支和弯头处整齐。4.2.3导线连接牢固,包扎严密,绝缘良好,不伤线芯,接头设在接线盒或电气器具内;板孔内无接头;接线盒位置正确,盒盖齐全、平整,导线进入接线盒式电气器具内留有适当余量。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3允许偏差项目:护套线配线允许偏差、弯曲半径和检验方法见表3-28所示。护套线配线允许偏差、弯曲半径和检验方法表3-28项次项目允许偏差或弯曲半径检验方法1固定点间距5mm尺量检查2平直度5mm拉线、尺量检查垂直度5mm吊线、尺量检查3最小弯曲半径≥3b尺量检查注:b为平弯时护套线厚度或侧弯时护套线宽度。5成品保护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5.1配线时,应保持顶棚、墙面整洁,找木砖不得损坏墙体,弹粉线应采用淡黄色或其它浅色。5.2配线完成后,不得喷浆和刷油,以防污染导线及电气器具,搬运物件时不要碰松导线。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线卡间距不均匀,超出允许偏差,且有松动、不平整等现象。应重新进行调整、固定。6.2导线松弛、有弯,平直度,垂直度超差。应重新将导线调直、抻紧,按照要求将导线用线卡子固定好。6.3变形缝处的导线未留补偿余量。应补做补偿装置并预留补偿余量。6.4导线在过楼板、墙、梁及与其它管道交错时未做保护管,应及时地予以补做。6.5导线连接的结、焊、包不符合要求,应按3—8、3.11节有关内容去做。6.6接线盒开口过大,与护套线不吻合,应修补开口或换新接线盒,按要求重新开孔。7质量记录7.1护套线产品出厂合格证。7.2护套线配线工程预检、自检、互检记录。7.3设计变更洽商记录,竣工图。7.4护套线配线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交人: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工程名称交底部位工程编号日期交底内容:钢索配管、配线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室内照明钢索配管、配线工程。2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绝缘导线:导线的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2.1.2钢索:采用钢铰线做为钢索,其截面积应根据实际跨距、荷重及机械强度选择,最小截面不小于10mm2。且不得有背扣、松股、断股、抽筋等现象。如采用镀锌圆钢做为钢索,其直径不应小于10mm。2.1.3镀锌圆钢吊钩:圆钢的直径不应小于5mm。2.1.4镀锌圆钢耳环:圆钢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耳环孔的直径不应小于30mm,接口处应焊死,尾端应弯成燕尾。2.1.5镀锌铁丝:应顺直无背扣、扭接等现象,并具有规定的机械拉力。2.1.6扁钢吊架:应采用镀锌扁钢,其厚度不应小于1.5mm,宽度不应小于20mm,镀锌层无脱落现象。2.1.7绑线:应采用与导线线芯同材质的塑料绝缘绑线。2.1.8塑料护套线:导线的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2.1.9螺旋接线钮:应根据导线截面和导线的根数选择相应型号的加强型绝缘钢壳螺旋接线钮。2.1.10LC安全型压接帽有关要求请见3—8、3.5节有关内容。2.1.11套管:套管有铜套管、铝套管及铜铝过渡套管三种,选用时应采用与导线材质规格相应的套管。2.1.12接线端子(接线鼻子):选用时应根据导线的根数和总截面选择相应规格的接线端子。2.1.13铁制盒:安装螺丝孔齐全,扣纹清晰,紧固螺丝的直径应为5mm。盒子不应劈裂、变形、损坏,镀锌层及防腐油漆完整不脱落。2.1.14塑料明装盒:适用于塑料管明敷配线工程使用,其材质应均匀无劈裂,盒子无变形、变色等损坏现象。2.1.15镀锌材料:花篮螺栓、钢索卡子、心形环、扁钢、圆钢、角钢、机螺丝、螺母、弹簧垫圈、垫圈、抱箍、方铁垫。2.1.16辅助材料;橡皮绝缘带、粘塑料绝缘带、黑胶布、电焊条、焊锡、焊剂、铝卡子、氧气、乙炔、防锈漆、调合漆、砂布等。材料应没有过期受潮、变质等现象。2.2主要机具:2.2.1铅笔、皮尺、水平尺、线坠、粉线袋、桶、刷子。2.2.2手锤、錾子、钢锯、锯条、扁锉、圆锉、半圆锉、套丝板、钻头。2.2.3砂轮锯、砂轮锯片、套管机、铣刀、电焊机、煨管器、液压煨管器、气焊工具、压力案子。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2.2.4电烙铁、电炉、锡锅、锡勺、大绳,滑轮、倒链、牙管、兆欧表、工具袋、工具箱、高凳等。2.3作业条件:2.3.1在配合土建结构施工的同时,做好预埋铁件及预留孔洞。2.3.2配合土建装修进行钢索吊装及配管、配线。3操作工艺3.2钢索配线的规定及要求:3.2.1钢索上绝缘导线至地面的距离,在室内时为2.5m。3.2.2室内的钢索布线用绝缘导线明敷时,应采用瓷(塑料)夹或鼓形绝缘子、针式绝缘子固定;用护套线、金属管或硬质塑料管布线时,可直接固定在钢索上。3.2.3钢索布线所采用的铁线和钢绞线的截面,应根据跨距、荷重和机械强度选择,最小截面不宜小于10mm2。钢索的固定件应刷防锈漆或采用镀锌件。钢索的两端应拉紧,当跨距较大时应在中间增加支持点,中间支持点的间距不应大于12m。3.2.4在钢索上吊装金属管或塑料管布线时,应符合下列要求:3.2.4.1钢索上吊装金属管或塑料管支持点的最大间距见表3-29。支持点间最大间距表3-29布线类别支持点间距(mm)支持点距灯头盒(mm)金属管塑料管150010002001503.2.4.2吊装接线盒和管路的扁钢卡子的宽度不应小于20mm,吊装接线盒卡子的数量不应少于2个。3.2.5钢索上吊装护套线时,应符合下列要求:3.2.5.1用铝卡子直敷在钢索上时,其支持点间距不应大于50mm;卡子距接线盒的距离不应大于100mm。3.2.5.2用橡胶或塑料护套线时,接线盒应采用塑料制品。3.2.6钢索上吊装瓷瓶时,应符合下列要求:3.2.6.1支持点间距不应大于1.5m,屋内的线间距离不应小于50mm,屋外的线间距离不应小于100mm。3.2.6.2扁钢吊架的终端应加拉线,其直径应不小于3mm。3.3预制加工工件:3.3.1加工预埋铁件:其尺寸不应小于120×60×6mm;焊在铁件上的锚固钢筋其直径不应小于8mm,其尾部要弯成燕尾状。3.3.2根据设计图的要求尺寸加工好预留孔洞的框架;加工好抱箍、支架、吊架、吊钩、耳环、固定卡子等镀锌铁件。非镀锌铁件应先除锈再刷上防锈漆。3.3.3钢管或电线管进行调直。切断、套丝、煨弯,为管路连接做好准备。3.3.4塑料管进行煨管、断管,为管路连接做好准备。3.3.5采用镀锌钢绞线钮圆钢作为钢索时,应按实际所需长度剪断,擦去表面的油污,预先将其抻直,以减少其伸长率。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3.4预埋铁件及预留孔洞:应根据设计图标注的尺寸位置,在土建结构施工时将预埋件固定好;并配合土建准确地将孔洞留好。3.5弹线定位:根据设计图确定出固定点的位置,弹出粉线,均匀分出档距,并用色漆做出明显标记。3.6固定支架:将已经加工好的抱箍支架固定在结构上,将心形环穿套在耳环和花篮螺栓上用于吊装钢索。固定好的支架可做为线路的始端、中间点和终端。3.7组装钢索:3.7.1将预先抻好的钢索一端穿入耳环,并折回穿入心形环,再用两只钢索卡固定二道。为了防止钢索尾端松散,可用铁丝将其绑紧。3.7.2将花篮螺栓两端的螺杆均旋进螺母,使其保持最大距离,以备继续调整钢索的松紧度。3.7.3将绑在钢索尾端的铁丝拆去,将钢索穿过花篮螺栓和耳环,折回后嵌进心形环,再用两只钢索卡固定两道。3.7.4将钢索与花篮螺栓同时拉起,并钩住另一端的耳环,然后用大绳把钢索收紧,由中间开始,把钢索固定在吊钩上,调节花篮螺栓的螺杆使钢索的松紧度符合要求。3.7.5钢索的长度在50m以内时,允许只在一端装设花篮螺栓;长度超过50m时,两端均应装设花篮螺栓;长度每增加50m,就应加装一个中间花篮螺栓。3.8安装保护地线钢索就位后,在钢索的一端必须装有明显的保护地线,每个花篮螺栓处均应做好跨接地线。3.9钢索吊装金属管3.9.1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金属管、三通及五通专用明配接线盒,相应规格的吊卡。3.9.2在吊装管路时,应按照先干线后支线的顺序进行,把加工好的管子从始端到终端按顺序连接起来,与接线盒连接的丝扣应该拧牢固,进盒的丝扣不得超过2扣。吊卡的间距应符合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每个灯头盒均应用2个吊卡固定在钢索上。3.9.3双管并行吊装时,可将两个吊卡对接起来的方式进行吊装,管与钢索应在同一平面内。3.9.4吊装完毕后应做整体的接地保护,接线盒的两端应有跨接地线。3.10钢索吊装塑料管3.10.1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塑料管、专用明配接线盒及灯头盒、管子接头及吊卡。3.10.2管路的吊装方法用于金属管的吊装,管进入接线盒及灯头盒时,可以用管接头进行连接;两管对接可用管箍粘接法。3.10.3吊卡应固定平整,吊卡间距应均匀。3.11钢索吊瓷柱(珠)3.11.1根据设计图,在钢索上准确地量出灯位、吊架的位置及固定卡子之间的间距,要用色漆做出明显标记。3.11.2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应对自制加工的二线式扁钢吊架和四线式扁钢吊架进行调平、找正、打孔,然后再将瓷柱(珠)垂直平整,牢固的固定在吊架上。3.11.3将上好瓷柱(珠)的吊架,按照已确定的位置用螺丝固定在钢索上。钢索上的吊架不应有歪斜和松动现象。3.11.4终端吊架与固定卡子之间必须用镀锌拉线连接牢固。3.11.5瓷柱(珠)及支架的安装规定:3.11.5.1瓷柱(珠)用吊架或支架安装时,一般应使用不小于30mm×30mm×3mm的角钢或使用不小于40mm×4mm的扁钢。3.11.5.2瓷柱(珠)固定在望板上时,望板的厚度不应小于20mm。3.11.5.3瓷柱(珠)配线时其支持点间距及导线的允许距离应符合表3-30的规定。3.11.5.4瓷柱(珠)配线时导线至建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3-31的规定。3.11.5.5瓷柱(珠)配线时其绝缘导线距地面最低距离应符合表3-32的规定。3.12钢索吊护套线:3.12.1根据设计图,在钢索上量出灯位及固定点的位置。将护套线按段剪断,调直后放在放线架上。3.12.2敷设时应从钢索的一端开始,放线时应先将导线理顺,同时用铝卡子在标出固定点的位置上将护套线固定在钢索上,直至终端。3.12.3在接线盒两端100~150mm处应加卡子固定,盒内导线应留有适当余量。3.12.4灯具为吊链灯时,从接线盒至灯头的导线应依次编叉在吊链内,导线不应受力。吊链为瓜子链时,可用塑料线将导线垂直绑在吊链上。3.13钢索吊装金属管(塑料管)3.13.1管内穿线:干线导线可直接逐盒穿通,分支导线的接头可设在接线盒或器具内,导线不得外露。3.13.2导线连接:见3—8、3.8节有关内容。3.13.3线路检查及绝缘摇测:见3—8、3.11节有关内容。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钢索终端拉环必须牢固、拉紧、调节装置齐全;钢索端头要用专用金具卡牢,其数量不得少于两个,并且用金属线绑扎牢固。4.1.2钢索及金属管、吊架必须做有明显可靠的保护接地,中间的花篮螺栓和金属盒的两端应做跨接地线。4.1.3导线之间和导线对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值必须大于0.5MΩ。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基本项目:4.2.1钢索的中间固定应符合以下规定:中间固定点的间距不大于12m;吊钩将钢索固定牢固,吊杆或其它支持点受力正常;吊杆不歪斜,油漆完整。吊点均匀,钢索表面整洁,镀锌钢索无锈蚀,固定点间距相同,钢索的弛度一致。4.2.2导线敷设应横平竖直,不应有扭绞、死弯和绝缘层损坏等缺陷。跨越建筑物变形缝时,导线应留有补偿余量,护套线与导线穿越梁、墙、楼板等处时应加穿保护管。4.2.3瓷柱(珠)应清洁完整、无裂纹、破损等现象,安装时不能颠倒。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3允许偏差项目:钢索配管配线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3-33的规定。钢索配管配线的允许偏差表3-33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钢管配线30尺量检查2各种配管、配硬塑料管配线203线支持间的距离塑料护套线配线54瓷柱配线305成品保护5.1电气设备安装的过程中,应注意不要碰坏其它设备及建筑物的门窗、墙面、地面等,并防止将已敷好的导线碰松、砸断。5.2配管、配线完成后,不得再进行喷浆、刷油,以免污染导线和电气器具。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钢索垂度过大:6.1.1吊装前钢索未进行预抻,吊装后产生下坠造成垂度过大。应调整花篮螺栓,使钢索的垂度符合安装要求。6.1.2耳环接口处未焊死,承重后抻开,造成钢索垂度过大。应将耳环的接口处补焊牢固。6.1.3中间档距过大,造成垂度过大。应按要求补加吊点。6.2钢索未做保护地线或保护地线的截面过小,应按照要求补做明显可靠的保护地线。6.3扁钢吊架不垂直、平整,固定点松动。应及时进行修复找正。6.4扁钢吊架的间隔不均匀,差别过大。应按规定要求重新调整。6.5导线不平整,出现扭弯和松弛现象。应按要求将导线理顺调直后再绑扎牢固。6.6导线线芯受损。采用电工刀削绝缘层时极易损伤线芯。应使用剥线钳削去导线的绝缘层。6.7导线连接处的焊锡不饱满,出现虚焊、夹渣等现象。焊锡的温度要合适,锡焊要均匀。涮锡后应该用布条及时擦去多余的焊剂,保持接头部分的清洁。6.8导线接头部分的导扎层不紧密平整。绝缘包扎时,应先用橡皮绝缘带或粘塑料绝缘带半幅重叠包扎紧密后,再用黑胶布半幅重叠包扎紧密。6.9钢索穿过墙、梁、楼板等处时未加穿保护管。应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6.10钢管或钢电线管的管口不光滑;煨弯倍数不够,凹扁度过大。应将管口的毛刺锉光,重新煨弯。更换凹扁度过大的管。6.11塑料管有变色、承插口偏心及凹扁度过大等现象。应重新找正承插口,更换凹扁度过大和质量不合要求的管子。6.12护套线配线平整度差,导线铝卡子不牢,使得导线的松弛度不一致或导线局部有弯。应理顺导线后再固定。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6.13穿过墙体的护套线被抹在墙上。应补做保护管后再配线。6.14配管时,盒子的材料与管材不符。金属管应选用金属盒,塑料管应选用塑料盒。7质量记录7.1绝缘导线、塑料护套线产品出厂合格证。7.2钢索配管、配线工程预检、自检、互检记录。7.3设计变更洽商记录、竣工图。7.4配线用钢索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7.5电气绝缘电阻测试记录。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交人: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工程名称交底部位工程编号日期交底内容:金属线槽配线安装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内金属线槽配线安装工程。2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金属线槽及其附件:应采用经过镀锌处理的定型产品。其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线槽内外应光滑平整,无棱刺,不应有扭曲,翘边等变形现象。2.1.2绝缘导线:其型号、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2.1.3螺旋接线钮:适用于6mm2以下的铝导线压接。选用时应根据导线截面和导线根数选择相应型号的加强型绝缘钢壳螺旋接线钮。2.1.4LC安全型压线帽有关要求请见2—8、2.1.5有关内容。2.1.5套管:套管有铜套管,铝套管及铜铝过渡套管三种,选用时应采用与导线的材质相同、且规格相应的套管。2.1.6金属膨胀螺栓:应根据容许拉力和剪力进行选择。2.1.7接线端子(接线鼻子):选用时应根据导线截面及根数选用相应规格的接线端子。2.1.8镀锌材料:采用钢板、圆钢、扁钢、角钢、螺栓、螺母、螺丝、垫圈、弹簧垫等金属材料做电工工件时,都应经过镀锌处理。2.1.9辅助材料:钻头、电焊条、氧气、乙炔气、调合漆、焊锡、焊剂、橡胶绝缘带、塑料绝缘带、黑胶布等。2.2主要机具:2.2.1铅笔、卷尺、线坠、粗线袋、锡锅、喷灯。2.2.2电工工具、手电钻、冲击钻、兆欧表、万用表、工具袋、工具箱、高凳等。2.3作业条件:2.3.1配合土建的结构施工,预留孔洞、预埋铁和预埋吊杆、吊架等全部完成。2.3.2顶棚和墙面的喷浆、油漆及壁纸全部完成后,方可进行线槽敷设及槽内配线。2.3.3高层建筑竖井内土建湿作业全部完成。2.3.4地面线槽应及时配合土建施工。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3.2弹线定位:根据设计图确定出进户线、盒、箱、柜等电气器具的安装位置,从始端至终端(先干线后支线)找好水平或垂直线,用粉线袋沿墙壁、顶棚和地面等处,在线路的中心线进行弹线,按照设计图要求及施工验收规范规定,分匀档距并用笔标出具体位置。3.3预留孔洞:根据设计图标注的轴线部位,将预制加工好的木质或铁制框架,固定在标出的位置上,并进行调直找正,待现浇混凝土凝固模板拆除后,拆下框架,并抹平孔洞口(收好孔洞口)。3.4支架与吊架安装要求及预埋吊杆、吊架。3.4.1支架与吊架安装要求: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3.4.1.1支架与吊架所用钢材应平直,无显著扭曲。下料后长短偏差应在5mm范围内,切口处应无卷边、毛刺。3.4.1.2钢支架与吊架应焊接牢固,无显著变形、焊缝均匀平整,焊缝长度应符合要求,不得出现裂纹、咬边、气孔、凹陷、漏焊、焊漏等缺陷。3.4.1.3支架与吊架应安装牢固,保证横平竖直,在有坡度的建筑物上安装支架与吊架应与建筑物有相同坡度。3.4.1.4支架与吊架的规格一般不应小于扁铁30mm×3mm;扁钢25mm×25mm×3mm。3.4.1.5严禁用电气焊切割钢结构或轻钢龙骨任何部位,焊接后均应做防腐处理。3.4.1.6万能吊具应采用定型产品,对线槽进行吊装,并应有各自独立的吊装卡具或支撑系统。3.4.1.7固定支点间距一般不应大于l.5~2m。在进出接线盒、箱、柜、转角、转弯和变形缝两端及丁字接头的三端500mm以内应设置固定支持点。3.4.1.8支架与吊架距离上层楼板不应小于150~200mm;距地面高度不应低于100~150mm;3.4.1.9严禁用木砖固定支架与吊架。3.4.1.10轻钢龙骨上敷设线槽应各自有单独卡具吊装或支撑系统,吊杆直径不应小于5mm;支撑应固定在主龙骨上,不允许固定在辅助龙骨上。3.4.2预埋吊杆、吊架:采用直径不小于5mm的圆钢,经过切割、调直、煨弯及焊接等步骤制做成吊杆、吊架。其端部应攻丝以便于调整。在配合土建结构中,应随着钢筋上配筋的同时,将吊杆或吊架锚固在所标出的固定位置。在混凝土浇注时,要留有专人看护以防吊杆或吊架移位。拆模板时不得碰坏吊杆端部的丝扣。3.5预埋铁的自制加工尺寸不应小于120mm×60mm×6mm;其锚固圆钢的直径不应小于5mm。紧密配合土建结构的施工,将预埋铁的平面放在钢筋网片下面,紧贴模板,可以采用绑扎或焊接的方法将锚固圆钢固定在钢筋网上。模板拆除后,预埋铁的平面应明露、或吃进深度一般在10~20mm,再将用扁钢或角钢制成的支架、吊架焊在上面固定。3.6钢结构:可将支架或吊架直接焊在钢结构上的固定位置处。也可利用万能吊具进行安装。3.7金属膨胀螺栓安装3.7.1金属膨胀螺栓安装要求3.7.1.1适用于C5以上混凝土构件及实心砖墙上,不适用于空心砖墙。3.7.1.2钻孔直径的误差不得超过+0.5~-0.3mm;深度误差不得超过+3mm;钻孔后应将孔内残存的碎屑清除干净。3.7.1.3螺栓固定后,其头部偏斜值不应大于2mm。3.7.1.4螺栓及套管的质量应符合产品的技术条件。3.7.2金属膨胀螺栓安装方法3.7.2.1首先沿着墙壁或顶板根据设计图进行弹线定位,标出固定点的位置。3.7.2.2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根据支架式吊架承受的荷重,选择相应的金属膨胀螺栓及钻头,所选钻头长度应大于套管长度。3.7.2.3打孔的深度应以将套管全部埋入墙内或顶板内后,表现平齐为宜。3.7.2.4应先清除干净打好的孔洞内的碎屑,然后再用木锤或垫上木块后,用铁锤将膨胀螺栓敲进洞内,应保证套管与建筑物表面平齐,螺栓端都外露,敲击时不得损伤螺栓的丝扣。3.7.2.5埋好螺栓后,可用螺母配上相应的垫圈将支架或吊架直接固定在金属膨胀螺栓上。3.8线槽安装:3.8.1线槽安装要求:3.8.1.1线槽应平整,无扭曲变形,内壁无毛刺,各种附件齐全。3.8.1.2线槽的接口应平整,接缝处应紧密平直。槽盖装上后应平整,无翘角,出线口的位置准确。3.8.1.3在吊顶内敷设时,如果吊顶无法上人时应留有检修孔。3.8.1.4不允许将穿过墙壁的线槽与墙上的孔洞一起抹死。3.8.1.5线槽的所有非导电部分的铁件均应相互连接和跨接,使之成为一连续导体,并做好整体接地。3.8.1.6当线槽的底板对地距离低于2.4m时,线槽本身和线槽盖板均必须加装保护地线。2.4m以上的线槽盖板可不加保护地线。3.8.1.7线槽经过建筑物的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时,线槽本身应断开,槽内用内连接板搭接,不需固定。保护地线和槽内导线均应留有补偿余量。3.8.1.8敷设在竖井、吊顶、通道、夹层及设备层等处的线槽应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的有关防火要求。3.8.2线槽敷设安装3.8.2.1线槽直线段连接应采用连接板,用垫圈、弹簧垫圈、螺母紧固,接茬处应缝隙严密平齐。3.8.2.2线槽进行交叉、转弯、丁字连接时,应采用单通,二通,三通,四通或平面二通、平面三通等进行变通连接,导线接头处应设置接线盒或将导线接头放在电气器具内。3.8.2.3线槽与盒、箱、柜等接茬时,进线和出线口等处应采用抱脚连接,并用螺丝紧固,末端应加装封堵。3.8.2.4建筑物的表面如有坡度时,线槽应随其变化坡度。待线槽全部敷设完毕后,应在配线之前进行调整检查。确认合格后,再进行槽内配线。3.9吊装金属线槽:万能型吊具一般应用在钢结构中,如工字钢、角钢、轻钢龙骨等结构,可预先将吊具、卡具、吊杆、吊装器组装成一整体,在标出的固定点位置处进行吊装,逐件地将吊装卡具压接在钢结构上,将顶丝拧牢。3.9.1线槽直线段组装时,应先做干线,再做分支线,将吊装器与线槽用蝶形夹卡固定在一起,按此方法,将线槽逐段组装成形。3.9.2线槽与线槽可采用内连接头或外连接头,配上平垫和弹簧垫用螺母紧固。3.9.3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线槽交叉、丁字、十字应采用二通、三通、四通进行连接,导线接头处应设置接线盒式放置在电气器具内,线槽内绝对不允许有导线接头。3.9.4转弯部位应采用立上弯头和立下弯头,安装角度要适宜。3.9.5出线口处应利用出线口盒进行连接,末端部位要装上封堵,在盒、箱、柜进出线处应采用抱脚连接。3.10地面线槽安装:地面线槽安装时,应及时配合土建地面工程施工。根据地面的型式不同,先抄平,然后测定固定点位置,将上好卧脚螺栓和压板的线槽水平放置在垫层上,然后进行线槽连接。如线槽与管连接;线槽与分线盒连接;分线盒与管连接;线槽出线口连接;线槽末端处理等,都应安装到位,螺丝紧固牢靠。地面线槽及附件全部上好后,再进行一次系统调整,主要根据地面厚度,仔细调整线槽干线,分支线,分线盒接头,转弯、转角、出口等处,水平高度要求与地面平齐,将各种盒盖盖好成堵严实,以防止水泥砂浆进入,直至配合土建地面施工结束为止。3.11线槽内保护地线安装:3.11.1保护地线应根据设计图要求敷设在线槽内一侧,接地处螺丝直径不应小于6mm;并且需要加平垫和弹簧垫圈,用螺母压接牢固。3.11.2金属线槽的宽度在100mm以内(含100mm),两段线槽用连接板连接处(即连接板做地线时),每端螺丝固定点不少于4个;宽度在200mm以上(含200mm)两端线槽用连接板连接的保护地线每端螺丝固定点不少于6个。3.11.3线槽盖板有关保护接地要求见第10.4.7条。3.12线槽内配线3.12.1线槽内配线要求3.12.1.1线槽内配线前应消除线槽内的积水和污物。3.12.1.2在同一线槽内(包括绝缘在内)的导线截面积总和应该不超过内部截面积的40%。3.12.1.3线槽底向下配线时,应将分支导线分别用尼龙绑扎带绑扎成束,并固定在线槽底板下,以防导线下坠。3.12.1.4不同电压、不同回路、不同频率的导线应加隔板放在同一线槽内。下列情况时,可直接放在同一线槽内:电压在65伏及以下:同一设备或同一流水线的动力和控制回路;照明花灯的所有回路;三相四线制的照明回路。3.12.1.5导线较多时,除采用导线外皮颜色区分相序外,也可利用在导线端头和转弯处做标记的方法来区分。3.12.1.6在穿越建筑物的变形缝时,导线应留有补偿余量。3.12.1.7接线盒内的导线预留长度不应超过15cm;盘、箱内的导线预留长度应为其周长的1/2。3.12.1.8从室外引入室内的导线,穿过墙外的一段应采用橡胶绝缘导线,不允许采用塑料绝缘导线。穿墙保护管的外侧应有防水措施。3.12.2线槽内配线方法:3.12.2.1清扫线槽: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清扫明敷线槽时,可用抹布擦净线槽内残存的杂物和积水,使线槽内外保持清洁;清扫暗敷于地面内的线槽时,可先将带线穿通至出线口,然后将布条绑在带线一端,从另一端将布条拉出,反复多次就可将线槽内的杂物和积水清理干净。也可用空气压缩机将线槽内的杂物和积水吹出。3.12.2.2放线:(a)放线前应先检查管与线槽连接处的护口是否齐全;导线和保护地线的选择是否符合设计图的要求;管进入盒时内外根母是否锁紧,确认无误后再放线。(b)放线方法:先将导线抻直、捋顺,盘成大圈或放在放线架(车)上,从始端到终端(先干线,后支线)边放边整理,不应出现挤压背扣、扭结、损伤导线等现象。每个分支应绑扎成束,绑扎时应采用尼龙绑扎带,不允许使用金属导线进行绑扎。(c)地面线槽放线:利用带线从出线一端至另一端,将导线放开、抻直、捋顺,削去端部绝缘层,并做好标记,再把芯线绑扎在带线上,然后从另一端抽出即可。放线时应逐段进行。3.13导线连接:3.13.1导线连接要求:导线连接的目地是使连接处的接触电阻最小,机械强度和绝缘强度均不降低。连接时应正确区分相线,中性线,保护地线。区分方法是:用绝缘导线的外皮颜色区分,使用仪表测试对号并做标记,确认无误后方可连接。3.13.2导线连接方法:请见3—8、3.8节的各有关内容。3.13.3线路检查及绝缘摇测请见3—8、3.11节的有关内容。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导线及金属线槽的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规定。4.1.2导线之间和导线对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值必须大于0.5MΩ。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测量检查。4.2基本项目:4.2.1线槽敷设:线槽应紧贴建筑物表面,固定牢靠,横平竖直,布置合理,盖板无翘角,接口严密整齐,拐角、转角、丁字连接、转弯连接正确严实,线槽内外无污染。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2支架与吊架安装:可用金属膨胀螺栓固定或焊接支架与吊架,也可采用万能卡具固定线槽,支架与吊架应布置合理、固定牢固、平整。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3线路保护:线路穿过梁、墙、楼板等处时,线槽不应被抹死在建筑物上;跨越建筑物变形缝处的线槽底板应断开,导线和保护地线均应留有补偿余量;线槽与电气器具连接严密,导线无外露现象。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4导线的连接: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连接牢固、包扎严密、绝缘良好,不伤线芯,接头应设置在器具或接线盒内,线槽内无接头。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3允许偏差项目:线槽水平或垂直敷设直线部分的平直程度和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应超过5mm。检验方法:吊线、拉线、尺量检查。5成品保护5.1安装金属线槽及槽内配线时,应注意保持墙面的清洁。5.2接、焊、包完成后,接线盒盖,线槽盖板应齐全平实,不很遗漏,导线不允许裸露在线槽之外,并防止损坏和污染线槽。5.3配线完成后,不得再进行喷浆和刷油。以防止导线和电气器具受到污染。5.4使用高凳时,注意不要碰坏建筑物的墙面及门窗等。6应注重的质量问题6.1支架与吊架固定不牢,主要原因是金属膨胀螺栓的螺母未拧紧,或者是焊接部位开焊,应及时将螺栓上的螺母拧紧,将开焊处重新焊牢。金属膨胀螺栓固定不牢,或吃墙过深或出墙过多,钻孔偏差过大造成松动,应及时修复。6.2支架式吊架的焊接处求做防腐处理,应及时补刷遗漏处的防锈漆。6.3保护地线的线径和压接螺丝的直径不符合要求,应全部按规范要求执行。6.4线槽穿过建筑物的变形缝时未做处理,过变形缝的线槽应断开底板,并在变形缝的两端加以固定,保护地线和导线留有补偿余量。6.5线槽接茬处不平齐,线槽盖板有残缺,线槽与管连接处灼护口破损遗漏,暗敷线槽未做检修人孔。应调整加以完善。6.6导线连接时,线芯受损,缠绕圈数和倍数不符合规定要求,涮锡不饱满,绝缘层包扎不严密,应按照导线连接的要求重新进行导线连接。6.7线槽内的导线放置杂乱无章,应将导线理顺平直,并绑扎成束。6.8竖井内配线未做防坠落措施,应按要求予以补做。6.9不同电压等级的线路,敷设于同一线槽内,应分开。6.10切割钢结构或轻钢龙骨,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进行补焊加固。7质量记录7.1金属线槽及绝缘导线产品出厂合格证。7.2金属线槽配线安装工程预检、自检、互检记录。7.3设计变更洽商记录、竣工图。7.4金属线槽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倍用槽板配线表)7.5电气绝缘电阻记录。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交人: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工程名称交底部位工程编号日期交底内容:塑料线槽配线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干燥室内的电气照明明配线工程。2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塑料线槽:由槽底、槽盖及附件组成,它是由难燃型硬聚氯乙烯工程塑料挤压成型,严禁使用非难燃型材料加工。选用塑料线槽时,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型号、规格相应的定型产品。其敷设场所的环境温度不得低于-15℃,其氧指数不应低于27%。以上线槽内外应光滑无棱刺,不应有扭曲、翘边等变形现象。并有产品合格证。2.1.2绝缘导线:导线的型号、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线槽内敷设导线的线芯最小允许截面:铜导线为1.0mm2;铝导线为2.5mm2。2.1.3螺旋接线钮:应根据导线截面和导线根数,选择相应型号的加强型绝缘钢壳螺旋接线钮。2.1.4LC安全型压线帽请见3—8、2.1.5有关内容。2.1.5套管:套管有铜套管、铝套管及铜铝过渡套管三种,选用时应采用与导线规格相应的同材质套管。2.1.6接线端子(接线鼻子):选用时应根据导线的根数和总截面,选用相应规格的接线端子。2.1.7木砖:用木材制成梯形,使用时应做防腐处理。2.1.1塑料胀管:选用时,其规格应与被紧固的电气器具荷重相对应,并选择相同型号的圆头机螺丝与垫圈配合使用。2.1.9镀锌材料:选择金属材料时,应选用经过镀锌处理的圆钢、扁钢、角钢、螺丝、螺栓、螺母、垫圈、弹簧垫圈等。非镀锌金属材料需进行除锈和防腐处理。2.1.10辅助材料:钻头、焊锡、焊剂、电焊条、氧气、乙炔气、调合漆、防锈漆、橡胶绝缘带或粘塑料绝缘带、黑胶布、石膏等。2.2主要机具:2.2.1铅笔、卷尺、线坠、粉线袋、电工常用工具、活扳子、手锤、錾子。2.2.2钢锯、钢锯条、喷灯、锡锅、锡勺、焊锡、焊剂。2.2.3手电钻、电锤、万用表、兆欧表、工具袋、工具箱、高凳等。2.3作业条件:2.3.1配合土建结构施工预埋保护管、木砖及预留孔洞。2.3.2屋顶、墙面及地面、油漆、浆活全部完成。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弹线定位→线槽固定→线槽连接→槽内放线→导线连接→线路检查绝缘摇测3.2弹线定位:3.2.1弹线定位应符合以下规定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3.2.1.1线槽配线在穿过楼板或墙壁时,应用保护管,而且穿楼板处必须用钢管保护,其保护高度距地面不应低于1.8m;装设开关的地方可引至开关的位置。3.2.1.2过变形缝时应做补偿处理。3.2.2弹线定位方法按设计图确定进户线、盒、箱等电气器具固定点的位置,从始端至终端(先干线后支线)找好水平或垂直线,用粉线袋在线路中心弹线,分均档,用笔画出加档位置后,再细查木砖是否齐全,位置是否正确,否则应及时补齐。然后在固定点位置进行钻孔,埋入塑料胀管或伞形螺栓。弹线时不应弄脏建筑物表面。3.3线槽固定:3.3.1木砖固定线槽:配合土建结构施工时预埋木砖;加气砖墙或砖墙剔洞后再埋木砖,梯形木砖较大的一面应朝洞里,外表面与建筑物的表面平齐,然后用水泥砂浆抹平,待凝固后,再把线槽底板用木螺丝固定在木砖上,见图3-60所示。3.3.2塑料胀管固定线槽:混凝土墙、砖墙可采用塑料胀管固定塑料线槽。根据胀管直径和长度选择钻头,在标出的固定点位置上钻孔,不应歪斜、豁口,应垂直钻好孔后,将孔内残存的杂物清净,用木锤把塑料胀管垂直敲人孔中,并与建筑物表面平齐为准,再用石膏将缝隙填实抹平。用半圆头水螺丝加垫圈将线槽底板固定在塑料胀管上,紧贴建筑物表面。应先固定两端,再固定中间,同时找正线槽底板,要横平竖直,并沿建筑物形状表面进行敷设。木螺丝规格尺寸见表3-34,线槽安装用塑料胀管固定见图3—61所示3.3.3伞形螺栓固定线槽:在石膏板墙或其它护板墙上,可用伞形螺栓固定塑料线槽,根据弹线定位的标记,找出固定点位置,把线槽的底板横平竖直地紧贴建筑物的表面,钻好孔后将伞形螺栓的两伞叶掐紧合拢插入孔中,待合拢伞叶自行张开后,再用螺母紧固即可,露出线槽内的部分应加套塑料管。固定线槽时,应先固定两端再固定中间。伞型螺栓安装做法,见图3-62和伞型螺栓构造见图3-63所示。3.4线槽连接:线槽及附件连接处应严密平整,无缝隙,紧贴建筑物固定点最大间距见表3-35。3.4.1槽底和槽盖直线段对接:槽底固定点的间距应不小于500mm,盖板应不小于300mm,底板离终点50mm及盖板距离终端点30mm处均应固定。三线槽的槽底应用双钉固定。槽底对接缝与槽盖对接缝应错开并不小于100mm。3.4.2线槽分支接头,线槽附件如直通,三通转角,接头,插口,盒,箱应采用相同材质的定型产品。槽底、槽盖与各种附件相对接时,接缝处应严实平整,固定牢固见图3-64所示。3.4.3线槽各种附件安装要求:3.4.3.1盒子均应两点固定,各种附件角、转角,三通等固定点不应少于两点(卡装式除外)。3.4.3.2接线盒,灯头盒应采用相应插口连接。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3.4.3.3线槽的终端应采用终端头封堵。3.4.3.4在线路分支接头处应采用相应接线箱。3.4.3.5安装铝合金装饰板时,应牢固平整严实。3.5槽内放线3.5.1清扫线槽。放线时,先用布清除槽内的污物,使线槽内外清洁。3.5.2放线。先将导线放开抻直,捋顺后盘成大圈,置于放线架上,从始端到终端(先干线后支线)边放边整理,导线应顺直,不得有挤压、背扣、扭结和受损等现象。绑扎导线时应采用尼龙绑扎带,不允许采用金属丝进行绑扎。在接线盒处的导线预留长度不应超过150mm。线槽内不允许出现接头,导线接头应放在接线盒内;从室外引进室内的导线在进入墙内一段用橡胶绝缘导线,严禁使用塑料绝缘导线。同时,穿墙保护管的外侧应有防水措施。3.6导线连接:导线连接应使连接处的接触电阻值最小,机械强度不降低,并恢复其原有的绝缘强度。连接时,应正确区分相线、中性线、保护地线。可采用绝缘导线的颜色区分,或使用仪表测试对号,检查正确方可连接。导线连接见3—8、3.8节有关内容。3.7线路检查绝缘摇测请见3—8、3.8节条有关内容。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导线间和导线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值必须大于0.5Mfl。检验方法:实测或检查绝缘电阻测试记录。4.2基本项目:4.2.1槽板敷设应符合以下规定:槽板紧贴建筑物的表面,布置合理,固定可靠,横平竖直。直线段的盖板接口与底板接口应错开,其间距不小于100mm。盖板无扭曲和翘角变形现象,接口严密整齐,槽板表面色泽均匀无污染。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2槽板线路的保护应符合以下规定:线路穿过梁、柱、墙和楼板有保护管,跨越建筑物变形缝处槽板断开,导线加套保护软管并留有适当余量,保护软管应放在槽板内。线路与电气器具、塑料圆台连接平密,导线无裸露现象,固定牢固。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3导线的连接应符合以下规定:连接牢固,包扎严密,绝缘良好,不伤线芯,槽板内无接头,接头放在器具或接线盒内。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3允许偏差项目:槽板配线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3-36的规定。槽板配线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表3-36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方法12水平或垂直敷设的直线段平直程度垂直度55拉线、尺量检查拉线、尺量检查5成品保护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5.1安装塑料线槽配线时,应注意保持墙面整洁。5.2接、焊、包完成后,盒盖、槽盖应全部盖严实平整,不允许有导线外露现象。5.3塑料线槽配线完成后,不得再次喷浆、刷油,以防止导线和电气器具被污染。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线槽内有灰尘和杂物,配线前应先将线槽内的灰尘和杂物清净。6.2线槽底板松动和有翘边观象,胀管或木砖固定不牢、螺丝未拧紧;槽板本身的质量有问题。固定底板时,应先将木砖或胀管固定牢,再将固定螺丝拧紧。线槽应选用合格产品。6.3线槽盖板接口不严,缝隙过大并有错台。操作时应仔细地将盖板接口对好,避免有错台。6.4线槽内的导线放置杂乱,配线时,应将导线理顺,绑扎成束。6.5不同电压等级的电路放置在同一线槽内。操作时应按照图纸及规范要求将不同电压等级的线路分开敷设。同一电压等级的导线可放在同一线槽内。6.6线槽内导线截面和根数超出线槽的允许规定。应按要求配线。6.7接、焊、包不符合要求。应按要求及时改正。7质量记录7.1绝缘导线与塑料线槽产品出厂合格证。7.2塑料线槽配线工程安装须检、自检、互检记录。7.3设计变更洽商记录,竣工图。7.4塑料线槽配线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借用槽板配线表)7.5电气绝缘电阻记录。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交人: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工程名称交底部位工程编号日期交底内容:灯具、吊扇安装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室内、外电气照明、灯具及吊扇安装工程。不适用于特殊场所,如矿井,船舶等地的电气照明灯具及吊扇安装工程。2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各型灯具:灯具的型号、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的规定。灯内配线严禁外露,灯具配件齐全,无机械损伤、变形、油漆剥落,灯罩破裂,灯箱歪翘等现象。所有灯具应有产品合格证。2.1.2灯具导线:照明灯具使用的导线其电压等级不应低于交流500V,其最小线芯截面应符合表3-37所示的要求。2.1.3吊扇:其型号、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扇叶不得有变形现象,有吊杆时应考虑吊杆长短、平直度问题,并有产品合格证。2.1.4塑料(木)台:塑料台应有足够的强度,受力后无弯翘变形等现象;木台应完整,无劈裂。油漆完好无脱落。线芯最小允许截面表3-37线芯最小截面(mm2)铜芯软线铜线铝线照明用灯头线民用建筑室内工业建筑室内室外0.40.51.00.50.81.02.52.52.5生活用0.4——生产用1.0——2.1.5吊管:采用钢管做为灯具的吊管时,钢管内径一般不小于10mm。2.1.6吊钩:花灯的吊钩其圆钢直径不小于吊挂销钉的直径,且不得小于6mm;吊扇的挂钩不应小于悬挂销钉的直径,且不得小于10mm。2.1.7瓷接头:应完好无损,所有配件齐全。2.1.8支架:必须根据灯具的重量选用相应规格的镀锌材料做成支架。2.1.9灯卡具(爪子):塑料灯卡具(爪子)不得有裂纹和缺损现象。2.1.10其它材料:胀管、木螺丝、螺栓、螺母、垫圈、弹簧、灯头铁件、铅丝、灯架、灯口、日光灯脚、灯泡、灯管、镇流器、电容器、起辉器、起辉器座、熔断器、吊盒(法兰盘)、软塑料管,自在器、吊链、线卡子、灯罩、尼龙丝网、焊锡、焊剂(松香、酒精)、橡胶绝缘带、粘塑料带、黑胶布、砂布、抹布、石棉布等。2.2主要机具:2.2.1红铅笔、卷尺、小线、线坠、水平尺、手套、安全带、扎锥。2.2.2手锤、錾子、钢锯、锯条、压力案子、扁锉、圆锉、剥线钳、扁口钳、尖嘴钳、丝锥、一字改锥、十字改锥。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2.2.3活扳手、套丝板、电炉、电烙铁、锡锅、锡勺、台钳等。2.2.4台钻、电钻、电锤、射钉枪、兆欧表、万用表、工具袋、工具箱、高凳等。2.3作业条件:2.3.1在结构施工中做好预埋工作,混凝土楼板应预埋螺栓,吊顶内应预下吊杆。2.3.2盒子口修好,木台、木板油漆完。2.3.3对灯具安装有影响的模板、脚手架已拆除。2.3.4棚、墙面的抹灰工作、室内装饰浆活及地面清理工作均已结束。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检查灯具、吊扇→组装灯具、吊扇→安装灯具、吊扇→通电试运行3.2灯具、吊扇检查:3.2.1灯具检查:3.2.1.1根据灯具的安装场所检查灯具是否符合要求:(a)在易燃和易爆场所应采用防爆式灯具;(b)有腐蚀性气体及特征潮湿的场所应采用封闭式灯具,灯具的各部件应做好防腐处理;(c)潮湿的厂房内和户外的灯具应采用有泄水孔的封闭式灯具;(d)多尘的场所应根据粉尘的浓度及性质,采用封闭式或密闭式灯具;(e)灼热多尘场所(如出钢、出铁、轧钢等场所)应采用投光灯;(f)可缺受机械损伤的厂房内,应采用有保护网的灯具;(g)震动场所(如有锻锤、空压机、桥式起重机等),灯具应有防装措施(如采用吊链软性连接);(h)除开敞式外,其它各类灯具的灯泡容量在100W及以上者均应采用瓷灯口。3.2.1.2灯内配线检查:(a)灯内配线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观定;(b)穿入灯箱的导线在分支连接处不得承受额外应力和磨损,多股软线的端头需盘圈,涮锡;(c)灯箱内的导线不应过于靠近热光源,都应采取隔热措施。(d)使用螺灯口时,相线必须压在灯芯柱上;(e)日光灯接线见图3-65。3.2.1.3特征灯具检查:(a)各种标志灯的指示方向正确无误;(b)应急灯必须灵敏可靠;(c)事故照明灯具应有特殊标志;(d)供局部照明的变压器必须是双圈的,初次级均应装有熔断器;(e)携带式局部照明灯具用的导线,宜采用橡套导线,接地或接零线应在同一护套内。3.2.2吊扇检查3.2.2.1吊扇的各种零配件是否齐全。3.2.2.2扇叶有无变形和受损现象。3.2.2.3吊杆上的悬挂销钉必须装设防震橡皮垫及防松装置。3.3灯具、吊扇组装:3.3.1灯具组装:3.3.1.1组合式吸顶花灯的组装:a首先将灯具的托板放平,如果托板为多块拼装而成,就要将所有的边框对齐,并用螺丝固定,将其连成一体,然后按照说明书及示意图把各个灯口装好。b确定出线和走线的位置,将端子板(瓷接头)用机螺丝固定在托板上。c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根据已固定好的端子板(瓷接头)至各灯口的距离掐线,把掐好的导线削出线芯,盘好圈后,进行涮锡。然后压入各个灯口,理顺各灯头的相线和零线,用线卡子分别固定,并且按供电要求分别压入端子板。3.3.1.2吊顶花灯组装:首先将导线从各个灯口穿到灯具本身的接线盒里。一端盘圈、测锡后压入各个灯口。理顺各个灯头的相线和零线,另一端涮锡后根据相序分别连接,包扎并甩出电源引入线,最后将电源引入线从吊杆中穿出。3.3.2吊扇的组装要求:3.3.2.1严禁改变扇叶角度。3.3.2.2扇叶的固定螺钉应有防松装置。3.3.2.3吊杆之间,吊杆与电机之间,螺纹连接的啮合长度不得小于20mm,并且必须有防松装置。3.4灯具、吊扇安装:3.4.1灯具安装:3.4.1.1普通灯具安装:a塑料(木)台的安装。将接灯线从塑料(木)台的出线孔中穿出,将塑料(木)台紧贴住建筑物表面,塑料(木)台的安装孔对准灯头盒螺孔,用机螺丝将塑料(木)台固定牢固。如果在圆孔楼板上固定塑料(木)台,应按图3-66的方法施工。b把从塑料(木)台甩出的导线留出适当维修长度,削出线芯,然后推入灯头盒内,线芯应高出塑料(木)台的台面。用软线在接灯线芯上缠绕5~7圈后,将灯线芯折回压紧。用粘塑料带和黑胶布分层包扎紧密。将包扎好的接头调顺,扣于法兰盘内,法兰盘(吊盒、平灯口)应与塑料(木)台的中心找正,用长度小于20mm的木螺丝固定。c自在器吊灯安装:首先根据灯具的安装高度及数量,把吊线全部预先掐好,应保证在吊线全部放下后,其灯泡底部距地面高度为800~1100mm之间。削出线芯,然后盘圈、涮锡、砸扁。根据已掐好的吊线长度断取软塑料管,并将塑料管的两端管头剪成两半,其长度为20mm,然后把吊线穿入塑料管。把自在器穿套在塑料管上。将吊盒盖和灯口盖分别套入吊线两端,挽好保险扣,再将剪成两半的软塑料管端头紧密搭接,加热粘合,然后将灯线压在吊盒和灯口螺柱上。如为螺钉口,找出相线,并作好标记,最后按塑料(木)台安装接头方法将吊线灯安装好。3.4.1.2日光灯安装:a吸项日光灯安装:根据设计图确定出日光灯的位置,将日光灯贴紧建筑物表面,日光灯的灯箱应完全遮盖住灯头盒,对着灯头盒的位置打好进线孔,将电源线甩入灯箱,在进线孔处应套上塑料管以保护导线。找好灯头盒螺孔的位置,在灯箱的底板上用电钻打好孔,用机螺丝拧牢固,在灯箱的另一端应使用胀管螺栓加以固定。如果日光灯是安装在吊顶上的,应该用自攻螺丝将灯箱固定在龙骨上。灯箱固定好后,将电源线压入灯箱内的端子板(瓷接头)上。把灯具的反光板固定在灯箱上,并将灯箱调整顺直,最后把日光灯管装好。b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吊链日光灯安装:根据灯具的安装高度,将全部吊链编好,把吊链挂在灯箱挂钩上,非全在建筑物顶棚上安装好塑料(木)台,将导线依顺序编叉在吊链内,并引入灯箱,在灯箱的进线孔处应套上软塑料管以保护导线,压入灯箱内的端子板(瓷接头)内。将灯具导线和灯头盒中甩出的电源线连接,并用粘塑料带和黑胶布分层包扎紧密。理顺接头扣于法兰盘内,法兰盘(吊盒)的中心应与塑料(木)台的中心对正,用木螺丝将其拧牢固。将灯具的反光板用机螺丝固定在灯箱上,调整好灯脚,最后将灯管装好。3.4.1.3各型花灯安装:a组合式吸顶花灯安装:根据预埋的螺栓和灯头盒的位置,在灯具的托板上用电钻开好安装孔和出线孔,安装时将托板托起,将电源线和从灯具甩出的导线连接并包扎严密。应尽可能的把导线塞入灯头盒内,然后把托板的安装孔对准预埋螺栓,使托板四周和顶棚贴紧,用螺母将其拧紧,调整好各个灯口,悬挂好灯具的各种装饰物,并上好灯管和灯泡。b吊式花灯安装:将灯具托起,并把预埋好的吊杆插入灯具内,把吊挂销钉插入后要将其尾部掰开成燕尾状,并且将其压平。导线接好头,包扎严实,理顺后向上推起灯具上部的扣碗,将接头如于其内,且将扣碗紧贴顶棚,拧紧固定螺丝。调整好各个灯口。上好灯泡,最后再配上灯罩。3.4.1.4光带的安装:根据灯具的外型尺寸确定其支架的支撑点,再根据灯具的具体重量经过认真核算,选用支架的型材制做支架,做好后,根据灯具的安装位置,用预埋件或用胀管螺栓把支架固定牢固。轻型光带的支架可以直接固定在主龙骨上;大型光带必须先下好预埋件,将光带的支架用螺丝固定在预埋件上,固定好支架,将光带的灯箱用机螺丝固定在支架上,再将电源线引入灯箱与灯具的导线连接并包扎紧密。调整各个灯口和灯脚,装上灯泡或灯管,上好灯罩,最后调整灯具的边框应与顶棚面的装修直线平行。如果灯具对称安装,其纵向中心轴线应在同一直线上,偏斜不应大于5mm。3.4.1.5壁灯的安装:先根据灯具的外形选择合适的木台(板)或灯具底托把灯具摆放在上面,四周留出的余量要对称,然后用电钻在木板上开好出线孔和安装孔,在灯具的底板上也开好安装孔,将灯具的灯头线从木台(板)的出线孔中甩出,在墙壁上的灯头盒内接头,并包扎严密,将接头塞入盒内。把木台或木板对正灯头盒,贴紧墙面,可用机螺丝将木台直接固定在盒子耳朵上,如为木板就应该用胀管固定。调整木台(板)或灯具底托使其平正不歪斜,再用机螺丝将灯具拧在木台(板)或灯具底托上,最后配好灯泡,灯个或灯罩。安装在室外的壁灯,其台板或灯具底托与墙面之间应加防水胶垫,并应打好泄水孔。3.4.2特殊灯具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3.4.2.1行灯安装:(a)电压不得超过36V;(b)灯体及手柄应绝缘良好,坚固耐热,耐潮湿;(c)灯头与灯体结合紧固,灯头应无开关;(d)灯泡外部应有金属保护网;(e)金属网、反光罩及悬吊挂钩,均应固定在灯具的绝缘部分上。在特别潮湿场所或导电良好的地面上,或工作地点狭窄,行动不便的场所(如在锅炉内、金属容器内工作),行灯电压不得超过12V。3.4.2.2携带式局部照明灯具所用的导线宜采用橡套软线,接地或接零线应在同一护套线内。3.4.2.3手术台无影灯安装:(a)固定螺丝的数量,不得少于灯具法兰盘上的固定孔数,且螺栓直径应与孔径配套;(b)在混凝土结构上,预埋螺栓应与主筋相焊接,或将挂钩末端弯曲与主筋绑扎锚固;(c)固定无影灯底座时,均须采用双螺母。3.4.2.4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安装在重要场所的大型灯具的玻璃罩,应有防止其碎裂后向下溅落的措施(除设计要求外),一般可用透明尼龙丝编织的保护网,网孔的规格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3.4.2.5金属卤化物灯(钠铊铟灯、镝灯等)安装:(a)灯具安装高度直在5m以上,电源线应经接线柱连接,并不得使电源线靠近灯具的表面;(b)灯管必须与触发器和限流器配套使用。3.4.2.6投光灯的底座应固定牢固,按需要的方向将驱轴拧紧固定。3.4.2.7事故照明的线路和白炽灯泡容量在100W以上的密封安装时,均应使用BV-105型的耐温线。3.4.2.836V及其以上照明变压器安装:(a)变压器应采用双圈的,不允许采用自耦变压器。初级与次级应分别在两盒内接线;(b)电源侧应有短路保护,其熔丝的额定电流不应大于变压器的额定电流;(c)外壳、铁芯和低压侧的一端或中心点均应接保护地线。3.4.2.9手术室工作照明回路要求:1.照明配电箱内应装有专用的总开关及分路开关;2.室内灯具应分别接在两条专用的回路上。3.4.2.10公共场所的安全灯应装有双灯。3.4.2.11固定在移动结构(如活动托架等)上的局部照明灯具的敷线要求:(a)导线的最小截面应符合表;(b)导线应敷于托架的内部;(c)导线不应在托架的活动连接处受到拉力和磨损,应加套塑料套予以保护。3.4.3吊扇安装:将吊扇托起,并把预埋的吊钩将吊扇的耳环挂牢。然后接好电源结头,注意多股软铜导线盘圈涮锡后进行包扎严密,向上推起吊杆上的扣碗,将结头扣于其内,紧贴建筑物表面,拧紧固定螺丝。3.5通电试运行:灯具、吊扇、配电箱(盘)安装完毕,且各条支路的绝缘电阻摇测合格后,方允许通电试运行。通电后应仔细检查和巡视,检查灯具的控制是否灵活、准确;开关与灯具控制顺序相对应,吊扇的转向及调速开关是否正常,如果发现问题必须先断电,然后查找原因进行修复。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灯具、吊扇的规格、型号及使用场所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4.1.2吊扇和3kg以上的灯具,必须预埋吊钩或螺栓,预埋件必须牢固可靠。4.1.3低于2.4m以下的灯具的金属外壳部分应做好接地或接零保护。4.1.4吊扇的防松装置齐全可靠,扇叶距地不应小于2.5m。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4.2基本项目:4.2.1灯具、吊扇的安装:灯具、吊扇安装牢固端正,位置正确,灯具安装在木台的中心。器具清洁干净,吊杆垂直,吊链日光灯的双链平行、平灯口,马路弯灯、防爆弯管灯固定可靠,排列整齐。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2导线与灯具、吊扇的连接: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导线进入灯具、吊扇处的绝缘保护良好,留有适当余量。连接牢固紧密,不伤线芯。压板连接时压紧无松动,螺栓连接时,在同一端子上导线不超过两根,吊扇的防松垫圈等配件齐全。吊链灯的引下线整齐美观。检验方法:观察、通电检查。4.3允许偏差项目:器具成排安装的中心线允许偏差5mm。检验方法:拉线、尺量检查。5成品保护5.1灯具、吊扇进入现场后应码放整齐、稳固。并要注意防潮,搬运时应轻拿轻放,以免碰坏表面的镀锌层、油漆及玻璃罩。5.2安装灯具、吊扇时不要碰坏建筑物的门窗及墙面。5.3灯具、吊扇安装完毕后不得再次喷浆,以防止器具污染。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成排灯具、吊扇的中心线偏差超出允许范围。在确定成排灯具、吊扇的位置时,必须拉线,最好拉十字线。6.2木台固定不牢,与建筑物表面有缝隙。木台直径在150mm及以下时,应用两条螺丝固定;木台直径在150mm以上时,应用三条螺丝成三角形固定。6.3法兰盘、吊盒、平灯口不在塑料(木)台的中心上。其偏差超过1.5mm。安装时应先将法兰盘、吊盒、平灯口的中心对正塑料(木)台的中心。6.4吊链日光灯的吊链选用不当,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更换:6.4.1单管无罩日光灯链长不超过1米时,可使用爪子链。6.4.2带罩或双管日光灯以及单管无罩日光灯链长超过1米时,应使用铁吊链。6.5采用木结构明(暗)装灯具时,导线接头和普通塑料导线裸露,应采取防火措施,导线接头应放在灯头盒内或器具内,塑料导线应改用护套线进行敷设,或放在阻燃型塑料线槽内进行明配线。7质量记录7.1灯具、吊扇、绝缘导线产品出厂合格证。7.2灯具、吊扇安装工程预检、自检、互检记录。7.3设计变更洽商记录,竣工图。7.4电气照明器具及其配电箱(盘)安装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7.5电气绝缘电阻测试记录。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交人: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工程名称交底部位工程编号日期交底内容:开关、插座安装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室内电气照明的开关、插座安装工程。2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各型开关: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2.1.2各型插座: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2.1.3塑料(台)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塑料(台)板应平整,无弯翘变形等现象,并有产品合格证。2.1.4木制(台)板:其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规定。其板面应平整,无劈裂和弯翘变形现象,油漆层完好无脱落。2.1.5其他材料:金属膨胀螺栓、塑料胀管、镀锌木螺丝、镀锌机螺丝、木砖等。2.2主要机具:2.2.1红铅笔、卷尺、水平尺、线坠、绝缘手套、工具袋。高凳等。2.2.2手锤、錾子、剥线错、尖嘴钳、扎锥、丝锥、套管、电钻、电锤、钻头、射钉枪等。2.3作业条件:2.3.1各种管路、盒子已经敷设完毕。盒子收口平整。2.3.2线路的导线已穿完,并已做完绝缘摇测。2.3.3墙面的浆活、油漆及壁纸等内装修工作均已完成。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清理→结线→安装3.2清理:用錾子轻轻地将盒子内残存的灰块剔掉,同时将其它杂物一并清出盒外,再用湿布将盒内灰尘擦净。3.3结线:3.3.1一般结线规定:3.3.1.1开关结线:a同一场所的开关切断位置应一致,且操作灵活,接点接触可靠。b电器,灯具的相线应经开关控制。c多联开关不允许拱头连接,应采用LC型压接帽压接总头后,再进行分支连接。3.3.1.2插座接线:a单相两孔插座有横装和竖装两种。横装时,面对插座的右极接相线,左极接中性线;竖装时,面对插座的上极接相线,下极接中性线,见图3-67和图3-68所示。b单相三孔及三相四孔插座结线示意,见图3-69和图3-70保护接地线注意应接在上方。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c交、直流或不同电压的插座安装在同一场所时,应有明显区别,且其插头与插座配套,均不能互相代用。d插座箱多个插座导线连接时,不允许拱头连接,应采用LC型压接帽压接总头后,再进行分支线连接。3.4安装开关、插座准备:先将盒内甩出的导线留出维修长度,削出线芯,注意不要碰伤线芯。将导线按顺时针方向盘绕在开关,插座对应的接线柱上,然后旋紧压头。如果是独芯导线,也可将线芯直接插入接线孔内,再用顶丝将其压紧。注意线芯不得外露。3.4.1开关、插座安装:3.4.1.1一般安装规定:开关安装规定:(a)拉线开关距地面的高度一般为2~3m;距门口为150~200mm;且拉线的出口应向下。(b)扳把开关距地面的高度为1.4m,距门口为150~200mm;开关不得置于单扇门后。(c)暗装开关的面板应端正、严密并与墙面平;(d)开关位置应与灯位相对应,同一室内开关方向应一致;(e)成排安装的开关高度应一致,高低差不大于2mm,拉线开关相邻间距一般不小于20mm;(f)多尘潮湿场所和户外应选用防水瓷制拉线开关或加装保护箱;(g)在易燃、易爆和特别潮湿的场所,开关应分别采用防爆型、密闭型,或安装在其它处所控制;(h)民用住宅严禁装设床头开关,(i)明线敷设的开关应安装在不少于15mm厚的木台上。3.4.1.2插座安装规定:(a)暗装和工业用插座距地面不应低于30cm;(b)在儿童活动场所应采用安全插座。采用普通插座时,其安装高度不应低于1.5m;(c)同一室内安装的插座高低差不应大于5mm;成排安装的插座高低差不应大于2mm;(d)暗装的插座应有专用盒,盖板应端正严密并与墙面平;(e)落地插座应有保护盖板;(f)在特别潮湿和有易燃、易爆气体及粉尘的场所不应装设插座。3.4.2开关、插座安装:3.4.2.1暗装开关、插座:按接线要求,将盒内甩出的导线与开关、插座的面板连接好,将开关或插座推入盒内(如果盒子较深,大于2.5cm时,应加装套盒),对正盒眼,用机螺丝固定牢固。固定时要使面板端正,并与墙面平齐。3.4.2.2明装开关、插座:先将从盒内甩出的导线由塑料(木)台的出线孔中穿出,再将塑料(木)台紧贴于墙面用螺丝固定在盒子或木砖上,如果是明配线,木台上的隐线槽应先顺对导线方向,再用螺丝固定牢固。塑料(木)台固定后,将甩出的相线、中性线、保护地线按各自的位置从开关、插座的线孔中穿出,按接线要求将导线压牢。然后将开关或插座贴于塑料(木)台上,对中找正,用木螺丝固定牢。最后再把开关、插座的盖板上好。3.4.2.3开关、插座安装在木结构内,应注意做好防火处理。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插座连接的保护接地线措施及相线与中性线的连接导线位置必须符合施工验收规范有关规定。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插座使用的漏电开关动作应灵敏可靠。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4.2基本项目:4.2.1开关、插座的安装位置正确。盒子内清洁,无杂物,表面清洁、不变形,盖板紧贴建筑物的表面。4.2.2开关切断相线。导线进入器具处绝缘良好,不伤线芯。插座的接地线单独敷设。检验方法:观察和通电检查。4.3允许偏差项目:4.3.1明开关,插座的底板和暗装开关、插座的面板并列安装时,开关,插座的高度差允许为0.5mm。4.3.2同一场所的高度差为5mm。4.3.3面板的垂直允许偏差0.5mm。检验方法:吊线、尺量检查。5成品保护5.1安装开关、插座时不得碰坏墙面,要保持墙面的清洁。5.2开关、插座安装完毕后,不得再次进行喷浆,以保持面板的清洁。5.3其它工种在施工时,不要碰坏和碰歪开关、插座。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开关、插座的面板不平整,与建筑物表面之间有缝隙,应调整面板后再拧紧固定螺丝,使其紧贴建筑物表面。6.2开关未断相线,插座的相线、零线及地线压接混乱,应按要求进行改正。6.3多灯房间开关与控制灯具顺序不对应。在接线时应仔细分清各路灯具的导线,依次压接,并保证开关方向一致。6.4固定面板的螺丝不统一(有一字和十字螺丝)。为了美观,应选用统一的螺丝。6.5同一房间的开关、插座的安装高度之差超出允许偏差范围,应及时更正。6.6铁管进盒护口脱落或遗漏。安装开关、插座接线时,应注意把护口带好。6.7开关、插座面板已经上好,但盒子过深(大于2.5cm),未加套盒处理,应及时补上。6.8开关、插销箱内拱头接线,应改为鸡爪接导线总头,再分支导线接各开关或插座端头。或者采用LC安全型压线帽压接总头后,再分支进行导线连接。7应具备的质量记录7.1各型开关、插座及绝缘导线产品合格证。7.2开关、插座安装工程、预检、自检、互检记录。7.3设计变更洽商记录、竣工图。7.4电气绝缘电阻测试记录。7.5电气照明器具及其配电箱(盘)安装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交人:工程名称交底部位工程编号日期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交底内容:配电板及户表板的安装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民用建筑电气配电板及户表板的安装工程。2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塑料表板:其规格应为300mm×250mm×30mm,并具有一定强度,断合闸时不颤动,板厚一般不应小于8mm(有肋成型的合格产品除外),不得刷油漆。并有产品合格证。2.1.2木制表板:不应有劈裂、变形现象,油漆均匀,绝缘嘴齐全并牢固,其板厚不应小于15mm。2.1.3瓷闸盒或瓷插保险:瓷件不得有破损、裂痕,铜件固定牢固,动静刀口接触良好。带电部位不得明露,应采用绝缘物封填严实,并有产品合格证。2.1.4熔丝:熔丝的规格应符合本支路负荷的容量要求,一般选择不得大于本支路负荷的1.5倍。2.1.5漏电开关:规格、型号及基本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2.1.6绝缘导线:导线的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2.1.7护口:应根据管径的大小选择相应的护口。2.1.8其它材料:镀锌机螺丝、镀锌平光垫圈、镀锌弹簧垫圈、镀锌木螺丝,防腐剂、绝缘嘴、水泥、砂子、木砖、钉子。2.2主要机具:2.2.1铅笔、卷尺、水平尺、方尺、线坠、水桶、灰桶、灰铲、铁剪子。2.2.2手锤、錾子、台钻、钻头、剥线钳、电钻、工具袋、高凳等。2.3作业条件:2.3.1抹灰前已按预定位置埋好木砖。2.3.2屋顶、墙面喷浆全部完成。2.3.3木表板已预刷油漆。并做防火处理。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闸具组装要求→闸具组装→固定点测定→表板固定3.2闸具组装要求:3.2.1在干燥无尘埃的场所,可装木制配电板,导线引出版面均应加套绝缘嘴。3.2.2表板应固定牢固,紧贴墙面,固定表板的螺丝应在四角均匀对称,螺帽应与板面子齐。3.2.3表板应避开暖卫管、窗亮及项柜门。3.2.4配线应正确,表尾线无交叉,一孔只准穿一根导线,表尾线长度应取100mm左右为宜。采用塑料制品配电板时,在板上要装电器元件,必须用镀锌木螺丝拧装牢固。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3.3闸具组装:3.3.1实物排列:将闸具在表板上首先作实物排列,预留出安装电表的位置,量好间距,画出水平线,均分线孔位置,然后划出固定闸具和表板的孔径。3.3.2钻孔:撤去闸具进行钻孔,钻孔时,先用尖錾子准确点冲凹窝,无偏斜后,再用钻进行钻孔。为了便于螺丝帽与面板表面平齐,再用一个钻头直径与螺丝帽直径相同钻头,进行第二次扩孔,深度以螺丝帽埋入面板表面平齐为准。3.3.3固定闸具:先检查闸具是否完整,然后固定端正。将板后的配线穿出表板的出线孔,并套上绝缘嘴,然后剥去导线的绝缘层,并与闸具的接线柱压牢。3.4固定点测定:在需要安装表板处,用尺子量好标高,再用水平尺画出底平线找出木砖。如用塑料胀管固定时,应弹线定位,找出固定点位置进行钻孔,预埋塑料涨管与墙面平齐。3.5表板固定:采用木砖固定表板:先将电源线及支路线正确地穿出表板的出线孔,并套好绝缘嘴,导线预留适当余量。首先用长短适当的木螺丝固定一点,再用线坠进行平直校对,找平找正后再固定其它各点。固定后,将进户线端头削好、压牢,并将明露配线调顺直。在砖墙上采用塑料胀管。用木螺丝紧固表板时,应钻孔,孔不应钻在砖缝中间,如在砖缝中间应做处理,可将孔扩大后,再把塑料胀管或木砖用水泥砂浆稳注。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配电板及开关型号、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定型产品必须有产品合格证。4.1.2瓷件表面严禁有裂纹、缺损和瓷釉损坏脱落现象,绝缘耐压等级符合要求。4.1.3表板上导电部件必须接触紧密。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基本项目:表板固定牢固,导线与电器或端子排的连接紧密,排列整齐,回路清晰,标明用电回路名称。检验方法:观察和试操作检查。4.3允许偏差项目:4.3.1表板的安装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为表板底口距地面不得小于1.8m,允许偏差10mm,全部标高应一致。4.3.2表板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应大于3m。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5成品保护5.1安装表板时应注意保持墙面整洁。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5.2表板安装后,不得砸碰及弄脏用具或损坏墙面。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表板标高不一致,超出允许偏差时,应检查预埋木砖和胀管的位置是否正确,或是由于地面高低不平等原因造成的。然后进行修正。6.2木砖埋注位置不准,固定螺丝不均匀对称,在表板四角的螺帽倾斜不平。螺丝拧进深度应均匀对称;拧固螺丝时应拧平正,螺帽应垂直受力,不应歪斜,并应紧固到位。6.3表板不平正,垂直度超出允许偏差。用吊线找平表板垂直度,使其在允许偏差之内。6.4表板距离暖卫管,窗亮或项柜门等太近或相碰,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间隔距离,一般表板应避开暖卫管300mm,否则应采取措施。6.5闸具松动、铜件松动,应重新紧固所有固定螺丝。6.6导线压接不牢、线芯受损且线芯过长,应按要求留取线芯,剥线时不应损伤线芯,压接时要牢固。6.7板后导线杂乱,长短不齐,应将导线留有适当余量,长短一致,绑扎成束。6.8漏电开关不能起到安全保护作用,应及时查出原因。如因质量问题,应用合格产品予以更换。7质量记录7.1各种配电板、户表板、瓷闸盒、瓷插保险、漏电开关产品合格证。7.2配电板及户表板的安装工程预检、自检、互检记录。7.3设计变更洽商记录、竣工图。7.4电气照明器具及其配电箱(盘)安装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7.5电气绝缘电阻测试记录。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交人: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工程名称交底部位工程编号日期交底内容:配电箱(盘)安装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电气配电箱(盘)安装工程。2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铁制配电箱(盘):箱体应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周边平整无损伤,油漆无脱落,二层底板厚度不小于1.5mm,但不得采用阻燃型塑料板做二层底板,箱内各种器具应安装牢固,导线排列整齐,压接牢固、应为两部定点厂产品,并有产品合格证。2.1.2塑料配电箱(盘):箱体应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周边平整无损伤,塑料二层底板厚度不应小于5mm,并有产品合格证。2.1.3木制配电箱(盘):应刷防腐、防火涂料,木制板盘面厚度不应小于20mm。2.1.4镀锌材料有角钢、扁铁、铁皮、机螺丝、木螺丝、螺栓、垫圈、圆钉等。2.1.5绝缘导线:导线的型号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2.1.6其它材料:电器仪表,熔丝(或熔片)、端子板、绝缘嘴、铝套管、卡片框、软塑料管、木砖射钉、塑料带、黑胶布、防锈漆、灰油漆、焊锡、焊剂、电焊条(或电石、氧气)、水泥、砂子。2.2主要机具:2.2.1铅笔、卷尺、方尺、水平尺、钢板尺、线坠、桶、刷子、灰铲等。2.2.2手锤、錾子、钢锯、锯条、木锉、扁锉、圆锉、剥线钳、尖嘴钳、压接钳,活扳子、套筒扳子,锡锅、锡勺等。2.2.3台钻、手电钻、钻头、木钻、台钳、案子、射钉枪、电炉、电、气焊工具、绝缘手套、铁剪子、点冲子、兆欧表、工具袋、工具箱、高凳等。2.3作业条件:2.3.1随土建结构预留好暗装配电箱的安装位置。2.3.2预埋铁架或螺栓时,墙体结构应弹出施工水平线。2.3.3安装配电箱盘面时,抹灰、喷浆及油漆应全部完成。3操作工艺3.2配电箱(盘)安装要求:3.2.1配电箱(盘)应安装在安全、干燥、易操作的场所。配电箱(盘)安装时,其底口距地一般为1.5m;明装时底口距地1.2m;明装电度表板底口距地不得小于1.8m。在同一建筑物内,同类盘的高度应一致,允许偏差为10mm。3.2.2安装配电箱(盘)所需的木砖及铁件等均应预埋。挂式配电箱(盘)应采用金属膨胀螺栓固定。3.2.3铁制配电箱(盘)均需先刷一遍防锈漆,再刷灰油漆二道。预埋的各种铁件均应刷防锈漆,并做好明显可靠的接地。导线引出面板时,面板线孔应光滑无毛刺,金属面板应装设绝缘保护套。3.2.4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配电箱(盘)带有器具的铁制盘面和装有器具的门及电器的金属外壳均应有明显可靠的PE保护地线(PE线为黄绿相间的双色线也可采用编织软探铜线),但PE保护地线不允许利用箱体或盒体串接。3.2.5配电箱(盘)配线排列整齐,并绑扎成束,在活动部位应固定。盘面引出及引进的导线应留有适当余度,以便于检修。3.2.6导线剥削处不应伤线芯或线芯过长,导线压头应牢固可靠,多股导线不应盘圈压接,应加装压线端子(有压线孔者除外)。如必须穿孔用顶丝压接时,多股线应涮锡后再压接,不得减少导线股数。3.2.7配电箱(盘)的盘面上安装的各种刀闸及自动开关等,当处于断路状态时,刀片可动部分均不应带电(特殊情况除外)。3.2.8垂直装设的刀闸及熔断器等电器上端接电源,下端接负荷。横装者左侧(面对盘面)接电源,右侧接负荷。3.2.9配电箱(盘)上的电源指示灯,其电源应接至总开关的外侧,并应装单独熔断器(电源侧)。盘面闸具位置应与支路相对应,其下面应装设卡片框,标明路别及容量。3.2.10TN-C低压配电系统中的中性线N应在箱体或盘面上,引入接地干线处做好重复接地。3.2.11照明配电箱(板)内的交流,直流或不同电压等级的电源,并具有明显标志。3.2.12照明配电箱(板)不应采用可燃材料制作,在干燥无尘场所采用的木制配电箱(板)应阻燃处理。3.2.13照明配电箱(板)内,应分别设置中性线N和保护地线(PE线)汇流排,中性线N和保护地线应在汇流排上连接,不得绞接,并应有编号。3.2.14磁插式熔断器底座中心明露螺丝孔应填充绝缘物,以防止对地放电。磁插保险不得裸露金属螺丝,应填满火漆。3.2.15照明配电箱(板)内装设的螺旋熔断器其电源线应接在中间触点的端子,负荷线应接在螺纹的端子上。3.2.16当PE线所用材质与相线相同时应按热稳定要求选择截面不应小于表3-38所示。PE线最小截面表3-38相线线芯截面S(mm2)PE线最小截面(mm2)相线线芯截面S(mm2)PE线最小截面(mm2)S≤16SS>35S/216≤S≤3516注:用此表若得出非标准截面时,应选用与之最接近的标准截面导体。但不得小于:裸铜线4mm2,裸铝线6mm2,绝缘铜线1.5mm2,绝缘铝线2.5mm2。3.2.17PE保护地线若不是供电电缆或电缆外护层的组成部分时,按机械强度要求,截面不应小于下列数值:有机械性保护时为2.5mm2;无机械性保护时为4mm2。3.2.18配电箱(盘)上的母线其相线应涂颜色标出,A相(L1)应涂黄色;B相(L2)应涂绿色;C相(L3)应涂红色;中性线N相应涂淡蓝色;保护地线(PE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线)应涂黄绿相间双色。3.2.19配电箱(盘)上电具,仪表应牢固、平正、整洁、间距均匀、铜端子无松动、启闭灵活,零部件齐全。其排列间距应符合表2-39。3.2.20照明配电箱(板)应安装牢固,平正,其垂直偏差不应大于3mm;安装时,照明配电箱(板)四周应无空隙,其面板四周边缘应紧贴墙面,箱体与建筑物,构筑物接触部分应涂防腐漆。3.2.21木制盘面板应做防腐防火处理,并应包好铁皮,做好明显可靠的接地;3.2.22固定面板的机螺丝,应采用镀锌圆帽机螺丝,其间距不得大于250mm,并应均匀地对称于四角。3.2.23配电箱(盘)面板较大时,应有加强衬铁,当宽度超过500mm时,箱门应做双开门。3.2.24立式盘背面距建筑物应不小于800mm;基础型钢安装前应调直后埋设固定,其水平误差每米应不大于1mm,全长总误差不大于5mm。盘面底口距地面不应小于500mm。铁架明装配电盘距离建筑物应做到便于维修。3.2.25立式盘应设在专用房间内或加装栅栏,铁栅栏应做接地。3.3弹线定位:根据设计要求找出配电精(盘)位置,并按照箱(盘)的外形尺寸进行弹线定位;弹线定位的目的是对有预埋木砖或铁件的情况,可以更准确的找出预埋件,或者可以找出金属胀管螺栓的位置。3.4明装配电箱(盘):铁架固定配电箱(盘)将角钢调直,量好尺寸,画好锯口线,锯断煨弯,钻孔位,焊接。煨弯时用方尺找正,再用电(气)焊,将对口缝焊牢,并将埋注端做成燕尾,然后除锈,刷防锈漆。再按照标高用水泥砂浆将铁架燕尾端埋注牢固,埋入时要注意铁架的平直程度和孔间距离,应用线坠和水平尺测量准确后再稳往铁架。待水泥砂浆凝固后方可进行配电箱(盘)的安装。金属膨胀螺栓固定配电箱(盘)采用金属膨胀螺栓可在混凝土墙或砖墙上固定配电箱(盘)。其方法是根据第15.4.2条弹线定位的要求找出准确的固定点位置,用电钻或冲击钻在固定点位置钻孔,其孔径应刚好将金属膨胀螺栓的胀管部分埋入墙内,且孔洞应平直不得歪斜。3.5配电箱(盘)的加工:盘面可采用厚塑料板、包铁皮的木板或钢板。以采用钢板做盘面为例,将钢板按尺寸用方尺量好,画好切割线后进行切割。切割后用扁锉将棱角锉平。盘面的组装配线如下:3.5.1实物排列:将盘面板放平,再将全部电具、仪表置于其上,进行实物排列。对照设计图及电具、仪表的规格和数量,选择最佳位置使之符合间距要求,并保证操作维修方便及外型美观。3.5.2加工:位置确定后,用方尺找正,画出水平线,分均孔距。然后撤去电具、仪表,进行钻孔(孔径应与绝缘嘴吻合)。钻孔后除锈,刷防锈漆及灰油漆。3.5.3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固定电具:油漆干后装上绝缘嘴,并将全部电具、仪表摆平、找正,用螺丝固定牢固。3.5.4电盘配线;根据电具、仪表的规格、容量和位置,选好导线的截面和长度,加以剪断进行组配。盘后导线应排列整齐,绑扎成束。压头时,将导线留出适当余量,削出线芯,逐个压牢。但是多股线需用压线端子。如立式盘,开孔后应首先固定盘面板,然后再进行配线。3.6配电箱(盘)的固定:3.6.1在混凝土墙或砖墙上固定明装配电箱(盘)时,采用暗配管及暗分线盒和明配管两种方式。如有分线盒,先将盒内杂物清理干净,然后将导线理顺,分清支路和相序,按支路绑扎成束。待箱(盘)找准位置后,将导线端头引至箱内或盘上,逐个剥削导线端头,再逐个压接在器具上,同时将PE保护地线压在明显的地方,并将箱(盘)调整平直后进行固定。在电具、仪表较多的盘面板安装完毕后,应先用仪表校对有无差错,调整无误后试送电,并将卡片框内的卡片填写好部位、编上号。3.6.2在木结构或轻钢龙骨护板墙上进行固定配电箱(盘)时,应采用加固措施。如配管在护板墙内暗敷设,并有暗接线盒时,要求盒口应与墙面平齐,在木制护板墙处应做防火处理,可涂防火漆或加防火材料衬里进行防护。除以上要求外,有关固定方法同上所述。暗装配电箱的固定:根据预留孔洞尺寸先将箱体找好标高及水平尺寸,并将箱体固定好,然后用水泥砂浆填实周边并抹平齐,待水泥砂浆凝固后再安装盘面和贴脸。如箱底与外墙平齐时,应在外墙固定金属网后再做墙面抹灰。不得在箱底板上抹灰。安装盘面要求平整,周边间隙均匀对称,贴脸(门)平正,不歪斜,螺丝垂直受力均匀。绝缘摇测:配电箱(盘)全部电器安装完毕后,用500V兆欧表对线路进行绝缘摇测。摇测项目包括相线与相线之间,根线与中性线之间,根线与保护地线之间,中性线与保护地线之间。两人进行摇测,同时做好记录,做为技术资料存档。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低压配电器具的接地保护措施和其它安全要求必须符合施工验收规范规定。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4.2基本项目:4.2.1配电箱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位置正确,部件齐全,箱体开孔合适,切口整齐。暗式配电箱箱盖紧贴墙面;中性线经汇流排(N线端子)连接,无绞接现象;油漆完整,盘内外清洁,箱盖、开关、灵活,回路编号齐全,结线整齐,PE保护地线不串接安装明显牢固,导线截面、线色符合规范规定。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2导线与器具连接应符合以下规定:4.2.2.1连接牢固紧密,不伤线芯。压板连接时压紧无松动;螺栓连接时,在同一端子上导线不超过两根,防松垫圈等配件齐全。4.2.2.2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电气设备、器具和非带电金属部件的保护接地支线敷设应符合以下规定:连接紧密、牢固,保护接地线截面选用正确,需防腐的部分涂漆均匀无遗漏。线路走向合理,色标准确,涂刷后不污染设备和建筑物。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3允许偏差:配电箱(盘)体高50mm以下,允许偏差1.5mm。配电箱(盘)体高50mm以上,允许偏差3mm。检验方法:吊线、尺量检查。5成品保护5.1配电箱(盘)安装后,应采取成品保护措施,避免碰坏、弄脏电具、仪表。5.2安装箱(盘)面板时(或贴脸),应注意保持墙面整洁。5.3土建二次喷浆时,注意不要污染配电箱(盘)。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配电箱(盘)的标高或垂直度超出允许偏差,是由于测量定位不准确或者是地面高低不平造成的,应及时进行修正。6.2铁架不方正。在安装铁架之前未进行调直找正,或安装时固定点位置偏移造成的,应用吊线重新找正后再进行固定。6.3盘面电具、仪表不牢固、平正或间距不均,压头不牢、压头伤线芯,多股导线压头未装压线端子。闸具下方未装卡片框。螺丝不紧的应拧紧,间距应按要求调整均匀,找平整。伤线芯的部分应剪掉重接,多股线应装上压线端子,卡片框应补装。6.4接地导线截面不够或保护地线截面不够,保护地线串接。对这些不符合要求的应按有关规定进行纠正。6.5盘后配线排列不整齐。应按支路绑扎成束,并固定在盘内。6.6配电箱(盘)缺零部件,如合页、锁、螺丝等,应配齐各种安装所需零部件。6.7配电箱体周边、箱底、管进箱处、缝隙过大、空鼓严重、应用水泥砂浆将空鼓处填实抹平。6.8木箱外侧无防腐,内壁粗糙木箱内部应修理平整,内外做防腐处理,并应考虑防火措施。6.9铁箱内壁焊点锈蚀,应补刷防锈漆。铁箱不得用电(汽)焊进行开孔,应采用开孔器进行开孔。6.10配电箱内二层板与进、出线配管位置处理不当,造成配线排列不整齐,在安装配电箱时应考虑进出线配管管口位置应设置在二层板后面。7质量记录7.1配电箱(盘),绝缘导线产品出厂合格证。7.2配电箱(盘)安装工程预检、自检、互检记录。7.3设计变更洽商记录,竣工图。7.4电气绝缘电阻测试记录。7.5电气照明器具及其配电箱(盘)安装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交人: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工程名称交底部位工程编号日期交底内容:电话插座与组线箱安装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弱电电话插座与组线箱安装工程。2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电话出线盒面板:不应有破损、划痕等缺陷,应采用合格配套产品,并有产品合格证。2.1.2组线箱:有木制或铁制的两种。木制箱体不得有劈裂、破损等现象,箱体内表面应光滑平整,应有防腐措施;铁制箱体不得有凹凸不平等缺陷,做防腐处理后再刷灰漆。2.1.3螺丝:各种规格的螺丝均必须经过镀锌处理。2.1.4电话电缆型号及规格及电缆对数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2.1.5电话管路敷设及配线应符合设计规定。配管配线工艺请参阅有关章节施工。2.2主要机具:克丝钳、一字改锥、十字改锥、剥线钳、线坠、对讲机。2.3作业条件:2.3.1电话系统的管线、盒均敷设完。2.3.2土建的墙面油漆喷浆及装修作业全部完成。2.3.3由地面引出端口时,应待土建地面抹灰完、盒子口修好后进行。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电话插座组线箱安装要求→清理箱(盒)→接线→核对导线编号3.2电话插座、组线箱安装要求:3.2.1插座、组线箱等设备应安装牢固,位置难确。3.2.2一般明装插座距地面高度为1.5m;暗装插座距地为300mm。3.2.3插座安装的高度和位置应符合图纸设计要求。3.2.4插座上方位置有暖气管时,其间距应大于200mm;下方有暖气管时,其间距应大于300mm。3.2.5嵌入式暗装组线箱及有关技术数据见表3-40、表3-41。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面板必须安装牢固、紧贴附于建筑物墙面。面板无劈裂、翘曲变形等现象;组线箱内不得有壁裂,必须做防腐处理。4.1.2导线压接必须牢固、正确。检验方法:尺量、观察检查。4.2基本项目:4.2.1组线箱、盒内应清洁无杂物,面板干净无划伤破损等现象。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4.2.2电话线在箱(盒)内应留有适当余量。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3允许偏差:同一室内的插座安装高度相差不大于5mm,相邻成排安装高度相差不大于2mm。检验方法:尺量检查。5成品保护5.1安装面板时,应注意保持墙面、地面的整洁,不得损伤和破坏墙面及地面。5.2修补浆活时,应注意保护已安装的面板,不得将其污染。5.3地面插座应采用有防水措施的出线口。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盒、箱内不清洁,应清除盒、箱内杂物,保持内外清洁,不被砂浆污染。6.2面板安装不牢固,应将固定螺丝拧固到位,使面板紧贴建筑物表面并固定牢固。6.3面板的标高超出允许偏差,应及时修正。6.4电话线预留量不够或过多且箱内导线放置杂乱,应按有关要求将导线留有适当余量,并绑扎成束。6.5导线压接不牢,应按要求将导线压接牢固。6.6导线压接后编号混乱,应全部进行仔细核对后重新编号。7质量记录7.1电话插座、组线箱及其附件产品合格证。7.2电话插座与组线箱安装工程预检、隐拉、自检、互检记录。7.3设计变更洽商记录、竣工图。7.4配管及管内穿线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交人: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工程名称交底部位工程编号日期交底内容:共用电视天线系统安装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内接收的共用电视天线、前端设备和机房设备、传输分配部分及用户终端安装工程。2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电视接收天线选择要求:应根据不同的接收频道,场强,接收环境以及共用天线电视系统的设施规模来选择天线,以满足接收电视机图像清晰,色彩鲜明的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2.1.2各种铁件应全部采用镀锌处理。不能镀锌处理时,应进行防腐处理。如采用8#铅丝和钢丝绳及各种规格的铁管、角钢、槽钢、扁铁、圆钢、14#绑线、钢索卡、花篮螺栓,拉环等均应采用镀锌处理。各种规格的机螺丝、金属涨管螺栓、木螺丝、垫圈、弹簧垫等应镀锌。2.1.3用户盒(又称接线盒或终端盒)是系统与用户电视机联接的端口,用户盒分为明装和暗装,暗装盒又有塑料盒和铁盒两种,明装一般采用塑料盒,盒子不应有破损变形,插孔阻抗必须与电视机阻抗匹配,盒体与盖颜色一致,并有产品合格证。2.1.4平行扁馈线(即300Ω扁馈线)构造简单,造价低廉,又容易与折合振子天线连接,因而在甚高频段应用广泛。它适用于电视机与共用天线电视插座之间,并有产品合格证。2.1.5同轴电缆馈线。它是由同轴的内外导体组成,内导体为实芯导体,外导体为金属网,内外导体间垫以聚乙稀高频绝缘介质材料,最外面一层为聚氯乙稀保护层。特性阻抗有50Ω;75Ω;100Ω三种,选用时应注意阻抗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2.1.6分配器:通常有二分、三分、四分和六分等分配器,选择时,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并有产品合格证。2.1.7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相应型号及性能的天线放大器、混合器、频道转换器、分支器、干线放大器、分支(分配)放大器,线路放大器、机箱、机柜等。应检查仪器外观是否完整无损,机内部件是否齐全,然后进行通电试验,检查工作是否正常。产品说明书和技术资料齐全,并有产品合格证。2.1.8其他材料:焊条、防水弯头、焊锡、焊剂、接插件、绝缘子等。2.2主要机具:2.2.1手电钻、冲击钻、克丝钳、一字改锥、十字改锥、电工刀、尖嘴销、扁口钳。2.2.2水平尺、线坠、大绳、高凳、工具袋等。2.3作业条件:2.3.1随土建结构砌墙时,预埋管和用户盒,箱已完成。2.3.2土建内部装修油漆浆活全部施工完。2.3.3同轴电缆已敷设完工。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天线安装→前端设备和机房设备安装→传输分配部分安装→用户终端安装→电缆的明(暗)线敷设→分配系线明(暗)线敷设→系统内的接地→系统统调验收3.2天线安装:3.2.1天线安装一般要求3.2.1.1天线位置的选择a选择在接收电平最高位置,在安装天线前,应用场强仪实测场强大小,选择天线的最佳位置及安装高度。b在空旷处架设天线时,应避开电波传播方向上的遮挡物。c架设在建筑物群至高点处或山区的山头上时,天线基座应离开建筑物边缘3m以上。d应该远离干扰源。例如,不要距离公路太近,避开金属物,远离电力线、电梯机房。e应避免天线间的相互干扰。出现干扰时,天线增益下降,使图像出现脉冲斜条。几种天线可共杆架设,也可各自单独分开架设。天线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对于VHF波段天线,立杆间平行距离不得小于5m;同一方向的立杆前后距离不得小于15m。一般不采用前后架设天线,同一根立杆两层天线间距不应小于λ/2见图3-72。f天线的位置要适中,在CATV系统中,按上述要求选择好天线安装位置,并选择在整个系统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于向四周架设干线,减少干线传输长度,扩大系统的规模。3.2.1.2天线高度的选择:天线距离地面或屋顶的高度不应小于一个波长。应考虑电波在传播过程中,不仅有反射,还应考虑因空气媒介质的不均匀性产生的折射现象,应适当调整水平位置和高度,以接收信号质量最佳为准。3.2.1.3天线方向选择:选择电平最强的天线方向。一般都是接收天线的最大接收方向对准电视发射塔。但是有时为了避开干扰源或者因为前方有遮挡物,可根据实际情况,使接收天线的最大接收方向稍调偏一些,甚至可以接收反射波。3.2.2天线安装:3.2.2.1天线基座的埋设:天线基座(底座)应随土建结构施工,在做屋面板时,做好预埋螺栓或底板顶埋螺栓。预埋螺栓不应小于φ25×250mm;接地引下线圆钢直径不应小于φ8mm;连接用钢板厚度不应小于6mm;基座高度不应低于200mm;用水泥砂浆将基座平面、立面抹平齐。同时预埋好地锚,三点夹角在120°位置上,拉环采用直径φ8mm以上镀锌圆钢制成,底部与结构钢筋焊接,焊接长度为圆钢直径6倍,同时除掉焊药皮,并用水泥砂浆抹平整。3.2.2.2天线竖杆与拉线的安装:a多节杆组接的竖杆:多节杆组接的竖杆应从下到上逐段变细和减短,如图3-73所示。(a)DC两段长度之和不小于一个波长(一般为2.5~6m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否则也会影响天线的正常接收;(b)B段为固定天线部分,它的长度与固定天线的数量有关,一般为3m左右;(c)A段为避雷针,一般在2m以上。b防止天线架设因大风、地震而倒塌造成的触电事故。要求大线与照明线及高压线保持较远的距离,如表3-42所示。天线与架空线间距表3-42电压架空电线种类与电视天线的距离(m)低压架空线裸线低压绝缘电线或多芯电缆高压绝缘电线或低压电源1以上0.6以上0.3以上高压架空线裸线高压绝缘线高压电源1.2以上0.8以上0.4以上c竖杆:现场要干净整齐,与竖杆无关的构件放到不妨碍竖杆以外的地方。人员和工具应准备齐全,一般竖杆时有指挥1人,工作人员4~5人。首先把上、中、下节杆连接好,紧固螺丝,再把天线杆的拉线套绑扎紧,挂在杆上;各拉线钢索卡应卡牢固;中间绝缘瓷珠套接好;花篮螺栓松至适当位置,并放在拉线预定地锚位置上,把天线杆放在起杆位置,杆底放在基础位置上;全部准备就绪。现场指挥下达口令统一行动,将杆立起,起杆时用力要均衡,防止杆身忽左忽右摆动。然后利用花篮螺栓校正拉线松紧程度。并用8#~10#铅丝把花篮螺栓封住。拉线与竖杆的角度一般为30°~45°;在距离天线较近的一段间隔内,每隔小于四分之一中心波长的距离内串一个瓷绝缘子,每根拉线串入2~3个瓷绝缘子。3.2.2.3天线的安装:a架设天线前,应对天线本身进行认真的检查和测试。例如:天线的振子应水平放置。引向天线的折合振子可与地面平行放置,也可上下垂直放置,相邻振子之间应平行,以保持振子间距的正确;天线与馈线应匹配,牢固可靠;馈线应固定好,以免随风摆动等。天线电气性能的测试可用仪器检测其驻波比、方向图和增益等指标。对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可用天线与电视机相连,看天线对接收质量有无明显提高,若有明显提高说明可以架设。如果接收质量还不如电视机本身的拉杆天线,则必须更换合格的天线才能接收。b把经检查合格的天线组装在横担上,天线各部件组装好,用绳子通过杆顶滑轮,把组装好天线的横担吊起到预定的位置,由杆上工作人员把模担与天线卡子连接牢固。c各频道天线按上述做法组装在天线杆上适当部位;原则上二副天线的高频道天线在上边,低频道天线在下边,三副以上时高频道天线在横担上,低频道天线在天线杆上,层与层间的距离要大于1/2λ。d经过天线位置的统调后,认为满足接收要求时,最后将天线上各部件进行最后一次紧固。3.2.2.4接地线的制做:建筑物有避雷网时,可用扁钢或圆钢将天线杆、基座与建筑物避雷网电焊连接为一体。有关避雷针的具体做法见有关章节。接地电阻值应小于4Ω,天线必须在避雷针保护角之内。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3.3前端设备和机房设备的安装:3.3.1作业条件:3.3.1.1机房内土建装修完成,基础槽钢作完。3.3.1.2暗装机箱的箱体稳装完毕。3.3.1.3暗装管路导线已经敷设完毕,并引入机房(机箱)内。3.3.1.4220V交流电源管线全部敷设完毕。3.3.2操作工艺3.3.2.1机房设备安装a机柜稳装在槽钢基础上,并用螺栓加防松垫圈固定,台式机柜直接放置在机房地面上。b按设计图要求(出产厂有组装图),将放大器、混合器、频道变换器等组装在机柜内。c用同轴电缆和F型插头按系统图联接各设备,将220V电源引至稳压电源供各设备使用。3.3.2.2机箱安装a首先按系统图(出产厂的设备安装图)将各设备安装在前端箱板芯上,并用同轴电缆和F型插头正确连接各设备。b然后将有设备的机箱板芯装进箱体内,联接由天线引来的同轴电缆和传输干线。c接好220V交流电源线。3.4传输分配部分安装:3.4.1线路放大器(或称干线放大器)及延长放大器的安装3.4.1.1小型天线系统工程建筑物比较集中,电缆传输较短,电平损失小,可将线路放大器安装在前端设备共用机箱内。3.4.1.2大型天线系统工程建筑物较分散,为了补偿信号经电缆远距离传输造成的电平损失,一般在传输的中途应加装干线放大器。a明装时:电缆需通过电线杆架空,干线放大器则吊装在电杆上,距离杆顶部架空线以下1m左右处,且应固定在吊线上,野外型放大器应采用密封橡皮垫圈防雨密封,外壳的连接面宜采用网状金属高频屏蔽圈,保证良好与地接触,外壳可采用铸铝外壳,插接件要有良好的防水抗腐蚀性能,最外面采用橡皮套防水。不具备防水条件的放大器(包括分配器和分支器)要安装在防水箱内。b暗装时:根据设计的规定,在传输中途设中继放大站,用电缆并或专门砌成空心碑,里面可以放置一只干线放大器及配电板。井或碑应注意防潮,上面标明电缆的走向及信号输入、输出电平,以便维修检查。c线路放大器及干线放大器有的是自带电源,有的本身不带电源,而是由前端设备共用箱内的稳压电源通过电缆馈送的。应根据具体情况将电源接好。d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延长放大器是为了补足每一幢楼内的分配器或分支器及电缆传输的电平损耗而增加的。一般在该楼房的进线口放置一只信号分配共用箱,箱内除放一只延长放大器外,还需装有磁闸盒(装电源保险丝用),并装有电源插座及分配器或分支器。3.4.2分配器与分支器的安装3.4.2.1明装:a安装方法是按照部件的安装孔位,用φ6mm合金钻头打孔后,塞进塑料膨胀管,再用木螺丝对准安装孔加以紧固。塑料型分支器、分配器或安装孔在盒盖内的金属型分配、分支器,则要揭开盒盖,对准安装盒钻眼;压铸型分配、分支器,则对准安装孔钻眼。b对于非防水性分配器和分支器,明装的位置一般是在分配共用箱内或走廊、阳台下面,必须注意防止雨淋受潮,连接电缆水平部分留出长250~300mm左右的余量,然后导线向下弯曲,以防雨水顺电缆流入部件内部。3.4.2.2暗装:暗装有木箱与铁箱两种,并装有单扇或双扇箱门,颜色与墙面相同。在木箱上装分配器或分支器时,可按安装孔位置,直接用木螺丝固定。采用铁箱结构,可利用二层板将分配器或分支器固定在二层板上,再将二层板固定在铁箱上。3.5用户终端安装3.5.1检查修理盒子口:检查盒子口有不平整处,应及时检修平整。暗盒的外口应与墙面平齐;盒子标高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明装盒应固定牢固。相邻两个用户盒安装见图3-74所示。3.5.2结线压接先将盒内电缆接头剪成100~150mm的长度,然后把25mm的电缆外绝缘层剥去,再把外导线铜网套如卷袖口一样翻卷10mm,留出3mm的绝缘台和12mm芯线,将线芯压在端子上,用Ω卡压牢铜网套处见图3-75所示。3.5.3固定盒盖一般用户盒插孔的阻抗为75Ω(也有300Ω),彩色电视机其天线输入插孔阻抗为75Ω,同时可配CT-75型插头及SYKV-75-5L型白色同轴电缆见图3-76与图3-77所示。把固定好导线的面板(即盒盖)固定在暗装盒的两个固定点处,同时调整好面板再固定牢固。3.6电缆明线敷设与暗线敷设3.6.1电缆的明线敷设3.6.1.1建杆施工:室外架空电缆敷设时,可利用通信电缆共杆架设。如需专门建杆时,木杆的选择与杆距之间的关系见表3-43与表3-44所示。3.6.1.2电杆的埋入深度:在一般地区埋入全杆长的1/6,最少不能少于1m的深度;在水田和松软的土质中,埋入长度为杆长的1/5;在山区坚硬的土质中,埋入深度为杆长的1/6。有关竖杆的具体方法见有关章节施工。木杆和末端直径(两杆跨距40m)表3-43杆长末端直径(cm)(m)891011121314155.05.56.06.51514141320191817252423223230292839363534484543415854514969656159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7.07.58.08.51313171722212726353240394847454457555352不同电缆线种的杆长、杆距表3-44杆长(m)两杆的距离(m)2530354050干线SYKV-75-95~66.5~7.5991010101111111212干线SYKV-75-75~66.5~7.59999101010101111分配线SYKV-75-55~66.5~7.57777888899分配线SYKV-75-55~66.5~7.58999101011113.6.1.3架空电缆安装:为了不使电缆承受很大的拉力,需要用一条钢丝拉线把电缆吊起来。有关做法见第九章。a同轴电缆的架设及高度规定见表3-45所示。同轴电缆的架设及高度规定表3-45地面的情况必要的架设高度(m)公路上5.5以上一般横过公路5.5以上在其他公路上4.5以上横跨公路桥3.0以上横跨铁路6.0以上横跨河流满足最大船只通行高度c室外防水箱做法见图3-79所示。d钢索上悬吊敷设水平间距0.6m;垂直间距0.75m;过墙时应穿套管保护。e电缆线弛度不应大于50mm,在两杆间拉一绳进行调整。3.6.2电缆线的暗敷设:3.6.2.1设置天井暗敷设时,应每100m设置天井一个,井盖上标明电缆走向,电缆接头必须装有防水箱。3.6.2.2直埋电缆时,应注意埋设地点,避开下水道和有水流过的地方,在每隔200~300m接续点,拐弯点,分歧点,盘弯处与其管线交叉处,穿越公路,铁路两侧应设置标志。埋设电缆的深度见表3-46所示。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电缆埋设深度表3-46埋设场所埋设深度(m)要求交通频繁的地段交通量少的地段人行道无垂直负荷地段1.20.600.600.60穿钢管安装在电缆沟内穿硬乙烯管内穿硬乙烯管内直埋出地面2.5m处应穿管敷设,套管应固定在建筑物上,电缆线接头处做好防水处理。3.7分配系统的明线敷设与暗线敷设3.7.1分配系统的明线敷设可参阅第八章护套线配线安装工程的布线要求和做法。3.7.2分配系的暗线敷设可参阅第四章钢管敷设工程的布线要求和做法。3.8系统内的接地:3.8.1屏蔽层及器件金属接地:为了减少对CATV系统内器件的干扰和防止雷击,器件金属部位要求屏蔽接地,即线路中设置的放大器、衰减器、混合器、分配器等的金属屏蔽层、电缆线屏蔽层电缆吊索及器件金属外壳应全部连通,保证接地良好。3.8.2金属管干线与支线和建筑物防雷接地应有良好的整体接地。3.8.3在使用中,为了确保安全,雷雨天气应将电视机电源插头和共用天线插头从插座中拔出。3.8.4要求电视天线维护人员,对防雷接地做定期检查。3.9系统统调验收:3.9.1调整天线系统:3.9.1.1天线架设完毕,检查各接收频道安装位置是否正常。3.9.1.2将天线输出的75Ω同轴电缆接场强计输入端,测量信号电平大小,微调天线方向使场强计指示最大。如果转动天线时,电平指示无变化,则天线安装、阻抗变换器有问题,应检查排除故障。3.9.1.3测量电平正常时,接电视接收机检查图象和伴音质量。有重影时,反复微调天线方向直至消除重影为止。3.9.1.4各频道天线调整完毕后,方可接入共用天线系统的前端设备中。3.9.2前端设备调试3.9.2.1各频道天线信号接入混合器接入有源放大型混合器输入端,调整输入端电位器,使输出电平差在2dB左右。3.9.2.2接入无源混合器输入端(在强信号频道的混合器输入端加接衰减器),调整混合器输出端,各频道电平差控制在±2dB内。3.9.2.3调整交、互调干扰:a混合器输出端与线路放大器输入端相接,以提高电视信号的输出电平。b放大器输出端接一电视接收机观察: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a)放大器产生交、互调干扰,可适当减少放大器输入端电平,消除干扰。(b)放大器输出端各频道电平应大于105dB;如果过小,此放大器的抗交、互调干扰性能差,输出最大电平达不到线路电平的要求,则应更换放大器。3.9.2.4按设计系统要求,送入自办节目,逐个检查设备的正常工作情况及输出电平的大小,将前端设备调试到正常工作状态。3.9.2.5前端设备调试完毕后,送信号至干线系统。3.9.3调试干线系统3.9.3.1调整各频道信号电平差(用频率均衡方法)。干线放大器输入端串入一只频率均衡器,根据放大器输出信号电平差的情况,分别串入6dB、10dB、12dB等均衡量不等的频率均衡器,调整到正常工作。3.9.3.2同时调整干线放大器输入端电平大小,当产生交、互调干扰时,适当减少输入端电子,可直接串入衰减器,调到输出电平符合原设计要求。3.9.4调试分配系统3.9.4.1无源分配网络调试按设计要求,在无源分配网络的输入端送一个电视信号(一般选用UHF频道,或用电视信号发生器产生),调整输出端电平,使与原设计的输入电平相等。用场强计(或电平表)测量电视接收机在分配、分支器各输出端的电平,观察分析信号电平和重影现象,判断安装质量好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3.9.4.2有源分配网络调试a首先不接入电源给放大器,用万用表检查分支线路有无短路和断路,经检查无误后,才能通电调试。b调整网络中,各延长放大器的输入电平和输出电平、各频道信号之间的电平差应符合设计要求。输入电平过低或过高,应调整放大器增益。交、互调干扰调整。在系统的输入端送高、中、低三个频道信号进行试验。有交、互调干扰时,调整延长放大器的输入衰减或前端放大器的输出电平解决。低频道电平过高时,调整斜率控制电路,达到“全倾斜”或“半倾斜”方式。3.9.4.3无源(或有源)分配系统调整完毕后,可接入干线送来的射频电视信号进行统调。3.9.4.4如果分配系统中含有调频广播信号,则应对较强的调频信号加以衰减,以免干扰电视信号。3.9.5验收:按照广播电影电视部GY/T106-92,有线电视广播系统及技术规范,以及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有线电视系统技术规程进行验收。经过系统调试达到设计要求指标(主要指标如用户端电平、重影和交、互调干扰等),达到用户满意。办理验收交接手续。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共用电视天线器件、盒、箱电缆、馈线等安装应牢固可靠。4.1.2防雷接地电阻应小于4Ω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设备金属外壳及器件屏蔽接地线截面应符合有关要求。接地端连接导体应牢固可靠。4.1.3电视接收天线的增益G应尽可能高,频带特性好,方向性敏锐、能够抑制干扰、消除重影,并保持合适的色度、良好的图象和伴音。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或使用仪器设备进行测试检验。4.2基本项目4.2.1共用电视天线的组装,竖杆,各种器件,设备的安装,盒、箱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布局合理,排列整齐,导线连接正确,压接牢固。4.2.2防雷接地线的截面和焊接倍数应符合规范要求(详见有关规定)。4.2.3各用户电视机应能显示合适的色度、良好的图像和伴音,并能对本地区的频道有选择性。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或使用仪器设备进行测试检验。5成品保护5.1安装共用天线及其组件时,不得损坏建筑物,并注意保持墙面的整洁。5.2设置在吊顶内的容纳箱、盒在安装部件时,不应损坏龙骨和吊顶。5.3补修浆活时,不得把器件表面弄脏,并防止水进入部件内。5.4使用高凳或搬运物件时,不得碰撞墙面和门窗等。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无信号6.1.1前端的电源失效或设备失效。应检查电源电压220V或测量输入信号有无;6.1.2天线系统故障。应检查短路和开路传输线,插头变换器,天线放大器电源(18V或220V);6.1.3线路放大器的电源失效。检查输入插头是否开路,再检电源(DC21~18V)IA型220V,从头测量每只放大器的输出信号和稳压电源是否工作正常;6.1.4干线电缆故障,检查首端至各级放大器之间电缆是否开路或短路,并检查各种连接插头。6.2信号微弱所有信号均有雪花6.2.1分支器短路或前端设备故障,断开分支器分支信号,若信号电平正常,可能馈线和引下线短路;6.2.2天线系统故障,检查天线放大器线路;6.2.3线路放大器故障,检查每只放大器的输出信号和稳压电源是否正常;6.2.4干线故障,检查电缆和线路放大器电平是否过低,是否有短路或开路;6.2.5分支器短路,电缆损坏,放大器中间可能短路。6.3只有一个频道的信号6.3.1前端设备或天线系统故障,测量这段频道放大器输出;6.3.2单频道天线自身故障。广播中止,用电视机在前端连接判断。6.4一个或多个频道信号微弱,其余正常。线路、放大器故障或需调节,并检查频率响应曲线。6.5重影(在所有引入线处)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天线引出线路放大器或干线故障,用便携式电视机检查天线系统质量和图像,或隔断故障电缆部分,并判断是否是放大器发生的故障。6.6重影(同一分配器电缆传送到所有引下线处)6.6.1桥接放大器、分配或馈线电缆故障,在桥接输出用电视机检查图像质量,并分析故障所在部位;6.6.2电缆终端故障,断开终端电阻,用电视机检查图像质量,若良好时更换终端电阻;6.6.3分支外故障,从线路每一端入手,一次一个用电话联系,同时用电视机检查图像质量。6.7图像失真:信号电子输出偏高,测量线路放大器和用户分支器的信号电平。6.8CB通讯站干扰所有用户:首端有谐波和寄生参量的接收,在前端用可调接收机检查是否落在有干扰电视机的频道上。在天线传输线终端接滤波器或安装高通滤波器,并检查有否开路和短路。6.9来自CB通讯站的干扰仅在一个或多个用户出现:由于用户接收机对谐波和寄生参量的接收,应在电视机天线终端接高通滤波器。6.10在同一频道同时收到两个电视频道(经常)来自远地方的跳跃传输,采用抗同频干扰天线来消除。7质量记录7.1电视接收天线、用户盒,平行扁馈线、同轴电缆线、分配器、天线放大器混合器、频道转换器、分支器、干线放大器、机箱、机柜等的产品出厂合格证、产品说明书和产品技术资料。7.2共用电视天线系统安装工程预检、隐检、自检、互检记录。7.3设计变更洽商记录、竣工图。7.4配管及管内穿线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7.5共用电视天线系统统调运行记录。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交人: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工程名称交底部位工程编号日期交底内容:广播系统安装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内的广播系统安装工程。2施工准备2.1材料设备要求:2.1.1喇叭(扬声器):有电动式、静电式、电磁式和离子式等多种。其中电动式扬声器应用最广,它又分纸盒扬声器和号筒扬声器两种。选用时应根据设计要求的规格型号,注意标称功率和阻抗等参数,并有产品合格证。2.1.2声箱:它包括喇叭(扬声器)、箱体、护罩等附件,是定型产品,选用时应符合设计要求的规格型号,并有产品合格证。2.1.3线间变压器(输送变压器)。它用于扩音机与扬声器之间进行阻抗变换,扩音机输出端为高阻抗输出,扬声器端为低阻抗匹配。选用时应符合设计要求的规格型号,并有产品合格证。2.1.4分线箱、端子箱:干路与支路分线路之用,箱体采用定型产品。并附有产品合格证。2.1.5控制器:控制音量大小的装置,应选用定型产品,并有产品合格证。2.1.6外接插座:为广播专用插座,采用定型产品并附有产品合格证。2.1.7扩音机:它是扩声系统主机,应根据扩声系统的音质标准和所需容量选择相应等级和规格的产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选择,并有产品合格证。2.1.8增音机:前级增音机又称调音盘,应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定型产品,并有产品合格证。2.1.9声频处理设备:它包括频率均衡器、人工混响器、延时器、压缩器、限幅器以及噪声增益自动控制器等。应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定型产品,并有产品合格证。2.1.10常用连线规格见表3-47。连线规格表3-47钢丝股数导线截面积每根导线每100米的电阻值导线规格每股铜丝线径(mm)(mm2)(Ω)12/0.1516/0.1523/0.1540/0.1540/0.1930.20.20.40.71.147.5642.21.5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相应规格的绝缘塑料铜芯多股导线,并有产品合格证。2.1.11单芯、双芯、四芯屏蔽线或屏蔽电缆应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并有产品合格证。2.1.12其它音响设备如唱机、收录机、话筒、控制电源、稳压电源等设备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的规格型号。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2.1.13镀锌材料:有机螺丝、平垫、弹簧垫圈、金属膨胀螺栓。2.1.14其它材料:塑料胀管、接线端子、钻头、焊锡、焊剂、各类插头等。2.2主要机具:2.2.1手电钻、冲击钻、克丝钳子、剥线钳、电工刀、一字改锥、十字改锥、尖嘴钳、偏口钳。2.2.2万用表、工具袋、水平尺、拉线、线坠2.3作业条件:2.3.1广播系统的管线、盒、箱均已敷设完毕。2.3.2土建装修及浆活全部完成。2.3.3大型机柜的基础槽钢设置完成。2.3.4吊顶的喇叭预留孔按实际尺寸已经留好。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控制电源话筒扬声器控制器←→端子箱←扩音机←增音机外接插座收录机唱机3.2广播喇叭安装:3.2.1如需现场组装的喇叭,线间变压器、喇叭箱应按设计图要求预制组装好。3.2.2明装声柱:根据设计要求的高度和角度位置预先设置胀管螺栓或预埋吊挂件。3.2.3具有不同功率和阻抗比的成套喇叭,事先按设计要求将所需接用的线间变压器的端头焊出引线,剥去10~15mm绝缘外皮待用。3.2.4明装壁挂式分线箱、端子箱或声柱箱时,先将引线与盒内导线用端子作过渡压接,然后将端子放回接线盒。找准标高进行钻孔,埋入胀管螺栓进行固定。要求箱底与墙面平齐。3.2.5设置在吊顶内嵌入式喇叭,将引线用端子与盒内导线在接好,用手托着喇叭使其与顶棚贴紧,用螺丝将喇叭固定在吊顶支架板上。当采用弹簧固定喇叭时,将喇叭托入吊顶内再拉伸弹簧,将喇叭罩勾住并使其紧贴在顶棚上,并找正位置。3.2.6紧急广播系统,按设计说明(产品说明书)正确连接三根广播线。3.2.7会场、多功能厅、大型组合声柱箱安装时,应按图挂装并有一定的倾斜角度。3.2.8外接插座面板安装前盒子应收口平齐,内部清理干净,导线接头压接牢固。面板安装平整。3.2.9音量控制器安装时应将盒内清理干净,再将控制器安装平整、牢固。3.3广播用扩音机及机房设备安装:3.3.1当大型机柜采用槽钢基础时,应先检查槽钢基础是否平直,其尺寸是否满足机柜尺寸。当机柜直接稳装在地面时,应先根据设计图要求在地面上弹上线。3.3.2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根据机柜内固定孔距,在基础槽钢上或地面钻孔,多台排列时,应从一端开始安装,逐台对准孔位,用镀锌螺栓固定。然后拉线找平直、再将各种地脚螺栓及柜体用螺栓拧紧、牢固。3.3.3设有收扩音机、录音机、电唱机、激光唱机等组合音响设备系统时,应根据提供设备的厂方技术要求,逐台将各设备装入机柜,上好螺栓,固定平整。3.3.4采用专用导线将各设备进行连接好,各支路导线线头压接好,设备及屏蔽线应压接好保护地线。3.3.5当扩音机等设备为桌上静置式时,先将专用桌放置好,再进行设备安装,连接各支路导线。3.3.6设备安装完后,调试前应将电源开关置于断开位置,各设备采取单独试运转后,然后整个系统进行统调,调试完毕后应经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后交付使用,并办理验收手续。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喇叭、声柱箱、控制器、插座板等器具安装应牢固可靠,导线连接排列整齐,线号正确清晰。4.1.2屏蔽线和设备保护地线不应大于4Ω(有特殊要求除外)。压接时应配有平垫和弹簧垫,压接应牢固可靠。4.1.3自立式柜如果设置在活动地板上,基础槽钢必须在地面内生根。大型自立式柜或多台柜不允许浮摆在活动地板上。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基本项目:4.2.1同一室内的吸顶喇叭应排列均匀,成行,成线。所装的喇叭箱、控制器、插座等标高应一致,平整牢固。喇叭周围不允许有破口现象,装饰罩不应有损伤、并且应平整。4.2.2各设备导线连接正确、可靠、牢固。箱内电缆(线)应排列整齐,线路编号正确清晰。线路较多时应绑扎成束,并在箱(盒)内留有适当余量。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3允许偏差项目:4.3.1自立式柜安装应牢固、平正,其垂直度允许偏差1.5°/1000;成排柜在同一立面上的水平度允许偏差3mm;柜间连接缝不得大于2mm。4.3.2基础槽钢应平直,允许偏差1/1000,但全长不得超出3mm。基础槽钢应可靠地接地。稳装后,其顶部应高出地面10mm。检验方法:吊线、尺量检查。5成品保护5.1安装喇叭(箱)时,应注意保持吊顶、墙面整洁。5.2其它工种作业时,应注意不得碰撞及损伤喇叭箱或护罩。5.3机房内应采取防尘、防潮、防污染及防水措施。为了防止损坏设备和丢失零部件,应及时关好门窗,门上锁并派专人负责。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设备之间、干线与端子之间连接不牢固,应及时检查,将松动处紧牢固。6.2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使用屏蔽线时,外铜网与芯线相碰,按要求外铜网应与芯线分开,压接应特别注意。6.3用焊油焊接时,非焊接处被污染。焊接后应及时用棉丝(布条)擦去焊油。6.4由于屏蔽线或设备未接地,会造成干扰。应按要求将屏蔽线和设备的地线压好。6.5喇叭接线不牢固、阻抗不匹配,造成无声或音量不合要求,应及时进行修复,并更换不适合的设备。6.6大型喇叭箱安装不牢、不平整,音量较大时会产生共振。应将喇叭箱安装牢固,并且安装位置准确。6.7紧急广播线与普通广播线的连接不正确。造成功能不齐备,应及时将错接的线改正过来。6.8喇叭的护罩被碰扁,应及时地进行修复或更换。6.9修补浆活时,喇叭被污染,或安装孔开得过大。应将污物擦净,并将缝隙修补好。6.10同一室内喇叭的排列间距不均匀,标高不一致。在安装前应弹好线,找准位置,如标高的差距超出允许偏差范围应调整到规定范围内。7质量记录7.1喇叭(扬声器),声箱、线间变压器,控制器、外接插座、扩音机、增音机、声频处理设备,屏蔽线,屏蔽电缆等合格证、产品技术说明书和技术资料。7.2广播系统安装工程预检、隐险、自检、互检记录。7.3设计变更洽商记录、竣工图。7.4配管及管内穿线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7.5广播系统安装调试记录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交人: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工程名称交底部位工程编号日期交底内容:防雷及接地安装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物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工作接地、重复接地及屏蔽接地装置安装工程。2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镀锌钢材有扁钢、角钢、圆钢、钢管等,使用时应意采用冷镀锌还是采用热镀锌材料,应符合设计规定。产品应有材质检验证明及产品出厂合格证。2.1.2镀锌辅料有铅丝(即镀锌铁丝)、螺栓、垫圈、弹簧垫圈、U型螺栓、元宝螺栓、支架等。2.1.3电焊条、氧气、乙炔、沥青漆,混凝土支架,预埋铁件,小线,水泥,砂子,塑料管,红油漆、白油漆、防腐漆、银粉,黑色油漆等。2.2主要机具:2.2.1常用电工工具、手锤、钢钢锯、锯条、压力案子、铁锹、铁镐、大锤、夯桶。2.2.2线坠、卷尺、大绳、粉线袋、绞磨(或倒链)、紧线器、电锤、冲击钻、电焊机、电焊工具等。2.3作业条件:2.3.1接地体作业条件:2.3.1.1按设计位置清理好场地。2.3.1.2底板筋与柱筋连接处已绑扎完。2.3.1.3桩基内钢筋与柱筋连接处已绑扎完。2.3.2接地干线作业条件:2.3.2.1支架安装完毕。2.3.2.2保护管已预埋。2.3.2.3土建抹灰完毕。2.3.3支架安装作业条件:2.3.3.1各种支架已运到现场。2.3.3.2结构工程已经完成。2.3.3.3室外必须有脚手架或爬梯。2.3.4防雷引下线暗敷设作业条件:2.3.4.1建筑物(或构筑物)有脚手架或爬梯,达到能上人操作的条件。2.3.4.2利用主筋作引下线时,钢筋绑扎完毕。2.3.5防雷引下线明敷设作业条件:2.3.5.1支架安装完毕。2.3.5.2建筑物(或构筑物)有脚手架或爬梯达到能上人操作的条件。2.3.5.3土建外装修完。2.3.6避雷带与均压环安装作业条件:土建圈梁钢筋正在绑扎时,配合作此项工作。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2.3.7避雷网安装作业条件:2.3.7.1接地体与引下线必须做完。2.3.7.2支架安装完毕。2.3.7.3具备调直场地和垂直运输条件。2.3.8避雷针安装作业条件:2.3.8.1接地体及引下线必须做完。2.3.8.2需要脚手架处,脚手架搭设完毕。2.3.8.3土建结构工程已完,并随结构施工做完预埋件。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避雷针接地体→接地干线支架→引下线明敷避雷网避雷带或引下线暗敷均压环3.2接地体安装工艺:人工接地体(极)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3.2.1人工接地体(极)的最小尺寸见表3-48所示。钢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最小规格表3-48种类、规格及单位地上地下室内室外交流电流回路直流电流回路圆钢直径(mm)681012扁钢截面(mm2)厚度(mm)603100410041006角钢厚度(mm)钢管管壁厚度(mm)22.52.52.543.564.53.2.2接地体的埋设深度其预部不应小于0.6m,角钢及钢管接地体应垂直配置。3.2.3垂直接地体长度不应小于2.5m,其相互之间间距一般不应小于5m。3.2.4接地体理设位置距建筑物不宜小于1.5m;遇在垃圾灰渣等埋设接地体时,应换土,并分层夯实。3.2.5当接地装置必须埋设在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小于3m时,应采用均压带做法或在接地装置上面敷设50~90mm厚度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接地装置2m。3.2.6接地体(线)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处焊缝应饱满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不得有夹渣、咬肉、裂纹、虚焊、气孔等缺陷,焊接处的药皮敲净后,刷沥青做防腐处理。3.2.7采用搭接焊时,其焊接长度如下:3.2.7.1镀锌扁钢不小于其宽度的2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倍,三面施焊。(当扁钢宽度不同时,搭接长度以宽的为准)。敷设前扁钢需调直,煨弯不得过死,直线段上不应有明显弯曲,并应立放。3.2.7.2镀锌圆钢焊接长度为其直径的6倍并应双面施焊(当直径不同时,搭接长度以直径大的为准)。3.2.7.3镀锌圆钢与镀锌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3.2.7.4镀锌扁钢与镀锌钢管(或角钢)焊接时,为了连接可靠,除应在其接触部位两侧进行焊接外,还应直接将扁钢本弯成弧形(或直角形)与钢管(或角钢)焊接。3.2.8当接地线遇有白灰焦渣层而无法避开时,应用水泥砂浆全面保护。3.2.9采用化学方法降低土壤电阻率时,所用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3.2.9.1对金属腐蚀性弱;3.2.9.2水溶性成分含量低。3.2.10所有金属部件应镀锌。操作时,注意保护镀锌法。3.3人工接地体(极)安装:3.3.1接地体的加工:根据设计要求的数量,材料规格进行加工,材料一般采用钢管和角钢切割,长度不应小于2.5m。如采用钢管打入地下应根据土质加工成一定的形状,遇松软土壤时,可切成斜面形。为了避免打入时受力不均使管子歪斜,也可加工成扁尖形;遇土土质很硬时,可将尖端加工成锥形详见图3-80所示。如选用角钢时,应采用不小于40mm×40mm×4mm的角钢,切割长度不应小于2.5m,角钢的一端应加工成尖头形状详见图3-81所示。3.3.2挖沟:根据设计图要求,对接地体(网)的线路进行测量弹线,在此线路上挖掘深为0.8~1m,宽为0.5m的沟,沟上部稍宽,底部如有石子应清除见图3-82所示。3.3.3安装接地体(极):沟挖好后,应立即安装接地体和敷设接地扁钢,防止土方坍塌。先将接地体放在沟的中心线上,打入地中,一般采用手锤打入,一人扶着接地体,一人用大锤敲打接地体顶部。为了防止将接钢管或角钢打劈,可加一护管帽套入接地管端,角钢接地可采用短角钢(约10cm)焊在接地角钢一即可,见图3-83所示。使用手锤敲打接地体时要平稳,锤击接地体正中,不得打偏,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当接地体顶端距离地600mm时停止打入。3.3.4接地体间的扇钢敷设:扁钢敷设前应调直,然后将扁钢放置于沟内,依次将扁钢与接地体用电焊(气焊)焊接。扁钢应侧放而不可放平,侧放时散流电阻较小。扁钢与钢管连接的位置距接地体最高点约100mm。焊接时应将扁钢拉直,焊好后清除药皮,刷沥青做防腐处理,并将接地线引出至需要位置,留有足够的连接长度,以待使用见图3-84所示。3.3.5核验接地体(线):接地体连接完毕后,应及时请质检部门进行隐检、接地体材质、位置、焊接质量,接地体(线)的截面规格等均应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分层夯实。最后,将接地电阻摇测数值填写在隐检记录上。3.4自然基础接地体安装:3.4.1利用无防水底板钢筋或深基础做接地体。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利用无防水底板钢筋或深基础做接地体:按设计图尺寸位置要求,标好位置,将底板钢筋搭接焊好。再将柱主筋(不少于2根)底部与底板筋搭接焊好,并在室外地面以下将主施焊好连接板,消除药皮,并将两根主筋用色漆做好标记,以便于引出和检查。应及时请质检部门进行隐检,同时做好隐检记录。3.4.2利用柱形桩基及平台钢筋做好接地体,按设计图尺寸位置,找好桩基组数位置,把每组桩基四角钢筋搭接封焊,再与柱主筋(不少于2根)焊好,并在室外地面以下,将主筋预埋好接地连接板,清除药皮,并将两根主筋用色漆做好标记,便于引出和检查,并应及时请质检部门进行隐检,同时做好隐检记录。3.5接地干线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3.5.1接地干线穿墙时,应加套管保护,跨越伸缩缝时,应做煨弯补偿。3.5.2接地干线应设有为测量接地电阻而预备的断接卡子,一般采用暗盒装入,同时加装盒盖并做上接地标记。3.5.3接地干线跨越门口时应暗敷设于地面内(做地面以前埋好)3.5.4接地干线距地面应不小于200mm,距墙面应不小于10mm,支持件应采用40mm×4mm的扁钢,尾端应制成燕尾状,入孔深度与宽度各为50mm,总长度为70mm。支持件间的水平直线距离一般为1m,垂直部分为1.5m,转弯部分为0.5m。3.5.5接地干线敷设应平直,水平度与垂直度允许偏差2/1000,但全长不得超过10mm。3.5.6转角处接地干线弯曲中径不得小于扁钢厚度的2倍。3.5.7接地干线应刷黑色油漆,油漆应均匀无遗漏,但断接卡子及接地端子等处不得刷油漆。3.6接地干线安装:接地干线应与接地体连接的扁钢相连接,它分为室内与室外连接两种,室外接地干线与支线一般敷设在沟内。室内的接地干线多为明敷,但部分设备连接的支线需经过地面,也可以埋设在混凝土内。具体安装方法如下:3.6.1室外接地干线敷设:3.6.1.1首先进行接地广线的调直、测位、打眼、煨弯,并将断接卡子及接地端子装好。3.6.1.2敷设前按设计要求的尺寸位置先挖沟。挖沟要求见3.3,然后将扁钢放平埋入。回填土应压实但不需打夯,接地干线末端露出地面应不超过0.5m,以便接引地线。3.6.2室内接地干线明敷设:3.6.2.1预留孔与埋设支持件:按设计要求尺寸位置,预留出接地线孔,预留孔的大小应比敷设接地干线的厚度、宽度各大出6m。以上。其方法有以下三种:a施工时可按上述要求尺寸截一段扁钢预埋在墙壁内,当混凝土还未凝固时,抽动扁钢以便待凝固后易于抽出。b将扁钢上包一层油毛毡或几层牛皮纸后埋设在墙壁内,坝留孔距墙壁表面应为15~20mm。c保护套可用厚1mm以上铁皮做成方形成圆形,大小应使接地线穿入时,每边有6mm以上的空隙。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3.6.2.2支持件固定:根据设计要求先在砖墙(或加气混凝土墙、空心砖墙)上确定坐标轴线位置,然后随砌墙将预制成50mm×50mm的方木样板放火墙内,待墙砌好后将方木样板剔出,然后将支持件放入孔内,同时洒水淋湿孔洞,再用水泥砂浆将支持件埋牢,待凝固后使用。现浇混凝土墙上固定支架,先根据设计图要求弹线定位,钻孔,支架做燕尾埋入孔中,找平正,用水泥砂浆进行固定。3.6.2.3明敷接地线的安装要求a敷设位置不应妨碍设备的拆卸与检修,并便于检查。b接地线应水平或垂直敷设,也可沿建筑物倾斜结构平行在直线段上,不应有高低起伏及弯曲情况。c接地线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离地面应保持250~300mm的距离,接地线与建筑物墙壁间隙应不小于10mm。d明敷的接地线表面应涂以15~100mm宽度相等的绿色漆和黄色漆相间的条纹,其标志明显。e在接地线引向建筑物内的入口处或检修用临时接地点处,均应刷白色底漆后标以黑色符号,其符号标为“”标志明显。3.6.2.4明敷接地线安装:当支持件埋设完毕,水泥砂浆凝固后,可敷设墙上的接地线。将接地扁钢沿墙吊起,在支持件一端用卡子将扁钢固定,经过隔墙时穿跨预留孔,接地干线连接处应焊接牢固。末端预留或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3.7避雷针制作与安装:3.7.1避雷针制作与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3.7.1.1所有金属部件必须镀锌,操作时注意保护镀锌层。3.7.1.2采用镀锌钢管制做针尖,管壁厚度不得小于3mm,针尖刷锡长度不得小于70mm。3.7.1.3多节避雷外针节尺寸见表3-49。3.7.1.4避雷针应垂直安装牢固,垂直度允许偏差为3/1000。3.7.1.5焊接要求详见第22.4.2条清除药皮后刷防锈漆。3.7.1.6避雷针一般采用圆钢或钢管制成,其直径不应小于下列数值:针体各节尺寸表3-49项目针全高(mm)1.02.03.04.05.0上节中节下节1000——2000——15001500—100015001500150015001200a独立避雷针一般采用直径为19mm镀锌圆钢。b屋面上的避雷针一般直采用直径25mm镀锌钢管。c水塔顶部避雷针采用直径25mm或40mm的镀锌钢管。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d烟囱顶上避雷针采用直径25mm镀锌圆钢或直径为40mm镀锌钢管。e避雷环用直径12mm镀锌圆钢或截面为100mm2镀锌扁钢,其厚度应为4mm。3.7.2避雷针制作:按设计要求的材料所需的长度分上、中、下三节进行下料。如针尖采用钢管制作,可先将上节钢管一端锯成锯齿形,用手锤收尖后,进行焊缝磨尖,涮锡,然后将另一端与中、下二节钢管找直,焊好。3.7.3避雷针安装:先将支座钢板的底板固定在预埋的地脚螺栓上,焊上一块助板,再将避雷针立起,找直、找正后,进行点焊,然后加以校正,焊上其它三块肋板。最后将引下线焊在底板上,清除药皮刷防锈漆。3.8支架安装:3.8.1支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3.8.1.1角钢支架应有燕尾,其埋注深度不小于100mm,扁钢和圆钢支架埋深不小于80mm。3.8.1.2所有支架必须牢固,灰浆饱满,横平竖直。3.8.1.3防雷装置的各种支架顶部一般应距建筑物表面100mm;接地干线支架其顶部应距墙面20mm。3.8.1.4支架水平间距不大于1m(混凝土支座不大于2m);垂直间距不大于l.5m。各间距应均匀,允许偏差30mm。转角处两边的支架距转角中心不大于250mm。3.8.1.5支架应平直。水平度每2m检查段允许偏差3/1000,垂直度每3m检查段允许偏差2/1000;但全长偏差不得大于10mm。3.8.1.6支架等铁件均应做防腐处理。3.8.1.7埋注支架所用的水泥砂浆,其配合比不应低于1∶2。3.8.2支架安装3.8.2.1应尽可能随结构施工预埋支架或铁件。3.8.2.2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弹线及分档定位。3.8.2.3用手锤、錾子进行剔洞,洞的大小应里外一致。3.8.2.4首先埋注一条直线上的两端支架,然后用铅丝拉直线埋注其它支架。在埋注前应先把洞内用水浇湿。3.8.2.5如用混凝土支座,将混凝土支座分档摆好。先在两端支架间拉直线,然后将其它支座用砂浆找平找直。3.8.2.6如果女儿墙预留有预埋铁件,可将支架直接焊在铁件上,支架的找直方法同前。3.9防雷引下线暗敷设:3.9.1防雷引下线暗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3.9.1.1引下线扁钢截面不得小于25mm×4mm;圆钢直径不得小于12mm。3.9.1.2引下线必须在距地面1.5~1.8m处做断接卡子或测试点(一条引下线者除外)。断接线卡子所用螺栓的直径不得小于10mm,并需加镀锌垫圈和镀锌弹簧垫圈。3.9.1.3利用主筋作暗敷引下线时,每条引下线不得少于二根主筋。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3.9.1.4现浇混凝土内敷设引下线不做防腐处理。焊接要求见3.2节。3.9.1.5建筑物的金属构件(如消防梯、烟囱的铁爬梯等)可作为引下线,但所有金属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3.9.1.6引下线应沿建筑的外墙敷设,从接闪器到接地体,引下线的敷设路径,应尽可能短而直。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不可能直线引下时,也可以弯曲,但应注意弯曲开口处的距离不得等于或小于弯曲都线段实际长度的0.l倍。引下线也可以暗装,但截门应加大一级,暗装时还应注意墙内其它金属构件的距离。3.9.1.7引下线的固定支点间距离不应大于2m,敷设引下线时应保持一定松紧度。3.9.1.8引下线应躲开建筑物的出入口和行人较易接触到的地点,以免发生危险。3.9.1.9在易受机械损坏的地方、地上约1.7m至地下0.3m的一段地线应加保护措施,为了减少接触电压的危险,也可用竹筒将引下线套起来或用绝缘材料缠绕。3.9.1.10采用多根明装引下线时,为了便于测量接地电阻,以及检验引下线和接地线的连接状况,应在每条引下线距地1.8~2.2m处放置断接卡子。利用混凝土柱内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必须将焊接的地线连接到首层、配电盘处并连接到接地端子上,可在地线端于处测量接地电阻。3.9.1.11每栋建筑物至少有两根引下线(投影面积小于50m2的建筑物例外)。防雷引下线最好为对称位置,例如两根引下线成“—”字形或“乙”字形,四根引下线要做成“I”字形,引卜线间距离不应大于20m,当大于20m时应在中间多引一根引下线。3.9.2防雷引下线暗敷设做法:3.9.2.1首先将所需扁钢(或圆钢)用手锤(或钢筋扳子)进行调直或种直。3.9.2.2将调直的引下线运到安装地点,按设计要求随建筑物引上,挂好。3.9.2.3及时将引下线的下端与接地体焊接好,或与断接卡子连接好。随看建筑物的逐步增高,将引下线敷设于建筑物内至屋顶为止。如需接头则应进行焊接,焊接后应敲掉药皮并刷防锈漆(现浇混凝土除外),并请有关人员进行隐检验收,做好记录。3.9.2.4利用主筋(直径不少于φ16mm)作引下线时,按设计要求找出全部主筋位置,用油漆作好标记,距室外地坪1.8m处焊好测试点,随钢筋逐层串联焊接至顶层,焊接出一定长度的引下线,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0mm,做完后请有关人员进行隐检,做好隐检记录。3.9.2.5土建装修完毕后,将引下线在地面上2m的一段套上保护管,并用卡子将其固定牢固,刷上红白相间的油漆。3.9.2.6焊接要求见3.2节。3.10防雷引下线明敷设3.10.1防雷引下线明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3.10.1.1引下线的垂直允许偏差为2/1000。3.10.1.2引下线必须调直后进行敷设,弯曲处不应小于90°,并不得弯成死角。3.10.1.3引下线除设计有特殊要求者外,镀锌扁钢截面不得小于48mm2,镀锌圆钢直径不得小于8mm。3.10.1.4有关断接卡子位置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执行。3.10.1.5焊接及塔接长度应按有关规范执行。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3.10.2防雷引下线明敷设3.10.2.1引下线如为扁钢,可放在平板上用手锤调直;如为圆钢叶将圆钢放开。一端固定在牢固地锚的机具上,另一端固定在绞磨(或倒链)的夹具上进行冷拉直。3.10.2.2将调直的引下线运到安装地点。3.10.2.3将引下线用大绳提升到最高点,然后由上而厂逐点固定,直至安装断接卡子处。如需接头或安装断接卡子,则应进行焊接。焊接后,清除药皮,局部调直,刷防锈漆。3.10.2.4将接地线地面以上二米段,套上保护管,并卡固及刷红白油漆。3.10.2.5用镀锌螺栓将断接卡子与接地体连接牢固。3.11避雷网安装:3.11.1避雷网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3.11.1.1避雷线应平直、牢固,不应有高低起伏和弯曲现象,距离建筑物应一致,平直度每2m检查段允许偏差3/1000。但全长不得超过10mm。3.11.1.2避雷线弯曲处不得小于90°,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圆钢直径的10倍。3.11.1.3避雷线如用扁钢,截面不得小于48mm;如为圆钢直径不得小于8mm。3.11.1.4焊接要求见第22.4.2条。3.11.1.5遇有变形缝处应作煨管补偿。3.11.2避雷网安装3.11.2.1避雷线如为扁钢,可放在平板上用手锤调直;如为圆钢,可将圆钢放开一端固定在牢固地锚的夹具上,另一端固定在绞磨(或倒链)的夹具上,进行冷拉调直。3.11.2.2将调直的避雷线运到安装地点。3.11.2.3将避雷线用大绳提升到顶部、顺直,敷设、卡固、焊接连成一体,同引下线焊好、焊接处的药皮应敲掉,进行局部调直后刷防锈漆及铅油(或银粉)。3.11.2.4建筑物屋顶上有突出物,如金属旗杆,透气管、金属天沟、铁栏杆、爬梯、冷却水塔、电视天线等,这些部位的金属导体都必须与避雷网焊接成一体。顶层的烟囱应做避雷带或避雷针。3.11.2.5在建筑物的变形缝处应做防雷跨越处理。3.11.2.6避雷网分明网和暗网两种,暗网格越密,其可靠性就越好。网格的密度应视建筑物的防雷等级而定,防雷等级高的建筑物可使用10m×10m的网格,防雷等级低的一般建筑物可使用20m×20m的网格,如果设计有特殊要求应按设计要求执行。3.12均压环(或避雷带)安装:3.12.1均压环(或避雷带)应符合下列规定:3.12.1.1避雷带(避雷线)一般采用的圆钢直径不小于6mm,扁钢不小于24mm×4mm。3.12.1.2避雷带明敷设时,支架的高度为10~20cm,其各支点的间距不应大于1.5m。3.12.1.3建筑物高于30m以上的部位,每隔3层沿建筑物四周敷设一道避雷带并与各根引下线相焊接。3.12.1.4铝制门窗与避雷装置连接。在加工订货铝制门窗时就应按要求甩出30cm的铝带或扁钢2处,如超过3m时,就需3处连接,以便进行压接或焊接。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3.12.2均压环(或避雷带)安装:3.12.2.1避雷带可以暗敷设在建筑物表面的抹灰层内,或直接利用结构钢筋,并应与暗敷的避雷网或楼板的钢筋相焊接,所以避雷带实际上也就是均压环。3.12.2.2利用结构圈梁里的主筋或腰筋与预先准备好的约20cm的连接钢筋头焊接成一体,并与柱筋中引下线焊成一个整体。3.12.2.3圈梁内各点引出钢筋头,焊完后,用圆钢(或扁钢)敷设在四周,圈梁内焊接好各点,并与周围各引下线连接后形成环形。同时在建筑物外沿金属门窗、金属栏杆处甩出30cm长φ2mm镀锌圆钢备用。3.12.2.4外檐金属门、窗、栏杆、扶手等金属部件的预埋焊接点不应少于2处,与避雷带预留的圆钢焊成整体。3.12.2.5利用屋面金属扶手栏杆做避雷带时,拐弯处应弯成圆弧活弯,栏杆应与接地引下线可靠的焊接。3.12.3节日彩灯沿避雷带平敷设时、避雷带的高度应高于彩灯顶部,当彩灯垂直敷设时,吊挂彩灯的金属线应可靠接地,同时应考虑彩灯控制电源箱处按装低压避雷器或采取其它防雷击措施。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材料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4.1.2接至电气设备、器具和可拆卸的其它非带电金属部件接地的分支线,必须直接与接地干线相连,严禁串联连接。检验方法:实测或检查接地电阻测试记录。观察检查或检查安装记录。4.2基本项目:4.2.1避雷针(网)及其支持件安装位置正确,固定牢靠,防腐良好;外体垂直,避雷网规格尺寸和弯曲半径正确;避雷针及支持件的制作质量符合设计要求。设有标志灯的避雷针灯具完整,显示清晰。避雷网支持间距均匀;避雷针垂直度的偏差不大于顶端外杆的直径。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实测或检查安装记录。4.2.2接地(接零)线敷设:4.2.2.1平直、牢固,固定点间距均匀,跨越建筑物变形缝有补偿装置,穿墙有保护管,油漆防腐完整。4.2.2.2焊接连接的焊缝平整、饱满,无明显气孔、咬肉等缺陷;螺栓连接紧密、牢固,有防松措施。4.2.2.3防雷接地引下线的保护管固定牢靠;断线卡子设置便于检测,接触面镀锌或镀锡完整,螺栓等紧固件齐全。防腐均匀,无污染建筑物。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3接地体安装:位置正确,连接牢固,接地体埋设深度距地面不小于0.6m。隐蔽工程记录齐全、准确。检验方法:检查隐蔽工程记录。4.3允许偏差项目: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4.3.1搭接长度≥2b;圆钢≥6D;圆钢和扁钢≥6D;注:b为扁钢宽度;D为圆钢直径。4.3.2扁钢搭接焊接3个棱边,圆钢焊接双面。检验方法:尺量检查和观察检查。5成品保护5.1接地体:5.1.1其它工种在挖土方时,注意不要损坏接地体。5.1.2安装接地体时,不得破坏散水和外墙装修。5.1.3不得随意移动已经绑好的结构钢筋。5.2支架:5.2.1剔洞时,不应损坏建筑物的结构。5.2.2支架稳注后,不得碰撞松动。5.3防雷引下线明(暗)敷设:5.3.1安装保护管时,注意保护好土建结构及装修面。5.3.2拆架子时不要磕碰引下线。5.4避雷网敷设5.4.1遇坡顶瓦屋面,在操作时应采取措施,以免踩坏屋面瓦。5.4.2不得损坏外檐装修。5.4.3避雷网敷设后,应避免砸碰。5.5避雷带与均压环:预甩扁铁或圆钢不得超过30cm。5.6避雷针:5.6.1拆除脚手架时,注意不要碰坏避雷针。5.6.2注意保护土建装修。5.7接地干线安装5.7.1电气施工时,不得磕碰及弄脏墙面。5.7.2喷浆前,必须预先将接地干线纸包扎好。5.7.3拆除脚手架或搬运物件时,不得碰坏接地干线。5.7.4焊接时注意保护墙面措施。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接地体:6.1.1接地体埋深或间隔距离不够。按设计要求执行。6.1.2焊接面不够,药皮处理不干净,防腐处理不好,焊接面按质量要求进行纠正,将药皮敲净,做好防腐处理。6.1.3利用基础、梁柱钢筋搭接面积不够,应严格按质量要求去做。6.2支架安装:6.2.1支架松动,混凝土支座不稳固。将支架松动的原因找出来,然后固定牢靠;混凝土支座放平稳。6.2.2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支架间距(或预埋铁件)间距不均匀,直线段不直,超出允许偏差。重新修改好间距,将直线段校正平直,不得超出允许偏差。6.2.3焊口有夹渣、咬肉、裂纹、气孔等缺陷现象。重新补焊,未允许出现上述缺陷。6.2.4焊接处药皮处理不干净,漏刷防锈漆。应将焊接处药皮处理干净,补刷防锈漆。6.3防雷引下线暗(明)敷设6.3.1焊接面不够,焊口有夹渣、咬肉、裂纹、气孔及药皮处理不干净等现象。应按规范要求修补更改。6.3.2漏刷防锈漆,应及时补刷。6.3.3主筋铅位,应及时纠正。6.3.4引下线不垂直,超出允许偏差。引下线应横平竖直,超差应及时纠正。6.4避雷网敷设6.4.1焊接面不够,焊口有夹渣、咬肉、裂纹、气孔及药皮处理不干净等现象。应按规范要求修补更改。6.4.2防锈漆不均匀或有漏刷处,应刷均匀,漏刷处补好。6.4.3避雷线不平直、超出允许偏差,调整后应横平竖直,不得超出允许偏差。6.4.4卡子螺丝松动,应及时将螺丝拧紧。6.4.5变形缝处未做补偿处理,应补做。6.5避雷带与均压环6.5.1焊接面不够,焊口有夹渣、咬肉、裂纹、气孔等,应按规范要求修补更改。6.5.2钢门窗、铁栏杆接地引线遗漏,应及时补上。6.5.3圈梁的接头未焊,应进行补焊。6.6避雷针制作与安装6.6.1焊接处不饱满,焊药处理不干净,漏刷防锈漆。应及时予以补焊,将药皮敲净,刷上防锈漆。6.6.2针体弯曲,安装的垂直度超出允许偏差。应将针体重新调直,符合要求后再安装。6.7接地干线安装6.7.1扁钢不平直,应重新进行调整。6.7.2接地端子漏垫弹簧垫,应及时补齐。6.7.3焊口有夹渣、咬肉、裂纹、气孔及药皮处理不干净等现象。应按规范要求修补更改。6.8漏刷防锈漆处,应及时补刷。6.9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建筑物的出入口保护距离不符合规定。其距离应大于3m,当小于3m时,应采取均压措施或铺设卵石或沥青地。6.10利用主筋作防雷引下线时,除主筋截面不得小于90mm2外,其焊接方法可采用压力埋弧焊,对焊等;机械方法可采用冷挤压,丝接等,以上接头处可做防雷引下线,但需进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7质量记录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7.1镀锌扁钢或圆钢材质证明及产品出厂合格证。7.2防雷及接地施工预检、自检、隐检记录齐全。7.3设计变更洽商记录、竣工图。7.4防雷接地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交人: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工程名称交底部位工程编号日期交底内容:综合布线系统安装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内楼宇自动化控制用综合布线系统安装丁程。2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对绞电缆和光缆型号规格、程式、形式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和购销合同的规定。电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电缆外护套须完整无损,电缆应附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并应附有本批量电缆的性能检验报告(注:电缆标志内容:在电缆的护套上约以lm的间隔标明生产厂厂名或代号及电缆型号规格,必要时还标明生产年份。标签内容:电缆型号规格,生产厂厂名或专用标志,制造年份、电缆长度)。2.1.2钢管(或电线管)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壁厚均匀,焊缝均匀,无劈裂,砂眼,棱刺和凹扁现象。除镀锌管外其它管材需预先除锈刷防腐漆(现浇混凝土内敷钢管,可不刷防腐漆,但应除锈)。镀锌管或刷过防腐漆的钢管外表完整无剥落现象,并有产品合格证。2.1.3管道采用水泥管块时,应符合邮电部《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YDJ39一90)中相关规定。2.1.4金属线槽及其附件:应采用经过镀锌处理的定型产品。其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线槽内外应光滑平整,无棱刺,不应有扭曲、翘边等变形现象,并应有产品合格证。2.1.5各种镀锌铁件表面处理和镀层应均匀完整,表面光洁,无脱落、气泡等缺陷。2.1.6接插件:各类跳线、接线排、信息插座、光纤插座等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发射、接收标志明显,并应有产品合格证。2.1.7配线设备,电缆交接设备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光电缆交接设备的编排及标志名称应与设计相符。各类标志名称统一,标志位置正确、清晰。并应有产品合格证及相关技术文件资料。2.1.8电缆桥架、金属桥架的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金属桥架镀锌层不应有脱落损坏现象,桥架应平整、光滑、无棱刺,无扭曲、翘边、铁损变形现象,并应有产品合格证。2.1.9各种模块设备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产品合格证。2.1.10交接箱、暗线箱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产品合格证。2.1.11塑料线槽及其附件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选用相应的定型产品。其敷设场所的环境温度不得低于-15℃,其阻燃性能氧指数不应低于27%。线槽内外应光滑无梭刺,不应有扭曲、翘边等变形现象,并有产品合格证。2.2主要机具与测试设备:2.2.1煨管器、液压煨管器、液压开孔器、压力案子、套丝机,套管机。2.2.2手锤、錾子、钢锯、扁锉、圆锉、活扳手、鱼尾钳。2.2.3铅笔、皮尺、水平尺、线坠灰铲,灰桶,水壶,油桶,油刷,粉线袋等。2.2.4手电钻、台钻、钻头、射钉枪、拉铆枪、工具袋、工具箱、高凳等。2.2.5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测试仪表和设备、万用表,摇表,光时域反射仪,噪声测试仪,场强测试仪,电桥,网络分析仪等。2.3作业条件;2.3.1结构工程中预留地槽、过管、孔洞的位置尺寸、数量均应符合设计规定。2.3.2交接间、设备问、工作区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房屋内装饰工程完工,地面、墙面平整、光洁,门的高度和宽度应不妨碍设备和器材的搬运,门锁和钥匙齐全。2.3.3设备间铺设活动地板时,板块铺设严密竖固,每平方米水平允许偏差不应大于2mm,地板支柱牢固,活动地板防静电措施的接地应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要求。2.3.4交接间、设备间提供可靠的施工电源和接地装置。2.3.5交接间、设备间的面积、环境温度、湿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定。2.3.6交接间、设备间应符合安全防火要求,预留孔洞采取防火措施,室内无危险物的堆放,消防器材齐全。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器材检验→管路敷设→盒箱稳注→设备安装→线缆敷设→线缆终端安装→系统调试→竣工核验3.2器材检验:3.2.1施工前应对所用器材进行外观检验,检查其型号现格、数量、标志、标签、产品合格证、产品技术文件资料,有关器材的电气性能、机械性能、使用功能及有关特殊要求,应符合设计规定。3.2.2电缆电气性能抽样测试,应符合产品出厂检验要求及相关规范规定。3.2.3光纤特性测试应符合产品出厂检验要求及相关规范规定。注:有关器材检验具体要求,请参见《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ECS89:97相关部分。3.3管路敷设:3.3.1金属管或阻燃型硬质(PVC)塑料管暗敷设要求:3.3.1.1暗配管宜采用金属管或阻燃型硬质(PVC)塑料管,预埋在墙体中间的暗管内径不宜超过50mm,楼板中的暗管内径直为15~25mm。直线布管30m处应设置拉线盒或接线箱。3.3.1.2暗配管的转弯角度应大于90°,在路径上每根暗管的转弯角度不得多于二个,并不应有S弯出现。在弯曲布管时每间隔15m处,应设置暗拉线盒或接线箱。3.3.1.3暗配管转弯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如暗管外径大于50mm时,不应小于l0倍。3.3.1.4金属管和阻燃硬质塑料管具体施工工艺,请按有关章节进行施工。3.3.2金属线槽地面暗敷设要求:3.3.2.1在建筑物中预埋线槽,可根据其尺寸不同,按一层或二层设置,应至少预埋二根以上,线槽截面高度不宜超过25mm。3.3.2.2线槽直埋长度超过6m或在线槽路由交叉、转弯时,宜设置拉线盒,以便于布放缆线和维修。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3.3.2.3拉线盒应能开启,并与地面齐平,盒盖处应采取防水措施。3.3.2.4线槽宜采用金属管引入分线盒内。预埋金属线槽见图3-85所示。有关地面金属线槽安装施工工艺请按有关章节要求施工。3.3.3格形楼板下暗敷设格形线棚和沟槽要求:3.3.3.1格形线槽与沟槽构成请见图3-86所示。3.3.3.2沟槽和格形线槽必须沟通。3.3.3.3沟槽盖板可开启,并与地面平齐,盖板和信息插座出口处应采取防水措施。3.3.3.4沟槽的宽度宜小于600mm。3.3.4桥架敷设要求:3.3.4.1桥架水平敷设时,吊(支)架间距一般为1.5m~3m,垂直敷设时固定在建筑物构体上的间距宜小于2m。3.3.4.2桥架及槽道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图规定,左右偏差不应超过50mm。3.3.4.3桥架及槽道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2mm。3.3.4.4垂直桥架及槽道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3.3.4.5两槽道拼接处水平度偏差不应超过2mm。3.3.4.6吊(支)架安装应保持垂直平整,排列整齐,固定牢固,无歪斜现象。3.3.4.7金属桥架及槽道节与节间应接触良好安装牢固。3.3.4.8金属桥架安装施工工艺请按有关章节要求施工。3.3.5金属线槽敷设或阻燃型塑料线槽敷设有关安装施工工艺,请按有关章节要求施工。3.4盒、箱稳注要求:3.4.1信息插座安装:3.4.1.1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应固定在接线盒内,插座面板有直立和水平等形式,接线盒盖可开启,并应严密防水、防尘。接线盒盖面应与地面平齐。3.4.1.2安装在墙体上,宜高出地面300mm,如地面采用活动地板时,应加上活动地板内净高尺寸。3.4.1.3信息插座底座的固定方法以施工现场条件而定,宜采用扩张螺钉、射钉等方式。3.4.1.4固定螺丝需拧紧,不应产生松动现象。3.4.1.5信息插座应有标签,以颜色、图形、文字表示所接终端设备类型。3.4.1.6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3.4.2交接箱或暗线精宜暗设在墙体内,预留墙洞安装,箱底高出地面宜为500~1000mm。3.5设备安装:3.5.1机架安装要求:3.5.1.1机架安装完毕后,水平、垂直度应符合厂家规定。如无厂家规定时,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3mm。3.5.1.2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如有脱落应予以补漆,各种标志完整清晰。3.5.1.3机架的安装应牢固、应按设计图的防震要求进行加固。3.5.1.4安装机架面板、架前应留有1.5m空间、机架背面离墙距离应大于0.8m,以便于安装和施工。3.5.1.5壁挂式机框底距地面宜为300~800mm。3.5.2配线设备机架安装要求:3.5.2.1采用下走线方式、架底位置应与电缆上线孔相对应。3.5.2.2各直列垂直倾斜误差不应大于3mm,底座水平误差每平方米不应大于2mm。3.5.2.3接线端子各种标志应齐全。3.5.3各类接线模块安装要求:3.5.3.1模块设备应完整无损,安装就位、标志齐全。3.5.3.2安装螺丝应拧牢固,面板应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3.5.4接地要求:安装机架,配线设备及金属钢管、槽道、接地体,保护接地导线截面、颜色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压接处牢固可靠。3.6缆线敷设;3.6.1缆线敷设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3.6.1.1缆线布放前应核对型号规格、程式、路由及位置与设计规定相符。3.6.1.2缆线的布放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3.6.1.3缆线在布放前两端应贴有标签,以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3.6.1.4电源线、信号电缆、对绞电缆、光缆及建筑物内其他弱电系统的缆线应分离布放。各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3.6.1.5缆线布放时应有冗余。在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一般为3~6m;工作区为0.3~0.6m;光缆在设备端预留长度一般为5~10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3.6.1.6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a非屏蔽4对对续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在施工过程中应至少为8倍。b屏蔽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倍。c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d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l.5倍,在施工过程中应至少为20倍。3.6.1.7缆线布放,在牵引过程中,吊挂缆线的支点相隔间距不应大于1.5m。3.6.1.8布放缆线的牵引力,应小于缆线允许张力的80%,对光缆瞬间最大牵引力不应超过光缆允许的张力。在以牵引方式敷设光缆时,主要牵引力应加在光缆的加强芯上。3.6.1.9缆线布放过程中为避免受力和扭曲,应制作合格的牵引端头。如果用机械牵引时,应根据缆线牵引的长度,布放环境,牵引张力等因素选用集中牵引或分散牵引等方式。3.6.1.10布放光缆时,光缆盘转动应与光缆布放同步,光缆牵引的速度一般为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15m/s。光缆出盘处要保持松弛的弧度,并留有缓冲的余量,又不宜过多,避免光缆出现背扣。3.6.1.11对绞电缆与电力电缆最小净距应符合表3-50规定,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应符合表3-51规定。3.6.1.12光缆敷设时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应符合表3-52的规定。3.6.2预埋线槽和暗管敷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3.6.2.1敷设管道的两端应有标志,表示出房号、序号和长度。3.6.2.2管道内应无阻挡,管口应无毛刺,并安置牵引线或拉线。3.6.2.3敷设暗管直采用钢管或阻燃硬质(PVC)塑料管。布放双护套缆线和主干缆线时,直线管道的管径利用率应为50%~60%,弯管道为40%~50%,暗管布放4对对续电缆时,管道的截面利用率应为25%~30%。预埋线槽宜采用金属线槽,线槽的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40%。3.6.2.4光缆与电缆同管敷设时,应在暗管内预置塑料子管,将光缆设在子管内,使光缆和电缆分开布放,子管的内径应为光缆外径的1.5倍。3.6.3设置电缆桥架和线槽敷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3.6.3.1电缆桥架直高出地面2.2m以上,桥架顶部距顶棚或其他障碍物不应小于300mm。桥架宽度不宜小于100mm,桥架内横断面的填充率不应超过50%。3.6.3.2电缆桥架内缆线垂直敷设时,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间隔1.5m处,应固定在桥架的支架上,水平敷设时,直线部分间隔距离在3~5m处设固定点。在缆线的距离首端、尾端、转弯中心点处300~500mm处设置固定点。3.6.3.3电缆线槽直高出地面2.2m。在吊顶内设置时、槽盖开启面应保持80mm的垂直净空,线槽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50%。3.6.3.4布放线槽缆线可以不绑扎,槽内缆线应顺直,尽量不交叉、缆线不应溢出线槽、在缆线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垂直线槽布放缆线应每间隔1.5m处固定在缆线支架上。3.6.3.5在水平、垂直桥架和垂直线槽中敷设缆线时,应对缆线进行绑扎。4对对绞电缆以24根为束,25对或以上主干对绞电缆、光缆及其他信电缆应根据缆线的类型、缆径、缆线芯数分束绑扎。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扣间距应均匀、松紧适度。3.6.4顶棚内敷设缆线时,应考虑防火要求缆线敷设应单独设置吊架,不得布放在顶棚吊架上,宜放置在金属线槽内布线。缆线护套应阻燃、缆线截面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3.6.5在竖井内采用明配管、桥架、金属线槽等方式敷设缆线,并应符合以上有关条款要求。竖井内楼板孔洞周边应设置50mm的防水台,洞口用防火材料封堵严实。3.6.6建筑群子系统采用架空管道、直埋、墙壁明配管(槽)或暗配管(槽)敷设电缆、光缆施工技术要求应参照邮电部《市内电话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电信网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定》的相关规定执行。3.7缆线终端安装:3.7.1缆线终端的一般要求:3.7.1.1缆线在终端前,必须检查标签颜色和数字含义,并按顺序终端。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3.7.1.2缆线中间不得产生接头现象。3.7.1.3缆线终端处必须卡接牢固、接触良好。3.7.1.4缆线终端应符合设计和厂家安装手册要求。3.7.1.5对绞电缆与插接件连接应认准线号、线位色标,不得颠倒和错接。3.7.2对绞电缆芯线终端应符合下列要求:3.7.2.1终端时,每对对绞线应尽量保持扭绞状态,非扭绞长度对于5类线不应大于13mm;4类线不大于25mm。3.7.2.2剥除护套均不得刮伤绝缘层,应使用专用工具剥除。3.7.2.3对绞线在信息插座(RJ45)相连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插座类型,色标和编号应符合图3-87规定。3.7.2.4对绞电缆与RJ45信息插座的卡接端子连接时,应按先近后远,先下后上的顺序进行卡接。3.7.2.5对绞电缆与接线模块(IDC,RJ45)卡接时,应按设计和厂家规定进行操作。3.7.2.6屏蔽对绞电缆的屏蔽层与接插件终端处屏蔽罩可靠接触,缆线屏蔽层应与接插件屏蔽罩368圆周接触,接触长度不宜小于100mm。3.7.3光缆芯线终端应符合下列要求:3.7.3.1采用光纤连接盒对光缆芯线接续、保护、光纤连接盒可为固定和抽屉二种方式。在连接盒中光纤应能得到足够的弯曲半径。3.7.3.2光纤融接或机械连接处应加以保护和固定,使用连接器以便于光纤的跳接。3.7.3.3连接盒面板应有标志。3.7.3.4跳线软纤的活动连接器在插入适配器之前应进行清洁,所插位置符合设计要求。3.7.3.5光纤接续损耗值,应符合表3-53的规定。光纤接续损耗表3-53光纤接续损耗(dB)光纤类别多模单模平均值最大值平均值最大值融接0.150.300.150.30机械接续0.150.300.200.303.7.4各类跳线的成端:3.7.4.1各类跳线缆线和插件间接触应良好,接线无误,标志齐全。跳线选用类型应符合系统设计要求。3.7.4.2各类跳线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对绞电缆不应超过5m,光缆不应超过10m。3.8综合布线系统调试:3.8.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系统调试,包括缆线、信息插座及接线模块的测试。各项测试应有详细记录,以作为竣工资料的一部分。有关电气性能测试记录格式如表3-54所示。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电气性能测试记录表表3-54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内容记录序号编号电缆系统光缆系统地址号缆线号设备号长度接线图衰减近端串扰屏蔽电缆屏蔽层连接情况衰减反射测试日期测试人员测试仪表型号处理情况3.8.2电气性能测试仪表的精度应达到表3-55规定的要求。测试仪精度最低性能要求表表3-55序号性能参数1~100兆赫(MHz)1随机噪声最低值65~15log(f/100)dB注12剩余近端串扰(NEXT)55~15log(f/100)dB注13平衡输出信号37~15log(f/100)dB注14共模抑制37~15log(f/100)dB注15动态精确度±0.75dB注1.2.6长度精确度±1米±4%7回损15dB注:1.表中f表示频率,单位为MHz。对表中计算值低于75dB时,第1、2项可以不测量;在低于60dB时,第3、4、5项可以不测量。2.以表中第5项内容,从0dB至10dB的近端串扰极限值优于至60dB时的值。3.8.3测试仪表应能测试3、4、5类对绞电缆。3.8.4测试仪表对于一个信息插座的电气性能测试时间宜在20~50s之间。3.8.5测试仪表应有输出端口,以将所有测试数据加以存贮,并随时输出至计算机和打印机进行维护管理。3.8.6电缆、光缆测试仪表应经过计量部门校验,并取得合格证后,方可在工程中使用。3.8.7调试程序如下:由数据终端,语音终端开始检查,信息出口,水平缆线,楼层配线架,主配线架,垂直缆线,电脑机房,电话交换机房,经过全面的调试前检查确认无误时,然后对子系统逐一进行调试,各子系统经过调试检测符合规定允许开通时,再进行系统综合调试,经测试后传输速率等技术参数符合规定,便可交付使用。3.9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竣工验收项目及内容见表3-56所示。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项目及内容表3-56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阶段验收项目验收内容验收方式一、施工前检查1.环境要求(1)土建施工情况:地面、墙面、门、电源插座及接地装置;(2)土建工艺:机房面积、预留孔洞;(3)施工电源;(4)活动地板敷设施工前检查施工前检查2.器材检验(1)外观检查;(2)规格、品种、数量;(3)电缆电气性能抽样测试;(4)光纤特性测试3.安全、防火要求(1)消防器材;(2)危险物的堆放;(3)预留孔洞防火措施施工前检查随工检验二、设备安装1.设备机架(1)规格、程式、外观;(2)安装垂直、水平度;(3)油漆不得脱落,标志完整齐全;(4)各种螺丝必须紧固;(5)防震加固措施;(6)接地措施2.信息插座(1)规格、位置、质量;(2)各种螺丝必须拧紧;(3)标志齐全;(4)安装符合工艺要求;(5)屏蔽层可靠连接随工检验三、电、光缆布放(楼内)1.电缆桥架及槽道安装(1)安装位置正确;(2)安装符合工艺要求;(3)接地随工检验随工检验2.缆线布放(1)缆线规格、路由、位置;(2)符合布放缆线工艺要求续表阶段验收项目验收内容验收方式四、电、光缆布放(楼间)1.架空缆线(1)吊线规格、架设位置、装设规格;(2)吊线垂度;(3)缆线规格;(4)卡、挂间隔;随工检验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5)缆线的引入符合工艺要求2.管道缆线(1)使用管孔孔位;(2)缆线规格;(3)缆线走向;(4)缆线的防护设施的设置质量隐蔽工程签证3.埋式缆线(1)缆线规格;(2)敷设位置、深度;(3)缆线的防护设施的设置质量;(4)回土夯实质量隐蔽工程签证4.随道缆线(1)缆线规格;(2)安装位置、路由;(3)土建设符合工艺要求隐蔽工程签证5.其他(1)通信线路与其他设施的间距;(2)进线室安装、施工质量隐蔽工程签证五、缆线终端1.信息插座符合工艺要求2.配线模块符合工艺要求3.光纤插座符合工艺要求随工检验4.各类跳线符合工艺要求六、系统测试1.工程电气性能测试(1)连接图;(2)长度;(3)衰减;(4)近端串扰;(5)设计中特殊规定的测试内容竣工检验2.光纤特性测试(1)类型(单模或多模);(2)衰减;(3)反射竣工检验3.系统接地符合设计要求竣工检验七、工程总验收1.竣工技术文件清点、交接技术文件;2.工程验收评价考核工程质量,确认验收结果竣工检验注:1.楼内缆线敷设在预埋槽道及暗管中的验收方式为隐蔽工程签证。2.系统测试内容的验收亦可在随工中进行检验。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综合布线所使用的设备器件、盒、箱缆线、连接硬件等安装应符合相应产品厂家和国家有关规范的规定。4.1.2防雷、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要求,设备金属外壳及器件、缆线屏蔽接地线截面,色标应符合规范规定;接地端连接导体应牢固可靠。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4.1.3综合布线系统的发射干扰波的电场强度限值要求应符合EN55022和CSPR22标准中的相关规定。4.1.4综合布线系统应能满足设计对数据系统和语音系统传输速率,传输标准等系统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检验方法:观查检查或使用仪器设备进行测试检验。4.2基本项目:4.2.1综合布线系统设备间、交接间、缆线管线、金属线槽、各种器件、信息插座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布局合理,排列整齐、缆线连接正确、压接牢固。4.2.2连接硬件符合设计要求、标记和色码清晰、性能标志设置正确。4.2.3电气及防护、接地、抗电磁干扰、防静电、防火、防毒、环境保护应符合规范规定。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或使用仪器设备进行测试检验。4.3允许偏差项目:4.3.1综合布线系统链路传输的最大衰减限值,包括两端的连接硬件、跳线和工作区连接电缆在内,应符合表3-57的规定。链路传输的最大衰减限值表表3-57频率最大衰减限值(dB)(MHz)A级B级C级D级0.11.04.010.016.020.031.2562.5100.0165.55.83.76.610.714.02.54.87.59.410.513.118.423.2注:要求将各点连成曲线后,测试的曲线全部应在标准曲线的限值范围之内。4.3.2综合布线系统任意两线对之间的近端串音衰减限值,包括两端的连接硬件、跳线和工作区连接电缆在内(但不包括设备连接器),应符合表3-58规定。4.3.3综合布线系统中任一电缆接口处的反射衰减限值,应符合表3-59的规定。4.3.4综合布线系统链路衰减与近端串音衰减的比率(ACR),应符合表3-60的规定。线对间最低近端串音衰减限值表表3-58频率最低近端串音衰减限值(dB)(MHz)A级B级C级D级0.11.02740253954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4.010.016.020.031.2562.5100.029231945393635322724注:1.2.3.所有其他音源的噪声应比全部应用频率的串音噪声低10dB。在大对数主干电缆中,最坏线对的近端中音衰减值,应以功率累计数来衡量。桥接分岔或多组合电缆,以及连接到多重信息插座的电缆,任一对称电缆组或单元之间的近端串音衰减至少要比单一组合的4对电缆的近端串音衰减好一个数值Δ。Δ=6dB+10lg(n+1)dB式中:n为电缆中非光纤的对称电缆组数。电缆接口处最小反射衰减限值表表3-59频率最小反射衰减限值(MHz)C级D级1≤f≤101818101MHz)。光缆波长窗口参数表表3-66光纤模式,标称波长下限上限基准试验波长最大光谱宽度FWHM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nm)(nm)(nm)(nm)(nm)多模85079091085050多模1300128513301300150单模131012881339131010单模155015251575155010注:1.多模光纤:芯线标称直径为62.5/125μm或50/125μm;850nm波长时最大衰减为3.5dB/km;最小模式带宽为200MHzkm1300nm波长时最大衰减为1dB/km;最小模式带宽为500MHzkm;2.单模光纤:芯绒应符合IEC793-2,型号BI和ITU-TG.652标准;1310nm和1550nm波长时最大衰减为ldB/km;截止波长应小于1280nm。1310nm时色散应≤6PS/km·nm;1550nm时色散应≤20PS/km·nm。3.光纤连接硬件:最大衰减0.5dB;最小反射衰减:多模20dB,单模26dB。光纤链路允许最大传输距离表表3-67链路长度多模衰减值(dB)单模衰减值(dB)光缆应用类别(m)850(nm)1300(nm)1310(nm)1550(mm)配线(水平)子系统1002.52.22.22.2干线(垂直)子系统5003.92.62.72.7建筑群子系统15007.43.63.63.6注:1.表中规定的链路长度,是在采用符合规定的光缆和光纤连接硬件的条件下,允许的最大距离。2.对于短距离的应用场合,应播入光衰减器,保证达到表中规定的衰减值。多模光纤链路的光学模式带宽表表3-68标称波长(nm)最小光学模式带宽(MHz)8501001300250注:单模光纤链路的光学模式带宽,ISO/IEC11801:1995(E)尚未作出规定。光纤链路的光学反射衰减限值表表3-69光纤模式,标称波长(nm)最小反射衰减限值(dB)光纤模式,标称波长(nm)最小反射衰减限值(dB)多模85020单模131026多模130020单模1550265成品保护5.1综合布线系统设备及缆线等安装时,不得损坏建筑物,并注意保持墙面的整洁。5.2设置在顶棚内的缆线、管槽安装等,不应损坏龙骨和顶棚。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5.3补修浆活时,不得将设备及器件表面弄脏,地面线槽、信息插座应防止损坏或部件内进水。5.4使用高凳或搬运物件时,不得损坏或碰撞墙面和门窗等。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管道内或地面线槽阻塞或进水,影响布线,疏通管槽,清除水污后布线。6.2信息插座损坏,接触不良,检查修复。6.3缆线长度过长,信号衰减严重,按设计图进行检查,缆线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调整信号频率,使其衰减符合设计和规范规定。6.4光纤连接器极性接反,信号无输出,将光纤连接器极性调整正确。6.5有信号干扰,检查消除干扰源,检查缆线的屏蔽导线是否接地,线槽内并排的导线是否加隔板屏蔽,电缆和光缆是否进行隔离处理,室内防静电地板是否良好接地等。6.6光缆传输系统传输衰减严重,检查陶瓷头或塑料头的连接器,每个连接点的衰减值是否大于规定值。6.7光缆数字传输系统的数字系列比特率不符合规范规定,检查数字接口是否符合设计规定。6.8设备间子系统接线错误,造成控制设备不能正常工作,检查色标按设计图修正接线错误。6.9雷击引起危险的过电压,过电流影响或损坏综合布线设备器件等,应选用气体放电管保护器进行过压保护,过流保护直选用能够自复的保护器,防止雷击必须同时采用过压、过流保护器。7质量记录7.1设备、器件、缆线、接插件各类跳线、接线排、信息插座、光纤插座等产品的出厂合格证、产品技术文件资料应齐全。7.2综合布线系统管槽、缆线敷设等安装工程、安装预检、隐检工程签证,自检、互检记录。7.3设计变更,洽商记录,设备器材明细表,竣工图。7.4配管及管内穿线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7.5槽板配线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有金属线槽敷设时应填此表)。7.6避雷针(网)及接地装置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进行接地装置敷设时填此表)。7.7架空线路和杆上电气设备安装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有架空线路安装工程时填此表)。7.8电缆线路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有电缆敷设工程时填写此表)。7.9综合布线系统随工验收记录系统调试运行记录。7.10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电气性能测试记录,如系统采用微机设计、管理、维护,监测应提供程序清单和用户数据文件,以及磁盘、操作说明等文件。7.1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竣工技术资料一式三份交给建设单位。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交人:工程名称交底部位工程编号日期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交底内容:架空线路的拉线1范围本工艺标准运用于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的拉线安装工程。2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所采用的器材、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应有产品合格证。2.1.2钢绞线:2.1.2.1不应有松股、交叉、折叠、断裂及破损等缺陷。2.1.2.2镀锌良好,无锈蚀现象。2.1.2.3最小截面个应小于25mm2。2.1.2.4应符合国家或部颁的现行技术标准,并有合格证件。2.1.3镀锌铁丝:2.1.3.1不应有死弯、断裂及破损等缺陷。2.1.3.2镀锌良好,不应锈蚀。2.1.3.3拉线主线用的铁丝直径不应小于4.0mm,缠绕用的铁丝直径不应小于3.2mm。2.1.4拉线棒:2.1.4.1不应有死弯、断裂、砂眼、气泡等缺陷。2.1.4.2镀锌良好,不应锈蚀。2.1.43最小直径不应小于16mm。2.1.4.4应符合国家或部颁的现行技术标准,并有合格证件。2.1.5混凝土拉线盘2.1.5.1预制混凝土拉线盘表面不应有蜂窝、露筋、裂缝等缺陷,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2.1.5.2应符合国家或部颁的现行技术标准,并有合格证件。2.1.6拉线绝缘子2.1.6.1瓷釉光滑,无裂纹、缺釉、斑点、烧痕、气泡或瓷釉烧坏等缺陷。2.1.6.2高压绝缘子的交流耐压试验结果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2.1.6.3应符合国家或部颁的现行技术标准,并有合格证件。2.1.7拉线抱箍、UT型线夹、楔形线夹、花篮螺栓、双拉线联板、平行挂板、U形挂板、心形环、钢线卡、钢套管等。2.1.7.1表面应光洁、无裂纹、毛刺、飞边、砂浆眼、气泡等缺陷。2.1.7.2应热镀锌,且镀锌良好,无镀锌层剥落锈蚀现象。2.1.8螺栓:2.1.8.1螺栓表面不应有裂纹、砂眼、锌层剥落及锈蚀等现象。2.1.8.2螺杆与螺母的配合应良好。加大尺寸的内螺纹与有镀层的外螺纹配合,其公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螺纹直径1~300mm公差》的粗牙三级标准。2.1.8.3螺栓宜有防松装置,防松装置弹力应适宜,厚度应符合规定。2.1.9其它材料:竹套管、油漆、沥青油、玻璃丝布等。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2.2主要机具2.2.1铁铣、夯、紧线器、剪线钳。2.2.2倒链、活扳手、脚扣、安全带等。2.3作业条件2.3.1各种材料备齐,电杆组立完毕。2.3.2高压绝缘子的交流耐压试验已完成,并符合施工规范规定。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拉线下料→拉线组合制作→拉线安装3.2拉线下料:3.2.1根据规范和设计要求、拉线的组合方式确定拉线上、中、底把的长度及股数。每把铅丝合成的股数应不少于三股,底把股数应比上、中把多两股。3.2.2当使用铅丝时,应先抻在;使用钢绞线时,应在需要断线处的两侧用绑铅丝缠绕。然后下料。3.3拉线组合制作:3.3.1使用铅丝时,应将铅丝绞成合股。绞合时,应使每股铅丝受力一致,绞合均匀。3.3.2上、中、底把连接处煨扣鼻圈,安装拉线绝缘子,缠绕制作。一般混凝土电杆的拉线可不装设拉线绝缘子,但穿越导线的拉线及水平拉线应装设绝缘子。在断线情况下,拉线绝缘子距地面不应小于2.5m。拉线的连接缠绕、固定应符合下列要求:3.3.2.1铅丝拉线可自身缠绕固定,中把与底把连接处可另敷铅丝缠绕,缠绕应整齐、紧密,缠绕顺序、圈数及长度见表3-72所示。缠绕顺序、圈数及长度表3-73股数中把与底把连接处缠绕长度最小值(mm)自身缠绕顺序、圈数下端花缠上端3579、8、79、9、8、8、79、9、8、8、7、7、61501502002502503001001001003.3.2.2钢绞线拉线可使用钢索卡或铅丝缠绕固定。a使用钢线卡固定时,每个连接端不得少于两个钢线卡。中把的下端不应单独使用钢线卡固定,还应用铅丝缠绕固定。b使用铅丝缠绕时,应缠绕整齐、紧密,缠绕长度见表3-74。缠绕长度最小值表3-74缠绕长度(mm)钢绞线截面上端中端有绝缘子的两端中把与底把连接处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下端花缠上端2535502002503002002503001502002502503002508080803.3.2.3使用UT型线夹、楔形线夹时,线夹舌板与拉线接触应紧密,受力后无滑动现象。拉线断头处与拉线主线应可靠固定(可使用铅丝缠绕)。3.3.2.4UT型线夹或花篮螺栓的螺杆应露扣,并应有不小于l/2螺杆丝扣长度可供调紧。调整后UT型线夹的双螺母应并紧,花篮螺栓应封固(可使用铅丝缠绕)。3.3.2.5拉线棒与接线盘连接后,其圆环开口处应用铅丝缠绕或焊接;当拉线棒与拉线盘的连接使用螺杆时,应垫方形垫圈,并用双螺母固定。接线棒露出地面长度为500~700mm。3.3.2.6拉线两端的扣鼻圈内应垫好心形环。3.4拉线安装:3.4.1将已安装好底把的拉线盘滑入坑内,找正后,分层填土夯实。用拉线抱箍将拉线上端固定在电杆上。拉线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3.4.1.1拉线与电杆的夹角不宜小于45°,当受环境限制时,不应小于30°。水平拉线的拉桩坠线与拉桩杆夹角不应小于30°。3.4.1.2终端杆及耐胀杆承力拉线应与线路方向对正;分角拉线应与线路分角线方向对正;防风拉线应与线路方向垂直。3.4.1.3拉线盘的埋设深度最低不应低于1.3m,且应符合设计要求。3.4.1.4水平拉线的拉桩杆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杆长的1/6,拉线距路面中心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m,拉桩坠线与拉桩杆夹角不应小于30°,拉桩杆应向张力反方向倾斜10°~20°,坠线上端距杆顶应为250mm;水平拉线对通车路面边缘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5m。。3.4.1.5当拉线位于交通要道或人易接触的地方,须加装竹套管保护。竹套管上端垂直距地面不应小于1.8m,并应涂有明显标志(如红、白相间的油漆)。3.4.2撑杆的安装,撑杆埋深不宜小于0.5m,并设有防沉措施。撑杆与主杆之间夹角应为30°,允许偏差为±5°。3.4.3进行拉线中、底把连接。可使用紧线器拉紧拉线,并使终端杆及转角杆问拉线侧倾斜,应保证使紧线后的终端杆及转角杆向拉线侧的倾斜不大于一个电杆稍径;水平拉线的拉桩杆向张力反方向倾斜15°~20°。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金具的规格、型号、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高压绝缘子的交流耐压试验结果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出厂合格证及绝缘子耐压试验记录。4.1.2高压绝缘子表面严禁有裂纹、缺损、瓷釉烧坏等缺陷。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4.2基本项目:4.2.1黑色金属金具零件防腐保护完整。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2拉线位置与电杆的夹角正确,金具齐全,连接牢固,同杆的各条拉线均受力正常,无松股、断股和抽筋现象。检验方法:观察、手扳检查。4.2.3防沉土台尺寸正确,导线紧线后电杆梢无明显偏移。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3允许偏差项目(表3-75)承力杆垂直度允许偏差表3-75项次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方法1拉线受力后终端杆或转角杆垂直度(即杆梢向拉线侧倾斜位移)1D经纬仪或拉线、尺量检查注:D为电杆梢径。5成品保护5.1拉线制作后应妥善保管,防止车压等变形。5.2现场运输时,注意防止扭弯拉线及损坏拉线绝缘子。5.3抻直铅丝时,不应损伤树木等物。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铁丝拉线绞合不均匀或有抽筋现象。铁线未抻直或抻直后碰弯,绞合时每根铁丝应受力一致。6.2拉线缠绕圈数不够、不紧密,扣鼻圈过大。缠绕铁丝应留有足够的长度;缠绕时要认真,并用力均匀,使铁丝不回弹;制作扣鼻圈要方法得当,手劲足、用力准。6.3导线架设后,终端杆、转角杆的垂直度超出规范规定。拉线安装时,拉线松紧调整要适度。7质量记录7.1钢绞线、镀锌铁丝、混凝土拉线盘等应有产品出厂质量证明。7.2拉线绝缘子、高压接线绝缘子应有出厂质量证明,并有测试检验报告。7.3拉线安装工程预检、自检记录。7.4设计变更洽商记录,竣工图。7.5工程应填写架空线路和杆上电气设备安装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交人: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工程名称交底部位工程编号日期交底内容:架空线路的导线架设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的导线架设安装工程。2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所采用的器材、材料应符合同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应有产品合格证。2.1.2导线:2.1.2.1导线不应有松股、交叉、折叠、断裂及破损等缺陷,裸铝绞线不应有严重腐蚀现象。2.1.2.2不应有严重腐蚀现象。2.1.2.3绝缘导线表而应平整,光滑、色泽均匀,绝缘层厚度应符合规定。绝缘层应挤包紧密,且易剥离、绝缘线端部应有密封措施。2.1.2.4导线最小截面应符合表3-76所示数值。导线最小截面(mm2)表3-76导线种类10kV居民区非居民区1kV以下铝绞线钢芯铝绞线铜绞线3525162516~251616~2516~25直径3.2~4.0mm2.1.3悬式绝缘子、蝶式绝缘子2.1.3.1瓷件与铁件组合无歪斜现象、且结合紧密、铁件镀锌良好。2.1.3.2瓷釉光滑,无裂纹、缺釉、斑点、烧痕、气泡或瓷釉烧坏等缺陷。2.1.3.3弹簧销、垫的弹力适宜。2.1.3.4高压绝缘子的交流耐压试验结果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2.1.4绑线:裸导线的绑线应选用与导线同金属的单股线,直径不应小于2.0mm,绝缘导线应选用绝缘绑线。2.1.5耐张线夹、并沟线夹、钳压管、铝带2.1.5.1表面应光洁、无裂纹、毛刺、飞边、砂眼、气泡等缺陷。2.1.5.2线夹转动灵活,与导线接触面符合要求。2.1.5.3碗头挂板、平行挂板、直角挂板、U型挂环、球失挂环、拉板、连扳、曲型垫等。2.1.5.4表面应光洁、无裂纹、毛刺、飞边、砂眼、气泡等缺陷。2.1.5.5应热镀锌,镀锌良好,镀锌层无剥落,锈蚀现象。2.1.6螺栓:2.1.6.1螺栓表面不应有裂纹、砂眼、锌皮剥落及锈蚀现象。2.1.6.2螺杆与螺母的配合应良好,加大尺寸的内螺纹与有镀层的外螺纹配合,其公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螺纹直径1~300mm公差》的粗牙三级标准。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2.1.6.3螺栓宜有防松装置,防松装置弹力应适宜,厚度应符合规定。2.1.7其它材料:电力复合脂、砂纸、油漆等。2.2主要机具;2.2.1紧线器、倒链、开口滑轮、放线架、活扳手、油压线钳、手锤、钢锯、刀锯,细钢丝刷等。2.2.2斧子、铁线、大小尼龙绳、挑杆、竹梯、温度计、望远镜、脚扣、安全带、手推车等。2.3作业条件:2.3.1拉线已安装完毕。2.3.2线路上障碍物处理完毕,放线时通过其它线路的越线保护架搭设完毕。2.3.3导线截面在150mm2以上或线路较长时,在线路首端(紧线处)打好紧线用的地锚钎子。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放线→紧线→绝缘子绑扎→搭接过引线、引下线3.2放线:将导线运到线路首端(紧线处),用放线架架好线轴,然后放线。一般放线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将导线沿电杆根部放开后,再将导线吊上电杆;另一种方法是在横担上装好开口滑轮,一边放线一边逐档将导线吊放在滑轮内前进。3.2.1放线过程中,应对导线进行外观检查,不应发生磨伤、断股、扭曲、金钩、断头等现象。当导线发生下列状况、应采取相应措施。3.2.1.1当导线在同一处损伤,同时符合下列情况时,应将损伤处棱角与毛刺用0号砂纸磨光,可不作补修:a单股损伤深度不小于直径1/2。b钢芯铝绞线、钢芯铝合金绞线损伤截面积小于导电部分截面积的5%,且强度损失小于4%。c单金属绞线损伤截面积小于4%。3.2.1.2当导线在同一处损伤状况超过以上范围时,均应进行补修。补修做法应符合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3.2.2导线直避免接头,不可避免时,接头应符合下列要求:3.2.2.1在同一档路内,同一根导线上的接头不应超过一个。导线接头位置与导线固定处的距离应大于0.5m,当有防震装置时,应在防震装置以外。3.2.2.2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制方向的导线严禁在挡距内连接。3.2.2.3当导线采用缠绕方法连接时,连接部分的线股应缠绕良好,不应有断股,松股等缺陷。3.2.2.4当导线采用钳压管连接时,应清除导线表面和管内壁的污垢。连接部位的铝质接触面应涂一层电力复合脂,用细钢丝刷清除表面氧化膜,保留涂料,进行压接。压口数及压口位置,深度等应符合规范规定。3.2.2.51kV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以下线路采用绝缘线架设时,放线过程中不应损伤导线的绝缘层及出现扭、弯等现象。3.3紧线:3.3.1在线路末端将导线卡固在耐张线夹上或绑回头挂在蝶式绝缘子上。裸铝导线在线夹上或在蝶式绝缘子上固定时,应缠包铝带,缠绕方向应与导线外层绞股方向一致,缠绕长度应超出接触部分30mm。裸铝导线在蝶式绝缘子上的绑扎长度见表3-77。绑扎长度值表3-77导线截面(mm2)绑扎长度(mm)LJ-50、LGJ-50及以下LJ-701502003.3.2绑扎用的绑线,应选择与导线同金属的单股线,其直径不应小于2mm。3.3.3绝缘子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3.3.3.1安装应牢固、连接可靠、防止积水。3.3.3.2安装时应清除表面灰垢、附着物及不应有的涂料。3.3.3.3绝缘子裙边与带电部位间隙不应小于50mm。3.3.4悬式绝缘子安装、还应符合下列规定:3.3.4.1与电杆、导线金具连接处,无卡压现象。3.3.4.2耐张串上的弹簧销子、螺栓及穿钉应由上向下穿。3.3.4.3悬垂串上的弹簧销子、螺栓及穿针应向受电侧穿入。两边线应由内向外,中线应由左向右穿入。3.3.5在首端杆上,挂好紧线器或在地锚上拴好倒链。先将两边线用人力初步拉紧,然后用紧线器或倒链紧线。观测导线弛度达到要求后,将导线卡固在耐张线夹上或套在蝶式绝缘子上绑回头(裸铝导线应缠包钢带),最后,平衡绷起其它导线,注意调整好各导线的弛度,并找平。3.3.5.1导线架设后,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3.3.5.2导线紧好后,弧垂的误差不应超过设计弧垂的15%。同档内各相等线弧垂宜一致,在满足弧垂允许误差规定时,各相间弧垂的相对误差,不应超过200mm。3.4绝缘子绑扎:直线杆的导线在针式绝缘子上的固定绑扎,应先由直线角度杆或中间杆开始,然后逐个向两端绑扎。针式绝缘子绑扎应符合下列要求:3.4.1直线角度杆的导线应固定在外式绝缘子转角外侧的槽内。3.4.2直线跨越杆的导线应采用双绝缘子固定,导线本体不应在固定处出现角度。3.4.3高压线路直线杆的导线应固定在针式绝缘子顶部的槽内,并绑双十字;低压线路直线杆的导线可固定在针式绝缘子侧面的槽内,可绑单十字。3.5搭接过引线、引下线:在耐张杆、转角杆、分支杆、终端杆上搭接过引线或引下线。搭接过引线、引下线应符合下列要求:3.5.1过引线应呈均匀弧度、无硬弯;必要时应加装绝缘子。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3.5.2搭接过引线、引下线,应与主导线连接,不得与绝缘子回头绑扎在一起;铝导线间的连接一般应采用并沟线夹,但70mm2及以下的导线可以采用绑扎连接,绑扎长度不应小于表3-78所示。过引线绑扎长度值表3-78导线截面(mm2)绑扎长度(mm)导线截面(mm2)绑扎长度(mm)LJ-35及以下LJ-50LJ-70150200250TJ-6及以下TJ-25~35TJ-50~95100150200注:不同截面导线连接时,绑扎长度以小截面导线为准。3.5.3铜、铝导线的连接应使用铜铝过渡线夹,或有可靠的过渡措施。3.5.410kV线路采用并沟线夹连接过渡引线时,线夹数量不应少于2个:连接面应平整,光洁,导线及并沟线夹槽内应清除氧化膜,涂电力复合脂。3.5.5l~10kV线路每相过引线、引下线与邻相的过引线、引下线或导线之间,安装后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300mm;1kV以下线路不应小于150mm。3.6线路的导线与拉线、电杆或构架之间安装后的净空距离,l~10kV时,不应小于200mm;1kV以下时,不应小于100mm。3.71kV以下线路采用绝缘导线时,接头应符合现行国家规范规定,并应进行绝缘包扎。3.8架空配电线路的防雷与接地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规定。4质量要求4.1保证项目:4.1.1金具的规格、型号、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高压绝缘子的交流耐压试验结果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出厂合格证及绝缘子耐压试验记录。4.1.2高压瓷件表面严禁有裂纹、缺损、瓷釉烧坏等缺陷。重点检查承力杆上的绝缘子。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4.1.3导线连接必须紧密、牢固,连接处严禁有断股和损伤;导线的接续管在压接或校直后严禁有裂纹。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4.2基本项目:4.2.1导线与绝缘子固定可靠,导线无断股、扭绞和死弯;超量磨损的线段和有其它缺陷的线段修复完好。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4.2.2过引线、引下线导线间及导线对地间的最小安全距离符合要求;导线布置合理、整齐,线间连接的走向清楚,辨认方便。检验方法:观察或实测检查。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4.2.3线路的接地(接零)线敷设走向合理,连接紧密、牢固,导线截面选用正确,需防腐的部分涂漆均匀无遗漏。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3允许偏差项目(表3-79):导线弛度允许偏差表3-79项次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方法12实际与设计值差同一档内导线间弛度差5%200mm尺量检查5成品保护5.1导线在放线过程中,应防止发生磨伤、断股、扭、弯等现象。5.2导线架设后,如距离施工场地较近,应注意不要把东西掉在线路上。5.3配电线路遇有与其它线路交叉时,必须搭设越线架,避免线间的摩擦、碰撞。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放线时,导线发生扭绞、背扣、断股、磨伤。应采取防护措施,保护好导线。6.2导线架设后,弛度超差。架设导线时,应注意温度与弛度的要求,认真观测、调整。6.3绝缘子绑扎不正确,回头绑扎不紧,长度不够。应认真按要求绑扎,绑扎过程中,应经常用钳子收紧绑线。7质量记录7.1导线、耐张线夹、并沟线夹,钳压管、铝带、各种挂板等金具应有产品质量证明。7.2悬式绝缘子、蝶式绝缘子应有产品质量证明,并有交流耐压试验报告。7.3架空线路导线架设工程预检、自检记录。7.4设计变更洽商记录、竣工图。7.5架空线路和杆上电气设备安装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交人: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工程名称交底部位工程编号日期交底内容:电杆上路灯安装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架空线路水泥电杆上的路灯安装工程。2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所采用的设备、器材及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设备应有铭牌。2.1.2灯具:2.1.2.1配件应齐全,无机械损伤、变形、油漆剥落、灯罩破裂等现象。2.1.2.2灯头线截面不应小于:铜线—一1.0mm2;铝线——2.5mm2。2.1.3针式绝缘子:2.1.3.1瓷件与铁件应结合紧密,铁件镀锌良好。2.1.3.2瓷釉光滑,无裂纹、缺釉、斑点、烧痕、气泡或瓷釉烧坏等缺陷。2.1.3.3严禁使用硫磺浇灌的绝缘子。2.1.4绝缘导线:2.1.4.1不应有扭绞、死弯、断裂及绝缘层破损等缺陷。2.1.4.2引下线截面不应小于:铜线——1.5mm2;铝线—一2.5mm2;额定电压不应低于500V。2.1.5灯架、抱箍2.1.5.1表面应光洁,无裂纹、毛刺、飞边、砂眼、气泡等缺陷。2.1.5.2应热镀锌,遇有局部锌皮剥落者,除锈后应涂刷红樟丹及油漆。2.1.6螺栓:2.1.6.1螺栓表面不应有裂纹、砂眼、锌皮剥落及锈蚀等现象,螺栓与螺母应配合良好。2.1.6.2金属上的各种联结螺栓应有防松装置,采用的防松装置应镀锌良好、弹力合适、厚度符合规定。2.1.7其它材料:熔断器、绝缘绑线、软塑料管、橡胶布、黑胶布等。2.2主要机具:2.2.1滑轮、手锤、活扳手、尼龙绳。2.2.2水平尺、卷尺、脚扣、安全带、高凳等。2.3作业条件:2.3.1灯架制作已完毕。2.3.2架空线路施工已完成。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灯架、灯具安装→配接引下线→试灯3.2灯架、灯具安装: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3.2.1按设计要求测出灯具(灯架)安装高度,在电杆上划出标记。3.2.2将灯架、灯具吊上电杆(较重的灯架、灯具可使用滑轮、大绳吊上电杆),穿好抱箍或螺栓,按设计要求找好照射角度,找好平正度后,将灯架紧固好。成排安装的灯具其仰角应保持一致,排列整齐。3.3配接引下线:将针式绝缘子固定在灯架上,将导线的一端在绝缘子上绑好回头,并分别与灯头线、熔断器进行连接。将接头用橡胶布和黑胶布半幅重叠各包扎一层。然后,将导线的另一端拉紧,并与路灯干线背扣后进行缠绕连接。3.3.1每套灯具的相线应装有熔断器,且相线应接螺口灯头的中心端子。3.3.2引下线与路灯干线连接点距杆中心应为400~600mm,且两侧对称一致。3.3.3引下线凌空段不应有接头,长度不应超过4m,超过时应加装固定点或使用钢管引线。3.3.4导线进出灯架处应套软塑料管,并做防水弯。3.4试灯:全部安装工作完毕后,送电、试灯,并进一步调整灯具的照射角度。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灯架、灯具、金具的规格、型号、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导线连接必须紧密、牢固。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送电试验调整记录。4.2基本项目:4.2.1黑色金属金具零件防腐保护完整。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2灯位正确、固定牢靠,杆上路灯的引线应拉紧。灯具清洁,成排安装的排列整齐。检验方法:观察检查。5成品保护灯具安装后,应防止碰撞。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引下线松弛。引下线与干线连接处未背扣或杆上操作时碰撞引下线。6.2灯具照射角度不准确。灯架安装固定不牢固,使灯臂横向位移或下倾。7质量记录7.1灯具、针式绝缘子、绝缘导线等产品出厂质量证明。7.2电杆上路灯安装工程预检、自检记录。7.3设计变更洽商记录、竣工图。7.4架空线路和杆上电气设备安装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交人: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工程名称交底部位工程编号日期交底内容:架空线路的接户线安装1范围本工艺适用于1kV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自电杆引至建筑物外墙第一支持物的线路安装工程。2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所采用的器材、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应有产品质量证明。2.1.2绝缘导线:2.1.2.1不应有扭绞,死弯、断裂及绝缘层破损等缺陷。2.1.2.2最小导线截面不应小于:铜导线一4mm2;铝导线一—10mm2;额定电压不应低于450V/750V。2.1.3角钢、圆钢:横担、支架使用的角钢规格不应小于50×50×5,拉环使用的圆钢规格不应小于φ12。2.1.4并沟线夹、钳压管:1.表面应光洁,无裂纹、毛刺、飞边、砂眼、气泡等缺陷。2.1.5线夹与导线接触面应符合要求。2.1.6拉板、曲型垫:2.1.6.1表面应光洁,无裂纹、毛刺、飞边、砂眼、气泡等缺陷。2.1.6.2应热镀锌,遇有局部锌皮剥落者,除锈后应涂刷红樟丹及油漆。2.1.6.3应符合国家或部颁的现行技术标准,并有合格证件。2.1.7螺栓2.1.7.1螺栓表面不应有裂纹、砂眼、锌皮剥落及锈蚀等现象,螺杆及螺母应配合良好。2.1.7.2金具上的各种联结螺栓应有防松装置,采用的防松装置应镀锌良好、弹力合适、厚度符合规定。2.1.8其它材料:防水弯头、绝缘绑线、橡胶布、黑胶布、水泥、砂子、防锈漆等。2.2主要机具:2.2.1台钻、台钳、油压线钳、电焊机、手锤、錾子、钢锯、活扳手。2.2.2盒尺、方尺、钢板尺、灰桶、灰铲、水桶、脚扣、安全带、高凳等。2.3作业条件:2.3.1架空配电线路及建筑物的电源进户管线安装敷设已完成。2.3.2建筑工程外施工架已拆除。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横担、支架制作、安装→接户线架设→导线连接3.2横担、支架制作、安装:3.2.1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横担、支架制作:根据进线方式确定横担、支架的型式,计算角钢长度后,锯断。划出煨角线及孔位线,钻孔后,按煨角线锯出豁口,夹在台钳上煨制成型。然后,将豁口的对口缝焊牢。采用埋注固定的横担、支架及螺栓、拉环的埋注端应做出燕尾。最后,将横担、支架除锈后刷防锈漆一道、灰油漆两道(埋入砖墙部分只刷防锈漆)。3.2.2横担、支架安装:待根担、支架的油漆干燥后,进行埋注、固定。当横担、支架固定处为砖墙时,以随墙体施了预埋为宜。3.2.2.1接户线的进户端固定点对地距离不应低于2.7m,且应满足接户线在最大弛度情况下,对路面中心垂直距离不应小于下列规定:通车街道:6m;通车困难的街道、胡同:3m。3.2.2.2横担、支架的埋入深度应根据受力情况确定,但不应小于120mm;使用的螺栓不应小于M12;埋注用高强度水泥砂浆。3.2.2.3接户线的杆上横担应安装在最下一层线路的下方。3.3接户线的架设应符合下列规定:3.3.1接户线架设后,在最大摆动时,不应有接触树木及其它建筑物现象。3.3.2档距内不应有接头。3.3.3不应从高压引线间穿过,不应跨越铁路。3.3.4两个不同电源引入的接户线不宜同杆架设。3.4接户线固定端采用绑扎固定时,其绑扎长度应符合表3-80所示数值。绑扎长度表3-80导线截面(mm2)绑扎长度(mm)导线截面(mm2)绑扎长度(mm)10及以下16及以下>50>8025~5070~120>120>2003.5接户线及其装置的防雷、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3.6导线连接:首先量好导线的长度,削出线芯,找对相序后,进行导线连接。然后,将接头用橡胶布和黑胶布半幅重叠各包扎一层。最后,整理好“倒人字”型接头,使之排列整齐。3.6.1接户线与进入建筑物的导线在第一支持物端应采用“倒人字”型接头,一般连接方法如下:3.6.1.1铝导线间可采用铝钳压管压接;3.6.1.2铜导线间可采用缠绕后锡焊;3.6.1.3铜、铝导线间可将钢导线涮锡后在铝线上缠绕。3.6.2接户线与电杆上的主导线应使用并沟线夹进行连接;铜、铝导线间应使用铜、铝过渡线夹。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金具的规格、型号、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导线连接必须紧密、牢固,连接处严禁有断股和损伤。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4.2基本项目: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4.2.1黑色金属金具零件防腐保护完整。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2横担、支架、绝缘子安装应平整、牢固。检验方法:观察、手扳检查。4.2.3导线与绝缘子固定可靠,导线无断股、扭绞和死弯。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4.2.4导线间及导线对地间的最小安全距离符合施工规范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或实测检查。4.2.5接地线敷设走向合理,连接紧密、牢固,接地线截面选用正确,需防腐的部分涂漆均匀无遗漏,且涂漆后不污染建筑物。检验方法:观察检查。5成品保护5.1横担、支架埋注后应避免砸碰。5.2接户线安装后,应注意不要从高层往下扔东西,以免砸坏导线及绝缘子。5.3电气安装施工中,应注意避免损坏、污染建筑物。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横担、支架不平整,固定不牢固。埋注横担、支架时,找平要认真,水泥砂浆应饱满。6.2接户线固定点与进户电管的距离过大或过小,位置不对应。进户电线管敷设位置应与横担、支架型式及埋注位置综合考虑。7质量记录7.1绝缘导线、并沟线夹、钳压管、拉板、曲型垫等金具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明。7.2架空线路的接户线安装工程预检、自检记录。7.3设计变更洽商记录,竣工图。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交人: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