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5.86 KB
  • 78页

地基与桩基工程工艺标作业指导书

  • 7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QBXX电力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企业标准编号:-BDTJ02-2015地基与桩基工程作业指导书2004・01・01实施2003・12・30发布 XXXX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发布 批准:审核:编写: 目次前吕2.1适用范围2.2编制依据2.3土方开挖施工作业指导书2.4土方回填施工作业指导书2.5灰土地基施工作业指导书2.6砂和砂石地基施工作业指导书2.7土工合成材料地基作业指导书…2.8强夯地基作业指导书2.9水泥土搅拌桩地基作业指导书2.10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作业指导书•2.11混凝土灌注柱施工作业指导书2.12PHC管桩施工作业指导书2.13人工挖孔桩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按照国家新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和28种专业验收规范的耍求,结合我公司多年来施工管理和施工操作经验编制而成。主要内容包括,土建施工部分: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建筑屋面、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建筑电气、智能建筑、通风与空调、爆破、工程测量、变电所建筑共11章;电气安装部分:钢结构支架、钢筋混凝土构支架、主变压器、GIS组合电气、小型油浸设备、软母线、开关柜、低压屏柜、高压电缆、电缆敷设、二次接线、六氟化硫断路器、隔离开关、独立设备、支持式管母线、硬母线、悬吊式管母共17章,计112项作业指导书。每项作业指导书包括“适用范围,材料要求,主要机具设备,作业条件,施工工艺,质量标准,成品保护,安全健康、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注意事项”9方面的内容。但由于本公司实际工程施工条件限制,在本作业指导书编制过程中,尚有部分内容未涉及,且随着日后公司的逐步发展及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此部分内容还有待于择时补充完善。为配合本作业指导书的实施,同时编制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汇总表,配套使用。本作业指导书是公司建筑工程实际操作的依据和内部验收的统一标准,是项目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的蓝本,也是编制投标方案和签定招标合同的依据。本作业指导书在编制过程中得到公司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公司多位专家也对标准进行了精心审定,在编制中参考了中国建筑总公司编制的《建筑工程施工标准》,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初次编制作业指导书,且涉及专业较多,再加之编写时间较紧,错漏之处实属难免,敬请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及时改正,进一步完善。2.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XXXX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承建的建筑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 2・2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11)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3《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1)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3)7《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8《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10《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实施过程中,以上规程规范如有更新,以新颁布的规程规范为准。 2.3土方开挖施工作业指导书2.3.1材料要求本项工程无工程材料。2.3.2主要机具设备2.3.2.1主要机具设备见表3.3.3.Io主要机具设备表表3.3.3.1序号名称序号名称1水准仪S3E5贯入度仪2经纬仪J2-66钎探仪3铁锹4水泉2.3.2.2所有工器具应专人保管维护,定期检查,保证良好的工作性能。测量仪器应在检验有效期内。(2)、所有工器具应专人保管维护,定期检查,保证良好的工作性能。测量仪器应在检验有效期内。2.3.4作业条件仃)、图纸及相应的技术规范、图集齐全,材料机具已准备齐全,必要时,应编制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施工图纸己会审,对作业人员己进行了技术交底。(2)、应根据建筑总平面和基础平面图进行测量放线,设置好坐标控制点、龙门桩,并结合放坡情况放出挖土灰线。注意坐标控制点、龙门桩应设置在与挖土作业不相冲突的区域,以避免作业对其的影响。基坑(槽)人工挖土前,先请有关单位人员进行验线,合格后办理签字手续。(3)、开挖前应查清整个工程场地的地质、水文资料及周围环境情况。修筑好可供车辆行使的临时运输道路,制定土方开挖、运输、堆放和土方调配平衡方案(作业现场必须具备足够的场地用于堆放开挖出的土方,如果没有场地,要组织运离现场)。(4)、开挖前应对开挖区域的历史情况进行调查,以明确该区域内应清除或拆迁的地上和地下障碍物,对靠近基坑(槽)的原有建筑物、电杆、塔架等采取防护或加固措施。开挖过程中,如遇到情况不明的障碍物,应立即停止作业,并马上向项目部汇报。(5)、夜间施工要准备充足的照明,挖土前做好天气预测工作,没有防雨雪措施时,禁止雨雪天挖土;作业现场要做好排水准备工作;施工组织设计或者措施要求降水时要先进行降水。(6)、操作面要事先进行场地平整,并使场地有一定的坡向,开挖过程中按照交 底要求进行放坡;施工机具处于良好状态,数量充足。(2)、施工人员要经过安全培训,具备上岗资格,并了解相应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及本企业技术标准;作业组长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从事基础施工三年以上,并熟悉相应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及本企业技术标准;作业前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由班组长在交底书上签字。2.3.5施工工艺(1)工艺流程(2)操作工艺1)、开挖应自上而下水平分段进行,每层0.3米左右,边挖边检查基坑(槽)底宽度及坡度,不够时及时修整,每2米左右修一次坡,快到设计标高时,再统一进行一次修坡清底,检查基坑(槽)底宽和标高,要求基坑底凹凸不超过1.5cn);基坑槽开挖应尽量防止对地基的扰动。2)、在己有建筑物侧挖基坑(槽)应间隔分段进行,每段不超过2米,相临段 开挖应待己挖好的槽段基础完成并回填夯实后进行。3)、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如果要进行井点降水则参照相应的企业技术标准执行,不需要井点降水时应在基坑(槽)四侧或两侧挖好临时排水沟和集水井,同步将水位降至基坑(槽)底以下。2.3.6质量标准2.3.6.1主控项目1)、土方开挖前应检查定位放线、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系统,合理安排土方运输车的行走路线及弃土场。2)、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压实度、排水、降低地下水位系统,并随时观测周围的环境变化。3)、临时性挖方的边坡值应符合表2.1.6-1的规定:临时性控方边坡值表表2.1.6-1土的类别边坡值(高二宽)砂土(不包括细砂、粉砂)1:1.25〜1:1.50一般性粘土硬1:0.75〜1:1.00硬、塑1:1.00〜1:1.25软1:1.50或更缓碎石类土充填坚硕、硬塑粘性土1:0.50〜1:1.00充填砂土1:1.00〜1:1.50注:1、设计有要求时,应符合设计标准。2、如采用降水或其他加固措施,可不受本表限制,但应计算复核。3、开挖深度,对软土不应超过4山,对硕土不应超过8cm°(4)、土方开挖工程的质暈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1.6-2的规定:土方开挖工程质量检验标准表(mm)表2丄6・2项序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验方法柱基基坑基槽挖方场地平整管沟地(路)面基层人工机械主1标高-50±30±50-50-50水准仪控项口2长度、宽度(由设计中心线向两边量)+200-50+300一100+500一150+100—经纬仪,用钢尺量3边坡设计要求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项序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验方法柱基基坑基槽挖方场地平整管沟地(路)面基层人工机械一般项目1表面平整度2020502020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2基底土性设计要求观察或土样分析注:地(路)而基层的偏茅只适用于直接在挖、填方上做地(路)而的基层。23.6.2停工待检点1)按照图纸要求机械开挖到相应标高后1=11)、土壤试验报告。2)、隐蔽工程验收纪录。3)、土方开挖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2.3.7成品保护1)、尽可能早安排下道工序施工;2)、在基坑周围用钢管进行围护;3)、为防止暴晒和雨水淋刷,可以用薄膜覆盖;4)、对于土质较差的基坑(槽),可采用挂网或挂网抹面法保护。2.3.8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措施(1)安全健康措施1)、基坑开挖时,两人操作间距应大于2.5米。2)、挖土应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先挖坡脚或逆坡挖土。3)、挖土不得在危岩、孤石的下边进行。4)、基坑(槽)开挖应严格按照要求放坡。操作时应随时注意土壁的变动情况,如发现由裂纹或部分坍塌现象,应及时进行支撑或放坡,并注意支撑的稳固和土壁的变化。5)、深基坑上下应先挖好阶梯或支撑靠梯,或开斜坡道,并采取防滑措施,禁止踩踏支撑上下。6)、基坑深度超过2.0米或基坑槽受水浸泡时坑四周应设安全栏杆。7)、人工吊运土方时应先检查起吊工具、绳索是否牢靠。吊斗下方不得站人。8)、用手推车运土,应先平整好道路;卸土时不得放手让车自动翻转;用翻斗车运输时,道路坡度、转弯半径以及车辆自身的性能应符合相应的安全规定。9)、人工基坑槽的施工必须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或技术措施确定的方案和施工时段,严格管理,防止局部水土流失。(2)环境保护措施 1)、在运输、堆放、施工材料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扬尘、遗撒、沾带等现象,应采取遮盖、封闭、洒水、冲洗等必要措施。2)、运输、施工所用车辆、机械的废气、噪声等应符合环保要求。2.3.9施工注意事项1)、根据木公司职业安全健康和环境体系的危害源清单,逆坡开挖、未按规定放坡和做支护、坑周围堆积物体、坑四周无护栏和警示标志有可能造成危害,在施工中应重点注意。2)、施工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停止施工,由监理或建设单位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等有关单位共同分析情况,解决问题,消除质量隐患,并应形成文件资料。 2.4土方回填施工作业指导书2.4.1材料要求(1)、土料:宜优先利用基坑(槽)中挖出的原土,并清除其中有机杂质和粒径大于50mm的颗粒,含水量应符合要求。(2)、石屑:不含有机杂质,粒径不大于50mm0(3)、粘性土: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可用作各层填料。(4)、碎石类土、砂土和爆破石渣:其最大块粒径不得超过每层铺垫厚度的2/3,可用作表层以下填料。(5)、碎块草皮和有机质含量不大于8%的土:仅可用于无压实要求的填方。(6)、淤泥和淤泥质土:一般不能用作土料。2.4.2主要机具设备(1)、主要机具设备见表2.4.3o主要机具设备表表2.4.3序号名称序号名称1推土机7铁锹2铲运机8手推车3汽车9木夯4光碾压路机10蛙式打夯机5平碾11筛子6平板振动器12喷壶(2)、所有工器具应专人保管维护,定期检查,保证良好的工作性能。2.4.3作业条件1)、图纸及相应的技术规范、图集齐全,必要时,应编制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图纸已会审,对所有作业人员已进行了技术交底,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2)、回填土前应清除基底上草皮、杂物、树根和淤泥,排除积水,并在四周设排水沟或截洪沟,防止地面水流入填方区或基坑(槽),浸泡地基,造成基土下陷。3)、施工完地面以下基础、构筑物、防水层、保护层、管道(经试水合格),填写好地面以下工程的隐蔽工程记录,并经质量检查验收、签证认可。混凝土或砌筑砂浆应达到规定强度。4)、大型土方回填,应根据工程规模、特点、填料种类、设计对压实系数的要求、施工机具设备条件等,通过试验确定填料含水量控制范围,每层铺土厚度和打 夯或压实遍数等施工参数。5)、做好水平高程的测设,基坑(槽)或沟、坡边上每隔3m打入水平木桩,室内和散水的边墙上,做好水平标记。2.4.5施工工艺(1)工艺流程开始施工准备下步工序质量验收记录人工整平>质暈验收记录结束(2)操作工艺1)、填土前,应检验其土料、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土料含水量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适宜。当含水量过大,应采取翻松、晾干、风干、换土回填、掺入干土或其他吸水性材料等措施,防止出现橡皮土。如土料过干(或为砂土、碎石类土)时,则应预先洒水润湿,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较大功率的压实机械等措施。各种压实机具的压实影响深度与土的性质、含水量和压实遍数有关,回填土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应按设计要求经试验确定,其参考数值见表2.4.5.2。土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表表2・4.5・2项次土的变动范围项次土的种类变动范圉 种类最优含水量(%)(重量比)最大干密度(t/m3)最优含水量(%)(重最比)最大干密度(t/m3)1砂土8〜121.80〜1.883粉质粘土12〜151.85〜1.952粘土19〜231.58〜1.704粉土16--221.61〜1.80注:1、表中土的故大干密度应以现场实际达到的数字为准;2、一般性的回填可不作此项测定。2)、回填土应分层摊铺和夯(压)实,每层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应根据土质、压实系数和机具性能而定。一般铺土厚度应小于压实机械压实的作用深度,应能使土方压实而机械的功耗最少。通常应进行现场夯(压)实试验确定。3)、填方应在边缘设一定坡度,以保持填方的稳定。填方的边坡坡度根据填方高度、土的种类和其重要性,在设计中加以规定。4)、填方应从最低处开始,由下而上整个宽度水平分层均匀铺填土料和夯(压)实。底层如为耕土或松土时,应先夯实,然后再全面填筑。在水田、沟渠或地塘上填方,应先排水疏干,挖去淤泥,换填砂砾或抛填块石等压实后再行填土。5)、深浅坑(槽)相连时,应先填深坑(槽),相平后与浅坑全面分层填夯。如分段填筑,交接填成阶梯形,分层交接处应错开,上下层接缝距离不小于l.Omo每层碾迹重叠应达到0.5〜1.5】。墙基及管道回填应在两侧用细土同时回填夯实。6)、在地形起伏之处填土,应做好接槎,修筑1:2阶梯形边坡,每台阶可取50cm,宽lOOcnio分段填筑时,每层接缝处应作成大于1:1・5的斜坡。接缝部位不得在基础、墙角、柱墩等重要部位。7)、人工回填打夯前应将填土初步整平,打夯要按一定方向进行,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两遍纵横交叉,分层夯打。夯实基槽及地坪时,行夯路线应由四边开始,然后再夯向中间。用蛙式打夯机等小型机具夯实时,打夯之前应对填土初步整平,打夯机依次夯打,均匀分开,不留间歇。基坑(槽)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回填与夯实。回填高差不可相差太多,以免将墙挤歪。较长的管沟墙,应采取内部加支撑的措施。回填管沟时,应用人工先在管道周围填土夯实,并应从管道两边同时进行,直填至管顶0.5m以上,方可采用打夯机夯实。8)、采用推土机填土时,应由下而上分层铺填,不得采用大坡度推土,以推代压,居高临下,不分层次和一次推填的方法。推土机运土回填,可采取分堆集中,一次运送方法,以减少运土漏失量。填土程序宜采用纵向铺填顺序,从挖土区段至填土区段,以40〜60m距离为宜,用推土机来回行驶进行碾压,履带应重叠一半。 9)、采用铲运机大面积铺填土时,铺填土区段长度不宜小于20m,宽度不宜小于餉。铺土应分层进行,每次铺土厚度不大于300〜500mn);每层铺土后,利用空车返回时将地表面刮平,填土程序一次尽量采取横向或一次采取纵向分层卸土,以利行驶时初步压实。10)、大面积回填宜用机械碾压,在碾压之前宜先用轻型推土机、拖拉机推平,低速预压4〜5遍,使表面平实,避免碾轮下陷;采用振动平碾压实爆破石渣或碎石类土,应先静压,而后振压。11)、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应控制行驶速度,一般平碾、振动碾不超过2kn)/h;羊足碾不超过2km/h;并要控制压实遍数。碾压机械与基础或管道应保持一定距离,防止将基础或管道压坏或使其位移。12)、用压路机进行填方压实,应采用“薄填、慢驶、多次”的方法。碾压方向应从两边逐渐压向中间,碾轮每次重叠宽度约15〜25cn),边坡、边角边缘压实不到之处,应辅以人力夯或小型夯实机具夯实。碾压墙、柱、基础处填方,压路机与之距离不应小于0・5叽每碾压一层完后,应用人工或机械(推土机)将表面拉毛,以利接合。13)、用铲运机及运土工具进行压实,其移动均须均匀分布于填筑层的全面,逐次卸土碾压。14)、填土层如有地下水或滞水时,应在四周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将水位降低。己填好的土层如受水浸泡,应把稀泥铲除后,方能进行上层回填;填土区应保持一定横坡,或中间稍高两边稍低,以利排水;当天填土应在当天压实。15)、雨期基坑(槽)或管沟的回填,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地分期完成。从运土、铺填到压实各道工序应连续进行。雨前应压完已填土层,并形成一定坡势,以利排水。施工中应检查、疏通排水设施,防止地面水流入坑(槽)内,造成边坡塌方或使基土遭到破坏。现场道路应根据需要加铺防滑材料,保持运输道路畅通。16)、冬期填方,要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和保温材料,排除积水,挖出冰块和淤泥。对室内基坑(槽)和管沟及室外管沟底至顶0.5m范围内的回填土,不得采用冻土块或受冻的肥粘土作土料。对一般沟槽部位的回填土,冻土块含量不得超过回填总体积的15%,且冻土块的粒径应小于15cm,并应均匀分布。填方宜连续进行,逐层压实,以免地基土或己填的土受冻。大面积填方时,要组织平行流水作业或采取其他有效的保温防冻措施,平均气温在-5°C以下时,填方每层铺土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25%,逐层夯压实;冬期填方高度应增加1.5%〜3.0%的预留下陷量。 2.4.6质量标准1)、土方回填前应清除基底的垃圾、树根等杂物,抽除坑穴积水、淤泥,验收基底标高。如在耕植土或松土上填方,应在基底压实后再进行。2)、对填方土料应按设计要求验收后方可填入。3)、填方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排水措施,每层填筑厚度、含水量控制、压实程度。填筑厚度及压实系数及所用机具确定。如无试验依据,应符合表2.4.6-1的规定。填土施工时的分层厚度及压实遍数表表2.4.6-1压实机具分层厚度(mm)每层压实遍数平碾250〜3006~8振动压实机250〜3503〜4柴油打夯机200〜2503〜4人工打夯<2003〜44)、填方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标高、边坡坡度、压实程度等,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4.6-2的规定。填土工程质量检验标准表(mm)表2.4.6-2项序检查项H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验方法桩基础坑基坑场地平整管沟地(路)面基础层人工机械主控项n1标咼-50±50±50-50-50水准仪2分层压实系数设计要求按规定方法般项目1冋填土料设计要求収样检查或直观鉴别2分层厚度及含水量设计要求水准仪及抽样检查3表面平整度2020302020用靠尺或水准仪4)、土方回填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2.4.7成品保护1)、回填时,应注意妥善保护定位标准桩、轴线桩、标准高程桩,防止碰撞损坏或下沉。2)、基础或管沟的混凝土,砂浆应达到一定强度,不致因填土受到损坏时,方可进行回填。3)、基坑(槽)回填应分层对称进行,防止一侧回填造成两侧压力不平衡,使基础变形或倾倒。4)、夜间作业,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设置足够照明,严禁汽车直接倒土入槽, 防止铺填超厚和挤坏基础。5)、已完填土应将表面压实,做成一定坡向或做好排水设施,防止地面雨水流入坑(槽)浸泡地基。2.4.8安全健康及环境保护措施(1)安全健康措施1)、基坑(槽)和管沟回填前,应检查坑(槽)壁有无塌方迹象,下坑(槽)操作人员要戴安全帽。2)、在填土夯实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边坡土的变化,如坑(槽)、沟壁有松土掉落或塌方的危险时,应釆取适当的支护措施。基坑(槽)边上不得堆放重物。3)、坑(槽)及室内回填,用车辆运土时,应对跳板、便桥进行检查,以保证交通道路畅通安全。车与车的前后距离不得小于5nio车辆上均应装设制动闸,用于推车运土回填,不得放手让车自动翻转卸土。4)、基坑(槽)回填土时,支撑(护)的拆除,应按回填顺序,从下而上逐步拆除,不得全部拆除后再回填,以免使边坡失稳;更换支撑时必须先装新的,再拆除旧的。5)、非机电设备操作人员不准擅自动用机电设备。使用蛙式打夯机时,要两人操作,其中一人负责移动电源线。操作夯机人员,必须戴胶皮手套,以防触电。打夯时要精神集中,两机平行间距不得小于3叫在同一夯行路线上,前后距离不得小于10mo6)、压路机制动器必须保持良好,机械碾压运行中,碾轮边距填方边缘应大于500mm,以防发牛溜坡倾倒。停车时应将制动器制动住,并楔紧滚轮,禁止在坡道上停车。(2)环境保护措施1)、在运输、堆放、施工材料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扬尘、遗撒、沾带等现象,应采取遮盖、封闭、洒水、冲洗等必要措施。2)、运输、施工所用车辆、机械的废气、噪声等应符合环保要求。2.4.9施工注意事项1)、对有密实度要求的填方,应按规定每层取样测定夯实后的干密度,在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后,才能填筑上层,未达到设计要求的部位,应有处理措施。2)、严格选用回填土料,控制含水量、穷实遍数。不同的土填筑时,应按土类有规则地分层铺填,将透水性大的土层置于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之下,不得混杂使用,以利水分排除和基土稳定,并可避免在填方内形成水囊和产牛滑动现象。 3)、严格控制每层铺土厚度,严禁汽车直接向基坑(槽)中倒土,并应禁止用浇水、水撼方法使土下沉,代替夯实。4)、管沟下部、机械夯压不到的边角部位、墙与地坪、散水的交接处,应用细粒土料回填;并仔细夯实。5)、室内地坪、道路路基等部位的回填土,应有一段自然沉实的时间,测定沉降变化,稳定后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6)、雨天不宜进行回填施工,必须回填时,应分段尽快完成,且宜采用砂土、石屑等填料,周围应有防雨和排水措施。7)、根据木公司职业安全健康和环境体系的危害源清单,逆坡开挖、未按规定放坡和做支护、坑周围堆积物体、坑四周无护栏和警示标志有可能造成危害,在施工中应重点注意。 2.5灰土地基施工作业指导书2.5.1材料要求1)、土料:采用就地挖出的粘性土及塑性指数大于4的粉土,不得含有有机杂质或使用耕植土;土料应过筛,其颗粒不应大于15mmo2)、石灰:应用III级以上新鲜的块灰,使用前1〜2d消解并过筛,其颗粒不得大于5mm,不得夹有未熟化的牛石灰块粒及其他杂质,也不得含有过多的水分。2.5.2主要机具设备1)、主要机具设备见表2.4.3。主要机具设备表表2.4.3序号名称序号名称1蛙式打夯机41.5t机动翻斗车2压路机5手推胶轮车3翻斗汽车2)、所有工器具应专人保管维护,定期检查,保证良好的工作性能。2.5.3作业条件1)、图纸及和应的技术规范、图集齐全,材料机具已准备齐全,必要时,应编制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对所有作业人员已进行了技术交底,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2)、铺灰前,应先行钎探,并按设计要求处理完地基,办完验槽隐蔽检查手续。基础外侧打灰土,应对基础或地下防水层、保护层进行检查,并办完隐蔽检查验收手续。3)、基础砌筑砂浆和现浇混凝土应达到规定的强度。4)、当有地下水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水位低于灰土垫层以下500mm左右。5)、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料种类、设计要求的压实系数、施工条件,进行必要的压实试验,确定填料含水量控制范围、铺土厚度、夯实或碾压遍数等参数。6)、房间和管沟铺夯灰土前,应先完成上下水管道的安装或墙间的加固措施。7)、做好测量放线工作,在基坑(槽)、管沟的边坡上钉好水平木桩;在室内和散水的边墙上弹上水平线,或在地坪上钉好标准水平高程木桩。2.5.4施工工艺(1)工艺流程16 〈:I▼施工准备:测虽放线灰土制作灰土摊铺分层碾圧(2)操作工艺1)、对基槽(坑)应先验槽,清除松土,并打两遍底夯,要求平整干净。如有积水、淤泥,应晾干;局部有软弱土层或孔洞,应及时挖除后用灰土分层回填夯实。2)、灰土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规定,一般用3:7或2:8(石灰:土,体积比)。多用人工翻拌,不少于三遍,使达到均匀,颜色一致,并适当控制含水量,现场以手握成团,两指轻捏即散为宜,一般最优含水量为14%〜18%;如含水分过多或过少时,应稍晾干或洒水湿润,如有球团应打碎,要求随拌随用。表2・4・5・23)、铺灰应分段分层夯筑,每层虚铺厚度可参见表2.4.5.2。夯实机具可根据工程大小和现场机具条件用人力或机械。夯打或碾压遍数,按设计要求的干密度由试夯(或碾压)确定,一般不少于4遍。灰土最大虚铺厚度表夯实机具种类重量(t)虚铺厚度(nun)备注 石夯、木夯0.04-0.08200〜250人力送夯,落距400~500mm,一夯压半夯,夯实后约80〜100mm厚轻型夯实机械0.12〜0.4200〜250蛙式夯机、柴油打夯机,夯实后约100〜150mm厚压路机6〜10200〜300双轮静作用或振动压路机4)、灰土分段施工时,不得在墙角、桩基及承重窗间墙下接缝,上下两层的接缝距不得小于500mm,接缝处应夯压密实,并作为直槎。当灰土地基高度不同时,应作成阶梯形,每阶宽不少于500n)m;对作辅助防渗层的灰土,应将水位以下结构包围,并处理好接缝;同时注意接缝质量,每层虚土应从留缝处往前延伸500mm,夯实时应夯过接缝300伽以上;接缝时,用铁锹在留缝处垂直切齐,再铺下段夯实。5)、灰土应当日铺填夯压、入槽(坑)灰土不得隔日夯打。夯实后的灰土3d内不得受水浸泡,并及时进行基础施工与基坑回填,或在灰土表面作临时性覆盖,避免日晒雨淋。雨季施工时,应采取适当防雨、排水措施,以保证灰土基槽(坑)在无积水的状态下进行。刚打完的灰土,如突然遇雨,应将松软灰土除去,并补填夯实;稍受湿的灰土可在晾干后补夯。6)、冬季施工,必须在基层不冻的状态下进行,土料应覆盖保湿,冻土及夹有冻块的土料不得使用;己熟化的石灰应在次日用完,以充分利用石灰熟化时的热量,当日拌合灰土应当日铺填夯完,表面应用塑料布及草袋覆盖保温,以防灰土垫层早期受冻降低强度。2.5.6质量标准1)、灰土土料、石灰或水泥(当水泥替代灰土中的石灰时)等材料及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灰土应搅拌均匀。2)、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分层铺设的厚度分段施工时上下两层的搭接长度、穿头时加水量、碾压遍数、压实系数。3)、施工结束后,应检验灰土地基的承载力。项序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单位数值主1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按规定方法控2配合比设计要求按拌和时的体棋比4)、灰土地基的质量验收标准应符合表2.4.6的规定。灰土地基质量检验标准表表2.4.6 项03压实系数设计要求现场实测项序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单位数值般项目1石灰粒径mmW5筛分法2土料有机质含量%W5试验室培烧法3土颗粒粒径mmW15筛分法4含水量(与要求的最优含水量比较)%±2烘干法5分层厚度偏差(与设计要求比较)mm±50水准仪5)、灰土地基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2.5.7成品保护1)、施工时应注意保护测量定位桩、轴线桩和水准基点桩,防止碰撞位移。2)、夜间作业,现场应有足够的照明;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防止配合比不准确和铺填超厚。3)、灰土夯实后应及时修建基础和回填基坑(槽),或作临时遮盖,防止日晒雨淋;四周应作好排水设施,防止受水浸泡。4)、冬季应釆取保温措施,防止受冻。2.5.8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措施(1)安全健康措施1)、灰土施工,粉化石灰和石灰过筛,必须戴口罩、风镜、手套、套袖等防护用品,并站在上风头处操作。2)、向基坑(槽)、管沟内夯填灰土前,应先检查电线绝缘是否良好,接地线、开关应符合要求,夯土时严禁夯击电线。3)、使用蛙式打夯机要两人操作,其中一人负责移动胶皮线。操作夯机人员,必须戴胶皮手套,以防触电。两台打夯机在同一作业面夯实,前后距离不得小于5叽(2)环境保护措施1)、在运输、堆放、施工材料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扬尘、遗撒、沾带等现象,应采取遮盖、封闭、洒水、冲洗等必要措施。2)、运输、施工所用车辆、机械的废气、噪声等应符合环保要求。 3)、运输车辆夹带泥沙对现场道路造成污染时,工地应及时给予清除。(4)、晴好天气道路经常洒水、清扫,防止因刮风和车辆卷起粉尘对大气造成污染。2.5.9施工注意事项1)、灰土施工使用块灰,必须充分熟化,按要求过筛,以免颗粒过大,导致熟化时体积膨胀,将己夯实的垫层胀裂,造成返工。2)、灰土铺设时应逐层测定夯实后的干密度,检验其压实系数和压实范围,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施工上层灰土。试验报告应注明土料种类、配合比、试验日期、试验结果。未达到设计要求的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3)、采用灰土作铺助防渗层时,应注意错缝搭接质量,以做到整体防水;接缝表面应打毛,并适当洒水润湿,使接合紧密不渗水,立面灰土先支侧模,打好灰土再回填外侧土方。 2.6砂和砂石地基施工作业指导书2.6.1材料要求1)、砂:宜用颗粒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中砂或粗砂,当用细砂、粉砂时,应掺加粒径20〜50n)ni的卵石(碎石),但要分布均匀。砂中不得含有杂草、树根等有机杂质,含泥量应小于5%,兼作排水垫层时,含泥量不得超过3%。2)、砂砾石:自然级配的砂砾石(或卵石、碎石)混合物,粒级应在50伽1以下,其含量应在50%以内,不得含有植物残体、垃圾等杂物,含泥量小于5%。2.6.2主要机具设备1)、主要机具设备见表263。主要机具设备表表2.6.3序号名称序号名称1插入式振动器4翻斗汽车2平板式振动器5机动翻斗车36〜10t压路机6手推胶轮车2)、所有工器具应专人保管维护,定期检查,保证良好的工作性能。263作业条件1)、图纸及相应的技术规范、图集齐全,材料机具已准备齐全,必要时,应编制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图纸已会审,对所有作业人员己进行了技术交底,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2)、对级配砂石进行检验,人工级配砂石应通过试验确定配合比例,使符合设计要求。3)、对基坑(槽)和基底土质、地基处理进行检验;并检查轴线尺寸、水平标高以及有无积水等情况,办完验槽隐蔽验收手续。4)、在边坡及适当部位设置控制铺填厚度的水平木桩或标高桩,在边墙上弹好水平控制线。2.6.4施工工艺(1)工艺流程 开始施工准备测量放线级趾碎石制作级配碎石摊铺下步工序质量验收记录人工整平>质量验收记录结束(2)操作工艺1)、铺设垫层前应将基底表面浮土、淤泥、杂物清除干净,原有地基应进行平整。2)、垫层底面标高不同时,土面应挖成阶梯形或斜坡搭接,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搭接处应夯压密实。分层铺设时,接头应作成斜坡或阶梯形搭接,每层错开0.5〜1.Om,并注意充分捣实。3)、人工级配的砂砾石,应先将砂、卵石拌合均匀后,再铺夯压实。铺筑级配砂石,在夯实、碾压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情况,适当洒水,使达到最优含水量,以利夯压实。4)、垫层铺设时,严禁扰动垫层下卧层及侧壁的软弱土层,防止被践踏、受冻或受浸泡而降低其强度。5)、垫层应分层铺设,分层夯或压实。基坑内预先安好5mX5m网格标桩,控制每层砂垫层的铺设厚度。6)、垫层振夯压要作到交叉重叠1/3,防止漏振、漏压。夯实、碾压遍数、振 实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用细砂作垫层材料时,不宜使用振捣法或水撼法,以免产牛液化现象。排水砂垫层可用人工铺设,也可用推土机来铺设。7)、当地下水位较高或在饱和的软弱地基上铺设垫层时,应加强基坑内及外侧四周的排水工作,防止砂垫层泡水引起砂的流失,保持基坑边坡稳定;或采取降低地下水位措施,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坑底500伽1以下。8)、当采用水撼法或插振法施工时,以振捣棒振幅半径的1.75倍为间距(一般为400〜500価)插入振捣,依次振实,以不再冒气泡为准,直至完成;同时应采取措施有控制地注水和排水。垫层接头应重复振捣,插入式振动棒振完所留孔洞,应用砂填实;在振动首层到垫层时,不得将振动棒插入原土层或基槽边部,以避免使软土混入砂垫层而降低砂垫层的强度。9)、砂和砂石垫层每层夯(振)实后,经贯入测试或设纯砂检查点,用200cm3的环刀取样,测定砂的干密度。在下层密实度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2.6.5质量标准1)、砂石等原材料质量、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砂、石应搅拌均匀。2)、施工过程中必须检查分层厚度、分段施工时搭接部分的压实情况、加水量、压实遍数、压实系数。3)、施工结束后,应检验砂石地基的承载力。4)、砂和砂石地基的质量验收标准应符合表2.6.6-1的规定。砂及砂石地基质量检验标准表表2・6.6-1项序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单位数值主控项目1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按规定方法2配合比设计要求检查拌和时的体积比或重量比3压实系数设计要求现场实测1砂石料有机质含量%W5蜡烧法般项目2砂石料含混量%W5水洗法3石料粒径mmW100筛分法 4含水量(与最优含水量比较)%±2烘干法5分层厚度(与设计要求比较)mm±50水准仪1)、砂和砂石地基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2.6.6成品保护1)、铺设垫层时,应注意保护好现场的轴线桩、水准基点桩,并应经常复测。2)、垫层铺设完毕,应即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严禁手推车及人在砂垫层上行走,必要时应在垫层上铺脚手板作通行道。3)、施工中应保证边坡稳定,防止塌方。完工后,不得在影响垫层稳定的部位进行挖掘工程。4)、做好垫层周围排水设施,防止施工期间垫层被水浸泡。2.6.7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措施(1)安全健康措施1)、施工屮应使边坡有一定坡度,保持稳定,不得直接在坡顶用汽车卸料,以防失稳。2)、向基坑(槽)、管沟内夯填砂石前,应先检查电线绝缘是否良好,接地线、开关应符合要求,夯土时严禁夯击电线。3)、使用蛙式打夯机要两人操作,其屮一人负责移动胶皮线。操作夯机人员,必须戴胶皮手套,以防触电。两台打夯机在同一作业面夯实,前后距离不得小于5叭(2)环境保护措施1)、在运输、堆放、施工材料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扬尘、遗撒、沾带等现彖,应釆取遮盖、封闭、洒水、冲洗等必要措施。2)、运输、施工所用车辆、机械的废气、噪声等应符合环保要求。3)、运输车辆夹带泥沙对现场道路造成污染时,工地应及时给予清除。4)、晴好天气道路经常洒水、清扫,防止因刮风和车辆卷起粉尘对大气造成污染。2.6.8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前应处理好基底土层,先用打夯机打一遍使其密实;当有地下水时,应将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底500価以下,铺设下层砂或砂石垫层厚度应比上层加厚50mmo2)、垫层铺设必须严格控制材料含水量,每层厚度、碾压遍数,边缘和转角、 接槎,按规定搭接和夯实,防止局部或大面积下沉。3)、砂石垫层铺设,应配专人及时处理砂窝、石堆问题,保证级配良好。4)、坚持分层检查砂石地基的质量,每层砂或砂石的干密度必须符合设计规定,不合要求的部位应经处理,方可进行上层铺设。 2.7土工合成材料地基作业指导书2.7.1材料要求1)机织土工织物:机织(亦称有纺)土工织物按织法分为平纹、斜纹和缎纹三种。要求宽度、厚度符合设计要求。2)非织造土工织物:由于纤维粘合法不同,非织造(无纺)土工织物分热融粘合、化学粘合和机械粘合三种。要求宽度、厚度符合设计要求。3)针织土工织物:它是由一系列单丝或纱线圈相互连锁形成的平面织物。要求宽度、厚度符合设计要求。4)土工网与土工格栅:土工网是由两组平行的压制条带或细丝按一定角度交叉(一般为60-90°),并在交点处靠热粘结而成的平面制品。5)土工膜:土工膜是以聚氯乙烯、聚乙烯、氯化聚乙烯或异丁橡胶等为原料制成的透水性极低的膜或薄片。6)组合材料:土工组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土工织物、土工膜或其它材料粘合而成的产品。7)土工膜袋:土工模袋是由两层针织土工织物以特定方式联系起來的分格制品。8)土工合成材料进场时,应检查产品标签、生产厂家、产品批号、生产□期、有效期限等,并取样送检。2.7.2主要机具设备序号名称序号名称1电动搅拌器6胶皮刮板2水泵7长把滚刷3拌料桶8油漆刷4小型油漆桶9小抹子5塑料刮板2.7.3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1)认真阅读设计文件,准确理解设计意图和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在地基加固中的作用。2)详细查阅地质勘察报告,掌握原基土层的工程特性、土质及地下水情况。3)对拟使用的回填土、石做检验,确保符合设计要求。4)根据设计要求和土工合成材料特性及现场施工条件编制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5)对操作班组进行施工技术交底。(2)主要材料1)根据设计要求及施工现场情况,制定土工合成材料的采购计划,并按计划组织材料进场;2)选择回填土、砂石的来源地,并按计划组织进场;263)根据施工方案将土工合成材料提前裁剪拼接成适合的幅片; 4)准备好土工合成材料的存放地点,避免土工合成材料进场后受阳光直接照晒。(3)主要机具1)土工合成材料拼接机具;2)回填土、石料运输机具;3)回填层夯实、碾压机具;4)水准仪、钢尺等。(4)作业条件1)土工合成材料验收合格;2)回填土、石材料试验合格;3)向工人的技术交底己经完成;4)土工合成材料铺设前的基层处理符合设计要求,并通过验收。2.7.4材料质量控制要点(1)土工合成材料1)土工合成材料的分类和特点土工合成材料系采用聚酯纤维(涤纶)、聚丙纤维(膳纶)和聚丙烯纤维(丙纶)等高分子化合物(聚合物)经加工后合成。分为织造型和非织造型两种类型:织造型又分为机织(含编织)和针织两种;目前常用汕织造型即无纺织成的,系将聚合物原料投入经过熔融挤压喷出纺丝,直接平铺成网,然后用粘合剂粘合(胶粘型)、热压粘合(热粘型)、或针刺结合(针刺型)等方法将网联结成布。土工织物产品因制造方法和用途不同,宽度和重量的规格变化较大,用于岩土工程的宽度由2〜18m;重量大于或等T*0.lkg/m2;开孔尺寸(等效孔径)为0.05〜0.5mm,导水性不论垂直向或水平向,其渗透系数k^10_2cm/s(相当于中、细砂的渗透系数);抗拉强度为10〜30kN/m(高强度的达30〜100kN/m)。土工合成材料的特点是:质地柔软,重量轻,整体连续性好;抗拉强度高,没有显著的方向性,各向强度基本一致;弹性、耐磨、耐腐蚀性、耐久性和抗微生物侵蚀性好,不易霉烂和虫蛀;具有毛细作用,内部具有大小不等的网眼,有较好的渗透性和良好的疏导作用,水可竖向、横向排岀;材料为工厂制品,质量容易保证;施工方便,造价较低等。(1)土工合成材料的性能1)土工合成材料的性能指标包括其本身特性指标及其与土相互作用指标。后者需模拟实际工作条件由试验确定(该指标主要用于设计时参考)。2)土工合成材料自身特性指标包括下列内容:a、产品形态指标:材质、幅度、每卷长度、包装等;b、物理性能指标:单位面积(长度)、质量、厚度、有效孔径(或开孔尺寸)等; c、力学性能指标:拉伸强度、撕裂强度、握持强度、顶破强度、胀破强度、材料与土相互作用的摩擦强度等;d、水力学:透水率、导水率、梯度比等;e、耐久性能:抗老化、化学稳定性、生物稳定性等。1)土工合成材料进场时,应检查产品标签、生产厂家、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限等,并取样送检,其性能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土工合成材料的抽样检验可根据设计要求和使用功能按表2.7.3进行试验项目选择。土工合成材料试验项目选择表试验项目使用目的试验项目使用目的加筋排水加筋排水单位面积质量VJ顶破VV厚度OV刺破VO孔径VO淤堵OV渗透系数OV直接剪切摩擦O拉伸V注:1丁为必做项O为选做或不做项2土工合成材料主要性能的试验方法标准可参照《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SL/T235-1999执行。(3)土及砂石料1)粘性土:有机质含量不大于5%,含水量控制在最优含水量的±2%为宜。2)砂石料:有机质含量不大于5%。2・7・5施工工艺(1)工艺流程基层处理f土工合成材料铺放f检查f回填料铺设夯(压)实f检查验收(2)施工要点1)铺放土工合成材料的基层应平整,局部高差不大于50mnio铺设土工合成材料前应清除树根、草根及硬物,避免损伤破坏土工合成材料;表面凹凸不平的可铺一层砂找平层。找平层应当作路基铺设,表面应有4%〜5%的坡度,以利排水。2)对于不宜直接铺放土工合成材料的基层应先设置砂垫层,砂垫层厚度不宜小于300mm,宜用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3)首先应检查材料有无损伤破坏;4)土工合成材料须按其主要受力方向从一端向另一端铺放; 1)铺放时松紧度应适度,防止绷拉过紧或有皱折,且紧贴下基层。要及时加以压固,以免被风掀起;2)土工合成材料铺放时,两端须有富余量。富余量每端不少于1000mm,且应按设计要求加以固定;3)相邻土工合成材料的连接,对土工格栅可采用密贴排放或重叠搭接,用聚合材料绳或棒或特种连接件连接。对土工织物及土工膜可采用搭接或缝接;4)当加筋垫层采用多层土工材料时,上下层土工材料的接缝应交替错开,错开距离不小于500mm;5)土工织物、土工膜的连接可采用搭接法、缝合法、胶结法。连接处强度不得低于设计要求的强度;搭接法:搭接长度300〜1000mm,视建筑荷载、铺设地形、基层特性、铺放条件而定。一般情况下釆用300〜500mm,荷载大、地形倾斜、基层极软,不小于500mm,水下铺放不小于lOOOmnio当土工织物、土工膜上铺有砂垫层时不宜采用搭接法。缝合法:釆用尼龙或涤纶线将土工织物或土工膜双道缝合,两道缝线间距1.0〜2.5mm,缝合形式如图2.7.2所示。 (c)J字接(d)蝶形接图2.7.2缝合接缝形式胶结法:采用热粘接或胶粘接。粘接时搭接宽度不宜小于lOOmmo10)在土工合成材料铺放时,不得有大面积的损伤破坏。对小的裂缝或孔洞,应在其上缝补新材。新材面积不小于破坏面积的4倍,边长不小于1000mmo11)土工合成材料垫层地基,无论是使用单层还是多层土工合成加筋材料,做为加筋垫层结构的回填料,材料种类、层间高度、碾压密实度等都应由设计确定。12)回填料为中、粗、砾砂或细粒碎石类时,在距土工合成材料(主要指土工织物或土工膜)80mm范围内,最大粒径应小于60mmo当采用粘性土时,填料应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并不含有对土工合成材料有腐蚀作用的成份。13)当使用块石做土工合成材料保护层时,块石抛放高度应小于300mm,且土工合成材料上应铺放厚度不小于50mm的砂层。14)对于粘性土,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土2%Z内,密实度不少于最大密实度的95%。15)回填土应分层进行,每层填土的厚度应随填土的深度及所选压实机械轻重确定。一般为100~300mm,但筋上第一层填土厚度不少于150mm。16)填土顺序对不同的地基可按不同的顺序进行:极软地基采用后卸式运土车,先从土工合成材料两端侧卸土,形成傩台,然后对称往两碱台间填土。施工平面应始终呈“凹”型(凹口朝前进方向);一般地基采用从屮心向外侧对称进行。平面上呈“凸”型(突口朝前进方向)。17)回填时应根据设计要求及地基沉降情况,控制回填速度;18)土工合成材料上第一层填土,填土机械设备只能沿垂直于土工合成材料 的铺放方向运行。应用轻型机械(压力小于55kPa)摊料或碾压。填土高度大于600inm后方可使用重型机械。17)为防止土工织物在施工中产生顶破、穿刺、擦伤和撕破等,一般宜在土工织物下面设置砾石或碎石垫层,在其上面设置砂卵石保护层,其中碎石能承受压应力,土工织物承受拉应力,充分发挥织物的约束作用和抗拉效应,铺设方法同砂、石垫层。10)土工合成材料铺设时,一次铺设不宜过长,以免下雨渗水难以处理。土工合成材料铺好后应随即铺设上面的砂石材料或土料,避免长时间曝晒和暴露,使材料老化。(3)质量控制要点1)施工前应对土工合成材料的物理性能(单位面积的质量、厚度、比重)、强度、延伸率以及土、砂石料等做试验。土工合成材料以100m2为一批,每批应抽查5%o2)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清基、回填料铺设厚度及平整度、土工合成材料的铺设方向、接缝搭接长度或缝接状况、土工合成材料与结构的连接状况等。3)施工结束后,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承载力检验。2.7.6成品保护措施1)铺放土工合成材料,现场施工人员禁止穿硬底或带钉的鞋;2)土工合成材料铺放后,宜在48h内覆盖,避免阳光曝晒;3)严禁机械直接在土工合成材料表面行走;4)用粘土做回填时,应釆取排水措施。雨雪天要加以遮盖。2.7.7安全环保措施1)土工合成材料存放点和施工现场禁止烟火;2)土工格栅冬季易变硬,施工人员应防止割、碰损伤;3)土工合成废料要及时回收集中处理,以免影响环境。2.7.7质量标准土工合成材料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7.7的规定。 表2.7.7土工合成材料地基质量检验标准项序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单位数值主控项目1土工合成材料强度%W5置于夹具上做拉伸试验(结果与设计标准相比)2土工合成材料延伸率%W3置于夹具上做拉伸试验(结果与设计标准相比)3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按规定方法般项目1土工合成材料搭接长度mm$300用钢尺量2土石料有机质含量%W5焙烧法3层面平整度mmW20用2m靠尺4每层铺设厚度mm±25水准仪2.7.8质量验收(1)检验批的划分应符合本标准3.0.9、3.0.10条的规定。(2)检验批的验收组织应符合本标准3.0.15条的规定。(3)质量验收记录1)土工合成材料产品出厂合格证;2)土工合成材料性能(按设计要求项目)实验报告;3)土工合成材料接头抽样试验报告;4)土工合成材料地基工程隐蔽检查资料;5)土工合成材料地基承载力检验报告. 2.8强夯地基施工作业指导书2.8.1材料要求本项工程无工程材料。2.8.2主要机具设备主要机具设备表表2.8.2-1序号名称序号名称1水准仪S3E6钢辅助桅杆或龙门架2经纬仪J2-67脱钩装置3履带式起重机8锚系设备4夯锤9推土机5自卸车10洒水车(1)所有工器具应专人保管维护,定期检查,保证良好的工作性能。测量仪器应在检验有效期内。(2)、所有工器具应专人保管维护,定期检查,保证良好的工作性能。测量仪器应在检验有效期内。2.&3作业条件⑴场地平整,清除表层土,进行表面松散土层碾压,修筑机械设备进出道路,排除地表水,施工区周边作排水沟以确保场地排水通畅防止积水。⑵查明强夯场地范围内地下构造物和管线的位置及标高,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因强夯施工造成损坏。⑶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地点,设置若干个水准基点。⑷施工前应按设计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工艺性试夯试验。通过强夯前后测试数据的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有关工艺参数。 2.8.4施工工艺(1)工艺流程⑴机械设备的确定强夯施工采用25t以上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设备。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夯锤锤重及夯锤底面面积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的单击夯击能确定。夯锤底面采用圆形,对于粘性土、砂质土、碎石土,锤底面积为3-6m2,对于淤泥及淤泥质砂等,锤底面积大于等于6叶。夯锤中对称设置若干个上下贯通的气孔。自动脱钩采用开钩法或用付卷筒开钩。⑵夯锤落距确定锤重按下式初步确定:影响深度二系数X(锤重X落距)1/2,落距根据单击夯击能和锤重确定,即锤重(kN)X落距(山)二单击夯击能(kN•山)⑶夯击遍数的确定 夯击遍数设计为2〜3遍,具体工程根据消除黄土地基湿陷性的要求,以试验结果确定。一般第I遍隔1点跳夯,第II遍补第I遍空隙,第III遍补I、II遍空隙,点夯完成后,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达到锤印彼此搭接。⑷夯击次数确定强夯施工每一遍内各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一般为5-15次)与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同时满足:单击夯击能小于4000kN-m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当单击能量大于4000kN•m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lOOnrni;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使起锤困难这三个条件,•且以使土体竖向压缩最大而侧向位移最小为原则。每个夯击点安排专人检查和记录击数,保证强夯质量。⑸夯击点的布置夯击点布置与夯击点位置可根据基底平面形状,釆用梅花形或正方形布置。夯击点间距可取夯锤直径的1.2〜2.2倍。⑹夯击遍数间隔时间确定具体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凡是产生超孔隙水压力、夯坑周围出现较大隆起时,不能继续夯击,要等超孔隙水压力大部分消散后,再夯下一遍。在一遍中若干夯击次数后出现上述情况,也要遵循这一要求,停止夯击,等超孔隙水压力大部分消散后,再夯下一遍。一般黄土夯击间隔时间不少于7天,对黏性土地基间隔时间不少于3〜4周,具体间隔时间可根据工艺性试夯确定。施工时首先保证夯击遍数间隔时间,并做详细记录,其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工流水顺序,安排合理的流水节拍,力争使各区段间达到连续夯击。杜绝间隔时间未到就强行施工现象,确保强夯质量。4.3.2强夯施工对夯击点依次夯击完成为第一遍强夯施工。在第一遍强夯完成后,用推土机将场地推平,压路机碾压两遍后进行测量布置夯击点位置及水准测量。第二次按设计选用已夯点间隙中间,依次补点夯击为第二遍,以下各遍均按设计在中间补点,最后一遍锤印彼此搭接,表面平整。强夯施工按试验确定的技术参数进行,以单夯夯击能、夯击遍数和各个夯点的夯击次数为施工控制数值,并釆用试夯确定的地表平均沉降量控制。对渗透性较差的细粒土,必要时应增加夯击遍数,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满夯可釆用轻锤或低落锤多次夯击,锤卬搭接不小于1/4夯锤的直径。验收批划分原则:竣工后的结果(地基压实度或承载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 标准。压实度检验数量;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6点,1000m2以上工程,至少应有6点,以后每增加1000m2则增加1点。承载力一般一个工程只做1至2组,或按设计要求。每一独立基础下至少应有1点压实度或触探,基槽每20延米应有1点。1)施工前应检查夯锤重量、尺寸,落距控制手段,排水设施及被夯地基的土质。2)施工中应派专人检查落距、夯点位置,夯击击数、每击的夯沉量、夯击范围。3)施工结束后,检查被夯地基的压实度并进行承载力检验。4)强夯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下表:强夯地基质量检验标准项目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主控项目地基压实度设计要求按规定方法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按规定方法般项目夯锤落距(mm)±300钢索设标志锤重(kg)±100称重夯击击数及顺序设计要求计数法夯击间距(mm)±500用钢尺量夯击范围(超出基础范围距设计或用钢尺量离)规范要求前后两遍间歇时间设计或规范要求2.8.6质量验收资料1)根据设计要求2)检测压实度3)强夯后加固达到的深度(挖深坑检测压实度)4)强夯后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做静力承载力检测) 5)每天施工记录资料2.8.7安全措施1)当强夯施工所产牛的振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会产牛有害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隔振沟或防振措施。2)强夯前应对起重设备、所用索具,卡环,插销等进行全面检查,并进行试吊、试夯,检查各部位受力情况,一切正常,方可进行强夯。每天开机前,应检查起重机械各部位是否运转正常及钢丝绳有无磨损等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3)对桅杆等强夯机具应经常检查是否平稳和地面有无沉陷,桅杆底部应垫80〜100mm木板。4)起重机械停放应平稳,并对好夯点,方可进行强夯作业。起吊夯锤,吊索要保持垂直;起吊夯锤或挂钩不得碰撞吊臂,应在适当位置捆绑废汽车轮胎加以保护。5)夯锤起吊后,臂杆和夯锤下25m内严禁站人,且不得在起重臂旋转半径范围内通过。非工作人员应远离夯点50m以外,现场操作人员应戴安全帽。6)起吊夯锤速度不应太快,不能在高空停留过久,严禁猛升猛降,以防夯锤脱落;停止作业时,不得将夯锤挂在空中。7)夯击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坑壁有无坍塌现象,必要时釆取防护措施。8)为减少吊臂在夯锤下落时的晃动和反弹,应在起重机的前方用推土机或打桩拉缆风绳作地锚。9)强夯时应由专人统一指挥,起重机司机应熟悉信号。10)干燥天气进行强夯作业,在夯击点附近应洒水降尘。起重机应设钢丝网防护罩,操作司机应戴防护眼镜,以防落锤时践起飞石、土块击碎驾驶室玻璃伤人。2.8.7施工注意事项1)强夯前应做好夯区地质勘察,对不均匀土层适当增多钻孔和原位测试工作,掌握土质情况,作为制定强夯方案和对比夯前、夯后的加固效果之用,必要时进行现场试验性强夯,确定强夯施工的各项参数。2)夯击前后应对地基土进行原位测试,包括室内土分析试验、野外标准动力(轻便或重型)触探、旁压仪(或野外荷载试验),测定有关数据,以检验地基的实际承载力和加固深度。3)检测强夯的测试工作,不得在强夯后立即进行,必须间歇1-4周,以避免测 得的土体强度偏低,而出现较大误差,影响测试的准确性。2.9水泥土搅拌桩地基作业指导书2.9.1材料准备2.9.1.1水泥:强度等级为32.5、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要求无结块。2.9.1.2砂子:用中砂或粗砂,含泥量小于5%。2.9.1.3外加剂:塑化剂采用木质素磺酸鈣,促凝剂采用硫酸钠、石膏、氯化钙、三乙醇胺等,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掺量通过试验确定。2.9.2主要机具设备2.9.2.1主要机具设备见表2.9.3-lc主要机具设备表表2.9.3-1序号名称序号名称1深层搅拌机6冷却泵2灰浆搅拌机7机动翻斗车 3灰浆泵8导向架4磅秤9提速测定仪5电气控制柜10铁锹2.9.2.2施工场地应先整平,清除桩位处地上、地下一切障碍物,场地低洼处用粘性土料回填夯实,不得用杂填土回填。2.9.2.3设备开机前应经检修、调试,检查桩机运行和输料管畅通情况。2.9.2.4开工前应检查水泥及外加剂的质量、桩位、搅拌机工作性能及各种计量设备完好程度(主要是水泥浆流量计和其他计量装置)。2.9.3作业条件2.9.3.1图纸及相应的技术规范、图集齐全,材料机具已准备齐全,必要时,应编制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图纸已会审。人员已经落实到位,分工及责任明确。并对所有作业人员已进行了细致的配合比、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交底,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LXJ冈o2.9.3.2水泥罐罐体安装(1)根据现场的实际需要,在承台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时开始进行安装,选用起重量25T以上汽车式起重机吊装与安装施工。(2)安装前,先对设备的独立基础轴线的尺寸,预埋件的标高,预埋件的平整度进行统一的复核,并将基础纵横轴线用墨线弹出,根据高度和平整度的差值准备好相应厚度的钢板作垫片用水准仪控制。(3)将设备运行至基础上位置后、套穿地脚螺栓,>1.在地脚螺栓两边放置垫铁、然后落下设备,落下时一定要缓慢进行。(4)校正水泥罐的位置,使水泥罐的中心与基础的中心对准,且保持水泥罐水平放置。(5)焊接,焊接要由专业焊接人员操作,要严格遵循焊接规范施工,保证焊接质量。(6)用电子经纬仪检查物体垂直度,并保证罐体垂直度偏斜不大于10/00o1.9.3.3设备开机前应经检修、调试,检查桩机运行和输料管畅通情况。2.9.3.4开工前应检查水泥及外加剂的质量、桩位、搅拌机工作性能及各种计量设备完好程度(主要是水泥浆流量计和其他计量装置)。2.9.3.5校核轴线,放出桩位点及标高。2.9.3.6测工具有测量员上岗证,操作人员己接受技术交底。2.9.3.7准备好所用材料,并检测合格。 2.9.4作业方法2.9.4.1作业流程开始 2.9.4.2施工要点(1)施工时,先将深层搅拌机用钢丝绳吊挂在起重机上,用输浆胶管将储料罐砂浆泵与深层搅拌机接通,开通电动机,搅拌机叶片相向而转,借设备自重,以0.38〜0.75m/min的速度沉至要求的加固深度;再以0.3~0.5m/niin的均匀速度提起搅拌机,与此同时开动砂浆泵,将砂浆从深层搅拌机中心管不断压入土屮,由搅拌叶片将水泥浆与深层处的软土搅拌,边搅拌边喷浆直到提至地面,即完成一次搅拌过程。用同法再一次重复搅拌下沉和重复搅拌喷浆上升,即完成一根柱状加固体,外形呈8字形(轮廓尺寸:纵向最大为1.3m,横向最大为0.8m),一根接一根搭接,相搭接宽度宜大于100mm,以增强其整体性,即成壁状加固,几个壁状加固体连成一片,即成块状。(2)搅拌桩的桩身垂直偏差不得超过1.5%,桩位的偏差不得大于50mn),成桩直径和桩长不得小于设计值。当桩身强度及尺寸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采用复喷的 方法。搅拌次数以一次喷浆、一次搅拌或二次喷浆、三次搅拌为宜,且最后一次提升搅拌宜釆用慢速提升。(3)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工艺由于湿法(喷浆)和干法(喷粉,乂称粉喷桩)的施工设备不同而略有差异。1)湿法作业:•所使用的水泥都应过筛,制备好的浆液不得离析,泵送必须连续。拌制水泥浆液的罐数、水泥和外掺剂用量以及泵送浆液的时间等应有专人记录;喷浆量及搅拌深度必须釆用经国家计量部门认证的监测仪器进行自动记录。•施工时设计停浆面一般应高出基础底面标高0・5ni,在基坑开挖时,应将高出的部分挖去。•施工时因故停喷浆,宜将搅拌机下沉至停浆点以下0・5n),待恢复供浆时,再喷浆提升。若停机时间超过3h应清洗管路。•壁状加固时,桩与桩的搭接时间不应大于24h,如间歇时间过长,应采取钻孔留出樺头或局部补桩、加桩等措施。•搅拌机喷浆提升的速度和次数必须符合施工工艺的要求,并应有专人记录。•当水泥浆液到达出浆口后应喷浆搅拌30s,在水泥浆与桩端土充分搅拌后,再开始提升搅拌头。•搅拌机预搅下沉时不宜冲水,当遇到硬土层下沉太慢时,方可适量冲水,但应考虑冲水对桩身强度的影响。•每天加固完毕,应用水清洗贮料罐、砂浆泵、深层搅拌机及相应管道,以备再用。2)干法作业•喷粉施工前应仔细检查搅拌机械、供粉泵、送气(粉)管路、接头和阀门的密封性、可靠性。送气(粉)管路的长度不宜大于60叽•水泥土搅拌法(干法)喷粉施工机械必须配置经国家计量部门确认的具有能瞬时检测并记录出粉量的粉体计量装置及搅拌深度自动记录仪。•搅拌头每旋转一周,其提升高度不得超过16伽。•搅拌头的直径应定期复核检查,其磨耗量不得大于lOmnio•当搅拌头到达设计桩底以上1.5山时,应即开启喷粉机提前进行喷粉作业。当搅拌头提升至地面下500n)ni时,喷粉机应停止喷粉。•成桩过程中因故停止喷粉,应将搅拌头下沉至停灰面以下5处,待恢复喷粉时再喷粉搅拌提升。 •需在地基土天然含水量小于30%土层中喷粉成桩时,应采用地面注水搅拌工艺。(4)质量控制要点1)施工前应检查水泥及外掺剂的质量、桩位、搅拌机工作性能及各种计量设备(主要是水泥浆流量计及其他计量装置)完好程度。2)施工中应检查机头提升速度、水泥浆或水泥注入量、搅拌桩的长度及标高。3)干法施工每搅拌100根桩,应检查喷嘴是否堵塞;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喷粉机压力增大,水泥量不减少,则应及时排堵,以确保质量。4)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桩体强度、桩体直径及地基承载力。5)进行强度检验时,对承重水泥土搅拌桩应取90天后的试件;对支护水泥土搅拌桩应取28天后的试件。试件应采取现场钻芯取样,取样数量为桩总数的1%,且不少于3根。2.9.4质量要求2.9.4.1水泥土搅拌桩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9.4.1-2的规定。表2.9.4.1-2水泥土搅拌桩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项序检杳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单位AE3•vvWI主控项目1水泥及外掺剂质量设计要求查产品合格证书或抽样送检2水泥用量参数指标查看流量计3桩体强度设计要求按规定方法4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按规定方法般项目1机头提升速度m/minWO.5量机头上升距离及吋间2桩底标高mm土200测机头深度3桩顶标高mm+100-50水准仪(最上部500mm不计入)4桩位偏差mm<50用钢尺量5桩径WO.04D用钢尺量,D为桩径6垂直度%W1.5经纬仪7搭接mm>200用钢尺量2.9.4.2停工待检点(1)桩基础轴线及高程。2.9.4.2质量记录(1)地质勘察报告;(2)水泥、外加剂岀厂合格证和复试报告;(3)施工记录(包括提升速度、复搅次数、喷浆、粉量等);(4)桩体强度检验报告;(5)地基承载力检验报告。2.9.4.3成品保护(1)搅拌桩施工完毕应养护14天以上才可开挖。基坑基底标高以上300rmn,应采用人工开挖。(2)桩头挖出后应禁止机械在其上行走,防止桩头破坏,并应尽快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2.9.5安全文明及环境保护措施2.9.5.1施工机械、电气设备、仪表仪器等在确认完好后方准使用。并由专人负责使用。2.9.5.2深层搅拌机的入土切削和提升搅拌,当负荷太大及电机工作电流超过预定值 时,应减慢升降速度或补给清水,一旦发生卡钻或停钻现象,应切断电源,将搅拌机强制提起之后,才能启动电机。2.9.5.3施工场地内一切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除,应由持证电工专管,电器必须严格接地接零和设置漏电保护器,现场电线、电缆必须按规定架空,严禁拖地和乱拉、乱搭。2.9.5.4所有机器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2.9.5.5施工场地必须做到无积水,深层搅拌机行进时必须顺畅。2.9.5.6水泥堆放必须有防雨、防潮措施,砂子要有专用堆场,防止污染。2.9.6其他未尽事宜,详见有关的国家与行业的规程、规范、标准及制度。 2.10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作业指导书2.10.1材料要求2.10.1.1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并有出厂合格证明,强度要求达到100%,且无断裂等情况。2.10.1.2焊条(接桩用):牌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一般宜用E43xxo2.10.1.3钢板(焊接接桩用):材质、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宜用Q235钢。2.10.2主要机具设备2.10.2.1主要机具设备见表2.10.2.l-lo主要机具设备表表2.10.2-1序号名称序号名称1柴油打桩机5氧割工具2桩锤6扳手3履带式起重机或轮胎式起重机7钢丝刷4电焊机2.10.2.2所有工器具应专人保管维护,定期检查,保证良好的工作性能。2.10.3作业条件2.10.3.1图纸及相应的技术规范、图集齐全,必要时,应编制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图纸已会审。对所有作业人员已进行了技术交底,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1.10.3.2已排除桩基范围内的高空、地面和地下障碍物。场地己平整压实,能保证打(沉)桩机械在场内正常运行。雨期施工,已做好排水措施。2.10.3.3打桩场地附近建(构)筑物有防振要求时,已采取防振措施。2.9.3.4桩基的轴线桩和水准基点桩已设置完毕,并经过复查办理了签证手续。每根桩的桩位已经测定,用小木桩或短钢筋打好定位桩,并用口灰做出标志。2.10.3.5已选择和确定打桩设备进出路线和打桩顺序。1.9.3.6检查桩的质量,将需用的桩按平面布置图堆放在打桩机附近,不合格的桩另行堆放。2.10.3.7检查打桩机械设备及起重工具,铺设水、电管线,进行设备架立组装。在桩架上设置标尺或在桩侧面画上标尺,以便能观测桩身入土深度。2.10.3.8施工前应先打试桩,试桩数量不少于2根,以确定贯入度及桩长,并校验打桩设备和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2.10.3.9己准备好桩基工程沉桩记录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表格,并安排好记录和监理人员等。2.10.4作业方法2.10.4.1工艺流程开始施工准备结束2.10.4.2操作工艺下笼、健混施桩机就位时,应垂直平稳地架设在打桩部位,桩锤应对准桩位,确保施打时不发牛歪斜或移动。(2)起吊预制桩一般利用桩架上吊索与卷扬机进行。起吊时吊点必须正确,起吊速度应缓慢均匀。如桩架无起吊装置,则另配起重机送桩就位。桩插入土中位置应准确,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o(3)打桩时,应用导板夹具或桩箍将桩嵌固在桩架两导柱中,桩位置及垂直度校正后,始可将锤连同桩帽压在桩顶,桩帽与桩周边应有5〜10皿间隙,桩锤与桩帽,桩帽与桩之间应加弹性衬垫,桩锤、桩帽与桩身中心线耍一致。(4)开始沉桩应起锤轻压并轻击数下,观测桩身、桩架、桩锤等垂宜一致,始可转入正常施打。开始落距应小,待入土达一定深度且桩稳定后,方可将落距提高 到规定的高度施打。用落锤或单动汽锤打桩时,落距最大不宜超过1叽振动沉桩系将桩头套人振动箱连固桩帽或液压夹桩器夹紧,启动振动箱借助激振力将桩逐渐沉入土中。(5)打桩顺序根据地基土质情况、桩基平面布置、尺寸密集程度、深度、方便打桩机移动等因素确定。一般采取从中间向两边对称施打;或从中间向四周施打;或仅一侧向另一侧施打。对基础标高不一的桩,宜先深后浅;对不同规格的桩,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可使土挤密均匀,防止位移或偏斜。若桩距大于或等于4倍桩直径,则与打桩顺序元关。(6)当桩顶标高较低,须送桩入土时,应用钢制送桩放于桩头上,锤击送桩将桩送入土中。(7)当桩长度不够时,采用焊接接桩,钢板宜采用Q235钢,使用E43xx焊条。预埋铁件的表面必须清理干净,并应将桩上下节之间的间隙用铁皮垫实焊牢,焊接时,先将四角点焊固定,然后对称焊接,焊缝应连续饱满,并应采取减少焊缝变形的措施。接桩时,一般在距地面ln)左右时进行,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10mm,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0.1%桩长。接桩处应补刷防腐漆。(8)打桩时发生下沉量突然增大,应对照资料进行检查,若桩尖进入软土层,应继续施打;若桩身被打断,可在桩旁补桩。桩打到一定深度打不下去,或桩锤和桩突然回弹,可能是桩遇孤石或硬土层,应减少桩锤落距,慢慢往下打,待桩尖穿过障碍物之后,再加大落距。施打过程中如桩头己严重破坏。不得再打,待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施打。(9)当打桩的贯人度己达到要求,而桩的入土深度接近设计要求时,即可进行控制。一般要求最后二次十锤的平均贯入度不大于设计规定的数值,或以桩尖入土深度来控制其符合设计要求;振动法沉桩是以最后三次振动(加压),每次lOmin或5n)in,测出每分钟的平均贯入度,以不大于设计规定的数值为合格。最后填好打桩施工记录,即可移机到新桩位。2.10.5质量标准2.10.5.ltt在现场预制时,应对原材料、钢筋骨架见表10.6.6-1、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查;采用工厂牛产的成品桩时,桩进场后应进行外观及尺寸检查见表2.10.5.l-2o 预制桩钢筋骨架质量检验标准表(mm)表2.10.5.1-1项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主控项目1主筋距桩顶距离±5用钢尺量2多节桩锚1古1钢筋位置5用钢尺量3多节桩预埋铁件±3用钢尺量4主筋保护层厚度±5用钢尺量—般项目1主筋间距±5用钢尺量2桩尖中心线10用钢尺量3箍筋间距±20用钢尺量4桩顶钢筋网片±10用钢尺量5多节桩锚固钢筋长度±10用钢尺量项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单位数值主控项目1桩体质量检验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2桩位偏差见表2.10.5.1-3用钢尺量3承载力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般项目1砂、石、水泥、钢材等原材料(现场预制吋)符合设计要求查出厂质保文件或抽样送检2混凝土配合比及强度(现场预制时)符合设计要求检查称量及查试块记录3成品桩外形表面平整,颜色均匀,掉角深度VlOmm,蜂窝面积小于总面积0.5%直观4成品桩裂缝(收缩裂缝或起吊、装运、堆放引起的裂缝深度<20mm,宽度<0.25mm,横向裂缝不超过边长的一半裂缝测定仪,该项在地下水有侵蚀地区及锤击数超过500击的长桩不适用5成品桩尺寸:横截面边长桩顶对角线差桩尖中心线桩身弯曲矢高桩顶平整度mmmmmmmmmm±5<10<10<1/10001<2用钢尺量用钢尺量用钢尺量用钢尺量,i为桩长用钢尺量—6电焊接桩:焊缝质量见表2.10.5.1-1见表2.10.5.1-1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质量检验标准表表2.10.5.1-2 般项目电焊结束后停歇吋间上下节平面偏差节点弯曲矢高minmin>1.0<10<1/10001用钢尺量用钢尺量,i为桩长7硫磺胶泥接桩:胶泥浇注时间浇注后停歇时间minmin<2>7秒表测定秒表测定8桩顶标高mm±50水准仪9停锤标准设计要求现场实测或查沉桩记录预制桩(钢桩)桩位的允许偏差表(mm)表2.10.5.1-3项项目允许偏差1盖有基础梁的桩:(1)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2)沿基础梁的中心线100+0.01H150+0.01H2桩数为1〜3根桩基屮的桩1003桩数为4〜16根桩基屮的桩1/2桩径或边长4桩数大于16根桩基中的桩:(1)最外边的桩(2)中间桩1/3桩径或边长1/2桩径或边长注:II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1)施工中应对桩体垂直度、沉桩情况、桩顶完整状况、接桩质量等进行检查,对电焊接桩,重要工程应做10%的焊缝探伤检查。(1)施工结束后,应对承载力及桩体质量做检验。(2)对长桩或总锤击数超过500击的锤击桩,应符合桩体强度及28d龄期的两项条件才能锤击。2.10.5.2停工待检点(1)预制桩进场验收。(2)桩基础轴线及高程。(1)材料的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进场验收记录和复验报告。(2)混凝土预制桩(钢筋骨架)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3)混凝土预制桩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4)施工质量检验评定记录。(5)施工现场技术交底记录。 (1)混凝土施工记录。(2)、测量定位成果记录。(3)沉降观测记录(4)隐蔽验收、企业自检记录。钢桩施工质量检验标准表表2.10.5.3-1号检杳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单位数值主控项目1桩位偏差见表2.10.5.1-3用钢尺量2承载力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般项目1电焊接桩焊缝:(1)上下节端部错口(外径2700mm)(外径V700mm)(2)焊缝咬边深度(3)焊缝加强层高度(4)焊缝加强层宽度(5)焊缝电焊质量外观(6)焊缝探伤检验mmmmmmmmmmW3W2W0.522用钢尺量用钢尺量焊缝检查仪焊缝检查仪焊缝检查仪无气孔,无焊瘤,无裂缝直观满足设计要求按设计要求2电焊结束后停歇时间min>1.0用秒表测定3节点弯曲矢高<1/10001用钢尺量,i为桩长4桩顶标高mm±50水准仪5停锤标准设计要求现场实测或查沉桩记录2.10.5.4成品保护(1)桩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起吊,达到100%才能运输,以防出现裂缝或断裂。(2)桩起吊和搬运时吊点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平稳,不得损伤。(3)桩的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不得产牛不均匀沉降;垫木应放在靠近吊点处,并应保持在同--平面内;同规格的桩应堆放在一起,桩尖应向一端;桩重叠堆放吋,上下层垫木应对齐,堆放层数一般不宜超过4层。(4)妥善保护桩基的轴线桩和水平基点桩,不得受到碰撞和振动而造成位移。(5)在软土地基中打桩完毕,基坑开挖应制定合理的开挖顺序和采取一定的技 术措施,防止桩倾斜或位移。(6)在凿除高出设计标高的桩顶混凝土时,应自上而下进行,不横向凿打,以免桩受水平冲击力而受到破坏或松动。2.10.6安全健康及环境保护措施2.10.6・1安全健康措施(1)打桩前,应对邻近施工范围内的原有建筑物、地下管线等进行检查,对有影响的工程,应釆取有效的加固防护措施或隔振措施,施工时加强观测,以确保施工安全。(2)打桩机行走道路必须平整、坚实,必要时宜铺设道渣,经压路机碾压密实。场地四周应挖排水沟以利排水,保证移动桩机时的安全。(3)打(沉)桩前应先全面检查机械各个部件及润滑情况,钢丝绳是否完好,发现有问题时应及时解决;检查后要进行试运转,严禁带病作业。打(沉)桩机械设备应由专人操作,并经常检查机架部分有无脱焊和螺栓松动,注意机械的运转情况,加强机械的维护保养,以保证机械正常使用。(4)打(沉)桩机架安设应铺垫平稳、牢固。吊桩就位时,起吊要慢,并拉住溜绳,防止桩头冲击桩架,撞坏桩身。吊立后要加强检查,发现不安全情况,及时处理。(5)在打(沉)桩过程中遇有地坪隆起或下陷时,应随时对机架及路轨调平或垫平。(6)现场操作人员要戴安全帽,高空作业佩安全带,高空检修桩机,不得向下乱丢物件。(7)机械司机在打(沉)桩操作时,要精力集中,服从指挥信号,并应经常注意机械运转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检查处理,以防止机械倾斜、倾倒,或桩锤不工作时,突然下落等事故的发牛。(8)打桩时桩头垫料严禁用手拨正,不得在桩锤未打到桩顶就起锤或过早刹车,以免损坏桥机设备。(9)夜间施工,必须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雷雨天、大风、大雾天,应停止打(沉)桩作业。2.10.6.2环境保护措施严格执行关于噪音的环保措施,打桩时的分贝量在白天夜晚均不得超过规定值。2.10.7施工注意事项2.10.7.1打桩时预制桩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蒸汽养护的预制桩应再经自 然养护一个月后方准施打。2.10.7.2打桩时如发现设计要求的土层与地质资料或实际土层不符时,应停止施工,与有关单位研究处理。2.10.7.3在邻近有建筑物或岸边、斜坡上打桩时,应会同有关单位釆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施工应加强观测。2.10.7.4送桩拔出后留下的桩孔,应及时回填和加盖。2.10.8其他未尽事宜,详见有关的国家与行业的规程、规范、标准及制度。 2.11混凝土灌注桩施工作业指导书2.11.1材料要求2.11.1.1水泥:42.5普通硅酸盐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新鲜无结块。2.11.1.2砂子:用中砂或粗砂,含泥量小于5%。2.11.1.3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5〜40mm,含泥量不大于2%。2.11.1.4钢筋:品种和规格均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2.11.1.5外加剂、掺合料:根据施工需要通过试验确定,外加剂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2.11.1.6火烧丝:规格18〜22号。2.11.1.7垫块:用1:3水泥砂浆埋22号火烧丝预制成。2.11.2主要机具设备2.11.2.1主要机具设备见表2.11.2.1-K主要机具设备表表2.11.2.1-1序号名称序号名称1回转钻机10钢筋加工系统设备2卷扬机11龙门式四角式钻架3泥浆泵或离心式水泵12钻杆、钻头4空气压缩机13测渣铁陀5混凝土搅拌机14混凝土浇灌台架6插入式振动器15预制混凝土塞7洗石机16卸料槽8皮带运输机17导管9翻斗汽车、机动翻斗车2.11.2.2所有工器具应专人保管维护,定期检查,保证良好的工作性能。2.11.3作业条件2.11.3.1图纸及相应的技术规范、图集齐全,必要时,应编制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图纸已会审。对所有作业人员已进行了技术交底,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2.11.3.2施工场地范围内的地面、地下障碍物均已排除或处理。场地已平整,对影响施工机械运行的松软场地己进行适当处理,并有排水措施。2.11.3.3施工用水、用电、道路及临时设施均已就绪。 2.11.3.4现场已设置测量基准线、水准基点,并妥加保护。施工前已复核桩位。 2.11.3.5在复杂土层中施工时,应事先进行成孔试验,数量一般不少于2个。2.11.4施工方法2.11.4.1工艺流程开始施工准备2.11.4.2施工工艺(1)钻机就位前,先平整场地,铺好枕术并用水平尺校正,保证钻机平稳、牢固,在桩位埋设6〜8mm厚钢板护筒,内径比孔口大100〜200mm,埋深1〜1.5m,同时挖好水源、坑、排泥槽、泥浆池等。 (2)钻进时如土质情况良好,可釆取清水钻进,自然造浆护壁,或加入红粘土泥浆护壁,泥浆密度为1.3t/m3o(3)钻进时应根据土层情况加压,开始应轻压力,慢转速,逐步转入正常,一般土层按钻具自重钢绳加压,不超过10K;基岩中钻进压力为15〜25KN;钻机转速:对合金钻头为180r/mim;钢粒钻头100r/mino(4)钻进程序,根据场地、桩距和进度情况,可采用单机跳打法(隔一打一或隔二打一)、单机双打(一台机在二个机座上轮流对打)、双机双打(两台钻机在两个机座上轮流按对角线对打)等。(5)桩孔钻完,应用空气压缩机洗井,可将30価左右石块排岀,直至井内沉渣厚度小于100mmo清孔后泥浆密度不大于1.2t/m3o2.11.5质量标准2.11.5.1主控项目(1)施工前应对水泥、砂、石子(如现场搅拌)、钢材等原材料进行检查,对掘工组织设计中制定的施工顺序、监测手段(包括仪器、方法)也应椎查。(2)施工中应对成孔、清渣、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等进行全过程检查,人工挖孔桩尚应复验孔底持力层土(岩)性。嵌岩桩必须有桩端持力层的岩性报告。(3)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混凝土强度,并应做桩体质量及承载力的检验。(4)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11.5.1-1〜2的规定。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1主筋间距±10用钢尺量2长度=100用钢尺量混凝土灌注桩钢筋笼质量检验标准表(mm)表2.11.5.1-1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单位数值1桩位见表桩位偏差表基坑开挖前量护筒,开挖后量桩中心2孔深mm+300只深不浅,用重锤测或测钻杆、套管长度,嵌岩桩应确保进入设计要求的嵌岩深度3桩体质量检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如钻芯取样,大直径嵌岩桩应钻至桩尖下50cm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检验标准表表2.11.5.1-2 4混凝土强度设计要求试件报告或钻芯取样送检5承载力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2.11.5.2—般项目序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1钢筋材质检验设计要求抽样送检2箍筋间距±20用钢尺量3直径土1()用钢尺量(1)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的规定。混凝土灌注桩钢筋笼质量检验标准表(mm)表2.11.5.2-1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单位数值1垂直度见表2.11.5.2-3测套管或钻杆,或用超声波探测,干施工时吊垂球2桩径见表2.11.5.2-3井径仪或超声波检测,干施工吋用钢尺量,人工挖孔桩不包括括内衬厚度3泥浆比重(粘土或砂性土中)1.15〜1.20用比重计测,清孔后在距孔底50cm处取样4泥浆面标高(高于地下水位)m0.5〜1.0目测5沉渣厚度:端承桩摩擦桩mmmmW50W150用沉渣仪或重锤测量6混凝土拥落度:水下灌注干施工mmmm160〜22070〜100坍落度仪7钢筋笼安装深度mm±100用钢尺量8混凝土充盈系数>1检查每根桩的实际灌注量9桩顶标高mm+20-50水准仪,需扣除桩顶浮浆层及劣质桩体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检验标准表表2.11.5.2-3灌注桩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的允许偏差表表2•们.5.2-3序号成孔方法桩径允许偏差(mm)垂直度允许偏差(%)桩位允许偏差(mm)1〜3棍、单排桩基垂直于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边桩条形桩基沿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中间桩1泥浆妒壁灌注桩1000mm±50<1D/6,且不大于100D/4,且不大于150D>1000mm±50100+0.01H150+0.01H2套管成DW500mm-20<170150 孔灌注桩D>500mm1001503干成孔灌注桩-20<1701504人工挖孔桩混凝土护璧+50<0.550150铜套管护壁+50<1100200注:1、桩径允许偏差的负值是指个别断面。2、采用复打、反插法施工的桩,其桩径允许偏差不受上表限制。3、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D为设计桩径。(2)人工挖孔桩、嵌岩桩的质量检验也应按上述规定执行。2.11.5.3停工待检点(1)材料进场验收。(2)桩基础轴线及高程。2.11.5.4质量记录(1)材料的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进场验收记录和复验报告。(2)混凝土灌注桩(钢筋笼)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3)混凝土灌注桩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4)施工质量检验评定记录。(5)施工现场技术交底记录。(6)施工技术措施。(7)隐蔽验收、企业自检记录。2.11.5.5成品保护(1)钢筋笼在制作、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应采取防止变形措施。放入桩孔时,应绑保护垫块或垫管和垫板。(2)钢筋笼吊入桩孔时,应防止碰撞孔壁。己下入桩孔内的钢筋笼应有固定措施,防止移位或浇筑混凝土时上浮。钢筋笼放入孔内后,应在4h内浇筑混凝土。(3)安装钻孔机、运钢筋笼以及浇筑混凝土时,均应注意保护好现场的轴线控制和水准基点桩。(4)桩头预留的主筋插筋,应妥善保护,不得任意弯折或压断。(5)己完桩的软土基坑开挖,应制定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造成桩位移和倾斜,并应检查每根桩的纵横水平偏差,釆取纠正措施。2.11.6安全健康及环境保护措施2.11.6.1安全健康措施 (1)打桩前,应对邻近施工范围内的原有建筑物、地下管线等进行检查,对有影响的工程,应釆取有效的加固防护措施或隔振措施,施工时加强观测,以确保施工安全。(2)打桩机行走道路必须平整、坚实,必要时宜铺设道渣,经压路机碾压密实。场地四周应挖排水沟以利排水,保证移动桩机时的安全。(3)打(沉)桩前应先全面检查机械各个部件及润滑情况,钢丝绳是否完好,发现有问题时应及时解决;检查后要进行试运转,严禁带病作业。打(沉)桩机械设备应由专人操作,并经常检查机架部分有无脱焊和螺栓松动,注意机械的运转情况,加强机械的维护保养,以保证机械正常使用。(4)打(沉)桩机架安设应铺垫平稳、牢固。吊桩就位时,起吊要慢,并拉住溜绳,防止桩头冲击桩架,撞坏桩身。吊立后要加强检查,发现不安全情况,及时处理。(5)在打(沉)桩过程中遇有地坪隆起或下陷时,应随时对机架及路轨调平或垫平。(6)现场操作人员要戴安全帽,高空作业佩安全带,高空检修桩机,不得向下乱丢物件。(7)机械司机在打(沉)桩操作时,要精力集中,服从指挥信号,并应经常注意机械运转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检查处理,以防止机械倾斜、倾倒,或桩锤不工作时,突然下落等事故的发生。(8)打桩时桩头垫料严禁用手拨正,不得在桩锤未打到桩顶就起锤或过早刹车,以免损坏桩机设备。(9)夜间施工,必须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雷雨天、大风、大雾天,应停止打(沉)桩作业。2.11.6.2环境保护措施严格执行关于噪音的环保措施,打桩时的分贝量在白天夜晚均不得超过规定值。2.11.7施工注意事项(1)回转钻成孔时,为保持孔壁稳定,防止明孔,应注意选好护壁泥浆,粘度和密度必须符合要求;护筒要埋深、埋牢、埋正,护筒底部与周围要用粘土穷实,防止外部水渗入孔内;开孔时保持钻具与护筒同心,防止钻具撞击护筒;在松散的粉砂土层钻进时,应适当控制钻进速度,不宜过快;终孔后,清孔和作灌注混凝土 的准备工作时,仍应保持足够的补水量,保持孔内有一定的水位,并尽量缩短成孔后间歇和浇筑混凝土时间等。(2)成孔时为防止偏孔,施工前要注意做好场地平整、碾实工作;钻机安置就位要平整、稳固,钻架要垂直,同时注意下好护筒和井口管,选用性能好的泥浆;钻具要保持,垂直度、刚度、同心度,防止钻机跳动、钻杆晃动等。(3)为了保证钢筋笼安放位置正确,作到不上浮、不偏,吊放时要用2根e50niin钢管将钢筋笼叉住、卡牢;在钢筋笼四周上下应釆取捆扎混凝土块导正措施;在混凝土浇灌至钢筋笼下部时,应放慢浇灌速度,待混凝土进入钢筋笼2ni后,再加块灌注速度,以保证钢筋笼轴线与钻孔轴线一致。(4)桩混凝土灌注应注意选用合适的明落度,必要时适当掺加木钙减水剂,下部可利用混凝土的大坍落度与下冲力和导管的上下抽动插捣使混凝土密实;上部必须用接长的软轴插入式振动器分层振捣密实,以保证桩体的密实度和强度。2.11.8其他未尽事宜,详见有关的国家与行业的规程、规范、标准及制度。 2.12PHC管桩地基工艺标准2.12.1材料要求2.12.1.1桩身所用原材料符合规范要求,成桩产品具有产品合格证、检测报告。2.12.2主要机具设备2.12.2.1主要机具设备见表3.12.2.1-10主要机具设备表3.12.2.1-1序号机械设备名称序号机械设备名称1静力压桩机ZYJ-8003电焊机2全站仪TC-4024水准仪DS-322.12.2.2所有工器具应专人保管维护,定期检查,保证良好的工作性能。测量仪器应在检验有效期内。2.12.3作业条件2.12.3.1根据施工计划的要求,投入充分的的机械设备,人力,物力。2.12.3.2积极做好施工技术准备和现场施工准备工作,编制优化施工方案,确保工程顺利进行。2.12.3.3施工前,在现场进行踏勘交接点位,对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核并办理书而手续。2.12.3.4建立的施工平而高程控制网点、沉桩基线进行统一编号,绘制基线平而图,并组织有关方而进行验收。对控制网点设置明显标志,并釆取保护措施。2.12.4作业方法 2.12.4.2作业过程(1)桩机压桩顺序根据桩基布置图及设计说明,按照“先中间,后两边”的原则,各施工区域管桥宜先施工场地中间区域开始施工,再施工区域四周管桩,从而避免或减小桩机在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挤土效应对己施工管桥和周边建筑物的不利影响。(2)桩的起吊和堆放: 1)桩的运输、吊卸设备合理选择。2)水平吊桩釆用两端钩吊,驳桩严禁远距离运输。3)管桩的堆存场地必须坚实。桩到现场后,逐根进行验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4)起吊PHC管桩就位时保证桩起吊后与地面保持垂直。5)桩的堆存必须按种类、型号、规格分类堆存。6)桩的堆存高度应视地基承载能力堆垛的稳定性确定,PHC管桩不可超过三层,堆放时应釆取措施,防止滚、滑动。(3)沉桩:1)施工过程中应控制压桩速率。2)沉桩控制标准以压力控制为主、标高控制为辅。具体压力值以设计要求为准。3)压桩时,桩的混凝土强度需达规范要求,达到龄期方可施工。4)桩于压入前,要清除桩表面的附着物,并在桩的侧面位置画上深度尺寸标志线。5)桩提升就位前,桩机机身要调整水平。6)上下节桩的轴线应在同一直线上。桩插入时,应用经纬仪或铅垂线从正、侧面两个方向控制桩的垂直度,桩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桩身长度的0.5%。插桩和压桩过程中,都必须采用经纬仪或铅垂线来控制桩身的垂直度。7)如果超差,必须及时调整,并且保证桩身不受损,必要时,拔出重插,不得采用强拔的方法快速纠偏,避免将桩身拉裂折断。8)沉桩时力求连续施工,中途不得人为停压,确需停压,亦应尽量缩短停滞时间。在管桩焊接前,应确认上下节桩端板充分接触,且端板坡口上的浮锈及污物已清除干净。雨天施工时,焊接前,应先用砂头擦干桩头。焊接时,宜先在坡口圆周上对称电焊4-6点,再分层对称施焊。焊接桩头在自然冷却8分钟后方可继续沉桩,严禁用水冷却或焊接完毕后立即沉桩。9)沉桩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在现场观察与处理所发生的问题。遇到以下情况时要暂停,并及时的向监理或业主反映,查明原因,进行必要的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最终压桩力发牛剧变并过小•桩身突然发牛倾斜位移•桩顶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或破碎。 10)沉桩过程应有完整沉桩记录、施工记录。(4)送桩:1)送桩是沉桩施工的最后一道工序,由于送桩杆和桩顶平面存在间隙和差异,使桩顶受到过大的应力,容易导致桩顶破碎,因此,对于送桩,应严格按下列要求执行。2)送桩时,必须控制送桩杆的垂直度,施工中用经纬仪或线锤进行检查,保证送桩杆与桩身的纵向轴线一致。3)送桩杆上应有尺寸标志,以便控制桩顶标高和桩的入土深度。4)送桩杆的底面和桩顶平面应充分接触,必要时,在桩顶加上木板衬垫。5)送桩结束,拔出送桩杆后,及时回填桩洞。2.12.5质量标准2.12.5.1质量保证(1)按照项目部的要求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选用适当的统计技术,开展QC活动,对工序及产品质量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确保工程项目质量。(2)建立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批制度。(3)坚持图纸的自审,会审制度。(4)认真贯彻执行“三检”制和工序交接制度以及分项,分部工程质量评定,检验制度。(5)严格按程序办理各项隐蔽验收手续,无隐蔽资料的严禁施工。(6)加强施工管理,严把采购质量关,同时做好构件检验工作,检验与试验状态标识执行《检验和试验状态的工作程序》。(7)计量器具设专人使用和保管,加强其年检鉴定工作,严禁使用未经校检的计量器具。(8)认真贯彻执行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制度和竣工图的编制审核和移交制度。(9)按公司质量体系认证程序文件要求做好各项工作。(10)工程开工前,参加业主组织的设计单位及监理公司图纸会审与技术交底,同时公司内部也做好相应的施工安全与技术交底,使参与施工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均能熟悉工程特点,设计意图,技术要求及施工措施。 2.12.5.2停工待检点(1)材料进场验收。(2)桩基础轴线及高程。2.12.5.3质量记录(1)沉桩施工及焊接桩的隐蔽验收记录。(2)材料的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进场验收记录和复验报告。(3)桩位平面偏差实测记录。(4)管桩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5)施工质量检验评定记录。(6)施工现场技术交底记录。(7)隐蔽验收、企业自检记录。2.12.5.4成品保护(1)管施工完毕应检测合格后才可开挖。开挖至桩顶以上300mm,应采用人工开挖。(2)桩头挖出后应禁止机械在其上行走,防止桩头破坏,并应尽快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2.12.6安全文明及环境保护措施2.12.6.1安全文明(1)对参与施工的所有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施工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办理签字手续。施工人员必须配证上岗,进入现场要正确佩带安全帽,施工现场严禁吸烟。(2)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机械设备必须经常检查,保养,严禁违章指挥、作业(3)施工现场要围场作业,临时设备要牢固整齐,主要进口要树立标牌,标牌要鲜明正确。(4)施工现场道路和场地必须平整,无积水。(5)成品必须按规格码放整齐,要一头齐,一条线。做到合理保管方便使用。(6)操作点和周围必须清洁整齐,要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禁止乱划、乱画、乱碰。2.12.6.2环境保护措施(1)严格执行关于噪音的环保措施,打桩时的分贝量在白天夜晚均不得超过规 定值。(2)严禁抛撒建筑垃圾和各种物品。2.12.7施工注意事项2.12.7.1项目部对机械的管理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度,专业维修”的原则,对起重机械的技术情况,维修保养,安全操作实行统一管理。2.12.7.2起重机械严格执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规定。2.12.7.3起重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并严格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随机出厂的有关安全规定使用,坚持做到“十不吊”。2.12.7.4施工注意事项(1)起吊物应绑牢,吊钩悬挂点应与吊物的重心在同一垂直线上,钢丝绳应保持垂直,严禁偏拉斜吊,落钩时应防止吊物局部着地引起的吊绳偏斜,吊物未固定时严禁松钩。(2)起吊大件或不规则组件时,应在吊件上拴以牢固的溜绳。(3)起重工作区域内无关人员不得逗留或通过,在起重悬臂及吊物的下方严禁任何人员通过或停留0(4)吊起的重物不得在空中长时间停留,在空中短时间停留时,操作人员和指挥人员均不得离开工作岗位,起吊前应检查起重设备及安全装置,重物吊离地面10cn)时应暂停起吊进行检查,确认良好后方可正式起吊。(5)当工作地点的风力达到五级时,不得进行受风面积较大的起吊作业,当风力到达到六级以上时,不得进行起重作业。(6)夜间施工时,作业区,厂区道路及组合场内要装设充足照明,临时电源线的布置要安全合理,严禁乱拉乱扯。(7)临近带电体起吊时,应设专人观察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保持联络信号畅通。2.12.8其他未尽事宜,详见有关的国家与行业的规程、规范、标准及制度。2.13人工挖孔桩地基工艺标准2.13.1材料要求2.13.1.1水泥:42.5普通硅酸盐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新鲜无结块。2.13.1.2砂子:用中砂或粗砂,含泥量小于5%。2.13.1.3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5〜40mm,含泥量不大于2%。 2.13.1.4钢筋:品种和规格均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2.13.1.5外加剂、掺合料:根据施工需要通过试验确定,外加剂应有产品出厂合格。2.13.2主要机具设备2.13.2.1主要机具设备见表2.13.3.1-1。主要机具设备表表2.13.2.1-1序号名称序号名称1卷扬机6鼓风机2提土桶,镐、锹、土筐等7空压机3护壁钢模板8送风管4插捣工具9提土桶,镐、锹、土筐等5潜水泵2.13.2.2所有工器具应专人保管维护,定期检查,保证良好的工作性能。测量仪器应在检验有效期内。2.13.3作业条件2.13.2.1设计图纸已自审、会审和交底,挖桩工已接受技术交底,有符合规范及施工要求的地质报告。2.13.2.2地下障碍物、地下管线已经处理;平整场地,修建弃土道路,接通水电,备好机、具。2.13.2.3工程测量、放线工作已经完成,且经复核符合要求,桩位测设已经复核符合要求,并做好护桩。2.13.2.4对挖孔场地进行围护,防止土石等朵物滚入孔内;孔口防水设施已做好。2.13.4作业方法2.13.4.1作业流程 开始2.13.4.2作业过程(1)模版制作1)模板一般选用厚2.0mm以上的松木板制作,亦可采用厚度大于1・5nini的钢板制作。无法拆除的木框架支撑不得用于摩擦桩。2)模板制作高度一般为1.0m〜1.lm和0.5〜0.6m两种规格,整付模板一般可分成5〜8块拼装,拼装后的模板上口直径应等于桥径,下口直径按设计护壁斜度要求制作。3)采用木模时,模板加劲肋最小高度应大于4.Ocm,采用钢板制作时,加劲 肋可用角钢式扁钢制作。角钢规格应大于L30X3,扁钢规格应大于40X4。4)一般应按每个桩位一付模板的比例配备模板,对于桩数较多的项目,最少每个挖桩小组必须配备3付以上模板。(2)开挖、护壁1)同一墩台各桩开挖顺序,可视地质条件、桩位布置及其间距而定。桩间距较大、地层紧密不需爆破时,可对角开挖,反之宜单孔开挖。桩孔为梅花式布置时,应先挖中孔,再开挖其他各孔。2)根据桩的中点,每个桩位引出十字线,用铁钉钉在孔位附近的木桩上,然后开挖土方,开挖直径以桩的外径为准。3)土方开挖后,经自检符合要求,即可进行护壁钢筋网绑扎,绑扎按技术交底要求进行,绑扎时应预留下一皮护壁钢筋网的搭接筋,绑扎时钢筋间距的偏差小于2.0cm。4)钢筋网绑扎后进行模板拼装,拼装后的模板中心和桩中对线误差小于2.0cm,孔径偏差为-20〜+50。5)模板拼装后经自检,经现场技术人员同意,方可进行护壁混凝土施工。护壁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15Mpa,浇捣时应用振动棒或插纤充分振捣,确保护壁密实不漏水。111,ii挖孔桩护壁示意图(CM)6)第一节混凝土护壁(地面以上30cm,地面以下1米)径向厚度为30cm,高出地面30cm,使其成为孔口锁口,以阻扌肖井上土石及其它物体滚入井下伤人,并冃便于挡水和定位;锁口部分加设双层68圆钢环向箍筋,箍筋间距20cm,环向箍筋间距为10cm,保护层厚度为lOcmo7)护壁混凝土浇捣后经养护24小时方可折模,进行下一皮施工。护壁混凝土在初凝以前必须保持孔内地下水位低于护壁混凝土底部防止护壁混凝土水泥浆被地下水冲走。8)掘进到一定深度,用电动绞车,绞车或三角架配备适当的吊斗从孔内提土和运送护壁混凝土下到孔内浇捣。9)重复(2)中1)-6)的步骤,开挖到孔底。挖孔和施作护壁必须交替作业,不能中途停顿,以防止坍孔。每次开挖一皮,上、下皮护壁混凝土的搭接高度大于5.0cm。10)每天按照实际开挖深度填写《人工挖孔桩施工原始记录》,并留取岩样同设计地质情况进行对比。当地质条件与设计不符时,应立即上报,待监理、设计单位会同处理。(3)成孔检验 1)挖孔至设计高程后,孔底应清除积水,并进行孔底处理,做到平整、无松渣、泥污、沉淀或扰动过的软层。2)成孔后,应会同质检、监理工程师进行验孔,验孔内容包括孔深、孔径、孔型、垂直度及地质情况必须符合设计要求。3)成孔检验合格后,立即安装钢筋笼,浇筑混凝土。(4)降水及排水1)开挖施工期间应每天专人负责24小时不间断进行抽水,使地下水位与掘进深度保持稳定,抽水由专人负责进行。2)现场应根据施工的实际需要开挖明排水沟,地下水抽出后排入排水沟内汇集到沉淀池,经沉淀后排出场外严禁任意排水。3)排水沟应有人即时疏通,沉淀池应每天清理、防止游积。(5)钢筋笼安装1)钢筋原材料、加工和连接的检验必须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的相关规定。2)钢筋笼制作方法见《钢筋笼现场制作作业指导书》,钢筋笼安装应在成孔检查后进行。3)制作后的钢筋笼给检查合格,抬入在井孔边用汽车吊起吊吊放,同时校正钢筋笼项面标高。(6)桩身混凝土施工1)在灌注混凝土前应对孔径、孔深、孔型全部检查并报监理工程师,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灌注混凝土。2)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合,自动计量,罐车运输,泵送混凝土施工,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的浇筑入模温度不低于+5°C,也不高于+30°C,否则采用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相应措施。3)灌注支架采用移动式的,事先拼装好,用时移至孔口,以悬挂串筒,漏斗底口。从高处直接倾卸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米以不发生离析为度。当倾落高度超过2米时,应通过串筒、溜管或震动溜管等设施下落;倾落高度超过10米时,并应设置减速装置。 4)混凝土分层浇筑,分层厚度控制在30〜45cm。振捣釆用插入式振动器,振动辭的振动深度一般不超过棒长度2/3〜3/4倍,振动时要快插慢拔,不断上下移动振动棒,以便捣实均匀,减少混凝土表面气泡。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10cm,移动间距不超过40cm,与侧模保持5〜10cm距离,对每一个振动•部位,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即混凝土不再冒出气泡。5)对于1.25米直径挖深桩,如果桩身较长,混凝土振捣操作有困难时,可釆用水下混凝土方法灌注。2.13.5质量标准2.13.5.1质量要求(1)殓的原材料和碗强度必须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要求。(2)灌注桩殓的桩顶标高及浮浆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3)成孔深度和终孔基岩必须符合设计要求。(4)钢筋的品质质量、焊条的型号必须符合设计和有关标准的规定。(5)钢筋焊接接头必须符合现行规范规定。(6)钢筋笼的加劲圈焊点必须密实牢固。2.13.5.2挖孔桩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表2.13.5.2-10挖孔桩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2.13.5.2-1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空位中心50mm测量检验2倾斜度0.5%2.13.5.3挖孔桩钢筋骨架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2.13.5.3-10挖孔桩钢筋骨架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2.13.5.3-1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钢筋骨架在承台底以下长度±100mm尺量检查2钢筋骨架直径+20mm3主钢筋间距+0.5d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4加强筋间距+20mm5箍筋间距或螺旋筋间距+20mm 6钢筋骨架垂直度1%吊线尺量检查注:d为钢筋直径,单位为!mn。2.13.5.4停工待检点(1)材料进场验收。(2)桩基础轴线及高程。2.13.5.5质量记录(1)材料的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进场验收记录和复验报告。(2)桩基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3)施工质量检验评定记录。(4)施工现场技术交底记录。(5)桩基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6)施工质量检验评定记录。(7)隐蔽验收、企业自检记录。2.13.5.6成品保护(1)成桩检测合格后后凿除上部桩头时,应采用人工开挖。(2)桩头挖出后应禁止机械在其上行走,防止桩头破坏,并应尽快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2.13.6安全文明及环境保护保障2.13.6.1树立安全牛产、文明施工的思想,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对机械操作人员进行操作规程教育,加强干部职工的安全文明意识教育。2.13.6.2临时场地布置,材料堆放,机械停放合理。2.13.6.3协调好当地及周边关系,不扰民,不污染环境。2.13.7施工注意事项:2.13.7.1施工前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使参建的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2.13.7.2孔口锁口高出地面30cm以上,并设防护栏。夜间作业时应悬挂示警红灯。2.13.7.3孔内作业人员必须带好安全帽,挂好安全绳,穿好绝缘胶鞋,人员上下不得携带任何工具和材料。孔内必须设置应急软梯。2.13.7.4孔内作业是,孔口必须有专人看守,随时与孔内人员保持联系,并随时注 意护壁变化及孔底施工情况,发现异常时,应立即协助孔内人员撤出。2.13.7.5绞车、绞绳、吊斗、卷扬机等机具必须经常检查维修。孔内应设置护盖等防止物体坠落的设施。孔内照明应釆用低压行灯。起吊设备必须有限位器和防脱钩等装置。2.13.7.6护壁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采用混凝土护壁时,应随挖随护,每一循环进尺不得超过1米,开挖后必须立即施作钢筋混凝土护壁。护壁经验收合格且混凝土强度达到2.5Ipa后,方可继续开挖。2.13.7.7弄渣应及时运走,不得堆放在孔口周围。2.13.7.8桩孔内的岩石需要爆破时应采取小直径浅孔微差爆破,严格控制装药量,孔口加防护盖,以防止石渣飞出。一孔进行爆破,邻近的作业人员应撤离至安全地带。2.13.7.9应经常检查有害气体浓度,二氧化碳含量超过0.1%、其他有害气体超过允许浓度或孔深超过10米时,均应釆取机械通风措施。孔内积水应及时抽排。2.13.7.10孔内爆破控制(1)釆用浅眼爆破.炮眼深度,硬层岩不得超过0.4米,软层岩不得超过0.8米;装药量不得超过炮眼深度的1/3,孔内爆破采用导爆管会电雷管起爆。(2)爆破前,对炮眼附近的支撑必须釆取防护措施。护壁混凝土强度未达到2.5Mpa前,不得进行爆破。(3)放炮后,施工人员下井前,必须确认孔内有害气体排除后,方可下孔操作;清渣以前,先进行护壁损坏情况检查,发现护壁损坏,应报告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护壁情况鉴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加固。(4)一孔内进行爆破作业时,其他孔内不得留有施工作业人员,必须全部安全撤离至安全地带。(5)地下爆破时,孔口应当加盖爆炸半径范围内应派专人警戒,防止人员误入伤害。(6)爆破应按照如下措施严格管理:1)起爆应由值班人员监督和统一指挥;2)警戒区周围必须设警戒人员;3)警戒区内的人应撤离,施工机具不能撤离的应有可靠的防护;4)在有车通过的施工地段,确定爆破时间,应事先排专人指挥,禁止在放炮期间有车辆通过。(7)瞎炮处理安全措施 1)应由原装药人当场处理;处理瞎炮时,不得撤除警戒;遇特殊情况,经施工负责人准许后,可在下次放炮或休息时间处理;瞎炮位置应设明显标志,其孔口周围禁止人员通行。2)炮眼中的爆破线路、导火索、导爆索等检查完好时可将引线或电线重新接通,再进行起爆。3)应在取出堵塞物后重装起爆药包。4)不得在残眼中继续打眼。5)可在距瞎炮不小于0.6m处打一平行炮眼进行诱爆。(8)垂直提升出土时,应每班检查吊斗绳索、挂钩、机具等是否牢固。装土或卸土后必须将斗门管好,斗门扣件应有防脱措施。吊斗升降时,孔内作业人员应避开吊斗升降移动范围内外。吊斗不使用时,应及时摘下,不得悬挂。(9)没有开挖的桩位井孔应加盖,每开挖完成一个井孔,井孔应立即加盖,防止人员坠入孔内。(10)施工现场用电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规定。2.13.8其他未尽事宜,详见有关的国家与行业的规程、规范、标准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