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8.37 KB
- 5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解析张妍开天津振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222摘要: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其基础工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保证了水利水电工程的正常运行,还提高了水利水电设施的使用期限。为此,施工人员在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中,一定要对其施工技术进行全面的掌握,保障工程的顺利施工,并且在工程施工完毕以后,施工人员还要对其施工质量的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有效的推动我国电力工程的发展建设。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关键词: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中图分类号:TV74文献标识码:A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复杂、庞大、涉及领域广泛的系统工程,这就给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水利水电企业必须加强提高自身的施工技术水平与素养,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施工,从而确保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承载力,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进而为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基于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分析探讨。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要求分析从实践来看,当前国内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尤其是基础施工建设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拟建地基及工程基础施工设计图纸、勘察报告等技术资料和文件应当齐全,同时还要全面掌握拟建地点的实际地质状况。在土方开挖之前,一定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上的设计要求进行操作,将拟建区域内的无用建筑结构、沟渠、道路、沟渠以及树木和管线等,有效地处理干净。在山区施工过程中,应当全面了解实际施工地点的岩性特征、地质构造以及水文和地形地貌,如果土方施工过程中存在着滑坡的可能性,则应当及时采取有效的可靠措施予以防范。陡峻山坡施工过程中,应当先对山坡的坡面情况进行检查,若存在孤石、滑坡体以及崩塌体等迹象,则应当做出及时妥善的处理。当施工设备、机械等进入施工现场后,所经路线、桥梁以及卸车地点,均应当事先准备好,尤其要保证其宽度、安全可靠性。同时,对于测量放
线过程中的定位控制线、基准点以及基槽灰线的实际尺寸等进行严格的审查,以保证其能够满足设计之要求,必要时还要对其进行复测。在施工之前,应当对拟建场地进行全面的清理和平整,尤其是表面的坡度应当与设计要求相符合,若没有设计要求,则应当向排水沟方向布设大于2%坡度。当水利水电工程开方挖土时,若比地下水位基坑和管沟低一些时,应当安装实际地质勘察资料和相关文件之要求,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来有效降低其水位,通常其应当降低到开挖底面50厘米左右,再对其进行作业面操作。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方法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过程中,可采取如下方法:第一,应当针对地基浅基础层进行施工作业,即在无需放坡条件下,沿测量基准灰线的直边将轮廓线切割出来,然后再对其进行其他的施工操作。对于地下水位降低、地面排水工程而言,应当与当地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地质条件、挖方尺寸等进行全面的考虑,这对于有效防范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基础土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应当结合实际条件,确保地基基础自身的强度可有效承受建筑结构的上部荷载。基于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基础防潮性、耐久性、耐侵蚀性以及抗冻性等方面,一定要满足设计要求。第三,实践中为保证地基基础自身的稳定性,一定要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基础具有相应的工作面。实践中,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基础变形范围,应当有效地控制在许可范围之内,这样才能保障建筑结构不至于出现开裂、标高变化以及倾斜等问题。同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作业过程中,应当注意其方法和应用和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首先应当严格按照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地点的土质条件、水文地质状况等,确定科学合理的土方开挖操作顺序、工作面;其次在浅基础无需放坡的条件下,应当沿基准灰线将槽边轮廓线切出来,并对作业面进行有效的展开。地下水位、地表排水降低时,应当根据拟建地点的地质资料、土方开挖尺寸以及地基结构破坏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集水坑降水和井点降低地下水位等方法,来有效地对地下水位进行降低。3、水利水电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软土地基而言,其主要是指压缩层,即由淤泥和淤泥质土结构共同构成的地基基础,通常软土地基自身的承载力相对较低,其承载能力一般不超过每平方米50kN,因此很难满足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结构的地基承载能力之要求,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实践中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排水固结法:实践中,作为有效处理淤泥软粘土地基不断沉降的一种有效方法和措施,排水固结法可有效保持淤泥软粘土地基基础的自身稳定性,通常由排水和加压两部分共同构成。换土法:所谓换土法,主要是针对淤土层厚度相对较薄的土层而言的,即将难以有效满足预期要求的一些淤土全部换成砂壤土、粗砂、灰土以及水泥土,并采用沉井基础等方式对地基进行有效的处理。强夯法:实践中,利用80kN重的夯锤起吊至6至30米的范围之内,然后让夯锤作自由落体运动,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将土质夯实。若水利水电工程拟建地点的地基为冲积层或者沉积层,则可应用强夯法来实现地基压实之目的。旋喷法:实践中,旋喷法通常用在水利水电工程地基防渗作业过程中,并通过旋喷机的应用,将装有特殊喷嘴的注浆管深入到土层之中,对其进行慢慢的提升,此时喷嘴以某一速度旋转,所产生的高压对水泥进行挤压,然后使其与固化浆液、土体等有效地混合在一起,待凝固硬化后就会形成柱桩,从而起到防渗之功效。振动水冲法:该方法所用到的主要工具为振冲器,类似于插入到混凝土材料中的振捣器,它装有上下喷水口。实际施工操作过程中,因振动、冲击荷载影响,地基可能会先出现一些孔洞,在孔中填上砂石,对其进行分层振实,可有效加固地基。灌浆法:该地基处理方法主要是将水泥浆、砂浆、粘土浆以及粘土水泥浆和其他的一些木质素、硅酸盐类化学浆液进行有效的液化,加之上述浆液自身的固化特性,因此具有较好的地基基础处理功效。在此过程中,通常会用到气压、电化学方面的原理,将上述材料注入建筑结构与地基基础缝隙之中,可起到有效的加固软土地基的作用。硅化加固法:该方法主要利用了电渗原理,即采用网状注浆管,在电动硅化作用下,将硅酸钠、氯化钙等盐类溶液有效地注入到软土层之中。实践中,因上述操作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较为复杂的化学反应,而且有胶凝类物质、活化土颗粒等物质的产生,所以土颗粒连接与土体力学强度也会随之提高,尤其是加固位置的半径会随之不断的扩大。加筋法:该处理方法可有效减少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整体变形量,同时还可以实现增强稳定性之目的。对于该操作过程中所用到的土工合成材料而言,因其具有较强的抗拉能力,所以经常被埋于土层之中,此时土颗粒与拉筋就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而且土层与加筋材料之间也会形成较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地基强度自然也就大大的提高。桩基法:实践中,如果水利水电工程拟建地点的淤土相对比较厚一些,而且其含水率非
常的高,加之其孔隙较大,上述方法不可取,要想对其进行大面积深处理,则难度会非常的大,此时可采取打桩法对地基基础进行加固处理。4结语综上所述,本文从水利水电基础工程软基处理技术,CFG桩应用,预应力管桩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这对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项目,其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高低不仅关乎着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筑质量,更与社会和民生紧密相关,因此,水利水电企业必须重视和加强提高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这样不仅能保证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还有助于促进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可持续法。参考文献[1]郭斌,孙自豪.浅谈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华章,2012,(22):270[2]李海波.试论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4):164[3]张宪礼.浅谈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1):183[4]路浩勇.浅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策略[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02):122-123
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解析作者:张妍开作者单位:天津振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刊名: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英文刊名:ChengShiJiansheLiLunYanJiu年,卷(期):2014(2)引用本文格式:张妍开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解析[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精品]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建设与质量控制.doc
- 基础工程施工合同.doc
- 建筑基础工程施工合同.docx
-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docx
- 桩基础工程施工方案.docx
- 土石方支护工程桩基础工程施工合同修改.doc
- 基础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
- (资料员考试题)《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汇总.doc
- 砖基础工程施工劳务承包合同.doc
- 桩基础工程施工组织方案.doc
- 桩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方案和对策.doc
- 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对策.doc
- 地坪、设备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 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
- 住宅楼基础工程施工方法.doc
- 体育中心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方案.doc
- 桩基础工程施工方案.doc
- 别墅群框架结构基础工程施工方法.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