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4.00 KB
  • 55页

云南九大高原湖泊基于污染负荷总量控制基础调查技术导则

  • 5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基于污染负荷总量控制的基础调查技术导则二〇一五年五月15 目录1总则11.1编制目的11.2编制依据11.2.1法律法规11.2.2相关标准11.2.3规范性引用文件21.3名词解释21.3.1污染源解析21.3.2污染负荷产生量、排放量、入湖量51.3.3水环境容量51.3.4水环境承载力51.3.5污染总量控制62调查总体要求62.1指导思想62.2基本原则62.3调查范围和期限72.4调查指标72.5技术路线图83调查内容及技术要求83.1湖泊及流域基础调查83.1.1湖泊及流域概况83.1.2流域社会经济发展103.1.3湖泊流域水环境状况调查103.2湖泊流域污染源解析及排放特征调查143.2.1点源污染解析及排放特征143.2.2面源污染解析及分布特征173.2.3内源污染解析及排放特征233.2.4湖面干湿沉降污染调查253.3流域入湖污染源负荷及营养盐循环特征调查263.3.1入湖通量调查273.3.2入湖污染负荷核算283.4污染治理情况调查284数据质量控制294.1质量保证的目的294.2质量保证的方法295提交成果形式31附件:1、湖泊流域基于污染负荷总量控制的基础调查报告提纲2、湖泊流域基于污染负荷总量控制的基础调查表3 a)流域基础信息一览表b)流域社会经济状况一览表c)流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汇总表d)流域点源污染物排放总量一览表e)流域面源污染物排放总量一览表f)湖面干湿沉降汇总表g)湖体内源污染物汇总表h)入湖污染负荷输入量汇总表i)湖泊水量平衡汇总表j)现有治污设施及处理效果一览表3 1总则1.1编制目的本导则为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基础文件,旨在进一步统一湖泊流域污染负荷总量构成和核算方法,阐明基于流域污染负荷总量控制的基础调查方法,摸清污染家底,为九湖流域“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1.2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2.2相关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9 1.2.3规范性引用文件(1)云南九湖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2)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规定(3)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系数手册(4)湖泊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技术指南(5)全国重点湖泊水库生态安全调查技术规程(6)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7)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1.3名词解释1.3.1污染源解析湖泊作为污染的最终受纳体,污染源由外源污染、内源污染和湖面干湿沉降三部分组成,外源污染又分为:城镇生活点源、工业点源、规模化畜禽养殖点源,水库下泄源、水库下游农村农业面源、城市面源、水土流失。其分类结构见图1-1。9 污染源湖面干湿沉降内源污染外源污染面源点源农村、农业面源城市面源城镇生活规模化养殖工业水库下泄水库下游水土流失图1-1湖泊流域污染源分类结构图l城镇生活点源城市生活点源是城市人口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以污水形式进入排水系统集中排放。该污染源主要与城市人口数量、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相关,在不同地区及发展阶段其特征有所不同。l工业点源工业点源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包含重点工业源和一般工业源,环境统计仅包括规模以上重点企业。l规模化畜禽养殖点源9 包括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规模化养殖场是指饲养数量达到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其中:生猪≥500头(出栏)、奶牛≥100头(存栏)、肉牛≥200头(出栏)、蛋鸡≥20000羽(存栏)、肉鸡≥50000羽(出栏)。养殖小区是指在统一规划的区域内,由多个养殖业主共同组成、按照统一操作规程进行养殖、管理的养殖单元;养殖专业户是指畜禽饲养数量达到一定规模的养殖户:生猪≥50头(出栏)、奶牛≥5头(存栏)、肉牛≥10头(出栏)、蛋鸡≥500羽(存栏)、肉鸡≥2000羽(出栏)。l水库下泄源流域内设置水库的,水库上游农村农业面源污染随径流进入水库,并不直接进入湖体,污染物和营养物质随水资源的分配利用进入不同系统,水库下泄水所携带的污染物对入湖污染负荷有贡献。l水库下游农村农业面源水库下游农村农业区降雨形成的径流冲刷和溶解产生并携带进入湖体的污染物,下游农村农业面源具有排放分散、随机性、突发性、监测难度大的特点。l城市面源城市面源指由城市区域降雨形成的径流冲刷和溶解产生并携带进入湖体的污染物,城市面源在合流制系统区域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在分流制区域进入河道汇入湖体。l水土流失指流域土壤因9 降雨形成的径流冲刷和溶解产生并携带进入湖体的污染物。l湖体内源污染由湖泊内部进入水体的污染物的量,通常包括湖泊底泥释放、湖泊水产养殖等引起的污染。1.3.2污染负荷产生量、排放量、入湖量污染负荷是指区域或某环境要素对污染物的负载量,根据九湖流域特点:l污染负荷产生量指未实施污染负荷削减工程情况下,污染源产生的污染负荷。l污染负荷排放量指经现有污染负荷削减工程削减后,实际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负荷。l污染负荷入湖量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经过一定的迁移转化途径后进入湖泊水体的污染负荷。1.3.3水环境容量是指在不影响水正常用途的情况下,水体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量或自身调节净化并保持生态平衡的能力。水环境容量是制定地方性、专业性水域排放标准的重要依据。1.3.4水环境承载力9 是指在一定水域其水体能够被继续使用并保持良好生态功能时所能容纳污染的最大能力。水环境承载力是为了区域、流域保持可持续发展而对人类生产生活、经济发展等提出的约束和警戒。1.3.5污染总量控制总量控制是指以控制一定时段内一定区域内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总量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方法体系。它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排放污染物的总量;二是排放污染物总量的地域范围;三是排放污染物的时间跨度。通常有三种类型:目标总量控制、容量总量控制和行业总量控制。目前我国的总量控制基本上是目标总量控制。2调查总体要求对调查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调查范围、调查时限、技术路线等内容进行明确。2.1指导思想在以往工作基础上,系统梳理湖泊流域污染数据,按照查缺补漏的原则,开展必要的现场调查和监测工作,获取满足污染负荷总量控制要求的基础污染数据。调查监测方法以国标方法、环境保护标准方法为主,统计数据以权威部门资料为准。2.2基本原则(1)以污染负荷总量核算为核心9 围绕流域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削减量、入湖量、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展开调查,为“十三五”规划工程安排及保障规划水质目标提供基础,形成基于流域总量控制的数据成果。(2)重点调查与一般调查相结合调查面广量大,各湖泊流域基础调查工作参差不齐,在满足系统情况识别和总量核定要求的前提下,以重点调查和一般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突出入湖河道污染输入调查和入湖通量测算,提高工作效率。(3)调查数据的可靠性数据资料的可靠性是保障规划科学编制的基础,统计数据注重权威性,观测数据注重合理有效性。2.3调查范围和期限规划范围:云南九大高原湖泊及其汇水流域。包括滇池、阳宗海、抚仙湖、杞麓湖、星云湖、洱海、泸沽湖、程海、异龙湖。调查期限:以2015年为调查基准年,近十年九湖流域相关水污染资料数据作为参考分析。本次调查社会经济数据为2014年,根据十三五规划编制情况实时更新至2015年。2.4调查指标水污染总量控制指标为:COD、TN、TP、NH3-N,调查指标满足总量控制要求外,其他指标详见第三章内容。9 2.5技术路线图已有工作基础现场调查补充污染负荷总量核算系统调查污染排放调查入湖污染调查湖泊及流域概况社会经济发展水环境质量点源面源内源直接入湖通量间接入湖量数据质量控制湖面干湿沉降污染负荷总量规划编制图2-1基础调查技术路线图3调查内容及技术要求3.1湖泊及流域基础调查3.1.1湖泊及流域概况(1)调查目的识别湖泊地理、气象、水温等基本特征,为流域污染负荷总量核算及污染产生、输移、入湖等提供基础数据。(2)调查内容9 地理位置:湖泊流域经纬度范围、所属行政区域、所属水系。流域范围:湖泊流域范围、面积,所包含的乡镇、村委会。形态特征:湖泊水体最大长度、最大宽度、湖岸线长度、湖泊深度(平均水深、最大水深、最小水深)、湖泊正常面积、蓄水量。流域气候: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日照时数、年平均风速风向(风玫瑰图)、年降雨量。地形地貌:流域数字高程模型、湖体水下数字高程模型。植被覆被:流域及湖滨带植被类型分布现状。水土流失:水土侵蚀类型分布现状。水文:湖泊水位及相应水面面积、湖泊水位-库容-面积关系,湖泊水温、入湖河流情况(长度、平均宽度、年平均流量)。水库状况:水库数量、位置、规模、功能、正常蓄水位对应库容、死库容、供水范围、服务人口数等。(3)技术方法和数据来源研究主要采用资料收集结合现场监测调查的方法,结合已有工作基础做简单调查,系统梳理总结。其中湖泊地理位置、形态特征、气候气象、植被覆盖、水土流失、水文主要采用资料收集整理的方法,数据来源于国土、水利、气象、林业等部门。流域地形地貌调查主要基于地形资料及数字高程模型,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ARCGIS地形分析工具,通过对各流域的DEM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后,统计分析流域的海拔分布,坡度分布情况。9 3.1.2流域社会经济发展(1)调查目的识别社会经济发展活动对湖泊保护的影响程度,为污染总量核定提供基础数据。(2)调查内容社会经济情况:旅游人口增长率及旅游人口总数、村落人口自然增长率、流域人口总数、常住人口、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数量、流域村镇基本情况、国民生产总值、产业结构,人均收入水平等。调查单位为村委会。流域土地利用格局:流域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及其他各类用地等面积。(3)技术方法及数据来源社会经济主要采用资料收集的方式,数据来源于统计部门。土地利用数据主要基于遥感解译技术结合现场调查统计的方法,调查单位为乡镇,土地利用分类标准参照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印发的全国生态环境监测土地分类系统,并结合九湖流域总量控制要求进行归并调整。详见附表a-3。3.1.3湖泊流域水环境状况调查(1)调查内容包括湖泊水质、入湖河流水质,入湖河流水量、湖泊流域水资源量调查。9 1)湖泊水质:调查断面以常规的国控、省控、市控断面为主,监测指标与常规监测指标一致。2)河流水质:调查断面以常规的国控、省控、市控断面为主,监测指标与常规监测指标一致,根据总量调查的要求,调查的河流控制汇流面积达到流域汇流面积的80%以上,在常规监测的河流之外作必要补充调查的非常规监测断面,监测指标必须包含:TN、NH3-N、TP、CODcr、总悬浮物。3)入湖河流水量:水量调查与水质调查同步,不具备水量观测条件的湖泊,数据来源于水文、水利部门。4)湖泊水资源量:调查数据主要来源于水文、水利部门。(2)技术方法及要求调查监测方法依据相关标准、技术规范执行,补充以下现场调查的技术要求。1)入湖河流调查※监测布点:选择流域内主要入湖河流(要求控制汇流面积达到流域汇流面积的80%以上),于入湖口处设置监测断面,精确测量基本断面形状,即计量不同水深条件下断面宽度、不同位置断面深度。常规监测频率每月一次,雨季选择流域内不同代表性河流(如农业面源污染型、城镇污染型、水土流失严重型、矿山污染型、面山冲沟等)进行降雨径流过程监测1-2次,每条代表性河流必须保证对降雨前、中、后三个时段的水质水量同步监测;以上每次观测包括水量和水质两项内容。9 ※河道水量观测:在监测断面设置固定水位标尺;每次采样时记录水位,同时测定流速。(条件具备采用流速仪,不具备可采用浮漂法,即测量一定距离内浮漂的漂流时间)。2)湖泊流域水资源调查根据湖泊水量平衡原理,湖泊所蓄水量由于入流和出流水量不尽相同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湖泊水量的变化处于动态平衡,水量平衡公式为:VX+VB+Vs=VZ+VB′+Vs′+Vq+ΔV式中,VX为计算时段内的湖面降水量,VB为计算时段内入湖地表径流量,Vs为计算时段内入湖地下径流量,VZ为计算时段内湖面蒸发量,VB′为计算时段内出湖地表径流量,Vs′为计算时段内出湖地下径流量,Vq为计算时段内工、农业及生活用水量,ΔV为湖泊蓄水增加量。流域的水资源调查以收集现有权威部门发布数据资料为主,主要包括:※多年平均水资源量:按照水文部门核定的通用方法进行计算。※枯、平、丰等不同水文保证率下的水资源量:按照水文部门核定的通用方法进行计算。※多年平均地表径流入湖径流量:按照水文部门核定的通用方法进行计算。数据基础较好,条件具备的流域可通过建立流域水文模型进行长时间序列模拟,将统计结果与常规通用方法互相校核。9 ※枯、平、丰等不同水文保证率下地表径流入湖径流量:按照水文部门核定的通用方法进行计算。※多年平均湖面降雨量:根据流域内代表性气象站点观测的多年降雨量估算湖面降雨量,并按湖面面积折算为水量。※多年平均湖面蒸发量:如流域内气象站有实测多年E601水面蒸发值,则直接作为该湖湖面蒸发量;如流域内气象站无监测资料,则需根据流域内代表性气象站多指标气象要素(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利用世界粮农组织推荐的彭曼-蒙特法(Penman-Monteith)计算湖面蒸发量。※提灌水量:通过沿湖实地调查,获得抽水泵站地理坐标、装机功率、日常运行管理记录等信息(对于管理记录资料不全的泵站,可通过用电量进行还原计算),统计核算年均提灌水量。※多年湖泊出流量:收集相应管理部门的水位、出流量等观测资料核算。※城镇用水量:城镇用水主要包括城镇居民用水、酒店宾馆用水、绿化环卫用水、景观用水等。主要针对流域内城镇区域用水量展开调查。结合流域的经济社会情况调查,分析城镇日用水量情况和年内用水量的季节变化,进行城镇用水量和环湖旅游区用水量的估算。※工业用水量:主要针对流域内工矿企业用水量进行调查,结合工业污染源调查,分析工业日用水量情况和年内用水量的季节变化,统计各类工业用水量,估算全流域工业用水总量。9 ※农村用水量:主要包括农村居民用水量和畜禽养殖(散养)耗水量。选择典型村庄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流域内各自然村居民用水来源、供水方式、取水量。结合农村居民人口数量及家禽养殖数量调查,分析农村居民日用水量情况和年内用水量的季节变化,估算流域内的农村用水量。※农业生产用水量:主要指农田灌溉用水。调查流域内的耕地类型、作物种类、作物轮种方式、耕地耕作方式、农田灌溉方式及灌溉时间,重点针对各自然村的提灌水量、提灌时间进行调查,分析农业用水情况和年内用水量的季节变化,估算农业生产用水量。※水利工程设施运行调度情况:流域主要的水利工程设施规模、控制参数,运行调度状况等。重点关注外流域调水工程的实际运行调度状况。3.2湖泊流域污染源解析及排放特征调查污染源排放现状分析包括点源、面源、内源污染负荷及湖面干湿沉降,从主要污染负荷的来源、种类、排放特征、排放量、解析不同污染源对入湖污染负荷的贡献。3.2.1点源污染解析及排放特征(1)调查目的根据流域工业源、城镇生活源、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点源基本情况,分析水污染排放量及其分布特征。(2)调查内容9 1)工业源l工业源的数量及分布特征;l企业的基本登记信息及其它相关情况,包括企业所属行业、排污口情况、排水去向等;l原材料消耗情况,包括水的使用和消耗量,主要有毒有害原辅材料消耗量等;l生产产品情况,包括该企业主要产品的种类、产量等;l产生污染的设施情况,包括产生废水、固体废物的设施,以及这些设施的种类、数量和规模;l各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及投入情况等;l污染物排放监测情况,包括监测点位、时间、频次,污染物种类和排放浓度、排放量等;l重污染行业排放废水综合毒性分析,摸清流域范围内的主要风险源,针对造纸、焦化、氮肥、有色金属、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制革、农药、电镀等重点行业工业企业排放废水进行综合毒性分析,包括挥发性物质或气体(氨、氯等)、金属和非极性有机物鉴定评价,并针对采矿废石、选矿尾矿、燃料废渣及化工过程废渣(或废渣堆存遗址)的重金属及其化合物含量测定和浸出毒性分析。2)城镇生活源城镇生活源主要调查城镇居民生活污染,主要包括城市(镇)人口、生活供水量、排水量及污染物浓度等,同时调查9 流域范围内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情况,包括污水处理厂的规模、进出水水质、处理量、排水去向等。其他流动性生活污染源,如具有一定规模的住宿业、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包括洗染、理发及美容保健、洗浴、摄影扩印、汽车与摩托车维修与保养业),有条件的湖泊可以进行调查,也可以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依据人口增长、经济生活水平进行适当修正。3)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针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调查饲养目的、畜禽种类、存栏量、出栏量、饲养阶段、各阶段存栏量、饲养周期等。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包括污水产生量、清粪方式、粪便和污水处理利用方式、粪便和污水处理利用量、排放去向等。(3)技术方法和数据来源污染物核算方法以产排污系数测算为主,排污系数参考《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系数手册》-《工业源产排污系数手册》、《城镇生活源产排污系数手册》、《畜禽养殖业产排污系数手册》。重点工业源数据来源于环保部门环境统计数据,一般工业源数据可参考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收集工商部门的数据,结合必要的现场调查获取。城镇生活源数据来源于统计部门和住建部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数据来源于农业部门统计数据,结合必要的现场调查获取。9 重污染行业排放废水的综合毒性分析,参照发达国家或地区已建立的毒性鉴定评价方法、废水排放的毒性标准(美国环保局的毒性鉴定评价方法)分析。3.2.2面源污染解析及分布特征(1)调查目的根据流域农业种植业、散养畜禽、水产养殖业、农村生活源、城市面源、水土流失基本情况,分析面源污染排放量及其分布特征。(2)调查内容1)农业种植业主要调查肥料流失和农作物秸秆污染情况,有水库的流域区分水库上游和水库下游的区别,水库上游主要调查水库下泄水量和水质状况,水库下游农业种植业需要做详细调查:调查地块基本情况:包括地块面积、类型、坡度、种植方向、耕作方式、排水去向等。肥料:主要针对肥料(包括化肥和有机肥)的施用和流失情况开展调查。其中,化肥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有机肥包括商品有机肥、畜禽粪便等。调查内容包括肥料名称、有效成分及其含量、施用量、施用方法等。秸秆:主要针对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过程中的秸秆及其去向开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秸秆产生量、丢弃量、田间焚烧量、还田量、饲料利用量、燃料利用量、堆肥利用量、原料利用量等。2)散养畜禽养殖业9 调查饲养目的、畜禽种类、存栏量、出栏量、饲养阶段、各阶段存栏量、饲养周期等。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包括污水产生量、清粪方式、粪便和污水处理利用方式、粪便和污水处理利用量、排放去向等。3)水产养殖业污染源调查鱼、虾、贝、蟹等在规模养殖条件下污染物的产生情况。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养殖基本情况:包括养殖品种、养殖模式、养殖水体、养殖类型、养殖面积/体积、投放量、产量、废水排放量及去向、水体交换情况、换水频率、换水比例等。投入品使用情况:包括饲料名称、主要成分及含量、使用量,肥料名称、主要成分及含量、施用量、施用方法,渔药名称、主要成分及含量、施用量、施用方法等。4)农村生活面源有水库的流域区分水库上游和水库下游,水库上游主要调查水库下泄水量和水质状况,水库下游根据流域乡镇的基本情况做详细调查,包括区域面积、人口数量及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调查总氮、总磷、氨氮、COD等污染物的发生量及主要发生时期,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收集处理情况,分析面源污染排放量及其分布特征。5)城市面源9 城镇面源污染的污染物产出强度受下垫面类型影响极大,众多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下垫面中道路污染物产出强度最大,是城市面源污染的关键源区。同时,国内外众多监测结果表明,城镇面源径流水中的COD浓度极高,是不容忽视的污染源。本指南中定义的城镇区域为:流域内的建制县城及以上级别城镇,其区域范围界定为城镇排水管网覆盖到的建成区。城镇径流污染负荷建议采用SCS产流计算与典型雨水干管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估算。主要数据调查内容为:城镇排水管网分布、流域内城镇区域土地利用分布(分类标准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城区代表性气象站点的逐日降雨量、基于雨水干管监测的多次降雨污染物平均浓度(EMC)。该方法概述如下:※SCS降雨径流产流计算对于不透水面比例较高的城镇区域,产流损失以填洼量为主,产流强度与雨强无关。故可采用资料需求少使用方便的SCS模型进行计算。收集城市土地利用分布和年内逐日降雨资料,采用SCS模型计算不同用地方式的次降雨径流深,通过全年累加获得每种用地方式径流深度,然后根据各自用地面积计算出城市径流总量。SCS水文模型方法起源于美国土壤保持局计算径流比率,经过多年发展和修订,方法比较成熟。它同时考虑到了降雨的时程分配、降雨初期的截流和洼地储存、降雨过程中渗透的降低等因素,且所需资料较少,使用方便。(该方法详细内容请参见美国SCS工程手册第4部分)。SCS模型基本形式为:9 式中:Q——地表径流深,mm;P——降雨量,mm;Ia——初损量,mm;S——流域饱和储水量,mm。由于Ia不易准确测定,SCS建立了经验公式:Ia=0.2S。则公式简化为:式中,S用以下方程计算:CN(CurveNumber)径流曲线数是反映流域特征的一个综合参数,它与土地利用和前期土壤湿润程度有关。CN的变化范围从40—99,曲线数越大,单位降雨量产生的径流就越多。建议的CN取值如下:表城镇区域径流曲线数(CN)覆盖描述、覆盖类型和水文学状况不同水文学土壤分组的CN值不透水面平均百分比(%)ABCD城市绿化开阔地(草坪、停车场、公园等)差(植被覆盖度<50%)68798689中等(55<植被覆盖度<75%)49697984优(植被覆盖度>75%)39617480不透水的屋顶、停车场、行车道98989898街道:9 硬化道路(含人行道)83899293砂土路(含人行道)76858991市区:商贸区8589929495工业区7281889193居民区:房屋密集类8077859092别墅类3057728186开发中城市区域70869194※区域城镇径流污染物EMC确定由于降雨特征、汇水区特征和污染物本身性质的影响,城镇区域内一次径流污染过程中污染物浓度变化范围较大,且随机性强。为了表征一次径流污染事件的污染程度以及对受纳水体的影响,美国EPA提出了一次降雨径流污染的平均浓度(EventMeanConcentration)作为评价径流水质的标准。在一次径流污染过程中,由于受纳水体对径流污染的响应滞后于径流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过程,所以利用EMC评价径流污染对水质的影响是合理的。EMC系指一次径流污染过程中污染物的流量加权平均浓度,即总污染物量与总径流量之比。假如一次径流的持续时间为t,那么EMC可表达为:式中:EMC为污染物次降雨平均质量浓度(mg·L-1);M为整个降雨过程中总污染物含量(g);V为相对应的总径流量(L);t为径流时间(min);Ct指随时间变化的污染物含量(mg·L-19 );Qt指随时间变化的径流流量(L·min-1);n指t时间段内径流取样次数;Qi指第i次取样时的流量(L·min-1);Ci第i次取样时的污染物含量(mg·L-1)。EMC是对一次降雨径流污染程度的反映,而要对某一区域全年降雨径流污染程度进行评价时,需要知道一年内每场降雨径流的径流量和EMC值,这通常是很难做到的,可采用若干场次降雨径流EMC的平均值,称为区域降雨径流污染平均浓度。故须在雨季针对多次不同强度的降雨过程,选择区域内典型城市雨水干管进行降雨径流过程水质水量同步监测,获取径流量和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出径流量和污染负荷总量(对于合流制管网则需扣除降雨前污水和污染物的入河总量),从而获得单次降雨径流中污染物的平均浓度。将多次降雨径流污染物平均浓度与降雨强度进行相关分析,并根据年内平均降雨强度最终确定区域径流污染物浓度。※汇水区划分及分区负荷计算根据SCS模拟的径流总量和实测确定的区域径流污染物浓度,估算出径流污染负荷总量。然后根据城市管网系统和地面坡度划分径流汇水区域,将污染负荷分摊到各入河排污口,确定片区城镇面源污染负荷量。6)水土流失污染根据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和面积,调查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污染流失强度,综合分析水土流失污染。(3)技术方法和数据来源9 污染物核算方法以产排污系数测算为主,排污系数参考《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系数手册》-《肥料流失系数手册》、《畜禽养殖业产排污系数手册》、《水产养殖业产排污系数手册》。数据来源于统计部门,结合现场入户调查。3.2.3内源污染解析及排放特征根据湖泊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的结果,明确湖泊内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例如湖内水产养殖污染、底泥释放等,分析内源污染负荷的排放情况。(1)调查内容湖内水产养殖主要包括湖内网箱养殖及围栏养殖。底泥释放主要来源于沉积物向上覆水体释放的氮磷等营养盐的量。(2)调查方法与数据来源1)湖内水产养殖调查湖内水产养殖面积及养殖方式,排污系数参考《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水产养殖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2)湖泊底泥污染A、布点方法采样点的布设依据尽可能代表湖泊各种类型泥底特征的原则,根据湖盆特征、水生植物分布特征、湖泊水体动力学特征等条件,综合考虑点位布设,根据湖泊底泥污染层深度,考虑沉积物采样深度,一般采样深度涵盖底泥污染层。点位数量设置原则,在“9 五点法(湖心1个点、四周4个点)”采样基础上,每20km2设置1个采样点,采样点数参照下列公式:采样点数=5+(a÷20)式(1)式中a为湖泊底泥面积,单位:km2。实际采样中根据湖泊底泥特征可适当增加采样点数。B、样品采集湖泊底泥柱状样采集:采用柱壮采样器采集沉积物30-50cm,现场按2-4cm分层;上覆水采集:采用分层采水器,采集底层上覆水,放入采样瓶中于恒温箱(4℃)内,带回试验室;样品保存与运输:采集的底泥样品放入封口袋中于冰盒内带回实验室,在离心机5000r/min下离心15min,获得间隙水。C、沉积物分析指标和频次主要包含总磷、总氮和总有机碳等污染物质含量的分析,测定指标:含水率、pH、氧化还原电位、总氮、总磷、总有机碳等;调查频次:每年1次。D、间隙水及上覆水分析指标主要包含CODcr、TN、TP、氨氮、硝态氮、有机磷。E、底泥扩散通量计算方法底泥向上覆水体氮磷扩散通量根据Fick第一定律计算,公式为:式(2)9 其中:Fd为分子扩散通量,单位mg/m2/d;Φ为沉积物的孔隙度,单位%;Ds为扩散系数,单位m2/s;为穿过沉积物-水界面的浓度梯度,单位mg/(L·cm)。Ds计算:当Φ≤0.7时,Ds=ΦD式(3)当Φ>0.7时,Ds=ΦD0式(4)其中D0为理想溶液的扩散系数,D0(NH4)=19.8+0.40(T-25℃),D0(NO3)=19.0+2.9(T-25℃)/7,D0(SRP)=7.34+0.40(T-25℃)。孔隙度(Φ)根据沉积物的干湿比估算,其计算公式为:Φ=(r-s)/r式(5)式中:r代表沉积物湿重,单位mg;s为经过110℃干燥后的沉积物质量,单位mg。入湖负荷计算,采用公式为:W=Fd×S×t式(6)其中W为入湖负荷,单位t/a,Fd为通量,单位mg/m2/d,S为面积,单位km2,t为时间,单位a。TN为NH3-N和NO3-N通量之和,TP为SRP释放通量。3.2.4湖面干湿沉降污染调查采样方法:降雨、降尘分别收集采样,降尘采用内径15±9 0.5cm,高30cm的圆筒形有机玻璃缸集尘缸收集,缸内保持8cm高度的超纯水(或蒸馏水),晴天时开打缸盖收集降尘,降雨时随即关闭缸盖,采样时收集缸内所有水样;降雨采用内径40cm,高20cm圆筒形有机玻璃缸收集,晴天时保持缸盖关闭,降雨时打开,采样时收集缸内所有水样。两种采样玻璃缸需独立放置于离地约1.2米高的架子上。调查频次:降尘每月1次;对大于5mm的降雨进行采样(考虑到采样工作量,或者每个月保证一次降雨采样。)。监测项目:样品用0.45µm的滤膜过滤后测定。降雨监测TN、TP、NH3-N。降尘监测TN、TP、降尘量。监测布点:建议沿湖周不同方向布设2-4个监测点,必须保证离湖岸线200米内,避开公路、施工工地等扬尘场所周围。降尘负荷计算方法:式中:W尘为湖面降尘负荷(t/a);P为单位面积N、P负荷量(kg/ha/a);A为湖面面积(km2)。降雨负荷计算方法:式中:W雨为湖面降雨负荷(t/a);R为降雨量(mm);A为湖面面积(km2)。3.3流域入湖污染源负荷及营养盐循环特征调查调查湖泊入湖污染负荷特征,掌握湖泊营养盐循环特征。主要包括入湖河流、漫流等污染负荷;调查出湖河流、湖泊取水等出湖污染负荷,分析湖泊营养循环特征。9 3.3.1入湖通量调查(1)调查内容通过入湖河流和坡面漫流进入湖泊的污染负荷,以及出湖污染负荷。(2)调查方法※入湖河流通量湖泊入湖河流数量,流域面积,包括不在河流系统的沟渠数量及其流域面积;主要入湖河流水量及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COD等污染负荷。※湖滨漫流通量1)初损后损经验法推求径流量,基于《云南省暴雨洪水查算实用手册》(1992),通过收集子流域实测时段雨量(时间分辨率为1分钟),计算24小时暴雨过程,采用初损后损法进行产流计算,即推求净雨过程,汇流过程采用纳希瞬时单位线法计算地表径流、等腰三角形计算潜流过程。主要适用于基础资料缺乏又不受人工干扰的区域。①湖滨漫流产流计算:基于流域数字高程模型(DEM)计算湖滨漫流9 面积。根据工程区位置查《产流参数分区图》得该区的综合产流参数,包括土壤最大缺水量、土壤前期含水量、土壤后期平均入渗率、雨期日蒸发量、及降雨径流关系不平衡缺水量;根据工程区位置查《汇流系数分区图》得该区的汇流系数(Cm和Cn);根据位置查《最大基流量分布图》得该区基流流量。收集区域内对应雨量站暴雨过程资料,统计24小时暴雨过程。②湖滨汇流计算:根据产流参数估算三个流域的流域初损量、后损量、蒸发量,由暴雨过程的第1时段向后累积扣除初损量至第i时段;第i时段后的“余雨”按比例扣除后损量,从第(i+1)至第24时段逐个扣除后损量;在扣除初损和后损量后的n个小时段净雨量所组成的净雨过程上平均扣除蒸发量和降雨径流关系不平衡缺水量。2)暴雨过程湖滨漫流中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COD等污染负荷观测。※出湖负荷通量出湖河流流量及水质;湖泊取水量及取水点水质。参考入湖河流调查。3.3.2入湖污染负荷核算在不具备监测条件的湖泊,可采用经验法对入湖污染进行核算,核算方法依据污染负荷排放量,参照《全国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指南》,经过距离修正、入湖修正及温度修正后得到入湖污染负荷。3.4污染治理情况调查(1)调查内容九湖流域“九五”以来现存及正在实施的环境治理工程的污染负荷削减量及生态效益。(2)调查技术方法9 以工程的监测结果进行核算,参考国家总量减排核算方法。4数据质量控制4.1质量保证的目的调查质量管理工作必须贯穿调查方案设计、调查人员选调、调查表填报、现场监测、调查数据审核汇总、处理的全过程,确保调查的完整性、代表性、准确性、可靠性和科学性,为当地湖泊保护提供质量保障。4.2质量保证的方法(1)调查监测质量管理要保证得到的数据具有五个特征:数据的代表性、数据的精密性、数据的准确性、数据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可比性。1)数据的代表性数据的代表性,取决于采集样品的代表性。样品的代表性,由以下环节来保证:①采样布点设计的合理性。从工作任务的要求出发,根据湖泊的自然特征,湖泊的水质标准,以及经费和容许的工作量大小,确定合理的采样布点原则、采集样品的数量和具体布点设计方案。②由于采样点的水质可能随时间不同而改变,因而必须确定合理的采样时间和频率,以保证在采样点采集到有代表性的样品。③确定统一采样器和制订合理的采样方法,以保证采集样品具有代表性。9 ④为了使样品在运输贮存过程中不变质,不被沾污,保持“原样”。⑤有的测定项目和组分极不稳定,容易转化或损失,对于这些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有的分析基础上必须在现场测定,有的在现场取样的同时,就进行必要的处理,使被测组分“固定”下来等。2)保证数据的精密性和准确性为了保证分析方法准确可比,采取如下措施:尽量选择国际、国内公认的准确方法,作为各实验室统一采用的方法。3)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为了保证采集的样品,能全面地反映湖泊的水质状况,凡是在采样布点设计方案中采样点上的样品,必须按质按量采集完全,不能缺漏,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以避免因样品不完整而得出片面的结论。4)保证数据的可比性数据的可比性是上述数据特征的综合体现。必须保证一个湖泊内的不同地区之间的数据可比,还必须保证与其他湖泊之间数据可比,以及在更大范围内可比。(2)产排污系数法获得数据的审核根据行业、产品、工艺和规模,审核产排污系数选择的合理性及计算的正确性,对用产排污系数和物料衡算法得到的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量数据进行审核。(3)调查表填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9 各地确定调查联系人,负责调查表的接收、内部协调和报送工作,填报人员及负责人要对本单位填报的调查数据信息进行审核把关后,逐一签名。4)调查表必须用钢笔或碳素墨水笔填写。需要用文字表述的,必须用汉字工整、清晰地填写;需要填写数字的,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调查表中所有指标的计量单位、指标的保留位数应按规定填写。(4)调查表审核过程中的质量管理1)调查单位对抽查的调查表进行现场审核,主要包括填报项目是否齐全、准确,数据来源是否可靠,信息的逻辑关系和合理性审核,并对其是否符合技术规定的要求负责。2)对有问题的调查表要返回核实,核实后如有修改要重新填报。3)调查表的审核、核实、更改要有记录,并将原始表、更正表和审核记录一并存档。(5)误差分析及平差分析基础调查成果与九湖流域已有的规划及其他调查研究成果的差异,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对成果的影响。5提交成果形式调查数据经整编汇总分析后,形成如下成果:(1)湖泊流域基于污染负荷总量控制的基础调查报告(附提纲);9 (1)湖泊流域基于污染负荷总量控制的基础调查数据手册(附表),包括:l流域基础信息一览表l流域社会经济状况一览表l流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汇总表l流域点源污染物排放总量一览表l流域面源污染物排放总量一览表l湖面干湿沉降汇总表l内源污染物汇总表l入湖污染负荷输入量汇总表l湖泊水量平衡汇总表l现有治污设施及处理效果一览表(2)湖泊流域基于污染负荷总量控制的基础调查图册,包括:l流域行政区划图²上图要素:线层(省界、州界、县界、乡镇界、国道、省道、县乡级道路、主要入湖河流、湖岸线);点层(州府、县城、乡镇、行政村、自然村)l流域水系图²上图要素:线层(乡镇界、县乡级道路、主要入湖河流、湖岸线);点层(州府、县城、乡镇、行政村、自然村);面层(流域数字高程模型的栅格图作为底图)l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图9 ²上图要素:线层(乡镇界、县乡级道路、主要入湖河流、湖岸线);点层(州府、县城、乡镇、行政村);面层(土地利用现状类型)l流域空间区划图²提供现有空间区划边界相关图件,包括保护条例保护区边界、生态保护规划、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地等,尽量提供矢量图。l流域植被分布图²上图要素:线层(乡镇界、县乡级道路、主要入湖河流、湖岸线);点层(州府、县城、乡镇、行政村);面层(植被现状类型)l湖滨区土地利用现状图²上图要素:线层(乡镇界、县乡级道路、主要入湖河流、湖岸线);点层(州府、县城、乡镇、行政村);面层(湖滨区土地利用现状类型)l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图²上图要素:线层(乡镇界、县乡级道路、主要入湖河流、湖岸线);点层(州府、县城、乡镇、行政村);面层(土壤侵蚀现状类型)l流域工业点源分布图9 ²上图要素:线层(乡镇界、县乡级道路、主要入湖河流、湖岸线);点层(州府、县城、乡镇、行政村、工业点源)l流域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分布图²上图要素:线层(乡镇界、县乡级道路、主要入湖河流、湖岸线);点层(州府、县城、乡镇、行政村、规模化养殖场)l流域现有治污设施分布示意图²上图要素:线层(乡镇界、县乡级道路、主要入湖河流、湖岸线);点层(州府、县城、乡镇、行政村、现有治污设施)l流域基础调查现状监测点位布局图²上图要素:线层(乡镇界、县乡级道路、主要入湖河流、湖岸线);点层(州府、县城、乡镇、行政村、现状监测点位)9 附件一:湖泊流域基于污染负荷总量控制的基础调查报告提纲1总论2湖泊流域基础调查成果2.1湖泊流域概况2.2社会经济发展状况3污染源调查内容及成果3.1点源污染3.2面源污染3.3湖面干湿沉降3.4湖泊内源污染3.5风险源调查与分析4湖泊水环境调查内容及成果4.1湖泊流域水质4.2湖泊流域水资源5湖泊流域污染负荷总量5.1污染负荷产生总量5.2污染负荷排放总量5.3污染负荷入湖总量5污染治理状况及成效6数据质量控制7成果分析及结论附件二:湖泊流域基于污染负荷总量控制基础调查表表a-1湖泊流域基础信息表湖泊名称一、地理位置经纬度经度:纬度:所属行政区州(市):县:乡:所属水系及主要入湖河流水系主要入湖河流9 二、基本特征流域面积(km2)湖面面积(km2)最大水深(m)平均水深(m)湖岸线长(km)正常蓄水量(亿m3)最低运行水位(m)三、气候特征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日照时数(h)年平均风速风向多年平均降雨量(mm)注:数据来源于水利、气象部门。表a-2湖泊流域水库基本情况表湖泊名称流域范围水库名称位置规模径流面积Km2功能库容服务范围经度纬度总库容万m3兴利库容万m3死库容万m3设计灌溉面积万亩实际灌溉面积万亩服务人口数量万人注:数据来源于水利部门。表a-3湖泊流域土地利用调查表一级类型二级类型单位(公顷)数据含义代码名称代码名称1耕地11水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用以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稻和旱地做出轮种的耕地12旱地9 指无灌溉水源及设施,靠天然降水生长作物的耕地;有水源和浇灌设施,在一般年景下能正常灌溉的旱作物耕地;以种菜为主的耕地,正常轮作的休闲地和轮歇地2园地2园地种植果树、茶树等多年生作物的园地3林地31有林地树木郁闭度>30%的天然、人工林32灌木林覆盖度>40%,高度在2米以下的矮林地和灌丛林地33其他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及各类园地4草地4草地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5水域51河渠指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的河流及主干渠常年水位以下的土地,人工水渠包括堤岸52湖泊指天然形成的积水区常年水位以下的土地53水库坑塘指人工修建的构筑物围成的水面,如水库、鱼塘等54滩地指河、湖水域平水期水位与洪水期水位之间的土地6城乡、工矿、居民用地61城镇用地指大、中、小城市及县镇以上建成区用地62农村居民地指农村居民点63其他建设用地指独立于城镇以外的、大型工业项目、油田、盐场、采石场等用地,交通道路、机场及特殊用地7未利用地7未利用地包括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等其他未利用地表a-4湖泊流域土壤侵蚀调查表编号指标单位数据备注1土地总面积亩2轻度面积亩3侵蚀量t4中度面积亩5侵蚀量t6强度面积亩9 7侵蚀量t8极强度面积亩9侵蚀量t10剧烈面积亩11侵蚀量t12轻度侵蚀以上面积亩注:数据来源于水利部门。表a-5湖泊流域植被类型调查表植被类型分类植被型面积(公顷)比例(%)分布情况自然植被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竹林稀树灌木草丛及灌丛草甸水生植被……人工植被旱地水田经济林园地非植被类型裸岩冰川积雪建筑用地合计注:数据来源于林业部门。表a-6湖滨带植被类型调查表湖滨带类型(以优势种命名)面积(km2)分布区域物种组成优势种......表a-7湖滨带土地利用调查表序号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公顷)含义9 1水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用以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稻和旱地做出轮种的耕地2旱地指无灌溉水源及设施,靠天然降水生长作物的耕地;有水源和浇灌设施,在一般年景下能正常灌溉的旱作物耕地;以种菜为主的耕地,正常轮作的休闲地和轮歇地3园地种植果树、茶树等多年生作物的园地4有林地树木郁闭度>30%的天然、人工林5灌木林覆盖度>40%,高度在2米以下的矮林地和灌丛林地6其他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及各类园地7草地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8河渠指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的河流及主干渠常年水位以下的土地,人工水渠包括堤岸9水库坑塘指人工修建的构筑物围成的水面,如水库、鱼塘等10滩地指河、湖水域平水期水位与洪水期水位之间的土地11城镇用地指大、中、小城市及县镇以上建成区用地12农村居民地指农村居民点13其他建设用地指独立于城镇以外的、大型工业项目、油田、盐场、采石场等用地,交通道路、机场及特殊用地14未利用地包括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等其他未利用地表b-1湖泊流域人口调查汇总表编码调查指标单位数据备注1总人口数量人2平均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3人口增长率%4城镇化率%5农业人口人口数量人9 6占总人口比例%7城镇人口人口数量人8占总人口比例%注:数据来源于统计部门,以行政村(社区)为统计单位,一并提供行政村调查附表。表b-2社会经济状况调查汇总表编码调查指标单位数据备注1流域乡(镇)数个附流域乡镇名单2流域行政村或社区数个附流域村或社区名单3国内生产总值万元4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5一产总产值万元6二产总产值万元7三产总产值万元8农林牧渔总产值万元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万元10财政总收入万元1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万元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13农民人均纯收入万元14旅游综合总收入万元15国内外游客万人次注:数据来源于统计部门,以行政村(社区)为统计单位,一并提供乡镇汇总的调查附表。表c流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汇总表单位:t/a污染类型陆域点源陆域面源湖面干湿沉降湖体内负荷合计城市生活污染工业污染规模畜禽养殖农村农业面源城市面源水库下泄水土流失CODTNTP9 NH3-N表d-1流域工业点源污染物排放量汇总表单位:t/a企业名称行业类别(代码)主要产品产量企业所属乡镇、行政村地理坐标新鲜用水量污水产生量污水排放量CODNH3-N其它特征污染物污水处理设施工艺受纳水体名称及距离注:数据主要来源于环保部门。表d-2流域城镇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量汇总表(以建制镇为统计单位)单位:t/a城镇名称总人口数污水排放量CODTNTPNH3-N建筑物排污系统注:数据主要来源于统计部门。表d-3流域城镇生活垃圾污染物排放量汇总表(以建制镇为统计单位)单位:t/a城镇名称总人口数产生量排放量处理量处理方式清运机制建筑物名称及处理能力注:数据主要来源于住建部门。表d-4流域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污染物排放量汇总表单位:t/a养殖场名称所属乡镇、行政村地理坐标畜禽种类数量单体平均体重粪便量尿液量CODTNTP清粪工艺受纳水体名称及距离保育生猪育肥生猪妊娠母猪9 育成奶牛产奶奶牛育肥肉牛育雏育成蛋鸡产蛋蛋鸡肉鸡……合计注:数据主要来源于农业部门。表e-1流域农田肥料、秸秆流失污染物排放量汇总表单位:t/a行政村名称土地利用方式种植模式地形种植方向种植面积氮肥折纯量磷肥折纯量秸秆丢弃量TNTP注:数据主要来源于统计和农业部门。表e-2流域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量汇总表单位:t/a行政村名称养殖户名称养殖模式主要养殖品种年产量增值CODTNTP注:养殖模式填写池塘养殖或工厂化养殖,数据主要来源于农业部门。表e-3散养畜禽污染物排放量汇总表单位:t/a行政村名称畜禽种类数量单体平均体重粪便量尿液量CODTNTP清粪工艺生猪(存栏)生猪(出栏)奶牛(存栏)9 肉牛(出栏)羊(存栏)羊(出栏)家禽(存栏)家禽(出栏)……合计注:数据主要来源于统计部门,畜禽种类可以根据统计口径做调整。表e-4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量汇总表单位:t/a行政村名称总人口数污水量CODTNTPNH3-N建筑物排污系统注:数据主要来源于统计部门。表e-5流域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物排放量汇总表单位:t/a行政村名称总人口数产生量排放量处理量处理方式清运机制建筑物污染处理设施及能力注:数据主要来源于统计部门。表e-6流域水土流失污染物排放量汇总表(以乡镇为统计单位)单位:t/a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侵蚀模数土壤侵蚀面积土壤侵蚀总量CODTNTP注:数据主要来源于水利部门。9 表e-7流域内城市面源污染物汇总表城镇名称行政级别分片区名称区域特征水文特征降雨径流平均浓度(mg/L)负荷量(t/a)面积(km2)不透水率(%)排水体制主要汇入河道年均降雨径流量(万方)TPTNCODcrNH3-NTPTNCODcrNH3-N……城镇汇总——……城镇汇总——……城镇汇总——……城镇汇总——流域汇总——备注:城镇区域指:流域内的建制县城及以上级别城镇,其区域范围界定为城镇排水管网覆盖到的建成区;“分片区”指同一城镇区域内根据城市管网系统、地面坡度和汇流河道划分的子排水片区;“排水体制”指分流制、直排式合流制、截留式合流制等。9 表f湖面干湿沉降负荷汇总表湖泊AR类型污染物调查期间污染物平均浓度(mg/L)PW湖面面积(km2)年降雨量(mm)单位面积负荷量(kg/ha/a)湖面负荷量(t/a)降尘TNTP降尘量降雨TNTPNH3+-N表g-1湖内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量汇总表单位:t/a行政村名称养殖户名称养殖模式主要养殖品种年产量增值CODTNTP注:养殖模式填写网箱养殖或围栏养殖。9 表g-2湖泊内源污染物调查汇总表点位编号采样点特性间隙水浓度(mg/L)底层上覆水浓度(mg/L)污染排放量(t/a)经度纬度代表区域面积(Km2)沉积物空隙度下层水年均温度(℃)COD活性磷氨氮硝态氮COD活性磷氨氮硝态氮CODTNTPNH3-N12….表h-1入湖河道监测断面信息调查表序号河流名称经度(度分秒)纬度(度分秒)至入湖口距离(米)河宽(米)河堤高(米)是否硬化备注12345678910……9 表h-2入湖河道水文特征调查表序号河流名称河流长度(km)汇流面积(km2)年均径流总量(104m3)旱季日均流量(104m3)雨季日均流量(104m3)备注12345678910……流域汇总——9 表h-3入湖河流常规监测水质调查表河流名称季节径流平均浓度(mg/L)水质类别评价月份TPTNNH3—NCODcr旱季11121234雨季5678910注:水质类别评价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3)9 表h-4河流入湖负荷量汇总表序号河流名称季节入湖负荷量(吨/年)TPTNNH3—NCODcr1旱季雨季合计2旱季雨季合计3旱季雨季合计4旱季雨季合计…………旱季雨季合计流域汇总旱季雨季总计备注:旱季入湖负荷量为,旱季径流总量与旱季径流平均浓度乘积;雨季入湖负荷量为,雨季径流总量与雨季监测降雨径流平均浓度乘积。9 表h-5雨季河流降雨径流过程监测表监测河流名称次降雨日期降雨开始时间降雨结束时间日期采样时间(24小时制)水位(厘米)流速(米/秒)污染物浓度(mg/L)TPTNNH3—NCODcr注:至少需保证降雨径流过程的前期、中期、后期各采样一次。9 表i湖泊水量平衡一览表湖泊名称库容量(亿方)入湖水量年均地表径流入湖量(亿方)年均湖面降雨量(亿方)年均外流域调入水量(亿方)年均入湖地下径流量(亿方)入湖水量总计(亿方)年均水量变量(亿方)损耗及出湖量年均出流量(亿方)年均湖面蒸发量(亿方)年均调出水量(亿方)年均工农业及服务业提灌水量(亿方)年均出湖地下径流量(亿方)损耗及出湖量总计(亿方)注:“年均出入湖地下径流量”请参照水文部门估算数据选填。表j-1流域污水处理厂汇总表单位:t/a行政区名称处理厂名称设计处理能力实际处理量COD去除量TN去除量TP去除量NH3-N去除量尾水排放去向9 表j-2流域垃圾填埋厂汇总表单位:t/a行政区名称处理厂名称设计处理能力实际处理量渗滤液COD排放量渗滤液TN排放量渗滤液TP排放量渗滤液NH3-N排放量渗滤液处理方式及排放去向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