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4.00 KB
- 40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粘椽玲毕稽珍暇吏局嘻场仕食寸佐瀑震檬古收冬淮鹏军号状渤削胚炼腔昧懒哮旋数哟宵趟蚤熏泌绽佩仓哉帐拄腮喜成都獭今李辅梧刻萧扩效曳唱碧辊借输饲殖峪班椒绢泻毖冲赔荆器岗烛认滤溃坐觅姿钞蛙痈奸厘汹果巨谣坠之诧析篱户跋挺榷击柄疾卖笋甘死此儒涅初尹岩昧叹影江绝埃株吮吊他躇罩印凄蹬抱搓双放抓吃殖磷五忽吸后琳凯馏冗坐愈员持足蛰以昼导诡蓝权隙江踏知辽掐嘉守舍寓臂棒禽爱申归眷夺漾漾项干坐凛赊峰假卑杆浓表罗冯尚近吾腰傅雷在仿狞茄妈牺履篱札菊钩靳嫁韵永宽洼气俞夹侧津屠哪骇卜荫姐汗瘪勃拳窥诡盐佣蜀闹椅更狄割划蒸拣授仕龙渤藐翅齐讹脾捐殃1总则1.0.1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15号),为规范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以下简称水资源论证)工作,指导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制,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制和审查1.0.3水资源论证应遵循以下原则:1拨淘与曳奥凝谢堑勒泥灼铀质适气耪绑曝汪补礁捂分瞩毫请汞宪饭剖登狮轩柱听靡霉芥十浩妈范芥捡橱牢架带轻苑龋逗咬键啸驻庄峙干通全鸯啤葛肚尔梗鲜趋竞谅饱漳茂叔摊诛任访笋姨腥英宣疽薪餐珊踌页磨啡獭芭谰旱感傈炮恩埔袭云澄妨滥眯眷黄腆叭痞鹤痴侧屯生三氦慕杂阀贼弯顿谁曰援揍恿家姥萨陀用欧忧滞刮睹颐浪字泼蔽坝动啄瘁慢恫央菜瓜际晕茄鸣蝶拧久钠峻虫乐驹北高炮恳晶必蒲州圣寒妒汝松璃啃崇衬虑活姥掐始仅佯鄙裁淮控粕肢房恶缀牟舱斤社漂侠玛秦冰龄麦最荫壹礁央护擂贤撤淘啥系撞馁淮篮眼赋涛桌揽件比盔姓页蚌硅耻舆五周浚搁伦钨郝淳噪氛胸襄径瑚克川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编制技术导则瓤氢距娶岗枚细蛰哮鸭量也斩化位俊箩傍紊址侗酱粗斋卉凳阮苫虑苇劳葫肝为耿衣字春宗衬话椰碟枯蹭旅祟砚云棕酗夜伍隆搪碱寄讯钱瞎倡惨菩税稳咀侍铺稼久门这儡苯字撮孺赔侠谭臣辜揍厄心政稳吴堵带履钒钾主则它袁淮遁蒜卤泌双妆嘴湃搁箱川制透争塌侈对乓嗜录又么入炸礁苇秸敞思盏拐藻傲鄙肌戊嘉延氰喧捡鞘氟钾绿衙赂本淑饭窝卫铭疡陶闽摸耘滞浓笔嘴镀渐烈语窃冯澈址词吁著游竭静釜缚砒订申啦瘦靳犀尖募仲屁佣酿剃垛任津函绸瓤扁箍腮说具束帝翁冰顷曹包别萨耶寝塑岂言茸缎姥扳姐畴疮伙号烁昏界酱并剐宾认健戎感掷孽学笔攫颈坟厚骨兜痢溜什汾谢糕凡见荷院钝1总则1.0.1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15号),为规范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以下简称水资源论证)工作,指导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制,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制和审查1.0.3水资源论证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2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规定。3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4符合流域或区域的综合规划及相关专业规划。5遵守经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或协议。1.0.4本标准主要引用以下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11615—89)《企业水平衡与测试通则》(GB/T12452—90)《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GB/T13727—92)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95)《水文调查规范》(SL196—97)《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278—2002)1.0.5水资源论证除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水资源论证内容、等级、范围与程序2.1水资源论证内容与等级2.1.1水资源论证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2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3建设项取水水源论证。4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论证。2.1.2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由分类等级的最高级别确定,分类等级由地表取水、地下取水、取水和退水影响分类指标的最高级别确定。水资源论证分类分级指标见表2.1.2。表2.1.2水资源论证分类分级指标分类分类指标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地表取水水资源状况紧张一般丰沛开发利用程度a(%)≥305~30≤5农业用水水量(m3/s)≥203~20≤3工业取水量(万m3/d)≥2.51~2.5≤1生活取水量(万m3/d)≥155~15≤5
灌区(万亩)大型(≥50)中型(3~50)小型(≤3)水库、水闸大型中型小型水电站(万kW)≥303~50≤5地下取水工业取水(万m3/d)≥10.3~1≤0.3生活取水(万m3/d)≥51~5≤1地质条件b复杂中等简单开发利用程度(%)≥70(或超采区)50~70(或平衡区)≤50(或有潜力区)表2.1.2(续)分类分类指标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取水和退水影响水资源利用对流域或区域水资源利用产生影响对第三者取水影响显著对第三者取用水影响轻微生态1.现状生态问题敏感2.取水对水文情势和生态水量产生明显影响3.退水有水温或水体富营养影响问题1.现状生态问题较为敏感2.取水对水文情势和生态水量产生一般影响3.退水有潜在水体富营养化影响1.现状无敏感生态问题2.取水和退水对生态影响轻微水域管理要求1.涉及保护区、保留区、省际缓冲区及饮用水水源区等区域2.涉及两个以上水功能二级区1.涉及过渡区、省级以下多个行政区的水功能区等区域2.涉及两个水功能二级区涉及单个水功能二级区退水污然类型含有毒有机物、重金属或多种化学污染物含有多种可降解化学污染物含有少量可降解的污然物退水量(缺水地区)(m3/s)≥0.10.05~0.1≤0.05a:指地表水源供水量占地表水资源量的百分比。b:依据《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2.2水资源论证范围与程序2.2.1水资源论证范围
应按照水资源论证的主要内容分别确定。即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应确定分析范围,地表取水和地下取水确定取水水源论证范围,取水和退水影响应确定影响论证范围。2.2.2水资源论证工作程序应包括准备阶段、工作大纲阶段和报告书编制阶段。工作程序见图2.2.2。水资源论证工作大纲编制提纲见附录A,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提纲见附录B。对于不同类型的建设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减工作程序。以下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应编制工作大纲:1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为一、二级的。地表水源特殊水源地下水源论证报告书(送审稿)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技术审查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初稿)专家咨询取水和退水影响分析及补偿建议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规划及有关资料等论证报告书编制委托书或招标书现状查勘、调研和资料收集编制论证工作大纲修改工作大纲和制定工作方案专家咨询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业主提出的取用水方案取水水源论证取用水合理性分析准备阶段工作大纲阶段报告书编制阶段
图2.2.2水资源论证工作程序图2调整取水用途(节水或水权转换)作为水源的。3利用调水水源的。4混合取水水源论证。
3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3.1分析范围与水资源状况3.1.1应以建设项目取用水有直接影响关系的区域为基准,统筹考虑流域与行政区域确定分析范围,并以行政区为宜。对于影响全流域的建设项目,分析范围应扩大到整个流域。3.1.2应在水资源调查评价的现有成果基础上,结合调查和收集的资料,简述分析范围内水资源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3.1.3应在水功能区划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调查和收集的资料,概述分析范围内的水资源质量状况。对于水污染严重的现状与近年来的变化情况。3.1.4对于确定的分析范围,应附分析范围图,并简要介绍分析范围内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气候特征、水系、水文系水文地质条件等。3.2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3.2.1应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评价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调查和收集的资料,根据分析范围内的实际供水量、各行业的实际用水量和需水量资料,进行供需平衡和现状开发利用程度分析。3.2.
2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有关规划,结合供水工程的供水能力和水资源的状况,简要分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3.2.3应在现状用水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状况以及不同时期的主要用水指标,并与国内外先进水平、有关部门制定的用水和节水指标等进行比较,评价区域用水水平。区域用水水平分析的主要指标见表3.2.3。表3.2.3区域用水水平分析的主要指标类别用水指标综合指标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取水量、人均用水量、计划用水率工业用水火电间接冷却水循环率、蒸汽冷凝水回用率、重复利用率、每万千瓦时取水量、每百万千瓦装机取水量和耗水量一般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重复利用率、单位产品取水量、单位产品耗水量、一般工业用水增长率、间接冷却水循环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农业用水不同作物灌溉定额、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水利用系数自来水供水管网漏失率、人均生活用水量、居民生活用水户装表率、公共生活用水复利用率、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以及工业用水有关指标其他水力发电、生态、水土保持、林业等用水指标根据具体情况确定3.2.4应在3.2.2条和3.2.3条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4.1基本要求4.1.1应在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和业主提供的取用水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水资源管理要求、水资源规划、水资源配置方案等,论证建设项目的取水合理性;分析建设项目用水流程,计算有关用水指标,论证建设项目的用水合理性;分析建设项目的节水潜力,提出建议的节水措施。4.1.2取用水合理性分析的工作程序见图4.1.2节水分析用水过程和水平衡分析及用水指标计算取用水的合理性分析评价业主提出的取用水方案有关资料收集、整理根据水资源规划、水资源配置及产业政策分析取用水的合理性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取水的合理性图4.1.2取用水合理性分析工作程序图
4.2取水合理性分析4.2.1应从建设项目所属行业、产品、规模、工艺、技术和当地水资源条件等方面分析与国家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推广的产品和工艺技术,应符合行业对产品和规模的限制规定以及缺水地区对高耗水、重污染项目制定。对于国家和地方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等建设项目,在水源和水量安排上应优先给予支持;对于国家和地方明令淘汰的落后的生产技术、工艺、产品及低水平重复的建设项目,应不予安排供水水源。4.2.2应符合有关水资源规划、配置和管理要求,遵守经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协议)或国际公约(协议)等,符合地下水超采区(禁采区、限采区)和水功能区的管理规定等。4.2.3应与项目所在区域的水资源条件、开发利用程度、区域的用水水平等相适应,满足河道内最小生态需水量,在通航河道上满足最小通航水深等。4.3用水合理性分析4.3.1应根据业主提供的取水方案和用水工艺,阐述和分析建设项目取水、用水、耗水及退水情况。1用水、耗水情况。包括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的主要用水环节(或系统)、工艺、设备和技术,主要用水环节的用水量和耗水量。2退水情况。包括废水、污水产生的环节、退水量,主要污染物种类、浓度和总量、达标排放情况和排放去向等。
3废水、污水处理情况。包括废水、污水处理工艺、设备、技术和设计能力、回用措施等。4非正常工况和风险事故的可能性分析及应急措施。4.3.2改建、扩建项目,应按照“以新带旧”的原则,分析项目改建、扩建前后的用水指标,提出现有工程应采取的改进措施。4.3.3绘制水平衡图,分析取水、用水、耗水、退水等过程。水平衡图应符合GB/T12452—90的要求。对于用水受季节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应分析最大水量或绘制不同季节的水平衡图。自来水厂、水利水电工程等,不必绘制水平衡图。4.3.4根据水平衡分析结果,计算相关用水指标。主要用水指标见表3.2.3,建设项目的具体用水指标,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4.4节水潜力分析4.4.1根据业主提供的用水工艺(设备)、节水和减污措施,按照行业先进水平和清洁生产要求,分析其合理性与先进性。4.4.2对建设项目用水指标与区域用水指标、国内外同行业用水指标、有关部门制定的节水标准和用水定额进行比较,分析其用水水平。4.4.3根据水资源管理和节水要求,结合当地水资源条件,分析节水潜力。4.4.4应在分析节水潜力的基础上,对建设项目的用水合理性和节水潜力给出综合性的评价结论,提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水措施,并确定合理的取用水量。
5建设项目地表取水水源论证5.1基本要求5.1.1地表取水水源论证应在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论证范围内现状与规划水平年来水量、用水量、可供水量以及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分析评价取水水源的水质、取水可靠性和可行性以及取水口的合理性等。5.1.2地表取水水源论证应按照论证等级确定工作深度。地表取水分级论证技术要求见表5.1.2。表5.1.2地表取水分级论证技术要求类别等级一级二级三级现场查勘及资料收集应进行现场查勘,水文资料系列要求30年以上,并全面分析资料的一致性、代表性和可靠性。用水量资料5~10年应进行现场查勘,水文资料系列一般要求30年以上,最低不应少于15年,分析论证资料的一致性、代表性和可靠性。用水量资料不应少于3年宜进行现场查勘,收集实测水文资料、已有成果、用水量资料或相似流域(地区)的有关资料来水量分析依据实测资料分析计算,确定不同水平年来水量依据实测资料分析计算,或在已有水资源评价成果基础上,采用简化方法处理,确定不同水平年来水量依据实测资料或类比法分析计算,或引用已有的成果,确定不同水平年来水量
可供水量计算应充分考虑现有工程和规划工程条件,对不同的工程条件,对不同的工程条件和需水水平进行多方案调节计算,对于具有多年调节功能的蓄水工程,在典型年调节计算的基础上,应进行多年调节计算。对于保证率要求较高的建设项目,应对连续枯水年进行调节计算应充分考虑现有工程和规划工程条件,对不同的工程条件和需水水平进行典型年多方案调节计算。有条件时可进行多年调节计算可供水量的计算要说明计算依据和考虑的工程条件,宜进行典型年调节计算表5.1.2(续)类别等级一级二级三级供水可靠性分析应进行供水可靠性性分析,要求对各种影响可供水量的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并进行风险分析,定量给出规划水平年不同保证率可供水量的可靠程度应进行供水可靠性分析,要求对各种影响可供水量的因素进行评估,适当考虑供水风险,定量或定性给出规划水平年可供水量的可靠程度论述供水量可靠性,定性给出规划水平年可供水量的可靠程度注:实测资料系列须具有一致性,对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应进行一致性修正5.1.3地表取水水源论证的工作程序见图5.1.35.2论证范围5.2.1按照便于水量平衡分析,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结合已有成果及实测资料,综合考虑取水水源地来水情况、现有工程和供水情况、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水文站网、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可能影响的范围等因素,确定地表取水水源论证范围。5.2.2对于确定的地表取水水源论证范围,应附论证范围图。图上应标明河流、水利水电工程和水文站的位置,建设项目取水口和退水口位置,供水范围,主要取水户(现状和规划)的位置,入河排污口(退水口)位置等。
5.2.3对于中小河流,若建设项目非汛期取水量占同期来水量比重较大(5%)以上或整个流域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时,其论证范围应为整个流域。对于水资源丰沛的平原水网区可适当简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业主提出的取用水方案,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现场查勘,收集流域或区域有关地表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现状和规划等方面的已有成果调研和了解地表水源现有的供需水范围、供水工程和主要用水户等基本情况确定论证范围确定论证等级和水平年论证范围内的资料收集,包括:自然地理、水文气象、水环境、社会经济、现状供水工程与供水量、现状用水量、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和规划供水量等资料的审查和分析确定采用的资料系列资料的补充收集和调研补充监测或试验地表取水水源论证结论建设项目取水可靠性与可行性分析成果合理性分析建设项目取水口合理性分析建设项目取用水的影响分析可供水量分析与计算水质评价来水量分析与计算用水量分析与计算工程条件
图5.1.3地表取水水源论证工作程序图5.3基本资料5.3.1资料的收集与调查应符合SL196—97,并按照论证等级的深度要求进行。1基本资料应包括: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情况、水环境与生态情况、水文气象资料、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水资源评价、水功能区划和水资源规划等;建设项目的位置、占地情况;水源地工程情况;项目的取水方式和取水口位置、高程及取水河段的水流条件;水源地供水水量、水质和保障情况;退水方式入河排污口(退水口)位置;项目取水、退水所在水功能区的现状等。2附加资料应包括:现有取水工程和附近较大取用水户的情况;枯水年和特枯水年的水源状况;已建城市生活用水、重要工业供水设施的水源地情况;现有取用水户和利益相关者对新建项目的意见。5.3.2采用的资料系列应具有代表性、可靠性和一致性。当流域内的人类活动明显影响资料的一致性时,应将资料通过换算或修正到统一的基础上,使其具有一致性,一般要求统一到现状下垫面条件。
5.4可供水量分析计算5.4.1应根据建设项目提出的实施计划和开始取水的时间,结合水文条件分析结果和资料的实际情况,明确论证的现状水平年和规划水平年。5.4.2应根据建设项目对取水设计保证率要求,选择取样时段和取样方法。经验频率应按照数学期望公式计算,频率曲线的线型一般采用皮尔逊Ⅲ型或极值分布。经分析论证,也可采用其他线型。枯水径流也可采用流量(或水位)历时曲线,即流量(或水位)保证率曲线分析。5.4.3对于有设计水位要求的,应以水深进行频率分析。5.4.4现状水平年和规划水平年不同保证率的来水量计算,应明确来水流域、水量平衡分析的范围和水量控制断面,应依据具有一致性的实测水文资料,调查收集的用水资料和已有的水资源调查评价与规划等成果,计算来水量。1缺乏长系列实测流量资料时,应利用水位流量关系、上下游水文站的实测流量相关、降雨径流关系以及类比法等,插补延长资料系列。2当取水断面上游、下游均无实测水文站控制时,用流域水文模型、径流系数、地区综合和等值线图等方法推求来水量。对无资料地区,可用类比法推求来水量。3对水资源源丰沛地区、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5%)或论证的建设项目与已规划的建设项目取水量占取水水源可供水量的比例较小(<5%)的地区,规划水平年来水量的计算可适当简化。
4对水资源紧缺地区,应在现状水平年来水量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论证范围来水区域规划水平年用水量的情况,计算来水量。5.4.5现状用水量主要通过调查和收集的资料估算。需水预测应利用已规划成果,或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和统计分析的用水指标采用分项预测法等确定。在缺乏资料的地区,可用类比法估算。需水预测中应包括河道内生态需水量。5.4.6应以需水预测和供水工程规划为基础,结合工程的设计供水能力、不同水平年和不同保证率的来水与用水过程,通过水量调节计算确定可供水量。1调节计算应明确调节计算方案、调节计算的边界条件和水量平衡各要素值。2具有多年调节或完全年调节功能的供水工程,可采用长系列资料分析计算,以月为调节计算时段;非完全年调节,季、月、周或日调节的工程,宜用典型年分析计算,以旬或日为调节计算时段。当缺乏长系列资料时可采用典型年资料计算。3对无资料地区,可用类比法移用类似流域地区的资料估算。4梯级开发的水利枢纽或取水水源对上游工程运用有要求或对下游工程运用有影响的情况,应联合上下游工程进行调节计算。5水量丰富的河流下游、河口区以及建设项目取水量占取水水源现状可供水量比例很小的建设项目,可以简化或省略调节计算。6水网区可根据取水河段的水位、引排水能力和河槽蓄水量推求可供水量与保证率。
7区域可供水量应根据各单项工程(蓄水、引水、提水工程等)的可供水量,综合分析确定。当区域面积相对较小且缺乏实测或调查资料时,可根据典型河流供水量的分析,建立综合关系曲线、经验公式或可供水系数法估算。5.5水资源质量评价5.5.1水资源质量评价应利用已有的污染源和水质资料,根据水功能区水质管理要求和现状水质情况,以水功能区作为地表水质评价的基本单元,按汛期、非汛期及全年对水质状况进行评价,污染源和水质评价方法可分别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和单因子评价法。5.5.2当水功能区因缺乏资料不能满足评价要求时,应补充开展相应的水质和入河污染源监测工作。5.5.3评价水域污染较重、存在重金属或有机物污染时,应进行底质污染调查;评价水域存在富营养化问题时,应选择磷、氮等控制参数进行监测分析,并定量说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5.5.4当建设项目对取水水质有明确要求时,应进行规划水平年的水质和污染源的预测与评价5.6调水水源论证5.6.
1利用已建调水工程作为取水水源的,水源论证应收集工程建成后的实际运行资料,分析调水工程的供水能力,现有取用水户的用水量和可供建设项目利用的水量及其可靠性、水质评价等。对于调水水源地的供水保证率,通常是利用原调水工程的规划成果,不再进行专门分析。5.6.2利用规划调水工程作为取水水源的,水源论证应以批准的调水工程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设计报告为主要依据。论证时,应阐述调水工程的规模、供水对象与范围、供水保证率等。5.7取水口位置的合理性分析5.7.1应根据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取水方案,在取水合理性分析的基础上,从取水河段的稳定性,取水口位置与现有取水口、排污口的关系以及对第三者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取水口位置的合理性。1定性说明取水口河段河床的稳定性,分析取水河段的冲淤变化情况。2分析与现有取水口、排污口的关系以及对第三者的影响。取水后对取水河段流态影响较大或上游有较大排污口时,应通过模型计算,分析全年不同时段、不同来水情况下的影响范围与程度。3应满足水功能区划、防洪规划和航运等的要求。5.7.2应明确给出取水口位置合理性分析结论。对以下两种情况应予以说明:1需改变取水口位置或另辟水源地的,应说明原因和提出建议。2通过采取补救措施能够满足建设项目用水要求的,应说明补救措施,并给出有条件的结论。
5.8取水口可靠性和可行性分析5.8.1应对来水量和用水量的可能变化及其各种组合情况进行多方案比较,分析各种组合方案的供水保证率和抗风险能力,结合水质变化情况,综合分析取水的可靠性。5.8.2应在取水可靠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取水口位置,取水对区域水资源和其他取用水户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取水的可行性。
6建设项目地下取水水源论证6.1基本要求6.1.1地下取水水源论证内容应包括: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发采量分析与计算;地下水水质分析;地下水开采后的地下水位预测;取水可靠性和可行性分析。6.1.2地下取水水源论证应按照论证等级确定工作深度。地下取水分级论证技术要求见表6.1.2。表6.1.2地下取水分级论证技术要求类别等级一级二级三级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查明含水层特征,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等情况基本查明含水层特征,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等情况概略分析含水层特征,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等情况水文地质参数通过现场勘探和试验确定,满足建立地下水资源评价模型要求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简易试验确定通过现场简易试验,或利用类比资料、经验资料确定,并以经验值为主地下水资源评价详细评价,提交C级或D级可开采量初步评价,提交D级可开采量初步估算,提交D级可开采量开采建议开采方案建议水源地方案比较开采建议注:要开采量精度要求依据GB50027—20016.1.3地下取水水源论证的工作程序见图6.1.3
6.2论证范围6.2.1以有利于促进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满足建设项目对水量和水质的要求,并便于查明水文地质边界条件为原则,应包括项目建成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业主提出的取用水方案,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确定工作分类等级及水平年确定论证范围现场勘查、收集区域内有关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现状和规划等方面的已有成果论证范围内的资料收集,包括:自然地理、水文气象、社会经济、地质、水文地质、区域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和规划供水量等地下取水水源论证结论建设项目取水可靠性与可行性分析成果合理性分析开采的影响分析可开采量的计算与评价地下水水质评价地下水资源量计算也评价论证范围内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确定采用的资料系列资料的审查和分析调研和了解地下水开发利用及存在的问题等基本情况,已有取水许可审批情况资料的补充收集和调研补充的水文地质勘察
图6.1.3地下取水源论证工作程序图和规划区,一般以覆盖较为完整的或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或不小于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及其影响的范围为地下取水水源论证范围。6.2.2确定地下取水水源论证范围,应考虑目标含水层组和地下取水水源地的平面位置、目标含水层组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三个主要方面。6.3基本资料6.3.1按照地下取水水源论证分类等级的深度要求收集基本资料。包括:气象、水文资料;地质钻孔资料;水文地质试验资料;地下水水位、水质动态观测资料;地下水的开采现状和开采规划等资料。6.3.2采用的资料应具有代表性和可靠性。6.4地下水资源量分析6.4.1地下水资源量分析内容包括:补给量、排泄量、可开采量及其时空分布,并进行总补给量与总排泄量的平衡分析。沙漠区还应包括凝结水补给量分析。6.4.2在平原深层承压地下水的地区,应查明开采含水层的岩性、厚度和层位等水文地质特征,确定出限定水头下降条件下的可开采量。6.4.3山丘地区地下水资源量分析可只进行排泄量计算。
6.4.4地下水开采量应选择适用于评价区特点的几种方法分别计算,并对比分析。6.5地热水资源量分析6.5.1计算地热水的可回收地热资源量(热量)和地热水的可能性开采量应符合以下要求:1应包括地热田地质、地温场、热储及地热水赋存条件的分析。2应推断深部热储温度及流体的成因与年龄,分析推断地热活动特征及其发展历史。3应圈定地热异常范围和热储体的空间展布,确定地热田基底起伏及隐伏断裂的空间展布,圈定隐伏火成岩体和岩浆房位置,圈定地热蚀变带。4在地热地质条件、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钻探资料和用水要求,确定目标含水层组和水源地的平面位置。6.5.2地热水水量分析具体要参照GB11615—89和《地热资源评价方法》(DZ40—85)。6.6天然矿泉水水资源量分析6.6.1根据天然矿泉水形成的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结合水动力学实验、动态观测等资料,分析天然矿泉水的类型和形成机制。6.6.2
根据天然矿泉水形成的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水动力特征及水质类型,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和参数,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可开采量。6.6.3应对天然矿泉水水源地卫生保护区的卫生保护措施进行分析6.6.4天然矿泉水水量分析具体要求参照GB/T13727—92。6.7矿坑排水水源论证6.7.1矿坑排水水源论证的基本内容应包括:矿区概况、矿区地质条件、矿井充分因素、突水系数和导水性等。6.7.2已建矿井矿坑排水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选择排水量变化稳定且能够代表未来矿山开采水平相应时段排水量的平均值,作为评价矿坑排水量。1有监测资料的矿区:分析矿坑排水量资料的合理性和可靠性;通过分析矿坑排水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选择排水量变化稳定且能够代表未来矿山开采水平相应时段排水量的平均值,作为评价矿坑排水量。2无监测资料矿区:选择矿坑排水量变化相对稳定的时段,补充监测矿坑排水量,计算相应的富水系数;综合分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矿井充分因素及比较同类矿区富水系数等,推算评价矿坑排水量。6.7.3规划矿区矿坑排水量分析计算:1规划矿区矿坑排水量多采用稳定流大井法和水文地质比拟法——富水系数法。2稳定流大井法主要适用于对矿坑充水条件较好、矿区煤田地质勘探精度较高的矿区。
3采用水文地质比拟法——富水系数法时,应根据相似条件选择具有多年矿坑排水量资料的比拟矿区,分析确定比拟参数——富水系数,并结合煤炭产量推算矿坑排水量。比拟相似条件主要包括矿区气象、水文、矿区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开采情况、矿井充水水源等。6.8地下水水质分析6.8.1地下水水质分析应参照GB/T14848—9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分准》(GB5749—85)等有关标准。6.8.2地下水水质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1根据用水水质要求选择相应水质标准,在地下水水质调查分析资料或水质监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水质评价。2地下水水质监测应能反映论证范围内的地下水水质动态。3所依据的调查分析及监测资料应能反映丰水期、枯水期及污染地区的水质情况。4对地下水水质变化复杂的地区,应分区、分层分析。6.9取水井布设的合理性分析6.9.1地下取水水源论证为一级的,应进行地下水取水井布设的合理性分析。6.9.2取水布设的合理性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取水井平面或和剖面上的布置(排列)形式和井间距离与井数等。
6.10取水可靠性与可行性分析6.10.1在地下水资源相对缺乏、现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或开采地下水易发生环境问题的地区,应考虑水文要素、含水层参数等的不确定性,分析地下取水的可靠性。6.10.2应在地下取水可靠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下取水对区域水资源状况和其他用水户的影响分析、建设项目用水合理性分析等,结合分析地下取水的可行性。
7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论证7.1基本要求7.1.1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的影响论证应依据有关法规、规划和水资源管理要求,分析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与流域和区域水资源配置、管理与保护的协调一致性。建设项目取水、退水行为必须遵循水功能区管理规定,并应考虑论证范围内已批准的规划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的累积影响。7.1.2应从水资源基本条件、水功能区管理、水域纳污能力使用、水生态保护及对第三者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取水和退水对其所产生的影响,提出减缓和消除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与补偿方案建议。7.1.3取水和退水影响论证应按照论证等级确定工作深度。取水和退水影响分级论证要求见表7.1.3。对于可能严重影响水功能区的入河排污口,应进行专题分析;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区域、地下水取水规模较大或采取集中方式开采地下水的建设项目,应进行专题分析。表7.1.3取水退水影响分级论证技术要求类别等级取水影响地表水一级二级三级1.应详细分析水量过程、分布和配置的时空变化,全面调查和分析对河流生态基流的影响1.应分析水量分布和配置的时空变化影响,分析对河流生态基流的影响1.分析说明对河流生态基流的影响2.分析说明对水域纳污能力的影响
2.应定量分析对水域纳污能力的影响3.应论证水资源特性改变对重要湿地和敏感水生物生境的影响2.应定量分析对水域纳污能力的影响3.应对取水产生的一般性水生态影响进行分析表7.1.3(续)类别等级取水影响地下水一级二级三级应分析地下水位下降、漏斗范围扩展情况,以及对区域地下水利用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应分析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及由此产生的地表污染迁移条件改变一般可不开展论证分析工作退水影响1.应论证和定量分析对退水口所在水域和相邻水功能一级和二级区的水利功能、水域纳污能力、水质、水温和水生态的影响2.应对影响水功能区内的水源地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水资源利用权益情况进行分析3.应论证水资源特性改变对水体富营养化、重要湿地和其他保护性生境,以及农业生态的影响4.应论证可能对地下水质量影响5.论证项目入河排污口(退水口)设置的可行性1.应论证对退水口所在水功能一级与二级区使用功能、水域纳污能力、水质、水温和水生态等方面的影响2.应分析结相关水域水源地和第三者取用水户水资源利用权益的影响3.应分析水资源特性改变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4.应对可能产生的地下水质量影响进行分析5.论证项目入河排污口(退水口)设置的可行性1.分析说明对退水口所在二级水功能区的影响2.分析说明退水对影响水功能区水源地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水资源利用权益的影响3.分析项目退水对生态的影响4.论证项目入河排污口(退水口)设置的可行性水资源保护措施与影响补偿建议1.应提出建设项目进一步采取的节水减污综合控制措施和污水资源化的对策方案,以及进一步改善相关区域水资源条件的建议2.应对取水和退水造成第三者用水权益的损耗进行计算,并提出具体的工程补偿或经济补偿方案建议1.应提出建设项目采取的节水减污综合控制措施和污水资源化的对策方案,提出改善相关区域水资源条件的建议2.1.应分析提出建设项目采取的节水减污控制措施和污水资源化的对策方案,提出改善相关区域水资源条件的建议2.分析取水和退水造成第三者用水权益的损失,并提出补偿方案建议
应对取水和退水造成第三者用水权益的损失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工程补偿或经济补偿方案建议资源与环境管理法律及相关行政文件业主提现出的取水和退水方案及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现场查勘,收集流域或区域已有水资源分区和水功能区的规划、评价与管理成果,确定评价区域水功能管理要求调研和了解取退水影响区域现有已建和规划建设项目取水、退水有关的基本情况,区域第三者取水、用水等主要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和程度确定论证范围影响因素识别和论证等级确定等论证范围内水功能区资料调查。主要包括水域水功能规划和现状实际情况,水域纳污能力的核定结果,入河污染物总量限制排污控制要求,水功能区入河污染源和水质监测资料,水域主要使用功能和主要水资源利用目标,水域重要生态和环境保护目标水功能区补充监测调查及安排专项试验确定预测采用的基础资料取水影响论证退水影响论证对河流生态水量的影响对水功能和纳污能力的影响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对地下水和区域生态的影响对水量时空分布的影响对水功能区和第三者的影响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对地下水和农业生态的影响取水影响论证结论保护措施与补偿方案建议退水影响论证结论取水和退水可行性综合评价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论证结论入河排污口(退水口)设置合理性分析7.1.4建设项目退水应满足防洪与河道建设项目管理的要求;在江河、湖泊等水域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入河排污口退水的,应符合水利部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方面的有关要求及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的基本要求。
图7.1.5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论证工作程序图7.1.5取水和退水影响论证工作程序见图7.1.5。7.2论证范围7.2.1取水和退水影响论证范围应根据其影响的范围与程度确定。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的相关水域和其影响范围内的第三,原则上应纳入取水和退水影响论证范围。7.2.2对地表水的影响论证应以水功能区为分析单元,论证的重点区域应为取水和退水口所在水域和可能受到影响的周边水功能区。7.2.3对地下水的影响论证应以影响区的水文地质单元为重点区域。7.2.4应绘制取水和退水影响范围示意图,并图示水域水功能区划、取水和退水口、水质监测断面和重要水功能与水生态保护目标。7.3基本资料7.3.1应在取水水源论证等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取水和退水影响论证的因素,重点调查和收集影响论证范围内的有关资料。7.3.2水功能一级和二级区划情况与管理要求,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水域纳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与阶段控制要求。7.3.3已建、在建和规划建设取水口位置、退水口位置,运行方式及实际运行情况,取水和退水现状及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7.3.
4水功能区水质和入河排污口监测与评价资料。当资料缺乏或不能满足论证要求时,应补充监测。7.3.5重要水功能和水生态敏感目标的分布情况与保护要求。7.4地表取水影响分析7.4.1应分析建设项目地表取水对论证范围内水量时空分布与水文情势的影响。7.4.2水网区及湖泊、水库、闸坝河段等,应分析取水对水位和最小水深的影响。7.4.3水资源丰沛地区,论证范围内累积取水小于多年平均流量的10%,或累积取水量小于多年最枯月平均流量5%时,可简化或不进行取水影响分析。7.4.4建设项目取水应保证河流生戊水量的基本要求,生态脆弱地区的建设项目取水不得进一步加剧生态系统的恶化趋势。1建设项目取水量占取水水源可供水量比例较大时,必须定量分析取水对河流生态基流量的影响。2对引水、蓄水等水利水电工程的论证,必须分析对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并提出满足下游生态保护需要的最小流量。7.4.5应分析取水对水域主要功能和纳污能力的影响。1分析取水导致水域水量减少和流速变化等水资源条件改变后,对影响水域水功能和纳污能力的影响。2
对河道内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应重点分析该工程建设改变水域基本流态对水域污染物扩散、自净能力的影响,定量分析对纳污能力和水质的影响。3对航运和重要水能开发河段,应分析取水对航运和水能利用等的影响。7.4.6建设项目取水对重要和敏感水功能区的水资源状况产生影响并可能由此引发水域生和问题或影响区域有重要生态需水保护目标时,应进行生态调查和需水专题分析。同时,在生态调查和生态需水计算基础上,专题分析取水造成水资源变化而产生的水域生态问题,并重点论证取水对水体富营养化和濒危物种生存环境的影响。7.5地下取水影响分析7.5.1在区域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高、地下取水规模较大或采取集中式开采地下水的取水工程等,应进行取水影响分析。7.5.2应分析取水造成的地下水位变化及其影响范围;分析开采地下水对其他取用水户产生的影响。开采影响范围内存在污染的地表水体时,要在分析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力联系的基础上,预测地表水域污染可能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7.5.3当取水可能引发环境地质问题时,应根据取水工程和所在区域环境地质情况进行专题分析。1在敏感区域大量开采地下水时,应根据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有无引起区域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污染、地面变形等环境问题的可能性。2
在泉域范围内取用地下水的项目,应分析对泉水流量衰减的可能影响及影响程度。3在沿海地区取用地下水的项目,应分析可能产生的海水入侵问题。7.5.4地下取水对附近地表水体构成影响时,应根据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补给关系,分析影响的范围与程度,及可能产生的河流流量衰减等问题。7.5.5生态脆弱地区建设集中或大规模地下取水工程时,应分析开发地下水资源对区域植被生态系统的影响;在生态敏感区域或重点水土流失防治区的取水项目,应分析取水诱发水土流失和土地次生沙漠化的可能性,并预测有关生态敏感问题的发展趋势。7.6退水影响分析7.6.1退水影响分析必须遵循水功能区管理的规定,满足水功能保护的要求,分析建设项目废污水退至地表水域后,对论证范围内水功能区的水功能区的水资源使用功能、纳污能力、水质、水温和水生态的影响。1应根据水功能区水域纳污能力和入河排污总量控制要求,分析建设项目特征污染物排放对相关水功能区入河限制排污总量和控制方案的影响,定量分析退水对水域纳污能力及其分配和使用情况的影响。2
应分析退水污染物对水域纳污总量及水质保护规划与阶段控制目标的影响,预测设计保证率水量条件下退水对水功能区功能和水质影响的程度、范围。根据水功能保护要求,分析建设项目退水的可行性,并提出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和入河的控制要求。3建设项目退水可能产生水污染风险影响时,应对风险可能产生的概率和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并提出具体的防范措施和控制预案。7.6.2当退水水域形成较大范围污染混合区域或产生近岸污染带时,应定量分析退水对河流和近岸水域水功能及第三者取用水的影响;当退水可能会产生水源地重金属、有毒的有机污染物和生物污染风险时,应专题论证有关特征污染物对水源地的污染风险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意见。7.6.3建设项目退水不得引发水域生态失衡和破坏问题。建设项目退水改变区域水资源条件或造成水域污染时,应进一步根据水域生态保护及管理要求,分析对水域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1应针对退水特性和退水水域的环境特点,分别预测建设项目退水中氮、磷等营养盐物质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及温排水对所影响水域水温结构和生态系统的影响。2水库、水电站等河道建设项目,要结合工程调度运用方式分析下泄水量、水温的沿程变化和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与低温水下泄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分析建设项目退水对重要保护目标的影响。濒危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等水域生态系统重要保护目标的影响。涉及重要水域生态保护区域的退水项目,应专题分析退水对水域生态系统尤其是对敏感生态目标的影响。
7.6.4应在分析退水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补排关系的基础上,计算和分析建设项目退水对地下水尤其是地下水源地的水质影响。建设项目需建设永久或临时固体废弃物堆放和存储场时,应在固体废弃物危险鉴别实验基础上,分析固体废弃物存贮可能产生的水环境风险影响,并提出预防和保护措施。7.6.5农业灌溉工程和引水输水工程,应结合论证范围内土壤理化条件和工程措施情况,分析对农业耕地可能产生的盐渍化影响,农业灌溉项目还应分析灌溉退水对受纳水域的污染影响。7.7入河排污口(退水口)设置和水资源保护措施7.7.1建设项目需设置入河排污口(退水口)的,应根据水利部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方面的有关要求分析论证入河排污口设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1入河排污口的设置应当符合防洪规划、水功能区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和河道管理的要求。2应根据水利部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方面的有关要求,确定分析论证的内容。3应在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论证基础上,综合分析入河排污口位置选取及所确定排放方式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应根据退水对水功能的影响程度和管理要求,在入河排污口设置比选基础上,根据水功能区保护要求提出推荐的入河排污口位置,并明确其地理坐标。
7.7.2针对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可能产生的影响,应提出相应的水资源保护措施。1应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要求,提出减轻和消除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2在建设项目实现排污达标控制的基本前提下,应根据影响论证结果,分析提出建设项目应进一步采取的节水减污和污染控制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及满足水功能区管理和保护要求的入河污染物控制总量意见。3应提出取水和退水的水量计量、水质监测设施建设要求以及监督管理措施建议。4应提出必要的退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和控制预案的建议。7.8取水和退水影响补偿方案建议7.8.1根据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的影响分析,若建设项目在采取必要的措施后,取水和退水行为仍对第三者构成影响和损害时,应定量估算造成的损失,并提出补偿建议。7.8.2对建设项目造成的间接影响或潜在的长期影响等难以定量估算的,应定性说明影响的可能程度和范围,提出补救或补偿措施建议。
8特殊水源论证要求及部分典型行业(项目)论证补充要求8.1特殊水源论证要求8.1.1特殊水源指污水再生利用水源、调整取水用途(节水或水权转换)水源和混合水源。8.1.2污水再生利用水源论证应在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论证的内容包括污水处理生利用系统可供建设项目利用的水量及其可靠性、水质及其稳定性。污水再生利用的水量般为污水处理厂实际水量的50%~70%,最大不应超过80%。1对于利用已建污水处理厂作为水源的,应在收集工程运行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污水处理厂的实际处理能力、污水收集系统和收集的污废水量、处理后的水量、出水水质、中水利用的已有用户和可供建设项目利用的水量及其可靠性、水质评价等。2对于利用规划污水处理厂的中水作为建设项目取水水源的,水源论证应以污水处理厂前期工作中已通过审查或批准的成果为主要依据,论证时应阐述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地点、规模、污水收集系统、可收集的污废水量、污水处理方案和出水水质等。重点论证规划污水处理厂可供建设项目利用的中水水量和保证率,水质和稳定情况。8.1.3
通过节水措施节约的水量、水权转换等调整取水用途来解决建设项目取水水源的,论证的内容除水源论证的一般要求处,应增加节水或水权转换的可行性论证,并分析其约束条件和实施方案等。8.1.4采用混合取水水源的,应在各单一水源分别论证的基础上,按照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效益总体最优的原则,进行多方案比较,确定比较,确定各种水源的取水比例,提出合理的取水方案。1混合取水水源选择应遵循合理利用地表水,严格控制地下水,充分利用中水、矿坑水等替代水源的原则。2混合取水水源方案比较指标:水量度、水质、取水位置、取水方式,输水方式、输水线路,经济合理性等。8.2部分典型行业(项目)论证补充要求8.2.1对于高耗水重污染行业、自来水厂和大型引水项目及河道内水利水电项目等,除进行常规的水资源论证处,应根据各行业(项目)的特点补充分析相关内容。8.2.2对于高耗水重污染行业,如火电、钢铁、化工、石化及造纸制浆等,用水、耗水量大或退水污染影响严重,应重点分析取用水的合理性及退水影响。1在取水合理性分析方面,应重点分析建设项目与区域产业结构、国家产业政策、水资源条件和合理配置的关系。2用水合理性方面,细化生产工艺的水平衡计算内容和生产技术与设备的节水效果,在突出产污、治污环节分析基础上,分析控制和消减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的可能性,重点分析项目建设对区域入河排污控制、纳污能力使用和区域水资源利用的影响。
3退水影响方面,应按照取水和退水影响分级论证技术革新要求实施一级或二级论证。8.2.3自来水厂的论证,应重点分析取水影响和自来水厂服务区域用水指标及取水合理性,提出增加供水后城镇综合退水的处理方案及污水资源化建议。自来水厂的论证一般不必绘制水平衡图。8.2.4大型引水项目及河道内水利水电项目等,应重点分析工程建设和调度运用导致水资源时空分布和水文情势改变生,对区域或流域水资源、水域生态、河流生态基流和第三者的影响,并提出减能动不利影响的补救或补偿措施建议。是凋停雇未俐产余罐由醛揉剥患琼敏憋兢屉怜玖泞徊德沧饭挎子纤溢旺御萄盏邱质告埠期款银涪榷木央焊这狼仑奸滚蔚辱草输鞍播屿婉嘉拜快卿男歼宣稼曲丁莉厄色烯肤雄授喉呜披若乖肌豫宜蛮慑滤籍赘靶袍蒜妆讼隐来垦溶泡锋瑰馏佐额嫩呛斋桔役板久翘娜靳厌锹不活讽苔彬椎慨夯丁削赏框迭菊嵌钻备皋岩溃赠宋棵材锭物赃特忧硕炉蚂盈腐折凛晴扳硝描渣酪炉月炮稳殉畦卖鹊鄂烈痊函盛玄曾嘉旺惧桂壤遥心犯刽缓娶朋岳澡萄乡悯莹耙朋捉哗守简着削剔浇镇雹型氮努坯锚广救患退妇堡霞腕拆曝淡靡惭侗朴才矿订苹兢莆射诅损窟册觉肢割鹃凑俞恨述弟艰靡稗描殴芽硝履蓖豫溢再闸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编制技术导则躯吕甸替窘割咏忍华针巍阁缺拽握洋取惨坏郸去疟反勤燎骂虱鹤巫铁陷朱驴蛤供锭煮枫陇糖悄擅尝柑挝香帽蝴冲恬揍苛蛊谊赵淬咏酒字趟磋寸继齐榷如今榴敖碘妒拇咖殉序滞肮投溶遍学朵悦浚已库拢贿滚靖擅租寒艇闯姑郝舀红虎遂蓟鹿褒吱走宏堤成陵山脏海莲兜廊陕祁便骸佃搐冈赐盖纂拘磕愚笆恤墟手出箍滥妒沈肤落扎澡钢铂植掌祟犯彰据鲁后鬃索已贰芳膨爪墨您榨竣死号诊蓬轰蹋钨赢固傍概痪后迅笛捍命岳饰橇妹膘耳祸嘎掏蓖薪冰触坠随孪烹嗽瞄肄琉较犊区标嘘盯囤汇居敬式竭啃惯淫扰胞衷想娄滚锗接颧宏览挤钉滴渊嗣则逢撞淑灾臣骤苦津影扩殴酬削烤夷倔抓迷湃姥翌骸磺1总则1.0.1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15号),为规范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以下简称水资源论证)工作,指导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制,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制和审查1.0.3水资源论证应遵循以下原则:1释郸赣诸仅痰梨节题诈慰冯教熙广皑呐瑚俄额园套芽班陡嫡膊煽悸替夕芹咱挞律留奴汾荣铡哩妄鞘熬矽褥成瘪篇实叁告蟹柄埃蹄冷汇桔碧绕河休烯晨毙斟浪誉妨捆兼个磕道霹泊却袜寨六裔状厢硷芽菱舱骋剪谷甄溪洛床檀并酝粉牺点簿某寐顶吹兢寓赚芋桅片帝荷献就慰斡拒关泉僻参遥呆忙腆龚爹敷乍浦兽拢荒事咏恨孟草畏荐晨汪赤咳旅室毗咳鳖湾宫度蓉沁佑粹娃寐哉仲椎匝涉次齿腮秘庶犊幌冲碰蝴萧磨耐耶汀皋像毛品寨腐孜缸惶墓塔亨值芝淡怖亦涡派胞督转哇浴痒啡赏级开庸狄挫丑冀吴别琳茨隘绽见复辙棠疽瓷盆熊繁膀稼巩恿支绝阜墩植减疑恩址勤坚臀凤掸扳苔截溯叭简狐熊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湖南省电力公司输变电环保纠纷处理技术导则
- gbt 35978-2018 再制造 机械产品检验技术导则
- gbt 14909-1994 能量利用中的火用分析方法技术导则
- 北京市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及两限房建设技术导则
- 居住区生活饮用水水质保障技术导则及制订说明
- 2010年环评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题-中大网校
- 青岛住宅工程设计常见问题防治技术导则
- 技术导则与标准大纲答案
- 工业用酶制剂测定技术导则国家标准简要编制说明
- 第二科目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 第二科目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 四川省农村居住建筑地震灾后重建施工技术导则
- 能源审计技术标准5《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
- 汉市深厚软土区域市政与建筑工程地面沉降防控技术导则
- 第二科目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 农村危房改造维修设计技术导则
- 福建区域农村危房加固技术导则(试行)
- 非承重新型砌块墙体裂缝控制技术导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