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4.50 KB
  • 36页

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导则光伏建筑设计规范

  • 3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目次1总则12术语23光伏系统设计43.1一般规定43.2系统分类43.3系统设计53.4系统接入电网74光伏与建筑一体化设计94.1一般规定94.2规划设计94.3建筑设计104.4结构设计114.5电气设计125光伏系统安装和调试145.1一般规定145.2基座工程安装155.3支架工程安装155.4光伏组件工程安装165.5光伏系统电气工程安装165.6数据检测系统工程安装、调试175.7系统工程检测、调试176环保及卫生、安全、消防196.1环保及卫生196.2安全196.3消防197工程质量验收207.1一般规定2033 7.2光伏系统测评218运行管理与维护228.1一般规定228.2人员培训228.3维护管理22附 录 A子分项工程验收检查24A.1子分项工程验收记录24A.2子分项工程验收项目24A.2.1基座工程24A.2.2支架工程25A.2.3光伏组件工程26A.2.4系统电气工程281 33 1 总则1.1.1 为规范太阳能光伏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促进太阳能光伏系统与建筑一体化在市的推广,制定本导则。1.1.2 本导则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光伏系统工程,以及既有工业与民用建筑光伏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维护。1.1.3 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光伏系统设计应纳入建筑工程设计,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与建筑工程同步投入使用。1.1.4 既有建筑安装光伏系统应按照建筑工程审批程序进行专项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1.1.5 工业与民用建筑光伏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导则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的国家、行业和浙江省有关标准的规定。33 术语1.1.1 辐照度irradiance单位面积上的电磁辐射(通常指来自太阳或太阳模拟器的光)功率。1.1.2 辐照量irradiation在给定时间间隔内辐照度的积分。1.1.3 峰值日照时数peaksunhours将太阳辐照量折算成标准测试条件(辐照度1000W/m2,光谱AM1.5和环境温度25℃)下的小时数。1.1.4 太阳能光伏系统(简称光伏系统)solarenergyphotovoltaic(PV)system利用太阳电池的光伏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简称光伏系统。1.1.5 光伏电池PVcell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器件。也称太阳电池(solarcell)。1.1.6 光伏组件PVmodule由若干光伏电池进行内部联结并封装、能输出直流电流、最基本的太阳电池单元,也称太阳电池组件。1.1.7 光伏方阵PVarray由若干光伏组件或光伏构件通过机械及电气方式组装成型、并安装在支撑装置上的直流发电单元。1.1.8 光伏组件倾角PVmouduletiltangle光伏组件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1.1.9 并网光伏系统grid-connectedPVsystem与公共电网联接的光伏系统。1.1.10 独立光伏系统stand-alonePVsystem不与公共电网联接的光伏系统,也称离网光伏系统。1.1.11 峰瓦(Wp)PeakWatt指太阳电池组件方阵,在标准测试条件下的额定最大输出功率。其需在25±2℃,太阳光源辐照度1000W/m2,符合AM1.5标准的太阳光谱辐照度等测试条件下获得。1.1.12 光伏与建筑一体化building-integratedphotovolatics(BIPV)通过专门设计,使光伏系统与建筑物外观协调、相互融合为一体。1.1.13 建材型光伏组件buildingmaterial-integratedPVmodule33 指太阳能电池与瓦、砖、卷材、玻璃等建筑材料复合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材料,如光伏瓦、光伏砖、光伏屋面卷材等。1.1.1 建筑构件型光伏组件buildingcomponent-integratedPVmodule组合在一起或独立成为建筑构件的光伏构件,如以标准普通光伏组件或根据建筑要求定制的光伏组件构成墙板、幕墙、屋面板、雨篷构件、遮阳构件、栏板构件等。1.1.2 安装型光伏组件buildingenvelope-mountedPVmodule在屋顶或墙面上架空安装的光伏组件。1.1.3 光伏接线箱PVconnectingbox保证光伏组件有序连接和汇流功能的接线装置。1.1.4 直流主开关DCmainswitch安装在光伏方阵输出汇总点与后续设备之间的开关,包括隔离电器和短路保护电器。1.1.5 直流分开关DCbranchswitch安装在光伏方阵侧,为维护、检查方阵,或分离异常光伏组件而设置的开关,包括隔离电器和短路保护电器。1.1.6 并网点PVpointofinterconnection(POI)指光伏电站与电网之间的直接连接点,也是光伏电站解并列点。1.1.7 逆变器inverter光伏电站内将直流电变换为交流电的器件。用于将电能变换成适合于电网使用的一种或多种形式的电能的电气设备。1.1.8 孤岛效应islandingeffect电网失压时,并网光伏系统仍保持对失压电网中的某一部分线路继续供电的状态。1.1.9 电网保护装置protectiondeviceforgrid检测光伏系统并网的运行状态,在技术指标超限情况下将光伏系统与电网安全解列的装置。33 光伏系统设计1.1 一般规定1.1.1 工业与民用建筑光伏系统应进行专项设计,做为建筑工程设计的一部分。1.1.2 光伏组件的选型和设计应与建筑结合,在综合考虑发电效率、发电量、电气和结构安全、适用美观的前提下,优先选用建筑构件型和建材型光伏组件,并与建筑模数相协调,满足安装、清洁、维护和局部更换的要求。1.1.3 光伏系统输配电和控制用缆线应与其他管线统筹安排,安全、隐蔽、集中布置,满足安装、维护的要求。1.1.4 光伏组件结构要求应符合《光伏(PV)组件安全鉴定第1部分:结构要求》GB/T20047.1-2006的相关规定,以使其在预期的使用期内提供安全的电气和机械的运行。1.1.5 在光伏系统相关设备安装区域的四周,应设置明显醒目的防触电警示标识。1.1.6 并网光伏系统设计应符合《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19939-2005和地方标准中的规定:1应具有相应的并网保护功能、电能计量和逆流检测装置等设备;2应符合电压偏差、闪变、频率偏差、相位、谐波、三相平衡度和功率因数等电能质量指标的要求。1.1.7 独立光伏系统设计应符合《家用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GB/T19064-2003的相关规定。1.2 系统分类1.2.1 光伏系统按是否接入公共电网分为下列两种系统:1并网光伏系统;2独立光伏系统。1.2.2 光伏系统按是否具有储能装置分为下列两种系统:1带有储能装置系统;2不带储能装置系统。1.2.3 光伏系统按装机容量的大小分为下列三种系统:33 1小型系统-装机容量不大于50kWp;2中型系统—装机容量不小于50kWp,不大于200kWp;3大型系统—装机容量不小于200kWp。1.1.1 建筑中采用的光伏系统按其太阳电池组件的不同形式,分为以下三种系统:1建材型光伏系统;2建筑构件型光伏系统;3安装型光伏系统。1.2 系统设计1.2.1 应根据新建建筑或既有建筑的使用功能、建筑结构形式等因素,确定光伏系统的光伏组件材料为建材型、建筑构件型或安装型。1.2.2 光伏系统由光伏方阵、光伏接线箱、过压保护装置、逆变器(限于包括交流线路系统)、蓄电池及其充电控制装置(限于带有储能装置系统)、电能表和显示电能质量指标的监测设备组成。1.2.3 光伏系统的设备性能及正常使用寿命应符合以下要求:1光伏系统中设备及其部件的性能应满足国家或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并应获得相关认证;2光伏系统中设备及其部件的正常使用寿命应满足国家或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1.2.4 光伏方阵的选择、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建筑设计确定光伏组件的类型、规格、数量、安装位置、安装方式和可安装场地面积;2根据光伏组件规格及安装面积确定光伏系统最大装机容量;3根据并网逆变器的额定直流电压、最大功率跟踪控制范围、光伏组件的最大输出工作电压及其温度系数,确定光伏组件的串联数;4根据总装机容量及光伏组件串的容量确定光伏组件串的并联数;5建材型光伏系统和建筑构件型光伏系统在建筑设计时就需要统筹考虑电气线路的安装布置,同时要保证每一块建材型光伏组件和建筑构件型光伏组件金属外框的可靠接地。33 1.1.1 光伏接线箱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光伏接线箱内应设置汇流铜母排;2每一个光伏组件串应分别由光伏专用线缆引至汇流母排,在母排前分别设置直流分开关或直流熔断器,并在输出端设置直流主开关;3光伏接线箱内应设置防雷保护装置;4光伏接线箱的设置位置应便于操作和检修,宜选择室内干燥的场所。设置在室外的光伏接线箱应具有防水、防尘、防腐措施,其防护等级应为IP65以上。1.1.2 独立光伏系统逆变器的总额定容量应根据交流侧负荷最大功率及负荷性质选择。1.1.3 并网逆变器的数量应根据光伏系统装机容量及单台并网逆变器额定容量确定。并网逆变器的选择还应遵循以下原则:1并网逆变器应具备自动运行和停止功能、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功能和防止孤岛效应功能;2逆流型并网逆变器应具备自动电压调整功能;3不带工频隔离变压器的并网逆变器应具备直流检测功能;4无隔离变压器的并网逆变器应具备直流接地检测功能;5并网逆变器应具有并网保护装置,与电力系统具备相同的电压、相数、相位、频率及接线方式;6并网逆变器的选择应满足高效、节能、环保的要求。1.1.4 直流侧部分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耐压等级应不小于光伏方阵额定输出电压的1.25倍;2额定载流量应不小于短路保护电器整定值,短路保护电器整定值应不小于光伏组件或光伏方阵标准测试条件下的短路电流的1.25倍;3线路损耗应小于2%。1.1.5 光伏系统防雷和接地保护应符合以下要求:1设置光伏系统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应采取防雷措施,其防雷等级分类及防雷措施遵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的相关规定,且最低按三类防雷设防;2光伏系统防直击雷和防雷击电磁脉冲的措施,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的相关规定执行;33 1光伏系统和并网接口设备的防雷和接地措施,应符合《光伏(PV)发电系统过电压保护-导则》SJ/T11127-1997的相关规定。1.1.1 建材型光伏系统1建材型光伏组件应保留建筑材料本身固有功能;2建材型光伏组件的电气连接部分需设置可断开点,便于对光伏系统进行检测。1.1.2 建筑构件型光伏系统1建筑构件型光伏组件应保留建筑构件本身固有功能;2建筑构件型光伏系统为了保留建筑构件本身固有的功能时如果影响到太阳辐射的一致性,对于每一串组件根据实际需要,可采用阻塞二极管隔离,或者单独使用控制器或者逆变器。1.2 系统接入电网1.2.1 中、小型光伏系统不具备接入公共电网条件时,经论证同意,可以就近接入企业(用户)内部电网,接入企业(用户)内部电网的光伏系统宜采用不可逆流方式。1.2.2 光伏系统与公共电网之间应设隔离装置,并应符合以下要求:1光伏系统在供电负荷与并网逆变器之间和公共电网与负荷之间应设置隔离装置,包括隔离开关和断路器,并应具有明显断开点指示及断零功能(断零功能仅对0.4KV及以下低压系统适用);2光伏系统在并网处应设置并网专用低压开关箱(柜),并设置专用标识和“警告”、“双电源”等提示性文字和符号;3光伏系统在并网处设置的并网专用开关箱(柜)应设置手动隔离开关和自动断路器,断路器应采用带可视断点的机械开关;4中型或大型光伏系统宜设置独立控制机房,机房内应设置配电柜、仪表柜、并网逆变器、监视器等。1.2.3 通信与电能计量装置应符合以下要求:33 1根据当地供电部门的要求,应配置光伏系统自动控制、通信和电能计量装置;光伏系统宜配置相应的自动化终端设备,采集光伏系统装置及并网线路的遥测、遥信数据,并将数据实时传输至相应的调度主站;2光伏系统应在发电侧和电能计量点分别配置、安装专用电能计量装置,并接入自动化终端设备;3电能计量点原则上设置在产权分界点,计量装置应符合《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137-2001和《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448-2000的相关规定。33 光伏与建筑一体化设计1.1 一般规定1.1.1 应用光伏系统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其规划设计应根据建设地点的地理、气候及太阳能资源条件等因素,统筹确定建筑的布局、朝向、间距、群体组合和空间环境,满足光伏系统设计和安装的技术要求。1.1.2 应结合建筑的功能、外观、安装场地以及周围环境条件,合理选择光伏组件的类型、色泽及安装位置,不得影响安装部位的建筑功能,外观应与建筑统一协调,使之成为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1.1.3 光伏系统设计应与建筑设计、建筑结构设计等相关专业密切配合,共同确定光伏系统各组成部分在建筑中的位置。1.1.4 安装在建筑各部位或直接构成建筑围护结构的光伏组件,应满足该部位的使用功能、建筑节能、结构安全及使用功能和电气安全等要求,并应配置带电警告标识及电气安全防护设施。1.1.5 在既有建筑上增设或改造光伏系统,应进行建筑结构安全及使用功能、建筑电气安全的复核,并满足光伏组件所在建筑部位的防火、防雷、防静电等相关功能要求和建筑节能要求。1.1.6 安装光伏组件的建筑部位,应设置防止光伏组件损坏、坠落的安全防护措施。1.1.7 规划与建筑设计应为光伏系统的安装、使用、检修和更换等提供必要的承载条件和空间。1.1.8 光伏组件的使用期限应符合国家、行业的有关现行标准的规定。1.2 规划设计1.2.1 安装光伏系统的建筑,主要朝向宜为可获取光伏发电量最大的朝向。1.2.2 安装光伏系统的建筑不应降低建筑本身或相邻建筑的建筑日照标准。33 1.1.1 应合理规划光伏组件的安装位置,避免建筑周围的环境景观与绿化种植及建筑自身的构件的投影遮挡投射到光伏组件上的阳光。1.1.2 应对光伏构件可能引起的二次辐射光污染对本建筑或周围建筑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1.2 建筑设计1.2.1 安装光伏组件的建筑部位在冬至日全天日照应不低于3h。1.2.2 合理确定光伏系统各组成部分在建筑中的位置,并满足其所在部位的建筑防水、排水、雨水、隔热及节能等功能要求。1.2.3 建筑设计应为光伏系统提供安全的安装条件。并在安装光伏组件的部位采取安全防护措施。1.2.4 安装的光伏组件不应跨越建筑变形缝。1.2.5 光伏组件的安装应采取通风降温措施,减少由于温度升高而引起光伏系统发电效率降低,单个光伏方阵面积宜不大于50m,且最小边宜不大于3m。1.2.6 光伏组件布置在建筑平屋面上时,应符合以下要求:1应用建材型光伏组件和建筑构件型光伏组件时,应保障屋面排水通畅;2安装型光伏组件安装支架采用固定式或可调节式安装支架;3安装型光伏方阵中光伏组件的间距应满足冬至日上午9:00至下午15:00不遮挡太阳光的要求;4光伏组件的基座与结构层相连时,防水层应包到支座和金属埋件的上部,并在地脚螺栓周围作密封处理;在屋面防水层上安装光伏组件时,其支架基座下部应增设附加防水层;5光伏组件宜按最佳倾角布置,并应考虑设置维修通道与人工清洗设施,通道最小宽度为500mm;6光伏组件周围屋面、检修通道、屋面出入口和光伏方阵之间的人行通道上部应铺设屋面保护层;7光伏组件的引线穿过屋面处应预埋防水套管,并作防水密封处理。防水套管应在屋面防水层施工前埋设完毕。33 1.1.1 光伏组件布置在建筑坡屋面上,应符合以下要求:1建材型光伏组件与周围屋面材料连接部位应做好建筑构造处理,并应满足屋面的保温、隔热、防水等围护结构功能要求;2安装型光伏组件应采用顺坡架空的安装方式,支架应与埋设在屋面板上的预埋件牢固连接,并应采取相应防水构造措施;3顺坡架空安装的光伏组件与屋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应满足安装和通风散热间隙的要求,自然通风间隙应不低于150mm。1.1.2 光伏组件布置在阳台上,应符合以下要求:1构件型阳台栏板式光伏组件,应符合阳台栏板的刚度、强度、防护功能的要求;2安装型光伏组件附设或镶嵌在阳台栏板上,应最大程度地满足光伏系统的设计要求;3构件型、安装型阳台栏板的光伏组件及支架应与栏板结构主体上的预埋件牢固连接,并有防坠落措施。1.1.3 光伏组件布置在墙面及窗面上,应符合以下要求:1安装型光伏组件及支架应与墙面结构主体上的预埋件牢固连接锚固,并不应影响墙体的保温构造和节能效果;2设置在墙面的光伏组件的引线应暗设,其穿过墙面处应预埋防水套管。穿墙管线不宜设在结构柱节点处;3光伏组件镶嵌在墙面时,应与墙面装饰材料、色彩、分格等协调;4光伏组件设置在窗面上时,应满足窗面采光、通风、节能等围护结构功能要求。1.1.4 光伏组件应用在幕墙及雨篷等构件上,应符合以下要求:1由光伏组件构成的雨篷、檐口和采光顶,其刚度、强度应符合使用要求,还应满足排水功能及防止空中坠物的安全性要求;2光伏幕墙的性能应满足所安装幕墙整体物理性能的要求,并应满足建筑节能的要求。1.2 结构设计1.2.1 应根据光伏系统的类型,对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支撑光伏系统的主体结构或结构构件及相关连接件进行相应结构设计。1.2.2 光伏建筑结构荷载取值应符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33 1.1.1 光伏组件的支架和连接件的结构设计应计算以下效应:1非抗震设计时,应计算系统自重荷载、风荷载和雪荷载作用效应;2抗震设计时,应计算系统自重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和地震作用效应;3风荷载、雪荷载按50年一遇的荷载值计算。1.1.2 在新建建筑上安装光伏系统,应考虑其传递的荷载效应;在既有建筑上安装光伏系统,应事先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对既有建筑的结构进行结构安全性复核,加固设计应符合相应国家规范的要求。1.1.3 光伏组件的支架,应由预埋在钢筋混凝土基座中的钢制热浸镀锌连接件或不锈钢地脚螺栓固定,钢筋混凝土基座的主筋应锚固在主体结构内。不能与主体结构锚固时,应设置支架基座,并采取措施提高支架基座与主体结构间的附着力,满足风荷载、雪荷载与地震荷载作用的要求。1.1.4 连接件与基座的锚固承载力设计值应不小于连接件本身的承载力设计值。1.1.5 支架基座设计应进行稳定性验算,包括抗滑移和抗倾覆验算。1.1.6 光伏方阵与主体结构采用后加锚栓连接时,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的规定。1.1.7 安装光伏系统的预埋件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建筑物主体结构的设计寿命要求。1.1.8 支架及其它的安装材料,应根据光伏系统设计的使用年限选择相应的耐候材料,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1.1.9 受盐雾影响的安装区域和场所,应选择符合使用环境的材料及部件作为支撑结构,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1.2 电气设计1.2.1 光伏系统机房的形式宜根据光伏方阵规模、布置形式、建筑物(群)分布、周围环境条件和用电负荷的密度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逆变器安装位置应靠近光伏方阵;2配电装置和控制柜的布置,应便于设备的操作、搬运、检修和实验。1.2.2 机房的建筑设计应符合《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的相关规定。1.2.3 储能光伏系统宜设置独立的蓄电池室,并靠近控制器。33 1.1.1 蓄电池应布置在无高温、无潮湿、无震动、少灰尘、避免阳光直射、通风的场所,并应符合《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044-2004的相关规定。1.1.2 既有建筑设计光伏系统时,光伏系统的电缆通道应满足建筑结构安全、电气安全,并宜建成隐蔽工程,以保持建筑物外观整齐。33 光伏系统安装和调试1.1 一般规定1.1.1 安装方案1新建建筑光伏系统的安装施工方案应制定相应的安装施工方案与安全技术措施,纳入建筑设备安装施工组织设计与质量控制程序;2既有建筑光伏系统的安装施工方案应制定相应的安装施工方案与安全技术措施,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质量控制程序,应进行可行性论证。1.1.2 光伏系统安装前应具备以下条件:1设计文件齐备,且已通过论证、审批,并网接入系统已获有关部门批准并备案;2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已经批准;3建筑、场地、电源、道路等条件能满足正常施工需要;4预留基座、预留孔洞、预埋件、预埋管和相关设施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并已验收合格。1.1.3 光伏系统安装施工流程与操作方案应选择易于施工、维护的作业方式。1.1.4 安装光伏系统时,应对建筑物成品采取保护措施。1.1.5 施工安装人员应采取以下防触电措施:1应穿绝缘鞋,带低压绝缘手套,使用绝缘工具;2施工场所应有醒目、清晰、易懂的电气安全标识;3在雨、雪、大风5级以上天气情况下不得进行室外施工作业;4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应符合《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T3787-2006的规定。1.1.6 安装施工光伏系统时应采取以下安全措施:1光伏系统各部件在存放、搬运、吊装等过程中不得碰撞受损。光伏组件吊装时,其底部要衬垫木,背面不得受到任何碰撞和重压;2光伏组件在安装时表面应铺有效遮光物,防止电击危险;3光伏组件的输出电缆应采取可靠措施,不应非正常短路;33 1连接无断弧功能的开关时,不应在有负荷或能够形成低阻回路的情况下接通正、负极或断开;2连接完成或部分完成的光伏系统,遇有光伏组件破裂的情况应及时设置限制接近的措施,并由专业人员处置;3接通光伏组件电路后应注意热斑效应的影响,不得局部遮挡光伏组件;4在建筑工地安装光伏系统时,安装场所上空的架空电线应有隔离措施;5在坡度大于10°的坡屋面上安装施工,应设置专用踏脚板;6施工人员进行高空作业时,应设置可靠防护措施:佩带安全防护用品,设置醒目、清晰、易懂的安全标识;7在特殊气象条件下,禁止施工,并设置可靠防护措施。1.1 基座工程安装1.1.1 既有建筑光伏支架、基座应与建筑主体结构连接牢固,并由有资质的专业人员负责施工。1.1.2 在屋面结构层上现场砌(浇)筑的基座应进行防水处理,应符合《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的规定。1.1.3 预制基座应放置平稳、整齐,不得破坏屋面的防水层。1.1.4 钢基座及混凝土基座顶面的预埋件,需根据前期设计,在支架安装前应涂防腐涂料,并妥善保护。1.1.5 连接件与基座之间的空隙,应采用细石混凝土填捣密实。1.2 支架工程安装1.2.1 安装光伏组件的支架应按设计要求制作。钢结构支架的安装和焊接应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的规定。33 1.1.1 钢结构支架焊接完毕,应按设计要求做防腐处理。防腐施工应符合《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2002和《建筑防腐蚀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24-95的规定。1.1.2 钢结构支架应与建筑物接地系统可靠连接。1.2 光伏组件工程安装1.2.1 光伏组件强度应满足设计强度要求。1.2.2 光伏组件上应标有带电警告标识。安装于可上人屋面的光伏系统的场所必须要有人员出入管理制度,并加围栏。1.2.3 光伏组件应按设计间距整排列齐并可靠地固定在支架或连接件上。光伏组件之间的连接件应便于拆卸和更换。1.2.4 光伏组件与建筑面层之间应留有安装空间和散热间隙,该间隙不得被施工等杂物填塞。1.2.5 光伏幕墙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1光伏幕墙应符合《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GJ/T139-2001的相关规定;2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建筑幕墙》GB/T21086-2007的相关规定;3光伏幕墙应与普通幕墙同时施工,共同接受幕墙相关的物理性能检测。1.2.6 在盐雾、积雪等地区安装光伏组件时,应与产品生产厂家协商制定合理的安装施工方案。1.2.7 在既有建筑上安装光伏组件,应根据建筑物的建设年代、结构状况,选择可靠的安装方法。1.2.8 光伏组件或方阵安装时还必须严格遵守生产厂家指定的其他条件。1.3 光伏系统电气工程安装1.3.1 电气装置安装应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的相关规定。33 1.1.1 电缆线路施工应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的相关规定。1.1.2 电气系统接地应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的相关规定。1.1.3 光伏系统直流侧施工时,应标识正、负极性,并宜分别布线。1.1.4 独立光伏系统的蓄电池上方及四周不得堆放杂物。1.1.5 逆变器、控制器等设备的安装位置周围不宜设置其它无关电气设备或堆放杂物。1.1.6 穿过屋面或外墙的电线应设防水套管,并有防水密封措施,并布置整齐。1.2 数据检测系统工程安装、调试1.2.1 光伏系统示范项目,必须安装数据监测系统。1.2.2 数据监测系统安装和调试应符合《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数据监测系统技术导则》的要求。1.3 系统工程检测、调试1.3.1 光伏系统安装工程检测:1独立光伏系统工程检测,应按《独立光伏系统-设计验证》IEC62124-2004及光伏产品的相关标准执行;2并网光伏系统的工程检测,应按《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19939-2005的相关规定执行。1.3.2 光伏系统工程调试1光伏系统工程安装调试必须按单体调试、分系统调试和整套光伏系统启动调试这三个步骤进行;2调试和检测应符合《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19939-2005、《家用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GB/T19064-2003的要求。1.3.3 光伏系统工程安装试运行33 在完成了以上分部试运行以后,应对逆变器、充电控制器及低压电器分别送电试运行。送电时应核对所送电压等级、相序。在空载不低于1小时以后,检查各部位无不良现象,然后逐步投入各光伏方阵支路实现光伏系统的满负荷试运行,并作好负载试运行电压值、电流值的记录。1.1.1 新建建筑光伏工程验收前应对光伏系统进行调试与检测。1.1.2 调试和检测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33 环保及卫生、安全、消防1.1 环保及卫生1.1.1 光伏系统的设备及安装应符合环保卫生的要求。1.1.2 光伏系统的噪声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1.1.3 独立光伏系统使用的蓄电池应采用密封免维护电池,存放蓄电池的场所应保证通风。维护蓄电池时,应符合蓄电池运行维护的相关规定。1.2 安全1.2.1 光伏组件区域周边宜设置安全隔离措施,并有防止锚固点失效后光伏构件坠落的措施。1.2.2 光伏组件外围防护栏杆显著位置上应悬挂带电警告标识牌。1.3 消防1.3.1 光伏方阵安装部位应不影响建筑物本身的消防疏散。1.3.2 光伏方阵安装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的规定。1.3.3 光伏系统主要室内电气设备为逆变控制器,因此消防给水系统的设置原则应按《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的相关规定执行。33 工程质量验收1.1 一般规定1.1.1 光伏系统的验收规定1新建建筑光伏系统工程为建筑工程电气分部下的子分部,其验收应纳入建筑工程进行验收;2既有建筑安装的光伏系统应作为单项工程进行专项验收。1.1.2 光伏系统工程验收的程序和组织应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T50300-2001的要求。1子分部工程的分项工程验收应由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2光伏系统完工后,施工单位应按规定由技术(质量)人员进行竣工质量检查评定,并向建设单位提交竣工验收申请报告;3建设单位收到工程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后,应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项目)负责人对光伏系统工程质量控制资料、系统主要功能、现场事务质量组织竣工验收。1.1.3 光伏系统子分部分项工程检验批合格质量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1主控项目必须符合本规程合格质量标准要求;2一般项目其检验结果应有80%及以上的检查点(值)符合本规程质量合格标准的要求,且偏差值不应超过其允许偏差值的1.5倍;3隐蔽验收记录、质量证明文件应完整。1.1.4 光伏系统子分部分项工程合格质量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1分项工程所含的各检验批均应符合本规程合格质量标准;2分项工程所含的各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3系统调试、检测和试运行应符合要求。1.1.5 光伏系统工程验收时应检查下列文件和记录:1设计文件、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和洽商记录;33 1材料、设备和构件的产品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进场检验记录、有效期内的型式检验报告;2后置埋件、防雷装置测试记录;3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相关图像资料;4工程质量验收记录;5系统联合试运转及调试记录;6系统检测报告;7其他对工程质量有影响的重要技术资料。1.1.1 光伏系统分部工程的分项工程包括基座工程、支架工程、光伏组件工程、光伏系统电气工程。子分部工程的分项工程验收检查按附录A实施。1.2 光伏系统测评1.2.1 太阳能光伏系统的示范项目应对建筑应用光伏系统进行综合性能检测及测评;应由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单位实施。1.2.2 应按《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测评导则》执行。33 运行管理与维护1.1 一般规定1.1.1 光伏系统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用户,进入日常运行状态。1.1.2 光伏系统交付使用前,光伏系统设计单位应协助用户建立光伏系统的管理制度,编写使用操作手册、日常检查和巡检的内容及其指导说明,并对各项条文详细说明。1.1.3 用户自行检查的项目严禁涉及带电体和潜在的带电体及设备。1.1.4 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对光伏系统、锚固结构等全项目的检查。当发生极端气象灾害前应进行全面加固,发生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1.1.5 光伏系统运行发生异常时,应及时与专业维修人员联系,在专业维修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处理。主要设备和控制装置应由专业人员维修。1.1.6 发电计量装置应按规定定期进行校验。1.1.7 所有记录应及时归档。1.2 人员培训1.2.1 光伏系统交付使用前,光伏电站管理及操作人员应接受培训,使其了解和掌握光伏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相关设备的功能。1.2.2 培训内容应包含光伏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相关设备的功能,光伏系统的设计要点、关键参数、各种设备的操作、常见故障及其排除等内容。1.2.3 培训结束时,管理和操作人员应达到按要求进行光伏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1.3 维护管理1.3.1 光伏方阵33 1光伏系统的光伏组件,应定期清洗,清洗时应先用清水冲洗,然后用干净的柔软布将水迹擦干,严禁用有腐蚀性的溶剂冲洗,或用硬物擦拭。光伏组件清洗应避免在太阳辐射较强时进行;2应定期检查光伏组件间连线是否可靠、牢固,连线是否接地并检查连线是否绝缘;3定期检查光伏组件是否有损坏或异常,如破损或因热斑损坏等;及时更换,并详细记录光伏组件在光伏方阵的具体安装分布位置。1.1.1 控制器及逆变器1定期检查控制器、逆变器与其它设备的连线是否牢固,检查控制器、逆变器的接地连线是否牢固;2定期检查控制器的运行工作参数与设计值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应按要求进行调整;3定期检查控制器显示值与实际测量值是否一致,以判断控制器是否正常。1.1.2 防雷接地1组件接地连接可靠;2支架接地连接可靠;3电缆金属外皮与接地系统的连接可靠;4光伏方阵防雷保护器是否失效,按需要进行更换;5检查各功率调节设备与接地系统是否连接可靠;6测量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7在雷雨过后或雷雨季到来之前,检查光伏接线箱以及各设备内安装的防雷保护器是否失效,并根据需要及时更换。1.1.3 配电线路1线缆与建筑物的距离是否符合设计要求;2线缆是否有损伤、断股,线缆上有无抛挂物;3绝缘子是否破损,绝缘子铁脚有无歪曲和松动;4进户线上的熔丝盒是否完整,熔丝是否合格;固定铅皮卡是否松动等;5光伏系统应定期完成一次系统绝缘电阻的检查。33 子分项工程验收检查A.1 子分项工程验收记录A.1.1 光伏系统子分项工程应对下列项目进行隐蔽验收,并按附表A.1.1子分项工程质量隐蔽验收记录,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1预埋件或后置化学锚栓连接件,不得使用膨胀螺栓;并做第三方认证检测;2基座、支架、光伏组件四周与主体结构的连接节点;3基座、支架、光伏组件四周与主体围护结构之间的建筑做法;4需进行防水处理工程节点;5系统防雷与接地保护的连接节点;6隐蔽安装的电气管线工程。A.1.2 光伏系统子分项检验批验收时应按附表A.1.2子分项检验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填写验收记录表。A.1.3 光伏系统子分项工程验收时应按附表A.1.3.1子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和附表A.1.3.2子分项工程验收记录表,填写验收记录表。A.2 子分项工程验收项目A.2.1 基座工程A.2.1.1 主控项目1基座类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对照设计文件进行检查,核查试验报告。33 1后置埋件的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数量:抽取锚栓总数的1‰、且不少于3件。检查方法:检查承载力检测报告,需由第三方检测认证。2基座有防水要求的,防水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得有渗漏现象。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和雨后或淋水检验,淋水检验的时间2小时不渗不漏为合格。A.1.1.1 一般项目1地脚螺栓的尺寸偏差应符合附表A.2.1.1的规定。地脚螺栓的螺纹应予保护。检查数量:按基础数抽查10%,且不应少于3个。检验方法:用钢尺现场实测。A.1.2 支架工程A.1.2.1 主控项目1支架材料、支架的形式、支架的制作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结构支架的安装和焊接应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的规定。光伏组件安装支架需进行表面热镀锌加喷塑处理。检查数量:按支架总数抽查10%,且不应少于3组。检查方法:检查材料合格证,观察检查。2支架安装位置准确,连接牢固。检查数量:按支架总数抽查10%,且不应少于3个。检查方法:对照设计要求测量检查、观察检查。3支架的防腐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检查数量:按支架总数抽查10%,且不应少于3个。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核查检测报告。4支架的方位和倾角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不应大于±2°。检查数量:按支架总数抽查10%,且不应少于3个。检查方法:测量检查。5支架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数量:按支架总数抽查10%,且不应少于3个。33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检测报告。A.1.1.1 一般项目1支架安装所有连接螺栓应加防松垫片并拧紧。检查数量:按支架总数抽查10%,且不应少于3个。检查方法:观察检查。2安装组件的支架面应平直,直线度不大于1‰,平整度不大于3mm,机架上组件间的风道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数量:按支架总数抽查10%,且不应少于3个。检查方法:观察检查,用2m卷尺测量检查,拉线测量。3装组件的孔洞位置应准确,偏差值不应大于3mm。检查数量:按支架总数抽查10%,且不应少于3个。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测量检查。A.1.2 光伏组件工程A.1.2.1 主控项目1光伏组件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行业标准和设计要求等的规定。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检查组件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标志及检验报告等。2光伏幕墙的物理性能检测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现行国家标准和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按相关设计要求。3光伏组件应按设计要求可靠地固定在支架或连接件上。检查数量:按组件或方阵总数抽查10%,且不应少于3个。检查方法:观察检查。4安装光伏组件时,其周边的防水连接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渗漏。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和雨后或淋水检验。33 1光伏组件间的连接、光伏组件与支架连接、光伏组件支架间的连接应可靠、牢固;支架与接地系统的连接应可靠、牢固。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和测试检验。2光伏方阵电性能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其误差不得大于±3%。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测试检查。3连接在同一台逆变器的光伏方阵,其电压、电流应一致并符合设计要求,误差不得大于±3%。检查数量:核查检测报告。检查方法:测试检查。4光伏方阵的排列应符合设计要求,每个光伏组件光照条件宜相同。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观察检查。5光伏方阵的最高电压不得超过光伏系统的最高允许电压。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测试检查。A.1.1.1 一般项目1光伏组件上应标有带电警告标识。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观察检查。2同一组光伏组件的安装纵横向偏差不应大于5mm。检查数量:按光伏组件总数抽查10%,且不应少于3个。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测量检查。3光伏组件与建筑面层之间应留有的安装空间和散热间距,其间距误差不得超过设计参数的5%。检查数量:按光伏组件总数抽查10%,且不应少于3个。检查方法:观察检查。4光伏幕墙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附表A.2.3.1的规定。33 A.1.1 系统电气工程A.1.1.1 主控项目1系统使用电缆及其附件、光伏接线箱、过压保护装置、充电控制器、逆变器、配电柜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检查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及检验报告等。2光伏组件电缆的长期使用设计载流量,应不低于光伏组件标准测试条件下的电流的1.25倍。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测试检查。3光伏接线箱防水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检查数量:按总数抽查20%,且不应少于3个。检查方法:雨后或淋水检验,淋水检验的时间2小时不渗不漏为合格。4光伏接线箱、充电控制器、逆变器及配电柜的避雷器接地连接、安装应牢固;电阻值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光伏接线箱内接线及箱内配置的避雷器的耐压不低于2倍系统的峰值电压。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外观检查,用测量工具检查,接地电阻不大于4Ω。5控制器及配电柜的电气参数特性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示波器、常用仪表测量。6裸露未加铠装的传输电缆防护管配置符合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外观检查。A.1.1.2 一般项目1逆变器外观无损坏及变形,安装牢固。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观察检查。33 1电气装置安装应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的相关规定。2电缆线路施工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的相关规定。3电气系统接地应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的相关规定。4光伏系统的配变电所的接地应符合《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5的相关规定。33 A1.1子分项工程质量隐蔽验收记录:子分项工程质量隐蔽验收记录工程名称子分项工程名称施工单位隐蔽工程项目项目经理专业工长分包单位分包项目经理施工标准名称及编号施工图名称及编号隐蔽工程部位质量要求施工单位自查记录建设监理单位验收记录1附图片资料    份编号:2附图片资料    份编号:3附图片资料    份编号:4附图片资料    份编号:5附图片资料    份编号:施工单位自查结论项目经理        年月日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  年月日33 A1.2子分项检验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子分项检验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编号:工程名称子分项工程名称检验批/子分项系统、部位施工单位专业工长项目经理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分包单位分包项目经理施工班组长验收规程规定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建设监理单位验收记录主控项目1234一般项目123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项目技术负责人)    年月日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月日33 A1.3.1子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子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编号:工程名称检验批数量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分包单位分包单位负责人分包项目经理序号检验批部位、区段、系统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论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系统调试、检测、试运行结果施工单位检查结论: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年月日验收结论:设计人员: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表:年月日33 A1.3.2子分项工程验收记录表:子分项工程验收记录表编号:工程名称结构类型层数施工单位技术部门负责人质量部门负责人分包单位分包单位负责人分包技术负责人序号分项工程名称检验批数施工单位检查评定验收意见123456质量控制资料安全和功能检验(检测)报告观感质量验收验收单位分包单位项目经理年月日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年月日勘察单位项目负责人年月日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年月日监理(建设)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负责人)年月日33 A.2.1.1地脚螺栓的尺寸允许偏差(mm)项目允许偏差锚栓露出长度螺纹长度表A.2.3.1光伏幕墙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幕墙垂直度幕墙高度≤30m10用经纬仪检查30m<幕墙高度≤60m1560m<幕墙高度≤90m20幕墙高度>90m252幕墙水平幕墙幅宽≤35m5用水平仪检查幕墙幅宽>35m73构件直线度2用2m靠尺和塞尺检查4构件水平构件长度≤2m2用水平仪检查构件长度>2m35相邻构件错位1用钢直尺检查6分格框对角线长度差对角线长度≤2m3用钢尺检查对角线长度>2m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