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30 KB
  • 22页

接触网铝合金腕臂计算预配、运输及安装工艺工法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接触网铝合金腕臂计算预配、运输及安装工艺工法铝合金腕臂计算预配、运输及安装工艺工法中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电气化公司作者:李伟电话:137725458091、前言2、工法特点1、“计算软件化、预配工厂化、运输规范化、安装专业化”的作业方式,实现铝合金腕臂计算、预配、运输及安装为一体的标准化作业。2、腕臂计算“零”偏差,加工预配尺寸均控制在±2mm以内,有效提高了铝合金腕臂的精度,实现了铝合金腕臂规格化。3、确保了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接触网运行可靠型和运行寿命。3、适用范围本工法适用于设计时速250km/h及以上的高速电气化铁路,对接触网腕臂材质有特殊要求的。4、工艺原理铝合金腕臂计算预配、运输及安装是国内电气化铁路建设领域通常采用的一种施工方法,对接触网腕臂施工工序进行了优化、改进,实现了铝合金腕臂计算软件化、预配加工工厂化、运输过程安全环保化、安装工艺专业化为一体的4大工序流水作业,有效提高了施工工效,保证了腕臂质量一次到位,降低了劳动力成本。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5.1、腕臂计算 工艺流程图5.1.1登录程序腕臂计算采用专业计算软件,双击桌面快捷图标窗口。5.1.2输入密码在打开的登录窗口中(如图一所示),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确定”,进入计算软件界面。对于软件用户名授权将要到期的,在登录时软件会提醒(如右图所示),到时候尽早联系,进行授权更新。,打开计算软件登录图1图25.1.3新建文件命名点击标题栏的“文件”—“新建”,在打开的窗口中,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要新建的文件名称,文件名称统一采用“区间+锚段号”的格式。如“玉山—上饶1锚段”。并选择文件保存的位置。5.1.4导入测量数据命名完成并保存后弹出如下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锚段系统参数,点保存。图35.1.5数据输入点击窗口的保存按钮,进入到锚段平面图参数的输入界面图3图41 、锚段起始里程和跨距信息的输入:在对话框中输入锚段的起始里程,跨距数;结束里程不用输入,由程序根据跨距累加自动求得。在本步骤完成后,才能进行线路曲线和线路纵坡的输入。2、支柱号和侧面限界的输入:根据平面图支柱编号输入支柱号,对于关节处两支腕臂用支柱号+大、小的方式来加以区别每根腕臂编号。“大”表示相对大里程方向的腕臂,“小”表示相对小里程方向的腕臂。侧面限界以毫米为单位,支柱斜率为支柱的倾斜的TAN值,填入数值为去掉‰的数值,比如支柱斜率测量点高度为7.6米,该处倾斜量为20mm,在斜率为20/7600,表格中支柱斜率填2.6,其中往田野侧倾斜为正,往线路倾斜为负。3、腕臂形式的输入:在导入测量数据之后,检查导入的数据是否准确无误,然后根据施工平面图中的腕臂形式所对应的计算腕臂的装配形式,输入到主界面的“腕臂形式”一栏中。腕臂形式代号主要有下列几种:(1)101-01:H型钢支柱单腕臂底座腕臂装配,直定位器。(2)101-02:圆吊柱单腕臂底座腕臂装配,直定位器。(3)101-03:圆钢管柱单腕臂底座腕臂转配,直定位器。(4)102-01:H型钢支柱双腕臂底座腕臂装配,直定位器,适用于4跨关节转换柱或中心柱正常拉出值工作支或者道岔柱采用直定位器的工作支。(5)102-02:4跨中心柱拉出值反号支H型钢柱双腕臂底座装配,直定位器L-1450。 (6)102-03:5跨中心柱拉出值反号支H型钢柱双腕臂底座装配,直定位器L-1250。(7)102-04:4跨中心柱拉出值反号支吊柱单腕臂底座装配,直定位器L-1450。(8)102-05:5跨中心柱拉出值反号支吊柱单腕臂底座装配,直定位器L-1250。(9)102-06:中心柱拉出值反号支H型钢柱双腕臂底座装配,弓型定位器R-319,L-1385。(10)102-07:中心柱拉出值反号支圆吊柱单腕臂底座装配,弓型定位器R-319,L-1385。(11)102-08:中心柱拉出值反号支H型钢柱双腕臂底座装配,弓型定位器R-450,L-1385。(12)102-09:中心柱拉出值反号支圆吊柱单腕臂底座装配,弓型定位器R-450,L-1385。(13)102-10:H型钢柱双腕臂拉出值正常安装,弓型定位器R-319,L-1385。(14)102-11:H型钢支柱双腕臂底座腕臂装配,直定位器,适用于5跨关节转换柱和中心柱正常拉出值工作支。(15)102-12:等径圆钢柱双腕臂底座腕臂装配,直定位器,适用于4跨关节转换柱或中心柱正常拉出值工作支或道岔柱采用直定位器的工作支。 (16)102-13:中心柱拉出值反号支圆钢柱双腕臂底座装配,弓型定位器R-319,L-1385。(17)103-01:H型钢柱双腕臂安装,非支定位卡子。(18)103-02:圆吊柱单腕臂安装,非支定位卡子。(19)103-03:圆钢柱双腕臂安装,非支定位卡子。4、上腕臂底座安装高度输入:正常情况下上腕臂底座安装高度均为6900mm。5、上下腕臂底座间距输入:正常情况下上、下底座间距为1800mm。6、跨距输入:跨距为相邻腕臂承力索座之间的距离,即双腕臂柱需考虑底座长度。7、承力索高度和结构高度输入:对应腕臂处的结构高度,“承力索高度(SH/CH)mm”一栏中,在腕臂计算时为接触网理论结构高度,在吊弦计算时为承力索实际测量高度减去接触线高度。8、导线高度输入:对应导线高度,根据平面布置图和安装图输入。10、拉出值输入:面向行车方向,导线位于左手为正,反之为负。11、集中载荷输入:针对接触线上或则承力索上的集中载荷分别录入。图512、弹性吊索输入:“弹性吊索的布置”一栏中,默认的全为有弹性吊索,设计是无弹性吊索的,该柱一栏下单击右键-“编辑”-选择“无弹性吊索”,一个关节两头的锚柱是默认无弹性吊索的。5.1.5支柱号和侧面限界的输入 点击窗口的保存按钮5.1.6导入测量数据在打开的软件计算界面,如图所示,首先在左上角的系统参数中准确无误的输入“跨距”、“起始里程”和“锚段号”,然后在主界面的“支柱号”一栏中输入所要计算锚段的支柱编号,为了安装方便,根据腕臂安装图,在关节的双腕臂处,最好标清腕臂安装的位置,比如图中所示的“631大”,意思是该腕臂装在631#支柱的大里程侧。支柱号输入结束之后,点击主界面下方的“测量数据导入”,导入如图六所示的excel测量数据文件,在这个excel文件中必须注意几点:1)“支柱号”一列中的支柱编号和顺序必须和软件主界面“支柱号”一行中所输入的支柱编号和顺序相同,尤其是标注了“大”、“小”的支柱编号,在该excel文件中也必须写出“大”和“小”,否则该支柱号的数据将无法导入。2)该excel文件的格式不能做任何改动,数据也必须按图中的格式输入,否则将会导致将来导入后的数据与名称不对应。比如主界面“上腕臂底座高度mm”一栏中显示的却是上下底座间距的数据。3)excel文件版本为2003及之前版本。图65.1.7线路参数输入图7图9 点击“线路参数”,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分别添加相应的线路曲线参数和线路纵坡参数,参数必须准确无误,输入的参数将会自动与锚段的公里标相对应和结合,形成该锚段的实际参数,输入完成后点击保存即可。要注意事项为:线路纵坡的斜率为前视线路坡度。纵曲线半径的正负定义:纵曲线凹面向上为正,反之为负,最终的结果可以在吊线计算模块的显示图形单元进行校验。水平曲线半径的正负定义:面向行车方向,曲线凸面起方向在左手时为正,反之为负,输入的最终结果可以在腕臂计算生成的图纸中进行校验。5.1.8保存数据然后在主界面点击保存,输入锚段的数据将以OHL的格式保存。5.1.9腕臂计算点击“腕臂计算”,将会生成三份资料:一是PDF格式的数据,如下图所示:二是在C:ProgramFilesCATLABdwg文件中生成的CAD文件,如下图所示:三是在C:ProgramFilesCATLABreport中生成的excel文件,如下图所示:由于生成的平腕臂套管位置等参数是相对于套管的中心,对于料库配料造成很大困难,一次必须对生成的数据进行处理,以方便料库快速、准确、有效的配料,处理要求和表格为: 在自动生成表格后增加“斜腕臂上定位支撑套管单耳位置”(正定位有数据)栏和“φ55套管单耳位置”(即定位管上套管单耳位置)栏,这两栏数据,根据自动生成CAD图逐一抄上。需把画线尺寸位置折算至零件边沿,画线边沿位置为靠近支柱侧;由于定位器支座型号多样,不进行折算,画线位置为U螺栓中心位置。将计算出来的结果经其他技术人员复核,主要看CAD图中定位器的抬升量、角度,对于双腕臂的,要将两个腕臂图结合在一起,看是否出现干扰,确定无误后,发到料库进行腕臂预配。5.2腕臂预配施工程序为:划线切割→腕臂管打孔→零部件组配→检验包装→入库→结束5.2.1、工艺流程5.2.3、施工要求1、提料预制组根据腕臂预配表从库房领取腕臂预配所需的零部件,根据需要码放在每个预配平台旁边,同时进行外观检查和型号数量确认,严禁使用不合格品。2、下料(1)一般的预配车间应配置两台切割划线流水线,一台专门切割直径70的腕臂管,另一台专门切割直径55的定位管和直径42的支撑管;(2)将整根铝合金管材抬至切割输送平台,依据《腕臂预配数据表》上的数据,分别测量出平、斜腕臂、 定位管、腕臂支撑、定位管支撑的下料长度并进行定位;(3)依据腕臂各零部件所计算出的数据,分别测量出每个零部件的具体位置,用油性记号笔在管上划线,划线时垂直腕臂纵切面,线痕清晰,做出零部件安装方向标识(短横线为零部件安装位置);(4)划线完成后在腕臂端部贴上标明站区、锚段、支柱号等信息的标签。注意标签方向和位置应一致。(平腕臂在所打孔的背面);(5)划线完成后,开始切割管材,切割断面应整齐且与本体垂直。3、钻孔(1)将需要打孔的腕臂管贴有标签的一端抬至钻孔平台并放置水平,背对标签,校核工装位置,确保钻孔中心在腕臂管中心线上;腕臂管打孔贴标签腕臂管输送、划线(2)腕臂端头距孔中心为38mm,利用孔距、孔位专用模具定位并夹紧后,开始钻孔,孔径为18mm;(3)腕臂钻孔完成后移至腕臂预配平台。4、腕臂预配(1)腕臂预配须在专用平台进行,专用的预配平台设置的工装与激光水准线结合的方式,可保证腕臂上所需要组配的零部件与腕臂管中心的水平与垂直,腕臂预配所需零部件如下图: 腕臂预配示意图(2)将平、斜腕臂安放以预配平台上,利用腕臂管一端所打好的孔将平腕臂固定,确保腕臂管不会随意滚动和移动;(3)根据支柱装配形式,按照平腕臂管上的划线位置和定位方式,依次套入腕臂支撑套管单耳、双套筒联接器、承力索座,以及反定位管支撑套管单耳。套入时注意承力索座下斜吊线的钩,正定位朝向线路侧,反定位朝向支柱侧;(4)将平腕臂已套入的双套管连接器与斜腕臂套在一起,按照斜腕臂管上的划线位置和定位方式依次套入定位环和腕依次套入零部件后按划线位置固定臂支撑套管单耳、以及正定位管支撑套管单耳或斜吊线定位钩。注意零件的外沿不能将划线位置遮盖;(5)先用手适当拧紧每个零部件的螺母(或顶紧螺栓),采用激光水平仪对腕臂管中心进行测位,当零部件中心与激光水准线重合,垂直位置确定后,开始紧固;(6)用棘轮扳手对定位环、套管单耳的连接U螺栓、承力索座、双套管连接器利用激光水平仪确定零部件的水平位置预紧固 顶紧螺栓进行预紧固,在进行交替、循环紧固的过程中参照水准线随时校核零部件的中心位置,紧固后再次检查各零部件中心是否与水准线一致;(7)最后用力矩扳手依次将螺栓紧固至标准扭矩值。顶紧螺栓的备母应使用开口式力矩扳手;紧固至设计标准力矩值预配完成的腕臂(8)检查腕臂上所有零部件的安装位置是否与划线位置一致,零部件相互间是否水平以及与腕臂管的垂直度,检查无误后,腕臂预配完成,转移至检验包装区;(9)承力索座上的支撑线夹由于无螺栓固定,且位置比较突出,不便于包装运输,可单独装箱与腕臂同时发料,在腕臂安装时一并安装。5腕臂及定位管支撑预配(1)支撑预配须在专用平台进行,专用的预配平台可完全保证两个双耳套筒的方向一致,支撑长度准确。支撑预配所需零部件如图:(2)将两个直径42的双耳套筒螺栓向上分别卡入平台设置的工装中,将长度已切割好的支撑管分别插入双耳套筒,移动平台中部可活动的工装,利用观测孔检查支撑管在双耳套筒底部的位置是否到底,将工装锁紧; (3)用力矩扳手紧固双耳套筒上顶紧螺栓至标准力矩值,顶紧螺栓的备母应使用开口式力矩扳手;(4)预配好的支撑为方便包装与运输,防止顶紧插入双耳套筒插入支撑管观测孔检查支撑预配图力矩紧固螺栓与腕臂管出现划痕,在预配车间先不与腕臂或定位管连接,单独包装后,在现场安装腕臂时连接。6定位管预配(1)定位管上安装的零件主要包括:与斜腕臂上的定位环连接的双耳套筒、与平腕臂连接的定位管支撑套管单耳或斜拉线定位钩、定位器底座、防风定位环。非双耳套筒卡入工装工作支定位管采用锚支定位卡子。定位管预配应根据定位形式选择所需零部件;(2)因反定位管比较长,与正定位管不能通用一个平台,需单独设置专用预配平台,预配方法基本一致,只是反定位管一端需固定位支座紧固零部件水平定位定。专用的预配平台可保证定位管上所安装的零部件的位置、方向正确,与定位管的水平与垂直准确;(3)在预配平台工装上卡入直径55 的双耳套筒,将长度切割好的定位管一端插入双耳套筒;(4)从另一端按照斜腕臂管上的划线位置和定位方式依次套入定位器支座(或锚支定位卡子);(5)先将套入的定位器支座用力矩扳手循环进行紧固,紧固至标准值后将定位底座放倒至平台上专门设置的定位台面上,(如是反定位管在靠近定位器支座一端需在平台用工装固定)。然后套入套管单耳或斜拉线定位钩、防风定位环等其它所需零部件;(6)检查定位管在双耳套筒底部的插入位置,用棘轮扳手对双耳套筒顶紧螺栓,套管单耳及其它零部件的连接U螺栓进行预紧固,在进行交替、循环紧固的过程中检查U螺栓中心与划线是否对齐,U螺栓采用工装进行垂直度定位;检查定位器支座是否与定位管垂直,采用激光激光水准线进行测位,检查确定后,紧固到位;(7)最后用力矩扳手依次将螺栓紧固至标准扭矩值,顶紧螺栓的备母应使用开口式力矩扳手;(8)检查定位管上所有零部件的安装位复核划线位置复核反定位管定位支座水平置是否与划线位置一致,零部件相互间是否水平以及与定位管的垂直度,检查无误后,定位管预配完成,转移至检验包装区;(9)为方便包装与运输,防止顶紧螺栓与腕臂管出现划痕,在预配车间先不与定位器或腕臂连接,单独包装后,在现场安装腕臂时或架设接触线后再连接安装。7斜拉线预制 (1)斜拉线须根据设计需要和定位形式需要预制,须在专用平台进行,平台设备包括压接工具(电动液压钳及模具),断线钳(手动液压或手动机械),长度定测工装;(2)斜拉线预制所需零件主要包括:φ6.0软态不锈钢绳、钳压管、心形护环、线鼻斜拉线示意图子φ6.0×35mm不锈钢配线;(3)依据《腕臂预配数据表》上的斜拉线数据,在预制平台上量出斜拉线的总长,并做出标记,用断线钳截取钢丝绳,要求截断面整斜拉线长度定测载流环长度定测齐,不散股;(4)在平台上分别量出不锈钢绳两端载流环的长度,长度为300mm,并做出标记;(5)在不锈钢绳的一端穿上2个钳压管,在平台上的立柱上套入1个心形护环,将不锈钢绳绕过心形护环回头再并入穿过2个钳压管,300mm的标记处心形护环的中心调整对齐并拉紧,使钳压管靠近心形护环,两者间隙为4-6mm;(6)启动液压钳,开始压接第一个钳压管,将第一个钳压管竖直放入开启的模 具下模中心,点按开关,当上下模具将钳压管固定后,调整钳压管两端与模具两边的露出距离,钳压管始终在模具型腔中间位置,检查无误后开始压接,当压力表钳压管压接两钳压管间距钳压管与心形环达到70Mpa时保压5秒后卸压,完成第一个钳压管压接;(7)在距第一个钳压管5mm处压接第二个钳压管,压接方法同上;(8)重复以上(5)、(6)步骤,压接另一端钳压管;(9)将载流环端头插入线鼻子底部,再插入长为35mm的配线,配线露头5mm;(10)启动液压钳,开始压接载流环线鼻子,将将配好的线鼻子竖直放入开启的模具下模中心,点按开关,当上下模具将钳压管固定后,调整钳压管两端与模具线鼻子配线外露尺寸线鼻子压接时外露尺寸两边的露出距离,线鼻子一端露出模具一边5mm,检查无误后开始压接,当压力表达到70Mpa时保压5秒后卸压,完成一端载流环线鼻子压接;(11)重复以上步骤,压接另一端载流环线鼻子。(12)在斜拉线上粘贴标签;(12)检查斜拉线长度是否与计算数据相符,各压接部位压接质量,检查无误后,斜拉线预制完成,整锚段移至检验包装区;8检验 在腕臂、定位管、支撑组装预配完成后,进入检验包装区,主要有以下检验和安装内容:重点检验腕臂、定位管、支撑、斜拉线长度及零部件位置的正确,特别是相对固定的零件位置是否有变化;检查零件的水平和垂直方向是否在一条线上,斜拉线各压接部位尺寸符合标准,并按规定对斜拉线逐件进行拉力检测;(1)核对腕臂、定位管、支撑、斜拉线所贴标签显示的信息是否与检验测量和计算的结果一致、检查无误并合格后,用油性书写笔在管壁上书写杆号、定位形式等信息。注意书写字体不可过大;(2)将检测合格的斜拉线心形环挂在承力索座下端的定位勾内,对定位勾开口朝向支柱侧的松开承力索座靠近平腕臂端部的顶紧螺栓,对定位勾开口朝向线路侧的松开承力索座靠近支柱侧的顶紧螺栓,将载流环线鼻子贴在承力索座顶斜拉线安装后盘好腕臂长度、零部件位置检验标记紧螺栓孔上,将松下的顶紧螺栓旋入,先紧固顶紧螺栓至规定力矩,再将备母压紧线鼻子,用开口式力矩扳手紧固至规定力矩。然后将斜拉线盘好用胶带固定在平腕臂上;(3)对紧固力矩进行抽查,比例为25%,检查开口销是否掰到位、防松垫片是否安装正确,检查无误后在零部件与螺母、螺栓上用红色油漆或红色油性笔做出标记; (4)在平、斜腕臂线路侧一端级定位管开口端扣上匹配规格的PVC管帽,用橡胶榔头轻轻敲入,敲击时应敲打管帽的边沿(红圈部分),以免管帽被损伤;5.3包装运输为确保腕臂预配成品在运输、倒运过程中对腕臂及零部件的磕碰、划伤,保证腕臂预配后的外观质量,采取对成组腕臂、定位管、支撑分别进行包装的措施。(1)先将平腕臂、斜腕臂上的套管单耳、承力索单耳、承力索座包扎戴管帽座用塑料气泡膜单独包扎,防止对腕臂管间表面摩擦;(2)再将成组腕臂、定位管、支撑用塑料气泡膜进行包装,包装完成后,为便于识别在包装外贴上标签或用油性笔书写站区、锚段、支柱号;(3)再每层将同站区、同锚段每层3组、整体包装入库存储每批15组批量码放打包,用叉车移至成品区存放。车间材料员对成品进行登记,填写装车明细卡。(4)运输时,按锚段逐层摆放,分锚段隔离开运输至现场。5.4腕臂安装4.4.1工艺流程5.4.2施工要求1、施工准备工艺流程图 (1)对安装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装培训,使其清楚安装技术标准和安全注意事项;(2)按安装计划,从料库将所需棒式绝缘子、腕臂领出。2、施工工艺(1)施工人员到达现场后,按照规格型号开始将腕臂底座撒放到位;(2)安装人员一人系安全带,带小绳上杆,扎好安全带,放下小绳,地面人员将底座预组装后扎牢;(3)再上杆1人系好安全带,杆上一人拉绳,将底座提至安装位置;(4)两人配合,按设计要求将腕臂底座安放在预留孔处,把上(下)底座螺栓由支柱穿向线路侧,一人把上(下)底座扶正,另一人预带垫片螺帽,用梅花扳手紧固后,并用力矩扳手检测达标;(5)上底座安装完毕,两人下至下底座位置1m左右,扎好安全带;(6)按照③~⑤步骤安装下底座。注意事项:由于受站前预留基础标高及限界影响等因素,曲内正定位的腕臂底座宜在腕臂计算后紧固到位(即可提前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预装,计算结果满足安装条件后,在安装腕臂时紧固到位)。安装棒式绝缘子(1)底座安装完毕后,杆下人员将绝缘子拉到底座位置;(2)杆上两人配合,将腕臂棒瓷的连接板插入腕臂底座,螺栓销穿向来车方向,然后装好开口销,开口销两边掰开120°。安装腕臂(人工) (1)施工负责人确定腕臂编号与安装地点相符;(2)两人上杆,一人上至上腕臂底座处,一人上至下腕臂底座处,上方人员挂好套子及滑轮。同时,杆下人员将预配的平、斜腕臂进行组装,连接平、斜腕臂的套管座螺栓穿向来车方向;(3)杆下人员将腕臂拉起,腕臂拉至下底座处时,位于上底座的人员扶住腕臂,下底座处的人员抱起棒瓷将斜腕臂插入钢帽内,并按标准力矩紧固U型螺栓;(4)杆下人员逐渐松绳至合适位置,上底座处人员抱起棒瓷,将平腕臂插入钢帽内,并按标准力矩紧固U型螺栓;(5)检查安装完的腕臂,确认无误后,按上述步骤,继续安装下一个腕臂。注意事项1:腕臂支撑安装角度为根据计算程序确定,一般无需调整。腕臂预配时对已紧固到位的零件螺栓进行了标识,不可随意松动。当不满足安装要求需要现场调整时,对经过重新调整的腕臂零件必须按照零件的设计力矩紧固到位。注意事项2:腕臂预配时对已紧固到位的零件螺栓进行了标识,不可随意松动。当不满足安装要求需要现场调整时,对经过重新调整的腕臂零件必须按照零件的设计力矩紧固到位。6.材料与设备本工法采用的机具设备见下主要机具设备7质量控制 7.0.1零部件应进行进场检验,其质量应符合《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配件通用技术条件》(GB/T2073)和《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GB/T2075)及有关标准规定;7.0.2检查零部件的规格应与设计相符,配套部件齐全有效;7.0.3部件表面光滑,无裂纹、伤痕、砂眼、气泡等缺陷;7.0.4经热镀锌的零件,锌层均匀,无锌层剥落、漏镀、锈蚀现象;7.0.5与螺母的配合良好,需设置防松措施的安装齐全有效,检查开口销是否掰到位;7.0.6配后的腕臂、定位管、支撑、斜拉线长度应进行复测,零部件的相对位置应进行复核,斜拉线各压接部位尺寸应按产品说明定期检测;7.0.7紧固力矩进行抽查,比例为25%,各零部件预配紧固力矩符合设计产品说明书要求;7.0.8拉线压接后逐件在拉力机上进行钳压管压接质量检测,所施拉力为1.8kN,保证没有滑动现象,可继续使用。每200件抽一件施压4.5kN,保证不滑,但不能使用;7.0.9现检测不合格的预配成品,应返回预配组,查明原因进行返工。发现检测不合格的压接成品时应停止压接工作,检查模具、工具状况,及时排除后将本批次压接件进行复模重压,再次抽检合格后,方可继续压接。确保压接、预配质量安全可靠。8安全措施 建立健全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对施工生产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采取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生产保障措施,加大检查处罚力度,确保施工安全的全面受控。8.0.1坚持班前进行安全教育制度,要有针对性安全技术交底;8.0.2预配车间供配电系统应采用三相五线制,各用电设备的线路均应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方式进行敷设;8.0.3用电设备操作人员应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性能。并检查电气设备和保护装置是否完好,严禁设备带故障运行。停用的设备必须拉闸断电,锁好配电箱;8.0.4使用台钻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和配备好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8.0.5成品在搬运、装车过程中,注意不要超载,防止滚落、塌落伤人。9.环保措施9.0.1加大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真正将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位;9.0.2生产中的废弃物及时处理,运到当地环保部门制定的地点弃置;9.0.3完毕安装过程中,腕臂包装物及捆绑腕臂铁线均收回,集中处理。10、效益分析铝合金腕臂计算预配、运输及安装施工技术工艺,技术工艺水平优化至极限,提高了腕臂安装一次合格率,减少现场腕臂加工、调整环节,将劳动力成本降到最低,提高了施工工效,加快了施工进度,保证了施工质量,降低了劳动者作业强度,分别在武广、哈大、郑徐项目节约成本260万、600万、80万元。11、应用实例郑徐铁路客运专线牵引供电接触网工程正线全长361.9公里,铝合金腕臂12632 套,通过采用此工艺工法,铝合金腕臂施工效果显著,大大缓解了全线工期压力,加快了施工进度,减少了劳动力成本,提高了腕臂安装一次合格率并保证了工程质量。截至目前,该工法已在中铁电气化局、中铁武汉电气化局、中铁建电气化局各施工项目推广应用。该工法科学先进,实用高效,有效解决了施工工期同施工进度的矛盾,形成了国内施工专利技术,进一步体现了该工法的先进性和优越性。随着世界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该工法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和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