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70 MB
- 110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W苗'^<v‘lr..於,'負巧乃.5‘,权襄磊r,T.r;护丐/气冶V霉v->方-皆較,气贵遍.^'讓詳苗..V贵'V.:、si?.:辟i-餐,?u窜-巧畔,,;.A转,气7戈^?;戈巧如n似44L:'‘f'4>i/?>w."T..yV\.’.:.‘.yV\,&妥《定种若夫營識t這M5苗'辜'聲,.赏,:/,M;V^;巧主?聲-3义:学章;.‘VB丧義^-V谭-磬苑基僱賊楠^的村麻職碱记'‘'■苗赁/':';’ ̄癸"、明兔歸舰柳^::平:P.一辜.‘5‘.‘H诸1m:支一V軒扛^i.'巧....\':f苗;%写'V4".'接I3树6';...巧壬祿妍定幸申专化.§V」./,论兰^^細觀^^?:.....0:化.^!;!学£Wi^一多/'卢,.-M^、v..;日.巧臟巧^滿:.%■‘心,'蘇.V:崖s..,...:‘'V评知-人裤夺.羞:>-T》%.相..'.'-皆苗/;?據魯4-^.巧^"i‘、、'人":安;4./互L,動/苗'是;蒂去羅繞-<每知'脊r请禹,.'。襄..冷.J、..暮转載:?二?蔓■一.義爵f.一V巧.一於-^-部4J;当:J.袭S魏;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地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兴平市马嵬镇景观规划设计为例专业:设计艺术学硕士生:支怡恬指导教师:王树声教授摘要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地域中,与环境互相融合从而打上了地域恪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同化现象日趋严重,中国的城市特色普遍缺失,地域性文化正逐渐被抛弃和遗忘,乡村景观将是中国保持地域特色景观的最后一块阵地。因此,挖掘乡村景观的地域文化,保护乡村景观的完整性和特色性,完善乡村景观特色风貌,使其形成完整、高效和多功能的新时期乡村景观,成为本论文研究的目标之一。文章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调查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实地考察,以兴平市马嵬镇为规划研究对象,对其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进行深入分析,应用景观规划理论和其他各学科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营建马嵬镇成为新型旅游乡村景观进行研究。首先基本鉴定传统地域文化、乡村景观定义及其所包含的要素,并就其营造手法做了深入分析,明确了传统地域文化的保护意义。其次,对马嵬镇的自然景观要素与传统地域文化要素进行提取分析,主要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通过“汇文”对地方传统文化挖掘与梳理,马嵬镇的地域人文历史,地域要素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最后“聚景”,通过对风景资源的分类评价提取出地域特色的景观要素。对贵妃墓和黄山宫等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总结出融入地域文化思想的乡村景观规划模式——“文景”交融的规划模式。强调对地域环境、历史文化、地域资源的挖掘与保护,并对其加以利用发展。研究目的在于从地域性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对地域性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乡村景观设计应用手法。期望本论文的研究,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为马嵬镇景观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支撑,以及对其它地区的乡村景观规划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关键词:地域文化;乡村景观;马嵬镇;景观设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BasedonregionalcultureprotectionandinheritanceofRural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research一一ToXingPingMaWeitown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asanexampleSpecialty:DesignartName:ZhiYitianInstructor:Prof.WangShushengABSTRACTRegionalculturereferstotheintegrationofcultureandenvironmentincertainregion,thusintheregionbutprintauniqueculture.Undertherapiddevelopmentofglobalization,theincreasinglyseriousphenomenonofassimilation,China"surbancharacteristicsgenerallylack,regionalcultureisgraduallyabandonedandforgotten,rurallandscapewillbeChinatokeepthelastbastionofthecharacteristiclandscape.Miningthevalueofrurallandscape,therefore,toprotecttheintegrityoftherurallandscapeandfeatures,perfecttherurallandscapecharacteristic,makeitsformacomplete,efficientandmultifunctionalrurallandscapeinthenewperiod,becomeoneofthegoalofthisthesis.Thearticleusesthemethodsofliteraturestudy,investigationandanalysis,toMaWeitownplanningfortheresearchobject,in-depthanalysisismadetothenaturalenvironmentandregionalculture,thelandscapeplanningtheoryandotherinterdisciplin-arytheory,themethodofcombiningtobecomethenewconstructionMaWeitowntourismrurallandscaperesearchanalysis.Firstofall,thebasicappraisaltraditional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regionculture,thedefinitionofrurallandscapeandthecontainedelements,andhasmadethethoroughanalysis,istheconstructiontechniqueoftheprotectionoftraditionalregionalculturemeaning!Secondly,ontheregionalculturalelementsofMaWeitownforminingandanalysis.Finally,theevaluationoflandscaperesourcesclassification,toextractthelocalcharacteristicsoflandscapeelements.Thussummedupintotheregionalculturethoughtofrurallandscapeplanningtheory,thistheoryemphasizesakindofgeographicalenvironment,historyandculture,therespectofregionalresources,exploitanditsdevelopment.Thepurposeofresearchistryingtofromtheperspectiveofregionalculture,regionalcultureintheapplicationofrurallandscapedesignmethods.Expectresearchofthispaper,forMaWeitown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topromoterurallandscapeplanningandprovidetheoreticalsupportfortheconstructionofnewcountryside,rurallandscapeplanningaswellastootherareastoprovidereferenceforreference.Keywords:regionalculture;rurallandscape;MaWeitown;thelandscapedesign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第1章绪论...................................................................................................................11.1研究背景.........................................................................................................11.1.1地域文化的缺失...............................................................................11.1.2乡村景观规划是新农村建设需要..................................................11.1.3国内乡村旅游的兴起.......................................................................21.1.4兴平市马嵬镇的发展潜力...............................................................31.2研究的意义和目的........................................................................................41.2.1研究意义............................................................................................41.2.2研究目的............................................................................................41.3国内外研究现状.............................................................................................51.3.1国外研究概况...................................................................................51.3.2国内研究概况...................................................................................61.4研究的基本方法............................................................................................71.5论文研究框架................................................................................................8第2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92.1地域文化相关概念解析................................................................................92.1.1地域文化的概念及意义....................................................................92.1.2地域性文化的范畴..........................................................................102.2对乡村景观的理解......................................................................................112.2.1乡村景观的内涵.............................................................................112.2.2乡村景观的特征.............................................................................112.2.3乡村景观的分类.............................................................................122.3乡村旅游......................................................................................................122.3.1乡村旅游...........................................................................................122.3.2国内乡村旅游的特征......................................................................122.4本章小结......................................................................................................13第3章地域特色景观的营造手法.........................................................................153.1地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153.1.1对山水格局的保护..........................................................................15I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1.2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153.1.3地域文化元素的提取......................................................................163.2地域文化发展和继承原则..........................................................................163.2.1保留提升原则.................................................................................163.2.2发展创新原则.................................................................................163.2.3与时俱进原则.................................................................................163.3地域特色塑造的策略..................................................................................173.3.1尊重自然景观环境.........................................................................183.3.2延续地域历史特色.........................................................................183.3.3更新空间布局形态.........................................................................183.3.4整合地域文化.................................................................................183.4地域特色要素的设计表达..........................................................................193.4.1自然要素的设计表达.....................................................................193.4.2人文要素的设计表达.....................................................................193.5本章小结.......................................................................................................20第4章马嵬镇概况及地域历史人文景观研究......................................................214.1自然环境背景..............................................................................................224.1.1地理区位...........................................................................................224.1.2地形地貌...........................................................................................234.1.3气候条件...........................................................................................244.1.4河泉分布...........................................................................................244.2社会经济背景概况.......................................................................................264.2.1兴平市经济概况..............................................................................264.2.2马嵬镇经济概况..............................................................................264.3马嵬现状概况及问题研究..........................................................................274.3.1马嵬用地概况.................................................................................274.3.2现状交通分析..................................................................................274.3.3产业概况...........................................................................................294.3.4旅游现存问题..................................................................................30`II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4历史沿革......................................................................................................314.5历史文化景观资源发掘..............................................................................334.5.1历史遗迹景观特色..........................................................................334.5.2人文传说景观风貌..........................................................................414.5.3自然生态环境景观..........................................................................454.5.4非物质形态传统习俗......................................................................464.5.6马嵬驿民俗文化园..........................................................................494.6本章小结.......................................................................................................50第5章马嵬镇风景资源分类评价与特色提炼......................................................515.1地域文化景观研究方法——“汇文聚景”.............................................515.1.1地方传统文化挖掘与梳理——汇文.............................................515.1.2风景资源挖掘与规划——聚景.....................................................525.2马嵬镇风景资源评价..................................................................................525.2.1区域旅游资源背景..........................................................................535.2.2景观资源总结..................................................................................535.2.3景观要素的分类分析......................................................................575.2.4风景资源评价..................................................................................625.2.5景观特征的评价..............................................................................655.3马嵬特色景观资源提炼..............................................................................665.4本章小结.......................................................................................................71第6章马嵬镇乡村景观总体规划...........................................................................736.1马嵬镇景观规划目标..................................................................................736.1.1“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746.1.2“乡土文化旅游宜居小镇”..........................................................746.2马嵬镇地域特色景观规划策略..................................................................746.2.1保护历史文化遗产..........................................................................756.2.2恢复发展人文景观..........................................................................786.2.3更新区域发展结构..........................................................................806.2.4提升乡村景观内涵..........................................................................816.2.5突显马嵬地域特色..........................................................................81III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3马嵬景区布局规划.......................................................................................826.3.1马嵬总体规划结构..........................................................................826.3.2景区空间艺术构架..........................................................................846.4马嵬景区道路交通体系规划......................................................................866.4.1马嵬景区道路交通结构分析.........................................................866.4.2道路交通规划原则..........................................................................876.4.3交通体系规划措施..........................................................................876.5马嵬镇景区植被规划..................................................................................886.5.1马嵬历史文化植物要素提炼.........................................................886.5.2马嵬植被现状..................................................................................916.5.3马嵬镇景区植被规划......................................................................896.6本章小结......................................................................................................90第7章论文研究总结及展望...................................................................................91致谢..............................................................................................................................93参考文献.......................................................................................................................95附录................................................................................................................................99`IV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1.1研究背景1.1.1地域文化的缺失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城市景观逐渐趋同,地域性文化丧失严重,对景观地域特色的探讨在景观设计领域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设计师逐渐开始着力于景观设计的地域性,提倡发扬本土文化与地域特色。我国城市景观建设阶段性忽略了地域性文化的重要性。但是纵现阶段的景观设计,在景观设计中地域性文化的应用已经有了一定理论层面的探索,但在设计实践层面上仍存在相对较多的问题,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的体现:(一)对地域性文化的理解只停留在初步阶段,不够深刻。每一个地区都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并且反应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宗教信仰,语言交往,饮食习俗等等。不同的地域差异性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标识,这种地域标识同时也反应在景观风貌中,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尊重每个地域的人文景观形态,还要尊重其自然景观风貌,努力营造具有地域文化风情的景观环境。地域性文化是由很多部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但不是部分的无限叠加。它需要设计师进行深度挖掘,找到其内核,发现其文化本源,最终提炼具有地域文化灵魂设计要素。[1]我们所挖掘的地域性文化是跟随时代变迁被不断完善和更新的,沉淀下的“地域特性”,“地域典型”,是具有空间性和时间性的地域特征”。(二)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缺乏融合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地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在面对外来文化的入侵时,我国的地域文化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地域文化的设计需要站在现实环境基础上,对本土文化之中的地域特色进行有效的挖掘,实现文化的和谐发展。中西方文化在整个文化的属性上存在诸多的差异,缺乏一定的融合性和包容性,在设计理念之中也有许多的不同之处,大部分的西方景观侧重于理性的角度来进行规整的设计,中国则十分追求一种意境和浪漫。从目前来看,我国的许多本土特色的景观设计开始与西方的设计进行有效的融合,这点尽管能够体现包容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却忽略了我国自身文化的特色,往往照抄照搬,因此直接导致了我国自然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生态系统的急剧破坏,同时也导致资源无法进行充分的利用。只注重短期功效,不顾地理特征,自然气候,过度追求视觉冲击,搭建起一个处处钢筋混凝土,而缺乏考虑的生存环境。无法真正的实现因地制宜,这一点也直接导致我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再者,我国地域辽阔文化多样,对文化的融合也是对传统文化不断吸收、凝结与升华的过程。1.1.2乡村景观规划是新农村建设需要长期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经济体制使人们更多的关注了城市的发展,而忽视了广大乡村的发展。决定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是“三农问题”,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中央审时度势,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构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美好蓝图。1.1.3国内乡村旅游的兴起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的需求变为从追求温饱到寻求享受。假日休闲不同于基本生存需要的单一化和物质化,作为一种生活质量提高的标志越来越多元化并且注重精神感受。国际经济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促使了消费结构的改变。在此变化之下,休闲产业逐渐成为城市经济中的主导产业,休闲城市应运而生。“休憩、工作、度假”三分天下的生活模式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因此,发展休闲产业是国际发展的主流,是国际生活模式的大势所趋,为马嵬发展提供了借鉴。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1.1人居收入与旅游形式对比资料来源:自绘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景观类型多样,乡村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旅游的优越条件。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逐渐提高,休闲意识的增强,城市居民的出游愿望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旅游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活动。由于假期时间有限,长途旅游成本高,近距离旅游的人数逐渐增多,而位于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地成为人们休闲、放松的首选之地。乡村旅游已成为居民度假的主要方式之一。中产阶级被认为是“高消费”、“高收入”、“高品位”的代表,在生活方式上高于普通人群,但又逊于富贵的奢侈一族,这种消费方式和观念形成了新的休闲文化,中产阶级己逐渐成为我国消费的主力,并最终将我国带入“休闲社会”。因此,中产阶级将会是引导休闲消费潮流的主体。1.1.4兴平市马嵬镇的发展潜力兴平市位于关中平原腹地,南临渭水,北依莽山,是镶嵌在关中平原上的一颗瑶燦明珠。陇海铁路、“312”国道、西宝高速公路和104省道中、北线横贯东西。构成了兴平市便捷铁路、公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形成了具有承接东西、沟通南北区域旅游核心区位优势。马嵬镇在兴平市区西12公里,北与礼泉、乾县为邻,西于武功接壤,南通周至;交通发达,南靠陇海铁路,西宝北线公路穿境而过,距西安航空港咸阳国际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机场32公里,被称为兴平西大门。马嵬镇,一处关中地区多年来曾经淹没在历史社会洪流中的农乡小镇,近一两年来因为“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区”的突然窜起,而声名大噪,每日挤在山沟街内川流的人群、散布在联外道路上经常不得动弹的车流,说明了其红火火的事实,也带出了马嵬城镇亟须快速面对问题、并利用机遇以魅力打造的历史现实。随着马嵬镇经济的迅猛发展,城镇建设的滞后性愈加明显,亟需编制镇域总体规划与镇区建设规划来指导马嵬镇建设事业的发展,使小城镇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了更好的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更加合理的利用土地,优化资源配置与空间布局,促进城镇与乡村的一体化发展,全面实现现代化,对马嵬镇景区进行总体规划,可以推动马嵬镇总体的魅力与可持续发展。1.2研究的意义和目的1.2.1研究意义吴良镛教授在《北京宪章》中提出:“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地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景观发展不能照搬别人的路子,必须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途径,才能充分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性,即所谓的“殊途”。要保持景观的“多元化”或“异质化”,把握地域性特征,把自然环境、文化历史文脉等因素结合起来,发挥每一个区域之中的民族特长,真正地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谐进步。我国的乡村景观不仅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同时还具有朴素性和自然性,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结合。在市场经济的变革之中,我国的乡村地区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因此在对乡村的景观文化进行利用和发展的过程之中,除了需要向外界展示农村地区的优美自然环境之外,还需要真正地将人类的生存环境以及生活环境进行有效的结合,并对其进行全方位的保护,从而实现自身的特色化发展。乡村旅游以它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为旅游者创造不一样的体验而受欢迎,在“千城一面”的情况下,我们要避免乡村景观设计的盲目趋同性,防微杜渐,才能阻止地域文化特色的消失。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2研究目的以兴平市马嵬镇为规划研究对象,对其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进行深入剖析,应用景观规划理论和其他各学科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营建马嵬镇成为新型旅游乡村景观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总结出融入地域文化思想的乡村景观规划理论,对地域环境、历史文化、地域资源的尊重,并对其加以利用发展,以促进完整的设计思路。对地域文化的保护应该是一个全面的过程,贯穿于规划设计的全过程,应时刻注意对地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创造一种富于地域特色并且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景观。目的在于从地域文化角度出发研究,探讨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手法。期待本篇论文,能够为马嵬镇景观规划设计,推进乡村景观规划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以及对其它地区的乡村景观规划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1.3国内外研究现状1.3.1国外研究概况1地域文化符号与景观1991年,詹姆斯·科内在《注解景观》[2]中指出,把作为文本的景观与作为场地的景观相结合。1992年,约翰·亨特进一步阐述了的这一观点,他提出“景观是可以进行阅读的,指出对于景观的符号性的表达应给予高度的重视”等理论。诺伯格·舒尔茨在《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一文中指出场所精神的概念。他认为拥有记忆的场所以及场所中的要素是不可以被取代的,它们是过去与现在的融合。过去传统的思想理念和目前时代的需要,将决定未来的发展。场所的变迁不可避免,而回应的方式就是创造性的再诠释[3]。2乡村景观特色研究欧美国家在乡土景观设计领域的研究有着悠远的历史,也诞生了众多极具地域性的景观作品和伟大的景观设计师,他们立足地域特色,着力挖掘乡土景观要素并将其对“乡土”独到的理解贯穿于其景观作品里。西尔万·佛里波教授的设计理念:“对一个区域的设计与改造不应当脱离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不要只重视对[4]其加以重塑,而是要尊重本地区呈现出的或潜在的自然环境元素”。MarcAntrop指出,存在于乡村地域的传统文化景观有助于维持乡村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景[5]观体系,使乡村景观具有更好的可识别性。KellyR在阐述欧洲乡村景观时指出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居住在乡村地域的人们的邻里、农场、林地、河流、建筑都和地方人民休戚相关,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些地方性特点的多样性和细节,以及与之相关的传统和记忆[6]正是欧洲景观丰富性和独特性的根本所在。1.3.2国内研究概况景观设计大师俞孔坚在《景观的含义》中指出作为符号的景观含义,“它记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包括自然、人文和社会的历史,讲述着土地的归属,也讲述着人与土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7]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刘黎明先生编写了《乡村景观规划》一书,认为乡村景观规划是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合理解决并安排乡村土地及土地上的物质和空间,为人们创建高效、安全、健康、舒适、优美的环境,核心是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设计,目的是为社会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整体生态系统。[8]同济大学的王云才、刘滨谊先生则从乡村景观旅游的角度,认为乡村景观规划是以乡村景观美景度、敏感度、可达度、相容度和可居度等景观特征为中心,通过对乡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乡村建设的合理规划,实现乡村景观美景、稳定、可达、相容和可居的协调发展的人居环境,并认为现阶段我国乡村景观规划的核心领域集中在乡村整体景观意向、景观适宜性、土地利用景观、主题景观和聚落景观5个规划领域。[9]近几年,由于世界各地的设计趋同化问题严重,才被设计师们倍加关注的“传统地域文化的探索与研究”其实已经被研究很久了,并且从来没有间断过。所以再次倡导传统地域文化保护是必要的,并且是有价值的;由此看来,更要在实践创作中通过对这些地域文化元素的应用来传承与发扬传统地域文化。[10]“地域”是一个广义上的名词,并没有大小范围的具体界定;一个地域可能是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形式存在,各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国家、各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民族包含着多个地区;……地域到底包含哪些因素?从建筑设计的视角出发,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经济与技术条件三方面一般被包括在内。在各个风格、派别的建筑设计中这三个因素的作用五一不被考虑,仅侧重点有差异而已,……地域性建筑表达了地域文化一脉相承的连续性,尊重地域的文化传统……”。这是张锦秋在参加2001年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时对“地域性”的阐述。[11]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同样的“地域性”在吴良镛先生笔下是这样定义的:“指最终产品的生产与产品的使用一般都在消费的地点上进行,房屋一经建造就不能移动,形成相对稳定的居住环境,这一环境又具有渐变和发展的特征”[12]。而我们当今的设计师们应该更加清晰地明确认识到这一点,在的创作过程中,应该有目的地提倡、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地域文化,完成具有传统地域性的设计,传承并发展传统地域文化。1.4研究的基本方法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章主要通过对地方县志,马嵬志,马嵬故事传说,马嵬诗集等文献资料的研究,分析提炼出马嵬独特的地域文化。实地调研是理论研究的另一种深入和延续。实地调研补充了理论研究中的不足,还可以在实践研究中论理论的正确和严谨性。更一方面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对课题可以形成新的认识与体验,促进理论更加完善,同时可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本课题对地域性文化的研究最终是为了应用于实际的景观项目中去,为社会带来效益。论文通过地域性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进一步验证论文的论据与论点,使得地域性文化作为景观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在行业领域中发展下去。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5论文研究框架研究背景地域文化缺失乡村景观发展需求乡村旅游的兴起马嵬发展潜力基本理论概念研究分析地域文化乡村景观乡村旅游地域文化景观营造手法保护与利用发展与继承特色塑造设计表达马嵬镇地域特色乡村景观规划马嵬概况及景观资源发掘地域特色景观探索乡村景观总规划保护文化遗产人文传说历史遗迹自然山水传承地域特色汇文聚景更新村落空间风景资源评价提升景观内涵景观要素提炼突显马嵬特色图1.2论文结构框架图8来源:自绘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2.1地域文化相关概念解析地域文化的广义内涵是“指一定地域的人们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体力和脑力劳动创造,并不断得以积淀、发展和升华的物质和精神的全部成果与成就。它首先反应地域的自然环境本身,还包含当地经济水平,价值观念,宗教信仰,艺术水平,生活方式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地区性是地域文化最鲜明的特征。”狭义[13]的地域文化专指精神文化。2.1.1地域文化的概念及意义文化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指人类在历史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教育、科学、艺术等。所谓地域文化是指,由于地理上有各种不同的区域,每一区域又因地区的不同而出现的不同的次文化仁。地域文化不仅是一种历史沉淀,同样也是一个地区及民族内部的行为习俗和价值观念上相互认同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主要是指在中国延续了2000余年的封建社会的文化,但是传统文化的发端和形式的过程,却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地域文化,就是在一定的地域条件下,由该地域的社会组织结构、经济形态、宗教信仰、传统民俗等决定,在历史上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14]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并在该区域不断的发展进程中遗传与积淀下来。它包括当地的主流文化、社会科学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地域文化景观诞生于特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区域范围内,是一种文化景观形式,是人类活动的历史纪录、文化传承的载体,具有重要的价值。物质形态文化与非物质形态习俗文化沉积于地域文化景观一身,只有与特定的地理、自然、人文环境相符的条件下才会诞生和发展,自成一体的格局是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主要特点之一。综上所述,传统地域文化是指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地区在经历长久的生产、生活和繁衍过程中,通过生产、生活和信息交流产生的生活习俗和价值观及所沉积下来的文化。随着光阴流逝,传统地域文化的文化的构成元素也在发生着不断的更新,这些传统地域文化元素都具有传承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的几大特征。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1.2地域性文化的范畴所谓地域性文化,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独具特色、源远流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它可以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迹、社会习俗、文化形态、建筑风格、生产方式及宗教信仰等,甚至是自然景观资源。地域性文化包括三个相互关联的层面,分别是:自然环境的层面,人文环境的层面,社会环境的层面,三个层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决定着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自然环境层面是产生地域性文化景观的根本源泉,是进行地域性文化景观设计的基础。主要包括基地地形、地貌、气候、降水,植物等要素。人文环境包括地域的历史传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等,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社会环境层面指这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制度、产业布局等等。景观设计需要以经济发展为其做后盾的。地域图2.1地域性文化性文化的形成是一个继承、积累与发展的过来源:自绘程。唯有真正源于民族文化本土根基的设计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设计之林。“民族性、地域性”是设计的灵魂,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种文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突破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真正弘扬民族魅力。中国传统地域文化具有丰富性和多元性。传统地域文化按地域、地理和自然气候等因素,可分为关东文化、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燕京文化、三秦文化、淮河流域文化、巴蜀文化、荆湘文化、岭南文化等等。中国是一个地域文化多元化[15]的综合体,不同的地域文化在不同的地域存在、互不排斥,并彼此间相互借鉴。地域性文化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很高的艺术价值与独特的表现力,可以充分利用地域元素并将其应用到景观设计中。弘扬地域文化并不是固步自封,摒弃外来文化,而是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有利因素,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地域文化。1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2对乡村景观的理解2.2.1乡村景观的内涵乡村景观是结合乡村地区范围内社会、经济、自然、人文等多种要素的综合表现。乡村景观具有相同的的自然地理基础、相似的形态结构。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发现乡村景观是乡村地域范围内不同土地单元镶嵌而成的嵌块体;既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又受人类经营活动和经营策略的影响;刘滨谊从环境资源学的角度提出乡村景观是可以开发利用的综合资源,是具有效用、功能、美学、娱乐和[16]生态5大价值属性的景观综合体。2.2.2乡村景观的特征乡村景观受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干扰强度较低,自然属性较强,有自然环境作为基底,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生产景观和田园文化景观的融合体。土地利用粗放、人口密度较小、景观具有延展性,并且在乡村聚落内部表现出丰富的地域差异。从乡村景观的空间范围看,它是指从城市郊区景观到单纯乡村地域的景观范围空间。乡村景观具有生产、生活和生态三方面的性质,同时也具有美学、娱乐、文化等多重价值。图2.2乡村景观来源:自摄1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2.3乡村景观的分类乡村景观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分类也各不相同。一般人们粗略地把乡村景观分为自然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指乡村的山水环境,地势地貌,植被特色等,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相对较小。乡村的山水文化景观积累深厚,这类景观也是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相比主要突出的特长之处。人文景观指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而产生的景观,是人类活动的直接结果,包括乡村建筑,农村村落,农田景观布局等物质类的人文景观。还有一些非物质类的人文景观,例如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景观民间习俗等。由于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有着截然不同的景观风貌,所以对乡村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充分发挥乡村景观的潜力优势,有着重要的意义。2.3乡村旅游2.3.1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隶属于生态旅游的一种旅游形式,自然生态环境、田园景观、乡村建筑、传统农事劳作、农耕文化及民俗文化景观等是乡村旅游的吸引力所在。乡村旅游要考虑满足游客娱乐、度假、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的需求,融观赏、游憩、体验、学习等多种旅游经历为一体。乡村旅游必须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原则。2.3.2国内乡村旅游的特征在市场需求驱动下,乡村旅游规模持续扩大,表现形式多样。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普通大众阶层成为旅游的主体,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其次,乡村旅游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影响,可以更好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从已开发的乡村旅游产品类型上看,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多样,主要有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修学教育、乡村土地产购物、健身疗养和乡村美食文化游等形式。但是,我国乡村旅游也存在着不足,一方面是功能单一,品味不高,仍以观光为主。乡村旅游产品雷同,品味不高,不能满足旅游者多层次、多样化和高文化品味的旅游需求。另一方面则是消费水平低,如“农家乐”的花费一般1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30元/人天,与其他旅游形式相比,乡村旅游的价格优势明显,旅游者的需求旺盛,导致乡村旅游重游率高。[17]图2.3乡村旅游来源:自摄2.4本章小结本章节主要论述了文章中所涉及到相关概念的基础性研究。对地域文化、乡村景观、乡村旅游三个方面的概念进行分析与理解。首先是对地域文化相关概念的解析,通过理解地域文化的概念及意义,总结出地域文化的范畴。地域文化景观是诞生于特定的自然人文区域范围内的文化景观形式,是人类活动的历史纪录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独特的表现力,因此可以充分运用地域元素到景观设计中;其次,分析了乡村景观的内涵,乡村景观粗略的可以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乡村景观中的自然风貌是与城市景观相比所突出的特长之处。最后,总结出乡村旅游的特征,乡村旅游具有特别的吸引力。通过上述三个概念的解析与总结,作为马嵬镇地域文化景观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马嵬镇的地域文化应当以此为理论依据,先对马嵬镇的地域文化进行发掘提炼,最后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马嵬镇乡村景观。1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地域特色景观的营造手法3.1地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地域性文化由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一同构成了风光绮丽的景观特色。地域文化可以反映出当地的景观特色,并且与历史文化相互结合,,同时展现出由自然山水环境特色与历史文化、人文因素相结合而表现出的新的特征。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营造地域性文化主要是对地域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特色地域文化元素的提取[18]。地域受经济水平、宗教信仰、地理环境的不同影响产生历史的文化也不尽相同。它具有历史性、地域性、民族性与,创造了灿烂的地域性文化,是一个地域长期发展的积淀。全球化虽然对城市景观化造成冲击,使得城市风貌特色缺失。3.1.1对山水格局的保护古代称自然山水格局为之“形胜”。所谓:“形胜”者“得形势之胜便也”。《辞源》将“形胜"解释为“地势优越便利,风景优美。”[19]《荀子·疆国》:“其固塞险,形孰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20]。自然环境是影响乡村景观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比较经典的论述《管子·度地》:“故圣人之处同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乡山,左右经水若泽,内为落渠之泻,因大川而注焉,乃以其天材,地之所生利养其人,以育六畜[21]。”对地域文化的保护,首先要保护地方自然景观,对当地自然环境有所认知,对历史上的形胜进行恢复和保护,遵循自然规律,再根据当地地理条件,如何因借自然山水,进行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要区别于城市景观的自然景观优势。进行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规划时,一定要保护原有的自然山水环境格局,这样才能充分保留地域文化的完整性。3.1.2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一个遥远的历史时代能够成为人们崇敬和憧憬的对象,而历史文化遗产是已逝历史的残留物”。对地域文化的保护包括对当地历史建筑,历史遗产等的保护。建筑也会带来的历史记忆,比如一说起小胡同,四合院,人们自然的就会想起北1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京,那种京韵会勾起很多人的回忆。在城市化进程中,应对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物加以保护,促使地域景观的良性发展。例如安徽省黟县宏村乡村景观就充分体现了对地域文化的保护,它很好的保留了当地古村落坐落的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风民俗以及物质文化遗产古民居的建筑群。3.1.3地域文化元素的提取中国已有四五千年绵延不断的历史,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非常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值得人们引以为豪的,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值得借鉴,吸收和利用。当我们通过各种广场、景观小品、历史遗存建筑等等元素对这个地方的历史文化特色有清晰地了解,同时加深对这个地方的印象。所以,在进行地域特色的景观规划时,我们要提取地域文化元素符号,让我们的设计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本。各地区的文化文化是通过浓缩的符号的运用和演化来延续的。通过建筑符号、景观符号的提取来延续地域性元素,如徽州民居的马头墙、云南的一颗印等江南建筑是采用白墙黛瓦的形式。在乡村景观建设中,也要提取地方传统特色,融合成符号应用于设计中,体现地域风貌。3.2地域文化发展和继承原则3.2.1保留提升原则保留是要对自然景观和生产生活景观的保留。作为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资源,保留其原始风貌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保留强调对乡村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环境或重要历史文化景观和传统予以保留、恢复,以再现当地的传统风貌特色。提升是指尊重传统文化,结合地方环境特色和生活状态,吸取经验,寻找一种合适的表达手法,对地域特色进行提炼和运用[22]。3.2.2发展创新原则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极大影响,在与外来文化进行沟通与合作的过程之中,不断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并与不同的文化要素进行重新的组合。因1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此,对地域文化的继承以及发展需要站在一个动态的角度进行持续化的跟踪,不仅需要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精髓之处,还需要吸收外来文化的优势,从而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在对特色式的乡村景观文化进行有效的利用和塑造的过程之中,需要站在文化传承的角度进行,并将其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全方位的利用和综合。借鉴先进的文化以及技术手段来进行精神内涵的创造,这种设计理念能够真正的站在文化发展的角度进行内涵的挖掘,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在乡村景观中加以发扬,表达更深的文化实质,拒绝标签式的符号。3.2.3与时俱进原则在整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外延也得到了不断的拓展。因此在对乡村文化进行有效地利用时,需要结合与时俱进的原则,进行形象的构建。既需要对原有的不足之处进行改正和修补,还需要站在人类发展的宏观角度进行新形式的创造,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人类的现实需求,符合人类的审美要求。通过功能的有效拓展来服务于新时代人类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这一点既是促进自我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基础。同时也能够真正地丰富我国的传统文化,在继承和发展的前提之下,充分的发扬地区文化的特色,使其富有一定的传统特色真正地实现与时俱进,体现一定的现代美感,体现新的时代精神。3.3地域特色塑造的策略地域特色跟传统并不能划等号,它来源于当地独特的人文风俗、经济文化的适应,对地域的理解首先要考察自然景观、气候、地形、地貌等,从当地自然景观入手。这些自然环境是形成当地独特人文景观的先决条件。第二,传承地域优秀文化,应该根据时代精神不断开拓进取,不能坐吃山空,切忌闭门造车,同时还应该以开放的态度跟世界各地的文化进行交流。第三,借鉴传统乡村的建设和开发理念,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的传统技术和乡土材料,结合现代先进的技术来实现设计思想,同时对社会经济条件现状做出详细的分析和调查,开辟出一条适合当地乡村发展的路子。1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3.1尊重自然景观环境自然环境孕育了乡村的文化历史,这里的山川、河流、森林都各自发挥着应有的作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在利用地形地貌的过程中,要对现有地貌景观进行保护并且恢复原有景观,尽量减少创造新的地貌格局,结合如山谷、山脊、山顶、山腰等地势特殊的位置场地,进行保护利用规划。动植物是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乡村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自然生长的植物以当地的地理、气候、土壤及其他自然要素综合作用为基础,形成当地富有特色的景观。3.3.2延续地域历史特色每一个地域,每一个村落,都有其的独特的文化历史。他们在历史发展的基础上,综合地域文化的方方面面,产生了自身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特有的风土人情,特有的建筑风格,特有的审美情趣,特有的人文景观。也就是说,真正的传承不是仅仅要重现己失去的旧时风貌,更要保留现存的美好环境,指出其未来发展方向;要避免能够继续使用并且具有吸引力的生活场所遭受不适当地改变甚至破坏。运用保留性设计和再生性设计的综合方法,提炼地域中的特征要素,并赋予其新的使用功能,塑造出合理使用的景观空间。3.3.3更新空间布局形态村庄的建筑形态、整体布局、等是人们对乡村地域特色直接感知的对象。村落的发展使得村落空间的结构和功能失去了往日的生机。更新空间的布局形态,通过设计规划保护区域,发展区域等,寻找适合发展当地特色的道路,重新焕发乡村的景观活力,发展乡村的经济发展。3.3.4整合地域文化一个区域的文化主要包括该区域的传统民俗习惯以及生活生产方式,在这些物质基础之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意识形态。这些都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该区域的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发展。地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是区域1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特色形成的重要因素,直接反映在该地域的传统文化方面。在对地域文化进行有效的分析时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了解整个地域的传统和时代的精神,并站在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有效的切入,真正的将人与社会、环境进行有效的结合,找出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并站在不同的角度来对区域文化发展的背景以及意义进行综合的分析,一个地域要想获得各自的发展必须要发挥自己的特色,避免单调的模仿,根植于日常生活。3.4地域特色要素的设计表达3.4.1自然要素的设计表达1.把握地域自然特征,充分利用自然肌理地域特色景观其存在的价值是对生活需求的满足,是以自然要素组成,并且主要的参考对象人。明显的要素特征,是景观与地域相融的主要方面,具有控制性的作用。地域景观的自然肌理是历史的积淀,是表达景观整体形态或设计灵感的重要来源。重要的自然肌理常常对景观设计起到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具有历史的鉴证价值的肌理形态,它是控制地域景观的重要命脉。中国乡村在历史的长河中与周边的山水环境逐步磨合、演变。乡村特有的自然肌理区别城市的最重要景观标志,也是乡村景观最具有美学价值的一面。2.提炼自然要素,塑造地域特色的自然空间对地域自然特征的把握,不是简单的要素提炼或形式的照搬,而是要认知地域的自然肌理,把握地域的历史发展过程与演变规律,从本质上保留地域自然的特征。地域自然特征的设计表达到设计行为的本身并不是自我完成的过程,而是地域自然要素的整治,从而在整体上把握了地域景观的统一性,也使得设计本身成为凸显地域自然特征的途径。3.4.2人文要素的设计表达1.更新民居建筑更新居民的建筑群,一是要保持乡村文化气息和乡村风貌,塑造区别于城市的乡村体验;二是保持与基地形态的结合的建筑布局,尽可能使用当地传统材料和应用当地的建造技术,节约用地,有利于保持原有的乡土性和地方特色,保护1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自然生态环境;三是建筑外观应该通过提取传统建筑符号,加以整理,通过体块之间虚实相间,高低错落有机结合,创造出既有地方特色,又有鲜明的时代感的新建筑形式。2.改造公共空间公共空间包括乡村的街巷空间、乡村旅游景区入口的空间,交通道路空间。应当以满足人的需要和愿望为前提,并且处理好空间的秩序和节奏性,要以人的尺度为标准对各个细部进行设计。现代村庄的公共空间主要包括乡村主题空间和道路交通景观空间。3.营造标志性景观提炼当地特色的景观元素,运用新的设计手法应用到乡村景观的设计规划中,营造标志性性的景观。标志性景观成为一个地区特色表达的基本要求,应该被广泛应用到环境设计之中。4.绿地系统的设计绿地系统是乡地域的标志,起到标志季相更替、柔化硬质景观、意境氛围创造、丰富空间层次、障景的作用等。绿地系统的合理设计是保持乡村特色景观风貌的基础。乡村绿地系统设计的重点要抓好“四旁”。即村旁、河旁、路旁、宅旁的绿地植物种植设计。春华秋实,不同的季相,显示出不同的景观动态美。3.5本章小结本章节主要提出了地域特色景观的营造手法,地域特色景观塑造应当以保护地域文化为基础。首先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再次,对主要历史文化遗迹进行保留与恢复,最后提取地域文化元素,融合当地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等。地域特色要素的设计表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自然要素,应把握自然特征,充分利用自然肌理,塑造地域特色的自然空间。第二个方面是通过更新居民建筑,改造公共空间,对标志性经过的营造,和绿地系统的设计等对人文要素进行设计表达。目前,当代景观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保留地域特色及如何应用地域性文化,景观设计应尊重自然环境、历史文脉,突出应用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性文化元素,使景观融合到地域的环境当中,产生归属感和地域感,成为当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设计过程中,应把握对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设计,发扬传统特色。2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马嵬镇概况及地域历史人文景观研究《淮南子.主术训》有云:“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录处者农,地宜其事”,要使“地尽其力”,就必须对现状土地的禀赋资源进行整理挖掘,包括其区位优势、现状景观资源、现状土地资源、现状社会、经济资源等进行挖掘整理研究,并找出现状土地存在的问题,在这一阶段,需要对土地现状禀赋资源、现状问题进行提炼与分析。马嵬镇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马嵬镇西公路北侧,交通发达,南靠陇海铁路,西宝北线公路穿境而过。北于礼泉、乾县为邻,西于武功接壤,南通周至,距兴平市区西行12公里,称谓兴平西大门。马嵬镇,一处关中地区多年来曾经淹没在历史社会洪流中的农乡小镇,近一两年来因为“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区”的突然窜起,而声名大噪,每日挤在山沟街内川流的人群、散布在联外道路上经常不得动弹的车流,说明了其红火火的事实,也带出了马嵬城镇亟须快速面对问题、并利用机遇以魅力打造的历史现实。图4.1马嵬镇地理位置图来源:自绘2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1自然环境背景地域文化景观是人类与自然的共同作品,是承载人类文明与地域文化发展历程的活化石,同时也反映了各地域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应该从自然环境背景入手,应该充分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背景,开始探讨在发展的同时如何最大限度的尊重自然,利用资源优势。4.1.1地理区位马嵬地处关中发展走廊,距离西安仅一小时车程,有着巨大的产业发展动力和区位优势,将成为关中一小时经济圈内的重要的旅游景区和综合服务孵化器。马嵬镇是西安-西线游的重要旅游景点,是关中发展走廊上的特色增长极。马嵬镇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西北部,东邻兴平市区、南市镇,西接武功县长宁镇,南与赵村镇、汤坊乡相望,北靠礼泉县史德镇、乾县马连乡。马嵬镇交通发达,南靠跪海铁路,S104(西宝北线)从城镇中部穿越而过。图4.2马嵬镇区位图来源:自绘马嵬所在兴平市的历史区位形势,根据民国13年《兴平县志》地理卷记载描述:“黄山北枕,渭水前横,马嵬蹲于右翼,茂陵巩其左臂。背山面水,万顷提封。周雍帝王之都,汉唐人物之薮,偪阳城,固雒下,衢通黄图中,坚青门西筦,亦右辅之雄邑也。”由此得出,古代的兴平市北依黄山,渭水环绕,背山面水的2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地理位置形态。马嵬在其右,马嵬也存在着依山傍水的地理特征。又在民国13年《兴平县志》中《重修兴平县城碑记》中得知:“登斯陴也,居高眺远县之治,北枕高原而峙九堹,南襟沣渭而屏终南。东迎华岳以蔼紫气青门之瑞,西联岐凤以锡碧鸡金马之祥。右辅雄风宛然在目,而井鬼分躔,星文协应,于以卜此后富庶化成,人才鼎出也,岂不懿哉。”4.1.2地形地貌图4.3马嵬地貌图来源:自绘地形地貌作为地理环境的重要因素,是地域资源在空间上分布的基底。地形地貌的变化是影响地域文化景观形态的重要因素,为景观提供了基本骨架,形成不同的微气候环境,影响视觉的变化。对于景观而言,不同地形单元所形成的文化景观充分展示了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同时地形的高低起伏可为植物改善种植条件,提供多样化的生存环境;具有差异性的景观空间由不同地形开辟而成。因此,在文化的生成与演进过程中,地形地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马嵬镇位于北纬34°17"30〃,东经108°18;45"。关中地区,为渭河、泾河、2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莫西河三流并围所形成的坮塬地区,马嵬镇北部系黄土坮塬区,中部为塬坡地带,南部属渭河二级阶梯,北部和南部地势相对较为平坦。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534.2米,最低海拔420.5米,相对高差约113.7米。关中较为集中的坮塬区主要有二,一为富平之荆山塬,另一则是马嵬所在的北塬地区;坮塬是北部黄土高原地区与关中平原的生态缓冲区,可谓是生态战略要地。同时,独特的坮塬地貌也构成了地域大地景观脉络,形成别具魅力的地景风貌。也正是由于该坮塬地区的存在,才避免翻越山岭,从而使古代丝绸之路选择从塬上穿行而过,而赋予了马嵬独特的驿站基因。马嵬面积辽阔,土地肥沃,宝鸡峡、渭惠渠和机井群三大灌区纵灌全镇,其中暗管输水节灌及喷灌面积8500亩,素有关中“白菜心”美称,是陕西粮食、蔬菜、杂果,畜禽等商品生产基地镇。4.1.3气候条件气候因素是各地区文化差异的根本力量基础。不同地域文化在气候因素的影响下对人类行为特征的形成产生了重要作用,气候的差异导致地理环境的差异,气候虽然是影响地域文化景观的一种自然因素,它不仅可以影响到土地上的几乎所有自然物质形态的发展与演化,如一个地区的土壤和水系受到地域气候和地质特征的影响,该地区的动植物又由土壤和水系来决定;通过对岩层的风化和降水量的大小来使植被呈现明显的气候带分布特征,改变地形地貌、水循环等;还能影响人类的农业生产耕种、聚落分布与布局等生活状况;降水和空气湿度直接影响生物量以及生态类型。马嵬镇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季、四季分明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3.l°C。年降水量584.7毫米,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无霜期年平均218天。当地主导风向西风,频率11%,次导风向为东风,频率9%。4.1.4河泉分布马嵬水资源主要有天然降水和地下水,地下水为本地主要生活用水水源。因地质、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全镇地下水的分布南北差异较大,南部渭河二级阶地2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地下含水量优于北部地区,在50米深度内的含水层厚度约30米,单位涌水量28.6M3/时,属极富水区。北部黄土台塬和塬坡地带的地下水埋深40—80米,在200米内含水层厚度约30—50米,单位涌水量7.3M3/时,属富水区。根据专业部门化验结果,全镇地下水水质在兴平市各乡镇属于较好地区,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其浑度为1度,无臭无味(臭和味),硬度19.4德度,碱度9.7毫克当量/升,矿化度0.1953克/升,盐度1.5毫克当量/升,PH值7.82,氟化物0.91毫克/升。由于该镇地下水含量丰富,故水利条件较好,全镇以井灌为主,渠灌为辅,目前共有各类机井339眼,其中中深井226眼,深井113眼。1971年宝鸡峡引渭灌区上塬,变北部塬区旱地为水浇地,大大改善了农田水利条件。目前,全镇有效灌溉面积5万多亩,约占耕地总面积的90%以上。全镇地处宝鸡—咸阳—渭南断裂带的沿坡地带一线,有泉水两处,一是圣母泉,在镇区东北方向500米处;一是三清泉(龙王泉),在镇区正北方向550米处,日出水量可达50吨,两泉流水可灌地约40亩。图4.4圣母泉、龙王泉区位图图4.5圣母泉区位图来源:自绘来源:自绘2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2社会经济背景概况社会经济状况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结构、建设与发展。城市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结构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市所在的经济区位会直接影响城市的建设与发展。4.2.1兴平市经济概况兴平市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利条件优越。素有"关中白菜心"、"平原米粮仓"和"辣蒜之乡"的美称,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之一。交通通讯快捷,电力供应充足。旅游资源丰富,历史古迹众多。历史上封建王朝曾两次建都于此。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整体功能日臻完善。近年来,兴平市以建设魅力城市为目标,按照"东靠西联、南扩北上"的城市发展战略,把城市当做资源来开发。4.2.2马嵬镇经济概况马嵬特产丰富、资源充裕、地势平坦,水利条件优越,农业生产发展得天独厚,盛产小麦、玉米和蔬菜、畜、禽、蛋、果等农副产品,以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其南部平原的土特产辣椒、大葱、大蒜等品种优良、质地纯正饮誉全国。北部台原为发展优质苹果、梨、桃等其它杂果生产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全镇农业以粮食、蔬菜为主,兼有苹果、杂果、养殖。镇区农历二、六、九逢集,赶集人数众多,一般情况下可达3000人。该镇的公共设施较为齐全,有镇政府、派出所、工商所、土地所、信用社、卫生院、小学、中学、幼儿园、集贸市场、蔬菜专业市场等。马嵬镇商贸林立,市场繁荣,前景广阔,现已建成大型果品蔬菜批发市场、工贸市场、饮食市场、粮食交易市场四个,已初步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体系。全镇乡镇企业近年发展到1200多家,从业人员达到5300多人,基本形成了建材、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旅游服务等支柱产业。2002年全镇乡镇企业总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实现利税850万元,全年农业总产值6340万元,人均年收入1759元。2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3马嵬现状概况及问题研究4.3.1马嵬用地概况马嵬镇现状用地条件良好,配置比例合适,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至今马嵬镇还没有污染型工业的侵扰,为马嵬景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用地条件与生态环境。但是现状用地也存在一些问题:现状砖厂对马嵬的坮塬生态造成了较大破坏,规划拟拆除或搬迁;道路交通用地及停车场缺乏;缺乏环保环卫的整体规划引导,垃圾收集、转运、处理措施不完善;马嵬驿商业区域过于集中,但是缺乏相应的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配套。图4.6马嵬现状用地分析图来源:自绘4.3.2现状交通分析马嵬镇现状主要由过境交通一条,即104省道,马嵬驿民俗村发展起来后,原东边村级道路的交通压力逐渐加大。现状村级道路纵横交错,构成了良好的地区交通网体系。但同时也存在问题:2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4.7马嵬交通现状图来源:自绘1、104省道穿越镇区而过,且过境货车较多,对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与居住生活品质均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且道路两侧基本无绿化带,环境品质不高;2、通往马嵬驿民俗村的南北向道路交通压力过大,且其主要入口为与104省道的交叉口,容易造成严重交通拥堵;3、现状停车场面积不足,仅有马嵬驿景区东部、贵妃墓景区南部设有停车场,不能满足当前需求;4、马尾镇迎宾大道尺度稍大,且对坮塬地生态有不良影响;2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马嵬景区整体路网东西向偏多,北邙山与镇区之间缺乏景观道路的链接;图4.8马嵬驿停车场来源:自摄46、镇区居住区内部道路现状绿化较好,但是缺乏统一梳理。4.3.3产业概况马嵬面积辽阔,土地肥沃,宝鸡峡、渭惠渠和机井群三大灌区纵灌全镇,其中暗管输水节灌及喷灌面积8500亩,素有关中“白菜心”美称,是陕西粮食、蔬菜、杂果,畜禽等商品生产基地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北部台塬粮果,南部塬区莱、养的区域格局。被省农业厅命名为“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马嵬的蔬菜、粮食、养殖等产业基础较好,马嵬镇东南部有现状蔬菜市场一处,但整体果粮蔬产业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食品加工产业缺乏;旅游观光型农业缺失;没有很好的与景区建设结合起来,缺乏体验性。通过对马嵬景区现状用地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马嵬街办现状用地条件良好,在快速城镇化推进的进程中,并没有迷失,没有受到工业的侵蚀,保持了良好的农镇风貌,虽然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水土流失、生态失调、植被破坏、交通污染等问题,但总体处于可控范畴,为下一步的景区建设与聚落发展夯实了用地的基础。由于马嵬镇区在景区范围内,因此如何协调聚落人居环境建设与景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成为规划的重中之重。2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4.9马嵬镇产业分布图来源:自绘4.3.4旅游现存问题1.文物古迹受到毁坏和威胁随着经济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一些文物保护单位和民间名人故居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一些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的乱搭乱建现象较严重,破坏了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和气氛。2.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利用不足兴平马嵬景区仅限于马嵬驿民俗文化园,高峰期游客流量大,周边其他景区(如黄山宫、贵妃墓等)游客流量不高,区域内客流量差异较大;高峰期马嵬驿3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民俗文化园拥堵现象较为严重,景区内分流游客的能量不足,很多景点亟待开发建设,具有很大发展潜力;马嵬镇景区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明显不足,一方面不利于景区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对文物古迹有效地保护。3.基础设施配套落后马嵬镇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一定的基础设施,能够容纳一定的客流,但尚缺乏宾馆、商场、娱乐等基础性设施,旅游必备条件的“吃、住、行、游、购、娱”各产业还未发展形成系统;同时在镇区范围内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现状仅能满足镇区常住人口的日常生活需求,针对外来游客的开发建设几乎没有,缺乏景区吸引力,容纳游客的能力不足,无法满足日渐提高的游览需求。既不利于景区的开发建设,也使得马嵬镇景区人居环境品质处于较为恶劣的状态,故亟待改善马嵬镇景区的配套基础设施,这亦是马嵬镇景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先决条件。4.道路交通设施条件落后由于马嵬驿民俗文化园在大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内己具备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和影响力,目前马嵬镇道路交通设施己无法负荷目前的使用需求,其道理及交通设施现状问题严重,亟待改善,同时未来马嵬镇景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势必会对其道路及交通设施带来更加巨大的压力,故而改善其道路。增设停车场、交通站点等设施刻不容缓。4.4历史沿革一个城镇的历史沿革和形态的发展演变,可以反映出城镇的选址、营建、变迁等等现象,从而可以结合历史资料对其原因进行分析。马嵬镇地处关中腹地。东晋太元十八年(公元393年),朝廷委派名叫“马嵬”的地方武官,率众筑城,固守疆土而得名。唐景龙二年(公元708午),中宗李显送金城公主出嫁土蕃王赞普,送至马嵬驿,设殿帐于百倾泊畔饯别,改始平县为金城县,县治迁至马嵬。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唐玄宗西逃中,爆发“马嵬兵变”,杨贵妃自缢身亡。在马嵬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历史重大事件的演义,形成的古老文化、悠久历史,使这颗古丝绸之路的璀璨明珠同现代化工业与商品化农业日趋发达为显著特征的卫星城镇,交相辉映,闻名遐迩。古代的马嵬沿坡,北依黄山,果林遍野,泉水环绕,风景郁然。又因冲沟、崖坎、峭壁处长满苍翠挺拔的马尾松,故时称马尾坡。据记载,东晋太元十八年3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公元393年)马尾坡松林中,常有盗贼出没,骚扰得当地庶民经常提心吊胆日夜不宁。据《关中胜迹图志》[23]“孙景安征途记。”载:马嵬,人名,于此筑城以护百姓避难。”时朝廷为确保当地庶民安居乐业,即派一名叫马嵬的地方武官署理此地。马嵬到任后,决心为官一任,安民一方,他一面选聘能工巧匠,筹资设计,购料备物,起土动土,很快筑城座城楼巍蛾,精美绝伦,固若金汤的城池,同时又亲率领一队武林高力,加强城池防卫和追捕盗匪,把这一带治理的盗匪销声匿迹,百姓安家兴旺。马嵬受到朝廷褒奖当地人为纪念马嵬其人其事,就改称马尾坡为马嵬坡。因马嵬坡是古代从长安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唐代设甲级驿站,称马嵬驿。唐景龙二年(公元708午),中宗李显送金城公主出嫁土蕃王赞普,送至马嵬驿,设殿帐于百倾泊畔饯别,改始平县为金城县,县治迀至马嵬。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唐玄宗西逃中,爆发震惊中外的“马嵬兵变”,杨贵妃自缢身亡。清乾隆元年(1736年)又在这里设立铺递、形成店铺林立、经济繁图荣的集镇。改革开放后,马嵬正式设镇,称马嵬镇。改镇为兴平以西兴、武、乾、礼四县(市)农贸交易集散之重镇。马嵬七个重要的历史节点:表4.1马嵬历史沿革来源:自绘一、黄山遗址据兴平出土文物表明:早在六千年前,兴平境内就建立了诸多原始社会村落,其中有属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黄山遗址”;二、黄山宫公元前193年,汉孝惠帝拨款兴建黄山宫;东晋太元十八年(公元393年),朝廷委派名叫“马嵬”的地方武官,三、马嵬名由率众筑城,固守疆土而得名;《关中胜迹图志》“孙景安征途记。”载:马嵬,人名,于此筑城以护百姓避难。”四、改治金城县公元708年,大唐与吐蕃和亲,与马嵬城送别金城公主,由此改始平县为金城县,迁县治到马嵬;并在马嵬设立甲级驿站;五、马嵬兵变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唐玄宗逃至马嵬驿。随行将士发动兵变,迫使玄宗处死杨贵妃;六、马嵬铺递清乾隆元年(1736年)于马嵬设立铺递。七、马嵬设镇改革开放后,马嵬正式设镇,称马嵬镇;3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5历史文化景观资源发掘4.5.1历史遗迹景观特色在乡镇景观中有许多文化胜迹与历史遗迹,历史遗迹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所留存下的活动遗址、遗迹、遗物及遗风等,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意义。历史遗迹形成于历史发展阶段之中,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也是历史真实的客观表现,凝聚着人类智慧,昭示着特定的历史特征,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24].历史文化的发展衍生出现代文化,理解现代文化必须了解历史文化。这是因为人类文化具有继承性和异化性。历史遗迹忠实地记录了历史的文化状况和基本特征,是人类历史文化演变的集中凝聚,是我们理解地域文化特征的理想媒介物。马嵬镇的现存的历史遗迹有贵妃墓,黄山宫等,它们作为马嵬镇特有的地域文化遗迹,记载了关于马嵬镇丰富的历史故事与历史信息。1.贵妃香冢“古冢留香,诗碑放彩”的杨贵妃墓,位于马嵬镇西500米处马嵬坡,是唐代第七个皇帝玄宗李隆基的妃子一杨玉环之墓。距今己有1200多年,以其的独特魅力而驰名海内外。杨贵妃墓原是一个土冢,相传墓上封土香气宜人,游女纷纷拾取,使得封土被大量带走,为保护墓葬而砌成现在这风格独特的青砖冢。墓呈半球形,冢高3米,整座墓冢都用青砖包砌,墓后有一座高约6米的杨贵妃大理石塑像。在墓葬的东西两侧为清代风格的碑廊,陈列着唐以后达官贵人,文人学士题写的珍贵诗词刻石三十八通,这些碑石中既有唐僖宗、李商隐、贾岛等唐代著名人物的作品,又有近代林则徐、赵长龄、于右任等的题咏,珍贵的碑刻,字体不同,风格各异,各抒其见,不一而足。历代文人骚客的题咏与唐明皇的爱情故事,使杨贵妃墓闻名于世。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受宠于唐玄宗,745年册立为贵妃。756年安禄山攻占长安城,随唐玄宗出逃。马嵬坡兵变中,大将军陈玄礼等协迫唐玄宗赐她自缢。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马嵬坡前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25]”。由于历史上对杨玉环的评价褒贬不一,又传说为绝世美女,因而从古自今流传下来的典故很多,这也正是吸引游客们前来踏访的重要原因之一。贵妃墓周围的建筑及馆内陈设的文物古迹均体现了盛唐时期的文化,是人们了解唐文化的重要景3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点。陈鸿《长恨歌传》:“安禄山引兵向阙,以讨杨氏为词。潼关不守,翠华南幸,出咸阳,道次马嵬亭。六军徘徊,持戟不进。从官郎吏伏上马前,请诛晁错以谢天下。国忠奉嫠缨盘水,死于道周。左右意未快。上问之。当时敢言者,请以贵妃塞天下怨。上知不免,而不忍见其死,反袂掩面,使牵之而去.仓皇辗转,竟就死于尺组之下”[26]。《过马嵬》:“西走仓惶过马嵬,缘何虎旅逼杨妃。白绫一缕香魂杳,大限来时恩爱非。休怪佳人能误国,莫论好色只心违。徒闻仙岛太真梦,长恨歌悲泪满衣”。图4.10马嵬镇贵妃墓来源:自摄2.道教黄山宫黄山宫是咸阳市现存规模较大的道观。兴平道教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著名的道教胜地黄山宫,位于西汉皇家黄山苑处。最初就山势凿洞建庙宇,供老子、成为道教早期活动场所,后汉孝惠帝来这里观光狩猎,这才再次拨款修建规模宏大的黄山宫。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刘彻微服私行此宫游览,传说武帝很孝,其母有病,他曾在老子洞为母要过药。同时还倡导臣民孝敬老人,还专赐该宫设“孝子祠”。到了唐代,唐太宗李世民因与老子同姓,自认是老子的后裔。改“黄山宫”为“老子祠”,大加修茸,并倡导道教。唐宗乾封兀年,进封老子为“太上玄皇市”唐玄宗开兀—十四年,视道教为宗室。二十九年建玄元皇帝庙于各地。明、清两代多有修建,规模宏大,香火旺盛。从坡下建前殿,沿台阶而上,庙庙相通,直到中间黄山宫之东西两侧亦有小庙,曲径通幽,林荫遮地,清净秀丽。3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黄山宫与楼观台隔渭河南北相望,史称“北台”,每年香客先朝楼观台,后朝黄山宫。清同治元年(1861)陕西回民起义攻打兴平,黄山宫被回民义军放火烧毁。同治十二年(1873)兴平群众捐款修复东西两侧大殿。光绪三十年(1904)兴平、乾县、武功周围群众大量捐款重修,建有山门、二门、钟楼、鼓楼、卷棚、玉皇殿、三清殿、老君洞,靠山崖半圆形排列十六孔窑洞,各塑神象。1954年拆除,大部分庙殿移盖学校。“文革”中,神像全被砸毁,后来部分窑洞逐渐倒塌。1980年后有一魏姓道人居住,在众多信男善女的捐助下,方把前后大殿,左右偏殿老子祠和六孔窑洞依原貌修葺一新。其景观宜人,游人逐年骤增。”摘编自新编《兴平县志》[27]“宗教志”。图4.11黄山宫来源:自摄3.马嵬八景“八景”文化正是集历史文化及地方特色于一身的一种独特景观[28]。“八景”作为中国传统景观概念的重要范畴,常被记录于一地历史与地理的地方志集中,且是浓厚的地方色彩和个性文化特质的表现[29]。其以园林为基础,将自然与人文统一起来,充分反映了景观对文化意味的追求,借助诗文绘画,表达地域的审美情趣,对比今天越来越城市化,人工化,唯美化,贵族化的景观趋势[30],八景的艺术化,自然化和天人合一观念更值得我们提倡和赞美。八景中含有丰富的乡土地理信息,丰富的民俗资料,可为乡村景观的设计与规划提供历史的依据。并且部分重构社会生活的历史画卷。同时八景包含了几乎所有地域景观的造景手法,对其文化内涵和景观价值进行必要的分析有着深远的意义。我国对于“八景”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文学艺术方面。对于“八景”的研究,首先源于书法绘画。3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马嵬八景》源自我国明四家之一沈周笔下。沈周是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31]。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沈周的绘画融南入北,弘扬了文人画的传统。如他的粗笔山水,用笔融进了浙派的力感和硬度,丘壑增添了守人之骨和势,将南宋的苍茫浑厚与北宗之壮丽清润融为一体,其抒发的情感也由清寂冷逸而变为宏阔平和。他又将书法的运腕、运笔之法运用于绘画之中[32]。沈周同时还是一个诗人,至老年“踔厉顿挫,浓郁苍老”。他把这种诗风与画格相结合,使所作之画,更具有诗情画意。《马嵬八景》便是沈周的著作之一。《马嵬八景》由杨妃荒冢、马嵬故垒、地涌双泉、园栽丛韭、金城古迹、宝寺晨钟、北原春意、南亩秋八景以及《马嵬景诗序》组成。“八景”以马嵬中心,而胪列四周的景观。各处景关既各属异地,独立成名,又浑然一体,共同构建马嵬及周边地域的景观系统。古人在如何布置景观,使自然、人文的要素达到统一和谐方面堪称榜样[33]。在马嵬镇景观设计规划中,我们可以借鉴古人的经验,做到古为今用。(1)马嵬八景之杨妃荒冢“孤冢空埋彼美姬骨,因不从业王师,贪欢待宴凭谁心,云鬓花颜到此危地,只遗千古恨,芳草清明节断,凄苍烟细雨时。”部分重构马嵬驿的历史画卷,包含与表露了对杨贵妃之死的怜悯与惋惜。杨贵妃之死,使马嵬驿事件流传千古。贵妃为马嵬驿生色增辉。图4.12马嵬八景之杨妃荒冢来源:马嵬八景图3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马嵬八景之马嵬故垒“难曾求土筑城,昔年新月照孤营,时移美泪相传验,身死长留不朽名,睥聣倾颓春草编,鸟移飞散暮云平。”图4.13马嵬八景之马嵬故垒来源:马嵬八景图(3)马嵬八景之地涌双泉“初冬坡下有灵渊,陆羽茶经第几泉,一脉今流宰厚土,雉飞虹影,喷涌涓到,池铺练番,白溅石跳,珠颗圆,不独围下资灌溉洗心,终日爱清妍。”从八景所描述的景观可以看出,没有任何一处的景观可以脱离山水而独立成景。这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五行风水有很大的关系。地涌双泉对泉的描绘,包含了对泉水本身的描绘与周围环境的描写。泉水多出现在山脉的坡角,因此山所具有的景色也是泉所具有的特征,因此景点中也包含了山体元素在其中,泉水喷涌涓到,水珠颗圆。图4.14马嵬八景之地涌双泉来源:马嵬八景图3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马嵬八景之园栽丛韭“未数瓜畦与芋田,园栽丛韭已多年,食斋并简胜野蔌,市易锱铢供酒钱,泉到好尝当夜雨,春来酱簇蕃初莲,也知民俗归,勤俭韵遂遗风似究然。”古代以农业活动为主要经济来源,园栽丛韭是对农作场景的描写,也可以从中得出,马嵬地区在古代盛产韭菜。对农事活动的描摹,表现出人们生活悠然自得的情景,体现了文人的艳羡之情以及生活的美好。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过去对农业的重视,是人赖以生存所必须的活动。图4.15马嵬八景之园栽丛韭来源:马嵬八景图(5)马嵬八景之金城古迹“闻将崖迹问田更,叶草寒烟绕严城,禅院都随尘劫书,唐宫久落野云倾,菜畦日暖飞黄蝶,花香风微语多飞,鸎面供琅邪,曾种柳攀,枝惆怅不胜情。”金城公主所创禅院遗址尚存。图4.16马嵬八景之金城古迹来源:马嵬八景图3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马嵬八景之宝寺晨钟“宝峰正往马嵬,为晨度踈钟,月方天嵩寺春残,惟听讲枫桥恒半,却惊眠几回,云卧成深省百八潮峰伴老,禅门外行人侵曙业,曾和清艺破暮烟。”以一物代一景,以小见大。以“钟”为例,俗话说“名刹不可无钟”,佛钟、道钟大都与名胜古迹或名山大川有缘。几乎每个钟指代的都是佛教道教景观[34]。图4.17马嵬八景之宝寺晨钟来源:马嵬八景图(7)马嵬八景之北原春意“春来芳草满高原,至此无涯亦流连,细雨和煦青掩冉,孤烟入城翠绵芊,依林只会承花落,近水何堪籍柳,霁月光风周茂树。”北原春意是对马嵬春景的描述,春回大地之时,万象更新,北原呈现一派苍翠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早春的层层叠翠让人陶醉在其中。图4.18马嵬八景之北原春意来源:马嵬八景图3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8)马嵬八景之南亩秋成“境乘黄云一望田,村村社鼓昭年丰,叶邦周颂归今日,七月幽情香古风。”从纷繁幻化的景物中,捉住主景,摄取最鲜明的部分和最令人着迷的一刹那加以突出渲染,构成画面。描绘了田地、丰收和谐入画,展现人民秋收的生活场景。表现了社会生活的景观部分,不同地域生活习惯不同,南亩秋成正是这些历史的见证,表现着富有地方情韵的日常生活景观,图4.19马嵬八景之南亩秋成来源:马嵬八景图(9)《马嵬景诗序》图4.20马嵬景诗序来源:马嵬八景图“天下山水有因人而顯二有因人而污者,使受污而非贤达生其间为之赋詠搜竒,而閳隐撷芳而振华则二终焉,而已爾曷顯名于天下哉,以马嵬坡以有待其乡令浙潘大方伯阎公,景之詠也,坡在陕城西百里有县曰兴平,去县西北又二十五4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里,昔有姓马名嵬者,筑城避难于上唐玄宗遭玉环之裥万里播蜀而同驻其地,杜甫诗以谓军中有妇人,其名为不详,所以其将陈玄礼请诛之而后行,血渍其土遗。锦被为父老的以致富,坡下舊有泉。国初又旁涌一泉,园丁汲以灌,汇並居民赖之以为生计,坡有金城公主所创禅院遗址尚存,半坡有宝云寺,锺声足以警晓,坡北有原,其平如砥,春草茸。然可踏青眠醉以亲,其南有田,秋则刈禾满伤家具黄鸡白酒以乐,其成公既警为景每景赋七言一律见故志马嵬寇之功不可泯也,志玉环水之足也双泉汇为恒产以代耕也,古晨钟见僧寺或而或存也,春意秋成见居民耕牧得其观斯景也咏斯诗也而使马嵬受污之名,一旦因公而始,顯闻来乞余序之昔荀鄕恶子游之在聖门当讪,其为东吴好奢侈嗜饮食之徒,紫阳朱夫子则谓十戴之下豈无贤达一洗其陋令马嵬本有功于斯土遭其污蔑,已级千载而得贤如公者崛迟甲科荐登要而至今軄:有人拜一省之生则马嵬生待公而始顯耶,铲经溪愚也,柳宗元詠之而不愚泉以贪名也,吴隐之之而不贪地因人而顯如之马嵬之詠也。”4.5.2人文传说景观风貌民间传说是流传于人民的生活之中,表达着民众淳朴的情感。传说中所流传地的地名、地方风物、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等都是民间传说传承的物质载体,即民间传说的空间传承性。民众非常乐于把民间传说与当地风物相结合,用传说解释地方风物,不仅可以丰富民间传统文化,而且可以使当地的民问文化更具可信性,推进民间文化的世代传承[35]。挖掘、整理民间故事传说,提炼出具有美学价值的设计元素,将其融入现代景观设计重新塑造,并自觉把现代设计意识同传统艺术集聚、碰撞,激发出新的创意灵感,从中寻找出一种传统艺术与现代生活相关联的艺术形式,这一过程将带来不同的空间体验与心理认知,唤起不同的情景图式及“记忆”片断[36]。将民间故事传说与现代生活需求相结合是其再生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可以丰富景观作品彰显的文化内涵,让民众在休闲游憩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体现地域特色,让景观更具生命力与吸引力。植根于民间、来源于生活、极具丰富内涵的民间故事传说以其独具特色的本土性与大众性正契合了现代景观设计发展的这一需求[37]。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且对马嵬当地人们进行走访,从当地老者口中传述有关马嵬镇所流传乡土的传说,是了解和认识马嵬镇的地域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4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梨花四郎传说梨花仙子与四郎的爱情传说。四郎偶遇梨花仙子,二人互生爱慕之心,坠入爱河。可谓:“仙女多情,四郎心专,风流难遁,天上人间。”因王母阻挠,四郎悲愤流泪化作清泉。称四郎泉。泉边一颗梨树,梨花戴露,含羞低垂,人们说她是梨花仙子。四郎仙女相会的地方至今人们还称之为“会仙台”。梨花仙子与四郎的故事传说,也引出了马嵬镇曾有的景观资源:会仙台,四郎泉,梨花树。2大唐金城故迹公元710年以前,兴平原称始平县,后来改为金城县,缘由是一段汉藏通婚故事。唐中宗神龙元年吐蕃赞普因讨伐叛逆战死,吐蕃派使臣远道来长安报丧,中宗皇帝亲自接见来使,深表痛惜,并传旨废朝一日,以示悼念。赞普的祖母可敦,为了答谢唐王朝的深情厚谊,进一步巩固与唐王朝的亲密关系,很快派大臣悉薰然为使,贡献骏马千匹,黄金两千两还满怀热情地为松赞干布五世孙尺带朱丹请婚,中宗接见吐蕃使臣后决定把自己所养雍王李守礼的女儿金城公主嫁给吐蕃。景龙四年二月,中宗选定吉日,命左卫大将军杨矩为送嫁特使,并亲自带领王公宰相等人为公主送行。送嫁队伍由京都长安出发,一直送到始平县(今兴平县)马嵬驿南面后。当时由于河流变迁,河床冲刷,马嵬驿南低洼处形成一个占地百顷的水泊。在百顷泊侧设立黄色大帐,引王公宰相及吐蕃使节入宴,一巡酒后,中宗为了纪念金城公主嫁吐蕃至此地而别,特赦始平县大群罪赐减民赋一年,[38]改其地为凤池乡怆别里。又改称始平县为金城县,县治移至马嵬驿。金城县建县44年后,由于郭子仪率兴平军,高举“兴唐平叛”大旗,曾在此驻扎整顿,后取得赫赫战绩。为纪念其事,故把金城县改称兴平县,县治移至今兴平址。金城公主入蕃三十年,力促唐蕃和盟,为两地文化交流贡献良多。此间唐、蕃虽曾有过多次战争,但双方使臣往来频繁,仍以和好为主。十二年(公元733年),唐、蕃在赤岭定下界碑,互不侵扰,唐蕃会盟的成功,金城公主功不可没。3御史来献吉举人拾银奇遇的故事仍在在兴平马嵬、冉庄、赵村一带,人们以敬仰、羡慕、欣慰的心情,广泛传颂着。吉御史的父亲吉体仁,明正德庚午年举人,曾著“平西夏赋”,“北原赋”,一家三人相依为命,家境十分贫寒。“吉举人晚居4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兴平马嵬镇北黄山宫下半坡处,训徒课子,种莲,养鱼以自娱。”他为人忠厚,乐于助人,以“乡贤”享誉乡里。至今马嵬驿还流传着“吉举人拾金不昧”与“吉御史终有善报,造福地方百姓”的故事。吉来献父亲吉举人拾金不昧,遗失者为了感谢吉举人,经协商帮助抚养吉来献,并请名师教诲,吉来献发奋努力,嘉靖年间考中三甲进士,曾任湖广省按察使佥事,官吏御史,荣耀无比,他为官清廉,爱护百姓,颇有政绩,吉御史死后安葬在黄山宫坡沿。这里至今保留着吉御史和吉家亭子泉的遗迹,后人曾为吉家父子修庙立碑,以示纪念。4张嫣:“梳妆台”“北宫”环谷抱泉,景色秀丽黄山宫以东处有宽阔高大的土岭,南端原有一处面积约四五亩大,土质坚硬而平坦的高台,是汉惠帝刘盈的皇后张嫣之皇宫和梳妆台遗址。因位于马嵬坡北黄山宫,故城“北宫”。《汉宫春色》中写到:“张氏名嫣,[39]字孟英,小字淑君”。《史记.外戚世家第十九》:“吕后长女为宣平侯张敖妻,敖女为孝惠皇后”。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吕后为了控制皇后,挟持皇帝,以防大权旁落,便让鲁元公主的小女张嫣嫁于汉惠帝。婚后三年,惠帝过世,汉文帝执政。张嫣此后被迁入“北宫”,这里有皇后梳妆台,名为梳妆台,实则是懒于梳妆,常静坐台上凭窗瞭望长安,哀思终生的不幸。汉文帝后元年(公元前163)春三月,张嫣去世。至于张嫣皇后的陵冢位置始终是个历史谜案。据近日《华商报》载:经考古工作者多次钻探研究,终于在汉惠帝安陵西北不远处找到了孝惠皇后张嫣的陵墓。其陵上有巨大的墓冢,为后世所堆砌。后人可怜她的不幸,感叹她的白璧无瑕,尊她为花神,还在梳妆台后为她立庙享祭。称为“花神庙”。“北宫”“梳妆台”承载了历史记忆,路旁高台,孤零寂立在黄山宫南部,梳妆台历史文化保护区,禁止破坏性建设活动,拟复建“花神庙”以纪念“花神张嫣”,并于“梳妆台”周边沿淑君溪形成百花谷-花海之特色产业,一方面维护“梳妆台”历史区域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形成特色景观,并与历史文化记忆相融合,同时可发展花卉精油加工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游客亦可参与体验花卉采摘与精油提取之过程,增添游览趣味性。4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群仙岗”、“群仙洞”的传说在黄山宫西侧半里的广福寺,原有山恋幽静,沟壑纵横,人迹罕到的“群仙岗”。进入岗下窑洞三丈余,便见蓝天白云,洞内座北朝南并排着三孔窑洞。中间是王母洞,后人通称“群仙洞”在群仙洞的西侧,有一极其神秘的窑洞,程“闭关”,“坐宫”。据说此洞内有洞上洞下洞,洞左洞右洞,洞洞有天窗,处处有气眼,洞内有卧室,洞外有通道......因不少人在此坐化成仙,故又称此地为“洞天福地”。6神奇古朴的“太上槐”据史料及明代状元康海撰写碑文載:唐天宝15年(公元756年)“马嵬兵变”后,杨责妃被缢死,唐明皇悲憤交加,从山门古槐上折了根树枝,柱着登上黄山宫,把槐树插在老君殿前地上,然后恭拜老君说若大唐复兴,槐枝成活。“安史之乱”平息后,唐明皇从四川东还长安,路过马嵬祭奠贵妃,果然看到槐树成活了。于是唐肃宗李亨即位后,便封槐树为“太上皇槐”,后人称为“太上槐”。如今的“太上槐”历经1240年,尽管残躯仅剩厚皮空充,但其主茎依然苍劲古朴,盘根错节,其状酷似龙蛇,歪歪曲曲,前立后卧,伏于院内,昂首挺胸,东望长安。图4.21太上槐来源:自摄4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5.3自然生态环境景观与城市相比,乡村往往具有更为丰富的山水资源。山川、丘陵、平原、河流、溪水、植被等自然资源用其强大的力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依附于自然的给予,创建丰厚的乡村肌理,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创造美丽的乡村景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标,这也正是“山水文化”哲学思想的集中表现。无论是古代城市景观空间,还是乡村景观都有浓厚的山水文化背景。古人常用诗词对自然山水进行讴歌,唤起人们对自然蕴藏的深切情感[40]。而中国古代山水画则常以“小桥、流水、人家”为画面的构图元素,表达出朴实淡雅的乡村生活情调。乡村景观作为乡村的重要构成要素,是乡村村民日常生活、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41]。以山水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生态理念为基础,将山水诗画艺术贯穿到乡村景观建设当中,强调返璞归真、自然野趣,主张效法天地,遵循自然的建设方式,对马嵬镇的景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山水文化是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晶,是蕴涵在山水之中的文化沉积,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艺术观念和生态理念与我国“十一五”期间提出的“美丽乡村”建设创建良好乡村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理念相契合[42]。马嵬镇山水景观资源及良好的山水格局,为其“美丽乡村”景观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古代的黄麓山(今变迁为北邙山)是崇山峻岭,峰险壑奇,松青柏翠,清泉环绕,繁华似锦,天然形成一座东西绵延六十余里的绿色长廊。黄麓山偏西段亦称黄山;黄山地域曾经是汉代黄山宫和黄山苑所在地,这里充满着秀美,巍峨、壮观和神秘景色。地处兴平地段的北邙山厲地层断裂带中心沿坡,因地下水受地质构造和断裂活动而自溢流出的古泉有30多处,其中黄山苑地段就占8处。据旧《长安志》载:“马嵬泶周数十步,深酉尺,流入白渠”。此处又有四郎泉,吉家亭子泉、圣母泉、龙王泉,今犹圣母泉、龙王泉喷水尤畅,灌溉蔬菜40余亩,菜壮葱绿产量高,利倍他泉。另有庞家泉,安家贵妃泉依然喷涌。近年还在史村、羊圈交界新涌一泉,称史泉村。据旧县志记载和地质部门检测:上述泉水水质良好,用途广泛,其中有矿泉水、温泉水,医用泉水、硫磺氮肥水。人们称马嵬黄山苑为“古泉之乡”。其中贵妃泉驰名中外。古代马嵬黄山沿坡,有山势险峻,沟壑神奇的九沟十八弯,松柏果树遍及山4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坡原野,山中除黄山宫外曾有宝丰寺、后大寺、关帝庙、药王庙,神仙洞等胜迹。这里最驰名的要数西汉皇家黄山苑。史载:黄山苑北依黄山,南濒渭水。此苑从属周至上林苑,苑内亦有生禽猛兽,奇花异草,楼台亭阁,规模极其观。相传,汉惠帝、汉武帝、唐太宗等都曾涉足此地游览观光。唐玄宗曾予某年立舂日,率文武大臣游春于此。诗人王维以:“黄山旧绕汉宫斜”的诗句赞美黄山宫的景色。《关中胜迹图志》载:“大将军霍光子霍云常私出猎黄山苑中”。时至如今,黄山苑依然不失为山川秀丽,人文景观罕见的群体。黄山宫院内巍然卧伏着状如龙蛇的唐玄宗手植“太上槐”,在宫苑紧东有扑塑迷离的“贺师洞,洞顶有刘谨诓驾建的“皇賊”遗址、满东有“鸟兽群聚龙王沟”、洞东南有“皇后梳妆台”、在黄山宫正南有明代吉御史墓、墓下有三泉;再西有“杨贵妃秘葬墓,鳖盖;还有“老虎点穴群仙岗”等胜迹。4.5.4非物质形态传统习俗地方久远的历史、独有的地域特征以及人文资源造就了丰富的民俗文化活动,相对于那些静止、沉默的文物、建筑物来说,这些传统民俗是活的历史,是一种行为传承方式[43]。在节庆典或庙会时节,民众借助上香祭拜等方式,即可以表达自身对民间传说中的历史人物或祌灵的崇敬、信仰,又可以保持民间传说在人们生活中的长久流传。是极具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仍然可以整合进当今的民俗和旅游商业活动中去[44]。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人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是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习成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民俗的内容包括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仪礼、民间信仰、民间科学技术、民间口头文学、民间语言、民间艺术、民间游戏娱乐等。马嵬的民俗主要是庙会及集会,农村古会频繁,镇区主要有:二月初九马嵬街山门会;二月十二日财神会;二月十五黄山宫庙会;二十八财神会;正月十五黄山宫庙会等。其它村庄也有古会。1.马嵬庙会4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汉族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一般在春节、元宵节等节日举行。也是我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其形成与发展和宗教活动有关,在规定的日期或寺庙的节日举行,多设在庙内及其附近,进行祭神、购物等活动。庙会流行于全国广大地区。庙会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被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庙会就是这种生活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存在和演变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45]。至今这里每年一度农历二月十五的黄山宫庙会有1300多年的历史,以其历史悠久、庙会兴盛闻名遐尔,朝拜者络绎不绝,游人最多时达万人。每年一度农历二月十五的黄山宫庙会有1300多年的历史,以其历史悠久、庙会兴盛闻名遐尔,朝拜者络绎不绝,游人最多时达万人。图4.22黄山宫庙会(1)黄山宫庙会来源:自摄农历二月十五的马嵬黄山宫庙会,以其历史悠久,庙会兴盛而闻名。黄山宫庙会的由来,与道教始祖老子息息相关。据《史记•老子传》载:老子者,楚苦县励乡曲里人也,姓李名耳,字[46]聃,周守藏之史也,老子是别号。史云:母怀八十一岁而生,故号老子,也有解释为对老年学者的敬称。历史上老子的形象是“童颜鹤发,神采奕奕,经常骑着靑牛的老者”。老子精通图书典籍,学识渊博、声闻遐迩。他是我国道家学派的创立者。著有《道德经》等。他在我国道家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仅次于儒家创立人孔子。相传公元十世纪的周康王时,老子带徒来黄山宫处传教、炼丹、授徒,后因老子的母亲害怕渭水暴涨。彻夜不能安眠,为了母亲的健康,老子就带着母亲和徒弟迁至渭河以南,即如今的楼观台处。后人因黄山宫与楼观台南北遥相对峙,便把黄山宫称北台,把楼观台称南台。在兴平和周至,人们自古就有朝了南台(庙4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会为农历二月初十)朝北台(庙会为农历二月十五)之说。老子在马嵬地区的影响流传甚广。相传,老子去马嵬坡东北十里处讲经布道,众徒弟听得如迷如痴,当老子讲经期满要回楼观台时,人们苦苦跪下住,只得含洎恭送老子离去,众弟子和村人皆叹“难留”,遂把该村叫成“难留村”。后人把“难”改“南”,成为现在的南留村。据说,马嵬镇的礼道村,也是因老子在那里大讲“礼支”“道徳”而得名。后人只知老子的诞生之日是农历二月十五,黄山宮庙会就是为祭祀老子的诞生之日而自发形成的。至今已延续了1300多年。(2).张爷庙会在兴平市马嵬镇张村,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是张爷庙会日,俗称“疯子张”庙会。明洪武时叫张全,是内家拳的创始人。他善推奇门异术,乐于助人。母亲去世后,离家云游,经常来往宝鸡金台观,扶风景福宫,兴平张村无量庙之间。因他斋食流浪,行动怪异,仪表疏漏,人称“疯子张”。明宪宗成化初年,张爷施计梁姓将军讨贼谋略,使得叛贼投降,遂后梁将军同张爷一起在此修道。张村人为纪念此事,曾在无量庙东修盖了“张爷爷庙”,“梁爷庙”因开光唱戏祝贺之日是农历三月初三日,“疯子张”庙会就这样流传至今,而张村的来历,也可能因纪念张爷而得名。2.马嵬集会赶集,一种民间风俗,也有“赶山”之称。集市是指定期聚集进行的商品交易活动形式。主要指在曾经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或地区遗留下的一种贸易组织形式。又称市集。赶集是劳动人民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赶集也具有一定的周期。马嵬镇区农历二、六、九逢集,赶集人数众多,一般情况下可达到3000人。4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5.6马嵬驿民俗文化园图4.23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来源:自摄马嵬驿民俗文化园的带动作用,马嵬驿民俗文化园己初具规模,在区域内己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是马嵬镇景区发展的先天优势。马嵬驿民俗文化村是以“古驿站文化”为主,融合“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乡村景观旅游区。位于马嵬镇李家坡村,地处杨贵妃墓--黄山宫景区向西一公里处,依托黄山宫独特的资源顺势而建,为马嵬构筑起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马嵬驿是唐时西行的第一驿站,民俗文化村建在原址范围内。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是马嵬历史、社会、文化特征的集中体现。园区建筑错落有致、古朴素雅;环境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布局有山水瀑布、雕塑小品、亭台楼阁、石雕碑刻等景观;建成4条民居古街:民俗小吃街、民俗作坊街、大唐文化街、民俗文化展示街;配套马嵬驿文化广场、百果园、雕塑艺术馆、驿栅城、珍禽园、戏楼、茶楼、城门楼观景台、农具展示馆、娱乐园、祈福殿12大景点。马嵬驿将满足市民及旅游者食、住、行、游、购、娱的需求以及参与农事体验与民俗文化活动,是感受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民俗文化体验园是马嵬历史文化特征的集中体现,也是关中地方民俗文化的精辟部分。4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6本章小结在进行设计前,要对当地的自然环境背景,社会概况进行分析研究,寻求适合当地发展的景观规划道路,马嵬镇的乡村景观设计,可以依靠陕西的旅游文化资源背景,以马嵬驿民俗文化园的带动发展。提取马嵬特色地域性元素运用在设计之中,这就要对马嵬镇的历史沿革有着充分的了解,对马嵬历史文化变迁,历史文件景观资源进行充分的发掘与提炼,民俗文化有所认识。分析当地的用地现状、交通道路现状、产业现状,发现存在问题,对提出马嵬景观规划理论有所依据。要使地尽其利,就应该充分对现状土地的资源进行挖掘,马嵬镇丰富的历史文化造就了独特的地域特色,通独过对地方县志文献解读、现状遗存调查、书籍史料记载、走访当地居民等调查研究,挖掘出马嵬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其中有闻名于世的贵妃墓,道教圣地黄山宫等历史文化遗迹;山川秀丽的黄山苑等自然景观;当地人们口中传述的民间故事传以及丰富的民俗文化活动。基于地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首先要进行的就是对地域文化的发掘,对马嵬镇地域文化的提炼方法可为以后的乡村景观地域文化发掘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5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马嵬镇风景资源分类评价与特色提炼“寻势而掘景”,保护发展现有的风景资源,同时探索发掘新的风景资源。风景资源对于景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它关乎到景区的整体品质,也关乎到地方城镇建设的空间质量。对游客的体验与本地居民的宜居性来说都是重要的方面。风景资源有现状既有的,也有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就在对地方传统文化挖掘与梳理的基础上,对现存以及曾经存在过的景观资源进行分类评价,从而提炼出最具地域特色的景观资源进行乡村景观规划。5.1地域文化景观研究方法——“汇文聚景”地域文化来源于对当地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人文生活的理解。对马嵬镇地域历史人文景观的研究首先要充分发掘地域文化,并结合时代要求加予开拓和创新,重塑具有现代性与时代感的乡村景观;从自然环境入手,考察地理环境特征,这些是形成地域特色的物质基础,也是其实现的基础。同时对乡村的资源特色、社会经济条件现状等因素做详细的调查分析,努力规划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景观。5.1.1地方传统文化挖掘与梳理——汇文《周易.贲卦》有云:“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社会的变迁,文明的进步和更替是一日不见泰山。不得不审视当今社会,各种社会怪现象正在像雨后的春笋遍地展露,然而祖先的一句话在告诉我们要关乎人文。“文”是人的文化精神需求。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之前,需要充分掌握当地的历史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才能对当地的人文建设有深度的把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地方传统文化的挖掘与复兴,迫在眉睫。无论是从地方特色的塑造,还是从地方百姓家园感的营造,又或是从旅游文化的差异性前提来说,对于地方文化的汇集整理是一项重要的前期分析整理工作。地域文化景观与特定的地理环境相适应而产生和发展,其显著的特点是保存了大量的物质形态历史景观和非物质形态传统习俗,形成较为完整的传统文化景观体系[47],通过对马嵬镇历史地方志图文史料的解读与自然生态景观的汇聚研究分析,对马嵬镇传统地域文化景观要素进行提炼,以此为根据对马嵬镇的景观规划进行设计。5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1.2风景资源挖掘与规划——聚景“景”是人的艺术审美需求,“风景是社会感知的过程,由此建构起与社会过往意义丰富的关联。”[48]景观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自然风景和地理环境,而且包含着较多人类活动产物的文化形态,体现了一种文化建构的过程。文化景观除了具有历史传承性外,还表现出社会文化的特性。正如英国地理学家阿兰·贝克(AlanRHBaker)所言:“往日景观的形成与意义,反映了建构人们工作与生活于其中并加以创造、经历与表现的社会。但就其留存至今而言,往日景观作为文化记忆与特性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延续的意义。”[49]山水景观资源是人类生命之源,是大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需物。在农耕时代,人类常常选择依山傍水而居,并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环境过程中,通过自身活动和各种表现方式而创造一种特殊的景观形式,即山水文化景观。山水文化景观并不仅限于以自然山水为对象而创造的精神文化景观方面,还包括以自然山水为载体和材料而创造的物质文化景观,山水景观经常被记录于古志以及书画中。因此通过汇聚马嵬人文景观风貌,并且聚集山水景观特征,才能够完整的挖掘属于马嵬镇的地域特色文化。风景资源对于景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它关乎到景区的整体品质,也关乎到地方城镇建设的空间质量。对游客的体验与本地居民的宜居性来说都是重要的方面。风景资源有现状既有的,也有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本步奏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在于保护发展现有的风景资源,挖掘整理历史风景资源,同时探索发掘新的风景资源,这是规划提升的重要目的之一。5.2马嵬镇风景资源评价为了保证马嵬镇独特的景观资源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利用,而不是破坏或降低景观质量,在规划设计之前要对现有的景观资源进行分类评价。景观特征评价是通过调查、评估马嵬镇的风景景观资源,进行景观特征分析以及划分景观特征类型,确定使用适宜的方法保护景观资源,恢复和发展地域文化景观。同时辅助政策决策,对景观规划设计起到引导作用。景观特征评价的侧重点在于景观本土性的保护。通过对地域景观特征的分类、评价、了解景观特征,能够很好地帮助指导设计,给现有的景观资源进行定位。保证必要的改变能够符合整体景观特征。5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2.1区域旅游资源背景陕西是中国文物特大省份。文物景点多达近3600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7处,收藏各种文物200万件以上,文化旅游资源特别丰富。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目前己经形成了独立的产业体系和经营规模。2000年以后,全省旅游涉外酒店超过120家,旅行社超过200家,数十万人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产业。目前全省开发旅游资源100多处,初步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向四面辐射的多条旅游热点线路,点线结合形成了不同文化内涵,不同产品风格的十大旅游区,在全国旅游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陕西省A级旅游景区81处,其中5A级景区3处,4A级景区18处,3A级景区31处,2A级景区23处,1A级景区6处。陕西省高度密集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使得陕西省旅游发展既有极高的集群效应、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马嵬驿位于西安西线旅游的重要地段,且拥有多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配合西线游密集的文化旅游资源,在陕西省内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虽然陕西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相关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服务能力的提升、旅游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仍是陕西省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点和核心问题。休闲型旅游、文化型旅游以及民俗型旅游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基于此,结合马嵬镇的核心发展定位,图5.1陕西省旅游资源分布图积极推动其弥补陕西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空来源:自绘白和缺陷是马嵬镇景区旅游发展的突破口。5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2.2景观资源总结马嵬镇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厚,道教始祖老子曾传经布道的黄山宫,“古柏参天,泉水哗哗,果林遍野,山川秀丽,风景郁然”。唐明皇幸蜀祈灵于黄山宫手植的“太上槐”,如今仍枝叶葱茂,状如龙蛇伏于院内;还有“马嵬兵变”杨玉环曾被草葬这里,使马嵬从此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此外,马嵬镇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传说等景观资源,可以作为打造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一).通过对马嵬地方相关历史文献的挖掘与研读,经过现场的踏勘调研,整理提炼得出马嵬镇所存在的主要景观要素,包括以下几类:1.文化遗迹:贵妃墓、鳖盖、吉御史墓、祠(今废)、黄山宫、太上槐、马嵬坡、新石器遗址、张嫣梳妆台(北宫)、宝丰寺、会仙台、皇城遗址、打架坡、贺氏洞、广福寺(洞天福地)、郭子仪练兵处(今废)、六将冢(今废)、群仙岗、龙凤穴(今废)、马嵬驿亭(今废)、古槐遗迹(今废)、姚兴兴兵处。文化遗迹共21处,多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与旅游价值,是景区的核心亮点。2.水景:圣母泉、四郎泉;龙王泉旧址仍在,具有开发潜力;高干渠水(季节性);马嵬驿水池、吉家亭子泉、凤池乡怆别里(今废)、马嵬泉(今废)8处。古泉五处:龙王泉,圣母泉,马嵬泉,吉家亭子泉、四郎泉,其中龙王泉、圣母泉、马嵬泉今已干涸、四郎泉与吉家亭子泉仍有少量泉水。马嵬泉:县西三十里出黄山之麓,迤近又有数泉曰:四郎庙泉,吉家亭子泉,圣母泉,龙王泉,惟圣母泉水犹畅,灌溉菜蔬,利倍他泉。——《兴平县志》图5.2马嵬镇现存水景景观来源:自摄3.地景:景区位于渭河流域三级台塬上,具有典型的黄土沟壑地貌特征,景区5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范围内有沟壑3条,分别为:龙王沟、安沟、鸿沟。图5.3马嵬镇现存沟壑来源:自摄4.自然生态资源坮塬地貌:马嵬位于关中地区,为渭河、泾河、漠西河三流并围所形成的坮塬区域,马嵬镇北部系黄土台塬区,中部为塬坡地带,南部属渭河二级阶地,北部和南部地势相对较为平坦。坮塬是北部黄土高原地区与关中平原的生态缓冲区,可谓是生态战略要地。同时,独特的坮塬地貌也构成了地域大地景观脉络,形成别具魅力的地景风貌。也正是由于该坮塬地区的存在,才能避免翻越山脉,从而使古丝绸之路选择从塬上穿行而过,而赋予了马嵬独特的驿站基因。5.文化建筑设施图5.4马嵬镇文化建筑景观来源:自摄现有窑洞、黄山宫塔、贵妃塔、太真阁、黄山宫十八洞(孝子洞、忏悔洞)、5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贵妃墓碑、毛主席手书碑、贵妃墓石马、石人、贵妃白玉雕像、等建筑和设施,当地关中民俗文化浓郁。这些文化建筑设施大都分布在黄山宫与贵妃墓景区内部,可与景区的保护开发相同步。6.生态文化资源马嵬的历史文化遗迹众多,生态景观资源丰富,从图可以看出,马嵬历史文化遗迹基本分布在黄麓山一线。马嵬的历史文化遗产与自然生态景观均聚集于此,黄麓山一脉是马嵬景区的核心。图5.5马嵬镇历史遗迹分布图来源:自绘(二)马嵬历史文化要素景观总结:表5.1历史文化要素景观表来源:自绘情感文化杨妃香冢、鳖盖、梨花仙子、四郎泉、会仙台、张嫣梳妆台、黄山宫道教文化打架坡、南留村传统美德文化礼道村、吉御史墓、吉家亭子泉、六将冢、群仙岗、孝子洞地方特征文化凤池乡怆别里、马嵬驿亭、龙王泉、鸟兽群聚龙王沟、龙凤穴、古槐遗迹、黄山遗址、广福寺、李敢墓、张爷庙、贺狮洞5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2.3景观要素的分类分析马嵬景区是以黄山诒塬地貌与历史人文遗迹为中心,包括周围风光旖旎的农田风光以及乡土人情,整体构成了一个以塬、泉、田、沟壑等乡土景观为基底,以休闲养生、乡土与驿站文化体验为核心的风景区。在进行马嵬地域文化保护规划设计前,对马嵬镇的风景资源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进行分类分析,马嵬景区共有两大类、八种类、四十三小类。(见表5.2)表5.2马嵬景区风景资源类型表来源:自绘大类中类小类名称日月星光红霞昼景风雨阴晴气候景象(1)北塬春意、(2)南亩秋成1.天景自然声象(8)云雾景观冰雪霜露其他天景大尺度山地(1)渭水前横、黄山北枕、(2)南望楼观山景(1)坮塬地貌奇峰峡谷(1)龙王沟、(2)安沟(3)鸿沟一.自然景观洞府(1)广福寺石林石景沙漠景观2.地景火山熔岩(14)蚀余景观洲岛屿礁海岸景观5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海底地形地质珍迹其他地景(1)龙王泉(旧迹)、(2)圣母泉(旧迹)、泉井马嵬泉(旧迹)、(4)吉家亭子泉、(5)四郎泉溪流(1)高干渠江河湖泊潭池(1)马嵬池、(2)凤池(旧迹)、3.水景(3)月眉湖(规划)(10)瀑布跌水沼泽滩涂海湾海域冰雪冰川一.自然景观其它水景深林(1)坮塬林地草地草原古树古木(1)太上槐4.水景珍稀生物(8)植物生态类群(1)龙王沟芦苇丛动物群栖息地物候季相景观其他生物景观历史名园现代公园二.人文景观植物园1.园景动物园5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8)庭宅花园专类游园陵园墓地(1)贵妃墓其他园景风景建筑2.建筑民居宗祠(1)吉御史祠(旧迹)(10)文娱建筑商业服务建筑(1)马嵬驿民俗文化园宫殿衙署宗教建筑(1)黄山宫纪念建筑工交建筑工程构筑物其他建筑遗址遗迹(1)黄山遗址、(2)六将冢、(3)北宫遗址摩崖题刻二.人文景观3.胜迹石窟(1)贺狮洞(8)雕塑(1)贵妃白玉雕像纪念地科技工程游娱文体场地其他胜迹节假庆典(1)黄山宫庙会民族民俗(1)祈雨仪式、(2)血社火宗教礼仪(1)梨花仙子、(2)老虎点穴群仙岗、(3)4.风物神话传说打架坡、(4)吉御史、(5)皇城诓驾、(6)(8)黄龙坠死黄山宫、(7)鸟兽群聚龙王沟、(8)5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龙凤穴民间文艺地方人物(1)吉来献拾金不昧、(2)刘瑾入宫地方物产其他风物表5.3旅游资源类型细分表来源:自绘主类亚类基本类型代表景观A地文景观AA综合自然旅游AAA黄土断塬黄土断塬台地(龙王沟、鸿沟、安地沟)B水域景观BA河段BAA观光游憩河段高干渠BB天然湖泊与池BBA观光游憩湖区自喷泉(吉家亭子泉、四郎泉、龙沼王泉、马嵬泉、凤池、马嵬池)CA树木CAA林地生态林地、黄山宫、贵妃墓、龙王沟、安沟、鸿沟CAB丛树沟果林地、黄山宫、贵妃墓、龙王C生物景观沟、安沟、鸿沟CAB独树太上槐CC花卉地CCB林间花卉地高干渠、黄山宫、贵妃墓、龙王沟CD野生动物栖息CDB陆生动物栖息黄山宫、龙王沟、安沟、鸿沟地地CDC鸟类栖息地黄山宫、龙王沟、安沟、鸿沟D天气与气DB天气与气候现DBB避暑气候地黄山宫、生态林地、窑洞、龙王沟候景观象EB社会经济文化EBA历史事件发生贵妃墓、梳妆台、黄山宫、太上槐、活动遗址遗迹地凤池乡怆别里、皇城遗址、马嵬驿亭、古槐遗迹6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E遗址遗迹EBB军事遗迹与古马嵬坡、郭子仪练兵处、姚兴兴兵战场处、六将冢EBF废城与聚落遗新石器遗址、北宫遗址、皇城遗址迹F建筑与设FA综合人文旅游FBA康体游乐休闲窑洞、马嵬驿民俗文化园施地度假地FAC宗教与祭祀活黄山宫、广福寺、贵妃墓、宝丰寺动场所FAD园林游憩区域马嵬驿民俗文化园、贵妃墓FAG社会与商贸活沿104省道两侧商业街、蔬菜市动场所场、马嵬驿民俗文化园FAI军事观光地FC景观建筑与附FCB塔形建筑物黄山宫塔、贵妃塔属型建筑FCC楼阁太真阁FCD石窟黄山宫十八洞FCH碑碣(林)贵妃墓碑、毛主席手书碑、碑廊诸碑FCK建筑小品贵妃墓石马、石人、贵妃白玉雕像FD居住地与社区FDD名人故居与历窑洞、贺师洞、吉御史墓、祠史纪念建筑FE归葬地FEA陵区陵园贵妃墓FF交通建筑FFA桥双龙桥FG水工建筑FGA水库观光游憩高干渠区域G旅游商品GA地方旅游商品GAA菜品饮食关中农家乐、果蔬采摘GBB农林蓄产品与光中土特产、贵妃粉制品H人文活动HC民间习俗HCA地方风俗与民黄山宫庙会间礼仪6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2.4风景资源评价风景资源的评价是风景区规划分析和设计的基础。马嵬镇景观规划要以对景区资源评价为前提,确定风景资源中各类景观的价值及重要性,以此为基础衡量各景点的潜力与恢复开发的选择性,从而提出合理的风景区保护与发展规划。对马嵬镇的乡村景观釆取所采取的风景资源评价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首先,以现场踏勘,亲身感受为风景资源评价依据,并结合文献综述和座谈走访,力求实事求是地的原则。其次,风景资源评价釆取定性概括与定量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景源特色;最后依据风景资源的类别及其组合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价单元和评价指标[50]。(一)马嵬镇的景观资源特征可按《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的分级标准,将己调查景点分为下列五级,特级景点一具有珍贵、独特、世界遗产价值和意义,有世界奇迹般的吸引力;一级景点一具有名贵、罕见、具国家重点保护价值和国家代表性作用,在国内外著名和有国际吸引力;二级景点一具有重要、特殊、省级重点保护价值和地方代表性作用,在省内外闻名和有省际吸引力;三级景点一具有一定价值和游线辅助作用,有市县级保护价值或当地的吸引力;四级景点一具有一般价值和构景作用,有本风景区或当地的吸引力[51]。表5.4旅游资源分级表来源:自绘一级贵妃墓、黄山宫驿站文化、太上槐、马嵬驿民俗文化园、黄山遗址、贵妃白玉雕像、黄山二级宫庙会、鳖盖、北原坮塬地貌、南亩秋成、渭水-黄山区域山水、龙王沟、广福寺、龙王泉、圣母泉、马嵬泉、吉家亭子泉、四郎泉、凤池、北宫遗址(梳妆台)、贺三级狮洞、血社火、皇城遗址、梨花仙子、吉御史传奇、郭子仪传说安沟、鸿沟、高干渠、马嵬池、月眉湖、坮塬林地、龙王沟芦苇植物群落、四级吉御史祠、六将冢、祈雨仪式、打架坡传说、群仙岗传说、刘瑾入宫传说、龙凤穴传说、黄龙坠死黄山宫传说6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其中人文景观包括:驿站文化、凤池、鸿沟、贵妃墓、吉御史祠、马嵬驿民俗文化园、吉御史祠、六将冢、祈雨仪式、打架坡传说、群仙岗传说、刘瑾入宫传说、龙凤穴传说、黄龙坠死黄山宫传说、黄山宫、黄山遗址、贵妃白玉雕像、黄山宫庙会、鳖盖、贺狮洞、血社火、皇城遗址、梨花仙子、吉御史传奇、郭子仪传说。马嵬的人文景观资源占59.5%,自然景观资源占总比例的40.5%。表5.5景观评价结果分析表来源:自绘景观类型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合计天景地景437水景538生景112园景112建筑123胜迹22329风物2439合计27181243(二)对马嵬镇的风景资源的评价结果可以从景观构成、空间分布、组合类型三个方面来分析:a.从景观构成看,马嵬景区内的景观单元以地景、水景和风物为主,以乡土与驿站文化为基调,诒塬、泉、风物、建筑等景观较为突出。但整体偏于平淡,一二级景观单元所占比例较低,胜迹、风物类景观单元数量较多,但等级偏低,开发利用不够.b.从空间分布看,景观单元主要集中在马嵬驿北原区域。但从每平方公里范围的景观单元分布密度看,马嵬景区平均为79个/平方公里。图5.6景观比例图示来源:自绘6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c.从组合类型来看,人文景观资源数量多于自然类,从评价的等级分布上来看,高等级的景观资源同样以人文景观为主。图5.7马嵬镇景观类型等级分析表来源:自绘图5.7马嵬镇等级景观分布图来源:作者自绘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马嵬并不具备建设目的地式旅游景区的禀赋资源与条件,在规划设计中,我们必须独辟蹊径,结合马嵬独特的保持完好的关中乡野小镇风貌的特质,充分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提炼总结地方特色文化,提升旅游景区6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整体竞争力,增强聚落人们的家园感。5.2.5景观特征的评价景观特征指景观中的一些要素(地质地貌、土壤、土地覆盖、文化格局等)所形成的特有的、可识别的、一致的格局,造就了某处景观与别处的不同。景观特征评价是识别乡村景观特征的有力工具,景观特征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识别各种形式的发展在塑造景观过程中的根本性作用,是一个帮助理解景观的当前状态、形成过程和变化趋势的工具;其目的不是评价景观的好坏,而是系统地记录景观的特征、格局和特点,并且考虑提升和强化景观特征的方法。景观特征评价是有针对性地提升景观价值或景观旅游的对策。1.自然景观(1)水体景观:水体景观是旅游区观赏的重要对象,也是组成旅游区山水立体景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①渠:高干渠曲折有致,在断塬间回环蜿转。②泉:自喷泉泉水响叮咚、咕咕不息。(2)黄土断塬景观:黄土断塬台山势平缓,连绵起伏,高低错落,有雄浑之势。(3)经济作物景观:旅游区广泛分布有关中果蔬园、核桃园和柿子园等经济作物,形成独有的人造植被景观,同时还有很高的经济价值。2.人文景观(1)遗址景观:旅游区内分布有多处历史文化遗址如:贵妃墓、梳妆台、黄山宫、太上槐;军事遗址与古战场:马嵬坡;废城与聚落遗迹:新石器遗址。(2)人文活动: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五有黄山宫庙会,前来游玩和进香的人络绎不绝。3.动植物景观动物景观:旅游区内水源丰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给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植物景观:旅游区内环境较好,河道植被丰富,还有各种野生花卉和色叶树,季相变化较丰富。4.空间景观由于二级台地和平原泉眼的交融,构成了旅游区内丰富多变的空间景观。(1)开敞性空间:站在断塬上南望关中平原,整个空间形态松驰、旷达。6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半开敞空间:有着曲折、委婉的空间尺度,溪水交融,如高干渠、自喷泉等,空间形态舒适而宜人。(3)半封闭空间:有压缩感,特别是在有空间对比时,如贺氏洞等。通过对马嵬镇景观资源的数据分析,得出马嵬镇具有历史、宗教、风景、民俗、等多方面的发展空间优势。基于地域文化保护的马嵬镇景观规划应当以保护和发展传统地域文化为准则,以贵妃历史文化底蕴为品牌,以黄山宫道教养生休闲为亮点,以马嵬驿民俗风情为特色,以古驿站文化为名片,最终打造以乡村风情为基础、历史文化展示体验为特色的“乡土文化旅游宜居小镇”。5.3马嵬特色景观资源提炼1.弥经岁月,千年沧桑的长安丝路名驿;马嵬历史悠久,弥经岁月沧桑。因马嵬坡是古代从长安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唐代设甲级驿站,称马嵬驿。驿站是中国历代兼具军政职能的交通运输组织,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央集权体制发展的需要和重要体现之一[52]。历史中的“马嵬曾是古代长安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也是西出长安之丝路的第一站,具有重要历史地位”。清乾隆元年(1736年)又在这里设立铺递、形成店铺林立、经济繁荣的集镇。改革开放以后,马嵬正式设镇,仍然发挥着其交通枢纽的作用,为兴平以西兴、武、乾、礼四个县市的农贸交易集散之重镇。马嵬驿是弥经岁月,千年沧桑的长安丝路名驿。图5.8丝绸之路路线图来源:网络6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马嵬与“丝”之间存在着巧妙渊源“,马嵬地之所以历史留名,诚如白居易《长恨歌》“马嵬坡前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53]之名句所示,杨妃当年在此羽化归真的往事显系最重要的原因,而平时喜着霓裳之杨妃的牺牲羽化,正是丝绸起的作用。位于丝路上的马嵬,因而是一处杨妃喜着霓裳、因白绫而牺牲羽化、俾以成全家国并归真登仙之处,是一处充满了因丝韵而凄美、而重生的地方。美丽的霓裳尺组,不仅借由杨妃牺牲羽化的美态而写就了一段动人的故事,也让明皇大军从此顺利踏上了丝绸之路,从而为马嵬注入了刻骨铭心的遗爱成道之美的韵味,并加重了其因丝路而兴的独特文化意涵。一段因霓裳尺组所牵起的“丝”路旧因缘,而其所沉淀的独特美学与包含的历史空间意义,若能适度地加以运用,更将在新丝路重新开展的情况下,撩拨起千丝万缕的“新”涟漪。2黄山北枕,渭水前横的关中山水胜境马嵬镇区所在,正是北塬与平野接邻地带,是黄土高原逐渐没入关中平原的交接之处,其中,属于北邙山,“黄山”尤为突显,是马嵬在过往曾经被视为“高巍”之处的重要凭藉。在此,黄土裂展,田洋逶迤,站立塬台高处,除了可以感受北邙塬台独特的莽然气息外,更可前望辽阔的关中,让西安城市与马嵬对面的终南山脉,尽入眼帘,是一得天独厚的塬莽前望之处。且根据卫星地图的分析,俗称“北楼观”的黄山宫与秦岭终南山的“楼观台”位于同一纬度,可谓区域地景轴线的典范。图5.9黄山图来源:《光绪三年马嵬志》6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史称古黄山风景如画,林荫遮地,庙庙相联,曲径通幽,甚为清静。正如清光绪年间重修黄山宫碑记载:兴邑西三十里为马嵬镇北为黄山山顶…崇山峻岭环谷抱泉…楼台重叠…杂树交加真天下第一福地也…春天听鸟语赏虫鸣更无不佳之日。三清泉至今仍潺潺流水,美上加美,为绮丽的自然景色增添了无限姿色。这里不但是道教盛地,也是发展自然风光旅游的绝佳之地。3霓裳尺组,长恨相思的贵妃香魂离所贵妃墓为马嵬驿生色增辉,马嵬驿原来地处偏僻又甚荒凉,很少为人知,自从杨贵妃赐死埋葬是处以来就蜚声天下,世人皆晓,成为名胜,游人必到[54]。正所谓“直得玉妃子一身死,至今人识马嵬坡”。贵妃墓是马嵬镇景区知民度最高的景点,是景区内重要的历史文物,故规划将其重点打造为景区内唯一目的式旅游景点,并辅助以相关产业配套,使之成为景区内最具影响力的展示型旅游文化园。4老子布道,群仙荟聚的道教洞天福地莽塬连绵的马嵬镇区,系道派仙佛的汇聚之地。佔据镇区中轴主位的黄山宫当年相传即为老子从对面终南山楼观台前来驻息之地,一旁的广福宫、以及曾经存在过的寳丰寺、后天寺、关帝庙、药王庙等,亦是道教胜迹。不论老子日夜往返之说是否属实,道观纷立倒是此处真实的写照,黄山宫甚且便是所谓的“洞天福地”。而除了道观中驻有神仙外,邻近更曾有八仙、王母、梨花仙子、龙王、虎、狐狸等神鬼精灵活动、以及诸如群仙岗、群仙洞、会仙台、贺氏洞、龙王沟之类空间的传说。这是一处想像中神灵聚集之地,其中,尤以黄山宫所在黄山左右一线为最。之所以如此,北邙塬前接壤平原一带被认为是仙气汇聚之处自是主要原因。而站上此处前望、遥拜终南真灵,塬野间气宇明濛,难怪会成为仙踪汇之处,而吸引了汉惠帝、汉武帝、唐太宗与唐玄宗几位帝王的造临。几座庙观于是充分利用塬台裂峪的独特地势,寻洞据窟而将之昇华化为祭拜、修行的胜地,成为“洞天福地“洞天仙境”,提供了世人瞻仰道颜崔嵬的可能空间。坐据台塬前瞻终南的马嵬,于焉是一处仙佛藉由窟裂自然以遥拜真灵、并展现自身崔嵬道颜的昇华之处,终将以对于自然道境的追寻,自证己身存在的文化深义。黄山宫景区的主题为道教文化,规划面积59公顷。主要景点包括黄山宫、太上槐、九宫十八洞、梳妆台、鳖盖、新石器遗址等,每一个景点都有其深刻的含6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义。同时,考虑将景区跨越高干渠的桥梁设计为文化桥,撰刻反映当地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的名诗名句。黄山宫是马嵬镇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宗教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原真性的同时,开发建设黄山宫道教文化养生产业园,将黄山宫周边包括张嫣梳妆台、贺师洞、宝丰寺、刘景诳驾遗址、广福寺、洞天福地、会仙台等古迹遗址纳入至景区内,形成以历史文化遗产为主要构成要素的景点集群,同时在黄山宫西北规划建设道教文化养生园,构建集参观、展示、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型文化景观园区。5.南亩秋成,园栽丛韭的农耕田畴沃野历史上的马嵬生态环境优越,天壤肥沃,农耕文化的历史十分悠久,明代沈周所绘《马嵬八景图》中,就有对马嵬农耕文化的记载。在《兴平县志》中,我们也发现了关于兴平马嵬地方发展农业、畜牧业的记载,现摘录如下:“昔先王之教民也,用天之道,因地之利,尽人之力。始事农桑,继勤孕字,若农桑己举,而畜牧之道阙焉。不讲则衣帛之老者何由食肉乎?[55]孟子曰:“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可以食肉矣。”孟子以亚圣之才,其留心王政无过养民数大端,而利民之术养老之典,亦惟母鸡母彘无失其时而己。后世畜牧不讲孕字,失时无怪乎弃本有之良图,事规画之末技,往往力倍功半,罕睹实效。反视王政大务为平淡无奇,其亦弗思之甚矣。余因悉釆农书,图4.12马嵬八景之园栽丛韭宄心法制,只将畜牧猪羊鸡鸭四者己,亲经实效,有裨农家日用者,详述备载。(来源:马嵬总体规划图册)家家可畜,人人易牧。畜者养也,牧者守也。养而守之,如郡县之亲民慈爱之,珍惜之。测其寒热节其饥饱,自然生息日繁。昔陶朱公语人曰:“欲速富,畜五脖。”五脖者,牛马猪羊驴之牝者也。西安诸州县无山泽旷土,不便杂畜,舍三畜而专言猪羊鸡鸭,亦资生之一法也。惟多种苜蓿,广畜四牝,使人掌管遵法饲养,谨慎守护,必致蕃息。不但奉高堂而享肥甘,亦足佐蚕桑而滋余利,其益于[56]人为无既矣。”《畜牧说》前人(民国卷七,艺文,二十一,P31)今天的马嵬镇的经济支柱产业仍然是第一产业,农业为主,全镇农业以粮食、蔬菜为主,兼有苹果、杂果、养殖截至2007年底,农业为马嵬镇的经济总量贡献了74.77%,马嵬农业的蓬勃发展,为规划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的目标奠定了基础。6.马嵬故垒,忠武兴唐的历代军事要区马嵬坡,古时即为军事之要地,历史上也多有关于马嵬兴兵的相关记载。马嵬名称的由来便是有关于筑城以退匪患的传说。东晋太元十八年(公元393年)6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马尾坡松林中,常有盗匪出没。《关中胜迹图志》“孙景安征途记”载:马嵬,人名,于此筑城以护百姓避难”。时朝廷为确保当地庶民安居乐业,即派一名叫马嵬的地方武官署理此地。马嵬到任后。决心为官一任,安民一方,他一面选聘能工巧匠,筹资设计,购备物料,起土动工,很快筑成城池一座。从此“盗匪销声匿迹,百姓家安兴旺。天宝十五年(公元755年)冬,由于安史之乱,大唐陷入危难,唐肃宗启用郭子仪来兴唐讨叛,相传,郭子仪奉命率十五万骑兵,从凤翔出发,在离长安百里外金城县(即马尾镇)东南五里处安营扎寨,部署战略,整顿军纪。后讨叛成功,郭子仪由此得“忠武”之谥号。马嵬正南三里有村庄名为李村,相传“飞将军”李广之子李敢的墓亦在此地,后人曾立“汉将军李敢之墓同时马嵬坡。东北塬上传说亦有“六将冢”之遗迹;还有“姚兴马嵬弑苻登”的旧址及传说,这些都印证了马嵬作为历代军事要区的历史地位。7.凤池怆别,民族融合的大唐金城故迹昔日“凤池乡怆别里”,今旧址己无存,但是这段故事,关系到马嵬、乃至兴平县的历史沿革,是兴平与马嵬发展历史中重要的节点,同时金城公主的故事,关乎当时大唐之国运,为国家民族的外交政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促进边界和平,推动地区文化的交流。因此,无论是从文化旅游的多样性角度、还是从民族历史文化与地区发展史纪念的角度,金城公主的故事应该得到传承,凤池乡怆别里的遗迹应该在规划中予以体现,规划利用马嵬东南部现状地势较为低洼的农田,恢复历史胜境,标树地区文化,同时美化环境,且具有灌溉农田的实用价值。8.泉水环绕,鸟兽群聚的西汉皇家林苑黄麓山在县北附郭,一名黄山。张衡赋云:“绕黄山而款牛首。”名黄岩,一名北邙岩,其实平原也。故汉时号始平原。西衔武功东原,东接咸阳毕陌,横亘县北六十余里。马嵬坡:县西三十里,卽黄山之麓。马嵬坡北依黄山,南滨渭水,曾经是西汉建黄山宫、黄山苑所在地。最初山势凿洞建道观,供老子传道休憩。西汉汉孝惠帝、汉武帝、唐太宗都先后涉足此地观光狩猎,曾多次维护修建黄山宫。王维的诗中曾经这样描述“黄山旧绕汉宫斜”。“黄山宫在兴平县西三十里,武帝微行,西至黄山宫,其殿宇寺庙繁多,松7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柏参天,泉水环绕,山川秀美”。由此我们也能得到这些信息:松柏参天,泉水环绕是旧时马嵬坡的生态原貌;从古图中我们也能发现,黄山之辈茂密,泉水沿着沟壑顺势而下,在马嵬入口处形成水门中出的历史胜景,且在旧时黄山宫北部塬顶部有亭台、山门等历史旧迹。马嵬泉:县西三十里出黄山之麓,迤近又有数泉曰:四郎庙泉,吉家亭子泉,圣母泉,龙王泉。,惟圣母泉水犹畅,灌溉菜蔬,利倍他泉。9.拾银不昧,御史来献的地方美德传承吉家亭子泉今旧址仍存,且现状环境良好,吉御史之墓,今已经荒芜废没,吉御史的故事传说,昭示了一种文化道德的高度,如今天仍然提倡的“拾金不昧”,“造福乡邻”等传统美德,吉御史可谓是马嵬地方道德之表率,自古以来就有人为吉家父子修庙立碑。从今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角度来说,传统美德的标树、正能量的传播仍然是社区、城镇精神之所在,值得我们保护、传承吉家父子的美德。从旅游的角度来说,据吉氏族谱等相关资料记载,吉姓在中国历史上一共只有41位进士,马嵬的吉来献御史便是其中之一,因此吉氏亭子泉历史文化区,可谓是吉氏重要的发源地之一;规划拟通过对吉家亭子泉的生态恢复、吉氏宗祠的修复,一方面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宣传马嵬道德文化的内涵;一方面从旅游角度,塑造寻根的根祖文化。10.梳妆北宫,梨花四郎的爱情文化圣域“北宫”“梳妆台”承载了太多的历史记忆,路旁的高台,孤零寂寞的立在黄山宫南部,似乎也在感伤张嫣的机遇。规划划定梳妆台历史文化保护区,禁止破坏性建设活动,拟复建“花神庙”以纪念“花神张嫣”,并于“梳妆台”周边沿淑君溪形成百花谷——花海之特色产业,一方面维护“梳妆台”历史区域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形成特色景观,并与历史文化记忆相融合,同时可发展花卉精油加工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游客亦可参与体验花卉采摘与精油提取之过程,增添游览趣味性。5.4本章小结地域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的发掘与讨论是保护地域文化的前提。在进行设计之前,要深入了解当地的景观资源。马嵬镇有着丰富的景观资源,通过“汇文、聚景”的方法、整理出马嵬镇的历史文化资源景观,人文传说景观,自然山水环境特征,与非物质人文景观。这些是进行景观规划设计的前提,对地域文化景观设7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计具有积极地导向作用,并且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马嵬镇的景观资源进行分类评价,通过调查、评估马嵬镇的风景景观资源,进行景观特征分析以及划分景观特征类型,确定使用适宜的方法保护景观资源,恢复和发展地域文化景观。同时辅助政策决策,对景观规划设计起到引导作用。景观特征评价的侧重点在于景观本土性的保护。通过对地域景观特征的分类、评价、了解景观特征,能够很好地帮助指导设计,给现有的景观资源进行定位。保证必要的改变能够符合整体景观特征。最后总结提炼出马嵬镇的特色景观资源,作为马嵬镇乡村景观的地域标志,运用到规划设计之中。7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马嵬镇乡村景观总体规划6.1马嵬镇景观规划目标马嵬镇作为具有丰富历史的乡镇,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遗产,体现了传统地域的文化精神。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于传统村镇的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迫在眉睫,通过对马嵬镇文化的挖掘整理,提炼出地域特色,并进一步通过规划,使之融入村镇空间,融入地方人民的生活,使之得到长久的保护与传承,并赋予新的生命力。在保护文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逐步开发建设旅游区,发展旅游活动,成为兴平市及马嵬镇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周边其他旅游区和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使其成为市、区经济的支柱产业奠定基础。通过加强绿化和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落实生态环境建设的具体目标。针对旅游区目前存在和有可能在开发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制定具体科学的规划对策,使开发和保护并重,以开发促保护,以保护求发展。使区内生态环境系统整体优化,生态平衡良性发展,生态质量不断提高,景观形态和旅游氛围美化,达到旅游资源永续利用、旅游产业持续发展,旅游区环境良好的目标。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一路一带”正成为我国空间最重要战略、而西安将成为新丝路起点的时势脉络来看,如此规划设计元素更是意义重大。毕竟,历史中的“马嵬”,便曾经是当时西出长安之丝路的第一站,本身就是历史名栈,具有着藉由新常态下新丝路的重新开展而趁势崛起的得天独厚优势,而这,自然也形成了此次总体规划无可回避的使命与任务。故而,如何因应新常态强调的藉由文化厚植与知识创新以形塑新的产业结构,并充分发挥马嵬同时位于“新”、“旧”丝路历史社会渊源的独特资产而为小镇的总体愿景出谋划策,便是相当关键之事。事实上,也唯有如此,马嵬方能超越单纯民俗搜集的层次而找出其独特的“地域性”,并化为地方城镇魅力发展无法抄袭、取代的源源动力。7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1.1“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我国城镇化建设己快速推进,中央城镇化会议提出要建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质量型城镇;经济产业结构模式也要由之前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走向政府倡导的综合发展模式;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提出了“历史文化是地方的金名片”的观点,更在中央政治局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增强文化自信,学习挖掘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GDP的概念,主张划定生态红线,总书记发出:“宁要青山绿水,不要金山银山”的感慨,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所以,对马嵬镇的景观规划应该遵循对地域环境,人文资源最大保护的原则。6.1.2“乡土文化旅游宜居小镇”本次规划在分析国内及陕西、关中地区旅游市场的前提条件下,确立马嵬以生态观光农业为基础,以贵妃历史文化底蕴为品牌,以黄山宫道教养生休闲为亮点,以马嵬驿民俗风情为特色,以古驿站文化为名片,发展综合产业,提供多元旅游休闲产品;最终打造以乡村风情为基础、历史文化展示体验为特色,新常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土文化旅游宜居小镇”。6.2马嵬镇地域特色景观规划策略地域文化景观是地域区域文化现象的综合体,是地域景观地方性和特色性的体现,对地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首先要保护历史文化景观要素,其次,传承地域优秀文化,并结合时代要求加予开拓和创新,重塑具有现代性与时代感的乡村景观;地域景观是地球表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具有特殊空间概念、特殊意义的产业活动和地域居民生活习性的特殊地域景观,与城市景观和原始自然景观共同构成区域景观格局。包括地域聚落景观、地域建筑景观和地域土地利用景观。在现代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中,盲目的开发建设,对文化景观的忽略,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这些景观不但没有吸引游客,反而破坏了原有的景观生貌。对马嵬镇的地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首先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在此基础上,根据对景观资源的分类评价来恢复发展历史上曾有的景观,其次更新区域发展结构,提升乡村景观的内涵,最后凸显马嵬的地域特色。7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2.1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马嵬镇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较为丰富,但实际作为旅游资源的利用率极低,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对历史遗迹的保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于传统村镇的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迫在眉睫,通过对乡土文化的挖掘整理,提炼出地区特色,并进一步通过规划,使之融入村镇空间,融入地方人民的生活,使之得到长久的保护与传承,并赋予新的生命力。对马嵬镇的保护内容分自然景观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活环境三部分[57]。自然环境是指自然地貌特征和山水景观,包括地理条件和气候。人文环境包括各个镇域的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如贵妃墓,黄山宫等。生活环境是人们生活状态的体现,包括社会生产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文化艺术,宗教礼仪等方面。保护重点主要是贵妃墓、黄山宫、皇城遗址(明)、梳妆台等现存历史文化遗产。根据马嵬镇景区历史文化遗产分布的具体情况,设置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及环境协调区。划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污染文物及其环境的建设,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安全及其环境的活动,对己造成文物及其环境污染的设施,应当限期治理[58]。1、核心保护区历史文化街区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59]。马嵬镇景区核心保护区主要指各历史遗产及其周边整体环境。通过划定核心保护区,使得马嵬镇政府、兴平市文物部门以及上级相关管理部门明确马嵬镇保护的重点区域,加强保护力度,便于工作的开展。选取场地内有典型乡土文化景观以及传统历史文化遗迹作为源头:其中包括贵妃墓、金城旧迹、北宫、黄山宫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及旧迹。通过对文献的研读,来确定传统历史文化遗迹的位置并划定建设控制范围。分析乡土文化遗迹保护格局,场地内众多的文化遗产遗迹沿着景区道路形成文化遗产保护的紫色网络。7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建设控制区建设控制区指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外,为保护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环境、历史风貌对建设项目加以限制的区域[60]。控制历史文化建设控制区的建设行为,区内建筑的整治须严格按照建筑整治规划的内容执行。新建建筑其高度须严格参照建筑高度规划的相关内容。新建建筑的色彩须以黑色、灰色、白色作为主色调。材料以砖石为主,建议以青砖作为建筑材料,或者使用砖石贴面亦可。建筑屋顶建议以坡屋顶为主,平顶亦可。建筑形式严禁出现欧式或美式风格。3、环境协调区环境协调区指该区的建设行为须尊重古镇的传统风貌,建筑在形式、尺度、风格应反映关中地域特色。马嵬镇环境协调区指马嵬镇景区大范围地区环境协调区内不得进行高密度开发,建筑高度应遵照度控制规划的相关内容,形式宜反映地区特色,灰墙坡顶为宜,确定灰色、白色为区内建筑主色调,区内己建成的红色屋顶房屋可不用改造。要指各历史遗产及其周边整体环境。通过划定核心保护区,使得马嵬镇政府、兴平市文物部门以及上级相关管理部门明确马嵬镇保护的重点区域,加强保护力度,便于工作的开展。7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6.1马嵬镇历史文化遗迹保护规划图来源:自绘7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2.2恢复发展人文景观“恢复”运用保留性设计,改造再生性和再利用设计的综合方法,提炼地域文化中的特殊景观要素,用以塑造实现人们可利用的景观空间,来达到保护自然与人文双重价值的作用。千年古驿站文化,丝路漫漫,悠远而又繁华。老子讲道,群仙荟萃,贵妃文化,贵妃香魂,张嫣梳妆,充满情怀与眷恋的记忆。纯朴而崇高的地方精神传承,金城故迹,御史成才。地方景观艺术,梨花仙子,园栽丛非。军事文化,子仪练兵,姚兴干戈,刘谨诓驾,李敢之死。这些都是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文化,在规划中可以改造加以利用。1.打造马嵬驿民俗文化园打造大西安地区体验地区文化、民俗体验、休闲玩乐于一体的传统风貌民俗文化村。规模约16公顷,位于马嵬镇景区东北隅,是马嵬镇景区旅游发展的发动机和孵化器。未来马嵬镇景区可依托马嵬驿民俗文化园的产业优势,开发相关旅游项目,以达到协同发展的目的。建议尽快编制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修建性详细规划,以便于未来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的发展建设。2.黄山宫道教文化养生产业园黄山宫是马嵬镇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宗教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原真性的同时,开发建设黄山宫道教文化养生产业园,将黄山宫周边包括张嫣梳妆台、贺师洞、宝丰寺、刘景诳驾遗址、广福寺、洞天福地、会仙台等古迹遗址纳入至景区内,形成以历史文化遗产为主要构成要素的景点集群,同时在黄山宫西北规划建设道教文化养生园,构建集参观、展示、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型文化景观园区。3.贵妃文化园贵妃墓是马嵬镇景区知民度最高的景点,是景区内重要的历史文物,故规划将其重点打造为景区内唯一目的式旅游景点,并辅助以相关产业配套,使之成为景区内最具影响力的展示型旅游文化园。4.恢复马嵬八景马嵬镇八景,包括北塬春意,南亩秋成,金城故迹,马嵬故垒,地涌双泉,宝寺晨钟,贵妃荒冢,围栽丛韭。规划恢复此八景,并结合用地布局形成低密度7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景观区,以丰富和提升马嵬镇景区的景观品质。图6.2马嵬八景分布图来源:自绘5.乡土旅游产业结合镇区开发土产贸易区、特色商贸等体现小镇民俗生活风情的旅游项目,将基本经济部类与非基本经济部类相结合,塑造具有地域特征的微观旅游项目,使当地居民可在马嵬镇景区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直接收益,自主创业。7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2.3更新区域发展结构“更新”主要是指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对马嵬镇的区域进行调整布置,并且具有创新原则。马嵬驿景区旅游产业发展区域包括:“五大集中开发建设区域”:马嵬驿民俗文化园、黄山宫道教文化养生产业园、贵妃文化园、土产贸易区、特色商贸服务区。“一个彩色农业展示区”:迎宾大道东西部,梯田花海。“一个特色养殖区”:马嵬驿西部原养鸡场。“三个花卉培育、深加工区”:梳妆台、月眉湖、贵妃墓。“一个历史文化产业培育区”:围栽丛韭。“一个蔬菜粮农交易市场”:原菜市场。“村民自营农庄”:特色旅馆、特色小吃、手工艺等特色产业。“区域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图6.3综合旅游区规划图来源:自绘8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2.4提升乡村景观内涵“提升”通过改变乡村景观被多元文化冲击所带来的混乱现状,转变生活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提高环境质量和景观品质。首先要改变产业发展模式,马嵬镇景区产业发展须摆脱传统单一固化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将镇区商业服务与旅游服务相结合,构建参与者与服务者一体化的旅游发展模式。将古朴传统的生活方式作为旅游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塑造复合化,多元化的旅游发展模式。首先利用多元文化的叠合,将马嵬驿民俗文化园、黄山宫道教文化养生产业园、贵妃文化园三大旅游产业主园区整合,使之成为马嵬镇景区文化旅游的核心板块,构建一体化的服务设施,一体化的游赏线路,以及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使游客可以在单一时间维度感受多元维度的文化体验。其次使生活与产业相结合,利用马嵬镇作为传统小镇的地区特色,将马嵬镇居民的日常生活与景点展示结合,通过“村民自营商业街”、“彩色农业展示区”、“村民自营农庄”的相互结合与模块化经营,构建马嵬镇景区乡土文化旅游板块。最后运用模块化的规划手段,结合马嵬镇景区的自身特点,将规划用地细碎化、模块化,使之能够与景区实际的旅游发展工程项目相一致,便于当地政府管理经营。6.2.5突显马嵬地域特色景区形象定位的目的是通过媒体在广大游客心目中树立起个性鲜明的产品感知形象以达到促销的目的,通过挖掘马嵬景区的文化内涵和景观资源,结合市场环境的需求大势,根据开发思路凝练出主题形象理念:纵横捭阖马嵬驿,九曲萦回梨花溪,四池五泉传胜境,清渠溢香满洞天,最终可以总结马嵬景区的主题为:丝路古驿,道家福地;贵妃香冢,金城胜迹!1.驿站文化驿站是古代政府为接送使客、传递文书、转运物资而设立的通讯的交通组织。中国驿站文化具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歌,便是记载为杨贵妃运送新鲜荔枝的故事,其中驿站便是主要的运输组织。丝绸之路与驿站文化之间也相互联系。“丝绸之路”有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通过马嵬的是陆上“丝绸之路”。起行于我国的长安或洛阳,经过河西8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走廊、西域,至西亚、非洲和欧洲。沿途所经地形复杂,民族众多,古国林立,战争、掠夺连续不断,因此“丝绸之路”是一条由若干条道路东西相连,南北交错构成的交通网络。驿站便是网络上的重要节点。由此得出结论:丝绸之路衍生的马嵬驿站,马嵬也因驿站而兴。马嵬驿现有的驿站文化类产品基本缺失,更加需要进一步开发。2.道教文化3.乡土体验景观是适应于当地自然与土地的,是当地人得,是为了生存与生活的。马嵬乡土体验类资源的丰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历史上泉眼数量多、沟渠、农田、诒塬地貌;第二,马嵬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贵妃墓、黄山宫、北宫遗址等;第三,特色产品较多:醪糟、油泼辣子、韭菜、贵妃白菜、以及马嵬驿民俗文化园中业己形成的美食街;第四,乡土文化史地方文化特色的集中体现。马嵬乡土体验类资源丰富,可作为重要产品加以开发。6.3马嵬景区布局规划6.3.1马嵬总体规划结构马嵬镇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非常宜人的生态环境。贵妃墓与黄山宫是不可移动的历史文化遗产,又是珍贵的旅游资源。我们在旅游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注重对地域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利用,以文脉传承、生态平衡等原则为旅游景观设计的根本原则。突出马嵬镇的“深厚的文化”、“独特的风俗”、“优美的风景”。在文化、景观与旅游的三元关系中,以文化为基础,以旅游为目标,打造宜人的乡村旅游景观。马嵬镇是传统文化景观和自然风貌的共同载体,是包括建筑、环境、空间格局以及人类活动等在内的统一整体,在旅游景观设计中不能把这些元素彼此割裂,要从整体上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保持村落风貌的完整性。规划是开发的依据,旅游开发要创新,要突出特色,从最开始的旅游景区总体规划就应该将反映该景区突出特色的内容包括进去。在旅游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没有特色,必定流于平淡,流于平庸。为了景区的突破和长远发展,特色也是旅游景区总体规划应当强调和突出的重点。另一方面,旅游市场的需求也日新月异,基本层次8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观光旅游越来越无法满足现代游客的旅游需求,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提高景区的重游率,突出特色也是必由之路。特色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强化,强化突出马嵬地方特色,马嵬驿景区,黄山宫景区,贵妃墓景区,这三者作为马嵬主要的景观旅游区域,规划必须要突出马嵬文化内涵;一种是完善,开发自然保护区中的原来没有的旅游项目。溢香渠景观带,梨花街景观带可作为新的景观观光带。由于旅游景区性质、类型的差异,在规划中应相应突出特色,即特色组件在总体规划中应占有一席之地。图6.4规划结构分析图来源:自绘8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因此对马嵬镇的总体规划采用“一心一轴,两带三区六板块”的模式:一心即镇区综合服务中心;一轴:即迎宾大道主轴线;两带:为溢香渠(高干渠)景观带;梨花街景观带(104省道);三区:分别为马嵬驿景区、黄山宫景区、贵妃墓景区;六板块:李家坡、冯家坡、前北铁、马嵬村、东街村五个居住社区板块与中心花卉产业板块。6.3.2景区空间艺术构架对马嵬镇的景观规划应该结合了马嵬的资源优势和产业条件,分析地形条件、交通条件,着重结合独特的乡村地域文化,对村域用地进行空间系统性的整合。在整体的分析研究之后,确定将马嵬镇规划为生态旅游型乡镇景观。从人文格局、艺术格局、生态格局、功能格局四个角度,以马嵬镇景区人文历史事件为线索,打造“一轴三区,两翼三带,四池五泉,魅力八景,九曲花溪”的空间艺术结构。马嵬区域空间艺术组织结构的构建,有助推地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1)核心空间体系。规划构建围绕马嵬中心迎宾绿带“一轴三区”核心空间体系,将马嵬的景观主轴线设立在马嵬中心迎宾大道区。这个核心体系的建立,一是有利于改善迎宾大道外部环境,二是有利于把该片区纳入乡村景观整体系统,对整体的景观规划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营造具有中心性的公共空间,使城镇中心更加明显。以“一轴三区”核心空间体系为主框架,实现两翼扩展,逐步实现“轴、点、面”的全域保护与复兴。(2)规划组织结构。规划构建由“一轴三区,两翼三带,四池五泉,魅力八景,九曲花溪”组成的规划结构:①一轴:即马嵬中心迎宾绿带,由北而南将黄山宫景区、四郎泉、马嵬泉联系在一起,形成马嵬景区的景观主轴线;迎宾大道是马嵬镇历史文化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三区:即马嵬驿景区、黄山宫景区(苔原沟壑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区)、贵妃墓景区;这三个景区属于一级景观旅游资源区,在规划艺术框架结构时要使三者突出显示,作为马嵬的重点景区。③两翼:为黄山宫景区东西两边的坮塬地貌生态保育区;纵延前伸的自然地理纹脉应该受到重视,独特的坮塬地貌也构成了地域大地景观脉络,形成别具魅力的地景风貌。④三8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带:分别为胭脂河(原高干渠)景观绿带、梨花街景观绿带(原104省道)、社区健康景观绿带(沟通贵妃墓景区南部怀林与金城故迹的公共绿带);⑤四池:月眉湖、凤池、梨花池、马嵬驿内部水面;⑥五泉:龙王泉、圣母泉、四郎泉、吉家亭子泉、马嵬;⑦八景:马嵬故垒(马嵬景区入口文化广场)、贵妃荒冢(鳖盖)、地涌双泉(吉家亭子泉与四郎泉交汇处)、围栽丛韭(梨花溪以南与镇区交界处,韭菜围栽)、金城故迹(依据历史记载,位于马嵬镇区东南部地势低洼处的凤池乡怆别里)、宝寺晨钟(黄山宫景区)、北塬春意(北塬,核心区为黄山宫景区)、南亩秋成(李耳路与改线104省道之间)。图6.5景观结构规划图来源:自绘8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4马嵬景区道路交通体系规划风景区道路是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能够顺畅出入风景区旅游性的公路以及景区内部供游人游赏、景区生产管理等运输的交通系统,也可以说是由对外交通和内部交通组成。前者用于连接风景区与外部城镇地区或连通该地区干线公路网,它是吸引游客进入风景区的必经线路,也能够承担一定数量的地方交通后者则是连接景区各景观、景点、建筑等以及引导游人进入游览的交通。风景区道路是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能够顺畅出入风景区旅游性的公路以及景区内部供游人游赏、景区生产管理等运输的交通系统,也可以说是由对外交通和内部交通组成。前者用于连接风景区与外部城镇地区或连通该地区干线公路网,它是吸引游客进入风景区的必经线路,也能够承担一定数量的地方交通后者则是连接景区各景观、景点、建筑等以及引导游人进入游览的交通。6.4.1马嵬景区道路交通结构分析马尾嵬景区内道路交通结构为:“三纵五横,内外双环,站点停靠,步行网络”.三纵:东边的马嵬路、中部的李耳路、西边的太真路为马嵬景区南北向通行的主要三条;五横:马嵬景区北部经过“六将冢”历史遗迹的云长路、黄山宫景区南侧的溢香渠路,穿越镇区中心的梨花街、镇区南部联通“金城故迹”的凤池路、规划拟改线的104省道;内环:主要为电瓶车及自行车通行的景区内部环网,东起马嵬路,北至溢香渠路,西至太真路,南至凤池路,构成了一个绿色的景区内部0排放通行环网;外环:由改线后104省道与马嵬路、兴平环线、云长路共同构成绕行景区外围的车行过境交通体系;减少道路交通给景区带来的影响;站点停靠:规划在马嵬景区主要入口处设置大型交通转运战场,同时于重要景点处设立临时停靠站场,方便游客临时停靠,即时游览;步行网络:规划在镇区内部设立步行(自行)区,原则禁止机动车辆进入,为景区营造一种良性的社区生活体验氛围。8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4.2道路交通规划原则风景区内部的路尽可能的保持通达性,道路布置应需结合景区的规模、性质等进行适度的设计布置。风景区道路与景相通,在景区中是因路得景。加快城镇内部各等级道路建设,组织城区功能清晰的主次干道路网,配备完善的交通设施,满足城镇交通流量增长的规划保留原有路网结构和特点,根据地形特点,以理顺、通畅为主。结合城镇实际,在满足交通需求基础上,考虑城镇用地开发和工程管线布置要求,带动土地增值,有利于“经营城镇”理念的贯彻。6.4.3交通体系规划措施图6.6马嵬镇景区道路交通构体系规划图来源:自绘8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路网结构根据马嵬镇的自然地形特点及交通运输的流量流向等要求,本次规划因地制宜,形成方格网络的设计形式,构成“两横两纵一环”的路网结构模式。道路等级与功能的规划道路分为三级:主干道——道路红线宽度20-30米;联系城镇的各个功能分区,在城镇道路网中起骨架作用;次干道——道路红线宽度12-18米;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分配各个功能分区的内部交通,集散分流主干路交通,主要为生活服务性道路,兼有部分交通功能[61]。支路——道路红线宽度小于12米;是城镇一般街坊道路,是次干路与街坊内部道路的连接线,为生活性道路[62]。道路横断面的规划是根据道路等级与功能,确定合适的道路红线宽度及断面形式,规划结合城镇现有道路断面情况和可扩展用地情况,确定了4种标准横断面。6.5马嵬镇景区植被规划6.5.1马嵬历史文化植物要素提炼表6.1历史文化植物要素表来源:自绘历史人文植物“杨柳依依水拍堤,春晴茅屋燕争泥。海棠正好东风恶,狼籍杨柳、海棠残红衬马蹄。”《马嵬坡》杜佺“太液芙蓉未央柳”白居易《长恨歌》芙蓉、柳梨花仙子幻化为梨花,贵妃缢死梨树,张嫣封为花神梨花“马嵬杨柳绿依依,又见鸾舆幸蜀归。泉下阿环应有语,这回杨柳、泉休更罪杨妃。”《幸蜀经马嵬》唐僖宗“吉举人种莲养鱼,依然自得之生活场景”莲马尾松之地方传说马尾松“黄山宫在兴平县西三十里,武帝微行,西至黄山宫,其殿宇松柏寺庙繁多,松柏参天,泉水环绕,山川秀美”《三辅黄图》8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5.2马嵬植被现状景区植物种类十分丰富,马嵬景区有分散的榆、槐等落叶乔木,农田主要以小麦为主,村庄房前屋后也有杨树、榆树等形成的混合林。主要道路两侧绿化缺乏,从景区未来的发展要求来看,目前景区植物比例,空间分布并不均衡,农田是场地植物景观的主体,乔木较少。6.5.3马嵬镇景区植被规划在规划时首先要遵循乡土性原则,因为乡土植物是土生土长的自然原生态植物、完全适应了当地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乡土植物是最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植物群落,也是最能体现绿化宗旨的自然绿地。其次,要尊重场地现状,根据场地不同区域的场地性质和生境特点,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最后,按照不同植物的季相、林相特点,结合植物群落,满足不同季节景观营造的要求。表6.2水生植物表来源:自绘植物分类植物名称浮水植物睡莲、中华萍蓬草、浮萍、槐叶萍、芡实、眼子菜挺水植物芦苇、黄菖蒲、石菖蒲、金钱菖蒲、香蒲、泽泻、水鬼蕉、水芹、慈姑、千屈菜、野茭白、菰、荸荠、水仙、海竽、野竽、姜花、三百草、水毛花、野荸荠、砖子苗、灯心草、席草、水葱、垂穗莎草、芦竹沉水植物金鱼藻、五针金鱼藻、狐尾藻、尖叶眼子菜、小茨藻、黑藻、苦草耐水湿乔木林旱柳、垂柳、湿地松、池杉、枫杨、水杉、落羽杉、银叶柳水生作物茭白、慈姑、荸荠、莲藕表6.3湿生植物表来源:自绘植被类型植被亚型群系伴生植物高草湿地类禾草高原湿地类芦苇群落香蒲、获、水葱芦苇、菰、空心莲子草、水鳖、水型型获群落芹、羊蹄芦竹群落芦竹、芦苇、海三菱、藨草菰群落菰杆8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6.4陆生植物表来源:作者自绘树种分类树种名称常绿阔叶紫楠、石栎、桂花、广玉兰、冬青、木荷、石楠林落叶阔叶银杏、枫香、无患子、栾树、七叶树、黄连木、珊瑚朴、鸡爪槭、紫叶李、树红枫、朴树、杂交鹅掌楸、糙叶树、川榆、麻栎、白栎、针叶树马尾松、金钱松、黑松、雪松、柳杉、水杉、池杉、刺柏、落羽杉灌木马银花满山红山矾川山矾毛瑞香乌饭树水腊树南天竹火棘海桐珊瑚树阔叶十大功劳洒金珊瑚黄杨石楠赤楠崖花海桐花灌木丁香碧桃海棠类樱花山茶杜鹃月季紫薇山玉兰木笔木绣球金丝桃棣棠石榴笑金钟花藤本紫藤鸡麻藤木香胶东卫矛地锦木通三叶木通蓬莱葛竹类毛竹刚竹箬竹苦竹大叶苦竹菲白竹凤尾竹地被类紫露草中国石竹常夏石竹美国石竹兰花三七多花筋骨草爬地毛茛醉蝶花书带草阔叶麦冬窄叶麦冬二月兰石蒜金丝桃萱草葱兰吉祥草红花酢酱草韭兰旱地作物玉米、油菜、豆类6.6本章小结本章节主要是对马嵬镇的乡村景进行总体观设计规划,通过前文对马嵬镇的地域文化资源的提炼与分析,提出景观规划的目标,形成对马嵬镇地域特色景观规划的策略,首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划分遗产保护区域,建立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环境协调区域。其次对人文景观要素进行传承,打造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园区,再次,提升乡村景观的内涵,马嵬镇景区产业发展须摆脱传统单一固化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将镇区商业服务与旅游服务相结合,构建参与者与服务者一体化的旅游发展模式。最后对马嵬镇的综合交通道路体系提出规划方案。在改造过程中,将提炼总结的文化资源与景区规划设计紧密结合,使地域文化充分融入到景观设计中,充分展示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9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7论文研究总结及展望本论文至此,已经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作了探讨与研究:(1)地域特色的理论、乡村景观内涵;(2)对构成乡村景观地域特色要素的研究;(3)马嵬镇乡村景观现状及马嵬地域特色分析;(4)基于马嵬镇的乡村景观地域历史人文景观研究;(5)马嵬镇乡村地域特色塑造的目标、原则、策略和设计表达;中国的城市特色普遍缺失,地域性文化正逐渐被抛弃和遗忘,更加要求景观规划设计“要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流痕,留得住文化根脉”。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对于建设地域特色的景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减少城市化对乡村景观环境的冲击,保留几千百年来遗传的乡土风貌和文化资源,使乡村特有的文化景观、自然景观得以延续。本文以陕西省兴平市马嵬镇为例,在地方县志文献解读、现状遗存调查、书籍史料记载等研究基础上,通过研究、分析马嵬镇的地域文化特色,整理了马嵬镇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资源,发掘并阐释了其中所蕴含的自然山水、文化遗产的修复与传承等智慧。规划承载马嵬历史记忆,唤醒地区百姓家园意识,增强人们的社会凝聚力,提供全面旅游休闲功能的生态文明小镇。近年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区域的陕西众多城镇即将进入快速发展建设时期,对于整体尚处于建设伊始阶段的此类城镇总体规划而言,必须未雨绸缪,及时总结历史智慧、破解当代难题,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期望本论文的研究,能够马嵬镇乡村景观规划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以及对其它地区的乡村景观规划提供参考。随着对基于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研究的逐步深入,希望该领域的相关理论能更加完善,对乡村的地域文化景观建设实践提供更多指导议。由于研究建立在实际调查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受研究时间和自身水平的限制,难免有所偏颇疏漏,请各位专家、老师、多加批评指正。本人也愿以此为起点,在该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与研究。9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9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致谢时光如梭,三年充实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向所有支持、关心、帮助过我的人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由衷地感谢尊敬的导师王树声教授!在近三年的时间里,我在学习上得到了王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谆谆教诲,学业上得到了老师的大力支持、引导和鼓励。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深厚的学识功底,使我受益匪浅。老师十二年如一日对《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历史图典》潜心研究的精神,更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从论文选题开始,王老师一直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老师及其家人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我将更加努力,不辜负恩师的期望!能够在人居环境研究所,王老师带领的学术团队下进行学习研究使我获益良多。论文的大部分内容也来自于课题考察研究成果,是整个研究团队的智慧结晶!在此感谢人居环境研究所里所有的老师和同学。感谢严少飞师兄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给我的指导和帮助,这篇论文是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完成,在此对他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李小龙老师对论文的指导和帮助。感谢评阅和出席论文答辩会的各位专家、老师,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给与指导建议。最后要感谢给我无限支持的家人和朋友,他们对我的信任使我自信和坚强,并将激励我以全新的状态迎接人生新的挑战和机遇。只是转眼,论文即将完成,三年的研究生学术之旅行将结束,它短暂而充实,辛苦而又惬意,犹如人生旅途划过的一颗璀璨靓丽的流星,太多往沥沥在目,宛如昨日。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我希望我能熟稔这种激动人心的思想和情感,在此表达我深深谢意。研究生求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首往昔,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以其优良的学习风气、严谨的科研氛围教我求学,以其博大包容的情怀胸襟、浪漫充实的校园生活育我成人,赋予我终生受益无穷之道。在此,向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领导!老师!同学和朋友表示由衷的谢意!9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9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1]王君.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3.[2]JamesCorner.“TheHermeneuticLandscape”.Princeon,N.J.PrincetonArchitecturePress,1991.[3]诺伯格·舒尔茨.《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5.[4]西尔万·佛里波.园林设计与利用自然环境[J].风景园林,2005,(3):21-40.[5]MarcAntrop.LandscapechangeandtheurbanizationprocessinEurope[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2004,67:9-29.01.[6]KellyR,MacinnesL,ThackrayD,etal.TheCulturalLandscape:PlanningforaSustainablePartnershipBetweenPeopleandPlace[M].London:ICOMOS-UK,20[7]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02(1):7.[8]刘黎明.乡村景观规划[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9]王云才,刘滨谊.论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J].中国园林,2003,(1):55-58.[10]岳芳令.传统地域文化的保护及在景观设计中的展示与传承[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11]建筑与地域文化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建筑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2]吴良铺.建筑文化与地区建筑学.华中建筑.1997.[13]蔡眉.滨水绿道地域文化景观设计研究来源[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4.[14]金雅庆、张文凰.浅析关于历史文化街区的色彩营造方法[J].世界家苑.2013,(11):202—202.[15]周心琴,陈丽,张小林.近年我国乡村景观研究进展,地理与地理信息科技[J],2005,21(2):77-81.[16]张光明.乡村园林景观建设模式探讨——以溧阳市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整治规划、建设为例[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17]田洪国.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实践研究[J].科技资讯.2014(1):242—243.9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8]谢敬颖.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传承与发展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19]王凯.介休古城传统城市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20]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辞源》[M].2009[21]荀子.《荀子·疆国》.战国末期[22]刘凯红.基于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规划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23](清)毕沅.关中胜迹图志.[M].三秦出版社.2004,(12)[24]瞿竞.地域文化在旅游标志设计中的应用[D].成都:四川大学.2005[25]陈永明“不见玉颜空死处”新诂[A].见:唐代文学研究第七辑[G].宁广西帅范大学出版社,1998:531-537.[26]唐·陈鸿.长恨歌传[A].见: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卷第十二.[27]《兴平县志》清光绪二年版本顾声雷等编纂[28]申月华“.八景”文化与现代景观设计关系之初探[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9.[29]张廷银.传统家谱中“八景”的文化意义[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0]耿欣.“八景”文化的景象表现与比较[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31]宋晓赟.中国传统山水画图式浅论[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1.[32]时浩.论明代中后期吴中纪游山水画的兴盛与文人审美趣味的嬗变[D].扬州:扬州大学.2012[33]王德庆.论传统地方志中“八景”资料的史料价值——以山西地方志为例[J].中国地方志.2007(10).[34]耿欣,李雄,章俊华.从中国“八景”看中国园林的文化意识[J].中国园林.2009(5).[35]白鹭.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民间传说现代传承[D].山西:山西大学.2013.[36]朱晓敏.传统民间故事传说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4.(9).[37]赵颖.山东民间艺术符号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5[38]杜敏.继文成公主之后又一位入藏的杰出女性——金城公主[J].北京宣武红旗9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业余大学学报.2008(7).[39]汉代司马迁《史记》卷四十九、世家第十九.[40]蒋健.浙江山水型历史文化村镇外部空间研究[D].临安:浙江农林大学.2010.[41]李晟,彭重华,陈祖展.水文化与“美丽乡村”景观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42]许五军.山水文化对赣州中心城区空间发展结构的影响[J].规划师.[43]张艳双.地域文化在景观中的表现与设计[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9.[44]刘畅.在地域性因素影响下的城市商业景观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1.[45]李燕.江南的民间庙会与村落生活——以浙江省金华市岭下朱观音庙会为个案[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09[46]司马迁.史记(文白对照版)[M].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47]王云才,石忆邵,陈田.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研究进展与展望[J].同济大学学报,2009,2[48]张晨霞.帝尧传说、文化景观与地域认同—晋南地方政府的景观生产路径之考察[J].文化遗产,2003[49][英]阿兰·R.H贝克.地理学与历史学—跨越楚河汉界,阙维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150-151[50]胡海辉、卓丽环、马靖林.风景区自然景观资源评价及合理开发[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2):282—284[51]吴恺晶.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划分方法及其控制性详细规划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52]郜耿豪.中国历代驿站发展特点略论[J].贵州文史丛刊.2013(11).[53]张天健,张起,关于《长恨歌》杨贵妃马嵬坡生死及墓葬揭秘——唐诗解密之二来[J].古典文学知识.2011(1)[54]金五德.历代文人论杨贵妃之死[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1993(3).[55]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56]《畜牧说》前人(民国卷七,艺文,二十一,P31)[57]任远.胜芳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58]白颖.建筑遗产保护规划编制体系中的技术问题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3.[59]张清清.基于“生活化”视角的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利用[D].厦门:华侨9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学.2014.[60]党雷.遗址保护立法中文物保护单位范畴研究——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条、第十八条[J].唐都学刊.2010.(2):96—100[61]朱灿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4.[62]邹志云.城市道路网络运营可靠性分析及优化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9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附录1图纸表格索引图纸:图1.1人居收入与旅游形式对比(来源:作者自绘)图1.2论文结构框架图(来源:作者自绘)图2.1地域性文化(来源:作者自绘)图2.2乡村景观(来源:作者自摄)图2.3乡村旅游(来源:作者自摄)图4.1马嵬镇地理位置图(来源:作者自绘)图4.2马嵬镇区位图(来源:作者自绘)图4.3马嵬地貌图(来源:作者自绘)图4.4圣母泉、龙王泉区位图(来源:作者自绘)图4.5圣母泉区位图(来源:作者自绘)图4.6马嵬现状用地分析图(来源:作者自绘)图4.7马嵬交通现状图(来源:作者自绘)图4.8马嵬驿停车场(来源:作者自摄)图4.9马嵬镇产业分布图(来源:作者自绘)图4.10马嵬镇贵妃墓(来源:作者自摄)图4.11黄山宫(来源:作者自摄)图4.12马嵬八景之杨妃荒冢(来源:马嵬八景图)图4.13马嵬八景之马嵬故垒(来源:马嵬八景图)图4.14马嵬八景之地涌双泉(来源:马嵬八景图)图4.15马嵬八景之园栽丛韭(来源:马嵬八景图)图4.16马嵬八景之金城古迹(来源:马嵬八景图)图4.17马嵬八景之宝寺晨钟(来源:马嵬八景图)图4.18马嵬八景之北原春意(来源:马嵬八景图)图4.19马嵬八景之南亩秋成(来源:马嵬八景图)图4.20马嵬景诗序(来源:马嵬八景图)图4.21太上槐(来源:作者自摄)9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4.22黄山宫庙会(来源:作者自摄)图4.23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来源:作者自摄)图5.1陕西省旅游资源分布图(来源:作者自绘)图5.2马嵬镇现存水景景观(来源:作者自摄)图5.3马嵬镇现存沟壑(来源:作者自摄)图5.4马嵬镇文化建筑景观(来源:作者自摄)图5.5马嵬镇历史遗迹分布图(来源:作者自绘)图5.6景观比例图示(来源:自绘)图5.7马嵬镇等级景观分布图(来源:作者自绘)图5.8丝绸之路路线图(来源:网络)图5.9黄山图(来源:《光绪三年马嵬志》)图6.1马嵬镇历史文化遗迹保护规划图(来源:作者自绘)图6.2马嵬八景分布图(来源:作者自绘)图6.3综合旅游区规划图(来源:作者自绘)图6.4规划结构分析图(来源:作者自绘)图6.5景观结构规划图(来源:作者自绘)图6.6马嵬镇景区道路交通构体系规划图(来源:作者自绘)表格:表4.1马嵬历史沿革(来源:作者自绘)表5.1历史文化要素景观表(来源:作者自绘)表5.2马嵬景区风景资源类型表(来源:作者自绘)表5.3旅游资源类型细分表(来源:作者自绘)表5.4旅游资源分级表(来源:作者自绘)表5.5景观评价结果分析表(来源:作者自绘)表6.1历史文化植物要素表(来源:作者自绘)表6.2水生植物表(来源:作者自绘)表6.3湿生植物表(来源:作者自绘)表6.4陆生植物表(来源:作者自绘)10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浅谈休闲农业园景观规划设计
- 主题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理论资料汇集.doc
-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ppt
- 《景观规划设计(6小时快题)》考试大纲.doc
- [精品]浅谈泾河两岸景观规划设计
- 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浅谈
- 生态区建设规划及景观规划设计规划规划设计任务书.docx
- 《景观规划设计》复习大纲.doc
- 案例_某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方案.ppt
- 以乡村旅游为目标导向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pdf
- 景观规划设计电子教案上.doc
- 华宇建筑景观规划设计说明.doc
- 高速公路规划与设计 教学课件 作者 李伟 第十一章 高速公路环境保护与景观规划设计.ppt
- 浅谈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doc
- 论文 范文【 精品】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探析.doc
- 西安重大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唐元素应用研究.pdf
- 山东艺术学院教职工公寓景观规划设计设计说明.docx
- 南湖广场景观规划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