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00 KB
  • 5页

景观规划设计审美思想研1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景观规划设计审美思想研究【摘要】景观规划设计审美思想在经历了工业文明的所谓现代化思潮之后,在今天的后工业化、信息化时期,生态景观美学开始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和思考,引起了景观规划设计的变革。本文论述了在新世纪以来景观规划设计审美思想的所面临的困惑、阐述了中外在景观规划设计审美思想上的交融,对景观规划设计审美观念的整合提炼的基础上提出了新世纪景观审美的三类基本类型模式。【关键词】生态美学景观规划困惑交融整合提炼审美研究一、景观规划设计审美思想的困惑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城市化速率加快,带来人们对居住空间审美要求更高的追求。经济全球化影响了我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在空间审美上,经典空间美学原则以功能形式为主,吸收了现代美学的有益因子,其思想观念、内在意识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多元并存的状况,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这种改变取决于我国由一个发展中国家逐步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现状,取决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旧有的以空间景观为审美重点的审美原则正在进行着重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整合与置换,生成一种全新的契合现代人审美特点的新模式。它的作用是整体性的、跨界的,融合和置换发生在三个不同的层面:国与国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人文和地理单元之间,呈现出交叉并存、互相融合的状态,体现出以自然生态景观审美为主要目标的基本指向,我们称之为“景观生态审美”的模式,强调景观的生态化、自然美。改革开放后,我国大量学习和接受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西方的城市文化也对我国的城市经营理念产生了重大影响,21世纪以来,我们更加憧憬着人类的美好未来。然而,我们却不无忧心地看到,人类赖于生存与居住的环境变得越来越糟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的新课题。既要不余遗力地加快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营造温馨家园,两者的矛盾进一步加剧。面对新的变化趋势,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先行行业的规划设计业,应该以超前的思维,牢牢把握时代发展,顺应时代要求,对社会变化的情况做出及时而合理的判断,提出具有前瞻性的解决方案。在规划设计上,要打破旧的理念框框,跳出解决局部人群或地域的矛盾、片面追求的空间功能需求、完全遵循空间形式美学 的限制,以更独特的眼光和更宽广的视界,着眼于从大地环境出发,树立综合改善大地环境的最高追求。工业设计思想革命兴起于20世纪初期的西方,其后工业设计席卷全球,随着其美学思想的逐步完善,空间环境设计思想美学得到尽情的演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影响人类整整一个世纪,书写了类文化进化史光辉灿烂的篇章;在新世纪,由于人类过度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已经显现且有日益加剧的趋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对自然的认识和自身的行为,因为那么人类就不得不思考,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存环境恶化的巨大压力下,我们如何书写人类发展的新篇章,在思想方法层面上应做出怎么的革命性的创举,或者在规划设计上以一种新的能够协调诸多矛盾的规划观念,以战略的思想进行开创性的规划设计。新世纪以什么作为规划设计的革新点?未来的发展走向会是什么?作为新时期的规划设计师,应该认真思考并尝试回答这一系列问题。二.景观规划设计审美思想的交融当今社会已步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交流的方式日趋多样化,社会生活节奏及发展速度令人目不暇接,社会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身处其中个体和集体必将对此做出响应,在新的社会与经济、环境模式下,如何创新规划理念,顺应社会潮流,满足人类需求,是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上世纪规划设计审美思想的功能与形式原则长期以来被奉为金科玉律,在知识经济、信息时代、文化生态时代,这些原则在现代纷繁多变的思想流派的冲击下,开始显得模糊、混沌且有多种方向的解读。我们不禁疑惑:生活在千篇一律的现代化都市里,内心的安宁在哪里,这些真是我们所需要的吗?工业文明时期规划设计以死板的机器和僵硬的直线为主宰,人们对开始对这一审美选择抱有反感,而对原始自然、丰富多义、模糊混沌的富有野性的原生态景观以及农耕文明时期的手工景观充满了向往。在我国,随着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的外围越来越大,郊区城市化加快,由此引起了城市与乡村之间在政治、经济、观念文化等方面的相互渗透、彼此影响,在空间审美上呈现巨大的差异:其一,两者相互融合、共生共存;其二,两者互相抵制、水火不容易;其三,相对纯粹的工业文化或农业文化;其四,流行、前卫的后工业、信息时代的状态,其五,传统的天人合一的自然原生态状态。以上看似此纷繁复杂的空间审美思想状态 却体现着一个明确的基本趋向,即综合各种文化与生态状态而构成的理想景观模式,我们可以将之称为“理想生态景观美学”。综合以上描述,我们认为,理想景观生态美学应当是这样一种审美观念:它综合了原生态景观美学与人类先进文化科技的精华,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提炼;它是全新的多义的,能够适应自然生态需求与高度科技文化需求的审美原则。原生态景观审美是其基本出发点,既关注人类各个历史时期的生活民情、科技文化、历史记忆精华,又包含了工业时代的比例、尺度等空间形式原则,从宏观角度和个体层面则极力反对单一工业文化空间审美。在我国加入 WTO 之后,经济全球化的态势进一步加剧,西方文明的影响日益加深,促使我们在思想观念上不断进行反思并做出适时的综合调整,以具有本民族特色和适合中国国情特点的文化观、思想观来审视来自世界各个文化层面的对比与冲击。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具备自己鲜明的民族性思想文化观念,积极面对来自世界的各种形形色色思想文化观念的冲击,去粗取精,创新发展,我们才能成为世界文化思想观念的一个重要成员,这也正体现了中华文化强大的包容性的特点。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种文化思潮激烈交锋相互碰撞,如果我们照搬照抄某一种现成的文化,并以此去面对这些国家的文化竞争,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自欺欺人的。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历史向我昭示了这样的一个真理:古老的中国不论经历了怎样的艰难,经受怎样的思想观念冲撞,在激荡磨合之后,终会为中华文化所吸收同化。在漫长的农业文明时代,中国形成了自然与人文高度和谐的哲学观念,虽然在近代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落伍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怀疑。但是,在后工业时代,生态农业文明熏陶下的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得到了绝好的发展契机,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虚实一体”的哲学观念重新赢得了人们的青睐。可以预言,规划设计审美的主流思想必将从功能形式至上的审美原则融合、置换为具有先进生态学思想的景观生态审美观念。其他思想观念的审美观并不会就此消失,而会在变化中发展为更精致而富有特色,但不再成为普遍的标准与原则! 梳理当前我国空间、景观、文化以及生态环境的状况,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基本的要点:①传统农业文明的国民基础决定了基本空间审美的质朴与杂乱。②快速工业化、信息化进程的城市文化决定了城市空间千篇一律的面貌。③文人仕宦一体的文化传统决定了追求空间意境的虚无和幻想,缺乏实际操作性。④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使现代发达国家的现代文化已成泛滥趋势。⑤ 繁忙的普遍物质化、科技化社会文化生活追求使原生的生态文化与自然生态逐渐被人们遗忘,环境的恶化使先富起来的一部分城市文化人首先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⑥城市中产阶级的兴起使得舒适的生活空间创造变得迫切和需要。⑦中小城市与超大城市空间审美追求的相反性趋势变得日益突出——工业化与后工业化的文化追求差异冲突。三、景观规划设计审美观念的整合提炼人类历史发展客观的规律表明,经济的繁荣将带来文化的鼎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鸦片战争以来的最高峰时期,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其经济社会、文化模式必然对我国现有模式构成极大的冲击,思想观念的整合与提炼则是必然要发生的,而这个过程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因此,我们正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发展时期,有着甄别、选择、建构等多重任务,并最终形成中国特色,即包含了传统农业文明的审美情节,有具备了现代工业文明的简约特点,并且生态学思想的发展与古老的东方哲学形成互相融合彼此呼应的关系,使景观生态审美在我国尤其是在经济文化发达的部分地区,形成前卫的审美观念,并与最新的科技发展保持高度的和谐一致。概括地说,空间规划设计的文化审美观念将有三种趋势,在此基础上形成三类新世纪景观审美的基本类型模式:1.以农业文明的审美观念为基础的村落田园审美观  小桥流水、麦香稻花、田园风光、鸡犬相闻是农业文明时代典型的景观特色,这类景观特色并不会随着农业文明的结束而退出历史的舞台,而是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自然景观结晶将永远留在人类的记忆当中,并成为人类永久的向往。2.以工业文明的审美观念为基础的极简主义审美观  工业文明时期审美的标志则是机器美学的兴起,一切事物在工业文明时代变的那么富有规律,简洁,以规整约束一切,经济功能的原则是一切人类创造物变得简洁而富有想象空间。3.以态信息文明审美观念为基础的景观生态审美观  景观生态审美 是一种综合的整体的审美观念,不只单纯地追求视觉形式以及感官上的刺激,也不只片面地简单地还原生活的原始状态,而集合了诸多的要素,以自然的各生物物种生存环境的和谐为核心概念,进而结合人性空间的完善,遵循以人为本,而又不仅限于此,是宜人生态生境与人性空间的交融、整合。美国著名学者唐纳德·沃斯特先生指出,生态学研究的所谓的自然环境不仅指大自然,也包括人类以自然为前提的条件下所创造出来的第二自然,即“技术环境”,它是人类文化作用下的产物。在英美国家等发达国家,生态学思想自 18 世纪以来,就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自然观:一种是阿卡狄亚式的、一种为帝国式的,“前者以生命为中心,认为自然和人类是彼此尊重和合作伙伴的关系;后者以人类自身为中心,把自然作为供人类索取和利用的资源,是占有关系”。   工业革命以来,帝国式的生态学思想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并在长期的工业化历程中变得绝对而极端,由此造成了环境的恶化,人和自然的矛盾紧张激烈,这显然不符合有着整体观念的生态学的思想。20世纪后叶到本世纪初,许多国际机构和国家相继纷纷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思想观念转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上的体现,也人类审美文化发展的需要。但在规划设计界特别是决策层面对此还处于漠然态度。思想观念的标准迷失是一种综合资源的整体浪费,最为可怕!因此在规划设计教育和思想观念交流中分析利弊,指出现状与发展趋势则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处在一个特定历史时代,工业文明、信息科技文明、生态农业文明同时发展,并积极迈向经济全球化,仔细分析我国的规划设计思想观念状态,准确把握其发展趋势是当下规划设计领域的重大使命。小清新文章来源——海内论坛:www.hnlt.org参考文献:[1]李团胜、石玉琼.景观生态学[M].化学工来出版社,2009[2]李中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探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J].2011(26)[3]傅伯杰 陈利顶 马克明.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科学出版社,2009[4]曹磊等.现代审美观念与环境景观设计.天津大学学报[J].2003.01,第5卷第一期,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