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3.00 KB
- 57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011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导则与标准》提前预习题1.以下不属于国家已颁布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是(B)。A.《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B.《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C.《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解析:钢铁工业有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而未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我国现行的主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般可分为(C)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各专项或专题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等。A.各学科B.各行业C.各环境要素D.各部门3.下列关于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C)。A.污染物排放标准都是分类别的,分别对应于相应的环境功能区,处在高功能区的污染源执行严格的排放限制,反之,则相反。B.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是以区域为依据C.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级别与环境质量功能区类别不一定一一对应D.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级别与环境质量功能区类别一一对应解析:污染物排放标准都是分级别的而不是分类别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是“以技术为依据”。选项C举例:排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Ⅳ、Ⅴ类水域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4.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的要求,公众意见调查应该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中的(B)进行。A.准备阶段B.正式工作阶段
C.报告书编制阶段D.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阶段解析:见教材18页。5.对于某一具体建设项目,在划分各评价项目的工作等级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或当地对环境的特殊要求等情况可作适当调整,但调整的幅度上下不应超过(C)。A.三级B.二级C.一级D.四级6.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评价工作分级的方法是根据(B)计算确定。A.推荐模式中的ADMS模式B.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C.等标排放量的公式D.推荐模式中的AERMOD模式解析:教材36页。7.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于建成后全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明显减少的改、扩建项目,评价等级(A)。A.可低于一级B.为三级C.不低于二级D.不高于二级解析:教材37页。8.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大气环境评价范围可设定为线源中心两侧各(C)的范围。A.100m
B.300mC.200mD.400m解析:教材37页。9.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应包括(A)。A.项目的所有污染源B.评价区的工业污染源C.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D.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污染源解析:教材38页,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分析项目污染源,而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应调查分析项目的所有污染源、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等污染源。如有区域替代方案,还应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的拟替代的污染源。10.某项目主要排放SO2、NO2、CO、CO2、TSP、PM10等污染物,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该项目监测因子至少应包括(A)。A.SO2、NO2、CO、TSP、PM10B.SO2、NO2、CO2、TSP、PM10C.SO2、NO2、TSP、PM10D.SO2、CO、CO2、TSP、PM1011.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于一级评价项目,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是: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D)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A.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B.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二年C.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二年D.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三年解析:教材44页。
12.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预测内容中,对于施工期超过(B)的项目,并且施工期排放的污染物影响较大,应预测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A.半年B.一年C.二年D.三年解析:教材49页13.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评价范围大于等于50km的一级评价项目,可选择(D)进行预测。A.估算模式B.AERMOD模式C.ADMS模式D.CALPUFF模式解析:教材50页14.某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6个监测点位的现状监测日平均浓度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分别是0.30mg/m3、0.20mg/m3、0.10mg/m3,预测范围内的日平均浓度最大预测值是0.15mg/m3。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最大地面质量浓度点的环境影响分析应采用的最终质量浓度是(C)mg/m3。A.0.15B.0.25C.0.35D.0.45解析:教材50页,“对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分析,应考虑其预测值和同点位处的现状背景值的最大值的叠加影响;对最大地面浓度点的环境影响分析可考虑预测值和所有现状背景值的叠加影响。”因此应选择C。
15.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基于估算模式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计算污染源强的排放浓度是取(D)。A.实际排放浓度B.场界排放浓度C.未经处理的排放浓度D.削减达标后的排放浓度16.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分析,应考虑其预测值和同点位处的现状背景值的(C)的叠加影响。A.最小值B.平均值C.最大值D.加权平均值解析:详见50页。17.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的“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中的“复杂”类别是指(B)。A.污染物类型数>3,或者只含有三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2B.污染物类型数≥3,或者只含有两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C.污染物类型数=2,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D.只含有一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E.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解析:详见70页。18.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一般情况,河口一级评价调查时期为一个潮汐年的(B)。A.平水期和枯水期B.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
C.丰水期和枯水期D.大潮期和小潮期解析:详见72页。19.某大型木材加工厂设有原木贮木场,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该贮木场面源调查内容可不包括(C)。A.贮木场原木堆放面积B.贮木场原木堆放形式C.贮木场原木运输方式D.贮木场的地面铺装程度解析:74页,非点污染源调查内容中的“非点污染源概况调查”。此题考的是对于非点污染源概况的调查内容,其中对于这道题而言,原木是原料,应该调查的内容有堆放位置、堆放面积、堆放形式、堆放点的地面铺装及其保洁程度、堆放物的遮盖方式等。所以不包括C。20.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公式ISE=cpQp/(cs-ch)Qh中的Qh是指(D)。A.废水排放量(mg/s)B.河流流量(t/s)C.废水排放量(m3/s)D.河流流量(m3/s)解析:详见79页,水质参数的排序指标。21.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以下不符合河流取样断面布设原则的是(C)。A.排污口上游应设取样断面B.调查范围内取水口附近应布设取样断面C.调查范围内水文站附近可不设取样断面D.调查范围内河流支流汇入处应布设取样断面解析:详见75页。
22.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下列关于湖泊、水库简化的简化要求说法错误的是(A)。A.评价等级为一级时,大湖(库)可以按中湖(库)对待,停留时间较短时也可以按小湖(库)对待B.评价等级为一级时,中湖(库)可以按大湖(库)对待,停留时间较短时也可以按小湖(库)对待C.评价等级为三级时,中湖(库)可以按小湖(库)对待,停留时间很长时也可以按大湖(库)对待D.评价等级为二级时,如何简化可视具体情况而定E.水深大于10m且分层期较长(如大于30d)的湖泊、水库可视为分层湖(库)解析:详见80页。“湖泊与水库的简化要求”23.预测无风时大湖的非持久性污染物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推荐的数学模式是(C)。A.湖泊环流二维稳态混合模式B.湖泊完全混合衰减模式C.湖泊推流衰减模式D.湖泊环流二维稳态混合衰减模式解析:此题考的是对于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模式的掌握。要注意每个模式的适用条件。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可知是C为正确答案,此处详见教材87页。24.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以下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模型中可用于河流混合过程段预测的是(D)A.河流完全混合模式B.河流一维稳态模式C.S-P模式D.河流二维稳态混合模式解析:详见82页,河流水质数学模型选用条件。25.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一般情况下,单项水质参数评价采用(A)进行。A.标准指数法
B.极值指数法C.自净利用指数法D.内梅罗指数法解析:详见91页。26.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评价地面水环境影响时,(A)是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基本资料。A.水域功能B.工程性质C.评价标准D.环境现状解析:详见90页。“评价水环境影响所需的基本资料。”27.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某河平水期平均流量为120m3/s,河流断面形状近似矩形,河宽60m,水深4.2m,在取样断面上应取(B)水样。A.6个B.3个C.4个D.2个解析:详见教材75页,首先由流量可知是中河,然后由河宽60m>50m,应在断面上设三条取样垂线,再由水深确定点位,因水深为1m<4.2m<5m,则只在水面下0.5m处取一个水样。因此综合考虑应该是取三个水样。28.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建设项目既拥有固定声源,又拥有流动声源时,应( C )。A.只进行固定声源环境影响评价B.只进行流动声源环境影响评价C.分别进行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D.只进行叠加环境影响评价29.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突发噪声的评价量为( B)。A.昼间等效声级(Ld)B.最大A声级(Lmax)C.夜间等效声级(Ln)D.等效连续A声级(Leq)解析:详见101页。30.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运行期声源为固定声源时,(D )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时段。A.固定声源投产运行前B.固定声源投产运行中C.固定声源施工后D.固定声源投产运行后解析:详见101页。31.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某中型新建项目,其附近有一疗养区院,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A)进行工作。A.一级评价B.二级评价C.三级评价D.一级或二级评价解析:详见103页。评价范围内有适用于《声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0类声环境功能区域,以及对噪声有特别限制要求的保护区等敏感目标。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5dB以上或受影响人口数量显著增多时。按一级评价工作。32.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某机场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其评价范围一般为(C)。A.以主要航迹离跑道两端侧向各200m的范围
B.以主要航迹离跑道两端各1~2km、侧向各6~12km的范围C.以主要航迹离跑道两端各6~12km、侧向各1~2km的范围D.以主要航迹离跑道两端各2~10km、侧向各2~4km的范围解析:详见105页。“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3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规定的环境噪声现状调查方法的确定依据是( B )。A.评价范围B.评价等级C.评价标准D.评价目的解析:教材106页。“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现场测量法。评价时应根据评价工作等级的要求确定需采用的具体方法。”34.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声环境影响预测范围与评价范围的关系是( C)。A.预测范围应大于评价范围B.预测范围应小于评价范围C.预测范围应与评价范围相同D.预测范围应大于等于评价范围解析:详见35.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公路、城市道路交通运输噪声预测内容中,按(C)绘制代表性路段的等声级线图,分析敏感目标所受噪声影响的程度,确定噪声影响的范围,并说明受影响人口分布情况。A.预测值B.背景值C.贡献值D.叠加值
解析:详见109页。“典型建设项目的预测内容”中对于“公路、铁路、轨道交通噪声预测内容”。36.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进行敏感目标噪声环境影响评价时,以( C )作为评价量。A.敏感目标背景噪声值B.敏感目标所受的噪声贡献值C.敏感目标所受的噪声贡献值与背景噪声值叠加后的预测值D.敏感目标所受的噪声原始值解析:详见110页。对于改扩建的公路、铁路等建设项目,如预测噪声贡献值时已包括了现有声源的影响,则以预测的噪声贡献值作为评价量。37.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不含建设项目自身声源影响的环境声级为( B )。A.贡献值B.背景值C.预测值D.叠加值解析:详见110页。38.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某工程位于风景名胜区内,工程影响的范围为10km2,引起物种的多样性减少量为10%,此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级别为(C )。A.3级B.2级C.1级D.4级解析:详见教材122-123页。此题是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掌握程度出的题。而这道题其实完全不用看其他的条件,只从工程位于风景名胜区即可判断是1级评价工作。因为上课时曾给大家讲过,对于几个特殊情况要记住的。也主是存在敏感区域及存在敏感问题(如珍稀频危物种消失)时,一般按一级评价工作进行。而D提到的4级根本就不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也是划分为三个工作等级。39.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的范围主要根据评价区域与周边环境的( D )确定。
A.相互关系B.生态同质性C.生态异质性D.生态完整性解析:详见123页。40.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某公路工程需进行生态影响3级评价,其生态现状评价中生态制图必须配有的基本图件是( D )。A.植被现状图B.土壤侵蚀分布现状图C.工程平纵断面图D.土地利用现状图解析:详见126页。“生态现状评价”的评价要求中“2级以上项目的生态现状评价要在生态制图的基础上进行;3级项目的生态现状评价必须配有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基本图件”。41.依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重点之一是识别开发区的区域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主要(B),以及可能制约开发区发展的环境因素。A.生态环境影响B.环境影响C.区域经济影响D.环境功能影响解析:详见147页。42.依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涉及大量征用土地、移民搬迁或可能导致原址居民生活方式、工作性质发生大的变化的开发区规划,需设置(C)。A.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专题B.公众参与专题C.社会影响分析专题
D.规划方案分析专题解析:详见154页“评价专题设置”中“其他专题”设置考虑。除题中提到的之外,“如果开发活动会带来较大的环境风险还应设置风险评价专题”。43.依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开发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采用三级指标体系,选择对所确定的土地利用目标影响( B)作为生态适宜度的评价指标。A.最小的一组因素B.最大的一组因素C.中间的一组因素D.最小和最大的一组因素解析:详见158页。en.Examw.CoM44.依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开发区确定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主要是(C )。A.NO2,粉尘、SO2B.烟尘、N02、S02C.烟尘、粉尘、SO2D.烟尘、PM10、S02解析:详见160页,“大气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的主要内容”45.依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以下符合开发区水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的是( A )。A.总量控制因子应包括COD、TN、TPB.总量控制因子的确定应考虑当地降水量C.根据开发区技术经济条件确定水环境允许排放总量D.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制定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解析:详见教材161页。水的总量控制因子主要有:COD、氨氮、TN、TP等。其中B不是总量控制因子确定应考虑的因素。C应该分析基于环境容量约束的允许排放总量和基于技术经济条件约束的允许排放总量46.以下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适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的是(D)。
A.县级水利发展规划B.电力集团发展规划C.造纸厂发展规划D.国家能源发展规划解析:详见教材166页A是编制的机关不对,BC是不属于一地三域十个项目。47.依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B)公众参与,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利益和主张。A.必须有B.鼓励和支持C.最好有D.不需解析:详见168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中的“公众参与原则”48.依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确定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时,须按照有关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标准拟定或确认环境目标,选择(D)的评价指标。A.客观的B.非量化C.量化D.量化和非量化解析:详见174页。“评价指标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化的,是可以进行监测、检查的”49.依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对于无法恢复的环境,可以通过( A )的方式替代原有的环境。A.重建B.修复补救C.预防
D.减量化解析:详见182页“环境保护对策与减缓措施”预防措施、最小化措施、减量化措施、修复补救措施及重建措施。50.依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开展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合理时机是( C )。A.城市总体规划公示之后B.城市总体规划公示期间C.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初期D.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后期解析:详见教材168页,“早期介入的原则”51.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利用( C )开展环境风险评价。A.风险值B.类比法C.安全评价数据D.最大可信灾害事故风险值52.风险识别风险类型,根据( D),分为火灾、爆炸和泄漏三种类型。A.有毒有害物质扩散规律B.有毒有害物质产生的后果C.有毒有害物质性质D.有毒有害物质放散起因解析:详见196页“风险识别”53.依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验收调查时段可分为( D )个时段。A.二B.三
C.四D.五解析:详见201-202,“验收调查时段,一般分为工程前期、施工期、试运行期三个时段”。54.依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验收调查工作阶段划分正确的是( C )。A.初步调查、详细调查、编制调查报告三个阶段B.初步调查、编制实施方案、详细调查、编制调查报告四个阶段C.准备、初步调查、编制实施方案、详细调查、编制调查报告五个阶段D.确定项目来源、准备、编制实施方案、详细调查、编制调查报告五个阶段解析:详见201-202。五个阶段。55.依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生态影响类项目环保竣工验收调查时,如现阶段暂时还没有环境保护标准的可按( B)给出结果。A.发达国家环境保护标准B.实际调查情况C.国外其他国家环境保护标准D.临时制订环境保护标准解析:详见202“验收调查标准的确定”。56.某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时,发现工程存在一些环保问题,依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该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结论是(D)。A.建议不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B.建议对部分工程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C.对存在环保问题的工程提出整改方案后,建议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D.限期整改后,建议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解析:详见教材208页,“五、调查结论与建议”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客观、明确地从技术角度论证工程是否符合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主要包括:建议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限期整改后,建议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5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现有污染源分为( A )。A.一、二、三级B.二、三、四级C.二、三级D.二级解析:详见59页,现有污染源分为一二三级,新污染源分为二三级。58.依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两个排放相同污染物(不论其是否由同一生产工艺过程产生)的排气筒,若其距离( B)其几何高度之和,应合并视为一根等效排气筒。A.等于B.小于C.大于D.等于或小于解析:详见59页“排气筒高度及排放速率的有关规定”59.依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1997年1月1日某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批准立项,则该项目无组织排放二氧化硫的监控浓度限值是(A)。A.0.40mg/m3B.0.12mg/m3C.1.0mg/m3D.肉眼不可见解析:详见60-63,此题是对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的现有污染源和新污染源的区别及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的掌握。1997年1月1日前设立的为现有污染源;1997年1月1日起设立的污染源为新污染源。一般情况下应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批准日期作为其设立日期。60.依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对于污水第二类污染物,在( D)排放口采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到本标准要求。A.车间
B.车间处理设施C.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D.排污单位解析:详见教材97页。61.依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下列( B)水体污染物属第一类污染物。A.总汞、总镉、总砷、总铅、总镍、总锌B.总镉、总铬、六价铬、总α放射性、总银C.总汞、总锰、总银、苯并(a)芘、总铍D.总β放射性、烷基汞、总铜、COD、甲醛解析:详见99页。其中A中总锌水是第一类污染物;C中总锰不是第一类污染物;D中后三项均不是第一类污染物。62.依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工业污水按生产周期确定监测频率,生产周期大于8h的,每( C )采样一次。A.1hB.2hC.4hD.3h解析:详见98页“监测频率要求”。生产周期在8h以内的,每2h采样一次。63.依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当厂界与噪声敏感建筑物距离小于( B)时,厂界环境噪声应在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室内测量,并将相应噪声限值减( )作为评价依据。A.1.5m,10dB(A)B.1m,10dB(A)C.1m,5dB(A)D.2m,5dB(A)
解析:详见114页64.依据《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城市建筑施工装修阶段,噪声昼夜限值分别是( C )。A.75dB,55dBB.85dB,75dBC.65dB,55dBD.70dB,55dB解析:详见114页65.依据《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关于施工阶段作业噪声限值,表述正确的是(C)。A.不同施工阶段夜间作业噪声限值均为55dBB.夜间施工以打桩阶段作业噪声限值为最大C.昼间不同施工阶段中以装修阶段作业噪声限值为最小D.打桩阶段昼间作业噪声限值不得超过75dB解析:详见教材118页。A、B、D不正确,因为打桩夜间禁止施工66.依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某商场拟建在城市快速路附近,则该商场执行的昼夜噪声排放限值分别是( D )。A. 50dB, 40dBB. 55dB, 45dBC. 65dB, 55dBD. 70dB, 55dB解析:详见119页。属于4类功能区,因此昼夜标准分别为70,5567.依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对于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的测量结果,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值相差( C )时,噪声测量值不做修正。A.大于5dB(A)B.大于8dB(A)
C.大于10dB(A)D.大于15dB(A)解析:详见121“测量结果的修正”68.依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在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测点布设时,室内噪声测量点位置设在距任一反射面至少0.5m以上、距地面1.2m高度处,在(C)测量。A.未受噪声影响方向的窗户开启状态下B.受噪声影响方向的窗户关闭状态下C.受噪声影响方向的窗户开启状态下D.未受噪声影响方向的窗户关闭状态下解析:详见120“测量条件”69.《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规定:居民、文教区执行城市区域铅垂向Z振级昼夜标准值分别是( D )。A.65dB,65dBB.75dB,72dBC.70dB,65dBD.70dB,67dB解析:详见113页。对于具体标准的选择。70.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版)中,N02的二级标准的lh平均浓度限值是( B )mg/m3。A.0.12B.0.24C.0.08D.0.20解析:详见56页。
71.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TSP是指悬浮在空气中,( C )直径≤100μm的颗粒物。A.阻力学当量 B.自由沉降当量C.空气动力学当量 D.几何当量72.某县国土面积为1500km2,其中县城约80km2,其余为农村地区,在农村范围内有50km2的国家风景名胜区,县政府在县城下风向规划10km2的工业区。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该县执行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面积是(C)km2。A.1420 B.1440C.1450 D.1490解析:详见教材55页。该题中50km2的国家风景名胜区是一类区,其余均为二类区。73.某水体具有水产养殖、娱乐用水和农业用水的功能,该水体应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 C )。A. I类 B. Ⅱ类 C.Ⅲ类 D.V类解析:详见93页。74.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于Ⅲ类水体人为造成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 D )。A.月平均最大温升≤1℃,月平均最大温降≤2℃B.周平均最大温升≤2℃,周平均最大温降≤3℃C.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
D.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解析:详见93页。75.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的地下水质量类别是( B )。A. I类 B. Ⅱ类 C.Ⅲ类 D.Ⅳ类解析:详见95页。76.依据《海水水质标准》,以下应执行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是( A )。A.水产养殖区 B.海洋渔业水域C.滨海风景旅游区 D.海洋开发作业区解析:详见教材B是第一类,C是第三类,D是第四类77.依据《声环境质量标准》,以商业金融为主的区域执行的环境噪声昼夜标准值分别是(D )。A.50dB,35dB B.50dB,40dBC.50dB,45dB D.60dB,50dB解析:详见该区域属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因此选择D。78.依据《声环境质量标准》,在进行环境噪声测量时,以下噪声监测点布置正确的是( B )。A.一般户外测点距离任何反射面(含地面)3.0mB.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外,测点距墙壁或窗户lm,距地面1.2m以上
C.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测点距离墙面或其他反射面0.5mD.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关闭门窗情况下,测点布置于室内中央,距地面1.2m以上解析:详见教材112页。A应该是至少3.5m外。C测点距离墙面和其他反射面至少1m。D没有置于室内中央的要求。距地面1.2-1.5m79.依据《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A )起立项的新、扩、改建项目及其建成后投产的企业排放恶臭污染物时执行二级、三级标准中相应的标准值。A.1994年6月1日 B.1997年1月1日c.1997年12月31日 D.2001年1月1日解析:详见63页。80.《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所列的恶臭污染物中包括( D )。A.SO2 B.NO2C.CO D.H2S解析:详见63页。81.依据《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在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内允许新建的炉窑是( B )。A.建筑施工临时用的锻造加热炉 B.市政施工临时用的沥青加热炉C.非金属热处理炉 D.金属热处理炉解析:详见65页。
82.依据《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B)起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炉窑(或排气筒)应设置永久采样、监测孔和采样监测用平台。A.1996年12月31日 B.1997年1月1日C.1998年1月1日 D.1998年12月31日解析:详见65页。83.《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适用于除煤粉发电锅炉和( D)发电锅炉以外的各种容量和用途的燃煤、燃油和燃气锅炉排放大气污染物的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和建成后的排污管理。A.双台出力大于65.5MW(75t/h)B.单台出力大于65.5MW(75t/h)C.双台出力大于45.5MW(65t/h)D.单台出力大于45.5MW(65t/h)解析:详见66页。84.依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新建燃气、燃轻柴油、煤油锅炉房烟囱高度应按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要求确定,但不得低于( B )A.6m B.8m C.10m D.15m解析:详见67页。85.依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以下锅炉在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禁止新建的是( D )。A.燃气锅炉 B.燃型煤锅炉
C.燃煤油锅炉 D.燃重油锅炉解析:详见66页。一类区禁止新建以重油、渣油为燃料的锅炉。86.依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的位置及与周围人群的距离( A),并经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A.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 B.300mC.500m D.400m解析:详见213页: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的环境保护要求。87.依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应选在地质结构稳定,地震烈度不超过( B )的区域内。A.6度 B.7度 C.8度 D.9度解析:详见218页。88.依据《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填埋场场址距地表水域的距离不应小于(C )。A.50m B.100m C.150m D.200m解析:详见220页89.依据《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 D )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地区。
A.农业区 B.商业区 C.工业区 D.居民区解析:详见222页。“焚烧厂选址原则;90.依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Ⅱ类场应选在防渗性能好的地基上,天然基础层地表距地下水位的距离不得小于(D)。A.4.5m B.3.5m C.2.5m D.1.5m解析:详见225页。二、不定项选择题1.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中的准备阶段主要完成的内容是( ABCD )。A.研究有关文件B.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C.筛选主要的影响评价因子,明确评价的重点,并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D.编制评价大纲E.初步的公众调查解析:详见18页。2.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对于某一具体建设项目,在划分各评价项目的工作等级时,根据(ABC )等情况可作适当调整。
A.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B.当地对环境的特殊要求C.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 D.程投资解析:详见203.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的基本原则说法正确的是( ABD )。A.对于已确定的评价项目,都应分析、预测和评估建设项目对环境产生的影响B.预测的范围、时段、内容及方法均应根据其评价工作等级、工程与环境的特性、当地的环保要求而确定C.预测环境影响时应尽量选用通用、成熟、简便并能满足准确度要求的方法D.应尽量考虑预测范围内规划的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解析:详见27-28页,包括ABC三条原则。4.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的是( BCDE )。A.高耗能行业的多源(两个以上,不含两个)项目B.评价范围内包含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C.评价范围内主要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已接近或超过环境质量标准D.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有严重危害的特殊项目E.以城市快速路为主的扩建项目解析:详见37页。A高耗能行业的多源(两个以上,含两个)项目,评价等级应不低于二级。5.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污染源调查时,对于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内容的调查应包括( ABCD )。A.颗粒物粒径分级(最多不超过20级)B.颗粒物的分级粒径(μm)
C.各级颗粒物的质量密度(g/cm3)D.各级颗粒物所占的质量比解析:详见41页。6.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内容属于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中的常规调查项目的是( ABCD )。A.低云量 B.总云量 C.风向D.风速E.气压解析:观测资料的常规调查项目有6项:时间(年、月、日、时)、风向(以角度或按16个方位表示)、风速、干球温度、低云量、总云量。7.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预测范围应覆盖评价范围,同时还应考虑(ABC )等进行适当调整。A.评价范围的主导风向 B.污染源的排放高度C.地形和周围环境敏感区的位置 D.污染源的排放量解析:详见47页。“预测范围”8.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计算点可分( BCD )。A.区域地面下风向轴线浓度点 B.预测范围内的网格点C.环境空气敏感区 D.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
解析:详见47页。9.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冰封期较长的水域,当其水体功能为(BDE )时,还应预测冰封期的环境影响。A.娱乐用水 B.生活饮用水 C.农业用水D.食品工业用水水源 E.渔业用水解析:详见79页。10.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下列关于河流的简化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ABDE )。A.大、中河流预测河段的断面形状沿程变化较大时,可以分段考虑B.小河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C.江心洲位于充分混合段,评价等级为一级时,可以按无江心洲对待D.大、中河流断面上水深变化很大且评价等级为一级时,可以视为非矩形河流E.河流水文特征或水质有急剧变化的河段,可在急剧变化之处分段,各段分别进行环境影响预测解析:评价等级为三级时,江心洲、浅滩等均可按无江心洲、浅滩的情况对待;评价等级为二级时,江心洲位于充分混合段,可以按无江心洲对待;评价等级为一级且江心洲较大时,可以分段进行环境影响预测,江心洲较小时可不考虑。江心洲位于混合过程段,可分段进行环境影响预测。11.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对于噪声预测,下列哪些内容是二级评价的基本要求? (ABD )A.给出建设项目建成后不同类别的声环境功能区内受影响的人口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B.给出各敏感目标的预测值和厂界(或场界、边界)噪声值C.固定声源评价、机场周围飞机噪声评价、流动声源经过城镇建成区和规划区路段的评价应绘制等声级线图D.噪声预测应覆盖全部敏感目标
E.当敏感目标高于(含)三层建筑时,应绘制垂直方向的等声级线图解析:对于二级评价项目,根据评价需要绘制等声级线图。A、B、D三选项的内容也是一级和二级评价在噪声预测方面的共同要求。12.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下列( BCD)自然资源开发1级项目提交的成果除完成基础图件外,要充分应用“3S”一体化、多媒体等高新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生态影响评价,并提交相应成果。A.水库和水坝建设 B.森林开采C.跨流域调水 D.交通运输建设项目E.矿产开采工程建设项目解析:详见教材140-141或见课件。13.依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开发区选址的合理性分析是根据( BCD )分析开发区规划选址的优势和制约因素。A.开发区规模 B.开发区性质C.发展目标 D.生产力配置基本要素解析:详见153页。14.依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规划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内容有( ACD )。A.社会经济背景分析及相关的社会、经济与环境问题分析,确定当前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B.分析确定规划区主要相关环境介质的环境容量,研究提出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C.生态敏感区(点)分析,确定评价范围内对被评价规划反应敏感的地域及环境脆弱带D.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分析,确定受到规划影响后明显加重,并且可能达到、接近或超过地域环境承载力的环境因子
E.规划区内污染物排放对区内、外环境敏感地区的环境影响分析解析:选项B和E是开发区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的相关内容。选项C的生态敏感区(点)主要有特殊生境及特有物种、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退化区、特有人文和自然景观以及其他自然生态敏感点等。15.《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规定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原则有( ACD )。A.科学、客观、公正 B.中期介入C.公众参与 D.可操作性解析:教材168页。六个原则,分别是科学、客观、公正原则,早期介入原则,整体性原则,公众参与原则,一致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16.依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使用、贮运等的( ABCD)的环境风险评价。A.新建项目 B.扩建项目 C.改建项目D.技术改造项目 E.核建设项目17.依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一生态影响类》规定了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ABD )。A.总体要求 B.实施方案的编制要求C.监测内容和技术的要求 D.调查报告的编制要求解析:该规范规定了监测内容和监测结果的要求,但没有规定监测技术的要求。
18.依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对于(ABDE)项目,验收调查应在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近期预测生产能力(或交通量)75%以上的情况下进行。A.公路 B.铁路 C.油气集输管线D.港口 E.轨道交通解析:对于水利水电项目、输变电工程、油气开发工程(含集输管线)、矿山采选可按其行业特征执行,在工程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即可开展验收调查工作。19.依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设置生态影响调查内容,一般包括( ABCDE )。A.工程沿线生态状况B.工程占地情况调查C.工程影响区域内植被情况和水土流失情况调查D.工程影响区域内生态敏感目标和人文景观的调查E.工程影响区域内不良地质地段、水利设施、农业灌溉系统情况调查解析:详见205页。20.依据《声环境质量标准》,下列( BDE )情况,铁路干线两侧区域不通过列车时的环境背景噪声限值按4a执行。A.2010年12月31日后建成运营的铁路B.对穿越城区的既有铁路干线进行改建的铁路建设项目C.2011年1月1日后建成运营的铁路D.穿越城区的既有铁路干线E.对穿越城区的既有铁路干线进行扩建的铁路建设项目
解析:详见112页,其中既有铁路是指2010年12月31日前已建成运营的铁路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已通过审批的铁路。因此AC不对。21.依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规定了( AD )。A.工业企业和固定设备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B.商业经营活动中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设备、设施边界噪声排放限值C.工厂及有可能造成噪声污染的企事业单位的边界噪声排放限值D.工业企业和固定设备厂界环境噪声测量方法解析:详见114页。22.依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以下厂界环境噪声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BCD)。A.测量应在无雨雪、无雷电、风速小于10m/s的天气下进行B.当厂界有围墙,应在厂界外lm、高于围墙0.5m以上位置设置测点C.被测声源是稳态噪声,采用1min的等效声级。D.当厂界设有声屏障,除在厂界外lm、高度1.2m以上设置测点外,同时在受影响敏感建筑物产外lm处另设测点解析:详见115-116,A风速应该是小于5m/s时进行。2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中溶解氧的监测分析方法是( BD )。A.稀释与接种法B.电化学探头法C.重铬酸盐法D.碘量法解析:详见94页“基本项目分析方法”。24.依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下列行业的水污染物排放适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是(ACD )。A.水产品加工B.兵器工业
C.制糖业D.公路交通E.肉类加工解析:详见96页。其中B、E均有各自的行业标准。25.依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1997年12月31日之前建设(包括改、扩建)的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必须同时执行( ABC )。A.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B.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1997年12月31日之前建设的单位)C.部分行业最高允许排水量(1997年12月31日之前建设的单位)的规定D.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1998年1月1日后建设的单位)解析:详见98页。2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适用于现有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 BCDE )。A.施工B.环境影响评价C.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D.设计E.投产后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解析:详见59页。27.依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新建成使用(含扩建、改造)单台容量大于等于20t/h的锅炉,必须安装固定的连续监测烟气中( AC)排放浓度的仪器。A.烟尘B.COC.S02D.NO2
解析:详见课件。28.《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适用于除( BDE)以外使用固体、液体、气体燃料和电加热的工业炉窑的管理,以及工业炉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A.熔炼炉B.炼焦炉C.干燥炉D.焚烧炉E.水泥工业解析:详见64页。29.生活垃圾填埋场不得建设在下列地区的是( ABCDE )。A.居民密集居住区B.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C.直接与航道相通的地区D.活动的坍塌地带、断裂带、地下蕴矿带、石灰坑及溶岩洞区E.地下水补给区、洪泛区、淤泥区解析:详见213页。30.《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不适用于(BC )填埋场。A.纺织工业垃圾B.危险废物C.生活垃圾D.水泥工业垃圾解析:详见224页一、单项选择题(共9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以下废水排放应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是( A )。A.煤制甲醇气化炉废水 B.烧碱废水C.合成氨工艺废水 D.码头船舶废水解析:烧碱废水、船舶废水、合成氨工艺废水分别有相应的行业标准,根据国家的要求,行业与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的要求,该三种废水应执行相应的行业标准,分别为《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2.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 D )。A.污染源控制的标准 B.环境质量的技术标准C.环境质量的基础标准 D.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3.下列关于跨行业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B.《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属专项排放标准C.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D.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有时可交叉执行解析:不能交叉执行。4.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的要求,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应该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中的( A )进行。A.准备阶段 B.正式工作阶段C.报告书编制阶段
D.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阶段5.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的要求,所有的建设项目均应分析(B )所产生的环境影响。A.建设过程 B.生产运行阶段C.服务期满阶段 D.退役阶段解析:教材23页,工程分析的阶段划分。6.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的计算公式中,如果GB3095中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则c0i可取( D)。A.年平均浓度限值 B.日平均浓度限值C.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二倍值 D.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值解析:教材36页。“Coi的选用:①一般选用GB3095中1小时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②对于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可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值;③对该标准中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TJ36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一次浓度限值。④如已有地方标准,应选用地方标准中的相应值。⑤对某些上述标准中都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国外有关标准选用,但应作出说明,报环保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7.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于以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城市道路为主的新建、扩建项目,应考虑交通线源对道路两侧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等级应(C)。A.不高于二级 B.为一级
C.不低于二级 D.不能确定解析:教材37页。8.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是根据( C )确定。A.项目周围敏感目标 B.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C.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D.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解析:教材37页。9.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其监测制度应进行( B )。A.一期 B.二期 C.三期 D.四期解析:教材42页,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二期监测;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必要时应作二期监测;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简体。10.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经估算模式计算出某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max)为30%,占标率10%对应的落地浓度所处最远距离(D10%)为0.8km(厂界内),则该项目的大气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边长是(C)。A.二级、5km B.二级、1.6kmC.三级、5km D.三级、1.6km11.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于二级评价项目,如果高空气象探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50km,高空气象资料可采用中尺度气象模式模拟的( B )内的格点气象资料。
A.30km B.50km C.80km D.100km解析:教材44页12.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只需预测小时浓度的污染源类别有( B )。A.新增污染源的正常排放 B.新增污染源的非正常排放C.削减污染源 D.被取代污染源E.拟建项目相关污染源解析:教材49页“常规预测情景组合”13.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线源预测,可选择(C)进行预测。A.估算模式 B.AERMOD模式C.ADMS模式 D.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解析:详见50页表3-16。14.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报告书至少应附具的基本附图是( A )。A.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图B.复杂地形的地形示意图C.污染物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D.污染源点位及环境空气敏感区分布图解析:详见54页。15.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基于估算模式计算某企业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甲污染物计算的距离为205m,乙污染物计算的距离为300m,丙污染物计算的距离为350m,则该企业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应取(C)。A.400m B.500m C.350m D.325m16.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时,需叠加现状背景值,分析项目建成后最终的区域环境质量状况,下列公式正确的是( D )。A.新增污染源预测值+现状监测值一削减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被取代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项目建成后最终的环境影响B.新增污染源预测值十现状监测值+削减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一被取代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项目建成后最终的环境影响C.新增污染源预测值+现状监测值=项目建成后最终的环境影响D.新增污染源预测值+现状监测值-削减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被取代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项目建成后最终的环境影响解析:详见51页。17.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对河流与河口,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的“水域规模”是按建设项目( C )划分。A.排污口附近河段的多年平均流量B.排污口附近河段的最近二年平均流量或丰水期平均流量C.排污口附近河段的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D.平水期平均流量解析:详见71页
18.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一般情况,湖泊、水库二级评价可只调查( C)。A.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 B.丰水期和枯水期C.平水期和枯水期 D.丰水期和平水期解析:详见72页19.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点源调查的繁简程度可根据(A )及其与建设项目的关系而略有不同。A.评价级别 B.受纳水体 C.投资规模 D.地理条件解析:详见74页20.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公式ISE=cpQp/(cs-ch)Qh中的ch是指(C )。A.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B.水质参数的地表水的水质标准C.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D.河流下游污染物浓度(mg/L)20.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公式ISE=cpQp/(cs-ch)Qh中的Qh是指(D)。A.废水排放量(mg/s)B.河流流量(t/s)C.废水排放量(m3/s)D.河流流量(m3/s)
21.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以下不符合河流取样断面布设原则的是(C)。A.排污口上游应设取样断面B.调查范围内取水口附近应布设取样断面C.调查范围内水文站附近可不设取样断面D.调查范围内河流支流汇入处应布设取样断面解析:详见75页。22.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下列关于湖泊、水库简化的简化要求说法错误的是(A)。A.评价等级为一级时,大湖(库)可以按中湖(库)对待,停留时间较短时也可以按小湖(库)对待B.评价等级为一级时,中湖(库)可以按大湖(库)对待,停留时间较短时也可以按小湖(库)对待C.评价等级为三级时,中湖(库)可以按小湖(库)对待,停留时间很长时也可以按大湖(库)对待D.评价等级为二级时,如何简化可视具体情况而定E.水深大于10m且分层期较长(如大于30d)的湖泊、水库可视为分层湖(库)解析:详见80页。“湖泊与水库的简化要求”23.预测无风时大湖的非持久性污染物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推荐的数学模式是(C)。A.湖泊环流二维稳态混合模式B.湖泊完全混合衰减模式C.湖泊推流衰减模式D.湖泊环流二维稳态混合衰减模式解析:此题考的是对于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模式的掌握。要注意每个模式的适用条件。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可知是C为正确答案,此处详见教材87页。24.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以下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模型中可用于河流混合过程段预测的是(D)A.河流完全混合模式
B.河流一维稳态模式C.S-P模式D.河流二维稳态混合模式解析:详见82页,河流水质数学模型选用条件。25.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一般情况下,单项水质参数评价采用(A)进行。A.标准指数法B.极值指数法C.自净利用指数法D.内梅罗指数法26.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评价建设项目的地面水环境影响所采用的水质标准与环境现状评价( C)。A.不相同 B.不一定相同 C.相同 D.以上都不是解析:详见90页27.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地面水环境预测应考虑水体自净能力不同的各个时段。评价等级为三级时应预测( C )的环境影响。A.水体自净能力最小和一般两个时段 B.水体自净能力一般时段C.水体自净能力最小时段 D.水体自净能力最大时段解析:详见79页。
28.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在声环境影响评价中,声源近似为点声源的条件是( C)。A.声源中心到预测点之间的距离超过声源平均几何尺寸2倍时B.声源中心到预测点之间的距离超过声源最大几何尺寸3倍时C.声源中心到预测点之间的距离超过声源最大几何尺寸2倍时D.声源中心到预测点之间的距离超过声源平均几何尺寸3倍时解析:详见108声源简化的条件和方法。29.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频发、偶发噪声的评价量为( C )。A.A声功率级 B.等效感觉噪声级(LWECPNL)C.最大A声级(Lmax) D.等效连续A声级(Leq)解析:详见101页。30.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运行期声源为流动声源时,应将( A )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时段。A.工程预测的代表性时段 B.工程预测的运行近期时段C.工程预测的运行中期时段 D.工程预测的运行远期时段31.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某新建的中型建设项目,所在的声环境功能区为3类区,建设前后对评价范围内的商场噪声级增高量为7—9dB(A),对评价范围内的居住区噪声级增高量为3—4dB(A),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B)进行工作。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C.三级评价
D.二级或三级评价解析:详见103页。32.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对于一级声环境评价项目,当敏感目标( C )建筑时,应绘制垂直方向的等声级线图。A.高于(含)二层 B.高于(不含)三层C.高于(含)三层 D.高于(含)四层解析:详见104页。33.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对于单条跑道改、扩建机场工程,测点数量可分别布设( D )个飞机噪声测点。A.1—2 B.9—14 C.12—18 D.3—9解析:详见107页。34.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机场飞机噪声预测的内容中,需给出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LWECPN)为( B )的等声级线图。A.65dB、70dB、75dB、80dB、85dB B.70dB、75dB、80dB、85dB、90dBC.60dB、70dB、80dB、90dB、100dB D.75dB、80dB、85dB、90dB、95dB解析:详见10935.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噪声在户外传播过程中的声级衰减,表述正确的是( A)。
A.噪声频率越高,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越大B.噪声波长越小,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越小C.几何发散衰减量与声传播距离及声波频率有关D.几何发散衰减量与声波波长及频率有关36.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在噪声超标原因分析时,对于通过城镇建成区和规划区的路段,还应分析(A)是否符合城市规划部门提出的防噪声距离。A.建设项目与敏感目标间的距离 B.建设项目与交通线路的距离C.建设项目与工业区的距离 D.建设项目与商业建筑的距离37.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由建设项目自身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声级为(A )。A.贡献值 B.背景值 C.预测值 D.叠加值解析:详见110页。38.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某工程影响生物群落的变化,影响的范围为12km2,物种的多样性锐减55%,其中会使一种珍稀濒危物种消失,此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级别为(A)。A.1级 B.2级 C.3级 D.4级
解析:详见教材122-123页。此题是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掌握程度出的题。而这道题其实完全不用看其他的条件,只从工程位于风景名胜区即可判断是1级评价工作。因为上课时曾给大家讲过,对于几个特殊情况要记住的。也主是存在敏感区域及存在敏感问题(如珍稀频危物种消失)时,一般按一级评价工作进行。而D提到的4级根本就不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也是划分为三个工作等级。39.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非污染生态影响的项目进行工程分析时,运行期工程对生态影响的途径分析,主要包括工程运行改变了(C)、土地和水体的利用状况,以及由此而影响了自然资源状况。A.景观格局 B.连通程度 C.区域空间格局 D.区域功能性质40.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生态现状评价,其中要回答的环境问题之一是:从( C)的角度评价现状环境质量,即注意区域环境的功能与稳定状况。A.系统论 B.生态发展时间C.生态完整性 D.协调发展41.依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重点之一是:对拟议的开发区(D)规划方案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比较和综合论证,提出完善开发区规划的建议和对策。A.主要 B.某个 C.重点 D.每个解析:详见148页。“规划方案综合论证”42.依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开发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是指按主要的规划要素,逐项比较分析开发区规划与所在区域总体规划、其他专项规划、(A)的协调性。A.环境保护规划 B.土地利用规划
C.城市总体规划 D.国土规划解析:详见154页,“开发区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43.依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开发区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评价采用( C )指标体系。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解析:详见158页。44.依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对开发区水环境容量与废水排放总量,如预测的各项总量值均低于基于技术水平约束下的总量控制和基于水环境容量的总量控制指标,可选择(D)的指标提出总量控制方案。A.最大 B.中间 C.其中之一 D.最小解析:详见161页“水环境容量与废水排放总量控制主要内容”。45.《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的基本内容不包括(B)。A.开发区规划简介 B.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C.开发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状况 D.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
46.依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适用于国务院有关部门、( C)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A.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C.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D.设区的市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部门解析:详见166页。47.依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尽可能选择简单、实用、经过实践检验可行的评价方法,评价结论应具有( D )。A.理论性 B.可观赏性 C.前沿性 D.可操作性解析:详见169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原则6可操作性原则”。48.依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规划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包括预测和评价(C )对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质量和可持续性的影响。A.该规划方案 B.不同规划方案(不包括替代方案)C.不同规划方案(包括替代方案) D.主要规划方案解析:详见171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中“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49.依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规划环境评价中拟定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时,应遵循( D )的原则。A.经济—技术合理搭配 B.防治结合
C.最小化、减量化、无害化原则 D.预防为主50.《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中规划分析的基本内容不包括( B )。A.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 B.规划环境目标的确定C.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 D.规划方案的初步筛选5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 A)等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不包括核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A.生产、使用、贮运 B.生产C.生产、使用 D.生产、贮运解析:详见194页。52.依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如环境风险评价的区域位于环境敏感地区,则该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 C )。A.三级 B.二级 C.一级 D.一级或二级解析:详见194页工作等级的划分。位于敏感地区均为一级;非重大危险源均为二级;重大危险源除“一般毒性危险物质”以外的其他物质均为一级。53.依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下列(B )行业不属于《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一生态影响类》的适用范围。A.风力发电
B.火电 C.高压输变电线路 D.渔业解析:详见201页。54.某建成的高速公路项目,短期内交通量无法达到设计能力的75%。依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该公路项目可进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的运行工况要求是(D)。A.必须等待交通达到设计能力的75%或以上B.应在车辆畅通、交通量达到设计能力的50%或以上C.应在主体工程运行稳定、环保设施运行正常的条件下,交通量必须达到设计能力的30%或以上D.应在主体工程运行稳定、环保设施运行正常的条件下进行,注明实际调查工况解析:详见教材202-203“验收调查运行工况要求”55.依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生态影响类项目环保竣工验收调查时,原则上采用建设项目(A)经环境保护部门确认的环境保护标准与环境保护设施工艺指标进行验收。A.环境影响评价阶段 B.初步设计阶段C.可研阶段 D.修订新颁布的环境保护标准56.依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生态影响调查的现场勘察时,勘察区域与勘察对象应基本能覆盖建设项目所涉及区域的( B)以上。A.90% B.80% C.70% D.60%解析:详见206页。
5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新污染源分为( C )。A.一、二、三级 B.二、三、四级C.二、三级 D.二级解析:详见59页,现有污染源分为一二三级,新污染源分为二三级。58.依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排气筒高度如不能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要求的高度,应按其高度对应的排放速率标准值严格( B)执行。A.80% B.50% C.60% D.40%解析:详见59页。59.《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三项指标,均指( C )不得超过的限值。A.日平均值 B.月平均值C.任何1h平均值 D.年平均值6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 C)标准。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解析:详见97页“(1)排入GB3838Ⅲ类水域(划定的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和排入GB3097中二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2)排入GB3838中Ⅳ、Ⅴ类水域和排入GB3097中三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3)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4)排入未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必须根据排水系统出水受纳水域的功能要求,分别执行(1)和(2)的规定。(5)GB3838中Ⅰ、Ⅱ类水域和Ⅲ类水域中划定的保护区,GB3097中一类海域,禁止新建排污口,现有排污口应按水体功能要求,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以保证受纳水体水质符合规定用途的水质标准。”6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对建设(包括改、扩建)单位的建设时间,以( D )为准划分。A.施工开始时间 B.生产开始时间C.可行性报告批准日期 D.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批准日期62.依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工业污水按( A )确定监测频率。A.生产周期 B.实际工作日C.自然工作日 D.监测单位要求解析:详见98页。63.依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工业企业若位于未划分声环境功能区的区域,当厂界外有噪声敏感建筑物时,由(B)参照相关标准确定厂界外区域的声环境质量要求。A.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B.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C.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D.省级人民政府
解析:详见114页。64.依据《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某一城市建筑工地,推土机、打桩机、混凝土搅拌机同时工作,其噪声昼间限值是( B )。A.75dB B.85dB C.65dB D.70dB解析:详见118页。如有几个施工阶段同时进行,以高噪声阶段的限值为准。65.依据《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适用于( D )建筑施工期间施工场地产生的噪声。A.农村 B.乡镇 C.城郊 D.城市66.《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的适用范围是( B )。A.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事业单位、团体使用的向环境排放噪声的设备、设施的管理、评价与控制B.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的向环境排放噪声的设备、设施的管理、评价与控制C.营业性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的向环境排放噪声的设备、设施的管理、评价与控制D.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的向环境排放噪声的设备、设施的评价67.依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某卡拉OK厅拟建在乡村集镇内,环境影响评价时,则该卡拉OK厅执行的昼夜噪声排放限值分别是( B )。A. 55dB, 45dB B. 60dB, 50dBC. 70dB, 60dB
D. 70dB, 55dB解析:详见119页,首先确定乡村集镇应该执行2类声环境功能区的要求。所以对应的噪声限值应该是B。68.依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测量应在无雨雪、无雷电天气,风速为( D )以下时进行。A.2m/s B.3m/s C.4m/s D.5m/s解析:详见120页。69.依据《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规定:某铁路干线两侧,每日发生几次的冲击振动,其最大值夜间不超过(B)。A.85dB B.80dB C.75dB D.78dB解析:详见113页,昼夜均为80dB.70.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S02的二级标准的lh平均浓度限值是( A )mg/m3。A.0.50 B.0.30 C.0.20 D.0.1571.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TSP是指悬浮在空气中,( C )直径≤100μm的颗粒物。A.阻力学当量
B.自由沉降当量C.空气动力学当量 D.几何当量72.某县国土面积为1500km2,其中县城约80km2,其余为农村地区,在农村范围内有50km2的国家风景名胜区,县政府在县城下风向规划10km2的工业区。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该县执行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面积是(C)km2。A.1420 B.1440C.1450 D.1490解析:详见教材55页。该题中50km2的国家风景名胜区是一类区,其余均为二类区。73.某水体具有水产养殖、娱乐用水和农业用水的功能,该水体应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 C )。A. I类 B. Ⅱ类 C.Ⅲ类 D.V类解析:详见93页。74.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于Ⅲ类水体人为造成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 D )。A.月平均最大温升≤1℃,月平均最大温降≤2℃B.周平均最大温升≤2℃,周平均最大温降≤3℃C.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D.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解析:详见93页。
75.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的地下水质量类别是( B )。A. I类 B. Ⅱ类 C.Ⅲ类 D.Ⅳ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nbt 25048-2016 核电厂汽轮机仿真调试技术导则
- nbt 25016.10-2013 核电厂常规岛设备监造技术导则 第10部分:水泵
- nbt 25016.4-2013 核电厂常规岛设备监造技术导则 第4部分:凝汽器
- nbt 25016.5-2013 核电厂常规岛设备监造技术导则 第5部分:汽水分离再热器
- nb_t 25016.8-2013 核电厂常规岛设备监造技术导则 第8部分管道
- nb_t 25016.3-2013 核电厂常规岛设备监造技术导则 第3部分发电机
- 广东电网公司110kv~500kv交流架空同塔多回输电线路防雷技术导则
- 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卷
- 环评工程师考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讲义(73页最新版)
- 环评工程师考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讲义(73页最新版) (1)
- 村庄整治技术导则
- 北京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导则(玻璃棉板做法)
- GBT35978-2018再制造机械产品检验技术导则
- 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修建性详细规划技术导则
- 数字城市示范工程技术导则3639216314
- DB33T 2121-2018 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安全评估技术导则
- DLT 5739-2016 火力发电工程消防施工技术导则
- DLT 1724-2017 电能质量评估技术导则 电压波动和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