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93 KB
  • 134页

2015甬SG-01 宁波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导则

  • 13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宁波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导则2015甬SG-01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15 宁波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导则2015甬SG-01主编单位:宁波工程学院宁波房屋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中心宁波分中心参编单位:宁波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宁波建工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普利凯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华聪建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宁波科捷建筑工程技术服务中心宁波万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宁波东部新城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批准单位: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日期:2015年11月6日施行日期:2015年12月1日 学兔兔www.bzfxw.com 学兔兔www.bzfxw.com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文件甬建发〔2015〕213号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宁波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导则》的通知各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各开发建设、建筑设计、审图、施工、监理、质监等单位:为推动我市建筑产业的现代化进程,提高我市建筑工业化水平,实现资源、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由宁波工程学院、宁波市房屋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中心宁波分中心主编,宁波市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宁波建工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普利凯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华聪建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宁波科捷建筑工程技术服务中心、宁波万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宁波东部新城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参编的《宁波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导则》,已通过专家评审验收,现予以批准发布,编号为2015甬SG—01,自2015年12月1日起执行。本导则由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宁波工程学院等编制单位负责具体解释。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15年11月6日 学兔兔www.bzfxw.com前言为落实“节能、降耗、减排、环保”的基本国策,实现资源、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宁波市建筑产业的现代化进程,提高工业化水平,特制订本导则。新一代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采用了许多先进技术,结合了最新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使得装配整体式结构的可靠度、耐久性及整体性等基本上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等同。而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符合建筑工业化特征,采用了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一种发展方向。本导则主要依据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和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相关规定编写,并引用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编制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导则》的相关内容。导则主要内容为: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材料、建筑设计、结构设计、信息化设计与管理、构件制作与运输、结构施工及工程验收。本导则为宁波地区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建设的指导性标准。主编单位:宁波工程学院宁波房屋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中心宁波分中心 学兔兔www.bzfxw.com参编单位:宁波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宁波建工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普利凯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华聪建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宁波科捷建筑工程技术服务中心宁波万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宁波东部新城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编制人员:蔡可键、曹西、冯晔晨、李英、张丁晖、李琼、陈跃、冯蕾、胡志旺、施雪红、刘佩昆、胡迪、王海波、朱晓峰、袁蕾、刘炀编审人员:栗新、许国平、徐学敏、陈春雷、楼建伟、胡敬伟 学兔兔www.bzfxw.com目录1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54材料…………………………………………………………74.1混凝土和钢筋…………………………………………74.2连接材料………………………………………………74.3其他材料………………………………………………85建筑设计……………………………………………………95.1一般规定………………………………………………95.2总平面设计……………………………………………95.3平面设计………………………………………………95.4立面设计……………………………………………105.5内装修设计…………………………………………115.6设备管线设计………………………………………116结构设计…………………………………………………126.1一般规定……………………………………………126.2预制构件及连接设计………………………………166.3框架结构……………………………………………206.4剪力墙结构…………………………………………226.5叠合楼盖设计………………………………………256.6外挂墙板设计………………………………………287信息化设计与管理………………………………………317.1信息化辅助设计……………………………………31 学兔兔www.bzfxw.com7.2信息化辅助管理……………………………………318构件制作与运输…………………………………………338.1基本规定……………………………………………338.2模具…………………………………………………348.3钢筋工程……………………………………………358.4混凝土工程…………………………………………408.5堆放与运输…………………………………………488.6构件检验……………………………………………499结构施工…………………………………………………549.1基本规定……………………………………………549.2模板与支撑…………………………………………559.3钢筋工程……………………………………………599.4混凝土工程…………………………………………619.5预制构件安装………………………………………629.6安全文明和绿色施工………………………………7410工程验收…………………………………………………7710.1一般规定……………………………………………7710.2钢筋分项工程………………………………………7910.3模板分项工程………………………………………8210.4混凝土分项工程……………………………………8510.5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8510.6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95附:条文说明 学兔兔www.bzfxw.com1总则1.0.1为推进宁波市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使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及验收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节能减排的要求,制定本导则。1.0.2本导则适用于宁波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制作、施工及验收。1.0.3本导则的编制主要依据《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355等国家与行业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结合宁波地区的特点在技术要点、质量控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深化。1.0.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制作、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 2术语2.0.1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monolithicprecastconcretestructure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部品通过各种可靠的方式进行连接并与现场浇筑的混凝土形成整体的装配式结构。简称装配整体式结构。2.0.2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monolithicprecastconcreteframestructure框架梁、柱及板全部或部分由预制构件(预制柱、叠合梁、叠合板)组成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简称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2.0.3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monolithicprecastconcreteshearwallstructure混凝土结构的部分或全部采用承重预制墙板,通过节点部位的连接形成的具有可靠传力机制并与现场浇筑的混凝土形成整体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简称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2.0.4预制外挂墙板precastconcretefaçadepanel安装在主体结构上仅起围护作用的非承重预制混凝土墙板,包括幕墙板和非幕墙板。简称外挂墙板。2.0.5混凝土粗糙面concreteroughsurface2 采用特殊的工具或工艺形成混凝土凹凸不平或骨料显露的表面,实现预制构件与现浇混凝土的牢固结合。简称粗糙面。2.0.6钢筋套筒灌浆连接rebarsplicingbygrout-filledcouplingsleeve通过灌注在金属套筒中水泥基灌浆料的传力作用,将带肋钢筋对接连接,所形成的可靠的连接接头。2.0.7连续复合式箍筋continuousstirrups利用自动弯折机连续缠绕制作而成,用于柱内的矩形箍筋。2.0.8组合式封闭箍筋bendedwiremeshhoops利用焊接钢筋网或者直条钢筋弯折成U型,开口处弯折135°;把平面钢筋焊接网或者直条钢筋的两端各弯折135°的弯钩作为帽盖,盖在U型钢筋网的上方,形成组合型梁箍筋。2.0.9键槽shearkey预制构件混凝土表面规则且连续的凹凸构造,可实现预制构件和后浇筑混凝土的共同受力作用。2.0.10安装工器具erectionandinstallationdevices由施工单位或工厂加工制作,用于预制构存放、吊装、调节、就位的专业化工具及器具。简称工器具。2.0.11严重缺陷seriousdefect3 对装配式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或安装使用性能有决定性影响的缺陷。2.0.12一般缺陷commondefect对装配式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或安装使用性能无决定性影响的缺陷。2.0.13预制率precastratio工业化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预制构件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对应部分混凝土总用量的体积比。2.0.14装配率assembledratio工业化建筑中预制构件、建筑部品的数量(或面积)占同类构件或部品总数量(或面积)的比率。4 3基本规定3.0.1建设单位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项目规划审批立项前宜进行前期技术策划,在立项后宜用邀请招标方式确定设计单位并开始考察遴选制作及施工单位,使得有技术力量的制作及施工单位在方案设计阶段就能介入预制构件类型、连接技术、制作装配等技术经济方案比较。此时,建设单位应协调设计和入围的制作及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3.0.2装配式建筑设计应遵循“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充分体现标准化、模数化的设计理念。3.0.3装配式建筑设计应根据建筑工业化目标、工艺水平和施工能力以及经济性等要求确定适宜的预制率和装配率。3.0.4装配式建筑设计的方案设计文件、初步设计文件及施工图设计文件需满足国家规范中相应设计文件深度规定,并应充分考虑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在不同阶段的设计文件中增加预制构件的相关内容。装配式建筑设计的施工图设计文件需满足编制预制构件深化设计文件的要求。3.0.5装配式建筑设计需在传统设计的基础上增加预制构件深化设计阶段,深化设计宜由原施工图设计单位完成,当深化设计为非原施工图设计单位完成时,预制构件深化设计图需经原施工图设计单位审核通过。3.0.6抗震设防的装配式结构,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5 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确定抗震设防类别及抗震设防标准。3.0.7装配式结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GB50010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的规定,重视预制构件的连接设计,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主体结构的整体性。连接节点构造应受力明确、传力可靠,满足结构的承载力、延性和耐久性等要求。对重要且复杂的连接节点构造,应通过专门试验确定。6 4材料4.1混凝土和钢筋4.1.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预制预应力构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节点及接缝处的后浇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被连接的预制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后浇混凝土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4.1.2钢筋的选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普通钢筋采用套筒灌浆连接和浆锚搭接连接时,钢筋应采用热轧带肋钢筋。4.1.3当预制构件中采用钢筋焊接网片配筋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的规定。4.2连接材料4.2.1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采用的灌浆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JG/T408的规定;套筒灌浆连接接头采用的套筒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JG/T398的规定。4.2.2夹心外墙板中内外叶墙板的拉结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金属及非金属材料拉结件均应符合相应标准规定的承载力、变形和耐久性能,并应经过试验验证。2拉结件应满足夹心外墙板的节能设计要求。7 4.3其他材料4.3.1外墙板接缝处的密封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密封胶应与混凝土具有相容性,以及规定的抗剪切和伸缩变形能力;密封胶尚应具有防霉、防水、防火、耐候等性能。2硅酮、聚氨酯、聚硫建筑密封胶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硅酮建筑密封胶》GB/T14683、《聚氨酯建筑密封胶》JC/T482、《聚硫建筑密封胶》JC/T483的规定。3夹心外墙板接缝处填充用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满足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2012中A级的要求。4.3.2夹心外墙板中的保温材料,其热工性能应满足装配式建筑热工计算的要求,其体积比吸水率不宜大于0.3%,燃烧性能不应低于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2012中B2级的要求。4.3.3装配式建筑采用的室内装修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和《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的有关规定。8 5建筑设计5.1一般规定5.1.1装配式建筑设计应采用建筑标准化、系列化的设计方法,并宜采用主体结构、装修和设备管线的装配化集成技术。5.1.2装配式建筑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50002的规定。5.2总平面设计5.2.1装配式住宅在满足采光、通风、间距、退线等规划要求的前提下,宜优先采用由套型模块组合的住宅单元进行规划设计。5.2.2装配式建筑总平面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预制构件运输通道的设置,合理布置预制构件临时堆场的位置与面积。5.3平面设计5.3.1装配式建筑平面设计应遵循模数协调的原则,优化标准模块的种类和尺寸,实现预制构件和内装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5.3.2装配式住宅宜采用套型模块的多样化组合形式,详见图:9 5.3.3厨房、卫生间的平面布置应合理,其平面尺寸宜满足整体橱柜及整体卫浴的要求。5.4立面设计5.4.1建筑立面设计应在标准化、模块化的外墙构件的基础上,通过外墙构件的灵活组合,实现富有工业化建筑特征的立面效果。5.4.2外墙饰面宜采用耐久、不易污染的材料。预制外墙板的面砖或石材饰面宜在构件厂采用反打工艺完成。5.4.3预制外墙板及接缝应满足防火、保温、隔声的要求。5.4.4预制外墙板的接缝和门窗接缝应根据使用环境和使用年限要求选用合适的防水构造和防水材料。5.4.5门窗应采用标准化部件,并宜采用门窗外框与构件整体浇筑的方式与墙体进行可靠连接。10 5.5内装修设计5.5.1新型建筑工业化住宅宜采用支撑体和填充体分离的SI住宅体系,以实现套内主要功能空间的灵活可变为目标,在支撑体和填充体分离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结构选型,减少套内承重墙体,使用工业化生产的易于拆改的内隔墙划分套内功能空间。5.5.2装配式内装修应采用工厂化生产的内装部品,实现集成化的批量供应。5.6设备管线设计5.6.1设备管线应进行综合设计,减少平面交叉;竖向管线宜集中布置,并应考虑竖向管井的位置及尺寸,满足检修要求。5.6.2穿预制构件的管线应预留或预埋套管,穿预制楼板的管道应预留洞口,穿预制梁的管道应预留或预埋套管,不得开槽凿洞。5.6.3装配式住宅建筑宜采用同层排水设计,同层排水的房间应有可靠的防水构造措施。5.6.4采用整体厨房、整体卫生间时,应与厂家配合土建预留净尺寸及设备管道接口的位置及要求。5.6.5设备管线穿过楼板的部位,应采取防水、防火、隔声等措施。11 6结构设计6.1一般规定6.1.1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房屋最大适用高度应符合表6.1.1的规定。表6.1.1装配整体式结构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m)非抗震抗震设防烈度结构体系设计678(0.2g)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70605040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150130120100墙结构130110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140(130)90(80)(120)(100)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110120(110)90(80)70(60)墙结构(100)注:1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的高度(不考虑局部突出屋顶部分);2当结构中仅水平构件采用叠合梁、板,而竖向构件全部为现浇时,其最大适用高度同现浇结构;3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当预制剪力墙构件底部承担的总剪力大于该层总剪力50%,其最大适用高度应适当降低;当大于80%时,最大适用高度取表中括号内数值。6.1.2高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高宽比不宜超过表6.1.2。12 表6.1.2高层装配整体式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宽比非抗震抗震设防烈度结构体系设计6、7度8度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543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665墙结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6656.1.3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适用于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及乙类以下的民用建筑。抗震设计时,装配整体式结构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抗震等级应符合表6.1.3规定。乙类装配整体式结构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表6.1.3丙类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抗震等级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678装配高度(m)≤24>24≤24>24≤24>24整体式框框架四三三二二一架结大跨度三二一构框架>24>24装配≤>6高度(m)≤60>60且>60≤24且整体240≤60≤60式框架-现框架四三四三二三二一13 浇剪力墙剪力墙三三三二二二一一结构装配>24>24≤>7整体高度(m)≤70>70且>70≤24且240式剪≤70≤70力墙剪力墙四三四三二三二一结构>24>24≤高度≤70>70且>70≤24且装配24≤70≤70整体现浇框支式部二二二二一一一框架分框底部加强支剪部位剪力三二三二一二一力墙墙结构其他区域四三四三二三二剪力墙注:大跨度框架指跨度不小于18m的框架。6.1.4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应以湿式连接为主要技术基础,采用预制构件与部分部位的现浇混凝土以及节点区的后浇混凝土相结合的方式,竖向承重预制构件的受力钢筋的连接应采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实现节点设计强接缝、弱构件的原则,使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具有与现浇混凝土结构完全等同的整体性、稳定性和延性。6.1.5装配整体式混凝士结构在满足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14 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l的相关规定时,可采用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同的方法进行结构分析;抗震设计时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同一层内既有预制又有现浇抗侧力构件时,地震设计状况下宜对现浇抗侧力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弯矩和剪力进行适当放大;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增大系数不宜小于1.1。2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时,对现浇楼盖和叠合楼盖,均可假定楼盖在其自身平面内为无限刚性;楼面梁的刚度可计入翼缘作用予以增大。6.1.6装配整体式结构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1平面形状宜简单、规则、对称,质量、刚度分布宜均匀,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平面布置。2平面尺寸及突出部位尺寸的比值限值按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3有关规定执行。3建筑平面不宜采用角部重叠或细腰形平面布置。4竖向体型应规则、均匀,并应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竖向突变,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6.1.7抗震设计的高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当其房屋高度、规则性、结构类型等超过现行规程的规定或者抗震设防标准有特殊要求时,可采用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方法进行补充分析15 和论证。较高的高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宜配合采用隔震、消能减震设计。6.1.8高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应设置地下室,地下室宜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框架结构首层柱和顶层楼盖宜采用现浇混凝土;高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不宜采用整层转换的设计方案;当采用部分结构转换时,转换柱、转换梁及周边楼盖结构宜采用现浇。6.1.9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上的荷载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有关规定计算,地震作用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有关规定计算。高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荷载及作用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3有关规定计算。6.1.10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宜采用简支连接的预制楼梯,预制楼梯可采用板式和梁式楼梯。6.2预制构件及连接设计6.2.1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中的预制构件及其连接应根据标准化和模数协调的原则,采用标准化的预制构件和连接构造。6.2.2在前期策划阶段,应考虑运输、安装等条件对预制构件的限制,这些限制包括:16 1重量(人行道和桥的等级)。2高度(桥、隧道和地下通道的净高)。3长度(车辆的机动性和相关法律)。4宽度(许可、护航要求和相关法律)。5自行式起重机的能力。6场地存放的条件。6.2.3预制构件的尺寸宜按下述规定采用:1预制框架柱的高度尺寸宜按建筑层高确定。2预制梁的长度尺寸宜按轴网尺寸确定。3预制剪力墙板的高度尺寸宜按建筑层高确定,宽度尺寸宜按建筑开间和进深尺寸确定。4预制楼板的长度尺寸宜按轴网或建筑开间、进深尺寸确定,宽度尺寸不宜大于2.7m。6.2.4预制构件的钢筋构造设计应符合下列原则:1提高预制构件连接效率。2满足钢筋准确定位的要求。3提高钢筋骨架的机械化加工和安装水平。4便于模具的加工、安装和拆卸。5便于施工现场的安装操作。6.2.5在预制构件的设计中,对持久设计状况,应对预制构件进行承载力、变形、裂缝控制验算;对地震设计状况,应对预制构件进行承载力验算;预制构件在制作、运输和堆放、17 安装等阶段的短暂设计状况验算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的有关规定;当有可靠的生产和施工经验时,可对动力系数、脱模吸附力和计算方法进行适当调整。6.2.6用于固定连接的预埋件与预埋吊件、临时支撑用预埋件不宜兼用;预制构件中预埋件的验算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设计规范》GB50010和《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等有关规定。6.2.7预制构件中外露预埋件凹入构件表面的深度不宜小于10mm。6.2.8预制构件截面类型的选择可按下列原则采用:1预制剪力墙板宜采用一字形的一维构件,当有可靠的设计和预制构件生产、施工经验时,也可采用L形、T形、U形和Z形等多维构件。2预制框架梁、柱可采用一字形的一维构件,当有可靠的设计和预制构件生产、施工经验时,也可采用框架梁、柱与节点一体的T形、十字形等多维构件。3框架柱可采用预制柱身和预制柱模的做法。6.2.9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预制构件连接设计,应保证被连接的受力钢筋的连续性,节点构造易于传递拉力、压力、剪力、弯矩和扭矩,传力路线简捷、清晰,结构分析模型与18 工程实际节点构造设计保持一致,并符合下列要求:1预制柱、预制剪力墙板和预制楼板等构件的接缝处,结合面宜优先选用混凝土粗糙面的做法;预制梁侧面应设置键槽,且宜同时设置粗糙面,键槽的尺寸和数量应满足受剪承载力的要求。结合面做法可参照表6.2.9选用。2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中,节点及接缝处的纵向钢筋连接宜根据接头受力、施工工艺等要求选用套筒灌浆连接、机械连接、浆锚搭接连接、焊接连接、绑扎搭接连接等连接方式,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预制构件竖向受力钢筋的连接,宜优先选用套筒灌浆连接接头,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l和《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355的有关规定。3预制框架柱和预制剪力墙板边缘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在同一截面采用100%连接时,钢筋接头的性能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中I级接头的要求。表6.2.9预制构件的混凝土结合面做法选用表构件预制墙板预制柱预制(叠合)梁叠合板部位底面顶面侧面底面顶面顶面侧面结合面粗糙面★★★★★★★★键槽☆—☆☆☆—★—说明:表中★代表优先采用的连接方案;☆代表可采用的连接方案,但有一定的限制;一代表不宜选用的连接方案。19 6.3框架结构6.3.1除国家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l另有规定外,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可按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设计。6.3.2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中的预制柱的纵向钢筋连接宜采用套筒灌浆连接。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中,预制柱水平接缝处不宜出现拉力。6.3.3叠合梁竖向接缝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计算公式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l中7.2.2条。6.3.4在水平力作用工况下,预制柱底水平接缝的抗剪承载力设计值计算公式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l中7.2.3条。6.3.5框架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框架柱的纵向受力钢筋可集中于四角对称配置,当纵向受力钢筋的间距不满足最大间距要求时,可设置辅助纵向钢筋。辅助纵向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0mm及纵向受力钢筋直径的1/2。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不计辅助纵向钢筋的影响;框架柱纵向受力钢筋在柱底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时,柱箍筋加密区长度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且不应小于纵向受力钢筋连接区域长度与500mm之和;套筒上端第一道箍筋距离套筒顶部不应大于50mm(图6.3.5)。20 图6.3.5钢筋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时柱底箍筋加密区域构造示意1-预制柱;2-套筒灌浆连接接头;3-箍筋机密区(阴影区域);4-加密区箍筋6.3.6预制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并满足以下要求:1叠合梁预制部分的梁宽和梁高不应小于200mm,预制叠合梁与现浇层的接合面应做粗糙处理或做成齿槽式。预制梁后浇叠合层厚度框架梁时不宜小于150mm,次梁时不宜小于120mm。2采用组合封闭箍筋的形式时,梁箍筋可采用焊接钢筋网弯折成U形,端部应采用135°弯钩,帽盖可采用焊接钢筋网弯折,端部应采用135°弯钩。非抗震设计时,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5d(d为箍筋直径);抗震设计时,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21 3不承受扭矩的预制梁的腰筋可不伸入梁柱节点。4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框架梁端部加密区宜采用整体封闭箍筋,并满足《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l有关规定的要求。5承受扭矩的叠合梁不应采用开口箍。6.3.7框架梁柱、主次梁节点可详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l中7.3构造设计章节中的要求。6.4剪力墙结构6.4.1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宜选择规则、均匀的建筑体型,不应采用特别不规则的建筑体型。剪力墙的布置尚需符合下列规定:1剪力墙应双向布置,且两个主轴方向的侧向刚度不宜相差过大。2剪力墙自下而上宜连续布置,避免层间抗侧刚度突变,不应采用框支剪力墙结构。3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抗震设计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不应采用错洞墙。4剪力墙墙肢长度不宜大于8m,各墙肢高度与长度的比值不宜小于3。5剪力墙采用部分装配、部分现浇的结构形式时,宜在电梯筒、楼梯间处布置现浇剪力墙。6.4.2抗震设计时,当同一层剪力墙采用部分装配、部分现22 浇的结构形式时,现浇墙肢的水平地震作用弯矩、剪力宜乘以不小于1.1的增大系数。6.4.3抗震设计时,高层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应避免过多采用短肢剪力墙;当采用较多短肢剪力墙时,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不宜大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30%,不应大于50%;且房屋适用高度应比表6.1.1适当降低,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宜降低20m。6.4.4当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时,自套筒底部至套筒顶部并向上延伸300mm范围内,预制剪力墙的水平分布筋应加密(图6.4.4),加密区水平分布筋的最大间距不应大于100mm,最小直径不应小于8mm。套筒上端第一道水平分布钢筋距离套筒顶部不应大于50mm。图6.4.4钢筋套筒灌浆连接部位水平分布钢筋的加密构造示意1—灌浆套筒;2—水平分布钢筋加密区域(阴影区域);3—竖向钢筋;4—水平分布钢筋23 6.4.5同一楼层内相邻预制剪力墙间应采用整体式接缝连接,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接缝位于纵横墙交接处的边缘构件区域时,边缘构件区域宜全部采用后浇混凝土。2当接缝位于非边缘构件位置时,相邻预制剪力墙之间应设置后浇段,后浇段的宽度不应小于墙厚且不宜小于200mm;后浇段内应设置不少于4根竖向钢筋,钢筋直径不应小于墙体竖向分布筋直径且不应小于8mm。3预制剪力墙的水平分布钢筋在后浇段内的锚固、连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6.4.6上下层预制剪力墙的竖向钢筋,当采用套筒灌浆连接和浆锚搭接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边缘构件竖向钢筋应逐根连接。2预制剪力墙的竖向分布钢筋,当仅部分连接时(图6.4.6),被连接的同侧钢筋间距不应大于600mm,且在剪力墙构件承载力设计和分布钢筋配筋率计算中不得计入不连接的分布钢筋;不连接的竖向分布钢筋直径不应小于6mm。3一级抗震等级剪力墙以及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边缘构件竖向钢筋宜采用套筒灌浆连接。24 图6.4.6预制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连接构造示意1-不连接的竖向分布钢筋;2-连接的竖向分布钢筋;3-连接接头6.5叠合楼盖设计6.5.1混凝土叠合板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l进行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叠合板的预制板厚度不宜小于60mm,现浇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2板跨大于3m的叠合板宜采用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3预制板块的短边边长不宜大于3500mm。6.5.2当预制板间采用分离式接缝(图6.5.2a)时,叠合板可按照单向板设计;当预制板采用能可靠传递内力的整体式接缝(图6.5.2b)或无接缝(图6.5.2c)的四边支承板时,叠合板可按照双向板设计。25 54411136222444(a)单向叠合板(b)整体式接缝双向板(c)无接缝双向板图6.5.2叠合板形式1—预制叠合板;2—梁或墙;3—板侧分离式接缝;4—板端;5—板侧;6—板侧整体式接缝6.5.3预制叠合板搁置预制梁的的长度不应小于20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设置接缝补强钢筋时,预制板端部纵向受力钢筋应锚入支承梁或墙的现浇混凝土层中,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及100mm的较大值,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2预制板端部纵向受力钢筋应锚入支承梁或墙的现浇混凝土层中,锚固长度大于5d但不满足第2条时,应设置接缝补强钢筋,图6.5.3a。3当设置接缝补强钢筋时,预制板端部纵向受力钢筋可不锚入支承梁或墙的现浇混凝土层,图6.5.3b。26 a叠合板搭接构造一图6.5.3预制梁与预制叠合板的连接1-预制梁;2-预制板;3-现浇叠合层;4-接缝补强钢筋;5-板上层筋;l6-板下层筋;h1-现浇叠合层厚度;h2-预制叠合板厚度;a-接缝钢筋搭接锚固长度。6.5.4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应符合以下要求:1桁架钢筋应沿主要受力方向布置。2桁架钢筋距板边不应大于300mm,间距不宜大于600mm。3桁架钢筋弦杆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腹杆钢筋直径27 不应小于4mm。4桁架钢筋弦杆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6.5.5在未设置桁架钢筋时,在下列情况下,叠合楼板的预制板和现浇混凝土间应设置抗剪构造钢筋:1单向叠合板跨度大于4.0m时,在距支座1/4跨范围内。2双向叠合板短向跨度大于4.0m时,在距四边支座1/4跨范围内。3悬挑叠合板及悬挑板上部纵向受力钢筋在相邻叠合板的后浇混凝土锚固范围内。6.5.6叠合楼板的预制板和现浇混凝土之间设置的抗剪构造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1抗剪构造钢筋宜采用马镫形状,间距不宜大于400mm,钢筋直径d不应小于6mm。2马镫筋宜伸至叠合板上、下部纵向钢筋处,预埋在预制板内的总长度不应小于15d,水平段长度不应小于50mm。6.6外挂墙板设计6.6.1预制外挂墙板应采用合理的连接节点并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有抗震设防要求时,预制外挂墙板及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节点,应进行抗震设计。预制外挂墙板和连接节点进行承载力计算时,其结构重要系数0应取不小于1.0;连接28 节点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RE应取1.0。图6.6.1墙板与主体结构变形6.6.2预制外挂墙板可采用滑动型、转动型或固定型连接方式与主体结构连接:1墙板平面外方向的连接均应采用固定式连接,各连接节点均能承受墙体平面外方向的水平作用;采用点式支承时,连接点不应少于4个。2墙板的拼缝宽度应能避免主体结构变形时墙板间的相互挤压。3外挂墙板与主体结构如采用柔性连接,主体结构分析时可不计入外挂墙板的刚度。6.6.3预制外挂墙板设计应计算下列作用效应:1施工阶段验算时,应计算重力荷载、脱模和吊运等动力作用的等效荷载效应。29 2非抗震设计时,应计算重力荷载和风荷载效应。3抗震设计时,应计算重力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效应。4计算外挂墙板及连接节点的承载力时,荷载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有关规定。6.6.4预制外挂墙板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时,可采用等效侧力法,并应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l中10.2.3计算。6.6.5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可取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0.65倍。6.6.6外挂墙板构造宜符合下列规定:1外挂墙板的高度不宜大于层高,厚度不宜小于100mm。2外挂墙板竖向和水平钢筋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且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30 7信息化设计与管理7.1信息化辅助设计7.1.1方案设计阶段宜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项目总体分析与建筑性能分析,辅助实现方案设计优化。7.1.2宜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进行施工图设计,通过各专业间集成协同设计,辅助实现设计精细化与标准化。7.1.3宜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进行构件图深化设计,实现构件部品三维数字信息表达与传递,满足工厂生产、运输吊装、施工装配等相关环节承接工序的技术和安全要求,辅助实现构件部品的精细化、标准化与工厂化生产。7.2信息化辅助管理7.2.1在设计阶段宜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对每个构件部品给予唯一的身份标识,同时将该设计信息传递给后续环节。7.2.2在生产阶段应建立构件生产管理系统与信息数据库,记录构件生产关键信息,并与设计、采购、运输构件信息保持一致。7.2.3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模拟并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建立构件部品采购信息,优化构件管理与劳动力分配,辅助实现施工安装装配化过程的可视化、精细化管理。构件31 施工管理系统,应结合构件唯一身份识别标识,记录构件部品采购信息及构件堆放、吊装、施工等关键信息,确保构件施工质量具有可追溯性。7.2.4宜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竣工模型,实现今后建筑的运营维护辅助管理。32 8构件制作与运输8.1基本规定8.1.1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应有保证生产质量要求的生产场地、生产工艺和设施设备,生产设施、设备应符合环保要求,混凝土搅拌与砂石堆场宜建立封闭设施;无封闭设施的砂石堆场应建立防扬尘设施;混凝土生产余料、废弃物应综合利用,生产污水应进行处理后排放。8.1.2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应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安全保证措施及相应的试验检测手段,应对预制构件生产员工按岗位要求进行专业技能岗位培训。8.1.3预制构件生产的一般工艺流程为:模台清理模具组装钢筋加工安装管线、预埋件等安装混凝土浇筑养护脱模表面处理成品验收运输存放出厂。8.1.4预制构件制作前应结合预制构件的特点进行构件的放样设计、编制生产方案,并经技术和生产负责人审批后实施。放样设计应包括:1预制构件平面图、模板图、配筋图、安装图、预埋件及细部构造图等。2带有饰面板材的构件应绘制板材排板图。3夹心外墙板应绘制内外叶墙板拉结件布置图、保温板33 排板图。4预制构件脱模、翻转过程中混凝土强度验算。生产方案包括:生产计划、工艺流程、模具方案、质量控制、成品保护、运输方案等内容。8.1.5应建立构件标识系统和追溯系统,预制构件的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出厂构件应向使用单位出具构件合格证。8.2模具8.2.1模具材料宜采用钢模具。模具构造应满足混凝土浇筑、脱模、翻转、起吊的刚度和稳定性要求。8.2.2模具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应有划痕、生锈、氧化层脱落等现象。8.2.3模具摆放场地应平整、坚固、无积水,模具放置应满足水平要求。8.2.4模具底模宜采用钢模台,模具组装宜采用螺栓或销钉连接,应牢固、严密、不漏浆,符合构件精度要求。8.2.5模台面、模板内外侧及预埋件处应做好清理工作。模具每次使用后应清理干净,不应留有水泥浆和混凝土残渣。8.2.6预制构件模具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相关规定要求。34 8.3钢筋工程8.3.1预制混凝土构件用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冷轧带肋钢筋》GB13788等有关规定,受力钢筋宜使用屈服强度标准值为400MPa和500MPa的热轧钢筋。8.3.2入厂钢筋应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并按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规格钢筋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抽取5个试件做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弯曲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8.3.3复检合格的钢筋应按品种、规格、批次等堆放,钢筋存放应保证标牌清楚,钢筋不得有损伤、颗粒状或片状老锈。8.3.4预制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焊接网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3部分:钢筋焊接网》GB/T1499.3的有关规定复检弯曲、抗剪等项目。8.3.5钢筋连接用的灌浆套筒宜采用优质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合金结构钢或球墨铸铁制造,其材料的机械和力学性能应分别符合现行相关标准;钢套筒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JG/T398的规定;球墨铸铁套筒应满足有关规定要求。套筒和灌浆料应为专业公司生产,进厂灌浆套筒应检查产品的型式检验报告,并在灌浆套筒材料性能变化或灌浆料型号变化或钢筋强度等级、肋型变35 化时再进行型式检验。灌浆套筒进厂时应按同一批号、同一型号、同一规格,1000个为一批抽取3个制作对中接头试件,进行接头工艺见证检测。8.3.6预制剪力墙板纵向受力钢筋连接采用螺旋筋约束间接搭接、波纹管间接搭接时,所采用的预留孔成孔工艺、孔道形状及长度、灌浆料、节点加强约束配筋和被锚固的带肋钢筋应满足现行标准规范的要求。8.3.7钢筋锚固板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的相关规定。8.3.8预制构件钢筋连接用直螺纹、锥螺纹套筒及挤压套筒接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的有关规定。8.3.9预制构件钢筋连接用预埋件、钢材、螺栓、钢筋以及焊接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等相关规定。8.3.10当预制构件采用焊接钢筋网片时,宜避免在主受力方向搭接。若必须搭接,其搭接位置应设置在受力较小处且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的有关规定。8.3.11预制构件中钢筋、配件和埋件的品种、规格、数量和位置等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和设计文件的要求。36 8.3.12钢筋连接接头用灌浆料应符合以下要求:1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用灌浆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355和《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JG/T408的有关规定。2钢筋浆锚搭接连接用灌浆料应采用专业厂家生产的水泥基灌浆料,其工作性能应符合表8.3.12的要求。表8.3.12钢筋浆锚搭接用灌浆料性能要求项目性能指标试验方法泌水率(%)0GB/T50080流动度初始值≥200GB/T50448(mm)30min保留值≥1503h≥0.02竖向膨胀率24h与3h的膨胀值之GB/T50448(%)0.02~0.5差Ld≥35抗压强度3d≥55GB/T50448(MPa)28d≥80氯离子含量(%)≤0.06GB/T80778.3.13钢筋加工应符合以下要求:1钢筋加工制作时应对下料表进行检查复核并放出实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批量制作,对加工完成的钢筋应标注信息、有序堆放。2钢筋的接头方式、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设计要37 求。3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3.13的规定。表8.3.13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受力钢筋沿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10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20箍筋内净尺寸±58.3.14钢筋骨架和网片应符合下列要求:1钢筋骨架尺寸应准确,骨架吊装时应采用多吊点的专用吊架,防止骨架产生变形。2保护层垫块宜按梅花状布置,间距满足钢筋限位及控制变形要求,与钢筋骨架或网片绑扎牢固,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设计要求。3钢筋骨架入模时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油污或者锈蚀。4钢筋骨架应轻放人模。5按预制构件图安装好钢筋连接套筒、连接件、预埋件;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套筒应有保护措施,保持套筒内清洁。6钢筋网片或骨架装入模具后,应按设计图纸要求对钢筋位置、规格、间距、保护层厚度等进行检查,允许偏差应38 符合表8.3.14规定。表8.3.14钢筋网和钢筋骨架尺寸和安装位置偏差(mm)允许项目检验方法偏差长、宽±10钢尺检查绑扎钢筋网钢尺量连续三档、网眼尺寸±10取最大值长±10钢尺检查绑扎钢宽、高±5钢尺检查筋骨架钢尺量测两端、中间钢筋间距±10各一点,取最大值位置±5钢尺量测两端、中间排距±5各一点,取最大值受力钢筋柱、梁士5钢尺检查保护层柱、梁、楼板、外墙板厚度±3钢尺检查楼梯、阳台板钢尺量连续三档,绑扎钢筋、竖向钢筋间距土10取最大值钢尺量连续三档,箍筋间距±10取最大值钢筋弯起点位置20钢尺检查39 8.4混凝土工程8.4.1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质量应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2砂宜选用细度模数为2.3~3.0的天然砂或机制砂,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有关规定,不得使用海砂及特细砂。3石子应根据预制构件的尺寸选取相应粒径的连续级配碎石,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有关规定。4外加剂品种应通过试验室进行试配后确定,质量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规定。5粉煤灰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粉煤灰》GB/T1596的I级或Ⅱ级各项技术性能及质量指标;矿渣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64中的S95级、S105级各项技术性能及质量指标;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6轻集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GB/T17431.l的有关规定,最大粒径不宜大干20mm。7拌合用水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8拌制混凝土用纤维等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40 要求。9混凝土中氯化物和碱总含量应符合《混凝土设计规范》GB50010相关要求和设计要求。8.4.2原材料检验要求1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全性及其它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2水泥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水泥不超过500t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3粗、细骨料进场应进行检查验收。按进场批次和产品进行抽样检验。检验其颗粒级配、含泥量及粗、细骨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必要时还应检验其它质量指标。34粗细骨料抽样检验以200m或300t为一批,不足上述规定者也以一批检验。5混凝土外加剂进场时应有产品说明书、出厂检测报告、合格证和掺外加剂混凝土性能检测报告。进场后应立即取有代表性产品进行复检试验,试配一致,方可使用。6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磨细矿渣、复合掺合料等)进场时应检查材料合格证,每批掺合料应按规定进行随机抽样检验。8.4.3水泥和掺和料应分别存放在筒仓内,并且不得混仓,存41 储时应保持密封、干燥、防止受潮;砂、石应按不同品种、规格分别存放,并且有防混料、防尘、防雨和排水措施;外加剂应按品种分别存放;原材料的分类存储应设有明显标识,标识应注明材料的名称、产地(厂家)、等级、规格和检验状态等信息。8.4.4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按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相关规定、设计文件要求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要有必要的技术说明,包括生产时的调整要求;水泥、砂、石子、掺合料等干料的配合比,应采用重量法计量法;水的计量按体积计量;外加剂中的粉剂可按比例稀释为溶液,按用水量加入,也可将粉剂按比例与水泥拌匀,按水泥计量。生产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混凝土配合比重新进行设计:1原材料的产地或品质发生显著变化时。2停产时间超过一个月,重新生产前。3合同要求时。4混凝土质量出现异常时。8.4.5混凝土生产设备应采用自动化的搅拌楼(站),计量装置在校准周期内应按照下列规定进行静态计量检查:1正常生产时,每季度不得少于一次。2停产时间一个月以上(含一个月),重新生产前。3混凝土质量出现异常时。42 8.4.6混凝土浇筑前应符合以下要求:1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所用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耐久性和工作性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和工程设计要求。2混凝土浇筑前,应逐项对模具、垫块、外装饰材料、支架、钢筋、连接套筒、连接件、预埋件、吊具、预留孔洞、保护层厚度等进行检查验收,规格、位置和数量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钢筋连接套筒、预埋螺栓孔应采取封堵措施,防止浇筑混凝土时将其堵塞。8.4.7混凝土浇筑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混凝土应均匀连续浇筑,投料高度不宜大于500mm;采用立模浇筑时要采取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措施。2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模具、门窗框、预埋件、连接件不发生变形或者移位,如有偏差应采取措施及时纠正。3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振捣成型方式,并满足相应振捣要求,宜采用台式振动台振捣。4混凝土从出机到浇筑时间及间歇时间不宜超过30min。8.4.8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开始生产时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作为验证配合比的依据。8.4.9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构件制作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43 应符合下列规定:1同一批、同一配合比构件的混凝土,取样不少于一次。2同一配合比混凝土连续生产超过100m³时,取样不少于一次。3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8.4.10雨天生产骨料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塌落度测定次数,依据测试结果及时调整配合比中的用水量和骨料用量。8.4.11夹心保温材料的预制构件采用水平浇筑成型工艺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二次浇筑混凝土。采用垂直浇筑成型工艺制作带夹心保温材料的预制构件时,保温材料可在混凝土浇筑前放置,浇筑前应有防止偏移的措施。连接件穿过保温材料处应填补密实。8.4.12带外装饰面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宜采用水平浇筑成型反打工艺,应符合下列要求:1外装饰石材、面砖的图案、分割、色彩、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2外装饰石材、面砖铺贴之前应清理模具,并按照外装饰敷设图的编号分类摆放。3石材和底模之间宜设置保护材料。4石材入模敷设前,应根据外装饰敷设图核对石材尺44 寸,并提前在石材背面设置适当数量的不锈钢锚栓和卡件。5石材和面砖敷设前应按照控制尺寸和标高在模具上设置标记,并按照标记固定和校正石材和面砖。6石材和面砖敷设后表面应平整,接缝应顺直,接缝的宽度和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8.4.13混凝土养护可采用自然养护、化学保护膜养护和蒸汽养护等养护方式。梁、柱等体积较大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宜采用自然养护方式;楼板、墙板等较薄预制混凝土构件或冬期生产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宜采用蒸汽养护方式。8.4.14预制混凝土构件蒸汽养护,成型后的混凝土应预养相应的时间,应严格控制升温速率及最高温度,并满足相应的湿度要求,养护过程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养时间宜大于2h,并采用薄膜覆盖或加湿等措施防止预制构件干燥。2升温速率宜为10~20℃/h,降温速率不宜大于10℃/h。3预制混凝土构件养护最高温度不宜超过60℃;预制混凝土构件蒸养罩内外温度差小于20℃时方可进行脱罩作业。4预制构件脱模后,当混凝土表面温度和环境温度差大于25℃时,应立即覆膜养护。8.4.15构件脱模应符合下列要求:1构件脱模应严格按照顺序拆除模具,不得使用振动方式拆模。45 2构件脱模时应仔细检查确认预制构件与模具之间的连接部分,完全拆除后方可起吊。3构件脱模起吊时,应根据设计要求或具体生产条件确定所需的同条件养护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且脱模混凝土强度应不宜小于15MPa。4预制构件起吊应平稳,楼板应采用专用多点吊架进行起吊,复杂预制构件应采用专门的吊架进行起吊。5非预应力叠合楼板可以利用桁架钢筋起吊,吊点的位置应根据计算确定。复杂预制构件需要设置临时固定工具,吊点和吊具应进行专门设计。8.4.16用饰面砂浆或真石漆饰面的预制构件宜在构件脱模后进行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饰面砂浆和真石漆的品种、规格、颜色应符合设计要求。2预制构件表面应清洁无油污及灰层。3在施工前应将预制构件表面用水湿润且无积水。4模具应使用非油质类的模具隔离剂,避免影响装饰饰面层施工的附着性能。8.4.17预制构件脱模后,可根据破损及裂缝情况对构件进行处理,处理方法详见表8.4.17。46 表8.4.17预制构件表面破损和裂缝处理方法项目类别处理方法检查依据和方法影响结构性能且不能恢复的破损废弃观察影响结构或安全性能的钢筋、废弃观察连接件、预埋件锚固的破损破损破损长度超过20mm修补1观察、卡尺测量破损长度20mm以下现场修补裂缝观测仪、结构性能检影响结构性能且不可恢复的裂缝废弃测报告影响钢筋、连接件、预埋件锚固废弃观察的结构或安全性能的裂缝裂缝裂缝宽度大于0.3mm且裂缝长度废弃裂缝观测仪、钢圈尺超过300mm裂缝宽度超过0.2-0.3mm修补2裂缝观测仪、钢圈尺宽度不足0.2mm且在外表面时修补3裂缝观测仪注:修补浆料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裂缝修补灌浆材料技术条件》JG/T333相关要求,如有可靠依据,也可用经论证认可的其他材料进行修补。修补1:用不低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的专用修补浆料修补;修补2:用环氧树脂浆料修补;修补3:用专用防水浆料修补。47 8.5堆放与运输8.5.1构件的存放场地宜为混凝土硬化地面或经人工处理的自然地坪,满足平整度和地基承载力要求,并应有排水措施。8.5.2构件应按规格型号、品种、所用部位、吊装顺序分别存放。外墙板、内墙板宜采用托架对称立放,其倾斜角度应保持大于80°,相邻预制构件间需用柔性垫层分隔开。预制楼板、阳台板、楼梯构件宜平放,吊环向上,标识向外。8.5.3构件脱模后,在吊装、存放、运输过程中应对产品进行保护。外墙门框、窗框和带外饰装饰材料的表面宜采用塑料贴膜或者其他防护措施;预制墙板门窗洞口线角宜用槽型木框保护。预制楼梯踏步口宜设木条或其他覆盖形式保护。清水混凝土预制构件成品应建立更加严格有效的保护制度,全过程进行防尘、防油、防污染、防破损。8.5.4构件出厂日混凝土强度实测值不应低于30MPa;预应力构件当无设计要求时,出厂日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设计值的75%。8.5.5预制混凝土构件运输宜选用低平板车,并采用专用托架,构件与托架绑扎牢固。8.5.6搬运托架、车厢板和预制混凝土构件间应放入柔性材料,构件应用钢丝绳或夹具与托架绑扎,构件边角或锁链接触部位的混凝土应采用柔性垫衬材料保护。8.5.7构件运输到现场后,应按照型号、构件所在部位、施48 工吊装顺序分别设置存放场地,存放场地应在吊车工作范围内。8.6构件检验8.6.1预制构件的质量验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的有关规定。8.6.2预制构件应建立完整的制作依据和质量检验记录档案,内容包括:预制构件制作详图,原材料合格证及复试报告,工序质量检查验收记录,技术处理方案及出厂检测等资料。8.6.3预制构件出厂应有标识,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应提供出厂合格证和产品质量证明书,内容包括:构件名称及编号,合格证编号,产品数量,构件型号,质量状况,构件生产企业,生产日期和出厂日期,有检测部门及检验员、质量负责人的签章。8.6.4预制构件混凝土的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的规定检验评定。8.6.5预制构件的外观质量不应有表8.6.5中所列影响结构性能、安装和使用功能的严重缺陷。49 表8.6.5预制构件外观质量缺陷名称外观现象严重缺陷预制构件内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露筋纵向受力钢筋有露筋外露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砂浆而形成石蜂窝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蜂窝子外露混凝土中孔穴深度和长度均超过保孔洞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孔洞护层厚度混凝土中夹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夹渣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夹渣层厚度疏松混凝土中局部不密实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疏松缝隙从混凝土表面延伸至混凝土内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影响结裂缝部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预制构件连接处混凝土缺陷及连接连接部位连接部位有影响结构传力性钢筋、连接件松动,灌浆套筒堵塞、缺陷能缺陷偏位,灌浆孔洞堵塞、偏位、破损等缺棱掉角、棱角不直、翘曲不平、清水或带装饰的预制混凝土外形缺陷飞出凸肋等,装饰面砖粘结不牢、表构件内有影响使用功能或装面不平、砖缝不顺直等饰效果的外形缺陷预制构件表面麻面、掉皮、起砂、沾具有重要装饰效果的清水混外表缺陷污等凝土构件有外表缺陷50 8.6.6预制构件尺寸允许偏差应满足表8.6.6规定。8.6.7预制构件的预埋件、插筋的规格、数量应符合预制构件制作详图和设计要求。8.6.8预制构件叠合面的粗糙度和凹凸深度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表8.6.6预制构件尺寸允许偏差(mm)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方法<12m±5板、梁、柱≥12m且<18m±10长度钢尺检查≥18m±20墙板±4板、梁、柱±5宽度、高钢尺量一端及中部,(厚)度取其中最大值墙板高度、厚度士3板、梁、柱、墙板内表面5表面平2m靠尺和塞尺检查整度墙板外表面3板、梁、柱L/750且≤20侧向拉线、钢尺量最大侧弯曲向弯曲处墙板L/1000且≤20板L/750水平尺、钢尺在两端量翘曲测墙板L/l00051 板10对角钢尺量两个对角线线差墙板、门窗口5梁、板设计起拱±10挠度拉线、钢尺量最大弯曲变形处梁、板下垂0预埋板、吊环、吊钉中心线位置5预埋套筒、螺栓、螺母中心线位2置预埋件钢尺检查预埋板、套筒、螺母与混-5,0凝土面平面高差螺栓外露长度-5,+10预留孔、预埋管中心位置5钢尺检查中心线位置3预留钢尺检查插筋外露长度±5格构高度0.5钢尺检查钢筋中心线位置5键槽钢尺检查长、宽、深±5中心线位置10预留洞尺量检查尺寸±10与现浇部位模板接茬范围表面平整度22m靠尺和塞尺检查注:上述表中L为预制构件长度(mm)。8.6.9预制混凝土构件外装饰外观除应符合表8.6.9的规定52 外,尚应符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的规定。表8.6.9预制构件外装饰允许偏差(mm)种类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方法通用表面平整度22m靠尺或塞尺检查阳角方正2用托线板检查上口平直2拉通线用钢尺检查石材和面砖接缝平直3用钢尺或塞尺检查接缝深度±2接缝宽度±2用钢尺检查8.6.10预埋在构件中的门窗附框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的规定外,安装位置允许偏差尚应符合表8.6.10的规定。表8.6.10门框和窗框安装位置允许偏差(mm)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门窗框定位±1.5钢尺检查门窗框对角线±1.5钢尺检查门窗框水平线±1.5钢尺检查53 9结构施工9.1基本规定9.1.1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建立有完善的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以及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9.1.2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准确理解设计图纸的要求,掌握有关技术要求及细部构造,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规定,编制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专项施工方案。装配式结构专项施工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1整体进度计划:结构总体施工进度,构件生产,构件安装进度计划。2预制构件运输:车辆数量,运输路线,现场装卸方法。3施工场地布置:场内通道,吊装设备,吊装方案,构件堆放场地。4构件安装:测量放线、节点施工,防水施工,成品保护及修补措施。5预制构件在施工中各工况进行施工验算。6施工安全:吊装安全措施、专项施工安全措施。7质量管理:构件安装的专项施工质量管理。8绿色施工与环境保护措施。9施工过程的信息化管理。54 9.1.3施工单位应结合施工工艺和方案,及时将构件吊装、支撑、外墙工具化脚手架以及模板等与构件连接用的孔洞、螺栓、预埋件等位置要求提交构件深化设计单位和构件生产企业进行预埋。9.1.4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管理人员及安装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施工及安全技术交底。9.1.5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建立预制构件进场验收环节,对整个施工应有完整的质量控制及验收资料。9.1.6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除参照执行本导则外,尚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和《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355等相关国家与行业标准。9.2模板与支撑9.2.1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模板与支撑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工况进行设计,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并保证其整体稳定性。模板安装应牢固、严密、不漏浆。9.2.2模板与支撑应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的定位、各部分形状、尺寸和位置准确,且应便于钢筋安装和混凝土浇筑、养护。9.2.3预制构件宜预留与模板连接用的孔洞、螺栓,预留位55 置应与模板模数相协调并便于模板安装。9.2.4预制构件接缝处模板宜选用定型模板,并与预制构件可靠连接。9.2.5脱模剂应能有效减小混凝土与模板间的吸附力,并应有一定的成膜强度,且不应影响脱模后混凝土表面的后期装饰。9.2.6预制叠合板类构件作为模板与支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制叠合板类构件施工时,可直接将叠合板作为水平模板使用,其下部可直接采取龙骨支撑,支撑间距应根据施工验算确定。2叠合板类构件竖向支撑应具有足够强度、刚度、稳定性。3叠合板类构件作为水平模板使用时,应避免集中堆载、过度机械振动。9.2.7叠合梁的支撑应符合下列规定:1叠合梁下部的竖向支撑可采取点式支撑,支撑间距应根据施工验算确定;叠合梁与现浇部位的交接处,应增设一道竖向支撑。2叠合梁竖向支撑宜选用定型支撑。9.2.8预制墙板拼接水平节点采用定型模板时,优先采用螺栓连接或预留孔洞拉结的方式与预制构件进行可靠连接,模56 板与预制构件间、构件与构件之间应粘贴密封条。9.2.9定型模板应避开预制墙板下部灌浆预留孔洞。9.2.10预制构件混凝土作为模板时,板间拼缝应采取可靠的密封防漏浆措施。9.2.11安装预制墙板、预制柱等竖向构件,应采用牢固可靠的方式临时固定,临时固定宜采用可调斜撑,且应避免与模板支架、相邻支撑相冲突。9.2.12装配整体式结构模板安装的偏差应符合表9.2.12的规定。表9.2.12装配整体式结构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允许偏项目检验方法差(mm)轴线位置5钢尺检查底模上表面标高±5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截面内部基础±10钢尺检查尺寸柱、墙、梁+4,-5钢尺检查层高不大于5m6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验垂直度大于5m8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验相邻两板表面平整度2钢尺检查表面平整度52m靠尺和塞尺检查9.2.13模板与支撑拆除时应满足以下规定:1模板拆除时,可采取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非承57 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的顺序,并应从上而下进行拆除。2当叠合层现浇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拆除底模或支撑;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应符合表9.2.13的规定。表9.2.13底模或支撑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构件类型构件跨度(m)百分率(%)≤2≥50板>2,≤8≥75>8≥100≤8≥75梁、拱、壳>8≥100悬臂构件≥1003拆除侧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4拆除模板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5多个楼层间连续支模的底层支架拆除时间,应根据连续支模的楼层间荷载分配和混凝土强度的增长情况确定。6快拆支架体系的支架立杆间距不应大于2m。拆模时应保留立杆并顶托支承楼板,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可按本规定表9.2.13中构件跨度为2m的规定确定。7预制墙板、预制柱临时固定支撑应在预制构件具有独立稳定性后,方可拆除。58 9.3钢筋工程9.3.1进场钢筋及抽检要求见本导则8.3要求。9.3.2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用钢筋宜采用专业化生产的成型钢筋。9.3.3钢筋连接方式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选用。9.3.4钢筋连接要求如下:1钢筋连接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头。2钢筋焊接连接接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有关规定。采用焊接连接时应避免由于连续施焊引起预制构件及连接部位混凝土开裂。3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的有关规定。4当钢筋采用机械锚固措施时,钢筋锚固端的加工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采用钢筋锚固板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的有关规定。9.3.5叠合板上层钢筋绑扎前,应检查桁架钢筋的位置,并设置定位支撑。9.3.6叠合板上预制墙板、柱的临时固定支撑预埋件安装、定位应准确,预埋件的连接部位应做好防污染措施。9.3.7预制构件外露钢筋影响现浇混凝土中钢筋绑扎时,宜59 在预制构件上预留钢筋接驳器,待现浇混凝土结构钢筋绑扎完成后,将锚筋旋入接驳器,形成锚筋与预制构件外露钢筋之间的连接。9.3.8钢筋定位要求如下:1位于现浇混凝土内的钢筋规格、数量、位置、锚固方式符合设计要求。2构件交接处的钢筋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保证主要受力构件和构件中主要受力方向的钢筋位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框架节点处梁纵向受力钢筋宜置于柱纵向钢筋内侧;2)主次梁底部标高相同时,次梁下部钢筋应放在主梁钢筋下部钢筋之上;3)剪力墙中水平分布钢筋宜放在外侧,并宜在墙端弯折锚固。3位于现浇混凝土内的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的预留钢筋应采用专用定位模具对其中心位置进行控制,应采用可靠的绑扎固定措施对连接钢筋的外露长度进行控制。4当定位钢筋中心位置存在严重偏差影响预制构件安装时,应会同设计单位制定专项处理方案,严禁切割、强行调整定位钢筋。5应采用可靠的保护措施,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污染定位60 钢筋、防止定位钢筋整体偏移。9.3.9叠合板上层钢筋可采用成品钢筋网片的整体安装方式。9.3.10埋设于叠合层的机电管线宜进行综合排布设计,避免管线交叉部位与桁架钢筋重叠、同一部位的管线交叉不宜超过2次。9.4混凝土工程9.4.1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现场浇筑混凝土施工与质量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的规定。9.4.2现场混凝土浇筑施工前应进行钢筋工程隐蔽工程行验收。钢筋工程隐蔽验收应包括叠合面粗糙度、钢筋品种、规格、数量、位置、钢筋的连接和锚固长度、构件钢筋桁架、外露钢筋、预埋件数量位置、保护层厚度、模板尺寸等。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现场浇筑混凝土的施工。9.4.3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宜采用预拌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工作性,其强度和工作性能应符合设计与施工规定,并应有连续供应的保证措施,满足现场混凝土连续施工的需要。9.4.4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狭窄部位、钢筋密实61 部位,宜采用自密实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应符合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9.4.5叠合构件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叠合面上的杂物、浮浆及松散骨料,表面干燥时应洒水润湿,洒水后不得留有积水。9.4.6预制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时,预制梁柱节点区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按强度等级高的混凝土浇筑。9.4.7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的后浇混凝土或砂浆应根据施工技术方案要求的顺序施工,其混凝土或砂浆的强度及收缩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9.4.8混凝土浇筑应布料均衡。构件接缝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应采取措施防止模板、连接构件、钢筋、预埋件及其定位件移位。预制构件节点接缝处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9.4.9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采取洒水、覆膜、喷涂养护剂等养护方式,养护时间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9.5预制构件安装9.5.1装配式预制构件进场时应进行进场验收与抽检,进场验收与抽检包含下述内容:1检查验收预制构件标识、出厂合格证和产品质量证明书,内容包括:构件名称及编号,合格证编号,产品数量,构件型号,质量状况,构件生产企业,生产日期和出厂日期62 等。2全数检查预制构件的外观质量不应有表8.6.5中所列影响结构性能、安装和使用功能的严重缺陷。3预制构件尺寸允许偏差应满足表8.6.6规定,抽检数量为同一种构件不超过100个为一批,每批抽检5%,且不应少于3个。4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的型式检验报告和接头工艺见证取样检测。5对无结构性能检验报告的梁板类受弯预制构件进行第三方实体检验,检验内容为主要受力钢筋数量、规格、间距、保护层厚度及混凝土强度,抽检数量为同类型构件不超过100个为一批,每批不应少于3个。9.5.2构件安装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层楼面轴线垂直控制点不宜少于4个,楼层上的控制线应由底层原始点向上传递引测。2每个楼层应设置1个引测高程控制点。3构件吊装前的测量,应在构件和相应的支承结构上设置中心线和标高,按设计要求校核预埋件及连接钢筋的数量、位置、尺寸和标高,并作出标志。4预制构件控制线应由轴线引出,每一块(件)预制构件应有纵、横控制线各2条。5预制墙板安装起吊前,应在墙板上的内侧弹出竖向与63 水平安装线,竖向与水平安装线应与楼层安装位置线相符合。采用饰面砖装饰时,相邻板与板之间的饰面砖缝应对齐。6建筑物外墙垂直度的测量,宜选用投点法进行观测。在建筑物大角上设置上下两个标志点作为观测点,上部观测点随着楼层的升高逐步提升,用经纬仪观测建筑物的垂直度并做好记录。观测时应在底部观测点位置安置水平读数尺等测量设施,在每个观测点安置经纬仪投影时应按正倒镜法测出每对观测点标志间的水平位移分量,按矢量相加法求得水平位移值和位移方向。7在水平和竖向构件上安装预制墙板时,宜在构件上设置标高调节件。9.5.3安装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装配式结构施工前,宜选择有代表性的单元或构件进行试安装,根据试安装结果及时调整完善施工方案,确定施工工艺及工序。2安装施工前应按工序要求检查核对已施工完成结构部分的质量,特别是连接节点钢筋的规格、数量和定位,测量放线后,做好安装定位标志。3预制构件搁置的底面应清理干净。4吊装机具应满足吊装重量、构件尺寸及作业半径等施工要求,并调试合格。5构件安装前,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64 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同条件立方体抗压强度不宜小于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75%。9.5.4预制构件的吊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吊装使用的起重机设备应检验验收合格。2预制构件吊装前,应根据构件的特征、重量、形状等选择合适的吊装方式和配套的吊具。3吊装用钢丝绳、吊带、卸扣、吊钩等吊具应经检查合格,并在额定范围内使用。4吊装作业前应先进行试吊,确认可靠后方可进行正式作业。5吊装施工的吊索与预制构件水平夹角不宜小于60°,不应小于45°并保证吊车主钩位置、吊具及预制构件重心在竖直方向重合。6竖向预制构件起吊点不应少于2个,预制楼板起吊点不应少于4个,跨度大于6m的预制楼板起吊点不宜少于8个。7预制构件在吊运过程中应保持平衡、稳定,吊具受力应均衡。9.5.5预制柱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预制柱安装前应校核轴线、标高以及连接钢筋的数量、规格、位置。2预制柱安装就位后在两个方向应采用可调斜撑丝临时固定,并进行垂直度调整以及在柱子四角缝隙处加塞垫65 片。3预制柱的临时支撑,应在套筒连接器内的灌浆料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拆除,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或灌浆料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方可拆除。9.5.6预制墙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预制墙板安装应设置临时斜撑,每件预制墙板安装过程的临时斜撑应不少于2道,临时斜撑宜设置调节装置,支撑点位置距离底板不宜大于板高的2/3,且不应小于板高的1/2,斜支撑的预埋件安装、定位应准确。2预制墙板安装应设置底部限位装置,每件预制墙板底部限位装置不少于2个,间距不宜大于4m。3临时固定措施的拆除应在预制构件与结构可靠连接,且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能达到后续施工要求后进行。4预制墙板安装过程应符合下列规定:1)构件底部应设置可调整接缝间隙和底部标高的垫块;2)钢筋套筒灌浆连接、钢筋锚固搭接连接灌浆前应对接缝周围进行封堵;3)墙板底部采用坐浆时,其厚度不宜大于20mm。5预制墙板校核与调整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制墙板安装垂直度应以满足外墙板面垂直为主;66 2)预制墙板拼缝校核与调整应以竖缝为主,横缝为辅;3)预制墙板阳角位置相邻板的平整度校核与调整,应以阳角垂直度为基准进行调整。9.5.7预制梁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梁吊装顺序应遵循先主梁后次梁,先低后高的原则。2预制梁安装前应测量并修正柱顶标高,确保与梁底标高一致,柱上弹出梁边控制线。3预制梁安装前应复核柱钢筋与梁钢筋位置、尺寸,对梁钢筋与柱钢筋安装有冲突的,应按经设计部门确认的技术方案调整。梁柱核心区箍筋安装应按设计文件要求进行。4预制梁安装过程应设置临时支撑,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临时支撑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长度小于等于4m时应设置不少于2道垂直支撑,长度大于4m时应设置不少于3道垂直支撑;2)梁底支撑标高调整宜高出梁底结构标高2mm,应保证支撑充分受力并撑紧支撑架后方可松开吊钩;3)叠合梁应根据构件类型、跨度来确定后浇混凝土支撑件的拆除时间,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5预制梁安装就位后应对水平度、安装位置、标高进行67 检查。根据控制线对梁端和两侧进行精密调整,误差控制在2mm以内。6预制梁安装时,主梁和次梁伸人支座的长度与搁置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7预制次梁与预制主梁之间的凹槽应在预制楼板安装完成后,采用不低于预制梁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材料填实。9.5.8预制楼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构件安装前应编制支撑方案,支撑架体宜采用可调工具式支撑系统,首层支撑架体的地基必须坚实,架体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2板底支撑间距不应大于2m,每根支撑之间高差不应大于2mm、标高偏差不应大于3mm,悬挑板外端比内端支撑宜调高2mm。3预制楼板安装前,应复核预制板构件端部和侧边的控制线以及支撑搭设情况是否满足要求。4预制楼板安装应通过微调垂直支撑来控制水平标高。5预制楼板安装时,应保证水电预埋管(孔)位置准确。6预制楼板吊至梁、墙上方300~500mm后,应调整板位置使板锚固筋与梁箍筋错开,根据梁、墙上已放出的板边和板端控制线,准确就位,偏差不得大于2mm,累计误差不得大于5mm。板就位后调节支撑立杆,确保所有立杆全部受力。68 7预制叠合楼板吊装顺序依次铺开,不宜间隔吊装。在混凝土浇筑前,应校正预制构件的外露钢筋,外伸预留钢筋伸人支座时,预留筋不得弯折。8相邻叠合楼板间拼缝及预制楼板与预制墙板位置拼缝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防止裂缝的措施。施工集中荷载或受力较大部位应避开拼接位置。9.5.9预制楼梯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预制楼梯安装前应复核楼梯的控制线及标高,并做好标记。2预制楼梯支撑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楼梯就位后调节支撑立杆,确保所有立杆全部受力。3预制楼梯吊装应保证上下高差相符,顶面和底面平行,便于安装。4预制楼梯安装位置准确,当采用预留锚固钢筋方式安装时,应先放置预制楼梯,再与现浇梁或板浇筑连接成整体,并保证预埋钢筋锚固长度和定位符合设计要求。当采用预制楼梯与现浇梁或板之间采用预埋件焊接或螺栓杆连接方式时,应先施工现浇梁或板,再搁置预制楼梯进行焊接或螺栓孔灌浆连接。9.5.10预制阳台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悬挑阳台板安装前应设置防倾覆支撑架,支撑架应在结构楼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拆除支撑架。69 2悬挑阳台板施工荷载不得超过设计的允许荷载值。3预制阳台板预留锚固筋应伸人现浇结构内,并应与现浇混凝土结构连成整体。9.5.11预制空调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预制空调板安装时,板底应采用临时支撑措施。2预制空调板与现浇结构连接时,预留锚固钢筋应伸入现浇结构内,并应于现浇结构连成整体。3预制空调板采用插入式安装方式时,连接位置应设置预埋连接件,并应与预制墙板的预埋连接件连接,空调板与墙板交接的四周防水槽口应嵌填防水密封胶。9.5.1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连接宜采用预留钢筋锚固连接、机械连接、套筒灌浆连接、浆锚搭接连接、焊接连接或螺栓连接,连接点应采取可靠的防腐蚀措施,其耐久性应满足工程设计年限的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设计规范》GB50046的相关规定。9.5.13钢筋套筒灌浆连接、钢筋浆锚搭接连接灌浆前,宜在施工现场模拟施工条件制作灌浆连接接头,进行工艺检验。9.5.14钢筋套筒灌浆连接、钢筋浆锚搭接连接的预制构件就位前,应检查连接钢筋的规格、数量、位置和长度,当连接钢筋倾斜时,应进行校直,并清理套筒、预留孔内的杂物。9.5.15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浆锚搭接灌浆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70 1灌浆前应制定灌浆操作的专项施工方案,灌浆作业应由灌浆工完成,持证上岗,灌浆操作过程应有相应的施工记录。2竖向构件宜采用连通腔灌浆;预制墙板底部应根据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要求分仓进行灌浆。3灌浆作业应按产品要求计量灌浆料和水的用量并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从开始加水到搅拌结束应不少于5min,然后静置2min;每次拌制的灌浆料拌合物应进行流动度的检测,且其初始流动度应≥300mm。搅拌后的灌浆料应在30min内使用完毕。4灌浆必须采用机械压力注浆法从下口灌注,灌浆应连续、缓慢、均匀地进行,直至上部排气孔排出柱状浆液后,立即封堵排气孔,持压30s以上,再将灌浆孔封闭,保证灌浆料能充分填充密实。5灌浆结束后应及时将灌浆孔及构件表面的浆液清理干净,并将灌浆孔表面抹压平整。6灌浆作业应及时做好施工质量检查记录,留存影像资料,并按要求每工作班制作一组且每层不应少于三组40mm×40mm×160mm的长方体试件;标准养护28d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抗压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7灌浆后12h内不得使构件和灌浆层受到振动、碰撞。8冬期施工时环境温度宜在5℃以上。71 9散落的灌浆料拌合物不得二次使用,剩余的拌合物不得再次添加灌浆料、水后混合使用。10当灌浆施工出现无法出浆的情况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处理;对未密实饱满的灌浆应采取可靠措施处理。9.5.16剪力墙底部接缝坐浆、灌浆,每工作班应制作一组且每层不少于三组70.7mm×70.7mm×70.7mm的立方体试件,标准养护28d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坐浆、灌浆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9.5.17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部位后浇混凝土或灌浆料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进行上部结构吊装施工或拆除支撑。9.5.18预制外墙板接缝所用的防水密封材料应选用耐候性密封胶,密封胶应与混凝土具有相容性,并具有防水密封胶性能及低温柔性、防霉性等性能。其最大伸缩变形量、剪切变形性能等均应满足设计要求。并符合以下规定:1其性能满足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建筑接缝用密封胶》JC/T881的规定。2当选用硅酮类密封胶时,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硅酮建筑密封胶》GB/T14683的要求。3接缝中的背衬应采用发泡氯丁橡胶或聚乙烯塑料棒。9.5.19预制外墙板横向、竖向拼缝宽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施72 工时应有控制缝宽的措施。9.5.20上一道工序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密封防水施工。伸出外墙的管道、预埋件等应在防水施工前安装完毕。9.5.21预制外墙板吊装前应检查止水条粘贴的牢固性与完整性,破坏处应在吊装前及时修复。9.5.22预制外墙板接缝防水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宜选用构造防水与材料防水相结合的防排水措施。9.5.23预制外墙板接缝采用防水砂浆填塞时,板缝宽度、嵌缝材料、嵌缝深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按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外挂墙板接缝不应采用砂浆填塞。9.5.24防水胶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密封防水施工前,接缝处应清理干净,保持干燥。2密封防水施工的嵌缝材料性能、质量、配合比应符合要求。嵌缝材料应牢固粘结,不得漏嵌和虚贴。3密封防水胶的使用年限应满足设计要求,应与衬垫材料相容,应具有弹性。4密封防水胶的注胶宽度、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注胶应均匀、顺直、密实,表面应光滑,不应有裂缝。5密封防水施工完成后应在外墙面做淋水、喷水试验,并观察外墙内侧墙体有无渗漏。9.5.25预制构件在运输、堆放、安装施工过程中及装配后应做好成品保护,成品保护应采取包、裹、盖、遮等有效措施。73 安装完成的竖向构件阳角、楼梯踏步口宜采用木条或其他覆盖形式进行保护,预制外墙板安装完毕后,墙板内预置的门、窗框应用槽型木框保护。9.6安全文明和绿色施工9.6.1安全文明施工1装配整体式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等要求应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和《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l46的有关规定执行。2施工单位应对预制构件吊装的作业及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与交底,明确预制构件进场、卸车、存放、吊装、就位各环节的作业风险,并制订防止危险情况的处理措施。3预制构件卸车时,应按照规定的装卸顺序进行卸车,确保车辆平衡,避免由于卸车顺序不合理导致车辆倾覆。4预制构件卸车后,应将构件按编号或按使用顺序,依次存放于构件堆放场地,构件堆放场地应设置临时固定措施,避免构件存放工具失稳造成构件倾覆。5安装作业开始前,应对安装作业区进行围护并树立明显的标识,拉警戒线,并派专人看管,严禁与安装作业无关的人员进入。6应定期对预制构件吊装作业所用的工具、吊具、索具进行检查,发现有可能存在的使用风险,应立即停止使用。74 7吊机吊装区域内,非操作人员严禁进入。吊运预制构件时,构件下方严禁站人,应待吊物降落至离地1m以内方准靠近,就位固定后方可脱钩。遇到雨、雪、雾天气,或者风力大于5级时,不得进行吊装作业。8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采用工具式围挡或安全防护操作架时,可不搭设外墙脚手架;特殊结构或必要的外墙板构件安装可搭设脚手架,脚手架搭设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宜采用工具式电动移动式脚手架。9围挡设置应采取吊装一件外墙板,拆除相应位置围挡的方法,按吊装顺序,逐块进行。10安全防护采用操作架时,操作架应与结构有可靠的连接体系,操作架受力应满足计算要求。11装配整体式结构在绑扎柱、墙钢筋时,应采用专用高凳作业,当高于围挡时,作业人员应佩戴安全带。12外墙首层应设置水平防护网,在物体坠落范围内设防护棚。9.6.2绿色施工1预制构件运输过程中,应保持车辆整洁,防止对场内道路的污染,并减少扬尘。2现场各类预制构件应分别集中堆放整齐,并悬挂标识牌,严禁乱堆乱放,不得占用施工临时道路,并做好防护隔离。75 3预制外墙板内保温系统的材料,采用粘接板块或喷漆工艺的内保温层,其组成材料应彼此相容,并应对人体和环境无害。4在施工现场应加强对废水、污水的管理,现场应设置污水池和排水沟。废水、废弃涂料、胶料应统一处理,严禁未经处理而直接排入下水管道。5预制构件施工中产生的粘接剂、稀释剂等易燃、易爆化学制品的废弃物应及时收集送至指定储存器内并按规定回收,严禁丢弃未经处理的废弃物。6施工期间,应严格控制噪音和扬尘。7在夜间施工时,应防止光污染对周边居民的影响。76 10工程验收10.1一般规定10.1.1装配式结构按照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分部、分项工程划分,应按混凝土结构子分部进行验收,在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增设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装配式结构的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和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的有关规定。10.1.2装配式结构的门窗、饰面板(砖)按门窗子分部、饰面板(砖)子分部进行验收,除设计有专门的规定外,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1的有关规定。10.1.3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可划分为模板、钢筋、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结构和装配式结构等分项工程。各分项工程可根据与生产和施工方式相一致且便于控制施工质量的原则,按进场批次、工作班、楼层、结构缝或施工段划分为若干检验批。10.1.4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应在钢筋、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结构和装配式结构等相关分项工程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质量控制资料检查、观感质量验收及结构实体检验。77 10.1.5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应在所含检验批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质量验收记录检查。10.1.6检验批的质量验收应包括实物检查和资料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主控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均应合格。2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应合格;一般项目当采用计数抽样检验时,除规范专门规定外,其合格点率应达到80%及以上,且不得有严重缺陷。3应具有完整的质量检验记录,重要工序应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记录。10.1.7不合格检验批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材料、构配件、器具及半成品检验批不合格时不得使用。2混凝土浇筑前施工质量不合格的检验批,应返工、返修,并应重新验收。3混凝土浇筑后施工质量不合格的检验批,应按现行国家规范有关规定进行处理。10.1.8混凝土结构工程采用的材料、构配件、器具及半成品应按进场批次进行检验。属于同一工程项目且同期施工的多个单位工程,对同一厂家生产的同批材料、构配件、器具及半成品,可统一划分检验批进行验收。78 10.2钢筋分项工程10.2.1钢筋分项工程质量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有关规定验收。主控项目10.2.2钢筋进场时,应按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和产品要求确定。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抽样检验报告。10.2.3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采用机械或焊接连接时,应按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检查数量:按相关标准确定。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抽样检验报告,专用扭力扳手或专用量规。10.2.4钢筋安装时,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10.2.5预埋于现浇混凝土内的与预制构件连接的定位钢筋、连接钢筋应采用定型钢模具措施对其位置进行控制,定位钢筋、连接钢筋及预埋件等安装位置偏差应符合表10.2.5的规定,并应采用可靠的措施对预留连接钢筋的外露长度进行控79 制。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观察,钢尺检查。表10.2.5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中心线位置2定型工具检查定位插筋长度3,0钢尺检查中心线位置5钢尺检查安装预埋件水平偏差3,0钢尺检查位置±10钢尺检查连接钢筋长度+8,0钢尺检查一般项目10.2.6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安装位置的偏差应符合表10.2.6的规定。表10.2.6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绑扎长、宽±10钢尺检查钢尺量连续三档,取钢筋网网眼尺寸±20最大值绑扎钢长±10钢尺检查筋骨架宽、高±5钢尺检查80 钢尺量两端、中间各间距±10一点排距±5取最大值受力基础±10钢尺检查钢筋保护层柱、梁±5钢尺检查厚度板、墙、壳±3钢尺检查钢尺量连续三档,取绑扎钢筋、横向钢筋间距±20最大值钢筋弯起点位置20钢尺检查中心线位置5钢尺检查预埋件水平高差+3,0钢尺和塞尺检查注:1.检查预埋件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2.表中梁类、板类构件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点率应达到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过表中数值1.5倍的尺寸偏差。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检查方法:观察,钢尺检查。10.2.7钢筋接头的位置、搭接锚固长度和外观质量应满足设计和相关标准要求。检查数量:按相关标准要求。检查方法:观察,钢尺检查。81 10.3模板分项工程10.3.1模板分项工程质量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验收。主控项目10.3.2模板与支架用材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场时应抽样检验模板与支架材料的外观、规格和尺寸。检查数量:按相关标准的规定确定。检查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抽样检验报告,观察,尺量。10.3.3现浇混凝土结构模板与支架的安装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和施工方案的要求。检查数量:按相关标准的规定确定。检查方法:按相关标准的规定执行。10.3.4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模板及其支撑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工况进行设计,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以及施工荷载。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验算,观察。一般项目10.3.5模板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1模板之间以及模板与预制构件之间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82 2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3浇筑混凝土前,模板以及叠合墙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观察。10.3.6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表10.3.6的规定。预制构件宜预留与模板连接用的孔洞、螺栓,预留位置与模板模数相协调并便于模板安装。表10.3.6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3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3中心线位置5插筋外露长度±10,0中心线位置2预埋螺栓外露长度±10,0中心线位置10预留洞尺寸士10,0注:检查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83 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检查方法:观察,钢尺检查。10.3.7模板与支撑应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的定位、各部分形状、尺寸和位置准确。模板安装的偏差应符合表10.3.7的规定。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检查方法:观察,钢尺检查。表10.3.7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允许偏差项目检验方法(mm)轴线位置5钢尺检查底模上表面标高±5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截面内部基础±10钢尺检查尺寸柱、墙、梁+4.-5钢尺检查层高不大于5m6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垂直度大于5m8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钢尺检查表面平整度52m靠尺和塞尺检查注:检查轴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84 10.4混凝土分项工程10.4.1混凝土分项工程质量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验收。10.5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10.5.1一般规定10.5.1.1装配式结构连接节点及叠合构件浇筑混凝土之前,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隐蔽工程验收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混凝土粗糙面的质量,键槽的尺寸、数量、位置;2钢筋的牌号、规格、数量、位置、间距,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及平直长度;3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数量、接头位置、接头面积百分率、搭接长度、锚固方式及锚固长度;4预埋件、预留管线的规格、数量、位置。10.5.2预制构件主控项目10.5.2.1预制构件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和设计的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或质量验收记录。10.5.2.2混凝土预制构件进场时,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85 1梁板类简支受弯预制构件进场时应进行结构性能检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结构性能检验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及设计的要求,检验要求和试验方法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附录B的规定;2)钢筋钢筋混凝土构件和允许出现裂缝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进行承载力、挠度和裂缝宽度检验;不允许出现裂缝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进行承载力、挠度和抗裂检验;3)对大型构件及有可靠应用经验的构件,可只进行裂缝宽度、抗裂和挠度检验;4)对使用数量较少的构件,当能提供可靠依据时,可不进行结构性能检验。2对其他预制构件,除设计有专门要求外,进场时可不做结构性能检验。3对进场时不做结构性能检验的预制构件,应采取下列措施;1)施工单位或监理单位代表应驻厂监督制作过程;2)当无驻厂监督时,预制构件进场时应对预制构件主要受力钢筋数量、规格、间距、保护层厚度及混凝土强度等进行第三方实体检验。检验数量:每批进场不超过1000个同类型预制构件为一批,在每批中应随机抽取一个构件进行检验。对无结构性能86 检验报告的梁板类受弯预制构件进行实体检验的抽检数量为同类型构件不超过100个为一批,每批不应少于3个。检验方法:检查结构性能检验报告或实体检验报告。“同类型”是指同一钢种、同一混凝土强度等级、同一生产工艺和同一结构形式、抽取预制构件时,宜从设计载荷最大、受力最不利或生产数量最多的预制构件中抽取。10.5.2.3检查验收预制构件标识、出厂合格证和产品质量证明书,内容包括:构件名称及编号,合格证编号,产品数量,构件型号,质量状况,构件生产企业,生产日期和出厂日期等。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10.5.2.4预制构件的外观质量不应有表8.6.5中所列严重缺陷,且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处理记录。10.5.2.5预制构件的预埋件、插筋及预留孔洞等规格、位置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处理记录。10.5.2.6预制构件吊装预留吊环、预留焊接埋件应安装牢固、无松动。87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一般项目10.5.2.7外观质量不应有表8.6.5中所列影响结构性能、安装和使用功能的严重缺陷。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处理记录。10.5.2.8预制构件的尺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8.6.6的规定;设计有专门规定时,尚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临时使用的预埋件,其中心线位置允许偏差可取表中规定数值的2倍。检查数量:同一类型的构件,不超过100件为一批,每批应抽查构件数量的5%,且不应少于3件。检验方法:观察,尺量。10.5.3安装与连接主控项目10.5.3.1预制构件临时固定措施的安装质量应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10.5.3.2预制构件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或浆锚搭接连接时,连接接头应有有效的型式检验报告,灌浆料强度、性能应符合88 现行国家标准、设计和灌浆工艺要求,灌浆应密实、饱满。检查数量:同种直径每班灌浆接头施工时制作一组,每层不少于三组40mm×40mm×160mm的长方体试件,标准养护28d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灌浆记录及相关检验报告。10.5.3.3套筒灌浆连接应符合设计、《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GB107中I级接头的性能要求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检查数量:同种直径套筒灌浆连接接头,每完成1000个接头时制作一组同条件接头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每组试件3个接头。检查方法:检查接头力学性能试验报告。10.5.3.4钢筋采用焊接连接时,其焊接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有关规定。检查数量:按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确定。检验方法:检查钢筋焊接施工记录及平行加工试件的强度试验报告。10.5.3.5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时,其接头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的有关规定。检查数量:按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89 JGJ107的规定确定。检验方法:检查钢筋机械连接施工记录及平行加工试件的强度试验报告。10.5.3.6预制构件采用焊接连接时,钢材焊接的焊缝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焊缝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和《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的有关规定。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的要求进行。10.5.3.7预制构件采用螺栓连接时,螺栓的材质、规格、拧紧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和《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的有关规定。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的要求进行。10.5.3.8预制墙板底部接缝灌浆、坐浆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数量:每工作班制作一组且每层不应少于三组边长为70.7mm的立方体试块,标准养护28d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检查方法:检查试块强度试验报告。10.5.3.9后浇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验混凝土90 强度的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抽取。检查数量: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工作班且每层应制作三组标准养护试件。检验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进行。一般项目10.5.3.10装配式结构施工后,其外观质量不应有一般缺陷。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处理记录。10.5.3.11预制构件之间、预制构件与主体结构之间、预制构件与现浇结构之间节点接缝密封良好,灌浆或混凝土浇筑时不得漏浆;节点处模板应在混凝土浇筑时不应产生明显变形和漏浆。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观察检查。10.5.3.12预制构件拼缝密封、防水节点基层应符合设计要求,密封胶打注应饱满、密实、连续、均匀、无气泡,宽度和深度符合要求,密封胶缝应横平竖直、深浅一致、宽窄均匀、光滑顺直。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观察检查。10.5.3.13预制墙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0.5.3.13的规91 定。检查数量:每流水段预制墙板抽样不少于10个点,且不少于10个构件。检查方法:用钢尺和拉线、水准仪、经纬仪等辅助量具实测。表10.5.3.13预制墙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允许偏差项目检验方法(mm)单块墙板轴线位置5基准线和钢尺检查水准仪或拉线、钢尺单块墙板顶标高偏差±3检查单块墙板垂直度偏差32m靠尺相邻墙板高低差2钢尺检查相邻墙板拼缝宽度偏差±3钢尺检查相邻墙板平整度偏差42m靠尺和塞尺检查建筑物全高垂直度H/1000且≤30经纬仪、钢尺检查10.5.3.14预制梁、柱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0.5.3.14的规定。检查数量:每流水段预制梁、柱构件抽样不少于10个点,且不少于10个构件。检查方法:用钢尺和拉线、水准仪、经纬仪等辅助量具实测。92 表10.5.3.14预制梁、柱安装的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梁、柱轴线位置5基准线和钢尺检查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梁、柱标高偏差3检查梁搁置长度±10钢尺检查柱垂直度32m靠尺或吊线检查柱全高垂直度H/1000且≤30经纬仪检测10.5.3.15预制楼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0.5.3.15的规定。表10.5.3.15预制楼板安装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轴线位置5基准线和钢尺检查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标高偏差±3检查相邻构件平整度42m靠尺或吊线检查相邻拼接缝宽度偏差±3钢尺检查搁置长度±10钢尺检查检查数量:每流水段预制板抽样不少于10个点,且不少于10个构件。检查方法:用钢尺和拉线、水准仪等辅助量具实测。10.5.3.16阳台板、空调板、楼梯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93 10.5.3.16的规定。检查数量:每流水段、每类构件板抽样不少于3个,少于3个时全数检查。检查方法:用钢尺和拉线、水准仪等辅助量具实测。表10.5.3.16阳台板、空调板、楼梯安装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轴线位置5基准线和钢尺检查标高偏差±3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相邻构件平整度42m靠尺或吊线检查楼梯搁置长度±10钢尺检查10.5.3.17预制构件节点与接缝处混凝土、砂浆、灌浆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设计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检查试验报告。10.5.3.18预制构件拼缝处的密封、防水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设计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检查合格证、试验报告。10.5.3.19对灌浆套筒或浆锚孔洞及预制件与楼面板之间的水平缝进行灌浆时,应保证所有出浆孔有浆体连续流出。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观察检查。94 10.5.3.20外墙板接缝的防水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2检查数量:按检验批。每1000m外墙面积应划分为一2个检验批,不足1000m应至少检查一处,每处不得少于102m。检验方法:检查现场淋水试验报告。10.6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10.6.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和装配式结构等相关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应合格。2应有完整的质量控制资料。3观感质量验收应合格。4当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时,对涉及混凝土结构安全的有代表性的部位应进行结构实体检验。结构实体检验包括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梁高和板厚。施工单位应制定结构实体检验专项方案,并经监理单位审核批准后实施。除梁高的结构实体检验项目,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完成。10.6.2装配式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时,应提供下列文件和记录:1工程设计文件、预制构件制作和安装的深化设计图、设计变更文件;专项施工方案。95 2预制构件、主要原材料和构配件的质量证明文件、进场验收记录和抽样复验报告。3预拌混凝土的质量证明文件。4混凝土、灌浆料试件的性能检验报告。5钢筋接头的试验报告。6预制构件的安装施工记录。7钢筋套筒灌浆、浆锚搭接连接的施工检验记录。8隐蔽工程验收记录。9后浇混凝土、灌浆料、座浆材料的强度试验报告。10外墙防水施工质量检验记录。11分项工程验收记录。12结构实体检测报告。13工程的重大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案和验收记录。14其他文件和记录。10.6.3关键部位的需增加影像资料内容:1节点钢筋部位。2套筒灌浆部位。96 宁波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导则2015甬SG-01条文说明97 目录3基本规定………………………………………………1004材料……………………………………………………1024.1混凝土和钢筋……………………………………1024.2连接材料…………………………………………1024.3其他材料…………………………………………1045建筑设计………………………………………………1055.1一般规定…………………………………………1055.2总平面设计………………………………………1055.3平面设计…………………………………………1065.4立面设计…………………………………………1065.5内装修设计………………………………………1075.6设备管线设计……………………………………1076结构设计………………………………………………1086.1一般规定………………………………………1086.3框架结构………………………………………1116.4剪力墙结构……………………………………1136.5叠合楼盖设计…………………………………1156.6外挂墙板设计…………………………………1177信息化设计与管理……………………………………1207.1信息化辅助设计………………………………12098 7.2信息化辅助管理………………………………1219结构施工………………………………………………1239.1基本规定…………………………………………1239.2模板与支撑………………………………………1239.3钢筋工程…………………………………………12410工程验收………………………………………………12510.5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12599 3基本规定3.0.1建设、设计、施工、制作各单位在装配式结构的方案阶段就需要进行协同工作,根据标准化原则共同对建筑的平、立面进行优化,对应用装配式结构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论证,提出综合性能最佳方案。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建筑、结构、设备、装修等各专业也应密切配合,对预制构件的尺寸和形状、节点构造等提出具体技术要求,并对制作、运输、安装和施工全过程的可行性以及造价等做出评估。此项工作对装配式结构的建筑功能及结构布置的合理性、对工程造价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需要加以重视。3.0.2装配式建筑设计应该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建筑设计的标准化和系列化,提高标准化建筑构配件的重复使用率,降低建筑建造和维护的成本。3.0.3预制率和装配率是装配式建筑中重要的控制指标,反应了装配式建筑的工业化程度,需要在项目的前期策划阶段提前确定。3.0.6在抗震设防地区,装配式结构的抗震设防类别及相应的抗震设防标准与现浇混凝土相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的规定。3.0.7装配式结构的设计首先应满足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三章“基本设计规定”的各项要求。100 本导则的各项基本规定主要是根据装配式结构自身的特点,强调提出的附加要求,保证装配式结构的性能基本等同现浇结构。装配式结构的设计应重视预制构件的连接设计。本导则对于装配式结构设计的主要技术路线,是在可靠的受力钢筋连接技术的基础上,采用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连接节点合理的构造措施,将装配式结构连接成整体,保证其结构性能具有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等同的延性、承载力和耐久性能,达到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等同的效果。装配式结构成败的关键在于预制构件之间,以及预制构件与现浇、后浇混凝土之间的连接技术。该关键技术包括连接接头的选用和连接节点的构造设计。连接设计要求归纳为:标准化、简单化、抗拉能力、延性、变形能力、防火、耐久性和美学等八个方面的要求。节点连接构造不仅应满足结构的力学性能,尚应满足建筑物理性能的要求。101 4材料4.1混凝土和钢筋4.1.1高产品质量是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目的之一。预制构件在工厂内生产,生产质量易于控制,因此对其采用的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的要求高于现浇混凝土。4.1.2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和浆锚搭接连连接接头,主要适用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所规定的热轧带肋钢筋。热轧带肋钢筋的肋,可以使钢筋与灌浆料之间产生足够的摩擦力,有效地传递应力,从而形成可靠的连接接头。4.1.3近年来由于节能减排要求的提高,以及劳动力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等因素,在装配式结构的材料选用上要体现工厂化生产、减少人工工时的特点,应鼓励在预制构件中采用钢筋焊接网片,以提高建筑的工业化生产水平。4.2连接材料4.2.1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技术是本导则所推荐主要的接头技术,也是研发各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重要技术基础。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的工作机理如下:套筒内的灌浆料在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的同时还具有微膨胀特性。灌浆料102 膨胀时受到套筒的约束作用,在灌浆料与套筒内壁间将产生较大的压应力。压应力存在使得带肋钢筋的粗糙表面与灌浆料间具有较大的摩擦力,被连接钢筋的轴向拉力通过摩擦力来传递。因此,灌浆套筒连接接头要求灌浆料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同时灌浆套筒应具有较大的刚度。目前,《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JG/T398和《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JG/T408已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实施,装配式结构中所用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和钢筋套筒连接用灌浆料应符合标准的要求。4.2.2夹心外墙板可以作为结构构件承受荷载和作用,同时又具有保温节能功能。它集承重、保温、防水、防火、装饰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因此,夹心外墙板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我国也得到越来越多的推广。保证夹心外墙板内外叶墙板拉结件的性能是十分重要的。在外国的工程实践中出现过由于拉接件失效引起的严重工程事故。目前,内外叶墙板的拉结件在美国多采用高强玻璃纤维制作,欧洲则采用不锈钢丝制作。由于我国目前尚缺乏相应的产品标准,本规程仅参考美国和欧洲的相关标准,定性地提出拉结件的基本要求。我国有关预制夹心外墙板内外叶墙板拉结件的建筑产品标准的编制工作正在进行,待相关标准颁布后,应按相关标准执行。103 4.3其他材料4.3.1外墙板接缝处的密封材料,除应满足抗剪切和伸缩变形能力等力学性能要求外,尚应满足防霉、防水、防火、耐候等建筑物理性能要求。密封胶的宽度和厚度应通过计算决定。由于我国目前研究工作的水平,本导则仅对密封胶提出最基本的、定性的要求,其他产品的要求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工作的成果。4.3.2本导则借鉴美国PCI手册的要求,综合、定性地提出基本要求。104 5建筑设计5.1一般规定5.1.1、5.1.2模数协调的目的是实现建筑部件的通用性和互换性,使规格化、通用化的部件适用于各类常规建筑。同时,大批量的规格化、定型化部件的生产可稳定质量,降低成本。通用化部件所具有的互换能力,可促进市场的竞争和部件生产水平的提高。5.2总平面设计5.2.1采用由套型模块组合的住宅单元进行规划设计可以实现小区的标准化设计,增加建筑构件及部品的重复使用率,减少建筑造价。针对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建筑设计应采用《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50002基本模数或扩大模数的设计方法。5.2.2由于装配式建筑采用在预制构件厂生产预制构件,现场组装的工作方式。因此,需要考虑在施工过程中将预制构件运至现场进行吊装的工作流程,在总平面的设计中预留运输通道及预制构件的临时堆场,以达到精确控制构件运输环节,提高场地使用效率,确保施工组织便捷及安全。105 5.3平面设计5.3.3厨房、卫生间的面积在整幢建筑中所占比例很少,但其功能和性能的要求非常高。作为建筑部品,整体橱柜、整体卫浴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目前,国家行业标准《装配式整体卫生间应用技术规程》正在编撰过程中。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应该对厨卫标准化、厨卫与设备间的模数协调、管线接口综合设计等方面做出考虑。5.4立面设计5.4.3预制外墙的燃烧性能及耐火极限应根据建筑物类型及使用功能要求,按照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确定,预制外墙板之间及墙板与相邻构件之间的接缝应进行防火设计。预制外墙板的接缝处,应保持墙体保温性能的连续性。5.4.4预制外墙板为工厂化成型,一般自身防水性能较好,薄弱环节是门窗接缝和外墙板接缝,保证接缝防水的重点在选用合理防水构造和防水材料。5.4.5带有门窗的预制外墙板,门窗接缝处的防水处理是解决外墙漏水的关键,采用预制外墙板预埋副框,在现场将门窗框安装到副框上并进行防水处理的施工方式可有效解决门窗接缝处的漏水问题。106 5.5内装修设计5.5.1SI住宅体系是指住宅的支撑体S(Skeleton)和填充体I(Infill)完全分离的体系,其中支撑体由住宅的结构主体、公用管井和公共部分等组成,填充体由内装部品、套内设备管线等组成。5.5.2装配式内装修设计宜通过结构主体与内装部品的优化参数、公差配合和接口技术等措施,提高构件、部品的通用性。5.6设备管线设计5.6.1住宅建筑设备管线的综合设计应特别注意套内管线的综合设计,每套管线应户界明确。5.6.2装配式建筑不应在预制构件安装完毕后剔凿孔洞、沟槽等。5.6.3一般建筑的排水横管布置在本层称为同层排水;排水横管设置在楼板下,称为异层排水。住宅建筑卫生间、经济型旅馆宜优先采用同层排水方式。107 6结构设计6.1一般规定6.1.1装配整体式结构的适用高度参照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l中的规定。根据国内外多年的研究成果,位于地震区的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当采取了可靠的节点连接方式和合理的构造措施后,装配整体式框架的结构性能可以等同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因此,对于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当节点及接缝处采用了适当的构造并满足现行规程《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中有关条文的要求时,可认为其性能与现浇结构基本一致,其最大适用高度与现浇结构相同。如果装配式框架结构中节点及接缝构造措施的性能达不到等同现浇结构的要求,则其最大适用高度应适当降低。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中,墙体间的接缝数量多且构造复杂,接缝的构造措施及施工质量对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影响较大,使得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很难完全等同于现浇结构。本导则对于该结构体系适用高度适当从严。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当前得到广泛应用的结构体系。考虑到当前的研究水平,现行规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l建议装配整体式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构件采用现浇,以保证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108 力墙结构中,装配式框架的性能与现浇框架等同,因此整体结构的适用高度与现浇的框架-剪力墙结构相同。现行规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l暂没有涉及框架与剪力墙均采用装配式的结构体系。6.1.3丙类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抗震等级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和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中的规定制定并适当调整。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及装配整体式框架一现浇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与现浇结构相同;由于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工程实践的数量还不够多,也未经历实际地震的考验,因此对其抗震等级的划分高度从严要求,比现浇结构适当降低。乙类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和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中的规定提出要求。6.1.4装配式结构目前在我国方兴未艾,大量的新型体系和节点不断出现。规程是当前成熟经验的总结,但不能成为新技术发展的障碍。因此,对于国家行业标准、规程和相关地方标准未涉及的新型结构体系、新型技术工艺可提请市级或以上工业化专家委员会评审,同时采用使用抗震性能化设计的方法,对结构的抗震安全性进行评价。6.1.6当前我市正处于新型建筑产业化的初始阶段,装配式结构的实践经验尚不够丰富。因此,在现阶段对于装配式结109 构的平面及竖向布置要求,应严于现浇混凝土结构。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受力复杂,且会出现较多的非标准构件,不适宜采用装配式结构。6.1.7装配式结构目前在我国方兴未艾,大量的新型体系和节点不断出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l是当前成熟经验的总结,但不能成为新技术发展的障碍。因此,对于规程未涉及的新型结构体系可以使用抗震性能化设计的方法,对结构的抗震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构抗震性能设计应根据结构方案的特殊性、选用适宜的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并应论证结构方案能否满足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要求。预制装配式结构需要进行预制构件的运输和吊装,过大的结构自重将对工程的造价和进度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确保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应结合装配式结构的技术特点,利用现代的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达到节材、减重、提高大震安全性的效果。相对于单纯增加竖向构件面积,通过增大结构刚度来抵抗水平作用的方法,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显然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6.1.8考虑到宁波地区地下水位较高,为确保地下室的功能性要求,在没有可靠实践经验和成熟构造做法的情况下,装配式结构暂时不用于地下室范围。结构转换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较大的楼层、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对整体性和传递水平力的要求较高,宜采用现浇楼盖。同时为保110 证结构整体性和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框架结构首层柱和顶层楼盖宜采用现浇混凝土。转换构件受力较大且在地震作用下容易破坏。为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建议转换层及相邻上一层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转换梁、转换柱是保证结构抗震性能的关键部位。这些构件往往截面大、配筋多,节点构造复杂,不适合采用预制构件。6.1.9对装配式结构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荷载和地震作用的取值及其组合均应按现行国家相关标准执行。6.3框架结构6.3.1根据国内外多年的研究成果,在地震区的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当采取了可靠的节点连接方式和合理的构造措施后,其性能可等同于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因此可采用和现浇结构相同的方法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6.3.2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技术较为成熟,在国内应用实例较多,是形成各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重要基础。试验研究表明,预制柱的水平接缝处,受剪承载力受轴力影响较大。当柱受拉时,水平接缝的抗剪能力较差,易发生接缝的滑移错动。因此,应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避免柱的水平接缝处出现拉力。111 6.3.5考虑到预制装配式框架安装的需要,在结构设计中应注意协调框架节点处梁柱的尺寸。同时在梁柱钢筋的配筋方案的选择上,需考虑框架柱纵筋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所需的构造空间。选用较大直径钢筋,可减少钢筋根数,增大钢筋间距,便于钢筋连接及节点区钢筋的空间避让。套筒连接区域柱截面刚度及承载力较大,柱的塑性铰区可能会上移到套筒连接区域以上,因此至少应将套筒连接区域以上500mm高度区域内需将柱箍筋加密。6.3.6装配式结构在构造设计上需充分考虑构件生产的方便性、现场安装的可行性。部分现浇结构的传统做法并不适用于装配式结构。装配式框架中的预制梁采用钢筋焊接网弯折的型式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钢筋焊接网的材料和弯折的型式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2003。主梁梁端加密区范围以外的封闭箍筋型式,参照ACI318的规定提出"组合式封闭箍"的概念,所谓"组合式封闭箍"是指"U型"的开口箍和"П型"的开口箍,下部和上部同时组合形成的组合式封闭箍。组合式封闭箍便于提升现场钢筋安装效率与质量。112 6.4剪力墙结构6.4.1高层建筑的建筑规则性与结构抗震性能、经济性等关系密切。不规则的建筑方案会导致结构的应力、应变集中,传力途径复杂,抗震防线单一,扭转效应增大等问题。这些问题对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是十分不利的,应尽量避免。目前,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还处于发展阶段,设计、施工等企业也处于不断积累经验的阶段;为了使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的推广应用更加顺利,适度控制其适用范围是必要的。6.4.2预制剪力墙的接缝对墙肢的抗侧刚度有一定的削弱作用,应考虑对弹性计算的内力调整,适当放大现浇墙肢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剪力和弯矩;预制剪力墙的剪力及弯矩不减小。这样处理偏于安全。6.4.3短肢剪力墙的轴压比通常较大,墙肢的延性也相对较差;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对连接、预制墙板延性、现浇节点的计算和构造要求均高于现浇结构,故在高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中应避免过多采用短肢墙。此外,短肢墙的预制墙板划分较为困难,生产和运输效率相对较低,对经济性、制作和安装施工的便捷性影响较大。6.4.4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剪力墙底部竖向钢筋连接区域,裂缝较多且较为集中,因此,对该区域的水平分布筋应加强,以提高墙板的抗剪能力和变形能力,并使该区域的塑性铰可以充分发展,提高墙板的抗震性能。113 6.4.5确定剪力墙竖向接缝位置的主要原则是便于标准化生产,方便吊装、运输和就位,并尽量避免接缝对结构整体性能产生不良影响。边缘构件是保证剪力墙抗震性能的重要部位,通常具有较高的配筋率和配箍率,在该区域采用套筒灌浆连接往往遇到空间不足的困难。为确保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整体性,提高结构的整体延性,本规程推荐边缘构件区域全部采用现浇混凝土。非边缘构件区域的剪力墙拼接位置,剪力墙水平钢筋在后浇段内可采用锚环的形式锚固,两侧伸出的锚环宜相互搭接。深化设计中应绘制剪力墙墙肢的拆分图纸,并检查现浇段的分布位置。如未按照要求留设后浇段,设计单位应提供必要的详细节点构造及相应补充计算,以确认设计的剪力墙拆分方案不致造成整体结构性能的降低。6.4.6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对钢筋连接和锚固的要求,为保证结构延性,在对结构抗震性能比较重要且钢筋直径较大的剪力墙边缘构件中不宜采用浆锚搭接。剪力墙的分布钢筋直径小且数量多,全部连接会导致施工繁琐且造价较高,连接接头数量太多对剪力墙的抗震性能也有不利影响。根据有关单位的研究成果,可在预制剪力墙中设置部分较粗的分布钢筋并在接缝处仅连接这部分钢筋,114 被连接钢筋的数量应满足剪力墙的配筋率和受力要求;为了满足分布钢筋最大间距的要求,在预制剪力墙中再设置一部分较小直径的竖向分布钢筋,但其最小直径也应满足有关规范的要求。6.5叠合楼盖设计6.5.2混凝土叠合板是预制装配式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叠合构造使得楼盖的设计与现浇楼盖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别。叠合板后浇层最小厚度的规定考虑了楼板整体性要求以及管线预埋、面筋铺设、施工误差等方面的因素。预制板最小厚度的规定考虑了脱模、吊装、运输、施工等因素。在可靠的构造措施(如设置桁架钢筋或增设板肋)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预制板厚度适当减少。当板跨度较大时,为了增加预制板的整体刚度和水平叠合面抗剪性能,可在预制板内设置桁架钢筋,见图6.5.2;钢筋桁架的下弦钢筋可作为楼板下部受力钢筋使用。施工阶段验算预制板的承载力及变形时,可考虑桁架钢筋的作用,以减少预制板下的临时支撑数量。当板跨度超过6m时,采用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板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性;板厚大于180mm时,为了减轻楼板自重,推荐采用空心楼板,可在钢模板中设置各种轻质模具,浇筑混凝土后形成空心。115 图6.5.2叠合楼盖的预制板桁架钢筋构造示意目前已有的叠合板整体式接缝构造存在传力机制不明确、接缝对极限承载力存在不利影响、施工效率低、施工质量不易保证等问题。建议预制叠合板采用单向板计算模式,并对板缝进行构造处理,以保证使用阶段的观感。6.5.3为保证楼板的整体性及传递楼层面内水平力的需要,预制板内的纵向受力钢筋在板端宜伸入支座,并应符合现浇楼板下部纵向钢筋的构造要求。在预制板侧面,为了生产及安装的方便,可不伸出构造钢筋,但应设置附加钢筋以保证楼面的整体性。6.5.6虽然对于板式受弯构件而言,叠合面抗剪的要求较容易得到满足。但是,在叠合板跨度较大、有相邻悬挑板的上116 部钢筋锚入等情况下,叠合面内会产生较大的水平剪力,需配置界面抗剪钢筋来保证水平界面的抗剪能力。当有桁架钢筋时,可不单独配置抗剪钢筋;当没有桁架钢筋时,配置的抗剪钢筋可采用马蹬形状,钢筋直径、间距及锚固长度应满足叠合面抗剪的需求。阳台板、空调板等采用悬臂预制构件或叠合构件时,负弯矩钢筋应可靠锚固在相邻叠合板的后浇层中。6.6外挂墙板设计6.6.2对预制外挂墙板而言,与主体结构的连接问题始终是最重要的问题。外挂墙板与主体结构应采用合理的连接节点,以保证荷载传递路径简捷,符合结构的计算假定。连接节点包括预埋件及连接件。其中预埋件包括主体结构支承构件中的预埋件,以及外挂墙板中的预埋件,通过连接件与这两种预埋件的连接,将外挂墙板与主体结构连接在一起。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地区,应对外挂墙板和连接节点进行抗震设计。外挂墙板可以视为钢筋混凝土制作的幕墙系统,由于构造设计的相关性,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难以一次设计完成。因此,对于主体结构设计需明确外挂墙板的连接方式、连接位置以及荷载条件。待深化设计单位完成外挂墙板的深化设计后,由施工图设计单位进行复核。6.6.3在外挂墙板和连接节点上的作用与作用效应的计算时117 应注意:1对外挂墙板进行持久设计状况下的承载力验算时,应计算外挂墙板在平面外的风荷载效应;当进行地震设计状况下的承载力验算时,除应计算外挂墙板平面外水平地震作用效应外,尚应分别计算平面内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效应,特别是对开有洞口的外挂墙板,更不能忽略后者。2承重节点应能承受重力荷载、外挂墙板平面外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平面内的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非承重节点仅承受上述各种荷载与作用中除重力荷载外的各项荷载与作用。3在一定的条件下,旋转式外挂墙板可能产生重力荷载仅由一个承重节点承担的工况,应特别注意分析。4计算重力荷载效应值时,除应计入外挂墙板自重外,尚应计入依附于外挂墙板的其他部件和材料的自重。5计算风荷载效应标准值时,应分别计算风吸力和风压力在外挂墙板及其连接节点中引起的效应。6对重力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均不应忽略由于各种荷载和作用对连接节点的偏心在外挂墙板中产生的效应和作用组合效应设计值中的最不利组合进行。6.6.5由于外墙挂板与其连接节点不在同一平面内,外墙挂板的重力荷载会对连接节点引起偏心,从而在连接节点中不仅会引起垂直反力,还会引起平面外的水平力(拉力或压力)。应重视重力荷载的偏心对连接件及其锚固设计的影响。118 根据我国规范,在计算风荷载时,一般取其为均布荷载。在进行连接件及其锚固的设计计算,为便于计算偏心影响,可将风荷载作为集中力,作用在外墙挂板的形心处。当外墙挂板的形心与连接件的中心不在同一位置时,应计算风荷载对连接节点的偏心影响。风吸力和风压力应分别进行计算,以便于随后的荷载组合。外墙挂板的地震作用是依据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对于非结构构件的规定,并参照现行行业标准《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的规定,对计算公式进行了简化。地震作用会在外墙挂板和连接节点处引起平面外(包括出平面和向平面两个方向)水平地震力,以及平面内水平(包括向左和向右两个方向)和垂直(包括向上和向下两个方向)地震力,计算时不应遗漏,以免影响随后的荷载组合。6.6.6考虑到我国目前吊车的起重能力、卡车的运输能力、施工单位的施工水平,以及连接节点构造的成熟程度,目前还不宜将构件做的过大。构件尺度过长或过高,如跨越两个层高后,主体结构层间位移对外墙挂板内力的影响较大,有时甚至需要考虑构件的P-Δ效应。本导则条文仅适用于跨越一个层高、一个开间的外挂墙板。由于外挂墙板受到平面外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的双向作用,因此应双层双向配筋,且应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119 7信息化设计与管理7.1信息化辅助设计7.1.1在方案设计阶段,通过项目场地模型的建立,借助BIM技术的可视性、模拟性与优化性等功能进行项目场地分析、可视度分析、日照采光分析、风环境分析、热环境分析与声环境分析等,根据分析结果调整建筑布局与形态,实现舒适的自然通风环境、充足的采光与最佳视野,辅助实现方案设计优化,提高建筑的综合性能。7.1.2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进行施工图设计,根据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可视性、协调性、优化性与可出图性等进行施工图信息多维度表达,各专业间基于同一个模型进行密切配合与高效协调,综合优化管线设计,实现有限空间内最合理的管线布局方案,精确管线及点位预留、预埋接口,提前检查分析预制构件的钢筋定位以及连接节点部位钢筋安装可行性,避免施工时碰撞冲突或设计错误而导致返工,辅助实现设计精细化与标准化,提高设计效率与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时间,保证施工进度等。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实时进行工程量统计,如门窗与部品数量、各类预制件混凝土体积及构件种类等,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快速、高效地实现对项目经济性分析。120 7.1.3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进行构件图深化设计,实现构件部品三维数字信息表达,主要包括连接规格尺寸、节点构造信息、构件加工信息、构件安装信息、预埋件信息、材质信息与数量等,同时提升预埋件、连接件设计的准确性、合理性与安全性,满足工厂生产、运输吊装、施工装配等相关环节承接工序的技术和安全要求。将上述信息模型完整地传递给制造单位,实现模具设计自动化、钢筋加工自动化、构件检测自动化等,提高构件的设计精度与制造精度,辅助实现构件部品的精细化、标准化与工厂化生产。7.2信息化辅助管理7.2.1在设计阶段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按照特殊编码规则对每个构件部品给予唯一的序号进行身份标识与记录,同时使构件部品的采购信息与设计模型相对应,并将该设计信息传递给后续环节,实现构件部品信息的传递与追溯,方便施工现场构件部品安装定位。7.2.2在生产阶段建立构件生产管理系统与信息数据库,将生产的每一构件置入与设计、采购构件标识一致的序号,并在生产的每一环节记录构件质量控制及检查信息,实现构件部品生产质量与生产进度的高效管理,同样确保其信息的传递与追溯,方便施工现场构件部品安装定位。121 7.2.3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将设计阶段信息模型与时间信息等关联整合,模拟并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并把控工程进度。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多维度功能指导现场施工,确保构件搭接位置、搭接顺序正确无误,施工安装顺利完成,加快施工进度。辅助实现施工安装装配化,优化构件管理与劳动力分配,减少人力成本,提高效率。施工阶段建立构件施工管理系统,结合构件唯一身份识别标识,记录构件堆放、吊装、施工关键信息,及时更新、调整模型信息,使建筑真实构件与模型构件身份标识一致,确保构件施工质量具有可追溯性,对工程建设全过程实施动态、量化、科学、系统的管理与控制,实现施工全过程可视化、精细化管理。7.2.4模型信息应在设计、施工、运营使用等过程中及时更新、调整构件几何尺寸、配筋、生产、施工等关键信息,并结合构件唯一身份识别标识实现构件质量信息可追溯性,辅助后期运营维护管理。122 9结构施工9.1基本规定9.1.2装配式预制构件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施工验算。施工验算应包括以下内容:1预制构件安装过程中施工荷载作用下构件支架系统和临时固定装置的承载力验算。2预制构件吊装施工前,应对构件存放工具、吊装工具、临时支撑工具等安装工具进行吊装工况的承载力验算。3吊具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自制、改造、修复和新购置的吊具,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验算或试验检验。9.1.4鉴于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在宁波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其施工工艺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现阶段施工企业非常有必要对管理人员及安装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和交底,目的在于全面掌握相关的专项施工技术。9.2模板与支撑9.2.1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模板及支撑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预制构件类型、荷载大小、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确定。9.2.4预制构件宜预留与模板连接用的孔洞、螺栓,预留位置123 应与模板模数相协调并便于模板安装。预制墙板现浇节点的模板支设是施工的重点,为了保证节点区模板支设的可靠性,通常采用在预制构件上预留螺母、孔洞等连接方式,施工单位应根据节点区选用的模板形式,协调构件预埋与模板固定方式。9.2.14受弯叠合类构件的施工要考虑施工和使用两阶段受力的特点,施工时需要对叠合构件进行施工工况验算,确保构件不受损伤。9.3钢筋工程9.3.8预制构件中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套筒的设置精度、现浇混凝土内预留钢筋的定位精度对预制构件安装有重要影响,因此对预埋于现浇混凝土内的预留钢筋采用专用定型钢模具对其中心位置进行控制,采用可靠的绑扎固定措施对连接钢筋的外露长度进行控制。124 10工程验收10.5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10.5.3安装与连接10.5.3.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采用焊接连接或机械连接时,大多数情况下无法现场截取试件进行检验,可采取模拟现场条件制作平行试件替代原位截取试件。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