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0.50 KB
- 25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中国环评考试网www.rzfs.com——最新最全的注册环评工程师考试资料下载第一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精讲班第15讲讲义声环境*大纲对本讲内容的要求是:1.掌握声环境影响评价各等级划分的基本原则。2.掌握点声源及线状生源声级衰减计算方法的选用原则。3.掌握噪声防治对策应考虑的环节。4.熟悉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的依据。5.熟悉各等级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6.熟悉各等级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7.熟悉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8.熟悉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点的布设原则。9.熟悉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的测量量和测量时段。10.熟悉环境噪声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11.熟悉噪声预测的范围和预测点的布设原则。12.熟悉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一.概念1.声环境:人类听觉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包括有用的声音和无用的声响,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声环境。2.噪声: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无用的、厌烦的声音。他的判断不仅根据物理学上的定义,而且和人们所处的环境和主观感觉反应有关。3.环境噪声:包括人为活动产生的噪声和自然界噪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环境噪声只包括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4.环境噪声污染: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二.环境噪声特征和噪声源类别1.环境噪声特征:⑴噪声属于物理因素,属于能量污染。⑵环境噪声是局限性和分散性的公害。具有随机性、局限性、分散性的特点。⑶环境噪声是感觉公害,评价量A声级是一模拟人耳特征的主观量。环境噪声标准要根据不同环境区域、不同时间和人处于不同行为状态来决定。2.噪声源类别2.1三要素:声源、传播介质、接收器为声音三要素。2.2噪声源分类:⑴按产生的机理分,有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电磁噪声和火焰噪声等。控制和治理噪声源强,须从产生机理上研究。⑵按产生来源分工业噪声、建筑噪声、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及自然界噪声。环境噪声管理重点考虑前四类。⑶噪声按其随时间的变化分为稳态噪声和非稳态噪声;非稳态噪声又可分为周期性起伏的、脉冲的和无规则的噪声。⑷按噪声的空间分布形式把各种声源简化为点声源、线声源和面声源。声环境的预测评价须从点、线、面声源分类上考虑判断。三.声环境1.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⑴评价建设项目引起的声环境变化;⑵提出噪声防治对策,把噪声污染降低到现行标准的允许水平;⑶为建设项目所在城镇规划服务。2.声环境影响评价类别。声环境影响评价从声源特征分为两类:固定声源影响评价和流动声源影响评价。3.★更多环评工程师资格考试资料,请登陆:www.rzfs.com★第25页共25页
中国环评考试网www.rzfs.com——最新最全的注册环评工程师考试资料下载第一站声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量。随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和阶段不同而选用不同的评价量。有声环境质量评价量和噪声源评价量两类共八种。4.声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分为三级。一级为详细评价,二级为一般评价,三级为简要评价。4.1评价等级划分的依据包括:⑴建设项目规模。按投资额可将建设项目分为大、中、小性不同的等级,不同的时期大、中、小型分类的标准不同。⑵噪声源种类和数量。噪声源种类和数量是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对噪声源强度的分析常采用“每公顷的A声功率级/声源数量”的方式来表达。⑶环境敏感目标情况。分析建设项目周边环境敏感目标环境功能区划标准,受影响人口户数和人数等情况。⑷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的变化程度。用建设项目运行期声环境影响预测值与该环境声背景值来比较分析,确定声环境变化量大小。4.2评价等级划分的基本原则:⑴一级评价。A.大中型建设项目、属于城镇规划区内建设工程。B.评价范围内或边界外附近有特殊住宅区、居民文教区、温泉、疗养院医院、风景游览名胜古迹等敏感目标或有声环境限制的自然保护区等。C.项目建设前后声级显著增高(增量达5~10dBA以上)或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⑵二级评价。A.新建、改建、扩建大中型项目。B.评价范围内或边界处附近为一、二类环境功能区。C.项目建设前后声级明显著多(增量达3~5dBA以上)或受影响人口增加较多。⑶三级评价。A.处于三类标准以上地区的中型建设项目。B.处于一、二类标准适用区的小型建设项目。C.大中型建设项目建设前后声级增加很小(增量在3dBA以内)且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⑷调整等级。A.如固定声源布置较集中,且相邻环境敏感目标,评价等级可提高一级。B.噪声源数量较多,每公顷的A声功率级,敏感点数量较多时,可提高一个等级。C.对于新出现的噪声源,如高速铁路、大城市周边的国际机场等项目可提高一个等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精讲班第16讲讲义声环境(续)5.各评价等级评价工作基本要求5.1一级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⑴声环境现状监测全部要求实测。⑵声环境预测要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绘制工程运行期等声级线图并给出预测噪声级的误差范围。⑶给出项目建成后各噪声级范围内受影响的人口分布、噪声超标范围和程度。⑷对工程项目噪声级变化应分阶段分析评价(如建设期、投产运行后的近期、中期、远期)。⑸对于项目建设而引起周边地域或时域声环境变化给予分析(如机场建设引起相关道路车流量增多噪声升高)。⑹对建设项目设计中或环评中提出的不同选址方案、选线方案和建设方案等进行同等级定量评价分析⑺针对建设项目工程特点和环境特征提出噪声防治对策,并进行经济与技术可行性分析,给出降噪声效果。5.2二级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⑴声环境现状监测仪实测为主,可有针对性适当利用当地已有的环境监测资料。⑵声环境预测要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绘制项目建设对城镇规划区影响的等声值线图。⑶分析项目建成后,各噪声级范围内的人口分布、噪声超标范围和程度。⑷按工程不同阶段分析评价声环境影响情况。⑸针对建设工程特点和环境特征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分析其降噪效果。5.3三级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⑴声环境现状调查可利用当地已有环境监测资料,并给予说明。⑵针对重点敏感点进行预测评价,对项目建成后噪声级分布进行分析并给出受影响的范围和程度。⑶针对建设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进行降噪效果分析。6.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依据评价工作等级和建设项目评价类别确定。6.1固定声源建设项目的范围一般项目边界向外200m★更多环评工程师资格考试资料,请登陆:www.rzfs.com★第25页共25页
中国环评考试网www.rzfs.com——最新最全的注册环评工程师考试资料下载第一站的评价范围可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相应的二级、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缩小。若建设项目噪声源强或周围较为空旷而较远处有敏感区域,评价范围可延长到敏感区。6.2流动声源建设项目的范围。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等项目两侧200m评价范围一般可满足一级评价要求,二级、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缩小。若建设项目周边较空旷而较远处有敏感目标,可适当将评价范围延长至敏感目标处。6.3机场评价项目,可根据飞行量计算到70dB的区域。一般以主要航迹离跑道两端15㎞,侧向各2㎞范围可满足一级评价范围要求,二级、三级评价范围可适当缩小。7.声环境影响评价现状调查与测量7.1声环境影响评价现状调查的内容:⑴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背景噪声值准确与否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声环境预测结果。交通噪声源应给出相应的种类、流量、速度、路况等;工业企业应给出厂界噪声达标与超标情况。⑵评价范围内现有敏感目标及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分情况。现有敏感目标应调查其名称、行政区域、数量及户数人数等;环境噪声功能区应调查当地政府关于功能区划文件,以确认环境噪声功能区类别。⑶评价范围内声环境质量情况。要调查各环境噪声功能区声环境现状,达标及超标情况以及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情况。7.2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测量法、实际工作中两种方法可以结合使用。7.3声环境现状测量布点原则:⑴声环境现状测量点布置一般要覆盖整个评价范围,但重点要布置在现有噪声源对敏感区有影响的那些点上。楼房建筑要增加垂直声场分布测点,视情况可间隔一或二层布点或逐层布点。绘制监测点示意图,明确敏感目标与工程之间的相对位置(方位、距离、高差)及环境特征。⑵声环境现状测量点布置要考虑建设项目声源性质:对于点声源性质建设项目靠近声源处测量点密度应高于距声源较远处的测点密度;对于线声源性质建设项目,可根据噪声敏感区域分布状况和工程特点,贯彻“以点代线,点段结合,反馈全线”的原则,确定若干有代表性的典型噪声测量断面。⑶声环境现状测量点布置要考虑现状声源源强特性:对于新建工程,当评价范围内没有明显的噪声源且声级较低时,现状测量点可以大幅度减少;对于改、扩建工程可按室内和室外声源分别给出主要噪声源的源强;若要绘制环境现状声等级线图,也可采用网格法布置测点。7.4声环境现状测量的测量量和测量时段⑴测量量:A.环境噪声测量量为等效A声级;高声级的突发性噪声测量量为最大A声级及噪声持续时间;机场飞机噪声的测量量为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B.噪声源的测量量有倍频带声压级、总声压级、A声级或声功率级等;C.脉冲噪声应同时测量A声级及脉冲周期。⑵测量时段:A.应在声源正常运转或运行工况的条件下测量;B每一测量点,应分别进行昼间、夜间的测量。测量时间与时段应有代表性,要符合各类声源环境的监测技术规范;对于噪声起伏较大的情况,应增加昼间、夜间的测量次数,或进行昼夜24小时连续监测以取得较为客观、准确的现状值;机场噪声必要时进行一个飞行周期(一般为一周)的噪声监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精讲班第17讲讲义声环境(续)7.5声环境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⑴★更多环评工程师资格考试资料,请登陆:www.rzfs.com★第25页共25页
中国环评考试网www.rzfs.com——最新最全的注册环评工程师考试资料下载第一站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敏感区、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与建设项目之间的方位、距离及高差关系,环境噪声功能区的划分情况等。以表格、示意图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说明。⑵声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测量方法:包括测量仪器、参照或参考的测量方法、评价标准、测量点位、测量时段、读数方法等。⑶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时空分布特性,主要噪声源分析等。⑷评价范围内声环境现状。包括:A各环境噪声功能区噪声级、达标与超标状况及主要噪声源;B评价范围边界或工业企业厂界噪声级、达标与超标状况及主要噪声源;C典型测点昼夜24小时连续监测声级分布图表及楼房垂直声场分布图表;D机场改、扩建工程应给出各监测点主要机型的最大A声级、有效感觉噪声级和该点的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值,给出现状该点的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值70dB、75dB、80dB、85dB声等值曲线。⑸评价范围内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8.声环境影响预测8.1预测范围:一般同评价范围,也可稍大于评价范围。8.2预测点布设原则:⑴所有的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点都应作为预测点。⑵为了便于绘制等声及图,可以用网格法确定预测点。网格的大小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对于建设项目包含呈线状声源特征的情况,平行于线状声源走向的网格间距可大些(如100~300m),垂直于线状声源走向的网格间距可小些(如20~60m);对于建设项目包含呈点声源特征的情况,网格的大小一般在20mX20m~100mX100m范围。⑶评价范围内需要特别考虑的预测点。8.3声源声级衰减计算方法的选用原则:在声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根据靠近声源某一位置(参考位置)处的已知声级来计算距声源较远处预测点的升级。在预测前需根据声源与预测点之间空间分布形式对声源简化成三类声源:点声源、线声源和面声源。⑴点声源确定原则:当声波波长比声源尺寸大得多或预测点离开生源的距离比声源本身尺寸大得多时,声源可做点声源处理,等效点声源位置在声源本身的中心。⑵线声源确定原则:当许多点声源连续分布在一条直线上时,可认为该声源是线状声源。⑶面声源状况的考虑:当声源体积较大(有长度有高度)声源声级较强时,在声源附近的一定距离内会出现距离变化而声级基本不变或变化微小时,可认为该环境处于面声源影响范围;当城市市区主干道周边高楼楼房建筑某一层附近出现垂直声场最大值时,可认为该层声环境受到主干道多条车道线声源叠加的影响。8.4室外声源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引起声级衰减的主要因素:几何发散引起的衰减、地面效应引起的衰减、声屏障(遮挡物)引起的衰减和大气引起的衰减。9.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①项目建设前声环境现状;②评述建设项目在施工、运行阶段噪声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超标状况。重点要评价敏感区域或敏感点声环境的变化;③分析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④分析建设项目的噪声源和引起超标的主要噪声源或主要原因。⑤分析建设项目选址、选线、设备布局和设备选型的合理性;分析建设项目设计中已有的噪声防治措施的适用性和防治效果。⑥提出建设项目需要增加的噪声防治措施,进行其经济、技术的可行性论证;⑦提出建议:A.噪声污染管理B.噪声监测C.城市规划。10噪声防治对策的环节和原则:噪声防治对策必须符合针对性、具体性、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可行性原则。10.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⑴选用低噪声设备和材料;⑵改革工艺和操作方法以降低噪声;⑶加强设备维护使之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⑷建设项目避让或线路摆动。★更多环评工程师资格考试资料,请登陆:www.rzfs.com★第25页共25页
中国环评考试网www.rzfs.com——最新最全的注册环评工程师考试资料下载第一站10.2从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⑴采用“合理布局”和“闹静分开”的设计原则;⑵采用吸声、隔声、消声等控制措施降低噪声(如隔声箱、隔声间、消声器等);⑶采用隔声屏障降低噪声,结构形式可采用规范的声屏障或利用自然地形地物或建生态型声屏障。10.3从受声敏感目标自身降低噪声⑴敏感目标安装隔声门窗或隔声通风窗;⑵通过置换改变敏感点使用功能;⑶敏感目标搬迁,远离建设项目。11.环境振动评价:环境振动评价的基本任务、类别、评价等级、现状监测、影响预测与评价可参照声环境评价内容。11.1环境振动评价的评价量与现状测量。⑴评价量为铅垂向Z振级。⑵现状测量要点:A冲击振动:取每次冲击过程中的最大示数为评价量。对于重复出现的冲击振动,以10次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为评价量。B无规振动:每个测量点等间隔的读取瞬时示数,采样间隔不大于5s,连续测量时间不少于1000s,以测量数据的10次瞬时示数的算术平均值为评价量。C铁路振动和城市轨道交通:读取每次列车通过过程中的最大示数,每个测量点连续测量20次列车,以20次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为评价量。11.2环境振动评价范围:⑴工业企业项目、建筑施工项目,可视振动源强大小在50~100m确定。⑵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项目,评价范围50~60m。11.3振动防治对策:⑴工业企业固定振动源可采用减震垫、减震弹簧、减震沟、减震基础等措施。⑵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可采用重钢轨、无缝线路(长钢轨)减震扣件、减震道床、轨道减震器、浮置板整体道床等措施。课堂练习:1.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是(ABC)。A.噪声源种类和数量。 B.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等级的变化程度。 C.建设项目噪声有影响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噪声标准和人口分布。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精讲班第18讲讲义有关声环境的标准*大纲对本讲内容的要求是:1.掌握各类标准的适用区域;2.掌握乡间生活区参照执行的标准类别;3.掌握各类厂界噪声的标准值;4.掌握各施工阶段的标准限值;5.熟悉城市5类环境噪声标准值;6.熟悉城市各类区域铅垂向Z振级标准值;7.熟悉《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的适用范围;8.熟悉噪声监测点的选择方法;9.熟悉《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的适用范围;一.声环境质量标准1.《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1.1标准值:城市5类环境噪声标准值见教材表。1.2适用区域:⑴0类标准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位于城郊和乡村的这一类区域分别按严于0类标准5dB执行。⑵1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乡村居住环境可参照执行该类标准。⑶2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⑷3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⑸★更多环评工程师资格考试资料,请登陆:www.rzfs.com★第25页共25页
中国环评考试网www.rzfs.com——最新最全的注册环评工程师考试资料下载第一站4类标准适用于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的背景噪声(指不通过列车时的噪声水平)限值也执行该类标准。1.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标准中昼间、夜间的时间由当地人民政府按当地习惯和季节变化划定。1.4夜间突发噪声限值:最大值不得超过标准值15dB。2.《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2.1评价量:本标准采用一昼夜的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作为评价量。2.2标准值见教材表5.2,适用区域地带范围由当地人民政府划定。3.《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3.1适用于城市区域环境。城市各类区域铅垂向A振级标准值见教材表5.3。3.2要点:⑴本标准适用于连续发生的稳态振动、冲击振动、无规振动。⑵每日发生几次的冲击振动,其最大值昼间不允许超过标准值10dB,夜间不超过3dB。⑶本标准适用的地带范围,由地方人民政府划定。可参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功能区划的结果确定。昼间与夜间的时间由当地人民政府按当地习惯和季节变化划定。二.噪声排放标准1.《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1.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工厂及有可能造成噪声污染的企事业单位的边界。测量点应选在法定厂界外1m,高度1.2m以上的噪声敏感处。1.2标准值见教材表5.41.3标准适用范围:⑴Ⅰ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⑵Ⅱ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及商业中心区。⑶Ⅲ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⑷Ⅳ类标准适用于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⑸各类标准适用范围由地方人民政府划定。2.《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2.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市铁路边界处铁路噪声的限值及测量方法。适用于对城市铁路边界噪声的评价。铁路边界指距铁路外轨轨道中心线30m处。2.2铁路边界噪声限值2.3其他:⑴标准中昼间、夜间的时间由当地人民政府按当地习惯和季节变化划定。⑵测量时间:昼间、夜间各选在接近其机车车辆运行平均密度的某一个小时,用其分别代表昼间、夜间。必要时昼间或夜间分别进行全时段测量。3.《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3.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建筑施工期间场地产生的噪声。建筑施工场地的边界由政府有关部门限定的建筑施工场地最外面的边界线。噪声值指与敏感区域相应的建筑施工场地边界线处的线值。3.2标准值课堂练习:1.现行的《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规定了城市各类区域铅垂向Z振级标准值及其适用地带范围。其中,铁路干线两侧的昼间和夜间铅垂向Z振级标准值是(D)。★更多环评工程师资格考试资料,请登陆:www.rzfs.com★第25页共25页
中国环评考试网www.rzfs.com——最新最全的注册环评工程师考试资料下载第一站A.65和62dB B.70和67dB C.75和72dB D.80和80dB2.我国现行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0类区的昼间标准为50dB,不同类别噪声标准昼间标准级差为(B)dB。A.3 B.5 C.10 D.不等3.我国现行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规定了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其中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应采用的标准是(E)。A.0类标准 B.1类标准 C.2类标准 D.3类标准 E.4类标准小结:大纲对本讲内容的要求是作业:1.我国现行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规定了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其中0类标准适用于()。A.文教机关 B.疗养区 C.高级别墅区 D.高级宾馆区 E.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2.《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将厂界噪声分为四类,其中第Ⅳ类厂界噪声的昼夜间标准值分别是(D)dB。A.55和45 B.60和50 C.65和55 D.70和553.《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将厂界噪声分为四类,各类厂界噪声的标准值分别适用于不同功能区,其中Ⅱ类标准适用于(D)。A.工业区 B.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 C.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 D.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及商业中心区4.列举《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规定的城市各类区域铅垂向Z振级标准值。5.《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各类标准的适用范围是如何划定的?并试列举各类厂界噪声的标准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精讲班第19讲讲义非污染生态影响(一)*大纲对本讲内容的要求是:1.掌握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原则及依据;2.掌握确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原则;一.基本术语1.生物量: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生物体的重量,又称现存量。是衡量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标志。2.生态因子:生物或生态系统的周围环境因素。可归纳为两大类,非生物因子(如光照、温度、盐分、水份、土壤和大气等)和生物因子(动物、植物、微生物等)。3.生物群落:在一定区域或一定环境中各个生物种群相互松散结合的一种结构单元。任何一个群落都由一定的生物种和伴生种组成,每个生物种均要求一定的生态条件,并在群落中处于不同的地位和起着不同的生态作用。★更多环评工程师资格考试资料,请登陆:www.rzfs.com★第25页共25页
中国环评考试网www.rzfs.com——最新最全的注册环评工程师考试资料下载第一站4.景观:一个空间异质性的区域,由相互作用的拼块或生态系统组成,以相似的形式重复出现。景观是高于生态系统的自然系统,是生态系统的载体。生态系统是相对同质的系统,而景观是异质性的。景观是一个清晰的和可度量的单位,有明显的边界,范围可大可小,它具有可辨别性和空间上的可重复性,其边界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地貌和干扰状况所决定。5.景观生态学着重研究景观的三个特征:⑴结构:具有生态系统或存在元素的空间关系。主要指与生态系统的大小、形状、数量、类型及构形相关的能量、物质和物种的分布。⑵功能:指空间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物质、能量、物种在生态系统间的流动。⑶变化:生态镶嵌体的结构与功能随时间的变化。6.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都称为自然资源。如土壤、水、草场、森林、野生动植物、矿物、阳光、空气等。7.区域环境:包括人工环境在内的占有一定地域空间的自然环境。8.自然环境:环绕着人群空间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的总称。9.社会环境: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了自然物质,创造的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的物质文化所形成的环境体系。10.异质性:指在一个区域里(景观或生态系统)对一个种、或者更高级的生物组织的存在起决定作用的资源(或某种形状)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或强度)。11.相对同质:指自然等级体系中低于景观的等级系统(主要指生态系统)具有不同于景观的基本特征,即它是由具有相似特征的组分或元素组成的系统。这些组分和元素即表现相对同质。12.生态影响评价:通过定量揭示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影响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作用的分析确定一个地区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应包括对区域自然系统生态完整性的评价以及对敏感生态区域或敏感生态问题的评价两大部分内容。13.土壤侵蚀:土壤在外营力(风、水流、冻融和重力)的作用下,被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14.荒漠化:指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所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15.物种: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16.连通程度:指一个地域空间成分具有的隔离其他成分的物理屏障能力和具有的适宜物种流动通道的能力。在火灾多发区设置防火障,是为了降低连通性防止火灾蔓延;在森林繁育时注意多物种团块式混交,可防止虫害扩散,同时具有一定的防火功能。17.敏感区:指下列具有不同特征的区域⑴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如饮用水源保护区、世界遗产地、历史文化保护地等;⑵生态敏感与脆弱区,如沙尘暴源区、严重缺水地区、重要湿地和天然渔场等;⑶社会关注区,如党政机关集中的办公地点、医院、及具有历史文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等。18.植被覆盖率:指某一地域植物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域面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19.频率:指景观体系中某一类型拼块在某一地域出现的样方数与总样方数的百分比。20.密度:指景观体系中某一类型拼块在某一地域中的数目与拼块总数的百分比。二.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更多环评工程师资格考试资料,请登陆:www.rzfs.com★第25页共25页
中国环评考试网www.rzfs.com——最新最全的注册环评工程师考试资料下载第一站1.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原则和依据:根据项目对生态影响的程度和影响范围的大小,将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1、2、3级。一般选择1~3个方面的主要生态影响,依据生态影响及生态因子变化的程度和范围进行工作级别划分,依据其中评价级别高的影响确定整个评价工作的级别。见教材表6.12.判定步骤:⑴影响性质的确定;⑵影响程度的确定;⑶影响的敏感程度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精讲班第20讲讲义非生态污染影响(一)(续)三.评价范围的确定1.确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原则和依据:生态因子之间互相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是划定评价范围的原则和依据。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的范围主要根据评价区域与周边环境的生态完整性以及敏感生态目标的保护需要决定。对于1、2、3级评价项目,要以重要评价因子受影响的方向为扩展方向,一般不能小于8~30㎞,2~8㎞,1~2㎞。2.判定步骤:区域生态完整性维护和敏感生态目标保护是决定评价范围的第一要素。因此范围判定的步骤如下:⑴明确建设项目既有工程内容和布局,根据项目施工和运行的特点,分析生态影响的主要特点与范围。⑵如果是只造成局部的、短时的、可以恢复的一般影响时,可以直接受影响的方向为扩展方向确定相应范围。⑶如果有非局部的、潜在的、长期的、重要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时,要从维护生态完整性的需要和敏感生态目标的保护需要确定评价范围。课堂练习:1.以下各项表述错误的是:(C)。A. 生物量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生物体的重量;B. 生态因子是指生物或生态系统的周围环境因素;C. 频度是指在景观体系中某一类型拼块在某一地域中的数目与拼块总数的百分比;D.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的区域或一定的生境中各个生物种群相互松散结合的一种结构单元。2.对于一影响范围为20~50平方公里的工程,使其所在区域内的生物量减少量大于或等于50%,则生态影响的评价等级应为(B)。A.1级 B.2级 C.3级 D.4级3.在生态影响评价过程中,对于一级评价项目,以重要评价因子受影响的方向为扩展方向,距离不应小于(C)。A.2~8㎞ B.30~40㎞ C.8~30㎞ D.1~2㎞小结:大纲对本讲内容的要求是非生态污染影响(二)*大纲对本讲内容的要求是:1.掌握对关键问题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的要求;2.掌握生态环境状况调查的基本内容和要求;3.熟悉工程资料收集的要求;4.熟悉工程分析的要求;5.熟悉生态现状评价的要求;6.熟悉生态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7.熟悉常用生态现状评价方法与适用范围;8.熟悉生态影响预测的内容。一.工程调查与分析1.工程资料收集要求:1.1工程设计资料,包括主、辅工程区位、规模,工程的类型、工艺、设计文件和内容等。★更多环评工程师资格考试资料,请登陆:www.rzfs.com★第25页共25页
中国环评考试网www.rzfs.com——最新最全的注册环评工程师考试资料下载第一站1.2工程的平面图,在该图上应标明地表状况(主要包括地形地貌、主要水体、植被类型及分布、主要动物群落)以及周边村镇、厂矿及大型建构筑物分布,交通规划,并标明评价区及界外区范围。1.3区域规划资料和图件2.工程分析要求2.1拟建主、辅工程简要描述及分析(主要工程措施、工艺、施工方法和运行特点)。2.2同类工程的调查分析,收集国内外类似工程资料,1级项目要对类似项目调查,进行类比分析。2.3施工期的工程措施对生态影响途径分析,主要包括施工人员施工活动,机械设备使用等使植被、地形地貌改变,使土地和水体生产能力及利用方向发生改变,以及由于生态因子的变化使自然资源受到影响。2.4运行期工程对生态影响的途径分析,主要包括工程运行改变了区域空间格局、土地和水体的利用状况,以及由此而影响了自然资源状况。3.关键问题识别和评价因子的筛选:根据对拟建项目潜在的环境问题分析,以及对项目性质和区域生态环境基本特征的分析,识别关键问题并用列表法对主要评价因子进行筛选,在完成现状评价后,进一步确认主要的评价因子。在识别和筛选过程中,要初步判定评价因子的性质、变化过程,并定性预测变化结果。二.生态环境状况调查1.自然环境状况调查的内容包括:1.1地理特征因素(行政区域、地形地貌、坡向坡度、海拔、经度、纬度等)。1.2地质构造;1.3气象气候因素;1.4水文状况;1.5自然资源状况,如水资源、土壤资源、动植物资源;1.6项目拟建区域人类开发历史、开发方式和强度;1.7项目拟建区域自然灾害及其对生境的干扰破坏情况;1.8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基本的基本特征;1.9基础图件收集与编制,主要收集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图、土壤侵蚀图等。当已有图件不能满足评价要求时,1级项目要应用遥感和地面勘察、勘测、采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编制各种基础信息图件。2.社会经济状况调查的内容包括:2.1社会结构情况,如人口密度、人均资源量(人均土地资源、人均水资源)、人口生活水平、科技和文化水平等。2.2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如产业构成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强度等;2.3移民问题:包括迁移规模、迁移方式、预计移民区产业情况,住区情况及潜在的生态问题和敏感因素。3.敏感生态问题的调查★更多环评工程师资格考试资料,请登陆:www.rzfs.com★第25页共25页
中国环评考试网www.rzfs.com——最新最全的注册环评工程师考试资料下载第一站3.1荒漠化(属生态脆弱区):荒漠化程度是荒漠化发生地区环境退化程度的客观反映。利用地理景观及土地荒漠化的发展判断荒漠化程度,把沙漠化分为潜在的、正在发展中的、强烈发展中的和严重的四级,指出了“沙漠化危机”的程度;从生态学角度判断沙漠化程度,抓住了沙漠化是土地生产力退化(土地滋生潜力、生物生产量、及生态系统能量转化效率明显降低)过程的实质,比较科学。3.2生物多样性调查3.2.1植物物种多样性调查:只限于维管植物(包括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调查单位面积(hm2)内维管植物种数.3.2.2动物多样性调查:有示踪法、遥测法、野外观测法等,常用香农-威纳指数法。3.2.3项目拟建区关键敏感种的调查:生物多样性保护现代理论认为,群落或生态系统一般都有最脆弱的物种,最脆弱的物种最先灭绝。最脆弱的物种通常是群落或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捕食者和最稀有的物种。系统关键种的生存力研究是定义系统生存力的最适用途径。4.生态完整性的调查:生态完整性评价包括自然系统生产能力的定量估测和稳定状态分析两个方面4.1生产能力估测:通过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估测来完成。其中有⑴参考权威著作提供的数据;⑵区域蒸散模式。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精讲班第21讲讲义非生态污染影响(二)(续)4.2稳定状况的调查:包括恢复稳定性和阻抗稳定性。4.2.1恢复(或回弹)是系统被改变后返回原来状态的能力,用返回所需要的时间来衡量。4.2.2生态系统由具备不同稳定性和不稳定性的元素构成。有三种基本的稳定元素类型。最稳定元素(封闭系统),低压稳定性元素(开放系统),高压稳定性元素(开放系统)。4.3生物量实测采用样地调查收割法:包括皆伐实测法,平均木法,随机抽样法。4.3.1样地选择以花费最少劳动力和获得最大精确度为原则。样地面积:森林选用1000㎡,疏林及灌木林选用500㎡,草本群落或森林的草本层选用100㎡。4.3.2草地生产力的测定多采用样地调查收割法,主要内容包括:地上部分生产量,地下部分生产量,枯死凋落量,被动物采食量。5.生态现状评价5.1生态参数数值的来源:⑴野外调查;⑵室内化验分析;⑶定位或半定位观测;⑷从地图、航片、卫片上提取信息;⑸从有关部门收集、统计和咨询。5.2评价要求:⑴现状评价是在区域生态环境基本特征调查的基础上对区域生态环境功能进行评价。⑵2级以上项目的生态现状评价要在生态制图的基础上进行;3级项目的生态现状评价必须配有土体利用现状图等基本图件。⑶评价生态现状应选用植被覆盖率、频率、密度、生物量、土地侵蚀程度、荒漠化面积、物种数量等测量值、统计值来支持评价结果。5.3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内容:⑴从生态完整性的角度评价环境质量,即注意区域环境的功能与稳定状况。⑵从可持续发展观点评价自然资源现状、发展趋势和承受干扰的能力。⑶★更多环评工程师资格考试资料,请登陆:www.rzfs.com★第25页共25页
中国环评考试网www.rzfs.com——最新最全的注册环评工程师考试资料下载第一站植被破坏、荒漠化、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消失、自然灾害、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等类重大资源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5.4生态环境现状评价方法:生态现状评价要有大量数据支持评价结果,也可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常用的方法有图形叠置法、系统分析法、生态机理分析法、质量指标法、景观生态学法、数学评价方法等。5.5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结论:要明确回答区域环境的生态完整性,人与自然的共生性、土地和植被的生产能力受到破坏等重大环境问题,要回答自然资源的特征及其对干扰的承受能力,并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判定。三.生态影响预测1.生态影响预测的内容:根据工程影响途径、现状调查成果确定。如果没有敏感的生态保护目标,需要就工程对评价区自然系统生态完整性的影响进行预测;如果存在敏感的生态保护目标,还要增加对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影响的预测内容。2.生态影响预测的基本方法2.1对生态完整性影响:对自然系统生态完整性的影响预测要在本底值估测作为类比标准、背景值监测作为对照的基础上预测和评价。2.2对敏感生态保护目标的影响:不同的敏感目标生态学特征不同,预测和评价的方法也不同。课堂练习:1.对于一影响范围为>50km2的工程,使其所在区域内绿地数量减少,分布不均,连通程度变差,则生态影响的评价等级应为(B)。 A.1级 B.2级 C.3级 D.4级2.生态现状评价应选用(ABCE)等的测量值、统计值来支持评价结果。A植被覆盖率 B植被密度 C土壤侵蚀程度 D水质参数E.物种数量3.在生态影响评价过程中,对于3级评价项目,以重要评价因子受影响的方向为扩展距离不应小于(D)。A.2~8㎞ B.30~40㎞ C.8~30㎞ D.1~2㎞小结:大纲对本讲内容的要求作业:简述生态影响的内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精讲班第22讲讲义非生态环境影响(三)*大纲对本讲内容的要求是:1.熟悉生态影响的防护与恢复应遵循的原则;2.熟悉生态影响的管理措施;3.熟悉典型自然资源开发项目中生态影响评价要点。一.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原则1.凡涉及到珍稀、濒危物种和敏感地区等类生态因子发生不可逆影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保护措施和方案;2.凡涉及到尽可能需要保护的生物物种和敏感地区,必须制定补偿措施加以保护;3.对于再生周期较长、恢复速度较慢的自然资源损失要制定恢复的补偿措施;★更多环评工程师资格考试资料,请登陆:www.rzfs.com★第25页共25页
中国环评考试网www.rzfs.com——最新最全的注册环评工程师考试资料下载第一站4.对于普遍存在的(指分布域广、面积大、资源量多)再生周期短的资源损失,当其恢复的基本条件没有发生逆转应创造条件使其能尽快得到恢复;5.需指定区域的绿色规划,即要求生态防护与恢复或补偿措施应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相互兼容或互补。二.需特别保护的目标1.国家及地方设定的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水源保护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历史遗产地、地质剖面、名胜古迹;2.受保护的国家及地方级珍稀、濒危、特有的动、植物种类。目前,我国已颁布了85种第一类重点保护动物、91种第二类重点保护动物;8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59种二级保护植物、222种三级保护植物。3.水资源,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和生态用水。4.土地资源,特别是基本农田。5.植被资源,包括森林、灌丛草地、草原。6.湿地三.生态影响的防护生态影响的防护通常以替代方案的形式实现。开发建设项目的替代方案主要有场址或线路走向的替代、施工方式的替代、工艺技术替代、生态保护措施替代等。这些替代措施可以对生态影响起到避免、消减和补偿的作用。并达到生态环境损失最小、费用最少、生态功能最佳的效果。生态影响的防护对于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生态影响评价工作不但要发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出避免、消减或补偿的措施建议。防护重要生境及野生生物可能受工程影响的措施,按优先次序选择,应遵循“避免→消减→补偿”这一顺序。即能避免的尽量避免,实在不能避免的则采取措施消减,消减不能奏效的应有必要的补偿方案。1. 生态影响避免,就是采取适当的措施、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潜在的不利生态影响。2. 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就是采取适当的措施,尽量减少不可避免的生态影响的程度和范围。3. 生态影响的补偿。当重要物种(如树木)、生境(如林地)及资源受到工程影响时,可采取在当地或异地(工程场址内或场址外)提供同样物种或相似生境的方法得到补偿。四.生态影响的恢复:建设项目产生的不可避免的生态影响或暂时性的生态影响,可以通过生态恢复技术予以消除。生态恢复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恢复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是生态系统的群落演替。五.建设项目生态恢复规划的内容1.确定进行生态恢复的地点、范围与面积并用大比例尺图(1:5000)表示出来。2.依据项目总体规划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要求制订恢复目标;3.确定生态恢复技术方案,分期目标、类型目标和经费预算;4.对生态恢复进行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评估。六.生态管理措施★更多环评工程师资格考试资料,请登陆:www.rzfs.com★第25页共25页
中国环评考试网www.rzfs.com——最新最全的注册环评工程师考试资料下载第一站1.生态环境管理是政府环境保护机构依据国家和地方制订的有关自然资源与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条例、技术规范、标准等所进行的技术含量很高的行政管理工作。1.1环境管理的目的: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它公害,保护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1.2环境管理的内容:⑴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是为了合理利用环境和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⑵建设优美、清洁的生活环境,保护人体健康;⑶环境管理必须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1.3生态环境管理是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建设项目在施工和运行期间引起的生态破坏,促进社会的、经济的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1.4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管理的目的:⑴保护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供给能力;⑵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强调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脆弱的生态系统;⑶为消除或消减建设项目可能引起的生态影响而至订行之有效的防护、补偿、替代、恢复的管理方案,使“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的政策在建设项目的生态管理过程中得到全面落实。1.5建设项目生态环境管理的内容:可分为自然资源的管理和生态环境质量的管理。⑴识别生态环境因素,特别要注意识别和判断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和具有一定敏感性的因素;⑵对照选择控制破坏因素、保护敏感因素的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和标准;⑶在法律、法规、标准或其它要求下,针对管理对象的特点,制定管理目标和指标;⑷制订旨在实现上述管理目标和指标的管理方案,管理方案应包括管理方法、时间和经费等详细情况;⑸落实机构和人员编制,进行职能和职责分工,进行必要的能力培训;⑹建立档案保存、查询制度和重大事件报告制度;⑺制订并实施生态环境监测计划,监测计划应包括检测时段、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的仪器设备、监测人员、监测数据管理和报告的编写、上报及信息反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精讲班第23讲讲义非生态环境影响(三)(续)2.对重要的生态环境因素进行管理重要生态因素包括影响因素和对象因素。3.制订适当的管理目标与指标指标是实现环境目标的定量化依据。4.制定可行的管理方案5.生态环境监测七.替代方案1.要求:1级评价项目要进行替代方案比较。要对关键的单项问题进行替代方案比较、并对环境保护措施进行多方案比较。2.内容:⑴关于选线、选址的替代;⑵关于项目组成和规模的替代;⑶关于施工工艺设计和施工方法的替代⑷生态保护措施的替代八.经济损益分析1.生态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的原则:⑴把生态质量作为生产力要素的原则,后者是可以观察和测定的。⑵★更多环评工程师资格考试资料,请登陆:www.rzfs.com★第25页共25页
中国环评考试网www.rzfs.com——最新最全的注册环评工程师考试资料下载第一站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要抓住重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相关密切的一般影响因素可适当加以综合。⑶终极影响原则,只考虑那些人类经济活动或生态环境直接相关的最终影响后果。⑷一次性估价原则,要按有关规定依经济寿命年限折现,使估价具有可比性。2.经济损益分析的常用方法:⑴恢复和防护费用法;⑵影子工程法;⑶市场价值法;⑷机会成本法;⑸调查评价法等。根据影响因子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方法估算。无法恢复的生境破坏和物种灭绝不做经济损益分析。九.典型自然资源开发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要点1.交通运输类1.1评价范畴:包括线路类(路线、航线和管线)和场站类(车站、码头)。1.2评价范围:以新建项目为主,改扩建项目因线路或场站早已存在,除变动范围的项目以外,可不进行生态影响评价。⑴陆上线路类评价范围按路线中轴线各向外延伸300~500m;水上线路类中,江河类包括所经汇合段的全河段及其沿江陆地;海上类主航线向两侧延伸500m。⑵场站类:机场周际外延5㎞,码头区周际外延3~5㎞。1.3评价重点⑴陆上线路类:包括线路施工和建成后使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和地表土壤使用现状的改变,及其因此而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线路对动、植物物种迁移和阻断影响及其由此而引发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⑵水上线路类:项目建成后由于航船行驶对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对沿江陆地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的影响以及在处理水土流失、滑坡、塌方、泥石流、崩塌、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段时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⑶场站类:由于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而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由于人工建筑出现及人类活动强度加大对土地生产能力,绿地调节控制能力以及生物种群数量、内部异质化程度等影响。2.水利工程2.1水库和水坝建设2.1.1评价范围:2、3级项目以库区为主,兼顾上游集水区域和下游水文变化区域的水体和陆地;1级项目要对库区、集水区域、水文变化区域、(甚至含河口和河口附近海域)进行评价。此外,要对施工期的辅助场地进行评价。2.1.2评价期限:分别对施工期、运行期进行评价,1级项目要做后评价。2.1.3评价重点:⑴施工期。对由于施工、人员进驻和水文改变而引发的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迁移或灭绝;对由于区域环境中绿地数量和空间分布的改变而改变了绿地调控环境质量的能力;对由于人员和设备的活动改变了土地的生产能力;对由于施工影响了自然和人文遗迹地及人群健康等内容进行重点评价。⑵运行期。对项目运行而引发的生物多样性问题,景观生态环境质量问题,移民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水文长期改变而引发的上下游生物种群生存问题及中下游发生的河道断流,水文变化以及上下游盐渍化、潜育化、湿地化、两岸地形地貌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钉螺转移等问题进行重点评价。2.2跨流域调水:跨流域或跨省份调水一般均属于1级项目。★更多环评工程师资格考试资料,请登陆:www.rzfs.com★第25页共25页
中国环评考试网www.rzfs.com——最新最全的注册环评工程师考试资料下载第一站2.2.1评价范围:要分别对调出区、调入区和连接区三个部分中,凡是由于水文条件改变而引发的生态影响进行评价。2.2.2评价期限:分为施工期、运行期评价,并进行生态影响后评价。2.2.3评价重点:除与水库和水坝建设施工期、运行期评价重点相同外,增加三项内容。⑴对国内外同类项目进行类比调查并写出评价报告;⑵预测由于人员设备进驻和水文条件的改变,调出区、调入区、连接区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给动、植物和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⑶对受益区级调出去长期的生态影响进行评价。课堂练习:1.自然资源开发项目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预测内容包括(ABCD)。A.新的生态变化; B.某些生态影响严重化; C.原来存在的生态问题向有利方向发展; D.经济损益分析 E.资源的消耗2.生态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的原则有(ACD)。A.生态质量作为生产力要素 B.可持续发展 C.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D.一次性估价 E.因地制宜3.下列典型自然资源开发项目的生态影响评价成果要求提交生态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是(D)。A.水利工程 B.矿产开采工程 C.交通运输 D.海洋和海岸带开发建设 E.旅游资源开发4.简述生态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的原则和方法。5.简述在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中,生态影响的防护与恢复应遵守的原则小结:大纲对本讲内容的要求作业:1.简述生态影响评价中,替代方案的内容和要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精讲班第24讲讲义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纲对本讲内容的要求是:1.熟悉导则的适用范围;2.熟悉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重点;3.熟悉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4.熟悉实施方案的基本要求;5.熟悉环境影响识别的要求与方法;6.熟悉规划方案初步分析的内容及要求;7.熟悉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专题的设置;8.熟悉空气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内容;9.熟悉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内容;10.熟悉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方式及其影响分析的主要内容;11.熟悉噪声影响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内容;12.熟悉污染物总量控制的主要内容;13.熟悉主要的环境保护对策;14.熟悉主要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一.概述★更多环评工程师资格考试资料,请登陆:www.rzfs.com★第25页共25页
中国环评考试网www.rzfs.com——最新最全的注册环评工程师考试资料下载第一站1.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适用范围:《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适用于区域性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它规定了各类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内容和方法,是开展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规范性技术文件。它适用于国家或地方政府批准建设的各类开发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旅游度假区、各种类型的工业园区及成片土地开发等类似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二.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重点1.识别开发区的区域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可能制约开发区发展的环境因素。2.分析确定开发区主要相关环境要素的环境容量(如大气、水等),并提出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3.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开发区环境保护方案,如污染物集中治理方案(包括治理设施的规模、工艺和布置的合理性等);生态建设方案(包括生态恢复、补偿、绿化等);水土保持方案等。4.对拟议的开发区各规划方案(包括开发区选址、功能区划、产业结构与布局、发展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设施等)进行环境影响分析和综合论证,提出修改和完善开发区规划的建议和对策。三、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1.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的基本内容:⑴开发区规划简介;⑵开发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状况;⑶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⑷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选择;⑸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指标);⑹评价专题设置和实施方案。2.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识别内容及方法:⑴按照开发区的性质、规模、建设内容、发展规划、阶段目标和环境保护规划,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等,调查主要敏感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资源、环境质量现状,分析现有环境问题和发展趋势,识别开发区规划可能导致的主要环境影响,初步判定主要环境问题、影响程度以及主要环境制约因素,确定主要评价因子。⑵主要从宏观角度进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两方面的环境影响识别。⑶一般或小规模开发区主要考虑对区外环境的影响,重污染或大规模(大于10㎞2)的开发区还应识别区外经济活动对区内的环境影响。⑷突出与土地开发、能源和水资源利用相关的主要环境影响的识别分析,说明各类环境影响因子、环境影响属性(如可逆影响、不可逆影响),判断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影响时间等。⑸影响识别方法一般有矩阵法、网络法、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等。3.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要求★更多环评工程师资格考试资料,请登陆:www.rzfs.com★第25页共25页
中国环评考试网www.rzfs.com——最新最全的注册环评工程师考试资料下载第一站3.1开发区选址的合理性分析:根据开发区性质、发展目标和生产力配置基本要素,分析开发区规划选址优势和制约因素。开发区生产力配置有12个基本要素,土地、水资源、矿产或原材料资源、能源、人力资源、运输条件、市场需求、气候条件、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能力、启动资金。3.2开发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⑴按主要的规划要素,逐项比较分析开发区规划与所在区域总体规划、其他专项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性,包括区域总体规划对该开发区的定位、发展规模、布局要求,对开发区产业结构及主导行业的规定,开发区的能源类型、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置、给排水设计、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所在区域总体规划中各专项规划的关系,开发区规划中制定的环境功能区划是否符合所在区域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等。⑵可采用列表的方式说明开发区规划发展目标及环境目标与所在区域规划目标及环境保护目标的协调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精讲班第25讲讲义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续)4.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专题设置4.1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2规划方案分析与污染源分析;4.3环境空气影响分析与评价;4.4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4.5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置;4.6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4.7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4.8开发区总体规划的综合论证与环境保护措施;4.9公众参与;4.10环境监测和管理计划。 专题设置时应根据评价工作的具体内容进行调整。四.开发区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求1.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包括的基本内容:⑴总论;⑵开发区总体规划和开发现状;⑶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价;⑷规划方案分析与污染源分析;⑸环境影响分预测与评价;⑹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⑺开发区总体规划的综合论证和环境保护措施;⑻公众参与;⑼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⑽结论。2.开发区污染源分析2.1开发区污染源分析的基本原则:⑴根据规划的发展目标、规模、规划阶段、产业结构、行业构成等,分析预测开发区污染物来源、种类和数量。特别应注意考虑入区项目类型与布局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阶段性的特点。⑵根据开发区不同发展阶段,分析确定近、中、远期区域主要污染源。鉴于规划实施的时间跨度较长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污染源分析预测可以近期为主。2.2确定污染源主要污染因子的要求:⑴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重点控制污染物;⑵开发区规划中确定的主导行业或重点行业的特征污染物;⑶当地环境介质最为敏感的污染因子。★更多环评工程师资格考试资料,请登陆:www.rzfs.com★第25页共25页
中国环评考试网www.rzfs.com——最新最全的注册环评工程师考试资料下载第一站2.3开发区污染源估算方法:⑴类比分析法;⑵调查核实法;⑶排放系数法;⑷对规划中已明确建设集中污水处理系统的开发区,可根据受纳水体的功能确定排放标准级别和出水水质,依据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和处理工艺,估算开发区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未明确建设集中污水处理系统的开发区,可根据开发区供水规划,通过分析需水量来估算开发区水污染物排放总量。⑸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应主要根据开发区规划的人口规模、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并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对生活垃圾增长影响的基础上确定。⑹物料衡算法:⑺实测法。3.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3.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内容:⑴开发区能源结构及其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分析能源结构的类型、特征、排污特点对开发区环境空气的影响。⑵对已确定位置、规模的集中供热(汽)厂,调查分析其污染物排放情况,并采用相应的预测模式预测其对环境的影响。⑶分析各类装置工艺尾气的排放方式、污染物种类、排放量,以及污染控制措施,分析评价其产生的环境影响。⑷分析区域污染物排放对区内、外环境敏感地区的环境影响。⑸分析区外污染源对区内的环境影响。3.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内容:⑴水资源分析。包括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污水收集与集中处理、尾水回用及尾水排放对受纳水体的影响。⑵水质预测。根据不同的排水规模、不同的处理深度、不同的排污口位置和排放方式进行水质预测。预测中可根据受纳水体的特点,选择简易的水质评价模型。3.3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内容:⑴根据当地水文地质调查资料,识别地下水的径流、补给、排泄条件以及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通,评价包气带的防护特性。⑵根据地下水水源保护条例,核查开发规划内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分析建设活动影响地下水水质的途径,提出限制性(防护)措施。3.4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方式及其影响分析:⑴预测可能的固体废物的类型,确定相应分类处置方式。⑵对利用开发区周围现有的固体废物处置/处理设施进行固体废物处理时,应确保其符合环保要求(如符合垃圾卫生填埋标准、符合有害工业固体废物处置标准等),并核实现有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可能提供的接纳能力和服务年限,如达不到要求,应提出相应的建设方案,并确认其选址符合环境保护要求。⑶对规划中拟议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方案,应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其选址的合理性及方案的可行性。3.5噪声影响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内容:⑴根据开发区规划布局方案,按有关省环境功能区划分原则和方法,拟定开发区声环境功能区划方案。⑵对于开发区规划布局可能影响区域噪声功能达标的,应考虑调整规划布局、设置噪声隔离带等措施。3.6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内容:⑴调查生态环境现状和历史演变过程、生态保护区或生态敏感区的情况,包括生物量及生物多样性、特殊生境及特有物种,自然保护区、湿地,自然生态退化状况(包括植被破坏、土壤污染与土地退化等)。⑵分析评价开发区规划实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功能及生态景观影响。⑶分析由于土地利用类型改变导致的对自然植被、特殊生境及特有物种栖息地、自然保护区、水域生态与湿地、开阔地、园林绿化等的影响。⑷分析由于自然资源、旅游资源、水资源及其他资源开发利用变化而导致的对自然生态与景观方面产生的影响。⑸分析评价区域内各种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污染源空间结构等变化对自然生态与景观方面产生的影响。⑹应着重阐明区域开发造成的包括对生态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影响性质与程度、生态功能补偿的可能性与预期的可恢复程度、对保护目标的影响程度及保护的可行途径等。⑺对于预计的可能产生的显著不利影响,要求从保护、恢复、补偿、建设等方面提出和论证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基本框架。★更多环评工程师资格考试资料,请登陆:www.rzfs.com★第25页共25页
中国环评考试网www.rzfs.com——最新最全的注册环评工程师考试资料下载第一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精讲班第26讲讲义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续)五.污染物总量控制1.概念: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指在一定区域环境范围内,为了达到预期的环境目标,对排入区域内的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以维持区域的可持续发展。2.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的主要内容:⑴选择总量控制指标因子:烟尘、粉尘、SO2。⑵对开发区进行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目标。⑶根据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不同功能区环境质量达标情况。⑷结合当地地形和气象条件,选择适当方法,确定开发区大气环境容量(即满足环境质量目标的前提下污染物的允许排放总量)。⑸结合开发区规划分析和污染控制措施,提出区域环境容量利用方案和近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3.废水排放总量控制的主要内容:⑴选择总量控制指标因子:化学需氧量(COD)、氨氮、TN(水温T条件下的非离子氨)、TP(水温T条件下的总磷)等因子以及受纳水体最为敏感的特征因子。⑵分析基于环境容量约束的允许排放总量和基于技术经济条件约束的允许排放总量。⑶对于拟接纳开发区污水的水体,如常年径流的河流、湖泊、近海水域,应根据环境功能区划所规定的水质标准要求,选用适当的水质模型分析确定水环境容量(或最小初始稀释度);对季节性河流,原则上不要求确定水环境容量。⑷对于现状水污染物排放虽然已实现达标排放,但水体已无足够的环境容量可资利用的情形,应在指定基于水环境功能的区域水污染控制计划的基础上确定开发区水污染物排放总量。⑸如预测的各项总量值均低于上述基于技术水平约束下的总量控制和基于水环境容量的总量控制指标,可选择最小的指标提出总量控制方案;如预测总量大于上述二类指标中的某一类指标,则需调整规划,降低污染物总量。4.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置的主要内容:⑴分析固体废物类型和发生量,分析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处置措施及方案。⑵分类确定开发区可能产生的固体废物总量。⑶开发区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应纳入所在区域的固体废物总量控制计划之中,对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要符合区域所制定的资源回收、固体废物利用的目标与指标要求。⑷按固体废物分类处置的原则,测算需采取不同处置方式的最终处置总量,并确定可供利用的不同处置设施及能力。六.环境保护措施1.主要环境保护对策:包括对开发区规划目标、规划布局、总体发展规模、产业结构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整方案,这些方案的调整有⑴当开发区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较低,或区域环境敏感性较高时,应考虑选址的大规模、大范围调整。⑵当选址邻近生态保护区、水源保护地、重要和敏感的居住地,或周围环境中有重大污染源并对区域选址产生不利影响以及某类环境指标严重超标且难以短时期改善时,要建议提出调整;一般情况下,开发区边界应与外部较敏感地域保持一定的空间防护距离。⑶开发区内各功能区除满足相互间的影响最小,并留有充足的空间防护距离以外,还应从基础设施建设、各产业间的合理连接,以及适应建立循环经济和生态园区的布局条件来考虑开发区布局的调整。⑷★更多环评工程师资格考试资料,请登陆:www.rzfs.com★第25页共25页
中国环评考试网www.rzfs.com——最新最全的注册环评工程师考试资料下载第一站规模调整包括经济规模和土地开发规模的调整,在拟定规模的调整建议时应考虑开发区的最终规模和阶段性发展目标。⑸当开发区发展目标受外部环境影响时(如受区外重大污染源影响较大),再不能进行选址调整时,要提出对区外环境污染控制进行调整的计划方案,并建议将此计划纳入到开发区总体规划之中。2.主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⑴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应从改变能流系统及能源转换技术方面进行分析。重点是煤的集中转换以及煤的集中转换技术的多方案比较。⑵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应重点考虑污水集中处理、深度处理与回用系统,以及废水排放的优化布局和排放方式的选择。⑶对典型工业行业,可根据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原理从原料输入、工艺流程、产品使用等进行分析,提出替代方案和减缓措施。⑷固体废物影响的减缓措施重点是固体废物的集中收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处置措施。⑸可能导致对生态环境功能显著影响的开发区规划,应根据生态影响特征制定可行的生态建设方案。课堂练习:1.在进行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中,对其污染源进行分析时,由于开发区规划的时间跨度较长和不确定因素,污染源预测应以(D)为主。A.长期 B.中期 C.远期 D.近期 2.在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调查生态环境现状和历史演变过程、生态保护区或生态敏感区的情况时,应包括(ABCD)。A.生物量 B.生物多样性 C.自然生态退化情况 D.自然保护区E.风景名胜区3.在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主要的环境保护对策包括对开发区(ABCE)的调整方案。A.规划目标 B.规划布局 C.产业结构 D.总量控制E.环保基础设施建设4.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的识别方法主要有(ABDE)。A.矩阵法 B.网络法 C.模型模拟法 D.系统流程图法E.叠加图法5.在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大气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指标包括(ABD)。A.SO2 B.烟尘 C.NOx D.粉尘 E.NO26.如何对开发区规划方案进行初步分析?小结:大纲对本讲内容的要求 作业:1.在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对固体废物影响的减缓措施重点是固体废物的(ABCD)。A.集中收集 B.减量化 C.资源化 D.无害化处理 E.安全化2.在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对地表水环境分析与评价应包括(BCDE)。A.水污染现状 B.污水收集与集中处理 C.尾水回用 D.尾水排放对受纳水体的影响 E.开发区水资源利用★更多环评工程师资格考试资料,请登陆:www.rzfs.com★第25页共25页
中国环评考试网www.rzfs.com——最新最全的注册环评工程师考试资料下载第一站3.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适用范围是(ABCE)。A.经济技术开发区 B.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C.旅游度假区D.工业小区 E.边境经济合作区4.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重点是什么?5.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一般应设置哪些专题?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精讲班第27讲讲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纲对本讲内容的要求是:1.掌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2.熟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适用范围;3.熟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4.熟悉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的内容及方法;5.熟悉环境影响识别的内容与方法;6.熟悉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7.熟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拟定环境保护对策与减缓措施的原则和优先顺序。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下列规划:⑴“一地三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海域、流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⑵“十种”专项规划(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力、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二.基本术语1.规划方案:符合规划目标的,供比较和选择的方案的集合,包括推荐方案、备选方案。2.环境可行的推荐方案:符合规划目标和环境目标的、建议采纳的规划方案。事实上,最终的规划方案通常是满足各方面要求的“可行”方案,而非某一方面最优的。3.替代方案:通过多方案比较后确认的符合规划目标和环境目标的规划方案。4.减缓措施:用来预防、降低、修复或补偿由规划实施可能导致的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5.跟踪评价:对规划实施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监测、分析、评价,用以验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和判定减缓措施的有效性,并提出改进措施的过程。三.评价原则1.科学、客观、公正原则;2.早期介入原则;3.整体性原则;4.公众参与原则;5.一致性原则;6.可操作性原则。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流程,见教材149页图8-1。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规划分析;环境现状与分析;环境影响识别与确定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针对各规划方案(包括替代方案)拟定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确定环境可行的推荐规划方案;公众参与;拟定检测、跟踪评价计划;编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告书、篇章或说明)。3.规划分析:⑴规划的描述;⑵规划方案的初步筛选;⑶确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评价范围。★更多环评工程师资格考试资料,请登陆:www.rzfs.com★第25页共25页
中国环评考试网www.rzfs.com——最新最全的注册环评工程师考试资料下载第一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精讲班第28讲讲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续)五.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 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是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识别的基础,主要通过资料与文献收集、整理与分析进行。1.现状调查的内容:针对规划对象的特点,按照全面性、针对性、可行性和效用性的原则,有重点地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环境、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2.现状分析与评价的工作内容和方法:规划环评的现状分析与评价与项目环评相比,更重视社会调查、分析和评价。2.1工作内容:社会经济背景分析及相关的社会、经济与环境问题分析,确定当前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生态敏感区(点)分析,如特殊生境及特有物种、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退化区、特有人文和自然景观以及其他自然生态敏感点等,确定评价范围内对被评价规划反映敏感的地域及环境脆弱带;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分析,确定受到规划影响后明显加重,并且可能达到、接近或超过地域环境承载力的环境因子。2.2方法:规划环评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方法和项目环评类似,常用的有资料收集与分析,现场调查与监测等。六.环境影响识别与确定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1.确定环境目标:针对规划可能涉及的环境主题、敏感环境要素以及主要制约因素,按照有关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标准拟定或确认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环境目标,包括规划涉及的区域或/和行业的环境保护目标,以及规划设定的环境目标。规划涉及的环境问题可按当地环境、自然资源、全球环境三大类分别表述。2.识别内容和方法:在对规划的目标、指标、总体方案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识别规划目标、发展指标和规划方案实施可能对自然环境(介质)和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环境影响识别的内容包括对规划方案的影响因子识别、影响范围识别、时间跨度识别、影响性质识别。识别方法有核查表法、矩阵法、网络法、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系统流图法、层次分析法、情景分析法等。3.确定评价指标:以环境影响识别为基础,结合规划及环境背景调查情况,规划所涉及部门或区域环境保护目标,并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通过理论分析、专家咨询、公众参与初步确立评价指标,并在评价工作中补充、调整、完善。在规划环评中,较为通用的指标有:生物量指标、生物多样性指标、土地占用指标、土壤侵蚀量指标、大气环境容量指标、温室气体排放量指标,声环境功能区划,地面水功能区划、水污染因子排放控制标准等。七.环境保护对策与减缓措施:在拟定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时,应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和下列优先顺序。⑴预防措施。用以消除拟议规划的环境缺陷;⑵最小化措施。限制和约束行为的规模、强度或范围使环境影响最小化;⑶减量化措施。通过行政措施、经济手段、技术方法等降低不良环境影响;⑷修复补救措施。对已经受到影响的环境进行修复或补救;⑸重建措施。对于无法恢复的环境,通过重建的方式替代原有的环境。八.评价结论1.采纳环境可行的推荐方案;★更多环评工程师资格考试资料,请登陆:www.rzfs.com★第25页共25页
中国环评考试网www.rzfs.com——最新最全的注册环评工程师考试资料下载第一站2.修改规划目标或规划方案;修改原则:⑴目标约束性原则。新的规划方案不应偏离规划基本目标,或者偏重于规划目标的某些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⑵充分性原则。应从不同角度设计新的规划方案,为决策提供更为广泛的选择空间。⑶现实性原则。新的规划方案应在技术、资源等方面可行。⑷广泛参与的原则。应在广泛公众参与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规划方案。3.放弃规划。九.监测与跟踪评价监测与跟踪评价是规划实施阶段要开展的工作。1.跟踪评价的作用:⑴评价规划实施后的实际环境影响。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建议的减缓措施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贯彻实施。⑶确定为进一步提高规划的环境效益所需的改进措施。⑷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经验教训。2.监测与跟踪评价计划的基本内容:列出需要进行监测的环境因子或指标;环境监测方案与监测方案的实施;对下一层次规划或推荐的规划方案所含具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3.监测方法:利用现有的环境标准和监测系统,监测规划实施后的环境影响,以及通过专家咨询和公众参与等,监督规划实施后的环境影响。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1.公众参与的主要内容:环境背景调查(通过公众参与掌握重要的、为公众关心的环境问题),环境资源价值估算,减缓措施,跟踪评价及监督。2.公众参与的时机和方式:2.1时机:应覆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全过程。2.2方式:论证会、听证会、问卷调查、大众传媒、发布公告、专家咨询、座谈会、热线电话等。课堂练习: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对环境现状的分析包括(ABCD)。A.调查分析环境现状; B.识别敏感的环境问题 C.识别制约拟议规划的主要因素 D.调查、分析环境的历史演变2.在作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时,确定评价范围要考虑的因素包括(ABCD)。A.地域因素 B.法律、行政权限要求 C.公众和相关团体的意见D.减缓和补偿要求 E.规划性质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ABCD)。A.加权比较法 B.层次分析法 C.环境承载力分析D.费用效益分析 E.投入产出法4.简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小结:大纲对本讲内容的要求作业: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包括(ACDE)。A.科学、客观、公正原则 B.规划优先原则 C.整体性原则 ★更多环评工程师资格考试资料,请登陆:www.rzfs.com★第25页共25页
中国环评考试网www.rzfs.com——最新最全的注册环评工程师考试资料下载第一站D.公众参与原则 E.早期介入原则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对拟议规划的概述应包括(ABCE)。A.规划的社会经济目标和环境保护目标; B.规划与上、下层次规划的关系和一致性分析; C.规划目标与其他规划目标、环保规划目标的关系和协调性分析;D.规划期限、范围及实施保障;E.符合规划目标和环境目标要求的可行的各规划(替代)方案概要。3.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保护对策和减缓措施有哪些?★更多环评工程师资格考试资料,请登陆:www.rzfs.com★第25页共25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 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 第14讲 第四章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四)(2012新版)
- 湖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技术导则
- 河北省城市园林绿地养护与水体景观管理技术导则
- 005-武汉市村庄建设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 深圳市既有房屋结构安全隐患排查技术导则(试行)
- 北京市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及两限房建设技术导则
- 吉林省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技术导则
- 昆明市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技术导则
- 绿色建材评价技术导则
-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技术导则
- 农村危房改造抗震技术导则
- 北京市水利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导则
- 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 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 第8讲 第三章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二)(2012新版)
- 火力发电厂锅炉给水泵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
- 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