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89 KB
  • 6页

DB13T 1477-2011 绿芦笋有机栽培技术规程.pdf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65.020.01B05DB13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1477—2011绿芦笋有机栽培技术规程2011-12-13发布2011-12-30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3/T1477—2011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戴素英、曹岩坡、代鹏、全秀伟。I DB13/T1477—2011绿芦笋有机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绿芦笋有机栽培的产地环境条件、育苗技术、田间管理、病虫草害治理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及同类地区绿芦笋有机栽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19630有机产品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有机种植在生产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也不采用基因工程和离子辐射技术,而是遵循自然规律,采取农作、物理和生物的方法来培肥土壤、防治病虫害,以获得安全的产品。3.2转换期从开始进行有机管理到获得有机认证之间的时间为转换期。3.3隔离带有机生产体系与非有机生产体系之间的过渡地带称隔离带。3.4非化学农业沿用长期积累的农业生产经验,主要以人、畜力进行耕作,采用农业、人工措施进行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为主要技术特征的农业生产模式。4基础条件4.1产地环境条件选择生态环境好、周边无污染源、符合有机农业生产条件的地块。灌水符合GB5084、土壤符合GB15618、空气符合GB3095规定的标准。1 DB13/T1477—20114.2转换期转换期开始时间从提交认证申请日算起,一般为3年,新开荒的、长期撂荒的、一直按非化学农业生产方式耕作的或有直接证据表明多年来未使用禁用化学物质的土地也至少要有1年的转换期。4.3隔离带有机芦笋种植区与常规农田区之间必须有隔离带,隔离带最好是山、河流、湖泊,自然植被一般不少于10米。若隔离带有种植的作物,必须按有机方式栽培,但收获的产品只能按常规产品出售。5育苗技术5.1品种选择应选择选用优质、高产、抗病的杂交一代或全雄杂交一代新品种。种子纯度≥95%,净度≥97%,发芽率≥80%,水分≤8%。5.2育苗场地的选择育苗场地环境条件应符合4.1要求。苗床设置在地势较高,排灌良好的地块,选择土壤疏松,土质肥沃,透气性强的壤土或沙壤土。前茬为葱蒜类蔬菜的地块以及重茬地不宜育苗。5.3育苗5.3.1整地施肥采用地床直接育苗的,整地前每亩施优质有机肥3000kg~4000kg,深翻30cm左右,整平地面做畦,畦宽1m~1.5m。采用营养钵育苗的,首先要配置营养土,选用土质肥沃的轻壤或沙壤土过筛,与优质有机肥按7:3的比例混匀,装入10cm×10cm的营养钵。5.3.2种子处理按照亩用种量50g~60g的比例称取种子,首先将种子放在清水中,捞出水面上的瘪种,然后用55℃的温水浸泡15分钟,之后在30℃的温水浸泡2天~3天,每天换水1次~2次,待种子充分吸水后,将水滤去,盛入盆中,上盖湿布,置于25℃~28℃条件下进行催芽。每天用清水淘洗1次,当有10%左右的种子出芽时即可播种。5.3.3播种利用地床育苗的,播前将畦面灌足底墒水,待水渗下后,按株、行距10cm×10cm或5cm×20cm的规格划格,将出芽的种子单粒点播在格中央,然后用过筛土覆盖在畦面上,厚2cm左右。营养钵育苗的,播种前将营养钵内浇透水,单粒点播于营养钵中央,覆土2cm左右。冬春季节播种后应在畦面覆盖地膜保温保湿。5.3.4苗期管理出苗后要保持畦面湿润,小水勤浇;秧苗长至2根茎以后要大水少浇,使地面见干见湿。浇水后要注意中耕除草。苗期温度要控制在夜间13℃~18℃,白天23℃~30℃,早春育苗要加盖小拱棚,夏季育苗要在苗床上覆盖麦秸或遮阳网。2 DB13/T1477—20116定植6.1挖定植沟在经过深翻整平的地面上,沿南北方向,按1.5m行距挖定植沟,沟宽40cm,沟深40cm~50cm。6.2施肥填沟每亩用5000kg堆肥拌土填入沟内。定植沟上部用土填平至地平面,栽笋前5天~7天先将定植沟进行浇水沉实,使定植沟平面低于原地平面5cm左右,两沟间的畦面要整成中间高,两侧低的小拱面。6.3移栽定植待苗龄60天~70天,秧苗地上茎3支以上、根5条~8条时即可移栽。栽笋时先将定植沟内耧平,然后将带土坨的幼苗,按株距25cm~30cm定植,若按南北沟向定植,第一根抽生的嫩茎应放在北面。随挖坑随栽苗,穴径大小以苗坨大小为标准,之后覆土4cm~5cm并压实,然后浇水。此时笋苗鳞茎盘低于水平面13cm~15cm,随着芦笋的生长,再将垄间土分次填回定植沟内,使栽苗深度在15cm左右。7田间管理7.1留母茎及采收根据笋龄、植株生长情况合理选留母茎。1年~2年生低龄笋田,春季留8支~10支母茎后,可进行采收。3年生以上的成年笋田,一般4月上旬开始采笋,采收40天后选留2~3枝母茎,再采收20天左右,之后再选留2支~3支母茎,田间母茎数达4支~6支,采收至9月中下旬,之后使笋田母茎保持在8支~12支,至当年地上部枯黄。7.2植株调整留母茎期间,在笋田栽培行中,每隔10m左右打木桩,木桩高度1.5m左右,两边拉绳将植株固定以防止倒状、方便管理;母茎长至150cm时打顶;植株生长期间及时剪去细弱、病残、衰老、枯死的茎枝;冬季地上部枯黄以后,拔出植株残茬,并带离笋田集中销毁。7.3施肥管理7.3.1肥料种类肥料种类应符合GB19630的规定,生产前期可购买认证过的有机肥;持续有机芦笋生产园区应制定土壤有机培肥计划,如利用芦笋园区杂草发展养殖业(养鸡、鸭、羊)等进行农家肥或堆肥。绝对不能使用化学肥料、不能使用含有转基因的物质如转基因豆粕或经任何化学处理过的物质作为肥料,限制使用人粪尿,必须使用时,应当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充分腐熟和无害化处理。补充钾肥可用草木灰,补充磷肥可使用高细度、未经化学处理的磷矿粉。在施用磷矿粉时应与农家肥经充分混合堆制后使用。7.3.2施肥时期与方法定植前,基肥一般每亩施农家肥5000kg,必要时配施一定数量的矿物源肥料和微生物肥料,于挖定植沟时与土壤混匀施入定植沟内。成年笋田,一般掌握好采收期、母茎生长期、秋发期三个施肥阶段。采收期、母茎生长期每次每亩施农家肥1000kg~2000kg,秋发期每次每亩施农家肥2000kg~30003 DB13/T1477—2011kg,开沟施入,沟深5cm左右,施后覆土。叶面肥根据芦笋生长情况合理使用,但使用的叶面肥必须在农业部登记并获得有机认证机构的认证。7.4水分管理浇水要根据笋龄、植株生长情况、降水、空气和土壤湿度情况而定。定植当年,由于幼苗根系浅,需水量小,应遵循小水多次的原则,土壤湿度保持在60%左右;二年生以上笋田,春季出笋前浇一次水,采笋期每隔10天~15天浇一次水,隔行轮浇,浇小水,土壤湿度应保持在60%~70%;采笋结束后,结合施肥灌大水一次,秋旱时浇水1次~2次,11月中旬浇封冻水。夏季多雨时及时排涝。8病虫害防治8.1防治原则在有机绿芦笋的生产管理中,为保证绿芦笋产品的优质、安全、无污染,在病虫草害防治上应采取综合生态防治措施,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协调各项防治技术,发挥综合效益,把病虫草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并保证绿芦笋产品质量符合有机农产品标准。8.2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以提高芦笋抗病性;设置隔离带隔离菌源;清洁笋田、及时拔除病株残茬、冬季清园以降低病原菌基数;合理密植、整枝搭架以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加强中耕除草、合理水肥、合理选留母茎等农艺措施提高植株长势,增强植株抗病性;行间覆盖黑色地膜防治杂草;有条件的地方采用大棚避雨栽培减少茎枯病的发生。8.3物理防治利用振频杀虫灯诱杀害虫,每60亩至少设置一盏。田间悬挂黄板诱杀蚜虫、蓝板诱杀蓟马,诱虫板规格40cm×25cm,每亩悬挂30块~40块。8.4生物防治积极保护天敌,使用BT、白僵菌等防治芦笋害虫;使用枯草芽孢杆菌防治茎枯病、褐斑病。9采收及时采收,在嫩茎出土后至笋头散开前,用采笋刀沿地面割下,具体长度应根据收购商要求,基部不要留茬。采收后应放于阴凉处,及时交到加工厂。10记录生产档案有机芦笋生产者应建立并保护相关记录,从而为有机生产活动可溯源提供有效的证据。记录应清晰准确,这些记录主要包括以生产环境、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等为主的生产记录。记录至少保存5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