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8 MB
- 11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65.020.01B16DB21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2783—2017核桃楸扁叶甲防治技术规程2017-04-27发布2017-05-27实施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21/T2783—2017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鞍山市林业局、鞍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鞍山市森林病虫害防治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天林、徐艳梅、尚健、徐海滨、刘畅、原忠林、冯孝民、王忠钰、陈作州1
DB21/T2783—2017核桃楸扁叶甲防治技术规程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核桃楸扁叶甲的虫情调查、防治方法。本规程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核桃楸扁叶甲的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0395.1—2009农林机械安全第1部分:总则GB10395.6—2006农林拖拉机和机械安全技术要求第6部分:植物保护机械GB12475—2006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NY/T1276—2007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LY/T1915—2010诱虫灯林间使用技术规程DB21/T2597—2016辽宁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技术规程DB21/T2590—2016辽宁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本文件。核桃楸扁叶甲,在辽宁地区只有核桃楸扁叶甲黑胸亚种GastrolinadepressathoracicaBaly。属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科(Chrysomelidae)扁叶甲属(Gastrolina)。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甘肃;朝鲜、日本、前苏联(西伯利亚东部)。主要危害核桃(JuglansregiaL.)、核桃楸(J.mandshuricaMaxim),其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见附录A。4虫情调查4.1踏查2
DB21/T2783—2017在应施调查林分内,于5月份按预先设计踏查路线进行踏查,逐株观察寄主树木上叶背有无卵块或幼虫,将踏查结果填入附录B。4.2标准地调查4.2.1标准地设置2对踏查达到发生统计起点标准的林业有害生物地块设立标准地。每块标准地在0.2hm左右,标准地内寄主植物至少100株。4.2.2标准地设置数量人工林标准地累计面积原则上不应少于有害生物寄主面积的3‰;天然林不少于0.2‰。4.2.3调查方法在标准地内按对角线法选取标准树30株,目测核桃扁叶甲对树冠的危害程度。将调查结果填入附录C。4.2.4发生面积统计将标准地调查结果汇总填入附录D。4.3危害程度划分标准危害程度分级标准见附录E5防治方法5.1营林措施加强天然次生林的抚育管理,改善生态条件,增强林木生长势和林木抗虫能力,在核桃楸疏林地,种植本地乡土树种,具体技术参照GB/T15781-2009执行。5.2人工物理防治人工摘除虫叶,集中烧毁;人工振落捕杀成虫。5.3生物防治5.3.1保护天敌核桃楸扁叶甲的天敌有益蝽(Picromeruslewisi)、蠋蝽(Armachinensis)、龟纹瓢虫(Propylaeajaponica)、异色瓢虫(Harmoniaaxyridis)等,在采取化学防治措施时,应注意加强天敌的保护。5.3.2助迁瓢虫3
DB21/T2783—2017在每年秋季将收集的龟纹瓢虫、异色瓢虫放在背风室外或山洞中,于翌年成虫开始活动时,在核桃楸扁叶甲发生区释放。5.4化学防治5.4.1喷雾法在成虫、幼虫在树上取食期,喷洒仿生制剂和植物源杀虫剂防治,具体技术按DB21/T2590-2016执行。5.4.2阻隔法越冬成虫上树前、或新羽化成虫越夏上树前,用毒笔、毒环、毒绳等防治成虫,具体技术按DB21/T2590-2016执行。5.4.3放烟法在郁闭度较大的林分也可施放苦参·烟碱烟剂。防治作业中,应按GB12475、NY/T1276的规定,做好安全防护。5.5防治效果调查5.5.1调查内容调查虫口减退率,用虫口减退率表示防治效果。5.5.2调查时间防治效果产生的末期检查一次。5.5.3检查方法防治后,每个防治区设1-2块标准地进行防治调查,采用对角线或平行线抽样法抽取30株样株详查,调查面积、虫口密度、有虫株率、虫态和林分因子等。调查结果填入附录F。5.5.4计算公式有虫株率(%)=(调查有虫株数/调查总株数)×100虫口减退率(%)=(防治前虫口密度-防治后虫口密度)/防治前虫口密度×100有虫株率降低率(%)=(防治前有虫株率-防治后有虫株率)/防治前有虫株率×1004
DB21/T2783—2017附录A(资料性附录)核桃楸扁叶甲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A.1核桃楸扁叶甲形态特征成虫:体长6~8mm,体长方形,背面扁平。头、鞘翅蓝黑色,前胸黑色,有金属光泽,仅两侧区褐黄或褐红色。鞘翅紫色,紫蓝或蓝黑色,或古铜色。触角、足黑色。头小,深嵌入胸部,头顶平,额中央低凹,刻点粗密。触角短,向后稍过鞘翅肩瘤,第2节球形,第3节细长,约为前者的2倍,第4节短于第3节而长于第5节,其余各节向端部加粗。前胸背板宽约为中长的2.5倍,基部狭于鞘翅,前缘凹入颇深;盘区两侧刻点粗深混乱,每个翅面有3条纵肋纹,彼此等距;肩外缘显著隆起。各足跗节末端两侧呈齿状突出。卵:长1.5~2.0mm,长椭圆形,橙黄色,顶端稍尖。幼虫:老熟幼虫体长8.0~10.0mm。污白色,头和足黑色。胴部具暗斑和瘤起。蛹:体长6.0~7.6mm,浅黑色,体有瘤起。A.2核桃楸扁叶甲生物学特性该虫在辽宁省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层、树皮缝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5月上旬成虫开始产卵,5月中旬幼虫孵化,6月上旬老熟幼虫化蛹,6月中旬为新1代成虫羽化盛期,10月中旬成虫开始越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后,以刚萌出的核桃楸叶片补充营养,并进行交尾产卵。雌雄成虫有多次交尾和产卵的习性。每雌产卵量为90~120粒,最高达167粒。卵呈块状,多产于叶背,也有产在枝条上。新羽化成虫多于早晚活动取食,活动一段时间后,于6月下旬开始越夏,至8月下旬才又上树取食。成虫不善飞翔,有假死性,无趋光性。成虫寿命年均320~350d,雌雄性比近1∶1。初孵幼虫有群集性,食量较小,仅食叶肉。幼虫进入3龄后食量大增并开始分散危害,此时不仅取食叶肉,当食料缺乏时也取食叶脉,甚至叶柄。残存的叶脉、叶柄呈黑色进而枯死。幼虫老熟后多群集于叶背呈悬蛹状化蛹。5
DB21/T2783—2017附录B(资料性附录)核桃楸扁叶甲线路踏查表2踏查块编号:踏查块面积(hm):林班/小班:森林类型及树种组成:林龄组:对核桃楸扁叶甲危害的寄主树木在相应的序号中划“√”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调查株有虫株有虫株数(株)数(株)率(%)调查人:调查时间:年月日6
DB21/T2783—2017附录C(资料性附录)核桃楸扁叶甲标准地调查表调查单位:调查地点标准地编号树种组成2林班/小班小班面积(hm)2代表面积(hm)平均胸径(cm)平均树高(cm)林龄(a)海拔(m)坡度坡向害虫数量(条害虫数量(条害虫数量(条标准株号标准株号标准株号/1m延长枝)/1m延长枝)/1m延长枝)111212122231323414245152561626717278182891929102030合计调查人:调查日期:年月日7
DB21/T2783—2017附录D(资料性附录)核桃楸扁叶甲标准地调查汇总表调查单位:发生程度发生面积2(hm)标准地号备注平均虫口密度(条有虫株未发生轻中重/1m延长枝)率(%)合计汇总人:汇总日期:年月日8
DB21/T2783—2017附录E(资料性附录)核桃楸扁叶甲危害程度分级标准受害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备注虫口密度(条/1m延长10<x≤2020<x≤40X>40枝)(x)受害株率%(y)0<y≤3030<y≤50y>509
DB21/T2783—2017附录F(资料性附录)核桃楸扁叶甲防治检查验收调查表施工单位:调查地点:防治面积:防治前虫口密度(条/1m延长枝):防治前有虫株率(%):防治措施:防治时间:年月日标准树号虫口数量(头)标准树号虫口数量(头)116217318419520621722823924102511261227132814291530有虫株数(株)有虫株率(%)虫口密度(条虫口总数(头)/1m延长枝)防治效果:虫口减退率%有虫株率降低率%调查人:调查时间:年月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JT 13-249-2016 福建省湿喷法喷射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 DBJT 14-083-2012 建筑地基安全性鉴定技术规程
- DB12T 417-2010 沙化和荒漠化监测技术规程
- GB∕T 34931-2017 光伏发电站无功补偿装置检测技术规程
- TCECS468-2017 公用终端直饮水设备应用技术规程
- DBJT 13-91-2017 福建省建设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技术规程
- DB21T 2745-2017 平榛优良品种选育技术规程
- DB21T 2769-2017 葛氏鲈塘鳢人工繁殖技术规程
- DB11T 365-2016 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检测技术规程
- DB29-69-2016 天津市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
- DB21T 2801-2017 鸡腿菇发酵料袋式栽培技术规程
- DB33T 2078-2017 松、杉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
- DB12T 664-2016 地热单(对)井资源评价技术规程
- DB12T 464-2012 草坪草病虫无害化防控技术规程
- DB12T 726-2017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程
- DGJ 08-2055-2017 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技术规程
- DB12T 573-2015 滨海设施蔬菜微咸水灌溉技术规程
- JCT 2126.3-2012 水泥制品工艺技术规程 第3部分: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