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5 KB
- 7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628-2011生物遗传资源采集技术规范(试行)Regulationforthecollectionofgeneticresources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2011-09-09发布2012-01-01实施环境保护部发布
目次前言......................................................................II1适用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原则.................................................................15工作程序.................................................................26采集前的准备.............................................................27采集人员.................................................................28采集工具和材料...........................................................29采集方式和对象...........................................................210采集的数量...............................................................311采集样品的处理和贮存.....................................................312采集动物的后处理.........................................................413伦理规范.................................................................414安全措施.................................................................415记录.....................................................................416重复采集.................................................................4I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规范我国生物遗传资源的采集,加强对生物遗传资源的保护,促进生物遗传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我国境内野生生物遗传资源采集的程序、技术规程和注意事项等。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1年9月9日批准。本标准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www.bzfxw.comII
生物遗传资源采集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野生生物遗传资源采集的程序、技术规程和注意事项等。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野生生物遗传资源(动物、植物、大型真菌等)的采集。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函[1988]144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国函[1999]92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生物遗传资源geneticresources具有实际或潜在价值(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价值)的,来自植物、动物、微生物或其他来源的任何含有遗传功能单位的材料,包含物种及物种以下的分类单元(亚种、变种、变型、品种、品系、类型),包括个体、器官、组织、细胞、染色体、DNA片段和基因等多种形态。3.2非损伤性取样non-invasivesampling在不捕获甚至不看到动物的情况下,通过收集脱落的毛发、羽毛、粪便、食物残渣、www.bzfxw.com卵壳、蛹壳等样品的取样方法。3.3非伤害性取样non-destructivesampling通过捕获动物来采集血液、毛发、羽毛、鳞片、脚趾等组织,不对其生理机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取样方法。3.4伤害性取样destructivesampling通过严重伤害甚至杀死动物而获得新鲜肌肉、器官等组织样品的取样方法。4基本原则4.1合法性原则采集生物遗传资源不得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集之前应按相关规定向国家或地方相关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方可实施采集。4.2保护性原则采集生物遗传资源时应首先选择非损伤性取样,其次是非伤害性取样,除非特殊需要不得进行伤害性取样。应控制采集样品的量,尽量减少对生物体的影响和伤害。不得因为采集活动破坏物种的种群和栖息环境。4.3来源披露原则所采集的生物遗传资源必须披露其确切来源,包括采集的时间、地点、分类地位等信息。1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5工作程序采集生物遗传资源的基本程序包括:采集前的准备、实施采集、样品的处理和贮存、记录等。6采集前的准备6.1采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野生植物的遗传资源(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向相关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方可实施采集。需在自然保护区内采集遗传资源,应向保护区管理机构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方可实施采集。6.2采集重点保护和濒危生物的遗传资源之前应充分研究其形态、生理和分布,避免因采集活动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6.3采集之前应制定完备的采集方案,了解野生生物的分布区域,根据当地自然情况制定采集路线图,避免漫无目的的采集活动破坏自然栖息地。6.4采集路线应采用从生物种群(居群)的分布边缘向中心地带推进的方式,优先采集种群(居群)边缘分布的个体。如在保护区内采集,应按照实验区、缓冲区的顺序行进。7采集人员应对采集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使其掌握目标采集物种的分类学、形态学知识以及生活习性、栖息环境和捕捉技巧等。www.bzfxw.com8采集工具和材料8.1捕捉工具包括:捕捉网、自制陷阱和麻醉枪(针)等,应根据采集对象进行选择。8.2处理器材包括:剪刀(医用或科学级的)、解剖刀、镊子、带帽塑料试管(或离心管)、带帽广口瓶、滴管、封口塑料袋、锡箔盒、乳胶手套、手摇离心机等。器材应事先洗净并消毒,避免污染组织和传染疾病。8.3记录工具包括:记号笔、标签纸、铅笔等。8.4处理和贮存材料包括:蒸馏水、液氮、干冰、90%~100%乙醇、DNA缓冲液、抗凝剂等。9采集方式和对象9.1基本要求遗传资源采集时应首先选择非损伤性取样,可通过收集动物脱落的毛发或羽毛、粪便、食物残渣、卵壳、蛹壳等样品,从样品残留的细胞中提取遗传资源。在无法进行非损伤性取样或需要较高质量的遗传资源时,可采用非伤害性取样。除非特殊需要不得进行伤害性取样。各生物类群的常用非伤害性取样方式见9.2-9.7。2
9.2哺乳动物大型哺乳动物可用麻醉枪击捕捉;小型哺乳动物如啮齿类等可采用捕笼活捕,然后用麻醉针麻醉。捕到哺乳动物后,采集带有毛囊的毛发或自颈(耳)静脉采血。采集对象以成熟个体为主,尽量不捕获幼体和繁殖期、哺乳期的母体。9.3鸟类鸟类可用网捕,网眼大小根据鸟类体型变化。依据鸟类习性选择在其出没的林缘、水域、草地等地点设网。捕到鸟类后,采集羽毛或翅(腿)静脉采血。9.4两栖、爬行动物两栖、爬行动物可采用陷阱、网具、套索等方法捕捉,捕获后剪取其脚趾或尾尖。9.5鱼类鱼类采用渔网捕捞,网具选择和网眼大小根据鱼类体型来定。捕获后剥离鳞片或剪取鳍条。9.6无脊椎动物应根据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及其生活习性制定采集方法。对于飞行昆虫可采用网扫、灯诱捕捉;爬行的昆虫和软体动物等可采用陷阱捕获;水生和底栖的软体动物、扁形动物和节肢动物等可采用抄网、拖网、采泥器等工具捕捞。获得无脊椎动物后,采集翅、壳、肌肉等组织。9.7植物和大型真菌植物和大型真菌的采集应参照动物非伤害性取样的原则,可采集新鲜的叶、芽、花、种子、子实体等组织,尽量不采集地下的根、茎。www.bzfxw.com10采集的数量应尽量采集少量的样本,一般50µl血液或200mg组织即可。如果研究或开发工作需要,可适当增加采集量,但不得对生物体正常生长、繁殖和活动造成影响。需严格控制重点保护和濒危物种的采集量。11采集样品的处理和贮存11.1采集时应戴经过消毒的乳胶手套,使用镊子夹取样本,样本采集后用蒸馏水冲洗。11.2动物组织放入干净的塑料管或广口瓶中,密封后放入液氮或干冰中贮存,也可滴入90%~100%的乙醇或DNA缓冲液将组织浸泡保存。11.3血液样品中应加入抗凝剂充分混匀,然后等待其自然沉降或使用手摇离心机进行离心,将血细胞和血浆分离,弃去血浆,将血细胞放入液氮或干冰中贮存。11.4植物组织放入塑料袋中,按1:10的比例加入硅胶,然后挤出其中的空气,袋口封闭后放入锡箔盒中避光保存。11.5采集的样本至少要分两份贮存,以规避风险。样品应在1周内送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或长期保存。3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12采集动物的后处理对于采集完遗传资源的动物不能弃之不顾,应对其创口进行止血和消毒,等待其完全苏醒后原地释放。不得将动物带到原栖息地之外释放。13伦理规范对活体动物进行处理时,操作应快速、谨慎,尽量减轻其痛苦。14安全措施采集野生动物遗传资源时要做好充分的安全防范措施。在捕捉和处理猛兽、毒蛇等危险性动物时要注意安全,避免为其所伤。对于潜在疫源动物如啮齿类、鸟类等,应注意防疫保护,必要时进行免疫注射。15记录15.1采集的遗传资源样本要及时进行编号标记,做好详细的档案记录,以便向相关主管部门和保护区备案。15.2档案记录的基本内容至少应包括:(1)采集人的基本信息(姓名、身份证号、所属机构、地址、联系方式);(2)审批部门和审批文号;(3)采集的目的(写明所采集遗传资源的使用目的);(4)采集的时间;www.bzfxw.com(5)样本编号;(6)采集的地点信息(地理位置、植被类型、栖息地状况、经纬度坐标、海拔高度、温度、湿度、照片等);(7)采集遗传资源基本信息(中文名、学名、分类地位、采集形态、采集数量等)。16重复采集一般地,采集者重复采集时必须再次提交申请。但是对于科研目的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可以和相关主管部门共同商定,签订一定期限的采集计划书。————————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hj519-2009 废铅酸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 hj527-2010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 hj563-2010 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
- hj562-2010 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 hj564-2010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 hj606-2011 工业污染源现场检查技术规范
- hj607-2011 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 hj612-2011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石油天然气开采
- hj622-2011 环境保护应用软件开发管理技术规范
- hjt164-2004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 hjt165-2004 酸沉降监测技术规范
- hjt177-2005 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技术规范
- hjt298-2007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
- hjt301-2007 铬渣污染治理环境保护技术规范
- hjt338-2007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 hjt353-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
- hjt354-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
- hjt352-2007 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 交换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