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5.74 KB
- 11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NDB35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T966—2009代替GB×××××—××××工业锅炉水质节能维保安全技术规范2009—12—29发布2010—01—30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CN目录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总则------------------------------------------------------------------14锅炉补给水处理-------------------------------------------------------25锅内水处理------------------------------------------------------------46蒸汽或冷凝水回收利用--------------------------------------------------57锅炉除垢处理----------------------------------------------------------68锅炉水质安全----------------------------------------------------------69锅炉水质维保----------------------------------------------------------7
DB35/T—2009前言本标准的编写格式和表述内容按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规定进行编写。本标准由石狮市技术监督所提出。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石狮市技术监督所。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石狮市宝益织造印染有限公司、石狮市永丰印染有限公司、石狮市凌峰漂染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应炜刘晓文郭雯雯II
ICN福建省工业锅炉水质节能维保安全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额定出口蒸汽压力小于3.8MPa,以水为介质的固定式蒸汽锅炉和汽水两用锅炉水处理维护保养、节能减排、检验检测及监督检查的技术要求。以水为介质的固定式承压热水锅炉可参考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与本标准。GB/T13922.2水处理设备性能试验离子交换设备GB/T13922.3水处理设备性能试验过滤设备GB/T1576工业锅炉水质GB/T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GB/T16811工业锅炉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与监测GB/T10180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GB/T18300自动控制钠离子交换器技术条件GB/T50109工业用水软化除盐设备技术条件HG/T3134流动床钠离子交换水处理设备技术条件JB/T2932水处理设备技术条件GB/T19249反渗透水处理设备JB/T10325锅炉除氧器技术条件HGJ32-1990橡胶衬里化工设备》HGJ34-1990《化工设备、管道外防腐设计规定》GB/T12712-91《供热系统凝结水回收及蒸汽疏水阀技术管理要求》JC/T587-1995《纤维缠绕增强塑料贮罐》HG/T20696-1999《玻璃钢化工设备设计规定》GB/T18175-2000《水处理剂缓蚀性能的测定旋转挂片法》GB/T16632-1996《水处理剂阻垢性能的测定碳酸钙沉积法》《锅炉水处理监督管理规则》《锅炉化学清洗规则》《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3总则3.1为了促进工业锅炉合理维护保养、科学节能减排,防止因结垢、盲目排污和冷凝水利用率低而造成热能的浪费,制定本规范。3.2工业锅炉应采用锅外水处理和锅内加药水质调节相结合的方式,并有可靠的锅炉水处理设施和锅内水处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缓结垢、腐蚀,确保水、汽质量合格。3.3本规范范围内的锅炉补给水一般应进行必要的处理,对GB/T1576-2008规定的可以单纯采用锅内加药处理的锅炉,应加强水质监督。锅炉的结垢速率应符合下列规定值:———除盐水作补给水的锅炉结垢速率<0.1mm/a;———软化水作补给水的锅炉结垢速率<0.2mm/a;
DB35/T—2009———单纯采用锅内加药的锅炉结垢速率<0.5mm/a。结垢速率超过本标准规定的,应查明原因,进行整改。3.4锅炉水质的各项指标应符合GB/T1576-2008的规定,若不合格,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处理措施。3.5有锅外水处理的锅炉房应设置化验室或化验场地,配备化验设施,应具备化验与锅炉能耗相关的硬度、碱度、PH、氯离子、溶解固形物、磷酸根的能力。有条件的可配置亚硫酸根、铁离子、电导率检测仪器和仪表。锅炉带汽轮发电机的还应具有化验二氧化硅、钠的能力。化验仪器必须完好,并在法定部门的检定校核周期内。3.6锅炉使用单位应按《锅炉水处理监督管理规则》、《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以及锅炉数量、参数、补给水处理方式等配备相应的经考核机构考核合格的专(兼)职水处理作业人员。3.7锅炉水汽取样器的安装和取样点的布置应根据锅炉的类型、参数、水汽质量监督的要求(或试验要求)进行设计、制造、安装和布置,以保证采集的水样有充分的代表性。锅炉原水、补给水、给水(有热力除氧器的给水取样点应设在除氧水箱下降管上)、锅水、回水应设取样点:对蒸汽质量有要求时,应设蒸汽取样点。温度较高的锅水、热力除氧器出水、蒸汽、回水等应该配备取样冷却装置。取样冷却器应有足够的冷却面积。以保证水样流量为500~700mL/min,水样温度≤40℃。热力除氧器、蒸汽取样管材质宜采用不锈钢。3.8加强锅炉水质监督,严格执行锅炉水质相关制度,防止锅炉受热面、蒸汽流通部位和冷凝水回收系统结垢、腐蚀和积盐。水处理作业人员每4小时至少化验一次补给水、给水、锅水、冷凝水水质,并根据化验结果,调整水质。3.9离子交换器接近失效前,应加强监督,防止不合格水漏过。自动控制离子交换器和流动床软化器的运行参数应根据原水水质进行设定。软化器再生后除了化验硬度,还应化验氯离子含量,防止再生废液漏过。3.10应科学合理地排污,既保证水汽质量合格,同时减少排污造成的燃料浪费。有条件的,应通过热能回收装置将排污水的热能回收。3.11应最大限度地提高蒸汽或冷凝水回收利用率,充分回收热能和水量,有条件的,应尽量采用冷凝水闭式回收,促进节能减排工作。3.12为了防止锅炉腐蚀产物转化为铁垢,杜绝电化学腐蚀,备用或停用的锅炉应做好防锈蚀保护工作,3.13新安装锅炉,在投运前应进行碱煮,使金属受热面形成良好的钝化保护膜。并消除生成水垢的诱导因素。对于安装后锅炉腐蚀较严重,且沉积物较多的锅炉,可按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对新装锅炉进行化学清洗。3.14锅炉水处理是保证锅炉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不能以化学清洗代替正常的锅炉水处理工作。3.15锅炉采取水处理节能技改措施(水处理改造、锅内加药、除垢等)前后,宜按GB/T10180的要求进行锅炉热效率测试,或进行能耗测算,对节能技改措施实施前后进行效益比较。4锅炉补给水处理4.1应当根据锅炉的类型、参数、原水水质、补给水量、锅炉水汽质量要求、锅炉排污率和GB/T1576-2008标准,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能、环保的补给水处理工艺。4.2补给水处理工艺设计4.2.1水处理系统的水质和制水量应满足锅炉参数和类型的需要,保证连续、稳定、可靠供给的补给水。工业锅炉水处理设计符合GB/T50109。4.2.2水处理设计文件至少应包含设计图样、设计计算书和安装说明书,设计单位应对设计文件的正确性、完整性负责。4.2.3设计时,应掌握所选用的设备、材料(包括防腐材料)、药剂、离子交换树脂、滤料、阀门及仪表的供应情况(包括质量、价格、包装和运输方式)4.2.4设计前应对水源四季水质进行全分析,并选择有代表性的水质分析资料,作为设计依据,编写2
DB35/T×××—××××设计计算说明书,并用最差水质对水处理系统进行校核。所需资料宜符合下列规定:A地表水、再生水为全年逐月资料,共12份B地下水或海水为全年每季资料,共4份4.2.5水处理设计时,应有废水处理设施,保证排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4.2.6进行水处理工艺设计计算时,应考虑适当的运行周期和备用设备,确保供给充足、合格的锅炉补给水。4.2.7离子交换系统设计计算说明书至少应有以下内容:系统额定处理量、运行周期、自用水耗、再生剂耗量、运行参数、再生工艺及参数。4.2.8反渗透、电去离子软化系统设计计算说明书至少应有以下内容:运行参数、出水水质、原水回收率、电耗、保护系统和措施。4.2.9水处理工艺统计至少有以下设计图:水处理设备平面布置图、水处理设备系统图、水处理设备安装图、程序控制原理图(有程序控制装置的)。4.2.10水处理设施的扩建或改建设计,应充分合理利用原有的建筑物和水处理设施。4.2.11水处理设计,应在不断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慎重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4.3水处理设备4.3.1水处理设备制造质量水处理设备制造质量应该符合JB/T2932、GB/T18300、GB/T19249、HG/T3134、JB10325的规定。4.3.2水处理设备上必须有铭牌,铭牌应固定在设备的明显部位,铭牌应包括下列内容:制造厂名称及商标、产品名称及型号、主要技术参数、产品编号和制造日期、设备净质量及荷载、外形尺寸。4.4水处理设备的安装工业锅炉水处理设备的安装施工。应当符合设计图纸和制造厂的有关技术文件。水处理设备、管道、阀门安装正确,无泄露。设备及管道均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标识。4.5水处理设备的调试4.5.1水处理设备调试完毕,其出水质量、设备出力、再生剂消耗、自用水耗(原水回收率)和电耗应符合设计要求。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查明原因,消除缺陷,否则水处理设备不得投入使用。4.5.2机械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调试项目:运行周期、运行流速、出水质量、压力降、反洗强度、反洗时间、滤料膨胀等。过滤器特性试验方法参照GB/T13922.2。4.5.3离子交换设备的调试项目:反洗强度、再生参数、置换时间和水量、清洗时间和水量、运行工况、出水水质、设备出力、运行周期、水耗、再生剂耗量和树脂的工作交换容量。再生废液经处理后应符合GB/T8978的要求。4.5.4离子交换设备的特性通过压差、流量、树脂体积测量及化学测量等确定,试验方法参照GB/T13922.2。4.5.6电去离子软化设备、反渗透设备调试项目:产品水水质、脱盐率、原水回收率、保护装置。4.6水处理作业人员应做好水处理设备运行和再生操作记录,当设备运行失效或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再生和处理,确保补给水质量能满足给水质量要求。4.7补给水质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补给水质量硬度碱度电导率(25℃)补给水水处理方式mmol/Lmmol/LμS/㎝标准值期望值3
DB35/T—2009钠离子交换软化系统出水≤0.030——————沉淀软化-离子交换软化系统出水≤0.0300.8~1.2————氢-钠离子交换系统出水≤0.0300.3~0.5————电去离子软化系统出水≤0.030————≤200.0一级反渗透脱盐系统出水≤0.030————≤100.0一级反渗透-钠离子交换脱盐系统出水≈0————≤100.0二级反渗透脱盐系统出水≈0——≤10.0≤5.0一级化学除盐系统出水≈0——≤10.0≤5.04.8水处理作业人员采用必要的监测手段对补给水的质量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每次监督的时间、项目、数据及采取的相应措施,均应当详细填写在水质化验记录表上,每月统计水质合格率。4.9补给水处理设施经济运行指标离子交换设施和反渗透脱盐设备经济运行效果应符合GB/T16811中的相关规定。4.10补给水溶解固形物最高允许含量按式(1)计算:RGB=(P×RGG)÷[100%-δ+P(1-β)]…………(1)式中:RGB—补给水溶解固形物最高允许含量,㎎/L;P—锅炉最高允许排污率,%RGG—锅水允许溶解固形物含量(按GB/T1576-2008执行),㎎/L;δ—蒸汽冷凝水回收利用率,%β—锅炉排污扩容器的分离系数,一般工业锅炉排污扩容器的分离系数为0.15。5.锅内水处理5.1锅内加药5.1.1工业锅炉应根据水质要求进行人工加药或配置自动加药装置。药剂使用前必须进行相应的质量复验和性能检测。5.1.2按照GB/T1576-2008规定,应采用化学除氧的锅炉须增设加药设施。加化学除氧剂宜使用自动加药装置,加药箱宜设水封,防止空气氧化和有害物质危害作业人员健康。加药泵宜与给水泵连锁,给水泵启动时,加药泵自动将除氧剂加到给水中。5.1.3缓蚀阻垢剂宜直接加入到给水中,不宜投加到软化水箱。在配制药品时,应采用补给水配制,不允许采用生水配药。药剂应充分溶解,对于难溶药品,可选用加温或其它方法溶解后,再加入加药箱内。药箱底部应有排污阀,并经常清除沉渣,以免沉积物带入锅内。对于相互间易发生反应的药剂,应分别配制,分别加入。5.1.4加药装置和缓蚀阻垢剂应满足锅炉不同运行工况的水质调节处理。5.1.5锅炉使用单位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做好锅水或给水加药处理工作,确保给水和锅水符合GB/T1576-2008的规定,并记录加药种类、数量和时间。5.2锅炉排污5.2.1锅炉正常排污率应符合下列规定值:——以除盐水(或纯净水)为补给水的锅炉≤2.0%——以软化水为补给水的锅炉≤10.0%——单纯采用锅内加药的锅炉≤10.0%为降低锅炉能耗,减少排污热损失。在保证锅水各项指标合格前提下,尽量把锅炉排污率控制在较低值。5.2.2因补给水溶解固形物过高,造成锅炉排污率超过本标准允许值时,应改进水处理方式,或提高蒸汽冷凝水回收利用率。4
DB35/T×××—××××5.2.3为了节能减排,当锅水碱度、pH超标时,宜优先采用加药进行水质调整处理,不宜经常通过排污来降低锅水碱度、pH。5.2.4锅炉排污量应根据锅水溶解固形物(RGB)含量的大小确定。每次排污前应检测锅水溶解固形物的浓度,不得盲目排污,应依据检测指标科学排污。锅水溶解固形物控制在GB/T1576-2008规定值的85%~95%范围内为宜。具体操作方式可通过实验得出每台锅炉的固氯比K,控制锅水氯离子含量在RGB/K值的85%~95%范围内,通过快速检测锅水的氯离子含量来调整锅炉的排污量。5.2.5对原水碱度较高的水源,或者利用其他回水作为补给水补充碱度较高时。应通过排污率的测定,在保证锅水碱度合格前提下,确定是否采用锅外降碱处理,或提高冷凝水回收利用率。5.2.6贯流式锅炉由于水容积小而蒸发速率很高,在锅炉负荷较大的情况下,自动排污量不能过大。为了有效降低锅水浓度,宜在汽水分离器下部设置一个排污管,将一部分汽水分离后高浓度的锅水排放掉。贯流锅炉汽水分离器中返回到下集箱的疏水量,应保证锅水符合1576的规定。5.2.7水处理作业人员应每班如实、认真做好排污记录,并计算和统计锅炉排污率。5.2.8锅炉排污率按式(2)计算:---P=ClJ÷(ClG-ClJ)×100%………………(2)式中:P—锅炉排污率,%-ClJ—给水氯离子含量,㎎/L-ClG—锅水氯离子含量,㎎/L5.2.9锅炉有连续排污且排污水量较大时,宜安装连续排污扩容器或加装排污水换热器。5.2.10停(备)用时间小于3天的锅炉,不宜排空锅水,一般在停炉前通过加药泵加入停炉保护剂,再转为热态备用。5.3对有条件的可安装锅炉给水自动监测、自动加药、自动排污系统装置,合理控制炉水指标、科学合理控制排污率。6蒸汽或冷凝水回收利用6.1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工业锅炉宜设置蒸汽或冷凝水回收系统,并根据系统和水汽特性设置加药或者除铁设备。6.2在蒸汽管网系统中,用汽设备产生的冷凝水,在技术上可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必须回收,冷凝水回收率不得低于70%。6.3无蒸汽或冷凝水回收系统的在用工业锅炉,经技术经济比较,有回收使用价值的,应有计划的安排增设蒸汽或冷凝水回收系统,并确定设置加药或者除铁设备。6.4应根据回水可能受到的污染情况,设置水质监测及净化装置予以监测回收或净化回收,水质不合格的应处理合格后方可回收使用。确实不能回收的也应设法回收其热能。6.5回收使用的蒸汽或冷凝水应根据其污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6.6冷凝水回收系统设计确定的依据6.6.1冷凝水的流量、温度、压力、含油量、含铁量等参数及送出方式等条件。6.6.2全厂总平面图、区域图、竖向图。6.6.3用汽设备对疏水有无特殊要求,如:是否需要排饱和水,是否需要及时排出不凝结性气体。6.7回收使用的蒸汽或冷凝水质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蒸汽、冷凝水质量硬度mmol/LpH总铁㎎/L总铜㎎/L总铝㎎/L油㎎/L标期望有铜、铝无铜、铝标准值期望值标准值期望值标准值期望值标准值准值系统系统值5
DB35/T—2009≤≈07.0~9.08.5~10.≤0.30≤0.10≤0.10≤0.050≤0.30≤0.10≤2.00.00306.8冷凝水回收率评定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评定级别评定指标优冷凝水回收率大于或等于90%合格冷凝水回收率大于或等于70%,小于90%不合格冷凝水回收率小于70%6.9蒸汽疏水阀完好率评定指标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评定级别评定指标优蒸汽疏水阀完好率大于或等于95%合格蒸汽疏水阀完好率大于或等于90%,小于95%不合格蒸汽疏水阀完好率小于90%6.10热力系统中的热交换器为表面式换热器,若蒸汽或冷凝水所含的挥发性碱性物质泄露到被加热介质时,不会造成不良影响的,宜采取加药处理,控制蒸汽或冷凝水的pH,防止CO2对金属材料的腐蚀。6.11热力系统中的热交换器为表面式换热器,但蒸汽或冷凝水所含的挥发性碱性物质可能对被加热介质造成不良影响的,不宜采取加药处理,冷凝水应采取除铁处理。6.14冷凝水回收尽量采用闭式回收。6.15回收的冷凝水作为锅炉给水用时,必须符合GB/T1576-2008锅炉给水水质标准的有关规定,达不到上述标准时必须进行水质处理,合格后方可供锅炉使用;若处理后仍不合格,可不必处理,另供它用。7锅炉除垢处理7.1锅炉结生水垢时应采取碱煮、酸洗或运行除垢的方式进行清除,原则上不采取大面积机械除垢方式。7.2当锅炉水垢覆盖率和水垢厚度达到《锅炉化学清洗规则》的规定时或受热面有严重锈蚀时,锅炉应酸洗除垢。锅炉化学清洗工艺、清洗质量及清洗后的检验必须按照《锅炉化学清洗规则》的规定执行。7.3锅炉清洗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并接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实施的锅炉清洗过程监督检验。7.4锅炉运行除垢时,锅水水质应符合GB/T1576-2008的规定。要科学控制加药量、排污率和锅炉负荷,防止除垢药剂被蒸汽携带而影响蒸汽质量。防止受热面因脱落的水垢堵塞或淤积而过热烧损。7.5锅炉碱煮除垢时,除垢率应符合《锅炉化学清洗规则》的相关规定,碱煮完毕应及时清洗锅内脱落的水垢,防止受热面因脱落的水垢堵塞或淤积而过热烧损。7.6停炉时应采取保护措施,停用时间超过1个月且没有采取有效停炉保护措施的锅炉,重新开炉前应进行煮炉除锈。8锅炉水质安全8.1水处理设备性能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不得使用。6
DB35/T×××—××××8.2阻垢率<85%、缓蚀率<98%的缓蚀阻垢剂不得使用。阻垢率的评价标准参照GB/T16632-1996《水处理剂阻垢性能的测定碳酸钙沉积法》执行,缓蚀率的评价标准参照GB/T18175-2000《水处理剂缓蚀性能的测定旋转挂片法》执行。8.2如果锅炉水质不合格,经连续7天处理仍无明显好转,水质恶化可能导致锅炉快速结垢、腐蚀,且危及锅炉安全运行时,应停炉整改。8.3锅炉运行时不得添加酸性阻垢剂或除垢剂。8.4解析除氧装置会使给水中二氧化碳急剧升高,为了提高蒸汽或冷凝水回收利用率,不得使用解析除氧装置。8.5冷凝水被污染时,必须采取措施,将泄露入冷凝水中的结垢、腐蚀性物质除掉后,方可直接与补给水混合回收利用;或者通过表面换热的方式将热能交换给补给水。为了减少二氧化碳对热力系统的腐蚀,阻垢剂中不得含有碳酸钠和重碳酸钠。9锅炉水质维保管理9.1有配置化验室和专职化验员的使用单位其维保工作可由企业自行负责进行。未配置化验室和专职化验员的使用单位须委托锅炉维保单位进行水质维保,以确保锅炉水质达到GB/T1576-2008的要求。9.2工业锅炉水质维保工作须按照《GB/T1576-2008工业锅炉水质》、《GB/T13922.2水处理设备性能试验离子交换设备》、《GB/T13922.3水处理设备性能试验过滤设备》《GB/T16811工业锅炉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与监测》等标准要求执行。9.3从事工业锅炉水质维保的单位必须具备如下基本条件:9.3.1具有法人资格并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具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并制订安全操作规程;9.3.2具有相应的持证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具有化学化工类中、高级职称的至少各有一人。9.3.3实验室面积至少满足如下要求:2序号功能面积(m)1加热室102精密仪器室103分析室25合计459.3.4实验室配有相应的检测仪器、设备和分析手段,一般应配备如下分析仪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数量备注1电子精密天平称量200g感量0.1mg12高温炉最高温度1200·C1带恒温装置3电热干燥箱额定温度250·C14钠度计测量范围:PNa0~715数字式电导率仪16PH仪17分光光度计18冰箱19极谱仪1有条件应购买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lt 799.3-2002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3部分:生产性噪声监测
- dlt 799.4-2002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4部分:生产性毒物监测
- dlt 799.3-2010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3部分:生产性噪声监测
- dlt 799.5-2002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5部分:高温作业监测
- dlt 799.6-2002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6部分:微波辐射监测
- dlt 799.5-2010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5部分:高温作业监测
- dlt 799.7-2002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7部分:极低频电磁场监测
- dlt 799.7-2010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7部分:工频电场、磁场监测
- dlt 799.4-2010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4部分:生产性毒物监测
- dlt 1200-2013 电力行业缺氧危险作业监测及防护技术规范
- gbz 29328-2012 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及自备应急电源配置技术规范
- dlt 5190.4-2004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第4部分电厂化学
- dlt 5445-2010 电力工程施工测量技术规范
- gbt 15148-2008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 gbt 50479-201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设备柜(屏)工程技术规范
- sdj 279-90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
- syt 0 441-2010 油田注汽锅炉制造安装技术规范
- (93)gb-t 1219-2000几何量技术规范 长度测量器具指示表 设计及计量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