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8 MB
  • 22页

8专题八:生物与环境、生物固氮及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四川高考·名校优选优·过关预测卷·生物专题八:生物与环境、生物固氮及微生物与发酵工程(A卷 过关卷)试卷说明:本专题考察范围包括生态因素、种群和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人与生物圈、微生物的类群、营养、代谢、生长,发酵工程简介。考察能力包括:1.理解生态、固氮、微生物和发酵工程等知识要点,包括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共生固氮微生物与自生固氮微生物、生物固氮的意义、生物固氮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及作用、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培养基的种类、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微生物代谢的调节、微生物代谢的人工控制、微生物群体的生长规律、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应用发酵工程的生产实例、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发酵工程的应用2.识别和分析图表及曲线,如能量流动图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种群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共生、捕食、竞争的关系曲线,进行实验设计时得出的数据和结果的表格或曲线图、柱形图等。3.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考察学生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分析并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4.考察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在渔业生产中合理确定捕捞量等。第Ⅰ卷基础知识目标检测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B.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D.能量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2、.许多鸟类在春夏之际交配繁殖,启动这种繁殖行为的外界因子是()A.温度B.降水C.光照D.食物3.下列有关干旱区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食物链少,抵抗力稳定性强B.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恢复力稳定性强C.经干旱环境长期诱导,生物体往往发生耐早突变D.种群密度是限制干旱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4.关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B.高温多雨,分解者的活动旺盛C.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强D.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物种的种群密度5.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其去路不包括下列哪项()A.被次级消费者获得B.被第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获得C.通过呼吸作用消耗D.被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散发到环境中去6.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正确叙述是()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③植物都是生产者④动物都是消费者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A.②B、②③C.③④D、②⑤7.下图为四组生物:A地衣中的藻类与真菌;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细菌与噬菌体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②ba③ab④abab①22 A.A、B、C、D对应的曲线图为②①③④B.A、B、C、D对应的曲线图为③②①④C.若四对种间关系生物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为图②D.若狐死亡,则兔大量繁殖8.下列关于种群叙述正确的是()①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⑤种群密度的大小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A.①③⑤B.②④C.②④⑤D.③⑤9.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数量保持在2/K水平。因为这个水平上()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B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C种群数量最大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10.在制作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下列哪项做法将会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为了防止病原体对动植物的侵害,用蒸馏水代替自来水B.给予生态瓶一定的光照C.向生态瓶中添加一些分解者D.向生态瓶中通入一定量的空气11.某同学在进行探究大肠杆菌群体生长规律实验时,正确操作是()A.在调整期扩大接种B.随时调整pHC.在稳定期连续培养D.定期检测菌体数目12.下列关于固氮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种根瘤菌能侵入所有种类的豆科植物  B.豆科植物与其根瘤内的根瘤菌互利共生  C.土壤中的根瘤菌不能固氮    D.具有根瘤的豆科植物能以氮气为氮源  13.根据下面的碳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1)从微观上看,过程③主要是在细胞内中进行的。(2)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③表示的是。④表示的是。(3)参与过程④的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是;它们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4)太阳能照射到地球表面后,大部分被吸收并通过各种方式转化为热量,热量最后以形式再辐射,如果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产生效应。(5)从上图可知,减缓温室效应的最关键的措施是:①;②;③。14.湿地是地球上生物生产力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它是天然的蓄水库,并能过滤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进而改善水质,被喻为“地球之肾”。湿地类型众多,如红树林、河流、湖泊和稻田等。(1)湿地由于其特殊的水文及地理特征,具有等生态功能。(2)在红树林等湿地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通过过程被固定在有机物中,并沿着进行传递。(3)与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湖泊相比,稻田的稳定性较低。(4)调查表明,我国相当一部分湖泊已不同程度富营养化,原因是含氮、磷等元素丰富的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湖泊的限度,使其自动调节能力下降,富营养化水体中造成鱼类大量死亡的原因有等。22 15.此图为细菌生长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段为期,CD段为期,DE段为期。(2)大量合成细胞分裂所需的酶和ATP的时期在期,若扩大再生产选取菌种最好在期,该期细菌的增长呈型增长。(3)从BC段进入CD段的原因有、、等。发酵工业为了获得较多的代谢产品,需延长期,此时除了要适当补充营养物质外,还应严格控制的条件有、、等。(4)若在培养中灭菌不严格混入了青霉菌,那么初期出现的生态学现象是,一段时间后发现细菌,原因是。(5)从生存斗争角度考虑,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期,形成这一态势的主要生态因素是。(答出两点即可)(6)若在培养基配制中不小心加入过量NaCl,为不浪费培养基,则可用于培养。若要鉴定其中是否混有大肠杆菌,则可加入观察鉴定,若要培养圆褐固氮菌,则可用培养基。第Ⅱ卷能力应用提升检测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是固定不变的B.群体的增长可以按照“J”型曲线无限增长C.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D.呈“S”曲线增长的种群,其出生率总是稳定不变2.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小生态瓶,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下面罗列了设计生态瓶应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D.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3.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A.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生物B.海南岛上的红树林中的生物C.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D.内蒙古大草原上的生物4.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若草固定的能量相同,则下面哪一个食物链中鹰获得的能量最多()C.草→昆虫→青蛙→蛇→鹰D.草→昆虫→食虫鸟→鹰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种蜣螂专以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6.右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假如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子,2/5来自老鼠,那么鹰若增加20克体重,则最多要消耗植物多少克()A.5500B.7800C.5600D.360022 7.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C.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D.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8.在河流生态系统受生活污水轻度污染后的自动净化并恢复原状的过程中,下列选项最后出现增长高峰的是()A.藻类B.以细菌为食的原生动物C.细菌D.水中溶解态有机物9.以下能正确说明微生物代谢中酶活性调节的是()A.只要一种代谢产物积累,酶活性就下降B.代谢产物将使直接形成此化合物的酶活性下降时间个体数ⅠⅡⅣⅢC.细胞膜透性的改变,可解除代谢产物对酶活性的抑制D.控制生产条件是人们对酶活性调节的唯一手段10、右图中曲线Ⅱ表示的是牛被引入某孤岛后的种群数量变化。如果当初被引入的是羊,则羊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为()A.IB.ⅢC.IVD.V11.右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增长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D.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12、右图是一个陆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不止一个B.辛从食物链甲→丙→乙→丁→辛获得的能量最少C.一般情况下,若丙种群数量下降1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D.既存在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的只有丁和辛13.广东省卫生厅2004年发布的第7号食品安全预警通告,提醒消费者要慎食个体较大的珊瑚鱼等海产品,谨防雪卡毒素。雪卡毒素是—种由海洋微生物产生的神经毒素,粘附在海藻或死去的珊瑚表面,通过食物链富集到肉食性的大珊瑚鱼(指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海域的珊瑚礁周围和近海海岸的石斑鱼等)体内。雪卡毒素是脂溶性聚醚类化合物,无色无味,耐热,不易被分解,主要存在于珊瑚鱼的内脏.肌肉中,尤以内脏中含量最高。(1)根据上述材料写出一条雪卡毒素富集到大珊瑚鱼的食物链:。(2)专家提醒消费者要特别注意慎食个体较大的珊瑚鱼,其理由是:。(3)珊瑚礁覆盖了地球表面的1%,生物多样性丰富,但日渐盛行的网箱养殖会破坏珊瑚生存环境。因为网箱养殖的残余饵料很多,鱼类的排泄物也多,造成水质富营养化,导致大量繁殖,海水中的降低,严重影响珊瑚的生存。14.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其花粉是重要的过敏源。图示路旁的一片闲散地,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此地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22 年份种名0102030405豚草0.30.61.11.52.3狗尾草10.09.286.85.5曼陀萝3.02.11.10.30.1龙葵3.02.00.400灰绿藜3.22.81.71.30.6①调查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②很显然,豚草与表中所列本地植物呈竞争关系,它们相互争夺。③请在下图中绘出豚草和灰绿藜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图1915.请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1)生态系统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两种成分组成。(2)下表列出三种生态系统在地球上所占面积比、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现存量以及被食量。生态系统类型面积比净生产量(109吨/年)现存量(109吨)被食量(109吨/年)热带雨林137.4765.02.6荒漠0.913.560.02.0海洋21.155.04.020.21)热带雨林的生产者主要是________,海洋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主要是_______。2)影响热带雨林净生产量的主要无机环境因素是_____,而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则是__。3)据表资料,按单位面积计算,净生产量依热带雨林、荒漠和海洋的顺序减少,这是因为()A.生产者被食量按此顺序增大B.环境温度按此顺序降低C.叶绿素含量按此顺序减少D.太阳光利用率按此顺序增大4)据表分析,热带雨林的现存量最大,而海洋生态系统的最小,其原因是________。(3)两个不同生态系统中,积累在植物和土壤中的有机物比例如右上图,其中表示热带雨林的是图________,这是因为。第Ⅲ卷综合运用检测1.右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食物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B.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22 C.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D.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2.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枯枝落叶分解的速率不同(如下表)。生态系统热带雨林温带草原北方森林冻原分解达95%所需时间(年)0.5214100不是造成这种分解率差异的因素是()A.光B.微生物C.湿度D、温度3.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物种数和密度(个/m2)调查数据。动物类群样地跳虫类蜱螨类线蚓类线虫类物种数密度物种数密度物种数密度物种数密度有机肥田1016738304012019339化肥田47916411832752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A.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B.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质减少C.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但是生物多样性提高D.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4.右图为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丁、己、戊B.若发生重金属污染,则重金属积累最多的生物是庚C.与丁竞争最为激烈的是丙D.若戊的种群数量增加,则庚的种群数量不一定增加,丁的种群数量将减少5.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和硫元素循环。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两类元素在①⑤⑥过程转化的形式都主要是含相关元素的有机物B.两类元素在③过程转化时都只能呈气态C.图中⑨过程在两类元素循环过程中均可发生,也是导致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D.图中⑧过程主要发生在硫元素循环过程中6.右图表示鲸的生殖数量变化速率、死亡数量变化速率与种群大小的关系。图中表示生殖数量变化速率的曲线和K点代表的含义分别是()A.曲线1,种群的最大数量B.曲线2,种群的最大数量C.曲线1,某一环境条件下的种群的最大数量D.曲线2,某一环境条件下的种群的最大数量7.某同学将必修与选修教材中细菌部分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系列结论,其中可能书写有误及尚需完善的有()①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作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②单个或少数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大量繁殖,可形成菌落,可作为菌种鉴定依据③细菌中寄生的病毒称为噬菌体④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可制造工程菌⑤22 某些细菌被杀死后其DNA仍可引起相关细菌转化⑥某些细菌侵入人体后可引起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A.②④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④⑥D.②③⑤⑥8.下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B.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途径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D.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则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9、关于青霉素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青霉素是青霉菌生长代谢中重要的初级代谢产物B.用紫外线、激光、化学诱导剂处理青霉菌再经筛选的方法可以选育高产菌种C.发酵罐接种后必须进行灭菌处理D.在青霉菌生长的稳定期,活菌数不再增加,青霉素产量也不再增加10、右图是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量与水深关系的曲线。分析该曲线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近海水域水深20—30米之间,由于消费者数量增多导致生产者的数量下降B.远海水域的种间斗争比近海水域的激烈C.无论哪个水域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的生物D.近海水域与远海水域的产量都受水深这个生态因素的影响11、右图表示甲、乙、丙三类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氮循环中的作用。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硝化细菌属于甲类B.乙类使土壤中的氮素含量减少C.根瘤菌属于丙类D.自生丙类微生物都有自养能力12、澳大利亚为发展畜牧业,从国外引进了大量黄牛,几年后千万头牛的粪便覆盖了草场,已经威胁牧草的生长,以后又从中国引进蜣螂,它们把牛粪滚成团推动到地下,既清除了牛粪又肥沃了土壤,重新促进牧草的生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上述事实表明,在引进黄牛前,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呈现功能上的动态平衡B.导致不得已又引进蜣螂的原因是引进黄牛干扰和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C.蜣螂已成为这个草原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功能类群的重要组成部分D.一个成熟的生态系统在营养结构方面要保持相对稳定,在生态功能上要能够保持动态的平衡,通过自动调节能力维持其生存和发展13、如图是根据a、b、c、d四个不同地区生态系统中落叶供给量与土壤有机物量之间的关系绘制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反映的信息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在a、b、c三地中,生物多样性程度最高的是;动物数量易变程度最大的是。22 (2)在a、b、c、d四地中,土壤微生物等分解者的活动最旺盛的是,判断的依据是。(3)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最可能代表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的是。已知一种沙棘植物能适应该地环境,试写出该植物生长于地上、地下部分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点(各写出一点):。人们常用播种育苗、扦插育苗等手段繁殖沙棘,前者属于生殖。14、表示某池塘生态系统的部分碳循环、氮循环,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影响水生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   ,水生植物中能完成①②过程的是         。(2)碳、氮共同参与在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    等物质的组成。③④代表的物质分别为       和    。(3)微生物C的代谢类型是      。如果水中的单细胞藻类种类很多,且数量很大,表明水体的污染物是                   ;如果开始时较短时间内水体中单一种类的纤毛虫(如捕食细菌的草履虫)数量极多,表明水体的污染物是                          15、某小组同学为了调查湖水中细菌的污染情况而进行了实验。实验包括制备培养基、灭菌、接种及培养、菌落观察计数。请回答与此实验相关的问题。(1)培养基中含有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____和______。除此之外,培养基还必须含有的基本成分是_____和______。(2)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应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3)为了尽快观察到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应将接种了湖水样品的平板置于______中培养,培养的温度设定在37℃。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______作为对照进行实验。(4)培养20小时后,观察到平板上有形态和颜色不同的菌落,这说明湖水样品中有_____种细菌。一般说来,菌落总数越多,湖水遭受细菌污染的程度越_______。(5)如果提高培养基中NaCl的浓度,可以用于筛选耐_______细菌,这种培养基被称为。22 四川高考·名校优选优·过关预测卷·生物专题八:生物与环境、生物固氮及微生物与发酵工程(B卷 预测卷)一、选择题:(共50分,1——10题每小题1分,11——30题每小题2分。)1.下列有关氮循环中进行固氮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叙述正确的是()A、全是分解者B、只有分解者和生产者C、只有分解者和消费者D、既有生产者,又有消费者和分解者2.对一个受到轻度农药污染的湖泊进行调查,测得该湖泊内具有食物链关系的甲、乙、丙、丁4个生物种群所同化的总能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A、从4个种群的营养关系上看,它们之间只能形成一条食物链B、除甲种群外,其他3个种群的同化作用类型都属于异养型C、按照生物富集原理,丁种群体内的农药残留量是最多的D、因捕食引起的竞争关系,可能涉及到甲和丁两个种群3.下列关于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大力植树造林,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是缓解温室效应的最佳途径B、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N、P等无机盐也越多C、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D、当水和土壤被重金属污染时,营养级越高的消费者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越高4.甲种草履虫与乙种草履虫都能以细菌和酵母菌为食,但主要的食物有所不同。将两种草履虫共同培养在含酵母菌和好氧型细菌的培养液的试管中,两者共存。下列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A.两种草履虫彼此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B.两种草履虫出现食性和栖息环境的分化C.两种草履虫的密度都低于单独培养D.两种草履虫均匀地分布于培养液之中5.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关系是()A.根瘤菌只有侵入到豆科植物的根内才能固氮B.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是寄生关系C.豆科植物供给根瘤菌有机物,根瘤菌供给豆科植物氨基酸D.根瘤菌为豆科植物提供生长素6.下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d(1)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2)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22 (3)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4)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A.只有一种说法正确B.只有两种说法正确C.只有三种说法正确D.四种说法都正确7.下图为某生态系统部分物质循环的简图,其中F表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A.若F为大气中的CO2,则碳元素在图中①②③④过程中均以CO2的形式传递B.若F为大气中的N2,则②过程不存在,①过程表示固氮蓝藻的固氮作用C.若F为大气中的SO2,则图解可表示硫循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③过程的增加D.若F为无机环境中的NH3,则②过程一般不存在,①过程表示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8.下列对各类生态系统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但其调节能力差B.草原上生活着多种动物,其中主要是两栖类动物C.天然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可循环流动D.任何自然生态系统中,分解者都是必不可少的9、要使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对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来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B.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C.植物与动物的数量相等D.生物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10.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专性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分解者将动物和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1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一般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状态。B.草原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常会发生剧烈的变化。C.农田生态系统总是朝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D.整个地球的海洋可以看作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12.下表是交替地暴露在红光和远红光下莴苣种子的萌发率(26℃,连续1min的红光和4min的远红光照射,R—红光,FR—远红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光处理萌发率%光处理萌发率%R70R—FR—R—FR6R—FR6R—FR—R—FR—R76RR—FR—R74R—FR—R—FR—R—FR6A.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光B.相同方式的光照处理时间越长,莴苣种子的萌发率越高C.莴苣种子萌发率的高低以最后一次曝光的光波长为准D.光是莴苣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远红光下萌发率高,红光下萌发率低13.下图是生物圈能够自我维持稳态必须满足的条件,则字母X最可能代表:22 A.生物因素B.共生关系C.能量流动D.物质循环14.下列关于碳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全过程在生物群落中进行②碳元素只能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③生物群落的碳元素通过呼吸作用回归无机环境④其循环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换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5.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表示种群在理想的环境条件下呈“J”型增长,甲乙之间的距离组成的面积表示种群在实际条件下,被天敌捕杀的数量B.若已知某海滩黄泥螺种群在正常情况下每年最多可增加300吨。这即表示该种群数量在K/2时的年增长数量不超过300吨C.若乙代表某细菌群体生长曲线,则ab时间段初级代谢产物合成旺盛,取菌种应选c,c时刻的种内斗争最激烈D.防治害虫的最佳时机是害虫种群增长到de时段16.某一学者对一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调查,得到了如表格中的数据。(甲、乙、丙表示不同的营养级,丁表示分解者,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NP表示生物储存的能量,单位为J/cm2·a)下列是对该生态系统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GPNPR甲464.6368.396.3乙62.84418.8丙12.65.17.5丁14.6014.6A.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甲乙丙丁的GP值相加B.若维持现在的能量流动状态,则该生态系统有机物的总量会越来越多C.乙营养级GP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自身的粪便中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5.1/44)×100%17.下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d处波动主要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B.“竭泽而渔”会使鱼虾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D.微生物初级代谢产物在a阶段大量合成,因此,生产上发酵必须在a时停止18.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在发展的过程中生物总能量(A)和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的变化。下面是据图得出的几个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第10年~20年是该生态系统向营养结构复杂化发展的时期B.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30年~40年比20年~30年期间强C.从a点开始,曲线B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者数量不断增加D.该生态系统在40年~60年期间的生物种类比60年~80年期间要多22 19.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为避免病虫害的发生,最佳防治措施是()A.彻底消灭害虫种群B.保护天敌和食物链C.彻底破坏其发生环境D.断绝其食物和能量来源dbMN摄取食物的种类摄取食物的数量20.右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