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8.00 KB
  • 11页

选修 生物技术安全性与伦理问题专题卷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选修3生物技术安全性与伦理问题一、选择题1.抗逆转基因作物的培育与推广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是()①在一定程度上使作物摆脱了土壤和气候条件的限制②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畜的危害③减少了化肥的制造和使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④使得作物在不良环境下更好地生长,提高产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2.据统计,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世界包括基因制药在内的生物技术药物的销售额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生物制药已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我们可以利用转基因工程技术使哺乳动物本身变成“批量生产药物的工厂”B.对于基因制药,我们应该科学地认识和评估,保障公众的知情权C.利用转基因技术还可以进行基因治疗,现在技术已经完全成熟D.由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问题,国家应建立相应的评估及预警机制【解析】利用转基因工程技术可以使哺乳动物本身变成“批量生产药物的工厂”,如有人将α-抗胰蛋白酶基因转到羊体内生产α—抗胰蛋白酶;由于人们对基因药物持不同观点,所以应科学地认识和评估,保障公众的知情权;转基因技术可以进行基因治疗,但现在技术还不成熟。【答案】C3.科学家研究生长在墨西哥某地的野生玉米后发现,这种玉米含有包括苏云金芽孢杆菌抗虫毒蛋白基因在内的转基因作物的基因,这一现象说明()①转基因作物的基因可传播到野生植物中[来源:学科网]②转基因作物可对生物的多样性构成威胁③为防止基因污染,应当禁止转基因作物的研究④自然杂交过程实质是一个长期的转基因过程,两者没有任何区别A.②④B.③④C.①②D.①③【答案】C4.下列不是转基因食物潜在的安全隐患的是()A.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合成出对人体有直接毒性或潜在毒性的蛋白质B.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的蛋白质有可能成为某些人的过敏源C.某些转基因生物可以合成干扰素,进入人体增强相应细胞的免疫力D.某些基因足以使植物体内某些代谢途径发生变化,导致转基因农作物营养成分的改变【解析】转基因生物可引发食物安全的主要理由如下:对食物的安全性检测不够;担心出现滞后效应;担心出现新的过敏源;担心营养成分改变等。因此A、B、D三项都属于转基因食物潜在的安全隐患,只有C项不是,它是转基因技术在制药方面的应用。【答案】C 5.体细胞克隆技术的发明,在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确有里程碑的意义。但是,它也同其他事物一样,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下列不是克隆技术积极的一面的是()A.丰富生物的多样性,促使生物进化B.有利于生物界基因库的保护C.有利于一些濒于绝迹的动物的保护D.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A6.下列有关生物伦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命科学的发展必须接受生物伦理的规范和制约B.实施生命科学研究必须遵循:自主、不伤害、善行和公正的原则C.关注生物伦理问题,就是完全限制生命科学的发展D.对于生物技术应科学地控制,合理地使用,使它的发展对人类最有益【解析】关注生物伦理问题,并不是完全限制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于生物技术,人类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科学地进行控制并合理地使用,使它的发展对人类最有益。【答案】C7.设计试管婴儿是在早期胚胎移入母体子宫之前,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入前,可以通过诊断筛选出无遗传疾病的胚胎植入母体子宫B.针对女方是血友病患者,而男方正常的夫妇,可以筛选出无遗传疾病的女胎植入母体子宫C.针对男方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而女方正常的夫妇,可以筛选无遗传疾病的男胎植入母体子宫D.该技术是为了不生出患病孩子,因此无需考虑性别【答案】D8.接种过疫苗的人,在遇到同样的生物战剂(用于战争的病原微生物或毒素)时,仍然要再次接种疫苗,原因是()A.这些人已丧失免疫力[来源:学科网ZXXK]B.这些人体内没形成记忆细胞C.原来的接种不成功D.这些病原微生物突变快,变异性强【解析】生物武器是一些致病微生物,由于这些微生物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变异,导致已免疫的人需要再次接种疫苗,否则,容易被感染患病。【答案】D9.生物武器是指在战争中使人、畜致病,毁伤农作物的微生物及其毒素。通常包括致病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毒、真菌和毒素六大类。根据它们的类型,预测下列不属于生物武器危害性特点的是A.传播不受气候影响B.传染范围广C.传播途径多D.传染性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生化武器的特点有传染范围广、传播途径多、传染性强、受气候影响等,所以A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物武器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0.一部分公众认为不必担心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下面哪项不是他们的理由()A.“实质性等同”是对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评价的起点,而不是终点B.担心出现新的过敏原C.多环节、严谨的安全性评价可保证转基因食物的安全D.转基因食物进入市场以来,未发现影响人体健康的实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对于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问题,一种观点认为不必担心,其理由是多环节、严谨的安全性评价可保证转基因食物的安全;转基因食物进入市场以来,未发现影响人体健康的实例;“实质性等同”是对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评价的起点,而不是终点。过敏原会导致过敏反应,与是否进行转基因无关,所以选B。考点:本题考查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的评价,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11.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我国已经对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农产品强制实施了产品标识制度B.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在转基因食品标签上警示性注明可能的危害C.开展风险评估、预警跟踪和风险管理是保障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前提D.目前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食用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上【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目前,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对转基因食品危害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采取相关有效的措施,所以B错误。考点:本题考查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12.下列有关生物伦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命科学的发展必须接受生物伦理的规范和制约B.实施生命科学研究必须遵循:自主、不伤害、善行和公正的原则C.关注生物伦理问题,就是完全限制生命科学的发展D.对于生物技术应科学地控制,合理地使用,使它的发展对人类最有益【答案】C解析:关注生物伦理问题,并不是完全限制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于生物技术,人类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科学地进行控制,并合理地使用,使它的发展对人类最有益。13.下列有关克隆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克隆人是一种无性繁殖方式B.克隆人证明了人体细胞细胞核具有全能性C.在现有克隆技术条件下,成功率为100%D.克隆人和供体并不完全一致答案:C14.关于设计试管婴儿的问题,下列哪项不合乎道德规范(  )A.利用试管婴儿提供骨髓造血干细胞,救治病人B.利用设计试管婴儿技术设计畸形胎儿,以供展览C.利用试管婴儿的脐带血D.设计试管婴儿,不一定非考虑他的性别 【答案】B解析:设计试管婴儿不同于为解决不孕夫妇的生育问题而出现的试管婴儿,试管婴儿的设计一般是为了救治病人需要试管婴儿的骨髓、干细胞、脐带血等等,这样的设计符合伦理道德,而那些为达到不正当目的而设计试管婴儿的做法是违背伦理道德的。15.有关基因身份证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身份证上可以检测到个人的所有基因B.用基因身份证去看病预见将来已经实践应用C.基因身份征只对少数、个别基因进行检测D.有基因身份证可以治疗任何疾病【答案】C解析:基因身份证并不是检测个人所有的基因,只是检测一部分基因。我国先后出现了10位点、16位点和20位点的基因身份证,现在我们国内的首张24位点基因身份证日前在重庆问世。基因学家已经能够治愈由单个基因引起的疾病,如血友病。学者们通过研究,已经发现了各种癌症的致病基因,并试图通过引入健康基因的方法来治愈这一顽症。16.下列哪项不是解决基因歧视的正确方法(  )A.通过正确的科学知识传播伦理道德教育B.杜绝基因检测C.保护个人遗传信息隐私权D.建立完善的法规,通过立法解决【答案】B解析:基因检测有利于人们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有利于某些疾病的发现和预防,是对人们有利的一面。但是,有的人对基因检测认识不够,因此需要正确的科学知识传播和伦理道德教育,有必要用法制手段来约束某些人的基因歧视行为。杜绝基因检测则限制了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利用,不是解决基因歧视的正确做法。17.生物武器的危害有传染性强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下列哪项不是防护生物武器的有效措施?(  )A.提前接种和个人防护B.发现病人,立即报告,及时隔离C.注意切断传播途径D.只注意环境消毒,不注意动植物灭菌【答案】D【解析】防止生物武器的危害,不但要进行环境消毒,也要对可能成为传播途径的动植物进行灭菌消毒。18.肉毒杆菌毒素的作用原理是(  )。A.阻滞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B.阻滞神经元内局部电流的形成C.直接作用于肌肉细胞D.引起肌肉麻痹【答案】A【解析】肉毒杆菌毒素的作用原理是肉毒杆菌毒素分子可以阻滞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从而引起肌肉麻痹。19. 炭疽杆菌是一种能充当生物武器的致病微生物,该菌日益引起科学界的关注,2005年美国一生化制药厂试制了一种对炭疽杆菌细胞壁有转化分解作用的酶制品。该制品所分解的物质是(  )。A.DNA和RNAB.DNA和蛋白质的化合物C.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D.糖类与蛋白质的化合物【答案】D【解析】炭疽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由糖类和蛋白质组成,故酶制品分解的物质应该是糖类和蛋白质。20.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研究SARS病毒,必须在“负压”(低于外界大气压)的实验室里进行。这里“负压”的作用是(  )。A.防止病毒逃逸到外界,从而对环境造成基因污染B.提高病毒的基因突变频率C.加快病毒的繁殖速度D.避免其他病毒对实验材料的污染【答案】A【解析】“负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实验室里的微生物不会逃逸到室外,从而防止病毒对环境造成基因污染。21.生物武器的防护可采取多种不同措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战剂气溶胶防护方法有戴防毒面具、防护口罩等B.生物战剂气溶胶防护要保护好皮肤C.带菌昆虫、鼠类及其他小动物不可人工扑打D.带菌昆虫、鼠类及其他小动物可用烧燎熏蒸、喷洒药液法【答案】C【解析】选项A、B均为针对生物战剂气溶胶的正确防护方法;选项C、D为针对敌投媒介生物进行防护的方法,D项为正确方法;选项C,人工扑打可行。22.下列关于天花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B.通过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C.具有高致死性和高传染性,可被制成生物武器D.同化类型是自养型【答案】C【解析】天花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表现出生命活动,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型,因此A、D选项错误;病毒的繁殖方式为增殖(自我复制),因此B选项错误;天花病毒具有高致死性和高传染性,可被制成生物武器,C项正确。23.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体现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B.生物武器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传播、食物传播和生活必需品传播C.经胚胎分割技术得到的后代之间具有一半不同的遗传物质D.克隆技术不可改变动物的基因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瘤菌和豆科植物是互利共生体现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故A正确。生物武器的传播途径包括 直接传播、食物传播和生活必需品传播,故B正确。经胚胎分割技术得到的后代之间遗传物质是完全相同的,故C错误。克隆技术得到的动物是相同的基因型,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24.生物武器的传播途径包括()①直接传播②食物传播③生活必需品传播④施用者人体传播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生物武器的可以直接传播,也可以通过食物、生活必需品传播,但不能通过施用者人体传播,那样会危害自身安全,故C正确,AB不全面,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物武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5.下列哪种生物不能作为生物武器()A.伤寒杆菌B.炭疽杆菌C.乳酸菌D.天花病毒【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乳酸菌无氧呼吸生成乳酸,是制作酸奶的菌种,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26.恐怖组织会滥用转基因技术将其用于恐怖行为。下列不属于恐怖组织的行为的是A.把蜡状杆菌通过转基因技术改造成像炭疽杆菌一样的致病菌B.把炭疽杆菌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重组到人体内,使人具有免疫力C.把流感病毒基因改造,只会使具有某种易感基因的人群感染,而其他人却不易感染D.将生物毒素分子的基因与流感病毒的基因拼接在一起【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炭疽杆菌是一种让感染者死亡率极高的致病菌,使人具有免疫力不是转基因技术的滥用,不属于恐怖行为。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7.利用重组基因技术制造的全新致病病菌比一般的生物武器的危害性大,其原因是()①类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病菌②无药可医③只有某种易感基因的民族容易感染,而施放国的人却不易感染A.①B.②C.②③D.①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对于重组基因技术制造的全新致病菌,由于人类从来没有接触过,缺乏对该菌的抵抗力,且缺乏针对性的药物,因而比一般的生物武器危害大,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28.下列关于基因武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具有超强的抵抗力、致病性和耐药性等特点B.会使原有的检测、消毒防治等方法失效C.比一般的生物武器具有更大规模的杀伤力D.生物武器的实质是各种基因武器答案:D29.与常规武器相比,生物武器具有(  )①传染性强 ②污染面积广,不易被发现 ③有一定的潜伏期 ④像核武器一样破坏建筑物 ⑤自然条件下的大雪、低温、干燥、日晒等不影响生物武器的杀伤力A.①②③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生物武器不会像核武器那样破坏建筑物,但与常规武器相比,生物武器具有传染性强、污染面积广,不易被发现的特点,有一定的潜伏期,并且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大雪、低温、干燥、日晒等,能加速病菌的消亡。30.下列这些行为,我们应该坚决反对的是(多选)(  )A.对流感病毒基因进行改造,以使具有某种易感基因的民族感染这种病毒,而施放国的人却不易感染B.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C.用重组技术制造全新的致病菌D.将蜡状杆菌[条件致病菌,只有大量食入该菌(107个/g)时才会引起中毒]改造成像炭疽杆菌那样的致病菌【答案】ACD解析:A、C、D项都是可能产生使人类造成很大伤害的致病菌,所以我们要坚决反对。二.非选择题31.治疗性克隆是指把患者体细胞核移植到卵母细胞中构建形成重组胚胎,体外培养到一定时期分离出ES细胞,获得的ES细胞定向分化所需的特定类型细胞(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和血细胞),用于治疗。请回答下列问题:(1)治疗性克隆采用的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早期培养和__________________。将患者体细胞注入去核卵母细胞后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激活受体细胞,使其完成____________和发育进程。(3)为治疗遗传性糖尿病,可将胰岛素基因导入ES细胞中,再将此重组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后,筛选得到能__________________的胰岛样细胞,并扩增培养后输入患者体内,这种治疗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4)中国政府不反对治疗性克隆,但禁止__________________。(5)若想促提取ES细胞中的DNA,可利用DNA不溶于______溶液,但细胞中的脂质和某些蛋白质易溶于此溶液的原理进一步分离。【答案】(1)(动物)体细胞核移植胚胎干细胞培养细胞分裂(2)饲养层不分化(或只增殖不分化)(3)分泌胰岛素体外基因治疗 (4)生殖性克隆(5)酒精(冷酒精)【解析】试题分析:(1)由题干可知,治疗性克隆应用了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胚胎干细胞培养技术。(2)饲养层细胞一般为输卵管上皮细胞,在培养干细胞时,可作为提供干细胞分裂、增殖的营养细胞。(3)在体外完成基因转移,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属于体外基因治疗。(4)中国政府禁止生殖性克隆,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5)利用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的原理,可以将DNA与蛋白质进一步地分离。考点:本题考查治疗性克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2.英国爱丁堡大学罗斯林研究所胚胎学家韦尔穆特博士于1996年8月成功地繁殖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绵羊多利。据有关背景材料回答问题。背景材料:1997年2月7日,《自然》杂志报道,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罗斯林研究所将一只6岁母羊(A羊)的乳腺上皮细胞核导入另一只母羊(B羊)的去核卵细胞中,经体外培养并胚胎移植到第三只母羊(C羊)的子宫内,终于培育出一只名为多利(Dolly)的小绵羊,它就是提供细胞核的那只6岁母羊的克隆或拷贝。这是在哺乳动物中首次利用体细胞核作为核供体获得自体复制的成功实例。这一消息一公布立即轰动了整个世界。克隆绵羊被列为1997年世界十大科技新闻的榜首。(1)克隆羊多利的基因与__________绵羊基本一致。(2)三只绵羊中__________没有为多利提供遗传物质。(3)克隆多利的过程是否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分离规律?为什么?(4)你是否赞同克隆人?谈谈你的看法。解析:克隆羊多利的遗传物质中,核基因来自A羊,质基因来自B羊,而C羊仅为多利的发育提供场所,不提供遗传物质。由体细胞提供细胞核进行高等动物的克隆,多利羊的成功是第一次。由于克隆属无性繁殖,故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是否赞成克隆人”为一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A(2)第三只羊(C羊)(3)否。克隆为无性繁殖过程,而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仅在进行有性繁殖生物的减数分裂过程中起作用。(4)赞同治疗性克隆,反对生殖性克隆(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则可)。33.“试管婴儿”技术是通过将不孕夫妇的精子和卵细胞取出在试管中完成受精,并在试管中培养受精卵使其发育到囊胚阶段,再将胚胎移入女性子宫内发育成胎儿。它不仅使一部分不能生育的男女重新获得了生育的机会,也为人类的优生开辟了新的途径。据此回答:(1)“试管婴儿”技术在生物学上所依据的原理是(  )A.有性生殖B.组织培养C.克隆技术D.基因工程(2)“试管婴儿”的形成用到下列哪些技术?______。(填序号)①体外培养 ②人工授精 ③胚胎移植 ④核移植(3)要得到“同卵双胞胎”,采用的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胞胎的性别是否相同?________。 (4)“试管婴儿”技术诞生后,继而出现了“设计试管婴儿技术”,二者在对人类作用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现在大多数人反对设计婴儿性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试管婴儿技术实际是体外受精,即经过精卵结合,所以是有性生殖。(2)试管婴儿的培育过程为:(3)要提高胚胎利用率可进行胚胎分割,如将一个受精卵的早期胚胎一分为二,再移植到母体子宫发育,可形成两个婴儿,即同卵双胞胎,性别完全相同。(4)普通试管婴儿主要用于治疗不孕夫妇的不孕症,而设计试管婴儿则被用于治疗需要骨髓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的疾病。(5)有些人认为那些配型不合适的胚胎被丢弃或杀死及滥用设计试管婴儿技术如设计婴儿性别等引起性别比例失调,违反了伦理道德。答案:(1)A (2)①②③ (3)胚胎分割移植 相同(4)前者主要用于治疗不孕夫妇的不孕症,后者可以用于治疗需要骨髓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的疾病,胚胎在移植前需进行遗传学诊断 (5)破坏了人类正常性别比例,违反了伦理道德34.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诞生于武汉的快速生长转基因鲤鱼,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种走出实验室,实现商品化的转基因动物。转基因鲤鱼有两种,一种是带有草鱼生长激素基因的转基因鲤鱼F1,和普通鲤鱼不同的是,它的背部高高隆起,肌肉十分发达。另一种是具有草鱼生长激素基因的转基因三倍体鲤鱼“吉鲤”,它长得酷似鲤鱼,除了有两套鲤鱼染色体外,还多了一套鲫鱼的染色体。[来源:Zxxk.Com]基因改造在它们身上显示出巨大威力。据测算,饲养转基因鲤鱼F1和吉鲤,经济效益比普通鲤鱼可分别提高12.6%和52.11%。不过专家们也指出:尽管转基因产品带来的农业利益十分诱人,但不能不考虑其潜在的危险性,如果把抗药性基因、产生毒素的基因、致癌基因也导入到与人类有关的生物中,或实验室中培养的实验微生物,如果它们逃逸出去,将是一场灾难。即使不是这样,某些基因拼接出来的生物,其性状也很难预测,它们的出现对地球生态系统是何种影响,也难以预料。因此,必须慎重对待。最引人注目的是,吉鲤都是不能生育的。也就是说,不用担心它在推广过程中与其他动物杂交引起生态危害。在中试基地,专家对转基因鱼进行了严密的食品消费安全性试验。转基因鱼有望走上大众餐桌。(1)文中的“转基因鲤鱼”是指遗传物质中转入了基因的鲤鱼。该基因最可能与鲤鱼的结合在一起,成为鲤鱼的一部分。(2)转基因鲤鱼F1,可能是指。A.用含有草鱼生长激素基因的饲料喂养的鲤鱼B.转基因鲤鱼与普通鲤鱼的杂交第一代C.转基因鲤鱼与草鱼的杂交第一代 D.转基因鲤鱼与鲫鱼的杂交第一代(3)从报道中可知,转基因鲤鱼F1,它的背部高高隆起,肌肉十分发达,这种变异属于生物三种可遗传变异类型中的。“吉鲤”属于生物三种可遗传变异类型中的。“吉鲤”体内的草鱼生长激素是在细胞的(细胞器)上合成的。(4)培养不育的吉鲤,目的是为了避免。【解析】从材料中可知,转基因鲤鱼带有草鱼的生长激素基因,转基因鲤鱼F1有两种获得方式,一种是转基因鲤鱼间杂交,另一种是转基因鲤鱼与普通鲤鱼杂交,在给出的选项中只能选B。“吉鲤”是具有草鱼生长激素基因的转基因三倍体鲤鱼,它除了有两套鲤鱼染色体外,还多了一套鲫鱼的染色体,所以是三倍体,属染色体变异。生长激素是蛋白质,所以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答案】(1)草鱼生长激素DNA基因组(2)B(3)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核糖体(4)生态危害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4年11月俄罗斯科学院理论与实验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分析了老鼠单细胞胚胎细胞核移植前后钾离子浓度变化后发现,针对卵子进行的任何外在行为,必将破坏它的生物化学平衡,导致胚胎细胞正常发育进程的改变。这一实验成果有助于解释大量克隆动物出现不正常的原因。细胞核移植技术中,都要对卵子施加外在作用。这种外在行为是否影响未来胚胎的发育与成长?材料二在当代,医生几乎能在人类所有器官和组织上施行移植手术。但就科学技术而言,器官移植中的排斥反应仍是最为头痛的事。如果把“克隆人”的器官提供给“原版人”做器官移植之用,则绝对没有排斥反应之虑,因为二者基因相配,组织也相配。利用“克隆人”作为器官供体是否合乎人道?是否合法?经济是否合算?克隆技术还可用来大量繁殖有价值的基因。例如,在医学方面,人们正是通过“克隆”技术生产出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使侏儒症患者重新长高的生长激素和抗多种病毒感染的干扰素等。(1)根据材料一,可得出大量克隆动物出现不正常的原因可能是。(2)尽管克隆动物在现实生活中还没有实际用途,但克隆技术在医学上却有巨大潜力,表现在。(3)克隆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和试管婴儿技术比较,前者属于生殖,后者属于生殖。(4)器官移植中的排斥反应仍是最为头痛的事,原因是。(5)除了通过克隆技术生产人的胰岛素、生长激素和能抗多种病毒感染的干扰素外,还可采用方法生产。(6)英国罗斯林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显示,利用克隆技术根本无法培育出完全相同的个体,究其原因,除了发育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外,还可能有等原因(至少写出两条)。[答案]:(1)对卵子进行的体外行为,破坏了它的生态平衡,导致胚胎细胞正常发育进程改变. (2)生产胰岛素、生长激素、干扰素等(3)无性有性(4)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清除作用(5)基因工程(6)细胞分裂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卵细胞质中遗传物质的影响36.多年来,每天的食品中含60%~80%的转基因成分,许多美国人竟一无所知。(1)一向挑剔、苛刻的美国人对转基因食品的这种漠视态度,反映了转基因食品在安全性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科学家对转基因食品可能带给人类健康和环境方面的风险表示关注和担忧,可能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转基因食品或转基因生物武器都要应用DNA重组技术,该技术的基本工具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生物武器是一种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它与常规武器相比有许多特点: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答案】(1)相对安全的(2)转基因生物存在着潜在风险:如生物入侵、破坏原来的生态平衡、引起过敏反应、疾病流行等(3)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载体(4)传染性强 传染面广 难以防治【解析】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是新生事物,转基因生物存在的潜在风险是生物入侵、破坏原来的生态平衡、引起过敏反应、疾病流行等,因此人们对它的安全性还存在着质疑。37.阅读短文,完成问题。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会研制出杀伤力更隐蔽的新一代生物武器。新一代生物武器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在产生致命的攻击力之前,它可以悄无声息地在人体内潜伏一段时间,甚至会制造假象,让人误以为是一般疾病,在服用通常的药物后,它会与药物混合作用并杀人于无形。另外,未来生物武器还有可能是一种“秘密”病毒,它可以抵御抗生素,不受制于人体免疫系统并最终永久性地破坏人体的基因。这种“秘密”病毒在被激活前,可以在被侵入者体内潜伏一段时间。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某国患有关节炎的40岁以上的人中,有一大部分突然失去了工作能力而成为整个社会的负担,始作俑者可能就是一个小小的“秘密”病毒。(1)生物武器的种类包括                  等。 (2)从第二段的材料中可以看出,生物武器的特点是        。 (3)关于“秘密”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病毒依靠侵染人体细胞,以细胞内的物质为原料进行增殖B.该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可以引起免疫C.该病毒的遗传物质可能是DNA或RNA,如果是RNA,整合到人体染色体的过程中,需要逆转录的过程D.该病毒的潜伏期很长,不容易预防【答案】:(1)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2)隐蔽性、潜伏性(3)B【解析】从生物武器的种类、特点及短文提供的信息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