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50 KB
  • 6页

谈高三生物试卷讲评课的优化.doc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谈高三生物试卷讲评课的优化作者:朱新明文章来源:转载点击数:1138更新时间:2008-1-20试卷讲评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课型之一。教师对试卷的讲评既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巩固平时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更是了解教学情况、改进教学方法和调整教学指导思想的重要依据。进人高三,生物复习面临着内容多、范围广、任务重、时间紧、训练频繁等一系列困难。因此有相当多的老师为了省时、图方便,对学生训练的结果不够重视,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试卷讲评的重要意义,往往只是简单地核对一下答案、分析一下分数了事,从而失去了试卷讲评应起的作用,笔者认为认真抓好讲评这一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讲评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和习惯,是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的一条高效之路。那么如何优化课堂讲评,提高讲评效率呢?近年来,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对讲评课这种课型给予高度重视,一方面学习和借鉴同行的好经验、好方法,另一方面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不断摸索科学方法和有效途径,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仅以生物试卷讲评为例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实践。1讲评前认真分析试卷,整体把握试卷的结构和答题情况学生考试后的试卷概况,直接反映了教师教学工作的成与败,同时也是教师快速获取信息,为调整教学策略提供准确依据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因此每次考试以后,笔者都是迅速准确地将试卷评阅出来,并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认真分析试卷的题型、出卷者的出题意图,以及各知识点的分布情况,它体现了当前的教学改革是什么方向。(2)基础题有哪些,能力题有哪些,试卷与以前相比呈现着一种怎样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未来考试方向是怎样的。(3)计算出全班的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以及知识点所占的分数比例和难易题所占的分数比例等。(4)逐个题来统计学生的得分与失分,对失分率高的题目认真分析失分的原因并进行归纳、分类,有针对地性分析学生的错误情况,了解其思维过程,找出错误根源所在。通过分析和统计,笔者对所讲评的试卷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就能了然于心。一堂讲评课讲什么,怎么讲,哪些略讲,哪些详讲,目的性就很明确了,从而可以调整教学思路和方向,提高了以后教学的针对性。2讲评过程夯实基础、引思路、讲技巧、重训练,富有针对性讲评课的课堂教学过程,应解答学生之所惑,解释学生之所疑,被学生之所缺,既要有的放矢;又要切中要点,富有针对性,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因此,笔者依据试卷中存在的普遍性错误有针对性地突出以下几点:2.1引导学生细心审题,归纳解题思路和技巧讲评不仅要使学生会做试卷中的题目,更重要的是老师应该在讲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出解每类题型的思路和技巧,使学生在以后的解题中胸有成竹而少走弯路。因此,讲评试卷时必须依据学生们的答题情况,引导学生如何审题、排除干扰因素、深挖隐含条件、分析题型的特点等,通过比较总结出快捷有效的解题思路。当然,除了正确的解题思路外,解题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对于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帮助很大。2.2讲拓结合,反复训练重点、难点试卷讲评的主要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试卷内容的理解。特别是对于一些重难点、易错点、生疏点,更应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方法强化学生对它们的掌握。2.2.1变题法把失分率高的题目及易错题等加以变化,让学生再次得到训练,会一题,懂一类,训练学生随机应变、举一反三的能力,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例如:复习《遗传和变异》时,单元测试卷中有一道选择题:大豆根尖细胞所含的核酸中,含有碱基A,C,T,U的核苷酸种类共有()A.8B.7C.6D.4 统计表明,全班50人中有25人选错,其中有20人选A,3人选B,2人选D。综观错误原因发现:①少数人对高等植物细胞中同时含有DNA和RNA混淆不清。②多数人对DNA和RNA中分别含有碱基A.C.T.U中的哪些种类没有仔细区分等。分析讲解后把题目中的碱基改成A,G,C,T,然后再问学生,结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敏捷,全班有49人正确,仅1人答错。这样通过反复变化训练,学生对这类题目的掌握无疑会牢固得多。2.2.2联系法将试卷内容与平时所学或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比较、分析以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例如:盛花期的连续暴雨影响了大田油菜的正常受粉。可采用的补救措施是A、喷施硼肥B、追施氮肥C、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D、以上措施均错误。考查结果显示:全班仅三人正确。了解发现学生们对生长油菜主要是为了收获油菜籽这一日常生活中相关的现象没有很好地联系起来。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有关的内容很多,因此在复习、训练以及试卷讲评过程中应加强联系,引导学生去思考,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效率有很大的帮助。2.3营造师生平等交流的氛围讲评课上,针对失分率较高且具有典型性题目,笔者总是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学生们认真分析或商讨,找出失分根源。教师只在适当或关键时刻给予点拨、启示,让学生在订正中得到知识和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形成强大的学习驱动力;同时笔者积极鼓励学生们讲解解题的思路与方法,甚至可以表达与老师、答案不同或相反的意见,这样不仅开阔了视野,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提高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2.4贯彻“夯实基础、滚动提高”的教学思想当前,高考总的趋势是由“知识型”转向“能力型”,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思考、分析、实践能力的考查。高考的变革给我们带来了难以定论的议题。比如基础题和能力题孰轻孰重,如何把握两者的分寸等。对此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基础是培养能力的前提,基础之于能力就如同土壤之于大树,离开了土壤,大树就不能成活,同样离开了基础,能力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那种片面强调能力而忽视基础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我们注意到近几年的高考,虽然对能力考查的比重在不断增加,但基础仍然是高考的基本方向。因此,在试卷讲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基础题的讲评,以达到对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在对基础知识的长期运用过程中提升为能力。这有助于我们面对全体学生,进一步贯彻“夯实基础、滚动提高”,“因材施教、分层要求”的教学思想。3讲评后,引导学生总结考试成败得失,注意深化巩固,突出实效性讲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生就可以一劳永逸。在讲评之余,笔者都留一部分时间给学生自我消化,让学生针对自己试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统计,找出薄弱环节,并借助于老师的讲评,真正弄懂自己未掌握的知识。同时让学生写好试卷讲评小结,总结考试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以利于下次考试时扬长避短。另外,为了巩固讲评效果,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笔者还将每次考试试卷中失分率高的题目及相关的知识点变换角度设题作为下次测试的内容,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以上做法,确实让笔者在进行试卷讲评时做到成竹在胸,驾驭自如,深受学生好评。同时也让学生听有所得,评有所获,避免了以往讲评过后而收效甚微的状况,使同学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极大的调动,有效的提高了高三生物复习课的效率。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丰利中学上好试卷讲评课的几点思考作者:刘奕奎文章来源:转载点击数:361更新时间:2008-6-29试卷讲评是指学生在完成考试之后,教师对试卷进行解剖、分析、点评,以达到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解题能力,掌握学习规律的教学活动。试卷讲评是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笔者认为生物学试卷讲评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是上好讲评课的前提条件试卷讲评要有明确的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准备工作:1.1做好试卷统计工作包括考点分布的统计,即按细胞、生物体功能、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四大板块的占分比例进行列表统计;考查类型的统计,即按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评价六个层次统计相应题目的数量和占分比例;考试结果的统计,包括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每题的得分率;错误率的统计,主要是统计学生出错率;错误类型的统计,主要是统计学生出错的类型及人数。统计是一项艰苦复杂而又必不可少的工作,它为试卷的分析和讲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有些教师不太重视统计,只凭主观估计来确定讲评的重点和难点,事实证明是不合理的。1.2做好试卷分析工作一方面要分析试卷的内容、结构和答案,这样在讲评时,哪些内容该多讲,哪些内容该少讲,哪些该重点讲,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避免了因试题设计或答案的不合理而导致讲评的连续性受到破坏;另一方面要分析错误原因,并从中了解分析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及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教师及时采取措施,在讲评时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些缺陷和问题。2有目的地借题发挥,是上好讲评课的有效方法首先,借题发挥要注重知识的联系和加深,一套覆盖面再广的试卷也肯定有某些知识点的遗漏,所以教师在讲评时应有意识地把遗漏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而又牢固的知识网络,以便在下一次考试中能迅速判断和提取有关信息。当然,考虑到高考命题立意的高层次,材料的多元化、思维的独到性,在编织知识网络的同时,也应针对某些知识点进行适当的拓宽和加深,以达到运用教材中的原理和思维解决较为复杂的生命现象的目的。如“酶”这个知识点,过去,一直认为酶就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但随着“核酶”的发现,“酶”的定义也发生了变化:酶是生物体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而就酶的化学性质,讲评时可结合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和变构作用进行例析,使学生对“酶”的认识更进一步拓展和加深。其次,借题发挥可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教师讲评时要注重渗透试题变形、重组、分解和组合的出题思想。如“染色体”这个知识点,可在细胞分裂、受精作用、生殖方式、遗传规律、性别决定、伴性遗传、变异类型等多个知识点串联中,重组出许多试题。总之,题目是死的,又是可变的,讲评时若能适当地对原题进行加一点、减一点或换一点的处理,将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是上好讲评课的重要手段讲评贵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让学生主动释疑,以达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对答案”或“一言堂”式的教学,不但会使前面的准备工作付之流水,而且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压抑学生的探究心理,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讲评的艺术是欲露先藏,利用启发性的语言,把学生引入求通而解,欲言而不能的“悱”、“愤”状态,让学生不思而不得其解。如“赤潮”问题,可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去探究“赤潮”的原因和后果,并通过图解的方法展示出来:未被吸收的化肥成分及城市污水-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赤潮-水体缺氧-鱼虾大量死亡-生态环境遭破坏。自然地,在教师图解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激发,解题思路也逐渐形成。讲评的方法很多,除了直观图解法,还有各个击破法、放开收拢法、抛砖引玉法、集思广益法、一题多得法等等,关键是要针对不同题目灵活运用,避免雷同。4分析错因,避免一错再错,是上好讲评课的关键高明的医生能给病人开出良方,关键在于探明患者的病因,同样地,生物学试卷的讲评,关键在于能否开出“良方”,避免再犯同样的“病” 。对一份试卷,学生出错的原因可能很多,也因人而异,但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一是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对此,讲评时应重点讲解题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加强思维和方法指导,避免以后随意答题的现象发生;二是出现知识漏洞,讲评时应及时补充、完善、亡羊补牢是减少下次失误的重要措施;三是粗心大意,多为审题不慎造成,如对关键字眼、隐含条件、答题要求未清楚就草草作答,还有是答题不规范、计算出错等因此,教会学生审题,养成良好习惯是减少失误的重要措施;四是心理紧张,讲评时要提醒学生认真总结、吸取教训,培养“平时如高考、高考如平时”的良好应试心理素质。可见,“分析错因、对症下药”对提高讲评课的质量十分重要。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头华侨中学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试卷讲评探索与反思作者:柴志坚文章来源:转载点击数:1086更新时间:2008-1-20有效的试卷讲评能深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试卷讲评也是生物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目前,在中学普遍存在“照卷讲题”、“就题讲题”,甚至“对答案”等不良现象。试卷讲评既不能从培养学生能力、加强概念辨析以及错因分析着手,也不能展示命题人的命题思想。学生往往会出现一错再错的现象。因而,对于如何讲评好试卷的研究具有极现实的意义。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谈几点具体的做法,以共读者参考。1留出时间,自主订正绝大多数学生接到试卷后,首先关心的是分数和名次,接着便会主动关注做错的题目。对于会做而做错(即所谓马虎出错)的题目,学生多会为此懊悔和自责,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注意,以免重蹈覆辙。对于那些当时不会做的题目,在考试结束后,也可能通过向别人询问答案或查找资料,掌握或基本掌握问题的解决方法,学生这种主动纠错的积极性,教师应小心呵护,但也不必急于开始讲评;对于那些不能准确把握答案的题目,学生则急切地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和错误的原因,这个时候,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才表现得最强烈,这也正是开始讲评的最好时机。因此,试卷正式讲评之前,教师宜稍微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自主订正。2突出重点,共同会诊试卷讲评,最忌讳不分对象,不分内容,一概而论,笼统而讲。事实上不同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做错的题目不可能完全相同,这就对讲评的针对性提出了要求。那么如何选择和确定重点呢?一要根据全班学生的答卷情况,选择错误率较高的问题(往往是难题)作为讲评的重点;二要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选择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讲评的重点;三要根据抓住主要矛盾的原则,从错误率高的问题和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选择一两个最主要的问题作为讲评的重点,只有选准了问题,才能保证讲评重点突出。这要求教师在批阅试卷时就要留心学生的解题情况,认真统计学生解答的正确率和错误率,统计出错误的类型,并总结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做好试卷讲评的准备。重点确定以后,就要考虑如何进行讲评,才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我们的做法是师生互动,共同会诊。试卷讲评不同于教材教学,讲评的试卷学生都已经做过,学生对题目的解答已有自己的想法,因此试卷讲评教师大可不必包办代替,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讲。最好的方法是谁错就请谁讲,错哪儿讲哪儿,同时发动其他学生适时补充和纠正,如遇到难以把握的问题或者适合学生自己探究的问题,可让师生共同参与。以这样一道试题为例:囊性纤维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病,在欧洲人群中,每2500人中就有一人患此病。如果一位健康的男人再婚,则再婚的双亲生一孩子患该病的概率是()A.1/25B.1/50C.1/100D.1/625老师:请同学们计算一下,看谁先得出正确答案?同学E:老师,我认为答案是C。老师:能谈谈你的解答思路吗?同学E:由题干所给的信息可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囊性纤维变性由隐性基因a控制,其基因频率q,正常显性基因为A,其基因频率为p。根据哈代—— 温伯格平衡定律,由于患者(aa)的频率q2=1/2500,那么群体中a的频率q=1/50;一对健康夫妇有一个患病孩子,那么亲代的基因型为Aa,女性产生a的卵细胞概率为1/2,而再婚男方产生a的精子概率为1/50,所以再婚双亲生一患病孩子的可能性是1/2x1/50=1/1000老师:请坐,大家觉得他的答案怎么样?学生F:我认为再婚男性产生精子为a的概率不是1/50,选项中没有我算出的答案!老师:那好!说说你的不同见解。学生F:再婚双亲要生一患病的孩子,则双亲必为杂合子,由于那位妇女基因型肯定为Aa,根据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可推算出基因A的频率为p=1-q=49/50,男性为杂合子Aa的概率为2pq=2x49/50x1/50=98/2500,所以他们生出患病孩子的可能性为1/4x98/2500=98/10000。老师:听起来很有道理,但选项中确实找不到答案。同学们,还有其他的解法吗?学生G:再婚双亲女方基因型为Aa是肯定的,但题目告知男子为健康男性,应该计算健康男性中为Aa的概率。老师:你能否板书一下这个过程?学生G:根据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可知:基因型为AA,Aa的概率分别为p2-=(49/50)2,2pq=98/2500;所以健康男性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98/2500)/[(49/50)2+98/2500]=2/51;因此他们生出患病的孩子的概率是1/4x2/51=1/102。老师:还有其他看法吗?学生H:G的答案是正确的,但思维过程不严密。老师:是吗?把你的理由说出来给大伙听听。学生H:健康男性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2/51是对的,但[(49/50)2+98/2500]是人群中健康男女出现的概率,而不是健康男性在人群中的概率。同样,分子98/2500也不是杂合子男性在人群中出现的概率,由于男女性别比为1:1,所以应这样计算:(1/2x98/2500)/[1/2x(49/50)2+98/2500],才能体现出杂合子占男性健康者比例。老师:大家认为怎么样?生(大伙):对,只有这样考虑才比较全面。可见,这样做不但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增长、自信心的增强,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当学生完全不懂或毫无头绪的时候,这时就需要教师来讲。讲什么呢?讲学生错误的原因,找出错误的症结所在;讲思路与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师生互动,共同会诊,气氛活跃,彼此印象深刻,可以使学生在以后的复习、练习中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效果当然好。突出重点还必须兼顾一般。重点和一般是相对而言的。如果只抓重点而不及其余,那也就无所谓重点了。况且,这里所说的重点和一般是根据讲评的要求来定的,而就其知识和能力的本身来说,都是重要的,学生都应该掌握而不能有所遗漏或欠缺3借题引路,授之以渔一般来说,生物试题都是命题人经过深思熟虑的试题,它除了体现生物学科知识的特点外,还要体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要能够培养学生一定的能力和思维,正因为如此,教师对那些有较高区分度和适当难度典型试题要进行深人挖掘,使之成为上课的例题。讲评时应着力于启发诱导学生分析题干中可能允许的解题范围、角度和方法,认清题目中设置的迷惑点。学生在“吃透”了例题基础上,再有意识地把学生可能遗忘、与本题有关而题目又未涉及到的遗漏知识点联系起来。以生物推断题为例,推断题除了必须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以外,学生还必须具备根据具体的情况去迁移和推理的能力。推断可根据上下文的条件推断,也可以根据生物特有的生命现象去推断。例如在上“微生物的营养”时,有这样一道单元测试题: 突变型面包霉常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适当的氨基酸才能生长。现用2个氨基酸依赖型红色面包霉突变株a和b,分别接种到下面的6种培养基上,2种突变株都不能在1,3,5号培养基上生长,a,b可以分别在2,4和2,6号培养基上生长;培养基成分如下表。关于突变株a和b分别对A-J中氨基酸需求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突变株对氨基酸的需求是相同的B.两种突变株都需要有G氨基酸才能生长C.两种突变株必须同时供应3种氨基酸才能生长D.两种突变株都能在由4,5号两种培养基组成的混合培养基中生长通过题目给的信息,可以发现这道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图表,通过观察推导出:红色面包霉突变株a不能在1,3,5号培养基上生长而能在2,4培养基上生长,说明a的生长需要E,F2种物质;b不能在1,3,5号培养基上生长而能在2,6培养基上生长,说明b的生长需要E,G2种物质;2种突变株都能在由4,5号2种培养基组成的混合培养基中生长,因其中含有E,F,G3种物质,答案为D。到这里本题还没有结束,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微生物的营养、代谢、生长和变异等知识有机地“串联”成知识串,“并联”成知识网。通过如此反复练习,则大大加快学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过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4重视迁移,举一反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生物试题也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因此,教师重视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能力有利于提高其学习效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弄清楚相关试题涉及的知识点,思考通过知识点扩展能形成什么样的知识网络;弄清楚试题中各种图表和其他表述中隐含的生物学含义,思考用什么专业术语或概念原理组织答案最恰当;思考原题怎样改造可以形成变式题组等。题目经过如此加工和挖掘,极大地丰富了原题目的内涵,扩大了知识的覆盖面,深化了所学的知识。这样讲评试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把握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促进学生把课内外知识灵活的运用到解题中去,无形中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无形中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5满分答卷,考后反思考后反思是生物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教师应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和学生一起冷静分析,认真反思:本次考试达没达到预期的效果?有哪些经验值得保持?哪些是由于教师教学原因而导致学生失分?哪些地方的错答可以避免?为什么会错答?……需要教师细致地归纳与统计,一方面教师要找出在以后教学中的改进之处,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按要求进行纠错,在每个错题上注明错因,并认真体会,对于和自己做法不同的优秀解法,也要认真整理并写到试卷上,改错一律用红笔,完成满分答卷,杜绝一错再错的毛病。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也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在思想上的共鸣、共振。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