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6 MB
  • 47页

人教版_高中生物必修二所有章节习题及知识点

  • 4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47●知识网络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4)归纳综合--揭示规律(分离定律)(现代解释)在形成的时候,随着分开而分离,独立的随遗传给后代。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答案:相对显性性状DDDddd1:2:13:1配子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配子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47 yyRRyyRryyrr配子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47●重点难点一.概念辨析1.交配方式:①自交:植物自花受粉(如豌豆)和同株异花受粉(如玉米)。基因型相同的生物间相互交配。②杂交:指同种生物不同品种间的交配。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叫杂交。③测交:F1与隐性亲本类型相交。④正交与反交:若甲♀╳乙♂为正交方式,则乙♀╳♂甲就为反交。2.性状表现:①性状: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②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③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出的那个亲本性状叫显性性状,F1没有表现出的那个亲本性状叫隐性性状。④性状分离: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呈现不同性状的现象。⑤表现型和基因型: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叫表现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基因型。两者关系:基因型是表现型发育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基因型相同,则表现型也相同。表现型=基因型(内因)+环境条件(外因)3.基因组成:①47 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隐性基因。②成对基因和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同性状的两个基因叫成对基因。成对基因(两个相同基因)控制的个体叫纯合子,成对隐性基因控制的个体叫隐性纯合子,成对显性基因控制的个体叫显性纯合子。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叫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控制的个体叫杂合子。③非等位基因:有两种情况,一是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称非等位基因;二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的两个基因也是非等位基因。如图:Aa是1、2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Dd是3、4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B,a和B,是1、2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B和B是成对基因;A和D,A和d,a和D,a和d以及B和D,B和d则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二.问题理解1.遗传定律的实质及适用范围遗传学的两个基本定律都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两个基本定律所揭示的是亲代细胞核染色体上的基因通过有性生殖随配子遗传给子代的规律,所以,原核生物的遗传、细胞质遗传都不符合该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揭示的是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的传递行为。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发生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47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揭示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传递行为。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导致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自由组合。发生的时期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2.孟德尔遗传实验独特的设计思路即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观察事实、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揭示规律3.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自由组合定律主要说明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在等位基因发生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平均分配到配子中去。也就是说,一对等位基因与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各自独立的。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同源染色体的分开,为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提供了细胞学上的依据。例如,杂种中有两对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就能产生四种类型的数目均等的配子,这是因为带有这两对等位基因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染色体的组合有两种可能性,并且这种组合是随机的(如下图),这样就会得到下列四种配子:AB、ab、Ab、aB,它们之间的比例是1∶1∶1∶1。4.基因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基因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在于研究的对象不同。基因分离定律研究存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的分离情况,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分别位于几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情况。自由组合定律中的等位基因仍然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运用基因分离定律进行有关自由组合定律的计算非常简便。5.遗传定律的应用:①选种:选显性性状,要连续自交直至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选隐性性状,直接选取即可(隐性性状表达后,其基因型为纯种)②优生:显性遗传病控制生育。隐性遗传病禁止近亲结婚。③47 理论上可解释生物界的多样性。生物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授精时配子之间随机结合,导致基因的重组。基因控制性状,基因的重组,必然导致性状的重组。这样,后代出现了亲代所没有的性状组合,也就是出现了变异。如黄圆×绿皱,F2代出现了黄皱和绿圆。高等生物控制性状的基因的数量是极其巨大的,每条染色体上都有多个基因,这些基因很多呈杂合状态,这样,由于基因的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而产生极其多样的基因型的后代。④杂交育种:每种生物都有很多性状,这些性状有的是优良性状,有的是不良性状,如果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就能帮助我们去掉不良性状,让优良性状集于一身,从而培育出优良品种。如利用高杆(易倒伏)抗锈病小麦和矮杆(抗倒伏)易染锈病小麦获得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小麦,可以有两种做法。4747 4.应用基因分离定律解题的一般方法(1)亲代和子代的基因型已知亲代的表现型及后代表现型,通过显隐性状的关系一般可以推出亲代基因型。如一对正常夫妇生出一个白化病的孩子,就可以直接用遗传图解推出亲代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2)概率计算熟练掌握分离定律的有关计算,是进行遗传学概率计算的关键。计算的关键地方是要能准确地计算出各种类型的配子比例,当然理解了后代分离比1∶2∶1的来源,计算更简便。①用分离比直接计算:如人类白化病遗传:Aa×Aa→AA∶2Aa∶aa,杂合双亲再生正常孩子的概率是3/4,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1/4。②用配子的概率计算:先算出亲本产生几种配子,求出每种配子产生的概率,用相关的两种配子的概率相乘。如白化病遗传,Aa×Aa→AA∶2Aa∶aa。父方产生A、a配子的概率各是1/2,母方产生A、a配子的概率也各是1/2,因此再生一个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1/2×1/2=1/4。三.重点归纳1.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两对相对性状n对相对性状相对性状的对数一对两对n对等位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n对等位基因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F1的配子2种,数量相等1:14种,数量相等1:1:1:12n种,数量相等1:1…:1F2的表现型及比例2种,3:14种,9:3:3:12n种,(3:1)nF2的基因型及比例3种,1:2:19种,(1:2:1)2=4:2:2:2:2:1:1:1:13n种,(1:2:1)n测交表现型及比例2种,数量相等1:14种,数量相等1:1:1:12n种,数量相等1:1…:1遗传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进入两个配子中减数分裂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从而进入同一配子中实践应用纯种鉴定及杂种自交纯合将优良性状重组在一起联系在遗传时,遗传定律同时起作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既有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又有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2.如何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自由组合定律以分离定律为基础,因而可以用分离定律的知识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况且,分离定律中规律性比例较简单,因而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问题显得简单易行。47 (1)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常用“单独分析、彼此相乘”法来解决自由组合的复杂问题。所谓“单独分析、彼此相乘”法,就是将多对性状,分解为单一的相对性状然后按基因的分离规律来单独分析,最后将各对相对性状的分析结果相乘。其理论依据是概率理论中的乘法定理。乘法定理:如某一事件的发生,不影响另一事件发生,则这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它们单独发生的概率的乘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涉及的多对基因各自独立遗传,因此依据概率理论中的乘法定理,多对基因共同遗传的表现就是其中各对基因单独遗传时所表现的乘积。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力几个分离定律。如AaBb×Aabb可分解为如下两个分离定律:Aa×Aa;Bb×bb。[提示]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六种交配组合及结果是进行遗传判定和运算的基础:①AA×AA→AA全显性全为纯合子②AA×Aa→AA:Aa=1:1全显性1/2纯合,1/2杂合③AA×aa→Aa全显性100%杂合[应用]如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一方为显性纯合(AA)④Aa×Aa→AA:Aa:aa=1:2:1显性:隐性=3:1,显性=3/4,隐性=1/4,1/2纯合,1/2杂合[应用]如后代显性和隐性的比为3:1,则双亲一定都为杂合子(Aa)。⑤Aa×aa→Aa:aa=1:1测交类型显性:隐性=1:1显性=1/2,隐性=1/2,1/2纯合,1/2杂合[应用]如后代显性和隐性的比为1:1,则双亲为Aa和aa。⑥aa×aa→aa全隐性全为纯合子47 [应用]如后代只有隐性性状,则双亲一定都是隐性纯合子(aa)将上述六种交配组合记忆熟练,分析透彻,解决遗传判定和运算就有了保障。(2)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的不同类型的问题。①配子类型的问题: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解:AaBbCc-2×2×2=8种AaBbCc与AaBbCC杂交过程中,配子间结合方式有多少种?解:先求AaBbCc、AaBbCC各自产生多少种配子。AaBbCc→8种配子AaBbCC→4种配子再求两亲本配子间结合方式。由于两性配子间结合是随机的,因而AaBbCc与AaBbCC配子间有8×4=32种结合方式。②基因型类型的问题:AaBbCc与AaBBcc杂交,其后代有      种基因型。解: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有3种基因型(1AA:2Aa:laa);Bb×BB→后代有2种基因型(lBB:lBb);Cc×Cc→后代有3种基团型(lCC:2Cc:lcc)。因而AaBbCc×AaBBCc→后代中有3×2×3=18种基因型③表现型类型的问题:AaBbCc×AabbCc,其杂交后代可能有     种表现型。解:可分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有2种表现型;Bb×bb→后代有2种表现型;Cc×Cc→后代有2种表现型。所以AaBdcc×AabbCc→后代中有2×2×2=8种表现型3.表现型和基因型与杂交中相对性状的对数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的类型;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的类型,是肉眼看不到的,通常用各种符号来表示。杂交亲本的相对性状的对数与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如下表:亲本相对性状的对数F2的表现型数F1杂种形成的配子数F2的基因型种类F2配子组合数F2性状分离比47 12234(3∶1)1244916(3∶1)23882764(3∶1)34161681256(3∶1)4n2n2n3n4n(3∶1)n4.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及解题规律(1)亲代和子代的基因型已知亲代的表现型及后代表现型,通过显隐性状的关系一般可以推出亲代基因型。对于由表现型推导基因型的题目可按以下4个步骤解题:(祥见例题3)①先判断显隐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个体杂交,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隐性性状;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个个体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分离出的性状是隐性性状,亲本的性状是显性性状。②从隐性性状入手,隐性性状出现一定是纯合子。③显性性状出现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④后代的两个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2)概率计算熟练掌握分离定律的有关计算,是进行遗传学概率计算的关键。计算的关键地方是要能准确地计算出各种类型的配子比例,当然理解了后代分离比1∶2∶1的来源,计算更简便。①用分离比直接计算:如人类白化病遗传:Aa×Aa→AA∶2Aa∶aa,杂合双亲再生正常孩子的概率是3/4,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1/4。②用配子的概率计算:先算出亲本产生几种配子,求出每种配子产生的概率,用相关的两种配子的概率相乘。如白化病遗传,Aa×Aa→AA∶2Aa∶aa。父方产生A、a配子的概率各是1/2,母方产生A、a配子的概率也各是1/2,因此再生一个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1/2×1/2=1/4。四.实验探究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注意事项:1.关键步骤及意图:①每个小桶中有D和d两种小球,代表等位基因已经分离并独立的进入不同的配子。②随机抓取一个小球,代表随机产生了一种雌配子或雄配子。③47 分别从两个桶中各随机抓取的一个小球并组合在一起,代表雌雄配子结合成合子即子一代。2.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模拟实验的次数,重复的次数越多,实验越准确。3.每次抓小球以前,必须摇动小桶中的彩球,使二色小球充分混合,每次抓出的小球记录完之后,必须放回原来的小桶中,千万不要将两个小桶中的小球相混。【例题解析】例题1: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连续自交两代,F2中纯合子和杂合子各占多少?[解析]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可写作Aa,亲代自交,则F1为AA:Aa:aa=1:2:1F1:1/4AA:2/4Aa:1/4aaF1自交:1/4AA:1/2Aa:1/4aaF2:1/4AA:1/2(1/4AA:2/4Aa:1/4aa):1/4aa整理F2:(1/4+1/8)AA:1/8Aa:(1/4+1/8)aa即F2比例:3/8AA:2/8Aa:3/8aaF2中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各占3/8,共3/4;杂合子占1/4。[答案]纯合子占3/4杂合子占1/4例题2: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各对基因独立遗传),后代能产生多少种表现型?表现型的比例是多少?其中表现型为双显性的个体出现的几率为多少?[解析]用“单独分析、彼此相乘”法来解决自由组合的复杂问题。①表现型的种类--分解:aaBb×AaBb→(aa×Aa)×(Bb×Bb),单独分析:aa×Aa→2种表现型;Bb×Bb→2种表现型,彼此相乘(aa×Aa)×(Bb×Bb)→2种×47 2种=4种表现型。②表现型的比例--分解:aaBb×AaBb→(aa×Aa)×(Bb×Bb),aa×Aa→后代表现型比=1:1,Bb×Bb→后代表现型比=3:1;彼此相乘aaBb×AaBb=(aa×Aa)×(Bb×Bb)=(1:1)×(3:1)=3:1:3:1③其中表现型为双显性的个体出现的几率--分解:aaBb×AaBb→(aa×Aa)×(Bb×Bb);单独分析:aa×Aa→1/2A;Bb×Bb→3/4B;彼此相乘:AB→1/2×3/4=3/8[答案]表现型的种类为4种表现型的比例为3:1:3:1表现型为双显性的个体出现的几率为3/8例题3:下图为某家族白化病(皮肤中无黑色素)的遗传系谱,请据图回答(相关的遗传基因用A、a表示)(1)该病是由性基因控制的。(2)Ⅰ3和Ⅰ4都是正常,但他们有一女儿为白化病患者,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3)Ⅱ3的可能基因型是,她是杂合子的机率是。(4)Ⅲ?是白化病的概率是()A、1/2B、2/3C、1/4D、1/9[解析]此题属于由表现型推导基因型的题目,可按以下4个步骤解题:①先判断显隐性:Ⅰ3和Ⅰ4都是正常,但他们有一女儿为白化病患者,则是典型的性状分离现象,分离出的性状(患病)是隐性性状,亲本的性状(正常)是显性性状。②从隐性性状入手,隐性性状出现一定是纯合子。Ⅱ1、Ⅱ4都是aa。③显性性状出现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因此,Ⅰ1和Ⅰ2,Ⅰ3和Ⅰ4都是A。47 ④后代的两个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由于Ⅱ1、Ⅱ4都是aa,所以,Ⅰ1和Ⅰ2,Ⅰ3和Ⅰ4的基因型都是Aa。Ⅰ3和Ⅰ4的基因型都是Aa,Aa×Aa=1/4AA:2/4Aa:1/4aa,由于Ⅱ3表现正常,则基因型为1AA:2Aa,是杂合子的机率为2/3。同理,Ⅱ2基因型也为1AA:2Aa,Ⅲ?=2/3Aa×2/3Aa→aa=2/3×2/3×1/4=1/9[答案](1)隐(2)性状分离(2)基因型AA或Aa,是杂合子的机率为2/3(4)D例题4:桃的果实成熟时,果肉与果皮粘连的称粘皮,不粘连的称离皮;果肉与果核粘连的称粘核,不粘连的称离核。已知离皮(A)对粘皮(a)为显性,离核(B)对粘核(b)为显性。现有粘皮离核的桃甲与离皮粘核的桃乙杂交,所产生的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由此可推断甲、乙两株桃的基因型分别是()A.AABBaabbB.aaBBAabbC.aaBbAAbbD.aaBbAabb[解析]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能力。有两种解法:方法一,用排除法;供选答案中,A选项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BC两个选项后代均只有两种表现型,只有D选项后代才有四种表现型,因此选D。方法二,根据已知的表现型可写出两亲本可能的基因组成甲为aaB,乙为Abb,这样的杂交组合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则aa×A的后代要出现两种表现型,亲代的基因型必须为aa×Aa;B×bb的后代也要出现两种表现型,亲代的基因型必须为Bb×bb。因此,正确答案为D。[答案]D例题5:人类的并指受显性基因A控制,患者常为杂合子,显性纯合不能成活。先天性聋哑受隐性基因b控制。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有一对夫妇,男方是并指患者,女方正常,他们第一胎生了一个聋哑病孩。请回答:47 (1)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2)这对夫妇第二胎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孩的可能性是,生育一个只患并指的男孩的可能性是。(3)这对夫妇所生孩子的患病率是。[解析]男方是并指患者(即另一性状正常),女方正常,则男方的基因型为AaB,女方为aaB;第一胎生了一个聋哑病孩(即指头正常)基因型为aabb,bb两个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可推出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用“单独分析、彼此相乘”法分析,Aa×aa后代指头正常1/2,并指1/2,Bb×Bb后代听说正常3/4,聋哑1/4。后代正常的可能性是:指头正常×听说正常=1/2×3/4=3/8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孩的可能性是:后代正常×1/2(男女各1/2)=1/2×3/4×1/2=3/16;后代只患并指的可能性是:并指×听说正常=1/2×3/4=3/8生育一个只患并指的男孩的可能性是:只患并指×1/2(男女各1/2)=1/2×3/4×1/2=3/16;后代只患聋哑的可能性是:指头正常×聋哑=1/2×1/4=1/8;后代两病兼得的可能性(即并指又聋哑)是:并指×聋哑=1/2×1/4=1/8;后代的患病率=只患并指+只患聋哑+两病兼得=3/8+1/8+1/8=5/8或者,后代的患病率=1-后代正常=1-3/8=5/8[答案](1)男为AaBb,女为aaBb(2)3/163/16(3)5/8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0·广州质检)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47 A.叶绿体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是得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条件之一C.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过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其后代一定有4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解析: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理论上后代一定有4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前提是后代数量多,样本大,但是在后代数量不够多的情况下,可能和理论值有差距。答案:D2.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用杂合的灰身雌雄果蝇杂交,去除后代中的黑身果蝇,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其子代果蝇基因型比例为(  )A.4∶4∶1B.3∶2∶1C.1∶2∶1D.8∶1解析:由题意可知,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用杂合的灰身果蝇交配,除去黑身果蝇后,灰身果蝇中杂合体∶纯合体=2∶1,即1/3为纯合体,2/3为杂合体。灰身果蝇自由交配的结果可以用下列方法计算:因为含A的配子比例为2/3,含a的配子比例为1/3,自由交配的结果为4/9AA、4/9Aa、1/9aa,三者比例为4∶4∶1。答案:A3.(2010·深圳调研)一个基因型为BbRr(棕眼右癖)的男人与一个基因型为bbRr(蓝眼右癖)的女人结婚,所生子女中表现型的几率各为1/8的类型是(  )A.棕眼右癖和蓝眼右癖B.棕眼左癖和蓝眼左癖C.棕眼右癖和蓝眼左癖D.棕眼左癖和蓝眼右癖解析:Bb和bb杂交后代出现棕眼和蓝眼的几率各为1/2,Rr和Rr杂交后代出现右癖和左癖的几率分别为3/4、1/4,所以所生子女中表现型的几率各为1/8的类型是棕眼左癖和蓝眼左癖。答案:B447 .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F1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再将F1中高秆抗病类型分别与矮秆感病类型进行杂交,则产生的F2表现型之比理论上为(  )A.9∶3∶3∶1B.1∶1∶1∶1C.4∶2∶2∶1D.3∶1∶3∶1解析:首先根据F1表现型及比例确定亲本基因型都是TtRr,然后确定F1中高秆抗病类型的基因型及比例为TTRR∶TtRR∶TTRr∶TtRr=1∶2∶2∶4。最后确定与矮秆感病类型进行杂交产生的F2基因型及比例为TtRr∶ttRr∶Ttrr∶ttrr=4∶2∶2∶1。从而判断表现型及比例为高秆抗病∶矮秆抗病∶高秆感病∶矮秆感病=4∶2∶2∶1。答案:C6.一对正常夫妇,双方都有耳垂(控制耳垂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婚后生了一个色盲、白化且无耳垂的孩子,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儿子,为有耳垂、色觉正常但患白化病的概率多大(  )A.3/8B.3/16C.3/32D.3/64解析:由于正常夫妇结婚后生了一个色盲(XbY)、白化(aa)且无耳垂(cc)的孩子,说明两人基因型为AaCcXBY、AaCcXBXb。则再生一个儿子为有耳垂、色觉正常但患白化病的概率是:1/4×3/4×1/2=3/32。答案:C7.给你一粒黄色玉米(玉米是雌雄同株、雌雄异花的植物),请你从下列方案中选一个既可判断其基因型又能保持纯种的遗传特性的可能方案(  )A.观察该黄粒玉米,化验其化学成分B.让其与白色玉米杂交,观察果穗C.进行同株异花传粉,观察果穗D.让其进行自花受粉,观察果穗47 解析:玉米为雌雄同株、雌雄异花的植物,故通过同株异花传粉,观察子代表现型可确定其基因型。子代若发生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代若不发生性状分离,则为纯合且能保持纯种特性。若让黄色玉米与白色玉米杂交,则可能会改变其纯种特性。答案:C8.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纯种豌豆作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F2,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为9∶3∶3∶1,与F2出现这样的比例无直接关系的是(  )A.亲本必须是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B.F1产生的雄、雌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C.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雄、雌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F1的16种配子结合方式都能发育成新个体(种子)解析:亲本除可以是纯种黄色圆粒与纯种绿色皱粒外,也可以是纯种黄色皱粒与纯种绿色圆粒。答案:A10.如图为一个家庭系谱图(相关基因用T、t表示)。从图中可以判断出4的基因型为(  )A.TTB.ttC.TtD.TT与tt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卷舌的3与卷舌的4的后代出现了不卷舌的6,所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可以推知,3与4均为杂合体。答案:C11.下图为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相关基因用A、a表示)(  )47 A.由1、2和4个体可推知此病为显性遗传病B.由1、2、4、5个体可推知致病基因是显性基因C.2、5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AA、AaD.若7、8婚配,其后代表现正常的概率为1/3解析:由5、6、9个体的表现型可推知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8的基因型是AA(1/3)或Aa(2/3),因此与7(aa)婚配后其后代正常的概率为1/2×2/3=1/3。答案:D二、非选择题1.牛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如果两头黑牛交配,产生了一头棕色子牛。请回答:(1)黑色和棕色哪种毛色是显性性状?________。(2)若用B与b表示牛的毛色的显性遗传因子与隐性遗传因子,写出上述两头黑牛及子代棕牛的遗传因子组成________________。(3)上述两头黑牛产生一黑色子牛的可能性是________。若上述两头黑牛产生了一头黑色子牛,该子牛为纯合子的可能性是________,要判断这头黑色子牛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最好选用与其交配的牛是(  )A.纯种黑牛B.杂种黑牛C.棕色牛D.以上都不对(4)若用X雄牛与多头杂种雌牛相交配,共产生20头子牛,若子牛全为黑色,则X雄牛的遗传因子组成最可能是__________;如果子牛中10头黑色,10头棕色,则X雄牛的遗传因子组成最可能是__________;若子牛中14头为黑色,6头为棕色,则X雄牛的遗传因子组成最可能是__________。47 解析:(1)若棕色性状受显性遗传因子控制,而控制棕毛的遗传因子一定来自亲代,则亲代必定有棕色牛,这与题目相矛盾,所以控制棕毛的遗传因子是隐性遗传因子。(2)子代的隐性遗传因子必来自双亲,亲代黑牛有棕毛遗传因子但表现出黑毛,说明亲代黑牛的遗传因子组成是Bb。(3)Bb×Bb→1BB∶2Bb∶1bb,亲代黑牛(Bb×Bb)产生黑色子牛(BB或Bb)的可能性是3/4;若已知子牛为黑色,则它是纯合子的可能性是1/3。要鉴定一头黑牛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最好用测交的方法,即选用棕色牛(bb)与之交配。(4)纯种黑牛与杂种黑牛交配,产生的后代全是黑色牛;杂种黑牛与杂种黑牛交配,产生黑牛与棕牛的比例为3∶1;棕色牛与杂种黑牛交配,产生黑牛与棕牛的比例为1∶1。答案:(1)黑色 (2)Bb、Bb、bb (3)75% 1/3 C(4)BB bb Bb25.(11分)(2010·淄博质检)玉米是遗传实验经常用到的材料,在自然状态下,花粉既可以落到同一植株的柱头上也可以落到其他植株的柱头上(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请列举玉米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玉米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为探究一高茎玉米植株的果穗上所结子粒的基因型,某同学选取了该玉米果穗上2粒种子单独隔离种植,观察记录并分别统计后代植株的性状,结果后代全为高茎,该同学即判断玉米果穗所有子粒为纯种。可老师认为他的结论不科学,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7 玉米的常态叶与皱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计划以自然种植多年后收获的一批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的种子为材料,通过实验判断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①甲同学的思路是随机选取等量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种子各若干粒,分别单独隔离种植,观察子一代性状:若子一代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为________性状;若子一代未发生性状分离,则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乙同学的思路是随机选取等量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种子各若干粒,种植,杂交,观察子代性状,请帮助预测实验结果及得出相应结论。解析:(1)略。(2)遗传学的许多实验结果是利用了统计学方法得到的结果,该同学所种植的种子太少,具有很强的偶然性。(3)题干中“自然种植多年后收获的一批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的种子”提示:该批玉米种子属于纯合子。检验显隐性的方法有自交或杂交的方法,具体方法见答案。答案:(1)相对性状明显,易于区分;后代数目多,统计结果更准确;雄蕊花序顶=生,雌蕊果穗着生在中部,便于操作;既能自花传粉也能异花传粉(必须答出其中两条)(2)选择样本太少,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不能代表全部子粒的基因型(3)①显性 分别从子代中各取出等量若干玉米种子,种植,杂交,观察其后代叶片性状,表现出的叶形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叶形为隐性性状 ②若后代只表现一种叶形,该叶形为显性性状,另一种为隐性性状;若后代既有常态叶又有皱叶,则不能作出显隐性判断。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识要点提炼】47 1、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2、精子的形成过程3、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哺乳动物和人的卵细胞是在卵巢中形成的,形成过程与精子的基本相同。1个卵原细胞(原始的雌性生殖细胞)          成为1个初级卵母细胞形成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极体        1个次级卵母细胞再形成1个卵细胞和1个极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1个极体也分裂形成2个次级极体。这样,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量的变化(以人为例)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初级精卵原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精卵原细胞)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464646462323234623DNA46→9292929246464646235、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而最终被移到细胞同一极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表现为自由组合。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则经减数分裂后该生物就有可能产生2n种精子(卵细胞),如人有23对染色体,产生配子时染色体组合形式就有223。当然对于1个精原细胞来说,经减数分裂最终只能产生两种47 类型的4个精子;对于1个卵原细胞来说,经减数分裂只能产生1种类型的1个卵细胞。6、受精作用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在受精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故在受精卵的细胞核中染色体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新一代继承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7、基本概念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受精作用。【典型例题解析】例1 下面是三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请回答:(1)A图属分裂(填“有丝”或“减数”)的期。细胞中有条染色单体。(2)B图处于期,此细胞的名称是 。(3)C图处于期,此细胞的名称是,它分裂后得到的子细胞为。(4)A、C两图中的染色体数之比为 ;A、C两图中DNA数之比为 。成熟生物体精 子卵细胞受精卵8条ABC解析 (1)A图中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并且成对的同源染色体有联会的现象,因此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四分体时期)47 ;每条染色体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4条染色体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2)B图属于后期的图像,被拉向两极的每条染色体都有由着丝点连接着的染色单体,因此,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从图中还可知,该细胞的细胞质属于均等分裂,所以是初级精母细胞。(3)C图也属于后期的图像,被拉向两极的每条染色体上已没有染色单体,因此,C图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由于C图中的细胞质分裂是不均等分裂,因此,该图属于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后形成1个卵细胞和1个极体。(4)A图中含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2分子DNA;C图中含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分子DNA。因此,A、C两图中的染色体数之比为1∶1;DNA数之比为2∶1。答案:(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四分体时期);8。(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初级精母细胞。(3)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次级卵母细胞;1个卵细胞和1个极体。(4)1∶1;2∶1。例2 下图为高等生物的生殖发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请在图示下面的圆圈内填出所对应细胞的染色体数。(2)图中字母A、B分别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和  。这两个过程的意义是  。(3)C过程进行的细胞增殖方式是   。(4)A过程中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 个NDA分子,形成四分体 个。47 解析 成熟的生物体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减半。经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中染色体数又恢复原来的数目。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主要有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正常情况下,该过程中遗传物质不改变,因为此过程进行的是有丝分裂。答案:(1)精子:4条;卵细胞:4条;受精卵:8条。(2)减数分裂;受精作用;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3)有丝分裂。(4)8;16;4。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知识要点提炼】1、萨顿假说萨顿用类比推理的研究方法提出了萨顿假说――基因与染色体传递的假说。他的推论是: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生物的遗传要通过生殖过程来实现,遗传基因随着生殖过程中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传递和重组。若把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则是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则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摩尔根通过对果蝇眼色的实验研究,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规律相符,从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经过努力,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雌果蝇中的性染色体是同型的,用XX表示;在雄果蝇中,这对性染色体是异型的,用XY表示。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47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典型例题解析】例1 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已知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那么,正常情况下该生物在减数分裂形成精子过程中,基因的走向不可能的是(  )(A)A与B走向一极,a与b走向另一极(B)A与b走向一极,a与B走向另一极(C)A与a走向一极,B与b走向另一极(D)A或a走向哪一极、B或b走向哪一极都是随机的解析 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也就是说,基因A和a会分离、基因B和b会分离,因此,正常情况下选项(C)是不可能发生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A或a走向哪一极、B或b走向哪一极都是随机的,因此,AaBb的个体可产生AB、Ab、aB、ab四种类型的配子。答案:(C)。例2 右图是基因型为RrDd的某种动物一个卵细胞基因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47 (1)该种动物体细胞内含有   对同源染色体。(2)由此图可判断该动物雌性个体最多能形成   种类型的卵细胞。(3)研究基因R和r在形成卵细胞时的传递规律,符合基因的    定律中的;研究基因R、r和D、d在形成卵细胞时的传递规律,符合的基因的 定律。解析 (1)图中所示的卵细胞的染色体为2条,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该个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1/2,因此该种动物细胞内的有2对同源染色体。(2)从图中可知,R和D位于2条非同源染色体上。也即RrDd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RrDd的个体经过减数分裂可产生RD、Rd、rD、rd四种类型的配子。(3)R和r是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符合分离定律。Rr和Dd两对等位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答案:(1)2。(2)4。(3)分离;自由组合。第3节伴性遗传【知识要点提炼】1、伴性遗传控制人类的红绿色盲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遗传表现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2、人类红绿色盲症人类红绿色盲症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基因型为XBXB、XBY的个体表现为正常;XBXb是携带者;XbXb、XbY是患者。其特点是:色盲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表现为交叉遗传,色盲一般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外孙;女性色盲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色盲。47 3、抗维生素D佝偻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基因型为XDXD、XDXd的女性都是患者;男性患者的基因型为XDY。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但XDXd的女性患者病症较轻;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的后代中,女性都是患者,男性正常。4、鸡的性别决定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和人类、果蝇相反。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典型例题解析】123456789ⅠⅡⅢ丁病女性丙病男性例1 某家属有的成员患丙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有的成员患丁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具体见右面系谱图。现已查明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问: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丁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解析 (1)由于Ⅱ3、Ⅱ4表现正常,而Ⅲ7(男、丙病)、Ⅲ8(女、丁病)表现为患病,则可以判定丙、丁两种遗传病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患病一定是隐性性状。(2)已知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AA或XAY),而Ⅲ9患丙病(bb或XbY),但如果丙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Ⅲ9一定表现为正常,这与遗传图谱中Ⅲ9患病不符。因此,可判断Ⅲ9的致病基因只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Ⅱ5XBXb传递)。即Ⅲ9的基因型是XbY。(3)如果丁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Ⅰ2、Ⅲ8的基因型都为XaXa,Ⅱ3的基因型应是XaY,这与遗传图谱Ⅱ3正常不符,所以丁病的遗传方式应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答案:X(性);常。47 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卵细胞(B)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一般能形成4种精子细胞(C)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D)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比原始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发生的时期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以后(B)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前(C)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D)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3、下列关于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个染色单体就是一个四分体  (B)一个四分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C)一个四分体就是两对染色体   (D)一对同源染色体就是一个四分体4、次级精母细胞与精子比较,染色体和DNA数量的变化分别是         ()(A)不变、不变 (B)减半、减半 (C)不变、减半 (D)减半、不变5、某动物的精子细胞中有染色体16条,则在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四分体、染色体单体、DNA分子数目分别是                     (  )47 (A)32、16、64、64      (B)32、8、32、64(C)16、8、32、32      (D)16、0、32、326、下图中㈠代表生物体细胞的细胞核,正常情况下图中㈡不可能是这种生物所产生的配子的是                                  (  )7、如果精原细胞有三对同源染色体,A和a、B和b、C和c,下列哪四个精子是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                              (  )(A)aBc、AbC、aBc、AbC(B)AbC、aBC、Abc、abc(C)AbC、Abc、abc、ABC(D)abC、abc、aBc、ABC8、一个基因型为YyRr的精原细胞和一个同样基因型的卵原细胞,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各能产生几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                    (  )(A)2种和1种 (B)4种和4种 (C)4种和1种 (D)2种和2种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只存在于性细胞中(B)常染色体只存在于体细胞中(C)常染色体存在于性细胞中,而性染色体只存在于体细胞中(D)常染色体和性染色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而在性细胞中成单存在10、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揭示出                       47 ()(A)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B)同源染色体上不同基因之间的关系(C)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D)表现型之间的数量比接近于9∶3∶3∶111、在下列遗传谱系中,只能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性状遗传是      (  )(A)(D)(C)(B)12、右图的家庭系谱中,有关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X染色体隐性遗传(C)常染色体显性遗传(D)X染色体显性遗传13、某男子的父亲患血友病,而他本人血凝时间正常。他与一个没有血友病家庭史的正常女子结婚,一般情况下,他们的孩子患血友病的概率是            (  )(A)1/2(B)1/4(C)0(D)1/1614、人的正常色觉(B)对色盲(b)显性,为伴性遗传;褐眼(A)对蓝眼(a)47 显性,为常染色体遗传。有一个蓝眼色觉正常的女子与一个褐眼色觉正常的男子婚配,生了一个蓝眼色盲的男孩则他们再生一个这样孩子的可能性是             (  )(A)1/2(B)1/4(C)1/8(D)1/16二、非选择题15、马蛔虫体细胞中含有四条染色体,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马蛔虫的每个体细胞中有个DNA分子,有对同源染色体。若进行减数分裂,会出现个四分体,最多能产生种不同染色体组型的配子。(2)若交配的两条马蛔虫都是杂合体,那么,所得的F1中,最多有种染色体组合。(3)若F1的基因型只有AaBB,那么,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和。16、下图是果蝇的染色体图解,其中Ⅱ、Ⅲ、Ⅳ、X、Y为染色体代号,a为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据图回答:(1)图中代号是性染色体,该果蝇的性别是。(2)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有丝分裂的期。果蝇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一个细胞内共有DNA分子个。(3)依据上图(左),请在右方框中绘出减数分裂后产生的两种配子中的一种染色体图。47 (4)如果该果蝇与红眼纯种异性果蝇(中图)杂交,则F1果蝇的基因型是,表现型是  。17、有一对性状正常的表兄妹结婚,生了一个既有白化病,又有红绿色盲的男孩,已知正常肤色受基因A控制,正常色觉受基因ΧB控制。(1)这对表兄妹的基因型分别是和。(2)患者的基因型是,其父母再生育这种孩子的可能性是。(3)该患者的外祖母基因型若为AAXBXB,则其外祖父基因型可能是。18、已知血友病是一种隐性伴性遗传病(用隐性基因h表示),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Ⅰ2的母亲表现型为血友病,则其父亲表现型是 。(2)若Ⅱ4与一正常男性结婚,他们的第一个男孩患血友病的概率是。(3)若这对夫妇再生第二个孩子是血友病患者的概率是。(4)若Ⅱ5与一个血友病男性结婚,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为正常的概率是。19、右图表示一个某病家族的遗传系谱,据图回答(有关基因用A、a表示):(1)此病是染色体(填“常”或“性”)遗传,属 性(填“显”或“隐”)遗传。(2)Ⅱ4和Ⅲ8的基因型为  和。(3)Ⅳ10为杂合子的概率为 。(4)Ⅳ9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性婚配,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患该病,出生第二个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47 (5)Ⅳ11与一个正常女性(其父亲患该病)结婚,生出正常男孩的概率是。单元练习1、D  2、C  3、B  4、C  5、A  6、A  7、A  8、A  9、D  10、C  11、B  12、D  13、C  14、C  15、(1)4  2  2  4  (2)9  (3)AABB  aaBB  16、(1)X、Y  雄性  (2)中  16  (3)(图略)Ⅰ、Ⅱ、Ⅲ、X或Ⅰ、Ⅱ、Ⅲ、Y  (4)XAY、XAXa  均为红眼  17、(1)AaXBXB  AaXBY  (2)aaXbY  1/8  (3)AaXbY或aaXbY  18、(1)正常XHY  (2)1/4  (3)1/8  (4)3/4  19、(1)常  隐  (2)Aa  AA或Aa  (3)2/3  (4)1/4  (5)1/4高中生物必修二第3章、第4章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子分别位于 A.DNA和信使RNA上                 B.DNA和转移RNA上C.信使RNA上和转移RNA上       D.染色体和基因上2.右图转录的简式中,共有核苷酸几种?A.4种B.5种C.6种D.8种3.已知DNA分子双链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30%,在其中的一条链上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的25%,则由该链转录成的mRNA中尿嘧啶占全部碱基的A.20%             B.25%             C.30%             D.35%4.噬菌体在细菌中的繁殖,需要利用细菌的:①生殖器官②ATP③DNA④氨基酸⑤核糖体⑥脱氧核苷酸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⑥C.②④⑤⑥D.①③④⑥5.我国科学家童第周等人从蝾螈内脏中提取DNA注入金鱼的受精卵中,结果约有1%的小金鱼在嘴后长出一根有尾两栖类的棒状平衡器,这个实验说明DNA:47 A.分子结构相对稳定B.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C.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D.能够自我复制6.已知一段双链DNA中碱基的对数和腺嘌呤的个数,能否知道这段DNA中4种碱基的比例和(A+C):(T+G)的值A.能B.否C.只能知道(A+C):(T+G)的值D.只能知道四种碱基的比例7.某生物碱基中嘌呤总数为56%,嘧啶总数为44%,此生物最可能为A.噬菌体B.HIV病毒C.烟草D.果蝇8.关于基因、DNA和染色体的正确叙述是A.DNA分子只存在于染色体上B.每个染色体只含有一个DNA分子C.DNA分子只含有一个基因D.基因不同,其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9.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约有20种,则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和转运氨基酸的rRNA种类分别约为:A.20种、20种B.64种、20种C.64种、64种D.61种、61种10.对细胞物质中某些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可以作为鉴别真核生物的不同个体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一般不采用的物质是:A.蛋白质B.DNAC.RNAD.核苷酸11.骨骼肌细胞中合成mRNA及多肽链的场所分别是:A.细胞质与细胞核B.细胞核与线粒体C.内质网与核糖体D.细胞核与核糖体12.马和豚鼠体细胞具有相同的染色体,但性状差异很大,原因是:A.生活环境不同B.DNA分子中碱基配对方式不同C.着丝点数目不同D.DNA分子中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13.人体中具有生长激素基因和血红蛋白基因,两者A.分别存在于不同组织的细胞中B.均在细胞分裂前期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复制C.均在细胞核内转录和翻译D.转录的信使RNA上相同的密码子翻译成相同的氨基酸14.为了研究细胞分裂周期中DNA复制所需要的时间,可用同位素标记下列某种物质来进行,请选择最合适的物质A.鸟嘌呤B.腺嘌呤C.胸腺嘧啶D.胞嘧啶15.已知病毒的核酸有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单链RNA四种类型。现发现了一种新病毒,要确定其核酸属于上述哪一种类型,应该A.分析碱基类型,确定碱基比率B.分析碱基类型,分析核糖类型C.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碱基类型47 D.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核糖类型16.关于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在核酸中的位置和碱基构成的叙述中,下列正确的是A.遗传信息位于mRNA上,遗传密码位于DNA上,构成碱基相同B.遗传信息位于DNA上,遗传密码位于mRNA上,构成碱基相同C.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都位于DNA上,构成碱基相同D.遗传信息位于DNA上,遗传密码位于mRNA上,若含有遗传信息的模板链碱基组成为CGA,则遗传密码的碱基构成为GCU二、多项选择题17.人的肝细胞内可由DNA控制合成的是:A.胰岛素B.mRNAC.酶D.氨基酸18.下列关于DN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中的所有DNA都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B.真核生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中的遗传物质都是RNAC.真核生物细胞中的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中都含有遗传物质DNAD.原核生物细胞中的细胞核和线粒体都含有遗传物质DNA19.在生物体内性状的表达一般遵循“DNA→RNA→蛋白质”的表达原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成熟细胞的核DNA含量通常不变,但RNA和蛋白质含量不断变化B.DNA→RNA的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完成C.RNA→蛋白质的过程主要在细胞质中完成D.同一个体的不同体细胞中,核DNA相同,RNA和蛋白质不同20.下列有关遗传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信息可以通过DNA复制传递给后代B.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C.遗传信息是指DNA分子的脱氧核甘酸的排列顺序D.遗传信息全部以密码子的方式体现出来三、非选择题21.已知多数生物的DNA是双链的,个别生物的DNA是单链的。有人从三种生物中提取出核酸,经分析它们的碱基比率如下表。生物AGUTC甲25243219乙23242725丙31193119这表明生物____的核酸是RNA,生物____的核酸是双链DNA,从碱基比率看,双链DNA的特点是:G与C的数目相等,___的数目相等。22.某双链DNA分子中作为模板47 的部分碱基的排列顺序是:G-C-A-G-T-A-C-C-G-C-G-T-C-A-T,已知某些氨基酸及相应的密码子如下:精氨酸(CGU),缬氨酸(GUA),丙氨酸(GCA),组氨酸(CAU),脯氨酸(CCG),甘氨酸(GGC)(1)写出由给出的DNA链最终决定形成的多肽中氨基酸种类及排列顺序:(2)题中给出的DNA分子链中A+T的比率是______%;相应DNA分子片段中G+C的比率是__%;信使RNA中,A+U的比率是_%。(4)若有一蛋白质共有4条肽链,100个肽键。设氨基酸的平均分子质量为100,则该蛋白质的分子质量大约为_,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最少有碱基________个。23.含有32P和31P的磷酸,两者化学性质几乎相同,都可参与DNA分子的组成,但32P比31P质量大。现将某哺乳动物的细胞放在含有31P的磷酸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数代后得到G0代细胞。然后将G0代细胞移至含有32P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第l、第2次细胞分裂后,分别得到G1、G2代细胞。再从G0、G1、G2代细胞中提取出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得到结果如下图。由于DNA分子质量不同,因此在离心管内的分布不同。若①、②、③分别表示轻、中、重三种DNA分子的位置,请回答:(1)G0、G1、G2三代离心后的试管分别是图中的:G0、G1、G2(2)G2代在①、②、③三条带中DNA数的比例(3)上述实验结果证明DNA的复制方式是,DNA的自我复制能使生物的____保持相对稳定。生物必修二第五章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变异中,不属于基因突变的是()A.人类的色盲B.人类的白化病C.无籽西瓜D.玉米的白化苗2.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是基因突变,这是因为基因突变()A.能产生新的基因型B.能产生新的基因C.导致有害突变较多D.突变率很低3.一个染色体组应当是()A.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B.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C.来自父方的全部染色体D.二倍体生物的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4.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包括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B.由于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C.由于内外因素干扰,使DNA复制发生差错D.基因突变虽然能产生新基因型,但不能产生新基因5.对单倍体的正确叙述是()单倍体的含义A.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B.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C.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D.生殖细胞中的一组染色体47 6.用秋水仙素处理植物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以得到多倍体,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A.干扰减数分裂的进行B.抑制纺锤体的形成C.抑制着丝点的分裂D.使细胞连续进行染色体复制7.利用单倍体育种的突出特点是()A.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B.可获得无籽果实C.突变率大大提高D.能迅速获得纯系,缩短育种年限8.用二倍体植物的配子与同源四倍体植物的配子结合,产生的新个体()A.二倍体B.三倍体C.四倍体D.六倍体9.一对夫妻生育的子女中性状差异很多,这种变异主要来自()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D.环境影响10.普通小麦是六倍体,体细胞中有42条染色体,它的一个卵细胞及胚乳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A.721B.763C.2142D.216311.某植株基因型是Rr,若将其花药离体培养并用秋水仙素处理,所得植株基因型可能是()A.RRrrB.RR和rrC.RrD.Rr和rr12.导致人类发生廉刀型贫血症的最根本原因是()A.缺氧时,红细胞呈镰刀型B.血红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C.合成血红蛋白的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D.控制血红蛋白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发生改变13.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这是由于()A.培养技术操作简便B.诱导出苗成功率高C.植株生长迅速D.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14.普通小麦是六倍体,体细胞中有42条染色体,它的单倍体植株细胞中含有染色体()A.7条B.14条C.21条D.42条15.由于杂交而产生的变异属于()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不遗传变异D.染色体变异16.生物体产生新的基因是由于()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D.等位基因的分离17.下列生物的性状中都是通过基因突变而形成的一组是()A无籽番茄和无籽西瓜B.人类的白化病和矮杆水稻C.无籽西瓜和人镰刀型贫血症D.无籽番茄和棉花的短果枝18.对用六倍体普通小麦的花粉培育出的植株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此植株为六倍体B.此植株高度不育C.此植株为单倍体D.植株细胞内含三个染色体组19.韭菜的体细胞中含有32条染色体,这些染色体从形态和大小方面分为8种,由此可知韭菜是()A.二倍体B.四倍体C.六倍体D.八倍体20.萝卜和甘蓝杂交得到的种子一般是不育的,但偶然发现有个别种子种下去可产生能育的后代,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染色体加倍D.染色体结构改变21.用生长素处理二倍体番茄所得的无籽番茄是()47 A.二倍体B.三倍体C.四倍体D.单倍体22.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植物,将其花粉离体培育成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所有成体进行自交,产生的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A.2种,1∶1B.2种,3∶1C.4种,1∶1∶1∶1D.4种,9∶3∶3∶1答案与提示1.C2.B3.D4.D5.A6.B7.D8.B9.A10.D11.B12.D13.D14.C15.B16.B17.B18.A19.B20.C21.A22.C23.(1)四(2)11和Ⅱ、Ⅲ和Ⅲ、Ⅳ和Ⅳ (3)X、Y(4)两组(5)雄性(6)Ⅱ、Ⅲ、Ⅳ、X或Ⅱ、Ⅲ、Ⅳ、Y24.(1)单倍体育种(2)多倍体育种(3)诱变(或基因突变)育种(4)杂交育种(或基因重组)第六章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重点:1.杂交育种的原理、方法及优点和不足2.诱变育种的原理、方法及优点和不足一、复习提纲古老的育种方法过程:利用生物的变异,通过长期选择,汰劣留良,培育出优——选择育种良品种缺点:周期长,可选择的范围有限概念: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原理:基因重组①两个亲本杂交得到F1植物杂交育种②F1自交得到F2③从F2中选出符合要求的类型,再自交,47 杂交育种方法直到得到纯合子(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加倍)①两个亲本杂交得到F1动物杂交育种②F1自交(F1中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③从F2中选出符合要求的类型,测交优点:集中优良性状为一个体上,操作简便缺点:育种时间长;远缘(或源)杂交不亲和概念: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从而获得优良变异类型的育种方法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方法: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优点:提高变异的频率,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缺点:目的性不强(不定向),有利的个体不多,需大量处理供试材料,(通过基因工程育种目的性很强)二、要点辨析:几种育种方法的比较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方法杂交、自交物理方法(射线照射、激光处理)或化学方法(用秋水仙素、硫酸二乙酯)处理动植物、微生物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花药离体培养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将一种生物的特定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细胞内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优点操作简单、目的性强提高变异频率,大幅度改变某些性状器官大、营养物质含量高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可获纯优良品种目的性强,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缺点育种年限长目的性不强(不定向)、有利个体不多发育迟缓、结实率低方法复杂,成活率较低,需与杂交育种配合有可能引发生态危机实例大麦矮秆、抗病新品种的培育青霉菌高产菌株的培育无子西瓜、糖量高的甜菜普通小麦花药离体培养抗虫棉第二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重点:1、基因工程概念、原理、基因操作的过程及应用一、复习提纲概念: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也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原理:DNA重组(不同生物之间基因重组)来源:主要存在于微生物中基因的剪刀特点: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限制性内切酶序列,并且能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体现酶的专一性和特异性)47 实例:EcoRI限制酶,只能识别GAATTC序列,并在G和A间将该序列切开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将双链DNA分子片断“缝合”起来,恢复基因操作的被限制酶切开了的两个核苷酸的磷酸二酯键;即碱基配对基本工具以后,将两条DNA末端之间的缝隙(边缘)“缝合”起来①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具备因连接条件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鉴定和选择如抗生素抗性基因基因的运输工具④对受体细胞无害易分离——运载体:质粒常用的运载体噬菌体动植物病毒提取目的基因直接分离人工合成:一般真核细胞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DNA连接酶限制酶重组DNA分子(重组质粒)基因操作的质粒黏性末端基本步骤基因黏性末端限制酶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和检测目的基因的检测一般检测运载体的标记基因目的基因的表达受体细胞是否表现出特定性状育种: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基因组中含有外源基因)基因工程的应用生产基因工程药品:如胰岛素、干扰素和乙肝疫苗等应用于环境保护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二、要点辨析1、一种生物的基因能够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并整合到其DNA分子中去的原因:不同生物的DNA都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物质基础);都是规则的空间双螺旋结构(结构基础)2、基因操作的基本工具⑴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能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部位:磷酸二酯键如⑵DNA连接酶的作用:恢复被限制酶切开了的两个核苷酸的磷酸二酯键;即碱基配对以后,将两条DNA末端之间的缝隙(边缘)“缝合”起来⑶DNA连接酶与DNA聚合酶比较:47 ①相同点:两者都能形成磷酸二酯键;都是蛋白质②不同点:ⅠDNA聚合酶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将DNA分子片断恢复被限制酶切开了的两个核苷酸的磷酸二酯键。ⅡDNA聚合酶是以一条DNA链为模板,将单个脱氧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形成一条与模板链互补的DNA链;DNA连接酶是将DNA双链上的两个缺口同时连接起来,不需要模板。⑷基因操作的基本工具是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运载体,运载体是运载工具而不是工具酶3、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⑴提取目的基因:直接分离目的基因需要用限制性内切酶⑵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⑶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①若要获得转基因植物,受体细胞是植物的体细胞或受精卵;;若要获得转基因动物,受体细胞是动物的受精卵;若要获得某一种产物常用的受体细胞一般为微生物(菌类),原因是菌类的繁殖速度快②只有这一步不需要碱基配对⑷目的基因的表达和检测目的基因的检测一般检测运载体的标记基因目的基因的表达受体细胞是否表现出特定性状4、基因工程的应用⑴转基因生物是指基因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生物⑵基因工程育种优点:可将优良性状定向转移到其他生物(即定向改造生物性状),目的性强,培育周期短;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一、选择题1.用紫外线照射红色细菌的培养液,几天后出现了一个白色菌落,把这个白色菌落转移培养,长出的菌落全是白色的,这种变异是()A.染色体变异B.基因重组C.人工诱变D.自然突变2.育种工作者从纯“南特号”品种的稻田中偶然发现一株矮稻,并由此培育出“矮秆南特号”新品种。矮秆水稻新品种的产生是由于()47 A.染色体加倍B.基因的自然突变C.基因的人工诱变D.基因重组3.杂交育种的理论依据是()A.基因突变B.染色体的结构发生变异C.染色体的数目发生变异D.基因重组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原理B.培育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C.培育高产、矮秆杂交水稻是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D.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5.太空育种是指利用太空综合因素如强辐射、微重力等,诱导由宇宙飞船携带的种子发生变异,然后进行培育的一种育种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太空育种产生的突变总是有益的B.太空育种产生的性状是定向的C.太空育种培育的植物是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D.太空育种与其他诱变方法在本质上是一样的6.在遗传工程技术中,限制性内切酶主要用于()A.目的基因的提取和导入B.目的基因的导入和检测C.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和导入D.目的基因的提取和与运载体结合7.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操作的正确顺序是()①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②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提取目的基因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②③①D.③④②①8.要使目的基因与对应的载体重组,所需的两种酶是()①限制酶②DNA连接酶③解旋酶④还原酶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9.人们将苏云金杆菌中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中,成功培育出抗虫棉。这个过程利用的主要原理是()A.基因突变,DNA→RNA→蛋白质B.基因重组,DNA→RNA→蛋白质C.基因工程,DNA→RNA→蛋白质47 D.染色体变异,DNA→RNA→蛋白质10.如果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改造了某血友病(隐性伴性遗传病)女性的造血干细胞,使其凝血功能全部恢复正常。如果她与正常男性结婚,则婚后所生子女的表现型为()A.儿子、女儿全部正常B.儿子、女儿中各一半正常C.儿子全部有病,女儿全部正常D.儿子全部正常,女儿全部有病二、非选择题1.昆虫学家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昆虫产生基因突变,从而导致昆虫体内酯酶活性升高,该酶可催化分解有机磷农药。近年来已将控制酯酶活性合成的基因分离出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它导入细菌体内,并使之与细菌内的DNA分子结合起来。经过这样处理的细菌仍能分裂繁殖。请分析回答:(1)人工诱变在生产实践中已取得广泛应用,因为它能提高________________,通过人工选择获得_________________。(2)酯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基因控制酯酶的合成要经过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个过程。(3)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后的细菌,其后代同样能分泌酯酶,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4)请说出一项上述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酵母菌的维生素、蛋白质含量高,可作食用、药用等,是提取核苷酸、三磷酸腺苷等多种生化产品的原料,还可用于生产维生素、氨基酸等。科学家将使啤酒产生丰富泡沫的LTPl基因植入啤酒酵母菌中,使其产生LTPl蛋白,酿出泡沫丰富的啤酒,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下:请据图回答问题:(1)若图中LTPl基因与B结合产生的C是_____________,通常在体外完成,此过程必需有酶和_____________酶。(2)标记基因的作用是。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重点1.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及局限性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3.种群、种群的基因库、基因频率、物种等概念判定及有关计算4.生物多样性及形成的原因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47 一、复习提纲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用进废退学说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主要内容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而来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意义(先进性):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局限性:典型的唯心主义观点;缺乏必要的实验证据评价: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科学家,是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渡繁殖:自然选择的条件主要内容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动力、手段、途径遗传和变异:自然选择的基础,生物进化的内因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结果即中心论点:变异是自发的,是普遍存在的,并非环境条件引起的,环境只是选择因素。也就是,先不定向的变异(进化的内因),再环境的定向选择(进化的外因),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通过遗传定向积累。科学的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使生物学第一次摆意义脱了神学的束缚,走向科学轨道揭示生命现象的统一性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意义与不足不能科学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足自然选择对可遗传变异的作用,局限于个体水平不能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对于遗传和变异本质的研究: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对于自然选择作用的研究:以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单位二、要点辨析1、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实际上,环境的变化如果未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就不会是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各内容之间的关系:3、自然选择从表面看,是对一个个个体的选择,实质上是对个体所包含的变异(不定向变异)进行选择;即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个体的表现型,实质上是对个体基因型的选择。也就是不定向的变异(进化的内因),再环境的定向选择(进化的外因),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通过遗传定向积累。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三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一、复习提纲47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概念: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一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例基因频率调查方法:抽样调查法(随机抽取)种群基因频率不断变动的原因:突变、自然选择、遗传漂变、迁移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不断变化的过程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种群基因库中基因数目众多,每一代产生大量的变异原因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突变产生新的基因(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重组形成多种基因型结论:突变和基因重组只能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从而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概念: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类型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如四倍体和二倍体)隔离物种形成过程: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隔离(指的是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相互影响不断进化和发展共同进化生物的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形成原因: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二、要点辨析1、种群与物种的比较种群物种概念47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同一种群内的个体之间可以进行基因交流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范围较小范围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由分布在不同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许多种群组成判断标准种群:同一地点、同种生物、全部个体;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不存在生殖隔离,交配能产生可育后代主要根据在自然状态下能否自由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联系一个物种可以包括许多种群;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存在地理隔离,长期发展下去可能成为不同的亚种(或品种),进而形成多个新物种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不断变化的过程;因此生物只要进化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生物一定进化。3、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相关计算⑴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⑵基因频率⑶基因型频率:是指某种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占群体内全部个体的比例⑷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某种群:A%=pa%=qAA%=DAa%=Haa%=R则①p+q=1D+H+R=1②p=D+H/2q=R+H/2③遗传平衡定律:理想状态种群非常大、所有个体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无迁入迁出、没有突变、自然选择不起作用的理想状态下D=p2H=2pqR=q2;(p+q)2=p2+2pq+q2=1在理想状态下,子代A%=p2+pq=pa%=q2+pq=q基因频率不变生物没有进化。4、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和隔离的关系隔离的本质:彼此基因不能交流与生物进化关系:生物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要形成新物种必须经过进化与隔离关系:形成新物种必须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不断变化的过程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即:6、生物的不同物种之间通过种间互助和种间斗争,尽而相互选择共同进化;47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生物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够影响环境。如生物代谢类型的进化:异养、厌氧→光能自养、需氧→异养、需氧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选择题1.最先提出生物进化学说的科学家是(  )A.达尔文B.孟德尔C.拉马克D.摩尔根2.不是拉马克观点的表述是(  )A.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B.生物的种类从古至今是一样的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传给后代D.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3.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个30000人的人群中,蓝眼人3600人,褐眼人26400人,其中纯合子有12000人。在这个人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A.0.64和0.36B.0.36和0.64C.0.50和0.50D.0.82和0.184.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TT的个体占49%,Tt的个体占42%,tt的个体占9%。T基因和t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70%、30%B.49%、42%C.49%、9%D.42%、58%5.隔离在物种形成中主要作用是(  )A.使种群间的个体互不相识B.雌雄个体失去交配的机会C.不同种群各自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D.不同种群间停止基因交流,各向不同的方向演变6.下列属于同一物种的是(  )A.生活在同一片森林中所有食草动物B.生活在某一地区的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C.种植在同一块地里的二倍体水稻和普通水稻D.培养在同一培养皿中大和小的两种草履虫7.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②能够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③变异是不定向的④变异是定向的⑤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积累可以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A.②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④D.①③⑤8.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③生物进化是长期应用的结果④进化的根本原因是遗传A.①B.①②C.①②③④D.①②③47 9.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②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③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④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A.①②③B.②③C.②④D.①④10.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有关生物类型出现顺序的猜测最有可能的是()A.厌氧自养、厌氧异养、需氧异养B.需氧异养、厌氧异养、需氧自养C.厌氧异养、需氧异养、光能合成自养D.厌氧异养、光能合成自养、需氧异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