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5.50 KB
  • 43页

细胞生物学各章复习体及答案

  • 4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一篇概论1.1细胞生物学概述1.1.1选择题1.1.1.1A型题B1.利用现代技术和手段从分子、亚细胞和整体水平等不同层次上研究细胞生命活动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称A细胞遗传学B细胞生物学C细胞病理学D细胞生理学E细胞形态学B2.细胞学说的创始人是AR.HookBSchleidenandSchwannCR.BrownDW.FlemmingEC.DarwinA3.最早发现细胞并将其命名为“cell”的学者是AR.HookBA.LeeuwenhookCR.BrownDW.FlemmingEC.DarwinB4.最早观察到活细胞的学者是AR.HookBA.LeeuwenhookCR.BrownDW.FlemmingEC.DarwinC5.在1858年首先提出“细胞来自细胞”这一著名论断的学者是AR.HookBA.LeeuwenhookCVirchowDW.FlemmingEC.DarwinB6.最早自制显微镜并用于观察细胞的学者是ASchleidenandSchwannBR.HookandA.LeeuwenhookCVirchowDR.BrownEC.DarwinC7.最早发现细胞的遗传物质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的学者是ASchleidenandSchwannBR.HookandA.LeeuwenhookCWatsonandCrickDR.BrownEC.DarwinA8.在1933年底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微镜(投射式)的学者是A.德国的鲁斯卡(Ruska)B.英国的马丁(Martin)C.比利时的马顿(Marton)D.德国的赫尔穆特(Helmut)E.德国的德里斯特(Driest)D9.世界上第一台扫描电镜是由下列哪位科学家研制出来的A.英国的马丁B.比利时的马顿C.德国的鲁斯卡D.德国的克诺尔(Knoll)E.德国的赫尔穆特C10.在1944年首次证实DNA分子为细胞的遗传物质的学者是A.沃森B.克里克C.埃弗里(Avery)D.福尔根(Feulgen)E.摩尔根E11.在1975年有人将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获得能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这种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发明者是A.柯勒(Kohler)B.奥林斯(Olins)C.罗伯逊(Roberson)D.桑格(Sanger)E.尼伦伯格(Nirenberg)1.1.2填空题1.细胞生物学是从细胞、亚细胞和分子等3个水平上研究细胞生命活动的科学。2.细胞是人体和其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3.1933年德国人Ruska设计制造了第一台电子显微镜。4.1944年埃沃端(Avery)以微生物的转化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5.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细胞的发现及细胞学说建立、经典细胞学阶段、和实验细胞学阶段。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阶段等几个阶段。6.1838年,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认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7.在我国基础科学发展规划中,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和生态学等被列为生命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8.20世纪80年代以来,细胞生物学着重在分子水平上探索细胞的生命活动规律,故又称为分子细胞生物学。1.1.3名词解释1.cellbiology:1.细胞生物学,利用现代技术和手段从整体水平、超微结构水平和分子水平等不同层次上研究细胞生命活动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搞清细胞内各部分的超微结构及分子组成、各种结构的基本功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阐明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生长与代谢、遗传与变异、衰老与死亡等基本生命现象的本质和规律。2.medicalcellbiology:★2.医学细胞生物学,以人体细胞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其生长、发育、增殖、分化、遗传、变异、衰老、死亡以及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异常与人类疾病关系的学科。3.molecularcellbiology:3.分子细胞生物学,主要从分子水平上来研究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它代表了现代细胞生物学发展的主流和水平,是细胞生物学发展的最新阶段,故当今的细胞生物学也常被称为分子细胞生物学。4.celltheory:★4.细胞学说,1838~1839年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Schleiden)和动物学家施旺(M.J.Schwann)共同提出的关于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来自细胞,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的著名理论。他们提出的论点分别是“细胞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动植物都是细胞的集合体”。1.1.4问答题1.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1.现代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细胞膜与胞内膜的结构与功能、各种细胞器的超微结构与功能、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染色体的结构与基因表达、细胞骨架体系、细胞增殖及调控、细胞分化及调控、细胞的衰老与凋亡、细胞通讯与细胞社会学、细胞的起源与进化以及细胞工程等方面。2.细胞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细胞生物学这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①细胞的发现;②细胞学说的建立;③经典细胞学阶段(细胞学的经典时期);④实验细胞学时期;⑤细胞生物学阶段。3.细胞生物学与医学的关系如何? 3.细胞生物学与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这两门学科的发展历史上看,细胞生物学领域的许多研究成果包括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对医学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医学上目前面临的许多基本问题都需要由细胞生物学予以阐明。在基础医学方面,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病机理,例如对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规律、基因表达等基本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使得人们已初步阐明了某些肿瘤的发生机理,从而为抗癌药物的研制和临床上设计合理的化疗与放疗方案提供了依据;溶酶体是细胞中的一种重要细胞器,其结构功能以及与疾病的关系是细胞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人们发现,矽肺这种重要的职业病是空气中的矽尘通过呼吸进入肺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后使溶酶体破裂,水解酶流入细胞质导致巨噬细胞不断死亡的结果;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则可能是动脉内皮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异常所致。另外,细胞膜受体的发现及相关受体理论的产生是细胞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成果,它使人们认识到某些疾病的发生是患者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缺如或数目减少的结果。在临床医学方面,细胞生物学领域关于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形态结构的比较研究,为临床上各种肿瘤的确诊提供了依据。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及相应的单克隆抗体的产生是细胞生物学的一项伟大成就,单抗的应用使得恶性肿瘤这类重大疾病的无创伤性早期诊断及药物的靶向治疗有了新手段。再如,线粒体这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状态可作为细胞病变或损伤时的敏感指标之一,是细胞病理学检查的重要内容。总之,细胞生物学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所面临的许多重大医学问题的解决,需要依赖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突破。参考答案1.1.1选择题1.B2.B3.A4.B5.C6.B7.C8.A9.D10.C11.E12.ABC13.ABCD14.ABC 1.3细胞的分子基础和细胞进化1.3.1选择题1.3.1.1A型题B1.由非细胞原始生命进化为细胞生物的转变中,首先出现的是A.细胞核B.细胞膜C.细胞器D.核膜E.内质网E2.在原核细胞中A.只有DNA,没有RNAB.只有RNA,没有DNAC.只有DNA,没有蛋白质D.只有RNA,没有蛋白质E.既有DNA,也有RNAC3.细胞中的下列化合物中,哪项属于生物大分子A.无机盐B.游离水C.过氧化氢酶D.胆固酵E.葡萄糖D4.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的单位是A.细胞膜B.细胞核C.细胞器D.细胞E.核糖体C5.构成蛋白质分子和酶分子的基本单位是A.核苷酸B.脂肪酸C.氨基酸D.磷酸E.乳酸C6.关于DNA分子,下列哪项叙述有误A.带有遗传信息B.具有双螺旋的空间结构C.由两条同方向的单核苷酸链互补结合而成D.在DNA分子上分布有众多的基因E.所含碱基位于螺旋结构的中央区域B7.关于RNA,下列哪项叙述有误A.分为mRNA、tRNA和rRNA三种B.均分布于细胞质或细胞器中B.是由DNA指导合成的多核苷酸链D.与蛋白质的合成直接相关E.一般为线形C8.关于mRNA,下列哪项叙述有误A.携带有相应基因的遗传信息B.是DNA转录的产物C.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D.可直接指导蛋白质合成E.不同基因的mRNA分子量悬殊较大E9.关于tRNA,下列哪项叙述有误A.能转运活化的氨基酸到核糖体上B.空间结构呈三叶草形C.分布在细胞质中和核糖体上D.分子上具有与mRNA上密码子对应的反密码子E.每种tRNA往往能转运多种氨基酸A10.关于rRNA,下列哪项叙述有误A.只分布在核糖体中B.是构成核糖体的主要成分之一C.由A、U、G、C构成的生物分子D.占细胞中全部RNA的80%以上E.基本为线形分子E11.在人体及动物体内呈游离状态的细胞一般呈A.梭形B.扁平状C.柱状D.星芒状E.球形B12.下列哪一类细胞一般呈梭形A.神经细胞B.肌细胞C.血细胞D.上皮细胞E.精细胞D13.目前所知的最小细胞是A.球菌B.杆菌C.衣原体D.支原体E.立克次体E1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具有的一种细胞器是A.细胞骨架B.线粒体C.高尔基体D.中心体E.核糖体B15.关于原核细胞的特征,下列哪项叙述有误A.无真正的细胞核B.其DNA分子常与组蛋白结合C.以无丝分裂方式增殖D.内膜系统简单E.体积较小(1~10μm)D16.下列哪项不是原核细胞A.大肠杆菌B.肺炎环菌C.支原体D.真菌E.蓝藻D17.关于细菌,下列哪项叙述有误A.为典型的原核细胞B.细胞壁的成分为蛋白多糖类C.仅有一条DNA分子 D.具有80S核糖体E.有些用鞭毛作为运动器C18.细菌这样的原核细胞所具有的中间体与真核细胞的下列哪种细胞器功能相似A.高尔基体B.中心体C.线粒体D.溶酶体E.内质网C19.关于真核细胞,下列哪项叙述有误A.有真正的细胞核B.有多条DNA分子并与组蛋白构成染色质C.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同时进行D.体积较大(10~100μm)E.膜性细胞器发达A20.下列哪种细胞器为非膜相结构A.核糖体B.内质网C.线粒体D.溶酶体E.高尔基体E21.下列哪种细胞器为膜相结构A.中心体B.纺锤体C.染色体D.核糖体E.线粒体C22.关于膜相结构(膜性结构),下列哪项叙述有误A.为细胞中以生物膜为基础形成的所有细胞器B.只有真核细胞才具有发达完善的膜相结构C.除质膜外,细胞内所有膜性细胞器都属膜相结构D.膜相结构的膜都具有类似的“单位膜”构造E.线粒体、溶酶体、内质网、高尔基体都属典型的膜相结构B23.关于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下列哪项叙述有误A.为多条DNA分子B.均分布在细胞核中C.其DNA分子常与组蛋白结合形成染色质D.在细胞生命活动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形态E.载有种类繁多的基因A24.关于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下列哪项叙述有误A.常为一条线形的DNA分子B.分布在核区C.其DNA裸露不与组蛋白结合D.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E.控制细胞的代谢、生长和繁殖B25.关于支原体,下列哪项叙述有误A.为最小的细胞B.为能独立生活的最小生命单位C.为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单细胞生物D.其环形双链DNA常分布在核区E.可引起尿道炎等多种疾病B26.在普通光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细胞结构是A.核孔B.核仁C.溶酶体D.核糖体E.微丝D27.神经细胞经甲苯胺蓝染色后在其胞质中显现出的深蓝色块状物——尼氏体(Nisslbody)实际上是哪种细胞器‘A.线粒体B.高尔基体C.溶酶体D.粗面内质网E.滑面内质网1.2填空题1.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一般包括蛋白质、酶和核酸等。2.细胞中的核酸分为DNA和RNA两大类,前者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后者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3.酶分子的主要特性有高度专一性、高度催化效能和高度不稳定性。4.真核细胞的结构可分为膜相结构和非膜相结构两大类。5.细胞的骨架系统主要由微管、微丝和中等纤维组成。6.细胞内膜系统所包含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等。7.DNA分子的主要功能是遗传信息的贮存、复制和转录。8.真核细胞染色质或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有DNA和蛋白质。9.真核细胞的核仁由大量的核糖体前体分子构成,其主要化学成分是rRNA和蛋白质。10.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而原核细胞主要以无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分裂增殖。11.核糖体可分为游离核糖体和附着核糖体两类。12.内质网可根据是否附着核糖体分为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两类。 13.基因的表达分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1.3名词解释1.Protoplasm:1.原生质,构成细胞中的所有生命物质,它由蛋白质、核酸、酶等生物大分子和水、无机盐、糖类、脂类等生物小分子组成。2.biologichlmacromolecule:★2.生物大分子,指细胞中存在的那些分子量巨大、结构复杂、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机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酶等三大类物质为典型的生物大分子,它们是由多个氨基酸或核苷酸等小分子聚合而成的,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既是细胞的结构成分。又是细胞各种生命活动的执行者或体现者。3.prokaryoticcell:3.原核细胞,指那些无细胞核或无真正细胞核的较原始状态的细胞,如各种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单细胞生物都属原核细胞,其遗传物质DNA一般不与蛋白质结合而以裸露的状态分散分布于细胞中或较集中地分布于细胞的一定区域形成所谓的拟核或核区。这类细胞结构较简单,无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膜性的细胞器。4.eukaryoticcell:4.真核细胞,具有以核膜、核质和核仁等完整结构的所有细胞,是人体和动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结构复杂、机能完善、种类繁多。真核细胞是由原核细胞进化而来的,其内部含有线粒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等膜性细胞器,形成了结构和机能完善的内膜系统。真核细胞的遗传系统较为复杂,遗传物质DNA一般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了具有多级结构的染色质或染色体。而且每个细胞中存在多条染色体,在细胞处于非分裂期时,染色体都解聚成染色质被核膜包被在核中。这类细胞的基因表达(转录和翻译)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区域性。先在细胞核中进行遗传信息的转录,然后在细胞质中将转录的产物mRNA所带的遗传信息翻译成相应的蛋白质或酶。另外,真核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周期性。5.lawofcellvolumeconservation:5.细胞体积守恒定律,个机体的大小与细胞的大小无关而与细胞的数目成正比。一个细胞的体积长到一定大小后不再生长了,通过分裂恢复原来的表面积和体积,所以一定的细胞类型其体积是恒定的,这种规律称为细胞体积守恒定律。6.membranousstructure:★6.膜相结构,指真核细胞中以生物膜为基础形成的所有结构,包括细胞膜(质膜)和细胞内的所有膜性细胞器,如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核膜等。7.non-membranousstructure:7.非膜相结构,指真核细胞中那些与生物膜无直接关系的所有结构,包括由DNA和蛋白质形成的纤维状结构、RNA与蛋白质形成的颗粒状结构以及细胞的骨架系统的结构等。具体说,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微管、微丝、中等纤维,细胞核中的染色质、核仁等都属非膜相结构。1.44问答题1.试简述细胞中主要生物大分子在结构上和功能上的特征。1.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有蛋白质、核酸等二大类,它们在结构上、功能上各具有明显的特征。蛋白质是细胞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种类繁多,分子大小悬殊,但其基本结构都是由20种氨基酸以不同的排列组合而成的多肽链。蛋白质分子在细胞中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是细胞各种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除了作为细胞内各种结构的成分外,蛋白质分子还要参与细胞的运动、物质运输、代谢调节、催化反应、免疫保护等重要活动。核酸是细胞中另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是由多个单核苷酸聚合而成的有机化合物,其基本结构(一级结构)就是多核苷酸链。不同的核酸分子所含核苷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各不相同,在一级结构的基础上,各种核酸分子也都会形成特定的空间结构。根据组成、结构和功能,将核酸分为DNA和RNA两大类。DNA是由A、T、G、C等4种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DNA分子上分布着细胞或机体的全部基因,作为遗传物质,DNA分子的基本功能是遗传信息的贮存、复制和转录。RNA分子是DNA分子转录的产物,可分为mRNA(信使RNA)、rRNA(核糖体RNA)和tRNA(转运RNA)3类。mRNA为基本呈线状的单链分子,每一基因都会产生一种带有特定信息的mRNA,故细胞中存在有众多长短不一、带有不同信息的mRNA。rRNA是构成遗传信息翻译的机器,即蛋白质合成工具——核糖体的重要成分,其分子基本为线形单链,局部节段可以单链迂回形成短小且不完善的双螺旋;tRNA分子的功能是将胞质中的氨基酸运到核糖体上供合成蛋白质之用。整个分子由于某些节段单链迂回折叠形成双链而呈现出3个环一个柄的所谓的三叶草结构。构成RNA分子的4种核苷酸中有3种即A、G、C与DNA相同,另一种是U而无T。2.试比较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差异。★2.作为较原始类型的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在结构上、功能上的差异十分明显,表现在以下多个方面:①原核细胞无真正的细胞核,遗传物质无核膜包被,而是散在分布或相对集中分布于细胞的一定区域,形成所谓的核区或拟核;而真核细胞具有完整的细胞核,遗传物质有核膜包被,还具有明显的核仁等构造。②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DNA分子一般仅一条,而且不与蛋白质结合,呈裸露状态;而真核细胞的DNA分子常有多条,且要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质或染色体等构造。②原核细胞无内膜系统,缺乏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和溶酶体等膜性细胞器;而真核细胞具有由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及核膜等构成的发达的内膜系统。④原核细胞中不存在细胞骨架系统,无微管、微丝、中等纤维等非膜性细胞器;而真核细胞具有由微管、微丝和中等纤维等构成的细胞骨架系统。⑤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两个基本过程即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而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区域性,其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所合成的mRNA要离开细胞核在细胞质中进行蛋白质合成(翻译)。⑥原核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周期性,以无丝分裂的方式进行;而真核细胞的增殖以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周期性很强。⑦原核细胞体积较小,而真核细胞体积较大。⑧原核细胞之中有不少的病原微生物,而真核细胞则是构成人体和动植物体的基本单位。参考答案1.3.1选择题1.B2.E3.C4.D5.C6.C7.B8.C9.E10.A11.E12.B13.D14.E15.B16.D17.D18.C19.C20.A21.E22.C23.B24.A25.B26.B27.D28.AD29.ABCD30.ACD31.ABCD32.ABC33.ABCD34.ABC35.AC36.AC37.ABD38.BCD39.ABCD40.CD第二篇细胞膜及其表面2.1选择题2.1.1A型题1.液态镶嵌模型最主要的特点是A.膜中的脂质及蛋白质都能横向运动B.膜中只有脂质能横向运动C.膜中只有蛋白质能横向运动D.膜的流动性和其化学组成的高度不对称性E.连续的脂双层构成生物膜的骨架2.膜受体的化学本质主要是A.蛋白质B.氨基酸C.脂类D.核酸E.糖蛋白3.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主要是A.磷脂B.脑磷脂C.脂肪D.糖脂E.胆固醇4.细胞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A.蛋白质和核酸B.蛋白质和脂类C.蛋白质和脂肪D.蛋白质和糖类E.脂类和核酸5.细胞膜的脂质双分子层是A.细胞内容物和细胞环境间的屏障B.细胞接受外界和其他细胞影响的门户C.离子进出细胞的通道D.受体的主要成分E.抗原物质6.下面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细胞膜的厚度约为8nm左右B.细胞膜是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半透膜C.细胞膜是细胞接受外界或其他细胞影响的门户D.细胞膜的结构是以膜脂双分子层为基架,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E.水溶性物质一般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而脂溶性物质则不能7.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属于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入胞作用E.吞噬8.受体介导式入胞过程不包括A.某种配体为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所“辨认”形成配体-受体复合物B.配体-受体复合物向有被小凹集中C.其他种类的配体-受体复合物相继在同一有被小凹集中D.吞食泡的形成E.吞食泡融入胞内体,实现受体与膜的再循环9.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转运可使A.2个Na+移出膜外B.2个K+移入膜内C.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D.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E.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入膜内10.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B.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C.Na+、K+易化扩散的结果D.膜上钠钾泵的作用E.膜上ATP的作用11.以下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钠泵能逆着浓度差将进入细胞的Na+移出膜外B.钠泵可逆着浓度差使细胞外的K+转入膜内C.由于从细胞内移出Na+,可防止水分子进入细胞内D.钠泵的活动造成细胞内高K+,使许多代谢反应得以进行E.钠泵的活动可造成膜两侧的离子势能储备12.关于G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A.G蛋白能结合GDP或GTPB.G蛋白由α、β、γ3个亚基构成C.激素-受体复合体能激活G蛋白D.G蛋白的3个亚基结合在一起时才有活性E.G蛋白有GTP酶活性13.1,4,5-三磷酸肌醇的作用是A.在细胞内供能B.是肌醇的活化形式C.是多种肽类激素作用于膜受体后的第二信使D.直接激活蛋白激酶CE.细胞膜的结构成分14.关于第二信使甘油二脂(DG)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甘油三酯水解时生成B.由于分子小,可进入胞质起第二信使作用C.由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IP2)水解而生成D.可以提高蛋白激酶C对Ca2+的敏感性,从而激活蛋白激酶CE.只参与腺体分泌、肌肉张力改变等早期反应的信息传导过程15.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A.红细胞上受体的类型B.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C.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D.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E.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16.一般血型物质都是细胞膜上的A.糖原B.脂蛋白C.蛋白质D.糖脂或糖蛋白E.磷脂17.以下关于人类ABO血型抗原的叙述,错误的是哪项 A.其化学成分是一种鞘糖脂,存在分泌物中的是糖蛋白B.H物质是A抗原和B抗原的前体C.IA基因合成N-乙酰氨基半乳糖苷转移酶D.IB基因合成D-半乳糖苷转移酶E.B抗原比H抗原多了一个N-乙酰氨基半乳糖18.以下关于细胞表面抗原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细胞表面抗原多为镶嵌在膜中的糖蛋白和糖脂B.淋巴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等是抗原的受体C.细胞免疫是细胞表面抗原与抗体相互识别并产生免疫应答的过程D.HLA与器官移植有关,只存在于白细胞的细胞表面E.T细胞表面有识别HLA抗原的受体19.关于细胞粘着的方式和机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相邻细胞表面同型粘着分子可互补结合B.相邻细胞表面异型粘着分子可互补结合C.相邻细胞表面分子通过细胞外基质的粘着成分介导互相粘着D.神经细胞粘着分子(N-CAM),是一种依赖Ca2+的粘着分子E.肝细胞粘着分子(L-CAM),是一种依赖Ca2+的粘着分子20.细菌对人体的感染属于A.同种同类细胞之间的识别B.同种异类细胞之间的识别C.异种异类细胞之间的识别D.异种同类细胞之间的识别E.同种异体异类细胞之间的识别21.动物细胞被的糖基不包括A.唾液酸B.N-乙酰氨基葡萄糖C.N-乙酰氨基半乳糖D.乳糖E.岩藻糖22.生物膜是指A.单位膜B.蛋白质和脂质二维排列构成的液晶态膜C.包围在细胞外面的一层薄膜D.细胞内各种膜的总称E.细胞膜及内膜系统的总称23.生物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A.蛋白质和核酸B.蛋白质和糖类C.蛋白质和脂肪D.蛋白质和脂类E.脂类和糖类24.内膜系统的主要作用是A.区域化B.合成酶C.合成脂类D.运输E.提供能量25.脂类分子在水溶液中会自身形成团粒或片层状双层结构,起主要作用的是A.共价键B.氢键C.离子键D.疏水键E.静电引力26.细胞膜中蛋白质与脂类的结合主要通过A.共价键B.离子键C.氢键D.疏水键E.非共价键27.细胞膜中的糖与脂或蛋白质的结合是通过A.共价键B.离子键C.氢键D.疏水健E.非共价键28.细胞膜上的三类主要脂质是A.脂肪、磷脂和胆固醇B.脂肪、磷脂和糖脂C.脂肪、胆固醇和糖脂D.磷脂、胆固醇和糖脂E.以上都不是29.关于磷脂,不正确的描述是A.膜脂以磷脂为主B.膜上的磷脂主要是磷酸甘油脂C.不同类的磷脂性质不同D.磷脂为两性分子,每一个分子都由疏水的极性头和亲水的脂肪酸链所组成E.磷脂分子的不同结构与膜的流动性有关30.关于细胞膜上糖类的不正确的叙述是A.质膜中糖类的含量约占质膜重量的2%~10%B.主要以糖蛋白和糖脂的形式存在C.糖蛋白和糖脂上的低聚糖侧链从生物膜的胞质面伸出 D.糖蛋白中的糖类部分对蛋白质及膜的性质影响很大E.与细胞免疫、细胞识别及细胞癌变有密切关系31.单位膜模型的基本要点不包括A.连续的脂质双分子层组成生物膜的主体B.磷脂的非极性端向膜内侧,极性端向膜外侧C.蛋白质以单层肽链的厚度覆盖在脂双层的两侧D.膜两侧的蛋白质不对称E.外周蛋白质以β折叠的形式通过静电作用与磷脂极性端结合32.生物膜的液态镶嵌模型的要点是A.双层类脂中夹着一层蛋白质B.两层蛋白质中夹着一层类脂C.双层脂质中镶嵌着蛋白质D.蛋白质双分子层中镶嵌着类脂E.流动的球形蛋白质和双层脂质交替排列的液态结构33.关于膜蛋白不正确的描述是A.膜蛋白可分为周围蛋白和镶嵌蛋白B.周围蛋白与膜脂的极性头结合而不伸入脂双层C.镶嵌蛋白有的插入脂双层,有的贯穿整个脂双层D.膜蛋白都是水溶性的E.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是绝对的34.一般来说,生物膜两层脂质分子的流动性是基本一致的。因为A.脂质分子结构相近B.脂质分子几种运动方式相同C.脂质双层组分的不对称是相对的D.两层脂质分子相互交错E.脂质双层处于同一环境中35.在生理情况下,胆固醇对膜脂流动性的影响在于A.增加膜脂有序性,降低膜脂流动性B.扰乱膜脂有序性的出现C.阻止晶态的形成D.降低脂双层的力学稳定性E.以上都不是36.膜脂的运动方式中少见的类型是A.旋转异构运动B.旋转运动C.侧向运动D.振荡伸缩运动E.翻转运动37.红细胞上葡萄糖载体运输葡萄糖是通过A.载体蛋白在脂双层中扩散B.载体蛋白在脂双层中翻转C.载体蛋白发生可逆的构象改变D.载体蛋白形成通道E.载体蛋白与磷脂分子的相互作用38.主动运输与入胞作用的共同点是A.转运大分子物质B.逆浓度梯度运送C.需载体帮助D.有细胞膜形态和结构的改变E.消耗代谢能39.细胞外的液态异物进入细胞后形成的结构称A.吞噬体B.吞饮体C.多囊体D.小囊泡E.大囊泡40.动物细胞的细胞被是A.覆盖在细胞膜表面的多糖B.细胞壁C.细胞膜上的糖蛋白D.细胞膜上的糖脂E.细胞膜上糖蛋白和糖脂外伸的糖链41.正常细胞与癌细胞最显著的差异在于A.细胞的通透性B.细胞的凝集性C.接触抑制的有无D.细胞物质转运的特性E.质膜出现微绒毛和皱缩等42.关于钙泵,下列哪些叙述有误A.钙泵可维持细胞内外的钙离子梯度B.钙泵的本质是ATP酶C.钙泵可将肌浆网中的Ca2+离子泵入胞质中D.钙泵能主动的将Ca2+转运到细胞外E.钙泵的化学本质是膜蛋白43.构成细胞膜的甘油磷脂不包括A.卵磷脂B.磷脂酰肌醇C.磷脂酰乙醇胺D.鞘磷脂E.磷脂酰丝氨酸44.膜脂的运动不包括A.侧向扩散B.旋转运动C.翻转运动D.弯曲和旋转异构运动 E.变性运动45.膜蛋白在膜上的存在方式不包括A.单次穿膜跨膜蛋白B.多次穿膜跨膜蛋白C.膜蛋白共价结合在膜的胞质单层内的烃链上D.膜蛋白通过一寡糖链与之共价结合E.膜蛋白共价结合在其它膜蛋白上46.关于人红细胞膜上葡萄糖的转运,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通过由四个亚基所组成的载体蛋白来进行B.通过通道蛋白来完成C.与Cl-和HCO3-块进行对向共运输D.与钠离子一块进行协同运输E.是一种主动运输过程47.易化扩散的共同特点不包括A.载体蛋白有较高的结构特异性B.不消耗代谢能C.饱和现象D.消耗代谢能E.竞争性抑制48.关于膜受体,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A.能选择性地识别外来信号B.能与外来信号结合并产生相应的细胞效应C.所有的膜受体都是跨膜糖蛋白D.一种细胞膜上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受体E.同一受体在不同细胞膜上的数目不同49.关于膜受体的分子结构,下述哪项不正确A.一个完整的膜受体由分辨部、转换部和效应部三部分组成B.膜受体的上述三个部分皆由不同的蛋白质分子执行其功能C.效应部是受体向着细胞质的部分D.分辨部是受体伸向胞外的糖链部分E.效应部常与质膜上的酶系统、离子通道等成分偶联50.关于离子通道受体,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A.是由单条肽链一次膜糖蛋白构成,其胞质区含有酪氨酸B.受体的亚基具有装配成筒状寡聚体结构,形成跨膜通道C.本身是一种离子通道或与离子通道相偶联D.离子通道的“开”或“关”受细胞外配体的调节E.常见的离子通道受体有N-乙酰胆碱受体和γ-氨基丁酸受体等51.关于催化受体(酶蛋白受体),下列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本质是单条肽链一次跨膜糖蛋白B.N端在细胞外区C.C端细胞质区含酪氨酸,具特异性酪氨酸蛋白质激(TPK)活性D.细胞质区有与G蛋白结合的部位E.通过自身TPK的活性来完成信号转换,使靶蛋白磷酸化,触发细胞分裂增殖52.关于偶联G蛋白受体,下列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由一条反复跨膜7次的跨膜蛋白构成B.其细胞外区有二个糖基化点C.细胞质区有与G蛋白结合的部位D.受体蛋白的大部分在细胞外区,构成与配体的结合区E.此类受体在细胞膜中与效应器是分开的53.cAMP信使体系刺激性信号传递途径不包括A.刺激性信号与细胞表面的刺激性受体(Rs)结合B.配体-受体复合物与刺激性G蛋白(Gs)结合C.Gs的α-亚基(Gsα)构象变化与GTP结合形成Gsα-GTP复合物并与AC结合D.AC活化,分解ATP产生cAMP,cAMP磷酸化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A(PKA)E.PKC依次磷酸化无活性的靶蛋白,产生一系列生物效应54.磷脂酰肌醇信使体系不包括A.信息分子与受体结合后活化与磷脂肌醇酯酶C偶联的G蛋白(Gp)B.Gp蛋白与膜胞质面磷脂酰肌醇特异的磷脂酶C结合并将其活化C.活化的磷脂酶C分解PIP2生成IP3和DGD.IP3使Ca2+释放到细质,Ca2+充当第三信使,使cAMP水平下降,致细胞分裂增殖E.DG活化与质膜结合的蛋白激酶A(PKA),促使细胞分裂增殖55.下列疾病的发生机制中,哪一种是由于cAMP信使体系障碍所致A.霍乱B.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C.α-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D.睾丸女性化综合征E.粘多糖累积病56.下列哪些疾病是由于细胞表面受体异常所引起A.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B.天疱疮C.胱氨酸尿症D.睾丸女性化综合征E.霍乱57.关于桥粒连接,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是细胞间一种紧密连接结构,有强的抗张和抗压作用B.在上皮细胞位于粘着带下方,相邻细胞间有30nm的间隙C.桥粒区胞质面有盘状致密的粘着斑(adhesionplaque)D.跨膜连接糖蛋白附于胞质斑(cytoplasmicplaque)上E.角蛋白纤维从细胞骨架伸向粘着斑,然后又回折形成袢状结构58.关于紧密连接(封闭连接)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广泛分布于各种上皮细胞管腔面细胞间隙的顶端B.相邻细胞膜点状融合,形成一条封闭带,连接处无细胞间隙C.通过一种依赖Ca2+的粘着机制使相邻细胞的跨膜蛋白互相粘着D.将膜两端不同的功能蛋白隔开,保证物质转运的方向性E.封闭上皮细胞的间隙形成一道与外界隔离的封闭带,保证组织内环境的稳定性59.关于肿瘤细胞表面的异常变化,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细胞外被糖基化作用加快,细胞失去接触抑制B.细胞表面出现异常的抗原和受体C.细胞连接异常D.对外源凝集素凝集力增强E.受体介导胞吞作用加快60.膜蛋白不具有的功能是A.转运分子进出细胞B.接受环境信号并传递到胞内C.支持细胞骨架及细胞间质成分D.膜酶可催化细胞的某些化学反应E.使膜发生相变和相分离61.能防止细胞膜流动性突然降低的脂类是A.磷脂肌醇B.磷脂酰胆碱C.胆固醇D.磷脂酰丝氢酸E.鞘磷脂62.以简单扩散形式通过细胞膜的物质是A.尿素B.葡萄糖C.氨基酸D.核苷酸E.甘露糖63.O2与CO2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为A.协同运输B.易化扩散C.主动运输D.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E.离子驱动的主动运输64.低密度脂蛋白(LDL)进入细胞的方式是A.协同运输B.易化扩散C.主动运输D.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E.离子驱动的主动运输65.能与特定溶质结合,改变构象,使溶质分子顺浓度梯度通过膜的运输方式是A.膜脂双层简单扩散B.膜通道蛋白易化扩散C.载体蛋白的易化扩散D.离子梯度驱动的主动运输E.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66.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不具有的特点是A.在细胞膜的特定区域进行B.形成有被小窝和有被小泡C.吸人大量的细胞外液D.胞吞速率比液相胞饮快E.是吸取特定大分子的有效途径67.通过结构性分泌途径排出细胞的物质是A.分泌蛋白B.分泌激素C.消化酶D.神经递质E.多糖68.细胞摄人微生物或细胞碎片进行消化的过程称为A.吞噬作用B.异噬作用C.入胞作用D.吞饮作用E.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69.能与胞外信号特异识别和结合,介导胞内信使生成,引起细胞产生效应的是A.carrierproteinB.channelproteinC.receptorD.1iandE.enzyme70.由单条肽链组成的跨膜糖蛋白,具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是A.N-乙酰胆碱受体B.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甘氨酸受体D.谷氨酸受体 E.γ-氨基丁酸受体71.属于偶联G蛋白受体的是A.胰岛素受体B.生长因子受体C.N-乙酰胆碱受体D.甘氨酸受体E.β-肾上腺素受体72.在细胞信号传递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脂类是A.磷脂酰胆碱B.鞘磷脂C.磷脂酰丝氨酸D.磷脂酰乙醇胺E.磷脂酰肌醇73.能使细胞内cAMP升高的G蛋白是A.GiB.GsC.GpD.GtE.Gr74.能结合并活化磷脂酶C,导致分解PIP2生成PIP3和甘油二酯的G蛋白是A.GsB.GiC.GpD.GtE.Go75.在脊椎动物视杆细胞的光感效应中,已较深入了解的信使途径是A.环磷酸腺苷信使途径B.环磷酸鸟苷信使途径C.磷脂酰肌醇信使途径D.Ca2+的信使途径E.以上都不是76.动物细胞中cAMP信使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活化A.蛋白激酶CB.蛋白激酶AC.蛋白激酶KD.Ca2+激酶E.酪氨酸激酶77.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胞内信使A.cAMPB.cGMPC.DGD.Ca2+E.EGFR78.包围在细胞质外层的一个复合结构体系和多功能体系称为A.细胞膜B.细胞表面C.细胞被D.胞质溶胶E.细胞外基质79.细胞表面中具有细胞识别功能的部位是A.细胞膜B.细胞外被C.膜下溶胶层D.膜脂双层E.细胞连接80.人红细胞膜不含有的磷脂是A.磷脂酰胆碱B.磷脂酰丝氨酸C.鞘磷脂D.磷脂酰乙醇胺E.肌醇磷脂81.衰老红细胞能被巨噬细胞吞噬,是因为其细胞表面失去了A.半乳糖B.唾液酸C.甘露糖D.岩藻糖E.葡萄糖82.衰老红细胞的糖链常暴露出A.葡萄糖B.甘露糖C.岩藻糖D.半乳糖E.阿拉伯糖83.能封闭上皮细胞间隙的连接方式称为A.紧密连接B.粘着连接C.桥粒连接D.间隙连接E.锚定连接2.2填空题1.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构成膜主体的化学成分是。2.细胞膜中包含3种主要的脂类是、、。它们都是分子。3.脂类分子在构成膜脂双分子层时,其头部在;而尾部在。4.膜脂分子运动的特点有、、、。5.膜蛋白可分为和两类,膜糖类可分为和两类。6.膜糖脂主要有岩藻糖、半乳糖胺、葡萄糖胺、、、、、、等9种。7.膜糖蛋白连接的方式有和两种,前者连接于残基,后者连接于或苏氨酸残基。8.50年代之后提出的细胞膜分子结构模型有、、、。9.Na+-K+泵每水解一个可将3分子排出细胞外,将2分子摄入细胞内,其抑制剂为。10.Ca2+泵也是酶,可分布于、及。11.由转运蛋白所形成的间断开放的通道受控制,主要有3种调控机制,分别称为通道、通道和通道。12.细胞胞吐作用的两种途径是和;胞吞作用的两种主要类型是和。 13.细胞排出大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细胞摄人大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摄人液体和小溶质分子进行消化的过程称为,摄入固态的大分子进行消化的过程称为。14.低密度脂蛋白进入细胞时,先与结合,形成,内陷形成,脱掉网格蛋白并与其他囊泡融合形成。15.细胞表面信号传导的受体可分为、和3种类型,其化学成分主要是。16.细胞表面受体生物学特性是、、、。17.偶联G蛋白受体信号传导途径的类型包括、、、。18.cAMP信号途径包括和两种,前者与AC结合导致细胞内,后者与AC结合使细胞内。19.包围在细胞质外层的一个复合的结构体系和多功能体系称为,其结构以为主体,在其表面有一层含糖物质称为,在其内侧为。20.细胞外被的功能有、、、和免疫应答。2.3名词解释1.cellmembrance2.cellsurface3.cellcoat4.biomembrane5.unitmembrane6.fluidmosaicmodel7.membranctransportprotein8.carrierprotein9.channelprotein10.ionicpump11.Na+-K+pum12.activetransport13.passivetransport14.膜泡运输15.内吞作用16.Pinocytosis17.phagocytosis18.receptermediatedendocytosis19.exoatosis20.ligand21.Transcytosis22.membranerecoptor23.cellcommunication24.cellrecognition25.signalmolecule26.(firstmessengerandsecondmessenger27.cellmembraneantigen28.contactinhibition29.celljuction30.adhesionplaque31.G-protein2.4问答题1.生物膜主要由哪些分子组成?这些分子在膜结构中各有什么作用?2.试述质膜的基本特性及其影响因素。3.试以Na+-K+泵为例说明细胞膜的主动转运过程。4.以红细胞血影为例,说明膜蛋白有哪些类型?各有何功能?5.比较说明单位膜模型及液态镶嵌模型有何不同特点?并给予评价。6.什么是闸门通道?说明神经肌肉接头在神经冲动传导时各“闸门”通道顺次开闭过程的特点及其作用。7.以肝细胞吸取LDL为例,说明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及有被小窝和有被小泡的形成在胞吞过程中的作用。8.何谓细胞表面受体和配体?细胞表面信号传导的受体可分为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9.偶联G蛋白受体信号传导途径可分为几种类型?其信号传导过程各有何特点?其作用机制怎样?举例说明之。10.为什么说细胞表面是一个复合的结构体系和多功能体系?★11.用简图表示“液态镶嵌模型”的结构,并注明各组分的名称。参考答案2.1选择题1.D2.E3.A4.B5.A6.E7.B8.C9.D10.D11.C12.D13.C14.C15.D16.D17.E18.D19.D20.C21.D22.E23.D24.A25.D26.E27.A28.D29.D30.C31.D32.E33.D34.D35.A36.E37.C38.E39.B40.E41.C42.C43.D44.E45.E46.A47.D48.C49.B50.A51.D52.D53.E54.E55.A56.A57.A58.C59.A60.E61C62.A63.B64:C65.D66.A67.A68.A69.B70.B71.E72.E73.B74.C75.B76.B77.E78.B79.B80.E81.B82.D83.A 84.ACDE85.BCD86.AB87.AC88.ABCDE89.ABCD90.BD91.ABC92.ABCD93.ABC94.BD95.ABCD96.AC97.ABCD98.ABCD99.AC100.ABCD101.ABE102.ABCDE103.CD104.ABCDE105.AE106.ADE107.AC108.AC109.CD110.ABCD111.ABCD112.ABC113.AB114.AD115.B116.BCD117.AD118.CD119.ABD120.BCD2.2填空题1.脂类;蛋白质;糖类;脂类和蛋白质2.磷脂;胆固醇;糖脂;兼性分子3.亲水;外面;疏水;中间4.侧向运动;翻转运动;旋转运动;弯曲运动5.膜内在蛋白;膜外在蛋白;糖蛋白;糖脂6.半乳糖;甘露糖;葡萄糖;唾液酸;阿拉伯糖;木糖7.N-连接;O-连接;天冬氨酸;丝氨酸8.单位膜模型;液态镶嵌模型;晶格镶嵌模型;板块镶嵌模型9.ATP;Na+;K+;乌本苷10.ATP;细胞膜;滑面内质网;肌浆网11.闸门;配体闸门;电压闸门;离子闸门12.结构性分泌途径;调节性分泌途径;胞饮作用;吞噬作用13.胞吐作用;胞吞作用;胞饮作用;吞噬作用14.受体;有被小窝;有被小泡;内体l5.离子通道受体;催化受体;偶联G蛋白受体;膜蛋白16.特异性;高亲合性;可饱和性;可逆性17.cAMP信号途径;cGMP信号途径;Ca2+信使途径;甘油二酯和三磷酸肌醇信使途径18.刺激型信号途径;抑制型信号途径;cAMP升高;cAMP降低19.细胞表面;细胞膜;细胞外被;膜下溶胶层20.细胞识别;细胞粘着;信号接收;通讯联络2.3名词解释1.细胞膜,又称为质膜。是位于细胞最外层,围绕整个细胞质的一层薄膜,主要由脂类和蛋白质构成。作为细胞的重要结构,质膜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维持了细胞的形状,又构成了胞内物质与环境隔离的保护性界膜,使细胞具有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细胞膜还在物质转运、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重要生命活动中发挥决定性作用。★2.细胞表面,指由细胞的质膜、质膜外表的细胞外被和质膜内面的膜下溶胶层所构成的一个复合结构体系,还包括细胞连接和细胞外表面的微绒毛、纤毛和鞭毛等特化结构。其功能很复杂,与细胞的支持保护、识别粘着、运动迁移、免疫应答、物质运输、信息传递、能量转换、分裂分化、衰老病变等多个方面有密切关系。★3.细胞外被,也称为细胞被,是由细胞质膜中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的寡聚糖链向外伸展,交织而成的一种绒毛状结构。这层由与膜脂和膜蛋白共价结合的糖链所形成的包被起保护细胞和细胞识别的作用。另外,细胞被还具有粘着、信号接收、通讯联络、免疫应答等多种功能。有些细胞的细胞外被常被称为糖萼。4.生物膜,构成细胞所有膜性结构的总称。包括细胞膜和细胞内部构成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核被膜等膜性细胞器的细胞内膜。生物膜都具有类似的化学成分和分子结构。5.单位膜,细胞膜和胞内膜等生物膜在电镜下均可呈现三夹板式结构,上下两层为电子密度较高的暗层,而中间为电子密度低的明层。在20世纪50~60年代,人们将具有两暗一明结构的膜称为单位膜。如今,单位膜仅是能部分反映生物膜结构特点的质膜和胞内膜的代名词。★6.流动镶嵌模型,在单位膜模型的基础上,辛格(Singer)和尼克尔松(Nicolson)在1972年提出的一个反映生物膜特性的分子结构模型。该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以及蛋白质与脂双层的镶嵌关系。认为膜蛋白和膜脂均可产生侧向运动,膜蛋白有的镶在膜表面,有的则嵌入或横跨脂质双分子层。膜中脂质双层构成了膜的连续主体,它既有固体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有液体的流动性,球形蛋白分子以各种形式与脂质双分子层相结合。该模型可解释膜的多种性质,但不能说明具有流动性的细胞膜在变化过程中如何维持膜的相对完整和稳定性。7.膜转运蛋白,细胞膜中的一类具有转运功能的跨膜蛋白。能被这类蛋白转运至膜内或膜外的物质有葡萄糖、氨基酸、各种离子(Na+、K+、H+、Cl-等)及代谢产物等。通常每种转运蛋白只转运一种特定类型的分子。膜转运蛋白可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类,其转运物质进出细胞的机理不同。 ★8.载体蛋白,细胞膜的脂质双分子中分布的一类镶嵌蛋白,其肽链穿越脂双层,属跨膜蛋白。载体蛋白转运物质进出细胞是依赖该蛋白与待转运物质结合后引发空间构象改变而实现的。膜中的载体蛋白依其发挥功能时是否直接消耗能量又可分为两类,一类需消耗ATP对物质进行主动转运;而另一类则无需代谢能进行被动转运,所以载体蛋白既能主动转运,又能被动转运。★9.通道蛋白,细胞膜上的脂质双分子层中存在的一类能形成孔道供某些分子进出细胞的特殊蛋白质(跨膜蛋白)。这种亲水性的蛋白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变成充满水溶液的通道,适宜的溶质分子便以简单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故通道蛋白只进行物质的被动转运。在细胞膜上有些通道蛋白是持续开放的,而另一些则受闸门控制呈间断开放。影响闸门开启的因素可分为配体刺激、膜电位变化和离子浓度变化等3类。通道蛋白对特定分子的转运速率高于载体蛋白。10.离子泵,细胞膜中存在的能对某些离子进行主动转运的镶嵌蛋白。它们都具有ATP酶的活性,可以通过水解ATP获取能量,逆浓度梯度转运某种离子进出细胞。例如能主动转运钠离子与钾离子的钠钾泵(Na+-K+泵);主动转运钙离子的钙泵(Ca2+泵)和主动转运氢离子的氢泵(H+泵)等。11.钠钾泵,也称为钠钾ATP酶。是位于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的载体蛋白,具有ATP酶的活性,在ATP直接供能的条件下能逆浓度梯度主动转运钠离子和钾离子。钠钾泵由α和β两个亚基构成。其分子量分别为120kD和50kD。工作时,通过α亚基(一种糖蛋白)上一个天冬氨酸残基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使α亚基的构象改变来实现钠钾的排出和吸入。每消耗一个ATP,可转运3个Na+出胞、2个K+入胞,构成一个循环。钠钾泵周而复始地完成一次次循环,可不断地将钠排出胞外,同时将钾吸人胞内。钠钾泵存在于一切动物细胞的质膜上。★12.主动转运,又称主动运输,是细胞膜中特定的载体蛋白在消耗能量(由水解ATP获取)的条件下逆浓度梯度(即逆电化梯度)转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是细胞膜转运小分子物质的基本形式之一。完成这种转运过程的基本条件有:①细胞膜上具有特定的载体蛋白;②需消耗代谢能。也可以说,主动转运是细胞膜上某些载体蛋白的基本功能,如Na+-K+泵就是一种典型的主动转运装置。主动转运可分为离子泵驱动的主动转运(直接的主动转运)和离子梯度驱动的主动转运(间接的主动转运)两种基本类型。13.被动转运,又称被动运输,是细胞膜无需消耗代谢能(ATP)而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一种物质转运方式,其动力来自于膜内外存在的被转运物质的浓度差所具有的势能。根据所需条件不一,被动转运又可分为简单扩散、易化扩散和通道扩散等。★14.膜泡运输,细胞对大分子及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包括内吞作用、外吐作用两个不同方向的物质转运过程,这个需要ATP供能的运输活动涉及细胞膜或胞内膜的变形、膜性小泡的形成与膜泡融合等过程,被转运的物质包裹在脂双层膜围成的囊泡中,故称膜泡运输。★15.内吞作用,也称为入胞作用。是细胞将胞外的大分子或颗粒状物质转运到胞内的方式。当被转运的大分子或颗粒状物质靠近细胞膜并结合于细胞表面后,膜逐渐内陷将其包围,形成吞噬小泡进入细胞内。根据入胞物质的性质及大小,可将内吞作用分成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两种类型。而根据内吞物质是否有专一性,又可将内吞作用分为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和非特性的内吞作用两种情况。★16.胞饮作用,细胞对液体物质或细微颗粒物质的摄入和消化过程。当细胞对这类物质进行转运时,由质膜内陷形成一个直径约0.1μm的吞饮小泡,将待转运的物质包裹起来进入细胞质。小泡中含有的被吞物质被细胞降解后利用。大多数真核细胞都能通过胞饮作用摄入和消化所需的液体物质和溶质。★17.吞噬作用,细胞对微生物、衰老死亡细胞及细胞碎片等大颗粒物质的转运入胞作用。其基本过程是被吞噬的物质首先结合于细胞表面,接着细胞膜逐渐内陷并将外来物质包围起来形成吞噬小泡并进入胞内。被吞物质在细胞内消化降解,消化不了的残渣被排出胞外或以残质体的形式留在胞中。吞噬作用只存在于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等少数特化细胞中。★ 18.受体介导的入胞作用,需要膜受体参与的吞噬或吞饮作用,是某些大分子物质或颗粒性物质进入细胞的特殊方式,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其基本过程是胞外的大分子或颗粒物(配体)先与细胞膜上特殊部位(膜下附有称为衣被的笼形蛋白)的受体结合,然后质膜内陷形成有被小凹,进而与质膜分离形成由笼形蛋白包被的有被小泡。例如胆固醇与其载体低密度脂蛋白(LDL)结合而成的LDL颗粒就是以上述方式进入细胞的。★19.出胞作用,又称外排作用或外吐,是与入胞作用相反的过程。细胞内合成的肽类激素、抗体、糖蛋白以及细胞消化作用后形成的残质体等均以此方式排出细胞。其基本过程是要输出的物质先由内膜包被后形成小泡,小泡再移至质膜下方,最后,小泡膜与质膜发生融合并形成一裂口将内容物排出胞外,小泡膜并入质膜上成为其中的一部分。20.配体,与细胞受体结合的化学信号分子称为配体。包括激素、细胞因子、神经递质、药物及抗原等,它们分别与受体特异结合后将导致细胞内发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21.跨细胞运输,也称胞吞转运作用,指一种将内吞作用与外排作用相结合的物质跨膜转运方式,多发生在上皮细胞中。具体说,待转运的物质通过内吞作用被摄入上皮细胞的一侧,再以外排作用将该物质从上皮细胞的另一侧输出。如母体的抗体从血液经上皮细胞进入母乳中,婴儿通过上皮细胞将抗体摄人体内等,都经历了物质的跨细胞运输。★22.膜受体,受体是一种能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基的生物大分子。膜受体是指细胞膜上分布的能识别化学信号(配体)的镶嵌蛋白质。具有很强的特异性,能选择性地与胞外存在的激素、细胞因子、神经递质、药物及抗原等化学信号分子结合,最终使细胞内产生相应的化学反应或生物学效应。膜受体大多为糖蛋白,在一种细胞膜上往往存在多种识别并结合不同配体的受体,而同一种受体在不同细胞膜上分布的数目也有较大差异。膜受体在化学信号的传递、入胞作用、细胞识别等方面起重要作用。23.细胞通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某种介质传递到另一细胞并使其产生相应的反应。细胞之间存在的通讯方式有:①通过分泌化学信号进行相互通讯;②细胞间直接接触以与质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③通过细胞间形成的间隙连接使胞质相互沟通并交换小分子。★24.细胞识别,指细胞通过膜受体对同种和异种细胞的认识和鉴别以及对各种化学信号分子(配体)识别或选择性地相互作用。例如巨噬细胞对细菌外源性异物和衰老细胞的吞噬活动首先便要进行细胞识别。细胞间的通讯活动也离不开细胞识别。细胞通过膜受体对化学信号的识别实际上是一种信号传递或通讯。25.信号分子,指能与膜受体或胞浆受体结合、相互作用并产生特定生物学效应的化学物质,可分为亲水性和亲脂性两类。以甾类激素为代表的亲脂性信号分子可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与细胞质或细胞核中的受体结合成具有调节作用的复合物;而神经递质、生长因子和大多数的激素分子都为亲水性信号分子,它们不能穿过脂质细胞膜,但可与膜上的受体结合,经信号转换机制将调节信号传递给细胞内产生的第二信使,由第二信使负责调控细胞内特定的化学反应或生物学效应。26.第一信使与第二信使,第一信使指细胞外的化学信号物质,如激素、神经递质等,而第二信使是指第一信使与膜受体结合后诱使胞内最先产生信号物质,如环腺苷酸(cAMP)和肌醇磷脂等。亲水性的第一信使不能直接进入细胞发挥作用,而是通过诱导产生的第二信使去发挥特定的调控作用。27.细胞膜抗原,又称膜抗原或细胞表面抗原。是高等动物及人类细胞膜上分布的能代表其属性的一类特殊的复合蛋白(大多为糖蛋白),具有特定的抗原性,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细胞产生特定的抗体。在人细胞膜上存在的抗原种类繁多、性质复杂,不同个体之间乃至各种不同类的细胞之间的膜抗原均不相同。除同卵双生者外,没有一个人的膜抗原与另一人完全相同。常见的细胞表面抗原包括人红细胞表面的血型抗原、白细胞表面的组织相容性抗原等。★28.接触抑制,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在培养瓶中贴壁生长成单层、细胞达到一定密度后而相互接触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受到抑制,这种现象就称为接触抑制。其机理是当细胞相互接触时,细胞表面的糖基转移酶活性增强,细胞外被的糖基化作用加快,糖链的延伸使得细胞表面调节装置的功能及表面的许多反应受到抑制,从而使细胞的生长增殖受阻。★29.细胞连接,机体各种组织的细胞彼此按一定的方式相互接触并形成了将相邻细胞连结起来的特殊细胞结构,这些起连接作用的结构或装置就称为细胞连接。组织中存在的细胞连接方式有多种,根据其结构和功能,可分为紧密连接、锚定连接和通讯连接等三大类。 30.粘合斑,又称粘着斑,细胞与胞外基质粘着形成的一种锚定连接的构造。该结构处的质膜内侧是膜下微丝束的终末,通过粘着斑连接蛋白与跨膜整联蛋白相连接,而这种跨膜蛋白是胞外基质纤连蛋白的受体,可介导细胞与胞外基质发生粘着。如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培养时,细胞膜的某些部位可与底物接触形成粘着斑,使细胞铺展开来。粘合斑的基本功能为细胞连接、附着与支持。★31.G蛋白(guaninenucleotide-bindingregulatorprotein),全称为结合鸟苷酸调节蛋白或称为信号蛋白,是一种分子量为10万左右的可溶性膜蛋白,由α、β、γ3个亚基构成。位于细胞表面受体与效应器之间,当细胞表面受体与相应配体结合时,释放信号使G蛋白激活,通过与GTP和GDP的结合,构象发生改变,并作用于效应器调节细胞内第二信使水平,产生特定的细胞效应。作为一种调节蛋白或称偶联蛋白,G蛋白又可分为刺激型G蛋白和抑制型G蛋白等多种类型,其效应器可不相同。2.4问答题1.人体及动物的细胞膜是由多种化学成分构成的特殊结构。组成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有脂类、蛋白和糖类。脂类以磷脂和胆固醇为主,有些细胞膜还含有糖脂。作为既有极性头部(亲水)和非极性尾部(疏水)的兼性分子,磷脂在细胞膜中可形成作为膜主体结构脂质双分子层,其亲水的头部朝向细胞内外,与水相触,而疏水的尾部则两两相对位于膜的里面。由于膜脂分子可以进行各种运动,使得整个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胆固醇是人和动物细胞膜中的重要组分,对维持膜的流动性具有重要作用。总的来说,脂质分子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是构成细胞膜的另一大类物质,它们在膜中的含量、种类和分布决定着膜的主要功能。在一般细胞膜中蛋白质与脂质的含量各占50%左右。对于膜蛋白,按其在脂质双层中的位置可分为外周蛋白和镶嵌蛋白两类。外周蛋白分布在膜的内外表面,是以α螺旋为主的球型蛋白,常以非共价键与膜上其他成分相连,易于用人工方法从膜上分离下来。镶嵌蛋白以不同的程度镶嵌于脂质双分子层中,并以共价键与膜脂相结合,故不易人工分离。有些镶嵌蛋白贯穿分布于脂双分子层成为跨膜蛋白。这些蛋白质在细胞膜中具有极重要的作用,发挥着多方面的功能。它们有些是转运物质进出细胞的载体;有些是能接受化学信号的受体;还有些是催化某种反应的酶等。膜脂与膜蛋白在细胞膜中的分布都是不对称的,糖类是细胞膜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常以低聚糖或多聚糖的形式共价结合于膜蛋白或膜脂分子上,形成糖蛋白或糖脂,但大部分糖分子都结合于膜蛋白、而且暴露于细胞表面的膜蛋白分子上大多都连有糖残基,这样,位于细胞外表面与膜蛋白或膜脂相连的糖残基链便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构造——细胞被或糖萼。细胞膜中的糖分子也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与细胞保护、细胞识别、细胞免疫等重要反应有着密切的关系。2.质膜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它们集中表现在2个方面:膜的不对称性和流动性。换句话说,不对称性和流动性是细胞膜最基本的特性。细胞膜的不对称性是由膜脂分布的不对称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所决定的。膜脂分布的不对称性表现在:①膜内层和外层所含脂质分子的种类不同;②膜内外磷脂层所带电荷不同;③膜内外层磷脂分子中脂肪酸的饱和度不同;④糖脂均分布在外层脂质中。膜蛋白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①糖蛋白的糖链主要分布在膜的外表面;②膜受体分子均分布在膜外层脂质分子中;③腺苷酸环化酶分布在膜的内表面。所以膜蛋白的分布是绝对不对称的。膜的流动性是由膜内部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运动性所决定的。膜脂的流动性和膜蛋白的运动性使得细胞膜成为一种动态结构。膜脂分子的运动表现在:①侧向扩散运动;②旋转运动;③摆动运动;④伸缩振荡运动;⑤旋转异构化运动;⑥翻转运动。膜蛋白的分子运动则包括侧向扩散运动和旋转扩散运动等。研究发现,有多种因素可影响膜脂或整个细胞膜的流动性:①胆固醇,这种分子分布于质膜的磷脂分子之间,其疏水的甾环区(尾部)与磷脂的脂肪酸链相互作用,可防止脂肪酸链的相互凝集从而维持细胞膜的流动性,防止温度降低时膜流动性的突然降低;同时,胆固醇分子还具有增强质膜稳定性的作用;②磷脂分子脂肪酸链的不饱和程度和链长,这两种因素对膜的流动性有显著影响;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越高说明所含双键愈多,而双键处易发生弯曲使磷脂的尾部难以靠近,其结果是磷脂分子的尾部排列较松,从而维持了膜的流动性;脂肪酸链如较长可使脂质分子尾部相互作用加强,膜的流动性下降;而短链则会减弱相互作用,使膜流动性升高;③卵磷脂与鞘磷脂的比例,这两种磷脂在结构上差别较大,流动性不同;卵磷脂不饱和程度高,链较短,故卵磷脂与鞘磷脂的比值高时膜流动性大;比值下降时膜的流动性随之下降。总之,流动性是质膜的一种基本特性,必须保持在适当程度才能保证质膜的正常功能。当细胞对其膜的流动性失去自我调节能力时将会发生膜的功能障碍或细胞病变。 ★3.主动转运是细胞膜的一项基本功能,它是利用膜中的载体蛋白在消耗代谢能的条件下将某种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Na+-K+泵就是细胞膜中存在的一种能利用ATP的能量主动转运钠和钾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的载体蛋白。Na+-K+泵具有ATP酶的活性,能水解ATP获取其中的能量,故又称为Na+-K+ATP酶,所进行的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主动运输。Na+-K+泵由α和β2个亚基组成,均为跨膜蛋白。α亚基较大,分子量为120kD,而β亚基较小,分子量为50kD。在α亚基的外侧(朝细胞外的一面)具有2个K+的结合位点,内侧(朝细胞内的一面)具有3个Na+的结合位点和一个催化ATP水解的位点。其工作程序是,细胞内的Na+与大亚基上的Na+位点相结合,同时ATP分子被催化水解,使大亚基上的一个天冬氨酸残基发生磷酸化(即加上一个磷酸基团)。磷酸化过程改变Na+-K+泵的空间构象,使3个Na+排出胞外;同时,胞外的K+与α亚基外侧面的相应位点结合,大亚基去磷酸化(将磷酸基团水解下来),使α亚基空间结构再次改变(恢复原状),将2个K+输入细胞,到此便完成了Na+-K+泵的整个循环。Na+-K+泵的每次循环消耗一个ATP分子,转运3个Na+出胞和2个K+入胞。4.单位膜是细胞膜和胞内膜等生物膜在电镜下均可呈现的三夹板式结构,上下两层为电子密度较高的暗层,而中间为电子密度低的明层。在20世纪50~60年代,人们将具有两暗一明结构的膜称为单位膜。如今,单位膜仅是能部分反映生物膜结构特点的质膜和胞内膜的代名词。流动镶嵌模型是在单位膜模型的基础上,由Singer和Nicolson在1972年提出的一个反映生物膜特性的分子结构模型。该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以及蛋白质与脂双层的镶嵌关系。认为膜蛋白和膜脂均可产生侧向运动,膜蛋白有的镶在膜表面,有的则嵌入或横跨脂质双分子层。膜中脂质双层构成了膜的连续主体,它既有固体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有液体的流动性,球形蛋白分子以各种形式与脂质双分子层相结合。该模型可解释膜的多种性质,但不能说明具有流动性的细胞膜在变化过程中如何维持膜的相对完整和稳定性。5.通过对红细胞血影分析证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依存在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周围(外周)膜蛋白和整合(内在或跨膜或镶嵌)膜蛋白两大类。迄今所了解的膜蛋白在膜上存在的方式有5种:①“单次穿膜”跨膜蛋白;②“多次穿膜”跨膜蛋白;③膜蛋白共价结合在膜脂的胞质单层内的羟链上;④通过一寡糖链与膜脂的非胞质单层中的稀有磷脂——磷脂酰肌醇共价结合;⑤膜蛋白非共价结合在其他膜蛋白上。膜蛋白按功能不同可分为催化代谢、物质转运、细胞运动、信息感受与传递、支持与保护等。膜周围(边)蛋白主要位于膜的内侧面,与细胞运动、物质转运和信息接受与传递有关,而镶嵌蛋白可作为膜受体、载体和一些特化的酶蛋白,在膜内外物质运输、信号接受与传递、细胞免疫、细胞识别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6.一些转运蛋白在细胞膜上所形成的通道蛋白不是持续开放,而是间断开放的,间断开放的通道受闸门控制,这类通道称闸门通道。在神经肌肉接头,沿神经传来的冲动刺激到肌肉收缩的整个反应在不到一秒钟内完成,这至少包括4种不同闸门通道的顺次开放与关闭。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终板时,膜去激化,使膜的电压闸门Ca2+通道瞬时开放,由于胞外Ca2+浓度比胞内高1000倍以上,所以Ca2+内流进入神经终板内,刺激终板分泌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到突触间隙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肌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与其相关的阳离子通道瞬时开放,Na+流入细胞内引起细胞膜局部去极化,去极化使电压闸门Na+离子通道短暂开放,让更多的Na+涌入细胞内,使细胞膜进一步去极化,开放更多的电压闸门Na+离子通道,结果形成一个去极化波(动作电波),扩展到整个肌细胞膜,肌细胞膜广泛去极化引起肌浆网上的离子通道瞬时开放,Ca2+流入细胞质,细胞质内Ca2+突然增加,引起细胞内肌原纤维收缩。★7.当肝细胞需要利用胆固醇合成生物膜时,这些细胞就合成LDL受体,并把它们嵌入到细胞膜上,LDL受体在细胞膜中是分散的,当LDL与LDL受体结合后,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有被小窝。有被小窝形成过程中,LDL受体即集中于有被小窝内,它在形成后不断内陷,1分钟后即陷入细胞内,与细胞膜脱离形成有被小泡,这样与受体结合的LDL颗粒很快被摄入细胞。有被小泡不久就脱掉网格蛋白被膜,并与其他囊泡融合形成内体。在内体内LDL颗粒与受体分离,受体随转移囊泡返回细胞膜,完成再循环,LDL颗粒被溶酶体酶降解,游离胆固醇可用于合成新的生物膜。如胞内游离胆固醇积聚过多,细胞就停止LDL受体蛋白及胆固醇的合成,因而细胞本身合成的和摄入的胆固醇均减少,这是一个反馈调节作用。 ★8.细胞表面受体是一种位于细胞膜上,并能识别细胞外的各种信号分子(配体),并与之结合后能引起细胞内各种生物学效应的大分子(多数为跨膜糖蛋白)。配体是指能与膜受体或胞浆受体结合、相互作用并产生特定生物学效应的化学物质,可分为亲水性和亲脂性两类。以甾类激素为代表的亲脂性信号分子可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与细胞质或细胞核中的受体结合成具有调节作用的复合物;而神经递质、生长因子和大多数的激素分子都为亲水性信号分子,它们不能穿过脂质细胞膜,但可与膜上的受体结合,经信号转换机制将调节信号传递给细胞内产生的第二信使,由第二信使负责调控细胞内特定的化学反应或生物学效应。细胞表面信号传导的受体可分为三类:①离子通道受体,自身是一种离子通道或与离子通道相偶联,配体通过调节通道的开或关来传递信息;②催化受体,是由单条肽链一次跨膜糖蛋白组成,N端细胞外有配体结合部位,C端胞质区有酪氨酸酶,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活性。当与细胞外配体结合被活化时,TPK的酪氨酸自身磷酸化,同时将ATP的磷酸基团转移到靶蛋白上,使靶蛋白磷酸化,触发细胞分裂增殖;③偶联G蛋白受体,G蛋白全称为结合鸟苷酸调节蛋白或称为信号蛋白,是一种分子量为10万左右的可溶性膜蛋白,由α、β、γ3个亚基构成。位于细胞表面受体与效应器之间,当细胞表面受体与相应配体结合时,释放信号使G蛋白激活,通过与GTP和GDP的结合,构象发生改变,并作用于效应器调节细胞内第二信使的水平,最终产生特定的细胞效应。作为一种调节蛋白或称偶联蛋白,G蛋白又可分为刺激型G蛋白和抑制型G蛋白等多种类型,其效应器可不相同。★9.可分为cAMP信号途径;cGMP信号途径;Ca2+信使途径;甘油二酯和三磷酸肌醇信使途径等。如当刺激性信号(如肾上腺素)与肝细胞表面的β受体结合后,刺激性受体(Rs)被激活,构象改变,暴露与刺激性G蛋白(Gs)结合的部位;配体-受体复合物与Gs结合,Gs活化,Gs的α亚单位(Gsα)构象改变,转变结合GDP为GTP;Gsα-GTP复合物与βγ二聚体脱离,与腺苷酸环化酶(AC)结合;AC活化分解ATP产生cAMP,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cAMP充当细胞内的第二信使,磷酸化依赖cAMP的A-激酶(PKA),PKA被活化,依次磷酸化无活性的靶蛋白,引起连锁反应和生物效应,使细胞内糖原分解成葡萄糖;随后Gsα即分解结合的GTP成为GDP和Pi;Gsα与GDP结合,和AC脱离,AC失活。Gsα又重新与βγ形成三聚体,恢复静息状态。此过程可反复进行,直到信号分子和受体分离为止。10.细胞表面是指由细胞的质膜、质膜外表的细胞外被和质膜内面的膜下溶胶层所构成的一个复合结构体系,还包括细胞外表的微绒毛、纤毛和鞭毛等待化结构。其功能很复杂,与细胞的支持保护、识别粘着、运动迁移、免疫应答、物质运输、信息传递、能量转换、分裂分化、衰老病变等多个方面有密切关系。所以说细胞表面是一个复合的结构体系和多功能体系。 第三篇细胞质和细胞器3.12细胞质基质3.12.1选择题3.12.1.1A型题1.蛋白聚糖(PG)与一般糖蛋白比较,叙述错误的是A.PG含糖基种类少于后者B.PG糖链由重复二糖单位组成C.PG糖含量一般超过后者D.PG糖链由多种糖基组成且分支E.PG多含有硫酸基团2.下面关于蛋白聚糖(PG)的生物合成,哪些是不正确的A.糖基是由高度特化的糖基转移酶逐个加上,而不是先合成二糖单位B.核心蛋白的多肽合成在rER上,而糖基化在高尔基复合体进行C.核心蛋白的多肽链还未完成时,即以O-连接或N-连接方式连接上糖基D.糖链的延长和加工修饰在高尔基复合体上进行E.由差向异构酶将萄糖醛酸转变为艾杜糖醛酸,由硫酸转移酶催化硫酸化3.粘多糖累积病是由于A.血液中透明质酸(HA)含量升高B.先天性缺乏合成GAG的酶C.硫酸皮肤素蛋白聚糖和硫酸化程度降低D.氨基聚糖(GAG)和蛋白聚糖(PG)及其降解中间产物在体内一定部位堆积E.GAG和PG合成酶缺陷4.下列关于胶原的结构和类型,哪项叙述是错误的A.胶原分子由3条分别称为α、β、γ的α-螺旋链组成B.构成胶原的多肽链中的甘氨酸约占1/3,富含脯氨酸和赖氨酸C.肽链中的氨基酸的三肽重度顺序为Gly-X-Y或Gly-pro-Y及Gly-X-HypD.脯氨酸和赖氨酸常羟基化和糖基化E.肽链中几乎不含色氨酸、酪氨酸和蛋氨酸5.关于胶原的生物合成,下叙哪项叙述是错误的A.胶原的基因约含有50个外显子,多数外显子由54或54倍数的核苷酸组成B.hnRNA须经精确的剪接和加工才能形成α-链的mRNAC.mRNA经粗面内质网膜旁核糖体合成的前体链称为前肽(prepeptide)D.在高尔基复合体中,前α-链中的脯氨酸残基羟化形成羟脯氨酸,赖氨酸残基羟化并选择糖基化E.前α-链两端的前肽通过二硫键交联形成球形分子,防止前胶原分子在胞内装配成胶原纤维大分子6.胶原形成的过程,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前体链→前肽(prepeptide)→前胶原分子(procollagenmolecule)→胶原分子(collagenmolecule)→胶原原纤维(collagenfibril)→胶原纤维B.前体链→前α-链→前胶原分子→胶原分子→胶原原纤维→胶原纤维C.前体链→前肽→前α-链→前胶原分子→胶原分子→胶原原纤维→胶原纤维D.前体链→前β-链→前胶原分子→胶原分子→胶原原纤维→胶原纤维E.前肽→前α-链→前胶原分子→胶原分子→胶原原纤维→胶原纤维7.关于胶原的功能,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哺乳动物皮下结缔组织的胶原具有多方向的抗压性B.Ⅲ型胶原组成细纤维网络,包围于细胞表面C.Ⅳ型胶原构成各种上皮细胞基膜的网架结构D.胶原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介导与细胞内骨架相互作用,影响细胞的形态和运动E.刺激上皮细胞分化,维持上皮细胞生长,引导细胞迁移8.关于纤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下列叙述中哪项是不正确的A.主要有pFN、cFN(oFN)和mFN三种类型B.典型的FN由两个相似的亚单位聚合构成V型分子型的二聚体 C.其一级结构由三种氨基酸顺序经多次重复而成D.FN的基因含有50个以上的外显子E.FN与细胞结合的最小结构单位是RGD三肽序列和RGDS四肽序列9.关于纤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的功能,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既能使细胞锚定在底物上静止不动,又能诱导细胞运动迁移B.使细胞锚定在底物上静止不动,抑制细胞运动迁移C.在组织分化、细胞粘连和迁移时起重要作用D.血浆纤连蛋白(pFN)能促进血液凝固和创伤面修复E.参与形成粘着斑(adhesionplaque)3.12.2填空题1.根据化学组成的不同,细胞外基质可分为、、三大类。2.氨基聚糖是由单位聚合而成的不的长链多糖,二糖单位中一个常为,另一个常为。多数糖基化。3.胶原的基因很大,约含个外显子,多数外显子由或倍数的核苷酸组成。4.Ⅳ型胶原与Ⅰ、Ⅱ、Ⅲ型胶原不同点有:①α-链中不含规则的三肽重复顺序;②分泌到细胞外基质的前胶原分子保留;③二个前胶原分子的端头对头相接形成二聚体,再交织成网。5.弹性蛋白是细胞外基质中非化的纤维状蛋白,肽链中不含规则的重复顺序。6.纤粘连蛋白一般分为、和3种类型。7.识别并结合各种含三肽顺序的膜受体,称为整联蛋白受体。3.12.3名词解释1.extracellularmatrix2.hyaluronicacid3.integrinreceptorintegrinreceptor4.integrinreceptor3.12.4问答题1.细胞外基质的化学组成怎样?有何主要功能?2.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怎样?它们在细胞外基质中有何作用?3.简述胶原的发生与疾病的关系。参考答案3.12.1选择题1.D2.B3.D4.A5.C6.B7.A8.C9.B10.DE11.ABCDE12.ABE13.BCE14.BE15.ADE16.ABD17.BCE18.CD3.12.2填空题1.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胶原和弹性纤维;纤粘连蛋白和层粘连蛋白2.重复二糖;分支;氨基糖;糖醛酸;硫酸3.50;54;544.Gly-X-Y;前肽;羧基5.糖基;Gly-X-Y6.血浆纤连蛋白;寡聚纤连蛋白;基质纤连蛋白7.RGD(精-甘-天冬三肽)3.12.3名词解释★1.细胞外基质(ECM),是机体在发育过程中由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各种生物大分子,它们相互交织成网,组装成高度水合的凝胶状。分布于细胞和细胞之间、细胞周围或形成上皮细胞的基质,将细胞与细胞或细胞与基质互相联系,构成组织与器官,使其连成有机整体。2.透明质酸(HA),是一种原始形式的氨基聚糖,由N-乙酰氨基葡萄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二糖单位,许多二糖单位重复聚合成直链状多糖,非硫酸化。分子量很大,一分子HA可包括几千个二糖单位。★3.整联蛋白受体,细胞膜上能识别并结合细胞外基质中的含有RGD三肽顺序的膜受体。4.层粘连蛋白(LN),是基膜中的粘着糖蛋白,由三条大的肽链结合而成的聚合体。肽链通过二硫键构建成“十”字形交叉,链中有各种球状结构域,其上有RGD三肽顺序与相应受体识别,使细胞附着于基膜上。3.12.4问答题★ 1.细胞外基质(ECM)的化学组成包括有: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胶原和弹性纤维、纤粘连蛋白和层粘连蛋白等。在功能上ECM除对细胞组织起支持、保护、提供营养外,在胚胎发育形态建成、细胞分裂、分化、运动迁移、识别、粘着、通讯联络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同时对组织创伤再生修复也很重要。2.氨基聚糖是由重复二糖单位聚合而成的不分支的长链多糖,二糖单位中一个常为氨基糖,另一个常为糖醛酸。多数糖基硫酸化(透明质酸除外)。除透明质酸外,其他种类的氨基聚糖常作为蛋白聚糖的主要成分,且硫酸化,各种氨基聚糖链可结合在核心蛋白上,形成各种形式的蛋白聚糖。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在ECM中的作用主要有:①使组织具有弹性和抗压性;②对物质转运有选择渗透性;③细胞表面的蛋白聚糖有传递信息作用;④角膜中的蛋白聚糖具有透光性;⑤抗凝血作用等。★3.胶原的表达或装配异常将导致胶原病。如遗传性胶原病中的成骨发育不全综合征、Marfan综合征、爱当(Ehter-Dantons)综合征是由于胶原合成的遗传性缺陷所致。各种肝、肺、皮肤病理性纤维化,则是由于胶原表达过度,分布和比例失调,羟化降低等。另外,免疫性胶原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慢性肾炎等可能是机体丧失对自身胶原结构的免疫性,造成自身免疫性胶原损伤引起。肿瘤细胞能释放胶原酶,特异地分解基膜中的Ⅳ型胶原,破坏基膜结构,为肿瘤的转移、侵润提供方便。3.13内膜系统3.13.1选择题3.13.1.1A型题1.下列哪一种不属于细胞内膜系统的结构A.细胞膜B.核膜C.内质网D.高尔基复合体E.溶酶体2.下列哪种细胞的内质网均为光面内质网A.癌细胞B.肝细胞C.胚胎细胞D.胰腺泡细胞E.横纹肌细胞3.内质网是由波特(Porter)等人1945年在电镜下观察下列哪种细胞时发现的A.淋巴细胞B.神经细胞C.成纤维细胞D.肝细胞E.胰腺细胞4.内质网的化学成分主要是A.脂类、蛋白质B.RNA、蛋白质C.RNA、脂类、蛋白质D.DNA、脂类、蛋白质E.DNA、RNA、脂类、蛋白质5.关于糙面内质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糙面内质网表面附着大量核糖体B.糙面内质网常与核膜相接C.糙面内质网是扁囊状内质网D.糙面内质网来自于光面内质网E.核糖体与糙面内质网结合属功能性结合6.关于光面内质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光面内质网是由两层单位膜围成的管状内质网B.光面内质网的主要成分是DNA、脂类、蛋白质C.光面内质网是由糙面内质网衍化而来D.光面内质网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E.以上都不对7.关于信号肽,下列哪项叙述有误A.由分泌蛋白的mRNA分子中的信号密码翻译而来B.可与信号识别颗粒相互作用而结合C.由18~30个氨基酸组成D.所含氨基酸均为亲水氨基酸E.只有合成信号肽的核糖体才能与内质网膜结合 8.糙面内质网(rER)的功能是A.作为核糖体的附着支架B.参与脂类代谢、糖原分解及解毒作用C.参与能量代谢D.形成溶酶体E.以上都不对9.光面内质网(sER)的功能是A.作为核糖体的附着支架B.参与脂类代谢、糖原分解及解毒作用C.参与能量的合成代谢D.形成溶酶体E.合成酶原颗粒和抗体10.Golgi(1898)发现高尔基复合体,是通过银染技术研究下列哪种细胞的结果A.狗神经细胞B.猫和猫头鹰神经细胞C.小鼠成纤维细胞D.大鼠肝细胞E.小鼠肾细胞11.位于高尔基复合体形成面的囊泡称为A.小囊泡B.大囊泡C.扁平囊D.分泌泡E.以上都不是12.位于高尔基复合体成熟面的囊泡称为A.小囊泡B.大囊泡C.扁平囊D.分泌泡E.以上都不是13.下列哪一种细胞内没有高尔基复合体A.淋巴细胞B.肝细胞C.癌细胞D.胚胎细胞E.红细胞14.高尔基复合体的小囊泡来自于A.糙面内质网B.光面内质网C.内质网D.扁平囊E.高尔基复合体15.关于“膜流”下面哪种方向是正确的A.质膜→大囊泡→高尔基复合体B.高尔基复合体→糙面内质网→质膜C.糙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光面内质网D.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质膜E.以上都不是16.顺面高尔基复合体的功能是A.参与能量代谢B.参与脂类代谢、糖原分解及解毒作用C.合成酶原颗粒及抗体D.参与细胞的分泌活动及溶酶体的形成E.参与肌肉收缩17.高尔基复合体的化学成分主要是A.脂类、蛋白质B.RNA、蛋白质C.DNA、蛋白质D.DNA、脂类、蛋白质E.脂类、糖类18.在细胞的分泌活动中,分泌物质的合成、加工、运输过程的顺序为A.糙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细胞外B.细胞核→糙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分泌泡→细胞膜→细胞外C.糙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分泌泡→细胞膜→细胞外D.高尔基复合体小囊泡→扁平囊→大囊泡→分泌泡→细胞膜→细胞外E.以上都不是19.初级溶酶体来源于A.线粒体与高尔基复合体B.糙面内质网与高尔基复合体C.糙面内质网与光面内质网D.核膜与内质网E.以上都不是20.溶酶体内所含有的酶为A.碱性水解酶B中性水解酶C.酸性水解酶D.氧化磷酸化酶E.氧化酶21.溶酶体的标志酶是A.氧化酶B.蛋白水解酶C.酸性水解酶D.酸性磷酸酶E.氧化磷酸酶22.初级溶酶体与次级溶酶体的区别在于A.初级溶酶体不含有作用底物B.初级溶酶体不含有水解酶C.初级溶酶体中的水解酶不成熟D.初级溶酶体不含作用产物E.初级溶酶体未与吞噬体融合23.对自溶作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溶酶体分解胞内营养颗粒B.对细胞自身结构的消化分解C.对细菌颗粒的消化分解D.使细胞本身被水解酶消化分解E.以上都不是24.自噬作用是指 A.细胞内溶酶体膜破裂,整个细胞被水解酶所消化的过程B.细胞内的细胞器被溶酶体消化的过程C.溶酶体消化细胞内衰老、和崩解的细胞器或局部细胞质的过程D.溶酶体消化吞噬体的过程E.溶酶体消化细胞自身细胞器或细胞内物质的过程25.关于溶酶体的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参与细胞内消化B.青蛙变态发育阶段尾巴逐渐消失是溶酶体自溶作用的结果C.参与受精过程D.具有解毒的作用E.有粒溶作用26.过氧化物酶体内所含有的主要酶为A.碱性水解酶B.氧化酶C.酸性水解酶D.蛋白水解酶E.内切酶27.过氧化物酶体的标志酶是A.过氧化氢酶B.尿酸氧化酶C.L-氨基酸氧化酶D.L-羟基酸氧化酶E.D-氨基酸氧化酶3.13.2填空题1.内膜系统一般包括、、、、和等及各种小泡和液泡。2.内质网是由层单位膜围成的细胞器,包括和两大类。3.糙面内质网亦称内质网,其特征为膜的外表面附着大量的。4.光面内质网亦称内质网,其特征为膜表面。5.用苯巴比妥刺激细胞内质网增生,首先是内质网增生,尔后才是内质网增生。6.糙面内质网膜上的核糖体,合成的主要是蛋白质,游离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合成的主要是蛋白质。7.糖原的合成与分解与有关,是由于该细胞器上含有酶。8.胃腺壁细胞的光面内质网可通过吸收Cl-和H+结合生成HCl并排出胞外,从而调节细胞的,肝细胞的光面内质网还参与的生成,并促进其分泌。9.1898年高尔基用银染技术研究细胞时,发现细胞质内有嗜银的网状结构,称之为。10.电镜下,高尔基复合体是由层单位膜围成的结构,包括、和三部分。11.高尔基扁平囊有极性,靠近细胞中心而面向细胞核的为面,靠近细胞膜的为面。12.顺面扁平囊主要含有酶,中央扁平囊含有酶,而反面扁平囊则含有酶。13.高尔基复合体小囊泡主要分布于扁平囊的面,大囊泡多见于面。14.O-连接寡聚糖蛋白主要或全部是在内合成的。15.高尔基复合体的标志酶为、和。16.溶酶体内的酶来自于,溶酶体的膜来自于。17.Lysosome是由DeDuve在1949年从鼠肝细胞中发现的,它是由单位膜包裹的球形小体。18.溶酶体内含有余种酸性水解酶,其中是溶酶体的标志酶。19.根据形成过程和功能状态溶酶体可分为和。20.初级溶酶体内含有活性的水解酶,也没有和。21.次级溶酶体除含有已被激活的消化酶外,还有和。22.溶酶体的功能包括、、、和。23.细胞内消化作用根据物质来源不同,分为、和。24.Ⅱ型糖原累积病是先天性溶酶体病,此种病人溶酶体中缺乏,故不能将分解成葡萄糖,而在肝脏和肌肉内大量蓄积,使器官严重损伤。25.哺乳动物细胞内,过氧化氢体中常常含有一个由酶组成的晶体结构,叫做。26.矽肺是粉尘作业工人的一种职业病,其病因与有关。 27.过氧化物酶体也称,电镜下观察是由层单位膜包被的球形小体。28.过氧化物酶体含有多种酶,其中酶是过氧化物酶体的标志酶。29.根据其作用底物的来源不同,吞噬性溶酶体可分为和两类。30.通过对高尔基复合体的电镜细胞化学和三维结构研究,认为高尔基复合体是由、和组成的,并显示出的膜性细胞器。3.13.3名词解释1.cellendomembranesystem2.Autophagosome3.residualbody4.Granulysis5.autocytolysis6.Heterophagy7.acrosome8.primarylysosome9.secondarylysosome10.Nucleoid11.microsome12.Russellbody13.granulardrop14.signalpeptide15.signalrecognitionparticle16.proteinglycosylation17.molecularchaperon18.Polyribosome19.sarcoplasmicreticulum20.internalreticularapparatus21.membraneflow22.Endolysosomeandphagolysosome23.proteinsortingsignal3.13.4问答题1.糙面内质网的结构特点以及在细胞中的作用是什么?2.光面内质网的作用是什么?3.高尔基复合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其主要功能是什么?4.溶酶体有何特点?在细胞中的作用是什么?5.过氧化物酶体的功能是什么?6.简述分泌蛋白的运输过程。参考答案3.13.1选择题1.A2.E3.C4.A5.D6.C7.D8.A9.B10.B11.A12.B13.E14.C15.D16.D17.A18.C19.B20.C21.D22.A23.D24.C25.D26.B27.A28.ABD29.ABC30.AB31.CD32.ABCD33.B34.BC35.AB36.BD37.ABCD38.AC3.13.2填空题1.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2.一;糙面内质网;光面内质网3.颗粒;核糖体4.无颗粒;光滑5.糙面;光面6.分泌性;结构性7.光面内质网;葡萄糖-6-磷酸8.渗透压,胆汁9.猫神经;高尔基体10.一;小囊泡;扁平囊;大囊泡11.形成面(顺面);成熟面(反面)12.磷酸转移酶;N-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半乳糖转移酶13.形成面;成熟面14.高尔基复合体15.焦磷酸硫胺素酶;胞嘧啶单核苷酸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磷酸酶16.糙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17.一层18.60;酸性磷酸19.内体性溶酶体;吞噬性溶酶体20.无;作用底物;产物21.作用底物;消化产物22.细胞内消化;自溶作用;参与授精作用;参与激素形成;在骨质更新中的作用23.异噬作用;自噬作用;粒溶作用;参与机体的器官组织变态和退化(自溶作用)24.α-1.4葡萄糖苷酶;糖元25.尿酸氧化酶;类核体26.溶酶体27.微体;一(单)28.40;过氧化氢酶29.自噬性溶酶体;异噬性溶酶体30.顺面高尔基网状结构;高尔基中间膜囊;反面高尔基网状结构;极性3.13.3名词解释★1.细胞内膜系统,是指细胞质内在形态结构、功能和发生上具有相互联系的膜相结构的总称,包括核膜、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以及细胞质内各种膜性小泡。2.自噬体,细胞内衰老的细胞器和病理损伤的细胞器被来自光面内质网或高尔基复合体的膜所包裹,形成囊泡状结构,称为自噬体。3.残质体,吞噬体在溶酶体的作用下水解消化,最终不能被消化的残余部分留在溶酶体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 4.粒溶作用,溶酶体分解细胞内剩余营养颗粒的作用。★5.自溶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溶酶体膜破裂,水解酶溢出致使细胞本身被消化分解,这一过程称为细胞的自溶作用。★6.异噬作用,溶酶体对外源性异物的消化分解过程。7.顶体,存在于精子头部顶端的特化的溶酶体,含有丰富的透明质酸酶、蛋白酶和酸性磷酸酶,参与受精作用。8.初级溶酶体,由高尔基复合体反面扁平囊芽生而来的新生溶酶体,体积较小,含有无活性水解酶,没有作用底物及消化产物。9.次级溶酶体,由初级溶酶体和各种含有消化底物的泡状结构融合而成的结构。含有已被激活的消化酶、作用底物和消化产物。10.类核体,是位于过氧化物酶体中央的高密度的核心,类似核,称为类核体。它实际上是尿酸氧化酶结晶。11.微粒体,人工分离内质网时产生的碎片所形成的封闭小泡,称为微粒体,可用于研究内质网的有关特性。12.罗氏小体,是浆细胞中的糙面内质网扁平囊腔中贮存的蛋白质结晶体,它反映浆细胞的蛋白质合成亢进或排出受阻。13.脱粒,糙面内质网上的多聚核糖体解聚为单个核糖体,并失去正常而有规律的排列,进而核糖体脱离内质网膜,称之为脱粒。14.信号肽,是由mRNA上特定的信号顺序首先编码合成的一段短肽,含15~30个氨基酸残基,它作为与糙面内质网膜结合的“引导者”指引核糖体与糙面内质网膜结合,并决定新生肽链插入膜内或进入内腔。★15.信号识别颗粒(SRP),是一种核糖核酸蛋白质复合体,它与信号肽、核糖体相结合形成SRP-信号肽-核糖体复合物,由SRP介导引向糙面内质网膜上的SRP受体,并与之结合。16.蛋白质糖基化,是指在糖基转移酶催化下,寡聚糖链与蛋白质的氨基酸残基共价连接形成糖蛋白的过程为蛋白质糖基化。★17.分子伴侣,是一类在细胞内协助其他新生多肽链的正确折叠、组装、转运及降解,但不形成共价结合的一类蛋白质分子。其中大部分成员属于热激蛋白,其主要功能是防止未成熟蛋白质的折叠,帮助蛋白质的正确折叠。★18.多聚核糖体,是指在合成蛋白质时,一条mRNA串联多个核糖体,每个核糖体可合成一条多肽链,这样的核糖体称为多聚核糖体。在电镜下观察呈现各种各样的形态,有螺旋状、菊花状等。19.肌质网,是指光面内质网在肌肉细胞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构称为肌质网。它能释放和摄入钙离子来调节肌肉的收缩活动。20.内网器,1898年,意大利医生高尔基用银染技术研究猫神经细胞时,发现细胞质内有嗜银的网状结构,称之为内网器,后来被命名为高尔基体。21.膜流,在细胞内膜系统中,各细胞器的膜性成分可以相互移位和转移,这种移行的情况称为膜流。22.内体性溶酶体和吞噬性溶酶体,根据溶酶体的形成过程和功能状态把由运输小泡和内体合并成的溶酶体称为内体性溶酶体;吞噬性溶酶体则由内体性溶酶体和将要水解的各种吞噬底物融合而构成。23.蛋白质分选信号,蛋白质分选信号是蛋白质分子上的一段特殊的氨基酸序列,称为信号肽。定位于不同部位的蛋白质,其信号肽的氨基酸序列及其在蛋白质分子上的位置是不同的(可以位于氨基端、羧基端或分子的内部)。正是这些不同的信号肽决定了蛋白质分子的不同去向。3.13.4问答题★1.糙面内质网是由一层单位膜围成的扁囊状内质网,其特点为在膜的外表面附着大量的核糖体,在糙面内质网的囊腔中含有电子密度低、透明度大的内含物。糙面内质网的主要功能是:①为负责蛋白质合成的细胞器——核糖体提供支架;②与蛋白质的合成、粗加工和蛋白质的转运有关。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以后,进入内质网腔,在内质网腔中进行蛋白质的糖基化,然后以芽生方式从糙面内质网膜上膨出,脱落形成小囊泡,小囊泡将这些蛋白质定向地转运到高尔基复合体进一步加工修饰。 2.虽然在大多数细胞中光面内质网的形态相似,但其酶的种类和含量等都有差异,不同类型细胞中光面内质网的功能各有不同,主要功能为:①参与脂质和胆固醇的合成与运输;②与糖原的合成和分解有关;③解毒作用;④与肌肉收缩有关等。★3.电镜下可见高尔基复合体由一层单位膜围成的泡状复合结构,膜表面光滑,无核糖体附着,形态上可分为扁平囊、小囊泡、大囊泡3部分。高尔基复合体的主要功能是细胞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中介细胞器,不仅参与糖蛋白、糖脂、多糖的生物合成,而且还参与分泌蛋白的加工、浓缩、贮存和运输过程,在细胞的蛋白质分选和指导大分子物质运输到细胞各特殊区域的过程中,高尔基复合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溶酶体也是由高尔基复合体形成的。4.溶酶体是由一层单位膜围成的球形或卵圆形结构,直径可从0.2μm至数μm。电镜下,因其内含物的电子密度较高、着色深,易与线粒体、过氧物酶体等泡状细胞器相区别。溶酶体含有丰富的水解酶,大约有50种左右,其标志酶为酸性磷酸酶。溶酶体膜比质膜薄,约6nm,正常生理状况下;溶酶体的膜相当稳定;但在病理情况下,溶酶体膜通透性大大增加,使水解酶外漏,导致机体组织自溶。溶酶体的基本功能是酶解消化作用。它既可对吞噬入胞的异源物质如细菌、病毒等进行消化分解,也可对细胞内自噬的衰亡细胞器、营养颗粒等物质进行消化分解,称为细胞内消化,同时机体中细胞的生理性自溶及精、卵结合也与溶酶体有关。5.各种过氧化物酶体的功能有所不同,但氧化多种底物、催化过氧化氢生成并使其分解的功能却是共同的,过氧化物酶体通过两步反应来完成这一功能。即先依靠氧化酶的作用使底物氧化并使O2与H2反应生成H2O2,再由过氧化氢酶催化将H2O2转变成H2O。这种氧化反应对肝、肾细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过氧化物酶体通过第一步反应产生的H2O2,担负着清除血液中各种毒素的作用;但H2O2在细胞中积累过多时,对细胞又有毒性作用,必须通过第二步反应将其分解成水,避免细胞中毒,★6.包括6个阶段:①核糖体阶段:包括分泌型蛋白质的合成和蛋白质跨膜转运;②内质网运输阶段:包括分泌蛋白腔内运输、蛋白质糖基化等粗加工和贮存;③细胞质基质运输阶段:分泌蛋白以小泡形成脱离糙面内质网移向高尔基复合体,与其顺面扁平囊融合;④高尔基复合体加工修饰阶段:分泌蛋白在高尔基复合体的扁平囊内进行加工,然后以大囊泡的形式进入细胞质基质;⑤细胞内贮存阶段:大囊泡进一步浓缩、发育成分泌泡,向质膜移动,等待释放;⑥胞吐阶段:分泌泡与质膜融合,将分泌蛋白释放出胞外。3.14线粒体3.14.1选择题3.14.1.1A型题1.由两层单位膜围成的细胞器是A.高尔基复合体B.溶酶体C.线粒体D.微体E.内质网2.骨骼肌细胞中的巨大线粒体的长度约为A.4~5μmB.7~8μmC.10μmD.1~2μmE.15~20μm3.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见到的结构是A.微粒体B.基粒C.溶酶体D.线粒体E.受体4.糖的有氧氧化过程中丙酮酸→CO2+H2O发生在A.核蛋白体B.内质网C.溶酶体D.细胞质基质E.线粒体5.细胞内线粒体在氧化磷酸化过程中生成A.GTPB.cAMPC.AMPD.ATPE.cGMP6.线粒体中三羧酸循环反应进行的场所是A.基质B.内膜C.基粒D.嵴膜E.膜间腔7.线粒体中ADP→ATP发生在A.基质B.内膜C.膜间腔D.基粒B.嵴膜8.在电镜下观察线粒体的形状呈 A.短杆状B.环形C.哑铃形D.星形E.以上形状都有可能9.真核细胞的核外DNA存在于A.核膜B.线粒体C.内质网D.核糖体E.高尔基复合体10.细胞消耗游离氧的代谢发生在A.线粒体B.染色体C.溶酶体D.高尔基复合体E.中心体11.细胞氧化过程中,乙酰辅酶A的生成发生在A.线粒体基质B.线粒体内膜C.线粒体外膜D.细胞基质E.核基质12.关于线粒体的主要功能叙述A.由丙酮酸形成乙酰辅酶AB.进行三羧酸循环C.进行电子传递、释放能量并形成ATPD.B十C最确切E.A+B+C最确切13.对寡霉素敏感的蛋白存在于A.基粒头部B.基粒柄部C.基粒基部D.基质腔E.嵴内腔14.线粒体膜间腔的标志酶是A.细胞色素氧化酶B.ATP酶C.单胺氧化酶D.腺苷酸激酶E.腺苷酸环化酶15.线粒体外膜的标志酶是A.细胞色素氧化酶B.ATP酶C.单胺氧化酶D.腺苷酸激酶E.腺苷酸环化酶16.线粒体半自主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于下列哪一事实A.线粒体DNA(mtDNA)能独立复制B.线粒体含有核糖体C.在遗传上由线粒体基因组和细胞核基因组共同控制D.mtDNA与细胞核DNA的遗传密码有所不同E.mtDNA在G2期合成17.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来自A.中心体B.线粒体C.内质网D.核蛋白体E.溶酶体18.关于线粒体的结构哪一种说法是不正确的A.是由单层膜包囊而成的细胞器B.是由双层单位膜封闭的细胞器C.线粒体嵴上有许多基粒D.是含DNA的细胞器E.线粒体膜上有标志酶19.线粒体的寿命为l周,它通过何种方式而增殖A.分裂、出芽等B.减数分裂C.有丝分裂D.由内质网而来E.重新合成20.能源物质进入线粒体后产生的能量与体外氧化比较,下列哪条是正确的A.产能多,一部分以热形式散失,40%~50%贮存在ATP中,需要时释放B.产能多,全部以热形式散失C.产能多,全部贮存在ATP中D.产生能量仅供生命活动所需E.产生能量仅供肌肉收缩活动21.人和动物体内的代谢终产物CO2形成的场所是A.高尔基复合体B.血浆C.线粒体D.肺泡E.中心体22.线粒体的功能是A.蛋白质合成场所B.营养和保护作用C.细胞的供能中心D.物质贮存与加工E.物质运输与分泌23.下列哪项不符合线粒体DNA复制的事实A.复制是双向的B复制需消耗能量C.不对称复制D.半保留复制E.复制发生于G2期24.线粒体内膜上的标志酶是A.单胺氧化酶B.细胞色素氧化酶C.胸苷激酶D.腺苷酸激酶E.磷酸二酯酶25.下列细胞中含线粒体最多的是A.上皮细胞B.心肌细胞C.成熟红细胞D.细菌E.成纤维细胞26.基粒又称为A.微粒体B.糖原颗粒C.中心粒D.ATP酶复合体E.联会复合体27.线粒体基质的标志酶是 A.细胞色素氧化酶B.ATP酶C.单胺氧化酶D.腺苷酸激酶E.苹果酸脱氢酶3.14.2填空题1.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和。2.细胞生命活动中需要的能量绝大多数来自。3.电镜下线粒体的结构组成有膜、膜、腔、和腔。4.写出识别线粒体3个部位的标志酶,外膜有,内膜有,膜间腔则有。5.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此外在过程中也有重要作用。6.DNA可分布在和两种细胞器上。7.线粒体基粒由、和三部分组成。8.细胞呼吸过程中糖酵解发生于,三羧酸循环发生于,氧化磷酸化生成ATP在上进行。9.线粒体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和。10.发生在线粒体上细胞呼吸的3个主要步骤是、和。11.细胞中产生ATP的主要部位在,产生CO2的主要部位在。12.线粒体分裂增殖的方式有、和。13.关于线粒体的起源,目前主要有和学说两种。3.14.3名词解释1.mitochondriacristae2.elementaryparticle3.semiautonomousorganelle4.respiratorychain5.mitochondrialDNA6.cellularrespiration3.14.4问答题1.线粒体有何主要功能?2.细胞内葡萄糖彻底氧化转变为能量的反应部位和主要过程是怎样的?3.为什么说线粒体是一个半自主性的细胞器?4.线粒体半自主性有哪些表现?5.线粒体的数量和分布在不同细胞中为什么有差异?★6.用简图表示线粒体的结构,并注明各部位的名称。参考答案3.14.1选择题1.D2.D3.D4.E5.D6.A7.D8.E9.B10.A11A12.E13.B14.D15.C16C17.B18.A19.A20.A21.C22.C23.E24B25.B26.D27.E28.ACD29.C30.ACD31.ABD32.ABCD33.ABC34.AC35.BCD36.BCD37.ABCD38.ABC39.ABCD40.BC41.D3.14.2填空题1.线粒体;细胞核2.线粒体3.外;内;膜间;基质;嵴内4.单胺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腺苷酸激酶5.产生能量;细胞凋亡6.线粒体;细胞核7.头部;柄;基片8.细胞质;线粒体基质;基粒9.数目改变;肿胀;变性10.由丙酮酸形成乙酰辅酶A;三羧酸循环;电子传递偶联氧化磷酸化11.线粒体;线粒体12.间壁分离;收缩分离;出芽分离13.内共生学说;非共生3.14.3名词解释1.线粒体嵴,是指线粒体内膜向内凹陷形成的结构,嵴可增加细胞内线粒体内膜面积,有利于线粒体内外的物质交换。在线粒体嵴膜上,有许多有柄小球体,称为基本微粒(基粒),它是偶联磷酸化的关键装置,即ATP的产生部位。★2.基本微粒,简称为基粒,是线粒体嵴膜上的有柄小球体,也称ATP酶复合体,是偶联磷酸化的关键装置。它由3部分组成:即头部,为可溶性ATP酶(Fl);柄部,有对寡霉素敏感的蛋白(OSCP);基部,有疏水蛋白(HP或F0),为质子通道,并将头柄部连结整合到线粒体的内膜上。 3.半自主性细胞器,线粒体能自我增殖,有mtDNA以及转录蛋白质的mtRNA、mt核糖体等。似乎线粒体是细胞内一个独立、自主的细胞器,但实际上它自身的遗传系统贮存信息很少,不能为自己编码全部蛋白质,构建线粒体的信息大部分来自细胞核DNA。因此,线粒体只能称为是一个半自主的细胞器,其遗传上由线粒体基因组和细胞核基因组共同控制。4.呼吸链,线粒体内膜上由多个酶复合体组成的电子传递链叫呼吸链。呼吸链的成分有辅酶I(NAD)、黄酶(FAD)、辅酶Q、细胞色素b、cl、c、a等,它们按一定顺序排列,可逆地接受和释放电子和质子,电子在逐级传递过程中释放出能量,这些能量帮助质子泵出内膜外面,在膜间腔形成质子浓度差透入F0基部,并通到柄、头部,质子的流动动力可以使ADP磷酸化为ATP。5.MtDNA,即线粒体DNA,指存在于线粒体内的DNA,mtDNA呈高度钮曲的双股环状。mtDNA能转录自身的mRNA、rRNA和tRNA,线粒体的蛋白质约有10%是由mtDNA编码的。如果没有mtDNA编码的mRNA、tRNA及核糖体,细胞核DNA也无法指令构建线粒体。6.细胞呼吸,细胞呼吸是指细胞利用氧气氧化糖类或脂肪产生CO2和H2O,同时放出能量形成ATP的生物氧化过程。细胞呼吸的主要步骤可简单归纳为①糖酵解;②由丙酮酸形成乙酰辅酶A;③进行三羧酸循环;④电子传递和化学渗透偶联磷酸化。3.14.4问答题★1.线粒体是细胞有氧呼吸的基地和供能场所。线粒体把糖、脂类、蛋白质转变为能量,细胞生命活动中需要的能量约有95%来自线粒体。此外,线粒体还有独特的运输系统,担负线粒体内外的物质交换。线粒体可起钙库作用,调节细胞质Ca2+的含量,参与胞内信息传递的活动。近年来研究发现,线粒体在细胞凋亡过程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葡萄糖彻底氧化转变为能量经历下列几个代谢过程:①在细胞质中糖酵解(葡萄糖无氧分解)形成丙酮酸;②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形成乙酰辅酶A;③在线粒体基质中,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④在线粒体内膜的电子传递链和基粒进行电子传递偶联氧化磷酸化,使ADP磷酸化为ATP。3.线粒体中既存在DNA(mtDNA),也有蛋白质合成系统(mtRNA、mt核糖体、氨基酸活化酶等)。但由于线粒体自身的遗传系统贮存信息很少,构建线粒体的信息大部分来自细胞核的DNA,所以线粒体的生物合成涉及两个彼此分开的遗传系统。由于mtDNA信息太少,不能为自己全部蛋白质编码,所以线粒体只是一种半自主性细胞器。4.线粒体的遗传系统可进行复制、转录和蛋白质合成,但还有不少特殊的线粒体蛋白质的编码信息是在细胞核基因组,而不在mtDNA分子上。事实上;线粒体的转录与翻译过程完全依赖于细胞核的遗传装置,如没有细胞核的作用,mtDNA本身不能进行复制。而且,线粒体的半自主性还体现在核糖体的合成方式上,线粒体rRNA是从mtDNA转录而来的,可是有一部分核糖体蛋白质是由细胞核DNA转录、胞质核糖体上翻译而来的,最后在线粒体内组装成核糖体。另外,线粒体生长时需要的化学成分来自两种不同的来源,mtDNA转录出线粒体mRNA,线粒体mRNA的转录本包括ATP酶、细胞色素cl、b和a+a3的部分亚单位,约占线粒体蛋白的10%,其他的线粒体蛋白质都是细胞核mRNA翻译的产物。线粒体的生物发生也是一种分别独立受控制的过程,线粒体的内外膜形成是由细胞核控制,而线粒体内膜氧化磷酸化位点的分化,是由细胞核和线粒体两个基因组共同协调控制。5.线粒体是细胞中能量储存和供给的场所,它提供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由于不同细胞的代谢水平不同,所需能量也不同,因而造成线粒体的数量、分布在不同细胞中有较大差异,一般说来,生理活动旺盛的细胞,如脊髓的运动神经细胞和分泌细胞,要比代谢不旺盛细胞的线粒体数目多;动物细胞比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多。在细胞内线粒体主要分布在需能多的区域,如合成区、分泌区和运动区。 3.15核糖体3.15.1选择题3.15.1.1A型题1.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A.溶酶体B.滑面内质网C.细胞核D.核糖体E.细胞质2.游离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主要合成A.外输性蛋白质B.溶酶体内蛋白C.细胞本身所需的结构蛋白D.膜骨架蛋白E.细胞外基质的蛋白质3.组成核糖体的核糖核酸为A.mRNAB.tRNAC.rRNAD.sRNAE.以上都不是4.真核细胞质中核糖体的大小亚基分别为60S和40S,其完整的核糖体颗粒为A.100SB.80SC.70SD.120SE.90S5.下列哪一结构中不含核糖体A.细菌B.线粒体C.精子D.癌细胞E.神经细胞6.在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肽键的形成是在核糖体的哪一部位A.供体部位B.受体部位C.肽基转移酶位D.GTP酶活性部位E.小亚基7.肽基转移酶存在于A.核糖体的大亚基中B.核糖体的小亚基中C.mRNA分子内D.tRNA分子内E.细胞质中8.核糖体小亚基结合到mRNA上时,所需要的起始因子是A.IFlB.IF2C.IF3D.TuE.Ts9.在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氨酰tRNA进入核糖体的哪一部位A.供体部位B.受体部位C.肽转移酶中心D.GTP酶部位E.以上都不是10.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tRNA的功能是A.提供合成的场所B.起合成模板的作用C.提供能量来源D.与tRNA的反密码相识别E.运输氨基酸11.真核细胞核糖体小亚基中所含rRNA的大小为A.28SB.23SC.18SD.16SE.5S12.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mRNA的功能是A.起串连核糖体作用B.起合成模板的作用C.起激活因子作用D.识别反密码E.起延伸肽链作用13.肝细胞合成血浆蛋白的结构是A.线粒体B.粗面内质网C.高尔基复合体D.核糖体E.扁平囊泡14.多聚核糖体是指A.细胞中有两个以上的核糖体集中成一团B.一条mRNA串连多个核糖体的结构组合C.细胞中两个以上的核糖体聚集成簇状或菊花状结构D.rRNA的聚合体E.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15.在肽键形成时,肽酰基-tRNA所在核糖体的哪一部位A.供体部位B.受体部位C.肽转移酶中心D.GTP酶部位E.以上都是16.核糖体的功能可表述为A.细胞的动力工厂B.氨基酸缩合成肽链的装配机B.细胞内物质的加工和包装车间D.细胞的骨架系统E.细胞内物质的运输机17.细胞的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核蛋白体沿mRNA移动时,供能的物质是A.cAMPB.ADPC.ATPD.CTPE.GTP 18.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单位是A.核糖体B.溶酶体C.滑面内质网D.细胞核E.细胞质19.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是A.中心体B.核糖体C.线粒体D.内质网E.高尔基复合体20.合成外输性蛋白质的细胞器是A.内质网、溶酶体B.附着核糖体、滑面内质网C.附着核糖体、粗面内质网D.线粒体、粗面内质网E.高尔基复合体、粗面内质网21.rRNA由核仁形成区A.复制出来B.转录出来C.分离出来D.翻译出来E.分化出来22.真核细胞中rDNA编码的rRNA包括A.5SrRNA、5.8SrRNA、18SrRNAB.5SrRNA、5.8SrRNA、28SrRNAC.18SrRNA、5SrRNA、28SrRNAD.18SrRNA、5.8SrRNA、28SrRNAE.以上都不是23.蛋白质合成过程的3个阶段A.复制、转录、翻译B.开始、合成、加工C.起始、延伸、终止D.解旋、复制、螺旋化E.戴帽、加尾、剪接24.核糖体的组装A.在细胞核任何位置组装成完整核糖体B.在核仁中组装成完整的核糖体C.在核仁中分别组装核糖体的亚单位然后在细胞质中组装成完整的核糖体D.完全在细胞质中组装E.有时在细胞核中组装、有时在细胞质中组装25.原核细胞核糖体的大、小亚基分别为50S和30S,其完整核糖体为A.70SB.80SC.90SD.100SE.120S26.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释放因子(RF)的作用是A.RF与A位结合,激活肽基转移酶使肽酰基-tRNA间的肽键水解切断B.使氨基酸活化C.帮助肽酰基-tRNA由核糖体A位移向P位D.帮助肽酰基-tRNA由核糖体P位移向A位E.以上都不是3.15.2填空题1.核糖体是合成的场所,其上有、、和等4个功能区。2.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需要、和等因子参加。3.许多蛋白质分子在形成之后,还需经过一定的和,才能形成有功能的。4.核糖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和,在结构上它是由和组成的,根据其在细胞质中的位置可分为和两种类型。5.蛋白质合成开始,先形成、和三元复合物,这一过程需要在的帮助下进行。6.肽链合成的延长是由进入核糖体的位、形成和等3个步骤组成的一个循环重复过程。7.原核细胞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为,其大小亚基分别为、;真核细胞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为,其大小亚基分别为、。3.15.3解释名词1.translation2.geneticcode3.codon4.polyribosome5.suppressortRNA6.initiationcomplex7.ribosomecycle8.freeribosome9.attachedribosome10.isoacceptortRNA3.15.4问答题1.简述细胞中蛋白质合成过程及与哪些超微结构有关?2.蛋白质合成后的加工和修饰具有什么意义?3.细胞中的核糖体有几种存在形式?所合成的蛋白质在功能上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3.15.1选择题1.D2.C3.C4.B5.C6.C7.A8.C9.B10.E11.C12.B13.D14.B15.A16.B17.E18.A19.B20.C21.B22.D23.C24.C25.A26.A27.BD28.ABC29.BD30.ABC31.D32.ABC33.ABC34.ABCD35.ABC36.ABCD37.ABCD38.ABC3.15.2填空题1.蛋白质;受位(A位);供位(P位);肽基转移酶(T因子)位;GTP酶(G因子)位2.起始因子;延伸因子;释放因子;蛋白质3.多肽链;加工;修饰;蛋白质分子4.rRNA;蛋白质;大亚基;小亚基;游离核糖体;附着核糖体5.核糖体;mRNA;tRNA;起始因子6.氨酰-tRNA;A;肽键;移位7.70S;50S;30S;80S;60S;40S3.16细胞骨架3.16.1选择题3.16.1.1A型题1.主要的微管结合蛋白是A.微管蛋白B.β微管蛋白C.微管关联蛋白和tau蛋白D.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E.以上都不是2.下列哪种结构不由微管构成A.纤毛B.纺锤体C.鞭毛D.染色体E.中心体3.电镜下中心粒的超微结构微管排列是A.9组单管B.9组二联管C.9组三联管D.6组二联管E.6组三联管4.下列哪项不是微管的化学组成成分A.微管蛋白B.β微管蛋白C.MAPD.tau蛋白E.组蛋白5.微管蛋白的异二聚体上具有哪种三磷酸核苷的结合位点A.UTPB.CTPC.GTPD.ATPE.TTP6.纤毛、鞭毛的基体由下列哪种微管构成A.二联管B.三联管C.单管D.四联管E.以上都不是7.关于微管的超微结构,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外径25nmB.呈中空圆柱状C.管壁厚10nmD.管壁由13条原纤维组成E.原纤维由微管蛋白组成8.关于微管组装下列哪项叙述不对A.微管的组装是分步骤进行的B.微管两端的增长速度相同C.微管的极性对微管的增长具有重要作用D.微管蛋白的聚合和解聚是可逆的E.微管可以随细胞的生命活动不断地组装和去组装9.下列哪项与微管的功能无关A.受体作用B.支持功能C.细胞运动D.物质运输E.信息传递10.微丝中最主要的化学成分是A.原肌球蛋白B.肌钙蛋白C.动力蛋白D.肌动蛋白E.稳定因子结合蛋白11.关于肌动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A.G-肌动蛋白与F-肌动蛋白可互相转变B.肌动蛋白上有肌球蛋白结合位点,但无二价阳离子的结合位点C.F-肌动蛋白的聚合过程不需能量D.肌动蛋白是微丝的基础蛋白质E.微丝受到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的调节12.能特异性阻止微管蛋白聚合的物质是A.Na+B.Mg2+C.秋水仙素D.细胞松弛素BE.鬼笔环肽13.微丝在非肌细胞中与下列哪种功能无关A.变形运动B.支架作用C.变皱膜运动D.吞噬活动E.氧化磷酸化 14.对微丝有专一性抑制作用的物质是A.秋水仙素B.细胞松弛素BC.长春新碱D.Mg2十E.K十15.在微丝组分中起调节作用的是A.肌动蛋白B.肌球蛋白C.α-辅肌球蛋白D.纽带蛋白E.原肌球蛋白16.秋水仙素对纺锤丝的抑制作用可使细胞分裂停于A.G0期B.前期C.中期D.后期E.末期17.促进微管聚合的物质是A.秋水仙素B.长春花碱C.Ca2+D.Mg2+E.Fe2+18.微丝的功能与下列哪项无关A.粒溶作用B.肌肉收缩C.胞质分裂D.胞质环流E.细胞移动19.下列关于中等纤维的叙述错误的是A.中等纤维是细胞骨架中最复杂的成分B.中等纤维的稳定性较微管微丝差C.中等纤维的直径介于微管和微丝之间D.中等纤维分子的杆状区是由约310个氨基酸的α螺旋组成E.各类中等纤维的差异在于头尾两端非螺旋区的多样性20.下列哪种纤维不属中等纤维A.结蛋白纤维B.波形蛋白纤维C.角蛋白纤维D.肌原纤维E.胶质蛋白纤维21.人体皮肤上皮的深层细胞中起支架作用的微丝是A.肌微丝B.张力微丝C.纤维微丝D.神经微丝E.以上都不是22.非肌细胞中构成微丝的主要蛋白质是A.肌钙蛋白B.F-肌动蛋白C.G-肌动蛋白D.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E.肌球蛋白23.能促进微丝聚合的物质是A.鬼笔环肽B.细胞松弛素BC.秋水仙素D.长春花碱E.氮芥24.下列哪项不属于中等纤维的功能A.固定细胞核B.参与物质运输C.与有丝分裂有关D.对染色体起空间定向支架作用E.是胞质分裂时收缩环的主要成分25.关于纤毛和鞭毛的化学组成与哪种蛋白质无关A.微管蛋白AB.微管蛋白BC.动力蛋白D.结蛋白E.连接蛋白26.下列哪种不属于纺锤体微管A.染色体微管B.基体微管C.连续微管D.中间微管E.星体微管27.下列哪种是直接参与肌肉收缩的蛋白质A.肌动蛋白B.原肌球蛋白C.肌钙蛋白D,钙调蛋白E.结蛋白3.16.2填空题1.细胞骨架包括的结构有、、、。2.微管蛋白二聚体是由和组成的。3.细胞内具有MTOC作用的结构有、和。4.由微管组成的细胞运动器含单管的有,含二联管的有、,含三联管的有。5.微丝的主要成分是和。6.肌动蛋白可分为和两大类。7.肌丝成分中收缩蛋白有和,调节蛋白有和。8.5种性质不同的中等纤维是、、、和。9.成熟肌细胞中的中等纤维是,上皮细胞的中等纤维是。10.中等纤维组装过程中最小稳定单位是,中等纤维以原则进行组装。11.肿瘤细胞一般仍保持原来细胞的中等纤维,癌细胞以为特征,肌肉肉瘤以为特征、非肌肉肉瘤以为特征、神经胶质瘤是以为特征。12.组成纤毛、鞭毛结构的3部分是、和,其中具有MTOC作用。13.纤毛轴丝中3种主要的蛋白质是、和。 14.纺锤体中的4种微管是、、和。15.纺锤体中与染色体连接的微管有和。16.中心粒内部微管是以形成一组,共有组,故微管总数是。17.中心体是个复合构造包括和。3.16.4问答题1.何谓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有哪些类型和功能?2.微管是如何组装的,微管具有哪些生物学功能??3.什么叫微管组织中心(MTOC)?有哪些结构可起MTOC的作用?4.微丝具有哪些生物学功能?参考答案3.16.1选择题1.C2.D3.C4.E5.C6.A7.C8.B9.A10.D11.B12.C13.E14.B15.E16.C17.D18.A19.B20.D21.B22.D23.A24.E25.D26.B27.A28.ABCD29.ABCD30.ABC31.ABC32.ABCD33.BCD34.CD35.BC36.ABC37.ABC38.CD39.ABD40.ABD41.ABCD42.ABC3.16.2填空题1.微管;微丝;中等纤维;微梁网格2.α-微管蛋白;β-微管蛋白3.中心体;纤毛基体;着丝点4.纺锤丝;纤毛;鞭毛;中心粒5.肌动蛋白;肌球蛋白6.球形(G-)肌动蛋白;纤维状(F-)肌动蛋白7.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8.角蛋白纤维;神经蛋白纤维;结蛋白纤维;胶质蛋白纤维;波形蛋白纤维9.结蛋白;角质蛋白10.四聚体;半分子长度交错11.角质蛋白;结蛋白;波形纤维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12.毛部;基体;根丝;基体13.微管蛋白;动力蛋白;连接蛋白14.染色体微管;中间微管;连续微管;星体微管15.染色体微管;中间微管16.三联管;9;2717.中心粒;中心球第四篇细胞核4.1选择题4.1.1A型题1.关于核膜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A.由两层单位膜组成B.有核孔C.有核孔复合体D.外膜附着核蛋白体E.是完全封闭的膜结构2.核膜的最特殊的作用是A.控制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B.与粗面内质网相通C.把遗传物质DNA集中于细胞内特定区域D.附着核糖体B.控制RNA分子在核-质之间进出3.RNA的主要合成部位是A.高尔基体B.核糖体C.粗面内质网D.核仁组织区E.滑面内质网4.关于细胞核下列哪种叙述是错误的A.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主要区别是有无完整的核B.核的主要功能是贮存遗传信息C.核的形态有时和细胞的形态相适应D.每个真核细胞只能有一个核E.核仁存在于核内5.电镜下见到的间期细胞核内侧高电子密度的物质是A.RNAB.组蛋白C.异染色质D.常染色质E.核仁6.核质比反映了细胞核与细胞体积之间的关系,关于核质比,错误的说法是A.核质比大说明核大B.核质比与生物种类、细胞类型有关C.肿瘤细胞、胚胎细胞和淋巴细胞核质比小D.细胞核与发育时期、生理状况及染色体倍数等有关E.衰老细胞核质比小7.细胞核内最重要的物质是 A.核蛋白B.组蛋白C.非组蛋白D.Na十E.DNA8.一般来说哪一期染色体最典型、结构最清晰A.前期B.早中期C.中期D.后期E.未期9.组成染色体的主要物质是A.糖类和蛋白质B.脂类和DNAC.DNA和RNAD.蛋白质和DNAE.蛋白质和RNA10.组成核小体的主要物质是A.DNA和组蛋白B.RNA和组蛋白C.DNA和非组蛋白D.RNA和非组蛋白E.DNA和RNA11.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A.细胞明显增大B.细胞明显减小C.核仁明显增大D.核仁明显减小E.核仁不变12.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正确的是A.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周期中同一时期的不同表现B.不是同一物质,故形态不同C.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增殖周期中不同时期的形态表现D.是同一物质,且形态相同E.以上都不是13.一般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是A.mRNA→DNA→蛋白质B.DNA→rRNA→蛋白质C.DNA→mRNA→蛋白质D.蛋白质→mRNA→DNAE.DNA→tRNA→蛋白质14.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A.染色单体B.子染色体C.核小体D.螺线体E.超螺线体15.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的细胞器是A.核蛋白体B.染色体C.中心体D.线粒体E.高尔基体16.下列哪种结构不属于核孔复合体的结构成分A.孔环颗粒B.周边颗粒C.中央颗粒D.糖原颗粒E.细纤丝17.下列哪种物质不能自由通过核膜A.K+B.双糖C.氨基酸D.核蛋白E.核苷酸18.一般认为核膜来源于A.质膜B.线粒体膜C.溶酶体膜D.高尔基体膜E.内质网膜19.组成核小体的核心颗粒组蛋白八聚体的组合A.4H1+2H3+2H4B.2H1+2H2A+2H3+2H4C.2H1+4H3+2H4D.2H1+2H2B+2H3+2H4E.2H2A+2H2B+2H3+2H420.下列对非组蛋白的叙述哪项不正确A.具种属和组织特异性B.染色体中几乎不含非组蛋白C.除组蛋白外,染色质中的蛋白质统称非组蛋白D.可磷酸化E.对基因表达有正调控作用21.下列哪种组蛋白结合在核心颗粒之间的DNA分子上A.H1B.H2AC.H2BD.H3E.H422.在间期遗传物质的复制是A.常染色质先复制B.异染色质先复制C.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同时复制D.常染色质大量复制,异染色质少复制E.异染色质大量复制,常染色质少复制23.关于核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核孔数目一般细胞每平方微米核膜上有35~65个B.细胞生长代谢旺盛、分化程度低其核孔较多C.同种细胞在不同生理状态下其数目和大小有变化D.转录活性强,常染色质比例高,细胞的核孔较少E.不同种类细胞的核孔数目和大小差别很大24.关于蛋白质入核运输机理错误的叙述是 A.核蛋白横跨核膜进入核内是ATP供能的主动运输过程B.其机制与膜性细胞器之间的运输相同C.由可调节大小的、含水的核膜孔道控制D.运输过程不切除核定位信号肽E.运输时保持完全折叠的天然构象25.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核仁结构A.原纤维成分B.颗粒成分C.核仁相随染色质D.核纤层E.核仁基质26.核糖体大亚基的装配场所是A.内质网B.高尔基体C.核仁D.核膜E.核基质27.染色体支架蛋白是A.微管蛋白B.肌动蛋白C.组蛋白D.非组蛋白E.核纤层蛋白4.2填空题1.间期细胞核的结构包括、、、和等。2.核膜由层单位膜构成,其中与内质网相连续的为,内侧有核纤层的是。3.除膜结构外,核孔复合体的基本组分包括、、和。4.核质蛋白(nucleoplasmin)是一种核内蛋白质,可被酶切成、两部分,其中部带有信号。5.组蛋白按其性质可分为、、、和五类。6.染色质的一级结构为、二级结构为、三级结构为、四级结构为。7.一般认为核仁结构由、、和4部分组成。8.细胞分裂时核物质形成,纺锤丝微管附着在它的上。9.与常染色质比较,异染色质主要分布在核的,螺旋化程度,功能处于相对状态。10.核小体的核心颗粒内部是组蛋白聚体,位于中间的是和各二分子缔合成四聚体,排在两侧的是和各二分子形成的2个二聚体。11.核仁组织区(NOR)是存在于细胞内特定染色体处,含有主要基因的一个染色体区段。4.3名词解释1.nucleo-cytoplasmicratio2.nuclearporecomplex3.nucleosome4.euchromatin5.heterochromatin6.nuclearmatrix7.nucleolarorganizingregion4.4问答题1.试述核孔复合体的结构与功能。2.蛋白质入核运输的机制与膜性细胞器之间的运输有何不同?3.试述核小体的结构。4.染色质上的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各有何作用?5.比较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的异同。6.详述核仁的细微结构和功能。7.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参考答案4.1选择题1.E2.C3.D4.D5.C6.C7.E8.C9.D10.A11.C12.C13.C14.C15.B16.D17.D18.E19.E20.B21.A22.A23.D24.B25.D26.C27.D28.BD29.ABC30.ABCD31.ABC32.ABC33.ACD34.CD35.ABD36.ABCD37.ABCD38.BC39.ABC40.ABD41.AC42.ABCD.43.ACD4.2填空题 1.核膜;核仁;染色质;核基质(核骨架)2.两;外核膜;内核膜3.孔环颗粒;周边颗粒;中央颗粒;细纤丝4.头;尾;尾;核定位信号5.H1;H2A;H2B;H3;H46.核小体;螺旋管;超螺旋管;染色单体7.原纤维成分;颗粒成分;核仁相随染色质;核仁基质8.染色体;着丝粒9.周围;高;静止10.8;H3;H4;H2A;H2B11.次缢痕;srRNA4.3名词解释1.核质比,是指细胞核与细胞质的体积比,一般稳定在0.3~0.5,核质比大表示核大,核质比小则表示核小。核质比与生物种类、细胞类型、发育时期、生理状态及染色体倍数等有关。2.核孔复合体,是指包括核孔及其相关联的环状结构体系。除了膜结构外,核孔复合体的基本组分包括孔环颗粒、周边颗粒、中央颗粒和细纤丝。核孔复合体中央的核孔是含水的通道,它允许5kD以下的小分子物质自由通过核被膜,分子量较大的物质则要通过调控核孔复合体的关闭进行运输。★3.核小体,由约20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和5种组蛋白相结合而成,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核小体的核心是组蛋白八聚体,其中H3和H4各二分子缔合成四聚体位于中间,由H2A和H2B各二分子形成的2个二聚体分别排在四聚体的两侧。DNA片段(146个核苷酸对)缠绕组蛋白八聚体1.75圈左右,形成核小体的核心颗粒。两个核心颗粒之间有由60个左右碱基对组成的DNA片段。H1位于DNA进出核心颗粒的结合处,其功能与染色质的浓缩有关。4.常染色质,是转录活跃的DNA部分,在间期细胞核中为解旋的细纤维丝,折叠盘曲度小,分散度大。在细胞分裂期,常染色质位于染色体臂。常染色质含有单一和重复顺序的DNA,在一定件下可进行复制和转录,是正常情况下经常处于功能活跃状态的染色质。5.异染色质,是指间期或分裂前期核内染色很深的块状结构。异染色质的DNA分子与组蛋白等紧密结合,螺旋缠绕紧密,很少转录,功能上处于静止状态,是低活性的染色质。在分裂期异染色质位于着丝粒、端粒或在染色体臂的常染色质之间。6.核基质,是间期细胞核内,除去染色质和核仁之外的网架体系和均质物质,也称为核骨架。核基质由3~30nm的蛋白纤维和一些颗粒结构组成,主要成分是非组蛋白性的纤维蛋白,还含少量的RNA和DNA。核基质可能参与染色体DNA的包装和构建、DNA复制、基因表达以及核内的一系列生命活动。★7.核仁组织区(NOR),是存在于细胞内特定染色体区段,常位于染色体端部的次缢痕处,含有主要rRNA基因,是产生核仁的部位。人类的rRNA基因家族位于5对染色体(13、14、15、21和22号染色体)的随体内侧。它们产生的核仁可融合形成1个大的核仁。第五篇细胞分裂增殖与生长发育5.22细胞分裂与细胞周期5.22.1选择题5.22.1.1A型题1.细胞周期中,决定一个细胞是分化还是增殖的控制点(R点)位于A.Gl期末B.G2期末C.M期末D.高尔基复合体期末E.S期2.细胞分裂后期开始的标志是A.核仁消失B.核膜消失C.染色体排列成赤道板D.染色体复制E.着丝粒区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开始分离3.细胞周期中,DNA合成是在A.Gl期B.S期C.G2期D.M期E.G0期4.有丝分裂中,染色质浓缩,核仁、核膜消失等事件发生在A.前期B.中期C.后期D.末期E.以上都不是5.细胞周期中,对各种刺激最为敏感的时期是A.G0期B.Gl期C.G2期D.S期E.M期6.组蛋白的合成是在细胞周期的A.S期B.Gl期C.G2期D.M期E.G0期7.下列哪种关于有丝分裂的叙述不正确 A.在前期染色体开始形成B.前期比中期或后期都长C.染色体完全到达两极便进入后期D.中期染色体最粗短E.当染色体移向两极时,着丝点首先到达8.着丝粒分离至染色单体到达两极是有丝分裂的A.前期B.中期C.后期D.末期E.胞质分裂期9.细胞增殖周期是指下列哪一阶段A.细胞从前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开始为止B.细胞从这一次分裂开始到分裂结束为止C.细胞从这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开始为止D.细胞从前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E.细胞从前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10.细胞周期中,遗传物质的复制规律是A.异染色质先复制B.常染色质先复制C.异染色质大量复制,常染色质较少复制D.常染色质大量复制,异染色质较少复制E.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同时复制11.真核生物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是A.有丝分裂B.减数分裂C.无丝分裂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E.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12.从细胞增殖角度看,不再增殖细胞称为A.GlA态细胞B.GlB态细胞C.Gl期细胞D.G2期细胞E.G0期细胞13.在细胞周期中,哪一时期最适合研究染色体的形态结构A.间期B.前期C.中期D.后期E.末期14.细胞周期的顺序是A.M期、Gl期、S期、G2期B.M期、Gl期、G2期、S期C.G1期、G2期、S期、M期D.Gl期、S期、M期、G2期E.Gl期、S期、G2期、M期15.一般讲,细胞周期各时相中持续时间最短的是A.Gl期B.S期C.G2期D.G0期E.M期16.有丝分裂与无丝分裂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A.不经过染色体的变化,无纺锤丝出现B.经过染色体的变化,有纺锤丝出现C.遗传物质不能平均分配D.细胞核先分裂,核仁后分裂E.细胞核和核仁同时分裂17.关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行为,下列哪项叙述错误A.解螺旋成染色质B.着丝粒纵裂C.有染色单体形成D.染色体向两极移动E.所含DNA数减半18.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显著特征是A.核膜消失B.染色体排列成赤道板C.核仁消失D.染色体形成E.染色体复制19.细胞增殖周期可分为A.Gl期+S期B.G2期+M期C.S期+G2期D.Gl+G2期E.以上都不是20.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处于下列哪一时期A.Gl期B.S期C.G2期D.G0期E.深G0期21.下列哪种细胞具有增殖潜能A.淋巴细胞B.红细胞C.角化细胞D.神经元细胞E.骨路肌细胞22.人体中那些具有增殖潜能但暂不增殖的细胞称为A.Gl期细胞B.S期细胞C.G2期细胞D.G0期细胞E.M期细胞23.连续增殖的细胞,经20个周期,其数目增加A.1×105倍B.1×1020倍C.1×1010倍D.1×104倍E.1×106倍 24.机体中不具增殖能力的细胞是A.干细胞B.上皮细胞C.骨髓细胞D.神经细胞E.淋巴细胞25.在S期末得到复制的0.3%的DNA称为A.A-DNAB.B-DNAC.C-DNAD.mtDNAE.Z-DNA26.细胞周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A.G0期B.Gl期C.G2期D.S期E;M期27.真核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有A.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C.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D.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E.有丝分裂28.微管蛋白的合成是在细胞周期的A.G0期B.Gl期C.G2期D.S期E.M期29.胞质开始分裂发生在A.染色体解螺旋和核膜形成时B.染色体到达两极时C.染色体解螺旋的同时D.核膜形成时E.纺锤体微管趋向消失的同时30.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不具有的特征A.DNA复制B.染色体形成C.核膜消失D.核仁消失E.中心粒互相分开并移向细胞两极31.一个细胞在M期中不具有的现象是A.蛋白质合成降至极低水平B.核有明显变化C.将遗传物质均等分配到两个子细胞D.RNA合成非常活跃E.染色体形成32.有丝分裂中,对细胞分裂极的确定起决定作用的是A.染色体的移动方向B.中心粒分离的方向C.星体的方向D.纺锤丝的方向E.中心球的方向33.有丝分裂中,被人们较多接受的关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机理是A.纺锤丝微管滑动说B.微管集散说C.肌动蛋白-微管相互作用说D.电磁场说E.溶胶和凝胶的变化说34.对于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来讲,时间变化最大的时相是A.Gl期B.S期C.G2期D.M期E.G0期35.正常细胞核与细胞质的比值较恒定,一般在A.0.5~0.8之间B.0.1~0.3之间C.0.3~0.5之间D.0.1~0.5之间E.以上都不是36.染色体纵裂为2条染色单体连于一个着丝粒最早出现于细胞周期的A.前期B.中期C.后期D.末期E.G1期37.下列哪一条不是调控细胞增殖的因素A.DNA合成的诱导物和抑制物B.cAMP和cGMPC.细胞周期基因D.秋水仙素和长春花碱E.各种生长因子38.建立细胞周期概念主要的细胞代谢基础是A.蛋白质含量的周期性变化B.RNA含量的周期性变化C.RNA、酶含量的周期性变化D.DNA含量的周期性变化E.以上都不是39.能进入增殖状态的细胞A.DNA含量高B.RNA含量高、染色质凝集度低C.RNA含量低、染色质凝集度低D.DNA、RNA含量高、染色质凝集度亦高E.以上都不是40.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方向与下列哪种细胞结构有关A.纺锤丝B.微管C.微丝D.中心粒E.中心球41.从细胞增殖角度看,处于暂不增殖状态的细胞称为A.GlA态细胞B.GlB态细胞C.Gl期细胞D.不育细胞E.G0细胞42.有丝分裂器是指A.由微管、微丝、中等纤维构成的复合细胞器B.由基粒、纺锤体、中心粒构成的复合细胞器C.由纺锤体、中心粒和染色体组成的复合细胞器 D.由着丝粒、中心体、染色体组成的复合细胞器E.由纺锤体、中心粒组成的复合细胞器43.下列哪种药物不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A.秋水仙素B.长春花碱C.巯基乙醇D.植物血凝素E.秋水酰胺44.对细胞周期调控,下列哪种因素不起作用A.基因B.生长因子C.胆固醇D.cAMP和cGMPE.抑素45.人类的一个体细胞在Gl期的DNA含量为A.1CB.2CC.3CD.4CE.5C5.22.2填空题1.前期的特征是染色质的、确定了、解体、消失。2.细胞增殖是指细胞通过使细胞数目,使子细胞获得和母细胞相同的过程。3.当2个子细胞核形成后,细胞膜从中部而形成,继而被分割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4.细胞增殖周期可分为、、及等4个阶段。5.细胞一进入Gl期,有丝分裂因子和的含量明显升高,而到Gl期后期则主要合成DNA所需要的物质和。6.S期是从到的全过程,的合成也同步进行。7.G2期是从到的阶段,这一时期主要为准备物质条件,其中最主要是合成有丝分裂和微管蛋白等构成的组分。8.动原粒的主要功能是和相联系,可穿透动原粒;此外,它还起着中心的作。9.根据细胞内部变化可将有丝分裂的M期分为6个阶段,即、、、、和。10.染色体的凝集过程,即由变为的运动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的螺旋化并逐步来实现的。11.正常细胞周期的Gl期有一个特殊的调节点称为,通过此调节点后才能启动,继而通过G2期而进入期,所以此调节点是控制的关键。12.细胞增殖的方式有、和3种。13.构成纺锤体的微管有、和3种。14.Gl期限制点是控制细胞的关键,受其影响Gl期细胞可分为、和3种类型。15.细胞增殖的调节除受及其产物的作用外,还受到及其受体、外界刺激信号引起的等的调节。16.在整个细胞周期中先后出现4种调节周期运转的“控制因子”,即、、和。17.是一种对细胞增殖起负性调节的物质,和对细胞增殖的调节相桔抗。18.根据细胞群体增殖的状况,组织再生可分为、和3种类型。5.22.3名词解释1.cellcycle2.mitosis3.restrictionpoint4.nuclearphase5.cytoplasmphase6.celldivisioncyclegene7.mitoticapparatus8.meiosis5.22.4问答题1.细胞分裂间期有哪些主要特点?2.细胞增殖有哪几种方式?各有什么特点?3.比较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异同。4.何谓细胞增殖周期?其包含哪几个时期?参考答案 5.22.1选择题1.A2.E3.B4.A5.B6.A7.C8.C9.E10.B11.A12.E13.C14.E15.E16.A17.A18.B19.E20.E21.A22.D23.E24.D25.E26.B27.B28.C29.B30.A31.D32.B33.B34.A35.C36.A37.D38.D39.B40.D41.E42.C43.D44.C45.B46.ABC47.AC48.BD49.BD50.ABC51.ABCD52.ABCD53.BCD54.ABCD55.AC56.BD57.AC58.ABC59.ABC60.BD61.BD62.ACBD5.22.2填空题1.凝集;分裂极;核仁;核膜2.分裂;增加;遗传特性3.凹陷(缢缩);分裂沟;细胞质4.合成前期(Gl);合成期(S);合成后期(G2);分裂期(M)5.抑制;cAMP;复制;前体;酶6.DNA合成开始;DNA合成结束;组蛋白7.DNA合成结束;分裂期开始前;细胞分裂;因子;有丝分裂器8.染色体纤维;微管;微管组织9.前期;前中期;中期;后期;末期;胞质分裂期10.染色质;染色体;染色质;缩短变粗11.限制点(R点);DNA合成;分裂期(M期);细胞增殖12.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13.极微管;染色体微管;区间微管14.增殖;持续增殖细胞;暂不增殖细胞;不再增殖细胞15.基因;生长因子;信号传导16.S期激活因子;M期延迟因子;M期启动(有丝分裂)因子;有丝分裂抑制因子17.抑素;生长因子18.更新型;稳定型;恒定型5.22.3名词解释★1.细胞周期,是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终了所经历的全过程。2.有丝分裂,有丝分裂主要指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有明显的形态学变化,特别是染色质凝集成染色体和由微管形成各种丝状结构(纺锤丝等),进而构成纺锤体,是机体生长发育中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3.限制点,Gl期细胞对一些环境因素有一敏感点,可以限制细胞通过周期,所以称其为限制点,简称R点。4.细胞核周期,DNA含量的周期性变化,即遗传物质复制和均等分配的过程,称之为染色体周期或细胞核周期。5.细胞质周期,细胞质生长和细胞质分裂交替发生叫做细胞质周期或生长周期。★6.细胞分裂周期基因,细胞在周期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形态结构及生物化学的变化,是各类细胞按各自的基因表达而进行周期活动的,此种基因称为细胞分裂周期基因,简称cdc基因。★7.有丝分裂器,有丝分裂器是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由中心体、纺锤体和染色体所组成的暂时性细胞器,专门执行有丝分裂的功能。8.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个体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的分裂方式。整个细胞周期经过2次细胞分裂,而DNA只复制1次,这样就由染色体数目为2n的体细胞产生出染色体数目减半(n)的精子或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