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00 KB
  • 4页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doc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摘要】微生物学是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既是生命科学理论研究的核心,又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文章从培养实用型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出发,对微生物学课程教学的改革进行了一些探讨。【关键词】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师德     微生物学是高校许多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很广的学科。近几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微生物学及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已广泛地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1]。要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应立足课程基本要求,紧密跟踪国际最新进展,选用和参考国内外优秀教材及教学课件,大胆改革,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必要、完整、可拓展延伸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使学生具备实践技能和研究技能,培养其创新能力。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探讨微生物学课程是我校生物技术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细胞生物学、遗传学、普通生物学等课程,所以对部分微生物的特性和形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之后,学生还将会接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课程,所以微生物学课程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它不仅回顾了以前的部分内容,还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  (一)教材的选择  目前,国内市场上与微生物课程有关的教材有很多种,主要内容大多包括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功能、培养基配制及其灭菌、微生物的生长与控制等等。由于在开设微生物课程之前有遗传学、生物化学等课程,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我们确定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周德庆先生编写的《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因为这本教材重点难点突出,章节之间分类明确,有助于我们在内容选择安排上做工作,可以做到就重避轻,能较好地满足理论教学要求。同时,我们还指定了沈萍和黄秀梨编写的《微生物学》作为主要参考书。  同时,要求教师在平时密切关注本学科在各行业中的发展应用,关注与之有关的各种新闻报道并有意识地把它们记录下来。还要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地增加一些当前的新技术、新问题、新知识,学生就能认识到本专业在现阶段和未来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或者说认识到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都是可以用本课程的原理来解释的,兴趣逐步加重。如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等等,这些病毒的结构教材上没有,我们需要及时给学生介绍它们的结构特性,使学生了解它们为什么有如此快的繁殖速度。  (二)减少重复、补充实例  周德庆先生编写的《微生物学教程》这本教材最大的特点是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对原理的解释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突出介绍了学科的重点、难点以及生长点。但是对已经学过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及遗传学的大三学生来说,部分内容有重复,如微生物形态、传染与免疫、遗传与变异等章节,同学们在遗传学与细胞生物学等课程中已经学过,再详细给学生讲相当于是炒剩饭,只会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4   所以我们在课堂内容安排的时候尽量避免把时间耗在这方面的理论知识上,而是给学生补充更多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如在介绍细菌的形态杆菌时[2],举例破伤风杆菌,介绍一农民被泥土中带锈铁钉刺伤的例子,然后讲解破伤风杆菌的各项生物学特征,再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参考所学知识解释病因和预防措施。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到主动完成学习。   (三)开展课堂讨论为了从根本上克服学生围着教师和书本转的弊端,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我们在课堂上精心安排了几次课堂讨论。因为讨论能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气氛,调动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学们相互交流意见也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讨论课都是由老师课前布置预习内容和讨论题,学生查阅资料预习,由学习委员主持讨论课。整个讨论课气氛十分活跃,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课后学生们都反应这种上课形式很好,这种形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四)实验教学改革高校要适应新世纪科技发展和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培养高素质、有创新和探索精神的综合性人才[3]。搞好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对加深学生对微生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环节[4]。所以,实验教学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轻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过分强调理解教学的倾向十分严重。所以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十分注意实验教学的改革。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微生物个体微小,看不见,摸不着,只有通过微生物学实验才能对课堂讲授的知识加深理解,因此介绍了微生物的形态后首先就是让学生进行微生物的观察实验。考虑到微生物实验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我们设计的实验内容有微生物的形态观察(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丝状真菌的形态观察和菌落特征观察等);微生物生理生化特征的测定(乳酸发酵,酒精发酵,抗生素抑菌实验);培养基的制备和微生物的分离(平板计数法)纯化等。通过这些实验内容的学习,学生将系统地了解微生物的形态、菌落特征、微生物的生长现象、生理生化特征等等,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高了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讨  (一)注重平时成绩为避免部分同学上课分心或做与本课程无关的事情,所以要求同学们上课做笔记,并且将笔记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笔记要在考试后上交,且不接受复印件的形式,这种做法其他课程都很少见。同时组织、鼓励学生利用网上的讨论园地就相关知识发表意见,进行讨论。  所以在最终计算成绩时,微生物学的期末考试只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40%。其中平时学习20分、平时作业0~4分、课程学习笔记0~4分、学习交流(教学论坛、课堂问答、个别交流、参与教学工作)0~12分,每一项都有非常具体的加分细则。刚开始老师在课堂上宣布这样的记分方法时,教室里一片哗然,但一个学期后,学生普遍反映效果很好,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避免部分同学的懒散情绪。  (二)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4   当今信息时代,科技迅速发展,新知识的总量不断增加,传统的文化传播机制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迫切需要进行全方位的变革[5]。考虑到微生物学的特点,结合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把微观世界用多媒体的手段宏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学习概念和理论的同时,能够联系实际,使课堂教学增加趣味性,亦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介绍噬菌体的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的时候,可以通过动画形象地表示出来。由于很多图片动画直接取自国外原版教材,使图片非常清晰,说明也很详细,讲授过程中偶尔穿插一些英文,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采用启发式教学  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必须追求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进行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教师只是从旁边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积极的双向的教学方法。采取启发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充分调动教学中各种因素发挥积极的作用。例如,在介绍噬菌体的增殖过程时,噬菌体首先要侵入宿主细胞,可让学生先思考是否是整个噬菌体进入宿主细胞,还是只是它的组成成分蛋白质或是核酸之一进入宿主细胞。老师再旁敲侧击,使学生主动分析找到正确答案。  三、扮好教师的角色  近来对在校部分大学生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学生对于教师师德的评价和所学专业的喜好程度有直接的关系。学生常常对自己不认同的教师所讲授的内容选择排斥的态度,而且抱怨教师课堂传授的知识陈旧,与专业的最新发展相差甚远。而教师经常抱怨现在的学生难教,缺乏学习兴趣,上课缺席、课后上网、作业不做的现象较普遍,而这些现象确实应该引起我们广大教师的深刻反思:引起这些现象的原因何在?  可以说,一味地挑学生的毛病而忽视自己的影响肯定是不对的。我们现在有这样的老师,有的时候常常请班上的学生来批改作业,甚至批改试卷。这样的老师给学生的印象肯定是懒散的、不负责任的,那么就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反感,从而对老师所教的课程持排斥态度。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埋怨学生,而应该充分将“以人为本”体现到教学活动中来[6]。教育者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准则,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高校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思想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另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要注意收集微生物知识和实际应用联系的实例,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微生物。将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以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7]。  四、结语4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微生物学是生物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继动、植物两大生物产业后的第三大新兴产业。因此,如何使微生物教学紧跟学科的快速发展步伐,使学生及时掌握最新的微生物学理论、技术和方法,了解微生物学学科的发展趋势,以适应21世纪的人才培养需要,使学生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打下良好的基础,已成为高等院校微生物教学工作面临的迫切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使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全面素质,他们才能成为适应未来实际发展需要的高质量、高等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1]张加春.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03,30(3).[2]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3]庞启华,黄文芳.综合班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J].微生物学通报,2005,32(3).[4]喻子牛,何绍江,朱火堂.微生物学教学研究与改革[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5]胡启好.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大学学报,2003,(2).[6]齐民友.世纪之交话数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7]张正娣.对我校工科数学改革的探讨[J].江苏大学学报,2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