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50 KB
- 6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高三生物复习课有效教学模式探究李莹(河南省焦作市第一中学454100)摘要复习课内容对学生来说已失去新鲜感,如何激发学生对复习课的兴趣,对提高复习课的成效十分重要。因此复习课的教学模式应突出它的激发功能,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掌握的不足,从而强烈地追求整合知识的方法,对复习课产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本文主要通过狠抓基础,选择经典习题,加大课堂练习强度,加强变式训练等方面来论述高三生物复习课的有效教学模式。关键词加强落实;变式训练;灵活运用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时,学生己具备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如果通过罗列知识点,教师一味的灌输这样的模式展开复习教学,不仅不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现的欲望,反而易导致学生被动接受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已失去了新鲜感。那么,如何设计相应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在复习课上的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基础知识的复习中去,以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呢?根据几年高三教学经验,结合学生实际接受的能力,本人摸索出一套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狠抓基础知识,加强落实,打好基础在高三复习工作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始终以教材为学习蓝图。尽管随着高考命题思想的转变,对考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知识和能力是密不可分的,能力的培养建立在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之上,只有学生具备了系统的结构化的知识,才能形成能力,实现对知识的迁移和综合应用。《考试大纲》中也有“能使用恰当的专业术语,阐述学过的生物学现象、方法、概念和原理”的能力要求。在解题时,思维的启动往往产生于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有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解得不准确,不全面,对问题的分析就不会透彻,往往造成解题的失败。从这一点可以看到高考对知识的考查并没有削弱,而是要求更高了。高考不是考查知识的再现,而是考查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具有综合性质的实际问题,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复习重在深刻地理解,只有深刻理解的知识,才能灵活地运用。因此,高三复习课的教学,要以教材知识为基础,在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的前提
下,培养学生灵活做题的能力。每次上课前,我会提前通知学生,让学生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上课时抽出10-15分钟的时间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碰到没有认真复习的学生,课下重点关注,经常检查,狠抓基础知识。让学生在复习背诵的过程中感觉到有一定的压力,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即提前复习。同时每一个学生都能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另一方面也能提高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二、选择经典习题,加大课堂练习强度,提高参与课堂的能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复习课中注意精讲少讲,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复习内容呈现多样性,精心设计问题,在选择练习题时,我认为选择精题,好题,即练习题要贯穿知识点,习题的设计和选择要有针对性,从选择题到非选择题,从简单到复杂。这就要求教师每次上课前课后题提前做好,而后有所取舍,删去偏题怪题,问题拉开层次,照顾不同层次学生,让每位同学都有事可做。例如在《植物的激素调节》这节复习课中,围绕植物的向性运动和生长素的两重性这两个知识点,结合去年高考题,我选择了一些经典习题,如下:典题1(2010·重庆卷,4)将一玉米幼苗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温、湿度适宜且底部有一透光孔的暗室内。从下图所示状态开始,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几天后停止于起始位置。此时,幼苗的生长情况是A.根水平生长,茎向上弯曲B.根水平生长,茎向下弯曲C.根向下弯曲,茎向上弯曲D.根向下弯曲,茎向下弯曲典题2(09·湖南十二校联考)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此图给你的信息是A.生长素对3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二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B.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却抑制了芽的生长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
典题3(2010·课标全国卷,30)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将茎段自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后,浸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茎段的半边茎会向切面侧弯曲生长形成弯曲角度()如图甲,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如图乙。请回答:(1)从图乙可知,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茎段半边茎生长产生的弯曲角度可以相同,请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性,解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原因是________。(2)将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半边茎的弯曲角度,从图乙中可查到与对应的两个生长素浓度,即低浓度(A)和高浓度(B)。为进一步确定待测溶液中生长素的真实浓度,有人将待测溶液稀释至原浓度的80%,另取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其中,一段时间后测量半边茎的弯曲角度将得到,请预测与相比较的可能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___________。拓展延伸:(2010年全国卷Ⅰ)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自茎段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将切开的茎段浸没在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若上述黄化苗茎段中的生长素浓度是促进生长的,放入水中后半边茎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都不会升高。请仅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分析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这一现象,推测出现该现象的两种可能原因。原因1是原因2是典题4实验设计:油菜素内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被称为“第六大植物内源激素”。现已证明该激素能促进芹菜的生长,但不知其作用是否具有两重性,请用所给材料对此问题进行探究。实验材料:株高相同的芹菜幼苗,高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溶液、蒸馏水、喷壶等。
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典题1考查的是植物的向性运动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典题2是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难度适中,紧密联系高考考点,典题3和典题4同样围绕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结合图形,相关实验,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探究能力,难度进一步加深,但始终不脱离考纲要求。因此,选择质量高的课堂练习题,可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扎实掌握知识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加大练习强度,这样,一方面全班同学均参与练习,保证学生全员参与,更重要的是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的问题,当堂课就针对问题进行讲解,学生及时改错。这种教学环节安排,最大的益处就是课堂练习强度大,课堂容量大,由简到难,师生信息反馈及时,学生的课余时间自由支配,教学效果显著。三、加强变式训练,提高做题的灵活性高三生物复习课第一轮复习的特点是知识点多,容量大,并不是一、两个典型例题可以代表或全部概括的。因此,在这个环节,应该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整个课堂生动活泼起来。如在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这节复习课中,我从学生常见的一道确定基因位置的习题入手:1、已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且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类型。(1)若红眼A,白眼a,已知都为纯合品系。若用一次交配实验即可确定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在性染色体上,选择的亲本表现型应为_____,实验预期及相应结论为:答案:雌性白眼果蝇×雄性红眼果蝇实验预期与结论:1、子代中雌果蝇全部红眼,雄果蝇全部白眼,则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子代中雌雄果蝇全部红眼,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中,如何确定基因的位置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此题是学生常见的一道确定基因位置的习题,选择好杂交组合是本题的关键,通过讲解和练习,本题不难掌握。在此题的基础上,我又设计了两道变式题,将习题的难度进一步加深,但仍围绕杂交组合的选择,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做题的灵活性。
变式一若都为纯合品系,如何确定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在性染色体上?答案:正、反交实验预期与结论:1、如果正反交结果一致,后代总是表现为一种性状,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如果后代表现出雌性果蝇与父方性状相同,雄性果蝇与母方性状相同的现象,则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变式二如何确定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在性染色体上?答案:正、反交实验预期与结论:1、如果后代无论雌雄全是一种性状或都有红眼白眼,且与性别无关,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如果后代表现出雌与父方相同,雄与母方相同的交叉现象,则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通过以上两道变式题,学生对伴性遗传的方式和特点已掌握透彻,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两道变式训练引伸出性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变式三若控制果蝇颜色的基因位于同源区段:则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是:答案:XAXA,XAXa,XaXa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是:答案:XAYA,XAYa,XaYa,XaYA变式四请找出相应的杂交组合,可根据后代性状直接判定性别:答案:XaXa×XAYaXaXa×XaYA↓↓XaYaXAXaXaYAXaXa性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的遗传方式是进几年来高考的频繁考点,也是考纲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这两道题,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发散学生的思维,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灵活多变的高考中,以不变应万变,碰到相关类型的题,迅速抓住解题的关键。
实践证明,在后来的每次高三考试中,学生做到伴性遗传的习题时,得心应手,轻松完成。这样,通过一道习题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变式训练,引导学生从一道习题到一类习题,从特殊问题到一般问题,层层递进,学生在相互讨论,思考的过程中,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而且能使学生掌握研究某一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更深刻掌握知识点,达到高考考纲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