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9.50 KB
- 22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高考生物知识填空一、生命的物质基础及结构基础1.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有结合水和自由水,其中含量最多的形式的主要作用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细胞内许多生化反应必须有水的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2.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离子状态,除了构成化合物,还可以维持生物的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如血液中Ca2+较少会使动物发生抽搐现象。3.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动植物共有的糖是_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4.脂质可分为_脂肪_、_类脂__和__固醇_,后者包括_胆固醇__、性激素_和__VD_,主要是对维持正常的_新陈代谢__和___生殖过程___等生命活动起_重要调节__作用。5.蛋白质的多样性的成因有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数量成百上千、排列顺序变化多端和由氨基酸形成的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而功能具有多样性,氨基酸经__脱水缩合__方式形成多肽,再加工成有特定空间的蛋白质。6.核酸分两种,即_脱氧核糖核酸(DNA)_和_核糖核酸(RNA)_,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7.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是蛋白质___;而生命活动的控制者是核酸_,它是通过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8.细胞膜主要是由_磷脂分子_和__蛋白质构成,基本结构支架是_磷脂双分子层__,外表有一层_糖蛋白_,又叫_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的关系;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_具有一定的流动性__,这种特点与细胞的物质交换有关,在物质交换的方式中,主要方式是主动运输_,它决定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9.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这是因为它能提供等原料或条件新陈代谢正常进行所需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10.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具有两层膜,后者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__,分布着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_;前者的基粒上分布着与光反应_有关的酶和色素。两种细胞器的基质中都分布着各自的_DNA和___酶等物质,都是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的细胞器。11.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中心体_。在分泌功能旺盛的细胞中高尔基体、内质网、线粒体细胞器发达、数量多,除小泡外,与分泌活动有关的非细胞器结构是_细胞膜_。原核和真核细胞中都具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只分布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中心体。与植物细胞分裂末期细胞壁形成有关细胞器是高尔基体,与动物细胞分裂方向有关的细胞器是_中心体_;调节成熟植物细胞的内环境和渗透压的细胞器是_液泡_。与植物体的颜色表现有关的细胞器是_液泡和叶绿体_。高等植物细胞与高等动物相比特有的结构是_细胞壁、液泡、叶绿体__。12.真核细胞核的亚显微结构包括核膜、__核仁__和___染色质_,核膜上有_核孔,它是大分子的通道,核仁与细胞器形成有关。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_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__的场所、是__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DNA的载体有染色体、线粒体、叶绿体。13.判断原核和真核细胞的标准主要是有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常见的原核生物有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其中最小的是支原体,它不同于其它原核生物的是无细胞壁。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是蓝藻,能够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但不利用光能的是硝化细菌。二、酶与ATP、代谢类型1.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_生物__和__非生物_最本质的区别。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_生物催化作用__的__有机物__。酶大多数是_蛋白质__,少数是RNA_。3.酶具有_高效性__:一般地说,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酶具有__专一性___:每一种酶只能催化_一种或一类___化合物的化学反应:酶的催化作用需要__适宜的条件_:__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实际上,__过酸__、__过碱__和_高温___都能使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4.ATP的中文名称是三磷酸腺苷,它是生物体新陈代谢的_直接_能源。糖类是细胞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生物体的_储能物质__。5.ATP普遍存在于__活细胞__中,分子简式写成_A-P~P~P__,其中A代表__腺苷_,P代表__磷酸基团__,—代表_一般的共价键_,~代表__高能磷酸键__。ATP在活细胞中的含量_很少___,但是ATP在细胞内的_转化22
__是十分迅速的。细胞内ATP的含量总是处于__动态平衡_中,这对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1.ADP+Pi+能量→←ATP,请问:(1)反应式中缺少的一个重要条件是酶。(2)当反应向右进行时,对高等动物来说,能量来自呼吸作用,场所是线粒体;对植物来说,能量来自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场所分别是线粒体、叶绿体。(3)当反应向左进行时,对高等动物来说,能量用于__营养物质的吸收__、_神经兴奋的传导___、__细胞分裂和__蛋白质合成__,对植物来说,能量用于__矿质离子的吸收__、__光合作用暗反应___、__蛋白质合成和__细胞分裂__的生命活动。2.ADP和ATP转化的意义可总结为:(1)对于构成生物体内部__稳定的功能_环境有重要意义。(2)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_直接能源__。(3)ATP是生物体的细胞内流通的“__能量通货___”。3.同化作用是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得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__的过程,异化作用是指__生物体能够把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能量,并且把分解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变化过程__。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关系是_同时进行,同时存在___。4.自养型的特点是__能够以光能或者无机物氧化分解所释放的化学能为能源,以环境中的CO2为碳的来源,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___,自养的方式有两种,即___光能自养__和___化能自养__。硝化细菌利用体外环境中NH3氧化成硝酸盐所释放的能量,以环境中CO2为碳的来源,合成有机物,并且贮藏能量。硝化细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是糖类,直接能源是ATP。异养型的特点是以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能量和碳的来源,将这些有机物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_。5.需氧型生物都需要生活在氧充足环境中,它们必须以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来氧化分解体内的有机物获取能量,放出能量的底物是有机物,厌氧型生物的特点是只有在厌氧条件下,才能将体内有机物氧化,从而获得维持自身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三、细胞呼吸1.有氧呼吸:过程:()中填写场所,()后写出物质变化第一阶段(在__细胞质基质_):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两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H]和ATP,并释放少量能量__第二阶段(在__线粒体基质____):__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ATP,并释放少量能量______________第三阶段(在__线粒体内膜___):__[H]与氧结合而形成水产生大量ATP,同时释放大量能量______________2.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1)场所:始终在细胞质基质(2)过程:第—阶段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_2C2H5OH+2CO2+能量__(或__2C2H6O3+能量___)(3)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如水稻、苹果、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_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___)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__乳酸___。3.有氧呼吸的能量释放:有氧呼吸----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出__2870KJ_的能量,其中有_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合成__38__个ATP)中;无氧呼吸----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__196.65KJ能量,其中有__61.08KJ储存在ATP(合成_2__个ATP)中。4.呼吸作用的意义:为生物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有:__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__,在动物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有线粒体,细胞质基质。5.关于呼吸作用的计算规律是:①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酒精发酵)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为__3:1②产生同样数量的ATP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葡萄糖物质的量之比为_1:20__。如果没生物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气量相等,则该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如果某生物不消耗氧气,只产生二氧化碳,则只进行无氧呼吸,如果某生物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比吸收的氧气量多,则两种呼吸都进行,具体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例可以根据二者的反应式去求。6.农作物施肥结合松土,可以提高肥效的原因是什么?提高O2量,促进呼吸作用,产生更多能。四、光合作用1.叶绿体的色素:(1)分布:__囊状结构薄膜___。22
(2)色素的种类:高等植物叶绿体含有以下几种色素:A、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红橙光,包括_叶绿素a(呈_蓝绿_色)和_叶绿素b__(呈_黄绿__色);B、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包括__胡萝卜素_(呈__橙黄_色)和___叶黄素_(呈__黄__色)。(3)色素的功能:吸收、传递、转化光能。1.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阶段:a、水的光解:_H2O→[H]+O2(反应条件:光,叶绿体)_b、ATP的形成:ADP+Pi+能量→ATP(反应条件:酶)_,走向:类囊体→叶绿体基质。c、[H]的形成:_NADP++2e+H+→NADPH(反应条件:酶)_,走向:类囊体→叶绿体基质。(2)暗反应阶段:a、CO2的固定:__C5+CO2→2C3(反应条件:酶)__b、C的还原__:2C3+[H]+ATP→(CH2O)+C5(反应条件:酶)(3)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a、场所:光反应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b、条件:光反应需要光照,H2O,色素,ADP,Pi,NADP+,暗反应需要[H](或者写NADPH),ATP,CO2。c、物质变化:光反应发生H2O光解,ATP,NADPH生成,暗反应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和还原。d、能量变化:光反应中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__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_______。c、联系:光反应产物NADPH是暗反应中CO2的还原剂,ATP、NADPH为暗反应的进行提供了能量,暗反应产生的ADP,Pi为光反应形成ATP提供了原料。2.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的措施主要有:光照强弱的控制;CO2的供应;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__。其中在矿质元素对光合作用的作用有:N是_是合成光合作用所需的酶___;P是_ATP,NADP+的主要元素__,维持叶绿体膜的结构和功能上起重要作用;K是和运输有机物有关_:Mg是_合成叶绿素的元素_____。3.光合作用的意义主要有:为自然界提供_有机物__和__O2__:维持大气中__O2和CO2__含量的相对稳定:此外,对__生物进化具有重要作用。4.光合作用发现史:(1)1771年,英国的普里斯特利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2)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填写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的有关内容:①取大小、长势相同的甲、乙两植物,在__在黑暗中__处理24小时,使叶片中的__淀粉__耗尽:②向甲植物提供充足的光照,乙植物__黑暗处理_(作__对照组___),保持其它培养条件相同:③几小时以后,分别将甲、乙植株上的叶片摘下。用__酒精__隔水加热,脱去_叶绿素__:再用清水冲洗后,用__碘液_检验是否有淀物产生。④实验现象:甲叶片__变蓝_,乙叶片不变蓝。③实验结论: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__光照___。(3)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证明:O2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4)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5.练习:(1)水分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光照强度影响水分的散失,而影响_气孔_的开闭,进而影响CO2_的进入。(2)正常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突然停止光照,叶绿体中_C3_含量明显增加;如果是突然停止二氧化碳的供应,则叶绿体中_C5含量明显增加,_C3__明显减少。五、细胞的生命历程1.只有连续分裂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2.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22
方法二中,一个细胞周期可以是__分裂间期___和__分裂期___之和。分裂间期细胞核中完成_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__。方法三中,①c、d、e段分别代表什么时期?c__前期______、d___中期___、e___后期___②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从a点还是从f点开始?___f__,为什么?__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从上一次细胞分裂完成开始__。1.染色体、染色单体、着丝点、DNA在一个细胞周期中的变化说明: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着丝点数2n2n2n4n2n染色体形态染色质染色质→染色体染色体染色体染色体→染色质行为复制螺旋化螺旋化程度最大平分解螺旋数目2n2n2n4n2n位置散乱分布在核中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向细胞两极移动散乱分布在于细胞的核中染色单体0→4n4n4n4n→00核DNA2n→4n4n4n4n2n①一个染色体只含有一个着丝点,即使经过复制后,一个染色体含有__2个染色单体,但仍然叫做一个染色体,因为它仍然含有一个___着丝点___。②未复制的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分子,复制后的一个染色体上含有_2__个DNA分子。③复制后的一个染色体,一旦着丝点分裂,即形成两个染色体,各自含有一个DNA分子(除基因突变外,这二个DNA上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2.绘图(设间期含4条染色体)3.无丝分裂的主要特点是没有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出现,但同样有DNA的复制。__蛙红细胞的分裂__就是无丝分裂的典型代表。4.减数分裂(1)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的细胞的减少一半。实质: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2)过程:精原细胞是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每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的相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构成,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个着丝点连接。a.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b.联会是指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c.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d.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了四个精细胞,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每个精细胞都含有数目减半的染色体。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叫做次级卵母细胞,小的叫做极体,次级卵母细胞进行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卵细胞和一个小的极体,因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22
(3)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分裂后形成的是体细胞。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分裂1次,产生2个子细胞。分裂后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同源染色体无联会、交叉互换、分离等行为,非同源染色体无自由组合行为。分裂后形成的是生殖细胞。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分裂2次,产生4个子细胞。分裂后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母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同源染色体有联会、交叉互换、分离等行为,非同源染色体有自由组合行为。7.生长、发育、分裂,分化的比较8.细胞分化发生于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也就是说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_的变化,但在胚胎期,细胞分化达到最大程度。细胞分化具有稳定性,即__不可逆转__。(脱分化只是使已经分化的、失去了分裂能力的细胞重新获得__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__,而不能使其变回到分化前的那种细胞。因此,脱分化不是细胞分化具有可逆性的体现。高度分化的细胞还具有__全能_性,因为_细胞核内还有保持物种遗传特性所需要的全套遗传物质__;实现的基本条件是必须要__离体__,且提供必要的激素、营养物质等。)9.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__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选择性表达)__的结果10.癌变细胞的特征①无限增殖、②细胞形态结构发生了改变、③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_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___减少,细胞之间的粘着性减少,导致癌细胞容易__在机体内分散和转移__。11.衰老的细胞和癌细胞在酶的活性上的区别是__衰老细胞内某些酶活性降低,而癌细胞内酶活性不变___。注意:(1)生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__受精卵___(2)分化后的不同细胞之间的相同点:遗传物质(信息)相同;分化后的不同细胞之间的不同点:成分、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3)癌细胞和瘤细胞的相同点:无限增殖:癌细胞和瘤细胞的不同点:癌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瘤细胞则不容易分散和转移。六、遗传的物质基础1.要证明遗传物质是什么,科学家的做法是:设法把_DNA_和___蛋白质__、___糖类_等分开,_直接地___、单独__地观察它们的作用。1944年,美国科学家__艾弗里__等从_S__型__活___细菌中提出这些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R__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____DNA才有转化现象。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头部和尾部都具__蛋白质___的外壳,头内部含有_DNA__。①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噬菌体的__蛋白质____,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噬菌体的__DNA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_吸附___→__注入核酸_____→___合成核酸和蛋白质___→___装配___→___释放。③实验结果表明:__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_____。22
3.在自然界,除了___病毒__中有少数生物只含__RNA___不含__DNA___,在这种情况下RNA是遗传物质。因为___绝大多数___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4.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数、磷酸基数,含N碱基数____相等__(相等、不等)。n个DNA分子中,如果共有磷酸基数为a,A碱基b个,则复制n次,共需脱氧核苷酸__(2n-1)a_个:第n次复制,需G_2n-1(a-2b)个。DNA分子中,_G-C碱基对占的比例越高,DNA分子结构越稳定。5.DNA分子的立体结构的主要特点是:①两条长链按_反向___平行方式盘旋成_双螺旋结构__。②__脱氧核糖___和__磷酸__交替连接,排列在DNA分子的外侧,构成基本骨架,__碱基_排列在内侧。③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配对有一定的规律。6.DNA分子能够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是因为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种排列。7.DNA的特性:__多样性__、___特异性___、__稳定性___。8.(1)复制的过程:①解旋提供准确模板:在__呼吸作用____供能、___解旋___酶的作用下,DNA分子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配对的碱基从__氢键___处断裂,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做__解旋___。②合成互补子链;以上述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__模板____,以周围环境中游离的_4种脱氧核苷酸____为原料,按照__碱基互补配对__原则,在__有关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__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③子、母链结合盘绕形成新DNA分子:在聚合酶的作用下,随着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地__延伸,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绕成__双螺旋___结构,从而各自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2)DNA复制的特点:新DNA分子由亲代DNA分子的一条链和新合成的一条子链构成,是一种半保留复制。(3)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DNA通过复制,使遗传信息从__亲代传给子代___,从而保证了物种的___稳定__,保持了遗传信息的__连续性__,使种族得以延续。DNA复制准确的原因: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的进行。9.基因的概念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基因的功能:①____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______②____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表达遗传信息________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叫做__密码子___。10.基因对性状的控制:①直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②间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11.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概念:以__DNA的一条链的一段__为模板,通过__碱基互补配对原则__合成___RNA___的过程。转录即DNA的__脱氧核苷酸____序列→mRNA的____核糖核苷酸___序列。场所:______细胞核___。概念:以_____mRNA___模板,合成____蛋白质_____的过程。翻译即mRNA的_核糖核苷酸_____序列→蛋白质的__氨基酸____序列。场所:___核糖体_____。七、遗传定律1.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__杂合子___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_独立性__,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___同源染色体__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则表现____自由组合____。2.关于配子种类及计算:A、一对纯合(或多对全部基因均纯合)的基因的个体只产生__1种__类型的配子。B、一对杂合基因的个体产生__2种__配子且___数量___相等。C、n对杂合基因(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产生___2n种_____种配子。例:AaBBCc产生___4种_____种配子。注意:一个基因型为AaBbCcDd的精原细胞可产生__2__种类型的精子;一个基因型为AaBbCcDd的卵原细胞可产生__1__种类型的卵细胞;一个基因型为AaBbCcDd的个体可产生_16_种类型的精子(卵细胞)。3.计算子代基因型种类、数目:后代基因类型数日等于亲代各对基因分别独立形成子代基因类型数目的乘积。AaCc×aaCc其子代基因型数目_2×3=6___,AaBbCcDDEeFF×aaBbCcDdEeff子代基因型数目___2×3×3×2×3×1=108___,其中aabbccDdEEFf个体的可能性为_1/2×1/4×1/4×1/2/×1/4×1=1/256_。22
4.计算表现型种类:子代表现型种类的数目等于亲代各对基因分别独立形成子代表现型数目的乘积。bbDdCc×BbDdCc子代表现型___2×2×2=8_种。具有n对等位基因(这n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完全显性)的某二倍体植物自交,亲本产生的雄雄配子各___2n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3n_种,表现型__2n种。5.课外科技活动——观察蒲公英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秋季,选一株生长良好的蒲公英,将其根部刨出。在同一直根上切取相似的两段,埋入装有潮湿沙土的花盆中_催芽_。待发芽后,分别移栽到装有沃土的花盆A花盆B中培养。培养期间,将A盆放在背风向阳处,将B盆放在__向风隐蔽处___处,过一些日子观察两盆中的蒲公英叶片的区别。(1)“直根”是蒲公英的__营养___器官,上述措施属于___无性___生殖,叫__营养___生殖。(2)步骤中贯彻了___对照__原则,实验结果说明了__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同一种基因型的个体,可以有不通的表现型。表现型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________。6.孟德尔选择豌豆作杂交试验材料,是因为豌豆是____闭花授粉___植物,而且___自花传粉___。孟德尔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有①___各个品种间有一些稳定的,容易区分的性状___;②正确的选用豌豆做试验材料__;③___孟德尔首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进行研究,然后再研究2对、3对和多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_____④___应用了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科学的设计了试验程序______。7.生物体间的交配方式有测交、自交等。测交的意义__用来测定个体的基因组合_______;自交可运用于_____显隐性性状的鉴别,得到纯合体_____。8.写出用白色扁形果实的(WwDd)南瓜自交获得只有一种显性性状的南瓜的培育过程。用WwDd自交后产生F1,筛选出只有一种显性性状的南瓜,wwD_或W_dd,然后种植,反复自交,每次都选出只有wwD_或W_dd,直到最后不发生性状分离。八、基因工程1.基因工程又叫做_基因拼接技术_或__DNA重组技术__。这种技术是在生物体外__通过对DNA分子进行人工_“剪切”和“拼接”_,对_生物的基因_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受体细胞,使重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__表达___,产生出__人类所需要的基因产物___。2.基因的剪刀指的是_限制性内切酶_,主要存在于_微生物__中,它能识别__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__,并且能在特定的切点上___切割DNA分子_。被__限制性内切酶_切开的DNA两条单链的切口,常有几个伸出的核苷酸__,它们之间正好__互补配对__,这样的切口叫做__黏性末端__。互补的碱基间通过_氢键_相连,DNA中磷酸二酯键的缝合需要__DNA连接酶_。3.运载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_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的保存____;②_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___;③_____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__。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__质粒___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运载体,它的本质是_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DNA分子__。4.基因操作的“四步曲”是①____提取目的基因__;②__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__;③__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__;④___目的基因地检测与表达_____。5.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受体细胞有(列举三种)__大肠杆菌______、__土壤农杆菌______、___酵母菌_____。用人工方法把__体外重组DNA分子______导入受体细胞主要是借鉴____细菌或病毒侵染细胞_的途径,一般用__氯化钙___处理细菌,以增大___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___。6.在全部受体细胞中,真正能够摄入_重组DNA分子_的受体细胞是__很少的_____,可以根据受体细胞是否具有__标记基因___来判断它是否获得了目的基因,即使上述过程成功了,受体细胞也未必就能_表现出特定的性状_____。抗虫棉培育成功的标志是__产生毒蛋白,能够抵抗棉铃虫的侵害___。7.基因诊断是用__放射性同位素___、___荧光分子___等标记的DNA分子做__探针___,利用___DNA分子杂交原理,鉴定被检测标本上的__遗传信息__,达到检验疾病的目的。用___β-珠蛋白的DNA探针可以检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治疗是指____把健康的外源基因___导入有__缺陷____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8.基因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___高产___,____稳产____和22
_具有优良品质___的农作物,其次培育出具有各种具有抗逆性_的作物新品种。培育转基因动物的操作是:将某些__特定基因与病毒___构成重组DNA,然后通过__感染___或___显微注射技术__,把重组DNA转移到___动物受精卵___中.用DNA探针检测饮用水中病毒含量的优点是____快速、灵敏________。列举两个基因工程处理环境污染的事例:①__利用基因工程创造出能分解石油中4种烃类的超级细菌___;②__通过基因工程培养出吞噬汞和降解土壤中DDT的细菌_。1.人类基因组是指__人体DNA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___;人的单倍体基因组由_24条双链DNA分子(包括22号常染色体和XY染色体)__组成。2.判断下列产物属于基因工程成果的是:ADA.向日葵豆B.单克隆抗体C.白菜—甘蓝D.工程菌九、生物的变异1.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____遗传物质有没有发生改变____。如何用实验验证一个性状的变异是可遗传变异?让两个具有变异性状的个体进行交配,产生一定数量的后代,看后代中是否具有变异性状的个体,若后代中有变异性状的个体,则为可以传变异,若后代中没有变异性状个体,则为不可遗传变异。2.基因突变是指__基因结构__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__增添、缺失或改变____。无论低等的生物,还是高等的生物都可发生基因突变,这说明了基因突变的_普遍__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生物体的任何细胞,这说明了基因突变的_随机__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这说明了基因突变的__不定向___性;基因突变造成的结果往往使该种生物不能适应环境,这说明了基因突变的_有害__性。3.基因突变意义:它是___变异___的根本来源,也为___进化____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物理因素:主要是_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灯___。化学因素:主要是各种能与_____DNA分子___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物质。生物因素:主要是某些寄生在__活细胞内的病毒和某些细菌______。4.基因重组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有三种类型:①__在生物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这样,由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就可能具有与亲本不同的基因型,这是一种类型的基因重组__;②__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③通过基因工程人工定向的基因重组__。5.基因突变不同于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了_新的基因型__,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产生了_新的基因___。6.染色体变异指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染色体_结构__的变异或染色体_数目___变异。7.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__缺失___(染色体的某一片段消失)、_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_倒位___(染色体的某一片段颠倒了180°)或_易位___(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等。8.(1)体细胞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__单倍体____,其植株特点是____植株弱小,高度不育____。(2)8倍体小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植株是___单倍体_____。(3)单倍体植株高度不孕的原因__减数分裂时染色体无法正常联会,不能长生正常的配子,所以高度不育_。(4)判断:单倍体制含有一个染色体组(╳),所有单倍体都不能生育(╳)。9.自然界中多倍体形成的原因:____体细胞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完成了复制,但是细胞受到外界环境条件(如温度骤变)或生物内部因素的干扰,纺锤体的形成受到破坏,以致染色体不能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就形成染色体数目加倍。_____。多倍体植株的特点____茎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__。10.生物育种的方法总结如下:(1)诱变育种:①方法:__通过辐射,激光或一定浓度的化学试剂处理种子__;②原理:__基因突变_______③优点:__可以提高突变频率或出现新性状,加速育种进程_____。④缺点:__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实验材料,具有不确定性____。(2)杂交育种:①方法:__杂交→自交→选优→自交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__;②原理:___基因重组____③优点:___使位于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于一个个体上___④缺点:___时间长,须及时发现优良性状______22
(3)单倍体育种:①方法步骤:___花药离体培养后再加倍____②原理:___染色体变异____;③优点:______明显缩短育种年限____④缺点:_____技术复杂,须与杂交育种配合________。(4)多倍体育种:①方法步骤:___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种子或幼苗_②原理:__染色体变异______;③优点:___得到茎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的品种,提高营养成分含量____④缺点:__适用于植物,在动物难以展开____。无性繁殖的优点____保持了亲本的一切性状___,生物工程育种的优点___定向的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缩短育种周期___。能将其他生物性状的基因定向导入农作物的育种方式___基因工程____。十、生物的进化1.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2.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十一、稳态及水盐平衡1.人体内含大量液体,这些液体称为_体液__,可分为__细胞内液__和细胞外液,其中后者又可称为内环境,往往包括___血浆_、__组织液_和_淋巴__,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彼此隔开又相互联系。在体液中含量最多的为_水_。2.人体饮水不足_、体内失水过多_和_吃的食物过咸等原因,会引起__细胞外液渗透压_升高,使_下丘脑__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这时,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一方面产生_兴奋__并传至__大脑皮层__,通过产生___渴觉___来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一方面使由_下丘脑神经细胞__分泌、并由___垂体__释放的__抗利尿激素__增加,从而促进___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_,减少了__尿液__的排出,从而使_细胞外液渗透压__趋向于恢复正常。3.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于维持_人体的稳态__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各种_生命活动_正常进行的_必要条件。十二、血糖的调节、体温及其调节1.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血糖来源和去向能够保持动态平衡,从而使血糖含量在_80-120mg/dL_的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血糖含量过低时,会引起_头昏__,__心慌___和_四肢无力__等,严重时引起死亡。含量高时,会使葡萄糖从肾脏排出,形成__尿糖__,造成营养物质的流失,同样有损健康。由此可见,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进而保持人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当血糖含量高时,可迅速使胰岛B细胞分泌_胰岛素__,它一方面能促进血糖_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__,并在这些细胞中__合成糖元__、_氧化分解__、__转变成脂肪__,另一方面又能抑制___肝糖元的分解_和___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__,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当血糖含量降低时,可迅速使__胰岛A细胞分泌_胰高血糖素__,它主要作用于_肝脏_,可强烈促进_肝糖元分解_和__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__,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3.激素除直接感知血糖含量的变化外,还可接受神经系统的控制,_间接__发挥调节作用。当血糖含量降低时,__下丘脑的某一区域___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_肾上腺__和__胰岛A细胞__分别分泌_肾上腺素__和__胰高血糖素_,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当血糖含量升高时,_下丘脑的另一区域__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__胰岛B细胞___分泌___胰岛素___,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4.胰岛素含量的增加会_抑制__胰高血糖素的增加,反之胰高血糖素的增加会_促进__胰岛素含量的增加。5.临床上把_空腹_时血糖含量超过__130mg/dL叫做高血糖。血糖含量高于__160-180mg/dL的范围时,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叫做_糖尿___。可通过___班氏糖定性试剂____和___斐林试剂_____检测。6.糖尿病的病因是病人的_胰岛B细胞___受损,导致__胰岛素___分泌不足,这样就使___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和__在细胞内氧化分解___发生障碍,而此时___肝脏释放___和____由非糖物质转化___的葡萄糖则增多,因而出现高血糖.多食的原因是__由于细胞内的能量供应不足,患者总感觉饥饿而多食____,多尿的原因是糖尿病人尿液中存在大量糖类导致渗透压上升,水分重吸收受到抑制,从而多尿__,多饮的原因是由于水分大量随尿排出,为了维持体内水分平衡,需要量补充水分,因而多饮大__,消瘦的原因是由于糖类氧化分解发生障碍,使体内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加强,导致机体逐渐消瘦__,对于糖尿病没有根治的方法。但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__调节和控制饮食、配合口服降糖药物__进行治疗。对于较轻的糖尿病患者,可通过__22
控制饮食___、配合__按照医生的要求注射胰岛素__药物,就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对于较重的糖尿病患者,除了___限制能量物质的摄入_外,还需要__加强体育锻炼__进行治疗。7.人的体温是指___人身体内部的温度__,常以__口腔___、____腋窝___和___直肠___的温度来代表体温。其中_直肠_温度最接近人体温度。一个人的体温一般__清晨2~4点_最低,_14~20点__最高,但昼夜温差不超过__1℃。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__机体内环境稳定_,保证__新陈代谢_等生命活动进行的__必要___条件。8.人的体温来源于___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的热量__。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__产热量和__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下丘脑___,而在人体的___皮肤___、___黏膜____和_内脏器官___中分布着能感受温度变化的__温度感受器_。9.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寒冷刺激__冷觉感受器____,其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__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___,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__皮肤血管收缩___,减少__皮肤血流量___,从而使__皮肤___的散热量减少。与此同时,皮肤的__立毛肌收缩___,产生“鸡皮疙瘩”;骨骼肌也__产生不自主战栗_,使__产热量__增加。同时,有关神经的兴奋还可促进___肾上腺素__和___甲状腺素_的激素含量增加,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炎热刺激__温觉感受器_,其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_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_,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_皮肤血管舒张_,增加__皮肤血流量__,也使__汗液的分泌_增多等,从而使_散热量__增加。当然人的体温调节能力是___有限___的,当在寒冷环境中和炎热环境停留过久,人的生命活动都会发生障碍。十三、体液、神经调节1.体液调节是指__某些化学物质(如CO2、激素)通过体液的传递,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__。在体液调节中,__激素___调节最为重要。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还有_CO2__和__H+_。在动物的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是___神经_____的调节作用仍处于主导的地位。2.下丘脑:不仅能够传导兴奋,而且能够分泌激素促进垂体中激素合成和分泌,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垂体具有调节、管理其他内分泌腺作用。3.内分泌的调控关系以及反馈调节(方框中填腺体名称,括号中填促进或抑制)反馈调节的意义___通过反馈调节作用,血液中的激素经常维持在正常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_____。4.协同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__。这可以通过__生长激素___和__甲状腺激素__对生长发育的作用来说明。拮抗作用是指_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_。这可以通过__胰岛素_和__胰高血糖素___对血糖含量的调节来说明。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反射_。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人和动物对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大致可以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_,它由__感受器__、_传入神经__、_神经中枢__、__传出神经__、_效应器_部分组成,感受器由感觉神经末梢部分组成,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组成。7、神经纤维在未受刺激(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_外正内负_,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刺激而兴奋时的膜电位__外负内正_,局部电流的方向是膜外由未兴奋__部位向__兴奋__部位传递,膜内由__兴奋__部位向__未兴奋____部位传递,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__双向的____。8、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__递质___来传递。传递过程是由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泡经_突触前膜___释放__递质__到__22
突触间隙__,再作用于__突触后膜___引起另一个神经元的__兴奋或抑制___。由于递质只存在于__突触小泡___内,所以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__单向__的,就是说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_轴突__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_细胞体或树突__,而不能向相反方向传递。9、画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和突触结构图(标明突触各部分名称)。10、中央前回(第一运动区)的各代表区与躯体各部分位置呈_倒置__;各代表区范围大小与__躯体的大小__无关,而与___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____有关。言语区的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损伤时病症是_能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却不会讲话_____。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损伤时病症是_会讲话会书写也能看懂文字就是听不懂别人说话____。十四、免疫1.免疫可分为_非特异性免疫____和__特异性免疫___,前者包括___人体的皮肤、黏膜____等组成的第一道防线,以及___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__等组成的第二道防线。后者主要是指___由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以及体液中的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共同组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___。2.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___免疫细胞_。它是由___造血干细胞__分化、发育而来的。部分细胞随血液进入__胸腺__发育成T细胞,部分细胞在__骨髓____发育成B细胞。骨髓、胸腺、脾和淋巴结等_免疫器官______,__淋巴细胞___和___吞噬细胞___等免疫细胞,以及体液中的各种__抗体___和淋巴因子_____等,共同组成人体的免疫系统,这是构成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3.抗原是指能使机体__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___的物质,具有__异物___性,也就是说抗原一般都是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但自身的组织和细胞有时也可称为抗原,如___细菌病毒___等;具有__大分子性____性,通常分子量大于__10000_;具有__特异性__,一种抗原只能与__相应抗体___或__效应T细胞______发生特异性结合,这种特异性取决于___抗原决定簇______。4.抗体是机体受___抗原__刺激,由___效应B细胞___产生的,并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_免疫__功能的__球蛋白_。包括___凝集素__和___抗毒素__。抗体主要分布于_血清__,也分布于__乳汁_及_血清__中。5.体液免疫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免疫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异性免疫反应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__感应阶段__是____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____的阶段;反应阶段___是___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记忆细胞形成____的阶段;___效应阶段___是____效应T细胞、抗体、淋巴因子发挥免疫___的阶段。6.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既各自有其独特作用,又可以__相互配合__,_共同发挥_免疫效应。例如细菌外毒素主要是靠__体液免疫___发挥作用;结核杆菌主要是靠__细胞免疫__发挥作用;病毒感染时,先通过__体液免疫__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再通过__细胞免疫___的作用来彻底消灭。7.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可引起疾病,如免疫功能过强时,会引起___过敏反应_____和__自身免疫病______。免疫功能过低时会引起__免疫缺陷病____。8.过敏反应是指___已免疫___的机体在__再次接受相同抗原__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其特点是__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____;一般不会___破坏组织细胞____,有明显的___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____。可包括___全身过敏反应___、_____呼吸道过敏反应______、____消化道过敏反应_____和______皮肤过敏反应___等四种。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是___找出过敏源,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源_____。9.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是__过敏原____,结核杆菌是吗?(不是)有些人接触过敏原时,在过敏原的刺激下,由__效应B细胞____产生抗体,吸附在__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表面____,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的抗体结合,使细胞释放出__组织胺___,引起___毛细血管扩张____、__血管壁通透性增强___、____平滑肌收缩______和___腺体分泌增多____。10.常见的自身免疫病的病因是抗原的_抗原决定簇___与自身的组织和器官的表面结构__十分相似___,导致免疫系统产生的__抗体___不仅向抗原进攻的同时,也向自身的组织、器官发起进攻.有_类风湿性关节炎__和__系统性红斑狼疮____等。11.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和缺乏引起的疾病。该病可分两类: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另一类是疾病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艾滋病的全称是__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__,是由___HIV22
__引起的,其病毒能够攻击人体___免疫_____系统,特别是____T细胞____________。十五、植物生命活动调节1.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_激素调节__;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_神经调节__和体液调节___,其中___神经调节_处于主导地位。2.生长素的发现——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的结论:①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__胚芽鞘尖端____,生长的部位____胚芽鞘下部____。②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从_形态学上端___向___下端_____运输。③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能从__向光_____一侧转移到___背光__侧,促进_背光____一侧的生长,横向运输的位置是___胚芽鞘尖端______。④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___尖端。3.植物体内,生长素主要在__叶原基______、____嫩叶____和____发育中的种子____中产生。___成熟的叶片和根尖_____虽然也产生生长素,但数量很少。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广泛,但大多集中在___生长旺盛__的部位,而趋向__衰老___的组织和器官中则含量较少。4.植物生长显示出向光性,原因是:__在单侧光线的照射下,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背光一侧的细胞纵向生长的快,结果使得茎朝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也就是向光弯曲______。在生长素浓度高时,促进生长的实例:___茎的背地生长___;在生长素浓度高时,抑制生长的实例:__根的向地生长_________。5.果实正常发育所需的生长素来源于___发育着的种子______:如果在没有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子房就会发育成__果实______。这个实验证明__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____。无子番茄的果皮细胞中有____2n___个染色体组,若用它的果皮细胞进行离体培养,所得植株在正常情况下,所结果实是____有子____(有子或无子)。无子西瓜的果皮细胞中有____3n____个染色体组,若用它的果皮细胞进行离体培养,所得植株在正常情况下,所结果实是___无子_____(有子或无子)。顶端优势是指____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____的现象。在园艺、农作物栽培中,常根据这一原理进行整校修剪摘心.6.植物激素的概念:____在植物体内特定部位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的微量元素。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______:能促进果实发育的激素是___生长素___,能促进果实成熟的激素是_乙烯______。7.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往往具有__两重性______,即生长素既能___促进_____植物生长,也能_____抑制___植物生长.这种现象与___不同的植物种类_____和_____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___等有关.8.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_____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_____,第二______促进果实的发育______,第三________防止落花落果________。十六、种群与群落1.种群是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___同种生物__的所有个体。种群是__进化和繁殖___的基本单位。2.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数量。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其数量变化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两对因素决定的。预测其数量变化的指标是年龄组成,它通常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三种类型。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随机取样以求平均密度估计总体密度的方法。标志重捕法:N(该种群的个体数量)=n(重捕个体数)*M(标记个体数)/m(重捕中标记的个体数).4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条件:在食物(养料)、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连续增长;增长率不变5.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条件:有限的环境中,种群密度上升,种内个体间的竞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种群增长率变化(3)应用: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其K值变小,因此,建立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提高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降低其K值。6.生物群落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有直接或间接联系得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是由一定的22
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其结构包括两个方面: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7.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可分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前者包括_种内互助_和种内斗争两种方式;后者包括共生、寄生、竞争、捕食。分析下列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1)草原上的蝗虫与羊竞争_(2)大鲤鱼吃小鲤鱼种内斗争(3)大豆与根瘤菌共生(4)噬菌体与细菌寄生(5)大核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竞争。8.初生演替是指在从未有过生物生长或虽有过生物生长但已被彻底消灭的地方上发生的生物演替。如:火山裸岩→地衣、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9.次生演替是指当某个群落受到洪水、火灾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干扰,该群落中的植被受严重破坏所形成的裸地,称为次生裸地。在次生裸地上开始的生物演替,称为次生演替。引起次生演替的外界因素:自然因素:火灾、洪水、病虫害、严寒;人类活动(主要因素):过度砍伐、放牧、垦荒、开矿;例如完全被砍伐或火烧后的森林、弃耕后的农田10.如:农田撂荒地:植物的入侵(繁殖体包括种子、果实等的传播)和定居是群落形成的首要条件,也是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基础。十七、生态系统(1)1.生态系统是由____生物群落___和___无机环境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2.无机环境为生态系统的存在和发展提供____物质和能量条件____。3.生产者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从能量角度看,能____把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②从物质角度看,能___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____。另外,生产者还能为消费者提供__食物和栖息场所,同时消费者对植物的__传粉、受精、种子传播___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4.食物链交错成为食物网是因为:①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___多种植食性动物_____的食物;②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__多种植物______,也可能成为多种__肉食性动物______的捕食对象。5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输入、传递、散失____的过程: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总能量是_____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____;能量流动的两个明显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在相临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率大约为__10%~20%__;为形象的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可绘制_能量金字塔_;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目的在于______帮助人们合理的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___。6.物质循环是指在生物圈范围内,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如__C、H、O、N______等)在_无机环境_______和__生物群落____之间循环的过程,又称作___生物地球化学_____________循环。7.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大气中___CO2_____的含量迅速增加而导致气温上升的现象,温室效应能加快__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陆地生态系统与人类够成威胁。8.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的渠道是___食物链____。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各种组成成分正是依靠功能的统一性而紧密联系构成一个整体。9.物质作为___能量的载体_______使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___生物群落_______和____无机环境__之间反复循环,所以两者是__同时______进行、不可分割的。10.写出下列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何种成分(1)大豆___生产者_____(2)白蚁__分解者______(3)蘑菇____分解者____(4)乳酸菌__分解者______(5)光合细菌___生产者_____(6)秃鹫____分解者____(7)硝化细菌_____生产者___(8)蚯蚓______分解者__(9)根瘤菌___消费者_____十九生态系统(2)1.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因素是___捕食__(也就是不可缺少的),要使生态系统长期稳定发展除具稳定的__能量来源,各类生物还要___相对稳定的数量___。2.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对稳定。3.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Q,传递效率为a%,则第n营养级生物的能量为____(a%)n-1Q____,4.生态系统总是发展的,因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有出生和死亡,迁入和迁出,无机环境也在不断变化。22
5.生态系统稳定性是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_______________的能力,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等方面.6.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___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_________保持原状的能力,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_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_______________,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__营养结构______复杂程度有关。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低。7.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主要生产者是地衣,其他生物都直接或间接依靠地衣来维持生活。因此,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非常复杂,假如其中的某种植食性动物大量减少,结果是它在食物网中的位置还可以由这个营养级的多种生物来代替,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还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8.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_______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_能力。9.河流被严重污染后,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使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如果停止污染物的排放,河流生态系统通过自身的净化作用,还会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状态,说明河流生态系统具有恢复自身相对稳定的能力。10.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存在___相反___的关系,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较低,如森林生态系统。11.碳在无机环境中以______CO2__________形式存在,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以____CO2____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的各营养级间通过___有机物_____传递.大气中的碳素依赖于___光合作用_______进入生物群落。12.某池塘生态系统遭到轻度污染,稳定状态没有破坏,这是生态系统的__抵抗力稳定______性起作用;若遭到严重污染后,恢复到原状,这是生态系统的___恢复力稳定_____性起作用。13.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当针对各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特点,采取相对的对策,保持各种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这样才能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避免家园的厄运。例如,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可以在草原上适当栽种防护,可以有效防止风沙的侵蚀,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二十、生态环境的保护1、人口增长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的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了破坏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壤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3、生物多样性包括3个层次:物种多样性(指生物圈内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遗传多样性(所有生物拥有的全部基因)、生态系统多样性4、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的物质基础,对生物进化和维持生物圈的稳态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5、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场所。(2)动物园、植物园、濒危物种保护中心(3)加强宣传和执法力度(4)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选修1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1.果酒制作的原理(1)所需菌种为酵母菌,其代谢类型兼性厌氧型。酶(2)菌种的生活特点酶①在有氧气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反应式: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22
②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反应式:C6H12O62C2H5OH+2CO2+能量③发酵最适温度:18℃~25℃2.果醋制作的原理(1)所需菌种:醋酸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2)菌种的生活特点①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酶②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成乙醛,再变为醋酸。反应简式:C2H5OH+O2CH3COCOOH+H2O+能量3.果酒、果醋的制作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果酒果醋二、腐乳的制作1.所需菌种: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曲霉、毛霉等,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2.菌种的作用特点(1)产生蛋白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2)产生的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3.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4.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1).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卤汤中的酒可以选用料酒、黄酒、米酒、高粱酒等,含量一般控制在_12%__左右。加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香辛料种类很多,如:胡椒、花椒、八角、桂皮、姜、辣椒等,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__防腐杀菌作用的作用。(2).控制好材料的用量①用盐腌制时,若盐的浓度_过低____,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若盐的浓度__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②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__12%__左右。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会_延长__;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一、DNA的粗提取与鉴定1.思路利用DNA与RNA、蛋白质等在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的差异,提取DNA,去除其他成分。2.原理(1)利用DNA的溶解性①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NaCl中溶解度不同,盐浓度为0.14mol/l时,DNA溶解度最小。②DNA不溶于酒精溶液,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2)利用DNA的耐受性①蛋白酶水解: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但是对DNA没有影响。②高温变性:大多数蛋白质不能忍受60℃—80℃的高温,而DNA在80℃以上才会变性。③洗涤剂能够瓦解细胞膜,但对DNA没有影响。3.实验设计过滤加蒸馏水(1)材料的选取:选用DNA相对较高的生物组织。(2)细胞的破碎(以鸡血为例)鸡血细胞用玻璃棒搅拌收集滤液。沸水浴加热(3)杂质的去除:方案之一是利用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中溶解度的不同,通过控制NaCl溶液的浓度去除杂质。具体做法:在滤液中加入NaCl,使NaCl溶液的浓度为2mol/L,过滤除去不溶的杂质,再加蒸馏水调节NaCl溶液的浓度为0.14mol/22
L,析出DNA,过滤除去溶液中的杂质,在我用2mol/L的溶液溶解DNA。(4)DNA的析出:处理后的溶液过滤,加入与滤液体积相等的、冷却的酒精溶液可使DNA析出。4.DNA的鉴定DNA溶解在2mol/l的NaCl溶液中+二苯胺试剂溶液颜色变蓝。第一节基因工程概述一.基因工程的概念操作环境操作对象操作水平基本过程结果生物体外基因分子水平剪切→拼接→导入→表达人类需要的基因产物由于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操作,因此又叫做重组DNA技术。二.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一)“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二)“分子针线”——DNA连接酶1.分类:根据酶的来源不同,可分为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两类2.功能:恢复被限制酶切开了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②区别:E.coIi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使黏性末端之间连接;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平末端,但连接平末端之间的效率较低。★DNA连接酶与DNA聚合酶作用的比较DNA连接酶DNA聚合酶不同点连接的DNA双链单链模板不要模板要模板连接的对象2个DNA片段单个脱氧核苷酸加到已存在的单链DNA片段上相同点作用实质形成磷酸二酯键化学本质蛋白质(三)“分子运输车”——载体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2.基因工程常用的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最早应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双链环状DNA分子。三.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一)获得目的基因(目的基因的获取)1.获取方法主要有两种:①从自然界中已有的物种中分离出来,如可从基因文库中获取。②用人工的方法合成。★获得原核细胞的目的基因可采取直接分离,获取真核细胞的目的基因一般是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和化学合成法。2.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1)PCR的含义: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2)目的:获取大量的目的基因(3)原理:DNA双链复制(4)过程:第一步:加热至90~95℃DNA解链为单链第二步:冷却到55~60℃,引物与两条单链DNA结合22
;第三步: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进行互补链的合成。(5)特点:指数形式扩增(二)制备重组DNA分子(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1.重组DNA分子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标记基因。★标记基因的作用: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2.方法:同种限制酶分别切割载体和目的基因,再用DNA连接酶把两者连接。(三)转化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1.转化的概念: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2.常用的转化方法:①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介导转化技术(农杆菌转化法),其次还有基因枪介导转化技术(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技术(花粉管通道法法)。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此方法受体细胞多是受精卵。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Ca+处理法。(四)筛选出获得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培养受体细胞并诱导目的基因的表达(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1.首先要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2.其次还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方法是采用分子杂交技术。3.最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方法是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4.有时还需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如抗虫或抗病的鉴定等。第二节基因工程的应用1.运用基因工程改良动植物品种最突出的优点是:能打破常规育种难以突破的物种之间的界限。2.基因工程的应用(1)植物基因工程:抗虫、抗病、抗逆转基因植物,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2)动物基因工程:提高动物生长速度来提高动物生长速度,改善产品品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用转基因动物作器官移植的供体等。(3)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基因诊断:又称为DNA诊断,是采用基因检测的方法来判断患者是否出现了基因异常或携带病原体。基因治疗:指利用正常基因置换或弥补缺陷基因的治疗方法。实例:ADA基因缺陷症的基因治疗第四节细胞工程(一)植物细胞工程1.理论基础(原理):细胞全能性全能性表达的难易程度:受精卵>生殖细胞>干细胞>体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过程: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愈伤组织―→试管苗―→植物体(2)用途:微型繁殖、作物脱毒、制造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3)地位:是培育转基因植物、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植物新品种的最后一道工序。3.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1)过程:(2)诱导融合的方法:物理法包括离心、振动、电刺激等。化学法一般是用聚乙二醇(PEG)作为诱导剂。22
(3)意义: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二)动物细胞工程1.动物细胞培养(1)概念: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繁殖。(2)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3)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贴附在瓶壁上,称为细胞贴壁。细胞数目不断增多,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抑制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4)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①无菌、无毒的环境:培养液应进行无菌处理。通常还要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培养过程中的污染。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②营养:合成培养基成分: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③温度:适宜温度:哺乳动物多是36.5℃+0.5℃;pH:7.2~7.4。④气体环境:95%空气+5%CO2。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5)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制备病毒疫苗、制备单克隆抗体、检测有毒物质、培养医学研究的各种细胞。2.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1)哺乳动物核移植可以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比较容易)和体细胞核移植(比较难)。(2)选用去核卵(母)细胞的原因:卵(母)细胞比较大,容易操作;卵(母)细胞细胞质多,营养丰富。(4)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①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促进良畜群繁育;②保护濒危物种,增大存活数量;③生产珍贵的医用蛋白;④作为异种移植的供体;⑤用于组织器官的移植等。(5)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存在的问题:克隆动物存在着健康问题、表现出遗传和生理缺陷等。(3)体细胞核移植的大致过程是:(右图)核移植胚胎移植3.动物细胞融合22
(1)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2)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基本相同,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类似,常用的诱导因素有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电刺激等。(3)动物细胞融合的意义: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成为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和生物生物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手段。(4)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比较:比较项目细胞融合的原理细胞融合的方法诱导手段用法植物体细胞杂交细胞膜的流动性去除细胞壁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离心、电刺激、振动,聚乙二醇等试剂诱导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获得杂种植株动物细胞融合细胞膜的流动性使细胞分散后诱导细胞融合除应用植物细胞杂交手段外,再加灭活的病毒诱导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技术之一4.单克隆抗体(1)抗体:一个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从血清中分离出的抗体产量低、纯度低、特异性差。(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3)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4)单克隆抗体的优点: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能大量制备。注入小鼠细胞融合分离抗原注入小鼠体内B淋巴细胞骨髓瘤细胞杂交瘤细胞细胞培养选择培养细胞培养基体内培养体外培养从腹水提取从培养液提取单克隆抗体(5)单克隆抗体的作用:①作为诊断试剂:准确识别各种抗原物质的细微差异,并跟一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具有准确、高效、简易、快速的优点。②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癌症治疗,可制成“生物导弹”,也有少量用于治疗其它疾病。实验(一)1.糖中的还原糖(如__葡萄糖__、___果糖__和___麦芽糖___)与__斐林试剂__发生___生成砖红色沉淀的反应__;脂肪可以被__苏丹Ⅲ染液__染成___橘黄色__(或被__苏丹Ⅳ__染成__红色__);蛋白质与_双缩脲试剂__发生作用,可以产生_紫色反应_。2.做还原糖的鉴定试验,应该选择含糖量__较高_、颜色为__白色__的植物组织,以__苹果_、___梨__为最好。做脂肪的鉴定试验,应该选择富含脂肪的_种子__,以___花生种子__为最好,实验前需浸泡__3~4h。做蛋白质的鉴定试验,可用浸泡__1~2d_的_大豆种子(或用豆浆)_,或用___鸡蛋蛋白_。3.还原糖的鉴定过程:(1)制备___生物组织样液__(2)实验操作方法和观察①取1支试管,向试管内注入_2mL苹果组织样液__②向试管内注入2ml的__刚配制的斐林试剂___,振荡试管,使溶液__混合均匀__,此时溶液呈__蓝色___。③将试管放进盛有开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__加热煮沸__。脂肪的鉴定过程:(1)制备__生物组织实验材料___(2)实验操作方法和观察①用滴管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__2~3滴苏丹Ⅲ染液__22
染色②用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③制作_临时装片_______④低倍镜观察⑤高倍镜观察。蛋白质的鉴定过程:(1)制备_生物大豆研磨液___或___豆浆___(2)制备__蛋白质稀释液___(3)实验操作方法和观察①取1支试管,向试管内注入___大豆组织样液___②向试管内注入2ml的__双缩脲试剂A___,振荡试管,此时颜色为_白色___,③再向试管中加入__3~4滴双缩脲试剂B___,此时颜色为___紫色___。4.高等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存在于__叶肉细胞_____,一般为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形状,可以用__电子显微镜_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__不断流动___的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___叶绿体____作为标志。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可采用____藓类的叶___作为观察材料,其原因是____叶绿体数目少,个体大___。可采用___适当提高温度,增加光照强度,保持充足的水分,切伤叶片___加速了细胞质的流动。5.观察有丝分裂实验时,装片的制作包括_解离__、(常用试剂为___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物_)___漂洗__、__染色__(染料为__龙胆紫__)和___制片___四个步骤,在低倍镜下观察,要首先找到___分生__区细胞,其特点为__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处于分裂状态____。在高倍镜下观察,在一个视野范围内看到最多的是处于__间__期细胞,原因是____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大____,形态最清晰的是___中期__。6.测定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请完成下列步骤;(1)取3支洁净的试管,__编号1、2、3____,并且分别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2)将3支试管分别放入60℃左右的热水、__37℃___、0℃___中,维持各自的温度__5min__。(3)在3支试管中各注入1ML新鲜的___唾液稀释液__,摇匀后,维持各自的温度___5min_。(4)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1滴____碘液__,然后____摇匀__。(5)观察记录: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分别是__37℃左右水浴加热的试管中成棕色,60℃试管中蓝色,0℃试管中蓝色____实验(二)一、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目的是(BCD)A、观察各种色素的吸收光谱B、用纸层析法分离各种色素C、提取植物叶绿体的色素D、验证各种色素的颜色和种类2、叶绿体色素能够在滤纸上彼此分离的原因是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3、对圆形滤纸中央点上叶绿体色素滤液进行色素分离,会得到近似同心的四圈色素环,在最外圈的是胡萝卜素4、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丙酮(可用乙醇代替)用来___溶解色素____;层析液用来_分离色素_,实验中不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__防止叶绿素溶解在层析液中____;将滤纸条一端剪去两角的目的是____使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均匀,以免色素发生重叠__。5、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1)提取色素时,将剪碎的5克绿叶和少量的二氧化硅、碳酸钙和_____丙酮___________一起放入研钵中研磨。研磨时要求迅速充分,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缩短研磨时间,减少丙酮挥发,最大限度得到叶绿体色素____。加入二氧化硅、碳酸钙的目的分别是___为了研磨充分____、_防止研磨时叶绿体色素被破坏____。(2)分离后的色素带中,最宽的是__叶绿素a_____,最窄的是_叶黄素_______。自下而上的色素带依次是___叶绿素b_____、_叶绿素a______、__叶黄素_______和___胡萝卜素_____。(3)用毛细吸管画滤液细线时,为什么越细越齐越好?______避免色素带重叠_________。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1、该实验的基本步骤有:(1)制作装片:①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_清水_______,注意水滴不要太大;②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新鲜的洋葱鳞片叶__外____(内或外)表皮放入水中展平,材料应薄而均匀;③盖上__盖玻片,应让其一边靠近载玻片,呈__45___度角,再轻压,以防__产生气泡__。(2)观察洋葱细胞:先用__低倍镜找到适合的部位,移于视野中央,看正常的细胞形态和液泡(___紫_色),___原生质层__紧贴细胞壁,再换成__高倍镜__观察。(3)观察质壁分离;用__0.3mg/L蔗糖溶液__做质壁分离剂,从盖玻片一侧滴入,另一侧用__吸水纸_吸引,重复数次,过一段时间后,看到液泡变____小_、变___深__,还应看到___原生质层逐渐与细胞壁分离开来,由于___蔗糖能自由通过细胞壁_,所以外界溶液即___蔗糖__进入___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分离产生的空隙__之间。(4)观察复原,用__清水__做复原试剂,操作与现象同(3)相反。22
2、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外因______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_,内因是___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3、若用纤维素酶处理植物细胞壁,再进行上述实验,能否看到质壁分亮与复原现象?为什么?不能,纤维素酶可以使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水解,从而破坏细胞壁。4、现提供适量的紫色的洋葱,蔗糖、蒸馏水及必要的仪器、工具等,请设计实验来测定洋葱表皮细胞液浓度的方案。(1)实验原理: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当原生质层内外两侧的溶液存在浓度差时,植物细胞就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当内外两侧的溶液浓度相等时,即等渗条件时,植物细胞不吸水也不失水。由此可以利用细胞的渗透作用来测定植物细胞液的浓度。(2)实验方法和步翼:①配制蔗糖溶液时,必须_配制适当范围内的不同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_______________;②制作装片,将撕取的洋葱表皮细胞__制作成若干个临时装片,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装片____;③用显微境观察时,必须_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情况,预计细胞液浓度___(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该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液浓度介于____细胞液浓度介于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未发生质壁分离的相邻两梯度浓度之间。5、引起50%左右细胞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浓度,我们称为细胞液的等渗浓度。在0.4mol/L,0.5mol/L和0.6mol/L的蔗糖溶液中。分别有15%、40%和80%的细胞发生初始质壁分离,则该细胞的等渗浓度是___0.5~0.6mol/L_____之间。如果要更精确地测定细胞等渗浓度,你的设计思路是____在0.5~0.6mol/L浓度范围内,配置10种浓度不同的蔗糖溶液,再处理洋葱表皮细胞,观察质壁分离情况______实验(三)一、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1、向性运动是指植物体受__单一方向外界刺激_而引起的定向生长运动。如___植物茎向光生长,根向地生长____。2、向性运动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__生长素___分布不均而引起生长速度不等,在向光性实验设计中,假如以长势和大小相同的玉米幼苗为材料,分别编号为1和2。将1号和2号分别放在不透光的纸盒和一侧有小孔的纸盒内,小孔与玉米幼苗的尖端平齐,用灯泡对准小孔照光。24小时后观察生长情况。(1)1号生长情况__直立生长_____;2号生长情况___向小孔弯曲生长_____,因为_2号受到单侧光照____(2)为什么小孔要对准玉米的幼苗尖端?_____幼苗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____。如果小孔开在纸盒的顶部或底部可行吗?__不行______。如果将1号幼苗横放,24小时后,生长情况如何?___根向地弯曲生长,茎背地弯曲生长___3、在观察重力对植物的向性运动时,如果以玉米种子为材料来观察萌发后幼苗的生长的状况,那么玉米种子在竖直的培养皿中应怎样放置?请图示。二、观察生长索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1、观察用奈乙酸对植物根和茎生长的影响,7只培养皿中前6只奈乙酸的浓度不同,第7只用等量蒸馏水作为__对照______?取70粒已催芽的小麦种子平均分成7等份,7只培养皿中各放一张滤纸,请问种子应如何放置?___将滤纸用清水浸润后,将种子均匀的分布在培养皿中的滤纸上盖上盖后放入20~25度的恒温箱中培养3-5天。3-5天后分别测定各培养皿中10株小麦幼苗的平均根数,根的平均长度和芽的平均长度,请列出之录表。该实验的结论:奈乙酸对植物不同器官、不同组织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同的影响。生长素促进植物不同器官生长的最适浓度不同。不同器官对生长索的敏感性不同:___根最敏感_____,__芽其次______,__茎最不敏感______。生长素对植物的作用效果取决于__生长素浓度________:___低浓度_____促进生长;__高浓度______抑制生长。2、用2、4-D观察对扦插枝条影响,其实验原理是___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插枝的下端,插枝的下端容易成活长出大量根来。(1)制作插条:选取枝条5-6个,长度相同,同种一年生的,一年生的枝条形成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发育快、易成活。插条下端削成斜面,增加吸收水和生根的面积,促进成活。(2)2,4-D处理:一组枝条用它浸泡,另一组不用它处理作为对照。枝条生根容易程度和数量主要取决于___22
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浓度_______和___插枝在溶液中浸泡的时间____。(3)3-4周后观察,得出结论。3、2,4-D对果实形成的影响;(1)材料与制作:取一盆开花的番茄,选择没有开花的花蕾,用镊子摘去花的__雄蕊______,然后___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____处理。(2)处理:花开放时去掉纸袋,用毛笔将2、4-D溶液蘸到__雌蕊柱头________或___子房壁_____上,目的促进__子房发育成无子果实____。(3)观察:一周后,看到处理过的子房膨大形成果实.一个月后,打开一看,有没有种子?__没有______。因为___胚珠内的卵细胞没有经过受精,果实里没有形成种子__。实验(四)1.调查人群中遗传病时最好选取___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__进行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__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__在分析统计结果时依据__该遗传病在家庭(或家系)中发病情况___一般可断该病的显隐性:依据_男女发病情况___可确定该基因是否为伴性遗传。2.取样调查法是指__只计数种群的一小部分,用来估计整个种群的种群密度_。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选择一个__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___地块来划取样方,样方的面积为__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样方大小______。3.衡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依据是__能否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_,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它的___物种组成__、__营养结构___和___非生物因素__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4.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方法主要有__野外观察法__、__社会调查法__和___文献调查法___。调查完成后应及时__及时统计和分析___调查结果,并写出__调查报告____,它包括的内容有___指出当地的污染源和污染物、_环境污染程度___以及__应当采取的防治措施___。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