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50 KB
- 4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这是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有直接关系的,所以,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必须先从教师做起。首先,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要能够把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这四个要素紧紧地整合起来,突破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师自己也要有较强的问题意识,不能人云亦云或书云亦云,不能照本宣科,摒弃标准答案代言人的身份,先“活”于学生。在此基础上,在日常的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着重做好以下几点:(一)、加强“双基”学习,重视学科融合,这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基础。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思考、提出质疑;才有可能对新知识产生好奇、渴望。,加强生物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融合,可以使各学科在教学内容、背景知识、实践应用等方面能够相互渗透,从而引导学生可以从多学科的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些都有助于问题意识的加强。(二)、创设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氛围,这是问题意识产生的适宜的气候和土壤。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他说:“学生只有在紧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教师应放弃权威式的教育,以“先知先觉的朋友”或“平等中的首席官”的身分出现,努力营造一种推心置腹交谈交流的气氛,使学生敢于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各种感受、怀疑带到课堂上来。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宜过早评价,也不要急忙给出完整的答案,要突出耐心和等待,最好引导学生解答学生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各种不同意见和看法,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尊重,对那些独特的、新颖的见解和观点,要及时给予热情地鼓励和赞赏,即使是对一些错误观点也要在精神上给予肯定,然后再共同分析思维不合理的原因,让学生自悟自明。(三)、改革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这是培养问题意识的有效方法。有的人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就能达到目的,实际上这些流于形式的、只求数量的所谓“问题”,多数不具备问题的价值,实质上仍然是过去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问题”强加给学生,而应该采取科学多样的教学方式,精心设置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式”的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很有效的。因为这类教学法一般是按照“问题——探究——新问题——再探究”的循环往复的科学家研究的思路展开的。它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老师根据教学目标,或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或明确探究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提出多种假设或方案,初步分析其可行性。第二阶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相对独立地动脑动手,搜集和处理各种材料与信息,探讨问题的解决和任务的完成。第三阶段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思考、探究的成果,互相批判并归纳合理成果。(四)、教给学生质疑、提问的技巧,这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金钥匙。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中曾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可见,提问并不容易。学生不喜欢提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知道该怎样提,对提问的方式方法,内容叙述的要求等没有掌握。有时即使对某种现象产生了疑问,但害怕提的问题过于浅显或落俗而遭人讥讽,顾虑重重,就选择了沉默。所以,教师应当教给学生一些找问题或提问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五)、创设提问环境,养成提问习惯,这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催化剂针对学生问题意识弱化的现状,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努力来营造提问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提问习惯。比如设立“问题卡”,告诫每个学生产生的疑问或者在无意之中突现的新观点、新方法,要及时记录在“问题卡”或活页纸上,以便勤作思考或向别人求答。同时在教室的墙壁上,创设“你问我答”专栏。每个学生或教师可以随时将自己的问题张贴在专栏征答,也可以随时应答别人的提问。必须特别指出的是,教师既要象学生一样平等地参与进去,又要对学生的“问”与“答”及时给予评价,不要吝啬表扬和鼓励,即使对荒诞的提问和错误的应答也不能训斥和指责,要鼓励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鼓励学生多维思维、一问多答。对答案中的错误或不全的,要鼓励学生敢于指正或补充,真正形成一种平等、民主、活跃的问题意识氛围。另外,还可以在每堂课最后留几分钟让学生自由提问,或者让学生就某节和某单元出几个思考题、复习题,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出题考自己等。如果学生长期受这样的训练,问题意识就会逐步形成,从而不断地推动学生去思考,去创造。(六)善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这种“意识倾向”,是人的思想、精神的一种集中指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必然产生获取科学知识的强烈欲望,以至专心致志地学习,问题意识油然而生,促进学生能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高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一些具体的策略,尽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教学上要加强学科新旧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完全生疏的东西很难引起兴趣,而特别熟悉的内容又容易使人厌烦,也就不会产生问题意识。只有那些与已知的知识有联系,又能使人获得新知识的内容才容易引起人的兴趣。经验和研究表明,在有序的结构中去提取有序的知识必然是迅速而准确的,这是因为“问题意识”产生于“旧知识的锚桩上”其次,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要富于变化。如果教学的形式方法总是那样单调。就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也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便是一句空话。(七)重视观察和实验。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观察是学生萌发问题意识的首要因素。科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大脑所获得的信息,有80%一90%是通过眼睛和耳朵吸收进来的,即观察是指人通过眼、耳、鼻、舌、身感知客观事物,是人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不是盲目的、随意的。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我可在中人之上。”
可见,观察是问题的开始,没有对事物的观察,就不可能对事物提出问题,不可能提出新见解,也不存在技术创新、发明创造。生物学科的直观性很强,教师除了提供挂图、模型、标本、实物、录像等丰富的感性材料外,还应指导学生多接触动植物和大自然,留心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八)引导学生思考、联想,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相互影响、联系的诸多事物反映到人们头脑中,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联想,如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这种联想思维能根据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特点,进行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的思考,它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联想、思考、转化。例如学生在学习细胞核的结构时知道核仁是核糖体装配的场所,教师要引导学生联想,学生的大脑就会产生有关核仁的生理作用的问题意识:“核糖体的成分是什么?”“如何在核仁中装配的?”“为什么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会周期性消失和重建?”等等。只有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对事物的研究与探索,从不同的层次进行联想与思考,问题意识才能形成。所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眼前事物进行联想与思考,联想的越广泛,思考的越细致,问题意识越强烈,发现问题越深刻,提出问题也就越多,教学效果更为显著。 我一直认为课堂联想是学生形成问题意识的重头戏。要驾驭富有变幻的课堂联想,教师必须善于设疑,围绕教材内容的中心问题巧妙地进行教学过程设计,通过引疑、激疑、质疑,引导学生从观察、思考和联想,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产生强烈的问题情境意识,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链接。例如,高中《植物的激素调节》一节教学,教师课前要精心准备,运筹谋划,认真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①通过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预估学生可能想到的问题——植物的向性运动(幼苗的向光性生长、根的向重力性生长);实验材料能否更换等,或由学生联想而容易形成的模糊认识与错误——胚芽鞘尖端与叶芽,生长素的分布情况等。课堂上,教师应用具体的操作手段——多媒体课件,引路点化,把“戏”留给学生“唱”,让学生仔细地去观察和思考问题,进而大胆联想,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经过改造、重新组合构建出新的认知结构(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课后,教师还要围绕本节知识的巩固和引伸,进行变式练习的设计,预测学生对变换问题(如锡箔或云母对胚芽鞘的生长影响),进行联想和思考的各种情况,做好调控的准备。应该明白,强化问题观念,强化问题意识,不能简单等同多提问,应该是让学生自己探讨,积极思考,大胆联想,其目的不在于能够寻求正确答案,而在于激发学生对事物保持一种好奇心和敏感性,自觉形成问题意识的良好习惯,能够对问题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还有许多,但老师有意识的引导确是一种很有效的途径。比如那些不愿或不敢问问题的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可以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从而使潜在的、静态的问题意识转化为显在的动态的问题意识,发挥其作用和价值。就是那些没问题可问的学生,他们那种自发的、先天的,且带有一定盲目性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在老师的因势利导下,照样可以喷射出耀眼的火花。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也明显的感觉到,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所提高,他们不再满足于弄懂几个问题,也不再对教师和教材所说“照单全收”,而是会产生许多自己的想法,产生许多新的困惑。他们敢于争论,敢于怀疑和否定标准答案,因此在课堂上“一家之说”少了,“异口异声”
多了;下课后,围着老师问这问那的学生多了,老师可以“轻轻松松”地走出教室的机会少了……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发展。总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现代教育的目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以问题为中心,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发展,推动学生各方面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