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21 KB
- 6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一章绪论隧道分类:1、按用途分(常用分类方法)(1)交通隧道(2)水工隧道(3)市政隧道(4)矿山隧道2、按隧道长度分(公路隧道规范):(1)特长隧道:L>3000m(2)长隧道:3000m≥L>1000m(3)中长隧道:1000m≥L>500m(4)短隧道:L≤500m3、按断面面积分:(1)特大断面隧道:断面积在100m2以上(2)大断面隧道:断面积在50~100m2之间(3)中等断面隧道:断面积在20~50m2之间(4)小断面隧道:断面积20m2以下4、按隧道所处的地理位置划分:(1)山岭隧道(2)水底隧道(3)城市隧道第二章隧道的勘察1、隧道勘察的三个阶段:可行性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2、隧道勘察的主要方法:(1)收集研究既有资料(地形地貌、地质情况、区域水文情况、特殊地质、不良地质、植被及环境、地震资料、类似工程经验、其他资料)(2)调查与测绘自然概况;工程地质调查(*直接观测*访问群众);工程地质测绘(调查测绘的内容: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表水和地下水;特殊地质、不良地层;地震、工程经验;施工条件;施工方法)(3)勘探3、隧道勘察的主要手段:挖探、简易钻探、钻探、地球物理勘探4、地质勘察(1)可行性勘察目的是为可行性研究提供所需的地质资料。(2)初步勘察目的是为选择隧道方案作出工程地质论证(或条件);任务是选择隧道位置。内容主要有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特殊地质、不良地质。主要手段以调查和测绘为主,配合物探,并充分利用以往地质资料。(3)详细勘察目的是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对选定隧道位置详勘,为施工图设计服务。主要手段有坑探、钻探、物探。5、水文勘察隧道水文的两种现象:涌水、枯水(1)为了预测涌水,要通过对构造裂隙、地下水露头的调查,判明含水层、透水层、隔水层的范围及其与隧道的关系和影响程度;调查地下水的类型及其与地表水的相互补给关系,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规律;调查地下水的流量、流向及水质等。(划线部分为涌水调查内容)(2)枯水调查主要内容:地下水的利用状况、地下水季节性变化以及雨后变化、植被情况等。第三章隧道总体设计第一节隧道选址一、越岭隧道选址1、越岭隧道平面位置的选择(1)、垭口:当线路必须跨越分水岭时,分水岭的山脊线上总会有高程较低处,称之为垭口。(垭口是选定越岭隧道线路方案的控制点)(2)垭口选择着重考虑因素:①优先考虑在路线总方向上或其附近的低垭口,此时垭口在两侧具备有良好展线的横坡时,一般越岭隧道较短。②虽远离线路总方向,但垭口两侧有良好的展线条件,又不损失越岭高程的垭口。③隧道一般选在分水岭垭口两边河谷标高相差不多,并且两边河谷平面位置接近处。④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良好的垭口。(3)越岭隧道标高选择:①标高越高,隧道长度越短,相应施工工期也短,但两端展线长度增加,且线路拔起高度大,运营条件差,线路通过能力降低;②标高方案时运营条件的改善和通过能力的提高,但低标高隧道则与之相反,施工难度增加,施工期较长。
因此,但必须进行地形、地质、施工、运营、经济等多种因素综合比较确定最优隧道标高。2、傍山隧道的选址(1)傍山隧道选择着重考虑因素:①傍山隧道在埋深较浅的地段,一定要注意洞身覆盖厚度问题。②考虑河岸冲刷对山体和洞身稳定的影响。③考虑既有建筑物对洞身稳定的影响。④线路沿山嘴绕行应与直穿山嘴的隧道方案进行比较。(2)不良地质段的隧道位置选择:不良地质系指滑坡、错落、崩塌、岩堆、危岩、落石、岩溶、陷穴、泥石流、流砂、断层、涌水及第四纪堆积层等不良地段。(书上是:滑坡、错落;松散堆积层;泥石流)(3)隧道洞口位置的选择一般原则和要求:⑴洞口应尽可能地设在山体稳定、地质较好地下水不太丰富的地方;⑵洞口不宜设在垭口沟谷的中心或沟底低洼处,不要与水争路;⑶洞口应尽可能设在线路与地形等高线相垂直的地方,使隧道正面进入山体,洞门结构物不致受到偏侧压力;⑷、当线路位于有可能被淹没的河滩上或水库回水影响范围以内时,隧道洞口标高应在洪水位以上。⑸、为洞口稳定和安全,边坡及仰坡均不宜开挖过高,不使新开出的暴露面太大。⑹、若洞口附近遇有水沟或水渠横跨线路时,应慎重处理,设置桥涵净空不宜太小,以免后患。⑺、若洞口前方岩壁陡立,基岩裸露,此时,最好不刷动原生坡面;⑻、洞口以外应当留有生产活动的场所。第二节隧道的几何设计1、隧道平面设计隧道平面线形,一般采用直线、避免曲线。如必须设置曲线时,应尽量采用大半径曲线,并确保视距要求。2、隧道纵面设计(1)控制隧道纵坡大小的主要因素:①通风问题②排水问题③行车安全性④施工作业效率(2)隧道规范要求纵坡应不小于0.3%(排水),并不大于3%(排气)(但是过江或水底隧道不遵循)3、隧道净空断面与横断面设计(1)隧道净空:隧道衬砌的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包括隧道建筑界限、通风及其他所需的断面积。(2)建筑限界:是为保证隧道内各种交通的正常运行与安全,而规定的一定宽度和高度规范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的空间界限。(3)墙效应:隧道边墙给驾驶员带来唯恐与之冲撞的心理影响。(4)隧道行车限界:保证隧道中行车安全,在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任何物体不得侵入的限界(5)紧急停车带的设置间距不宜大于750m。第三节衬砌内轮廓线及几何尺寸拟定(1)隧道衬砌:它是一种超静定支护结构,是隧道的主体建筑物(2)衬砌断面设计主要解决内轮廓线、轴线和厚度三个问题。(3)衬砌断面:①衬砌内轮廓线:是衬砌的完成线,在内轮廓线之内的空间为隧道的净空断面。②衬砌外轮廓线:指为保持净空断面的形状,衬砌必须有足够的厚度(或称最小衬砌厚度)的外缘线。该线又称为最小开挖线。③实际开挖线:为保证衬砌外轮廓,开挖时往往稍大,尤其用钻爆法开挖时,实际开挖线不可避免的成为不规则形状。第三章隧道围岩工程性质、分级与围岩压力第一节概述1、隧道与建筑同是地面的结构体系,但它们在存在的环境和力学作用机理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2、(1)围岩压力:是指隧道开挖后,围岩作用在隧道支护上的压力,是隧道支撑或衬砌结构的主要荷载之一。其性质、大小、方向以及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对正确地进行隧道设计与施工有很重要的影响。(2)地质环境:隧道工程所赋存的地质环境的内涵很广,包括地层特征、地下水状况、开挖隧道前就存在于地层中的原始地应力状态、地温梯度等。第二节隧道围岩的工程性质1、隧道围岩:是指隧道周围一定范围内,对隧道稳定性能产生影响的岩体2、围岩的工程性质包括三个方面: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力学性质。
2、岩体的变形性质:(1)岩体的受压变形:(1)压密阶段(OA)(2)弹性阶段(AB)(3)塑性阶段(BC)(4)破裂和破坏阶段(CD)容易看出岩体并非单纯的弹性体或者塑性体,而是复杂的弹塑性体(2)岩体的剪切变形三种方式:A.沿结构面滑动;B.结构面不参与作用,沿结构体岩石断裂;C.在结构面影响下,沿岩石剪断。3、岩体的强度包括: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4、破坏准则:摩尔库伦准则5、隧道围岩失稳破坏:脆性破坏、块状运动、弯曲折断破坏、松动解脱、塑性变形和剪切破坏第三节隧道围岩分级及其应用1、隧道围岩分级是正确惊醒隧道设计与施工的基础。我国隧道围岩分级主要分六级,其中I~V级为岩质围岩,IV~VI级为土质围岩。2、隧道围岩分级的因素指标及其选择:⑴单一的岩性指标A.岩石的抗压和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物理力学参数岩石质量指标分级认为:90%5m,取i=0.1。习题:某公路隧道进口30米处围岩是V级,容重25kN/m3,开挖断面宽度12米,隧道上覆岩体厚度8米,试计算并判断该处隧道属深埋还是浅埋?⑵浅埋隧道围岩松散压力的计算①深、浅埋隧道的判定原则Hp=(2~2.5)hq式中:Hp—深浅埋隧道分界深度;hq—荷载等效高度,按下式计算:hq=q/γq—深埋隧道竖向均布压力kN/m2;γ—围岩容重(kN/m2)。在矿山法施工的条件下I~Ⅲ级围岩取Hp=2hqⅣ~Ⅵ级围岩取Hp=2.5hq第五节影响围岩稳定性的因素
1、地质因素的影响⑴岩土体结构状态⑵岩石的工程性质⑶地下水的作用和影响⑷围岩的初应力状态2、设计和施工因素(人为因素)⑴隧道的形状和尺寸⑵支护方法及时间⑶施工方法⑷隧道的埋深第五章隧道结构构造第一节洞身衬砌与洞门构造1、洞身衬砌的类型:形状类型:直墙衬砌;曲墙式衬砌;偏压衬砌;喇叭口衬砌;圆形断面衬砌;矩形断面衬砌组合类型:喷锚衬砌;复合衬砌2、洞门:洞门是隧道两端的外露部分,也是联系洞内衬砌与洞口外路堑的支护结构。3、洞门类型(1)端墙式洞门:适用于岩性较好的稳定的围岩;(2)翼墙式洞门:适用于地质较差的围岩以及需要开挖路堑的地方;(3)削竹式洞门:洞门岩层坚硬、整体性好、节理不发育,且不易风化,路堑开挖后仰坡极为稳定,并没有较大的排水要求;(4)遮光棚式洞门:当洞外需要设置遮光棚时。第三节明洞1、明洞:采用明挖法修筑的隧道结构2、明洞具有地面、地下建筑物的双重特点,既作为地面建筑物用以抵御边坡、仰坡的塌方、落石、滑坡、泥石流等病害,又作为地下建筑物用于在深路堑、浅埋地段不适宜暗挖隧道时,取代隧道的作用。3、明洞常用类型:拱形明洞和棚式明洞。第四节隧道的防水与排水1、采取“截、堵、排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2、(1)截水措施:在地表水上游设截水导流沟;地下水上游设泄水洞或洞外井点降水;(2)堵水措施:喷射混凝土堵水、塑料板堵水、混凝土衬砌堵水;(3)排水措施:利用盲沟、泄水管、渡槽、中心排水沟或排水侧沟等,将水排出洞外。第六章隧道结构计算第一节概述1、弹性抗力:衬砌在受力过程中的变形,一部分结构有离开围岩形成“脱离区”的趋势,另一部分压紧围岩形成所谓“抗力区”,在抗力区内,约束着衬砌变形的围岩相应地产生被动抵抗力2、局部变形理论:是以温克尔(E.Winkler)假定为基础的。它认为应力和变形之间呈线性关系,即为围岩弹性抗力系数3、共同变形理论把围岩视为弹性半无限体,考虑相邻质点之间变形的相互影响。第二节隧道结构上得荷载类型第三节半衬砌的计算1、半衬砌:拱圈直接支承在坑道围岩侧壁上时,称为半衬砌。第四节曲墙式衬砌计算1、假定(1)上零点b(即脱离区与抗力区的分界点)与衬砌垂直对称中线的夹角假定为(2)下零点a在墙脚(3)最大抗力点h假定发生在最大跨度处附近,计算时一般取为简化计算可假定在分段的接缝上。ha段:bh段:(4)抗力图形的分布假定为二次抛物线
第七章隧道的喷锚支护第一节概述1、现代支护理论①一切方法、手段和措施都围绕围岩稳定为目的;②支护与围岩视作统一的复合体,支护和围岩共同作用;③在复合体中,围岩是承载主体,最大限度的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同时也要发挥支护结构的承载能力;④凭借现场试验和监测手段,划定围岩级别,获得力学参数,指导施工;⑤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力学特征的围岩,灵活采用不同支护方式和相应的力学计算模型。2、新奥法三大支柱:喷射混凝土、锚杆、现场监控。3、锚杆支护的特点:⑴及时性:喷射砼,如早强,能迅速给围岩提供支护抗力;⑵粘贴性:喷射砼与围岩能全面密贴粘结,粘结力一般可达70kg/cm3;⑶柔韧性:容易调节围岩变形,可控制围岩塑性变形适度发展,发挥自承能力;⑷深入性:锚杆可深入围岩一定深度加固围岩,形成承载圈;⑸灵活性:支护类型、参数、数量可灵活调整。⑹封闭性:可阻止水对围岩的侵蚀而引起风化等。第三节喷锚支护的力学作用1、锚杆支护结构的作用:(1)联接作用;(2)减跨作用;(3)组合作用;(4)整体加固作用数根中性轴(轴向应力变化复杂)一根中性轴(轴向应力规律性好)联接与减跨组合整体加固第四节支护与围岩共同作用的力学原理1、第一次衬砌:喷锚联合支护不同于传统的开挖、支撑、模注衬砌的施工方法,它是将隧道全断面一次掘出,在开挖洞室的同时,尽可能迅速地连续观测围岩的位移和变形,并以及时的喷锚作为临时支护,称其为第一次衬砌。2、所谓“及时”,对差得围岩是指“尽快”,对好得围岩是指“适时”。3、围岩支护特性曲线较佳的支护工作点应当在D点以左,邻近D点处,如图E点。第五节喷锚支护施工原则(1)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围岩不出现有害松动;(2)使围岩变形适度发展,最大限度发挥围岩自承能力;(3)保证喷锚支护与围岩形成共同体;(4)选择合理的支护类型与参数并充分发挥其功效;(5)采取正确的施工方法;(6)依据现场检测数据指导施工。第八章隧道施工方法1、新奥法施工流程图及施工过程主要作业p1572、基本施工方法:(1)全断面法:按照隧道设计轮廓线一次爆破成型的施工方法。(适用于I-III级围岩)(2)台阶法(3)分部分开挖法3、炮眼布置: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4、新奥法施工预支护技术:(1)超前锚杆、小钢管(2)管棚(3)超前小导管注浆(4)预注浆加固围岩初期支护:(1)喷射混凝土(2)锚杆(3)钢支撑(4)喷锚支护5、隧道施工中的不良地质类型:溶洞、断层、松散地层、流沙、黄土、膨胀土围岩、岩暴、瓦斯地层6、岩溶地段隧道常用处理溶洞的方法,有“引、堵、越、绕”四种引:遇到暗河或溶洞的水流,宜排不宜堵。引即是通过暗管、涵洞、小桥等将水引流,排出洞外。堵:对已停止发育、跨径较小,无水的溶洞,可根据其与隧道相交的位置及其充填情况,采用混凝土、浆砌片石或干砌片石予以回填封闭;或加深边墙基础,加固隧道底部。
越:当隧道一侧遇到狭长而较深的溶洞,可加深该侧的边墙基础通过。绕:在岩溶区施工,个别溶洞处理耗时且困难时,可采取迂回导坑绕过溶洞,继续进行隧道前方施工,并同时处理溶洞,以节省时间,加快施工进度。绕行开挖时,应防止洞壁失稳。7、其他隧道的施工方法:(1)明挖法;(2)盾构法;(3)掘进机法;(4)沉管法第八章隧道通风与照明1、通风的目的:(1)对有害气体(主要是CO)进行稀释,保证隧洞内卫生条件;(2)对烟雾进行稀释,保证隧洞内行车安全;(3)对异味惊醒稀释,极高隧道内行车的舒适性。2、隧道通风方式:A.自然通风:LN<(双向车道)或LN<(单向车道)(其中L是隧道长度(m),N是隧道的设计交通量(辆/h))B.机械通风:(1)全射流纵向通风(2)集中排风的纵向式通风(3)排风组合式纵向通风(4)横向通风(最好但造价最高)(5)半横向通风第十章隧道工程质量检测1、公路隧道的常见质量问题:①衬砌渗漏;②衬砌开裂;③限界受侵;④结合部不密实;⑤通风照明不良2、隧道检测:A.材料检测:(1)防排水材料检测(2)支护材料检测(3)衬砌材料检测B.施工检测:(1)施工质量检测(2)施工监控检测C.环境检测:(1)施工环境检测(2)运营环境检测第十一章隧道常见病害与预防常见病害:水害;衬砌裂损;冰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