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8.00 KB
- 62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滨河某路(K4+850~K7+330)改扩建工程施工图设计(方案一)学号:姓名:专业:系别:指导教师:二○年月
摘要本设计为天津市西南部地区滨河路K4+850至K7+330路段,设计等级为二级公路,设计时速为60km/h。论文中对整个设计过程的思路、设计数值、参考依据都做了详细的说明。该论文融合了文字说明和计算说明。主要内容包括:平面线形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横断面设计、路面结构设计、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平面线形维持原线形基本不变;纵断面设计包括地面高程、设计高程、填挖深度和竖曲线要素;确定标准横断面绘出每桩地面线及横断面图;最后根据交通量资料及路面设计规范,确定路面设计方案。整个设计过程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进行。通过对二级公路改扩建的设计,掌握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的应用,以及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熟悉道路的设计过程,强化我们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工程设计能力。关键词:路线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路面设计
ABSTRACTThisthesisintendstodesignaSecond-classroadfromK4+850toK7+330inthesouthwestareaofTianjinCity.Thedesignspeedvolumeis60km/h.Inthisthesis,itexplainsthedesign"sthread,designvalueandthebasisofreferences.Thethesisisconsistedoftwoparts:theliteralinterpretationandcalculationspecification,whichincludethedesignofflatalignment,verticalalignment,cross-sectional,pavementstructure,trafficengineeringandroadfacilities,theplanofconstructionmanagementandsoon.Horizontalalignmenttomaintaintheoriginallinearinvariant;Verticalsectiondesigniscomprisedofroadelevation,designelevation,depthofdigandfillandrequisitesforverticalcurve;Contentsofhorizontalsectiondesignarefixingstandardhorizontalsection,mappingeverygroundlineandhorizontalsection;Atlastmakeablueprintaccordingtotrafficinformationandroaddesignrules.Thewholeprocessofthedesigniscarriedoutaccordingtothecriterionofnation.Our understanding of fundamentals knowledge and skills is enhanced and improved by designing the second-grade highway extension, grasping the application of Hint(CAD) software and getting familiar with the process of road design with learne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o is our ability in designing engineering projects and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KEYWORDS:routedesign;profiledesign;ceoss-sectionaldesign;pavementdesignv
目录摘要iABSTRACTii目录iii1绪论12道路线形设计22.1线形设计的要求22.2主线平面设计32.2.1道路中线的选择32.2.2平面线形的交点设计法32.2.3道路中线的绘制32.3本章小结53纵、横断面设计63.1纵断面设计63.1.1纵断面设计要求63.1.2纵断面地面高程数据的输入63.1.3纵断面动态拉坡设计73.1.4路线纵断面图绘制103.2横断面设计103.2.1横断面设计原则103.2.2横断面组成及要素的确定113.2.3路拱与横坡143.2.4缘石143.2.5横断面绘图143.3本章小结154路面结构设计164.1路面结构设计的原则16v
4.2交通分析164.2.1标准轴载及轴载当量换算174.2.2累计标准当量轴次204.2.3交通等级214.3路面结构设计224.3.1结构组合与材料的选取224.3.2抗压模量与劈裂强度234.3.3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244.3.4设计指标的确定244.3.5设计资料总结264.3.6确定石灰土层厚度264.3.7层底拉应力验算284.3.8确定采用的路面结构方案324.3.9其他技术措施324.4本章小结325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335.1沿线设施335.1.1交通安全设施335.1.2交通管理设施335.1.3附属设施335.2交通标志335.2.1设置原则345.2.2标志分类345.2.3标志的设置355.3交通标线355.3.1交通标线的分类365.3.2标线的标划365.4本章小结386绿化39v
6.1一般规定396.2绿化带的设置396.3注意事项406.4本章小结407施工组织设计417.1编制说明417.1.1编制依据417.1.2编制原则417.1.3编制说明417.2工程概况417.3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427.3.1施工部署427.3.2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437.4质量保证措施体系及措施467.4.1质量目标467.4.2组织保证措施467.4.3施工质量技术保证措施477.5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477.5.1安全目标477.5.2安全保证体系477.5.3安全保证措施477.6环境保护体系及措施487.6.1环保管理体系487.6.2环境保护组织措施487.7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497.7.1工期保证体系497.7.2工程进度计划保证措施497.8本章小结50结论51v
致谢52参考文献53v
1绪论公路交通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公共基础设施。公路建设的发展速度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的30多年,是我国历史上公路发展速度最快、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时期。我国公路建设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公路等级也在不断的提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机动车拥有量迅速增加,部分公路路段的通行能力明显不能满足交通量的需求。为了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确保区域内交通运输的安全、畅通,对原有道路进行改扩建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在国外,不管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着各自的发展状态,但是不管是何种发展状态,出于政治、经济、国防等方面的需要,都在一定时期内规划建设国家公路的发展。发达国家以完善、维护和提高现有路网和通行能力为主,发展中国家则是普及和提高相结合,在增加公路通车里程的同时,大力提高干线公路的技术水平。在发达国家,环境与公共关系对道路改建项目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的体现出来。国外研究越来越多的侧重于扩建项目如何减少对自然环境和公众生活的影响,如何与公众有效的沟通,如何利用先进技术参与工程等问题,在改扩建项目的方案比选上技术已经日臻成熟。本次毕业设计通过对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的应用,对《路基路面工程》、《工程制图》及其它有关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滨河路某一段的改扩建工程施工图设计。设计的目的和意义主要是锻炼我们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查阅资料及相关规范的选择和运用的能力,使各方面的知识系统化,实践化,并培养我们应用纬地三维道路cad系统绘图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编制设计书的能力。同时通过对现有的三级滨河路改扩建为二级公路的平面,横、纵断面,路基和路面结构的设计,使理论实际化,提高综合能力,为自己走向工作岗位后尽快适应社会工作奠定基础。52
2道路线形设计道路中线在平面上的水平投影称为道路平面线形,它反映着道路的走向。平面线形的选定首先要熟悉地形图和所给的原始资料,分析其地貌、高差、河渠、耕地、建筑物等的分布情况。然后确定平面位置与线形:交点位置(里程桩号、间距、偏角或坐标);确定平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长度;平面线形设计:线形要素的组合;路线里程桩号计算及逐桩坐标计算;平面视距的确定与保证。2.1线形设计的要求道路线形宜由直线、平曲线组成,平曲线宜由圆曲线、缓和曲线组成。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是路线平面设计中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设计时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地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加宽等。实践证明,直线长度过长或过短、曲线与直线、曲线与曲线配置的不适当也会导致行车事故,降低通行能力,造成行驶时间和运营费用的损失以及破坏与自然景观的协调。一般来说,道路线形设计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1.道路线形设计必须满足《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的要求。2.道路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力求平顺,转折不要过多过急。本设计路段长2.48km,共设有6个弯道。为了避免给驾驶者造成不便,设计时应控制圆曲线的最小半径,并在直线与圆曲线间插入了足够长的缓和曲线。3.道路平面线形要与地形、地物、水文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本次设计的道路是村镇段,道路一侧低洼,有大量的田地,另一侧有住宅、医院、车站等,地势平坦。4.行驶力学上的要求是基本的,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应尽量满足。对于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为60km/h时,停车视距应大于或等于70m。5.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间过短会使驾驶操纵来不及调整,且方向盘操作过于频繁,不利于安全行车。6.应根据道路等级合理地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入口、停车场出入口、分隔带断口、公共交通停靠站位置等。52
2.2主线平面设计本次设计对滨河路K4+850至K7+330段道路进行升级改造,根据滨河路现状道路情况以及道路的交通状况确定,维持原路线形基本不变。2.2.1道路中线的选择由于此段道路右侧有大量的住宅,而左侧大部分为路堤,路堤下有大量的田地,扩建时为了减少拆迁量且便于施工,从而决定将道路中心线向左侧偏移,右侧的路面边缘线几乎与原道路边缘一致。根据标准横断面的设计数据,道路的设计宽度为32米。找到原有道路的中线,向左侧偏移11.25m,以得到设计道路的中线。2.2.2平面线形的交点设计法在纬地道路设计辅助系统中平面的设计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即曲线设计法和交点设计法,前者适用于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平面线位设计,而后者适用于公路主线的设计。根据本设计的具体情况采用交点设计法。设计前,首先根据原有道路找到的中心线。找到每段直线的交点,加上起点(交点0)和终点(交点7)共八个交点。首先拾取起点,然后插入后面的7个交点,点击鼠标右键,系统返回主对话框中。通过移动横向滚动条,分别给每个交点设置平曲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并根据需要先选择交点的计算模式,输入已知参数并进行各种接线反算。在计算成功的情况下,点“计算绘图”按钮实时显示路线平面图形。试算过程中要注意对话框右侧“数据显示”中的内容,以控制整个平面线形设计和监控试算结果。2.2.3道路中线的绘制1.圆曲线半径的确定,必须能够保证汽车以一定的车速安全行驶。选用曲线半径时,应充分注意地质,水文条件,使曲线既能更好的吻合地形,减少工程。2.在确定圆曲线半径时,应注意:(1)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极限最小平曲线的4~8倍。(2)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应采用大于或接近于一般最小半径的圆曲线半径。52
(3)前后线形要素相协调,构成连续、均衡的曲线线形,是平面线形指标逐渐过渡,避免出现突变。(4)同纵断面线形相配合,必须避免小半径曲线和陡坡相重合。3.为保证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圆曲线的长度也宜有3s的行程。不能满足时,应考虑增大圆曲线半径或减少缓和曲线的长度;条件受限时,可将缓和曲线在曲率相等处直接相连。4.按照《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有如下规定:(1)圆曲线最小半径如表2-1所示。一般情况下应采用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值;当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设超高最小半径的一般值;当地形条件特别困难时,可采用设超高最小半径的极限值。表2-1圆曲线最小半径设计速度(km/h)100806050403020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1600100060040030015070设超高最小半径(m)一般值6504003002001508540极限值400250150100704020(2)平曲线与圆曲线最小长度应符合表2-2的规定。表2-2平曲线与圆曲线最小长度设计速度(km/h)100806050403020平曲线最小长度(m)一般值2602101501301108060极限值17014010085705040圆曲线最小长度(m)85705040352520(3)缓和曲线应采用回旋线,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应符合表2-3的规定。当设计速度小于40km/h时,缓和曲线可采用直线代替。表2-3缓和曲线最小长度设计速度(km/h)100806050403020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8570504535252052
(4)当圆曲线半径小于上表2-1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在圆曲线范围内应设超高。最大超高横坡度应符合表2-4的规定。表2-4最大超高横坡度设计速度(km/h)100,8060,5040,30,20最大超高横坡(%)6425.选用数据的检验本设计的设计速度为60km/h,输入设计数据后通过纬地系统的试算与规范的比较有以下结论:(1)查表2-1得知:圆曲线的最小半径的一般值为300m,极限值为150m,本路线设有六个弯道,即有六段圆曲线,半径依次为:650m,200m,150m,550m,600m,150m。比较最小的圆曲线的半径为150m。因此,满足要求。(2)查表2-2得知:平曲线的最小长度的一般值为150m,极限值为100m。本路线的六个曲线长度分别为:196.8351m,193.9889m,193.8499m,214.0458m,224.4333m,349.6302m,比较最小长度为193.8499m,大于一般值150m,满足要求。(3)查表2-3得知: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50m,而设计中缓和曲线长度分别为70m,60m,50m,70m,80m,100m,180m,通过比较均满足要求。6.道路中线的绘制:通过以上数据的设计及验算,所有数据均符合规范要求。点击“控制”,输入起点桩号K4+850,并选择绘制百米桩、里程碑,选择每隔50m为一个桩号,绘制道路中线。2.3本章小结本章主要对道路平面线形设计的要求和设计方法做了详细的介绍。通过论述纬地CAD软件的应用过程,利用交点设计法在保持原道路线形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初选道路线形,然后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中对于平面线形设计的要求,完成了新线形的设计,所有涉及数据通过检算满足设计要求。52
3纵、横断面设计纬地系统开发了专门的纵、横断面地面线数据输入程序,将数据输入完毕后即可根据数据绘制纵、横断面地面线。纬地系统还可自动检查,将许多类似键入手误、桩号不匹配、桩号顺序颠倒、格式不符等错误排除在数据录入阶段。3.1纵断面设计沿着道路中线竖直剖切然后展开即为路线纵断面,它反映自然地形和设计路线在竖直断面上的几何形状、位置、尺寸。纵断面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工程经济性等,研究起伏空间线几何构成的大小及长度,以便达到行车安全迅速、运输经济合理及旅客感觉舒适的目的。3.1.1纵断面设计要求纵断面线形设计应根据道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考虑路基稳定、排水、工程量等要求,对纵坡的大小、长短、竖曲线半径大小以及与平面线形的组合关系等进行综合设计。设计有如下要求:1.线型平顺。设计坡度平缓,坡段较长,起伏不宜频繁,在转坡处以较大半径的竖曲线衔接。2.路基稳定、土方基本平衡。3.尽可能与相交的道路、广场和沿路建筑物的出入口有平顺的衔接。4.道路及两侧街坊的排水良好。道路路缘石顶面应低于街坊地面标高及道路两侧建筑物的地坪标高。5.考虑沿线各种控制点的标高和坡度的要求。包括如相交道路的中心线标高,与铁路交叉点的标高,河岸坡度和河流最高水位、桥涵立交的标高等。3.1.2纵断面地面高程数据的输入在纬地系统中找到“纵断面输入”选项,进入对话框。在“文件”菜单“设定桩号间隔”52
设定按50m间距提示下输入桩号,并依次输入桩号为K4+850至K7+330之间,道路中线上每隔50m,所有点地面高程。输入过程中,系统会自动检查输入的每一桩号的顺序,错误时会自动提示。浏览检查全部纵断面数据,确定无误后存盘。由于纵断面数据为纯文本格式,本设计过程首先使用Excel文本编辑器进行桩号和高程的输入,方便快捷,输入完成后保存为断面线文件,添加到纬地项目管理器中。3.1.3纵断面动态拉坡设计纬地系统在自动绘制拉坡图的基础上,支持动态交互式拉坡与竖曲线设计。可实时修改变坡点的位置、标高、竖曲线半径、切线长、外距等参数;对大、中型桥梁等主要纵坡,受控处系统可自动提示控制标高和相关信息。1.纵断面拉坡步骤(1)准备工作在纵断面设计数据文件存在的前提下,通过“纵断面设计”进入纵断面拉坡设计主对话框。系统自动读入并进行计算显示相关信息。第一次点按“计算显示”按钮,在当前屏幕图形中绘出全线的纵断面地面线、里程桩号和平曲线变化,同时屏幕图形下方也会对应显示一栏平曲线变化图,为在屏幕上进行拉坡设计作准备。(2)选择变坡点通过选择纵断面设计对话框中选点的方式,选择路线的起点设计桩号与高程,在对话框中输入桩号和高程的准确值来确定路线纵断面的设计起点位置。通过“插入”增加下一个变坡点,以填挖相近的原则,在图形中选择适当的变坡点的位置。(3)确定竖曲线当变坡点的位置确定好后,通过竖曲线的计算功能来进行竖曲线的设计。选择已知竖曲线的半径的计算模式,按照规范要求分别输入各个变坡点的半径值。单击计算显示,前纵坡、后纵坡、竖曲线长的数据显示在对话框的右侧,检查数据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确认无误后,保存纵断面设计数据,纵断面设计结束。2.纵断面拉坡数据的选择52
确定设计高程时,应根据规范规定公路的最大纵坡、限制坡长、纵坡折减、合成坡度等,并结合路线起终点、桥隧、交叉口、沿溪线水位等控制点和经济点的高程,确定出公路路线纵断面设计线。设计线必须满足技术标准,又尽可能照顾平纵面线形的协调,同时还是最经济的设计。纵断面设计时,在直线的坡度转折处为平顺过渡要设置竖曲线,按坡度转折形式的不同,竖曲线有凸有凹,其大小用半径和水平长度表示。高程纵断面设计线不宜太碎,应保证最小坡长要求,变坡点位置应选择在整10m桩号上。纵断面坡度、竖曲线的半径及竖曲线的长度均应符合国家规范的要求。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有如下规定:(1)机动车道最大纵坡应符合表3-1的规定,对于改建道路、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可采用最大纵坡极限值。表3-1最大纵坡设计速度(km/h)100806050403020最大纵坡(%)一般值3455.5678极限值45678(2)最小纵坡度与雨量大小、路面种类有关。路面越粗糙,最小纵坡越大,反之则可小些。道路最小纵坡不应小于0.3%;当遇特殊困难纵坡小于0.3%时,应设置锯齿形边沟或采取其他排水设施。(3)道路坡道的长度与道路的等级要求和车辆的爬坡能力有关,不宜太长,但也不宜太短。一般最小长度也应不小于相邻竖曲线切线长度之和。纵坡的最小坡长应符合表3-2的规定。表3-2最小坡长设计速度(km/h)100806050403020最小坡长(m)2502001501301108560(4)为使路线平顺,行车平稳,必须在路线竖向转坡点处设置平滑的竖曲线将相邻直线坡段衔接起来。竖曲线宜采用圆曲线,竖曲线最小半径与竖曲线最小长度应符合表3-3规定。一般情况下应大于或等于一般值;特别困难时可采用极限值。表3-3竖曲线最小半径与竖曲线最小长度52
设计速度(km/h)100806050403020凸形竖曲线(m)一般值10000450018001350600400150极限值650030001200900400250100凹形竖曲线(m)一般值4500270015001050700400150极限值300018001000700450250100竖曲线长度(m)一般值210170120100906050极限值85705040352520(5)本设计的设计速度为60km/h,设计路段内共设有四处变坡点:1)边坡点0(起点):桩号为K4+850,高程为1866.30m,竖曲线类型为凹形竖曲线,后纵坡为0.7818%。2)变坡点1:桩号为K5+950,高程为1874.90m,半径R=18000m,竖曲线类型为凹形,前纵坡为0.7818%,后纵坡为1.4925%,竖曲线长L=127.9228m,变坡点间距1100m,前直坡段长1036.0386m,后直坡段长551.1566m,竖曲线起点为K5+886.039,竖曲线终点为K6+013.961。3)变坡点2:桩号为K6+630,高程为1885.049m,半径R=14000m,竖曲线类型为凹形,前纵坡为1.4925%,后纵坡为2.4194%,竖曲线长L=129.764m;变坡点间距660m,前直坡段长551.1566m,后直坡段长635.118m,竖曲线起点为K6+565.118,竖曲线终点为K6+694.882。4)变坡点3(终点):桩号为K7+330,高程为1901.9847m,竖曲线类型为凸形竖曲线,前纵坡为2.4194%,变坡点间距为700m。根据规范要求,比较以上数据和表3-3的规定,得出选取的竖曲线的拉坡设计满足的要求。3.1.4路线纵断面图绘制纵断面拉坡设计完成后,进行纵断面图的绘制。打开纵断面设计绘图的对话框搜索到起始桩号和终止的桩号,选择好要绘制的参数后,点击“批量绘图”,系统便自动分页绘制出了纵断面图。52
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地面线,它是根据中线上各桩号的高层而点绘的一条不规则的折线,反映了沿着中线地面的起伏变化的情况;另一条是设计线,它是经过技术上,经济上以及美学上等多方面比较后定出的一条具有规则形状的几何线。纵断面设计线是由直线和竖曲线组成。直线有上坡和下坡,是用高差和水平长度表示的。本设计的纵断面图包含了里程桩号、设计高程、地面高程、直曲线、填挖高度、和竖曲线等数据。纵断面图反映了设计道路的地面高程起伏变化,是道路纵断面设计的主要成果,也是道路设计的重要技术文件之一,把道路的纵断面图与平面图结合起来,就能准确地定出道路的空间位置。3.2横断面设计道路的横断面,是指中线上各点的法向切面,它是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所构成的。其中横断面设计线包括行车道、路肩、分隔带、边沟边坡、截水沟、护坡道以及取土坑、弃土堆、环境保护等设施。城市道路的横断面组成中,还包括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化带、分车带等。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还有变速车道、爬坡车道等。而横断面中的地面线是表征地面起伏变化的那条线。路线设计中所讨论的横断面设计只限于与行车直接相关的那一部分,即各组成部分的宽度、横向坡度等问题,所以有时也将路线横断面设计称作“路幅设计”。3.2.1横断面设计原则公路横断面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尺寸要根据设计交通量、交通组成、设计车速、地形条件等因素。在保证必要的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与通畅前提下,尽量做到用地省、投资少,使道路发挥其最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道路横断面的布置及几何尺寸应能满足交通、环境、城市面貌等要求,横断面设计应满足以下一些原则:1.设计应根据道路类别、道路等级、服务功能、行车要求和当地自然条件,在规划红线宽度范围内合理布设。并综合考虑施工、养护和实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精心设计,既要坚实稳定,又要经济合理。52
2.横断面设计应满足远期交通功能需要。分期修建时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并应预留管线位置,控制道路用地,给远期实施留有余地。城市建成区道路不宜分期修建。3.对现有道路改建应采取工程措施与道路交通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布设横断面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保障交通安全。3.2.2横断面组成及要素的确定1.横断面布置横断面可分为单幅路、两幅路、三幅路、四幅路及特殊形式的断面。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城市主干路宜采用四幅路或三幅路;次干路宜采用单幅路或两幅路,支路宜采用单幅路。本设计的横断面采用三幅路的形式,中间为双向行驶的机动车道,两侧设置分隔带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隔,使行车更加安全,分隔带外侧为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2.横断面的组成道路横断面的组成应根据道路等级、设计速度、地形、气候、地质等条件来确定,以保证道路的交通安全、通行能力、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本次设计的道路是城市主干道,横断面组成主要包括:行车道、分隔带、人行道、路肩、边坡、排水设施等。3.横断面要素的确定横断面要素的确定主要是确定组成公路路幅的各部分的几何尺寸,在实际设计中,一般是根据公路等级和交通量的大小,参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中各级公路路基横断面来确定,同时结合当地交通规划和有关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1)机动车道宽度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应包括车行道宽度及两侧路缘带宽度,单幅路及三幅路采用中间分隔物或双黄线分隔对向交通时,机动车道路面宽度还应包括分隔物或双黄线的宽度。机动车道宽度要符合表3-4的规定。表3-4一条机动车道最小宽度52
车型及车道类型设计速度(km/h)>60≤60大型车或混行车道(m)3.753.50小客车专用车道(m)3.503.25本设计采用双向两车道,路幅形式采用三幅路,机动车道总宽度为15.5m。双黄线的宽度采用0.5m,其中单条黄线宽为0.15m,两标线间隔0.2m。靠近路中线的一侧机动车道宽度采用3.75m,外侧的机动车道宽度采用3.5m,路缘带的宽度采用0.25m。(1)非机动车道宽度:非机动车专用道路面宽度应包括车道宽度及两侧路缘带宽度,单向不宜小于3.5m,双向不宜小于4.5m。一条非机动车道宽度见表3-5。表3-5一条非机动车道宽度车辆种类自行车三轮车非机动车道宽度(m)1.02.0本设计采用两条非机动车专用道路,左侧非机动车道宽度采用3.5m,右侧采用4.5m。(3)路侧带1)人行道宽度的确定人行横道必须满足行人安全顺畅通过的要求,并应设置无障碍设施。人行道最小宽度应符合表3-6的规定表3-6人行道最小宽度项目人行道最小宽度一般值最小值各级道路3.02.0商业或公共场所集中路段5.04.0火车站、码头附近路段5.04.0长途汽车站4.03.052
本设计路段左侧多为田地,行人稀少,不设人行道,右侧有医院、汽车站等场所,人行道宽度采用3.0m。2)分车带宽度的确定分车带按其在横断面中的不同位置及功能,可分为中间分车带(简称中间带)及两侧分车带(简称两侧带),分车带由分隔带及两侧路缘带组成。本设计分车带与绿化带相结合设置形式,并包括照明灯柱、标志牌、信号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等。分车带最小宽度应符合表3-7的规定。表3-7分车带最小宽度类别中间带两侧带设计速度(km/h)≥60<60≥60<60路缘带宽度(m)机动车道0.500.250.500.25非机动车道——0.250.25安全带宽度(m)机动车道0.500.250.250.25非机动车道——0.250.25侧向净宽(m)机动车道1.000.500.750.50非机动车道——0.500.50分隔带最小宽度(m)2.001.501.501.50分车带最小宽度(m)3.002.002.50(2.00)2.00本设计道路为三幅路,设置两个分车带,宽度均为2.0m。(4)路肩的设置1)采用边沟排水的道路应在路面外侧设置保护性路肩,中间设置排水沟的道路应设置左侧保护性路肩。2)保护性路肩宽度自路缘带外侧算起,快速路不应小于0.75m;其他道路不应小于0.50m;当有少量行人时,不应小于1.50m。当需设置护栏、杆柱、交通标志时,应满足其设置要求。本设计道路左侧多为农田,行人稀少,设置了保护性土路肩,路肩的宽度采用1.50m。52
3.2.3路拱与横坡道路横坡应根据路面宽度、路面类型、纵坡及气候条件确定,宜采用1.0%~2.0%。快速路及降雨量大的地区宜采用1.5%~2.0%;严寒积雪地区、透水路面宜采用1.0%~1.5%。保护性路肩横坡度可比路面横坡度加大1.0%。单幅路应根据道路宽度采用单向或双向路拱横坡;多幅路应采用由路中线向两侧的双向路拱横坡;人行道宜采用单向横坡。本设计道路机动车道采用1.5%的双向横坡,分隔带不设置横坡,非机动车道采用2%的单向横坡,人行道采用2%的单向横坡。3.2.4缘石缘石应设置在中间分隔带、两侧分隔带及路侧带两侧,缘石可分为立缘石和平缘石。立缘石宜设置在中间分隔带、两侧分隔带及路侧带两侧。当设置在中间分隔带及两侧分隔带时,外露高度宜为15cm~20cm;当设置在路侧带两侧时,外露高度宜为10cm~15cm。平缘石宜设置人行道与绿化带之间,以及有无障碍要求的路口或人行横道范围内。本设计在两侧分隔带设置立缘石,外露高度为20cm。3.2.5横断面绘图由以上横断面组成和各个要素的确定,以及路拱和缘石的设置,得出道路的标准横断面图如图3-1所示。图3-1城市主干道的标准横断面52
根据横断面图可以算出道路的宽度为32m。其中左侧宽度为14.75m,右侧宽度为17.25m。1.横断面地面线数据输入横断面数据按桩号间距50m进行输入,每三行为一组,分别为桩号、左侧数据、右侧数据。每组数据包括两项,即平距和高差,这里的平距和高差是相对于前一点的。2.横断面设计绘图进行横断面设计前,首先要生成路基设计数据文件,搜索起始桩号和终点桩号,进行计算。打开纬地“横断面设计与绘图”主对话框,选择生成土方控制文件,记录三维数据文件,给出起点桩号和终点桩号,按照1:200的比例进行绘制。本设计共有51个横断面,以中线对齐的方式,绘制了51条横断面线,横断面图共占用八张图纸,每张图按每个桩号的横断面绘制了一个表格。表格中有填方、挖方、路基宽、超高、边坡等数据。3.3本章小结本章主要论述了道路的纵、横断面的设计理论及设计过程。纵断面的设计通过每50m桩号处地面高程数据的输入,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变坡点,进行纵断面的拉坡设计,检验合格后绘制纵断面图。横断面的设计首先要根据规范确定标准横断面的各个要素,然后对应纵断面每隔50m的高程,以平距高差的方式进行路基横断面地面线的输入,为了更加精确,地面每一个高程变化点都要输入,最后绘制横断面图。52
4路面结构设计路面是道路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行车速度,安全和运输成本。路面可分为面层、基层和垫层。路面设计应根据道路功能、类型和等级,结合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及路用材料等条件,因地制宜、合理选材、节约资源。路面结构层所选材料应满足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的要求。面层应满足结构强度、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抗疲劳、抗水损害及耐磨、平整、抗滑等表面特性的要求;基层应满足强度、扩散荷载的能力以及水稳定性和抗冻性的要求;垫层应满足强度和水稳定性的要求。4.1路面结构设计的原则路面结构设计的目标是要求路面结构在设计年限内满足预测交通量累计标准轴载通行时,具有快速、安全、稳定的服务功能,路面结构具有相应的承载能力,结构层的应力应变满足材料容许的标准。路面结构设计满足以下几个原则:1.路面结构设计应根据使用要求及气候、水文、土质等自然条件,密切结合当地实践经验,将路基路面作为一个整体考虑,进行路面综合设计。2.在满足交通量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节约投资”的原则,进行路面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有利于机械化、工厂化施工的路面结构方案。3.结合当地条件,推广成熟的科研成果,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应在路面设计方案中慎重的运用。4.路面设计方案应注意环境保护、自然生态平衡和施工人员的健康和安全。5.为提高路面工程质量,应尽可能选择有利于机械化、工厂化施工的设计方案。4.2交通分析已知该路段的通行能力为15000pcu/日(折合小客车),设计轴载为BZZ—100。交通量增长率前五年8%,之后五年为7%,最后两年为5%,累计标准轴次按12年计。52
代表车型的技术参数见表4-1。表4-1代表车型的技术参数车型分类代表车型前轴重(KN)后轴重(KN)后轴数后轴轮组数后轴距(m)日交通量(辆/d)小客车桑塔纳2000—————2500中客车江淮AL660017.026.5120320大客车黄海DD68049.091.5120250轻型货车北京BJ13013.427.4120460中型货车东风EQ14023.669.31201110重型货车黄河JN16358.6114.0120638铰接挂车东风SP925050.7113.33242304.2.1标准轴载及轴载当量换算公路行驶车辆的型号多种多样,各个国家都根据本国国情确定标准轴载。我国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以BZZ—100标准轴载表示,各项参数见表4-2。表4-2标准轴载BZZ—100各项参数标准轴载名称BZZ—100标准轴载名称BZZ—100标准轴载P(kN)100轮胎接地压力p(MPa)0.70两轮中心距(cm)1.5d单轮当量圆直径d(cm)21.30各种车型应按规定的法则作当量换算,得到当量的标准轴载次数。1.当以弯沉值和沥青层的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按(4-1)式完成轴载当量换算:(4-1)式中:N—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日);52
n1—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日);C1—轴数系数;C2—被换算车型的轮组系数,双轮组为1.0,单轮组为6.4,四轮组为0.38;P—标准轴载(kN);Pi—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kN);当轴间距大于3m时,应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计算,此时轴数系数为1;当轴间距小于3m时,按双轴或多轴计算,轴数系数按(4-2)式计算:(4-2)式中:m—轴次。将各车型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计算结果汇总于表中,如表4-3所示:表4-3轴载换算结果(以弯沉值为标准)车型(KN)(次/日)桑塔纳2000前轴———2500—后轴———2500—江淮AL6600前轴17.016.43200.920后轴26.5113200.991黄海DD680前轴49.016.425071.858后轴91.511250169.872北京BJ130前轴13.416.44600.470后轴27.4114601.648东风EQ140前轴23.616.4111013.294后轴69.3111110225.171黄河JN163前轴58.616.4638399.351后轴114.0116381128.124东风SP9250前轴50.716.423076.682后轴113.33.412301346.19252
3434.5732.当以半刚性材料层的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应按(4-3)式完成轴载当量换算:(4-3)式中:C1′—轴次系数;C2′—轮组系数,双轮组为1.0,单轮组为18.5,四轮组为0.09。以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双轴或多轴的轴数系数应按(4-4)式计算:(4-4)将各车型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计算结果汇总于表中,如表4-4所示:表4-4轴载换算结果(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车型(KN)(次/日)桑塔纳2000前轴———2500—后轴———2500—江淮AL6600前轴17.0118.53200.004后轴26.5113200.008黄海DD680前轴49.0118.525015.370后轴91.511250122.831北京BJ130前轴13.4118.54600.001后轴27.4114600.015东风EQ140前轴23.6118.511100.198后轴69.311111059.046黄河JN163前轴58.6118.5638164.124后轴114.0116381819.950东风SP9250前轴50.7118.523018.576后轴113.3512303122.74952
5322.8734.2.2累计标准当量轴次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通过的累计当量标准轴次数Ne按照(4-5)式计算:(4-5)式中:Ne—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次/车道);t—设计年限(年);N1—运营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次/d);γ—设计年限内交通量的平均年增长率(%);η—车道系数,见表4-5表4-5车道系数车道特征车道系数η车道特征车道系数η双向单车道1.0双向六车道0.3~0.4双向两车道0.6~0.7双向八车道0.25~0.35双向四车道0.4~0.5由表取,η=0.65已知该路段交通量增长率前五年8%,之后五年为7%,最后两年为5%,累计标准轴次按12年计。故12年交通量平均增长率γ:由此得出γ=7.08%则使用年限内的累计当量标准轴次为:1.当以弯沉值和沥青层的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52
==2.当以半刚性材料层的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22697106.864.2.3交通等级路面结构在设计年限内承担交通荷载的繁重程度以及交通等级来划分。我国沥青路面按承担交通荷载的轻重程度划分为轻交通、中等交通、重交通和特重交通四级。路面结构选型、结构组合设计、结构层位的确定、路面材料的选定都应充分考虑沥青路面的交通等级。我国沥青路面交通等级的划分按两种方法进行:第一种方法以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通过的标准当量轴次进行划分;第二种方法以营运车辆中的大客车、中型货车、大型货车、拖挂车等车型在一个车道上的日平均车数Nn(辆/日/车道)进行划分,取两种方法得出的较高交通等级作为沥青路面交通等级。交通等级的划分标准见表4-6。表4-6沥青路面交通等级交通等级BZZ—100累计标准轴次Nn(次/车道)大客车及中型以上各种货车交通量Nn(辆/d/车道)轻交通<3×106<600中等交通3×106~1.2×107600~1500重交通1.2×107~2.5×1071500~3000特重交通>2.5×107>300052
由以上计算结果,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通过的累计标准轴载作用次数在1.2×107~2.5×107之间,属于重交通等级,因此面层采用三层式结构,即表面层采用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中面层采用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下面层采用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4.3路面结构设计4.3.1结构组合与材料的选取1.面层:面层是直接同行车和大气相接触的层次。承受行车荷载较大的竖向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同时又受到降水的侵蚀作用和温度变化的影响。因此,面层应较其他各层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刚度、不透水和温度稳定性。面层可由1—3层组成。表面层应根据使用要求设置抗滑耐磨、密实稳定的沥青层;中面层、下面层应根据公路等级、沥青层厚度、气候条件等选择适当的沥青结构层。2.基层基层是设置在面层之下,并与面层一起将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传到底基层、垫层、土基,起主要承重作用的层次。(1)水稳性:基层有可能受地下水和通过面层渗入的雨水的侵蚀,为了防止基层湿软后产生过大变形,导致面层损坏。所以基层结构应具有足够的水稳性。(2)强度和刚度:基层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竖向力,并把面层传下来的力扩散到垫层或土基,故基层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3)平整度:基层虽不直接供车辆行驶,但仍然要求有较好的平整度,这是保证面层平整性的基本条件。(4)基层材料:沥青路面的基层按材料和力学特性的不同可以分为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和刚性基层。基层材料的强度指标应有较高的要求。基层视公路等级或交通量的需要可设置一层或两层。3.底基层底基层是设置在基层之下,用来加强基层承受和传递荷载的作用52
,并与面层、基层一起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起次要承重作用的层次。底基层材料的强度指标要求可比基层材料略低。底基层视公路等级或交通量的需要可设置一层或两层。4.垫层垫层是设置在基层与土基之间的结构层,主要用于路基状况不良的路段,以确保路面结构不受路基中滞留的自由水的侵蚀及冻融的危害,起排水、隔水、防冻、防污等作用。通常认为路基处于以下状况,应专门设置垫层。(1)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路基经常处于潮湿、过湿状态的路段;(2)排水不良的土质路堑,有裂隙水、泉眼等水文不良的岩石挖方路段;(3)季节性冰冻地区的中湿、潮湿路段,可能产生冻胀需设防冻垫层的路段;(4)基层或底基层可能受污染以及路基软弱的路段。5.设计方案的选取本设计路面结构面层采用18cm厚沥青混凝土面层;基层采用36cm厚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二灰碎石),底基层采用石灰稳定土(厚度待定),不设置垫层。设计面层采用三层式沥青混凝土:表面层采用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厚度4cm),中面层采用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厚度6cm),下面层采用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厚度8cm)。4.3.2抗压模量与劈裂强度沥青混合料设计参的选取要符合按表4-7的规定:表4-7沥青混合料设计参数参考值材料名称沥青针入度(0.1mm)抗压模量E(MPa)劈裂强度σsp(MPa)15℃20℃15℃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901200~16001800~22001.2~1.6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901000~14001600~20000.8~1.2细粒式开级配沥青混凝土≤90800~12001200~16000.6~1.052
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90800~12001200~16000.6~1.0沥青碎石—600~800——沥青贯入式—400~600——注:路面材料的泊松比均取为0.25,即μ=0.25。沥青混合料结构层的抗压回弹模量按我国《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进行试验测定。当以路表弯沉值计算厚度时,取标准试验温度为20℃;当以层底拉应力为设计验算指标时,取标准试验温度为15℃,以适应不同设计控制指标所对应的最不利环境温度。抗压模量取20℃的模量,各值均取规范给定范围的中值,因此得到1.20℃的抗压模量: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1400MPa,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1200MPa,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1000MPa,二灰碎石为1500MPa,石灰土为550MPa。2.各层材料的劈裂强度: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1.4MPa,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1.0MPa,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0.8MPa,二灰碎石为0.5MPa,石灰土为0.225MPa。4.3.3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由公路自然区划图知,天津市滨河路处于Ⅱ4区,土基回弹模量为30MPa。4.3.4设计指标的确定52
对于二级公路,规范要求以设计弯沉值作为设计指标,并进行结构层底拉应力验算。1.设计弯沉值。路面结构的路表弯沉值表征路面结构在设计标准轴载作用下,垂直方向的位移。弯沉是表征路面结构总体刚度的指标。路面设计弯沉值计算:该公路为二级公路,公路等级系数取1.1,面层是沥青混凝土,面层类型系数取1.0,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总厚度大于20cm,基层类型系数取1.0。设计弯沉值为:=24.34mm2.层底拉应力我国《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规定,沥青面层和基层层底拉应力作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第二项设计控制指标。各层材料容许层底拉应力由(4-6)式求得:(4-6)(1)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MPa(2)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MPa(3)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MPa(4)二灰碎石:52
MPa(5)石灰土:MPa4.3.5设计资料总结由以上计算汇总得,路面的设计弯沉值为24.34(0.01mm),路面结构层的相关资料汇总如表4-8。表4-8路面相关资料汇总表材料名称H(cm)抗压模量E1(MPa)容许拉应力(MPa)20℃15℃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4140020000.454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6120018000.324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8100014000.236二灰碎石3615000.256石灰土—5500.090土基—30—4.3.6确定石灰土层厚度由于路面厚度计算是以弯沉作为控制指标,故按弯沉等效原理进行换算,将六层体系换算为三层体系。路表弯沉的计算图示及换算三层体系结果见图4-1。52
图4-1三层体系的换算图1.计算弯沉综合系数:==0.4812.理论弯沉系数3.求H由查三层体系表面弯沉系数诺谟图得:因为,则查三层体系表面弯沉系数诺谟图得:52
5.86故:H=5.94×10.65=63.261cm4.确定石灰土层厚度又=63.261cm,得cm故取石灰土层的厚度cm4.3.7层底拉应力验算层底拉应力的验算采用15℃沥青的抗压模量。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2000MPa,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1800MPa,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1400MPa。1.对于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层:==58.774cm=5.519=0.376查三层连续体系上层底面弯拉应力系数诺谟图(上层中层层间连续)52
=≤0≤0故:查三层连续体系中层底面弯拉应力系数诺谟图(上层中层层间连续)=1.15==1.06=0.24=0.7×0.24×1.15×1.06=0.205MPa<=0.454MPa2.对于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换算后上层的等效层厚度=53.936cm5.0641查三层连续体系上层底面弯拉应力系数诺谟图(上层中层层间连续)52
=≤0≤0查三层连续体系中层底面弯拉应力系数诺谟图(上层中层层间连续)==1.12==1.06=0.156=0.7×0.156×1.12×1.06=0.129MPa<=0.324MPa3.对于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层cm=42.560cm3.9961.76252
查三层连续体系上层底面弯拉应力系数诺谟图(上层中层层间连续)=≤0≤0查三层连续体系中层底面弯拉应力系数诺谟图(上层中层层间连续)==1.22==0.76=0.232=0.7×0.232×1.22×0.76=0.151MPa<=0.236MPa4.对二灰碎石=54.440=201.8785.112查三层连续体系上层底面弯拉应力系数诺谟图(上层中层层间连续)52
=≤0≤0查三层连续体系中层底面弯拉应力系数诺谟图(上层中层层间连续)==1.324==0.28=0.396=0.7×0.396×1.324×0.28=0.103MPa<=0.256MPa综上所述,各层均满足要求。4.3.8确定采用的路面结构方案综上计算结果与验算,确定路面总厚度为H=4+6+8+36+20=74cm,路面结构见表4-9所示。表4-9路面结构结构类型材料厚度(cm)面层上面层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中面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下面层粗粒式沥青混凝土8基层二灰碎石36底基层石灰土204.3.9其他技术措施设计时应采取技术措施,加强路面各结构层之问的结合,提高路面结构的整体性,避免产生层间滑移。52
1.沥青层之间应设黏层。黏层沥青可用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或热沥青,洒布数量宜为0.3~0.6kg/m2。2.各种基层上宜设置透层沥青。透层沥青应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可用液体沥青(稀释沥青)、乳化沥青等。在半刚性基层上应设下封层。3.新、旧沥青层之间,沥青层与旧水泥混凝土板之间应洒布黏层沥青,宜用热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改性沥青。拓宽路面时,新、旧路面接茬处,宜喷涂黏结沥青。4.双层式半刚性材料基层宜采取连续摊铺、碾压工艺,增强层间结合,以形成整层。4.4本章小结本章主要论述了路面结构的设计原则及设计计算过程。初步选定面层和基层的材料及厚度,利用层底拉应力确定底基层的厚度。然后利用多层体系转换为三层体系的理论及诺谟图的查询,对各结构层的层底最大拉应力进行计算,经检验合格确定路面结构。52
5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公路经济效益,保障行驶安全必不可少的配套设施,是公路现代化、智能化的标志之一。5.1沿线设施为保证道路安全,迅速,舒适的营运和正常使用,各级道路应按规定设置必要的沿线设施。交通沿线设施主要包括:交通安全设施,交通管理设施和附属设施等。5.1.1交通安全设施交通安全设施在于有效的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增加他们的安全感,将行使在车道上的车流纳入各自应有的运行空间。安全设施包括:防护设备,照明设备,视线诱导标志等。规范规定道路两侧和隔离带上的绿化、广告牌、管线等不得遮挡路灯、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本设计中在绿化带中设置了路灯,设置位置见图纸。5.1.2交通管理设施交通管理设施设置的目的在于获得良好的交通秩序和防止事故发生。主要包括: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紧急电话,公路情报板,交通监视设施。本设计路段中设置了交通标志和标线。5.1.3附属设施为了方便旅客,保障行车安全和公路养护,营运等需要,各级公路应在适当地点设置必要的附属设施。附属设施主要包括:停车设施,公路养护和营运房屋等设施,渡口码头,辅助车道和和堆料坪。5.2交通标志52
道路交通标志是以颜色、形状、字符、图形等向道路使用者传递信息,用于管理交通的设施。交通标志应结合道路及交通情况设置,通过交通标志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和引导·使道路使用者顺利快捷地抵达目的地,促进交通畅通和行车安全。5.2.1设置原则交通标志的设置应综合考虑、布局合理,防止出现信息不足或过载的现象。信息应连续重要的信息宜重复显示。一般情况下交通标志应设置在道路行进方向右侧或车行道上方,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在左侧,或左右两侧同时设置。为保证视认性,同一地点需要没置两个以上标志时.可安装在一个支撑结构上,但最多不应超过四个;分开设置的标志,应先满足禁令、指示和警告标志的设置空间。原则上要避免不同种类的标志并设。解除限制速度标志、解除禁止超车标志、路口优先通行标志、会车先行标志、会车让行标志、停车让行标志、减速让行标志应单独设置,如条件受限制无法单独设置时,一个支撑结构上最多不应超过两种标志。标志板在一个支撑结构上并设时,应按禁令、指示、警告的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地排列。5.2.2标志分类交通标志按其作用分类,分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两大类:1.主标志:(1)警告标志:警告车辆、行人注意道路交通的标志;(2)禁令标志:禁止或限制车辆、行人交通行为的标志;(3)指示标志:指示车辆、行人应遵循的标志;(4)指路标志:传递道路方向、地点、距离信息的标志;(5)旅游区标志:提供旅游景点方向、距离的标志;(6)作业区标志:告知道路作业区通行的标志;(7)告示标志:告知路外设全行驶信息以及其他信息的标志2.辅助标志:附设在主标志下,对其进行辅助说明的标志。52
5.2.3标志的设置1.注意行人标志注意行人标志设置用以警告车辆驾驶人减速慢行,注意行人。设在行人密集或不易被驾驶员发现的人行横道以前适当位置。城市中心区街道或设有信号灯处可不设。本设计中在人行道前设置此标志。2.注意非机动车标志用以提醒车辆驾驶人注意慢行,设在经常有非机动车横穿、出入的地点前适当位置。本设计路段有多个非机动车横穿、出入的地点,需在这些地点前设置。3.限制速度标志表示该标志至前方解除限制速度标志或另一块不同限速值的限制速度标志的路段内,机动车行驶速度不准超过标志所示数值。本设计限制速度为60km/h。4.里程碑里程碑用于指示公路的里程,设于公路桩号递增方向的右侧,每隔1km设一块,正、反面均应标识道路编号及里程。国道里程数字超过四位数时,采用大的尺寸。里程碑表面为白色,国道编号用红字,省道编号用蓝字,县道、乡道编号用黑字。本设计路段长2.48km,共设置3块里程碑。5.百米桩百米桩设在公路右侧里程碑之间,每100m设一个。百米桩为方柱体并根据需要在相应表面标识百米序号。柱体为白色,国道用红字,省道用蓝字,县道、乡道用黑字。本设计路段共设置22块百米桩。6.公路界碑公路界碑设在公路两侧用地范围分界线上。公路界碑为方柱体,碑体为白色,正反面标识“公路界”黑色文字。一般每隔200m~500m设置一块,曲线可适当加密。本设计中公路界碑的间距采用500m,共设置5块。5.3交通标线道路交通标线是由施划或安装于道路上的各种线条、箭头、文字、图案及立面标记、实体标记、突起路标和轮廓标等所构成的交通设施,它的作用是向道路使用者传递有关道路交通的规则、警告、指引等信息。52
各等级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应按本部分规定设置反光交通标线。其他道路可根据需要按本部分设置标线。5.3.1交通标线的分类1.道路交通标线按功能可分为以下三类:(1)指示标线:指示车行道、行车方向、路面边缘、人行道、停车位、停靠站及减速丘等的标线;(2)禁止标线:告示道路交通的遵行、禁止、限制等特殊规定的标线;(3)警告标线:促使道路使用者了解道路上的特殊情况,提高警觉准备应变防范措施的标线。2.道路交通标线按设置方式可分为以下三类:(1)纵向标线:沿道路行车方向设置的标线;(2)横向标线:与道路行车方向交叉设置的标线;(3)其他标线:字符标记或其他形式标线。3.道路交通标线按形态可分为以下四类:(1)线条:施划于路面、缘石或立面上的实线或虚线;(2)字符:施划于路面上的文字、数字及各种图形、符号;(3)突起路标:安装于路面上用于标示车道分界、边缘、分合流、弯道、危险路段、路宽变化、路面障碍物位置等的反光体或不反光体。(4)轮廓标:安装于道路两侧,用以指示道路边界轮廓、道路的前进方向的反光标(或反光片)。5.3.2标线的施划1.禁止跨越对向车道分界线禁止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也可称为禁止跨越道路中心线)有双黄实线、黄色虚实线和单黄实线三种类型,用于分隔对向行驶的交通流,并禁止双方向或一个方向车辆越线或压线行驶。一般设在道路中线上.但不限于定设在道路的几何中心线上。52
双黄实线作为禁止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时,禁止双方向车辆越线或压线行驶。一般施划于单方向有两条或两条以上机动车道,而没有设置实体中央分隔带的道路上。除交叉路口或允许车辆左转弯(或掉头)路段外,均应连续设置,可采用振动标线的形式。黄色实线线宽一般为15cm,特殊情况下可降低至10cm,两标线的间隔一般为10cm~30cm。本设计双黄线的宽度采用0.5m,其中单条黄线宽为0.15m,两标线间隔0.2m。2.可跨越同向车道分界线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为白色,用来分隔同向行驶的交通流,设在同向行驶的车行道分界上。一般线宽为10cm或15cm,交通量非常小的农村公路、专用道路等特殊应用情况下,线宽可采用8cm。设计速度不小于60km/h的道路,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线段及间隔长分别为600cm和900cm;设计速度小于60km/h的道路,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线段及间隔长分别为200cm和400cm。本设计道路设计速度为60km/h,故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的线宽采用10cm,线段长采用600cm,线段间隔采用900cm。3.车行道边缘线车行道边缘线用以指示机动车道的边缘或用以划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分界。车行道边缘白色实线,一般线宽为15cm或20cm,交通量非常小的农村公路、专属专用车道等特殊应用情况下,线宽采用10cm。本设计车道边缘线宽度采用20cm。4.停止线停止线用于表示车辆让行、等候放行等情况下的停车位置。可施划于交叉路口、铁路平交道口、左弯待转区的前端、人行横道线前及其他需要车辆停止的位置。停止线为白色实线。双向行驶的路口,停止线应与对向车行道分界线连接;单向行驶的路口,其长度应横跨整个路面。停止线的宽度可根据道路等级、交通量、行驶速度的不同选用20cm、30cm或40cm。本设计停止线施划于Y形交叉路口,宽度为40cm。5.人行横道线52
人行横道线为白色平行粗实线(又称斑马线),既标示一定条件下准许行人横穿道路的路径,又警示机动车驾驶人注意行人及非机动车过街。人行横道线一般与道路中心线垂直,特殊情况下,其与中心线夹角不宜小于60°(或大于120°),其条纹应与道路中心线平行;人行横道线的最小宽度为300cm,并可根据行人交通量以100cm为一级加宽。人行横道线的线宽为40cm或45cm,线间隔一般为60cm,可根据车行道宽度进行调整,但最大不应超过80cm。在无信号灯控制的路段中设置人行横道线时,应在到达人行横道线前的路面上设置停止线和人行横道预告标识,并配合设置人行横道指示标志。本设计路段共设置两处人行横道线,人行横道线与路中线垂直,距离停车线200cm,宽度度采用400cm,每条线的线宽采用40cm,线间隔为60cm。6.导向箭头导向箭头用以指示车辆的行驶方向。在行驶方向受限制的交叉入口车道内,车道数减少路段的缩减车道内,设有专用车道的交叉口或路段,畸形、复杂的交叉口应设置导向箭头。出入口导向箭头的设置次数如下表5-1所示。表5-1导向箭头设置次数道路设计速度(km/h)≥10040~100≤40导向箭头设置次数/次≥33≥25.4本章小结本章主要对本设计路段内的交通沿线设施做了简单的介绍。其中包括沿线设施的种类以及本设计路段中涉及的交通标志的设置、交通标线的施划。交通标志根据其设置原则设置在设计路段内适当的位置,为行人提供便利及保障行人安全。设计路段内各交通标线的标划表现在平面图中,标线尺寸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此外,本设计路段中有一个大型交叉口,该交叉口标线的标划及各线的尺寸见图纸。52
6绿化为了贯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统一”的方针,本着保障行车安全、改善环境与提高景观质量、自然协调性和易于养护管理几项原则,因地制宜进行绿化设计,并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效益显著。6.1一般规定绿化和景观设计应符合交通安全、环境保护、城市美化等要求,量力而行,并应与沿线城市风貌协调一致。绿化和景观设施不得进入道路建筑限界,不得进入交叉口视距三角形,不得干扰标志标线、遮挡信号灯以及道路照明,不得有碍于交通安全和畅通。绿化和景观设计应处理好与道路照明、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的关系。道路绿化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道路绿化设计应选择种植位置、种植形式、种植规模,采用适当的树种、草皮、花卉。绿化布置应将乔木、灌木与花卉相结合,层次鲜明。2.道路绿化应选择能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和城市复杂环境的地方性树种,应避免不适合植物生长的异地移植。3.对宽度小于1.5m分隔带,不宜种植乔木。对快速路的中间分隔带上,不宜种乔木。4.主、次干路中间分车绿带和交通岛绿地不应布置成开放式绿地。5.被人行横道或道路出入口断开的分车绿带,其端部应满足停车视距要求。6.2绿化带的设置随着宽度的增加,分隔绿带上的植物配植形式多样,可规则,也可自然。利用植物不同的姿态、线条、色彩,将常绿,落叶的乔、灌木,花卉及草坪地被配植成高低错落、层次参差的树丛、观花或观叶孤立树、花径等各种景观,以达到四季有景。52
天津市道路绿化充分体现节约型、本土化的特色。行道树的种植基本选用低成本的本地树种,以更好的适应天津的气候和土质特点。将多种果树引入到道路绿化中,并通过色叶植物等来丰富季相变化。突出立体绿化,多种植垂直绿化植物,美化城市立体空间。在花卉方面,多选用生命力强、成本低、效果好的花卉。本设计路段在道路两侧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设置了宽度为2m的分车绿化带。为了不妨碍司机及行人的视线,分隔绿带上种高度60cm低矮的灌木及草皮。右侧人行道靠近非机动车道一侧种植槐树,间隔3m,起到美化街道、降尘、降噪减少污染的作用。6.3注意事项1.平曲线内侧种植树木时,应注意满足行车视距要求,且树木枝杈不得伸入行车道。2.地形处理应保证绿地的排水通畅。3.种植施工应尽量满足正常季节内施工,必须非季节施工时,应采取必要措施。4.遇有地下管线、桥涵等构造物,影响树木种植时,可做小范围调整。全线树木挖坑后均应换用能够使树木成活的种植土,并增施基肥。5.苗木选择时应保证株形丰满、匀称、无病虫害,根据苗木成活条件采用带冠、带土球种植或裸根植株,符合绿化设计要求,确保施工效果。6.分隔绿化带植物的修剪需整齐美观,注意高低层次的合理搭配。7.后期养护管理应确保及时、有效,最大限度的提高苗木成活率。8.施工应严格执行相关绿化规程规范,符合施工操作规程。6.4本章小结本章主要论述了城市道路对绿化带的设置的一般规定,本设计绿化带的设置以及设置绿化带的注意事项。道路绿化作为城市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道路绿化也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精神内涵。因此,城市的道路绿化是应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点问题。相信只要我们能在这个问题上多努力,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将出现新的面貌,城市内涵也会得到提升。52
7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对施工活动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具有战略部署和战术安排的双重作用。体现了实现基本建设计划和设计的要求,提供了各阶段的施工准备工作内容,协调施工过程中各施工单位、各施工工种、各项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7.1编制说明7.1.1编制依据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天津市滨河路改造工程招标文件,并进行实地考察后编制而成。7.1.2编制原则遵守招标文件各项条款要求,认真贯彻业主指示、指令和要求,并做到以下几条原则:确保工期的原则;优化施工方案的原则;均衡生产,突出重点的原则;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灵活机动的原则;确保施工安全的原则。7.1.3编制说明坚持技术先进性、计划合理性、措施经济性、工艺可靠性,检测数据准确性、施工安全性。自始自终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管理、全过程严密监控,科学管理的原则。一切为工程质量着想,一切为业主着想,为当地群众服务。强化质量意识,创建精品工程。以“视昨天为落后,视精品为合格”的企业精神为指导。将本工程塑造成为一项优质、价廉的精品工程。7.2工程概况本路线为天津市西南部地区滨河路,全长27.6km。本设计路段长2.48km,桩号为K4+850~52
K7+330,路面结构设计年限为12年。道路横断面宽32m,由中线向外侧左侧依次为:7.75m车行道+2m绿化带+3.5m非机动车道+1.5m土路肩;右侧依次为7.75m车行道+2m绿化带+4.5m非机动车道+3m人行道。路面结构自上而下为面层、基层和底基层。面层采用三层式:4cm细粒沥青混凝土、6cm中粒沥青混凝土、8cm粗粒沥青混凝土,基层采用36cm石灰粉煤灰碎石(两层),底基层采用20cm石灰稳定土。7.3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7.3.1施工部署1.施工规划本工程施工将实行项目法管理,贯彻“务实求真,出类拔萃”的质量方针,达到以下目标:(1)质量目标:确保达到合格工程标准。(2)工期目标:合理规划施工工序,制订阶段工期目标,按时竣工交付使用。(3)安全、文明施工目标:严格遵守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的有关规定,杜绝人员伤亡及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2.施工准备(1)施工现场准备工作1)中标后,立即组织先遣人员进行项目部及工程处的驻地建设。2)布置好临时工棚作为设备、材料堆放场地。3)搭设外电及布置供电线路。4)接入水源,布置供水线路。5)对现场的地质、地形进行调整核实。6)修通运输便道。7)配备好电脑、复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备。(2)施工技术准备工作1)校核测量仪器,对全线进行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复核并根据需要进行加密、放线。2)对技术人员及操作工人进行岗前培训及技术交底。3)对所使用原材料进行试验。4)对路面配合比进行试配。52
7.3.2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1.石灰土底基层的施工(1)原材料检测和石灰消解在签订进料合同前对料场的石灰进行一次等级鉴定试验,确保料场供应的石灰在二级或二级以上,并取其有代表性的材料做石灰土的标准土工试验,确定满足设计要求。在石灰土施工过程中,必须在消解后使用,注意在消解过程中必须用机械不断翻动.(2)素土摊铺素土摊铺与路基素土填筑时的摊铺方法相同,但其要求更高。一般的方法是按20cm一层,根据每车土方量计算摊铺车距,用推土机初步平整。采用平地机精平,并用水准仪控制其摊铺厚度的方法。(3)撒布熟石灰在摊铺好并经平整的素土上划分5m×5m的方格网,按计算好的数量先用自卸汽车运至素土上堆放,然后人工用小斗车计量,按计算的数量分堆至各个方格内,再人工用揪或木耙将其摊铺均匀。注意一定要摊铺均匀,这直接影响到抽检的石灰计量。(4)拌合机干拌拌和的深度应控制好,既不能拌和太深影响下承层和石灰计量,又不能拌和过浅发生悬拌现象,出现素土夹层。应拌至下承层表面以下2cm,以免漏拌。干拌2次,直至拌和均匀为止,测定石灰中的石灰剂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5)闷料干拌完毕的土料在抽检灰计量的同时应测量其含水量,测点应符合规定的频率,并尽量取中部和下部土样,以真实反映土料的含水量,含水量过低则应洒水并闷料12小时以上,一般应选择在晚上闷料,到第二天上午表面干燥后进行压实。如过湿则应使用其自然蒸发,直至达到规定的含水量为止。(6)压实52
先用小型东方红推土机预压,再测量放出控制标高桩,推土机初平一次,然后用平地机刮平,在刮平整型的过程中派专人观察发现凹处则应用人工加混合料。整型刮平符合要求时,及时碾压,并一次性完成。压实标准是使该结构层全宽、全深范围内任一点的压实度达到95%以上。碾压自两侧开始,并使全幅路基边部比中部多两遍。碾压时,应使轮迹重叠的宽度为三轮压路机后轮宽的1/2,在使用单轮压路机时至少重叠30cm,碾压3遍后,全面快速地检查各点的高程。对高程过高的部位,平地机随时刮平并清除废料,高程不足者不得采取薄层补贴方式。2.二灰碎石的施工(1)检验工作在进行拌和前,要先对石灰、粉煤灰及碎石进行含水量检测,及时调整集料用量与拌和用水量至最佳含水量。(2)拌和本工程拟采用现场强制式拌和机集中拌和,根据配合比及施工现场集料含水量确定施工用拌和集料的用量。混合料应拌和均匀,色泽调和一致。(3)摊铺用自卸车将拌和好的混合料运至摊铺点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摊铺长度要尽量长些,减少接茬。施工间断或分幅施工时,要预留30cm不予压实,在接茬摊铺时,将旧料松散部分铲除,洒水湿润,接茬采取台阶式衔接。(4)碾压为了获得良好的压实效果,使用的振动压路机和三轮压路机要直线纵向碾压,遵循先两边后中间的原则。振动压路机第一遍静压,然后先慢后快,由弱振到强振。小半径曲线段内侧向外侧,纵向退进式进行,横向接点振动压路机重叠0.5m,三轮压路机后轮重叠1/2,前后相邻纵向重叠1.5m,达到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均匀。(5)找平在碾压3遍后,及时找平,找平时根据“宁高勿低,宁铲勿补”的原则。并立即做压实度、平整度、高程检验,直至达到要求。(6)养生二灰碎石在碾压成型后且大带压实度要求后,采用洒水养生。养生期不宜少于7天,确保每天24小时基层表面处于湿润状态,将严格禁止车辆通行,确保基层的高程、平整度、整体强度和稳定性满足规定要求。养生结束后,基层应通过弯沉试验。52
3.沥青混凝土的施工(1)拌和在正式施工前,应根据试验路段的施工经验提出详细的施工计划、施工组织设计、确保施工质量技术措施等,并经审查、批准后实施。目测检查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性,及时分析异常现象。如确认是质量问题,应作废料处理并及时予以纠正。(2)运输沥青混合料运输车的运量应较拌和能力和摊铺速度有所富余,摊铺机前方应有运料车等候卸料。在任何情况下,运料车在运输过程中加盖完整无损的双层篷布,用来保温防雨并避免污染环境。连续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在摊铺机前处停住,不得撞击摊铺机。(3)摊铺应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摊铺,以提高摊铺层均匀性和压实度。摊铺机的摊铺速度应根据拌和机的产量、施工机械配套情况及摊铺厚度予以调整,做到缓慢、均匀、不间断地摊铺。用机械摊铺的混合料未压实前,施工人员不得进入踩踏。摊铺机应调整到最佳工作状态,调试好螺旋布料器两端的自动料位器,并使料门开度、链板送料器的速度和螺旋布料器的转速相匹配。摊铺应选择在当日高温时段进行,但路表温度低于15℃时不宜摊铺。(4)碾压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是保证面层质量的重要环节,应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碾压步骤。初压应尽量在较高温度下进行,一般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复压应紧跟初压,一般采用轮胎压路机。压路机应以缓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折回不应处在同一横断面上。要对初压、复压、终压段落设置明显标志,便于司机辨认。压实完成12小时后,方能允许施工车辆通行。4.热熔标线施工(1)安全措施。到达施工现场以后,首先要考虑路面的宽度、交通量等因素。充分运用标志、警告闪光灯、交通锥、指挥旗等安全设施,配备交通管理员,管理好行人和交通,尽量防止事故的发生。52
(2)涂料加热熔化。热熔涂料成品是粉块状固体,施工时需要将其加热熔化为一定粘度的液体。(3)路面的清扫。涂料与路面结合牢固的重要条件是保持接触面的干净,路面上的灰尘、泥砂及水分是涂料粘接的主要因素。(4)放样。首先要做好交通管理以确保放样操作安全。然后进行标线位置的量测,按设计图标明的位置和图形的测量用具和白粉在路面作出标记。(5)涂底漆。为提高路面与涂膜的粘接力,须在路面上先涂抹底漆。底漆的涂抹量过多或不足都会降低路面与涂膜间的粘接力。涂抹时使用喷洒机等,将底漆调至浓淡均匀后涂洒。(6)涂敷。涂敷作业是标线施工最关键的一步,应按操作程序严格把关。涂敷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1)涂敷前应进行施工机械的检查,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2)标线涂敷。应在底漆溶剂干燥后进行,在底漆还末干燥前就画标线,溶剂会穿透未硬化的涂腊,造成气泡。3)为保证夜间的识别性,在标线涂敷的同时要撒布玻璃珠,经验表明玻璃珠的直径有一半埋入涂膜中反光效果最好。4)标线固化。涂膜的干燥从粘接性和修整来看,最好是自然冷却。必须采取速冷时,应在涂敷后略等片刻,用水浇洒。5)划线车中的涂料要经常保持混合状态。6)刚铺筑的沥青路面易造成对标线的污染,最好延期施工。7.4质量保证措施体系及措施7.4.1质量目标做到外观美观,混凝土强度完全合格。整个工程质量保证达到优良标准。7.4.2组织保证措施成立以项目经理、总工程师、质检部长为正副组长的全面质量领导小组,下设质检部,配备各专项质检工程师,充分利用中心试验室和微机进行各项工程的数据检测和质量控制,控制工程总体质量。各工程施工队队长、质检员,把好质量自检关,形成第一级质检体系。52
7.4.3施工质量技术保证措施1.工程开工前,组织全体施工人员熟悉设计图纸,学习有关技术规范,使全体人员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2.工程部选用有多年施工设计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与方法,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精心绘制出详细的施工图纸,杜绝因设计差错而引起工程返工和质量事故的发生。3.采用先进的检测设备,选派责任心强的检测人员,加强对线路测量控制,并确保各工序、各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4.每一工序完工,经质检人员自检合格,报质检部长复核签字后,填写报验单,由质量小组复核,确认合格,再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签证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7.5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7.5.1安全目标本工程的安全目标是:消灭一切施工引起的事故,杜绝重伤以上的人身伤害事故。7.5.2安全保证体系施工过程中,成立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领导挂帅,全员参加,安全员具体负责,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安全岗位责任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7.5.3安全保证措施1.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领导小组,配备专职安全工程师,负责全面的安全管理工作;配备专职安全员,负责各项安全工作的落实。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从项目经理到生产工人,明确各自的岗位责任,各专职机构和业务部门要在各自的业务范围内对安全生产负责。52
3.加强全员的安全教育,使施工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操作。预防存在安全隐患,确保各个工种的工人的人身安全。4.用电安全措施;对施工用电做到安全标识明确,对存在的用电安全隐患提前进行预防和保护。全力做好漏电安全保护工作,搞好施工区域内的联防工作。7.6环境保护体系及措施7.6.1环保管理体系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控制环境污染的规定,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施工中的燃料、油、沥青、污水、废料和垃圾等有害物质对河流造成污染,防止扬尘、汽油等物质对环境空气的污染,防治噪声对环境的污染,把施工对环境、空气和居民生活的影响减少到允许范围内。7.6.2环境保护组织措施针对本工程的实施情况,对各部门明确分工,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体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广大干部职工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1.噪音控制措施(1)优先选用电动机械,对噪音比较大的机械均设置消音装置。(2)严格遵守国家夜间施工作业时间规定,合理安排施工时间。(3)现场木工棚和切割钢筋的地方采用吸音材料进行封闭和降低噪音处理。(4)教育职工不得敲打钢管、钢模板,尽量减少噪音。2.防水排水和污水处理措施(1)在施工期间应始终保持工地、驻地的良好排水状态,修建一些临时排水设施,并与永久排水设施相连接,且不得引起淤积和冲刷。(2)在施工场地内设置沉淀池,对施工废水和泥浆进行沉淀净化。(3)施工区域、砂石料场,在施工期间和完工以后应妥善处理,以减少对河道的侵蚀,防止沉渣进入河道。(4)施工机械应防止严重漏油,禁止油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3.降低扬尘的措施和废料废方的处理(1)为减少施工作业产生的灰尘,应随时进行洒水或其它抑尘措施。52
(2)落实门前三保环境责任制,保持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卫生,施工现场设置封闭的垃圾站并及时清理垃圾,运至指定地点进行掩埋或焚烧处理。(3)指定专人负责车辆的清洗及出入口周围环境和道路的清扫工作,运输车辆不得带泥沙出现场,并做到沿途不遗洒。(4)各类机动车辆完善消排烟系统,减少尾气排放,减少对大气的污染。7.7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7.7.1工期保证体系1.工程进度计划从开工日期到交工日期预计用时51天,工程进度横道图如图7-1所示。图7-1工程进度横道图2.工程进度保证体系为了确保本标段工程进度计划目标的实现,从组织机构、人员选配、施工管理、设备调配、资金投入、技术等方面予以保障,力争早日建成本工程。7.7.2工程进度计划保证措施1.施工组织保证措施(1)快速组织人材机进场,抓住有利施工季节,实现施工的良好开端。(2)项目部成立工期领导小组,实行工期目标责任制,严格奖惩制度。(3)实行网络计划管理,以关键线路为中心合理安排施工。若发生工期延误,及时增加劳力设备赶回工期。52
(4)重难点工程由项目部工期领导小组直接管理,及早安排施工,提前进行技术攻关,积极推行四新工艺,保证重难点工程按期完成,确保项目总工期目标的实现。(5)做好季节性安排,防止不良气候对施工的影响。2.人员、设备、材料、资金保证措施(1)人员:项目部成立工期领导小组,必要时从总部抽派施工、科研等业务部门的力量充实前方。上场人员具有丰富的高速公路施工经验。(2)设备:设备管理做好选型和配套工作,确保实际生产能力满足施工进度要求。及时组织设备进场,加强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3)材料:根据工程进度计划,制定材料供应计划,提前组织材料进场,确保材料供应及时、充足。(4)资金:按期向业主验工计价,本项目的资金专款专用。业主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时从本部抽调资金进行垫付。3.技术、工艺保证措施(1)根据现场调查的详细资料,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施工。(2)结合工程实际,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3)针对难点和关键项目,提前确定科研课题进行技术公关。(4)加强技术培训。保证施工中使用的新工艺和关键技术顺利实施。7.8本章小结本章主要对道路的施工组织设计做了详细的论述。其中包括:编制说明,本设计路段内的工程概况,底基层、基层和面层的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质量、安全、环境保护的保证和措施以及工程进度计划的编制。 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指导施工全过程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的纲领性文件,是施工技术与施工项目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是工程开工后施工活动能有序、高效、科学合理地进行的保证。 52
结论本次设计内容主要包括:熟悉地形图和所给的原始资料,进行道路线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绿化、沿线设施及施工组织设计等。其目的是系统地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掌握公路设计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设计方法。在这过程中我系统地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掌握了道路设计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设计方法。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整个设计过程我遇到了很多困难,但都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网络和书籍查询得到了解决。可是自己的设计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例如,道路选线上还可以再优化一点,由于第一次做道路的设计,很多因素没有考虑周全就下结论了;方案的选定也只是进行一些定性的分析,事实上这些都是要用数据来证明而下的结论的。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整个设计过程我用到很多相关的规范,对于查找规范已经形成习惯;平面图的绘制用到CAD软件中很多工具,这些常用工具的快捷键及使用方法我已经熟练掌握,大大节省了绘图的时间。毕业设计虽然占用了我大量时间去钻研去探索,也带给我很多遇到难理解的地方的那种纠结,但整个设计过程让我感到无比的充实。尤其是当我完成设计时那种成就感,让我倍感欣慰。52
致谢本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是在潘月翔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潘月翔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工作方法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影响。在此衷心感谢四年来潘月翔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指导。潘月翔老师悉心指导我们完成了毕业设计(论文),在学习上和生活上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关心和帮助,在此向潘月翔老师表示衷心的谢意。时国松老师对于我的毕业设计(论文)也提出了许多的宝贵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期间,陈爽、周辉等同学对我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工作给予了热情帮助,在此向他们表达我的感激之情。另外也感谢家人以及我所有的朋友,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使我能够在学校专心完成我的学业。52
参考文献[1]杨少伟.道路勘测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2]邓学钧.路基路面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3]钟阳.路基路面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4]何兆益,杨锡武.路基路面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5]李嘉.道路设计常用数据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6]邓学钧,黄晓明.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7]郭腾峰,王蒙.纬地三维道路CAD系统教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8]张登良.沥青路面[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9]徐家钰,程家驹.道路工程[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10]吕伟民.沥青混合料设计原理与方法[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11]黄晓明,吴少鹏.沥青与沥青混合料[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1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1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J073.2-2001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1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H20-2007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1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1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1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92-96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S]54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1]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CCES01-2004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768.2-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768.3-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5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合同
- 扬州建筑工程施工图
- 坪坝营景区老街客栈及土苗风情街室内装修工程施工图设计项目
-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
- 某小区安装工程施工图设计要点
- 某家园小区工程施工图预算文件编制与研究毕业论文
- 珠海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与审查要点
- 房屋和政工程施工图审查实施导则
- 唐山市花冠商办楼工程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毕业设计
- 4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评审内容深度规定
- 公路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示例
- 江苏省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
- 装饰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
- 山东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结构专业技术问答
- 房屋和政工程施工图审查实施导则
- 我国水利工程施工图审查现状及政策建议
- 山东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结构专业技术问答
- 山东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结构专业技术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