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57 KB
  • 20页

隧道工程习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1章绪论例题1、以任何方式修建,最终使用于地表以下的(C)建筑物,其内部空洞净空断面在(C)m2以上者均为隧道。A、圆形3B、圆形2C、条形2D、条形32、某隧道长度为2000米,该隧道按长度可称为(B)A、特长隧道B、长隧道C、超长隧道D、短隧道3、某隧道断面积为60m2,该隧道按面积可称为(B)A、特大断面隧道B、大断面隧道C、中等断面隧道D、小断面隧道4、下列关于隧道分类错误的是(C)A、按地层分,可分为岩石隧道、土质隧道B、按断面形式分,可分为圆形、矩形、马蹄形隧道C、按所处位置分,可分为深埋隧道、浅埋隧道、山岭隧道、城市隧道、水底隧道D、按施工方法分,可分为矿山法、明挖法、盾构法、掘进机法隧道等第2章隧道勘察例题1、隧道勘察阶段按先后顺序一般分为(C)A、可行性研究勘察,详细勘察,初步勘察B、初步勘察,可行性研究勘察,详细勘察C、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D、详细勘察,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2、初步勘察的内容是(B)A、侧重于收集与研究已有的文献资料,在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踏勘,实地调查,大致查明地质情况B、取得隧道所在位置的初步总平面布置地形图及有关工程性质,规模的文件,选择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最优隧道位置方案C、进一步查明隧道沿线地质特征和不良地质规模、大小范围,为线位布设和编制施工图设计提供完整的工程地质资料D、以上都包括3、隧道勘察的主要方法有收集与研究既有资料,调查与测绘、勘探,试验与长期观测等几种。直接观察属于(B)的方法。A、收集与研究既有资料B、调查与测绘C、勘探D、试验与长期观测4、下面哪种勘察方法不属于物探(C)A、地质雷达方法B、地震勘探方法C、小螺纹钻勘探方法D、声波探测方法5、根据电磁波辐射(发射、吸收、反射)的理论,应用各种光学、电子学探测器,对远距离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综合技术称为(C)。A、钻探方法B、地震勘探方法C、遥感技术D、物探6、(A)主要以调查和测绘为主,配合物探,并充分利用以往地质资料,只有当不进行钻探,试验工作不足以说明地质情况而影响方案的选定时,才作代表性的钻探试验工作。(A)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有调绘、物探、钻探等。A、初勘详勘B、详勘初勘C、初勘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勘察D、详勘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勘察7、关于隧道与地下水的影响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隧道内涌水,将恶化围岩稳定状态,导致施工困难,增大工程造价B、可能造成地表枯水,造成用水及饮水困难C、隧道衬砌上可能产生水压力D、地层中有地下水时隧道的施工比无地下水时容易8、隧道施工要求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项目有(D)。A、水资源、植被、特殊保护区、特殊地质段的保护B、对环境污染的防治C、弃渣处理D、以上都包括20 第3章隧道总体设计1、隧道位置的选择中,下列说法哪种是错误的(A)A、隧道长度越长越好。B、隧道方案的确定要考虑通风、照明及养护管理费用.C、隧道方案应与当地环境和景观相协调;D、在高寒地区,隧道位置的选择应考虑雪害和冻结的影响2、下列哪一个因素与越岭隧道平面位置的选择关系不大(B)A、线路总方向B、车辆类型C、地质条件D、隧道长度3、越岭隧道平面位置的选择,主要是指(D)A、隧道穿越分水岭的不同高程的垭口的选择;B、隧道穿越分水岭的不同方向的垭口的选择;C、隧道穿越分水的垭口时,隧道标高的选择;D、隧道穿越分水岭的不同高程及不同方向的垭口选择。4、关于越岭隧道,下列说法哪种是错误的?(B)A、越岭隧道平面位置和标高的确定都要考虑隧道两端展线情况;B、在路线总方向上或其附近的低垭口,展线条件好,隧道较长;C、越岭隧道标高越高,隧道长度越短;D、越岭隧道平面位置的选择,主要是指隧道穿越分水岭的不同高程及不同方向的垭口选择。5、关于傍山隧道,下列说法哪种是错误的?(B)A、傍山隧道一般埋藏较浅,山坡亦常有滑坡,松散堆积,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地质情况较为复杂;B、为保持山体稳定和避免偏压产生,隧道位置宜往山体内侧靠,做到宁外勿里;C、要考虑河岸冲刷对山体和洞身稳定的影响;D、线路沿山嘴绕行难以长期保证运营安全时,应“裁弯取直”以长隧道通过。6、隧道洞口位置的选择中,下列说法哪种是错误的?()A、洞口应该尽量避免不良地质现象,设置在山体稳定的地方;B、洞口不宜设置在沟谷低洼处或汇水沟处;C、隧道洞口应尽量不破坏山体的稳定性,以确保施工和运营安全;D、隧道洞口的埋深较浅,但对地面建筑物影响有限。7、隧道宜长不宜短,应“早进洞,晚出洞”这是因为()A、有利于洞门的修筑B、有利于隧道通风C、尽量避免大挖大刷边仰坡D、有利于隧道排水8、为防止隧道结构偏压的产生()A、隧道轴线应与岩层走向平行;B、隧道轴线应与岩层走向斜交;C、隧道轴线应与地形等高线平行;D、隧道轴线应与地形等高线正交。9、当洞门的山体不稳定并有滚落碎石块可能时,一般(),以减少对仰坡、边坡的扰动,确保落石不滚到行车道上。A.砌挡土墙B.架防护网C.接长明洞D.刷坡清方10、隧道洞口位置的选择中,下列说法哪种是错误的?()A、洞口应该尽量避免不良地质现象,设置在山体稳定的地方;B、洞口不宜设置在沟谷低洼处或汇水沟处;C、隧道洞口应尽量不破坏山体的稳定性,以确保施工和运营安全;D、隧道洞口的埋深较浅,对地面建筑物不会有很大影响。1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规定,隧道纵坡不应小于(A)A、0.3%B、1%C、3%D、4%1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规定,隧道纵坡不应大于3%,主要是因为(A)A、通风问题;B、隧道洞内排水需要;C、行车安全需要;D、乘客乘坐舒适。13、隧道纵坡类型有(D)A、人字坡B、上行单坡C、下行单坡D、以上都包括14、曲线隧道的不利因素为:(D)20 A、行车视距问题;B、加宽断面问题,造成变截面隧道,施工难度大;C、曲线隧道内装修复杂;增加通风阻抗,对自然通风不利;D、以上都包括15、当隧道位于曲线上时,应(C)A、采用大半径的曲线,并尽量避免曲线伸入隧道内B、调整纵坡,按照规范要求设置路面超高C、尽量采用不设超高的曲线半径,并满足视距要求D、使曲线半径满足视距要求和路面超高要求16、关于隧道建筑限界,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C)A、隧道建筑限界是指隧道衬砌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B、隧道本身的通风、照明设备可以安装在建筑限界内C、隧道本身的通风、照明、安全、监控及内装等附属设备均不得侵入建筑限界内D、隧道建筑限界不包括检修道17、公路隧道净空是指(D)A、公路建筑限界以内的空间B、围岩开挖轮廓线包围的空间C、衬砌截面中点连线以内的空间D、衬砌内轮廓线包围的空间18、设计隧道衬砌断面主要解决(C)3个问题。A、净空、建筑限界和跨度B、内轮廓线、轴线和净空C、内轮廓线、轴线和厚度D、净空、轴线和厚度19、当隧道净宽大于所在公路的路基宽度时,两端接线应有不短于(B)m的同隧道等宽的加宽段,并设计过渡段加以衔接。当隧道净宽小于所在公路的路基宽度时,两端接线仍然按等级公路标准设计,与隧道洞门端墙衔接。A.100B.50C.200D.15020、隧道轴线应当尽量与断面()力曲线重合,使各截面主要承受()应力。当承受竖向压力和较大侧压力时,宜采用()墙式衬砌;当有沉陷可能和受底压力时,宜加设仰拱的()墙式衬砌。A.压拉曲直B.压压曲曲C.压压直曲D.压压直直21、隧道衬砌厚度随所处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同而有较大变化。根据以往经验,拱圈可以采取()截面,也可采取在拱脚部分加厚20—50%的()截面。仰拱厚度一般略()于拱顶厚度。混凝土衬砌厚度一般不小于()cm。A.变变小30B.等变大20C.等等大30D.等变小20第4章隧道结构构造1、当隧道地层垂直围岩压力为主要荷载、水平围岩压力很小时宜采用(C)衬砌,一般适用于(C)级围岩。当垂直和水平围岩压力都较大时宜采用(C)衬砌,一般适用于(C)级类围岩。A、直墙式Ⅳ~Ⅵ曲墙式Ⅰ~ⅢB、曲墙式Ⅰ~Ⅲ直墙式Ⅳ~ⅥC、直墙式Ⅰ~Ⅲ曲墙式Ⅳ~ⅥD、曲墙式Ⅳ~Ⅵ直墙式Ⅰ~Ⅲ2、公路隧道的主体结构通常是指(C)A、洞身衬砌;B、洞门构造物;C、洞身衬砌和洞门构造物;D、包括通风、照明、给排水等在内的所有构造物3、对于水压力较大水底隧道,一般情况下最好采用(C);采用明挖法施工的隧道多采用(C)。A、偏压衬砌圆形断面衬砌B、矩形断面衬砌圆形断面衬砌C、圆形断面衬砌矩形断面衬砌D、矩形断面衬砌偏压衬砌4、设置曲墙衬砌的目的在于(D)A、主要承受竖向压力B、主要承受水压力C、主要防止沉陷D、主要承受较大的侧向压力5、直墙式衬砌一般适用于(A)20 A、Ⅰ、Ⅱ级围岩B、Ⅳ级围岩C、Ⅴ级围岩D、Ⅵ级围岩6、关于支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一次支护是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加固岩体和阻止围岩的变形。B、二次支护是为了保证隧道使用的净空和结构的安全而设置的临时性衬砌结构。C、洞口一般采用加强的衬砌形式,包括复合式衬砌,而不采用锚喷衬砌D、在山岭隧道建设中,很少采用拼装式衬砌。7、(B)级围岩,由于围岩稳定或基本稳定,拱部围岩荷载较小,且往往呈现较小的局部荷载,衬砌工作条件较好,衬砌截面可以采用(B)截面形式。而(B)级围岩与上述情况往往相反,故以采用(B)截面形式为宜。A、Ⅳ~Ⅵ等Ⅰ~Ⅲ变B、Ⅰ~Ⅲ等Ⅳ~Ⅵ变C、Ⅰ~Ⅲ变Ⅳ~Ⅵ等D、Ⅳ~Ⅵ变Ⅰ~Ⅲ等8、关于复合式衬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初期支护应按主要承载结构设计。B、二次支护在Ⅳ~Ⅵ级围岩时按安全储备设计;在Ⅰ~Ⅲ围岩时按承载(后期围压)结构设计,并均应满足构造要求。C、应通过量测及时支护,以便最大限度发挥由围岩和支护组成的承载结构的自承能力。D、通过量测,确定恰当的支护标淮和合适的二次衬砌时间。9、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宜采用缓冲、隔离的防水夹层,关于缓冲防水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当第一层产生形变及形变压力较大时,仍给予极少量形变的可能,可降低形变压力。B、当一次衬砌支护力不够时,可将少量形变压力均匀的传布到二次衬砌上。C、防水效果良好,且可减少二次衬砌混凝土的收缩裂缝。D、设计隧道时要考虑缓冲防水层的支护作用。10、关于预留变形量,错误的说法是(D)A、在确定开挖尺寸时,应预留必要的初期支护变形量,以保证初期支护稳定后,二次衬砌的必要厚度。B、围岩压力越大预留变形量越大.C、当围岩呈“塑性”时,变形量是比较大的。由于预先设定的变形量与初期支护稳定后的实际变形量往往有差距,故应经常量测校正,使延续各衬砌段预留变形量更符合围岩及支护变形实际。D、硬质围岩的预留变形量大于软弱破碎围岩的预留变形量.11、可以采用锚喷支护作为永久衬砌的情况为(B)A、某些不良地质、大面积涌水地段和特殊地段B、Ⅰ级或Ⅱ级围岩地段C、对衬砌有特殊要求的隧道或地段,如洞口地段D、有很高的防水要求的隧道;以及地下水有侵蚀性,可能造成喷射混凝土和锚杆材料的腐蚀;寒冷和严寒地区有冻害的地方等12、当洞口岩层坚硬、整体性好、节理不发育,路堑开挖后仰坡极为稳定,并且没有较大的排水要求时可采用()洞口;()洞门适用于岩质稳定的围岩和地形开阔的地区,是最常使用的洞门型式;()洞门适用于地质较差的围岩,以及需要开挖路堑的地方。A、端墙式环框式翼墙式B、环框式端墙式翼墙式C、环框式台阶式遮光棚式D、翼墙式端墙式柱式13、洞口仰坡地脚至洞门墙背应有不小于1.5m的水平距离,()。洞门端墙与仰坡之间水沟的沟底与衬砌拱顶外缘的高度不应小于1.0m,()。洞门墙顶应高出仰坡脚0.5m以上,()。①以免落石破坏拱圈;②以防仰坡土石掉落到路面上,危及安全;③以防水流溢出墙顶,也可防止掉落土石弹出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②①③20 14、洞门墙的厚度可按计算或结合其他工程类比确定,但墙身厚度最小不得小于()m;洞门墙基础必须置于稳固地基上,基底埋入土质地基的深度不应小于()m,嵌入岩石地基的深度不应小于()m。A、0.51.00.5B、1.00.50.5C、0.50.50.5D、1.01.00.515、当洞门外需要设置遮光棚时,一般采用()A、端墙式洞门B、翼墙式洞门C、削竹式洞门D、遮光棚式洞门16、当洞口围岩风化严重、边仰坡稳定性较差时宜选用()。A.端墙式洞门B.环框式洞门C.翼墙式洞门D.遮光棚式洞门17、当隧道埋深较浅,上覆岩(土)体较薄,难采用暗挖法时,则应采用()来开挖隧道。A、浅埋暗挖法B、台阶法C、侧壁导坑法D、明挖法18、当明洞两侧边墙地基软硬不均时,为避免引起过大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陷,可采取下述措施:A、基岩不深时可加深基础,设置于基岩上;B、采用钢筋混凝土或混凝土仰拱;C、采用钢筋混凝土底板,修筑整体式基础;亦可采用桩基或加固地层等措施。D、以上都包括19、关于明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由于山坡崩落的石块,坡面坍塌多堆积于坡脚附近,因此明洞顶设计填土坡应较实际填土坡适当减小,作为安全的储备。B、当边坡有病害,未来可能发生较大的坍塌,而隧道又处于地震烈度8度以上地区,应酌情增加填土厚度。C、当明洞是为保护洞口自然环境,则应将明洞完全伸出自然山坡坡面,以不破坏自然地面及其景观为原则。D、对Ⅴ级及Ⅵ级围岩,墙背回填料的内摩擦角也应高于围岩的内摩擦角,如用浆砌片石、干砌片石回填。20、根据坡度大小,隧道的工作坑道可分为:()A、横洞、正洞、竖井和平行导坑B、横洞、斜井、竖井和正洞C、正洞、斜井、竖井和平行导坑D、横洞、斜井、竖井和平行导坑2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横洞可考虑是主体坑道导坑的分叉和延长。它比斜井、竖井在作业与安全方面都优越。B、竖井与主坑道的衔接方式有设置在主坑道的正上方和不从主坑道设置两种。一般在竖井深度小时,可设于主坑道上方,在山岭隧道则不设于主坑道上方比较合理。C、施工用的斜井是临时设施,所以没有必要做全断面衬砌,可以相应于地质情况,在需要的位置上进行衬砌。D、对直径6m左右的竖井衬砌厚度实际采用400—600cm左右。2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眼对波长555nm的黄绿光最为敏感,所以隧道内装材料应尽量采用淡黄和浅绿色。B、装修材料应具有不易污染、易清洗、耐刷、耐酸碱、耐腐蚀、耐高温、便于更换或修复等特点。C、由于管径与铺贴吸声材料的吸声效果成倒数关系,在小管道中铺贴吸声材料几乎无效。D、隧道的张贴内装材料有:块状混凝土、饰面板、镶板、瓷砖镶面、油漆等材料。23、在地下水上游设泄水洞属于(A)。A、截水措施B、堵水措施C、排水措施D、支护措施24、在隧道周围注浆属于(D)。A、截水与堵水措施B、堵水与排水措施C、截水与排水措施D、堵水与加固措施25、在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大面积铺设塑料板属于(B)。A、截水措施B、堵水措施C、排水措施D、支护措施26、喷射混凝土和模筑混凝土属于(D)。A、截水与堵水措施B、堵水与排水措施C、截水与排水措施D、堵水与支护措施27、在衬砌与围岩之间设置的盲沟属于(C)。A、截水措施B、堵水措施C、排水措施D、支护措施20 第5章隧道围岩分级1、隧道的破坏,主要取决于围岩的稳定性,而影响围岩稳定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隧道围岩(),是影响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隧道围岩体的(),对隧道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是隧道围岩丧失稳定性的重要原因。A、强度结构特征和完整状态地下水、风化程度B、结构特征和完整状态强度地下水、风化程度C、地下水、风化程度结构特征和完整状态强度D、地应力强度地下水、风化程度2、从围岩的稳定性出发,(A)年编制了我国“铁路隧道围岩分类”,这个分类由稳定到不稳定共分六类,代替了多年沿用的从岩石坚固性系数来分级的方法。(A)年,根据我国铁路隧道的围岩分级为基础,编制了我国“公路隧道围岩分级”。A、19751990B、19901975C、19801990D、197519953、岩石的单轴饱和极限抗压强度是(A)A、单一的岩性指标B、单一的综合岩性指标C、复合指标D、以上都不对4、岩石质量指标(RQD)是(B)A、单一的岩性指标B、单一的综合岩性指标C、复合指标D、以上都不对5、岩体的弹性波传播速度是(B)A、单一的岩性指标B、单一的综合岩性指标C、复合指标D、以上都不对6、围岩的自稳时间是(B)A、单一的岩性指标B、单一的综合岩性指标C、复合指标D、以上都不对7、岩体质量Q指标是(C)A、单一的岩性指标B、单一的综合岩性指标C、复合指标D、以上都不对8、岩石质量指标(RQD)的分类方法是依据(A)A、以岩心的复原率为指标的分类法B、以岩石强度指标为基础的分类法C、以地质勘查手段为基础的分类法D、以岩体构造、岩体特性为代表的分类法9、岩体质量Q指标是关于(C)的复合指标。A岩块尺寸、抗剪强度、地下水B岩块尺寸、抗剪强度、弹性模量C岩块尺寸、抗剪强度、作用应力D抗剪强度、弹性模量、地下水10、当岩体结构面发育程度为:发育、较发育,则岩体完整程度的等级为:()A、较完整B、较破碎C、破碎D、极破碎11、当岩体地质构造作用特征为:围岩地质构造变动较大,位于断裂(层)或褶曲轴的邻近地段,可有小断层,节理较发育,则岩体受地质构造影响程度等级为:(B)A、轻微B、较重C、严重D、很严重12、当岩体每延米的结构面(节理)超过3组且平均间距小于0.4m,则岩体结构面发育程度为:()A、不发育B、较发育C、发育D、很发育13、公路隧道围岩的分级中,当遇有地下水时,哪种级别围岩可不考虑对其进行修正()A、Ⅱ、Ⅲ、Ⅳ、Ⅴ级围岩B、Ⅳ、Ⅴ级围岩C、Ⅰ、Ⅵ级围岩D、Ⅱ、Ⅲ级围岩14、在( D )级围岩或属于( D )级的软质岩石,应根据地下水的性质、水量大小和危害程度调整围岩级别,当地下水影响围岩稳定产生局部坍塌或软化软弱面时,可酌情降低1级;A、Ⅲ  Ⅱ    B、Ⅴ  Ⅳ   C、Ⅳ  Ⅲ  D、Ⅱ  Ⅰ15、( B )级、( B )级围岩已成碎石状松散结构,裂隙中有粘性土充填物,地下水对围岩稳定性影响较大,可根据地下水的性质、水量大小、渗流条件、动水和静水压力等情况,判断其对围岩的危害程度,可降低1~2级;A、Ⅲ  Ⅱ    B、Ⅴ  Ⅳ   C、Ⅵ  Ⅲ  D、Ⅱ  Ⅰ20 16、按岩石强度,饱和抗压极限强度为20MPa的围岩可称为:(B)A、极软岩B、软质岩C、极硬岩D、硬质岩17、修正的围岩质量[BQ]等于400,该围岩属于(B)A、Ⅱ级围岩B、Ⅲ级围岩C、Ⅳ级围岩D、Ⅴ级围岩18、按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隧道围岩分级标准,将围岩分为(D)A、三级B、四级C、五级D、六级19、按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隧道围岩分级标准,当围岩呈块(石)碎(石)状镶嵌结构,且为硬质岩石(Rb>30MPa),受地质构造影响很严重,节理很发育,层状软弱面(或夹层)已基本被破坏,则围岩为()A、三级B、四级C、五级D、六级第5章隧道围岩压力2、有关围岩的应力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围岩的初始应力场主要是由自重应力场和构造应力场构成。B、隧道开挖后,在隧道周围初始应力将沿隧道一定范围重新分布。一般情况下,形成低应力区、高应力区和原始应为区三个区域。C、隧道开挖后,被扰动的岩体开始向隧道内变形。变形值超过一定数值,岩体则出现移动、坍塌或处于蠕动状态。D、围岩的初始应力场的大小与隧道的支护形式有关。4、关于围岩松散压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A、对于一般裂隙岩体中的深埋隧道,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围岩松散压力远远小于其上覆岩层自重所造成的压力。这可用围岩的“成拱作用”来解释。B、“压力拱”是由变形阶段、松动阶段、坍塌阶段和成拱阶段四个过程形成的。C、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松散压力是均匀分布的。D、松散压力的大小与隧道尺寸、开挖方法有关。6、在深埋隧道中,对于围岩的水平侧压力的错误说法是(C)A、I~II级围岩通常不考虑水平侧压力;B、围岩愈差,水平侧压力愈大;C、水平侧压力与围岩级别无关,为一恒定值;D、水平侧压力不随深度增加而变化。7、围岩压力公式q=0.45×2S-1×γω计算出的围岩压力是(A):A、松散压力B、变形压力C、包括松散压力和变形压力D、以上所有答案都不是8、在浅埋隧道中,对于围岩的水平侧压力的正确说法是(C)A、水平侧压力与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无关;B、水平侧压力与隧道高度无关,为一恒定值;C、水平侧压力随着侧压力系数的增加而增大;D、水平侧压力不随深度增加而变化。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能形成压力拱的隧道为深埋隧道B、深埋隧道的围岩压力大于浅埋隧道的围岩压力C、地铁区间隧道都是浅埋隧道D、山岭隧道都是深埋隧道第6章隧道结构计算1、最初的隧道衬砌使用砖石材料,采用的截面厚度常常很大,所以结构变形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故将其视为()。计算时按静力学原理确定其承载时压力线位置,检算结构()。A、变形体刚度B、刚性体强度C、可变体强度D、刚性体刚度2、在十九世纪末,混凝土已经是广泛使用的建筑材料,这时,隧道衬砌结构是作为()计算的,但仅考虑作用在衬砌上的围岩压力,而未将围岩的()计算在内,忽视了围岩对衬砌的约束作用。由于把衬砌视为自由变形的弹性结构,因而,通过计算得到的衬砌结构厚度(),过于安全。A、静定弹性拱弹性抗力很大B、静定弹性拱围岩压力很小C、超静定弹性拱弹性抗力很大D、超静定弹性拱围岩压力很大3、进入本世纪后,通过长期观测,发现围岩不仅对衬砌施加压力,同时还约束着衬砌的(20 )。围岩对衬砌变形的约束,对衬砌结构的受力状态(),不容忽视。衬砌在受力过程中的变形,一部分结构有离开围岩形成()的趋势,另一部分压紧围岩形成所谓(),A、变形不利“抗力区”“脱离区”B、强度不利“脱离区”“抗力区”C、强度有利“抗力区”“脱离区”D、变形有利“脱离区”“抗力区”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隧道结构是由周边围岩和支护结构两者组成的结构体系;周边围岩在很大程度上是隧道结构承载的主体。B、围岩对衬砌变形的约束,对衬砌结构的受力状态有利;C、支护的阻力对围岩的稳定性有利;D、弹性抗力是支护对围岩的作用力。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温克尔(E.Winkler)假定与实际变形状况不相符;B、温克尔(E.Winkler)假定计算简便实用,能满足工程设计需要;C、共同变形理论考虑了相邻质点之间变形的相互影响;D、在脱离区内,约束着衬砌变形的围岩相应地产生被动抵抗力。6、关于荷载—结构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模型中隧道支护结构与围岩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弹性支承对支护结构施加约束来体现的;B、围岩的承载能力是在确定围岩压力和弹性支承的约束能力时间接地考虑;C、围岩的承载能力越高,围岩压力越小;D、弹性支承的抗力越大,支护结构所产生的力越大。7、关于荷载—结构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模型主要适用于围岩因过分变形而发生松弛,支护结构主动承担围岩“松动”压力的情况;B、这类模型的主要荷载是围岩所产生的松动压力,以及弹性支承给支护结构的弹性抗力。C、属于这一类模型的计算方法有:弹性连续框架法、假定抗力法和弹性地基梁;D、当地层对结构变形的约束能力较差时,地下结构内力计算常用弹性地基法,反之,可用假定抗力法或弹性连续框架法。8、属于荷载结构法的计算方法有()。A、弹性连续框架法、假定抗力法和收敛—约束法B、连续介质模型法、假定抗力法和弹性地基梁法C、弹性连续框架法、假定抗力法和弹性地基梁法D、弹性连续框架法、岩体力学模型法和弹性地基梁法9、当软弱地层对结构变形的约束能力较差时(或衬砌与地层间的空隙回填,灌浆不密实时),地下结构内力计算常用(A),反之,可用(A)。A、弹性连续框架法假定抗力法和弹性地基梁法B、弹性地基梁法假定抗力法和弹性连续框架法C、假定抗力法弹性连续框架法弹性地基梁法D、弹性连续框架法假定抗力法和弹性连续框架法10、关于岩体力学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该模型又称为围岩—结构模型或地层-结构模型;B、这个模型中围岩是直接的承载单元,支护结构只是用来约束和限制围岩的变形。C、这个模型需确定围岩的初始应力场以及材料非线性特性的各种参数及其变化情况。与荷载-结构模型相比该模型考虑的因素少一些。D、在这个模型中有些问题是可以用解析法求解,但绝大部分问题必须依赖数值方法,尤其是有限单元法。11、作用在衬砌上的荷载,属于被动荷载的是(D)A、围岩压力B、衬砌自重C、水压力D、围岩弹性抗力12、作用在衬砌上的围岩压力属于(A)A、永久荷载B、可变荷载C、偶然荷载D、被动荷载13、地震力属于(C)A、永久荷载B、可变荷载C、偶然荷载D、被动荷载20 14、冻胀力属于(B)A、永久荷载B、可变荷载C、偶然荷载D、被动荷载15、落石冲击力属于(C)A、永久荷载B、可变荷载C、偶然荷载D、被动荷载16、关于半衬砌的计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拱圈支座是弹性的,使拱脚产生角位移和线位移。B、拱脚围岩之间的摩擦力很大,可以认为拱脚没有沿隧道径向的位移,只有切向位移,在固端支座上用一根径向刚性支承链杆加以约束;C、计算图式中考虑了弹性抗力。D、在结构对称和荷载对称条件下,对称的垂直分位移对拱圈内力不产生影响。17、力法方程X1σ11+X2σ11+△1P+βa=0表示()A、拱顶截面没有相对角位移B、拱顶截面没有相对水平位移C、拱脚截面没有相对角位移D、拱脚截面没有相对水平位移20、对混凝土和石砌矩形截面构件进行强度验算时,当截面偏心距e0与截面厚度d的关系为()时,按抗拉强度控制承载力。A、e0≤0.2dB、e0≥0.2dC、e0>0.2dD、e0=0.2d第7章隧道的喷锚支护1、关于传统支护支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传统支护总是开挖后先支撑,使工作面推进到相当远后才能逐步拆除支撑进行衬砌。B、传统支护的支撑只能在少数点上与围岩接触,衬砌与围岩之间如不经过回填灌浆是不密贴的。C、传统支护使围岩有较长时间的松动变形,使松弛带发展的很宽,导致围岩只能被动地承受围岩松动而形成的极大围压。D、传统支护的厚度很小,开挖断面大大超过有效断面,既拖延了工期又增加了工程造价。2、关于喷锚支护支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喷锚支护的开挖面一经形成,便可及时迅速的支护,随挖随喷。B、根据需要在喷混凝土的同时,还可配置钢筋网和钢拱架。C、喷锚支护很快就能形成与围岩紧密衔接的连续支护结构。D、喷锚支护能将围岩中的空隙填实,使之同支护结构一起构成支承围岩荷载的承载结构,被动地制止围岩变形的发展,使围岩稳定。3、关于锚喷支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A、锚喷支护是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等结构组合起来的支护形式。B、钢拱架是锚喷支护必要的一种结构形式。C、锚喷支护能及时支护和有效地控制围岩的变形。D、可以根据不同围岩的稳定状况,采用锚喷支护中的一种或几种结构的组合。4、关于锚喷支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锚喷支护能与围岩密贴并封闭岩体的张性裂隙和节理,加固围岩结构面。B、锚喷支护技术不再把围岩仅仅视作荷载(松散压力),同时还把它视为承载结构的组成部分。C、锚喷支护结构柔性好,它能同围岩共同变形,构成一个共同工作的承载体系。D、锚喷支护可以在任何围岩条件下使用。5、关于锚喷支护与传统支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A、传统支护不能及时地向围岩提供径向抗力,围岩松动,形成松动围岩压力。B、锚喷支护由于喷混凝土渗入岩体裂隙,提高了岩体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使破坏包络线下移。C、断面越大,岩体越软弱,薄的喷混凝土层不足以作为一种防护措施,就需要布置锚杆,甚至加钢拱架。D、连续喷射层对围岩作用有封护抗力,使围岩稳定。20 6、关于锚杆的组合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锚杆将一定厚度的岩层组成组合拱或组合梁。B、锚杆的锚固力使岩层层面摩擦了增大。C、锚杆的锚固力阻止岩层层面的相互错动,提高了岩层与锚杆组合的岩石梁的抗弯和抗剪能力。D、锚杆的锚固力阻止岩层层面的相互错动,提高了岩层与锚杆组合的岩石梁的应力。7、关于锚杆的整体加固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A、每根锚杆周围的岩体形成一个两头带圆锥的筒状压缩区。B、由于锚杆支护了的作用,使压缩带的岩体处于三向受压状态,形成能够承受一定荷载的稳定岩体,即承载环。C、承载环的岩体径向应力提高了,切向应力破坏强度降低了。D、砂浆锚杆依靠它周围的水泥砂浆与围岩之间的粘结作用和本身在岩体中的抗剪能力,达到加固和提高围岩强度的目的。8、喷锚联合支护能够及时施作。所谓“及时”,对(A)的围岩是指(A),对(A)的围岩是指(A)。A、好“尽快”差“适时”B、差“尽快”好“适时”C、好“尽快”差“尽快”D、差“适时”好“适时”9、锚喷支护要(B)而具有柔性并与围岩密贴,使因产生弯矩而破坏的可能性达到最小。当需要增加支护结构的强度时,(B)采用锚杆、钢筋网、钢支撑等加固,而(B)大幅度增加喷层厚度。A、厚不宜宜B、薄宜不宜C、厚宜不宜D、薄宜宜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A、洞室周边径向位移与支护力的关系曲线称为围岩特征曲线。B、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变形压力与支护结构外缘所产生的径向位移的关系曲线称为支护特征曲线。C、围岩开挖后,若支护快且支护刚度很大,则支护上受到的作用力就小。D、锚喷支护的合理刚度和施作时间需根据围岩条件确定。11、隧道工程新奥法支护设计目前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D)A、以工程类比为基础的经验法B、以现场量测为基础的监控法C、以理论分析为基础的计算法D、以A、B、C相结合的综合法12、为确保围岩不出现有害松动可采取的措施是(D)①采用控制爆破技术,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强度②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次数,尽可能采用全断面一次开挖③初期支护稳定后施作混凝土二次衬砌④合理利用开挖面空间效应抑制围岩变形⑤尽量减少其他外界因素(水、潮)对围岩的影响⑥初期支护及时快速A、①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⑥13、为使围岩变形适度发展,最大限度发挥围岩自承能力可采取的措施是(B)①初期支护采用分次施作的方法②初期支护可以分成两次喷层或两次锚固施作③喷层采用纵向变形缝④调节支护封底时间,控制围岩变形⑤适当延迟支护时间,控制围岩变形⑥厚度大的二次衬砌A、①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⑥14、选择合理支护类型和参数,并充分发挥其功效的方法是(A)①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支护类型②合理选择锚杆类型和参数,在围岩中有效形成承载圈③合理选择喷层厚度,充分发挥喷层与围岩自身承载力④合理选择和配置钢筋网和钢支撑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15、关于支护,下列叙述正确的有(D)①对坚硬裂隙岩体中的大断面隧道,通常在长锚杆之间加设短锚杆以支承其间的岩体②对破碎软弱岩体,要早支护、早封闭、设仰拱、加强支护③对流塑性围岩宜采用圆形、椭圆形或马蹄形断面,宜“现柔后刚”,设置仰拱,形成全封闭环④对于浅埋隧道,支护的强度和刚度要大于一般深埋隧道。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20 16、怎样合理的选择锚杆类型和参数,使围岩中有效的形成承载圈(C)①根据地质、工程断面和使用条件等选的锚杆类型、直径、长度、数量、间距和布置形式②锚杆间距一般应能充分发挥喷层作用和施工方便③合理的锚杆数量是恰好使初期喷层刚好达到稳定状态④锚杆间距与锚杆长度有关⑤锚杆的纵向间距最好与掘进进尺相适应,还要结合施工方法综合考虑⑥锚杆的最小长度应超过松动圈厚度⑦锚杆应尽量穿过较多的层理和裂隙⑧锚杆的布置应当采取重布置点和局部布置相结合的形式⑨锚杆的方向应与岩体主结构面成较小的角度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B、①②③④⑤⑥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D、①③④⑤⑥⑦⑧⑨17、怎样合理的选择喷层厚度,充分发挥喷层与围岩自身承载力(A)①合理喷层厚度(刚度)既能使围岩稳定又容许围岩有一定的塑性位移②经验表明合理初始喷层厚度在5~15厘米间③喷层太厚和太薄都是不合理的④喷层总厚度不宜大于20cm,只有大断面隧道才允许增加喷层厚度⑤喷层厚度不足以维持围岩稳定的情况时,应采用增设锚杆、配置钢筋网等联合支护措施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18、关于钢筋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钢筋网具有防止或减少喷层收缩裂缝,提高支护结构的整体性和抗震性的功能②钢筋网具有增加喷层的抗拉、抗剪强度的功能③土砂等条件下,可考虑配置钢筋网④在破碎软弱塑性流变及膨胀性围岩条件下,需要配置钢筋网⑤地震区或有振动影响的隧道需要配置钢筋网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19、在下列场合必须使用钢支撑是(D)A、在作锚喷支护前需要隧道岩面稳定时B、用钢管钢板桩进行超前支护需要支点时 C、为了抑制地表下沉,需要提高初期支护强度或刚性时D、以上情况都包括20、关于施工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断面面积较小的隧道,应尽量采用全断面或分上下台阶一次开挖的方案,以减少扰动次数B、松散岩体的大跨隧道采用分部开挖方案,以减少扰动强度   C、初期支护一般应作为永久支护的一部分,不允许初期喷层完全破例,但允许有小裂缝D、松散、自稳性差的围岩,进尺应长些21、支护的顺序及初期支护时机与围岩自稳时间关系密切。若自稳时间长,可先(A)后(A);若自稳时间短或围岩比较破碎,可改用(A)施工工序。A、锚喷“喷-锚-喷”B、锚喷“锚-喷-锚”C、喷锚“喷-锚-喷”D、喷锚“锚-喷-锚”22、隧道新奥法的核心思想之一是(C)A、充分发挥喷锚支护的作用B、充分发挥二次衬砌的作用   C、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D、岩体的平衡拱作用23、以下隧道支护形式不属于柔性支护的是(D)A、喷射混凝土B、锚杆支护C、格栅钢架支护D、模筑混凝土24、在新奥法支护中允许围岩有一定变形,但又不至于产生破坏的目的是(D)A、尽量减小施工对围岩的扰动B、尽量减小作用在衬砌上的松散压力C、使围岩与支护结合更密贴,减少超挖D、尽量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25、对于围岩条件较好的隧道,二次支护时间选择的原则是(B)A、隧道爆破结束后5天内B、各测试项目的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C、第一次支护完成后即可D、测量的围岩压力减小一倍以后26、对于软弱围岩隧道,二次支护时间选择的原则是(C)20 A、隧道爆破结束后5天内B、各测试项目的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C、视围岩稳定状况,二次衬砌紧跟开挖面D、测量的围岩压力减小一倍以后27、下列地质条件下可以用锚喷支护做永久支护的是(A)A、I、II级围岩   B、破碎带C、大面积淋水地段    D、强风化围岩28、以下哪一种方法不属于新奥法施工方法(C)A、全断面法B、先拱后墙法C、漏斗棚架法D、分步开挖法29、按照作用原理,锚杆的类型包括(D)①全长黏结型②端头锚固型③摩擦型④预应力型⑤砂浆锚杆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③⑤D、①②③④31、图示锚杆锚固着即将坠落的岩块,该岩块重量G=80KN,试计算锚杆由于该岩块的重量而引起的轴力(图中φ=30°,ξ=75°)(要求:必须绘出力学分解图)第8章隧道通风1、改善隧道内污染的途径是(D)A、生产无公害汽车;B、使用虑毒装置还原被污染的空气;C、将污染空气稀释到容许浓度值以下;D、包括以上所有答案。2、隧道通风设计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有(D)①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②需风量计算问题③通风方式④通风设备选择⑤自然通风的能力⑥隧道内的照度A、①②③⑤⑥B、①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3、对隧道中CO浓度控制和稀释目的是为了(A)A、保证隧道内的卫生条件;B、保证隧道内的行车安全;C、保证隧道内的行车的舒适性;D、包括以上所有答案。4、隧道内CO的设计浓度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①②③⑤)①隧道断面积的大小②通风方式③隧道长度④隧道内装修⑤交通量的大小A、①②③④⑤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⑤5、隧道内烟雾的设计浓度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A)①停车视距②行车速度③路面亮度④光源⑤路面材料A、①②③④⑤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⑤6、隧道内的有害气体包括(D)①一氧化碳②氮氧化物③氮气④二氧化硫⑤丙烯醛⑥烟雾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⑥C、①②③⑤⑥D、①②④⑤⑥8、影响隧道通风方案选择的最主要因素为(C)A、隧道长度、地形地质条件B、隧道造价、隧道施工条件20 C、隧道长度、隧道交通条件D、包括以上所有答案9、对单向行驶的高速公路隧道,其车流量N与隧道长度L的乘积满足(B)时,可采用自然通风。A、LN≥2.0×105B、LN<2.0×105C、LN>2.0×105D、LN≤2.0×10510、同时设置送风管道和排风管道,隧道内基本上不产生沿纵向流动的风,只有横向方向的风流动,这种方式的通风属于(B)A、纵向式通风;B、横向式通风;C、半横向式通风;D、混合式通风。11、从通风效果和灾害救援的角度来看(D)A、半横向通风优于全横向通风;B、在单向交通隧道中纵向通风最好;C、纵向通风优于半横向通风;D、全横向通风最好。12、射流式风机是属于(D)A、自然通风B、全横向式通风C、半全横向式通风D、纵向式通风13、纵向式通风所需动力与隧道(C)成正比。A、长度B、长度的平方C、长度的立方D、长度的四次方15、隧道交通条件是指(A)。A、单向或双向行车方式隧道的交通量B、隧道的照明条件隧道的交通量C、单向或双向行车方式隧道的亮度D、隧道的坡度隧道的交通量第9章隧道照明1、白天进入隧道前,由于隧道内、外的亮度差别极大,所以,从隧道外部去看照明很不充分的隧道入口,对长隧道会看到(A),对短隧道会看到(A)。白天,汽车穿过较长的隧道接近出口时,会出现极强的(A);夜间在隧道出口会看到(A),这样就看不出外部道路的线型及路上的障碍物。A、黑洞黑框眩光黑洞B、黑框黑洞眩光黑洞C、黑框眩光黑洞黑洞D、黑框黑洞黑洞眩光2、隧道内影响司机视觉的主要因素有(A)①适宜的亮度;②观察时间的长短;③观察对象的大小;④颜色及其背景的对比度;⑤行车时速的大小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3、隧道内照明的质量包括(D)①路面平均亮度;②路面亮度均匀度;③眩光限制;④隧道平面线形;⑤诱导性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4、按隧道照明亮度曲线的组成要求,各照明段的亮度大小应该是:(B)A、基本段亮度>过渡段亮度>入口段亮度B、基本段亮度<过渡段亮度<入口段亮度C、过渡段亮度>基本段亮度>入口段亮度D、基本段亮度>入口段亮度>过渡段亮度5、根据(C)确定洞外亮度;根据(C)确定中间段的所需亮度水平;根据(C),确定入口段和过渡段的亮度水平和长度。①现场调查②视觉适应规律、洞外与中间段亮度差、亮度减低的速率等③设计车速、交通方式、交通流量、空气透过率等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③①②6、照明上的短隧道是指长度在(C)以下的隧道。A、100mB、200mC、300mD、400m8、由洞外亮度L1到入口段洞口处亮度L2的减少速率受眼睛适应能力的限制。减少(A)眼睛将产生不适现象。相反地,减少(A),是不经济的,也不符合要求。因而L2/L1应该有一个恰当的比值。1979年PIARC推荐L2/L1为(A)A、速率过快速率过慢1/15~l/30B、速率过慢速率过快1/15~l/30C、速率过快速率过慢1/30~l/40D、速率过慢速率过快1/30~l/409、隧道长度与中间段亮度L3有一定关系:隧道长,适应时间就(C),L3可以(C20 );反之,隧道短,适应时间就(C),L3就(C)。A、长提高短降低B、短降低长提高C、长降低短提高D、短提高长降低10、隧道内照明器的布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沿隧道纵向单排布置的间距大于双排布置的间距B、沿隧道纵向既可单排布置,也可双排布置C、在双排布置的情况下,既可成对布置,也可交错布置D、灯具的合理布置就是在最经济的条件下达到最好的照明效果第10章隧道施工1、关于隧道工程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对隧道施工的成败起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B、公路隧道埋设于地下,一旦建成就难以更改,所以,除了事先必须审慎规划和设计外,施工中还要做到不留后患C、隧道的施工速度比较慢,工期也比较长,往往使一些长大隧道成为控制新建公路通车的关键工程D、隧道施工受季节变换、气候变化的影响很大2、选择隧道施工方案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C)①工程的规模、使用上的特殊要求、工期的缓急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③施工技术条件、机械装备供应状况以及施工中动力和材料供应情况④施工安全及环境方面的要求⑤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3、关于新奥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岩体是隧道结构体系中的主要承载单元,所以在施工中必须充分保护岩体,尽量减少对它的扰动,避免过度破坏岩体的强度。B、为了充分发挥岩体的承载能力,应充分允许岩体的变形。C、为了改善支护结构的受力性能,施工中应尽快使之闭合,形成封闭的筒形结构。D、在施工的各个阶段,应进行现场量测监视,及时提出可靠的、数量足够的量测信息。4、隧道新奥法的核心思想之一是(C)A、充分发挥喷锚支护的作用 B、充分发挥二次衬砌的作用   C、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D、岩体的平衡拱作用5、新奥法施工的基本原则可归纳为,“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其中下列关于“少扰动”的说法错误的是(D)A、在隧道开挖时,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次数。B、在隧道开挖时,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强度。C、在隧道开挖时,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范围和扰动持续时间。D、机械开挖比钻爆法开挖对围岩的扰动大。6、在新奥法支护中允许围岩有一定变形,但又不至于产生破坏的目的是(D)A、尽量减小施工对围岩的扰动B、尽量减小作用在衬砌上的松散压力C、使围岩与支护结合更密贴,减少超挖D、尽量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7、采用台阶法施工,当台阶长度取为1~1.5倍洞跨时,属于(B)A、长台阶法B、短台阶法C、超短台阶法D、台阶分部开挖法8、关于台阶法施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A、下半断面的开挖(又称落底)应在上半断面初期支护基本稳定后进行。B、下半断面的开挖采用单侧落底或双侧交错落底,避免上部初期支护两侧同时悬空。C、为加快施工进度,台阶的长度尽可能长。D20 、量测工作必须及时,当发现速率增大,应立即进行底(仰)拱封闭,或缩短进尺,加强支护,分割掌子面等。9、关于分部开挖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与超短台阶法相比,台阶分部开挖法的台阶长度可以加长。B、单侧壁导坑法适用于断面跨度大,地表沉陷难于控制的软弱松散围岩中。C、当隧道跨度很大,地表沉陷要求严格,围岩条件特别差,单侧壁导坑法难以控制围岩变形时,可采用双侧壁导坑法。D、台阶分部开挖法施工时,核心土增强了开挖面的稳定性,同时与台阶法相比,开挖中对围岩的扰动次数也减少了。10、以下哪一种方法不属于新奥法施工方法(C)A、全断面法B、台阶法C、漏斗棚架法D、分步开挖11、隧道施工中,当开挖面变的不稳定时,可采取(C)①缩短一次掘进长度②开挖时保留核心土③向正面喷射混凝土④缩小开挖断面⑤采取辅助施工措施对地层进行预加固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12、浅埋段和洞口加强段的开挖施工不宜采用下列哪种方法开挖(A)A、全断面B、单侧壁导坑C、多台阶D、留核心土13、隧道通过松散地层段的施工,为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施工时常用的手段是(B)A、先开挖后支护B、先护后挖,密闭支撑,边挖边封闭C、强爆破,弱支护D、全断面开挖14、关于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叙述错误的是(B)A、特殊地质地段隧道施工以“先治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早衬砌、勤检查、稳步前进”为指导原则B、对软岩浅埋隧道进行地表下沉观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施工干扰。C、围岩压力过大,支撑受力下沉侵入衬砌设计断面时,必须挑顶(即将隧道顶部提高)。D、隧道通过自稳时间短的软弱破碎岩体时,可采用超前锚杆、管棚和围岩预注浆等辅助施工措施。15、膨胀土围岩对隧道施工的危害是(D)A、围岩裂缝和坑道下沉B、围岩膨胀突出和坍塌C、底膨、衬砌变形和破坏D、以上都包括。16、隧道施工中产生塌方的人为原因有(B)①围岩条件差②隧道选定位置不合理③施工方法与地质条件不相适应④喷锚支护不及时,喷射混凝土的质量、厚度不符合要求⑤地下水丰富⑥没有按规定进行量测,或信息反馈不及时决策失误、措施不力⑦围岩爆破用药量过多,因震动引起坍塌⑧隧道穿过断层及其破碎带⑨缺乏较详细的隧道所处位置的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引起施工指导或施工方案的失误A、①②③④⑥⑦⑨。B、②③④⑥⑦⑨。C、②③④⑤⑥⑦⑨。D、②③④⑥⑦⑧⑨。17、防治岩爆发生的措施主要有二:一是强化围岩,二是弱化围岩。不属于强化围岩的措施是(B)A、喷钢纤维混凝土B、超前预裂爆破C、锚杆加固D、锚喷网联合、钢支撑网喷联合支护18、防治岩爆发生的措施主要有二:一是强化围岩,二是弱化围岩。不属于弱化围岩的措施是(A)A、锚喷支护B、注水C、排孔法、切缝法D、超前预裂爆破19、为防止瓦斯事故,下列不当的措施是(A)A、使用皮线。B、加强通风是防止瓦斯爆炸最有效的办法。C、使用超前周边全封闭预注浆。D、隧道通过瓦斯地区的施工方法,宜采用全断面开挖。20、在隧道施工中需要特别注意对地下水治理的不良地质有(ABD)A、松散地层B、黄土C、岩爆D、膨胀岩土21、隧道工程新奥法支护设计目前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D)A、以工程类比为基础的经验法B、以现场量测为基础的监控法C、以理论分析为基础的计算法D、以A、B、C相结合的综合法22、光面爆破中周边眼的作用是(A)20 A、节约炸药B、减小超挖和欠挖C、增加爆破自由面D、保证爆破安全,防止瞎炮23、光面爆破与预裂爆破的主要区别是(B)A、减小超挖和欠挖方面;B、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起爆顺序不同;C、装药量不一样;D、炮孔深度不一样24、爆破凿岩中掏槽眼的作用是:(C)A、减小超挖和欠挖B、节约炸药C、增加爆破自由面D、保证爆破安全,防止瞎炮25、光面爆破的爆破顺序是:(A)A、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B、周边眼→辅助眼→掏槽眼C、掏槽眼→周边眼→辅助眼D、辅助眼→周边眼→掏槽眼26、为了取得较好的光面爆破效果,应该使周边眼眼距E与光面爆破层厚度W满足下列条件:(B)A、E/W>1B、E/W<1C、E/W=1D、以上所有答案都不是20 名词解释垭口线路必须跨越分水岭时,分水岭的山脊线上总会有高程较低处,称之为垭口。弹性抗力衬砌在受力过程中的变形,一部分结构有离开围岩形成“脱离区”的趋势,另一部分压紧围岩形成所谓的“抗力区”,在抗力区内,约束着衬砌变形的围岩相应地产生被动抵抗力,即弹性抗力。围岩隧道周围一定范围内,对隧道稳定性能产生影响的岩体。建筑限界为保证隧道内各种交通的正常运行与安全,而规定在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的空间限界。隧道净空隧道衬砌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包括隧道建筑限界、通风及其它所需的断面积。亮度曲线白天驾驶员由洞外进入隧道时,视觉对洞内外亮度变化的适应时间与行车车速和距离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隧道照明亮度曲线。支护特征曲线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变形压力与支护结构外缘所产生的径向位移的关系曲线称为支护特征曲线。围岩特征曲线洞室周边径向位移与支护力的关系曲线称为围岩特征曲线。开挖面的“空间效应”洞室在掘进过程中,由于受到开挖面的约束,使开挖面附近的围岩不能立即释放其全部位移,这种现象称为开挖面的“空间效应”。锚喷支护以喷锚支护作为隧道衬砌的永久支护结构新奥法是以控制爆破为主要掘进手段,以喷射混凝土和锚杆为主要支护措施,通过监测控制围岩的变形,动态修正设计参数和变动施工方法的一种隧道施工方法,其核心内容是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简答1、隧道防排水原则截、堵、排相结合的综合治水原则,并以模筑混凝土衬砌作为防水堵水的基本措施。①截就是在隧道以外将地表水和地下水疏导截流,使之不进入隧道工程范围内;②堵就是以衬砌混凝土为基本防水层,以其他防水材料为辅助防水层,阻隔地下水,使之不进入隧道内的防水措施,必要时还可以采用注浆堵水措施。堵水措施可以较好地保护地下水环境;③排就是人为设置排水系统,将地下水排出隧道;④结合就是因地制宜,综合考虑,适当选择治水方案,做到技术可行,费用经济,效果良好,保护环境。2、新奥法施工的基本原则①岩体是隧道结构体系中的主要承载单元,在施工中必须充分保护岩体,尽量减少对岩体的扰动,避免过度破坏岩体的强度;②为了充分发挥围岩的承载能力,应允许并控制岩体的变形;③为了改善支护结构的受力性能,施工中应尽快使之闭合成为封闭的筒形结构;④在施工的各个阶段,应进行现场量测监视,及时提出可靠的、数量足够的量测信息,并及时反馈用来指导施工和修改设计;20 ⑤为保证二次衬砌的质量和整体性,应采用先墙后拱的施工顺序;⑥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必须建立设计---施工检测---地质预测---量测反馈---修正设计的一体化施工管理系统,以不断地提高和完善隧道施工技术。上述新奥法的基本原则可扼要的概括为:“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3、影响围岩稳定性的客观因素有哪些①岩土体结构状态岩土体结构是长时间地质运动的产物,在地质因素的影响中起着主要作用。②岩石的工程性质岩石的工程性质是多方面的,一般主要指岩石的强度或坚固性。岩石强度在完整的岩体中是起主要作用的。在岩体结构状态成为控制围岩稳定的主要因素时,强调岩石强度意义是不大的。③地下水的作用和影响使岩质软化,强度降低,对软岩尤为明显,对土体则可促使其液化或流动;有软弱结构面的围岩,会冲走充填物或使夹层液化,减少层间摩阻力促使岩块滑动;在某些围岩中,遇水后产生膨胀,在未胶结或弱胶结的砂岩中可产生流砂和潜蚀。④围岩的初应力状态4、影响围岩稳定性的人为因素有哪些①隧道的形状和尺寸,尤其是跨度影响较为显著在同类围岩中,跨度愈大,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就愈差②支护结构的类型及支护时间③施工方法在同类岩体中,采用普通爆破法施工和控制爆破法施工,采用矿山法施工和盾构法或掘进机施工,采用大断面开挖和小断面分部开挖,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都不相同且相差较大。④隧道的埋深随着埋深的增加,初始应力场也随之增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也可能出现诸如岩爆或大变形现象。5、洞门有哪几种形式,各自的使用条件是什么(1)端墙式洞门适用于岩质稳定的Ⅲ级以上围岩和地形开阔的地区,是最常使用的洞门型式(2)翼墙式洞门适用于地质较差的Ⅳ级以下围岩,以及需要开挖路堑的地方。翼墙式洞门由端墙及翼墙组成。翼墙是为了增加端墙的稳定性,同时对路堑边坡也起支撑作用。其顶面一般均设置水沟,将端墙背面排水沟汇集的地表水排至路堑边沟内。(3)环框式洞门当洞口岩层坚硬、整体性好、节理不发育,路堑开挖后仰坡极为稳定,并且没有较大的排水要求时采用当洞口为松软的堆积层时,通常应避免大刷仰、边坡,一般宜采用接长明洞环框上方及两侧仍应设置排水沟渠,以排除地表水,防止漫流(4)遮光棚式洞门当洞外需要设置遮光棚时采用,遮光构造物有开放式和封闭式之分,前者遮光板之间是透空的,后者则用透光材料将前者透空部分封闭6、全断面开挖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特点:工序少,相互干扰少,便于组织施工和管理;工作空间大,便于组织大型机械化施工,施工进度高。适用于Ⅰ---Ⅲ级岩质较完整的硬岩中,必须具备大型施工机械。隧道长度或施工区段长度不宜太短,否则采用大型机械化施工的经济性差。7、水对隧道有哪些危害20 水不仅是影响隧道正常施工的因素之一,也是影响隧道正常运营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施工期间,地下水的作用不仅降低围岩的稳定性,增加开挖难度,且增加支护的难度和费用,甚至需采取超前支护或预注浆堵水和加固围岩。此外,如对地下水处理不当,则可能造成更大的危害。如地下、地上水位下降及水环境的改变,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或被迫停工,影响工程进展等;在运营期间,水进入隧道后,造成洞内通风、照明、供电等设备锈蚀,使路面积水或结冰,造成打滑,危及行车安全。8、不宜采用锚喷支护作为永久支护的情况有哪些①在某些不良地质、大面积涌水地段和特殊地段不宜采用锚喷衬砌作为永久衬砌;②对衬砌有特殊要求的隧道或地段,如洞口地段,要求衬砌内轮廓很整齐、平整;③有很高的防水要求的隧道;④寒冷和严寒地区有冻害的地方(锚喷衬砌抗冻胀能力较差);⑤围岩及覆盖太薄,且其上已有建筑物,不能沉落或拆除者;⑥地下水有侵蚀性,可能造成喷射混凝土和锚杆材料的腐蚀。9、喷锚联合支护作用的原理10、光面爆破的目的是什么11、岩溶地段隧道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哪些引:遇到暗河或溶洞有水流时,宜排不宜堵。引即是通过暗管、涵洞、小桥等将水引流,排出洞外。堵:对已停止发育、跨径较小,无水的溶洞,可根据其与隧道相交的位置及其充填情况,采用混凝土、浆砌片石或干砌片石予以回填封闭;或加深边墙基础,加固隧道底部。越:当隧道一侧遇到狭长而较深的溶洞,可加深该侧的边墙基础通过。绕:在岩溶区施工,个别溶洞处理耗时且困难时,可采取迂回导坑绕过溶洞,继续进行隧道前方施工,并同时处理溶洞,以节省时间,加快施工进度。绕行开挖时,应防止洞壁失稳。12、施工监控量测的目的减少超挖和欠挖、开挖轮廓圆顺,减少应力集中、减小边坡对围岩的扰动论述题1、采用哪些措施可以确保围岩不出现有害松动①洞形及侧压系数的选择问题,即在洞室的布置和造型上应适应原岩应力状态和岩体的地质、力学特征,尽量争取一个较好的受力条件。②采用控制爆破技术: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强度③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次数:尽可能采用全断面一次开挖④初期支护及时快速:及时是抑制围岩变形的有害发展⑤合理利用开挖面空间效应抑制围岩变形⑥尽量减少其他外界因素(水、潮)对围岩的影响:对有地下水的裂隙岩体,要防止大的渗透压力2、洞口位置选择的原则及要求①洞口应尽可能地设在山体稳定、地质较好地下水不太丰富的地方。②洞口不宜设在垭口沟谷的中心或沟底低洼处,不要与水争路。③洞口应尽可能设在线路与地形等高线相垂直的地方,使隧道正面进入山体,洞门结构物不致受到偏侧压力。④20 当线路位于有可能被淹没的河滩上或水库回水影响范围以内时,隧道洞口标高应在洪水位以上,并加上波浪的高度,以防洪水倒灌到隧道中去。⑤为了保证洞口的稳定和安全,边坡及仰坡均不宜开挖过高,不使山体扰动太甚,也不使新开出的暴露面太大。⑥若洞口附近遇有水沟或水渠横跨线路时,应慎重处理,当线路横沟进洞时,设置桥涵净空不宜太小,以免后患。⑦若洞口前方岩壁陡立,基岩裸露,此时,最好不刷动原生坡面,不挖开山体。⑧洞口以外应当留有生产活动的场所。总起来说,选定隧道洞口位置时,首先要按照地质条件控制边坡和仰坡的高度和坡面长度,其次是避开不良地质区域和排水影响,最后才谈得到从经济方面进行比较。3、为什么隧道锚喷支护采用柔性支护?隧道施工中采取哪些办法做到柔性支护?①采用柔性支护一方面可支撑围岩,防止围岩产生有害变形;②另一方面喷锚支护能够与围岩形成一个共同承载体,与围岩同时变形,从而有效发挥围岩自承能力。隧道施工中采取以下方法:③初期支护分次施作,喷射混凝土时采用分层喷射;④在喷层中设置纵向变形缝⑤通过监控量测调节仰拱封底时间和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4、喷锚支护结构的局部稳定原理和整体稳定原理局部稳定原理:洞室围岩被节理裂隙分割成块状体,其坍塌的形成往往是因为其中一块危石的掉落,引起邻近的块石相继裂开、错动、脱离,导致全局性的失稳、坍塌,发生恶性连锁反应。喷混凝土只要支护住最先掉落的危石,封闭加固附近的岩石,则洞室就能稳定。整体稳定原理:喷混凝土层与围岩体表面紧密粘结、咬合、使洞室表面岩体形成较平顺的整体,依靠结合面处的抗拉、抗压、抗剪能力,与岩体密贴组成“组合结构”或“整体结构物”共同工作。5、新奥法隧道施工应遵循的基本精神和原则①岩体是隧道结构体系中的主要承载单元,在施工中必须充分保护岩体,尽量减少对岩体的扰动,避免过度破坏岩体的强度;②为了充分发挥围岩的承载能力,应允许并控制岩体的变形;③为了改善支护结构的受力性能,施工中应尽快使之闭合成为封闭的筒形结构;④在施工的各个阶段,应进行现场量测监视,及时提出可靠的、数量足够的量测信息,并及时反馈用来指导施工和修改设计;⑤为保证二次衬砌的质量和整体性,应采用先墙后拱的施工顺序;⑥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必须建立设计---施工检测---地质预测---量测反馈---修正设计的一体化施工管理系统,以不断地提高和完善隧道施工技术。上述新奥法的基本原则可扼要的概括为:“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