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00 KB
  • 14页

新验标隧道工程考核试题(含答案).doc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隧道试题答案1.隧道开挖断面净空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隧道开挖应严格控制超欠挖,石质坚硬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1㎡不大于0.1㎡)侵入衬砌应小于5cm。拱墙和墙脚以上1m内断面严禁欠挖。2.隧底开挖轮廓和底部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石质坚硬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1㎡不大于0.1㎡)侵入衬砌应小于5cm。3.软弱围岩隧道Ⅳ、Ⅴ、Ⅵ级围岩地段采用台阶法施工时,上台阶每循环开挖支护进尺Ⅴ、Ⅵ级围岩不应大于1榀钢架间距,Ⅳ级围岩不得大于2榀钢架间距。边墙每循环开挖支护进尺不得大于2榀。仰拱每循环开挖进尺不得大于3m。4.光面爆破的炮眼痕迹保存率,硬岩不应小于80%,中硬岩不应小于60%,并在开挖轮廓面上均匀分布。5.光面爆破掏槽眼的眼口间距和深度允许偏差为5cm。辅助炮眼眼口、眼底间距允许偏差均为100mm。周边眼的间距允许误差为5cm,外斜率不应大于孔深3%~5%,眼底不应超过开挖断面轮廓线10cm。6.采用分部开挖时,应在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及以上时进行下一部分的开挖。7.软弱围岩隧道Ⅳ、Ⅴ、Ⅵ级围岩初期支护封闭位置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35m。8.不良地质地段施工时,应加密布置量测断面,并适当增大监控量测频率。隧道拱顶下沉和净空变化的量测断面间距:Ⅳ 级围岩不得大于10m、Ⅴ级不得大于5m。当拱顶下沉、水平收敛速率达5mm/d或位移累计达100mm时,应暂停掘进,并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处理措施。1.隧道内监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后12h内布设,并及时读取数据,最迟不得大于24h。2.喷射混凝土应采用湿喷工艺,特殊地质条件下工艺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3.喷射混凝土回弹料严禁重复利用。4.喷射混凝土所用速凝剂,应按批对其匀质性、凝结时间、抗压强度比及其与水泥适应性和速凝效果灯进行检验,其性能指标应符合要求。5.同厂家、同品种、同编号的外加剂,每50t为一批,不足50t时应按一批计。6.喷射混凝土拌合用水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规定。7.钢纤维不得有明显的锈蚀、油渍和其他妨碍钢纤维与水泥粘结的杂质,也不得混有妨碍水泥硬化的化学成分。8.喷射混凝土表面应密实、平整,无裂缝、脱落、漏喷、漏筋、空鼓,锚杆头无外露。9.喷射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环境条件、工作性能要求等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10. 喷射混凝土施工应分段分层作业。分层喷射混凝土时,后一层喷射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一次喷射的最大厚度:拱部不得超过10cm,边墙不得超过15cm。1.喷射混凝土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其搅拌时间应不小于1.5min。纤维喷射混凝土搅拌时间应通过现场搅拌试验确定。2.隧道开挖后应及时初喷混凝土,混凝土终凝到下一循环爆破作业间隔不得小于3h。3.喷射混凝土所用细骨料细度模数应大于2.5.,含泥量应不大于3%,泥块含量应不大于0.5%。4.喷射混凝土所用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6mm,其他指标应符合规定。5.喷射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原材料性能、混凝土的技术条件和设计要求通过试验选定,水胶比不大于0.5,水泥(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小于400kg/m³。6.喷射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C25喷射混凝土24h强度应不小于10MPa。7.喷射混凝土厚度的检查点数90%及以上应大于设计厚度。8.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9.锚杆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锚杆孔的孔径应符合设计要求;锚杆孔的深度应大于锚杆长度的10cm;锚杆孔距允许偏差为±15cm;锚杆插入长度不得小于设计长度的95%,且应位于孔的中心。 1.喷射混凝土冬季施工时,作业区的气温和混合料进入喷射机的温度均不应低于5℃。2.喷射混凝土应与围岩、钢架、钢筋网结合紧密,背后无空洞、无杂物。3.砂浆锚杆的灌注砂浆饱满度应大于80%。4.超前锚杆应与钢架连接牢固,一并受力。5.小导管注浆结束标准:当压力达到设计注浆终压并稳定10~15min,注浆量达到设计注浆量的80%以上时,可结束该孔注浆。6.中空锚杆应根据隧道的使用部位采用不同的注浆方法。7.系统锚杆应在喷射混凝土完成后施工,安装时必须设置垫板,且应与基面密贴。8.锚杆注浆管的直径不得小于16mm,注浆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9.锚杆应平直、无损伤,表面无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锈蚀。10.砂浆锚杆深度的允许误差应为±50mm。11.钢筋网搭接长度应为1~2个网孔,允许偏差为±50mm。12.钢筋网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与锚杆或其他固定装置连接牢固。13.双层钢筋网施工时,第二层钢筋网应在第一层钢筋网被混凝土覆盖及混凝土终凝后铺设。14.钢筋应冷拉调直后使用,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或片状锈蚀。15.钢筋网的网格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网格尺寸允许偏差为± 10mm。1.初期支护钢架周边拼装允许误差为±3cm,平面翘曲应小于2cm。2.钢架应工厂化制造,出厂前必须进行检验、试拼装。当采用格栅钢拱架时,应采用八字结格栅拱架。3.钢架底脚应置于牢固的基础上,否则应设钢垫板或用混凝土填充。4.钢架与围岩或初喷层间的间隙应采用喷射混凝土喷填密实。5.以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的型钢,每60t为一批,不足60t应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验一次。6.二衬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2.5MPa。7.沿钢架外缘每隔2m应用保护层垫块与初喷层或围岩顶紧,钢架与初喷层或围岩间的间隙应采用喷射混凝土喷填密实。8.管棚所用钢管进场必须按批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及设计要求。9.仰拱和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后行人方可通行,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车辆方可通行。10.隧底混凝土施工前应清除基底虚渣、淤泥、积水和杂物。11.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连续3d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冬期施工期间,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40%之前,不得受冻;浸水冻融条件下的混凝土开始受冻时,其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强度的75%。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高于30℃ 时,应采取夏季施工措施。1.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隧道的二次衬砌应及时施作,二次衬砌距掌子面的距离Ⅳ级围岩不得大于90m,Ⅴ、Ⅵ级围岩不得大于70m。2.二次衬砌在初期支护变形稳定前施工的,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在初期支护变形稳定后施工的,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8MPa,拆模后应及时保湿养护。钢筋的加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3.受拉热轧光圆钢筋(HPB235)的末端应作180°弯钩,其弯曲直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钩端应留有不小于钢筋直径3倍的直线段。4.受拉热轧带肋钢筋的末端应采用直角形弯钩,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HRB335)或3.5倍(HRB400),钩端应留有不小于钢筋直接3倍(HRB335)或5倍(HRB400)的直线段。5.弯起钢筋应完成平滑的曲线,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HPB235)或12倍(HRB335)或14倍(HRB400)。6.用光圆钢筋制成的箍筋,其末端应作不小于90°的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段直线段的长度,一般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等特殊要求的结构应符合相关抗震规范要求。7.钢筋焊接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50%,轴心受拉构件不得大于25%。 1.钢筋绑扎接头在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25%,在受压区不得大于50%。2.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同一连接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上不得超过一个接头。3.“同一连接区段”长度: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为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绑扎接头为1.3倍搭接长度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4.当施工中分不清钢筋受拉区或受压区时,接头设置应符合受拉区规定。5.隧道衬砌每200m应采用同条件养护试件监测结构实体强度1次;隧道仰拱、底板每500m应采用同条件养护试件检测结构实体强度1次。6.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密实平整、颜色均匀,严禁有露筋、孔洞、疏松,不得有麻面、缺菱角等缺陷。拆模后每浇筑段蜂窝深度不大于5mm,长度不大于10mm,最多不超过5处。7.明洞拱背回填应对称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宜大于0.3m,其两侧回填的土面高差不得大于0.5m。8.边墙纵向施工缝不应留置在剪力和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边墙的交接处,而应留置在高出底板顶面不下于30cm。施工缝距预留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cm。9. 纵向施工缝后浇混凝土前,应在凿毛的混凝土表面铺一层不大于30mm的砂浆或不大于30cm的混凝土,并按设计要求设置止水条或止水带。1.防水板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cm,分段铺设的防水板的边缘部位应预留至少60cm的搭接余量,允许偏差为-10mm;全包式防水应在防水板搭接宽度15cm左右两侧各留不小于10cm铺设双面自粘式防水板。2.防水板搭接缝与施工缝错开距离不应小于100cm,允许偏差为-5cm。3.侧沟与中心水沟间横向导水管应顺直,以确保排水顺畅、便于维护,不应出现“倒虹吸”现象。4.检查井数量、位置和结构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井设置的纵向间距不得大于30m,并距变形缝及不同结构衔接处不小于2m。5.初期支护背后注浆应在初期支护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进行。6.盲管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良好的透水性,能沿壁面密贴铺设,在承受0.5MPa的压力时耐压扁平率不大于5%,其规格和其他性能应符合其他要求。7.救援通道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救援通道与线路中线距离不应小于2.3m。8.岩溶及富水破碎断层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应采用以水平钻探为主的综合方法。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隧道应进行专项超前地质预报设计,及时收集分析预报资料,完善设计方案并指导施工。 1.初期支护仰拱施工应快挖、快支、快速封闭。2.隧道超挖回填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超挖部分应采用同级混凝土回填。边墙基底应无虚渣杂物及淤泥,边墙基础的扩大部分及仰拱的拱座应结合边墙同时浇筑。3.非爆破开挖和爆破开挖仰拱初期支护应分别于8h和12h内完成开挖、架设拱架、喷射混凝土封闭作业。4.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表面温差不得大于15℃。灌注混凝土表面与内部温差不得大于20℃。5.混凝土表面的非受力裂缝最大宽度不得大于0.20mm。所有裂缝必须经过处理后检测合格。6.仰拱填充混凝土不得与仰拱混凝土同时浇筑,仰拱填充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仰拱表面的杂物和积水。表面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7.隧道沉降观测断面Ⅲ级围岩每400m布设1个,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监控量测系统的精度应满足设计及要求。拱顶下沉的测试精度为0.5~1mm,围岩内部位移测试精度为0.1mm。8.软弱围岩隧道Ⅳ、Ⅴ、Ⅵ级地段采用台阶法施工时,应符合哪些规定?1.上台阶每循环开挖支护进尺Ⅴ、Ⅵ级不应大于1榀钢架间距,Ⅳ级围岩不得大于2榀钢架间距。2.边墙每循环开挖支护进尺不得大于2榀。3. 仰拱开挖前必须完成钢架锁脚锚杆,没循环开挖进尺不的大于3m。1.隧道开挖护初期支护应及时施作并封闭成环,Ⅳ、Ⅴ、Ⅵ级围岩封闭位置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35m。1.浅埋暗挖法施工工艺要求有哪些?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2.钢架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型钢弯制钢架时,分节长度应根据设计尺寸及所采用的开挖方法确定,各节长度不应大于4m,腹板上钻孔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2.钢架节点焊接长度应大于4cm,且对称焊接。3.钢架周边拼装允许偏差为±3cm,平面翘曲应小于2cm。3.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有关专业标准的规定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哪些规定?1.应在浇筑完毕后应对混凝土进行保水潮湿养护。2.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应规范要求。3.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和用水相同,水温应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得大于15℃。4.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前,不应再其上安装模板及支架。5.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洒水。表面应采取保湿保温措施。4.隧道覆盖层较薄和地层渗透性强的洞顶地表水处理,要符合哪些要求?1.洞口附近和浅埋地段洞顶地表应平整,不积水。 1.坑洼、钻孔、探坑等应回填不透水土,并分层夯实。2.黄土陷穴和岩溶孔洞等特殊地质的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3.洞顶原有排水沟应防渗良好,水流畅通。4.洞顶水池应有防渗措施,水池溢水有疏导设施。2.施工缝的设置应符合哪些规定?1.边墙纵向施工缝不应留置在剪力和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边墙的交接处,而应留在高出底板顶面不小于30cm。2.施工缝距预留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cm。3.设置止水条的环向施工缝宜在端面预留浅槽,槽应平直,槽宽应比止水条宽1~2mm,槽深应为止水条厚度的1/2。3.施工缝的浇筑应符合哪些规定?1.先浇筑的混凝土必须在达到强度后凿除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软层,充分湿润,但不得有积水。凿毛应使露出新鲜混凝土面积不低于75%。人工凿毛时混凝土应达到2.5MPa,风动机凿毛时混凝土应达到10MPa。2.纵向施工缝后浇混凝土前,应在凿毛的混凝土表面铺一层不大于30mm的砂浆或不大于30cm的混凝土(粗骨料少10%),并按设计要求设置止水条或止水带。3.环向施工缝后浇混凝土前,应去除表面浮浆和杂物,设置制品型遇水膨胀止水条或中埋式止水带,涂刷水泥净浆或混凝土界面剂,及时浇筑混凝土。4.止水带的安装应符合哪些要求? 1.止水带固定牢固、平直,不得有扭曲现象。2.止水带安装径向位置允许偏差±5cm,纵向位置允许偏离中心为±3cm。中埋式其中心线(中间空心圆环)应与施工缝(变形缝)的中心线重合。3.止水带接头连接应采用焊接或设计要求,接缝平整、牢固,不得有裂口和脱胶现象。4.背贴式止水带与防水板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1.铺设防水板的基层应符合哪些要求?1.基面应平整、无尖锐物体。2.基层平整度应符合两突出物之间的深长比D/L≤1/10的规定。2.防水板的铺设应符合哪些要求?1.铺设范围应符合哪些设计要求。2.应与基面固定牢固,松紧应适度不得有绷紧和破损现象。3.实铺长度与初期支护基面弧长的比值为10:8,挂吊点设置的数量应合理。4.防水板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cm,分段铺设的防水板的边缘部位应预留至少60cm的搭接余量,允许偏差为-10mm;全包式防水应在防水板搭接宽度15cm左右两侧各留不小于10cm铺设双面自粘式防水板。5.防水板搭接缝与施工缝错开距离不应小于100cm,允许偏差为-5cm。6.环向铺设时先拱后墙,下部防水板应压住上部防水板。 1.防水板焊缝应符合哪些要求?1.防水板按设计要求进行双焊缝焊接时,每一单焊缝的宽度不应小于15mm。2.焊缝应无漏焊、假焊、焊焦、焊穿等现象。3.焊缝若有漏焊、假焊应予补焊。4.若有焊焦、焊穿处,以及外露的固定点,应采用同质材料覆盖焊接。2.盲管的铺设应符合哪些要求?1.铺设位置和范围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低于隧道水沟地面高程。2.盲管固定应牢固、平顺,固定点间距一致。3.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有哪些?洞内、外观察;拱顶下沉;净空变化;地表下沉4.二次衬砌一般应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施作,其变形基本稳定应符合哪些条件?1.隧道周边变形速率明显趋于减缓;2.拱脚水平收敛小于0.2mm/d,拱顶下沉收敛速率小于0.15mm/d;3.施作二次衬砌前的累积位移值,已达极限现对位移值的80%以上;4.初期支护表面裂隙不再继续发展。5.处理开挖面正面不稳定的简单措施一般有哪些?1.缩短一次掘进长度;2.开挖时保留核心土; 1.向正面喷射混凝土;2.用插板或并排钢管打入地层进行预支护。100.简述隧道钢格栅的制作工艺流程。1.对照设计图纸选取原材料;2.依图现场放样;3.制作格栅加工台座;4.钢筋下料;5.焊接;6.格栅尺寸检测;7.挂牌存放。